Cyygdia_a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9:4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Cyygdia_a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Cyygdia_a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

第一篇:Cyygdia_a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

导读: 而美国的新能源战略,最终将在那些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新能源企业身上现实地逐一体现。在中美新能源合作大幕即将拉开之前,从已经深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光伏巨头First Solar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中国市场的野心和困顿。

 2011年1月,在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美之行中,中美在新能源领域达成的一系列合作,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此间,中美两国政府与企业签署了多项协议,总额逾230亿美元,其中仅清洁能源领域就超过200亿美元,范围涉及核电、风电、太阳能、水电、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中美新能源合作空间巨大,并且在推动各自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方面都有极大好处。”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表示,新兴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转型的关键,中美双方应当共同促进这一市场的发展。赵玉文参加了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这也是此次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能源领域,中美双方的合作,已经开始从框架性协议进入到具体项目。”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一系列具体项目的签订,标志着中美新能源合作开始正式进入实质性领域。

不过,在看好中美在新能源领域合作前景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战略领域,中美亦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费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谋求话语权,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均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于宏源撰文称,“我们仍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美国政府把中国看成最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日益领跑世界,中美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可能有限,新能源可能成为未来双方竞争和冲突的新领域”,“美国不会容忍中国在新能源革命中领跑世界,它势必从战略、贸易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对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进行遏制。”

而美国的新能源战略,最终将在那些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新能源企业身上现实地逐一体现。在中美新能源合作大幕即将拉开之前,从已经深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光伏巨头First Solar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中国市场的野心和困顿。

新能源大单背后

中美签订新能源合作大单,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2010年10月,美国政府曾发动了一场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301贸易反垄断调查。

当时,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称,中国政府为其风能、太阳能、电池及节能汽车等产品提供了不公平的支持,导致美国相关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美国的贸易逆差增大、美国在此类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

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列举的中国“违规”罪状包括“出口限制、歧视外国公司”,以及“商品进口要求技术转让、补贴国内公司”等等。美方还称,中国政府自2007年起对光伏产业实施了多个扶持政策,中国政府还给电池生产企业提供了很广泛的支持,包括津贴、减税、优惠贷款、土地及其他补贴。

显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一个副作用便是贸易争端日益增加。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近期召开的2011年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全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64起,涉案金额约70亿美元。

而大规模商业采购,或许被视为国际贸易争端的缓冲剂。此前两个月,中国签署的经贸大单就已经近千亿美元。

2010年12月15日至19日,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约签署了45项总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协议,涉及电力和医药等领域。2011年1月4日至12日,中国与西班牙、德国、英国分别签署了75亿美元、87亿美元、47亿美元的经贸协议。

在赵玉文看来,在某种意义上,中美新能源合作,亦可视为缓解中美贸易争端的重要手段,“在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上,签订的主要是对美国新能源的投资协议。”公开资料显示,在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美期间,中美签订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新能源合作协议。

“新能源虽然总体量不大,但却是引起广泛关注并且可以实现双赢的合作领域。”林伯强称,对于美国而言,中国有世界最大风能市场,而且太阳能市场也极具潜力,因此,中美合作能给美国新能源厂商带来大量的订单和利润,而对于

中国而言,美国有世界最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因此,中美合作能快速提升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

奥巴马的“国策”

早在2009年9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之初,其便将“新能源战略”提升至了美国国策的高度。

奥巴马上任后,在国会发表首次演讲时,就呼吁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并重申将在3年内使美国的新能源产量翻一番。当时,奥巴马称,要想使美国的经济真正转型、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并使地球免遭气候变化之苦,生产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掌握新能源的国家将领导21世纪。

而在奥巴马政府公布的预算中,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以及清洁煤技术等每年将从中获得150亿美元的投资,10年共计1500亿美元。

当时,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更多的被视为美国政府振兴经济、低于全球金融危机之举。但在于宏源看来,美国政府寄望于通过新能源战略,“维持其全球经济领袖的地位”,“发展低碳核心竞争力、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对美国未来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影响重大。美国推动气候变化和绿色壁垒可以保护其竞争力,同时削弱中国等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于宏源指出,“奥巴马政府通过绿色新政建设清洁能源结构和减少石油依赖,强调将技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采取‘限额与交易’等减缓行动,加强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强化包括生物燃料、风能、太阳能、氢能、碳捕集和封存等新能源及核能利用带来的长期机遇和竞争力。”

在他看来,美国之所以在2010年10月对中国的清洁能源行业进行301贸易反垄断调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10年,美国对太阳能的需求增长了41%,但美国本土产量只增加7%,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却实现了翻番”,并且,“4家美国主要生产商损失了580个就业岗位”,“正因如此,奥巴马政府开始推动边界碳关税协调,刻意把中国出口与美国的失业率联系起来,对包括中国清洁能源行业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

 全方位进军中国

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10年,中国有10%的能源消耗来自可再生能源,而2020年,这一比例可能将达到15%。对于试图

主导全球能源新秩序的美国来说,中国市场显然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更何况,中国还可能是其最主要的新能源竞争对手。

“在新能源领域,美国什么都想卖给中国。”林伯强称,美国极其渴望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合作方式上,“美国最希望通过做项目来卖产品和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已经是中国最主要的新能源设备供应商,以美国太阳能设备供应商GTsolart应用材料为例,其绝大部分订单来自中国,而且,中国也是美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的主要采购商。

而在风电领域,美国通用电气2005年向中国出口的风机达8万千瓦,200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向中国出口的风机达34万千瓦,增加了四倍。在这5年间,美国累计向中国出口113万千瓦风机,而中国仅向美国出口了3台风机,不到1万千瓦。

不过,在新能源产品领域,中国企业正在迅速追赶。目前,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已基本完成,并开始大举出口,而在太阳能领域,赵玉文称,中国现已基本可提供全套太阳能生产设备,制约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太阳能电池原材料多晶硅,也实现从无到有,现已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只要掌握了技术,中国企业就能快速打败国外企业,占领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产业人士称,中国新能源产业与中国其它产业类似,“模仿复制能力特别强,中国需要的是技术”。

虽然海外企业严控技术外流,但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已让它们的国际竞争对手不得不改变策略。林伯强看来,随着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快速崛起,国外企业比较现实的方式是把技术卖一个好价钱,“单纯的技术转让,收益不佳,比较好的方式是,以技术入股合资企业,组建合资企业,然后从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中获得持续的高收益”。

事实上,这种模式目前正在日益成为主流。比如,全球最大风能电机生产商之一Vestas、GE等,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企业。

First Solar的野心

“当然,美国新能源企业最希望的,还是能直接接触终端市场,做项目,即建设新能源项目,但现在,这样做基本赚不到钱。”林伯强称。

通过直接兴建太阳能发电站,美国新能源企业将能够将其整条产业链引入中国市场。不过,这种项目,也最能反映美国新能源厂商在中国的机遇与困顿。

谈到大型新能源项目,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美国太阳能厂商First Solar准备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的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公开资料显示,鄂尔多斯日照时间非常长,每年平均有3000到3200小时之多,年照射量也高达140至160千瓦/平方米,被称为中国太阳能的“新金三角”。

2009年9月,世界按产能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First Solar宣布,将在鄂尔多斯沙漠中建设2GW级(200万千瓦)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并与中方签订了相关备忘录。

据First Solar提供的资料显示,整个项目分为四期进行,其中第一期30MW,于2010年6月1日开始建设,并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快完成,二期、三期分别是100MW和870MW,计划于2014年建成,并将于2019年建成第四期1GW。

据赵玉文统计,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4GW左右,这个电站所需的太阳能电池,将相当于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一半。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目前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产地,但与其相比,国内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却微乎其微。2010年,国内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70万千瓦,而2011年的目标也不过120万千瓦。也就是说,如果First Solar最终完成这一项目,其发电能力将相当于2010年中国已有发电能力的接近3倍。

不过,中国国内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可能并不会从鄂尔多斯项目中获得多少机会。因为,First Solar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之一。

在与中国政府签订的备忘录中,First Solar还承诺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考查在鄂尔多斯投资设厂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可行性。First Solar首席执行官迈克·埃亨(Mike Ahearn)称,“公司兴建这一项目,在于看到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能源政策,此外公司也对太阳能发电成本控制有信心,并计划在中国拓展供应链,以满足薄膜太阳能光伏模块的生产和回收利用”。

更为重要的是,First Solar还有望通过这一项目在中国确立一个全新的技术标准。与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普遍生产的“多晶硅电池”不同,First Solar的核心技术是“碲化镉薄膜电池”。目前,它是全球最重要的碲化镉薄膜光伏模

块制造商,与传统的晶硅技术相比,使用碲化镉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发电量更大,并拥有更低廉的生产成本。

显而易见,First Solar的目标是,将整个“光伏产业链”引入中国市场。在该项目公布后,First Solar的股价从9月8日的134.64美元上涨到了10月20日的156美元。

 令人艳羡的机会?

至少在当时,First Solar能够在中国兴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站,曾经被外界视为是一个令人艳羡的机会。

从这一项目最初的设想来看,First Solar似乎找到了一个中美新能源电站项目合作的多赢共同点。“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First Solar,都可以从这个项目中获得极大收益。”一位接近这一项目的人士称,据测算,这一项目的总投资额将达到40亿到60亿美元,内蒙古及鄂尔多斯政府可以从项目建设中获得可观的GDP,更何况,First Solar还准备在鄂尔多斯新建一个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而对于First Solar自身来说,其将提供该电站所需的电池片,也就是为它自己在中国第一家的工厂找到一个稳定的客户。并且,“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广告,在中国这个极有前景的太阳能市场建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将帮助它“紧紧抓住中国这个新能源发展最为迅速的市场”。

事实上,在当时看来,First Solar的机会是如此令人艳慕。2009年8月,中国刚刚结束第一次敦煌市10MW(1万千瓦)太阳能项目的招标,当时,新建太阳能电站项目还处在严控阶段,而规模高达2GW(200万千瓦)的项目,更是前所未有。当时,甚至有知情人士称,“这一项目不是通过公开招标,而是通过特殊渠道进入中国的”。

2009年11月,First Solar与鄂尔多斯政府正式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并再次确认,鄂尔多斯电站第一阶段30MW项目将于2010年6月1日开建。

中国市场的门槛

但时至今日,First Solar的鄂尔多斯2GW项目,进展得并不顺利。至2010年9月,鄂尔多斯项目的第一期才获得前期可行性研究的许可,而按First Solar公布的计划,2010年6月1日应开始建设。

知情人士称,阻碍鄂尔多斯2GW项目的关键是上网电价,“First Solar一直无法获得满意的上网电价”。

在电站建设运营中,出售电力给电网是电站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而所谓的“上网电价”是指,太阳能发电站以一个特定价格,将电力出售给电网,对于电站来说,较高的上网电价是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不过,与传统的火力、水力和核能发电相比,目前,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要高出许多,在市场上并无竞争力,其间的差价需要政府进行补贴。所以,能够获得多少补贴,是国内光伏电站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

政府补贴方式有多种,如建设补贴、产品补贴、电价补贴等,但在全世界较为主流的是电价补贴,即规定一个太阳能、风能电力上网电价,政府补贴水力发电、火力发电与太阳能、风能发电之差的差价。

比如一个地区主要的火电上网价格为0.5元/千瓦时,而太阳能电力上网电价为1.5元/千瓦时,即太阳能电站每发一千瓦时电力,国家向它补贴1元,电网支付0.5元。

在2009年8月的新闻稿件中,First Solar即称,鄂尔多斯的2GW项目将获得政府补贴的上网电价。迈克·埃亨也称,政府电价补贴是打开光伏电站市场并与传统电源竞争的必要手段。

不过,“First Solar原来以为,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解决这个美国新能源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最大问题,但现在看来还是很难。”上述知情人士称。

目前,与风力发电已经明确上网电价不同,中国太阳能发电的上网电价的确定,还在探索过程之中,具体方式为,通过对太阳能电站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竞价,希望通过市场公开竞价确定太阳能电站上网电价。

2009年7月,发改委主持的第一次太阳能电站甘肃省敦煌市10MW太阳能项目招标落下帷幕,由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广核”)以及比利时太阳能开发商Enfinity联合中标,中标的上网电价为1.09元/千瓦时。

不过,在First Solar看来,这个价格是不可接受的。上述知情人士称,鄂尔多斯项目要求1.8-2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但国家发改委认为,只能按此前敦煌太阳能项目招标电价1.09元/千瓦时给予批准。

事实上,在敦煌项目招标价公布后,国内不少光伏企业人士均认为“招标价格太低”,中国太阳能电池按产量计最大的生产商无锡尚德电力CEO施正荣就认为,中国太阳能电站项目没法做,“起码民营企业做不了”。

当上述知情人士称,发改委认为,如果敦煌项目1.09元/千瓦时可以做,那鄂尔多斯项目也应该可以做,而First Solar要求的与敦煌项目近一倍差距的上网电价,令鄂尔多斯项目陷入困境。

并且,可能让First Solar更为惊异的是,2010年9月,发改委公布的第二轮总共280MW的多个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结果显示,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以0.8847元/千瓦时和0.8444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中标了内蒙古阿拉善和巴彦淖尔项目。

这位知情人士称,在第二轮招标之后,发改委认为,鄂尔多斯的项目也只能给予接近阿拉善和巴彦淖尔项目的上网电价,而且,“未来的招标上网电价可能更低”。

 与国企的合作

“First Solar看懂了一些地方,但它没想到中国市场如此复杂。”上述知情人士认为,而2011年First Solar与中广核的合作,或许意味着它开始真正摸懂中国市场的门道。

当这家美国光伏巨头试图将整个产业链引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直接运营太阳能电站时,它遭遇了来自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有力竞争。最终,它转向了与中国国企合作。

2011年1月5日,就鄂尔多斯项目第一阶段的30MW项目,First Solar与中广核旗下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中广核成为鄂尔多斯项目第一阶段30MW项目的建设者、拥有者和运营方。而First Solar则退居二线,成为中广核的供应商,主要提供太阳能电池组件。

First Solar总裁宋博思(Bruce Sohn)改口称,其在欧洲和北美的类似项目,也都是由其它的公司进行建设和运营,而与中广核的合作,实际上是其在世界其他地方典型做法的延伸。

“与国有企业合作,将是国外新能源企业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林伯强称,此前出于保护自有技术等考虑,国外新能源企业希望在中国独立开展业务,但

“这种模式风险很大,往往非常容易失败,在现实运作中也是越来越少了。选择有实力的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合资,将是主要潮流”。

“上网电价太低,国有企业拥有特殊的资源可以做(电站),但民营企业不行。”此前,施正荣公开称,低价竞标光伏项目的国有企业,表面是亏的,但深层次可能是获利的,而“民营企业没有这样的获利能力”。

而对于中国的国有能源企业来说,进军新能源,账面收益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事实上,对它们来说,拥有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资产,是一个刚性需求。

根据2007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对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权益装机总容量应分别达到其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和8%以上。

由于达不到目标将会受到处罚,所以,国有电力企业作为国内主要电力投资者纷纷投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而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有电力企业低价围猎新能源项目。

“目前,无论是国内的风能电站还是太阳能电站,中标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林伯强称,在现行中国电力市场定价体系里,民企和外企,尚无法从新能源电站的定价中获得足够的收益。

而在洞悉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这一玄机之后,First Solar 或许将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国外新能源企业通过与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合资,在国企中标后,利用中标企业的合作关系向中标项目出售设备,从而赚取稳定的收益。”

虽然,这与First Solar最初的期待尚有差距,不过,这家美国新能源企业仍有望实现其最为重要的目标:从中国的新能源扶持政策中分一杯羹,在保证稳定收益的前提下,扩大市场份额,并逐步推广其技术标准。

电力体制困扰

“中美应共同促进,各自启动光伏市场。”赵玉文称,中国光伏市场已成为制约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据能源局的数据,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但其80%以上的市场均在国外。

中国为推动光伏市场的发展,正在进行两方面的努力,一直是补贴上网电价,比如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另一是一次性补贴光伏系统建设,比如,金太阳及建筑一体化工程。

在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崔容强看来,国内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招标,并不是解决国内光伏市场的办法,关键还是要树立“标杆并网电价”,国内可以参照国外光伏并网的成熟标准,“更复杂的风电都能出台标杆电价,光伏应该更容易”。

不过,即使在设立标杆电价的风能领域,虽然据国家能源局统计风电装机量当年新增1600万千瓦,风电装机总容量达4182.7万千瓦,跃居全球第一,但弃风现象却时有发生,最著名的莫过于,“风电三峡”之一的内蒙古,据报道,在夜晚用电低谷期,因电力无法消化,约80%的风机不得不弃风停转。

而相对于传统电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比如,太阳能必须在白天有阳光时才能发电,风能则需要风力才能发电,并且发电强度受光照、风力强度影响。

前述了解鄂尔多斯项目的人士还称,电网调配能力的限制,也阻碍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在他看来,国外新能源发展较好的国家,如德国,无论是谁都可以安装新能源发电设备,并就近上网。

但在中国,新能源并网一直是一个难题,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遭遇的“双向收费”问题,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赵春江在自家屋顶上安装3kW的光伏发电装置,但当其将富余电力向其家庭所连接的电网输电时,其所装电表却显示正在用电,即无论是用电还是输电,电表均看做用电。

前述知情人士称,目前,新能源发电采取“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的传统电力模式,这反而增加了其不稳定性——“电力强弱差被放大”,“新能源应是分布式能源,通过强大的电网减少甚至消除新能源的不稳定性,从而实现大规模部署,并最终快速降低产品制造与应用成本,实现平价上网”,但是,“现在的电力体系中,电网的单位资产输电量并不是核心指标,因此,电网也就没有动力去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并且,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建设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而上网电价均由国家确定,在此情况下,或许正如林伯强所言,“在现有电力市场体系下,美国新能源企业与国有电力企业合作将是最好的方式”。

2011-02-17 17:50:00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二篇:《中美大博弈》之:聚焦2008

、《中美大博弈》之:聚焦2008

观世事如棋

时光到了2008年。这是个决战之年,这一轮中美大博弈的胜负就看这一年了,所以美国的举动更加的疯狂。对于美国来说,凡是对中国不利的就要支持,凡是对中国有利的就要无视和隐藏。应该说这种伎俩在之前和之后也普遍存在,但是在这一年里,这种做法达到了高峰。美国想尽办法利用尽可能的方式想向中国施加尽可能大的压力,妄图迫使中国屈服。

应该说对于中国来讲,这一年开年不顺。那一年初,一场异常猛烈的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南方。暴雪冻雨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冰封的道路,冻裂的电缆,吃紧的供应,无法开行的电动列车,准备不足的内燃机车,恰又赶上春运,整个就乱成一锅粥了。数以百万计的希望与家人团聚的民众被困在回家的路上。

不得不说,一开始中国对此是应对不足,也是很不利的,因此也遭受了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指责。不过中国有个很明显的优点,那就是知错就改,而且举一反三。在前期的迷乱过后,中国很快地动员起全是社会的力量予以应对。而应对2008年初的南方暴风雪灾害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应对几个月后的汶川地震救援有了前车之鉴。中国对南方这场风雪袭击的应对不利,应该来讲,给了美国继续博弈的信心和勇气。

这边中国的抗雪救灾恢复还没完呢,那边西部高原又出事情了。3月14日,在拉萨发生了境内外分-裂-势-力-分-子相互勾结制造出来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即著名的拉萨3。1。4事-件。这些分-裂-势-力的某后指使者是谁,相信筒靴都应该知道了,我就没必要指名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和政府,在事件发生后,一股脑地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中国。而美国更是极尽造谣中伤抹黑之能事,疯狂攻击中国和中国。那种癫狂的姿态让路人也看不下去了,引得一部分中国人奋起还击,这部分人是谁啊?是留学和生活工作在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们。他们利用身在当地,熟悉当地的语言文化习惯等优势,站出来反击那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的抹黑和造谣。来自西方的攻击反而使得更多的中国人站在了中国的这一边,这是美国所没料到的,因为他们不了解,对于中国人来说,统一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意识。

所以说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来呢,美国挑唆西-藏的分-裂-势-力-制-造暴-力-事-件,一是借机挑动中国内-乱,二也可以借机抹-黑-中-国,三是为了在3月22日的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中好从中生乱,这样就可以向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也可以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没想到美国搞砸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美国的丑恶嘴脸再一次帮中国做了免费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不仅没有抹黑中国,反而让自己的媒体丧失了公信力,自己的国家形象也随之受损……3月22日,在被激起的爱国心的中国人民注视下,在中国严阵以待的压力下,台湾地方选举平安举行。中国又闯过了一个关口。

中美博弈的这一回合还在网上和媒体上和外交上激烈进行着呢,4月1日起,北京奥运圣火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全球传递开始了。这一次的火炬传递要途经全球6大洲,20个国家的21座城市,其中伦敦巴黎旧金山。可是西方

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可以预料这些国家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恶心中国的好机会,在这些城市的火炬传递又将会生出许多**。

果不其然,火炬传递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就开始受到了一些少数抗议分子的干扰,而在伦敦和巴黎,这种干扰更是打倒了高潮。这个就不惜说了。大家自己搜搜吧,比如4月6日,伦敦大雪纷飞,三名“藏。独”分子试图冲抢祥云火炬。第二天,在巴黎,“藏。独分子”甚至上演了向残疾火炬手金晶大打出手的野蛮行径。

不过西方默许抗议分子干扰火炬传递这种举动,更是引起了海外华人在内的中国人的厌恶。这种做法和3。1。4事-件中,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抹黑一样,都起了反效果,不仅不起作用,反而影响了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于是在轮到美国自己的主场,在旧金山的火炬传递中,美国学乖了,它把预先宣布的火炬传递路线临时更改了,把支持和反对火炬传递的人群给隔开了。在火炬传递这件事,美国可以说把英法都给卖了。后面就没啥说的了,虽然依然有抗议和反对,但已经明显看出,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当地政府默许的情形了。在火炬传递上,美国又折了一阵。火炬传递还会继续下去,不过这时候,这件事已经脱离了中美博弈的主题,所以咱就不谈了。

我们知道,在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方当局要举行地方领导人就职典礼,而此前已经身陷贪腐传闻的陈水扁会不会铤而走险,在典礼上搞什么幺蛾子,谁都说不好。万一宣布独立,那中华民族就不得不骨肉相残了。在地区战争的阴影下,投资在中国的国际资本和中华民族资本有很大可能会因为躲避战火而蜂拥出逃,如果这样那对中国的打击将是非常沉重,这是美国喜闻乐见的,也是极力想达成的战略目标。就在中国为这一可能的事态做着紧张的准备,甚至和美国在暗中较量时,不成想,5月12日,四川西部发生了大地震。

我不想用阴谋论去揣测汶川地震,因为除了发生的时间点很蹊跷外,我没有更多的证据支持阴谋论的观点。咱们还是更多分析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些影响吧。首先来讲,汶川地震,震级高,震源深度浅,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造成伤亡人数巨大,有将近7万人死亡,几十万人受伤,还有失踪人数1.8万人。还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8400多亿元。

我们现在知道,地震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救难黄金72小时」说法,越早救出来,灾民的存活率越高。而越往后去,灾民的存活率讲随时间的消逝呈递减趋势。所以说救灾如救火,这不是一场战争,胜似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战争。无论是对中国军队来说,还是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汶川地震灾后救援都不亚于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中等规模的战争。

如果中国政府对地震灾后救援不利,受到老百姓普遍的指责。那么大敌当前,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中国自己的信心就会动摇,对于应对8天后,即5月20日台湾地方领导人权力交接是十分不利的。不仅如此,地震灾后救援不利,也会向国际资本传递一个非常负面的信息。前面我们说了地震救灾就象一场战争一样,如果你中国连救灾都做不好,如何相信你能打赢一场相似规模的战争?你如果连保卫你自己国家利益的能力都不具备,你让人家如何相信并继续投资?如果国际资本(主要是非美资本)对中国失去信心,中国经济如何才能走出去,中国如何才能人民币国际化?而如果中国经济不能成功实现走出去并引进来,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因为中国的本身的资源并不足以保证这么多人口实现富裕生活的需要。所以做好汶川地震的在后救援不仅对国内政治相当重要,在国际政治中也是非常重要。

当时的中国大管家是地质工作者出身,对此次地震情况的判断十分专业,对指挥救援十分有利。再加上中国不久前应对南方冰雪灾害的经验教训,所以此次汶川地震,中国的应对十分迅速和高效。具体的灾后救援措施什么的,我就不啰嗦了。

第三篇:汽车保险公司竞合的博弈分析论文

汽车保险公司竞合的博弈分析论文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张华李健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汽车保险公司提高代理人佣金的行为因素,并指出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可以保证汽车保险公司间的合作协议得以有效执行。

关键词:汽车保险博

弈模型

在我国,汽车保险业务也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非寿险领域的第一险种。尽管我国已实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但汽车保险2003年实行的费率自由化政策,使得保险公司间的竞争越发激烈,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保险业务必将成为各保险公司竞争最为激烈的险种之一。

保险公司间的激烈竞争导致汽车保险代理人大量涌现,这一方面促进了汽车保险业务的销售,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众多问题,尤其是高回扣与高佣金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保险公司间的恶性竞争,甚至汽车保险行业一度出现了全面亏损状态,如何规范汽车保险市场的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保险公司与代理人及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对保险公司提高代理佣金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以促进保险公司间的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汽车保险公司与代理人博弈分析

为简化分析,现假定保险市场上有两家销售汽车保险的公司a和b提供同质化产品,代理人可获取的业务总量不因代理两家保险公司业务而有所改变。

现考虑b汽车保险公司与已经为a汽车保险公司代理业务的代理人进行谈判。a保险公司提供的佣金比例为α1,代理人总收益为υ0。

代理人同意为b汽车保险公司代理情况下,若b保险公司提供佣金比例也为α1,代理人总收益为υ2(由于产生新的成本,所以υ2μ0。综上,建立如表1博弈模型。

在表1博弈模型中,有唯一纳什均衡结果,即保险公司提供佣金比例不小于α2,代理人为b保险公司代理业务。因此,追求收益最大化的b保险公司与已经代理a保险公司业务的代理人进行谈判时,具有提高代理佣金比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汽车保险公司与代理人的博弈模型表明,若汽车保险公司与已经代理其它汽车保险公司业务的代理人签约时,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及收益,具有提高代理佣金比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面将建立汽车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分析讨论当汽车保险公司与尚未代理其它汽车保险公司业务的代理人签约时,是否也具有提高佣金比例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汽车保险公司间博弈分析

设现有某代理人同时为两家销售汽车保险的公司c和d代理业务,c和d分别选择提供代理人低或高两种类型的佣金比例,但当向两家保险公司均可投保的业务出现时,代理人会优先为提供高佣金比例的保险公司争取业务,从而代理人与保险公司都获取更多的收益。

当两家汽车保险公司均提供低佣金比例时,两者分别获取收益5;当两家保险公司提供不同的佣金比例时,提供佣金比例较高的一方将获得全部收益,不失一般性可设其总收益为8(小于10即可);当两家汽车保险公司均提供高佣金比例时,两者的收益分别为4。综上,建立如表2博弈模型。

表2博弈模型中有唯一的纳什均衡(高佣金比例,高佣金比例),即两家保险公司均提供高的佣金比例,获得的收益都为4。同时不难发现,若两家保险公司都提供低的佣金比例,则与都提供高佣金比例相比会获得更大的收益5,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但双方却没有做此选择。原因在于,一方面若自己选择提供低佣金比例,对方却选择了提供高佣金比例,自己的收益会下降为零;另一方面,若对方选择提供低佣金比例,自己选择提供高佣金比例会取得更多的收益。总之,不管对方选择提供任何类型的佣金比例,自己选择提供高佣金比例总是最优的战略选择。因此,做为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两家保险公司将同时选择提供高佣金比例,即出现两者均提供高佣金比例的均衡结果,帕累托最优不会实现。

从汽车保险公司间的博弈模型可以看出,一方面当两家以上汽车保险公司为获取更多的收益及市场占有率,具有提高代理佣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汽车保险公司间能够长期相互合作,对给予代理人的佣金水平加以规定与限制,则可以达到共赢局面。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有效监督机制的建立

前文建立的2个博弈模型表明,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汽车保险公司在与代理人及其它汽车保险公司的博弈过程中,均具有提高代理佣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从上文建立的汽车保险公司间博弈模型可以看出,若两家保险公司相互合作,给予代理人相同适当的佣金比例,便可避免恶性竞争、达到共赢的局面。但由于保险公司具有打破合作协议、提高佣金的积极性,因此若想合作协议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现假定成立行业自律组织负责检查保险公司是否遵守

第四篇: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本站推荐)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守成大国。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中美如何相处,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的程度前所未有,同时也面临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单打独斗,需要携手。中国因此积极的和“一批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我们不仅要与美国等传统大国之间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也要与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新方向。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新的理念和主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新崛起的大国和守成的大国之间总会猜疑、对抗甚至不惜诉诸战争,最终导致国际体系的更替。从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和斯巴达争霸,到二战后的美苏争霸,还没有一个反例能打破这一魔咒。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就是要打破这一怪圈。

区别于传统大国关系中“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然对抗、必然冲突,甚至导致战争。新型大国关系是超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对抗冲突的旧模式,开创大国间对话合作的新局面。不能打仗、强调合作、共同利益、建设性地管控分歧,化挑战为合作的契机。

2010年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提出、2012年2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提出、2012年5月,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后的加深、2013年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的确认。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对抗的关系,也不同于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仍然维持的同盟关系。换言之,这是一种在新形势下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本应该建立的正常国家关系。

三、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备的条件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事在人为。”习近平从政治意愿、合作基础、对话沟通机制、民意基础、合作空间等5个方面表达了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信心。

中美两国领导人都有突破大国兴衰历史宿命、构建和平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意愿和历史使命感。中美两国领导人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升。进入21世纪,中国领导人相继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和平发展道路”、“命运共同体”意识、“合作共赢”思想,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和构想正是这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的延续与深化。

2012年初,中国领导人提出“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年底又把同发达国家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作为未来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奥巴马政府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也是美国的愿望,因此在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后,美方在不同场合都做出过积极的回应。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表示“美中两国可以向世界证明,美中关系的未来不会重蹈覆辙”。

美国领导人信奉的“巧实力”战略和“多伙伴”世界,强调要为破解“守成国”与“崛起国”必然冲突这个“老问题”寻求“新答案”,表明其世界观、战略观也有与时俱进之意。

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重新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建交以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保持稳定发展。给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建交30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180多倍,2011年已达到4466亿美元,2012年有近5000亿美元,每天有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在两国之间流动,两国早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近10年来,美国对华出口增长468%,中国连续10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中美交流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美陆续建立起90多个对话机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反恐、防扩散、国际地区事务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联合商贸委员会、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美联合科技委员会等。这为中美通过沟通对话解决矛盾、寻求合作、创新思维进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双方建立了220多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中国有近19万学生在美留学,美国有2万多学生在华留学。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深厚民意基础。“国之近在于民相亲”,人民交流是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中美关系离不开两国人民理解和支持。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越深厚,中美关系发展的步伐就越坚实。

中美两国每年人员往来从建交时的几千人逐年增多,目前已超过300万人次。现在,平均每天约有1万人来往于太平洋两岸。双方每年互派留学生达10万人。两国教育机构合作在美设立了80多所孔子学院、300多个孔子课堂。

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中美关系不是、也不应该成为“零和游戏”。

中美两国目前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双方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并且拓展和深化的空间会变大,双方同意加强经贸、能源、环境、人文、地方等广泛领域合作,深化全方位利益交融格局。

习近平指出,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中美需要在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同时习主席也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要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把两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场合会晤的做法机制化,用好现有90多个政府间对话沟通机制。

中美两国利益攸关,战略互信是互利合作的基础,互信程度越深,合作空间越大。双方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

二要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美方应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等问题上采取积极步骤,推动两国贸易和投资结构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三要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双方应在朝鲜半岛局势、阿富汗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协调和配合,加强在打击海盗、跨国犯罪、维和、减灾防灾、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太空安全等领域合作。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中美在国际事务中共迎挑战、共担责任,既是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盼。应该进一步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加强中美在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等热点问题上的协调,推进在气候变化、反恐、网络安全、外空安全、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粮食安全、防灾减灾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积极构建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关系。中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分歧和矛盾。中美双方应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理性看待对方的战略意图,管控好彼此的分歧和矛盾。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中美两国及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新型大国关系是由以后的中美实践来决定的,现在能不能建立,什么时候建立,是由未来中美两国慢慢来实现的。现在中国已经提出了一个方向,今后这个方向如何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取决于双方共同的努力。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是一项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历史创举,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看清形势、认准目标、坚定信心、不断推进,就一定能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第五篇:气候变化与大国博弈【教案】

气候变化与大国博弈

吕艳君

气候变化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从联合国到各式非政府组织,从多边舞台双边关系,从政府到企业、普通个人,无不津津乐道,尤其是2009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将人们对气候问题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场全球瞩目的关乎地球、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前途命运的大会中,充分暴露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与此同时也将中国置于这场争议的风口浪尖中。本教学专题就是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问题和中国在气候谈判问题上的机遇挑战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以使同学清晰了解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问题,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对策,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认识到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大学生在低碳生活中的角色作用。

一、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

教学安排:首先看视频:美国气候灾难片《后天》,对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一个感性认识;

其次看视频:央视新闻调查《面对气候变化》,对气候变化对中

国产生的影响有一个现实感受。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 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尤其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过量的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从而在全球平均气温基础上产生了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现象。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根据IPCC的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但事实总是超出人们的预期。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全球海平面上升: 由全球变暖,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如果海平面上升多1米,一些岛国,比如马尔代夫便会被淹没。而IPCC在2007年的报告中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59厘米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两极冰川融化:北极的地区暖化情况比全球平均高出1至3倍。科学家预测最早在2030年,北冰洋将迎来第一个无冰的夏天。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南极。如果两极冰盖全部融化殆尽,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70米。

大量物种灭绝:英国一份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的四次物种灭绝都与温室效应有关。如果全球变暖继续加剧,将会导致地球一半的物种灭绝。首当其冲的将是北极熊,目前世上仅存的2万只北极熊被预计将在2050年灭绝

淡水资源流失:如果世界几大山脉上的冰盖不断消褪,山下居民将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其中源于青藏高原的江河流域影响涉及到世界1/3的人口。另外,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赤道雪峰”也将在10年内消失

农作物减产: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反常的旱灾或洪灾现象,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

疾病肆虐:气候变暖将使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另外,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

造成新的冰河期: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世界各地,地球甚至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气候是公共物品,气候变化问题是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外部性。温室气体排放者没有承担其排放成本,而是将其成本转嫁给全社会和未来。除非实施有效的政策干预,市场无法纠正外部性。气候又是均质流动的,气候危害产生的后果是全世界的,因此对气候变化的治理也必须是全世界的。面对气候变化有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必须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这一危机。

二、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问题

(一)气候变化问题国际博弈

1、力量结构:一个地球两大阵营三足鼎立

所谓“两大阵营”,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国际政治上俗称的“南北关系”。两大阵营在气候政治中的博弈始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简称《公约》)谈判启动之时,博弈的重要结果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成为《公约》框架下的首要合作原则。三足鼎立则形成于《京都议定书》谈判时期,指的是欧盟、伞形集团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这三大集团共同作用影响国际气候政治进程的格局。欧盟。欧盟当然不是为国际气候政治所建的集团,而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公约》生效之初,欧盟仅有12个成员国,1995年扩大到15个。在《京都议定书》中,欧盟15国集体性承诺到2012年前将温室气体减少到比1990年低8%的水平。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欧盟迄今已发展为27个成员国。多年来,欧盟一直是全球气候合作的推动者,并自称为领导者。

伞形集团。伞形集团形成于1997年,由9个国家构成,即: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冰岛、俄罗斯和乌克兰。“伞形集团”这一名称从何而来,至今尚无定论,该集团也从未对此发表声明或解释。但一般的说法是,伞形集团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用线条连起来就像是一把伞,故此得名。伞形集团成立的初衷是反对在京都议定书》中制定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其自议定书达成以来的所言所行也从未违背其成立初衷。

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目前有130个成员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七十七国集团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合作。作为一个大的谈判集团,“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并非创建于国际气候政治领域,而是开始于国际贸易领域,该集团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气候谈判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自《公约》生效以来就一直代表着广泛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应有的减排责任,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在《京都议定书》谈判过程中,伞形集团、欧盟以及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的三足鼎立格局对进程的作用相对而言是积极的,它直接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的生成。进入哥本哈根谈判阶段,“两大阵营、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延续。

2.博弈新舞台:哥本哈根会议

国际社会希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落实于2007年12月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即:达成一个气候协定,就2050年的长远目标有一个共同愿景;发达国家在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相对于1990年下降25%-40%;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减缓行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毁林。然而,哥本哈根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两大阵营围绕在多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归纳起来,博弈的焦点集中在谈判机制、减排问题和资金供给三大方面。

(1)谈判机制:单轨 VS 双轨

根据“巴厘路线图”安排,哥本哈根谈判是一种“双轨”谈判机制,即《公约》框架下的长期合作谈判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后期承诺谈判。这种机制安排的好处是,既能将美国纳入谈判进程,又可以维持各阶段承诺的连续性与可比性。令人遗憾的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伊始,发达国家就主张将谈判并轨,仅保留《公约》框架下的谈判,企图扼杀《京都议定书》,以否认它们在京都第一承诺期所作的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坚持双轨制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迫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会议同意继续进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谈判。

(2)减排问题:北方 VS 南方 减排问题是气候谈判的首要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中,代表北方的发达国家和代表南方的发展中国家就减排问题分歧很大,在多个方面均有角力。首先,全球和发达国家长期减排目标。IPCC报告主张将气温上升限制在比前工业化时期高2℃的水平之内,全球排放量到2050年至少应比2000年水平减少50%,其中发达国家到2050年比1990年水平减少80%,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450ppm。在“丹麦草案”中,发达国家虽为自身设定到2050年减排80%的目标,却没有提及到2050年的全球长期减排总目标,反而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制订了2050年人均排放目标。其中,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为2.67吨,而发展中国家则为1.44吨以下。这种毫无公平基础,无视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的行为遭到发展中国家的震怒。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表现出以下特征:①远期目标明确,中期目标模糊,意在要求发展中国家做出远期减排承诺;②中期目标与其长远目标并不匹配,并不能满足其长远目标要求;③承诺不仅留有余地,而且以他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减排承诺为条件。

最后,发展中国家行动。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是《巴厘行动计划》的

一个重要安排,是哥本哈根谈判的重要内容。但是,包括《公约》、《京都议定书》和 “巴厘路线图”在内的所有政治协议都没有要求发展中国家做出有约束性的量化减排承 诺。这是分阶段性谈判的一种制度安排。

哥本哈根会议前夕,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相继提出了到2020 年的各自自主减排目标。这些举措大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得到了 包括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在承认发展中国 家减排承诺力度很大的同时,在自身没有任何新的积极承诺或让步的前提下又要求主要 发展中国家做出进一步的减排承诺。除此之外,发达国家还提出发展中国家所承诺的减 排目标要接受“三可(可衡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国际监督。美方表示,如果发展中 大国拒绝接受“三可”,根据美国国会刚刚公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框架性文件,在遵守世 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美国可能采取措施,以防这些贸易竞争对手逃避履行碳减排 义务。

对于发达国家这种采取双重标准和违反“巴厘路线图”授权的做法,发展中国家坚

决反对。解振华表示,中国自主采取的减缓行动是公开透明的,有法律保障,有统计考 核体系和问责制度,要向社会和世界公布,但决不接受国际“三可”。发展中国家的减 排目标是自主自愿的行动。只有那些在获得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情况下采取的行动,才应 接受“三可”监督。

(3)资金供给:供方 VS 需方-71-资金问题是《巴厘行动计划》授权谈判的四个支柱内容之一。由于发达国家的保

守,资金问题成为哥本哈根会议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供资方和需资方就资金供应的 大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在“丹麦草案”中,发达国家仅提出2010年至2012年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 亿美元的应对气候变化基金,且这笔资金只向草案所列附件C发展中国家供应;草案还 主张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拨款大权交给世界银行管理。对于发达国家这种既保守又试 图破坏发展中国家团结的做法,发展中国家予以嘲讽和抵制。一些发展中国家指出,100亿美元平均到全球,人均不到2美元,连买棺材板都不够。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指 出,发展中国家仅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这项工作上,每年就需要至少4000亿美元。为发 泄不满情绪,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要求发达国家每年拿出GDP的1.5%,也就是4500亿 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供资承诺离《公约》要求还相去甚远。

为缓解发展中国家不满,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一些新的供资承诺。11日,欧盟宣布

2010年至2012年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24亿欧元的援助资金。14日,美国能源部部长 朱棣文提出美国将提供8500万美元在未来5年内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掌握可再生能源技 术和提高能效的技术。15日,日本宣布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约100亿美元。16日,日 本又提出,如果哥本哈根会议能达成强有力的协议,未来3年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资金 将提高至约150亿美元。但这些资金数目依然是杯水车薪,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卢蒙巴指 出,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供资不应与官方发展援助资金混为一谈,因为这不是 “施舍”,而是义务。

在双方预期相差巨大的形势下,谈判裹足不前,全球目光都聚集在哥本哈根,聚焦 在发达国家身上。17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突破性”地提出了 发达国家的供资新目标:美国将和其他国家一起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每 年筹集1000亿美元。这一目标虽然离《公约》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也没有阐述资金的具 体来源,更没有说明美国将会出资多少,但它基本上也算得上是发达国家的一个重大让 步和会议的重大进展。需要提及的是,希拉里提出的新供资承诺也并非无条件的,前提 是所有主要经济体所采取的减排行动都必须是透明的。这被发展中国家认为是“颠倒逻 辑”,违背《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的规定。代表欧盟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卡尔格伦 也责怪美国提出的这项建议为时太晚。3.哥本哈根会议结果

作为规模空前的一次气候谈判,来自世界19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国际组织、非

政府组织、学术团体和企业界的4万3千名代表参与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包括119个国 家首脑。然而,这次被形容为拯救地球的会议,却没能在“童话之国”编织令人欣慰的 童话。在谈判机制、减排目标、资金供给等诸多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经过13天 马拉松式谈判的哥本哈根会议在全球期待却无奈的心情中落幕。在这个“希望”之城,会议唯一留给世界的是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哥本哈根协议》。-72-尽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正面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做出积极评价,但国际 社会普遍表示了失望情绪,尤其是那些满腔热情、风尘仆仆、忍冻耐寒却难以进入会场 的非政府谈判代表。《哥本哈根协议》是在谈判最胶着状态下,18日由美国、中国、印 度、巴西和南非五国讨论提出的。根据规则要求,任何协议都须经所有缔约方,也就是 192个国家一致通过后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哥本哈根协议》在19日的表决中仅得到了 部分国家的通过,各国只是注意到有这样一份协议,可自愿决定是否签署。

《哥本哈根协议》的关键内容可归纳为三点:一是长期行动目标方面,维持了将

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比前工业化时期不超过2℃的此前共识。二是减排承诺方面,《公 约》附件一缔约方在2010年1月31日前提交2020年的量化减排目标;非《公约》附件一 缔约方在2010年1月31日前提交减缓行动措施,仅供文件汇编用途。三是资金供给方 面,在有意义的减缓行动和透明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到2020年每年共同筹集1000亿美元 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要;在2010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提供300亿美元额外资金 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因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上述供资大部分均由新设立的“哥 本哈根气候绿色基金”管理。

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除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之外,国际社会对《哥本 哈根协议》最大失望莫过于未能就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目标作出规定,即便是给出相 应的数字。

回顾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不时出现一些插曲。先是发达国家爆出“气候门”事件,质疑气候变化数据的可靠性,混淆视听,动摇人心;接着发达国家密谋的“丹麦草案” 又被曝光,试探发展中国家底线,同时利用岛国忧心“水淹”的焦虑,离间发展中国 家;会议期间欧盟、日本大力鼓噪“中美对峙”、“美中共治”,企图推卸责任;会议 临近最后,大会主席换人,康妮·赫泽高辞职,由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接替,又引发来诸 多猜测。实质上,这些插曲都是气候博弈的表现形式。

人们有理由对此次会议感到失望,但还不至于绝望。《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公

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 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至少,各国都亮出来底牌,也学会放弃一些不切实际 的幻想和不合理预期,这会为后续谈判奠定一定的基础。哥本哈根已逝,后续谈判更难。关注点将集中在温升2℃目标与减排幅度的关联、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的量化明确、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的具体化、测量、报告和核查的技术细节与安排等。

下载Cyygdia_a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Cyygdia_a大国博弈:中美新能源竞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大国博弈时事解读

    2014年大国博弈时事解读1、欧洲目前的策略是:如果与美合作能达成共利,则合作,如果只是单利,只有美获得利益,欧洲没好处时欧洲是不配合的。更不用说损害欧洲利益换来的是美国的单......

    解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守成大国。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也是最具代......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领导人就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需要注意的是,美、日等国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焦虑感显著上升,在......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推荐五篇)

    浅谈“新型大国关系” 随着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并且时好时坏,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呢?回顾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领导人就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需要注意的是,美、日等国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焦虑感显著上升,在......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所所长袁鹏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2年初习近平访美时提出:要把中美关系塑......

    叙利亚问题-叙利亚问题起因及大国之间博弈

    叙利亚问题-叙利亚问题起因及大国之间博弈 初探叙利亚问题及大国之间博弈 “阿拉伯之春”是指自2016年12月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