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一棵有毒的树”写作导引

时间:2019-05-14 19:2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材料作文“一棵有毒的树”写作导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材料作文“一棵有毒的树”写作导引》。

第一篇:新材料作文“一棵有毒的树”写作导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日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这是一个自立话题的材料作文。首先得根据材料定下话题,然后才可拟题立意。分析材料,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核心要素:有毒的树和四种人。对一棵有毒的树,四种人表现各异:第一种人逃避(回避)、利己(爱己),第二种人直面、破除、助人、爱人,(回避)、利己(爱己),第三种人以慈悲的心态提醒警戒路人,第四种人探索创新以拯救万民;或者分别是懦夫、莽夫、善者与智者。由此可提出生活态度、成功方法、心态角度和爱的境界等话题。材料中的“有毒的树”可引申暗指生活挫折、人生苦难或看缺陷价值,从这棵有毒之树本身来看,其毒素自有其价值存在,由此可提出人生价值等话题。

拟题示例:

含混性标题:《花与果,泪与笑》《明月自在怀》《叹息,神伤,希望,黎明》等。

偏离性标题:《朋友之间》《人,将何去何从》《成功,从转动开始》《生活因爱而开始》《世间最厉害的武器》《机遇》《茧中蝶舞》《层次》《爱在槐树凋零时》《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

平直性标题:《将逆境转化为顺境》《一棵树》《仅仅责任两字》《事物的多面性》《不同》《不同的眼睛,不同的颜色》《由一棵有毒的树想到的》《有勇有谋才最佳》等。

优秀标题:《从“逃避”启程》《人生的十字路口》《“毒”的启示》《危险与机遇》《树中窥人》《人生面面观》《天生“你“材必有用》《换一个角度》《视角多棱镜》《给思维一双慧眼》《爱的四境界(爱自己、爱他人、爱万物和拯救万物)》《成功的出口》《善假于物》《拿来主义》《抓住流星的尾翼》《向困难进军》《将困难进行到底》《寻找自己的舞台》《用人之道》《不要再错过那棵毒树》《寻找黑暗前的阳光》《毒树也能春天(仿歌名《野百合也能拥抱春天》)》《水的背后是柔情》《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等。【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参考例文】

闯不过就绕过

一株大树立在路旁,繁茂葱荣但却含有剧毒,你会选择硬闯还是绕道?料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绕路——这是人之常情的做法,当黑云压城,危险来临,闯不过则不如绕过,明哲保身才是明智。

我们并非伟人豪杰,面对“毒树”自然要绕,然而任是那置生死于度外的勇者,面对刀山火海绝壁湍河又有几人能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绕路,不仅能保护自己,更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只会“闯”的不是英雄而是莽夫,懂得“绕”的不仅是英雄更是智者。

眼看着灾难呲牙咧嘴地逼近,与其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落得个遍体鳞伤,还不如退避三舍,舍近取远。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难道不是最妙的一着?遥想那范蠡,深谙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远离了野心勃勃、不可共富贵越王,携手西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白衣胜雪,好不逍遥自在。他的“绕”,保护他避开了那危险的、有毒的爪牙,使他拥有安全而惬意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拜那“绕”字所赐。闯不过则绕过,明此哲理方可保身,方可保全自己的宝贵生命和人身安全。

一代“诗佛”王维也是个明晰此理之人,他看见官场的黑暗险恶,绝不愿被卷入这漩涡之中,于是,他远远地绕开,寄身于辋川之畔的蓝天别墅,寄情于天地浩渺湖光山色之中。既然树有毒,何必尝苦果,想要“不中毒”的最好方法不正是躲开“毒源”吗?在危险前选择绕开的人,是最睿智之人,如果无力奋勇一战,又不愿被“毒”沾染,不妨像王维一般聪明地转身背对“毒树”,行到水穷之处,坐看茫茫云起。闯不过则绕过,明此哲理方可保身,方可拥有为人处世的绝妙智慧。

俗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说,明哲保身才是立身之道;相反,一味硬干,不知绕路之人却只会身败名裂,落得个两手空空的下场。《红楼梦》种的秋桐仗着自己是贾赦所赐,身份特殊,竟闯入王熙凤与尤二姐的斗争中,最终成为凤姐的棋子,下场颇惨。在危险的毒树面前,我们真应当如黛玉初进贾府一般“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闯不过则绕过,明哲保身,这才是最正确而明智的做法。

当一棵剧毒的大树伫立在眼前,不妨选择绕过去,这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自我保全;这也不是愚笨,而是一种处世智慧。“尽瘁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古木参天,毒瘴幢幢,没关系,让我们绕过去,继续向前走。

砍断那棵树

闹市。一棵树伫立在路边,将无数邪恶的枝干张牙舞爪得伸向天穹,体内涌动着剧毒的汁液。

人来了,砍断了树。砍掉那棵树,为了一劳永逸,免受其干扰,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免受其害,亦是为了他人担下一份重要的职责。故,除恶务尽。

除恶当务尽。诚然,“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委实不当,但为了不错杀一个却放过三千也未必是明智之选。“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道理不言自明。只有从根源处彻底切断,只有彻底伐去那棵树,才可真正保证大多数人的权益。

除恶务尽,求一份自保。君不见,“反腐先锋”落马成腐败案例;君不见,李启铭之父李刚又陷刑讯逼供案。社会机器犹如人体,当那些本应起到防御功能的细胞为保证自身的安危而放弃对病毒的消灭,当毒瘤进入血液深入骨髓,当机器腐蚀无法运转,那些原本想明哲保身的细胞又如何能如愿以偿。在腐败的泥土中生长的种子,即使发了芽,也无法逃离烂根的命运。可见,只有彻底得清楚毒害,方能保全自身的权益。

除恶务尽,担一份重任。当音视频皆可在线收看、收听;当一切文章皆可免费阅读,当盗版商不费分毫即得信息,盗版愈演愈烈。而百度文库的侵权案无疑为此投下了重磅炸弹。案件终以百度“彻底删除未受版权方授权的文学作品”为终,亦成为中国在防盗版之路上前进的一大步。贾平凹,韩寒 等作家无疑是这一事件的功臣。告别免费阅读时代,他们所维护的不仅是自身的权益,更是中国知识原创的未来,是他们担起了让中国人未来“有书可读”的职责。由此,承担起这一份重责,肩负起除恶务尽的天职,方可保证文明的未来。

除恶务尽当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意识,如若人人都抵制行贿,拒绝以不公正的手段谋求一己之利,拒绝向官员提供任何“油水”;如若人人都以购买使用正版为荣,那又何来如此之多的“肥差”屡禁不绝的山寨货。借助众人之力,方可将扫黄、打黑、反腐进行到底。毕竟,没有了市场,失去了利益的驱动,社会当可以正确的轨道健全运行。

孙逸仙先生在临终前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今我们当言:“毒瘤尚未根除,民众仍需努力。”

来吧!勇士们,让我们抡起手中的巨斧,向路旁的毒树砍去!

伐断那颗有毒的树!

铲除恶性之源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低靡腐败的环境会像辐射污染一样危及四方。最治本的方法便是铲除恶源。

近期频繁报出的三聚氰胺奶粉、漂白面粉、瘦肉精火腿肠等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细胞分裂一样产生越来越多的子细胞,而这些事件无疑是恶性癌细胞,不断增殖的同时也在扩大其杀伤力。商家们的自私自利、黑心黑肠使得受害百姓成为一群无辜细胞,如果不根除黑素则无辜细胞将日益增殖。流水之所以源源不竭,是因为其本源;而黑商屡杜不绝,想必是那源头尚没有铲除。

反观09年的重庆打黑事件则起了扫黑除恶,除恶务尽之效,打黑扫黄之前的重庆,由于文强等“保护伞”的纵容、庇护、黑恶势力日益坐大成势,他们欺行霸市、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百姓生活忧恐,日遭其害,人人自危。正是因为及时除恶,才使重庆面貌一新,百姓的安全感创下95%的新高。

正如毛泽东所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如果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心慈、手软、悲天悯人,不依法严惩,就会给“文强们”发出错误的信号,让他们心存侥幸,而受害的则是人民。更危险的是,给他们以仁慈无异于纵容犯罪。没错,这不是宽容,是纵容!用培根的话说“其恶果相当于10次犯罪!”黑恶势力如果不根除,百姓何来宁日,社会何来平安?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当愈来愈多的人尝到犯罪而不受惩的甜头时,又有多少人能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有多少人会因法律形式化的而蠢蠢欲动?一滴黑墨在水中的破坏力可不能小视,它可是能将整杯水染黑!而恶源在社会中的破坏力比起水中之墨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怎能不除!

然而,铲除恶源仅靠政府或相关部门是不够的,它更需要公民的自觉意识。

一个调查显示:当看到公车上的小偷窃取他人财物时,仅有8%的人会主动报警让小偷受到法律的制裁,而60%的人都选择视若无睹,理由或有担忧惹祸上身或有事不关己。但试问,如此纵容小偷难道不会致使偷窃泛滥,难道不怕终有一日贼手伸向自己吗?

相信没有人愿意遭受不良风气带来的污染,恶性行为带来的危害,那么在全世界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同时,不妨带头喊出“铲除恶源人人有责”吧!

面对邪恶,何不拔刀?

在公交上看到小偷掏钱包,大多数人只会在心里愤愤不平,有多少人能“路见不平一身吼?”——祸害当道,心中含愤只让自己郁闷,与其如此,不如果断拔刀、除害。

曾听说过这样的新闻,男子为追回被劫妇女提包,连追数条街后被引入小巷,歹徒连捅其数刀后 不治身亡——拔刀除恶无疑是要付出代价的,小则伤,大至亡,多少人正因了这对于未知危险的担忧而放弃了拔刀。但要知道,更大的危险在于没有人愿意拔刀,彼时,盗贼当街抢劫为祸却无人挺身而出,被害者哭天抢地,警察姗姗来迟,目击者们俨然看客,社会于是成了一个冷漠、缺乏正义的社会。

的确,拔刀需要勇气,没有人愿意承受暗处而来的无端报复,于是人们自认为为自己的退缩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然而,我们的胆怯和懦弱不仅阻碍了我们见义勇为的义举,也在无形中助长了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此时,若仍无人拔刀除害,只会让恶人更随心所欲,弱者更受欺凌。

何不拔刀?除害醒世人!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同样的,拔刀也要趁早。祸害若是圆心,伤害就是以之为圆心,半径时时扩大的圆——总有一天会波及到你。也许今天眼见别人受害,明天自己就成了受害者。二战时德国神父马丁曾说:“起初,他们(纳粹)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我不说话;然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如果一开始马丁就能联合共抚纳粹,那么最终他也不会落得个“受死”的结局。拔刀除害于人于己均有益无害,趁早拔刀又何尝不是在为自己除去隐在的危险呢?

何不拔刀?除害免己祸!

事实上,拔刀并不是少部分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尽的义务。中国有十四亿人,若只有万分之一的人抱有拔刀意识,小球推不动大球,社会仍缺乏正义与勇气,恶势力气焰嚣张依旧。反之,则完全不同。以打假为例,如果人人都能像方舟子似的敢于拔刀直指作假伪造者,一有造假立即有人揭发,那还有多少人敢以“假”招摇过市?正是大部分人的“事不关己”思想为顶风作案者挡了风,也正因拔刀者仍是少数人才会引来心里不平衡者的恶意报复!

何不拔刀?除害扬正气!

雨果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社会是一个可悲的社会。”要我说,一个没有逢恶拔刀者的社会终会成为一个可怕的社会。拔刀者在维护社会安全的同时,也鼓舞了社会人的勇气;而拔刀也不应只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更应成为一种公认的社会行为。

路见毒树,何不拔刀?!

化有害为有用

面对路旁那棵有毒的树,有人惧而远之,有人奋起除害,也有人以慈悲之心将之隔离,留它性命,而我最赞同第四种人的做法---利用它造福世人。

这样做的人非常聪明。能够化有害为有用,诚然是一种智慧。

化有害为有用,就是能够将威胁人们生命的毒物变成能够挽救生命的圣药。众所周知,水银是剧毒物质,但是古老的藏药制作工艺中就有一种变毒为宝的“水银洗炼法”。谁能想到水银也可入药呢?如果没有古老藏医的潜心研究,没有这一项智慧的结晶带来的福音,或许在历史长河的某个地方就会多几条无药可医的生命吧。将含有剧毒的水银洗炼成无毒且具有奇特疗效的药物成分,懂得利用有害物质挽救生命,这无疑是一种智慧。

智慧之处还不止于此。化有害为有用,就是能够将危险品变成保卫国家的利器。戈壁滩上腾起的蘑菇云昭示着一个军事大国的崛起。拥有了原子弹的中国不仅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也对制衡他国、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一定贡献。但是,作为原子弹的原料,具有放射性的铀235却能够杀人于无形。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因此罹患癌症,最终回天乏术而离世的。如今,我过能掌握这样危险的核技术,保护国家,维护和平,懂得利用有害物质保护自己和他人,这无疑是一种智慧。

然而,面对有害物质,我们也应当谨慎使用,要利用得当,用得其所,否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这段时间使全球人心惶惶的日本核危机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源自于此。本来,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日本建造核电站以满足供电之需,是一件好事。但是,地震后的核泄露却频频危及人们的生命,而造成核泄露的原因之一即是部分机组超役工作,设备老化。决策人的本以为没有问题却酿成了一场大灾难。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是极具杀伤力的核辐射物质,所以必须要小心、谨慎,没有一丝懈怠。

化有害为有用,就像化悲痛为力量一样,将消极危险,对人无益甚至有害之物变成积极有益的好东西。这样,即使除不去这种害虫,也得到了杀死另一种害虫的杀虫剂,何乐而不为呢

换个角度看世界

矗立在路旁的毒树,人皆惧之,但若是换个角度积极看待它呢?就有那么一群人,物尽其用,以毒素制药,无情的毒树在他们眼中亦能“更护花”。

换个角度,以积极向上来看待世界是一种智慧。

美元历来被视为世界上最坚挺的硬通货,可谁曾想过这是用臭气熏天的生活垃圾制作的。而克兰造纸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独具慧眼的私企。当他人对杂乱的生活垃圾畏之如毒,唯恐避之不及时,克兰公司以积极的角度视之,这些成本低廉、货源充足的垃圾不正是最好的材料吗?而正因为他们的慧眼识英雄,创造了“垃圾里面出黄金”的神话,造就了克兰公司的巨大利益。物于人,胜在心,不是一切事物都将优点外露,唯有换个角度,积极看待,才能变废为宝,变毒为宝,让世界为之瞩目。

风平浪静的生活总是过于理想,当与危机不期而遇时,换个角度,积极待之才是逃出命运漩涡的关键。贝尔.吉罗斯,探险节目《荒野求生》的主角,将这份智慧演绎到了极致。当他在海南岛夜遇台风,受困于山洞时,蝙蝠、荆棘这些原本危险十足的事物在他看来却是活命的法宝,蝙蝠在荆棘制成的球拍下成为一顿饱餐,《荒野求生》更是取得斐然成就。危机,危机,危险和机遇并存,若是一味地沉溺于无尽的危险恐慌中,一切契机都是枉然;不妨换个角度,看到隐匿其中的机遇来给予自己突破危险的勇气,更能善加利用,给予自己跳出泥沼的力量。如果危机避无可避,不如换个角度,积极待之,来化险为夷,重拾生命的美好。

世界如此繁杂,引无数智者积极看待它,换取生命绚烂多姿。文革期间,韩美林被压在看守所里,一次次被踩碾那作画的双手,可他不似常人般郁郁寡欢,而以积极对之,静看蜘蛛结网,风淡云轻,苦作画于裤,才思泉涌,这一切对危险的轻视,对未来的积极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绝望不再。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怎会看到一个灰色的世界?那火红的热情赐予了他们另一个视角,积极地去看待世界。危品不危而在于人,危机不险而在于心。热爱燃尽了悲伤的黑夜,点亮了积极的白昼。

世界本就是多元的混合体,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人生。但若以积极视之,毒树亦能化作良药,那何乐而不为?换个角度,积极看世界,生命将愈加夺目。

明哲保身的智慧

当那棵毒树矗立在你身前,你是选择挺身而出为民除害还是小心翼翼地绕道而行?不顾个人安危上前除恶固然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现实是树中的毒素就摆在你的面前,如果没有足够强大到能够与之抗衡,明哲保身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的行为?

事实上,适时的避让远胜过盲目冲动地去挑战那些自己尚不可控的事物。

适时的避让首先是一种自知。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决定挺身而出之前,先要明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不是每个人都有杀虎斩蛟的实力与魄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杀上景阳冈后还能拖着大虎毫发无伤地归来。如果能力所及不够与对方匹敌,那么,明哲保身是最好的自我保全。

适时的避让也是一种长远蓄势。在当下尚且无法撼动危险的前提下,一味冲动地挑战注定会是以卵击石式的惨烈牺牲。与其就此断送根除危险的本钱与机会,倒不如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现在的 我的确无力招架你的险难,但难保将来有一天真正成长到足以铲除你的时候,如今的明哲保身就为那时的绝地反击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可能性。暂时的避让不仅代表软弱和失败,反而恰恰是成功的伏笔与前提。

毒素是很现实的伤害,在确保自己能够战胜毒树之前,盲目应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在能力范围之外的事物面前,避让完全可以是你的另一种选择。

实际上,特定情况下,明哲保身作为一种逃避之举,它并不是冷漠或者自私。见死不救与适时避让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前者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仍无动于衷。后者却是明确了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实后选择的退让不作无谓的牺牲。前者是道德上的缺失,后者无关品德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存之道。

当面对毒树时,别急着上前或是避开。想清楚你是否有应对它的能力与勇气,如果你的实力不足以让你有与之抗衡的绝对优势,那么请别忘记,暂时的明哲保身也是一种智慧。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路旁矗立着一颗毒树,有人选择绕行,而有人却用它来提炼毒素从而造福人类;一次涌来的洪流,有人慌乱无措,有人却开渠饮水,用它来浇灌庄稼。

面对同一样事物,前者选择避而远之,后者却看到了事物好的一面并发掘其潜能,为己所用。用积极的眼光看世界,总是可以找到可取之处。

生命何等脆弱,特别是在面对疾病的日子里,而疾病中最厉害的莫过于病毒的侵染了。照理说它们是极其令人生畏的,可是一些科学家正是利用这一特性让病毒去侵害其他细菌,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为病毒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得在苦难的催逼之下“绕行”多远、忍痛多久。一味的恐惧和逃避是换不来任何希望的,唯有退一步,换一个角度,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化毒为宝,才能物尽其用。

人不免有敌人与朋友之分,但如果把这两股力量相结合,不就会更加强大了吗?正如林肯那般,在一次会议上讨论如何对待敌人,他提出让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有人惶恐并了般劝说不要容纳那些危险分子,可是林肯说道:“当我把敌人变成朋友的时候,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面对邪恶的力量,有时我们不用倾其所有地顽强抵抗,因为无论成败都会大伤元气。莫不如向好的方向看齐,用积极的目光去发现敌人身上的优势并借一把力,化敌为友,不是恰好可壮大自己身边的力量吗?

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远离痛苦或是变得强大,有时更是为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日本大地震中的那50名死士,他们会不知道那核反应堆辐射的危害吗?他们难道不明白这项工作很可能会使自己在两周内丧命吗?只是想到自己是为了国家献出一份力,为人民送去一份安定,从而树立起自己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再大的伤害也全都转变成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化伤害为责任,肩负起神圣的使命。

当然,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是为了寻找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决不是为一些荒诞之事找些“美丽”的借口。如同“李一”把修身养性改造成无限商机,硬是把损人不利己变成谋取暴利的手段,这种积极的目光是绝对不可取的。

化毒为宝、化敌为友、化伤害为责任,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就会发现,再毒的树都有它美好的用处,再极富危害的事物,换个角度就能发现其有价值的闪光点。

有一种机会叫危难

或许,一颗有毒的树代表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危险,但明智之人总会在危难临头之时转危为安。不在 危难中沦陷就在危难中爆发,危难带给人的机会着实不可小觑。

如今,当我们翻阅着《气球上的星期五》并为其想象力所折服的时候,我们何曾想到其作者也曾经历过如此的低迷时刻:反反复复十五次的退稿、编辑的白眼、同行们的冷嘲热讽„„这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已然是一种综艺将他压垮的危难,但儒勒却在沉寂中勃发,将压力化作一往无前的动力,催使着他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最终成为了科幻小说界的熠熠之星。儒勒是明智的,他将危难化作了完善自己的机会,那种窘迫生活的步步紧逼给予他的是源源动力,而不是自怨自哀的渐渐沦陷。有时候,危难可以成就一个流芳百世的人才。

危难可以让一个人趋于完美实现理想,它更能让一个企业重振旗鼓。

诺基亚公司曾面临过巨大危难,人们对新技术的趋之若鹜似乎剥夺了它生存下去的机会。看着“倒闭”二字日益临近,公司命运悬于一线,诺基亚公司当机立断,冲破荆棘开发了新功能,而也正因此,它一举打败了固步自封的摩托罗拉公司,成为了手机业的龙头企业。几近于倒闭的危难何尝不是给了原先半红不紫的诺基亚一个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机会?一帆风顺的行业更可能在不思进取的迷梦中被时代暗涌所吞噬,最终被人淡忘。惟有在一路跌跌撞撞、险象环生步步为营的危难中才能造就一个真正摧不垮的企业。

“俄国虽大,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最艰苦的时候,斯大林发表了他一生最成功的一篇演说。而那时,成千上万刚刚征集的苏联士兵迈着并不整齐的步伐走过红场,悬崖边的是苏联人把生死存亡的重负化作义无反顾的壮烈的厮杀声。而后,苏联胜了,那是最惨烈也是打败法西斯的关键一仗。危难在那时是直面袭来的,无路可退。那种生死攸关,甚至直接影响到民族存亡的危难让历史显得格外厚重,在那一刻,勇敢与怯懦,正义与邪恶,生存与灭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击出了惨烈却又无比壮美的历史火花。俄国人抓住了这一转折点,将危难化作了成就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民族的机会,在枪林弹雨杀出民族的脊梁。

纵观历史长河,不论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面对危难的态度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那棵毒树,让人们在苦苦追寻后得到了化恶为宝的机会。面对危难,以“逆流而上”的勇气与发现机会的慧眼,危难有时会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变害为宝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好亦或是绝对坏的事物。就如一棵毒树,我们万不可将其贸然定义为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倘若能潜心研究,它也有好的一面能够加以利用。所以,我们应学会挖掘出有害之物的美丽之处,并正确地利用,将其变为有价值的宝贝。

变害为宝是智者之举。世界上的危险数不胜数,当我们面对它们时,是该远离、根除还是置之不理?我想这个选择题应加个选项,那就是利用。危险是其表面现象,或许它们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如果我们发现了其间的亮点并能很好的利用,不就是智慧之花的灿烂绽放吗?

藏医就是这样的智者。当人们对汞萌生畏惧之心时,他们却大胆得将汞作为药引子使用,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面对“毒”,我们可以“读”,读出它的独特之处并加以利用,这是达到了智商的一个高峰。

变害为宝是仁者之为。面对伤害我们的人或物,我们在暂时的憎恶后,应该将态度扭转过来,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们,甚至能巧妙地利用,这样非但能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也能获益颇丰。

当人们对“熊猫烧香”的制造者恨之入骨,巴不得让他多受牢狱之苦时,一家公司却要录用他。这公司看重的是他的才华而看轻了他的犯罪行为。这是“仁”的体现,他们相信这病毒的制造者能够回归正轨,以他出色的能力为软件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且能让公司获得较大的利益。倘若他完全被公众否定,无人愿意任用这曾使许多电脑瘫痪的人,那么他可能就此堕落,我们也会失去一块珍宝。由此可见,不可将有害之人或物圈定死,做一位仁者,包容他们的“毒性”,利用他们的闪亮之处,这样思想境界就能到更高的一个层面,利己利他。

变害为宝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理性思维又能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创造更亮丽的风景线,从而就塑造出了一个智慧与美德共存的丰满的形象。为人处事就需德才兼备,我们能在对有害事物的正确利用上得以实现。

最近核辐射让许多国家忧心如焚,包括我们中国。不过在担心之余,我们依旧从日本接回了超指标的人们,这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一份仁爱,也能让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治疗时学会更过关于对核污染的防御和对患者的有效治疗的方法,智也很好的体现了。因此,不要认为有害的事物只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伤害,只要我们换一种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也是有益处让我们去利用的。有了变害为宝的能力,也就有了高智慧、高品德。

“毒害”不是亘古不变的,我们要学会利用,将有毒之物转化为有益之物。躲避是怯懦的体现,除去是残忍的表达,唯有充分利用才是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就是在变害为宝的过程中,智慧的细胞舞动了起来,思想的土地变得肥沃。

除 害

青蛙之所以成为农民的好友是因为它为农民除去破坏庄稼的害虫;

孙悟空之所以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是因为他降妖伏魔„„

看来面对像毒树一样的人或物我们应人人得而诛之,除之而后快。

有害之物倘若不除必将损害人体健康。近年来轰动社会的“三聚氰胺”事件创造了许多“结石宝宝”,更有最近骇人听闻的“瘦肉精”事件,像这种对人体造成极大健康隐患的有害食品添加剂倘若不被卫生部门严查封堵,必定会像毒树的毒液般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恐龙的结局是否正预示着我们可怕的未来?或者说,十三亿中国人将各个都是弱不禁风的“药罐子”,这下我们才真正成为了可耻的东亚“病夫”!

有害之人倘若不除必将会影响社会的正气之风。当有一天田野里没有了青蛙的踪影,那么害虫必将更加肆虐,从一个中心区域肆意蔓延至庄稼的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重庆扫黑案扫出了文强这只危害社会的大毒虫;中国足球的打假扫黑风暴更是卷出了一系列假球赌球的内幕。社会中必将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毒瘤,倘若人人对此不置理睬,任其发展成风,那么其必然的趋势就是他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牵扯的范围越来越广,最终毒液深入社会中心,其后果不堪设想,社会后患无穷,正气之风将再难树立。

积极除害可以产生杀一儆百之效。倘若我们严厉惩罚一个触犯校规的学生,想必对其他学生一定起了警示的作用,该类错误会被尽量避免。

西安某校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一名妇女后,见其正记录车牌号码,于是调头用刀连续刺被害人数刀,致人死亡。倘若药某受到严厉处罚甚至被判处死刑,那么撞伤不如撞死的想法在许多司机心中会被否定,对其他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也会有相当的警示作用,该类恶劣事件一定会被很大程度的减少。

对于有害之人或物我们应及时的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而不是等到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了然觉悟。倘若卫生部门严格检验食品安全,那么三鹿早已被封杀,结石宝宝又怎会出现?倘若有严格的监察制度,像文强这样的毒瘤又岂会如此猖狂?

一言以蔽之:面对毒树,我们要积极砍伐,切不可手软。

面对危险,根除才是上策

如果说危险是一棵毒树,那么不加控制地任其自由发展,终将使它的毒枝毒叶危害人间,不如除 之。也就是说,面对危险时,只有将其根除才是上策。

只有根除危险才能真正保障他人的安全。狠不下心肠将毒树全部摧毁,哪怕留下一枝半叶,都足够让它重新生长繁茂,再度威胁他人。2003年非典一度肆虐神州大地,2006年禽流感强势袭来,近年来甲型H1N1流感更是不断席卷全球„„众多高传染性的疾病正逐渐蔓延,成为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隐患所在。

你在或者不在那里,危险就如毒树那般伫立在路旁,不会凭空消逝。所以你大可以挥一挥衣袖轻松走开,但如果没有一个治本的方案,终有一天,这棵毒树将会生长得足够茁壮以至于伸长毒枝触及你的家门。此时又何谈安全可言呢?闭门在家就能遏制流感的传播?不吃猪肉就能免受食品添加剂的毒害吗?只有从危险的根源上入手,将这棵毒树连根拔起方还你一方净土、一世安宁,方能保障真正的安全。

只有根除危险才能有效维护日常的生活秩序。有些危险的存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伤害他人了,更是一种对社会应有的秩序的挑战。坚定不移地将之去除就是还一个安定的社会。从杭州的“七十码”事件到“我爸是李刚”门,再到重庆的打黑扫黄行动„„这一系列的事件早已超脱一般意义上危险的概念,更是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偏离了既定的生活准绳。

当危险不仅关乎个人利益时,自然成为了每一个社会成员应重视的问题。有别于普通的事故,这些猖狂的背后是对社会秩序的漠视,有什么理由不应该被根除呢?正如判决书的正式下达后引发的社会反思,一味姑息只会使危险有恃无恐。正如给毒树围上栅栏,将之与人隔离的心愿是美好的,可你不能保证它是否会壮大到撑破这栅栏,危害人间。所以,只有将危险根除,才能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其实,根除危险体现的是一种智慧,正如当年姜尚毅然蒙眼斩妲己的背后所表现出的高瞻远瞩。这样一种智慧真正杜绝了后患,提供了一片安宁。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能下定决心根除危险反害其身。从中国东郭先生与中山狼的故事到外国农夫与蛇的寓言,对于危险,一时的心慈手软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下场更体现了根除危险的必要性。

如果是一棵普通的树,我们可以悉心培植;但如果是一棵毒树,只有根除才是上策!

毒有独用

在我国解放初期,多少科学家为研制原子弹而被核辐射夺取了生命,这足可见核辐射有多“毒”。可就是这“这剧毒无比”的核辐射,在我国最脆弱的时候,守住了国家。这和那棵有毒却仍能造福人类的树何其相似。由此可见,“毒”亦有用,有大用。

许多被冠以毒药名字的物质,若是能运用得当,便可成为妙手回春的良药。汞剧毒无比,蒸汽状的它能让孩童变得小儿痴呆,液体状的它能让成年人胃穿孔,孱弱的老人更不是它的一合之敌。可这看似百害而无一利的汞,在藏医的手上却治愈了无数千奇百怪的疑难杂症。这样有毒的良药不少,乙醚,曼陀罗都在此列。

大自然中不少有毒物都可被用作良药,而在我们的社会中被称之为“公害”的“毒物”也有他独到的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认为这句话对“毒物”同样适用。有一位名叫阿桑奇的黑客运用令人闻风丧胆的黑客技术,将美国在伊拉克战场做的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恶行公之于众,令真相大白。若非这“公害”黑客技术,想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取这些不为人知的真相真可谓难如登天;若非这“黑客技术”,美国这残忍的刽子手至今或许仍逍遥法外;若非这“公害”黑客技术,那些深受苦难的人们如何能获得真相大白后的援助?如此重任,舍黑客技术,其谁?

诚然,无论自然界中或者人类社会中的毒物公害都有其独到的用处,然而,“毒物公害”之所以被唾骂为“毒物公害 ”是因为其毒性可造成的负面危害绝非儿戏。汞的使人痴呆,胃穿孔都是血淋 淋的事实,黑客对网名隐私以及财产的损害也是赤裸裸的真相,因此,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危害,我们必须把这些毒物用于正途,慢慢消磨其“毒性”,最终变其为独用品而非毒用品。

“毒”有独用,有大用,而因其剑走偏锋,方法为前人未开辟过的,所以其用处极大,效果亦非常显著;而又因“毒”有“毒”用,其剑走偏锋也同样能带来深重的劫难。这就好像我们说的火,做主人,掌控它,不做仆人,不受奴役。

让我们正确使用这颗毒树上的毒,把这好“毒”萃在钢刃上,让其威力无比却仍在我们的掌控中游刃有余。

既然有害,便除了

一棵有着剧毒随时会威胁人的生命的树立在路边,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每个人当然会有每个人不同的态度。但若你想本着慈悲之心留下它,我虽不能说什么,但表示不理解。在我看来,对于有害的事物,只有干脆利落地下手除掉,才能促使你健康的生存下去,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为什么呢?因为敌人会危害到你的生命。或许用这来打比方并不恰当,可是,我要说,对于那些有害的东西也是一样,不要仁慈,要除去,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健康与生命。曾记得在电视中看到过犯毒瘾的人。第一印象就是瘦,骨瘦如柴,眼睛无神而混浊,因毒瘾的发作而不住地颤抖,这样,不要说工作能力了就连生活的能力也没有了,试想,这样一个人,他之后的生命还有何意义,他的健康、幸福,生活将不复存在,那罪的根源便是毒品。看着这些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除掉像毒品一样危害人的健康的东西呢?

或许有人认为最对自身有害那便躲开好了,不除去也无不可。那么,若这“害”威胁到了整个社会的安定,那么,不出去还可以么?秦朝是一代大一统帝国,曾经是那么的强盛,最终仍难逃被灭国的命运。是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百姓的搜刮,从皇帝到各大官员无一不贪,于是,就是贪污这个原因。就是现在,也不乏贪污腐败的行为,一经查处,便立刻下台入罪。我们都知道,一旦贪污之风大肆行成,就必将败国。对于这种行为,这种危害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除去它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事实上,有正义感的人都应该认同除去这些危害人们的东西。我们从小的偶像,不论是奥特曼还是包括,不都是因为钦佩他们的为人类除害的行为,敬仰他们心中的正义感,而把自己内心想要除害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了么?

在网络上,有一个词叫“圣母”,此圣母并不是褒义词,而是对那些就连面对十恶不赦的人都觉得要放过一马的人讽刺,一般这种人只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以我看来,人要心存善念这绝对是真理,但对于有危害的毒瘤,却不除去,任它危害你自己,危害你的家人,危害你所生存并将一直生存下去的世界,你所存的善念还算是善么?

远离危险

当危险来临之际,像刺猬那样选择竖起身上所有的刺来直面面对固然很勇敢,但同时也一条后路没为自己留下。相反,像兔子般迅速离开,反倒能够增添许多生机。因而,遇到危险时,远离危险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不可预知的危险来临时,你首先要做的便是远离危险,保全自己的性命。唯有生存下去,才能有之后的无尽可能。不然,一切都是妄谈。如此明了的道理,聪敏如杨修却未能参透。智识过人的杨修绝不可能了解曹操的性格,却在面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危险时,一意孤行,时时处处表现其才智。最终被曹操因嫉妒而诛杀。纵使如何的才华横溢,如果丢了性命,一身的文采韬略又能用于何处呢?所 以,远离危险也是一种生存的要领。

远离危险时机遇的转变。遇到危险,远离它之后,你会来到另一个境地。也许是顺境,也许是逆境。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机遇,一次转变。一如汉朝的张敞,在得罪了大将军霍光,时刻有人与之作对时,他专心在家为妻子画眉,选择远离政治漩涡。这一举动最终不仅名留青史,也使皇上认为他只限于闺中之乐,消除疑虑,进而放心任用他。因为及时地远离了危险,张敞不但获得了巨大的转机,最后也将危险解除。如此一来,竟起到了力挽狂澜之效。离开了危险,有时并不只是能保全性命,更蕴藏着巨大的转机。远离危险,机遇便摆在你眼前。

故而,远离危险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正是因为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所在,才会及时地远离危险。有自知之明是智慧的,适当的明智保身更是智慧的。

然而远离危险并不意味着一味地逃避。像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沙子中就认为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行为是可笑的。远离危险,是提供给你一次喘息的机会;是让你重新认识危险的机会;是让你韬光养晦以直面危险的机会。远离危险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智者审时度势的举措,是为了更好的奋力出击的积蓄。远离危险更是一种等待,一种坚信。等待自己变得强大的那一天,坚信自己终能有除去危险的那一天。

在凭己之力不能解除的危险到来之时,远离它,无疑是正确的,睿智的。唯有做到明哲保身,才会拥有接踵而至的机遇,才会拥有除去危险的可能性。

做一张滤纸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颗毒树,它身上既有能致人于死地的毒素,也有救人一命的良药,多么矛盾的集合体!但万物皆是如此,危险的表面下往往蕴藏着惊喜。只要我们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毒树也能变成良药。

为人处事,就该做一张滤纸,它能给你带来成功。格兰特是个酒鬼,整天喝得烂醉如泥,但林肯却让他担任北军司令。当人们哀叹北军完蛋之时,格兰特却率领它打败了南方。不得不钦佩林肯独到的眼光。这也便是伟人与凡人的区别:他们往往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从而登上他人难企的高峰。在别人眼里,格兰特消极,颓废甚至是害群之马。但林肯看到的则是他的才华,他的个性,他看到了北军的希望!为什么林肯能万里挑一?为什么他能宽容格兰的醉酒?因为他眼中有一张滤纸,别人看到了污泥,他则滤出一汪清水!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体,但在一起又是个整体。如何让个体向整体更好的转变,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就需要像林肯那样,滤其糟粕,取人精华。

为人处世,就该做一张滤纸,这是一种智慧。曾让浙江政府大伤脑经的水葫芦,在打捞后如何安置又成了一个问题,最后它被免费赠送给市民,种在花棚里,为浙江再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赞叹浙江人大脑灵活时,我们不妨自问,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而是对其痛下杀手?水葫芦实在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它给生活添加了美。如果浙江政府当初采取焚烧或掩埋甚至用生物技术杀死水葫芦,那么留给浙江的只是一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它也少了一道风景线。做一张滤纸,你会发现许多被你忽略的美丽,试着用滤纸的眼光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反之,对一切危险事物,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根除它,人类也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像眼镜蛇的毒液,它是制造血清的重要原料;像吗啡,它能减轻人们的痛苦;像飓风,则被用来作风力发电。而细菌,也成了对抗病毒的一员大将„„这些东西本来令人深恶痛绝,可照样能造福人类。正如毛泽东说的:“我们不能肯定一切,要肯定它是正确的;更不能否定一切,要否定它是错误的;看待事物必须一分为二„„”连太阳都有黑子,那世间万物怎会没有黑暗的一面?万物皆有双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道。

当我们看到一颗毒树的时,不要只想着他的毒素能害人,急着砍了它。更应该想想如何利用它救人。

第二篇:新材料作文“一棵有毒的树”写作导引

新材料作文“一棵有毒的树”写作导引

【原题回放】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要求选取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指导】

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优秀范文】

闯不过就绕过

一株大树立在路旁,繁茂葱荣但却含有剧毒,你会选择硬闯还是绕道?料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绕路——这个人之常情的做法,当黑云压城,危险来临,闯不过则不如绕过,明哲保身才是明智。

我们并非伟人豪杰,面对“毒树”自然要绕,然而任是那置生死于度外的勇者,面对刀山火海绝壁湍河又有几人能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绕路,不仅能保护自己,更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只会“闯”的不是英雄而是莽夫,懂得“绕”的不仅是英雄更是智者。

眼看着灾难呲牙咧嘴地逼近,与其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落得个遍体鳞伤,还不如退避三舍,舍近取远。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难道不是最妙的一着?遥想那范蠡,深谙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远离了野心勃勃、不可共富贵越王,携手西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白衣胜雪,好不逍遥自在。他的“绕”,保护他避开了那危险的、有毒的爪牙,使他拥有安全而惬意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拜那“绕”字所赐。闯不过则绕过,明此哲理方可保身,方可保全自己的宝贵生命和人身安全。

一代“诗佛”王维也是个明晰此理之人,他看见官场的黑暗险恶,绝不愿被卷入这漩涡之中,于是,他远远地绕开,寄身于辋川之畔的蓝天别墅,寄情于天地浩渺湖光山色之中。既然树有毒,何必尝苦果,想要“不中毒”的最好方法不正是躲开“毒源”吗?在危险前选择绕开的人,是最睿智之人,如果无力奋勇一战,又不愿被“毒”沾染,不妨像王维一般聪明地转身背对“毒树”,行到水穷之处,坐看茫茫云起。闯不过则绕过,明此哲理方可保身,方可拥有为人处世的绝妙智慧。

俗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说,明哲保身才是立身之道;相反,一味硬干,不知绕路之人却只会身败名裂,落得个两手空空的下场。《红楼梦》种的秋桐仗着自己是贾赦所赐,身份特殊,竟闯入王熙凤与尤二姐的斗争中,最终成为凤姐的棋子,下场颇惨。在危险的毒树面前,我们真应当如黛玉初进贾府一般“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闯不过则绕过,明哲保身,这才是最正确而明智的做法。

当一棵剧毒的大树伫立在眼前,不妨选择绕过去,这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自我保全;这也不是愚笨,而是一种处世智慧。“尽瘁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古木参天,毒瘴幢幢,没关系,让我们绕过去,继续向前走。

换个角度看世界

朱莹

矗立在路旁的毒树,人皆惧之,但若是换个角度积极视之呢?就有那么一群人,物尽其用,以毒素制药,无情的毒树在他们眼中亦能“更护花”。

换个角度,以积极向上来看待世界是一种智慧。

美元历来被视为世界上最坚挺的硬通货,可谁曾想过这是用臭气熏天的生活垃圾制作的。而克兰造纸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独具慧眼的私企。当他人对杂乱的生活垃圾畏之如毒,唯恐避之不及时,克兰公司以积极的角度视之,这些成本低廉、货源充足的垃圾不正是最好的材料吗?而正因为他们的慧眼识英雄,创造了“垃圾里面出黄金”的神话,造就了克兰公司的巨大利益。物于人,胜在心,不是一切事物都将优点外露,唯有换个角度,积极看待,才能变废为宝,变毒为宝,让世界为之瞩目。

风平浪静的生活总是过于理想,当与危机不期而遇时,换个角度,积极待之才是逃出命运漩涡的关键。贝尔??吉罗斯,探险节目《荒野求生》的主角,将这份智慧演绎到了极致。当他在海南岛夜遇台风,受困于山洞时,蝙蝠、荆棘这些原本危险十足的事物在他看来却是活命的法宝,蝙蝠在荆棘制成的球拍下成为一顿饱餐,《荒野求生》更是取得斐然成就。危机,危机,危险和机遇并存,若是一味地沉溺于无尽的危险恐慌中,一切契机都是枉然;不妨换个角度,看到隐匿其中的机遇来给予自己突破危险的勇气,更能善加利用,给予自己跳出泥沼的力量。如果危机避无可避,不如换个角度,积极待之,来化险为夷,重拾生命的美好。

世界如此繁杂,引无数智者积极视之,换取生命绚烂多姿。文革期间,韩美林被压在看守所里,一次次被踩碾那作画的双手,可他不似常人般郁郁寡欢,而以积极对之,静看蜘蛛结网,风淡云轻,苦作画于裤,才思泉涌,这一切对危险的轻视,对未来的积极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绝望不再。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怎会看到一个灰色的世界?那火红的热情赐予了他们另一个视角,积极地去看待世界。危品不危而在于人,危机不险而在于心。热爱燃尽了悲伤的黑夜,点亮了积极的白昼。

世界本就是多元的混合体,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人生。但若以积极视之,毒树亦能化作良药,那何乐而不为?换个角度,积极看世界,生命将愈加夺目。

砍断那棵树

闹市。一棵树伫立在路边,将无数邪恶的枝干张牙舞爪得伸向天穹,体内涌动着剧毒的汁液。

人来了,砍断了树。砍掉那棵树,为了一劳永逸,免受其干扰,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免受其害,亦是为了他人担下一份重要的职责。故,除恶务尽。

除恶当务尽。诚然,“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委实不当,但为了不错杀一个却放过三千也未必是明智之选。“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道理不言自明。只有从根源处彻底切断,只有彻底伐去那棵树,才可真正保证大多数人的权益。

除恶务尽,求一份自保。君不见,“反腐先锋”落马成腐败案例;君不见,李启铭之父李刚又陷刑讯逼供案。社会机器犹如人体,当那些本应起到防御功能的细胞为保证自身的安危而放弃对病毒的消灭,当毒瘤进入血液深入骨髓,当机器腐蚀无法运转,那些原本想明哲保身的细胞又如何能如愿以偿。在腐败的泥土中生长的种子,即使发了芽,也无法逃离烂根的命运。可见,只有彻底得清楚毒害,方能保全自身的权益。

除恶务尽,担一份重任。当视音频皆可在线收看、收听;当一切文章皆可免费阅读,当盗版商不费分毫即得信息,盗版愈演愈烈。而百度文库的侵权案无疑为此投下了重磅炸弹。案件终以百度“彻底删除未受版权方授权的文学作品”为终,亦成为中国在防盗版之路上前进的一大步。贾平凹,韩寒等作家无疑是这一事件的功臣。告别免费阅读时代,他们所维护的不仅是自身的权益,更是中国知识原创的未来,是他们担起了让中国人未来“有书可读”的职责。由此,承担起这一份重责,肩负起除恶务尽的天职,方可保证文明的未来。

除恶务尽当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意识,如若人人都抵制行贿,拒绝以不公正的手段谋求一己之利,拒绝向官员提供任何“油水”;如若人人都以购买使用正版为荣,那又何来如此之多的“肥差”屡禁不绝的山寨货。借助众人之力,方可将扫黄、打黑、反腐进行到底。毕竟,没有了市场,失去了利益的驱动,社会当可以正确的轨道健全运行。

孙逸仙先生在临终前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今我们当言:“毒瘤尚未根除,民众仍需努力。”

来吧!勇士们,让我们抡起手中的巨斧,向路旁的毒树砍去!

伐断那颗有毒的树!

明哲保身的智慧

当那棵毒树矗立在你身前,你是选择挺身而出为民除害还是小心翼翼地绕道而行?不顾个人安危上前除恶固然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现实是树中的毒素就摆在你的面前,如果没有足够强大到能够与之抗衡,明哲保身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的行为?

事实上,适时的避让远胜过盲目冲动地去挑战那些自己尚不可控的事物。

适时的避让首先是一种自知。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决定挺身而出之前,先要明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不是每个人都有杀虎斩蛟的实力与魄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杀上景阳冈后还能拖着大虎毫发无伤地归来。如果能力所及不够与对方匹敌,那么,明哲保身是最好的自我保全。

适时的避让也是一种长远蓄势。在当下尚且无法撼动危险的前提下,一味冲动地挑战注定会是以卵击石式的惨烈牺牲。与其就此断送根除危险的本钱与机会,倒不如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现在的我的确无力招架你的险难,但难保将来有一天真正成长到足以铲除你的时候,如今的明哲保身就为那时的绝地反击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可能性。暂时的避让不仅代表软弱和失败,反而恰恰是成功的伏笔与前提。

毒素是很现实的伤害,在确保自己能够战胜毒树之前,盲目应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在能力范围之外的事物面前,避让完全可以是你的另一种选择。

实际上,特定情况下,明哲保身作为一种逃避之举,它并不是冷漠或者自私。见死不救与适时避让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前者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仍无动于衷。后者却是明确了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实后选择的退让不作无谓的牺牲。前者是道德上的缺失,后者无关品德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存之道。

当面对毒树时,别急着上前或是避开。想清楚你是否有应对它的能力与勇气,如果你的实力不足以让你有与之抗衡的绝对优势,那么请别忘记,暂时的明哲保身也是一种智慧。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王怡婷

路旁矗立着一颗毒树,有人选择绕行,而有人却用它来提炼毒素从而造福人类;一次涌来的洪流,有人慌乱无措,有人却开渠饮水,用它来浇灌庄稼。

面对同一样事物,前者选择避而远之,后者却看到了事物好的一面并发掘其潜能,为己所用。用积极的眼光看世界,总是可以找到可取之处。

生命何等脆弱,特别是在面对疾病的日子里,而疾病中最厉害的莫过于病毒的侵染了。照理说它们是极其令人生畏的,可是一些科学家正是利用这一特性让病毒去侵害其他细菌,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为病毒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得在苦难的催逼之下“绕行”多远、忍痛多久。一味的恐惧和逃避是换不来任何希望的,唯有退一步,换一个角度,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化毒为宝,才能物尽其用。

人不免有敌人与朋友之分,但如果把这两股力量相结合,不就会更加强大了吗?正如林肯那般,在一次会议上讨论如何对待敌人,他提出让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有人惶恐并了般劝说不要容纳那些危险分子,可是林肯说道:“当我把敌人变成朋友的时候,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面对邪恶的力量,有时我们不用倾其所有地顽强抵抗,因为无论成败都会大伤元气。莫不如向好的方向看齐,用积极的目光去发现敌人身上的优势并借一把力,化敌为友,不是恰好可壮大自己身边的力量吗?

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远离痛苦或是变得强大,有时更是为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日本大地震中的那50名死士,他们会不知道那核反应堆辐射的危害吗?他们难道不明白这项工作很可能会使自己在两周内丧命吗?只是想到自己是为了国家献出一份力,为人民送去一份安定,从而树立起自己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再大的伤害也全都转变成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化伤害为责任,肩负起神圣的使命。

当然,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是为了寻找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决不是为一些荒诞之事找些“美丽”的借口。如同“李一”把修身养性改造成无限商机,硬是把损人不利己变成谋取暴利的手段,这种积极的目光是绝对不可取的。

化毒为宝、化敌为友、化伤害为责任,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就会发现,再毒的树都有它美好的用处,再极富危害的事物,换个角度就能发现其有价值的闪光点。

铲除恶性之源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低靡腐败的环境会像辐射污染一样危及四方。最治本的方法便是铲除恶源。

近期频繁报出的三聚氰胺奶粉、漂白面粉、瘦肉精火腿肠等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细胞分裂一样产生越来越多的子细胞,而这些事件无疑是恶性癌细胞,不断增殖的同时也在扩大其杀伤力。商家们的自私自利、黑心黑肠使得受害百姓成为一群无辜细胞,如果不根除黑素则无辜细胞将日益增殖。流水之所以源源不竭,是因为其本源;而黑商屡杜不绝,想必是那源头尚没有铲除。

反观09年的重庆打黑事件则起了扫黑除恶,除恶务尽之效,打黑扫黄之前的重庆,由于文强等“保护伞”的纵容、庇护、黑恶势力日益坐大成势,他们欺行霸市、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百姓生活忧恐,日遭其害,人人自危。正是因为及时除恶,才使重庆面貌一新,百姓的安全感创下95%的新高。

正如毛泽东所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如果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心慈、手软、悲天悯人,不依法严惩,就会给“文强们”发出错误的信号,让他们心存侥幸,而受害的则是人民。更危险的是,给他们以仁慈无异于纵容犯罪。没错,这不是宽容,是纵容!用培根的话说“其恶果相当于10次犯罪!”黑恶势力如果不根除,百姓何来宁日,社会何来平安?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当愈来愈多的人尝到犯罪而不受惩的甜头时,又有多少人能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有多少人会因法律形式化的而蠢蠢欲动?一滴黑墨在水中的破坏力可不能小视,它可是能将整杯水染黑!而恶源在社会中的破坏力比起水中之墨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怎能不除!

然而,铲除恶源仅靠政府或相关部门是不够的,它更需要公民的自觉意识。

一个调查显示:当看到公车上的小偷窃取他人财物时,仅有8%的人会主动报警让小偷受到法律的制裁,而60%的人都选择视若无睹,理由或有担忧惹祸上身或有事不关己。但试问,如此纵容小偷难道不会致使偷窃泛滥,难道不怕终有一日贼手伸向自己吗?

相信没有人愿意遭受不良风气带来的污染,恶性行为带来的危害,那么在全世界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同时,不妨带头喊出“铲除恶源人人有责”吧!

有一种机会叫危难

或许,一颗有毒的树代表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危险,但明智之人总会在危难临头之时转危为安。布在危难中沦陷就在危难中爆发,危难带给人的机会着实不可小觑。

如今,当我们翻阅着《气球上的星期五》并为其想象力所折服的时候,我们何曾想到其作者也曾经历过如此的低迷时刻:反反复复十五次的退稿、编辑的白眼、同行们的冷嘲热讽„„这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已然是一种综艺将他压垮的危难,但儒勒却在沉寂中勃发,将压力化作一往无前的动力,催使着他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最终成为了科幻小说界的熠熠之星。儒勒是明智的,他将危难化作了完善自己的机会,那种窘迫生活的步步紧逼给予他的是源源动力,而不是自怨自哀的渐渐沦陷。有时候,危难可以成就一个流芳百世的人才。

危难可以让一个人趋于完美实现理想,它更能让一个企业重振旗鼓。

诺基亚公司曾面临过巨大危难,人们对新技术的趋之若鹜似乎剥夺了它生存下去的机会。看着“倒闭”二字日益临近,公司命运悬于一线,诺基亚公司当机立断,冲破荆棘开发了新功能,而也正因此,它一举打败了固步自封的摩托罗拉公司,成为了手机业的龙头企业。几近于倒闭的危难何尝不是给了原先半红不紫的诺基亚一个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机会?一帆风顺的行业更可能在不思进取的迷梦中被时代暗涌所吞噬,最终被人淡忘。惟有在一路跌跌撞撞、险象环生步步为营的危难中才能造就一个真正摧不垮的企业。

“俄国虽大,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最艰苦的时候,斯大林发表了他一生最成功的一篇演说。而那时,成千上万刚刚征集的苏联士兵迈着并不整齐的步伐走过红场,悬崖边的是苏联人把生死存亡的重负化作义无反顾的壮烈的厮杀声。而后,苏联胜了,那是最惨烈也是打败法西斯的关键一仗。危难在那时是直面袭来的,无路可退。那种生死攸关,甚至直接影响到民族存亡的危难让历史显得格外厚重,在那一刻,勇敢与怯懦,正义与邪恶,生存与灭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击出了惨烈却又无比壮美的历史火花。俄国人抓住了这一转折点,将危难化作了成就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民族的机会,在枪林弹雨杀出民族的脊梁。

纵观历史长河,不论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面对危难的态度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那棵毒树,让人们在苦苦追寻后得到了化恶为宝的机会。面对危难,以“逆流而上”的勇气与发现机会的慧眼,危难有时会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面对邪恶,何不拔刀?

朱栋添

在公交上看到小偷掏钱包,大多数人只会在心里愤愤不平,有多少人能“路见不平一身吼?”——祸害当道,心中含愤只让自己郁闷,与其如此,不如果断拔刀、除害。

曾听说过这样的新闻,男子为追回被劫妇女提包,连追数条街后被引入小巷,歹徒连捅其数刀后不治身亡——拔刀除恶无疑是要付出代价的,小则伤,大至亡,多少人正因了这对于未知危险的担忧而放弃了拔刀。但要知道,更大的危险在于没有人愿意拔刀,彼时,盗贼当街抢劫为祸却无人挺身而出,被害者哭天抢地,警察姗姗来迟,目击者们俨然看客,社会于是成了一个冷漠、缺乏正义的社会。

的确,拔刀需要勇气,没有人愿意承受暗处而来的无端报复,于是人们自认为为自己的退缩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然而,我们的胆怯和懦弱不仅阻碍了我们见义勇为的义举,也在无形中助长了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此时,若仍无人拔刀除害,只会让恶人更随心所欲,弱者更受欺凌。

何不拔刀?除害醒世人!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同样的,拔刀也要趁早。祸害若是圆心,伤害就是以之为圆心,半径时时扩大的圆——总有一天会波及到你。也许今天眼见别人受害,明天自己就成了受害者。二战时德国神父马丁曾说:“起初,他们(纳粹)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我不说话;然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如果一开始马丁就能联合共抚纳粹,那么最终他也不会落得个“受死”的结局。拔刀除害于人于己均有益无害,趁早拔刀又何尝不是在为自己除去隐在的危险呢?

何不拔刀?除害免己祸!

事实上,拔刀并不是少部分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尽的义务。中国有十四亿人,若只有万分之一的人抱有拔刀意识,小球推不动大球,社会仍缺乏正义与勇气,恶势力气焰嚣张依旧。反之,则完全不同。以打假为例,如果人人都能像方舟子似的敢于拔刀直指作假伪造者,一有造假立即有人揭发,那还有多少人敢以“假”招摇过市?正是大部分人的“事不关己”思想为顶风作案者挡了风,也正因拔刀者仍是少数人才会引来心里不平衡者的恶意报复!

何不拔刀?除害扬正气!

雨果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社会是一个可悲的社会。”要我说,一个没有逢恶拔刀者的社会终会成为一个可怕的社会。拔刀者在维护社会安全的同时,也鼓舞了社会人的勇气;而拔刀也不应只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更应成为一种公认的社会行为。

路见毒树,何不拔刀?!

变害为宝

蒋秋斐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好亦或是绝对坏的事物。就如一棵毒树,我们万不可将其贸然定义为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倘若能潜心研究,它也有好的一面能够加以利用。所以,我们应学会挖掘出有害之物的美丽之处,并正确地利用,将其变为有价值的宝贝。

变害为宝是智者之举。世界上的危险数不胜数,当我们面对它们时,是该远离、根除还是置之不理?我想这个选择题应加个选项,那就是利用。危险是其表面现象,或许它们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如果我们发现了其间的亮点并能很好的利用,不就是智慧之花的灿烂绽放吗?

藏医就是这样的智者。当人们对汞萌生畏惧之心时,他们却大胆得将汞作为药引子使用,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面对“毒”,我们可以“读”,读出它的独特之处并加以利用,这是达到了智商的一个高峰。

变害为宝是仁者之为。面对伤害我们的人或物,我们在暂时的憎恶后,应该将态度扭转过来,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们,甚至能巧妙地利用,这样非但能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也能获益颇丰。

当人们对“熊猫烧香”的制造者恨之入骨,巴不得让他多受牢狱之苦时,一家公司却要录用他。这公司看重的是他的才华而看轻了他的犯罪行为。这是“仁”的体现,他们相信这病毒的制造者能够回归正轨,以他出色的能力为软件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且能让公司获得较大的利益。倘若他完全被公众否定,无人愿意任用这曾使许多电脑瘫痪的人,那么他可能就此堕落,我们也会失去一块珍宝。由此可见,不可将有害之人或物圈定死,做一位仁者,包容他们的“毒性”,利用他们的闪亮之处,这样思想境界就能到更高的一个层面,利己利他。

变害为宝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理性思维又能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创造更亮丽的风景线,从而就塑造出了一个智慧与美德共存的丰满的形象。为人处事就需德才兼备,我们能在对有害事物的正确利用上得以实现。

最近核辐射让许多国家忧心如焚,包括我们中国。不过在担心之余,我们依旧从日本接回了超指标的人们,这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一份仁爱,也能让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治疗时学会更过关于对核污染的防御和对患者的有效治疗的方法,智也很好的体现了。因此,不要认为有害的事物只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伤害,只要我们换一种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也是有益处让我们去利用的。有了变害为宝的能力,也就有了高智慧、高品德。

“毒害”不是亘古不变的,我们要学会利用,将有毒之物转化为有益之物。躲避是怯懦的体现,除去是残忍的表达,唯有充分利用才是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就是在变害为宝的过程中,智慧的细胞舞动了起来,思想的土地变得肥沃。

化有害为有用

面对路旁那棵有毒的树,有人惧而远之,有人奋起除害,也有人以慈悲之心将之隔离,留它性命,而我最赞同第四种人的做法---利用它造福世人。

这样做的人非常聪明。能够化有害为有用,诚然是一种智慧。

化有害为有用,就是能够将威胁人们生命的毒物变成能够挽救生命的圣药。众所周知,水银是剧毒物质,但是古老的藏药制作工艺中就有一种变毒为宝的“水银洗炼法”。谁能想到水银也可入药呢?如果没有古老藏医的潜心研究,没有这一项智慧的结晶带来的福音,或许在历史长河的某个地方就会多几条无药可医的生命吧。将含有剧毒的水银洗炼成无毒且具有奇特疗效的药物成分,懂得利用有害物质挽救生命,这无疑是一种智慧。

智慧之处还不止于此。化有害为有用,就是能够将危险品变成保卫国家的利器。戈壁滩上腾起的蘑菇云昭示着一个军事大国的崛起。拥有了原子弹的中国不仅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也对制衡他国、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一定贡献。但是,作为原子弹的原料,具有放射性的铀235却能够杀人于无形。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因此罹患癌症,最终回天乏术而离世的。如今,我过能掌握这样危险的核技术,保护国家,维护和平,懂得利用有害物质保护自己和他人,这无疑是一种智慧。

然而,面对有害物质,我们也应当谨慎使用,要利用得当,用得其所,否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这段时间使全球人心惶惶的日本核危机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源自于此。本来,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日本建造核电站以满足供电之需,是一件好事。但是,地震后的核泄露却频频危及人们的生命,而造成核泄露的原因之一即是部分机组超役工作,设备老化。决策人的本以为没有问题却酿成了一场大灾难。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是极具杀伤力的核辐射物质,所以必须要小心、谨慎,没有一丝懈怠。

化有害为有用,就像化悲痛为力量一样,将消极危险,对人无益甚至有害之物变成积极有益的好东西。这样,即使除不去这种害虫,也得到了杀死另一种害虫的杀虫剂,何乐而不为呢?

青蛙之所以成为农民的好友是因为它为农民除去破坏庄稼的害虫;

孙悟空之所以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是因为他降妖伏魔„„

看来面对像毒树一样的人或物我们应人人得而诛之,除之而后快。

有害之物倘若不除必将损害人体健康。近年来轰动社会的“三聚氰胺”事件创造了许多“结石宝宝”,更有最近骇人听闻的“瘦肉精”事件,像这种对人体造成极大健康隐患的有害食品添加剂倘若不被卫生部门严查封堵,必定会像毒树的毒液般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恐龙的结局是否正预示着我们可怕的未来?或者说,十三亿中国人将各个都是弱不禁风的“药罐子”,这下我们才真正成为了可耻的东亚“病夫”!

有害之人倘若不除必将会影响社会的正气之风。当有一天田野里没有了青蛙的踪影,那么害虫必将更加肆虐,从一个中心区域肆意蔓延至庄稼的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重庆扫黑案扫出了文强这只危害社会的大毒虫;中国足球的打假扫黑风暴更是卷出了一系列假球赌球的内幕。社会中必将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毒瘤,倘若人人对此不置理睬,任其发展成风,那么其必然的趋势就是他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牵扯的范围越来越广,最终毒液深入社会中心,其后果不堪设想,社会后患无穷,正气之风将再难树立。

积极除害可以产生杀一儆百之效。倘若我们严厉惩罚一个触犯校规的学生,想必对其他学生一定起了警示的作用,该类错误会被尽量避免。

西安某校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一名妇女后,见其正记录车牌号码,于是调头用刀连续刺被害人数刀,致人死亡。倘若药某受到严厉处罚甚至被判处死刑,那么撞伤不如撞死的想法在许多司机心中会被否定,对其他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也会有相当的警示作用,该类恶劣事件一定会被很大程度的减少。

对于有害之人或物我们应及时的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而不是等到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了然觉悟。倘若卫生部门严格检验食品安全,那么三鹿早已被封杀,结石宝宝又怎会出现?倘若有严格的监察制度,像文强这样的毒瘤又岂会如此猖狂?

一言以蔽之:面对毒树,我们要积极砍伐,切不可手软。

面对危险,根除才是上策

如果说危险是一棵毒树,那么不加控制地任其自由发展,终将使它的毒枝毒叶危害人间,不如除之。也就是说,面对危险时,只有将其根除才是上策。

只有根除危险才能真正保障他人的安全。狠不下心肠将毒树全部摧毁,哪怕留下一枝半叶,都足够让它重新生长繁茂,再度威胁他人。2003年非典一度肆虐神州大地,2006年禽流感强势袭来,近年来甲型H1N1流感更是不断席卷全球„„众多高传染性的疾病正逐渐蔓延,成为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隐患所在。

你在或者不在那里,危险就如毒树那般伫立在路旁,不会凭空消逝。所以你大可以挥一挥衣袖轻松走开,但如果没有一个治本的方案,终有一天,这棵毒树将会生长得足够茁壮以至于伸长毒枝触及你的家门。此时又何谈安全可言呢?闭门在家就能遏制流感的传播?不吃猪肉就能免受食品添加剂的毒害吗?只有从危险的根源上入手,将这棵毒树连根拔起方还你一方净土、一世安宁,方能保障真正的安全。

只有根除危险才能有效维护日常的生活秩序。有些危险的存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伤害他人了,更是一种对社会应有的秩序的挑战。坚定不移地将之去除就是还一个安定的社会。从杭州的“七十码”事件到“我爸是李刚”门,再到重庆的打黑扫黄行动„„这一系列的事件早已超脱一般意义上危险的概念,更是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偏离了既定的生活准绳。

当危险不仅关乎个人利益时,自然成为了每一个社会成员应重视的问题。有别于普通的事故,这些猖狂的背后是对社会秩序的漠视,有什么理由不应该被根除呢?正如判决书的正式下达后引发的社会反思,一味姑息只会使危险有恃无恐。正如给毒树围上栅栏,将之与人隔离的心愿是美好的,可你不能保证它是否会壮大到撑破这栅栏,危害人间。所以,只有将危险根除,才能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其实,根除危险体现的是一种智慧,正如当年姜尚毅然蒙眼斩妲己的背后所表现出的高瞻远瞩。这样一种智慧真正杜绝了后患,提供了一片安宁。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能下定决心根除危险反害其身。从中国东郭先生与中山狼的故事到外国农夫与蛇的寓言,对于危险,一时的心慈手软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下场更体现了根除危险的必要性。

如果是一棵普通的树,我们可以悉心培植;但如果是一棵毒树,只有根除才是上策!

毒有独用

在我国解放初期,多少科学家为研制原子弹而被核辐射夺取了生命,这足可见核辐射有多“毒”。可就是这“这剧毒无比”的核辐射,在我国最脆弱的时候,守住了国家。这和那棵有毒却仍能造福人类的树何其相似。由此可见,“毒”亦有用,有大用。

许多被冠以毒药名字的物质,若是能运用得当,便可成为妙手回春的良药。汞剧毒无比,蒸汽状的它能让孩童变得小儿痴呆,液体状的它能让成年人胃穿孔,孱弱的老人更不是它的一合之敌。可这看似百害而无一利的汞,在藏医的手上却治愈了无数千奇百怪的疑难杂症。这样有毒的良药不少,乙醚,曼陀罗都在此列。

大自然中不少有毒物都可被用作良药,而在我们的社会中被称之为“公害”的“毒物”也有他独到的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认为这句话对“毒物”同样适用。有一位名叫阿桑奇的黑客运用令人闻风丧胆的黑客技术,将美国在伊拉克战场做的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恶行公之于众,令真相大白。若非这“公害”黑客技术,想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取这些不为人知的真相真可谓难如登天;若非这“黑客技术”,美国这残忍的刽子手至今或许仍逍遥法外;若非这“公害”黑客技术,那些深受苦难的人们如何能获得真相大白后的援助?如此重任,舍黑客技术,其谁?

诚然,无论自然界中或者人类社会中的毒物公害都有其独到的用处,然而,“毒物公害”之所以被唾骂为“毒物公害 ”是因为其毒性可造成的负面危害绝非儿戏。汞的使人痴呆,胃穿孔都是血淋淋的事实,黑客对网名隐私以及财产的损害也是赤裸裸的真相,因此,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危害,我们必须把这些毒物用于正途,慢慢消磨其“毒性”,最终变其为独用品而非毒用品。

“毒”有独用,有大用,而因其剑走偏锋,方法为前人未开辟过的,所以其用处极大,效果亦非常显著;而又因“毒”有“毒”用,其剑走偏锋也同样能带来深重的劫难。这就好像我们说的火,做主人,掌控它,不做仆人,不受奴役。

让我们正确使用这颗毒树上的毒,把这好“毒”萃在钢刃上,让其威力无比却仍在我们的掌控中游刃有余。

既然有害,便除了

一棵有着剧毒随时会威胁人的生命的树立在路边,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每个人当然会有每个人不同的态度。但若你想本着慈悲之心留下它,我虽不能说什么,但表示不理解。在我看来,对于有害的事物,只有干脆利落地下手除掉,才能促使你健康的生存下去,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为什么呢?因为敌人会危害到你的生命。或许用这来打比方并不恰当,可是,我要说,对于那些有害的东西也是一样,不要仁慈,要除去,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健康与生命。曾记得在电视中看到过犯毒瘾的人。第一印象就是瘦,骨瘦如柴,眼睛无神而混浊,因毒瘾的发作而不住地颤抖,这样,不要说工作能力了就连生活的能力也没有了,试想,这样一个人,他之后的生命还有何意义,他的健康、幸福,生活将不复存在,那罪的根源便是毒品。看着这些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除掉像毒品一样危害人的健康的东西呢?

或许有人认为最对自身有害那便躲开好了,不除去也无不可。那么,若这“害”威胁到了整个社会的安定,那么,不出去还可以么?秦朝是一代大一统帝国,曾经是那么的强盛,最终仍难逃被灭国的命运。是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百姓的搜刮,从皇帝到各大官员无一不贪,于是,就是贪污这个原因。就是现在,也不乏贪污腐败的行为,一经查处,便立刻下台入罪。我们都知道,一旦贪污之风大肆行成,就必将败国。对于这种行为,这种危害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除去它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事实上,有正义感的人都应该认同除去这些危害人们的东西。我们从小的偶像,不论是奥特曼还是包括,不都是因为钦佩他们的为人类除害的行为,敬仰他们心中的正义感,而把自己内心想要除害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了么?

在网络上,有一个词叫“圣母”,此圣母并不是褒义词,而是对那些就连面对十恶不赦的人都觉得要放过一马的人讽刺,一般这种人只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以我看来,人要心存善念这绝对是真理,但对于有危害的毒瘤,却不除去,任它危害你自己,危害你的家人,危害你所生存并将一直生存下去的世界,你所存的善念还算是善么?

远离危险

当危险来临之际,像刺猬那样选择竖起身上所有的刺来直面面对固然很勇敢,但同时也一条后路没为自己留下。相反,像兔子般迅速离开,反倒能够增添许多生机。因而,遇到危险时,远离危险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不可预知的危险来临时,你首先要做的便是远离危险,保全自己的性命。唯有生存下去,才能有之后的无尽可能。不然,一切都是妄谈。如此明了的道理,聪敏如杨修却未能参透。智识过人的杨修绝不可能了解曹操的性格,却在面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危险时,一意孤行,时时处处表现其才智。最终被曹操因嫉妒而诛杀。纵使如何的才华横溢,如果丢了性命,一身的文采韬略又能用于何处呢?所以,远离危险也是一种生存的要领。

远离危险时机遇的转变。遇到危险,远离它之后,你会来到另一个境地。也许是顺境,也许是逆境。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机遇,一次转变。一如汉朝的张敞,在得罪了大将军霍光,时刻有人与之作对时,他专心在家为妻子画眉,选择远离政治漩涡。这一举动最终不仅名留青史,也使皇上认为他只限于闺中之乐,消除疑虑,进而放心任用他。因为及时地远离了危险,张敞不但获得了巨大的转机,最后也将危险解除。如此一来,竟起到了力挽狂澜之效。离开了危险,有时并不只是能保全性命,更蕴藏着巨大的转机。远离危险,机遇便摆在你眼前。

故而,远离危险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正是因为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所在,才会及时地远离危险。有自知之明是智慧的,适当的明智保身更是智慧的。

然而远离危险并不意味着一味地逃避。像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沙子中就认为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行为是可笑的。远离危险,是提供给你一次喘息的机会;是让你重新认识危险的机会;是让你韬光养晦以直面危险的机会。远离危险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智者审时度势的举措,是为了更好的奋力出击的积蓄。远离危险更是一种等待,一种坚信。等待自己变得强大的那一天,坚信自己终能有除去危险的那一天。

在凭己之力不能解除的危险到来之时,远离它,无疑是正确的,睿智的。唯有做到明哲保身,才会拥有接踵而至的机遇,才会拥有除去危险的可能性。

做一张滤纸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颗毒树,它身上既有能致人于死地的毒素,也有救人一命的良药,多么矛盾的集合体!但万物皆是如此,危险的表面下往往蕴藏着惊喜。只要我们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毒树也能变成良药。

为人处事,就该做一张滤纸,它能给你带来成功。格兰特是个酒鬼,整天喝得烂醉如泥,但林肯却让他担任北军司令。当人们哀叹北军完蛋之时,格兰特却率领它打败了南方。不得不钦佩林肯独到的眼光。这也便是伟人与凡人的区别:他们往往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从而登上他人难企的高峰。在别人眼里,格兰特消极,颓废甚至是害群之马。但林肯看到的则是他的才华,他的个性,他看到了北军的希望!为什么林肯能万里挑一?为什么他能宽容格兰的醉酒?因为他眼中有一张滤纸,别人看到了污泥,他则滤出一汪清水!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体,但在一起又是个整体。如何让个体向整体更好的转变,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就需要像林肯那样,滤其糟粕,取人精华。

为人处世,就该做一张滤纸,这是一种智慧。曾让浙江政府大伤脑经的水葫芦,在打捞后如何安置又成了一个问题,最后它被免费赠送给市民,种在花棚里,为浙江再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赞叹浙江人大脑灵活时,我们不妨自问,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而是对其痛下杀手?水葫芦实在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它给生活添加了美。如果浙江政府当初采取焚烧或掩埋甚至用生物技术杀死水葫芦,那么留给浙江的只是一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它也少了一道风景线。做一张滤纸,你会发现许多被你忽略的美丽,试着用滤纸的眼光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反之,对一切危险事物,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根除它,人类也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像眼镜蛇的毒液,它是制造血清的重要原料;像吗啡,它能减轻人们的痛苦;像飓风,则被用来作风力发电。而细菌,也成了对抗病毒的一员大将„„这些东西本来令人深恶痛绝,可照样能造福人类。正如毛泽东说的:“我们不能肯定一切,要肯定它是正确的;更不能否定一切,要否定它是错误的;看待事物必须一分为二„„”连太阳都有黑子,那世间万物怎会没有黑暗的一面?万物皆有双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道。

当我们看到一颗毒树的时,不要只想着他的毒素能害人,急着砍了它。更应该想想如何利用它救人。

第三篇:写作导引

”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是的,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自己的仇敌,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别人的缺点,宽阔的胸怀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文题解读]

“学会宽容”主题

什么是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宽容有多“宽”?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因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拥有包容的胸,怀,就会包容任何人,包容整个世界。

[写作导引]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行文时,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技巧,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等。

[素材链接]

1.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2.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华兹华斯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4.宰相肚里能撑船。

——俗语

5.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

-——庄子

6.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张九龄

7.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

——魏征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名家作品选读]

林清玄:送你一轮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般若”读“bō rě”,智慧。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正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禅师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赏析]这位禅师以菩萨般宽容的心性,’给误入迷途者送去了一轮照亮良知的皎洁明月,终于使他感到惭;隗而走向光明的道路。文章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含义隽永;仿佛从深山古刹中飘来的一阵悠扬的钟声,听似遥远,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人们审视并洗净自己灵魂深处被玷污了的阴暗角落。

[网络美文欣赏]

1、宽恕的美丽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第一次看到含义如此隽永而富有诗意的句子,我即被深深地打动。原来有关宽恕的诠释可以这样优美而令人感动。

上苍造物,何等超绝,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一颗宽恕包容之心,就像那紫罗兰,从不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人生的际遇,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遭遇,逢坎坷不颓废,遇泥泞不骂娘。时时处处都秉持一颗宽恕包容之心。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快乐。

有一位名厨曾有名言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合每一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这样看来,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也难怪孔子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讲的就是恕道啊。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说,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心灵一定纯洁;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灵魂一定美丽。

2、生活的艺术

很少有人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过自己,同样,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曾亏待过生活。在你的眼里,别人实际得的总是比他应该得的多,而你自己正相反,于是你感到不平、压抑,甚至愤怒。

其实,生活没法亏待你,只有你自己才可能亏待自己。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旧水;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旧水,但你拥有一杯新水;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来了玫瑰;虽然受了创伤,但你多了体验。

泰戈尔有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生活是永远没有错的,有错的只是你的心态。其实鸟儿只需做好一只鸟,云儿只需做好一朵云。

无论生活将机遇和幸运赐与谁,都有他赐与的理由。一味的羡慕与嫉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了你一份平和的心境。只有抱着淡然的心态认真做好你应该做的工作,你才有可能得到并不淡然的结果。

学会接受他人的成功与幸运,并不意味着认同自己的平庸与拙劣,而恰证明了你的成熟与坚韧。只有成熟的、坚韧不拔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摆弄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3、宽容不是错

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中国人爱面子的“美德”在我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我爱面子,所以我以为所有的人都需要面子。每次我感到难堪时,我不太愿意反唇相讥,只是尴尬地笑笑来化解矛盾。因为按我的思维方式,我总以为人人都要面子,不该因为自己的面子而去损伤别人的面子,也正因为如此,我总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仇人。

但是这种宽容却招来朋友的反对,他们以为我的这种想法简直就是谬论,迂腐透顶。在朋友眼中只有黑白分明,没有任何调和色;所有的人和事只有两种结果:对与不对。对的当然不需要宽容,而错误的就必须严加批评,让犯错误的人痛哭流涕才算是告一段落。其实何必呢?难道就不能宽容一次,给犯错误者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但我的宽容却使我在别人眼里成了“孔乙己”,成了“堂吉诃德”,成了一个在人们眼中“食古不化”的“异类”。难道宽容真的是错吗?

其实宽容不是错。没有人会因为朋友的宽容而离他远去。对朋友过于苛刻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一个凡事斤斤计较的人,有谁会宽容地对待他呢?宽容不只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你的宽容会让大家更加宽容地对你。在一个宽容的环境中生活,人们每一天都会感到温馨,感到愉快。

如果没有鲜花的宽容,哪有蝴蝶多姿的衣衫;没有松树的宽容,哪有菟丝花的柔关;没有蜜蜂的宽容,哪有餐桌上的甜美。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宽容。这些宽容源于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以及素不相识的过客,还有孕育着奇迹的大自然。既然大家都在享受宽容,为什么不能拿出爱心去宽容别人呢?其实宽容很简单,就是容忍一下,退让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次便有难得的艳阳天。人们都喜欢弥勒佛,爱那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度量。大家都喜爱宽容的人,为什么自己不做一个宽容的人呢?

朋友说:“这种博大的宽容本身就是错。”错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朋友说这种宽容的处世方式不适应快节奏的竞争社会。朋友说得似乎有些道理。的确在凡事要效益的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结果,没有人会为了过程,而放弃结果。这也就有了为了结果不择手段的人,为了结果尔虞我诈、置人于死地的人。难道就不能换一种方式,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吗?让一场暴风雨被煦日春风所替代,不是更舒心更惬意吗?宽容是一种真诚、一种期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世界会变得更加祥和安宁。让我们用真诚打动每一个不会宽容的人,期待着一个宽容的世界吧。

宽容不是错!

点评:文章论据充分,恰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学生佳作示例]

宽容

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

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当你面临困难,遇到了尽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学会宽容。

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界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容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学会宽容是为人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为人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仅尴尬,而且也不值。“天地本宽,而鄙者自缢。”《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是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道理吧。事实上,宽容并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唯宽可以得人”,宽容最终将使伤害你的人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位,或者受到宽容的巨大感召,放弃伤害,回归到美好的人际中来。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越大,你的情绪就会有转折的余地,就不会大动肝火,纠缠于鸡虫之争,宽容别人,给别人留条后路,别人才会报之以宽容,这也会为自己留下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保护自己,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你自己将得到一片蓝天。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失败时,多一份宽容,停止对自己的辩解,驱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少一份沮丧,就能在心底竖起一个坚强的自我。

人人多一份宽容,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善,多一份珍重与美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将化做五彩的乐章。

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别人。这样我们才会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也不会被思想包袱而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才能不断修德养性,充实完善自我。

生活需要宽容,生活呼唤宽容。愿世间多—份宽容,少一份计较。让生活在宽容的氛围中灿烂夺目。

最后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中的诗句共勉:“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简评]作者该是一个有心人,平时善于积累,善于思考。没有积累,文章便不会有这么丰富的材料;没有思考,文章不会写得如此得心应手,开合自如。

细究宽容

你因逆反而辜负过老师的厚望吗?因狭隘而误会过同学的帮助吗?因偏执而拒绝过他人的劝导吗?有过,应该都有过。有意无意地,我们几乎伤害过所有真正爱我们的人,然而,我们依然幸运地生活在关心和挂念之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只要静静想上三分钟,想想我们的生活道路,想想道路上给过我们粮食和水的人,想想那些满含热情的脸庞和溢着笑意的眼睛,我们将会承认: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

我相信,关于宽容,每个人都会有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构筑着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家园。总有那样几个名字,那样几张面孔,那样几句话语,在暗淡的日子里,给我们携来平静和亮光,从而使终结通往新生,岁月焕然一新,征程虎虎生风。感激?是的。一种多么自然的情愫。情意氤氲,信念腾空;成为月亮,或许是我们对太阳最好的报答。

做一个宽容的人,将传到我们乎上的暖意递给需要它的下一个人,似乎不难,因为这的确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但实际并非如此轻易,在播种与收成之间挥汗如雨者,就一定不会种瓜得豆吗?由此,便产生了下一个课题:怎样才会真正拥有宽容的能力?

金黄的稻穗,脚下必定有其赖以根植的沃土。同理,宽容也不会是横空出世的虹霓,我们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知识构成它存在的大背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仅预示着牛顿定律与宇宙飞船之间的潜在联系;我们应该可以想到,心灵的力量照样需要雄厚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托。那么,让我们静心而观,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方方面面。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其描述为一个个“异端”不断地走向“正统”的过程。从孔子到孙中山,从耶稣到穆罕默德,从哥白尼到马克思,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依德,“异端”络绎不绝,文明源远流长。雨果的浪漫主义、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及很久以后的“新小说”,都是法兰西文学的瑰宝。小说家们对这个世界持有不同的立场和视点,他们从各自的路径进入世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结论,从而给我们领悟人生提供不同层面的参考和借鉴。可以说,尽管人类文化存在种种肃杀和偏狭,但总体上并不缺乏宽容精神。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我们承认宽容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追索隐于其后的所有秘密。既然我们愿意承认自然界物种多样化这一美好现实,我们也将把同样的欢呼给予社会和人性未来,并以此作为我们心灵的背景。我们将具备良好的耐心听取别人的陈述,持有平静的期待观察事态的发展,比如尝试一种自己不习惯的食物并从中汲取营养和乐趣,理解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并给予其体察与尊重。

“多样化”才是世界唯一的真相,才是心灵步出狭隘走向博大和宽容的唯一坦途。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由此,我们明白:宽容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前提,我们将选择“多样化”作为心灵的基本背景。

[点评]本文从构思到行文,都显得大气,有底蕴。开阔的视野,深入的分析,显示出作者认识事物超出一般同学的较高层次。

“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起笔就不同凡响。但更为高超的是作者能从“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

文章说理扎实,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如“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就把理性和感性绝妙得结合在了一起。

宽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早餐,因为最近复习紧张,同学们的胃口很大,雨吃完了,再次拿起了一包粉,问我:“你还吃吗?”“吃”我回答道。雨用袋子把粉分成两半,一半放进了他碗里,另一半放到我碗里,可能是因为太急了,汤溅了出来,我的衣服上留下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伤心·难过·愤恨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破口大骂:“你怎么这样啊!那么不小心,你看看,把我衣服都给弄脏了„„”雨被我骂得面红耳赤,轻轻地对我说:“对不起。”我的气才消了一些。雨找来纸,帮我擦干了桌子,就回座位去了„„就因为这件事,我们一节课都没理对方,只是这样僵持着。

其实,我心里万分难受,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是啊,我应该去宽容雨的错误,而不应该斤斤计较。可我却迟迟不敢开口„„,晚上,我把事情的经过跟妈妈说了一遍,并发誓不再理会雨。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出道题给你做行吗?”我极不情愿地说;“行”,妈妈说;“比地大的是什么呀?”我快速回答:“是天”,妈妈又问;“比地大的是什么呀?”我回答:“是地球呗”我回答错了,妈妈告诉我:是人宽容的心。衣服脏了可以再洗,可人的友情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第二天,我向雨道了歉,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也许同学们还记得《将相和》这个故事。战国时的廉颇和蔺相如由势不两立成为“刎颈之交”,这都归功于蔺相如的大度忍让。他以大局为重,不与廉颇“争利”,平时见到廉颇就“引车避匿”,这些宽容义举感动了廉颇,终促成“将相和,”合力御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第四篇:热点话题写作导引:网络

热点话题写作导引:网络

第一章 聚焦社会

【热点透视】

聚焦社会,我们不但能够静观世间万象,洞察众生百态,感知人世冷暖,体悟人间真情,而且能够在沐浴爱的阳光雨露中,在辨析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细节中,使自己日趋成熟,日渐聪慧,日益坚韧……

聚焦社会,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我们既能够在和谐的旋律中陶醉,在时尚经典中遨游,在网络博客上冲浪,在娱乐选秀中舒展,也能够走近科学,在创新大海中搏风击浪,扬帆远航。

因此,聚焦社会,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中考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焦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收集素材,加强训练。网络

【热点试题】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害羞与尴尬,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翻开了崭新而精彩的一页,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不可否认,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备受人们的指责。对此,你有何经历和感受呢?

请以“网络与我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触及当前社会生活敏感神经的热门话题作文题目。话题的导语“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翻开了崭新而精彩的一页,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不可否认,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备受人们的指责”,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阐明了网络的优劣利弊。这是文题的灵魂,也是我们审题立意的重点、选材谋篇的关键、出彩创新的方向。

是的,在网络上,我们可以跟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亲切对话,可以和地处天涯海角的朋友亲密接触亲密相拥,可以与学术界的同行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非常便捷地翻阅各国的网上图书资料,可以舒心地聆听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讲课,甚至还可以足不出户进行网上购物……

网络可以说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都充满着矛盾的两个方面,有利就有弊。由于网络的广阔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它容易使人走向极端,产生孤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由于网络的虚幻性,它容易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性格,扭曲灵魂;更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它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网上大肆传播色情、暴力……因而,网络也受到人们的非议。对此,每一个有着网上经历的人,都应该是有所感受,有所感悟的,而因之产生的场景、人物、故事、思考,都是我们写作这一话题取之不竭的源泉,只要从中任意截取某个方面,都能写出让人心动的美文。

通过以上的分析,写作的思路应该是非常清晰而明朗了。你可以写上网的经历,叙述与之有关的感人故事;可以写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表达对网络的看法;可以写自己和他人对网络的认识与体会,发表议论,做出评价;可以展开联想,憧憬网络的美好未来;而对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同学,则可以写“我想上网” 的心情,“我心中的网络”的情愫,写自己对网络的认识与渴求,抒发心中的迫切希望……既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既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化大为小。

写作中,要注意将网络与社会、网络与人的关系讲述清楚,对网络进行简单的介绍与评价,要在对网络的优劣利弊、意义作用上狠下工夫,写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以亮人眼球,动人心弦。

第五篇:最新材料作文六篇及写作导引

最新材料作文六篇及写作导引

高考作文

2009-11-28 1937

一.阅读下面一幅新闻图片及相关说明,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生家长地铺过夜

9月7日,华中师范大学开学首日。当晚,学校的佑铭体育馆内中央空调开启,地面上密密麻麻铺满凉席,每张凉席配一场毛巾被,400多名贫困生家长入住在校方免费提供的室内大地铺上。

(《中国青年报》2009年9月9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分析:

从学生角度切入:当代青年,尤其是天之骄子,更应该自立,不应该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

从家长角度切入: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放手的是风筝,能放手的是雄鹰。

从学校角度切入:尽管提供的是地铺,但同样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静默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必要的状态,只有在静默中反思自己的过失,调整自己的情绪,沉淀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静默是一种人生境界,年轻的生命喧闹活泼,不能够静默;浅薄的生命,做不到静默。静默渗透着一种智慧,是经历风霜之后的一种成熟。

静默中,无怨无悔地酝酿自己的神韵风采;静默中,不舍不弃地长成自己的绚丽与浪漫。没有半分瞻前顾后的踌躇,只是不卑不亢地做真正的自己,许多艰难苦涩,许多炎凉冷暖,许多拿不起放不下的得失利害,便在静默中的某一瞬间释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远和近

小时候,乡下人管建筑叫房子

温暖的房子,离我们很近很近的房子

袅袅的炊烟

像一道婉约的风景

早已飘远

长大了,城里人管房子叫建筑

冰冷的建筑,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建筑

笔直的烟囱

连污染也豪放得

肆无忌惮

小时候,房子与房子距离很远

但心和心很近

长大了,建筑与建筑挤得很近

心和心却很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这是以诗歌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作品。这首诗歌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主题:小时候,乡村是温暖的;长大后,城市是冰冷的;小时

候,人们的心靠得很近;长大了,人们的心离得很远。显然,是在抨击如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比赛。蝴蝶知道此事后,也想和乌龟比赛。乌龟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蝴蝶的挑战,但他提了一个要求:“我只会爬行,你还会飞。我们就比60米吧,20米钻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丛。”蝴蝶同意了。

比赛开始,蝴蝶早就钻过了圈,飞过了河,可当来到花丛时,她看到了那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还见到了美丽的同伴。看看此时乌龟连圈都没钻过,蝴蝶放心了,她在花丛里玩得越来越开心,竟然忘记了比赛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乌龟已经钻过了圈,穿过了花丛,悄悄地到达了终点。

对某些人来说,钻圈、过河流很难,可对某些人来说,花丛才是最难逾越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为什么乌龟能够赢得比赛。

2.蝴蝶为什么如此流连花丛。

3.联系现实人生,钻圈、过河指什么?花丛又是什么?

4.蝴蝶为什么能够迅速钻过圈、飞过河,却过不了花丛?

据此可以立意:我们的人生应该有个大目标、大方向。乌龟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就是应为他能时

刻牢记自己的大目标。而蝴蝶之所以半途而废,则是因为没有能够摆脱一些东西的诱惑,由此迷失了方向。

写作时,可以从整体上思索,可以从细微处发掘。值得思考的有很多。一定要写出个人的认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小和尚耐不住禅院的寂寞,老觉得修行太慢,感觉不出自己的长进,甚至他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他再也没法忍受了,就向老禅师发牢骚,说自己没有慧根、缺少佛性,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老禅师微微一笑说:“山腰的工地上,石匠们正在为本寺加工佛像,你反正也静不下心来,就跟他们去劳动吧,做个帮手,学点手艺„„”

小和尚一听,居然特别高兴,心想,终于可以出去透透风、乐呵乐呵了。可是,三天以后,小和尚来找禅师,他满脸歉疚:“师傅,我还是回来修行吧,连四角八棱的粗糙岩石都能在工匠的雕琢下变成仪态万方的石佛,何况我是一个人呢?”

老禅师舒心的笑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这厮一则寓言作文材料,故事内涵丰富。在作文时要找准切入点,才可以准确构思立意。

这则寓言中有三个主要形象:老禅师、小和尚、“佛像”。因此作文构思立意可以从这三个主演的具象去切入。

从老禅师的角度,可以概括出“教育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正确引导的效果要比一味的说教要好”“给与亲身体验的教育,远远胜过那些空洞的说教”“教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科学”等。

从小和尚的角度切入,可以概括出“凡事情半途而废,常常是没有恒心所致”“信心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要走向成功,不仅需要信心,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欲速则不达”“领悟真理,往往需要源于实践的体验”“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树立雄心,激励斗志,从而走向成功”“先要有心灵的顿悟,而后才能有正确的抉择乃至成就事业”“舍弃中选择,选择中舍弃,人生就是不断舍弃和不断选择的过程”等。

从佛像的角度切入,可以概括出“在走向成功的途中,一定要懂得舍

弃”“舍弃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智慧”“不经历雕琢,石头不能成佛;不经过磨练,人不能成就大业”等。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今的城乡各地,批量印刷的春联大行其道,人们说,“快餐化”的春联,冲淡了些许年味。春节前各大超市卖场的春联都很热销。这些制作精美的春联也煞是好看:有的红底黑字,有的红底烫金字,有的还带着闪光粉;有的贴站立体的金元宝、水牛头,有的背景印着福禄寿、中国结。不过,印刷好的春联谁是可买,空白红纸和笔墨纸砚却不多见。有位商人买了几副春联,贴在公司和自家门上。“好看是好看,但是觉得不亲切。”他说,“子都是印刷上去的,没有墨汁味。它写什么你只能买什么,无非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不够个性化。”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载新材料作文“一棵有毒的树”写作导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材料作文“一棵有毒的树”写作导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作文写作导引示例范文大全

    材料作文写作导引示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范文模版]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一棵开花的树教案

      《一棵开花的树》教案教学目标:1.席慕容诗歌的风格特点;2.《一棵开花的树》赏析。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诗的朦胧意境。教学时数:安排两节课。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朗读,再讲析。(導入......

    一棵嫩绿的树(5篇材料)

    一颗嫩绿的树 我想,你也一定知道生疼, 每天每时每刻你都亲眼看见人类用闪光的斧头把自己的伙伴一个又一个砍倒,就像在战场上活生生的战友一个又一个的离自己而去。 你无奈,你无......

    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开花的树,凋零的心----赏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前言: 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或许有点拖拉,许多事情必须要到最后期限才会去做。为此我错过许多,但终于明白了一个至理名言:凡事预......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在我心中,爱情是神圣的,甚至给我一种可远观不可近身的感觉,于是我便在别人的爱情里演绎自己的梦,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也许真正的爱情便是这样吧!可以为见一面而等上五百年,可以为......

    感悟话题作文写作导引

    “感悟”话题作文写作导引安徽鲍亚民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

    热点话题写作导引:感悟大自然

    热点话题写作导引:感悟大自然 感悟大自然 [导航] 随着人口的膨胀和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大,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处处都遭到人类的干预;从大漠到极地,从无边无际的海洋到高耸入云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