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预防和解决交通拥堵
如何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预防和处置交通拥堵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情形也不例外,甚至可以确切地说,中国的城市交通问题更加突出、情况更加严重。本文通过发掘城市交通问题形成的背景,推断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通过深化政府职能、规划建设,建立具有交警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加强改进交警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战斗力,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关键词:规划建设、“大宣教”、智能管理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情形也不例外,甚至可以确切地说,中国的城市交通问题更加突出、情况更加严重。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甚至郊区小镇,到处都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交通拥堵不但给城市的发展带来难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同时长期的拥堵对人的心理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比如容易烦燥、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会发生争吵这种事情,这些都是非常不良的东西。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成了很多人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人们对于解决交通拥堵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由于各种治理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不能让人们十分满意,因此对于解决交通拥堵产生了一些疑问。我们到底能否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
日新月异的经济时代,也在呈几何方式地“催生”、“增容”着中国大地上的车流。车水马龙成为这个繁华盛世彪炳社会发展的图腾。同时,各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挤”、“出行难”问题,也在考验着新旧交替、转型期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
一、城市交通问题概况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中国也不例外。在按照利润原则运行的城市经济中,非营利和低盈利的部门(主要是基础设施如城市交通建设等)供给不足是必然现象,城市人口的增长极易超过基础设施的容纳能力,从而导致“人--车--路”的矛盾产生。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年均增长13%左右,而同期道路密度仅增加5%左右,道路建设的速度始终跟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况且,大城市多由中小城市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越来越有凝聚力,从而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但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设施建设的忽略,必然导致城市交通的畸形发展,加剧了交通容量与交通需求的不协调。
1、形成的背景
伴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中国在社会问题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背景,在城市交通问题的形成上同样也不例外。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城市规模日益膨胀,再加上特定的国际外部环境,构成了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进程所面临的独特的背景。我们在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有需要先解我们城市交通问题形成的3个背景:(1)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又导致了我国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到1998年为止,我国共有城市668个,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城市数量是建国初的五倍左右,仅2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就有12个。由于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城市社会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这就不可避免地诱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人到城里必行路,人口与社会活动的大规模集聚使得日常交通量大幅度上升,这样人多车少、车多路少的矛盾自然变得日益突出。(2)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反映在城市交通需求上,最根本的表现是社会行为加强,政府行为逐渐减弱,交通需求发生“质”的变化,客运需求的多层性日益突出,既有大批量的快速的需求,又有舒适和安全的要求,这对传统的公共交通形成了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导致城市各种车辆大量涌现,相应地需要更多的交通道路。虽然一些城市可能成倍扩大交通设施投资规模,以适应社会新需要,但是,或者由于政府资金有限,或者由于经济来源缺乏稳定性,势必会影响城市交通设施的持续发展。因此,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既给城市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奠定了城市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了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又对国家发展城市和建设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
(3)、国际背景
1978年以前的几十年,中国一直处在封闭的状态之中,“深闭固拒”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特色,此后,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的进程。由于这种开放并不是出于外国的军事压力而发端的,于是,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便首先表现在经济水准方面的悬殊。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情绪化的东西往往要多于理智化的东西,甚至对于外国的消费品以及生活方式表现出一种盲目推崇的情形,却不能真正地把握住本国与发达国家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对于小汽车的消费尤甚。固然人类已经步入汽车时代,在几乎所有国家中,汽车已成为基本的城市交通方式。在美国,汽车的普及已使得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乃至于美国被称作“轮子上的国家”。汽车不仅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城乡格局,而且完全融入城乡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和衣食一样的日常消费品。美国平均每1.3人拥有一辆汽车,过半数的家庭拥有2辆以上的汽车。就连后起之秀的韩国,1994年的汽车普及率也达到1辆/18.7人。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2、发展的趋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单连龙分析认为,尽管近年城市交通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城市交通供给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现有的城市交通供给能力仍很难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预计“十一五”期间,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总量扩张仍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同时,通过交通结构调整和采取科技进步等手段实现交通资源的更高效配置将是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1)、城市居民出行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使得城市居民出行总量将稳定增加。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和出行观念将发生改变,在生产性出行增加的同时,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增加,导致城市居民出行的持续增长。根据预测,至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交通量将达到2500亿人次,年均增长率达2.5%左右。
(2)、机动车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入高涨期 “轿车进入家庭”被确定为国家扶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安排,国产汽车的生产开始转向小汽车,小汽车的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小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轿车消费的势头之猛令人吃惊。2001年中国国产轿车总销量就达72.5万辆,其中私人消费占到70%以上。“十一五”期间小汽车拥有量将逐年增加,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在15%左右,城市交通将日趋紧张。这样一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交通阻塞加剧,空气污染严重,交通问题成为许多城市的头号问题。据专家测算,按目前汽车发展的势头,到2010年全国最低限度的轿车保有量将达到7000万辆,而目前仅为1500万辆。到那时,如果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解决办法,所有大城市交通都会遇到瘫痪的麻烦,并且这种交通日益紧张的趋势,到2030年将达到顶峰。因此,我们认为,从目前到2030年,将是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高涨期或曰城市危机的爆发期。
(3)、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扩张仍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
从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过程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扩张将一直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重点。“十一五”期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着重点在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及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预计到“十一五”末,中国城市道路长度约达到30万公里,城市道路面积35亿平方米,城市公共交通车辆35万辆,出租汽车100万辆。
(4)、科技进步和交通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加强。
城市交通将实现智能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车辆及其管理部门,使得城市交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从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特点看,单纯依靠供给能力的增长已经很难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交通状况,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交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交通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城市交通质量的改善。20世纪末出现的知识经济、信息化、网络经济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采用先进技术是城市交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ITS、GIS、GSP、EDI等技术将在城市交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交通结构将日趋合理,公共交通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深化政府职能,规划与建设并进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可能导致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的产生,但并不是其出现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之所以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特别是政府有关决策部门对城市交通问题认识不足,未做好城市的交通规划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一直对城市交通规划重视不够,由于或轻视城市规划,或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内容仅限于城市工程建筑设施,很少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由小到大,一般未进行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没有给今天的发展留下足够的道路空间;且大多采取“摊大饼”的扩张方式,结果造成密集的一座座建筑,车流和人流交叉集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扩建道路。然而道路的拓宽总是有限度的。有专家认为,如果不能摆脱“一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思路和规划,只会使大城市的交通日益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恶性循环。
1、改革体制,创新管理
形成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制是根本的原因。具体地说,体制上的原因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宏观经济体制的原因;其二是城市交通管理体制的原因。其中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则明显存在着如下弊病:(1)交通管理条块分割。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分属于不同的机构。(2)决策系统缺乏权威性。由于交通管理涉及面广,各级管理机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作出指示和决定,政出多门,使下级无所适从。(3)缺乏完善的反馈系统。在国外一些交通管理较发达的城市中,交通管理的反馈系统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城市至今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反馈系统,致使决策与执行机构忙于具体事务,无暇顾及评价自己的工作,往往导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恶性循环,或者因关系到切身利益而对真实情况进行掩饰,对问题姑息,从而造成决策失误。
与此同时,我们在对交通设施的供与求方面,价格制度在四个方面未能起到平衡作用。一是对使用道路的人收费;二是对停放的车辆收费;三是对公共交通方面的收费;四是对环境污染的收费。但第一、第四种由于技术上的困难,目前还找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收费办法。另外,城市交通要发展就需要投资,然而资金短缺已成为目前城市交通在发展中遇到的巨大瓶颈。由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是市政建设,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应由城市财政解决,使得我国多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短缺的情况下,城市道路建设投资常年不足。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管理日趋复杂,对城市管理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管理和决策部门只有具备高度民主综合、高效运行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才能应付。李盛霖部长在200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指出,“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增强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行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交通部门,增强交通公共服务的能力”这就是对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欧洲,人们普遍地认为如果随着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城市能变得更加干净、城市功能变得更加有效,那么,这样的改革性的交通发展战略和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一定会受到欢迎并被公众接受。其结果将是,在 整个欧洲,车辆运营商都在投资建造“环境友好型”车辆,建设“环境友好型”车队。
2、统筹规划,大力建设
当前的城市交通不仅由于道路容量不足导致的交通供给能力有限,而且还因为交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缺少大运量的快速交通系统。可以说,城市交通问题的日趋严重并不仅仅由于某一因素或某一方面影响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换言之,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城市交通的规划、管理与发展上未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一个必然结局。所以,我们交通的问题看起来是拥堵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交通的供给和需求的一个矛盾,我们交通的需求会发生瞬间的变化,变化非常非常地快,但是我们交通供给由于设施投资的巨大,包括工期长这些特性,我们通常会有滞后,也说明我们的前期规划上有一个问题,我们要有一个需求引导型的规划,而不是需求追寻型的规划。政府在做规划时必须考虑城市结构和功能分布,提高道路和交通设施的能力。我们会发现民众常抱怨某处交通严重拥堵,往往是这个地点在规划时已经是先天不足,譬如广州的天河是个窄长带上的区域,北面的交通受制于铁路,南面的交通受制于珠江,把商业中心、高尚住宅区、体育中心、电脑城都放在那里,它如何能承受得了这么多功能?
此外,人在守法或者守秩序是有一定条件的,在比较好的环境里边会守法,但是如果一个非常差的环境,比如说很快就要迟到了,我迟到了就要被罚款的或者被扣奖金的时候,大家就会不守法,会拼命的乱穿,就是这样的问题,所以归根结底是不断的改善交通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把政府的管理和规划摆在预防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位的原因。
3、绿色公交、和谐交通 客观地讲,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或哪个城市有了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办法。但从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所倡导的“绿色交通”理念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逐步建立结构优化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快发展大运载力、大容量的公交车,实现郊区、远郊和城区公交的有效换乘,减轻市区交通压力。并从多层面、多渠道树立公交优先的观念,引导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是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比较有效的途径。
“城市公交出行比例上升,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中国城市绿色交通项目主持人、台湾大学交通专家张学孔教授如是说。同时张学庆教授指出,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的比例达到40%,首先一个好处就是公交可以做到不涨价格,“台北8年没有涨过公交票价”。在张学孔的调查中,台北市1996年的市民公交出行量为24%,2000年达到42%。由于乘坐公交出行的市民数量达到这样一个临界点,台北的公交公司不但不亏损,每年还能做到盈利。“绿色交通模式之一便是要做到步行换乘。”张学孔教授表示,在公共交通更贴近居民生活之后,继而应该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比如地铁。张学孔通过对台北市民出行方式的调查发现,如果城市能够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那么更多的人将愿意步行去乘坐公共交通。因为地铁这样的优质公共交通可以准时候车,并且准时到达。张学孔表示,居民在选择公共交通时有了时间的保障,出行的成本就会大大减少,居民自然会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三、建立具有交警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 科学教育、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宣教”格局
我们的交通安全问题、交通秩序或者说守法的问题,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且三者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长期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短期的东西,而是说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包括家庭的教育。在丹麦,当孩子两岁半时,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六岁时,开始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开始知道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我们要让交通安全教育走进校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规范教育体制,建立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为使交通安全从小在孩子脑中扎根,在理念上强化安全意识,把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法制教育内容,协商各中小学校每月安排2课时以上的交通安全教育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取编印系统规范的交通安全教材、举办交通安全辩论会等活动,真正把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其次与教育局及学校协商定期将辖区交通安全情况向学校进行通报,对涉及师生事故的要及时通报,落实防范措施,并协助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出行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第三是建立健全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落实师生的宣传教育制度,组建学校交通安全宣传队伍。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为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及文明素质,新学期开学后,我们可以派民警到教育局及发生事故学校进行走访,共同协商如何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及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避免未成年事故发生,可以共同制订开展知识竞赛方案及交通安全教育计划,同时深入区内学校发放发放《致中小学生一封信》等宣传材料,通过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播放光盘、图片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积极性。
三是深入开展创建“交通安全示范学校”活动。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防护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撑起生命的保护伞。积极鼓励广大师生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同时继续在学生上、放学横过的公路路口设立“助学岗”活动,实行“小黄帽制”和“路队制”,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科学的教育就应该对具体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最后做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从校园教育抓起,还要注意从全民教育抓起,我们甚至可以寻求调动基层的村社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积极性。日本就非常重视对全民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注重提高全民的交通守法意识。注意用醒目的交通安全标语和口号提示人们重视交通安全。此外,还重视对大中小学生及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教育。有大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程和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教程。
一个城市的市民拥有良好的交通守法意识,是改变这个城市交通问题软件方面的一个关键。其实笔者认为绝大多数的人的素质都是很高的,都会在绝大多数的时间内遵守交通法规,但是会有绝大多数的人在很少的时间内不遵守交通法规,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量,就是说我10天里面1天不遵守的,这么多的司机就出现很多的频次不遵守交通法规,这就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每个人全年365天都遵守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说一年有10天不遵守,如果每个人都有10天不遵守,道路情况就会像我们现在这样子,会很乱。我们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关注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交通安全送进千家万户,从而带动和辐射整个社会,自觉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共同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维护交通秩序,从而构件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宣教”格局。
2、抓好源头,严格驾驶人培训教育和管理机制
拥有一辆小汽车是当前许多中国人,特别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一个愿望或追求。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汽车走向中国家庭,中国走进汽车时代,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梦想。日益增加的车辆代表着日益丰富的驾驶人员,在交通安全教育中,驾驶人员是三大重点人员中的关键。瑞典特别重视对驾驶员的教育,认为青年人是交通活动最多的参与者,年轻驾驶员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驾驶经验不足,多为非职业司机,驾驶经验相对较少,不能预见到危险情况的存在,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因缺乏经验、措施不当而造成事故;二是心态浮躁、行事莽撞,盲目超速、超车,引发事故。瑞典还重视对卡车司机的教育。因为实践证明,卡车司机常常超速、超载,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以上瑞典所总结的驾驶员的特点,在中国同样存在,因此我们引用有关政府部门关于落实“五整顿”、“三加强”的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以下几点措施严格驾驶人培训教育和管理:
第一、交通、农业部门以提高驾驶人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培训教育体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学员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医疗急救技能的培训。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督促落实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教育方案。建立完善驾驶人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诚信考核体系,建立适合我市的优质诚信驾校、教练员排名制度。
第二、交通部门进一步落实《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研究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制度,健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驾驶人退出机制。
第三、公安交警大队要认真落实《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按照省厅交管局的统一部署对驾驶人考试题库进行完善,逐步完善全市驾驶人考试场地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采取科技手段加强驾驶人考试工作,严格执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工作纪律》,落实驾驶人考试质量抽查以及考试员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驾驶人考试质量。市公安交警大队要与交通部门加强联系,进一步完善培训记录审核制度,建立健全驾驶人考试情况通报制度,并建立联合调查机制,严格处理驾驶培训学校及教练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市保险监管部门要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加强与公安、农业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我市承运人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基金的建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多元化宣传 最新的报道显示,3月15日,“汽车安全及安全汽车”为主题的中国目前唯一公益性大型城市广场活动,2008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在北京世贸天阶拉开帷幕。活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各地交通管理局作为安全论坛指导单位,长安福特、东风本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10家整车企业作为安全汽车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
巡展为期三个月,涉及北京、武汉、成都、广州、上海、长春6大城市。本次公益巡展的主要目的是宣传汽车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北京首站还开办了“安全论坛”,除了交通安全及汽车安全主题宣传性展示,交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及企业产品顾问与大众面对面交流,指导交通安全及汽车安全问题。本次巡展的一大亮点,汽车安全主题宣传万里行活动同时在北京启程,由参展车辆及C-NCAP主形象车共同组成的宣传车队传播安全驾驶理念。
目前,各大网站都有举办“如何解决**城市交通堵塞拥堵问题”的各种大型讨论活动,在社会中都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各网民积极参与、踊跃献计献策,全民积极关注城市交通问题的场面蔚然壮观。且不深入讨论网站举办这些讨论活动的目的,也不针对这些讨论的得出来的措施到底对改善这个城市的交通问题有多少的实际作用,单从其产生的影响来看,笔者认为这已经是在为我们的交通部门做了一次大宣传。其次,城市里的车辆,不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车队,就是属于在企业工作的人员的自有财产,所以绝大部分的车辆都是有归属于一个大集体的,那么,如果我们的这些集体能够发挥作用,对属下的这些车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教育,譬如,我们营造“安全车队”、“交通安全单位标兵”等的氛围,如此,便回归了我们构件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宣教”格局。因而,企业作为这个城市的重要组成分子,在城市的交通问题上是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这部分社会责任的落实将是预防改进这个城市交通问题的强大力量,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我们应该强化企业的这一社会责任,借助企业在社会的力量和影响强化我们的宣传从而达到规范这个城市的交通目的。
四、加强改进交警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战斗力 科技强警,智能管理 在前面笔者已经提出,未来城市交通趋势之一就是城市交通将实现智能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车辆及其管理部门,使得城市交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采用先进技术是城市交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的电子警察系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成为各级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科技强警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到,电子警察系统的功能将从车辆违法抓拍扩展到交通流量采集、交通监控、交通诱导等多种应用,成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基础。随着电子警察系统应用的沉淀、系统的设备将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电子警察在技术上将不断改进,用户需求的提高将促成其功能日益完善,性能上也将不断提高。因此,未来的电子警察系统功能也将突破现有的闯红灯、超速抓拍等单一性,而由蕴含多种技术的更加智能化的综合式电子警察来领导,成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基础,加上中心管理平台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形成集预防、控制、打击为一体的道路交通管理方案。下面简单描述在现有电子警察系统的基础上可以继续扩充的功能示例:
(1)、实现路口、路段车流量、占有率、车速、饱和度等交通信息的采集,支持实时交通信息与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联网通信,参与灯控路口绿信比调整、绿波带参数调整、与交通信息可变情报板、交通信息服务网站、交通信息咨询服务热线电话、交通信息亭、车载信息终端联网通信,实现交通诱导。
(2)、实现道路交通实时监控,目前的电子警察系统已建立高速、安全、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利用路口抓拍摄像机或通过架设高速球机等可实现路口、路段交通、治安状况的实时监控、调用,管理权限分级分配到各中队、大队、派出所、分局、支队、指挥中心,使各级管理者真正“坐观全局”,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同时视频资料的录像、存储将为交通事故、治安事件的倒查提供有力证据。
(3)、识别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群众集会、游行、示威等重要事件并自动切换到指挥中心监视屏报警。
(4)、实现治安卡口功能。系统自动获取经过车辆的号牌、车型、颜色、行驶方向、车速、经过时间等各种参数,与黑名单数据库(如违法未处理、盗抢、肇事逃逸、作案嫌疑等违法车辆)联网比对、报警,可以监测被盗车辆或罪犯所乘车辆等黑名单车辆经过时间以及行经路线状况,为快速侦破案件提供科学、有效依据。
(5)、实现交通管理决策功能,如对路口路段的违法车辆类型、车辆违法时间等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整理,为道路交通管理决策服务。
应该同时注意到的是,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推广电子警察系统、实现现代交通管理的必由之路。目前的电子警察系统后台多是单独的处理系统,且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开发,安装困难、功能单
一、系统拓展因难、可维护性差、缺乏与其他系统的互连接口、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造成资源浪费,故建立集道路交通信息、车辆违法信息、设备信息、黑名单信息、路口路段视频资料信息等于一体的、与车驾管系统无缝接轨的、预留GIS和GPS接口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保证数据间的关联,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与系统工作效率,为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笔者相信,电子警察系统示范城的树立将是规范、推广电子警察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电子警察系统的智能、高效得到了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认同与采用,各地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管理、应用方法,但也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却苦于电子警察是个新型行业,无经验可循而找不到思路。建议公安部能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与作法,经过可行性论证后,在一些地区指导试点建立电子警察示范城,从电子警察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后期维护与升级,违法数据的采集、公布、处理及办理因电子警察抓拍引起的群众投诉、复议与上诉等方面加以规范、引导,从而促进电子警察在各地得以健康应用与发展。科学管理道路交通秩序
治堵必先治乱。除了积极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措施外,我们还从影响道路畅通的热点、难点和乱点问题入手,进一步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加大对违法停车、违法占用道路、违禁行驶、违法超车、酒后驾车、违反交通信号(标线)等多发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动、静态交通秩序。同时,逐步强化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的管理,尽快实现由“只侧重对机动车违法行为的管理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行为和疏堵保畅、预防事故并举”的转变。此外,还将加强对民警快速处置交通事故、科学指挥疏导交通、快速处理交通违法行为能力的培养。继续深化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措施的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具体做法引用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我们可以实施以下六点:
一是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和交通安全形势研判,针对事故多发路段、时段和重点车辆、违法行为,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当前事故上升的势头。二是公安交警大队要针对摩托车事故量多、占事故总数比重大,当前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特点,迅速采取措施,组织开展对摩托车行驶秩序进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城郊结合部、镇(办事处)摩托车行驶秩序的整治,严查严处摩托车不按规定载人、驾乘摩托车不按规定戴安全头盔、无证驾驶、驾驶报废摩托车等违法行为,全力遏制涉及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是公安部门要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暨超速行驶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客车、大货车、危险品运输车超速行驶、超员、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超速50%以上、客车超员20%以上的,要通报车辆登记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属营运车辆的,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部门,依法追究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公安、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校车行驶秩序的管理。公安部门要组织警力在校车通行的路段查控,加大对校车的管控力度,适时组织开展统一行动,依法从严查处校车交通违法行为;对没有校车使用标志的车辆接送师生或未经公安部门认可备案的驾驶人驾驶校车的,抄告市教育部门处理。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责任制,对交通安全责任不落实的学校,促请教育部门对学校进行整顿,市公安、教育部门要开展一次校车集中检查工作,全市所有校车必须按照《广东省校车喷涂规范》的要求对车身进行喷涂,严禁租用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严防存在安全技术隐患的校车上路行驶;督促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健全校车管理档案,记录校车驾驶人驾驶资格、校车使用标志编号及有效期、校车检验情况等相关信息。
五是市公安、建设、城管、交通部门要按照平安畅通工程的标准和要求,优化完善城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实施道路交通隔离和渠化,科学规划设置停车场。
六是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假牌、套牌的军队、武警部队车辆的查控,严格执行军车交通违法抄告制度,及时将军车及驾驶人交通违法处理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
3、加强教育管理,建设交通廉政
今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交通发展在新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改革开放,要总结好、宣传好、运用好交通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使之成为凝聚广大交通干部职工、不断推进交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交通各级党组织建设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建设服务型、节约型政府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深化“学树创”活动的领导,加强行业文明长效机制建设。开展文明执法主题活动,推行交通行政执法禁令和交通行政执法忌语,推出一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文明执法示范路。开展向交通行业全国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发掘落实“三个服务”典型,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岗的表彰活动。探索建设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监督信息平台,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管理信息系统。深化交通文化研究和开展交通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实施交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加强交通新闻宣传工作,精心筹划和周密组织好交通重大题材宣传活动。重视和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
在建设交通廉政方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具有交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交通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为重点,探索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强化内部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推进交通部门政务公开,认真组织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改进会风文风,继续推进政府职能、工作作风和方法转变,简化办事程序,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第二篇:如何解决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如何解决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摘要】:城市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城市的过快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们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着重从城市现在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谈起,分析了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对策。
【summar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brings to our life many convenience, but too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bringing us a lot of trouble, urban traffic problems become our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oc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rimary problem,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city of the existing talked about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solve th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of some countermeasures.【关键词】:
二、三线城市 交通拥堵 对策
【keyword】:Ersan Xian City traffic jam countermeasure近几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积怨最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不同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及城市文明程度的不同,其选择出行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以下几方面是是现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导致城市交通量的剧增。据统计,我国 1990年的客运量为648085 万人,2003年已经增长到1464335 万人,平均增长率为6.47%。并且今后还会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
二、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之间的关系失调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建设项目的交通流通量影响分析没有严格的规定,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和吸引之间的和谐关系失控。如前些年杭州西湖的道路拓宽及高楼建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福州市中心的旧城改造工程等,未经土地使用强度评估和交通流量预测、沿新建、改建道路的高密度房地产开发甚至引发了比原先更加严重的交通、规划及社会问题。
三、城市交通设施基础薄弱
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1949年的全国交通里程仅为807km,公路密度仅0.8km/100km2只是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86 年,全国公路客运量为54.4 亿人次、货运量为 62×108t、公路通车里程为78×104km;至2005年,全国公路客运量高达168.4亿人次、货运量高达134.18×108t、公路通车里程为188×104km,分别是 1986年的3.4倍、2.16倍和 2.4倍。而1986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62万辆;到200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100万辆,是1986年的8.8倍。
2.4私家车数量激增,公共交通萎缩1990~2002 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由 81.3万辆增到1219.23万辆,年均递增25.3%。200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3大汽车市场,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55.3%,如北京市2004年私人汽车数量已突破100万辆。20 世纪80年代后,与此相反,公共汽车的数量增长缓慢。如1989年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4.6标台,经历了14年发展到2003年每万人拥有7.66标台,年均增长率仅为3.71%。同时公共交通采用固定线路的运输方式,时间效率不高,舒适性也差,即使是以快速著称的轨道运输方式,其速度优势也不明显,再加上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这就造成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这种极不合理的交通结构,导致我国的道路网络运输效率较低。
四、现代交通意识缺乏
我国行人的交通意识普遍较低。如:在繁华路段的各大中小学门口,每天学生上学、放学家长都要聚集在校门前,很容易发生交通拥挤现象。再如:道路被摆摊设点的商贩占据,迫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挤占道路,形成混合交通,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并且越是交通拥挤,容易堵塞的路口和路段越是商贩云集,这会进一步加剧交通秩序的混乱局面。
五、交通结构失衡
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城市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忽视交通供需平衡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交通流量的逆向调节;滞后的交通管理与迅猛发展的交通现状不相适应都是造成我国交通拥挤的原因。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交通方式比例严重失衡,非机动车和小汽车(出租车)比重过高,公交方式不断萎缩。许多城市对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轻轨、地铁、高架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有的城市热衷于修建步行街、商业街等,还有的在新建主干道、高速路时不从交通系统的整体均衡出发,次干道和交通性支路严重不足。
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新进展方面,目前比较突出的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多中心城市空间理论、精明增长与新城市主义理论、市交通拥堵疏导决策理论以及综合交通与赛博空间理,这些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层面、结合供需的空间层面、拥堵疏导的高技术层面以及结合无形传输的综合交通层面等不同层面上,对解决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一、加强道路建设
加强城市的道路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二、提高交通效率
在道路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优化交通结构 ,提高交通效率同样可以大大减少产生交通拥堵的几率。实践证明 ,只靠修路解决不了交通问题 ,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
着力提高交通科技含量,提高交通效率。交通管理智能化是未来交通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它也是解决当前道路资源条件下交通拥堵的重要砝码。我们除了在交通指挥系统、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上提高科技含外,还要着眼于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人人主动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比如,国内有些城市已经研发出一种带有上传功能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将该系统安装到每辆机动车上,将城市几十万个实时在线的道路信息来源,经智能化管理中心计算后,通过广播频道发出,让所有装有该系统的运行车辆,无偿地接收道路实时信息和智能化指挥,从而达到合理均衡分配整个城市车辆的流量,合理地配置城市道路资源,对城市交通起到主动式智能化管理的作用。
三、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人们的交通需求选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散交通需求,以减轻消除交通拥挤。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它主要由城市交通实施的容量有限、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少、不能扩大道路面积率、净化环境的要求等因素决定的。尽管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非常复杂,但大都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优先发展政策;控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政策的引导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限制私车的使用量
路权是全体市民的路权 ,路权的分配应按照出行人数而不是出行车辆进行分配。道路等公共设施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修建的道路设施 ,却被占总人口不到 20%的小汽车和出租车使用者占用 ,无论从路权分配来看 ,还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讲 ,都极不公平。目前 ,发达国家的不少城市都意识到,解决交通堵塞,最重要的是限制小汽车的使用量而非拥有量。在纽约,私车一律停放在市郊,开车人换乘地铁或火车进入市区,然后再乘公交或出租车去上班。
(2)提倡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是所有交通工具里面最健康、最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但是只能在短距离发挥作用 ,而这种距离刚好是小汽车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要破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痼疾”,在城市整体交通规划中开辟自行车道不失为一剂“良药”。德国交通部不惜重金在境内建成了密集、通畅的自行车路网,仅2002年投入自行车道的建设资金就高达两亿欧元。不少城市还在自行车道下安装磁感应器 ,当自行车到达交叉路口时,信号灯指示汽车停下,让自行车优先通过。德国每1000名居民拥有自行车814辆 ,其中38%的人骑车上班。在人均拥有汽车比例十分高的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 ,也在积极推广自行车,大力建设自行车道。有鉴于此,各地政府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把自行车道变成“机动车和自行车共用道”,甚至把自行车赶上人行道,人为造成市民骑车出行难,而应加宽和确保自行车道,在硬件上为市民骑车出行提供保障。同时 ,可以借鉴法国里昂的经验,建立自行车租赁系统,解决“公交车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自行车—公交车—自行车 ” 的有效便捷运转,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3)推行公共交通
通常私家车人均时空占有率是公共汽车的7倍左右。因此充分利用好公共交通资源,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
(4)给出租车以优惠政策
出租车服务是城市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近几年出租车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鼓励行人乘坐出租车也可以降低私人车辆的出行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在政策和交通设施上对出租车以优惠政策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四、改善执法环境,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可以从民警不愿管,群众不服管以及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入手,逐步改善执法环境,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要建立民警激励机制,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力求达成从“要我管”向“我要管”的转变;要研究可行的勤务模式,将主要警力用在动态监管巡逻,疏导交通、处理事故、纠查违章上,以有效缓解当前日益繁重的交通监管任务和警力不足矛盾;要依法严处各种造堵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撞红灯、双黄线掉头、逆行等严重造堵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力度,迅速形成严管重罚的工作态势,形成震慑力;要制定罚之可依、罚之有度、罚之有效的法规,让安全、有序、文明的交通秩序则变为现实。
五、收费制度
征收汽车使用税(包括汽油税、停车税)和交通拥挤税是一种有效的减少私人车辆出行的方法。具体的征收方法可以根据城市的拥挤状况而定,比如只对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也可以对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比非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收取更高的牌照费。
六、错开上下班时间
做法主要有3种:a.错开上下班时间,b.减少每班上班人流量,c.对某些时间限制性不强的工种,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工作制,进一步减少道路人流量。
【结束语】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而解决的基础便是对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和产生过程有一个具体以及清晰的认识。随着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尤其是交通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①李述:《关于城市交通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②景国胜:《城市交通问题与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以现状典型的交通问题整治为例》
③黄欣 杨新苗 常玉林 程杰《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探析》
④刘秋菊,景国勋,房耀洲《浅析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及解决方法》 ⑤张爱东《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与对策》
⑥耿志民,季 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探讨》
⑦李小蔓,钟生军,李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建议》 ⑧李兰冰《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⑨李 敏,杨 莉,王 波《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 ⑩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第三篇: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市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驶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种种城市弊病逐渐凸显,特别是城市堵车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者极为棘手的难题之一。城市拥堵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汽车乃至私家车作为自己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正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给我们的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堵车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当堵车这种本该偶然发生的行为慢慢演变为一种出行常态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一条条城市道路变成了停车场?城市道路拥堵折射出了城市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1、车辆太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机动车不断增长与城市道路容量有限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2、道路设计不合理,如十字路口多,缺乏立体畅通的快道等。
3、指挥系统不科学,如做不到智能化,车少跟车多红绿灯都是一样时间,还有出现堵塞时交警没能及时到现场指挥。
4、人们的行走以及驾驶车不文明习惯,如行人乱冲红灯、司机喜欢偏道、乱穿插、车距挨得太近,绿灯亮时跑不起来,汽车通过率低。
5、交通事故,一出现交通事故,也不管大小,都造成整条道路堵车。6.黑车猖獗。首府黑车的数量比起出租车毫不逊色。出租车要纳税。黑车自从开上马路,就是百分之百的利润额。
有车不等于有速度,也不一定会更幸福。当有车的幸福感与交通拥堵带来的困扰交织在一起时,早已大打折扣。什么样的城市交通才算进步?香港人常说,不堵车是交通最大的人性化。
对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高架桥、地铁等立体交通,并充分的调研论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由于原来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造成许多路段车辆行驶不便。首先是高架路太少,地面上空空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其次是很多重要路口没有立交桥,不仅行车不便,还造成拥堵。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是提高道路的整体通行能力,但大城市中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十分有限,这就使为适应车辆增长而不断修建道路的做法受到了挑战。从开发利用土地,建设交通设施的角度分析,今后也不可能在市中心区大幅度开发土地,增加交通道路,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若不对客运结构进行调整,仍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轨道交通以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和最理想方式。
轨道交通的优点很多,第一个优点运量大,第二个优点速度快,第三个优点污染少,因为电力驱动是一种清洁的运输方式。第四个优点能耗比较少,占地比较少,每小时输送5万人所需要的道路宽度,轨道交通综合占地为道路交通的l/3,地铁和高架式轻轨占用土地更少。
第二,城市交通拥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恶意抢道、酒后驾驶等情况都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发展,所以应加大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在全社会树立起文明驾驶,安全出行的风气!
第三,大力提倡公交出行,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尤其是一些繁忙线路应增加班次,同时政府应予以适当补贴,降低公交车公司、乘客的出行成本,在一些繁华路段可以借鉴欧美等国先进的经验,引入公交专用道,公交车先行等制度!
第四,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城市上班早高峰,以及节假日期间引入单双号现行等规定,最大限度的限制车辆大量涌入,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可以引入错时上下班等制度!等等。
第五,要下大力气整治黑车,让开黑车的人无法承担违法成本;而是加大投入发展公交车和出租车。”针对目前交通拥堵的现状,可以步行或坐一两站公交车就能够到达的,应尽量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这就是一种市民意识的体现。
第六,严禁公车私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还有大力倡导市民文明出行,行人不闯红灯,自觉行走斑马线。
面对拥堵的交通,不能只期望别人给你让路,每一个利用交通资源的人都应该让出一部分道路资源,这样才能真正缓解交通拥堵。
第四篇:申论城市交通拥堵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还靠“组合拳”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民居住在城市是为了居住得更好。”如今城市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圆梦之所。然而,我国部分城市发展进程虽快,但“摊大饼”的发展方式却令城市交通不堪重负,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
本应予人幸福快乐的城市,如今却被交通拥堵的顽疾折磨。究其原因,应当是部分特大城市建设之初缺乏科学规划所致。这些地区公共交通没有随着城市扩大而与时俱进,路网不完善导致微循环不畅。而近年各地风起云涌的“造城运动”,更助推拥堵问题扩散全国。“治大国如烹小鲜”,面对交通拥堵的复杂难题,我们唯有采取多种措施,以“组合拳”疗治顽疾。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应协调城市规划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城市中心区域规划不合理,必然造成局部负荷过重。北京摊大饼般城市扩张模式,将城市生活区、办公区等功能区都集中于中心区域,极易引发严重交通拥堵。为此应系统梳理中心城内的城市功能,将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疏散,有效缓解中心区域交通负荷。同时,应统筹制定交通政策和战略,对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网络统一规划。对城市土地科学规划,保证未来交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建设是一剂良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小汽车无序发展、过度使用,加剧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宁波市通过“一动一静”的公共交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由此,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应开展公交优先实施情况审计,确保公交优先落实到位。通过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对现有交通建设进行整合,完善路网建设,提高出租车、地铁等的使用率。同时要做好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停车信息化建设。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还要辅以行政、经济手段。交通管理逐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拥堵的作用。所以辅以行政、经济手段治堵不容忽视。要制定合理限制购车政策,但同时应保证市场正常需求。征收拥堵费需要细则,可分时段收取,给交通拥堵区域居民一定优惠,要实施差别化收费政策,既要保证收费透明,也要使其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辅手。
缓解交通拥堵时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只有通过城市合理规划,发展公共交通建设,辅以行政化、经济化手段治理好城市拥堵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城市交通顺畅,才能切实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第五篇:当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与解决研讨
当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与解决研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资源向城市集中,人口的不断密集,这也使得我国城市的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一开始的城市道路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城市的交通就像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动脉,交通的发展情况和水平对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并且,就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来说,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城市交通拥挤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城市进步和提升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的质量,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我国城市的管理者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的交通,为城市生活增添动力。
【关键词】城市交通 拥堵 原因 解决措施 研讨
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需要。城市化的发展再给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向城市集中,给我国城市经济大发展增添了很多的动力,但是,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国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交通的问题上,人口的过度集中和拥挤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城市的交通过于拥堵这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城市交通的拥堵会造成城市投资的成本增加,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办事效率,最终还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就目前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有必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城市的交通,为城市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城市交通拥堵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见解,并且结合大连市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
这几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并且为了适应我国经济飞快发展的需求,我国也在不断地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我国的各大城市为了应对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的广大人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我国在进行具体的城市的规划过程中有考虑到构建城市交通网络的问题,充分的扩大我国的城市交通系统,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对外出的需求。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的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尽量将我国城市的交通规划好,最终还是因为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以及经济的飞快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城市交通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二、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以及对当前我国众多城市交通拥挤这一现状进行相关的分析,会导致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我国城市的布局不合理、我国城市的交通结构不完善、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不足。具体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看出,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第一,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的交通供给之间不协调或者说不平衡。现在,我国正在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这对城市的交通造成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我国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需求与我国城市的交通设施之后发展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所以,城市道路的供给不足,这是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第二,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不适应[3]。我国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的结构都很单一,除了北京、上海、天津这三大城市有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外,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还是主要依靠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然而,这些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和公交路线的数量远远不够人们的交通需求。第三,我国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我国城市的交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硬件设施不够齐全,而且,在交通管理的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我国城市对公共交通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精细化的交通设计,除此之外,还缺乏对公共交通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对交通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经验的积累,我国现在城市交通的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以及应急措施,尽管目前我国有一些城市正在慢慢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交通管理,但是与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的,因此,在交通管理这一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三、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局面的措施与建议
首先,要改善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就先前已经设计好了的、规划好的城市面貌我们是无法改变,但是在对新城区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仔细、严密的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布局在进行一定的建设。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合理的规划大连市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不断地完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尽可能多的开设道路交通路线。而且,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应该尽量的丰富城市的交通工具。
其次,要加快对大连市的城市交通建设。在现有的城市交通的基础上,要不断的扩大城市交通的种类,积极发展城市地下交通,比如说:地铁,要不断的加快地铁交通的发展。
最后,大连市要不断地完善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对城市交通进行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积极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而且还要更多的向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学习,积极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
四、结语
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进步和城市人们生活的提高和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重视城市交通的发展,并且要不断地完善城市交通。
参考文献:
[1]韩小亮,邓祖新.城市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基于计算经济学的模拟检验[J].财经研究,2006,(05).[2]周映雪,杨小宝,环梅,四兵锋.基于生存分析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持续时间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3,(01).[3]胡智勇,谢晓忠,李玮.重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缓解对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