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

时间:2019-05-14 19:3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

第一篇: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

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强戒人员王某,已婚,初中文化,吸毒型,“二进宫”,2010年2月因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1次,2012年4月复吸,2012年8月6日入所,现实表现一般,曾因打架被罚分一次。

二、来访者自述

(一)主诉

头疼,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伴有睡眠障碍三月余。

(二)个人陈述

我6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异,母亲改嫁,我一直随父亲生活,他脾气非常暴躁,先后离过三次婚,我母亲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我母亲改嫁后,我父亲再婚,父亲经常酗酒,回家后就打我,甚至继母打我的时候他还在边上帮腔,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我就离家出走闯社会了,从此再也没有回过那个家。在我步入社会的时候认识了朋友李某,刚开始我不知道他吸毒,有一次我头疼发作,他拿了毒品给我吸食,说可以镇痛,当时我还不到十八岁,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就跟上他一步步吸上了瘾。2010我强制自己戒了毒,可是在2012年后头疼的老毛病有犯了,我心存侥幸的又吸了几次,想着头不疼了就不吸了,结果就被抓了。我现

在时常想起小时侯父亲打我的情景,正因为他那时候那么狠的打我才迫使我离家出走,也是因为他经常打我让我落下了头疼的毛病,导致我有家不能回,一想这些我就头更疼,心也烦,就想在哪发泄一下,我太恨我的父亲了,是他毁了我的一生。我想是心理出问题了。

三、观察了解的情况

来访者王某,性格外向,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心情好时非常热情,心情不好时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曾因一个碗与其它学员发生口角导致打架被罚分,事情过后又表示非常后悔。2013年6月得知妻子被抓,孩子没有人照顾,王某忧心忡忡,焦虑不安,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每天申请看病,称自己头疼的厉害要所外就医,经常不完成生产任务,大对民警谈话多次,效果不佳。

来访者衣着整洁,面容消瘦、憔悴,目光呆滞;来访者自述头疼,经医生确诊未发现脑内器质性病变,未发现患有其他疾病。自从三个多前得知妻子被抓,孩子无人照管后,来访者一直处于痛苦,悔恨和焦虑不安之中。无家族精神病史。心理测验结果:

四、评估与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来访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

可排除精神病。

2、根据来访者情绪低落、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三个多月,已经出现了泛化,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3、根据来访者的内心受到强烈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具有道德色彩,且没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4、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

五、制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1)改善不良情绪,改善睡眠。(2)改变错误认知,纠正错误评价。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在达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咨询的时间和次数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

(四)咨询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简单的说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

信念,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变造成来访者情绪困扰是不合理观念,并建立其合理的理性观念,帮助来访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改变错误认知,减少或消除他们以有的情绪障碍,以合理的人生观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六、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1.目的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材料; 确定主要问题,共同协商咨询目标; 介绍心理咨询方法和相关情况。2.方法

摄入性谈话,心理测试。3.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相关事项,介绍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做SCL—90、SAS、SDS、EPQ等测验;向大队民警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异常表现。本着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使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被支持。咨询师向来访者讲解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原理。来访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对自己问题的理解。4.家庭作业

运用ABC理论,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1)具

体找出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B是什么?(2)找出这种想法有什么证据。

(二)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1.目的

寻找来访者心理问题发生的认识根源,改变不良认知 2.方法

会谈和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3.过程

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来访者自述通过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反复的自我审查,觉得心情好了许多,尤其是不那么怨恨父亲了,自己现在走的路也与自己当时的任性和贪图享受有关系。4.家庭作业

让来访者回答如下具体问题:(1)找一找自己曾经不合理的信念;(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3)找住导致自己错误信念的根源;(4)

能否通过自己的辩解,改变一些对自己错误的评价和看法。(三)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1.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学会理性思维,学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求助者拓宽思维、开阔心胸。2.方法

会谈、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3.过程

这次来访者前来咨询时,表情轻松、自然,通过上次的会谈和家庭作业,来访者收获很大,心情放松了很多,感觉不那么憎恨父亲了。为了进一步帮助来访者摆脱旧有的思维方式和非理性观念,继续探索,使来访者养成理性思维的好习惯。心理测验结果:

SCL—90人际关系敏感1.7,焦虑1.8,抑郁1.8。SAS:粗分42分,标准分52分。SDS:粗分40分,标准分50分。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

情绪低落、焦虑、怨恨等不良情绪明显好转,无头痛、睡眠障碍。与学员能和平共处了,不再易怒,能正常学习和劳动,偶尔能超产,改造态度端正。

(二)心理测验结果比较:症状明显减轻

(三)咨询师的评价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变了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解除了情绪困扰,来访者已恢复正常的改造生活,来访者通过咨询,能够进行自我探索,学会了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促进了来访者 的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第二篇: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一、一般资料

劳教人员李明樟,32岁,未婚,高中文化,抚州市乐安县人。因盗窃被劳动教养一年,2进宫。

二、该学员入所后表现: 经常

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欲差,伴睡眠障碍三月余。

个人陈述:8岁时父母亲离异,是母亲抚养自己长大。四年前,我开始吸毒,花光了母亲买断工龄的钱5万元。从小就记得母亲有胃病,三个多月前,得知母亲患胃癌去世的消息,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长大,母亲对我的关爱历历在目,是我吸毒而花光了母亲的钱,导致母亲无钱治病,母亲死时我也没能给她送终,我对不起母亲,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现在很后悔我怎么去吸毒啊!如果我不吸毒,母亲有钱治病,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从我吸毒这几年来,母亲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我想戒毒,戒毒后多挣钱让母亲过点好日子,可现在母亲不在了,我连尽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只要看到别的学员接见,我就会想起母亲来看我的情景,我就心慌,紧张,出汗,十分痛苦,注意力不能集中,整天胡思乱想,劳动时也老是出错,因损坏劳动工具还被惩罚。三个多月来,我紧张、痛苦、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又没有精神,不想吃饭,有时还头痛,觉得自己是活不出去了,同组的学员、老乡和大队干部不断地安慰我,当时心情会好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痛苦之中。我想是心理出问题了,所以前来咨询。(在大队民警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求助者姚某,性格内向,做事认真,2006年1月到我大队改造以来,遵守纪律,劳动积极,学习认真,共获减期32天。2007年2月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姚某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安,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4月中旬以来姚某表现更为突出,整天无精打采,晚上两三点钟查班时,常发现他在过道上走来走去,难以入睡,行为失常;在习艺劳动中不按操作规程劳动,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低,还损坏生产工具四次,大队民警、民管会成员、班组长找他谈过多次,效果不大,现在不能正常参加日常的教育学习和习艺劳动。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消瘦、憔悴,一直低着头,目光有些呆滞,不能正视别人的目光;求助者身体健康,未发现患有其他疾病,性格内向,最近很少与其他学员交往,大队民警评价他做事认真,业余爱好较少,极少主动参加大队组织的文娱活动。自从三个多月前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求助者一直处于痛苦、后悔自责、焦虑不安之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无家族精神病史。心理测验结果

90项症状清单(SCL-90)人际关系敏感2.5、焦虑3.2、抑郁2.4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3分(标准分66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8分(标准分60分)

四、评估与诊断

本案例资料来源可靠,情况属实。

(一)据临床资料分析,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评估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自责、紧张、焦虑。

2、生理状态:睡眠障碍、食欲差,头痛、心慌、出汗。

3、社会功能状态:与学员交往少,不能参加正常的教育改造活动,习艺劳动效率明显下降。

4、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该求助者意识水平降低,心理自控力下降,自信心估计过低,社会交往降低。总体心理健康状态偏差。

(二)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三个多月,已经出现了泛化、回避、影响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3、根据求助者的内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

义,具有道德色彩,且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4、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

5、最终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求助者男性,28岁,有三年的吸毒史。

2、社会原因:(1)父母离异,处于单亲家庭,儿童、少年期间缺乏父爱,(2)有三年的吸毒史,(3)社会交往少,(4)母亲的病逝形成较强烈的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问题的形成构成直接的影响。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1)错误的认知:自己因吸毒花光母亲的钱,导致母亲死亡,对不起母亲。(2)错误评价:我是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活不出去了。3)情绪方面的原因:受情绪低落、焦虑、紧张、自卑自责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4)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六、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的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即心理冲突没有变形,可以排除神经症。

七、制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分析,通过与求助者姚某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改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自责等不适情绪,改善睡眠。

2、改变错误认知,纠正错误评价。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

(四)咨询方法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简要地说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理性观念,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改变错误认知,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这些非理性观念有三个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

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求助者说:“我不吸毒而用母亲的钱,母亲就不会患胃癌去世”。

2、过分化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制定它的好坏一样。如求助者:“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如:我活不出去了。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持非理性观念的人们一旦陷入严重的情绪困扰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这就需要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

八、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共一次 2007年5月11日

1、目的:(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3)确定主要问题,共同协商咨询目标(4)介绍心理咨询方法和相关情况。

2、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3、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介绍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做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向大队民警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该求助者的异常表现情况;本着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采用会谈法与求助者交谈,收集

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成功地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该求助者逻辑思维清晰,领悟力较强,咨询师直接对其讲解了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原理,指出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症结是其思维方式、信念的不合理,使他陷入情绪困扰状态。咨询师具体讲解了ABC理论中A代表发生的事件,B指人们对发生的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C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4、家庭作业:运用ABC理论,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1)具体找出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B是什么?(2)找出这种想法有什么证据?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共三次 2007年5月18日

1、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不良认知,求助者应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2、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求助者自己找出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现在很后悔我怎么去吸毒啊!如果我不吸毒,母亲有钱治病,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不能找出足够的证据来否定这一信念。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找出的这一不合理信念。分析:母亲生病是疾病发生的必然结果,这是谁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肯定的,因吸毒导致母亲无钱治病而产生的后悔情绪是适当的、合理的;若我不吸毒,母亲就不会患病,不会去世,我就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一个有罪的人,这是不合理的观念,是一种糟糕至极的想法和绝对化的要求。使求助者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产生自罪自责,焦虑不安等不适情绪及头痛失眠心慌等躯体症状,求助者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是由自己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她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思维方式,才能减轻或消除症状。咨询师为了检验求助者是否真正达到领悟,并要求姚某分析他自己的问题,让他举例来说明问题的根源,作为家庭作业给求助者回队完成。2007年5月25日

1、目的:进一步寻找求助者心理问题发生的认识根源。

2、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求助者自述通过寻找问题发生根源,进行了反复自我审查,觉得心情轻松了许多,尤其是自罪自责心理明显减轻,但还是为母亲生病去世而遗憾惋惜。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是一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咨询师针对这一不合理的信念,告诉求助者这属于过分化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这是对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就会导致自卑、自责、自弃的心理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4、家庭作业:(1)要求姚某回忆自己吸毒前母亲患胃病的往事,分析是否自己不吸毒母亲就不会患病,自己吸毒与母亲生病去世的直接联系。

(2)要求姚某以自己吸毒的经历为基础,分析毒品的对个人、家庭、社会有那些危害。2007年6月1日

1、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是没有根据的,学会以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

2、方法:(1)会谈(2)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选录咨询过程中的对话(求助者简称“求”,咨询师简称“咨”)求:母亲从小对我很好,自己舍不得吃、穿,都要给我最好的关爱,而我却去吸毒,花光了母亲的钱,母亲无钱治病去世了,对母亲来说我没有资格做她的儿子,我对不起母亲,我有罪,母亲生病我没有照顾她一天,现在想尽点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我真没用。

咨:作为一个女人要将儿子抚养长大,确实不容易,可以看出你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求:嗯!(点头)

咨:作为一个称职的母亲,是否应该将儿女抚养长大? 求:嗯„„,是的(点头)。

咨:你能说说判断母子关系的标准是什么吗? 求:嗯„„,是血源关系。

咨:你血管里流的是母亲的血,不管你如何评价自己,你都是母亲的儿子,是这样吗?

求:(点头)

咨:你母亲得了胃癌,这与你吸毒用光了家里的钱有多大关系呢? 求:我也看过相关的书籍,癌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早期诊断也很困难,也可能在我被送劳教之初就形成癌症了,这好像确实与有钱无钱没有多大关系。

咨:既然受目前医疗水平的限制,癌症的早期诊断很困难,母亲的生病与你个人的行为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你又凭什么说你是一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呢?(指出求助者的主观臆断)

求:嗯„„好像是的,可是我不吸毒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咨:你不吸毒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你有证据吗?你相信有钱就能让癌症患者生存下去吗?

求:嗯„„我也没有什么证据。我也宁愿相信母亲在我吸毒之前就患有癌症,但我毕竟因吸毒而用光了家里的钱,让母亲无钱治病啊!咨: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肯定的,你能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很不错,你能说说你目前处在什么环境,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吗? 求:我很后悔自己怎么去吸毒,我来劳教戒毒也是我母亲的意愿,她希望我能戒毒,好好的生活,她来这里接见一次就讲我一次,我明白了,我应该振作起来,好好改造,不应该这样。

咨:好极了,你能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和以后应该怎样做,真不容易,那你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吗?活不出去吗?

求:这„„,我好像自信多了,就为母亲最后一次来接见时叮嘱我好好改造,以后成一个家,好好生活的“遗言”,我也要努力改造,出

去后彻底远离毒品,让母亲在九泉之下高高兴兴。

咨:你真棒!你已经学会了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学会了用理性思维取代自我责备的思维。

4、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答如下具体问题:(1)找一找自己曾经有过的不合理信念;(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3)找出使自己得出这个信念是错误的结论的证据;(4)能否通过自己的辩解,改变一些对自己错误的评价和看法。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共一次 2007年6月15日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学会用理性思维方式思维,使求助者在认知、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重建新的反应模式。

(2)学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求助者拥有较现实的、较理性的、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2、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3、过程:这次求助者前来咨询时,表情轻松、自然,求助者自述通过上次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辩论以及家庭作业的实践反思后,收获很大,心理感觉轻松了许多,感觉生活还是很有希望的,已经正常参加学习、劳动一周了。为了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观念,继续探索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使求助者学习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心理测验结果

SCL-90:人际关系敏感 1.7、焦虑1.8、抑郁1.8。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2分,标准分5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0分,标准分50分。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抑郁等不适情绪明显好转,自罪自责消失,无头痛、无失眠、进食情况正常。

(二)大队民警的反应:与学员的沟通交流明显增多,学习、劳动、日常生活规范能达到大队要求。

(三)社会功能状态:人际关系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劳动和生活规范,改造态度端正。

(四)咨询前后二次心理测验结果比较:症状明显减轻。

(五)咨询师的评价: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改变了求助者不合理信念,解除了情绪困扰,求助者已恢复正常的改造生活;求助者通过咨询,能够进行自我探索,学会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产生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进行辩论,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第三篇:服刑人员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类型:案例分析

论文题目: 一例男性服刑人员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姓

名: 韩一飞

身份证号: ***957

所在省市: 云南开远

所在单位:云南省小龙潭监狱第三分监狱

0

一例男性服刑人员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报告

云南省小龙潭监狱第三分监狱 韩一飞

【摘要】摘要:本案例报告是针对一名严重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因为认为自己母亲的病逝是由自己的犯罪而导致,从而产生了焦虑、烦躁、睡眠差等症状,最近三个多月以来,求助者自卑自责、极少与其他服刑人员讲话,生产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服装加工产品返工率达15%-20%。为了帮助其解决情绪困扰和错误的认知,制定了详实的咨询方案,在咨询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了五次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严重心理问题、焦虑、抑郁 1.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沙某,男,27岁,汉族,初中学历,未婚,云南建水人,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死缓(限制减刑)。现在云南省小龙潭监狱服刑。

1.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从小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均以务农为生,八岁时父母离异。自己为家中独子,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打架,母亲对其的管教也比较严,但是该求助者经常是阳奉阴违,不听管教。初中毕业以后,长期在家务农,但经常与村里一些无业游民喝酒,时常打架闹事,并逐渐沾染上毒瘾。2012年与同村四名毒友到边境购买毒品,在昆明火车站被查获,被判处死缓限制减刑。在看守所时,其母亲因肺癌去世,直到三个月前求助者才得知此事后,一直认为母亲是被自己犯罪一事刺激,而生病去世,因此一直怀有较深内疚感。入监后,寡言少语,一提及其母亲和犯罪一事,表现出较焦躁情绪。虽然身强体壮,但生产经常不能完成任务,返工率较高,时常找借口调整号室或岗位。

1.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情绪低落,低垂着头,一副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样子,一直玩弄手指。思维逻辑条理清晰,自知力正常,但一谈及其母亲和其犯罪的事情时就表现出较为焦躁、痛苦。

1.4身体状态

求助者身体健康,无重大病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入监体检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1.5社会功能

只与少数几个罪犯有来往,时常找借口提出换号室和岗位要求。虽然能正常参加劳动改造,但劳动任务经常无法完成,返工率较高。

1.6心理测验

(1)通过使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各因子分如下: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疾病 其他 1.8 1.4 2.5 2.4 3.3 2.0 1.4 2.1 1.6 1.5 从测试的数据显示,该求助者呈现阳性的症状的因子项目是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其中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较为突出。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3分(标准分66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8分(标准分60分)2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

2.1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欲差,伴睡眠障碍三月余。

2.2个人陈述:8岁时父母亲离异,是母亲抚养自己长大。三年前,我开始吸毒,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从小就记得母亲有肺部和呼吸道不是很好,三个多月前,得知母亲患肺癌去世的消息,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长大,母亲对我的关爱历历在目,是我吸毒而花光了母亲的钱,导致母亲无钱治病,最后还因为运毒被判了那么重的罪,母亲死时我也没能给她送终,我对不起母亲,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现在很后悔我怎么去吸毒啊!如果我不吸毒,母亲有钱治病,也不会受到刺激,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从我吸毒这几年来,母亲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现在母亲不在了,我连尽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只要看到别的服刑人员接见,我就会想起母亲来看我的情景,我就心慌,紧张,出汗,十分痛苦,注意力不能集中,整天胡思乱想,劳动时也老是出错,因返工率较高还被惩罚。三个多月来,我紧张、痛苦、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又没有精神,不想吃饭,有时还头痛,觉得自己是活不出去了,同组的服刑人员、老乡和警官不断地安慰我,当时心情会好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痛苦之中。我怕这样下去会跟监区李某一样变成神经病,所以前来咨询。

2.3求助者管理警官的反映

求助者沙某,性格内向,做事认真,2012年1月到我监区改造以来,遵守纪律,劳动积极,学习认真。2013年2月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沙某整 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安,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4月中旬以来沙某表现更为突出,整天无精打采,晚上两三点钟巡查时,常发现他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行为失常;在习艺劳动中不按操作规程劳动,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低,监区负责生产的警官找他谈过多次,效果不大,现在不能正常参加日常的教育学习和习艺劳动。

2.4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消瘦、憔悴,一直低着头,目光有些呆滞,不能正视别人的目光;求助者身体健康,未发现患有其他疾病,性格内向,最近很少与其他学员交往,监区警官评价他做事认真,业余爱好较少,极少主动参加监区组织的文娱活动。自从三个多月前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求助者一直处于痛苦、后悔自责、焦虑不安之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无家族精神病史。

2.5求助者周围罪犯的反映

求助者近段时间以来,晚上睡不着,总是唉声叹气的,有的时候还会用拳头击打墙壁和床板,很少和同改交流,大家也不太敢去招惹他。

3评估与诊断

本案例资料来源可靠,情况属实。

3.1据临床资料分析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评估(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自责、紧张、焦虑。

(2)生理状态:睡眠障碍、食欲差,头痛、心慌、出汗。

(3)社会功能状态:与同改交往少,不能参加正常的教育改造活动,习艺劳动效率明显下降。

(4)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该求助者意识水平降低,心理自控力下降,自信心估计过低,社会交往降低。总体心理健康状态偏差。

3.2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三个多月,已经出现了泛化、回避、影响社会 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3)根据求助者的内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具有道德色彩,且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4)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5)最终诊断严重心理问题。4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求助者男性,27岁,有三年的吸毒史。

1父母离异,处于单亲家庭,儿童、少年期间缺乏父爱,(2)社会原因:○2有三年的吸毒史,○3社会交往少,○4母亲的病逝形成较强烈的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问题的形成构成直接的影响。

1错误的认知:自己因吸毒花光母亲(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

2错的钱,外加自己犯罪入狱刺激到了母亲,导致母亲死亡,对不起母亲。○3情绪方面的原因:受误评价:我是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活不出去了。○

4在行为模式上情绪低落、焦虑、紧张、自卑自责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5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的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即心理冲突没有变形,可以排除神经症。

6制定咨询方案(1)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分析,通过与求助者沙某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1改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自责等不适情绪,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2改变错误认知,纠正错误评价。改善睡眠。○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4)咨询方法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简要地说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理性观念,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改变错误认知,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这些非理性观念有三个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求助者说:“我不吸毒而用母亲的钱,不刺激到母亲,母亲就不会患肺癌去世”。

2过分化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制定它的好坏一样。如求助者:“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如:我活不出去了。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持非理性观念的人们一旦陷入严重的情绪困扰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这就需要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

7咨询过程:

7.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共一次 2013年5月11日

目的:(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3)确定主要问题,共同协商咨询目标(4)介绍心理咨询方法和相关情况。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介绍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做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向监区民警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该求助者 的异常表现情况;本着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采用会谈法与求助者交谈,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成功地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该求助者逻辑思维清晰,领悟力较强,咨询师直接对其讲解了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原理,指出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症结是其思维方式、信念的不合理,使他陷入情绪困扰状态。咨询师具体讲解了ABC理论中A代表发生的事件,B指人们对发生的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C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家庭作业:运用ABC理论,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1)具体找出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B是什么?(2)找出这种想法有什么证据?

7.2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共三次 2013年5月18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不良认知,求助者应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求助者自己找出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现在很后悔我怎么去吸毒啊!如果我不吸毒,不去犯罪,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不能找出足够的证据来否定这一信念。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找出的这一不合理信念。分析:母亲生病是疾病发生的必然结果,这是谁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肯定的,因吸毒导致母亲无钱治病而产生的后悔情绪是适当的、合理的;若我不吸毒,母亲就不会患病,不会去世,我就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一个有罪的人,这是不合理的观念,是一种糟糕至极的想法和绝对化的要求。使求助者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产生自罪自责,焦虑不安等不适情绪及头痛失眠心慌等躯体症状,求助者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是由自己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她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思维方式,才能减轻或消除症状。咨询师为了检验求助者是否真正达到领悟,并要求沙某分析他自己的问题,让他举例来说明问题的根源,作为家庭作业给求助者回监区完成。

2013年5月25日

目的:进一步寻找求助者心理问题发生的认识根源。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求助者自述通过寻找问题发生根源,进行了反复自我审查,觉得心情轻松了许多,尤其是自罪自责心理明显减轻,但还是为母亲生病去世而遗憾惋惜。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是一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咨询师针对这一不合理的信念,告诉求助者这属于过分化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这是对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就会导致自卑、自责、自弃的心理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家庭作业:(1)要求沙某回忆自己吸毒前母亲患肺病的往事,分析是否自己不吸毒母亲就不会患病,自己吸毒与母亲生病去世的直接联系。

(2)要求沙某以自己吸毒的经历为基础,分析毒品的对个人、家庭、社会有那些危害。

2013年6月1日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是没有根据的,学会以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

方法:(1)会谈(2)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选录咨询过程中的对话(求助者简称“求”,咨询师简称“咨”)求:母亲从小对我很好,自己舍不得吃、穿,都要给我最好的关爱,而我却去吸毒,花光了母亲的钱,母亲无钱治病去世了,对母亲来说我没有资格做她的儿子,我对不起母亲,我有罪,母亲生病我没有照顾她一天,现在想尽点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我真没用。

咨:作为一个女人要将儿子抚养长大,确实不容易,可以看出你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

求:嗯!(点头)

咨:作为一个称职的母亲,是否应该将儿女抚养长大? 求:嗯„„,是的(点头)。

咨:你能说说判断母子关系的标准是什么吗? 求:嗯„„,是血源关系。

咨:你血管里流的是母亲的血,不管你如何评价自己,你都是母亲的儿子,是这样吗?

求:(点头)

咨:你母亲得了肺癌,这与你吸毒用光了家里的钱有多大关系呢? 求:我也看过相关的书籍,癌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早期诊断也很困 难,也可能在我被送看守所之初就形成癌症了,这好像确实与有钱无钱没有多大关系。

咨:既然受目前医疗水平的限制,癌症的早期诊断很困难,母亲的生病与你个人的行为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你又凭什么说你是一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呢?(指出求助者的主观臆断)

求:嗯„„好像是的,可是我不吸毒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咨:你不吸毒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你有证据吗?你相信有钱就能让癌症患者生存下去吗?

求:嗯„„我也没有什么证据。我也宁愿相信母亲在我吸毒之前就患有癌症,但我毕竟因吸毒而用光了家里的钱,让母亲无钱治病啊!

咨: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肯定的,你能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很不错,你能说说你目前处在什么环境,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吗?

求:我很后悔自己怎么去吸毒,我现在在监狱服刑也是为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赎罪,戒除毒瘾,改掉不良习惯,以后好好的生活,母亲来这里接见一次就讲我一次,我明白了,我应该振作起来,好好改造,不应该这样。

咨:好极了,你能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和以后应该怎样做,真不容易,那你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吗?活不出去吗?

求:这„„,我好像自信多了,就为母亲最后一次来接见时叮嘱我好好改造,以后成一个家,好好生活的“遗言”,我也要努力改造,出去后彻底远离毒品,让母亲在九泉之下高高兴兴。

咨:你真棒!你已经学会了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学会了用理性思维取代自我责备的思维。

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答如下具体问题:(1)找一找自己曾经有过的不合理信念;(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3)找出使自己得出这个信念是错误的结论的证据;(4)能否通过自己的辩解,改变一些对自己错误的评价和看法。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共一次 2013年6月15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学会用理性思维方式思维,使求助者在认知、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重建新的反应模式。

(2)学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求助者拥有较现实的、较理性的、较 宽容的人生哲学。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这次求助者前来咨询时,表情轻松、自然,求助者自述通过上次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辩论以及家庭作业的实践反思后,收获很大,心理感觉轻松了许多,感觉生活还是很有希望的,已经正常参加学习、劳动一周了。为了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观念,继续探索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使求助者学习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人际关系敏感 1.7、焦虑1.8、抑郁1.8。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2分,标准分5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0分,标准分50分。8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抑郁等不适情绪明显好转,自罪自责消失,无头痛、无失眠、进食情况正常。

(二)监区民警的反应:与学员的沟通交流明显增多,学习、劳动、日常生活规范能达到监区要求。

(三)社会功能状态:人际关系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劳动和生活规范,改造态度端正。

(四)咨询前后二次心理测验结果比较:症状明显减轻。

(五)咨询师的评价: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改变了求助者不合理信念,解除了情绪困扰,求助者已恢复正常的改造生活;求助者通过咨询,能够进行自我探索,学会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产生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进行辩论,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①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 121.②郭念锋.心理咨询师辅导习题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③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④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⑤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9

第四篇: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践行科学发展观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 【摘要】求助者:劳教人员姚某,2007年2月得知母亲患胃癌去世的消息,三个多月来,求助者自卑自责、极少与其他学员讲话,习艺劳动中损坏生产工具四次,注意力不集中,加工宝石产品合格率只达8-12%,晚上难以入睡等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指导求助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经过5次门诊咨询,通过多方面评估及咨询前后的SCL-90、SAS、SDS两次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显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模式,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调节,效果较好。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求助者解除了情绪困扰,改变了不合理信念,达到了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劳教人员姚某,未婚,初中文化,吸毒型,一进宫,2005年12月入所,2006年2月转入常规教育,下队后积极参加学习,劳动,获减期28天,2006年4月晋升为半开放式管理级别。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

欲差,伴睡眠障碍三月余。

个人陈述:8岁时父母亲离异,是母亲抚养自己长大。四年前,我开始吸毒,花光了母亲买断工龄的钱5万元。从小就记得母亲有胃病,三个多月前,得知母亲患胃癌去世的消息,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长大,母亲对我的关爱历历在目,是我吸毒而花光了母亲的钱,导致母亲无钱治病,母亲死时我也没能给她送终,我对不起母亲,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现在很后悔我怎么去吸毒啊!如果我不吸毒,母亲有钱治病,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从我吸毒这几年来,母亲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我想戒毒,戒毒后多挣钱让母亲过点好日子,可现在母亲不在了,我连尽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只要看到别的学员接见,我就会想起母亲来看我的情景,我就心慌,紧张,出汗,十分痛苦,注意力不能集中,整天胡思乱想,劳动时也老是出错,因损坏劳动工具还被惩罚。三个多月来,我紧张、痛苦、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又没有精神,不想吃饭,有时还头痛,觉得自己是活不出去了,同组的学员、老乡和大队干部不断地安慰我,当时心情会好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痛苦之中。我想是心理出问题了,所以前来咨询。(在大队民警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大队民警补充资料

求助者姚某,性格内向,做事认真,2006年1月到我大队改造以来,遵守纪律,劳动积极,学习认真,共获减期32天。2007年2月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姚某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安,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4月中旬以来姚某表现更为突出,整天无精打采,晚上两三点钟查班时,常发现他在过道上走来走去,难以入睡,行为失常;在习艺劳动中不按操作规程劳动,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低,还损坏生产工具四次,大队民警、民管会成员、班组长找他谈过多次,效果不大,现在不能正常参加日常的教育学习和习艺劳动。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消瘦、憔悴,一直低着头,目光有些呆滞,不能正视别人的目光;求助者身体健康,未发现患有其他疾病,性格内向,最近很少与其他学员交往,大队民警评价他做事认真,业余爱好较少,极少主动参加大队组织的文娱活动。自从三个多月前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求助者一直处于痛苦、后悔自责、焦虑不安之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无家族精神病史。心理测验结果

90项症状清单(SCL-90)人际关系敏感2.5、焦虑3.2、抑郁2.4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3分(标准分66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8分(标准分60分)

四、评估与诊断

本案例资料来源可靠,情况属实。

(一)据临床资料分析,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评估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自责、紧张、焦虑。

2、生理状态:睡眠障碍、食欲差,头痛、心慌、出汗。

3、社会功能状态:与学员交往少,不能参加正常的教育改造活动,习艺劳动效率明显下降。

4、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该求助者意识水平降低,心理自控力下降,自信心估计过低,社会交往降低。总体心理健康状态偏差。

(二)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三个多月,已经出现了泛化、回避、影响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3、根据求助者的内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具

有现实意义,具有道德色彩,且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4、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

5、最终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求助者男性,28岁,有三年的吸毒史。

2、社会原因:(1)父母离异,处于单亲家庭,儿童、少年期间缺乏父爱,(2)有三年的吸毒史,(3)社会交往少,(4)母亲的病逝形成较强烈的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问题的形成构成直接的影响。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1)错误的认知:自己因吸毒花光母亲的钱,导致母亲死亡,对不起母亲。(2)错误评价:我是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活不出去了。3)情绪方面的原因:受情绪低落、焦虑、紧张、自卑自责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4)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六、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的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有两个特点:一是

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即心理冲突没有变形,可以排除神经症。

七、制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分析,通过与求助者姚某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改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自责等不适情绪,改善睡眠。

2、改变错误认知,纠正错误评价。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

(四)咨询方法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简要地说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

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理性观念,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改变错误认知,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这些非理性观念有三个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求助者说:“我不吸毒而用母亲的钱,母亲就不会患胃癌去世”。

2、过分化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制定它的好坏一样。如求助者:“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如:我活不出去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持非理性观念的人们一旦陷入严重的情绪困扰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这就需要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

八、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共一次 2007年5月11日

1、目的:(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3)确定主要问题,共同协商咨

询目标(4)介绍心理咨询方法和相关情况。

2、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3、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介绍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做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向大队民警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该求助者的异常表现情况;本着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采用会谈法与求助者交谈,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成功地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该求助者逻辑思维清晰,领悟力较强,咨询师直接对其讲解了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原理,指出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症结是其思维方式、信念的不合理,使他陷入情绪困扰状态。咨询师具体讲解了ABC理论中A代表发生的事件,B指人们对发生的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C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4、家庭作业:运用ABC理论,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1)具体找出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B是什么?(2)找出这种想法有什么证据?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共三次 2007年5月18日

1、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不良认知,求助者应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2、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求助者自己找出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现在很后悔我怎么去吸毒啊!如果我不吸毒,母亲有钱治病,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不能找出足够的证据来否定这一信念。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找出的这一不合理信念。分析:母亲生病是疾病发生的必然结果,这是谁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肯定的,因吸毒导致母亲无钱治病而产生的后悔情绪是适当的、合理的;若我不吸毒,母亲就不会患病,不会去世,我就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一个有罪的人,这是不合理的观念,是一种糟糕至极的想法和绝对化的要求。使求助者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产生自罪自责,焦虑不安等不适情绪及头痛失眠心慌等躯体症状,求助者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是由自己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她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思维方式,才能减轻或消除症状。咨询师为了检验求助者是否真正达到领悟,并要求姚某分析他自己的问题,让他举例来说明问题的根源,作为家庭作业给求助者回队完成。2007年5月25日

1、目的:进一步寻找求助者心理问题发生的认识根源。

2、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求助者自述通过寻找问题发生根源,进行了反复自我审查,觉得心情轻松了许多,尤其是自罪自责心理明显减轻,但还是为母亲生病去世而遗憾惋惜。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是一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咨询师针对这一不合理的信念,告诉求助者这属于过分化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这是对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就会导致自卑、自责、自弃的心理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4、家庭作业:(1)要求姚某回忆自己吸毒前母亲患胃病的往事,分析是否自己不吸毒母亲就不会患病,自己吸毒与母亲生病去世的直接联系。

(2)要求姚某以自己吸毒的经历为基础,分析毒品的对个人、家庭、社会有那些危害。2007年6月1日

1、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是没有根据的,学会以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

2、方法:(1)会谈(2)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选录咨询过程中的对话(求助者简称“求”,咨询师简称“咨”)求:母亲从小对我很好,自己舍不得吃、穿,都要给我最好 的关爱,而我却去吸毒,花光了母亲的钱,母亲无钱治病去世了,对母亲来说我没有资格做她的儿子,我对不起母亲,我有罪,母亲生病我没有照顾她一天,现在想尽点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我真没用。

咨:作为一个女人要将儿子抚养长大,确实不容易,可以看出你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求:嗯!(点头)

咨:作为一个称职的母亲,是否应该将儿女抚养长大? 求:嗯……,是的(点头)。

咨:你能说说判断母子关系的标准是什么吗? 求:嗯……,是血源关系。

咨:你血管里流的是母亲的血,不管你如何评价自己,你都是母亲的儿子,是这样吗? 求:(点头)

咨:你母亲得了胃癌,这与你吸毒用光了家里的钱有多大关系呢?

求:我也看过相关的书籍,癌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早期诊断也很困难,也可能在我被送劳教之初就形成癌症了,这好像确实与有钱无钱没有多大关系。

咨:既然受目前医疗水平的限制,癌症的早期诊断很困难,母亲的生病与你个人的行为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你又凭什么说你是一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呢?(指出求助者的主观臆

断)

求:嗯……好像是的,可是我不吸毒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咨:你不吸毒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你有证据吗?你相信有钱就能让癌症患者生存下去吗?

求:嗯……我也没有什么证据。我也宁愿相信母亲在我吸毒之前就患有癌症,但我毕竟因吸毒而用光了家里的钱,让母亲无钱治病啊!

咨: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肯定的,你能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很不错,你能说说你目前处在什么环境,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吗?

求:我很后悔自己怎么去吸毒,我来劳教戒毒也是我母亲的意愿,她希望我能戒毒,好好的生活,她来这里接见一次就讲我一次,我明白了,我应该振作起来,好好改造,不应该这样。

咨:好极了,你能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和以后应该怎样做,真不容易,那你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吗?活不出去吗?

求:这……,我好像自信多了,就为母亲最后一次来接见时叮嘱我好好改造,以后成一个家,好好生活的“遗言”,我也要努力改造,出去后彻底远离毒品,让母亲在九泉之下高高兴兴。

咨:你真棒!你已经学会了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学会了用

理性思维取代自我责备的思维。

4、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答如下具体问题:(1)找一找自己曾经有过的不合理信念;(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3)找出使自己得出这个信念是错误的结论的证据;(4)能否通过自己的辩解,改变一些对自己错误的评价和看法。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共一次 2007年6月15日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学会用理性思维方式思维,使求助者在认知、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重建新的反应模式。(2)学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求助者拥有较现实的、较理性的、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2、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3、过程:这次求助者前来咨询时,表情轻松、自然,求助者自述通过上次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辩论以及家庭作业的实践反思后,收获很大,心理感觉轻松了许多,感觉生活还是很有希望的,已经正常参加学习、劳动一周了。为了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观念,继续探索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使求助者学习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心理测验结果

SCL-90:人际关系敏感 1.7、焦虑1.8、抑郁1.8。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2分,标准分5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0分,标准分50分。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抑郁等不适情绪明显好转,自罪自责消失,无头痛、无失眠、进食情况正常。

(二)大队民警的反应:与学员的沟通交流明显增多,学习、劳动、日常生活规范能达到大队要求。

(三)社会功能状态:人际关系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劳动和生活规范,改造态度端正。

(四)咨询前后二次心理测验结果比较:症状明显减轻。

(五)咨询师的评价: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改变了求助者不合理信念,解除了情绪困扰,求助者已恢复正常的改造生活;求助者通过咨询,能够进行自我探索,学会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产生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进行辩论,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第五篇:心理咨询个案

陈昌春个案 一、一般资料:

陈某,男,初中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前几年在我所劳教过,2010年因吸毒被决定强制戒毒两年个年,入所前主要生活来源于母亲供养,偶尔也做小买卖,未婚。

咨询者身体健康,未患过重病,家庭无精神病遗传史,责任民警反映该学员是“刺头”,不服管理教育,谁说和谁对着干,我行我素,所谓的“道理”还一大堆,责任民警建议其心理咨询,经所医务室体检该学员无任何器质性病变。

该学员目光冷漠,言语不多,间或流露出自卑。

与周围人相处不好,情绪经常处于不安、焦虑当中,自述对他人特别是警察不信任,提到个别民警时,有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

二、主要临床资料

来访者主诉:你们民警都一个样,互相包庇,探我的虚实,告诉你,他(指带班民警)已经不是一两次”更新”我了,我又不是傻子,前几年“劳教”那会儿就在他手底下,逃跑被抓回来后就开始“更新”我,晚上让我拿着抹布擦楼道,到“点”也不让我睡觉。今年,我被劳动教养来所后又分在他的中队,他又继续不断的找我麻烦,开饭时找个茬就让我围着操场跑步;发防暑药时,到我时就说没药了;分活给我分最累最脏的,完不成就开始处罚我;别的学员打架,我好心劝,结果还被挨打,他们(民警)不仅不调查事实,反而关我禁闭…,我清楚的很,那个民警就是在找我的茬,我心理正常的很,根本没有病,我觉得他也就是手中握有那么点权利,要不,他比我也好不到哪里去。

来访者陈述:我家襄樊市,偶尔做个小买卖,2007年因吸毒被劳教3个年,其间,在习艺劳动时,我乘民警不注意逃跑,那位带班的民警在后面追我,但没追上,我被守在汽车站的民警抓获,抓回后他们就开始“更新”我,尤其是那位带班的民警,没完没了地“更新”我,连着3晚上不让我睡觉,楼道的地全让我一人用抹布擦;开饭的时候找我茬,让我围着操场跑,说:“你不是能跑吗!让你跑个够”。

上星期四,在生产车间劳动时,一中队的王某和吐某打架,我去拉架,王某在带班民警的眼皮子底下打我,我最后也还手了,王某的眼睛被打青了,我的前门牙也被打掉了,带班民警不说王某,却拿电警棍打我,指名收拾的就是我,骂我家人和父母,我不服和带班民警争,他们却称我不服管理,关我禁闭。我想不通,这样的人也能当警察?

昨天,他(带班民警)进行日讲评时当着全部学员的面训我,骂我家人,骂的很难听,劳教所又不是他家的,而且其他民警都装做没看见,这样的人配穿那身警服吗?

了解情况:该来访者在12岁时其生父去世,2年后母亲改嫁他人,与继父关系紧张,继父带有一男孩,比他小,经常欺负他,他受了很多委屈,可妈妈让他忍,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早早辍学,体力活全他干,吃的拣弟弟剩的,穿的是百家衣,还动不动就挨继父的拳脚,这些伤心事不仅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而且让他对他人有极强的防范心理和敌视心理,他将一切归结于继父和母亲改嫁,尤其是继父,和他总是对着干。

三、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分析与诊断

咨询师观察到来访者在谈话过程中情绪激动,全身肌肉紧绷,说话时表情严肃,叙述清晰,流畅,记性极好,仿佛一切过往事件都印在脑子里似的。

根据对他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其有精神病。来访者的症状:固执己见,自我觉察力较差,不能从多角度看问题,易钻牛角尖。由此诊断为偏执心理。其反应比较强,反应内容有些泛化。

理由:

1、症状表现:认识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特坚持自己的感觉,对他人的解释无法入脑,不愿接受心理咨询。

2、社会人际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3、排除器质性障碍,排除活性物质导致的心理障碍,排除精神疾病障碍。

分析原因:

1、生理因素:男性,29岁的莽撞青年。

2、心理因素:由于受家庭及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个人行为固执,吸毒后不愿意接受生活的改变模式,坚持认为人恶。

3、个性因素:性格较内向。

4、社会因素:本身在成长过程中就缺乏安全感,和继父的关系紧张,经常对着干,仿佛如此才能争取到地位,这种观点一直还在延续。

根据以上评估及诊断,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帮助咨询者宣泄情绪,接受事实;

2、帮助咨询者找原因,打开心结;

3、完善咨询者的个性,学会自我觉察,容忍他人的不足,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咨询方案与过程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合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咨询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困顿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困顿。本案例咨询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劳教场所适应问题,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他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引起的,比如,咨询者可能存在:“母亲不应该改嫁,继父都不好,民警就是在更新我,民警都不好”,等一些“绝对化观念”,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和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强化了他的固执观念。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咨询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咨询者减少或消除焦虑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2、“角色扮演”法

进行扮演继父的角色和自己对话活动,换位思考,感受对方的心理滋味,改变他“自我为中心”的一些不合理观念。

3、“提问扰动”法。咨询者只要根据提问去想就可以,提问不为得到消息,而是要改变咨询者的内心直觉,让其接纳多种思维。把压抑的东西重新活化。压抑的东西被活化,看事物的眼光就会改变。心智变得丰富,坏的感觉就会变弱,慢慢产生其他积极的感觉。

与来访者的第一次咨询:4月2日

目的是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咨询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部分对话摘录:

咨询师:说说你和继父的关系好吗? 陈某:不想提他……,我恨他。咨询师:你为什么恨他?

陈某:他对我不好,对我妈也不好,我就是他们家的长工。咨询师:举个例子好吗?

陈某:我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百家衣,地里的农活全靠我给他干,可我连小学都没上完。

咨询师:那你现在穿的衣服是谁买的? 陈某:上次接见时我妈给我买的。咨询师:继父给你妈钱吗? 陈某:给,但给的不多。咨询师:你对他好吗?

陈某:他对我那样,我不报复他就算他走运了……

结果:来访者坚持认为继父对自己不好,偶尔关心他,认为是母亲的缘故,是别有用心,认为是自己和继父争斗、争取的“战斗果实”。在咨询交谈中发现他对带班民警更新他的细小末节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诉说流利,说明已在他脑海中形成定识。

与来访者的第二次咨询:4月11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寻找和确认他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帮助他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改变他固执的观念。

利用“空椅子角色扮演法”不间断的扮演自己和继父的对话,争吵,甚至打架,在这一过程中来访者时而暴跳如雷,时而哭诉自己的不幸,时而怨恨继父没有尽到抚养“义务”,时而沉默不语…,最后,在反复的角色扮演中来访者对继父的固执看法有所松动,对继父的行为有主动向好的看法,说明达到了角色扮演咨询的目的,但在与带班民警的角色扮演中失败,在角色对话中来访者充满了负性的情绪,无法继续下去,反而勾起了带班民警对他边角余料的“更新”记忆,使咨询陷入了困境。

与来访者的第三次咨询:4月20日

目的:尝试利用李子勋老师的“提问扰动”法。帮助他修正或放弃对带班民警固有的观念,纠正偏执人格。

部分“提问扰动”过程摘录:

陈某:我知道你是所里的心理咨询师,但是心理咨询帮不了我。咨询师:为什么?

陈某:你们民警都一个样,互相包庇,探我的虚实,告诉你,他(指带班民警)已经不是一两次更新我了,我又不是傻子,前几年我“劳教”那会儿就在他的手底下,逃跑被抓回来后就开始“更新”我,晚上不让我睡觉,让我拿着抹布擦楼道。今年,劳教后又在他手底下,还在“更新”我,开饭时找一点理由就让我围着操场跑步;发防暑药时,抡到我就说没药了;分活分最累最脏的,完不成还“更新”我…。

他讲的很快,就像背下来了一样,说明他已经重复讲述多次,内心对此民警及其行为已形成固有认识。所以,我的提问扰动不能只问他已经结构好的那部分,还要让他想一想才能回答,这样他回答时就必须重新结构内在信息。

咨询师:“更新”这个词语换一种说法叫什么? 陈某:就是警示性教育。咨询师:那么什么是警示性教育?

陈某:就是违反场所规定后,按规定要受到禁闭、延长教期等处罚。咨询师:你们大队有逃跑过被抓回来的学员吗? 陈某:有!

咨询师:他们的处境都和你一样吗?

(我的提问给他产生了一个扰动,他愣了一会才回答我,显然他在思考)。陈某:他们…,他们也被“更新”过。咨询师:那他们都和你现在的境况一样吗?(我在找他们之间的差异)陈某:不太一样。咨询师:为什么?

(他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他会想自己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或者在思考怎么样回答我,这又是一个扰动了)

陈某:他们也许觉得“更新”很正常。咨询师:他们现在的境况如何?

陈某:表面上看安心服教,…….但是他们肯定也有不服气。咨询师:你从他们的行为中能否学到一些东西? 陈某:…

这些提问都不是他能准备好的,我这样提问的目的,就是让他思考,让他眼睛慢慢打开,看到多种可能性。接下来咨询了两次,他波动而暴躁的情绪平缓了,我想应该是产生了干扰的力量。他一定会蓦然发现,还有些人不为这些事情痛苦,也没有受到影响。

其实,人都一样,内心有能量,心理咨询师只是起到推动的作用,把他有序的逻辑变成无序,让自组织发生。原来他是做一个理性的选择,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只是因为心理咨询师提问干扰了他,他乱了。在乱中慢慢又走到新的有序,这个有序让他的问题渐渐消失了。

结果:这次咨询谈话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改变了咨询者的内心直觉,内心某些东西重新被活化。打开了心结,慢慢产生其他积极的感觉。从一周的行为来看,尽管还有些不“自然”,但已经能正常配合民警的管教和习艺劳动安排了。

我还给来访者留了咨询作业:你想为改变你现有的这种境况做些什么并实践吗?

与来访者第四次咨询:4月28日

目的:利用“提问扰动、引导自我觉察”法。引导来访者“回头看”一周来自己发生的变化及结果,纠正偏执心理。强化正果,巩固咨询效果并结束咨询。

部分过程摘录:

咨询师:上周给你留的作业思考的如何?付诸实施了吗?

艾某:这几天那些事一直在我脑子里过,以前对继父确实有些过分,有些事情故意针对他,继父碍于母亲的面子也在忍,我从没找过自己的原因,现在想想,自己当时怎么那么钻牛角尖呢!

咨询师:那对带班民警的事情怎么看?

陈某:通过和您的几次交谈,我觉得自己确实有些没“开窍”,觉得自己想事情没大多数人那么开明,是有些偏激,在作业期间我多次尝试换位进行思考,现在我认识到自己首先要“先做好自己,再要求别人”,今后我会主动向民警汇报思想,服从管理,我觉得带班民警对我的态度要好些了。

咨询师:带班民警有变化了? 陈某:有些

咨询师:你有变化吗? 咨询者:有的。咨询师:有什么感想?

咨询者:我觉得现在心理豁亮多了,以前老是想不通,还有跟人交流的少,跟我这么长时间交流和听我说话的,您是第一个,很感谢您,现在觉得自己轻松多了,和别人也愿意交流了。咨询师:看到你的变化,我很高兴,你是个有自知、善良的人,愿你今后的生活愉快!

结果:在上次的基础上,通过再次提问扰动、引导,基本上解决了艾某的偏执心里问题,他心结解开,得到了成长,为今后与人沟通及建立信任关系奠定了基础。

五、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的自我评估:

“我想我知道该如何做了,我以后会多学点东西,有事一定会向您请教的”。

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跟踪观察,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艾某改善了人际关系,说明他固执的心理基本消除,服从管理了,对教育活动也能积极参与了,学员反映他没那么“横”了,也没那么犟了,对那位带班民警的态度也得到了修正,能积极参与自我矫治和习艺劳动,为强化他的正性情绪,巩固咨询效果,所里还给他调换了大队。

通过以上评估,说明本案例咨询效果较好。

下载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咨询个案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刘欢 性别:女 年龄:11岁年级:四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 三、分析与诊断 刘欢,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

    2014年强戒人员家属问卷调查表

    南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强戒人员家属问卷调查表 (在选中的选项上打“√”) 1.你对我所执法执纪现状的总体评价是: 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2.我所民警在履行管理职责方面是否存......

    心理咨询个案(合集五篇)

    (一)来访者背景资料 求助者,女,身高1.55米,19岁,成都某大学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 求助者出生在陕西省一果农家庭,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有一弟弟读初中。求助者发育正常,身体健康,随父母......

    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一般资料 1、基本资料 李某,女,19岁,大一学生,身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偏胖。最近烦躁,总是失眠,容易发脾气。不能静下心来做事,当别人交谈时,总忍不住偷听,担心别人讲自己坏话。......

    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对学校适应不良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西南大学XX学院 XXX 摘要:本文叙述了求助者的一般资料,通过主述和个人陈述,对求助者的观察,以及参考心理测验结果,将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时间:2010-03-24 14:50来源:通儒中学 作者:陈德森咨询员姓名:陈德森 咨询次数:1 求助者姓名:邓木娣 性别:女 年龄:13 籍贯:清远 年级:七年级 (一)个案来源 案主是......

    大学生人际焦虑心理咨询个案分析

    大学生人际焦虑心理咨询个案分析 摘要:案例介绍了一位工科专业大二女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女生自小家庭经济状况欠佳,母亲在其10 岁时病逝,父亲娶继母并有......

    强戒人员吸食冰毒所致精神障碍初探

    戒毒人员吸食冰毒所致精神障碍 相关问题初探 景德镇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曾郁松 【摘 要】目前,我所吸食冰毒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数逐渐增多,比例逐月加大,已占戒毒人员总数的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