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论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都有赖于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是:贵在自觉、贵在坚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消除恶习、破旧立新。需要培养的习惯包括: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出常规学习的好习惯、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养成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养成善于请教的习惯等,这些不仅要求学生去做,教师还要做好科学、有效的指导。【关键词】学习习惯 教学效率 坚持与强化
习惯是指某一动作和行为通过多次重复而确定下来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它会相伴一个人从幼儿园直到小学、中学、大学乃至一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双赢的效果。
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一类是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抄袭、考试作弊等;一类是学生学习习惯缺乏,满足于基本听懂、会做、考试过关,很少有预习、复习等学习行为;还有一类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又能勤学好问。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其中,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基础性的作用。从教学实践中也很明显看到,成绩较差者,前两类者居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需师生共同努力,慢慢培养而成。现在的中学生,头脑灵活,获得知识的途径多,自我意识强,但因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愿吃苦,做事浅尝辄止,幻想一蹴而就,心无长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老问题遇到了新困难。下面,根据目前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 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1.贵在自觉
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其次必须明确坚强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那种强迫式的、对他们提出各种要求的做法,对他们明显“水土不服”。
2.贵在坚持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事做起,由小积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原谅自己一次偶然的过失,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它们也会由小到大逐步积累,最终形成坏习惯。
现在的很多中学生缺乏毅力,在良好习惯的“坚持”上做的不够。教师一定要耐住性子,循循善诱,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同学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充分发挥班级这个小集体的作用,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从实践上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自觉地与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做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二 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计划包括每天的自修时间安排、自主复习安排和双休日、节假日安排。计划要强调可执行性。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晨读时间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晚修时间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周六和周日应安排阶段性复习、做作业。若回家,可安排适当的家务劳动、社区活动。
现在中学生寒、暑假的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事先做好安排。可以多安排一些课外阅读和文体活动、社区活动。针对学科的弱点,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加强此部分内容学习。现在网上有专门的学习网站,可以在其论坛上交友,让网友解答自己的疑惑。也可以加入“群”或其他虚拟空间,建立相对固定的“好友”相互解疑答惑,共同提高。2.常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学生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些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大有人在。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它的基本要求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是否预习直接关系学习效果的优劣。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作为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尽量自己先思考,实在不懂的地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若老师讲的与自己事先想的不一样,还可以比较两者的优劣,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一些重点课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记下重点和难点。
(2)认真听讲
从学生角度讲,首先,要提高学习兴趣,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精神饱满地进课堂,怀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从教师角度讲,学生不认真听讲,可能有三个原因,应对症下药去解决。
一是学生根本听不懂。有的是前边学的基础太差,跟不上进度;有的是预习不认真。前一种情况老师应该给学生补课,打好基础;后一种情况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二是学生自制力差,易受内部、外部干扰而走神。这主要是意志品质问题,应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工夫。三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就专心听讲,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不专心。如果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师应注意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上给学生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还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即使老师没有叫你回答问题或让别人上黑板演练,自己应在心里试答老师的问题或在本子上演练,老师评价其他同学的回答或演练情况时,自己评价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优点,找到不足,进行自我激励。
(3)温故知新,复习当天讲课内容
复习是学习之母,这是做作业前必要的一步。许多学生不重视这一步,忙着做作业。做这一步有两个好处:①完整地把握讲课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②有利于顺利完成作业。
(4)作业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而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首先是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学生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认真审题要做到:一读二划三复述。一读,认真地以默读的方式读题,边读边想;二划,用各种符号将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关键词语区分开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三复述,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其次是认真计算的习惯。化简、计算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有的学生只顾快点完成作业,题目没来得及看清楚,甚至有时抄错题,不是先想好了再动笔,而是写一步想一步。这样,作业质量肯定不会好。家长应教育学生,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欲速则不达,极易出错误。学生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搞纸,有的作业步骤需要先打草稿,准确了再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
最后是检验改错的习惯。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上,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作业要自己检查。老师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学生哪儿错了,而是让学生自己复查。比如说:“这两题有一道错了,你自己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哪儿错了就告诉他,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最好让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平时多翻翻看看,以免再犯同类错误。3.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学生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学生爱动脑子。教师切不可嫌学生嘴贫,冷漠对待。
方法之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学生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一些题目,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多题一解就是对于做过的题目,条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解题思路方法有共同的地方,甚至完全一致。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题目本质的东西,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利用工具书,多介绍一些学习网站给学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这个无限资源库获得所需知识,同时,按照科学实用的原则,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库”。
5.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了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学生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学生,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比如要求这种学生,每天必须问一个问题,或每单元学完后要问三个问题等。几次之后,他就敢提问了。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段话:“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把它们从人们的心里驱逐出去。”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也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作为教师,不管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素养还是为学生终身考虑,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习惯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篇: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有7年了,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形式 ,在此仅就我自己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如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多给我指正和帮助。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深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习惯不好,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负面影响。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的监督指导和学生的持之以恒。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事实证明,先预习再学习、先复习再练习,非常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时,可以先借助磁带、音标、工具书等初步读懂新课文和回答有关课文的表层问题。课前预习能激发求知欲的认知兴趣,能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课后及时复习可以战胜遗忘。要经常反复朗读所学的课文,记忆所学的单词,看笔记和以前做错的题目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发言的习惯
课堂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要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此外,一定要积极发言,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种训练,而且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防止“开小差”。
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只有听懂了才会学着说出来。因此听是第一步。学生要多听示范发音(原声磁带,光盘,教师等),听清再模仿;每天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做听力练习;充分利用现代资源,看英语影视节目,上网学习英语等渠道感受规范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
养成背单词的习惯。
语言的学习是持之以恒的过程,尤其是词汇量有一定欠缺的同学,一定要养成每天背单词的习惯。有的同学会抱怨没有时间,其实非常简单。我要求学生至少背10个单词,这个背单词的习惯一旦养成,你的英语学习将一日千里
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学生要多多动口。不仅在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用英语对话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多用英语表达。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养成大胆大声、清楚流畅地说英语的习惯,做到敢讲、争讲、爱讲英语。
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
语言是一门有声的艺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读的重要性。养成每天坚持朗读或听读英语二十分钟,坚持早晚大声朗读背诵英语句子、对话、课文的好习惯。此外,学生还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报纸、杂志等读物供课后阅读。这样既能扩大词汇量,又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中最难且最易出错的一个环节。首先,学生要保证书写的规范,整洁和美观。正确拼写字母单词,使用标点符号等。其次,就是写作方面,平时要加强训练,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在写作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确定体裁。然后要巧妙的构思,设计好框架。此外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最后,要认真检查,看要点是否齐全,词数是否与要求符合等。
结语:
总之,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开端。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教学的成败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会逐步提高。老师在教学中也会轻松许多。因此,让我们老师一起努力,正确地引导,约束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相信只有完全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今后我将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会做得更好!
第三篇: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关键词:学生学习习惯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当然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起始阶段,更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在这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那么,低年级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如何培养?根据小学生心理及年龄特点,并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填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把运算符号看错,抄错题目,乘法口诀背错等,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被忽视或者没看懂,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
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学生容易遗忘,所以隔三差五背乘法口诀,时不时来点口算关,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未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老师,喊我,喊我”“嗯嗯„„”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所以,我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听课习惯,我会时不时让孩子们重复我和同学的话,“刚刚潘老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刚刚某某同学是怎么回答的?”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并叫学生自己再重复说一说,即加深学生的学习知识。又任学生渐渐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粗心的毛病。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少题目明明会做,可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是错的。一经提醒或重做马上就能改正过来。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粗心马虎的缘故。粗心的毛病能改吗?能让学生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吗?大多数人认为很难,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专门的训练:
一、检查有动力,意识到检查的重要性虽然所有的小学生
认为粗心是个坏习惯,可是大部分小学生认为粗心只是个小毛病,而且大部分男同学认为粗心、马虎的毛病改不掉,所以在多年的教育教育学经验中我基本总结了如何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方法把作业重做或抄一遍。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剞劂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培养学生并长期坚持。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会”,更要“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是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 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还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学习,主要指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将受益匪浅。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提出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但现在的学生因其生源的特殊性,“语文基本不过关”,“语文大多不喜欢”,已是不争的事实,更谈不上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了。面对这种现状,如果语文老师不闻不问不管,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学习意志的形成。当然,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它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懈地努力。等到“习惯成自然”了,习惯也就变成了一种稳定的行为、内在的能力,从而根本上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供有力的帮助,也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针对现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虽然现代文字书写方式很多,但良好的书写习惯仍然很重要,他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风格、品质乃至人文素质。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外企在招聘人才时,往往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而不能用打印稿,就是想通过应聘者手书,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有言“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但我们有的学生“草字不上格,神仙认不得”;有的学生写字缺胳膊少腿,错字连篇;有的学生写字不管笔顺,信手乱写、乱画。中学生写字—— 执笔、坐姿、放本子、保持适度的距离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认真地一笔一画地把字写工整规范,观临字贴的用笔风格、间架结构,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之所在。学生练字可摘抄精美的文段,可写名言警句,也可写古今中外富有哲理的佳句。在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严谨求实、耐心细致的好作风,思想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丰富了相关的知识,一举数得,功莫大焉。书写反映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学习行为习惯。虽然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应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的认读和手写,所以要强调规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追求书写的效果如何,重点应放在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上。“播种的是一种行为,收获的是一种品格”。其次,针对有些学生平时写字比较随便的情况,教师应展开有序的指导训练,不妨要求学生在第一堂语文课后用方格稿写一张自己最满意的钢笔字,然后采取面对面的批改方式,对写字基本功比较好的同学,鼓励其朝美观、章法等较高层次发展;而对书写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要求从基本笔划开始,做到书写端正、清楚,并且在作业中加以督促,在考试中加以体现。同时结合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好比战略家手中的地图一样有灵性。但是中学生由于学习心理上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往往不愿、不善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疑惑。教师应该重视他们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让工具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尤其是自学过程中的好帮手。对于传统的各种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诗词鉴赏》、《新华字典》等),要求学生人手至少一本,常备常查。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各式各样的电子词典及网络等媒介工具,要正确引导学生怎样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学会如何搜索,如何下载,以发挥现代工具的信息资源优势,而不至于使学生只停留沉溺在聊天、游戏等最肤浅的层面。
在帮助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善于“咬文嚼字”,从被动使用工具书到主动使用工具书,不仅意味着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本身就是一个推敲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比如,“好高骛远”和“趋之若鹜”这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念wù音,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一查工具书发现,前者指马跑得快,有追求之意,后者指家禽类的鸭子,意思相去甚远。通过查阅推敲处理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的阅读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诸如名著、名篇、杂谈、时评及科普读物等。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查(查工具书或参考书)、读写结合(应用于写作),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比如制作知识卡片和小结卡片、写读书摘要、做课文旁批补注等。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像大海一样不择细流,广纳百川,充实自我,语文就将为你的理想展开美丽的翅膀。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是学生积累知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的有效途径。“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中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各类课外书刊,但大多良莠不齐,有些甚至“中毒不浅”。所以进校后就应有意识地灌输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哪些该读,哪些不该读,哪些适当读。教给一些阅读方法,如粗读、精读、跳读、囫囵吞枣读„„可以同时给他们开一些书单,推荐优秀报刊杂志。每个学期可以安排几节经典作品欣赏课,以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欲望,介绍《中国青年报》、《读者》、《中国青年》等有益身心的读物,并定期到阅览室看书读报。推荐和介绍时,要特别注意不应停留在语文老师比较偏爱的文学作品上面,应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包括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名人书信(札记)等。假期必读2—3部作品,同时指导、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古人云:“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但如今的语文课,大多数老师重乎讲而轻于读,基本不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学楼里也很少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因此,不少学生读课文时根本无法把握咬字、语气、语调、停顿等,更无法感知课文的内在情感和含义,把一篇完整流畅的文章读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内外重新重视朗读,每周至少安排两次早读,要求大声地朗读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文章。课堂上要检测朗读效果,形式可不拘一格,或配以音乐,或模拟情景,甚至可以安排整节课朗读课文,每学期要求每位同学至少有一次在老师或同学面前朗读文章的机会。一段时间后,朗读质量大大提高。有些名篇还要求能熟读成诵。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无非强调熟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应该读熟成诵,特别是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熟读成诵是有必要的。中学时代,是青少年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常说的语文学习须“要死要活”,在精读方面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确非常需要这种“死”,没有丰富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国家教育部审定的现行大纲的“附录”则明确给出了推荐背诵篇目的清单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虽然教师经常强调预习、复习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仍有许多中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预习、复习。所以老师要在课内外应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并能保证每天有30分钟时间用来完成它。文科预习的重点主要是能整体感知课文,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当然须先通过字典解决生字难词),从文章题目、文体等方面入手,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年级第一学期一般要求从课文的预习提示、课后思考题等入手,对文章进行大致的感知,第二学期则要求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为了使预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每学期初向学生公布该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对有些课文再出一些导学提纲。复习则强调它的及时性,要求学生及时抽时间对所学内容闭目回顾“放电影”,检查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既巩固记忆,又加深理解。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上语文课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害怕写作文。一听作文就头痛,就打哈欠,叹冷气。是他们没有想法吗?说起来可是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有些还颇有见地。是他们不会表达吗?写信,网上聊天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一个是“要我写”,一个是“我要写”!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文章多些自由,少些束缚吧,要知道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而非“作”出来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写通顺、写活泼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行,总比憋了半天才挤出两三字来好得多。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本作为作业上交,每学期要求至少写八篇文章(应用文除外),题目和范围在学期初就交给学生,每两周上交一篇,自由选题。对某些确实不能及时上交的同学在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可适当延期。同时注意出题时,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手写我心”,反对“假、大、空”。第一学期,可以出这样的题目,如“这就是我”、“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我与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心感动”等,一方面,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让作文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另一本算是自由随感录,灵感来了,心情来了,一句句子,一段话语,一个想法,都可入文。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应试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未曾说话先脸红,“口将言而嗫嚅”,不知道说什么;或者讲话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不善于怎么说。如果在教育中再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强化训练,那么必将给他们的毕业求职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重视对学生这方面习惯、能力的养成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较有效、易操作的一种方法是课前5—10分钟的演讲。每堂课可安排2—3名同学(按学号顺序)上台演讲,同学评议。主题要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如第一轮可以自我介绍为主,第二轮可就某一事物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说明,第三轮可讲述校园所见所闻所感,第四轮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此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法、对话法、论辩法、口头作文法等等。久而久之,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说什么”,而且还锻炼了他们“怎么说”。从而逐步提高他们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习惯是个性行为的基础,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良好的习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育者,“教”的是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养成好习惯、养成哪些好习惯;“不教”才是真正的目的,习惯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稳固的习性、内在的能力和素质。虽然许多中学生语文营养“先天不良”,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能为学生架起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那么,这必将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学好语文重在养成好习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宋宏雄2002、5
3、《语文教学论》 李景阳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目录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任英君
第五篇: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王梦倩
现代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学习语文习惯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学习语文习惯的重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没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预习前,老师要根据教材难易和学生水平,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预习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或默读等方式,了解文章的内容,摸清文章的思路,体验作者的感情,领悟写作的意图;可以从审清题意入手,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扇“心灵的窗户”,可窥间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注释,或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其他参考资料等,来疏通课文中的难理解的字、词、句。基础较好学生,可列出文章提纲,还可以把新旧文章进行比较预习,这样以来,强调知识的迁移,既可以促进已有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又可获得对某些知识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
认真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往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风格、品质乃至素质。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外企,接受应聘者时要求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想通过来审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有的学生写字缺胳膊少腿,错字连篇;有的学生写字不管笔顺,随手乱写乱画。学生执笔、坐姿、放作业本、保持适当距离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认真一笔一画,书写工整规范,注意间架结构。学生练字可抄名言警句,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严谨求实、耐心细致的优良作风。
使用工具书与推敲文字的习惯 学习语文离不开工具书,用得好就事半功倍。不少同学进进中学后就买了好多工具书和学习资料,但不积极使用,甚至丢弃一旁,更谈不上勤于动手了。其实,从别动使用工具书到主动使用工具书,意味着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本身也就是一个推敲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通过查阅、推敲处理,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为学习打好文字基础。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地阅读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读写结合,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感悟,语文素养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动手多练的习惯 多读多练是作文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坚持练笔,长期不懈,形成习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方法,要求坚持写日记,写所见所闻所感,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言之有物,抒发真情实感。
每个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有收获,播种了习惯就会收获品德。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人生太重要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你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