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应培养的习惯
中学生应培养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 让孩子受益一生
家长委员会常委 吴周伦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
你们好!首先感谢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我的孩子毕业于民族实验小学,当时他也参加了铜锣坝初中和清江外校的考试,成绩也还不错,进入了清外免费行列,但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民族中学。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两个多月来我的孩子成熟多了,他的行为朴实,勤奋刻苦,和班上同学一道健康成长、共同进步。借此机会,我要感谢704班的各位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特别是 班主任童老师,他的儿子已上高三,本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的童老师却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到704班八十多个孩子身上!我要感谢民族中学的所有老师和领导,是他们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们成人成才!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养成好习惯 让孩子受益一生》。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为什么孩子从生下来并无太大差异却会有不同的人生和成就,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好习惯。下面我们就几个方面进行共同探讨:
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
在家里,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清洁卫生不能偷奸耍滑。学校安排学生定时打扫室内外卫生,学生大多都非常认真,打扫得很干净,但不能保持太久,下课后破坏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有的同学随手乱扔,卫生习惯差,卫生意识淡薄;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瞬间就被自己破坏,细想一下,这种行为不是太荒唐吗?爱护公共卫生,应从自身做起,一举手一投足,就可见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和素养。日本人搞一次万人集会,会后能做到净洁如初;中国人搞一次集会,则杂物遍地。俄罗斯人一片指甲盖大的小纸屑,一根火柴杆儿,在他们眼里就是垃圾,也不会随便扔到地上;而中国人往往靠罚款来维持,效果也不见有多好。责任更多的在我们成年人尤其是家长,一是自己做的不好没有起到垂范作用,二是认为这是小事,更有个别家长朋友有意无意的暗示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场合“机灵”点,殊不知在这样的“机灵”中毁了孩子!试想有这样的观念的孩子你在家里喊得动他(她)吗?其他方面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我曾经遇到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尤其是演讲能力,但他的妈妈从不让他在家干任何家务。前次她侄姑娘在苏州生小孩后,几个长辈邀起想去看望,来回大概要4天时间,孩子的父亲找孩子商量准备由他来照顾孩子几天,你知道孩子说了一句什么话吗,“即使我同意,班主任同意吗?”大家可以想象孩子对母亲依赖到了何种程度!我不知道孩子上大学后、工作后、成家后、母亲照顾不了的时候这对母子怎么办!也正是因为这样,孩子被剥夺了自己
动手、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培养吃苦精神的权利!也导致了孩子成绩一直只能处于中等无法在提高的境地,因为他吃不了苦!!另一个孩子是清外毕业的,中考分数很高,入学两个月后统考,成绩已是中等。他在家里在学校从不搞卫生劳动,在家里常常是一包零食、一盒抽纸,半个小时的电视看下来,零食吃完、一盒抽纸用完,但用来擦手的纸已全被仍到了地上!早上从起床到上学没有一个小时是搞不定的,绝不是搞学习,而是穿衣、洗脸、漱口等基本要求!以自我为中心,不大考虑别人的感受,他曾经到另外一个同学家里去吃过两次饭,从不和长辈打招呼,比出入自己家还要随便,另一个同学的家长给孩子下了禁令:不准再带这位同学到家里。究其原因:一是家长在家里娇惯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更主要的原因是私立学校只注重了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质教育!一个本来很聪明的孩子不到半年就转学了,听说现在改学画画,一天只需要上半天学!!
开学的第二天,正好下雨,我的孩子有点感冒,吃早饭后到学校看到他因和其他同学一起打扫公共区域卫生而满头是雨水,外衣也基本上湿透时,其实我很心疼。但我更知道这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与人合作的好机会,我问清情况后表扬了他,马上用几分钟带他换了件衣服,把头擦干后及时回到教室上课,只是提醒他和同学以后在打扫卫生时不要冒大雨打扫就更好!在家里他也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洗碗、拖地、洗自己的鞋袜,有时也帮我们大人洗洗袜子,爷爷洗澡时帮忙搓搓背!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养成了热爱劳动、讲卫生的基本习惯,无论他(她)们在何时何地、走多远,都能自食其力、做一个文明的人!!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习惯而并非智力差异。学习的关键在课堂,成绩优异的孩子一定是课堂上非常专注,不是靠课外、更不是靠上各种补习班能补上的,少部分内容或短时间可能有一定效果,但长期的系统的学习只能在课堂。而有的孩子往往是课堂上坐不住,很容易走神,甚至与周围的同学讲小话、打闹,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影响课堂教学,那就更谈不上专注了,学习成绩就不可能与非常专注的同学相提并论。虽然课堂主要是靠老师,但作为我们当家长的一定可以帮助老师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
另外,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就全靠我们家长了!这也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一环。我们家里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让孩子养成了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将家庭作业完成检查后再玩、或者看电视、吃饭等。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后,就不需要家长操太多的心了,像我平时较忙,现在基本上一个周详细检查一两次就可以了。
孩子上初中后课程多、任务重,周末作业也要多一点,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周末时间,做到学习、休息、锻炼几不误!
三、养成锻炼习惯
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比学习更重要,这一点肯定每位家长都明白。但事实上能做到的不多、做得好的就更少了。较普遍的是胖子和豆芽菜;导致了这种情况一是饮食、二是锻炼。在这方面我们做得并不好,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做好。上个星期天我休息,于是我提前让孩子做好作业,星期天下午带了三个孩子去爬山,两个初中生一个小学生,花了三个多小时,爬了两座山。途中遇到种种困难我们都一一克服,让孩子们既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其他方式的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当然,仅靠一两次的突击锻炼
是远远不够的,要让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锻炼也需要培养兴趣,让孩子感受到乐趣,我的孩子刚上初中时,跳绳纯粹不会,我们告诉他这既是锻炼身体、中考也要考试,并占十分。我们带他一起练习,从一个不会到能跳一个、五个、二十个。。。他现在一分钟基本上能跳140个左右了。试想如果一开始就急、甚至骂,或者一开始就定每分钟100个的目标,我相信他不一定能完成,至少进步没有这么快!在带孩子锻炼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四、培养孩子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习惯,培养孩子语言文明、不说粗话脏话的习惯,培养孩子学会分享 与人合作的习惯。这是作为现代社会 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
以上所谈的培养孩子的习惯,其实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为孩子终身发展提供最好的平台!
另外,我有几个问题想和大家探讨:
1、手机的使用,手机本来是方便我们的生活,如果不加引导和节制,其上网功能、尤其是聊天、游戏会害一代人,因为它比玩电脑更具隐蔽性,往往在教室座位上或者被窝里甚至走路都可操作完成。
2、孩子在初中阶段正处在身体心理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叛逆性很强的阶段,如何引导,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3、作为家长,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认为大学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读书无用。事实上,上完高中至大学80%找好工作,20%找不到工作,而初中以下,只有 20%找好工作、80%找不到工作。
4、孩子在不同年级,我们当家长的要有不同的侧重:七年级的家长帮助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八年级的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心态,防止成绩下滑;九年级的家长则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树立信心,迎接中考,为进入高中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孩子与做其他事情不一样,是不可重复的过程,也没有任何统一的模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的骨肉、是有思想有灵魂的急需我们引导的孩子,我们必须用心去栽培!!民族中学是培养人才的好地方,近几年,有多名清华北大生是从我们民族中学走出去的。而其他私立初中往往重成绩轻品质,对孩子的进一步学习和成人成才十分不利,这也是我们毫不犹豫选择民族中学的根本原因。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们就要更好的配合老师、学校为培养孩子做出应有的努力。
我相信其他各位家长会有更好的经验,希望我们多交流,共同进步。最后,我再次感谢民族中学的各位老师、领导,祝你们和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预祝我们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人成才!
第二篇: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培养目标之一,而阅读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高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既有助于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又有助于补充学生生活体验,陶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操,继而铸就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乃至人格素养。不仅如此,在培养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能带动整个校园或各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丰富国民业余生活,改善国民的生活风气,提升国民业余生活的品质,进而提高国民素养,巩固民族精神,其实践意义重大。国外掀起了各种读书热,各色阅读运动涌现开来,教育界乃至政治阶层都对阅读表现高度重视。我国也逐步开始重视对学生的阅读培养,无论从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是《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来看,都对阅读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足见阅读培养的重要性。尽管阅读教育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亦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倡导实施,但是效果确并不太理想,学生不爱阅读,缺乏有强烈的阅读兴趣;不会阅读,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成果难以消化等。我国中学生阅读水平相比于国外差距仍较大,其阅读状况着实让人堪忧。当前我国鲜有国民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激情及阅读素养还有待大幅度提高。培养阅读习惯迫切需要从学生抓起,当前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急需规范,其培养方案及策略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这是国内教育家们公认的问题。本论文首先界定阅读习惯的内涵后,根据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从主观现状和客观现状两方面着手,分析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以及造成这种阅读现状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的相关理论基础,如依据我国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和结合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接着根据这些理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试探讨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案。依据阅读活动的流程分阅读前、中、后三个阶段具体探讨,包括阅读活动前的准备工作、阅读活动中各种配合运转和阅读活动后续的温习以及消化工作。最后根据培养方案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第一,分解目标:学生自我构建、教师逐步指导同步进行:第二,共同努力全员参与,高度配合齐心协力创造良好环境。
本论文由提供
第三篇: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有7年了,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形式 ,在此仅就我自己的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如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多给我指正和帮助。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深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习惯不好,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负面影响。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的监督指导和学生的持之以恒。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事实证明,先预习再学习、先复习再练习,非常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时,可以先借助磁带、音标、工具书等初步读懂新课文和回答有关课文的表层问题。课前预习能激发求知欲的认知兴趣,能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课后及时复习可以战胜遗忘。要经常反复朗读所学的课文,记忆所学的单词,看笔记和以前做错的题目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发言的习惯
课堂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要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此外,一定要积极发言,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种训练,而且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防止“开小差”。
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只有听懂了才会学着说出来。因此听是第一步。学生要多听示范发音(原声磁带,光盘,教师等),听清再模仿;每天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做听力练习;充分利用现代资源,看英语影视节目,上网学习英语等渠道感受规范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
养成背单词的习惯。
语言的学习是持之以恒的过程,尤其是词汇量有一定欠缺的同学,一定要养成每天背单词的习惯。有的同学会抱怨没有时间,其实非常简单。我要求学生至少背10个单词,这个背单词的习惯一旦养成,你的英语学习将一日千里
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学生要多多动口。不仅在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用英语对话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多用英语表达。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养成大胆大声、清楚流畅地说英语的习惯,做到敢讲、争讲、爱讲英语。
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
语言是一门有声的艺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读的重要性。养成每天坚持朗读或听读英语二十分钟,坚持早晚大声朗读背诵英语句子、对话、课文的好习惯。此外,学生还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报纸、杂志等读物供课后阅读。这样既能扩大词汇量,又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中最难且最易出错的一个环节。首先,学生要保证书写的规范,整洁和美观。正确拼写字母单词,使用标点符号等。其次,就是写作方面,平时要加强训练,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在写作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确定体裁。然后要巧妙的构思,设计好框架。此外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最后,要认真检查,看要点是否齐全,词数是否与要求符合等。
结语:
总之,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开端。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教学的成败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会逐步提高。老师在教学中也会轻松许多。因此,让我们老师一起努力,正确地引导,约束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相信只有完全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今后我将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会做得更好!
第四篇:培养文明习惯,做文明中学生
培养文明习惯,做文明中学生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和民族的形象,但现在,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仿佛给这礼仪之邦蒙上了阴霾,我们是中学生,这些不好习惯的出现,对我们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安静文明的校园,那么,作为未来希望的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不良风气的冲击呢?
最近我看到在我们的校园里,楼梯口,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我们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里起哄打闹,相互间甚至讲脏话粗话;有的同学上课自己不好好听讲,还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干扰课堂纪律,这些不文明行为对有些同学来说可以说是常态了,可它们与我们美丽的校园相比多么的不协调!,文明又是什么呢?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有些人认为,我们是学生,就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但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除了学习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我们要清除陋习,发扬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但要怎么做呢,其实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生活要节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才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告别了陋习,才能真正走向文明,做一名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它不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我们都有美丽的青春。青春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舞者,你忍心让那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举止来影响青春的风采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向学校、向社会展现出朝气蓬勃的面貌吧。
第五篇: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摘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是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 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还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学习,主要指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将受益匪浅。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提出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但现在的学生因其生源的特殊性,“语文基本不过关”,“语文大多不喜欢”,已是不争的事实,更谈不上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了。面对这种现状,如果语文老师不闻不问不管,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学习意志的形成。当然,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它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懈地努力。等到“习惯成自然”了,习惯也就变成了一种稳定的行为、内在的能力,从而根本上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供有力的帮助,也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针对现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虽然现代文字书写方式很多,但良好的书写习惯仍然很重要,他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风格、品质乃至人文素质。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外企在招聘人才时,往往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而不能用打印稿,就是想通过应聘者手书,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有言“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但我们有的学生“草字不上格,神仙认不得”;有的学生写字缺胳膊少腿,错字连篇;有的学生写字不管笔顺,信手乱写、乱画。中学生写字—— 执笔、坐姿、放本子、保持适度的距离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认真地一笔一画地把字写工整规范,观临字贴的用笔风格、间架结构,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之所在。学生练字可摘抄精美的文段,可写名言警句,也可写古今中外富有哲理的佳句。在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严谨求实、耐心细致的好作风,思想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丰富了相关的知识,一举数得,功莫大焉。书写反映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学习行为习惯。虽然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应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的认读和手写,所以要强调规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追求书写的效果如何,重点应放在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上。“播种的是一种行为,收获的是一种品格”。其次,针对有些学生平时写字比较随便的情况,教师应展开有序的指导训练,不妨要求学生在第一堂语文课后用方格稿写一张自己最满意的钢笔字,然后采取面对面的批改方式,对写字基本功比较好的同学,鼓励其朝美观、章法等较高层次发展;而对书写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要求从基本笔划开始,做到书写端正、清楚,并且在作业中加以督促,在考试中加以体现。同时结合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好比战略家手中的地图一样有灵性。但是中学生由于学习心理上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往往不愿、不善利用工具书来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疑惑。教师应该重视他们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让工具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尤其是自学过程中的好帮手。对于传统的各种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诗词鉴赏》、《新华字典》等),要求学生人手至少一本,常备常查。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各式各样的电子词典及网络等媒介工具,要正确引导学生怎样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学会如何搜索,如何下载,以发挥现代工具的信息资源优势,而不至于使学生只停留沉溺在聊天、游戏等最肤浅的层面。
在帮助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善于“咬文嚼字”,从被动使用工具书到主动使用工具书,不仅意味着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本身就是一个推敲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比如,“好高骛远”和“趋之若鹜”这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念wù音,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一查工具书发现,前者指马跑得快,有追求之意,后者指家禽类的鸭子,意思相去甚远。通过查阅推敲处理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的阅读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诸如名著、名篇、杂谈、时评及科普读物等。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查(查工具书或参考书)、读写结合(应用于写作),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比如制作知识卡片和小结卡片、写读书摘要、做课文旁批补注等。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像大海一样不择细流,广纳百川,充实自我,语文就将为你的理想展开美丽的翅膀。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是学生积累知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的有效途径。“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中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各类课外书刊,但大多良莠不齐,有些甚至“中毒不浅”。所以进校后就应有意识地灌输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哪些该读,哪些不该读,哪些适当读。教给一些阅读方法,如粗读、精读、跳读、囫囵吞枣读„„可以同时给他们开一些书单,推荐优秀报刊杂志。每个学期可以安排几节经典作品欣赏课,以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欲望,介绍《中国青年报》、《读者》、《中国青年》等有益身心的读物,并定期到阅览室看书读报。推荐和介绍时,要特别注意不应停留在语文老师比较偏爱的文学作品上面,应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包括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名人书信(札记)等。假期必读2—3部作品,同时指导、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古人云:“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但如今的语文课,大多数老师重乎讲而轻于读,基本不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学楼里也很少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因此,不少学生读课文时根本无法把握咬字、语气、语调、停顿等,更无法感知课文的内在情感和含义,把一篇完整流畅的文章读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内外重新重视朗读,每周至少安排两次早读,要求大声地朗读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文章。课堂上要检测朗读效果,形式可不拘一格,或配以音乐,或模拟情景,甚至可以安排整节课朗读课文,每学期要求每位同学至少有一次在老师或同学面前朗读文章的机会。一段时间后,朗读质量大大提高。有些名篇还要求能熟读成诵。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无非强调熟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应该读熟成诵,特别是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熟读成诵是有必要的。中学时代,是青少年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常说的语文学习须“要死要活”,在精读方面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确非常需要这种“死”,没有丰富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国家教育部审定的现行大纲的“附录”则明确给出了推荐背诵篇目的清单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虽然教师经常强调预习、复习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仍有许多中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预习、复习。所以老师要在课内外应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并能保证每天有30分钟时间用来完成它。文科预习的重点主要是能整体感知课文,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当然须先通过字典解决生字难词),从文章题目、文体等方面入手,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年级第一学期一般要求从课文的预习提示、课后思考题等入手,对文章进行大致的感知,第二学期则要求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为了使预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每学期初向学生公布该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对有些课文再出一些导学提纲。复习则强调它的及时性,要求学生及时抽时间对所学内容闭目回顾“放电影”,检查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既巩固记忆,又加深理解。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上语文课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害怕写作文。一听作文就头痛,就打哈欠,叹冷气。是他们没有想法吗?说起来可是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有些还颇有见地。是他们不会表达吗?写信,网上聊天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一个是“要我写”,一个是“我要写”!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文章多些自由,少些束缚吧,要知道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而非“作”出来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写通顺、写活泼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行,总比憋了半天才挤出两三字来好得多。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本作为作业上交,每学期要求至少写八篇文章(应用文除外),题目和范围在学期初就交给学生,每两周上交一篇,自由选题。对某些确实不能及时上交的同学在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可适当延期。同时注意出题时,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手写我心”,反对“假、大、空”。第一学期,可以出这样的题目,如“这就是我”、“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我与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心感动”等,一方面,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让作文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另一本算是自由随感录,灵感来了,心情来了,一句句子,一段话语,一个想法,都可入文。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应试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未曾说话先脸红,“口将言而嗫嚅”,不知道说什么;或者讲话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不善于怎么说。如果在教育中再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强化训练,那么必将给他们的毕业求职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重视对学生这方面习惯、能力的养成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较有效、易操作的一种方法是课前5—10分钟的演讲。每堂课可安排2—3名同学(按学号顺序)上台演讲,同学评议。主题要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如第一轮可以自我介绍为主,第二轮可就某一事物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说明,第三轮可讲述校园所见所闻所感,第四轮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此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法、对话法、论辩法、口头作文法等等。久而久之,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说什么”,而且还锻炼了他们“怎么说”。从而逐步提高他们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习惯是个性行为的基础,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良好的习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育者,“教”的是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养成好习惯、养成哪些好习惯;“不教”才是真正的目的,习惯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稳固的习性、内在的能力和素质。虽然许多中学生语文营养“先天不良”,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能为学生架起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那么,这必将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学好语文重在养成好习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宋宏雄2002、5
3、《语文教学论》 李景阳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目录
一、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善用工具书和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三、广泛阅读、逐步积累的习惯
四、强化朗读的习惯
五、熟读与背诵的习惯
六、预习复习的习惯
七、经常练笔的习惯
八、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
任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