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重点内容参考答案(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9:4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法治国重点内容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法治国重点内容参考答案》。

第一篇:依法治国重点内容参考答案

2015年干部在线学习第一季度必修课参考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

一、单选

1.社会信用制度对人的行为和习惯有明显的规范作用。(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2.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发展均衡。(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3.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4.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5.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单选 2 分)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6.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单选 2 分)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目标。(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8.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政府之间具有()。(单选 2 分)

[A]隶属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C]相互制衡关系 [D]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9.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10.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正确做法是:()。(单选 2 分)

[A]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后,应当给予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B]作出行政决定后,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只享有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C]对重大事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D]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必说明理由

11.立法工作应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决策程序基本原则的是:()。(单选 2 分)

[A]科学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保密性原则

[D]合法性原则

13.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单选 2 分)

[A]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4.()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单选 2 分)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依法治国

[B]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D]以德治国

15.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单选 2 分)

[A]一般监督 [B]自身监督

[C]专门监督

[D]司法监督

16.我国要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单选 2 分)

[A]诉访结合 [B]诉访分离

[C]理性信访

[D]责任追究

17.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体现了行政行为的()。(单选 2 分)

[A]公定力 [B]确定力

[C]执行力

[D]拘束力

18.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法院管辖。(单选 2 分)

[A]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B]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制度。

[A]正确 [B]错误

20.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到法院出庭,很难感受到当被告的感觉。(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高权力机关是()。(单选 2 分)

[A]地方人大 [B]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诉性行政行为的是()。(单选 2 分)

[A]行政调解 [B]行政仲裁

[C]行政不作为

[D]抽象行政

23.被诉()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单选 2 分)

[A]领导 [B]部门负责人

[C]行政机关负责人

[D]秘书

24.我国国家赔偿采用单一的()归责原则。(单选 2 分)

[A]过错加违法 [B]过错

[C]违法

[D]公平

25.我国要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的体制改革试点。(单选 2 分)

[A]审判权和检察权相分离 [C]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B]检察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D]监察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2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严禁司法人员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或者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者收受其财物、为律师介绍代理和辩护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防止()。

[A]利益输送 [B]关联交易

[C]利益绑架

[D]以上均不正确

27.有权制定政府行政规章的是()。(单选 2 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

[D]杭州市人民政府

28.政府对城市居民房屋拆迁行为属于()。(单选 2 分)

[A]行政征收 [B]行政征用

[C]行政征调

[D]行政规划

29.行政听证的义务是施加给行政机关的,行政机关不得推卸。(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30.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是公正司法的()。(单选 2 分)

[A]着力点 [B]有力前提

[C]主要抓手

[D]重要基础

3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单选 2 分)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32.我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单选 2 分)

[A]行政法 [B]刑法

[C]民法

[D]宪法

33.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项改革旨在()。(单选 2 分)

[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34.行政行为是()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特征。(单选 2 分)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相对人

[D]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

35.2011年10月27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发表。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表明()。(单选 2 分)

[A]我国公民权利得到有效司法保障 [C]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全面贯彻

[B]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D]依法治国的前提已经完备

15.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是法的统治,不是人的统治。(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36.法治体系等同于法律体系。(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37.国家鼓励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38.依法行政的概念比依法治国的概念更加广泛。(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39.()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单选 2 分)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40.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单选 2 分)

[A]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1.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2 分)

[A]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就是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42.生效的执法行为,具有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其内容完全实现的效力。这种效力称为()。

[A]确定力 [B]拘束力

[C]执行力

[D]强制力

4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单选 2 分)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D]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44.下列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选 2 分)

[A]司法公开既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标志,又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B]平等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公正的基本标准 [C]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D]就实体公正而言,发现案件事实真相是实体公正的根本要求

4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单选 2 分)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权力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

46.党依法执政独立于国家法治体系之外。(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47.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单选 2 分)

[A]人治 [B]权治

[C]法治

[D]钱治

48.对违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报请有权机关依法予以()并向社会公布。(单选 2 分)

[A]撤销 [B]取消

[C]注销

[D]撤消

49.法治是制度的基本形态。(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12.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单选 2 分)

[A]1 [B]2 [C][D]4 4 50.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单选 2 分)

[A]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51.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

(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52.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

(单选 2 分)

[A]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 [C]依据、条件、范围、程序和结果

[B]依据、条件、程序和结果 [D]依据、条件、要求和结果

53.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单选 2 分)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B]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C]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D]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

54.2005年4月1日,我国又有34部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17部,地方级法规17部。34部法规的实施说明了()。(单选 2 分)

[A]我国的法制在不断健全 [C]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

[B]法律是可以随意制定的 [D]法律是人们生活的最高准则

55.行政监督制度中的专门监督机关是指:()。(单选 2 分)

[A]检察、审计等机关 [C]监察、司法等机关

[B]监察、审计等机关 [D]检察、司法等机关

56.关于科学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 2 分)

[A]科学立法要求构建科学的立法体制,其中立法权的分配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部分 [B]立法实践表明,立法的产生有赖于科学的立法程序

[C]立法民主化通过多数人表决来实现对社会利益的调整,这种“多数人决定的方式”尊重大多数人的利益,非常完善,没有不利影响

[D]立法程序实现公开化,法律法规议案的提起、讨论、审议和表决等过程都应当通过合理途径让公众知晓,并尽可能通过新闻媒体对外传播。

5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这一制度()。(单选 2 分)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C]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8.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59.()根据新形势新经验,提出《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主张把实践中取得的、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写入宪法。(单选 2 分)

[A]十六大 [B]十六届一中全会

[C]十六届二中全会

[D]十六届三中全会

60.现行宪法是于()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单选 2 分)

[A]1982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9年

61.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

[A]正确 [B]错误

62.形成法治信仰的基础在广大民众。(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63.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64.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独立行使。(单选 2 分)

[A]人民法院 [B]审判员

[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

65.我国首次提出依法行政概念的文件是()。(单选 2 分)

[A]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C]《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D]《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66.国务院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单选 2 分)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67.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的习惯。(单选 2 分)

[A]依法治国 [B]依法治企

[C]依法办事

[D]依法自律

68.()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单选 2 分)

[A]服务大局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69.宪法在本质上是人民建国的协议和约定。(单选 2 分)

[A]正确 [B]错误

70.()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单选 2 分)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71.政府职能的转变前提是()。(单选 2 分)

[A]转变公务员意识 [B]提高公务员素质

[C]深化体制改革

[D]提升政府形象

72.诉讼制定改革以()为中心。(单选 2 分)

[A]审判 [B]起诉 [C]信访

[D]逮捕

73.要平等对待(),同样情形同等处理。(单选 2 分)

[A]行政相对人 [B]执法相对人

[C]执法对象

[D]行政主体

二、多选

1.网络反腐的成效被形象地称为“小鼠标绊倒大贪官”。今日,为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回应网民对反腐倡廉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络同步推出来网络“举报监督专区”。“举报监督专区”的设立()。(多选 2 分)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C]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B]推动了反腐与网络功能的良性互动 [D]确保了国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2 分)

[A]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C]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多选 2 分)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4.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问题。(多选 2 分)

[A]多头执法 [B]多层执法

[C]不执法

[D]乱执法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标准包括()。(多选 2 分)

[A]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 [C]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B]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D]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6.下列选项符合行政诉讼的受理案件范围的是()。(多选 2 分)

[A]某教育行政部门取消了某甲的办学权,该校的学生对取消办学权不服提起了诉讼 [B]某联营企业认为联营企业的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提起的诉讼

[C]某股份制企业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D]合伙企业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伙企业的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7.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哪种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多选 2 分)

[A]主要证据不足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D]超越职权的

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多选 2 分)

[A]审判公开 [B]检务公开

[C]警务公开

[D]狱务公开

9.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是公正司法的内在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2 分)

[A]保障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是公正的当然含义 [B]保障及时实现权益,避免“迟来的正义”现象发生 [C]保障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是公正的必要含义 [D]保障及时实现利润,避免“迟来的正义”现象发生

10.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行政执法人员()导致看似事实清楚的行政执法行为被法院撤销,造成很多的遗憾。(多选 2 分)

[A]错误地理解了证据规则 [B]无视证据规则 [C]混淆证据规则 [D]以上均不正确

11.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应包含()。(多选 2 分)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12.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的()。

(多选 2 分)

[A]法治化 [B]规范化

[C]民主化

[D]科学化

13.建设廉洁政治,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下列做法中,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A]国务院下放和取消133项行政审批事项

[B]某省民政厅开展“廉政亲情寄语”活动

[C]某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推行“开放式决策”[D]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规范网络反腐”议案

14.法治精神的内涵包括()。(多选 2 分)

[A]宪法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一切组织机构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D]立法要发扬民主

15.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多选 2 分)

[A]行政征收 [B]行政许可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

16.法的特性包括()。(多选 2 分)

[A]预设性 [B]稳定性

[C]平等性

[D]公开性

17.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多选 2 分)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诚实守信

[D]权责统一

18.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宪法实施的决定包括()。(多选 2 分)

[A]修改宪法 [B]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D]完善宪法的解释程序机制 [C]设立国家宪法日19.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多选 2 分)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D]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C]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20.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多选 2 分)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21.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基本原则的是()。(多选 2 分)

[A]各级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委会负责

[B]在法律的制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D]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2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应做到()。(多选 2 分)

[A]决策公开 [B]执行公开

[C]管理公开

[D]服务公开

23.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就是要()。(多选 2 分)

[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24.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定事项,都要进行(评估。(多选 2 分)

[A]合法性 [B]合理性

[C]可行性

[D]可核性

25.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包括行为的()是否符合几个方面。(多选 2 分)

[A]目的 [B]权限

[C]内容

[D]手段)

第二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兵团干部在线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

第1题、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是法的统治,不是人的统治。A. 对 第2题、宪法在本质上是人民建国的协议和约定。A. 对 第3题、法治是制度的基本形态。A. 对 第4题、法治体系等同于法律体系。B. 错

第5题、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A. 对

第6题、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目标。B. 错

第7题、依法行政的概念比依法治国的概念更加广泛。B. 错 第8题、党依法执政独立于国家法治体系之外。B. 错 第9题、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A. 对 第10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 错

第11题、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C. 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

第12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C. 执法为民 第13题、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B. 自身监督 第14题、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独立行使。A. 人民法院 第15题、2005年4月1日,我国又有34部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17部,地方级法规17部。34部法规的实施说明了()。A. 我国的法制在不断健全

第16题、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C.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第17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 依法治国 第18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D. 公平正义 第19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A. 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第20题、我国首次提出依法行政概念的文件是()。A.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21题、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A.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D. 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第22题、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A. 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C.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D.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第23题、法治精神的内涵包括()。A. 宪法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一切组织机构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D. 立法要发扬民主

第24题、建设廉洁政治,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下列做法中,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A. 国务院下放和取消133项行政审批事项 C. 某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推行“开放式决策” 第25题、网络反腐的成效被形象地称为“小鼠标绊倒大贪官”。今日,为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回应网民对反腐倡廉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络同步推出来网络“举报监督专区”。“举报监督专区”的设立()。b. 推动了反腐和网络功能的良性互动D.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第26题、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基本原则的是()。B. 在法律的制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D.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第27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标准包括()。A. 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 B.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C. 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D. 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28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宪法实施的决定包括()。B.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C. 设立国家宪法日 D. 完善宪法的解释程序机制

第29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A.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第30题、法的特性包括()。B.稳定性 C.平等性 D.公开性 第1题、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薄弱环节。A. 对 第2题、学校没有义务承担学生的法制教育。B. 错 第3题、立法工作应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A. 对 第4题、社会信用制度对人的行为和习惯有明显的规范作用。A. 对

第5题、形成法治信仰的基础在广大民众。A. 对

第6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B. 错 第7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A. 对 第8题、国家鼓励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B. 错

第9题、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A. 对

第10题、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发展均衡。B. 错

第11题、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B. 2 第12题、行政监督制度中的专门监督机关是指:()。B.监察、审计等机关

第13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B. 执法为民 第14题、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15题、现行宪法是于()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A.1982年

第16题、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正确做法是:(??)。C. 对重大事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第17题、关于科学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立法民主化通过多数人表决来实现对社会利益的调整,这种“多数人决定的方式”尊重大多数人的利益,非常完善,没有不利影响

第18题、()根据新形势新经验,提出《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主张把实践中取得的、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写入宪法。D. 十六届三中全会

第19题、国务院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A. 2004年

第20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决策程序基本原则的是:(??)。C. 保密性原则

第21题、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就是要()。B. 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 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 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第22题、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的()。A. 法治化 C. 民主化 D. 科学化 第23题、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A. 合法行政 B. 合理行政 C. 诚实守信 D. 权责统一

第24题、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B. 行政许可 C. 行政处罚 D. 行政强制 第25题、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应包含()。A. 公众参与 B. 专家论证 C. 风险评估 D. 合法性审查 第26题、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包括行为的()是否合法等几个方面。A. 目的 B. 权限 C. 内容 D. 手段

第27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应做到()。A. 决策公开 B. 执行公开 C. 管理公开 D. 服务公开

第28题、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A. 合法性 B. 合理性 C. 可行性 D. 可控性

第29题、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问题。A. 多头执法 B. 多层执法 C. 不执法 D. 乱执法

第30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A. 职能科学 B. 权责法定 C. 执法严明 D. 公开公正

第三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学习体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学习体会

通过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课程的学习,我对依法治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依法治国、据法工作、遵法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长远的打算和更全面的规划。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对于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中国共产党,法治是执政兴国的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必须将学习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抓好落实。

二、依法治国,据法工作是工作的根基。

总书记指出,“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那再多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依法治国就是要求人民必须用法律约束自己,并自觉执行,这是一种责任。共产党员,不按中央八项规定约束自己,与人民、与社会背道而行之,为自己谋取私利,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这种人是社会的蛀虫、人民的败类。依法治国告诫党员干部,要远离腐败,自觉遵守党纪党规,做人民的好公仆。

通过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知道法律不仅仅用来遵守的,也可用来保护自己。只有学好法律法规,懂法才会更好的守法,更好的运用法律保护身边的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社会上,我是一名中国中国公民;在单位,我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家庭里面,我是家庭一员。作为公民我要懂得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国家法规;作为单位干部我要依法工作,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作为家庭成员我要承担家庭责任,尽成员义务。

第四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

大纲

一、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3.加强法律的实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4.加快推进司法改革

5.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正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本讲将从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三个方面做深入分析和解读。

一、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此之前的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把“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起建设,这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路径。这也是我们党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放在一起,把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放在一起,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创。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报告,完全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来展开,可见我们党把法治摆在了一个更加神圣、更加重要、更加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上了。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报告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有四个法治方面的标准。第一就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第二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第三是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第四是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法治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军事、科技的发展尽管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实力,但真正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实力的是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因为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蕴含有一种力量,与其他物质文明相比的话,更有价值,也更有力量,能够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而这就是法治。所以,法治是一个国家价值的体现,也是政治文明高度的标准。

2010年,温家宝同志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一个执政党取得政权之后,就要善于把党的主张和意志通过程序变为宪法和法律,然后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这是执政党和夺取政权的党最大的差别。执政党要学会怎么用更加符合执政党地位和规律的要求和方法去执政,要学会如何把党的主张和意志同人民的主张和意志一道,通过程序变为宪法和法律,再依靠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我们讲法治,更多是把法治看成是一种人类文明的结晶,这种价值本身,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的富强、文明、民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的第二个重要意义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法治,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一套符合现代理念的国家制度体系,因此现在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每一项重大的改革,都是以法治为推动和保障的。政策改了,法律没有修改,行不行?肯定不行。最重要的是,法治要起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没有法治,很难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依法治国的第三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需要体现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起建设。如今,依法执政被纳入到整个国家的法治体系、法治框架内,实际上就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这说明我们党在执政方面,尤其是执政的方式方法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注重用法治的方式治国理政,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依靠法治来加强和提升我们党执政的能力以及治国理政的能力。

依法治国第四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够有效约束、规范公权力,保护公民私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刚提出依法治国的时候,很多人不能够准确、完整、全面地理解它,甚至提出依法治村、依法治家。一个国家推行法治,讲依法治国,必须落实到方方面面、各个层次,但法治的核心不是治老百姓。尽管严刑峻法总能让老百姓服服帖帖,但如果法治的中心放在了治老百姓上,那事实上就已经背离了法治的含义。所以说,法治不是简单地理解为管老百姓的法,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是法的统治,不是人的统治。大家都按统一的、平等的规则,即良法来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力,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才是法治。

温家宝同志曾经讲过一段话,法治天下,只有法比天还大的时候,才能做到法治天下。他说,现在都讲法治,法治精神,我理解的法治精神是什么呢?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宪法、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一切组织机构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第四,立法要发扬民主,法律要在群众中得到宣传普及。第五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五句话,基本上是把法治的最核心的几个要素都讲清楚了。我们说的法治,首先应该强调宪法法律要有尊严,第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是一切组织机构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里讲的一切组织机构,包含了执政党、参政党,包含了各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治强调的所谓的良法就是制定良好的规则,而良法又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一体遵行,谁都不能逃脱,老百姓要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表达自己的诉求。最后,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我们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约束、规范国家公权力,保障老百姓的私权力、个人权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法律的权威靠人们的信仰,靠人们的信赖和维护。同时,人们也有义务有责任去维护法治的权威。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表述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的概念。过去我们有法律体系一说,我们制定了242部法律,700部行政法规,8600部地方性法规,还有数以万计的政府规章,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跨领域、完整的、有机的法律规范体系。但是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体系”。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法律制定完备且能够得到切实的遵守和执行,又有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这才叫法治体系。法治体系是动态的、立体的、完整的,包含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的一个有机的完整的体系。

那么,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在立法层面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在法律的实施层面,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在监督层面,我们要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在保障层面,我们要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五个体系,跟过去我们很多提法是有关联的,前后出现的概念之间不是完全割裂的。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主要是对监督部门而言的。监督机关要对整个法治的运转形成严密的监督,当然这也包含了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这些不同主体完成的监督要形成一套完备的、立体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这是从党的领导、从全社会法治意识提高的角度来谈法治的保障问题。如果我们都不懂法,如果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没有倾注这么多的精力,没有做出全面统筹的规划和推进的话,那法治也很难得到保障,也就更难形成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是指党内的一套规范体系,这也是首此纳入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所以,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建成了一个由五个体系共同构成的法治体系,旨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按照公报的要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有两条特别要求。

第一,要在党的领导下,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统一。

第二,为了实现这个上述五个体系和建设法治国家的“三个依法”,我们需要共同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一起建设。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任务包含有以下几点。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个大任务,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以往我们强调未来的法治任务就是科学立法,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的是要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的实施。

那么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呢?为什么要形成这样一个体系之后要加强宪法的实施呢?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重申了这样一个说法,把宪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宪法意识淡薄,落实宪法、实施宪法的保障机制不完备,违宪现象时有发生,宪法在很多人的眼里是空洞的、抽象的,大家不认为宪法重要,甚至认为宪法可有可无,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哪个人违反宪法被追究责任,至少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很少发生,但违宪的事例实际上时有发生,但是我们说它是违法违纪、违反原则、违反政策。在这一点上,我们跟西方很多国家形成了很大的差距。比如,美国总统就职,手要按在宪法上,对着首席大法官宣誓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实施宪法。我们是没有这样的制度的。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规定了宪法宣誓制度,所有的领导干部上任时都要对宪法宣誓。这样一个制度,它可以有力提升宪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此外,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设立了宪法日,实际上是唤醒全民族对宪法的高度认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个制度影响深远,相信对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为了保障宪法权威,还要加强宪法解释,要完善宪法的解释程序机制,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宪法实施制度和监督制度。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前,学术界、理论界提了很多建议,有人提出要搞违宪审查,有人说人大要设立宪法委员会,甚至有人提出要设立宪法法院。当然这些观点最后都没有被采纳,但是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全国人大加强宪法的解释机制、程序机制,要加强宪法的实施监督制度。

2.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需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一个关键,而且必须坚持立法先行。过去我们一般都讲政策先行,领导讲话先行,会议精神先行,现在强调立法先行是有针对性的。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考虑立法的问题,只顾着改革创新,只顾着突破现有的羁绊,最后就导致我们的很多改革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所以现在提出了立法要先行。比如上海自贸区,全国人大要立法、要授权,不能使上海自贸区试验处于一种违法改革的境地。还有很多重要的制度,它本身的改革就是修改法律,所以说立法先行,很多东西是靠立法去引领和推动的,尤其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的这个关键。要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到立法的全过程,要完善立法的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所谓立改废释并举,就是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废止法律、解释法律齐头并举,目的是为了增强法律实施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立法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它的实施过程,关键是要在立改废释这个方面把握好。

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地方立法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这是针对长期以来我们的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的利益法制化、部门主导法律的起草而言的。近一二十年,部门立法已经成为常态,部门起草法律,制定出一些有操作性、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这固然是好的,但部门立法最大的弊端在于立法时因为有部门的利益在掺和其中,因此立法时更多是维护了本部门的权利和利益。许可权、审批权、收费权、处罚权、强制权、政策制定权,这些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把它固化下来。我们中央五十多个部委,有的地方更多,每个部门起草法律时都试图把自己的利益、权力固化、强化、法制化,因而很难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很多部门的法律起草论证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并且这一问题有时还非常严重,谁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已有的权利,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越大越好。所以国务院法制办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最后导致的结果就都是空话、套话,把能操作的东西都删了。这是部门互相争权夺利的一个恶果,这样制定出来的法律是没有办法实施的。

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在全国就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在地方,比如在北京,就由北京市人大来主导北京的地方立法工作,包括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都要由人大来主导,因为它是法律的问题,必须交给人大主导。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依法赋予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当然也有法律界的人士担心这些城市的人大政府从来没立过法,因此怀疑他们有没有能力立法,立的法律会不会形成新的法多扰民、上下冲突矛盾这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是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是立法体制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要有序扩大公民在立法中的参与权。这一问题可以分两方面。一方面,公民要参与立法的论证,另外一方面,这次新提出了立法项目的征集也要扩大公众的参与。制定什么法律,不制定什么法律,老百姓也有发言权,也有参与权。群众的认可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大政府就有立法的义务或者责任了。

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出要加快重点领域的立法,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要推进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力这方面的立法,使得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和落实。

最后就是强调立法的时候,要做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以说立法和改革的关系更加明确了。第一,该修改、制定、废止、解释的法律,不能滞后于改革,要主动适应改革的要求。第二,改革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重大改革要与法有据,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有同志可能会想,如果某一领域里根本就没有立法,那改革应该如何展开呢?那就要制定新的法律。李克强总理讲,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想顺利推进改革,必须加强立法,立法更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3.加强法律的实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那法治政府是什么样子,标准是什么,框架是什么呢?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高效廉洁、公开公正、守法诚信,概括就是公开、透明、负责任、便民高效、诚实守信的政府。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职能科学。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如果这些都做到了,这个政府就是法治政府。

200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建成法治政府,到了今年却没敢说我们建成了,那么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还有六年,这确实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考验。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组成了一个课题组,对全国的53个有立法权的城市政府进行了法治政府第三方评估,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最后评价下来总的结论是全国的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形式主义比较严重,而且发展非常不平衡。总的来说,法治政府建设未来的任务非常重,我们说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重点还是在法治政府这一块,所以我们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关于法治政府,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就是关于决策,即行政决策的规范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五个法定程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而只有这五个程序都做到位了,才能称为依法决策。事实上,分门别类的行政机关行为的规范化、法治化并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的重大决策权。在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与国计民生,关系到整个区域发展的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的决策时,这个重大决策权过去我们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由于没有程序的要求,出现了“三拍现象”,即拍脑瓜决策、拍胸脯执行与拍屁股走人。看起来是一时的政绩,但实际上可能给国家、给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给公共的利益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个就是要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的合法性审查机制。我们行政机关做重大决策的时候,都应该交给法制办或法制部门认真审核,签署意见,只有得到签署的意见我们才能够做决策,没经过合法性审查的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全国各地太多政府一把手或者党委一把手,没经过法制部门论证就做出了错误违法的决策,这只能是决策者负责了。第三个是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这就有点像我们搞工程、搞机械,盖一栋楼的监理、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业主单位都要质量终身负责。以后行政重大决策也是终身负责制,有了这个紧箍咒,很多领导会高度重视决策的合法性问题。

第二个重点就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的衔接。第一,要注重将执法的力量下沉到基层,比如说街道、乡镇,要赋予它们一定的执法权,因为我们很多违法现象都发生在基层。除了充实基层执法力量之外,要加强联合执法。第二,要强化综合执法,以后在城市管理、文化管理、农业管理等各个领域里,都应该尽可能建立综合执法机构,必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第三,在法治政府建设领域里强调的就是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重大领域的执法力度。这是有所指的,即在食品、药品、涉及到安全生产与民生这些方面要加大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严惩各类违法行为,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同时,还要健全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问责和纠错机制。最后,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中央要求,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有些地方,老百姓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全体会议,列席人大的会议,有些提出会议要公开、要上网直播。有些提出,不光结果要公开,过程也要公开。所以这次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五公开制度,也是下一步对政府的一个挑战。现在老百姓这方面的意识增强了,老百姓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信息公开的强烈要求会逼迫我们政府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4.加快推进司法改革

第四个重点任务是在司法领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提出了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希望这个制度能越来越健全完善,因为中国的司法核心问题,还是在司法不能够依法、独立、公正地审理案件,受制于太多的因素,司法的地方化、行政化问题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马克思曾经讲过,法官没有上司,他的上司就是法律。然而事实上,我国现有的情况却是法官还有无数的上司。

第二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就是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目的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提升司法的公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是近期媒体热议的问题,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第一是方便当地的老百姓,另外也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

最后一条就是强调了法官办案质量,提出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错案的责任倒查问责制尽管在理论界是有争议的,但至少对法官形成了一定的约束。

5.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涉及到几方面的问题,而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依法行政能力水平,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这是最难实现的,因为这需要内化为意识。我们长期以来是人治社会,人治的观念影响太深,特权思想、等级观念等很多糟粕的东西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尽管我们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真正轮到自己的时候,人人都想有特权而不希望平等,除非觉得没有得到平等适用、面临着权利受侵害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希望平等适用。

因此,让法治形成为一种文化关键需要做到四条。

第一,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带下,以上率下。只要中央下决心,中央以上率下,领导率先垂范,很多问题实际上是能推得开的,也能坚持下来的。我们中央现在已经做了这样一个重大的部署,能够率先垂范、以上带下,相信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各级公务员在法治方面的意识会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二,弘扬法治精神需要形成法治信仰,建设法治文化。针对这一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天天跟孩子们提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些问题太宏观、太高大。我们真正应该讲的是爱你的亲人、爱你的父母、爱同学、爱老师,不能打架斗殴、不能损害他人权益,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这些最起码的底线规则应该告诉我们的孩子,这些才是更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训练、不断的提升,孩子们的意识才能够得到强化。所以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文化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三,媒体要理性传播。现在的媒体天天炒作明星的八卦消息,对关系到社会正义、公平良知的这些重大话题,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责任担当。在这样的媒体氛围下,我们的法治文化很难形成。现在媒体都有所谓的利益的压力,都为了点击率、发行量而忽略了、忘却了媒体应当承担的理性传播、构建公众理性的重大责任。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法治文化不是光靠宣传教育就能解决,最终还是要靠制度。中国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制度,比如我们的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最后,在推动社会法治建设方面,要形成全民增强法律意识,守法、遵法、用法的好习惯。正如总书记说的,要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现在我们老百姓的权力意识增强了、民主意识增强了,但是责任意识、理性表达权力与诉求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希望信访改革和司法改革要同步进行,信访要重新定位,所有的案件都应该回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群众反应社情民意的功能上来,不再具体地解决纠纷矛盾。信访机关不应该受理,也不应该批示,也不应该批准,更不应该具体解决这类纠纷矛盾,维稳费用不是通过这个渠道发的,因为信访不是法定的救济渠道,它不应该成为一个解决纠纷矛盾的渠道。同时,领导要减少批示,这就有利于减少信访。领导批得越少,信访的量越小;领导批得越多,信访量越多。这是规律性的问题。领导尽少地发挥个人、人治的东西在纠纷矛盾处理中的作用。改革信访制度,中央政法委提出就是要回归到法治轨道上,即使是信访的东西也是要严格限制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畅通法律救济渠道。司法改革之所以关键、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可预期的、长远的、稳定的、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平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社会法治建设,实际上是要多管齐下的,不光是老百姓要有意识观念,政府也要率先垂范,而且司法机关的救济渠道要畅通,我们的信访、我们的社会管理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总书记说的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才能够得到最终的落实。

返回顶端

第五篇:依法治国的内容[推荐]

依法治国的内容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④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⑤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⑥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下载依法治国重点内容参考答案(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法治国重点内容参考答案(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治国》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工作创新能力 )是对政法委书记工作能力和职业水平的重大考验。 2.依宪治国,就是要(宪法 )至上,维护其权威。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

    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答案

    1、(单选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 )。 A.完善执法程序 2、(单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2014年党课考试重点内容及答案(五篇模版)

    2014年入党积极分子党课结业考试重点内容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

    政治学重点内容

    名词解释: 1. 政治: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周延性、确定性、本质性) 2. 政治......

    七一讲话(重点内容)

    七一讲话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

    考试重点内容

    复习题 应用文对于主题的要求。 计划的概念、结构、标题形式、特点。 总结的结构和写法。 消息的特点、分类、标题形式、写作要求。 申请书和一般书信的区别。 简报的报头、......

    党章重点内容[最终定稿]

    党章重点内容 1.中国共产党性质 2.党的指导思想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

    行政管理学重点内容

    行政管理学重点内容1.西方学术传统对“行政”有哪几种解释?P2页共3点2.行政管理有哪些特点?P3页共3点3.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或代表理论?P12-16页4.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