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各类作文写作导引

时间:2019-05-13 12:0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高考各类作文写作导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高考各类作文写作导引》。

第一篇:2013年高考各类作文写作导引

2013年高考各类作文写作导引汇编

一、材料作文 【试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2012年12月21日,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做客“中青在线”,在第52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访谈现场,与网友分享了他一路追寻正能量的故事:“我在北京几乎不认识任何人,从我大学毕业一直走到今天,有很多人说我有贵人相助,我承认。但是这些贵人不是富人,不是我拼爹能拼出来的。”当谈到青春里的挫败与不容易,白岩松用正能量给青年人打气:“很多年轻人都会去抱怨,觉得生活中充满着负能量,有人拼爹,有富二代的故事,有送礼去打造自己的前程等。但我们应该永远去相信正能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热点材料作试题,其中涉及的“正能量”是目前社会上正在流行的热词,它是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白松岩的谈话包含的含义是:正能量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充满负能量,要消灭负能量,让心中时时充满正能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

1.从正能量的方面进行立意:正能量无限量,拥有正能量,成就幸福成功人生;创造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接受正能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等。

2.从负能量的方面进行立意:负能量是精神的垃圾,需要及时清理;用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将心中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良好的社会大风气的形成有利于负能量的消除,等等。具体作文时,我们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时,要注意辩证地看问题,做到客观公正,还要注意深入开掘,写出深度和广度来。

【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好声音”已经落下帷幕,“我是特种兵”开始火遍荧屏,精彩的节目络绎不绝。因为有准备,有彩排,所以异常精彩;更因为这里有众多的青年,他们为了梦想去努力,去拼搏,他们是中国的好青年。而作为“90后”的我们,又该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更加充满活力,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让我们成为中国好青年呢?这值得我们去思考。[来源:学科网ZXXK]

看完这段材料后,你有何想法?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套作或抄袭。【写作导引】

这则材料由最近比较火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特种兵”引出,这些节目都展现出青年的努力、奋斗的精神,他们的青春让我们看到了活力,更看到了生命的精彩。材料的后半部分,是针对“90后”的发问,以提问的形式来提醒我们能从这些青年身上学到长处,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而写出“90后”对青春的理解与对“何为中国好青年”的体会。弄懂材料后,立意就很明显了。但是,要写出深邃,写出特点,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把精神状态展现出来。

在材料的选择上,只要与“中国好青年”有关的人物和事件都可以成为笔下的素材,可以正面举例,如可以列举“中国好声音”中的梁博、金志文等人,也可以写何飞、孟佩杰等人,还可以写奥运会中的叶诗文、孙扬等等,这些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同样,也可以写反面的例子,如饿死家中的大学生,军训后将脏衣服邮寄回家的大学生,这些形象很有可能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发现缺点,找出问题。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文体,都要注意文体特征鲜明,不能写成“四不像”。

【试题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一些名山胜地都完善了配套的设施,譬如架起了缆车,方便旅客上下。而且,一般的旅行活动都采取了上山乘缆车、步行下山的方式。在这种活动中,有三种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甲说:“上山坐缆车,啥也没看到,下山下了千级台阶,腿肚子都抽筋了,找罪受!” 乙说:“上得太快了,只好慢慢下了,也算软着陆嘛!”

丙说:“一边下山,二边看风景,这辈子的下坡路我全走了,今后就一定顺了!”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只有材料没有任何提示语、话题及题目的作试题,又是一道极具生活内涵的开放性的作试题:材料来自于游客观光中的心态与认识,首先给考生一种亲切感;游客各具己见的看法则开启了考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社会、人生、历史、未来及人文;而“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又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提供了空间。

题目的开放性为学生的多角度立意提供了可能——

立意角度一:心态决定命运,对待问题的态度,这不仅关系到事业是否成功,甚至还影响着健康与生命。与其悲观消极、自怨自艾也与事无补,不如调整心态,获得一份快乐。

立意角度二:既然某种现实已客观存在,我们也无力扭转,倒不如转换一下思路,化悲观为乐观,追求一种自身的快乐与幸福,达成一种和谐境界。

立意角度三:生活中为人做事,都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样就能造就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乐观的人就会积极地寻找攻克的方法,加以化解,从而收获成功。

【试题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电视节目片段:山间小学通往外界的唯一的一座石桥被洪水漫没,老师带领孩子们扶着栏杆挪过石桥,但孩子们看着脚下肆虐的洪水,惊恐得无法迈步。老师要求“抬起头,望着蓝天”,孩子暂时看到了蓝天白云,忘却了惊恐,勇敢地通过了石桥。

其实,生活中的险境有时无法回避,与其悲观地停滞哭泣,不如豪迈地欢歌前行。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导引】

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审读材料,理解材料含意。具体此题,因为材料是多义的,所以考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写作。首先,考生可抓住材料中“石桥被洪水漫没”和“孩子们看着脚下肆虐的洪水,惊恐得无法迈步”等句子,引申拓展,联想到人们在成长历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险境。此时,如果你悲观丧气,放大困难而停滞不前,或者选择了逃避与退缩,便会陷进人生僵局而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其次,可以紧扣“老师要求„抬起头,望着蓝天‟”、“豪迈地欢歌前行”等语句,从正面来立意:在生活道路上,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情,我们都要树立必胜的信心,积极乐观地大步向前迈,一路欢歌,走向辉煌。

第三,还可以继续深入地开掘材料中蕴涵的另一层深意,并由材料中“与其悲观地停滞哭泣,不如豪迈地欢歌前行”一句,可以通过鲜明的人生态度而衍生出这样的立意:对待人生要有一种处世不惊的从容与镇定,抓取希望与将来,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获得信心与力量。

【试题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可它却还有很多其他意义:期待成功,我们说“鲤鱼跳龙门”;希望出现奇迹,我们说“芝麻开门”;遭遇失败,我们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来安慰自己……最近,也出现了各种“门”事件,踩猫门、捐款门、价签门……

关于这种种“门”,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个作试题,既涉及传统意义上的“门”,其中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又涉及了现代社会中的“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且这些“门”事件多数是负面的。所以,“门”的意义是多样化的,具体写作时,哪个方面都可以涉及。但注意不要停留于表面,要对“门”后的内涵进行深化。写作文时,可以选择擅长的文体,用新颖的结构和布局来使文章出彩。写小说,可写个欧·亨利式的结局来使文章布局巧妙;写散文和记叙文,可使用总分总式、并列组合式、逐层递进式、抑扬结合式和前后对照式中的任意一种写法来布局,运用得当,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满,继而为文章赢得高分。

二、命题作文 【试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山与水乃天地之造化,她们有着不解之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山沉稳,水灵动,亘古不变。人们赏山观水,抒写感慨,于是山水有了诗文滋润便多了一份精神与韵味。

请以“山水情缘”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写作导引】

1.写山绘水,有所侧重。文章写山写水两个方面,不可平均笔墨,要有详有略。以写山为主的文章,要展示山的个性,但不可放弃对水的描写;以写水为主的文章,在描写水的特点时,也不要忘掉对山的描绘。做到山水相依,山清水秀。

2.记叙为主,议在其中。文章的体裁以记叙文最为恰当,记叙要富于条理,要结构明晰,若是游记,可按行踪来写;若是一般记叙文,可采用顺叙、倒叙等多种形式,达到吸引读者之目的。

【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说:“我们的生命,像世界的协奏曲,由各种各样的声调组成,美妙的和刺耳的,尖锐的和平展的,活泼的和庄严的。”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人的生命如同奏出的乐曲,有高潮也有低谷,有高音也有低音,然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把生命的低音推向高潮。

请以“生命的高低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作导引】

“生命的高低音”是一种名词的比喻说法,“高音”可以喻指成功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或完美的人生;而“低音”则可喻指人生的低谷或磨难的人生等等。所以审题立意时,首先要化虚为实,将原本抽象的生命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角度再予以表述。

“生命的高低音”是一种并列结构的关系型话题作试题目,其中心词是“高音”与“低音”。结合立意指向材料“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把生命的低音推向高潮”一句,在审题立意时可将话题予以转化,立意为“抬高生命的低音”,用来论述转变的过程或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描述来展示生命的高音之美或生命的低音之用等等。

【试题三】

题目:这也是我的使命

要求:(1)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2)文中避免出现学校以及同学、老师的真实名字。【写作导引】

这里的“使命”显然是责任和任务的意思。这个“使命”明确了对象,那就是“我”。由试题中我们知道“这”是写作中重点展现的内容。“这”中含着“我的责任和任务”。什么样的“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任务呢?这就是我们要考虑到的材料。学习是我们的责任;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也是我们的责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筛选材料,使文章的材料具有典型性、新颖性。如:感恩父母,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敬佩他人对父母孝顺的同时,也应当真正履行自己的使命。又如:学习文化知识,这何尝不是自己的任务呢?从自己的生活中搜寻有价值的材料,打动自己的同时,也能打动阅卷人。最后,一定要把一个有着健康、积极向上的自己留给读者。这也是这篇作文的使命。

【试题四】 题目:人生的答案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导引】

这道命题作文的“答案”是关键,显然,此处的“答案”应是指那些高尚的行为、品德、精神等。“人生”是一个令人慎重思考的词语,它修饰在“答案”的前面,让人更加要慎重地思考,我们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呢?从他人的人生中又得到什么启迪呢?我们又应该怎样追求自己的人生答案呢?有了这样的思考,也就有了选材的方向。我们可以写那些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或当代社会中那些美丽的人的人生答案,如文成公主、诸葛亮、袁隆平等等,对他们的人生进行赞美的同时,也可以引导着自己该追求怎样的人生答案;我们还可以写自己对人生的追求,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当然,我们还可以选取自然之物的人生答案来启迪着自己的人生;我们甚至可以写反面的人生答案,从而警醒人们去追求完美的人生。[来源:学*科*网Z*X*X*K]

【试题五】[来源: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冷了,有棉衣为我们保暖;饥饿了,有美食供我们享用;孤单了,有亲友陪伴我们左右;学习遇到困难了,有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

那么,大家是否能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我还缺少什么?在思索中,也许你会对生活有更多的领悟。

请以“我们还缺乏什么”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导引】

1.审清题意。审题的时候,考生不能忽视提示语部分,它往往包含着命题意图和构思提示等丰富的信息。如此题的提示语,就列举了一系列考生拥有的东西:物质上的有“棉衣”、“美食”,精神上的有“亲友”、“老师”等。从命题意图看,所“缺乏”的当为“品德修养”。

2.构思提示。这道命题作文以问句的形式呈现,考生在写作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怎样引出这个问题——“我们还缺乏什么”;二是回答我们所缺乏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构思中首先需要解决的。

3.确定文体。本题虽说没有文体限制,但从考生的写作习惯和实际来看,如果写议论文,则需要对社会有充分的了解,对人生有足够的思考。相对讲,以一件或若干件事写出生活中的感悟,即写成一篇记叙文,会比较容易。

第二篇:写作导引

”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是的,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自己的仇敌,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别人的缺点,宽阔的胸怀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文题解读]

“学会宽容”主题

什么是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宽容有多“宽”?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因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拥有包容的胸,怀,就会包容任何人,包容整个世界。

[写作导引]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行文时,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技巧,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等。

[素材链接]

1.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2.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华兹华斯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4.宰相肚里能撑船。

——俗语

5.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

-——庄子

6.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张九龄

7.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

——魏征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名家作品选读]

林清玄:送你一轮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般若”读“bō rě”,智慧。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正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禅师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赏析]这位禅师以菩萨般宽容的心性,’给误入迷途者送去了一轮照亮良知的皎洁明月,终于使他感到惭;隗而走向光明的道路。文章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含义隽永;仿佛从深山古刹中飘来的一阵悠扬的钟声,听似遥远,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人们审视并洗净自己灵魂深处被玷污了的阴暗角落。

[网络美文欣赏]

1、宽恕的美丽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第一次看到含义如此隽永而富有诗意的句子,我即被深深地打动。原来有关宽恕的诠释可以这样优美而令人感动。

上苍造物,何等超绝,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一颗宽恕包容之心,就像那紫罗兰,从不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人生的际遇,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遭遇,逢坎坷不颓废,遇泥泞不骂娘。时时处处都秉持一颗宽恕包容之心。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快乐。

有一位名厨曾有名言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合每一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这样看来,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也难怪孔子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讲的就是恕道啊。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说,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心灵一定纯洁;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灵魂一定美丽。

2、生活的艺术

很少有人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过自己,同样,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曾亏待过生活。在你的眼里,别人实际得的总是比他应该得的多,而你自己正相反,于是你感到不平、压抑,甚至愤怒。

其实,生活没法亏待你,只有你自己才可能亏待自己。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旧水;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旧水,但你拥有一杯新水;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来了玫瑰;虽然受了创伤,但你多了体验。

泰戈尔有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生活是永远没有错的,有错的只是你的心态。其实鸟儿只需做好一只鸟,云儿只需做好一朵云。

无论生活将机遇和幸运赐与谁,都有他赐与的理由。一味的羡慕与嫉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了你一份平和的心境。只有抱着淡然的心态认真做好你应该做的工作,你才有可能得到并不淡然的结果。

学会接受他人的成功与幸运,并不意味着认同自己的平庸与拙劣,而恰证明了你的成熟与坚韧。只有成熟的、坚韧不拔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摆弄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3、宽容不是错

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中国人爱面子的“美德”在我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我爱面子,所以我以为所有的人都需要面子。每次我感到难堪时,我不太愿意反唇相讥,只是尴尬地笑笑来化解矛盾。因为按我的思维方式,我总以为人人都要面子,不该因为自己的面子而去损伤别人的面子,也正因为如此,我总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仇人。

但是这种宽容却招来朋友的反对,他们以为我的这种想法简直就是谬论,迂腐透顶。在朋友眼中只有黑白分明,没有任何调和色;所有的人和事只有两种结果:对与不对。对的当然不需要宽容,而错误的就必须严加批评,让犯错误的人痛哭流涕才算是告一段落。其实何必呢?难道就不能宽容一次,给犯错误者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但我的宽容却使我在别人眼里成了“孔乙己”,成了“堂吉诃德”,成了一个在人们眼中“食古不化”的“异类”。难道宽容真的是错吗?

其实宽容不是错。没有人会因为朋友的宽容而离他远去。对朋友过于苛刻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一个凡事斤斤计较的人,有谁会宽容地对待他呢?宽容不只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你的宽容会让大家更加宽容地对你。在一个宽容的环境中生活,人们每一天都会感到温馨,感到愉快。

如果没有鲜花的宽容,哪有蝴蝶多姿的衣衫;没有松树的宽容,哪有菟丝花的柔关;没有蜜蜂的宽容,哪有餐桌上的甜美。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宽容。这些宽容源于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以及素不相识的过客,还有孕育着奇迹的大自然。既然大家都在享受宽容,为什么不能拿出爱心去宽容别人呢?其实宽容很简单,就是容忍一下,退让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次便有难得的艳阳天。人们都喜欢弥勒佛,爱那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度量。大家都喜爱宽容的人,为什么自己不做一个宽容的人呢?

朋友说:“这种博大的宽容本身就是错。”错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朋友说这种宽容的处世方式不适应快节奏的竞争社会。朋友说得似乎有些道理。的确在凡事要效益的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结果,没有人会为了过程,而放弃结果。这也就有了为了结果不择手段的人,为了结果尔虞我诈、置人于死地的人。难道就不能换一种方式,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吗?让一场暴风雨被煦日春风所替代,不是更舒心更惬意吗?宽容是一种真诚、一种期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世界会变得更加祥和安宁。让我们用真诚打动每一个不会宽容的人,期待着一个宽容的世界吧。

宽容不是错!

点评:文章论据充分,恰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学生佳作示例]

宽容

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

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当你面临困难,遇到了尽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学会宽容。

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界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容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学会宽容是为人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为人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仅尴尬,而且也不值。“天地本宽,而鄙者自缢。”《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是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道理吧。事实上,宽容并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唯宽可以得人”,宽容最终将使伤害你的人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位,或者受到宽容的巨大感召,放弃伤害,回归到美好的人际中来。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越大,你的情绪就会有转折的余地,就不会大动肝火,纠缠于鸡虫之争,宽容别人,给别人留条后路,别人才会报之以宽容,这也会为自己留下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保护自己,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你自己将得到一片蓝天。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失败时,多一份宽容,停止对自己的辩解,驱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少一份沮丧,就能在心底竖起一个坚强的自我。

人人多一份宽容,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善,多一份珍重与美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将化做五彩的乐章。

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别人。这样我们才会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也不会被思想包袱而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才能不断修德养性,充实完善自我。

生活需要宽容,生活呼唤宽容。愿世间多—份宽容,少一份计较。让生活在宽容的氛围中灿烂夺目。

最后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中的诗句共勉:“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简评]作者该是一个有心人,平时善于积累,善于思考。没有积累,文章便不会有这么丰富的材料;没有思考,文章不会写得如此得心应手,开合自如。

细究宽容

你因逆反而辜负过老师的厚望吗?因狭隘而误会过同学的帮助吗?因偏执而拒绝过他人的劝导吗?有过,应该都有过。有意无意地,我们几乎伤害过所有真正爱我们的人,然而,我们依然幸运地生活在关心和挂念之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只要静静想上三分钟,想想我们的生活道路,想想道路上给过我们粮食和水的人,想想那些满含热情的脸庞和溢着笑意的眼睛,我们将会承认: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

我相信,关于宽容,每个人都会有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构筑着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家园。总有那样几个名字,那样几张面孔,那样几句话语,在暗淡的日子里,给我们携来平静和亮光,从而使终结通往新生,岁月焕然一新,征程虎虎生风。感激?是的。一种多么自然的情愫。情意氤氲,信念腾空;成为月亮,或许是我们对太阳最好的报答。

做一个宽容的人,将传到我们乎上的暖意递给需要它的下一个人,似乎不难,因为这的确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但实际并非如此轻易,在播种与收成之间挥汗如雨者,就一定不会种瓜得豆吗?由此,便产生了下一个课题:怎样才会真正拥有宽容的能力?

金黄的稻穗,脚下必定有其赖以根植的沃土。同理,宽容也不会是横空出世的虹霓,我们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知识构成它存在的大背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仅预示着牛顿定律与宇宙飞船之间的潜在联系;我们应该可以想到,心灵的力量照样需要雄厚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托。那么,让我们静心而观,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方方面面。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其描述为一个个“异端”不断地走向“正统”的过程。从孔子到孙中山,从耶稣到穆罕默德,从哥白尼到马克思,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依德,“异端”络绎不绝,文明源远流长。雨果的浪漫主义、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及很久以后的“新小说”,都是法兰西文学的瑰宝。小说家们对这个世界持有不同的立场和视点,他们从各自的路径进入世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结论,从而给我们领悟人生提供不同层面的参考和借鉴。可以说,尽管人类文化存在种种肃杀和偏狭,但总体上并不缺乏宽容精神。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我们承认宽容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追索隐于其后的所有秘密。既然我们愿意承认自然界物种多样化这一美好现实,我们也将把同样的欢呼给予社会和人性未来,并以此作为我们心灵的背景。我们将具备良好的耐心听取别人的陈述,持有平静的期待观察事态的发展,比如尝试一种自己不习惯的食物并从中汲取营养和乐趣,理解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并给予其体察与尊重。

“多样化”才是世界唯一的真相,才是心灵步出狭隘走向博大和宽容的唯一坦途。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由此,我们明白:宽容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前提,我们将选择“多样化”作为心灵的基本背景。

[点评]本文从构思到行文,都显得大气,有底蕴。开阔的视野,深入的分析,显示出作者认识事物超出一般同学的较高层次。

“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起笔就不同凡响。但更为高超的是作者能从“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

文章说理扎实,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如“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就把理性和感性绝妙得结合在了一起。

宽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早餐,因为最近复习紧张,同学们的胃口很大,雨吃完了,再次拿起了一包粉,问我:“你还吃吗?”“吃”我回答道。雨用袋子把粉分成两半,一半放进了他碗里,另一半放到我碗里,可能是因为太急了,汤溅了出来,我的衣服上留下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伤心·难过·愤恨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破口大骂:“你怎么这样啊!那么不小心,你看看,把我衣服都给弄脏了„„”雨被我骂得面红耳赤,轻轻地对我说:“对不起。”我的气才消了一些。雨找来纸,帮我擦干了桌子,就回座位去了„„就因为这件事,我们一节课都没理对方,只是这样僵持着。

其实,我心里万分难受,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是啊,我应该去宽容雨的错误,而不应该斤斤计较。可我却迟迟不敢开口„„,晚上,我把事情的经过跟妈妈说了一遍,并发誓不再理会雨。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出道题给你做行吗?”我极不情愿地说;“行”,妈妈说;“比地大的是什么呀?”我快速回答:“是天”,妈妈又问;“比地大的是什么呀?”我回答:“是地球呗”我回答错了,妈妈告诉我:是人宽容的心。衣服脏了可以再洗,可人的友情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第二天,我向雨道了歉,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也许同学们还记得《将相和》这个故事。战国时的廉颇和蔺相如由势不两立成为“刎颈之交”,这都归功于蔺相如的大度忍让。他以大局为重,不与廉颇“争利”,平时见到廉颇就“引车避匿”,这些宽容义举感动了廉颇,终促成“将相和,”合力御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第三篇:语文:高考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木槿花”写作导引及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木槿花”写作导引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群芳之中,栽培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非“木槿”莫属。在《诗经》熏染的古风中,木槿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舜”,意思是其花朝开暮落,只在“瞬息”之间。古诗中既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感伤,也有“暮落不悲容艳好,旭日依旧无穷花”的乐观。

上面的文字中,“木槿花”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导引:

作文材料总结了“木槿花”朝开暮落却有丰富内涵的特征,并给出了古人或感伤或乐观的诗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联想或生发感悟写作。

审题可以针对“木槿花”本身拥有最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美丽的名字“舜”这些特征来感悟联想,也可以由人们对“木槿花”的不同看法展开来,结合生活实际,得出自己的认识。

可立意的角度很多,略举一二如下: 1.“瞬息”之美。

世上有很多事物有着非常短暂的“生命”,如流星,如烟花,如雾霭,如鲜花。但瞬息之间也有美丽,在短暂的时间,也足够一次恣意的绽放。

2.生命之美。

生命因短暂而美丽,而有价值。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朝夕”之间,“闻道”是短暂生命里的追求,短暂的生命因“有道”而永恒,“无道”的生命再长,也不过是时间长河里微不足道的一瞬。

3.朝开暮落。(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

时光易逝。红颜易老。青春难再。对易逝的美的“感伤”,是对一切“美”的珍视,在短暂中也要完成绽放,再短促的时间也可以有一个完整的轮回。“感伤”是对时间与生命的理性思考,不在感伤中沉沦,而在感伤中奋进。

4.暮落朝开。(暮落不悲容艳好,旭日依旧无穷花)对待生活,要乐观旷达。只要有明天,就还有希望。范文: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

第1/3页

www.xiexiebang.com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竞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温柔的坚持

“一种有故事的花,纯粹不做作的花,温柔而坚持的花,令人感动的花„„” 第一次知道木槿花,源于袁泉的同名歌曲《木槿花》。也许是歌声的忧伤,也许是骨子里藏着伤感,每听此曲,都会萌生淡淡的愁绪。

现在,我看着试卷上的木槿花,脑海中浮现出木槿花在晨光中绽放的情景。椭圆的叶子,暗绿的颜色,茂密得像卫士,忠诚地保护着娇滴的花朵,钟形的花,样子像芙蓉,却比芙蓉瘦小,含蓄。花上略带昨夜的雨,透着晶莹。一阵车铃,花朵仿佛被叫醒,缓缓睁开似睡非睡的眼,轻轻抬起似醒非醒的脸,像清纯的少女萌动的心。它是在等待蜂蝶意外地降临,还是在祈盼风儿遥远的来信?它是在等待前生今世最美丽的邂逅,还是在等待心上人的热情相拥?

我凝望它无比的娇羞,赞叹它温柔的坚持。或许,它只是在这红尘的一角等待偶然的相遇,在这短暂的岁月抱憾无奈地老去。朦胧中,我仿佛看见它化身一位披纱的舞者,昂着头,在一片葱绿中飞旋、舒展,尽情展现它埋藏已久的美。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吧!

还记得木槿花在《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被称为“舜英”或“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中至少向我们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这种花很美,不然作者不会用它去形容自己心仪的同车美女的容颜;二是这种花单朵开放的时间很短,—个“舜”(瞬)字就暴露了其中的玄机。“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所以有人形象地叫它“朝开暮落花”或者“一日花”。

花既美,开的时间又短,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红颜薄命”这一词语的,也容易让人产生悲伤情绪。但是人们面对木槿花,有时却似乎并不伤感,相反却感到欣喜。这是因为它整株花期很长,这朵甫谢,那朵又开,此消彼长,生生不息,能从6月一直开到11月,正所谓“暮落不悲容艳好,旭日依旧无穷花”。

让我们一同聆听木槿温柔的花语: “木槿花朝开暮落,每一次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地开放。就像太阳不断地落下又升起,就像春去秋来四季轮转,生生不息。

更像是爱一个人,也会有低潮,也会有纷扰,但懂得爱的人仍会温柔地坚持。

第2/3页

www.xiexiebang.com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因为他们明白,起起伏伏总是难免,但没有什么会令他们动摇自己当初的选择,爱的信仰永恒不变„„”

www.xiexiebang.com 第3/3页

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课标123

第四篇:浅谈管理高考作文的要求与写作导引

  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高考作文的要求与写作导引

[目标透视]

从2000年起,高考作文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来评分。基础等级的要求共有六条。

1、符合题意。这是对审题的要求。指所写的文章符合题目所提的各项要求,在实际写作时,要看清楚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话题和所附的“注意”或“要求”。

2、符合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这只是提供文体选择的自由,选择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选择写记叙文就要像记叙文,选择写小说就要像小说,选择写散文就要像散文……不能写成“四不象”。

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不写假大空文章。

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不管写什么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评什么,绝不能含糊,同时要有充分的材料表现或证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5、结构完整,语言通畅。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态,思路清晰,结构自成;语言通畅,就是要文从字顺。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等级”的标准包括:

1、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现象”就是我们所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了解到的事件或言行,“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特点、基本属性,事件的最大意义、言行的最终目的等等,深入本质也即是透过现象,把握特点、属性、意义、目的等。善于深入分析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由此会产生什么结果,才能更好地把握本质。

2、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要使表述形象生动,实际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具体化问题,二是形象化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得靠描写。

3、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词语、修辞、文句要靠日积月累,存之于心,用之于笔。

4、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有创新”是从形式到内容的更高要求,是写作的高境界。这四项标准在具体写作中不必面面俱考虑,可根据自己特长和喜好,发展自己的强项,强项得到发展,其他各项也会有了深切体会。

[佳作点击] 一

面对大海

上海一考生

清代张潮《曲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着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

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流淌,如老聃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宁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芒不仅有亮度上的耀眼,更有色彩上的绚目——因为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之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海一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

海的能量不仅蕴藏于中国古典文学,它于全人类的艺术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当莫奈怀着对自然的膜拜,当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澎湃的海洋做着殊死搏斗,当贝多芬聆听内心汹涌的潮声谱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艺术家面对大海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不只是海水还有宇宙万物,他们听到的不只是浪声还有心潮起伏。他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类世界,于是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艺术珍宝又如何能用海水去度量?无论是印象画派还是《老人与海》抑或《命运交响曲》,这些诞生于海又比海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文化,值得全人类去传承发扬。

文学与艺术在海的渗透中格外鲜活,而我又由此想到了人类更本质的东西——那便是人性。也许雨果那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但在充斥了现代科技的今日社会,人性似乎重新回到一个需要被讨论与审视的高度。曾有人提出所谓“鱼的哲学”——能够随波转向便是适者——适者生存。但大海给予我们更坚定更值得钦佩的礁石。礁石任由海水冲刷,我自巍然不动,当潮水逐渐退去,显露的才是真我本色。每个人的心均是片汪洋大海,做鱼还是礁石是处世哲学的选择,而毋庸置疑的是,礁石比鱼更长久。

其实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文艺哲学,或者说文艺哲学中包含的远不止大海。但面对海,马尔克斯的冷峻,富恩特斯的磅礴,鲁尔弗的神秘,柯塔萨尔的细腻都一一浮现,我们可以听见来自先人们的呼唤,以及内心真正的自我。

(2002年上海高考作文 引自《语文学习》2002、9)

引名言开头,点出所写对象,流畅自然。

由海联想到与海有关的文学,颂扬海一般博大精深的文化。

侧重从艺术角度写海在作者心中的蕴含。

由海想到了处世哲学。

总评:这篇文章材料十分丰富,如果没有平时日积月累,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文化积淀,那么,即使面对大海有丰富的联想,也只能说说空话而已。由大海想到大海里的鱼和礁石,并引出两种处世哲学,明确人应当怎样去面对真正的自我,这也来源于平时对生活的思考。充实、丰富来自平时。作者不辞辛劳地吸收、消化、积聚,正因如此,才开出这鲜艳的花朵。

石碑上的历史

浙江一考生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地伫立在村头看着几百年沧海桑田,而歌声依旧。

三百年前,县官接到快马来报,滁州境内瘟疫泛滥,凡染病者半月之内咳血而死。县官立即下令全县戒严,不许任何来自滁州者入内。

三百年后,村西的黄四娘接到儿子电话,说是在北京染了肺病,准备回村调养。

历史的轨道以平行姿态延伸,前后追逐着;历史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苏醒,今昔审视着。

县官坐卧不安,自己膝下无子,只有在滁州城北的弟弟一家亲戚。倘若他们来本县避瘟疫,要不要开城门呢?

黄四娘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儿子是不是得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传染病。儿子在电话那头咳了两声就挂了。

几天后,县官走向了城门。黄四娘走向了村口。历史的轨道也紧密地切合在一起。

“伯父,我爹娘都染病死了,全家上下就剩我一个了。我拼了死才逃到您这儿来的。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门那边的县官的侄子哭着,“妈,我回来了。”村外边儿子向着黄四娘走来。

历史带着厚重的颜色重合在一起,沿着时间的墙流淌开来。

门这边县官老泪纵横:“我已下了禁令,我得对全县百姓负责啊。”村这头黄四娘后退了几步:“儿子,听妈说句话,别往村里走。”村民们渐渐围上来,在黄四娘身后围成一个半圆。

“伯父,您开开城门吧!您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得死在亲人身边哪!”“妈,你让我进村吧!你不能见死不救啊!要死也不能死在外头哪!”

理智与情感分别立于天平的两端,亘古的风吹过,历史在继续。

门这边县官不断地踱着步,作着他这一生最大的抉择,理智与情感的天平逐渐倾斜,县官最终在夕阳西下时下令打开城门。村这头黄四娘流着泪从村民手中接过了扫把:“儿子,今天不是妈狠心,但只要妈今天在这儿,就不能让你进村。你看看妈身后这些乡亲,他们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忍心把病传给他们吗?你还记得这村头石碑上刻的字吗?理智点吧——你是妈的儿子,可妈不能因为你而害了全村人哪!——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妈已经打电话给了防疫局,他们马上就到了。”

历史的轨道按照它熟悉的方式重合在一起,却最终折向两个方向。

石碑上刻着:嘉庆七年,滁州瘟疫泛滥,本县县官内侄自滁州来县,县官开城迎侄,数月之内,全县死绝。亘古的风带着古老的气息拂过石碑上模糊的字迹,沿着时间的轨迹讲述着一个关于理智与情感的久远的故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古老的儿歌在空气中来回地飘荡,倒映出无数轮回。石碑静默立在村头听着几百年歌声依旧,只是历史再也不会重演了。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 引自《中学语文》2003、9)

用儿歌开头,清新醒目;“远亲”“近邻”紧扣话题。

把三百年前和三百年后的故事交错着写,含蓄而不失流畅。

点出“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的天平怎样倾斜?县官倾向情感一边,村妇倾向理智一边。构成强烈对比。

余音如缕,意味深远。

总评:这篇文章最引人注意的是采用蒙太奇手法,把两件性质相同而选择不同导致结果迥异的时间跨度三百年的事情组合在一起,开合自如;另外,用古老的歌谣营造意境,清新而富有韵味,可见作者构思的功力。这些方法的运用之妙不在方法本身,而在于用得切合。引用歌谣,是因为歌谣的内容切合题意,正因如此,歌谣才有了灵气;两个古今故事反映了理智与情感的选择,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法才为文章增彩。新颖的构思,扎实的基础,使本文“亮”起来,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转 折

北京考生

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情节往往是一波三折,令人回味而犹有余香。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变得愈发美丽。

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飘》中的女主角思嘉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的、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在《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剌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的、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由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烙下的深刻印记。另外,如希区柯克、欧•亨利的那种发生在结尾处的出人意料的决定性转折,更是蕴藏着无穷的魅力。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都会令我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它们无疑是精彩的。

文学作品中的转折多半是虚构的,人生中的转折却是真实的。虽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最终却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一块块基石。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如许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所在,依靠惊人的生命力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激发了更多的感喟……

记得林清玄说过:“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求生命的出口。”是啊,我们的生活之路一定不是平坦笔直的。有些转折也许是不情愿的,就如自己孩提时得知要离开居住已久的城市迁往北京时,心中的那份不快一样,不愿意离开相处已久的亲朋,对每一条街道,甚至是街边的陌生人都有一分不舍,毕竟没人愿意面对离别。到了北京后慢慢地适应了,认识了新朋友,生活有了新的精彩。这样的转折,乍看不美好,似乎是一种结束,如今想来,反到觉得是一个起点。

生活中的转折——无论快乐或痛苦,我们都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本来就有起有落,我们也应该如此看待生活。愿一个个转折为你我交织出一条值得回味的生活之路。

(2003年高考京沪卷 引自《新语文》2003、8)

开篇点题,并简捷明了地提出观点。

所举例子反映作者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写得充实。

从文学作品转到人生,运用高中课本现成的例子充实内容。

进一步论述:转折是一个起点。总评:这篇文章靠扎扎实实而得满分。开头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变得愈发美丽”这个中心论点,紧扣题目,接下来从“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人生中的转折”“最终却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一块块基石”、“转折”“是一个起点” 三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无论是总论点还是分论点都十分明确,干脆利落;而且每个段落都有中心句,脉络非常清晰。证明论点的材料显示出作者是个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写起来才能充实而深厚。

[习作升格] 中档作文

最后一缕阳光

高三(18)陈冰冰

这是入冬后最冷的一个早晨,细线似的阳光刺破了云层,却不知散落在了哪里。最后几片顽固的枯叶先前还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打颤,这会儿也耐不住北风呼啸而被扫落在地了。只是,天气再冷也降不下人们过年的热情,这不,商场还没开门呢,买年货的人倒早把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缩着脖子,插着兜,只盼着早点开门,免得活受罪。

小爱带着她7岁的女儿巧巧也等在商场门口。这几年小爱夫妻俩辛勤做生意,赚了不少钱。正月里,肯定会有不少亲戚朋友到家里来玩,可要好好地办些年货,小爱心里盘算着。

巧巧拉着她妈妈的衣角,眼睛四下里瞧着。

“妈妈,那里有一个老爷爷……”小爱回头看去,有个乞丐蜷缩在离他们不远的柱子旁,身前是那个标志性的物件——一口破铁碗。那个乞丐大概五十来岁,头发灰得泛白,像是蒙上了一层灰,身上的那件旧棉袄显然不够大,仅剩的两个扣子也没能扣上,露出了里边半灰半黄的毛衣,两只皲裂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那张形同松树皮的脸上凹陷着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

“看起来挺可怜的。”巧巧对妈妈说。

“别理他,说不定是装的!——巧巧可要用功读书,长大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小爱瞥了乞丐一眼,“四肢健全的,干什么不好。”

站在旁边的“麻子脸”听到后,也斜眼瞥了乞丐一眼,搭腔道:“对呀,对呀,报纸上都登了,说这些人白天穿得破破烂烂地沿街乞讨,到了晚上就西装革履住酒店呢!”说着,又低头看了看巧巧,“你看这小孩多乖巧,听妈妈话,要好好读书。” 巧巧使劲地点了点头。

“麻子脸”感慨地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小孩读书是每一家的头等大事啊。” “可不是吗,我和她爸现在就为女儿明年上哪所小学发愁了。” “都一样,都一样……”

“门开了,大家都进去吧!”不知是谁这么喊了句,堵在门口的一群人一窝蜂全涌进了商场。

一阵风刮起了地上的落叶,落叶打了几个转,最后无声地掉进了那口破碗。老乞丐正要抓起那份老天爷的施舍,咦!怎么亮晶晶的?糖果?老乞丐疑惑地抬起头,是那个小女孩,她正蹲在老乞丐面前从小口袋里抓出亮晶晶的糖果,很漂亮的糖纸,在阳光下泛着五彩的光。“老爷爷糖果很甜的,送给你。”小女孩扑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笑靥如花。老乞丐暖暖地笑着,皲裂的双手拣起一颗糖递给了小女孩。小女孩笑盈盈地剥开糖纸,美美地吮着,又剥了一颗,塞进老乞丐的嘴里,阳光暖暖地洒着,柔柔地熨着老乞丐脸上的皱纹,也一直熨到了心里。

开头写景,渲染了气氛,对情节也有暗示作用,富有表现力

小爱生活的介绍和心里的盘算与主题关系不密切

人物描写抓住了特征

有关读书的对话使文章旁生枝节

“小女孩”喂糖的行为显得不合情理

总评:这是一篇小小说,描写形象具体,语言有一定表现力;人物间构成对比映衬,显示了作者构思的功底。但得分只能在中档。最主要的原因是主题表现不够集中,不够鲜明有力。就整篇文章看,作者想要表现的是:对弱势者不能冷漠对待,应当给予同情。但中间主要情节生出不必要的枝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人们对乞丐的态度表现得不够充分,达不到理想的表现主题的效果。另外有的细节不合生活,如小女孩给乞丐喂糖,缺乏生活基础。砍削枝节,补充与主题关系密切的细节,调整不合生活的描写,从而增强对社会不良现象批判的力度,本文才会精彩起来。

改后例文

最后一缕阳光

高三(18)陈冰冰

这是入冬后最冷的一个早晨,强细线似的阳光刺破了云层,却不知散落在了哪里。最后几片顽固的枯叶先前还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打颤,这会儿也耐不住北风呼啸而被扫落在地了。只是,天气再冷也降不下人们过年的热情,这不,商场还没开门呢,买年货的人倒早把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缩着脖子,插着兜,只盼着早点开门,免得活受罪。

“嘿!你说这年头也真是奇了怪了,连乞丐也时兴置点„年货‟好过年啊!”说这话提个满脸麻子的年轻人,他用手时碰了碰站在身旁的“眼镜”,示意他瞧瞧刚发现的“新大陆”。“眼镜”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还真是个乞丐蜷缩在离他们不远的柱子旁,身前是那个标志性的物件——一口破铁碗。那个乞丐大概五十来岁,头发灰得泛白,像是蒙上了一层灰,身上的那件旧棉袄显然不够大,仅剩的两个扣子也没能扣上,露出了里边半灰半黄的毛衣,两只皱裂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那张形同松树皮的脸上凹陷着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他显然听到了“麻子脸”的话,下意识地埋了埋头。“看起来还真挺可怜的。”“眼镜”还盯着乞丐,上上下下打量着。“装的!”“麻子脸”故意拖长了腔,斜眼瞥了乞丐一眼,“他们天生就是个好演员,要是哪个导演找上了他们,搞不好还捧回个“奥斯卡”呢!“眼镜”笑笑,没搭话。不过,“麻子脸”话音的分贝足以让旁边的人都听到了,要不怎么一下子会有这么多人凑过头来?

“对呀,对呀,报纸上都登了,说这些人白天穿得破破烂烂地沿街乞讨,到了晚上就西装革履住酒店呢!”一个头发烫得快卷成速食面的女郎抢先发表了见解。

“就是,对这些人绝对不能有妇人之仁,不能助长这种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站一旁的“黑皮衣”颇为忿忿地说。

一时间,大家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那个“伪装”的老乞丐身上,老乞丐把头埋得更低了,双手也握得更紧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发白的地面。一阵割面的冷风吹来,大家都打了个寒颤,又都把头缩了回去,继续等着开门。

“妈妈,好冷。”一个奶声奶气的小女孩拉扯着烫发女郎的衣服。

“哦,宝贝,把手伸过来,妈妈给你揉揉。”烫发女郎满脸的温柔。

“妈妈,那个老爷爷也很冷吧,看他在发抖呢。”小女孩担心地说。

“乖,宝贝,咱们别理他,他怎么会冷呢?”烫发女郎满不在意地瞟了瞟老乞丐。

“罢了,罢了,大冷天的,人家也不容易。”“眼镜”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五毛的硬币抛向了那口破铁碗,“当”的一声,老乞丐的身子也随之一抖,他抬眼看了看“眼镜”,眼神里写满了惶恐。

“你这人真是……唉!”“麻子脸”冲着“眼镜”叹道。

“哎,门开了,大家都进去吧!”不知是谁这么喊了句,堵在门口的群人一窝蜂全涌进了商场,乞丐仍蜷缩在那儿。

又一阵风,刮起了地上的落叶,落叶打了几个转,最后无声地掉进了那口破口碗,盖住了那枚五毛的硬币。老乞丐苦笑着,正要抓起那份老尺爷的施舍,咦!怎么亮晶晶的?糖果?老乞丐疑惑地抬起头,是刚才的那个小女孩,她正蹲在老乞丐面前从小口袋里抓出亮晶晶的糖果,很漂亮的糖纸,在阳光下泛着五彩的光。“老爷爷糖果很甜的,送给你。”小女孩扑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笑靥如花。老乞丐暖暖地笑着,皱裂的双手拣起一颗糖递给了小女孩。小女孩笑盈盈地剥开糖纸,美美地吮着,又剥了一颗,递给老乞丐。阳光暖暖地洒着,柔柔地熨着老乞丐脸上的皱纹,也一直熨到了心里。

[经典搜索]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

退之下笔时,他人疾书之,写诵之,不是过也,其敏亦至矣。盖其取之也勤,故其出之也敏。——刘定之《刘氏杂志》

新概念里头其实也包含着旧概念,有很多旧概念它是不可以改变的。譬如中国人讲修辞立其诚,就是说,我们不管怎么修辞,我们的目的是最诚恳地最如实地把这个东西讲出来。譬如我们说言为心声,譬如说我们主张言之有物,我们不主张用力太过,雕琢造作。

——王蒙,《在“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讲话》,《文学自由谈》2004、2 如果忽视了审题的第一关,等于首先在谋篇立意上打了败仗。

——倪海洋,《纵横捭阖,深刻高远》,《阅读与写作》2004、5 虚饰、矫情——学生作文大忌。

——史绍典《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

生活好比甘蔗,不“嚼”当然不可能领会其中的韵味。不领会其中的韵味,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缺少生活的底气,又如何能感染人打动人?故而要想在作文上有所突破,就要学会“嚼”——嚼出生活的地道滋味。

——郑文华《嚼出生活的地道滋味》,《语文学习》2001、11

山林百鸟鸣啭,各有自己的声音;春日百花斗艳,各有自己的美姿,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真正的个性写作,意味着写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那铭心刻骨的、至少是有所感悟有所体味的独特的体验,这是一种只属于“我”的别人无法取代的情感世界……

——黄孟轲《写作何为?》,《新作文》2003、9 [片段演练]

1、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它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与安逸。最后它们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里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如果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将确立的中心是什么?把你所能想到的全部列出来,然后选择一个你认为最佳的列出写作提纲。

2、一个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在家拉个不停,家里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常常表示不满。女孩一气之下跑到树林中独自奏完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妇人的赞许声。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还不错!”于是,女孩每天清晨到树林里来为这位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女孩的家人发现,女孩拉琴早已不是“锯床腿”了,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是一个著名的器乐教授,她的耳朵也没有聋!

如果根据上面的材料,以“赞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将选择什么文体来写?请列出两种不同文体的写作要点。

3、散步的时候

我喜欢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我”和“儿子”的话分别说出了什么道理?你赞同哪一个?试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基础上,兼顾另一方,写一段说理段落。

4、一次集体拍照时,大家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可是在摄影师大喊“一——二——三”的时候,总有几个人在睁大眼睛坚持了好一阵之后,喊到“三”时却坚持不住了,当然留下的是遗憾。于是这几位纷纷喊道:“再来一张!”即使再来一张,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

从队列中走出一个人,他接过相机说:“大家都把眼睛闭上,喊到„三‟的时候,再一起睁开。” 冲出胶卷一看,第二张照片中,果然一个闭眼睛的都没有,大家全都神采奕奕。

同样是喊“一——二——三”,结果却明显不同。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如果以“拍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将采用什么文体来表现这个道理?把你的想法写成一个作文提纲。

[能力展示]

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1、一个乞丐总是想:我能有两万元钱就好了。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一条跑丢了的很可爱的小狗,乞丐发现四周没有人,便把狗抱回了自己的窑洞里,拴了起来。

这只狗的主人是这个城市的富翁。这位富翁丢了狗后,很为着急,这是条纯种的进口名犬。于是,他利用电视等方式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送还,酬金是两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乞讨时,看见了这个启事,便迫不及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小狗又路过贴着启事的地方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提高到了三万元。

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停下了。他想了又想,转身又把小狗抱回了自己的窑洞里。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让乞丐吃惊时,他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条可爱的小狗已被饿死了。

乞丐还是乞丐。

请以“目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有两个人做生意失败了,身上仅剩下几文钱,一个人气恼地要把它扔掉。另一个突然兴奋地说:“有办法了。”他们就用这几文钱买了几张彩色纸,再捡了一些树枝,做成了一些小风车玩具。他们拿到集市上去卖,很快就卖光了。他们再用现有钱做本钱,继续做这小小的生意。几年后,他们都成了富翁。

请以:“走出困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几个青年找到苏格拉底,向他请教到哪里可以找到快乐。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只告诉他们首先去造一只船,然后才能找到快乐。几个青年同心协力,到森林中找了一棵最粗的大树,用了四十九天终于造成了一只独木舟。他们再次请来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和青年们上了独木舟,一起出发了。他们喊着号子,唱着歌曲。苏格拉底问他们:“现在你们找到了快乐了吗?”青年们齐声回答:“找到了!” 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大山忧心忡忡地对卵石说:“你们都是我的儿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我了呢?你们看我:峥嵘雄伟,岿然不动。再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到处乱滚,成了什么样子?” 卵石不以为然地说:“我们这样有什么不好?只有变成我们这样,才能随大江大河去漂流,认识外面的世界。如果都像你,一辈子都站在老地方不动,纵使穷极千里目,也不过永远只看到自己脚下那一方土地。”

请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五篇:2014高考作文思路导引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思路导引训练

(一)【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在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整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于是日子过得飞快。

可是生活中有人因为自卑而与成功擦肩而过,有人因为嫉妒而与友谊背道而驰,也有人因为紧张而与从容缘悭一面……

请以“放飞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析】

这个作文题切合新课标中“认识自我”“关注人生”的要求,关涉“人和自我”这个向度。写作本题,一般要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励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促进自我发展等。

本题由两个关键词组成,一是“放飞”,一是“心灵”。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中有阻碍自我健康发展的“困境”“约束”; 第二,必须把重心落在“放飞”上,即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第三,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需要体现以自我的价值观、有品位的精神追求为动力。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思考,找到心灵的寄托,改变心态,从而放飞心灵。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经历,找到一个心灵的转折点,以此为契机冲破心灵的屏障,实现心灵的放飞。具体的转折点,可以是自己内心的顿悟,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朋友的鼓励。写作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写出自己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

如果写议论文,一定要抓住“放飞”这个关键词,以积极的价值观为主线,用典型的事例和清晰的论证思路,使“放飞心灵”这一论题充实具体。当然也可以求助于文化名人,用韩愈、柳宗元、苏轼等耳熟能详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附例文】 放飞心灵

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沙驼追逐着夕阳,沙海何惧,朔风何惧,再大的沙尘也阻挡不住昭君的盈步,因为她的心早已没有任何惧怕和负担,心也早已迎向大漠。因为卸下了心里的包袱,历史成就了昭君的忠浩刚烈,她的心灵也飞上了人性的至高点。

寒风凛冽,衰草丛生,万物垂暮的田野里,小草亲吻着大地,枯黄何惧,酷寒何惧,只因心中珍藏一缕春风。十八年的艰辛历程和那怅然的孤寂并没有磨灭苏武的爱国意志和民族意识,当苏武心中的郁结已然打开,心中的一切孤苦、愁闷都已随一阵阵寒风飘然逝去,而一颗志于大汉的忠心早已越过长城,飞向中原。所以他的名字背后是历史的伤疤,他的名字的正面是民族的勋章。

“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当心灵的包袱钳制了我心时,飞翔便成了一个虚幻的泡影,最多也只有梦想在空中轻眠。要飞得更高,行得更远,首先必须卸下包裹,让心灵减肥,灵魂的翅膀才会让你遨游于空,遨游于世。

“丑/封住了我的容颜/却把美丽留在心田/残/绑住了我的躯体/却把善良播撒人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我又真诚/爱的浪花/在心海翻腾。”加西莫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丑陋而深感自卑,而是轻轻卸下心灵的负担,用清风吹洒人间,用爱的雨露播撒人间。

顾城曾经说过:“我想在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夜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其实顾城又何尝不是想打开心灵的窗户,卸下尘世的纷繁杂扰,让那颗出居已久的心驰骋于蓝天白云风卷云舒的超凡脱俗的忘我境界之中呢? 反观当今行路匆匆、漠而不视的现代人,当虚荣的包袱压抑着人的心灵时,灵魂开始变得沉重,人情开始麻木。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并非人人都能成功,如果不能卸下心灵的包袱,那么,成功将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并不在于荒原,明天就能成为绿洲; 并不在于心声,明天就能成为诗絮; 并不在于憧憬,明天就能灿若霞光。

只有我们轻轻卸下心灵的包裹,亮出一颗轻盈的心,有谁能证明,我们只是颗星星,永远长不成太阳。成功,永远都不只有虚荣名利这件外衣,它还有一双能让心飞翔的翅膀。

放飞心灵,让我们飞得更高!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思路导引训练

(二)【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许多方面也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请以“留一条缝隙”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思路导引】

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如水泥路面的缝隙),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要求“美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

【写作提示】做人和处事,如果事事工于算计,利害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团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存在问题:一是对话题理解不全面,重心把握不准确。单纯抽取“缝隙”二字另作他解(是希望、是回忆),甚至脱离话题直接大谈特谈宽容,不懂得切题。二是对例子的论述牵强,没“拗”过来。三是行文冗长,泛泛而谈。

【立意】1.环境保护,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为自己留后路。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4.给异于己者留缝隙,可形成文化的兼容。5.写文章时可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类作品的赏析)。6.凡事要留回旋的余地。

【错误立意】1.缝隙就是错误、遗憾、挫折,人生因为有它们而更精彩。2.给青春留下缝隙,缝隙就是信念、勇气、希望。3.论残缺美。(缝隙不是追求的目标)留一条缝隙

泥土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承载生命的荣耀;高山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深谷幽涧的美景;绿叶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斑驳树影的变化。给生活留一道缝隙吧,让清新的泉水渗入其中,滋润你疲惫的心。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于崩溃。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

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方能轻松快乐的生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人过于追求完满,追求成功,追求金钱名誉,有的人甚至苦苦寻觅一生,就算最终得到心中所想,却已日薄西山,人生的快乐和多彩被纷飞的文件和无尽的应酬所代替。睿智的人却懂得给自己留一道缝隙,在疲惫之时跳出圈子,去享受自由的生活,同时也暗中蓄积能量,为下一次冲刺作准备。他们既享受了生活,亦更容易取得成功。

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思路导引训练

(三)【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以“沉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写作提示】

“沉潜”“蓄积与勃发”有三个层次含义:一是指一种策略,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智慧,属于谋略层面意义;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是指一种“忍”“韧”的哲学理念,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素养,一种收敛、内向、自省,锻造灵魂的手段。它当然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可以写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指抽象的哲学思辨。可以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更可以写果断出手一鸣惊人。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主要问题】:分论点设置不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论点角度失当。例如论点:沉潜具有强大力量。

分论点:1)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2)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需要注意沉潜。分论点只有两个,不完整;句式随意,不匀称;仅从写文章、搞学术研究两个方面来阐述,视野欠开阔,缺乏代表性。

2、分论点重心偏移。例如论点:美丽的弧线来自沉潜。

分论点:1)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完美的弧线。2)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具魅力的弧线。3)沉潜之后的弧线,是创造奇迹的弧线。分论点的重心偏向了弧线,而不是“沉潜”。

3、分论点杂乱无章。例如论点:沉潜重要分论点:1)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2)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有力的爆发。3)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

【精彩分论点】:1.《为人生蓄势》: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2.《沉潜,为成功蓄势》:沉潜能够历练我们的意志;沉潜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沉潜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沉潜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例文展示1】 沉潜与成功

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四年的地下修练,才换来四周的放声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三年,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于是,他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十年后,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公元前475年,越国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康多莉扎?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选择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青云直上,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陡不可攀的彼岸。

【例文展示2】

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喷薄而出的海啸蓄势在大海的深处,震烁天地的雷电酝酿在云层的深处,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的深处。自然的力量大都来自于自然的深处,而我们人生的力量又源于何处呢?

毋庸置疑,它来源于我们人生沉潜的深度。换句话说,我们沉潜的深度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力量,而关键的力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沉潜深度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滴的力量来源于它们将自己沉潜在时间的长河中,日复一日,终成穿石壮举;细绳的力量来自于它们将自己捆绑在岁月的车轮上,一次又一次,终成断木伟业。俄国著名画家列宾为了画好那幅《涅瓦河边的普希金》,阅读了大量有关的历史书籍和诗作,进行了长时间的构思,画了数百张草图。他不断描绘,反复修改,为了完成一幅理想的画作,他竟花去了20年。20年的描描绘绘多么枯燥,可列宾坚持了下来;20年的涂涂抹抹多么耗费心血,可列宾沉潜了下来。列宾用20年的光阴展示了他人生沉潜的深度。

沉潜深度源自始终如一的专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有人偏偏不为之所动。著名昆虫学家洪式闾在杭大工作期间,潜心科研,身在西湖边,竟十多年不曾游览西湖。他说:“天下美的东西太多,而我的事情更多。”古人云:“性痴,则志凝。”而洪式闾正是用他的性痴去挖掘他人生的深度,这样的深度美足以让西子湖黯然失色。

沉潜深度源自不畏困难的勇气。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只有具备开拓进取的勇气才能无往不前。阴冷、肮脏、潮湿的实验室可以让仪器失灵,可以使人的健康受损,但从未动摇过居里夫人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念。居里夫人1899年2月6日的工作日记上记下了室温:摄氏六度,然后在旁边一连打了十个惊叹号,表示了她征服任何困难的决心。玛丽?居里夫人,一个女子,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勇者。她的人生深度在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在打下的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中延伸。

没有深潜入水,企鹅就不会有破水而出、登上陆地的力量,也就没有了那一道优美的经线;同样,如果没有深潜的功夫,一个人就只能永远漂浮在人生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永远无法登上属于自己的陆地,更无法飞上属于自己的天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川之功。我们的深潜需要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专注,我们的勇气。有了这些,那么就让时间去蓄积我们的能量,让生活去酝酿我们的爆发。只有冲天而起的那一刻,才是我们创造人生新高度的时刻,才是显示“沉潜”巨大力量的时刻。

【例文展示3】 木鸡不呆

古来圣贤,许多貌不扬而言不慧,然其行必灵巧异常,如《老子》中所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总将自己的才能挂在嘴边。他们的目标是天空,所以他们不会满足于在水面游弋。他们会将自己沉得很深很深,如同材料中的企鹅一样,然后等待,等待一个能使他们奋力冲出水面的时机。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庄子》中的那只木鸡。《庄子?达生》记载:纪渻子善于训养斗鸡。他训养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毫不慌张,“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木鸡看似呆笨,实则在窥伺时机,当对手叫嚣着奔过来的时候,他会竭尽全力奋力一击,犹如道家之“太极”,不用每招每式都追求强劲迅捷,只要在反击的时候制服对手则足矣。

木鸡的“呆”非同于“傻”,它是在积蓄力量以给对手致命一击,在对手的轻视与嘲笑声中将其击败。这不是耍阴招,而是沉稳,是谋略,是智慧。

历史的长河中,沉稳、老练的人不可胜数,然而能有木鸡一样谋略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勾践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耻,“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勾践亲身为吴王夫差驾车,被夫差所驱使,他看似屈服,内心却暗暗的积蓄着一股力量,当这股力量突然迸出,袭向夫差的时候,一切都已注定。勾践忍受住一时的耻辱,用十年的沉潜,才换来了日后雪耻时的畅快,这是他的沉稳;他假装顺从,实则积累力量,这是他的谋略;他窥伺时机,恰到好处地释放出积蓄的力量,这是他的智慧。他的言行诠释了后发制人的真谛,也是“木鸡不呆”的应验。

其实,我们学生不也是一只只活生生的木鸡吗?我们十二年磨一剑,不断的用知识浇铸自己,充实自己,强化自己,为的不就是高考那奋力的一击吗?正如材料中的企鹅,为了能冲出水面,登上冰岸,努力的使自己沉入水中,哪怕深一点点,也会为它冲出水面多积蓄一份力量。

木鸡不呆,呆的是浮躁的世人。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思路导引训练

(四)【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鉴真和尚刚剃度皈依时,住持让他做了寺里谁也不愿意做的行脚僧。一天,日已三竿,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叫醒鉴真问为什么。鉴真说:“穿破一堆芒鞋,就能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吗?我还是为庙里节省些芒鞋吧!”住持一听,明白了,说:“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寺前是黄土坡,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路面泥泞不堪。艰难走过之后,住持问:“你能找到你刚才留下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住持捻须一笑:“你能否找到你昨天从这条路上走过的脚印?”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没下雨,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留下脚印?”住持听了,拍着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请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文章。要求:⑴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⑵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尤需全面准确理解材料内涵。命题人要求:请根据以上文字,写一篇文章。显示所写文章立意须来自于材料;“全面理解……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则需我们对材料作整体把握,其中关键句的理解就尤为重要。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没下雨,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留下脚印?”住持听了,拍着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又坦又硬”的“路”是什么路?“泥泞的路”又是什么样的路?”前后两种“路”有何不同?“脚印”有何寓意?)

材料末“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要仔细斟酌。材料作文中材料多有其寓意指向,这里的“泥泞的路”和“脚印”自不能例外,关键是我们应联系生活或人生或生命,思考为什么“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思路点拔】

一代高僧鉴真,就是这样走过了泥泞,走过了坎坷。“泥泞”是多么形象的字眼,它象征了挫折、困苦、磨难、逆境与无奈。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生活的路,总要经历一段坎坷,一番风雨,才会精彩。正如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坎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顺利、舒适、遂心的环境,看来是惬意的,但也是消失最快的。人的心性最容易在此中迷失。这种环境最终会把一切抹平,包括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经历风雨和磨难。没有经过这些,怎能获得成功!

主要问题

1.立意偏、离。就事论事。

2.标题无问题但文章内容偏离;或内容有联系标题又有问题。3.观点材料不统一。

4.结构形式不规范。如题记、小标题。5.错别字,尤其是标题及文章开头的错别字。文章品读 在磨难中成长

平坦的路上,脚步固然轻巧,行程固然悠闲,宁静的溪水旁却留不下记忆的脚印和成长的足迹。泥泞的路上,脚步虽然拖沓,身子虽然疲惫,融融的月光下却镌刻了既厚有重的印迹,即使被岁月抚平了,依然可以留下深刻的凹痕。

是啊,磕磕碰碰的人生中我们才可以慢慢地长大,泥泞之后,磨难过后,我们才可以渐渐地坚强。没有汗水,没有艰难行走的旅途是乏味的和无意义的,没有经过坎坷的人生,留下的只会是一片空白。

碧透蔚蓝的大海里,磨难是那骇人的浪和咆哮的风,穿越浪与风才能驶往成功的彼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家道的变故中落,人情的麻木冷漠在多年的寒夜后化作那坚冷的磨刀石,磨砺出惊世骇俗直抵文学艺术颠峰的红楼一梦。几十载饱受屈辱,压抑的悲戚椎心泣血,挫败的人生化作滚烫的钢水,无数个365夜后铸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泥泞的人生烘焙(烘焙?)出的是一个个傲岸的身影,所以,才会有卧薪尝胆后三千铁甲吞吴的豪举,才会有轮椅上演奏时间简史的壮行,才会有寂静无声里千手盛放的奇迹。泥泞的路,其实早已指明了前路的方向。

寥廓的天空中,磨难是电闪雷鸣和倾盆大雨,穿越这雷雨才能在更高的天空心生呼啸,抵达至高的人生境界。情难,家难,国亦难的苦痛交织,予李易安以笔唤世人以心唤苍天的坚强。若非这泥泞,这坎坷,她又何以站在前无古人的高度?仕途不畅屡遭贬谪的东坡居士,人生多变故,不变的是那静观云涌风起我自岿然不动的淡泊与宁静,不变的是一份矢志于前路的心情。泥泞的路,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让人感受不一样的思想。也正是这不一样,才会有泥泞中更清晰可辨的脚印,更踏实有力的脚步,才会有风雨散去,阳光灿烂的最美的风景!

浩瀚的沙漠里,磨难是黄沙漫漫和炽热骄阳,穿越这崎岖和炎热才有绿洲的清爽和怡人。如同一个民族,不经历挫折碰撞怎能崛起?中华巨龙,在沉睡百年,饱经战乱,历尽劫难后重生。

从泥泞中走过,经历坎坷后才会出现开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泥泞中走过,留下的是永不褪色的足迹!

【点评】

深入的思考,严谨的结构,是本文突出的特点。文章从材料入手,开篇提出观点。第三四五段以并列式结构展开散文化论述,但颇显突兀,与全篇关系有些脱节,在驾驭议论上,似乎还可做得更好些。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思路导引训练

(五)【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或套作;(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提示]:“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含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调出色彩、调出健康、调出好心情、调出自我的认识。“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有对生命的个性化感悟。

色彩的象征含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生命里可以有一种颜色,也可以有多种颜色。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泽,一生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的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

审题立意的角度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生命里色彩,他(她)为其奋斗思想、历程、结局等;可以抒发生命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生命有色彩等;可以写正面积极的方面,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可以借鉴教材里素材,屈原为生命涂抹上汨罗江一般的颜色,司马迁为生命涂抹上黄土地一般的颜色,陶渊明为生命涂抹上秋菊一般的颜色等。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都可写。【例文展示】

1、为生命着色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要依赖别人着色 ――题记

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抑或是春的万紫千红夏的浓荫绿树秋的金黄世界还是冬的洁白剔透人生,恰似一幅画,画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红色灿烂明艳……

白,如东坡.“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仕途的偃蹇,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怎能跻身文坛最终,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走出,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笔洁白的白色,纯美,高洁…… 灰,如中国历代文人泥土般的朴素.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间,似怀才不遇的陈子昂,似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似一贬再贬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浇愁的李太白.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历史为之叹息,让文化在后人的眼里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在灰色的空间里成为风中飘摇的朵朵青莲!红,如陆幼青,每当看到他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写下的文字时,每当看到他那株笑魇为面的向日葵时,我都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间划出一道貌岸然最亮丽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灿烂!人生的境界在于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生命的画板,让我们自己着色!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让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许我们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喧嚣之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诠释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成为栋梁之材!不要问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蓝天中飞到你的极致,这便是最好!蒙娜丽莎向你发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诗篇在召唤,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为你的青春伴奏!让我们拿起画笔,倾听心声,为自己的生命着色!【点评】在众多的文章中,这篇自己站了起来,令人过目不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有材料,二懂材料,三懂用材.“白色――东坡,灰色――陈子昂,陆放翁,杜工部,李太白,红色――陆幼青”,色之性,人之性在淡泊,沉郁,灿烂中交融,这绝非是“妙手偶得”,而是得益于长期的阅读与冷静的思考。

2、为生命着色

生命薄如蝉翼,脆如芦苇.让生命存在,而且是多彩的存在,这是我们全人类的责任.――题记

纺衣车间的女工用单针走线来衡量她们的生命,所以她们生活的色彩是单调的;田间辛苦劳作而仍入不敷出的农民用耕耘的田的块数来衡量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生活的色彩是黯淡而痛苦的;一个文艺工作者用还有多少期《泰晤士报》未读来衡量自己的生命,所以他的生活的色彩是充满憧憬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涂着一种属于自己的颜色,无人能取代与更改,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棵平凡的草一样,却有着各自骄傲的理由.是的,我们是幸福的,比起他们:当肆虐的海啸袭击那片土地时,那些惊惶而不知所措的受灾人民,他们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当那些饥民由于长期没有进食,无力站立,匍匐在干涸的土地上.看到那双似鹰爪的小手又能让我们用何种颜色描述他们的生命;当求知的眼神通过那纯净而充满期待的眼神而展现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读懂了他们生命的颜色;当井矿下塌,看到亲人被活埋于井下,老母或妻儿哭的死去活来,我们一定领悟得到他们生命的色彩.于是在痛定思痛中,我们明白:为生命着色,不仅为自己,如果有余力,也应想到那些无力为自己着色的人们.德雷莎放弃了自己优越德的生活条件,走出高墙,走入贫民窟,将爱带到了世界上最黑暗的角落.“一颗平凡的心,自由的给,自由的爱,直到它受到伤害……”比起她,我们大可不必这么伤感,只需付出力所能及的一份.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们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珍爱生命的缘故.是的,生命薄如蝉翼,脆如芦苇.不仅让生命存在,而且让它存在的多彩,这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很喜欢泰戈尔的这样一句诗: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于是,我给自己的生命涂上了夏花和秋叶的颜色――而明白行动就是这支涂色笔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点评】

套用一位扶贫大学生的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副担子,那就是让生命多彩的存在,不仅为自己,更为全人类.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小作者那颗坚强博爱的心,不禁被他感动,为他喝彩。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思路导引训练

(六)【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入‟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明?陆灼《艾子后语》

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从某一个方面切入,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

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荒唐,实则是对当时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现实的批判,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这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执”与“通”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执”意味着执着认真,有原则性;“通”则意味着通达、变通,有灵活性。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就是那种荒谬的社会现实力量的象征。现实是如此荒诞,如实念作“真”字的执子连一勺水也讨不到,而故意把它念作„直入‟的通子却讨回了美酒。这说明人们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存在深刻的矛盾:认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吃亏,而想得到现实利益又时常以放弃原则为代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人们到底该怎样确立自己的人生态度?

一般说来,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一是肯定执子。这是一般的主流的态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信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轻易为现实利益所动。这样的人,正是讨不到水喝也要认“真”的执子。可以说,执子的认真精神,正是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相反,对于那些为了眼前暂时的现实利益而放弃真理、牺牲原则、以假为真、苟且偷安的实用主义人生态度,人们常常是鄙弃的。通子为了讨一口水,便圆滑的将“真”念作“直入”,是不值得称道的。在这里,“执”是“执着”是“坚定”,“通”是“圆滑”是“世故”。

二是肯定通子。换个角度,如果此时水对大家至关重要,没有水大家都会渴死,那么,为了从那个古怪的田舍老父那儿讨到水,权宜之计,把“真”字念作“直入”又有何不可?相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要认“真”,渴死也不改变,又未免显得过于迂阔、固执、僵化了。在这里,“通”是“通达”是“灵活”,“执”是“固执”是“死板”。

三是将两者统一。“执”“通”并非水火不容。如果说“执”代表了理想主义,那么“通”则代表了现实主义;“执”是仁,“通”是智;“执”是山的性格,“通”是水的品质。在一些人身上,执与通表现为单一的突出,而在某些人身上,它们却能和谐地统一。

【例文】 执子与通子

艾子得美酒而赞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静静品味这个颇有雅趣的小故事,只觉其妙不可言。短短数语,竟使两种人生的哲学突出于纸上,兀立于我的面前——“执”和“通”!由此,我便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执”与“通”之争,想到这悠悠千载中的执子们和通子们。

执子们具有的是不屈的精神,他们固守,他们追求,他们选择的是苦涩、壮烈而又凄美的人生。而通子们拥有的却是通达、超然的智慧,他们洞察,他们解脱,他们选择的是淡远恬静而又平和的日子。大约正是因为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有执子们的执着,有通子们的通达,中国的历史才被牵扯得如此摇曳多姿,演绎得这般精彩纷呈。

执子们是令人敬佩的,他们抱定自己的理想,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天真得可爱又执着得令人心酸。他们如雄鹰,在理想的天空里翱翔,又重重地撞在现实的绝壁上。头撞破了,热血飞溅出来,可心却还是向着九万里的重霄。瘦骨嶙峋,槁项黄馘的执子们不顾楚狂的凤歌之笑,不顾渔夫的好言相劝,他们不顾世俗之讥、小人之谤,他们“不辞镜里朱颜瘦”,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执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他们痴到了“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地步。宁可痛苦也不甘放弃;明知路长,却依旧求索。直到铁鞋踏破,沈腰潘鬓消磨;功业未建,独怆然而泣下。是他们的热情点燃了历史天空中的云霞,是他们的血泪染红了文化车辙中的紫杜鹃。因此,这样的执子们总是使我们感于心,伤于怀,然后禁不住潸然落下千行泪。

而通子们呢,则是令人叹服的。那样的智慧,那样的胸襟,那样的气度。他们也许又有点狡猾:既然冷眼看穿了这个世界,就怀揣着一副热肠去用一种通达的态度来生活。于是潇洒是属于他们的,闲雅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垂钓于濮水,采菊于东篱,幽居于竹林,泛舟于赤壁。他们行吟高歌,他们临风长啸。他们之中有的也曾是执子,或许是不堪一勺水也不得吞,或许是在某个瞬间悟出了什么,于是他们就成了通子。通子们以为:宠辱何必看得那么重,凡事何必去认那个真?他们曳尾于途中,他们委心任去留。他们有“且乐生前酒一杯,何须生后千载名”的豪放,他们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闲情,他们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因此,通子们总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愉悦,感到这个世界还有宁静和美好。是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闲看花开花落,淡观云卷云舒的超脱,是他们让我们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的所在。

我敬慕执子,我也喜欢通子。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着,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这是不一样的选择,却是一样的美。朋友,你是愿意做执子,还是愿意做通子呢?不过,我暗暗地想:如果用执子的执着来追求美好的梦想,而用通子的通达来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那一定又是另一种境界的美吧。

执子,通子。执耶?通耶?此间有多少世间的玄奥,人生的哲思啊!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思路导引训练

(七)【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自己的文章。

老子的老师叫长枞,长枞去世之前把老子叫到床前,伸出舌头问:“这是什么?”“这是舌头。”“牙齿呢?”老子回答:“掉光了!”长枞又问:“明白了吗?”老子想了一想,说:“谢谢老师,我一定记住老师的教诲。”长枞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老子的老师似乎是要告诉他“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方面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似乎与当今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难以引起共鸣。但若将“刚”和“柔”细解,了解到它们的各个引申义,将会很容易得到三个立意:

1.不要太“刚”,要“柔”; 2.若无“刚”,有“柔”又有何用;

3.“刚”极则易折,“柔”极则易屈,“刚柔”并济方可无坚不摧。如果说“刚柔”并济,便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充分的论述: 1.“刚而无柔,刚愎自用,脆若折枝”; 2.“柔而无刚,奴颜屈膝,卑如蝼蚁”; 3.“刚柔并济,恩威并重,坚如磐石”。

若文中再用例证诸如西楚霸王项羽、司马迁、李陵、苏武、蔺相如、廉颇、触龙、秦始皇等,便可使文章气势雄浑、严谨缜密。文中如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切身体验表达独特感悟,将会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应根据自己对情景材料的感悟和理解,或者叙写对社会人生的体悟;或者描述评点生活现象;或者记叙阐述文化意蕴的内涵。总之,立意关键在于对“刚柔”理性的思考,思想不要偏激。

运用具体的典型的新鲜事例或掌故,论述观点,且能联系人生社会现实,必与高分有缘。考生的作文如果缺少必要的事实和名言警句,或者偏向新奇的构思,盲目追求“另类”,信马由缰,漫无边际,将不会有好的效果。

【例文展示】 在柔与刚的边缘

青青河岸边,柔软的柳枝飘荡在徐徐清风中,那婀娜的身姿展露出了柔的气质;巍巍高山上,刚劲的松柏挺立在凛凛寒风中,那挺拔的腰杆展示出了刚的力量。

空中,出神入化地演绎着逍遥派武功,羽翼翩跹,一招一式中蕴涵着柔的气质;地上,震人心魄地演绎着降龙十八掌,气壮山河,一拳一掌中爆发着刚的力量。

柳枝的柔和松柏的刚,构成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逍遥派武功的柔和降龙十八掌的刚演绎了武侠世界的亦真亦幻。在柔与刚的边缘,我们看到,柔是气质,刚是力量,刚柔并济是最完美的融合。

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常常哀叹人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亡国丧夫后,更是感叹人生“载不动许多愁”,一个曾经风韵的女子,一夜之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疑,李清照是柔和的,这份柔造就了她婉约派词人的独特气质,但同时,她也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内心的刚烈顿时在柔中迸发。刚柔并济的李清照,达到了词坛上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

有着樱桃红唇,如花娇颜的林黛玉,短短一生中,却有着落不尽的报恩之泪。她有着闺中女子的柔,从而拥有了独特的忧郁气质,但同时,她又有着封建时代可贵的刚强叛逆精神,刚柔并济的潇湘妃子成就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

温和甜美的桑兰,有着一个少女本色的柔美,但在遭遇意外后,她显示出了刚强的毅力,这使她更加成熟,更加乐观;博识的陈逸飞,阳刚中带着一丝柔和,于是,才画出了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细腻形象;富有文学气质的毕淑敏,亦刚亦柔,在赞美了“柔和的力量”后,又提出了“我很重要”的豪迈宣言。

刚柔并济,才让他们既显出了气质,又展出了力量,于是,从一只在角落里发光的萤火虫转变成了一颗闪耀在天空的令人仰望的星辰。

柔与刚,看似一对矛盾,却是这世上最和谐的统一体。

站在柔与刚的边缘,左边是柔,右边是刚,俯首拾起,再用心加以糅合,便铸就了一个刚柔并济的精彩人生。

下载2013年高考各类作文写作导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高考各类作文写作导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高考作文训练新题二十题写作导引

    2010年高考作文训练新题二十题写作导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

    2010年高考作文训练经典试题四十题写作导引

    2010年高考作文训练经典试题四十题写作导引 一、标题作文(10个) 1.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题《最后的晚餐》写作导引及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题《最后的晚餐》写作导引及范文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题《最后的晚餐》写作导引及范文 黄黎平 【题目】看懂名画《最后的晚餐》,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4年高考作文押题“游戏产业”写作导引及例文

    【金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800字的作文。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831.7亿元人民币,全球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700亿美元。还有一组让人惊愕的数据......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欣赏自己与欣赏他人”写作导引

    高考作文指导 材料作文“欣赏自己与欣赏他人”写作导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高考分数线公布后,一位名人在微博写下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这......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感受美好”写作导引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感受美好”写作导引 【话题聚焦】: 我们学习过的许多课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感受”。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纯洁;紫藤萝的万花灿......

    高考作文技法:话题 “等待春天”写作导引[五篇范例]

    高考作文技法:话题 “等待春天”写作导引 【文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年冬天,爸爸需要一些柴禾,孩子找到一棵死树,把它砍掉了。到了第二年春天,令人惊愕的是,树干周围生出了......

    热点话题写作导引:网络

    热点话题写作导引:网络 第一章 聚焦社会 【热点透视】 聚焦社会,我们不但能够静观世间万象,洞察众生百态,感知人世冷暖,体悟人间真情,而且能够在沐浴爱的阳光雨露中,在辨析真善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