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
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提示: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体,也是弱者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就基本的性格构成来看,阿Q充满了矛盾,其特点是两重人格、退回内心、泯灭意志。这一性格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精神符号,即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直接的意义是以虚幻的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它的实质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精神弱点的象征。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0、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提示:鲁迅杂文是匕首与投枪,是艺术性的政论文。其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
11、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的特点有何不同?
提示:可从作品内容、情致、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
12、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
提示:可选几位代表作家,从他们关于人生问题的不同答案、创作转向等方面来谈
13、乡土小说有何价值?
提示:可从其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关系来谈,侧重谈其认识价值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5、《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他无限地张扬自我,充分肯定自我本质,具有超凡的力量,大胆地破坏与创造,热爱祖国,视野开阔,胸怀世界,是一位泛神论者。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
2、象征是其精义。
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
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7、创造社的文学倾向是什么?
提示:是浪漫主义。这种倾向在诗歌与小说中都有相应的艺术表现。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安定与惬意。20、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
提示:(1)强烈的主观抒情。(2)大胆的自我暴露。(3)散文化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21、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3、李金发诗歌的时空特点是什么?
提示:时间上,他往往站在现在立场表现对于时间消失的无可奈何之感;而其习惯使用的空间语词是空谷、丘墓、江底、枯老之池沼、高丘之坟冢、蝼蚁之宫室等,大都指向死亡、生命衰微,空间色彩为黑、白与灰色,营造出令人窒息、恐惧的氛围。如此空间里时间不断流逝,流逝的时间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空间的恐惧。
24、如何评介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提示:李金发的诗歌虽然朦胧、晦涩,内容上更多地表现的是西方生活经验,民族性不够;但他自觉地化用西方象征派的方法,将象征主义诗风带到中国,填补了新诗的一大空白,并开启了新诗现代主义创作潮流,其地位是很重要的。
25、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6、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7、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提示: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
29、《现代》杂志中的诗歌有何特点?
提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32、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思想内容:主要写自己在现代都市的寂寞感,对现代人存在价值、意义进行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
艺术特征:受禅宗影响,重直觉、顿悟,不重语法逻辑,意象跳跃大,形式自由,散文化;诗歌意象往往是由心智生发或以禅理为本的智性化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诗人进行一种禅宗式的体验、顿悟,上下古今,思接千载,诗中那超然物外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审美理想与心理诉求,耐人寻味。这些正是诗人诗学观点的体现,即以“散文的文字”表现“诗的内容”。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问题。
34、“左联”是如何成立的?
提示:要注意“左联”成立的历史背景,“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共中央的干预、论争双方的携手合作等过程。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见分歧的伏笔。
36、吴荪甫形象分析。
提示:可先给其形象定性,再从其形象的多面性、鲜明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
提示:可从《子夜》的原始构思、创作结果及短篇小说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
3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
提示:可从其含义、写作模式、代表作品方面来谈。
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破产影象、伦理指向、“速写”形式等方面回答。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内容、构思理念及其在抗战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回答。
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
提示: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情感激越刚劲,节奏明快有力,语言铿锵富有鼓动性。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同。提示:(1)陈述沈从文、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的独特意义。
45、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
提示:(1)简述废名小说在京派中的重要意义及总体风格;
(2)以《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河上柳》、《桥》等作品为例,分析废名田园小说的艺术风格;
(3)唐绝句的意境美:古典审美艺术的追求;(4)散文化的小说语言。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式;
(2)结合作品分析“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48、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提示:(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象的艺术特点。
49、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提示:(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思考。50、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提示:(1)《骆驼祥子》的文学史价值及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52.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提示:《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家》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的治疗。
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3.分析《家》的艺术成就
提示:《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的是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5、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
提示:(1)《边城》作为沈从文湘西生命理想代表作的经典意义;
(2)《边城》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形象:以翠翠、天保、傩送的爱情悲剧为线,分析翠翠、爷爷、顺顺等的人物性;
(3)《边城》独特的生命观与审美意境;(4)小说结构与诗化语言的艺术性。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2)戏剧基本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形象蘩漪、周萍、鲁侍萍、周朴园、周冲等;(3)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三一律”借鉴、“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4)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5)悲剧主题的深刻性。
58、谈谈蘩漪的“最雷雨”的性格。
提示:(1)蘩漪在剧中的独特意义与重要性:戏剧结构的关键点、戏剧冲突的引发者;(2)蘩漪在剧中与其他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3)蘩漪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分析;(4)从蘩漪看封建家族女性命运。
59、如何理解《原野》是一部“失败”的“农民复仇”戏剧? 提示:(1)《原野》在文学史上被批判曲解的命运,以及对主人公仇虎“农民”身份的理解;(2)分析仇虎的精神毁灭悲剧的深刻性,及仇虎、金子等人物形象特点;(3)现代主义戏剧的特质:区别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方式;(4)戏剧主题指向:人存在的本源性困境的揭示。60、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提示:此一时期的文学格局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变化的,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61、《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提示:《讲话》从无产阶级政治需要出发论述了文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批语标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首先要在与工农兵的结合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把立场和感情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因为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达,所以评价文艺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对文艺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对后来的文艺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的偏颇。62、《王贵与李香香》是如何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的?
提示:提示 作品采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但又根据题材、主题需要,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首先,在结构上,传统信天游两句一节即一首,或数节一首,形式短小;《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这种短小结构,构建起两行一节、几百节连缀成篇的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不仅如此,它的每一节也不一定像传统信天游那样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而往往数节相连才构成一个简单的情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这就拓展了传统信天游的空间与表现力。
其次,突破了传统信天游抒情诗特点,将它变为有情节、故事、人物的叙事长诗。
第三,语言上,或直接借用民间信天游原有诗句叙事抒情,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或利用信天游的一部分,加以改造,表达新的思想,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下句,传统信天游往往接的是“远路上想干妹子是枉然”,或“有心见面路太远”,或“过路的朋友一阵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之情,而《王贵与李香香》接的则是“陕北红了半个天”,意蕴完全不同;或根据信天游格调、常用的比兴手法,自创佳句,如“一杆红旗要大家杠,/红旗倒了大 家都遭殃”。
第四,灵活运用比兴手法。有时是比兴一体,放在每节首句,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有时是比喻在前,但没有兴的作用,如“太阳出来一朵花,/游击队和穷汉们是一家”;有时叙事在前,比喻在后,如“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有时第一句只起兴的作用,与下面所叙述的内容没有直接的比喻关系,如“百灵子雀雀百灵子蛋,/崔二爷住在死羊湾”等。
对信天游的创造性借鉴、运用,使《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新诗过于欧化民族性不足的局限,为新诗如何借鉴民间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63、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
提示: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和“自我扩张过程”对现实主义深化的重要作用,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出发,胡风构建起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其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因此,知识分子虽然带有“游离性”、“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通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去改造,但不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胡风的理论是对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缺陷所做的一次反思,虽然还不很成熟,却是有价值的。64、路翎小说的风格。
提示:受胡风的影响,他着力描写的是下层民众身上的“原始的强力”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风格雄放粗犷,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65、谈谈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提示:可从其从问题到主题的构思方式、人物特点、评书体形式等方面来谈,也可联系五四问题小说。
66、孙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写作倾向、妇女形象、单纯情调、诗化散文化特点等方面回答。67、分析《桑干河上》的主题。
提示:注意从翻身与“翻心”的关系来分析。68、《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
提示:可从写作时间、题材之同与反映角度、人物塑造、叙事特点之异等方面比较。
69、艾青诗歌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象有那些? 提示:
(1)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艾青作品中的。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的特别明显。譬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等。
(2)土地和旷野: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这些意象。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3)黎明和太阳: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4)生与死: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
70、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
(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71、七月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点?
提示:⑴、讴歌抗战,呼唤解放。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田间的《给战斗者》、杜谷的《写给故乡》、冀汸的《跃动的夜》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浴血奋战的精神;冀汸的《渡》、朱健的《骆驼和星》、侯唯动的《偷袭》、辛克的《我爱那一幅旗》,表达了诗人与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绿原《终点,又是个起点》、化铁的《解放》、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为民族真正的解放而歌唱。
⑵、抨击丑恶,揭露黑暗。七月诗人与民众的血肉相连,不仅表现为对抗战与解放的讴歌,更表 现在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上。七月诗派诗人大多来自生活的底层,因而对人民的同情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悲哀”、“灾难”、“黑暗”、“丑恶”、“不平”、“愤懑”等是频繁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词语。
⑶、赞美革命。抗战以来,七月诗人频繁地接触到受伤、流血、牺牲,他们用诗歌表现人们迎着风暴浴血奋战的历程,表现自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⑷、赞美自然,歌颂光明。七月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
72、简述九叶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
提示:⑴、九叶诗人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美”。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
⑵、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他们从闻一多、卞之琳等前辈那里得到启示,从西方现代派那里获得理论依据,从而发展起各种戏剧化手法: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独白或对白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73、闻一多为什么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
提示: 田间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受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和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影响,他的《给战斗者》等诗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艺术上质朴、干脆而真诚,句子短促,情感激越,节奏如鼓点;加之常常运用倒装、设问、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真如战斗的鼓点、进军的号角,所以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74、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提示: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
75、《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思想内容:大到国际事件、国内战争,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均是《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书写、讽刺的对象;艺术上,《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多运用民间歌谣、小调进行创作,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如匕首、投枪,富于战斗性。
76.简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提示:所谓“孤岛文学”,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 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占租界止。孤岛文学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戏剧两方面。
孤岛时期,杂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孤岛杂文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孤岛杂文的主要流派是“鲁迅风”,它是对鲁迅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孤岛时期,戏剧运动特别活跃。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非常盛行,同时,专业话剧演出也在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孤岛”剧坛先后活跃过一百二十多个职业、业余剧团。演剧运动的发展,也刺激了话剧的创作。于伶、阿英、李健吾、许幸之等作家在孤岛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77.《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78.《围城》的艺术风格分析
提示:《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C)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B)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B)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B)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D)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A)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B)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C)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C)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A)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D)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B)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A)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
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A)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A)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16.台静农在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C)记:农民无名 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未名社 D.莽原社
17.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C)记:乡下虫蚊(虫子、蚊子多)
A.王统照 B.赵树理 C.沈从文 D.柳青
18.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D)A.英雄传奇 B.爱情传奇 C.间谍传奇 D.爱情传奇与间谍传奇 19.穆旦《诗八首》抒写的是C A.爱情 B.自我 C.爱情与自我 D.爱国之情 20.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C)A.《高干大》 B.《李家庄的变迁》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种谷记》 21.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D)A.《在医院中》 B.《白毛女》 C.《倾城之恋》 D.《终身大身》
22.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C)记:舞剑最好安排在春天凉快之时 A.《这不过是春天》、《心防》 B.《芳草天涯》、《梁允达》 C.《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D.《芳草天涯》、《心防》 23.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D)记:沈从文“乡下人”讴歌人性
A.乡土情与民族性 B.哲理性与爱国主义 C.恋土情结与爱国主义
D.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24.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C)A.写实故事 B.浪漫传奇 C.自我抒情小说 D.讽刺小说
25.沙汀《淘金记》所写的内容是(A)A.描写恶霸、封建帮会头子以及没落地主之间的斗争 B.描写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战后陷入苦闷的抑郁生活
C.描写贫苦农民从个人复仇到勇敢地与地主恶霸进行抗争 D.描写地方势力与国民党基层官吏之间狗咬狗的斗争
26.提倡“恐怖•狂欢•虔格”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的流派是(A)A.战国策派 B.心理分析派 C.新感觉派 D.“民族主义文学” 27.“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以上诗句出自于闻一多的:(C)A.《忆菊》 B.《一句话》 C.《发现》 D.《死水》 记:发现不对
28.小说《啼笑因缘》的作者是(B)A.张资平B.张恨水 C.张爱玲 D.无名氏 记:《啼笑因缘》很水
29.郭沫若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的历史剧是(A)A.《南冠草》 B.《孔雀胆》 C.《王昭君》 D.《高渐离》
30.下列属于秧歌剧的作品是(C)A.《刘胡兰》 B.《王秀鸾》 C.《兄妹开荒》 D.《赤叶河》
31.下列属于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有(BE)A.《南行记》 B.《漂流三部曲》 C.《蚀》三部曲
D.《落叶》 E.《行路难》
32.新文学早期出版的以苏俄见闻为题材的报告文学集有(BD)A.《包身工》 B.《赤都心史》 C.《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D.《饿乡纪程》 E.《执政府大屠杀记》
33.郁达夫的不少小说以描写“性苦闷”为内容,并非表现“性苦闷”的作品有(ACDE)A.《薄奠》 B.《沉沦》 C.《采石矶》 D.《茑萝行》 E.《屐痕处处》 34.蘩漪的性格特点有(ABCE)A.悒郁乖戾 B.热情冷漠 C.任性傲慢 D.专横虚伪 E.蔑视传统伦理道德 35.丁玲进入解放区以后的小说有(ACD)A.《夜》
B.《莎菲女士的日记》
记:夜晚进入解放区,在桑干河上的医院工作 C.《在医院中》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E.《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8.试从下面的话出发,分析《日出》中陈白露复杂的思想性格。
当方达生当面批评陈白露“已经忘了你自己是谁”、“一点羞耻的心都没有了”的时候,陈白露却说了下面的话:“你以为这些名誉的人(按:指潘月亭等人)弄来的钱就名誉么?„„假如你以为他们的职业是名誉的,那我这样弄来的钱要比他们还名誉得多。”“我没有故意害过人,我没有把人家吃的饭硬抢到自己碗里。我同他们一样爱钱,想法子弄钱,但我弄来的钱是我牺牲过我最宝贵的东西换来的„„我对男人尽过女人最可怜的义务,我享着女人应该享的权利。” 39.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试谈你对这个评语的理解 40.比较《王贵与李香香》与《漳河水》的异同。
五、论述题 41.为什么说《呐喊》、《彷徨》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42.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是怎样表现人性美的?
三、解释题 36.文学研究会 36.(1)中国现代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1年1月。
(2)主要成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3)主张文学为人生。(4)倾向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种人”—— 37.1、指30年代初的苏汶。
2、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
3、左联曾和他展开论辩,批评了他的文艺倾向。
4、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和策略上“左”的错误。
四、简答题 38.(1)陈白露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
(2)陈白露良知犹存,虽强颜为欢,但对潘月亭等为富不仁的剥削阶级充满嘲讽、戏谑和仇恨。
39.(1)“时代的鼓手”简洁而又形象地概括了田间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2)田间的诗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表现了高昂的时代精神。(3)田间的诗质朴、干脆、真诚,句子简短而坚实,节奏短促,有如一声声的鼓点,响亮而沉重。40.(1)两诗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出现的优秀的长篇叙事诗。(2)两诗都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内容,又有不同:《王贵与李香香》主要写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给男女主人公带来的社会 16 解放,《漳河水》写的是在人民政权的支持下,几个农村妇女争得了女性自身的解放。(3)两诗都向民歌学习,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倾向;不同的是:《王贵与李香香》直接运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而《漳河水》运用了漳河地区的民歌小调,并且更多地进行了加工提炼.五、论述题 41.(1)直面人生,正视现实,如实描写,毫无讳饰。(2)描写了旧社会不幸的人们的各种人生悲剧,暴露封建主义吃人的本质。(3)关怀人民大众的生活命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侧重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造国民性。42.(1)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人性美,代表作是《边城》。(2)《边城》用人性描绘一个瑰丽、温馨的“爱”与“美”的天国,人性皆真皆善皆美。没有阶级与阶级斗争。(3)通过翠翠等人物的生活与爱情的描写,塑造“美”的化身翠翠、“善”的化身老船夫等人物形象,歌颂美好的人性。
三、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36.延安文艺座谈会(1)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缺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此会。
(2)会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的两次发言,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精辟论述了如何服务的问题,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
(3)延安文艺座谈会对新文艺尤其是解放区文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7.新月诗派(1)新月诗派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等。
(2)1926年,新月社诗人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新月诗人在《诗镌》上发展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作用。1931年,徐志摩等又创办《诗刊》,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未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内容:
(1)《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推翻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
(2)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批判旧文学内容不及社会、人生,形式陈陈相因,特别是批判了明代前后七子和清代桐城派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
(3)肯定白话为文学正宗,并从政治革命、伦理道德革命论述了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必然性。意义:
《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从文学观念、内容和形式几个方面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态度坚决鲜明,对推进文学革命发生重大影响。
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1)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3)缜密精巧的构思
(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1)《白毛女》在继承民间歌舞剧的同时,也借鉴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的某些表现手段,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的歌剧。(2)在音乐上,适当用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唱词高度诗化。
(3)在艺术表演上,借鉴了中国戏曲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手法,突破西洋歌剧只唱不说的框框。
(4)《白毛女》树立了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表明新歌剧已经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新的道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浪漫主义精神:(1)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2)诗中的“自我”所表现的是反抗叛逆精神,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女神》是一部具有强烈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方式:(1)直抒胸臆,火山喷发式宣汇的表达方式;语言具有强烈主观性色彩。(2)想象方式上的奇特想象和极度夸张。(3)形象描绘的方式上,昂奋的音调、瑰丽的色彩、恢宏的形象。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通过对抗战时期国统区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悲剧命运的描写,表现“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宣判旧社会、旧制度死刑”的主题。(2)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等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形象。(3)注重客观生活细节描写的朴素自然的风格。
2009年4月 ①成立于1924年;②以创办《语丝》而得名:③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
堂、孙伏园等。
评分参考1第1、2要点各1分,第3要点2分
37.①三诗人指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②以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而得名。
[评分参考]两个要点各占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8.①它继胡适{尝试集》后,以全新的内容与形式,打破了旧体诗的表现形式,是新
诗奠基之作;
②它以叛逆、创造的精神,启示新诗革命首先是内容革命:
③它表现了作者关于形式绝对自由的主张,创造了多样的自由诗形,在艺术上提供
了新鲜经验。
[评分参考]第1要点占2分,第2、3要点各占3分。
39.①《野草》多数篇什,以创造象征性形象来表达复杂矛盾的内心感受。作品中的人
物和自然景物、故事,多具象征意义。
②构思奇特,多篇写梦,创造了许多奇异怪诞的艺术形象和神秘奇幻的艺术境界。
⑧语言精炼形象,具有音乐美与绘画美。
评分参考]第1、3要点各占3分,第2要点占2分。
40.①剧本描写了上海寄居屋檐’卜的一群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②剧本描写了匡复、林志成、杨彩玉三人的情感故事,揭示黑暗社会是造成婚恋家 18
庭悲剧的社会原因;
⑧剧本通过一群人物的不幸命运,对黑暗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强烈控诉。
[评分参考]第1要点占2分,第2、3要点各占3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1.①觉慧受五四革命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以改造社会为己任,是那个时代的革
命者:觉新虽受革命思潮影响,但他是落伍者,本质上是属于封建家族制度的,无法甩掉家庭包袱而轻装前进。
②觉慧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在高家第一个冲出家庭,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觉新
作为“长房长孙”,担负着中兴这个家族的重要责任,他是家庭的守护者。
③觉慧幼稚、大胆、热情、敢作敢为;觉新软弱、退让、中庸、委曲求全,在家庭
各种矛盾中小心翼翼周旋。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各占3分,视联系作品展开分析的情况,酌情另加1—5分。. 42.①《四世同堂》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②作品对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及其觉醒、斗争作了广泛深刻的反映。
⑧作品是异族侵略者统治下灵肉遭遇折磨的痛史与惶惑、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
④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的悲壮历史。36.南国社
(1)南国社是20年代初成立的话剧团体。1分
(2)田汉先后创办《南 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和南国艺术学院等。1分
(3)开展话剧运动主要 在1928年至1929年,公演两期四次,全部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1分(4)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1分 37.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1936 年因形势变化而解散。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组 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十几种。1分
(2)左联的主要成员有 鲁迅、茅盾、夏衍、田汉、丁玲、张天翼等。1分
(3)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 命文学运动的发展,突破了国民党的文化“固剿”,创作了《子夜》 等优秀作品,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也存在 “左”的倾向。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8.简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对白话新诗的贡献。答:(1)提倡新格律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诗坛的无治状态。(2)丰富了新诗的格式,巩固了白话诗的地位,为新诗的成熟 作出了贡献。39.语丝社散文的特色。
答:(1)提倡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于“任意而 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2)融合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的笔法,形成语丝文体。40.简析茅盾小说《腐蚀》中赵惠明的形象。
答:(1)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以1940年至1941年的重庆 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赵忠明这个内心复杂的人物的刻画,强烈控 诉了国民党的特务统治。
(2)赵慧明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堕落,另一方面又没 有完全泯灭人性,企图走一条自新的道路。作品揭示了人性中真善 美与假恶丑的搏斗,塑造了一个较为立体的艺术形象。42.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试加以具体论述。
答 :(1)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 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2)在结构上,以祥子逍遥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以祥子的 ‘三起三落“组织情节,紧凑集中,布局妥帖。
(3)在风俗景物描写和语言运用上,具有鲜明突出的”京味 儿“的特色。36.象征诗派
(1)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 为代表的新诗流派。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 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2)
(2)同时,后期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时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2)37.论语派
(1)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以创办 《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主要 人物是林语堂。(2)(2)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2)
39.简析张恨水《啼笑因缘》的艺术特点。
答:(1)巧妙的情节架构。多角恋爱故事中穿插了军阅霸占民女和侠女除奸的情节。
(2)将缠绵啡恻的言情小说和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融于一炉, 又将传统幸回小说体式和西洋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
评分标准:
1、2各3分,加以说明酌情加1-2分。40.简析穆旦诗中的“我”。
答:(1)穆旦诗中的”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的分 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
(2)穆旦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在社会人生的现 实中探讨个性,在个体生命的展开中体验现实的显著特色。
(3)穆旦的”我"充满了深沉的内省与思辨的力量。
41.以《家》为重点,试论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答:(1)完整描述了封建大家庭在时代风雨中崩溃灭亡的历史。
(2)以呜风、梅、瑞珏等人的系列悲剧,来对封建大家庭 的专制、礼教道德的腐朽罪恶进行深刻揭露、批判。
(3)塑造了觉慧、觉民、淑英等一批青年叛逆者的形象,表现 他们在时代潮流影响下的觉醒和在反抗封建专制家庭斗争中的成 长,以及离开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反叛行为。
(4)成功塑造了富有思想意义的觉新的形象,借以批判在反封 建斗争中的懦夫思想与退让行为。评分标准:以上四点各2分,联系作品进行分析论述酌情加1-6分。
42.试论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答:(1)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2)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
(3)写农民的革命性而不回避他们的思想弱点,刻画他们在斗 争中成长。(4)深入揭示农村各阶层人物在土改运动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变化。
2002年4月
三、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36.(1)中国现代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1年1月。
(2)主要成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
(3)主张文学为人生。
(4)倾向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7.指30年代初的苏汶。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左联曾和他展开论辩,批评了他的文艺倾向。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和策略上“左”的错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8.(1)陈白露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游戏人生,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
(2)陈白露良知犹存,虽强颜为欢,但对潘月亭等为富不仁的剥削阶级充满嘲讽、戏谑和仇恨。39.(1)“时代的鼓手”简洁而又形象地概括了田间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2)田间的诗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表现了高昂的时代精神。
(3)田间的诗质朴、干脆、真诚,句子简短而坚实,节奏短促,有如一声声的鼓点,响亮而沉重。40.(1)两诗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出现的优秀的长篇叙事诗。
(2)两诗都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内容,又有不同:《王贵与李香香》主要写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给男女主人公带来的社会解放,《漳河水》写的是在人民政权的支持下,几个农村妇女争得了女性自身的解放。
(3)两诗都向民歌学习,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倾向;不同的是:《王贵与李香香》直接运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而《漳河水》运用了漳河地区的民歌小调,并且更多地进行了加工提炼。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1.(1)直面人生,正视现实,如实描写,毫无讳饰。
(2)描写了旧社会不幸的人们的各种人生悲剧,暴露封建主义吃人的本质。
(3)关怀人民大众的生活命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侧重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造国民性。42.(1)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人性美,代表作是《边城》。
(2)《边城》用人性描绘一个瑰丽、温馨的“爱”与“美”的天国,人性皆真皆善皆美。没有阶级与阶级斗争。
(3)通过翠翠等人物的生活与爱情的描写,塑造“美”的化身翠翠、“善”的化身老船夫等人物形象,歌颂美好的人性。
第二篇:《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
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提示: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体,也是弱者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就基本的性格构成来看,阿Q充满了矛盾,其特点是两重人格、退回内心、泯灭意志。这一性格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精神符号,即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直接的意义是以虚幻的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它的实质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精神弱点的象征。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0、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提示:鲁迅杂文是匕首与投枪,是艺术性的政论文。其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
11、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的特点有何不同?
提示:可从作品内容、情致、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
12、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
提示:可选几位代表作家,从他们关于人生问题的不同答案、创作转向等方面来谈
13、乡土小说有何价值?
提示:可从其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关系来谈,侧重谈其认识价值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5、《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他无限地张扬自我,充分肯定自我本质,具有超凡的力量,大胆地破坏与创造,热爱祖国,视野开阔,胸怀世界,是一位泛神论者。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
2、象征是其精义。
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
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7、创造社的文学倾向是什么?
提示:是浪漫主义。这种倾向在诗歌与小说中都有相应的艺术表现。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安定与惬意。20、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
提示:(1)强烈的主观抒情。(2)大胆的自我暴露。(3)散文化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21、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3、李金发诗歌的时空特点是什么?
提示:时间上,他往往站在现在立场表现对于时间消失的无可奈何之感;而其习惯使用的空间语词是空谷、丘墓、江底、枯老之池沼、高丘之坟冢、蝼蚁之宫室等,大都指向死亡、生命衰微,空间色彩为黑、白与灰色,营造出令人窒息、恐惧的氛围。如此空间里时间不断流逝,流逝的时间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空间的恐惧。
24、如何评介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提示:李金发的诗歌虽然朦胧、晦涩,内容上更多地表现的是西方生活经验,民族性不够;但他自觉地化用西方象征派的方法,将象征主义诗风带到中国,填补了新诗的一大空白,并开启了新诗现代主义创作潮流,其地位是很重要的。
25、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6、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7、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提示: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
29、《现代》杂志中的诗歌有何特点?
提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32、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思想内容:主要写自己在现代都市的寂寞感,对现代人存在价值、意义进行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
艺术特征:受禅宗影响,重直觉、顿悟,不重语法逻辑,意象跳跃大,形式自由,散文化;诗歌意象往往是由心智生发或以禅理为本的智性化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诗人进行一种禅宗式的体验、顿悟,上下古今,思接千载,诗中那超然物外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审美理想与心理诉求,耐人寻味。这些正是诗人诗学观点的体现,即以“散文的文字”表现“诗的内容”。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问题。
34、“左联”是如何成立的?
提示:要注意“左联”成立的历史背景,“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共中央的干预、论争双方的携手合作等过程。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见分歧的伏笔。
36、吴荪甫形象分析。
提示:可先给其形象定性,再从其形象的多面性、鲜明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
提示:可从《子夜》的原始构思、创作结果及短篇小说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
3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
提示:可从其含义、写作模式、代表作品方面来谈。
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破产影象、伦理指向、“速写”形式等方面回答。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内容、构思理念及其在抗战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回答。
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
提示: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情感激越刚劲,节奏明快有力,语言铿锵富有鼓动性。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同。提示:(1)陈述沈从文、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的独特意义。
45、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
提示:(1)简述废名小说在京派中的重要意义及总体风格;
(2)以《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河上柳》、《桥》等作品为例,分析废名田园小说的艺术风格;
(3)唐绝句的意境美:古典审美艺术的追求;(4)散文化的小说语言。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式;
(2)结合作品分析“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48、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提示:(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象的艺术特点。
49、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提示:(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思考。50、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提示:(1)《骆驼祥子》的文学史价值及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52.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提示:《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家》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的治疗。
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3.分析《家》的艺术成就
提示:《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的是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5、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
提示:(1)《边城》作为沈从文湘西生命理想代表作的经典意义;
(2)《边城》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形象:以翠翠、天保、傩送的爱情悲剧为线,分析翠翠、爷爷、顺顺等的人物性;
(3)《边城》独特的生命观与审美意境;(4)小说结构与诗化语言的艺术性。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2)戏剧基本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形象蘩漪、周萍、鲁侍萍、周朴园、周冲等;(3)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三一律”借鉴、“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4)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5)悲剧主题的深刻性。
58、谈谈蘩漪的“最雷雨”的性格。
提示:(1)蘩漪在剧中的独特意义与重要性:戏剧结构的关键点、戏剧冲突的引发者;(2)蘩漪在剧中与其他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3)蘩漪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分析;(4)从蘩漪看封建家族女性命运。
59、如何理解《原野》是一部“失败”的“农民复仇”戏剧? 提示:(1)《原野》在文学史上被批判曲解的命运,以及对主人公仇虎“农民”身份的理解;(2)分析仇虎的精神毁灭悲剧的深刻性,及仇虎、金子等人物形象特点;(3)现代主义戏剧的特质:区别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方式;(4)戏剧主题指向:人存在的本源性困境的揭示。60、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提示:此一时期的文学格局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变化的,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61、《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提示:《讲话》从无产阶级政治需要出发论述了文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批语标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首先要在与工农兵的结合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把立场和感情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因为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达,所以评价文艺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对文艺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对后来的文艺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的偏颇。62、《王贵与李香香》是如何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的?
提示:提示 作品采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但又根据题材、主题需要,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首先,在结构上,传统信天游两句一节即一首,或数节一首,形式短小;《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这种短小结构,构建起两行一节、几百节连缀成篇的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不仅如此,它的每一节也不一定像传统信天游那样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而往往数节相连才构成一个简单的情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这就拓展了传统信天游的空间与表现力。
其次,突破了传统信天游抒情诗特点,将它变为有情节、故事、人物的叙事长诗。
第三,语言上,或直接借用民间信天游原有诗句叙事抒情,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或利用信天游的一部分,加以改造,表达新的思想,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下句,传统信天游往往接的是“远路上想干妹子是枉然”,或“有心见面路太远”,或“过路的朋友一阵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之情,而《王贵与李香香》接的则是“陕北红了半个天”,意蕴完全不同;或根据信天游格调、常用的比兴手法,自创佳句,如“一杆红旗要大家杠,/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第四,灵活运用比兴手法。有时是比兴一体,放在每节首句,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有时是比喻在前,但没有兴的作用,如“太阳出来一朵花,/游击队和穷汉们是一家”;有时叙事在前,比喻在后,如“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有时第一句只起兴的作用,与下面所叙述的内容没有直接的比喻关系,如“百灵子雀雀百灵子蛋,/崔二爷住在死羊湾”等。
对信天游的创造性借鉴、运用,使《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新诗过于欧化民族性不足的局限,为新诗如何借鉴民间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63、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
提示: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和“自我扩张过程”对现实主义深化的重要作用,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出发,胡风构建起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其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因此,知识分子虽然带有“游离性”、“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通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去改造,但不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胡风的理论是对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缺陷所做的一次反思,虽然还不很成熟,却是有价值的。64、路翎小说的风格。
提示:受胡风的影响,他着力描写的是下层民众身上的“原始的强力”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风格雄放粗犷,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65、谈谈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提示:可从其从问题到主题的构思方式、人物特点、评书体形式等方面来谈,也可联系五四问题小说。
66、孙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写作倾向、妇女形象、单纯情调、诗化散文化特点等方面回答。67、分析《桑干河上》的主题。
提示:注意从翻身与“翻心”的关系来分析。68、《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
提示:可从写作时间、题材之同与反映角度、人物塑造、叙事特点之异等方面比较。69、艾青诗歌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象有那些? 提示:
(1)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艾青作品中的。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的特别明显。譬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等。
(2)土地和旷野: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这些意象。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3)黎明和太阳: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4)生与死: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
70、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
(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71、七月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点?
提示:⑴、讴歌抗战,呼唤解放。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田间的《给战斗者》、杜谷的《写给故乡》、冀汸的《跃动的夜》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浴血奋战的精神;冀汸的《渡》、朱健的《骆驼和星》、侯唯动的《偷袭》、辛克的《我爱那一幅旗》,表达了诗人与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绿原《终点,又是个起点》、化铁的《解放》、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为民族真正的解放而歌唱。
⑵、抨击丑恶,揭露黑暗。七月诗人与民众的血肉相连,不仅表现为对抗战与解放的讴歌,更表现在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上。七月诗派诗人大多来自生活的底层,因而对人民的同情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悲哀”、“灾难”、“黑暗”、“丑恶”、“不平”、“愤懑”等是频繁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词语。
⑶、赞美革命。抗战以来,七月诗人频繁地接触到受伤、流血、牺牲,他们用诗歌表现人们迎着风暴浴血奋战的历程,表现自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⑷、赞美自然,歌颂光明。七月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
72、简述九叶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
提示:⑴、九叶诗人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美”。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
⑵、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他们从闻一多、卞之琳等前辈那里得到启示,从西方现代派那里获得理论依据,从而发展起各种戏剧化手法: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独白或对白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73、闻一多为什么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
提示: 田间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受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和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影响,他的《给战斗者》等诗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艺术上质朴、干脆而真诚,句子短促,情感激越,节奏如鼓点;加之常常运用倒装、设问、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真如战斗的鼓点、进军的号角,所以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74、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提示: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
75、《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思想内容:大到国际事件、国内战争,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均是《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书写、讽刺的对象;艺术上,《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多运用民间歌谣、小调进行创作,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如匕首、投枪,富于战斗性。
76.简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提示:所谓“孤岛文学”,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占租界止。孤岛文学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戏剧两方面。
孤岛时期,杂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孤岛杂文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孤岛杂文的主要流派是“鲁迅风”,它是对鲁迅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孤岛时期,戏剧运动特别活跃。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非常盛行,同时,专业话剧演出也在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孤岛”剧坛先后活跃过一百二十多个职业、业余剧团。演剧运动的发展,也刺激了话剧的创作。于伶、阿英、李健吾、许幸之等作家在孤岛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77.《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78.《围城》的艺术风格分析
提示:《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第三篇: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五、论述题
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
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42.联系作品,分析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思想性。41.试论“五四”时期文学思潮的特点与表现。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2.殷夫“红色鼓动诗”的艺术特点。
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以《家》为重点,试论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42.试论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41.试论巴金《家》中觉新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意义。
42.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试加以具体论述。41.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2.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说,他的《蚀》三部曲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请结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以阐明。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以《家》为重点,试论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42.试论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41.试论“五四”时期文学思潮的特点与表现。
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论巴金《家》中觉新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意义。
42.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试加以具体论述。41.为什么说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1.论述茅盾《蚀》三部曲中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表现。2.论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分)40.简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
39.简述臧克家诗作“意新语工”的艺术特点。1.闻一多的诗论。
38.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39.简析曹禺剧作戏剧语言的特点。
40.以小二黑、小芹或小顺、小保为例,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8.简述鲁迅小说中农民形象塑造的思想意义。1.严家炎概括的新感觉派创作特色。2.田间“街头诗”的特点。1.周作人小品美文的艺术特色。2.《啼笑因缘》的积极意义。2.简析《漳河水》的艺术特点。
38.巴金文学创作风格的转变体现在哪里? 39.简析《朝花夕拾》的主要艺术特色。
40.“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简析朱自清这段文字的“语言之美”。38.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传记意义? 39.简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的基本思想。40.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38.简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39.简述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艺术表现的独特个性。40.简述夏衍话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38.简析戴望舒在抗战爆发后诗风的变化。39.简析张爱玲小说的主要特色。
40.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38.简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39.简述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艺术表现的独特个性。40.简述夏衍话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
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38.简论阿Q。
39.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40.简析曹禺《北京人》的艺术特色。1.简析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简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本土性”特点。
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1.简析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2.简析祥子形象的悲剧意义。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巴金后期创作的风格。
4.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8.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传记意义? 39.简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的基本思想。40.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38.简述文学研究会创作的基本特征。
39.简述茅盾的《蚀》三部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40.简述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民族风格。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
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38.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39.简析张恨水《啼笑因缘》的艺术特点。40.简析穆旦诗中的“我”。38.简述周作人小品美文的艺术特色。
39.简述沈从文《边城》中“边城世界”的特点与意义。
40.简述戴望舒早期诗作的思想特点。
38.简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对白话新诗的贡献。39.语丝社散文的特色。
40.简析茅盾小说《腐蚀》中赵惠明的形象。38.简述鲁迅小说中农民形象塑造的思想意义。39.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40.简述“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诗作特点。1.简评周作人的小品散文的特点。2.略论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38.简述文学研究会创作的基本特征。
39.简述茅盾的《蚀》三部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40.简述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民族风格。38.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传记意义?
39.简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的基本思想。40.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38.简要评价郭沫若的《女神》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39.简述《野草》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析夏衍话剧《上海屋檐下》的主要思想内容。38.简述周作人小品美文的艺术特色。
39.简述沈从文《边城》中“边城世界”的特点与意义。40.简述戴望舒早期诗作的思想特点。1.简析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2.简析祥子形象的悲剧意义。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巴金后期创作的风格。4.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1.简析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简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本土性”特点。
38.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
39.简析曹禺剧作戏剧语言的特点。
40.以小二黑、小芹或小顺、小保为例,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38.巴金文学创作风格的转变体现在哪里? 39.简析《朝花夕拾》的主要艺术特色。
40.“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简析朱自清这段文字的“语言之美”。1.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在内容上的特点。2.简析《漳河水》的艺术特点。
38.简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对白话新诗的贡献。39.语丝社散文的特色。
40.简析茅盾小说《腐蚀》中赵惠明的形象。
38.简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39.简述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艺术表现的独特个性。40.简述夏衍话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38.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39.简析张恨水《啼笑因缘》的艺术特点。40.简析穆旦诗中的“我”。38.简论阿Q。
39.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40.简析曹禺《北京人》的艺术特色。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
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38.简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39.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40.简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
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
第四篇: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40年代的新诗:
艾青 《太阳之歌》 “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
《手推车》、《我爱这土地》
艾青诗歌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2)善于运用生动准确的意向,寄情言志(3)具有别具一格的散文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色:
(1)通过典型意象的描写,塑造了大堰河的形象
(2)成功通过排比、对比等多种手法,借以抒发感情,起到了情深意愿的艺术效果
(3)浓厚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
(4)语言朴素清新,满含激情,句式自由,不拘一格,具有散文美 《手推车》的艺术特色:
(1)真挚浓烈的情感:表达对民族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人民坚毅品格的赞赏,对造成民族和人民苦难的一切因素的抗议(2)语言朴实(3)结构重复:
(4)运用动静结合、色彩与声音相结合的电影化的表达效果
九叶诗派 :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以《诗创造》、《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人,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选《九叶集》后,才有“九叶诗派”之称。他们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九叶诗人在艺术上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而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在内容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政治内容,又富有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在艺术表现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代表诗作有穆旦的《活下来》、唐祈的《三弦琴》、郑敏的《金黄的稻穗》等
30年代新诗(现代派诗歌):
戴望舒诗歌创作成就 《雨巷》 《我底记忆》
(1)以诗歌的情绪节奏来代替字句节奏,凸显了诗歌的主情功能,又大大增强的诗歌语言的表现能力。例如《我底记忆》选用了亲切自然的口吻,叙说着诗人幽怨哀郁却真实的心境,注意情绪流动的自然,所有的艺术手段都服从于娓娓诉说式的特定情调。意象物境日常生活化,诗句的排列自由化。
(2)将散文化的句式和现代日常生活融入新诗,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例如江南“雨巷”的凝视,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的“记忆”,深闭而荒芜的“园子”,相对而视的一盏“灯”《秋蝇》中一只寒风中垂死的“秋蝇”都开掘出了令人深思凝望的诗意。(3)将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意蕴(意境,意象)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隐喻,象征)相结合,推动力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例如《印象》连用七个意象组合成一个虚幻飘渺的境界,来暗示某种缥缈恍惚的记忆,情思隐约,意境深邃。在“雨巷”阶段主要受魏尔伦的影响,追求诗的音乐性和形象的流动性,以及主题的朦胧性。《雨巷》的音乐美表现:
(1)大量融入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将双声连绵词和叠音词融入其中。例如《雨巷》第一节中的“彷、徨,长、寥、巷”等都是采用“a”韵,而“悠长“等重叠词舒缓语气的作用,使诗的节奏更鲜明。
(2)首位音节的大回环。例如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内容的重复,使诗歌首尾呼应,加重了诗人的哀彷与幽怨,使诗歌传达着诗中主人公彷徨、空虚、寂寥、无助之感。
(3)押韵,不仅每节诗中讲求押韵,而且还使用间韵‘江扬’韵贯穿全篇,全诗二十四行,属于相邻江扬韵的字有64个。例如第一节中的“彷、徨,长、巷、香、娘”等字,都是采用押韵,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从头到尾不换韵,使全诗流露出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使全诗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诗自由化,不受限制。
卞之琳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关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联与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林庚 《春天的心》
40年代小说
钱钟书 《围城》主题:
(1)显性层面:从侧面表现抗战环境下一部分知识分子空虚无聊的精神状态
(2)文化反省层面:通过对这群文人的人物刻画,反省批判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脸面观(3)哲理层面:揭示人生处处皆围城的寓意,并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围城》语言艺术:
(1)讽刺:随意性、广泛性(无人不讽,无事不讽)(2)比喻:新奇、幽默风趣、知识性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方鸿渐:是个让人倍感亲切的人,也是深得女性喜爱的人物。他也是个“很会说话”的人,贫嘴滑舌地能逗人开心。但他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无论在职业上还是在爱情上,他都无力处理好,是一个失败者,是他自己性格把他自己送进了人生的围城。
张爱玲《金锁记》艺术特色:(1)意象丰富、新颖、别致
(2)介乎雅俗、新旧之间的语言风格(文言句式的使用)(3)电影技法、外国语言技法的借用(4)独特的讲故事视角 《金锁记》中人物分析:
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封建礼教制度的受害者。丈夫是个“骨痨”病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七巧还是一个人性扭曲,患有畸形心理的,尖酸刻薄的泼妇,虐待狂.但她也不乏人性善良的一面。
长安:她也是一个悲剧角色,相较于七巧的疯狂,她的悲剧更让人同情。她的悲剧是母亲七巧一手造成的。她软弱,但她的软弱并不是绝对的软弱,她也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过抗争,只是她的抗争在母亲面前不堪一击。对于婚姻,她是一个很纯洁的人。她希望能有一点幸福,希望能够好好找一个人。
萧红《小城三月》艺术特色:[她的小说具有散文美和诗画美。a,小说具有散文化、抒情诗化、绘画化的特点。b,女性意识 抒情特色1.塑造了一个抒情主人公2.象征隐喻手法的运用](1)生活化的场景呈现人、物活动(2)童年视角,回忆往事(3)以民情民俗作为人事活动背景(4)设置自我抒情主人公(5)象征隐喻的使用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艺术特色:
(1)借冷静、客观、写实的笔墨描写可憎可笑的人与事,从而进行辛辣的讽刺(2)场面描写充满生活气息、地方色彩(3)精湛的结构特征,明暗线交织 《在其香居茶馆里》人物形象分析:
方治国:国民党政权基层组织的当权者,凭借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敲诈民财,见钱就拿。阴险狡诈,是个“软硬人”:碰见老虎他是绵羊,如果对方是绵羊,他又变成老虎了。邢么吵吵:是回龙镇有钱有势、惯于仗势欺人的地方豪绅,实力派。他的性格特点是粗野。因为有强硬的后台,所以在这场冲突中表现得粗鲁而蛮横,但也绝非是头脑简单的草包。“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老舍《茶馆》三部: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 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
(1)结构上,吸收评书艺术以人物带出故事、以小故事构成情节的方法。(2)叙述上,多用白描,抓住特征,简约干练。(3)具有故事相缀、结构单线、语言通俗的特点。
赵树理三大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万象楼》 《小二黑结婚》艺术特色:
(1)扬弃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程式化框架,吸取其讲究情节连贯性、完整性的优点。全文十二章,各有其小标题,它们即可独立成章,又可连接成文,人物故事交代有始有终。
(2)将小说当通俗故事来写,并吸取评书体小说写法,将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融入故事讲述中,简约明快。
(3)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富有幽默感。《小二黑结婚》人物分析:
小二黑、小芹:他们是新一代农民的代表,在婚姻爱情问题上,他们完全摆脱了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公开、理直气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他们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为此作斗争。
二诸葛、三仙姑:深受封建势力压迫和封建思想荼毒、以旧观点旧思想处世、最终有所改变的老农民形象。
赵树理的创作贡献:
(1)以新的生活和新的主题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格局。反映了根据地解放区农村巨大的历史性变革,既写了新时代条件下,农村各阶层的冲突,又重点表现了民主思想与封建观念的冲突。
(2)赵树理为新文学小说人物系列中增添的翻身农民的新形象。
(3)在小说艺术通俗化、艺术化方面,为现代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吸取了中国古典小说与民间说唱艺术中有生命的东西,融合了五四以来新小说的长处,视情节、故事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作品的完整性是和情节的连贯性联在一起的。
(4)他把北方农民的口语融汇在人物对话和叙述过程之中,通俗而不庸俗,口语化而又有艺术感染力,看似浅近却耐人寻味。
(5)把现代审美与传统民间审美成分有机融合在一起,把五四文学精神与乡村文化调制在一起,以现代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意识、忧患意识写出了中国农民在现代革命中那痛苦艰难的精神变革历程。孙梨该期的的小说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嘱咐》 抗战时期的朗诵诗人:高兰 代表作:《哭亡女苏菲》(悼念病逝的女儿)、《我们的祭礼》(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而作)
田间 代表作 《假如不去打仗》 《给战斗者》
词:光未然(张光年)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抗战初期朗诵诗歌的社会功用: 1.作品多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表现抗战初期昂奋的民族情绪和时代气氛。抒情的方式大多是宣言式的战斗呐喊,同时加入了大量的议论。这适应了现实性、战斗性的时代要求,容易产生鼓动性效果,却难免空乏,失去了诗歌应有的审美效果。
2.民族的形象、民族的命运和民族的感情与意志在其中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观:[20年代《三个叛逆的女性》40年代六部大型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实事求似”观,以求似,传达出真正的历史精神,失事在历史框架内大胆假设(2)借古讽今观,在历史精神和现实精神之间找到契合点(3)诗情观,历史剧中的诗的灵魂,诗的意趣,诗的韵律 《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
(1)以情用史,将人物理想化,例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虚构史实,例如:女弟子婵娟
(2)以情写戏,情节线索与情感线索双向推进,同步发展。例如:第一幕,交代人物关系,第二幕出现冲突高潮由郑袖陷害而激起屈原愤怒情绪,接着城外交锋、南后下毒,冲突层层推进,情节推向高潮,感情也推向大爆发。这里,情节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物诗意的展现内心世界。
(3)以情写人,屈原既是历史人物,又是作者自己,屈原是作者的感情喷火口。《屈原》的人物形象:
屈原:(1)爱国者的悲剧,屈原爱国爱民的坚定立场,合纵抗秦的正确主张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主降派的陷害和楚怀王的问罪中遭到了毁灭。
(2)高尚者的悲剧,屈原忠贞高洁,光明磊落,却在邪恶势力的造谣中身败名裂
夏衍《上海屋檐下》现实主义题材 田汉《秋声赋》、《风雨同舟》(多场式戏剧结构)以报告员串起全剧,多头线索有条不紊,灵活归一 40年代国统区戏剧发展特点:(1)风格上,由冷变热(2)形式上,由独幕到多幕
(3)取材上,由以现实题材为主到以历史题材为主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 毛泽东分别于1942年5月2日、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的中心是解决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目的是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a,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使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讲话》从解放区的实际出发,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必须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
b.指明“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和“在提高基础上普及”的辩证关系 c.对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论证中,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并提出政治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
影响:1.确立了新中国建国后几十年间的文艺走向。2.对文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对文艺自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作用。
第五篇: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教学大纲与学习导引
绪 论
【教学目标】
理解“现代文学”这一概念;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性质;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的主要历史阶段(历史分期)及中国现代文学在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格局、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期与阶段性特征。难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质及其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教学内容】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过程
从从属于新民主义革命到具备独立的学术品格的建构历史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一般分期
1917—1927年 新文学的生长期
1927—1937年 新文学的发展期
1937—1949年 新文学的调整期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1.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2.坚持为人生的方向。
3.多样化的风格。
四、本课学习方法
第一编 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1917—1927年)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兴起及其历史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近代文学的背景
三、外国文学的逐渐引进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展及其内容
(一)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的文学观念、理论主张
(二)文学革命的创作成绩:鲁迅的小说、胡适的白话诗
(三)外国文艺思潮及作品的译介
1.文艺思潮: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派、印象主
义、心理分析派。
2.作家作品:1918年《新青年》之《易卜生专号》,前后译介了易卜生、屠
格涅夫、龚古尔、王尔德、契诃夫等人的作品。
二、文学革命中的论争1.与林纾的论争,2.与《学衡》派的论争,3.与《甲 寅》派的论争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
(一)在文学观念上,否定文以载道等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社会成为共 识。
(二)在文学内容上,体现民主主义,反帝反封建的主题。
(三)在语言形式上,摒除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模式,白话文及多样化的
现代表现手法成为主导。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和刊物的兴盛
1921年以后,新文学社团及刊物的涌现成为新文学大发展的主要标志。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及新月派、湖畔诗社、浅草——沉钟社、语丝社等。
第二章 鲁 迅
第一节 生平、思想与创作概况
1.生平与思想发展:两次绝望及民主主义、进化论、启蒙主义思想的形成;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发展。
2.创作概况:小说、散文、杂文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一、主题内容
《呐喊》与《彷徨》的主题内容可分为四大块:
1.揭露封建宗法制度的吃人本质,以《狂人日记》、《孔乙己》为例。
2.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主题,以《药》、《阿Q正传》为例。
3.真切地反映旧时代农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精神上的弱点,以《**》、《故乡》为例。
《祝福》对底层妇女的描写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揭露的是封建礼教吃人的悲剧。
4.探索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以《孔乙己》《在酒楼上》《伤逝》为例。
二、成就与艺术特色
《呐喊》和《彷徨》不仅具有深刻的主题内容,而且创造了新颖的艺术形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鲁迅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实现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
1.鲁迅的取材和写法,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体式,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实现了对传统写法自觉、大胆的突破。
2、“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
3.故事情节的弱化与灵魂揭示的强化。
4.直叙的散记体结构和深化主题的结尾。
5.点睛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三节 《阿Q正传》
1.阿Q形象的多重意义。
2.阿Q的精神胜利法。
3.艺术上的成就。
第四节 《野草》 和《朝花夕拾》
1.《野草》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2.《野草》艺术上的创新性。
3.《朝花夕拾》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五节 鲁迅杂文
1.鲁迅杂文创作概况。
2.鲁迅杂文文体特色及比拟造形的方法。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及其小说创作
一、文学研究会成立概况
二、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1.关于“问题小说”;
2.冰心、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的问题小说;
3.关于“乡土小说”;
4.乡土小说的两大类:田园小说和悯农小说,废名和王鲁彦、许钦文、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蹇先艾等。
三、叶绍钧的创作
1.创作概况;
2.短篇小说和长篇《倪焕之》 第二节 创造社及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一、创造社及自叙传小说的兴起
1.创造社的成立及概况 2.自叙传小说的兴起 3.浪漫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 4.创造社其他小说家的创作:
二、郁达夫及其小说
1.生平和创作
2.《沉沦》时期的小说特点
3.《春风沉醉的晚上》及后期创作的变异
第四章
郭沫若
第一节 郭沫若及与《女神》
1.生平与创作概况
2.《女神》的内容与艺术特色:泛神论、自我形象、浪漫主义;
3.其它诗集:《星空》《前矛》《瓶》《恢复》。第二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与《屈原》
1、历史剧观念与创作概况
2、《屈原》的成就和艺术特色
第五章 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初期白话诗
1.概况
2.胡适的《尝试集》
3.其他白话诗人: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沈尹默、周作人。第二节 小诗运动
1.小诗的发生;来源与特色;
2.冰心的《繁星》《春水》
3.宗白华的《流云集》 第三节 湖畔诗社的爱情诗
1.概况及艺术特色;
2.汪静之的《伊底眼》《蕙的风》等。第四节 李金发与象征诗派
1.早期象征诗派;
2.李金发及其《微雨》《食客与凶年》。第五节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一、新月诗派
1.发展概况
2.格律化新诗的美学原则及意义
二、闻一多
1.生平与“三美”为核心的新格律诗理论。
2.《红烛》:浓烈的爱国情思;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3.《死水》:爱国主义的变化与发展;新格律特征;客观抒情。
三、徐志摩
1.生平与创作:“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2.清新轻柔的《志摩的诗》,艺术圆熟的《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再别康桥》的情感与艺术形式;
3.艺术成就与贡献
第六章 第一个十年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的现代散文创作
一、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小品散文
二、以冰心、朱自清为代表的抒情散文
与周作人同为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朱自清、冰心,在五四时期的美文创作中,以“漂亮”、“缜密”见长。
第七章 初期话剧创作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田汉
(一)《咖啡店之一夜》与《获虎之夜》
(二)《名优之死》
第三节 “独幕剧圣手”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和《压迫》
第二编 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
(1928—1937年)
第八章 左翼文学运动及文艺思想论争(1学时)
第一节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格局
一、30年代文艺运动的基本线索
二、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与特点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二、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三、“左联”的成立 第三节 不同文学思潮的较量
这一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文艺思想相对立的局面 左翼阵营与与“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的论战
第九章 左翼小说创作概况 第一节 “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
1.蒋光慈和他的《少年漂泊者》《咆哮了的土地》,华汉和他的《地泉》三部曲、洪灵菲的《流亡》等。
2.早期革命小说的特点与缺限:浪漫主义的抒情气质和“革命的浪漫蒂克”并存;写“群像”与人物公式化、概念化交织。第二节 丁玲、柔石等其他左翼作家的小说创作
一、丁玲早期短篇集《在黑暗中》《自杀日记》,多写富于叛逆精神而又苦闷彷徨的知识女性。成名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创造了带点病态反抗色彩的时代女性沙菲的典型。中期左翼小说:《韦护》、《一九三0年春在上海》的浪漫谛克倾向;《水》、《田家冲》、《母亲》的转向现实主义。
二、柔石的小说创作概述;《二月》评析:苦闷矛盾的知识分子形象;抒情的技巧;《为奴隶的母亲》评析:对封建制度与文化的控诉。
三、叶紫的小说《丰收》,表现丰收成灾的主题,显示了强烈的阶级意识,突出了性格的单面性,减少了叙事语言的暗示性
四、张天翼的小说多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及小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如《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地主官僚的恶德恶行,如《砥柱》、《清明时节》。特点是讽刺的风格,漫画、速写式的笔法。
五、沙汀的代表作有长篇《淘金记》和短篇《在其香居茶馆里》,人物主要是一些反面的土著形象,包括豪绅地主、地方官吏、袍哥大爷。擅长在富有地方色彩的小环境中表现人物,用个性化的语言突出人物的个性。
六、艾芜有《南行记》,代表作《山峡中》描写被抛出正常生活轨道的野性男女的生存挣扎,表现锈蚀的灵魂中闪现的人性美。抒情、写景、叙事糅为一体的现代抒情小说范例。
七、吴组缃的早期小说偏于心理分析,多写青春爱情、家庭等内容。其中《录竹山房》是最有诗意之作。《黄昏》《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从一种牵拉、连带关系中对全幅乡村破产图作一种总体的形象呈示。第三节 萧红、萧军与东北作家群
一、东北作家群概述;
二、萧军作品简介:概况和《八月的乡村》;
三、萧红生平及创作简况及代表作:《生死场》写东北农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日寇侵入后的苦难与反抗。《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不幸愚昧的生活,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小城三月》评析:美 丽而忧郁的“抒情诗”。散文化小说特点:感伤的抒情格调;重文化风俗、自然景物描写,不重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散文化结构。
第十章 茅 盾
第一节 生平、文艺思想与创作成就
一、生平及文艺思想
二、创作道路概述 第二节 《子夜》
一、题材与主题: 以民族资本家与买办金融资本家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再现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面貌,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
二、人物形象 吴荪甫是民族资本家的典型。精明、果敢、有抱负,过分自负。赵伯韬是金融买办资本家的典型。阴险、狡诈、腐朽。冯云卿是走向灭亡路上的封建地主形象。工头屠维岳是是吴荪甫形象的补充。
三、艺术成就
(一)结构宏大而缜密。多线条并行发展,多重矛盾交错展示。
(二)心理分析为主的人物描写。
(三)象征、隐喻性的环境描写。第三节 短篇代表作
一、《林家铺子》的主题是《子夜》的补充与延展。
二、《春蚕》和“农村三部曲”:丰收成灾及农民的逐渐觉醒。
三、艺术成就:截取生活横断面,运用典型情节和细节推进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
第四节 茅盾的文艺批评与散文创作
一、中国现代批评的开创者之一
从1917年到1926年,他用各种笔名写了文艺批评260余篇。1925年前主要是表现为“表现人生指导人生”,1928年到1935年是带着带着左翼作家的激进主义色彩,注重对文学现象的阶级分析,形成了社会—历史批评。茅盾的文学批评主要以时代性为其基本特点,主要是马列主义的综合批评,历史唯物主义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评观。
二、革命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三、系列作家论:《鲁迅论》、《冰心论》、《徐志摩论》等
四、散文创作 茅盾的抒情散文创作数量惊人:在《茅盾全集》中占有7卷之多,高达228万余字,包括报告文学、抒情散文、速写杂文等多样品种,质量上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十一章 老 舍
第一节 老舍生平与创作道路
一、简介老舍生平及其创作总体风貌
二、梳理创作基本轨迹与线索
1.早期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
2.《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3.中短篇代表作《月牙儿》、《黑白李》、《老字号》《断魂枪》
4.城市贫民命运悲剧经典:《骆驼祥子》
5.民族史诗巨篇:《四世同堂》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
一、守旧落后的老派市民:以《离婚》中的张大哥、《二马》中的老马先生为代表,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熟与因袭守旧的国民性的深刻联系;以《老字号》与《断魂枪》为例,现代社会中不可逆转的人事变迁与价值转向提出深刻质疑。
二、漫画化的新派市民:如《离婚》中的张天真和马克同,《四世同堂》中的老二祁瑞丰等;以《黑白李》为代表,表现新旧对比。
三、城市贫民群体,以《月牙儿》、《骆驼祥子》为例 第三节 城市贫民命运悲剧的经典:《骆驼祥子》
一、情节结构:这部小说直接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贫民的苦难生活,一个破产农民来到城市谋生,他如何被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以及在这一人生历程中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故事始终围绕“买车”展开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
二、城市贫民典型性的深刻发掘
1.市民性格的多重性发掘。从贫困中发掘的城市贫民的生存意志;小生产者的保守和个人主义
2.精神毁灭的悲剧命运
三、文化批判的独特视角。伦理——文化的批判视角,是老舍表现和批判市民社会的立足点,不同于其他现代写作的独特性也在于此。他表现的是老北京 城市文化制约下的人伦关系和世态人情,关注特定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的复杂矛盾和人性冲突。
1.与精神启蒙立场的差异
2.与阶级分析的距离
3.文化决定论的局限 第四节 老舍的幽默艺术
一、幽默是体现在老舍各体文学创作中的稳定风格
二、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相互渗透
四、老舍、钱钟书、赵树理之幽默的简单比较
第十二章 巴 金
第一节 巴金的生平与思想
一、文学活动概述:巴金在共和国成立前的文学活动可分为前后两期,即从20世纪20年代登上文坛到抗日战争爆发是前期,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共和国成立是后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写了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文革”后,巴金写有随笔集《随想录》。
二、无政府主义思想。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五四”时期。其二,20年代中后期。其三,40年代及其以后。第二节 《家》及其文学成就
一、《家》的写作动因。
二、《家》的内容及人物。《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典型形态。高老太爷是高公馆里至高无上的封建“君主”。高觉新高老太爷的长孙,是一个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鸣凤出身穷苦人家,她幼年丧母,被父亲卖到了高家,最后不惜以死抗争,投井而死。
三、《家》的文学成就。《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第三节 《憩园》和《寒夜》
一、《憩园》描述的是一个旧公馆“憩园”的前后两代主人的故事。《憩园》的主题。《憩园》中的杨梦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二、《寒夜》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极高的境界。
第十三章 沈从文
第一节 边城湘西的歌者
一、生平及创作概况
二、总体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 第二节 田园牧歌的诗美之境
一、创作中的核心概念:生命与自然
二、《边城》主要内容简介
三、《长河》主要内容简介 第三节 “乡下人”眼中的都市
沈从文的小说整体用生存与生命的对立、历史与想像的对立、现实与幻想的对立重构了它眼中的乡村和都市,构成其城乡叙述对照。
一、以《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为例,表现对都市人虚伪的尖锐讥讽和调侃。
二、以《虎雏》、《都市一妇人》、《如蕤》等为例,讲述主人公逃离都市的故事,同时开始转向探寻都市生命重造的可能性。第四节 以文学构筑的生命乌托邦
一、“生存”与“生命”的对立
二、乡土生命的自然形态
三、都市生存的物化形态
京派的生命理想从乡村中国产生,强调生命的本真存在,这成为是“重造民族品德”的文化理想的必由之路。
第十四章 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2学时)
第一节 京派小说
一、生命世界的守望者:代表作家及创作概况简述;京派小说艺术特色概论;
二、“乡下人”的身份体认和审美眼光:
a.京派的“乡下人”身份的文化内涵b.城乡叙述对照的形成:城乡叙述对照体由此形成,和谐自然的是乡土,冲突矛盾的是都市。正是出于对都市客观非 自然、反生命本质的警醒,出于对都市现实的深刻怀疑,京派叙事表达出乡土生命的真实性。
三、田园牧歌化的抒情小说,其诗性表现: a.人物性格及其生命体验消除内部对立 b.充分把握“心灵的悲剧” c.浓郁的抒情风格
第二节 海派小说
一、流派的现代主义特征及其与日本新感觉派的关系;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生平与创作简介
二、“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
新感觉派用“感觉”特殊性质,使人们从另一种视角重新来审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外部环境。
三、“感觉”叙述的文学意义
四、颓废观与文学形象 a.颓废的故事形态 b.颓废的文学形象展现
五、心理剖析的现代诠释。以施蛰存的现代心理分析小说为例: a.《梅雨之夕》:现代都市人的多重心理与潜意识剖示
b.《将军的头》:以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的代表性作品集
第十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新诗
第一节 殷夫与“红色鼓动之诗”
一、早期诗作《孩儿塔》:多歌唱爱情和自我的孤寂,向往光明,渴求反抗斗争。诗风忧郁感伤。
二、后期诗作:歌唱工人阶级及其革命斗争,如《血字》;歌唱自我同旧阶级的决裂,如《别了,哥哥》。诗风激昂刚捷,明快有力,节奏铿锵,被称为“红色鼓动诗”。第二节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一、特点与贡献:坚持诗歌反映现实,推动长篇叙事诗的写作,探索新诗大众化、歌谣化的途径。
二、缺点:对诗歌艺术规律重视不够,一些作品显得粗糙,诗性不足。第三节 臧克家的诗作
一、生平与创作概述
二、前期代表作《老马》、《难民》、《罪恶的黑手》,以格律形式反映社会现实,重视字句的锤炼,意象丰富、含蓄。被称为“苦吟诗人”。
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讽刺诗《宝贝儿》。第四节 现代派诗歌
一、概述:形成于三十年代初,鼎盛于1936年前后。艺术表现以象征主义方法为中心,融化西方象征派、意象派和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重要的诗人有戴望舒、汉园三诗人、废名等。抗战爆发后,大部分诗人转向描写社会现实。
二、戴望舒的创作
1.生平与创作概述
2.《雨巷》:“为新诗的音节开了新纪元”。
3.《我用残损的手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在民族苦难中抒写个人的不幸,诗风豪迈。写实与象征结合,形式是半格律的自由体。
三、卞之琳、何其芳、废名等的诗歌
1.卞之琳的诗,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探索人生哲理,表现爱情。技巧与形式上,融汇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场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重格律探索,如《酸梅汤》、《断章》。
2.何其芳的诗:前期是对忧郁缠绵的爱情、梦、美的追求。用象征手法,文字华丽。如《预言》、《爱情》。抗战时期歌唱群众、青春、自我的变化。热情明朗,乐观向上,如《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是多么宽广》。
3.废名的诗:抒写了自己在现代都市的寂寞感,对现代人存在价值、意义进行了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朱光潜曾指出:“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与道人风味,他的诗有一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如《街头》《灯》《掐花》《镜》等。
第十六章 曹禺与第二个十年的戏剧
第一节 第二个十年的戏剧
一、概述
戏剧创作在本时期臻于成熟,曹禺的《雷雨》、《日出》可视为我国现代话剧剧本成熟的标志。除曹禺外,本时期还涌现出了夏衍、李健吾、宋之的、陈白尘等新人,把话剧创作与演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 1.五大剧社: 南国社、复旦剧社、上海戏剧协社、辛酉剧社、摩登剧社。2.“无产阶级戏剧” 3.“红色戏剧” 4.国防戏剧
5.三大戏剧运动代表人物 6.农民戏剧实验
三、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建吾的创作 1.剧场戏剧的确立 2.主要戏剧场作
夏衍 《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洪深 《农村三部曲》、《走私》、《飞将军》、《女人女人》等。李健吾的剧作
第二节 曹禺生平及创作概况
生平与创作,西方现代戏剧的影响,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第三节 说不尽的《雷雨》
《雷雨》四幕剧,表现两个家庭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葛,由八个人组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亲子、血缘、性爱、阶级)构成的网;三条主要情节线索
戏剧通过特定的家庭关系、人物的社会因素,由暴露大家庭罪恶转向社会罪恶,更重要的是展示家庭悲剧、社会悲剧的同时,写出了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命运悲剧和精神悲剧;人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可主宰这种悖论式的生存困境。
一、中国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
通过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鲁家)集中展开两个家庭的复杂的历史现实矛盾和纠葛。用其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与现在情节交织,把“过去的悲剧”由“现在的悲剧”的发展而逐步引出。
二、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
1.人物形象的浓烈情感性:如蘩漪的“最雷雨”的性格。
2.注重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第四节 《日出》及《原野》
一、《日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
二、《原野》:人存在的本源性困境探求
第五节 《北京人》和《家》
一、《北京人》:封建家族与士大夫文化的挽歌
二、《家》:不同于巴金小说的戏剧再创造
剧本以觉新、瑞珏、梅表姐、鸣凤为主角,着重写旧礼教对青春和爱情的摧残。剧本具有浓郁的诗情戏剧。
第十七章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各类散文创作
一、林语堂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30年代提倡“幽默”文学,以文白夹杂的“语录体”,庄谐并出地谈性灵,说自我,话闲适。
二、“鲁迅风”杂文
鲁迅的杂文影响和启发了一批作者,形成了“鲁迅风”杂文作者群。
三、“京派”与开明同人散文
第三编 新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第十八章 “抗战”与40年代的文学运动
第一节 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进程
抗战文学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
一、阶段性:
a.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
b.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
c.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
二、区域性:
a、“孤岛”文学的概况
b、沦陷区文学的概况
c、大后方文学的概况
第二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解放区的文艺运动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背景及《讲话》的内容、意义和缺失。
二、解放区文艺运动概况和小说、诗歌、戏剧创作的成就。第三节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
一、关于抗战文艺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
二、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三、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
四、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争
五、胡风的文艺理论
胡风理论的核心命题是“主观战斗精神”,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三大支柱(三个主要观点):
1、“到处都有生活”说,即主张题材自由;
2、“精神奴役创伤”说,反对以“民粹主义”立场将人民理想化,也不赞同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3、“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强调“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第十九章 赵树理
第一节 赵树理的文学道路及其意义
一、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文摊“文学家与“赵树理方向” 第二节 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点
一、题材与“问题小说”模式
二、对于农民形象的成功塑造
三、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 第三节 代表作品介绍
短篇《小二黑结婚》、《传家宝》、《邪不压正》,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
第二十章 解放区作家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短篇小说的成就
一、孙犁的诗化小说
1、概述:抒情化、散文化、诗化
2、《荷花淀》
二、康濯和孔厥的短篇小说
三、解放区军事题材短篇小说
四、知识分子题材短篇小说 第二节 长篇小说创作
一、丁玲40年代的创作
1、风格的转变
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周立波与《暴风骤雨》
1、生平及创作简介
2、《暴风骤雨》
三、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活动的长篇小说 《高干大》、《种谷记》和《原动力》等
四、《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
第二十一章 国统区与“孤岛”、沦陷区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国统区的小说创作
一、抗战几个阶段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变迁
1.初期偏重纪实性的小说“报告文学化”现象 2.稍后,作家对战争中民族精神的新变化进行了表现
3.随着抗战的持续和深入,作家的视线由光明转向黑暗,小说创作中的暴露讽刺之风大盛,如张天翼、沙汀、艾芜等人的作品。
二、国统区重要作家及作品介绍
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等暴露讽刺作品 “七月派”小说作家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 第二节 “孤岛”和沦陷区文学创作概述 第三节 张爱玲和她的《传奇》
一、张爱玲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张爱玲笔下“传奇”世界的艺术特色
三、雅俗结合、兼取中西、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一、钱钟书生平及著述简介
二、《围城》的人物与主题
三、《围城》的风格
《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第五节 张恨水与通俗小说的发展
一、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张恨水小说的“言情”
三、张恨水对通俗小说的改造与发展
第二十二章 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艾青
一、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1.生平及创作概况
2.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艾青诗歌的主体意象
1.雪与雾
2.土地和旷野
3.黎明和太阳
4.生与死
三、艾青诗歌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1.反叛意识
2.苦难意识
3.平民意识
4.战争意识
四、艾青的诗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 第二节 “七月派”的诗
一、创作概述
1.讴歌抗战,呼唤解放。
2.抨击丑恶,揭露黑暗。
3.赞美革命人民。
4.赞美自然,赞美光明。
二、绿原、鲁藜、阿垅的诗 第三节 “九叶派”的诗
一、创作概述
二、追求“平衡美”和“新诗戏剧化”
三、穆旦的诗歌创作成就 第四节 田间的诗
田间的诗歌创作与《给战斗者》 第五节 冯至的诗
一、《昨日之歌》所收作品写于1921年至1926,以歌吟友谊和爱情最为动人,尤其是爱情诗篇别具一格,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的哲思。其中长篇叙事诗《吹箫人的故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二、《北游及其他》收入诗人1926-1929年创作的诗歌。第一辑以爱、相思为主题,第二辑是诗人孤独中“无归去”时的“自咏诗”,第三辑是诗人“公开的爱情历程中的产物”,其中感伤情绪淡薄了,思量成分加重了,开始向哲理诗人转变。
三、《十四行集》,写于1941年,共27首,1942年结集出版。表现了冯至的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表现了他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意识,在艺术上代表了中国十四行诗的最高成就。第六节 政治讽刺诗
1.概述
2.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 第七节 解放区的诗歌创作
一、平民、大众化倾向
二、群众性诗歌运动勃兴
三、民歌体长篇叙事取得成就
第二十三章 第三个十年的戏剧
第一节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一、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倾斜
二、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
三、40年代末:**中的广场活报剧 第二节 “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
一、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
二、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
第二十四章 第三个十年散文
第一节 报告文学 第二节 杂文 第三节 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