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文化动力

时间:2019-05-14 19:0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球化的文化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球化的文化动力》。

第一篇:全球化的文化动力

《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读书感

本书的作者是(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经过我对本书的阅读,了解到了此书所表达的内容。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文化地震——文化全球化,它几乎涉及地球的所有地方。文化全球化既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大承诺,也非一种简单的巨大威胁,而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多元化的挑战:原先被认为是不成问题的传统如今陷于崩解,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出现了多种选择。如果说这一巨大的挑战即是个人和集体都得到更大的自由,那也不算过分。人们若珍视自由,就不会厌恶这一事态发展尽管理会为它付出代价。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在无休止的相对化和狂热式的反应二者间寻求一种中间立场,也就意味着在欣然接受和拼力抵制二者之间,在争取全球同一和实行地方孤立二者之间,寻求一种中间立场。本书作者令人信服地表明,这并不是不可能,答案就在本书之中。

全球化是个具有煽动性的词。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什么是全球化?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全球化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极其突出,但其在文化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影响。不可磨灭的是全球化确实有利于文化传播与交流、有利于教育普及。我们知道:文化的发展不仅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人质疑:在全球化带给我们有利方面的同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迅速扩张,消费文化日益盛行,世界文化呈现出趋同或融合的趋势,这对我们的传统本土文化的发展是巨大的冲击。

《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化和跨地区贸易究竟是增强还是减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理解为几种情况的文化多样性。第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多样性。从这个层面上讲的话,文化的多样性是减弱了的。当一个国家通过全球化这个平台,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并被其他国家所认同,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吸收这种文化,将这种异国文化纳入自己的文化之中,这种文化就得到这些国家的共享,那么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多样性的差距就减少了。第二,国家内部的文化多样性。当一个国家吸收了其他一个或是多个国家的文化时,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又丰富,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必定是增强了的。第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交流、融合产生出一种或多种在原质的基础上具有新质的文化来,那么,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比如历史上形成的楚文化、晋文化、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以及蒙文化、苗文化、藏文化和一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文化等,都异彩纷呈,各有特色。中国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包括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世界的例子有很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孔子学院,向世人展示了我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它秉承了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文化走出世界,很多外国文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中国文化。他们从老子的著作中发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说的初步设想,也从中找到对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环境保护思想,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从中他们看到了现代人应该具备处理的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从中国文化的家庭伦理中,他们看到了可以改善当代西方家庭伦理关系,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社会规范;从《易经》中外国人更是读出了当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原理;而一部《孙子兵法》更是成为世界军事院校的经典教材。以上这些是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国门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打开国门,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激荡,与中国文化相互碰撞,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会遭受什么样的冲击呢?当今的文化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充斥于世界。可以说西方文化意识和西方文化习俗正在日趋全球化。无论是在服装、食品、电影、电视还是在建筑设计方面。美国更是凭借其技术和资本优势,特别是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的方面的强大优势,以其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外国市场,进行文化渗透又获取巨额经济利益,这对我们的文化多样性造成巨大的威胁。典型代表——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当好莱坞电影向全球市场渗透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它代表了美国文化的出口,或者说他催生了一种新的、超越了特定美国起源的全球文化。不管是好是坏,好莱坞电影在努力地迎合全球观众的心态,具有强大的普世性,当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蕴含在电影中的文化内涵,这才是影响人思想的关键。韩剧对中国影视剧市场的占据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也是同样的缘由。中国香港电影对中国电影具有代表性,在巅峰时期,香港每年出品的电影数量要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并且在出口方面仅次于美国方面,但是香港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不大。这就是如果当非美国电影想打入外国市场,也必须争取普世性。如成龙的电影《红番区》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然而,制片商还是对电影做了部分删除以迎合美国观众。所有的动作场面都保留了下来,但讲述成龙与女主角关系的段落被大量删除,因为梅艳芳在美国很少人知晓;另外则是这段关系体现了“中国人”爱情观中的义务与忠诚,而不是西方人的那种性爱浪漫。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民族情感的表达。中国的民族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潮流,热衷于过一些洋节,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我认为适度过一些洋节娱乐一番是不为过的,但是,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漠视本土文化确实是不应该的。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是人们常争执的焦点。许多左翼批评家认为:今天的全球化其实就是美国化,它打破了其他地区传统的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暴力和好莱坞电影和电视的渗透就在于帝国主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上。”反过来,保守主义者则担心西方传统与非西方传统文化的融合最终摧毁前者的特殊性。其实,所有成功文化都带有综合的特点,只有与外界保持吸收、交流的状态,文化才能持久更新,而不走向自我封闭。只是,相对弱势的文化可能需要面临更多的调整与转化,但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二篇:文化全球化利弊

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以致西方国家的娱乐业也开始窥视、争夺中国的文化资源。1998年夏季,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影片《花木兰》,就借用中国的传说故事表现美国的文化理念。

如果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说,迪斯尼制作的动画片,产权当然属于美国。但是,国人谁不知道,《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感人的故事?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是,中国文化财富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增值的手段。倘若人们不重视中国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和资源,任凭他人随意掠夺,早晚中国的文化资源会被挖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存在。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循环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国家安全学》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根源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是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出现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是国家文化安全形成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古代,由于世界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缺乏频繁的交往,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冲突还不甚明显,文化安全特别是国家文化安全也就没有突出出来。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虽然在古代还没有明确地显现出来,更没有被人们明确地提出来,但却已经作为不甚突出的方面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派生要素之一。当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在武力上征服,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都已经被彻底打破时,文化安全问题就更为明显了。无论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要彻底消灭一个国家,就要消灭其人民,而消灭其人民的办法无非两条,一条是肉体上的消灭,这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国家就是因此而彻底消亡而变成历史的;另一条是文化上同化,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不少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国家就是在文化同化(当然也有一种是融合)的过程中而不复存在的。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以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存在为前提,在近代东西方国家之间文化冲突日益突出和加剧的情况下而凸现。,只有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以后,特别是在西方列强对东方国家实行殖民侵略政策、东西文明冲突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才逐渐成为现实。近代以来,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经济基础、政治军事优势,不仅对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而且同时也进行文化侵略、文化渗透,搞文化霸权。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因此而变得更为突出和明显。

在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中如何保持和延续自身文化的问题,就是文化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所在。因此可以说,文化安全就是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而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国家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

国家文化特质的保持是国家文化安全基本的内在前提和构成要素,国家文化特质的延续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长久保障,保持与延续的统一才能构成国家文化安全在时间跨度上的全面要求。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五千年而没有中断和消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和标志就是汉语从来没有中断和消亡。有些文明古国的文明后来之所以中断甚至消亡了,其重要原因和标志也是它们各自的语言文字中断和消亡了。作为国家文化安全之基本内容的语言文字安全,最基本含义就是指一个国家使用自己固有语言与文字的权利不受外部因素特别是外部强权的威胁和侵害;其次是指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本身不因他国语言文字的影响或侵入而失去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等领域的主导地位;第三是指语言文字在内外各种文化和非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合理的纯洁性;第四是指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发展能够安全稳步进行,而不至于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于便利的不便、多于益处的害处。

由于英国在近代的兴盛,由于美国在当代的强大,英语这一本来只在西方部分民族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现在几乎成了世界语言和文字,无情地迫使许多国家的知识分子甚至普通民众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一第二语言,否则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英语在当代世界的霸权地位既与美国在当代世界的政治军事霸权地位相适应,同时又在互相推动,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就曾强行在中国推行日语教学和日本文化教育,企图从语言文字方面彻底征服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被强迫学习日语和使用日语的中国人,遭受着难以想象的内心痛苦和精神折磨

西方列强在近代对外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中,也常常强行把他们的语言文字变成了遭受侵略的国家和地区的主导语言文字,其后遗症至今还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存留着。在西方国家之间,这种语言文字的侵略和被侵略、安全与不安

全,也有突出的表现。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Daudet1840—1897)的《最后一课》,不仅反映了一个爱国主义的主题,而且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言语文字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密切联系。”

其实不仅战争期间存在着他种语言文字对本国语言文字安全的威胁和侵害问题,而且在和平时期和国际交往和交流中,也存在着语言文字的安全问题。当代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经济、军事、政治等等方面凭借着其明显优势占据着世界霸主地位,有意无意间对发展中国家采取霸权立场和态度,而且文化领域甚至在语言文化领域也对发展中国家采取霸权立场和态度,从而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文化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以及包括生活话语霸权、学术话语霸权在内的话语霸权现象,直接或间接地侵蚀着欠发达国家的语言文字,影响甚至威胁和危害着发展中国家的语言文字安全。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彻底征服一个国家,不仅仅是要征服他的军队和政府,更重要的是要征服它的文化。正因如此,历史上许多征服者在打垮一个国家的军队,推翻一个国家的政权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要改变其文化,包括改革其日常所用的语言文字和所执的风俗习惯;而一个被打败亡国的民族,也总千方百计地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以图东山再起。犹太民族就是这样一个被征服过但没有被消灭掉的民族,当今的以色列国就是由这样一个历尽千难万苦而不丢弃自身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民族重新建立起来的。

生活方式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个人内在之价值观念的社会性外化,也是社会外在之风俗习惯的个体性活化。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不同,集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同样,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也集中体现为生活方式的差异;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冲突更集中体现为生活方式的冲突。

199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指出,“在我们的整个历史中,我们国家的安全战略一向是寻求实现广泛的、一贯的目标。我们总是设法保护我国的安全,保护我国公民和我国的生活方式。”

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和环境下形成的涉及物质和精神、经济与政治、个人与社会等领域的言行模式,它既包括物质生活在内,也包括精神生活在内;既包括经济生活在内,也包括政治生活在内;既包括私人范围内定的生活,也包括公共领域中的生活。因此,一个人对时间、金钱的消费态度和模式属于他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态度和参与模式也是他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生活方式已经超越狭义的文化领域,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

虽然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社会集团,在生活方式上必然存在差别,但在与另一个国家的比较中,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又必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同时又区别于他国的特征。这种具有国别特色的生活方式,为国民方方面面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条件和便利,因而也就成为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其文化特质和民族特质的重要内容。

生活方式安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国民生活得更舒适、更方便、更自由、更有尊严,因而当传统的和现存的生活方式中存在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要素时,当有更好的生活方式要素可以选择时,那么无论它们是在本国生长出来的还是由他国传来的,国民都是可以考虑对原有生活方式进行或多或少的改变,以获得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这是历史进步的要求,并不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破坏。当然,生活方式的变革应该是进步的、合理的、渐进的,一方面符合时代要求,另一方面不至于引起社会的过度动荡而危及国家安全。在我国,当前提倡确立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文化安全的本质决定了研究文化安全必须考虑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不考虑这一点,就根本谈不上文化安全的问题。

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和现存文化的特质性存在并非都是合理的、积极的、先进的,相反,其中可能以至必然包含了一些甚至许多不合理的、消极的、落后的因素,这些因素已经丧失存在的合理性,因而必然受到新生文化的威胁并最后消失,而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的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维护”和“保障”的主观努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另一方面,真正有意义的、进步的文化安全活动或文化安全工作,并不是去维护和保障已经丧失合理性的特质文化,而是去推进和保障正在生长并具有进步性的新文化。这就产生了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文化的民族特质性与文化时代先进性的关系,也就是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先进性的关系。如果只看到文化安全是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就可能把文化安全只理解为维护传统文化和现存文化的存在,防止对民族文化的威胁,而这种做法不仅不能真正维护和保障文化安全,反而会使文化陷入更大的不安全。这样的做法,必然是一种逆历史潮流的反动行为。

在文化安全问题中,不仅存在着如何认识和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先进性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如何认识和处理文化的民族性、先进性与文化的世界性、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可能在无意中妨碍国家文化安全,甚至是在维护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名义下干出危害国家文化安全的事情来。

在认识到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安全的本质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性、先进性在文化安全中的不同地位与作用。

首先,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事实,应该具有一种宽容与包容的态度。只要其没有直接损害和威胁国家主体文化,就应该允许其存在,并把其作为主体文化的有益补充。当然,对于那些确实已经腐朽和落后的文化,不管是其他国家传进或者渗透的,还是本国历史上固有的,都是国家安全活动或工作需要摒弃的

其次,文化的世界性是存在于文化的多样性之中的一个必然性事实。不同文化不仅各有其特质,而且还有其共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性文化中,始终存在着被整个人类认同的共性,而且在人类越来越被联系为一个整体的时候,这种共性就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也越来越多。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文化安全绝不能成为拒绝人类共同文化的借口。如果借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而拒绝文化的世界性,拒绝接受世界性文化,那么必然把本国隔绝与世界,必然使本国在与世隔绝中走向衰落,最终不仅不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而且还必然导致整个国家的不安全。

文化安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文化的先进性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

在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中,既包括难用先进性衡量的文化特质的差异,也包括能够用也应该用先进性衡量的发达程度的差异,而前一点恰恰就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所在,后一点则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所在。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就在于民族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但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则在于文化的先进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也是文化是否安全的根本标志,但文化的民族性既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更不能保障文化共同体整个文化的安全。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来说,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近代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中国清朝末年“帝党”与“后党”之争,“洋务派”与“守旧派”的对立,以及五四前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观点的争论,各种人物和党派的政治活动,都不仅直接涉及当时中国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而且同时也涉及到了文化安全,人们常常把国家文化安全等同于传统文化的安全,或者等同于现存文化的不受侵害。从表层来看,国家文化安全确实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现存文化的不受侵害具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必然联系,与“文化渗透”、“文化霸权”直接对立,包括抵抗“文化渗透”、“文化霸权”,保障现有文化,包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等等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破坏。但是,从本质上讲,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等等一切文化形式,在历史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虽然脱离不了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但它更根植于本民族新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中,也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历史上看,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而且现在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也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而且也已经成为当代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当代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早已经不是纯而又纯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蕴含着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传统,而且更体现着当今中国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告别封建帝制,迈向现代民主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近代西方的许多优秀文化成果,早已“渗透”到了当代中国文化之中,并且在这种“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时常还伴随着“文化霸权”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是近代以来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文化侵略”,搞“文化霸权”和“文化渗透”的双重性。这就如同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客观上具有双重作用一样。“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但是在客观上,“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和化解潜在的文化风险,抗击外来文化冲击,以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被威胁的一种文化状态

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否就是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呢? 由于外来文化所带有的侵略性对本民族文化的损伤如何补偿?

全球化背景下肩负厚重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全面挑战?

第三篇:文化全球化英语演讲稿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hich i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ids China of its closed cultural system and leads it into a multicultural society.Chinese culture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as a kind of ethnic culture.However, with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cultural exchange warms up quickly.Meanwhile, all kinds of foreign cultures are flocking into China.Standing on the street, you can see McDonald’s and KFC everywhere.Even their passenger volumes are larger than those breakfast stores in China.Most people admit that they would rather eat KFC and don’t want to eat China classic breakfast.Maybe because it’s something new.In the same way, Japanese anime, American movies and South Korean dramas spread to Chinese university campuses, causing a sensation.Chinese students are crazy about those fresh cultures.Some even are proud of knowing better than others.As a result, domestic animation and the Chinese classic get into risks.In this multicultural society, masses of rich and colorful ethnic cultures get together in a melting pot.These foreign cultures shock Chinese culture constantly at their different ideas and customs.In the case, how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how to protect and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se are hot topics which cause the high attention of policy and public opinion.Should we promote cultural integration or insist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a period that the world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one, it’s advisable for us to take an open attitude to foreign cultures.Only after we do in this way, can we catch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local culture of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As we all know,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wealth the Chinese nation ancestors created.Passing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is a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culture.We must take in mind that our culture is the Chinese nation several thousand years civilization of crystallization.It is our superior culture, which is the other national culture can not replace.According to this,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that we agree with cultural integration.Once ethnic cultures come into integration, our national culture will lose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thnic superiority will also disappear.What’s more,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makes the world culture big garden become single and boring.Therefore, Chinese culture wa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bound to emphasize and inherit the national cultural essence.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other ethnic cultures mean nothing to us.We should make it clear that foreign cultures have essence and dregs.We should treat them quite sensibly and not extremely.To take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egs, we will absorb the mankind advanced civilization achievements from foreign cultures.All in all, opinionly, I have the idea that Chinese authorities should encourage cultural diversity.By introducing other excellent ethnic cultures,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 riched and developed well.

第四篇:让我们的文化全球化

让我们的文化全球化

文:华与华董事长 华杉先生

1999年底,我参加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整体形象战略策划,申办成功后,又参与起草《北京2008年奥运会形象设计理念陈述报告》。在参与整个奥运策划的过程中,有一个理念深深的影响了我,就是奥林匹克运动所珍视的“人类的文化遗产”,还有当时国际奥委会市场总监佩恩先生的在研讨会上的一句话,“奥林匹克给了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的文化全球化。”(此公后来离开国际奥委会,给伦敦申奥做总策划,我从新闻报道中看了伦敦申奥的策略,相信他是伦敦获胜的重要“秘密武器”)。

我相信只有我们的文化全球化,才能带动我们的市场全球化。这是今天的中国品牌面临的重大课题。

就好像我们做田七牙膏。当我们面对田七的时候,我们面临一个判断,就是对她(田七这个品牌)的价值的判断,对她的潜能的判断,对她的未来的判断,田七是什么?

1、我们判定田七是中国日化业珍贵的“文化遗产”!

每160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牙医,每800个瑞典人就有一个牙医。而中国每50000人才有一个牙医!中国人没有平时看牙医的习惯,中药牙膏扮演了牙医的角色,解决各类常见的口腔疾病。

当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其实还有一个海关,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当“田七”做为以中药植物名称命名的日化品牌时,田七牙膏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她直接继承了中国的传统中医文化。而现在的商标法已不允许动植物名称做商标,“田七”品牌名更成为最珍贵的资产。有人会问,是中药牙膏就一定成功吗?原来那么多中药牙膏不都失败了吗?我要说原来那些不断萎缩消失的中药牙膏品牌都是自己自杀的,是他们自己抛弃了自己。他们为什么自杀,用何种方式自杀等一下再讲。

2、营销是基于预期的坚决投资!

在收购前的2002年,奥奇丽整个销售收入只有6000多万元,但基于对田七价值的判断及对其未来的乐观预期,晓声广告在2003年一举投入了超过2亿元的广告,2003年,奥奇丽整体销售收入达到6亿,2004年,10亿。在2005年,以每只110克计,田七卖出了4亿支牙膏。而且开始在中高端市场获得成功。

中国市场戏剧

我常常提醒自己这些问题——

成功不知道怎么成功的,失败不知道怎么失败的;动不动就总结经验,得到的却往往是误会; 总能给出正确答案,回答的却是错误的问题; 一招鲜就吃遍了天,却一辈子摆不脱已经不发挥作用的过去的路径依赖。

我们告诉自己: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已经获得的所谓“成功”,只不过是中国很多企业都经历过,又失去的东西。我们要研究他们的“得到”,又要看到他们的“失去”,我们才能得到更多,而不是再失去今天的一切。

我们用围绕日化业,四幕戏剧来看过去20年的中国市场:

第一幕:“洋美人”

十几二十年前,当宝洁、高露洁等公司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消费者从来没有见过那么漂亮的包装、那么漂亮的广告,那么贴心的促销公关。就像打开家门,突然门口站着一个笑盈盈的美国美人说“May I come in?”,赶紧开门请进。原来用的东西,简直就没法看了。中国老牌企业先丢市场,再丢品牌,最后好多连企业也丢了。

第二幕:“俏丫鬟”

“洋美人”大获成功刺激了国产品牌的营销革新,特别是教会了很多新兴的中国本土企业,雕牌、立白、冷酸灵等一批中国“俏丫鬟”与外来“洋美人”针锋相对,他们充分利用广大的流通渠道优势,铺天盖地的广告拉动,相对低廉的价格,逐步站稳低档市场,为本土品牌找回生存空间。

第三幕:“吸血鬼”

市场竞争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学国际品牌,国际品牌也学我们。善于学习的“洋美人”在本土品牌身上获得了丰富经验,并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放出了可怕的“吸血鬼”。

高露洁、佳洁士均推出低价格的草本系列牙膏,目的很明显,就是争夺市场的同时,以低价策略将国产牙膏赖以生存的草本植物概念低端化。这些“吸血鬼”抢占了市场份额,削弱了国产品牌竞争力,同时也吸走了本土企业生存发展的利润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在田七成功之后,高露洁推出了宣称加入金银花、西瓜霜和田七的“全新升级高露洁草本牙膏”,零售价低至2.9,来抢夺田七的“胜利果实”。

以“一个消费群体,一种消费利益,对应一个品牌”的品牌细分策略闻名的宝洁公司,在中国不仅将飘柔洗发水降到9块9,甚至在飘柔品牌下推出了沐浴露和香皂,完全和中国本土品牌一个套路,而且价格更低。

问题的核心在于,国际品牌放出“吸血鬼”抄市场的底,他们却还有大量品种在高端市场获利。而中国品牌大多是在低端市场生存,在低端市场打败他们,就打垮了他们的全部。中国本土品牌没有高端品种打上去,于是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

这样的“吸血鬼”现象几乎在中国所有行业存在。国产手机曾经风光无限,而现在,最低价的手机属于诺基亚这样的国际品牌,只卖300多块钱。现在国产汽车很风光,或许3年后,中国市场最便宜的汽车是丰田公司的。而他们照样有过百万得高档车获利,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却失去了唯一的生存空间。

第四幕:“Miss.China——中国小姐

中国品牌要做既有中国文化内涵,又具全球性价值的的“中国小姐”,而不仅仅是勤劳肯干的“俏丫环”。很多中国品牌不能在高端市场获得成功,都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自己能卖高价货的品牌价值。举例来说,雕牌皂粉就是走出低价、低利润盆地的重要努力,但是市场验证不成功,原因很简单:雕牌一直以“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为号召,以下岗女工家庭为形象,就是低档品牌,广告宣称“雕牌换代”可以,但是“换价格”难。

田七在低端市场获得成功后,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市场主要还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我们的消费群还年龄偏大。为改变这一状况,田七首先推出了“拍照喊田七”版本的广告,让品牌成为时尚符号,推动品牌升级的年轻化、时尚化、城市化。然后战略性地推出“田七《本草》”系列牙膏,主打高端城市市场。“田七《本草》”是田七的子品牌,定位于“《本草纲目》经典护齿配方,中国人的牙齿护理智慧”。2005年,“田七《本草》”系列牙膏已获得初步的市场成功。2006年,田七将再推出第二个子品牌——“田七娃娃”,在中国儿童牙膏市场再开辟新的空间。

失败的企业都是自杀的

失败的企业都不是被别人打败的,都是自杀的!说得再重一点,都是自杀狂。中国很多本土品牌过去的败退,是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自杀行为,全力配合国外品牌占领中国市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是一个营销上非常典型、非常普遍,过去发生,现在发生,以后还会不断发生的现象——就是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营销行为都是不自觉地为领导品牌服务的。就像人们会模仿领袖、模仿明星、模仿成功者一样,企业也会做出模仿领导者的行为。而你越是模仿他,他出什么产品,你就跟什么产品;他打什么概念,你也打什么概念,那你就是在向所有人证明他才是权威,你将隆重自杀,永远失去自己,还自以为是在和别人竞争!甚至发出些“竞争激烈”之类的感叹。

“学我者生,象我者死!”,这是古训。

正如上文所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中药牙膏品牌不是抵抗者,而是积极的配合者。因为别人喊防蛀的时候,他们也喊防蛀,别人加氟,他加“双氟”,别人加盐,他也做“盐洁”、“盐白”,而没有把营销资源用来推广自己的价值。可以说,过去的十几年,是“中药牙膏价值话语空白”,这真是可悲。虽然站在田七的利益立场来看,如果过去的中药牙膏品牌都坚持自己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的市场空白让田七迅速成功。但站在民族工业的立场,仍然让人扼腕!君不见,坚持自己价值的品牌都活得很好么?冷酸灵就是成功典范。中国日化业也曾经有更加成功的价值标杆——就是重庆奥妮,但她却在“植物一派”之后的“百年润发”、“西亚斯”、“黄连除菌光光光”冲撞中烧光了自己的价值。所以我说伴随国际牙膏品牌在中国成功的,是中国中药牙膏品牌的“集体自杀”。在其他行业,又何尝不充满着这样的故事?

让我们的知识全球化

上文讲到国际奥委会前市场总监说的“让你们的文化全球化”,我想最后再谈谈这个问题。

在小小一支牙膏的问题上,实际上我们是集体接受了西方提供的标准。我让大家想象田七牙膏能不能卖到美国,而且成为美国市场第一品牌?当然听起来是天方夜墰了。我接着说:“美国人为什么不买咱们的牙膏?因为他们没知识!”马上被掌声打断。这掌鼓得很糊涂!一听到贬低美国人就兴奋。而我要说的是美国人没有“我们的知识”,没有“刷牙可以清热去火止牙痛,中药牙膏可以清热去火止牙痛,田七可以清热去火止牙痛”的知识!从小学起,我们的教室里就挂着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今天越来越深的认识到,知识是最大的市场力量。中国的中药不能在全球市场畅销,其根本在于中医的知识没有被接受。随着中国越来越繁荣,越来越融入世界,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文化将在全球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和认同,伴随着我们的文化的全球化、知识的全球化,艺术的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就是商品的全球化。今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的生活里充斥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被接受,就为“中国创造”被接受打下了基础,我们的空间将越来越大。我们要以“全球价值观,中国新生代”的理念,开辟我们全新的未来。

第五篇: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全球化文化

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全球化文化

------试析信息技术对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新闻学院 赵媛媛 2010202339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触角已延伸至人们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塑造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塑造着现代文化。由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引发了文化的融合与互异,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文化被同化,一部分文化被异化,还有一部分文化被消亡。

提起全球化这一概念,大部分人最快联想到的应该是经济这个层面上的全球一体化,然而,在全球化快速笼罩世界的今天,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文化,政治、教育及社会等学科领域的重视。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文化是一个国家获得国际认同和国际支配力的重要工具,是一个国家获得国际权力的重要来源;文化更是改变国际关系和重塑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同质化,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被认同的一个大的趋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产生,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开始习惯总体上一样的生活模式,东方人接受了西方的饮食,西方世界也更多的吸收了东方世界的元素。

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已成定势,不管文化全球化到底是“一体化”还是“同质化”,都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大的交融。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推动性因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地缩短人们的距离,我们交流,我们互动,我们最终开始融合。

新科学技术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新型生产力,即提供了自动化、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及高技术生产力,提供了高速、高效、大容量的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工具。全球化是在新科学技术革命影响下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今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渗透力、攻克力远远胜过当年殖民主义者的军舰、飞机、大炮,它把地球上一个又一个的“世外桃源”卷进了世界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大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电子出版以光盘、磁盘和网络出版等多种形式,打破了以往信息媒体纸介质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交互式界面 的采用为文化、艺术、科技的普及开辟了广阔前景。网络等新型信息介质、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传播,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给文化全球化带来什么影响呢?依我之见,有两个方面:加速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也有利于各文化独特性的保存。

对于第一个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会带来全球的文化交流的深化,而在这一深化过程中,各种文化,各种文明交融碰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产生矛盾,产生火花,一系列的互相影响之后,呈现的便是全球文化的同质化。

在分析影响之前,我想从更深一点的角度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和文化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文化包括该社会的各种话语和习惯做法,而且它们之间并非只是互相反映的关系。人的行为不仅是其心理产物,而且也受到人们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如果说人的生活是由他们所选择的话语塑造的,那他们的行为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引导。由此可见,文化能够影响人的行为,那么反过来,人们的行为也同时塑造这文化。人与文化磨合,从生物学上看,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的行为影响了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来,信息技术与文化就有了关联。

不用从古至今,仅看现在,我们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接触更多的不同的信息,也使我们接受了许多不同的观念、态度和看法。举一个例子,近年来,关于同性恋这一问题,很多人的态度发生了大的转变。很多人对“同性恋亚文化”现象表示支持,剩下的人中也有不少人对其不表看法,不置可否。这样的情况在十几年前年还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在传统中国人的眼中同性恋就是一种违背伦理道德的不正当行为关系,是不见天日的,是应当受到唾弃指责的。但是现在,同性恋的相关话题不必再隐晦,甚至可以上报纸,上电视,最近更是有为其立法的呼声。较之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自始以来是更为保守的,然而为什么中国人的观念现在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开放,接受社会现象的尺度越来越大呢?这就是信息时代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了。信息时代,虽然我们接触到的东西仍具选择性,但由于选择的范围不再受那么多局限,人们的思维打开了,眼界也扩宽了。人们通过互联网,通过搜索引擎,通过社交网络接触到更多的持不同观念的人,接触到更多的陌生的事物,也接触到更多的看似匪夷所思的现象。网络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潜移默化了我们的习惯,而人们行为的总和便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的呈现,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

至于另一方面,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各文化独特性的保存。这样说似乎与上面的同质化说法互相矛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能找到相关例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出于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拥护,人们会自觉的产生一种捍卫自我的意识。不仅如此,好的、有特色、值得保存的文化是能够得到世界人民认可的,这样一来,独特的文化就会得到保护,进而得到更好的传承。

比如玛雅文化,一部大片2012使这个神秘古老的文化被大众所认知。这部影片使用了大量的3D特效,使人们在感受到世界末日的恐惧的同时,也对玛雅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更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找到关于玛雅文明的资料,更多的人对玛雅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产生了好奇心,关于玛雅的研究一时间多了起来。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再比如说土著人和原始部落,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不出家门就能了解世界。我们通过现代科技看到土著人的照片,甚至看到关于他们生活的种种视频。我们了解到原始部落的生存方式,并开始尊重他们。这些土著群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见识过,但我们都承认他们的存在,并接受他们,甚至保护他们,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化的影响永远不是单一方面的。身处于信息时代,我们可以从自身找到解答。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习西方人的教育模式,学习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和那些美国人、英国人变得越来越相同,一代一代人的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但是不管怎样融合,我们还是不同,因为我们必然会保持自身的一种独特性,你可以一眼区别中国人与韩国人,可以区别美国人于法国人,也是这一原因。文化的同质与独特的并存并不矛盾,一个是大众文化,一个是特色文化。在我看来,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全球化文化是一种文化共同体,大众文化被同化,产生整个世界范围上的一种同质感,而独特的文化又被保存,被珍视,留给人们一种猎奇心与崇拜感。

21世纪信息技术飞度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全球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促进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也会激发人们对特色文化的珍视。我们生活在文化中,行为举止受到文化的熏陶,反过来,我们的行为也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产生颠覆性的改变,与以前人们局限型的交际方式相比,现在的我们随手可以找到多种方式获得想要的各种信息,文明不在局限在某一个范围,整个世界的文明在各国人民的交流、交际中逐渐磨合,大众文化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在世界的各地都可以生活的更加习惯。至于保特色的文化,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特殊形式。虽然有人会担心这样文化的存在形式会使他们变得名不副实,形同虚设,不具备太大存在价值,但在我

看来,这也是一种文明的保留,是一种更完好存在的方式。

信息技术带给世界的影响不仅在文化方面,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使用高科技,享受高科技提供的便利,与此同时,高科技也悄悄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生活模式,生活态度,以致影响我们的文化走向,使全球文化在总体上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并使我们越来越融合。

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基,我们不能脱离文化生存。现在虽然很多学者呼吁我们保护文化多样性,呼吁我们拯救文化,但在我看来,情况也并没有那么严重。文化的形成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无需可以改变和多加限制,既然我们接受了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又为什么过多的排斥新文化现象的形成呢?大众文化的同质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高科技的发展不可能倒退。人们不愿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文化就这么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文化自然发展是我们唯一的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下载全球化的文化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球化的文化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化与信息社会的文化传播

    全球化与信息社会的文化传播 姓名:胡莲 (工业设计与工程 2014201443)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

    “全球化与文化”讲座小结体会

    “全球化与文化”讲座小结体会 2009年11月30日,参加了著名哲学与社会学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教授主讲的“全球化与文化”讲座。当20世纪帷幕即将落下时,一种新的意识正......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合集)

    第五课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

    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5篇

    科技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这样说到:“标志着现代经济的时代创新特征,是科技广泛地应用于解决经济生产的难......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精选五篇)

    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迅速扩......

    广告文化论文浅谈广告全球化传播与文化安全

    浅谈广告全球化传播与文化安全088313142 殷冠男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之间文化的渗透和冲突越来越频繁。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要在本国传播,而且要跨出国......

    文化动力推动队伍长远发展

    坚持融合创新引领凝聚思想 文化动力推动苏州法院队伍长远发展近年来,苏州中院按照“贴近审判、贴近法官、贴近基层”的工作要求,针对法院队伍地域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出......

    专题:经济全球化

    2012年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第二轮) 专题: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及其表现 1、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