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应防止的几种倾向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应防止的几种倾向
研究型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尤其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弥补了传统课程的许多不足。因此自“研究性学习”出台以后,就引起了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教育工作者以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肤浅和理解上的偏差,许多学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操作等方面存在几种错误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影响了研究性学习功能的发挥,阻碍了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和健康地发展。而由此诱发的一系列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一.注重开头和结尾,忽视过程指导
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从课题确立、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可以这样说,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学生一旦失去了“自主”,研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许多老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课题的具体指导过程中,害怕穿新鞋走老路,重蹈传统学习的覆辙,不愿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研究.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尚能和学生一起,帮助学生选择课题,设计实施方案,一旦方案定下来了,便认为自己的辅导任务结束了,于是完全放手,对学生的研究课程一概不问,自由发展,从而在实施过程中,造成对课程的指导力度不够,对课题的整个进程不了解,对课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得不及时,对课题涉及的相关知识不熟悉,对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的情况没有全面了解,及时指导,致使整个研究呈“放羊式”的无序状态。最终结果,开题、结题时热热闹闹,开题时,对课题的可行性部分提出的问题、如何作答等也经过精心的设计;结题时,不是流产,就是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任务,将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图片、拍摄的照片、下载或实验的相关数据做成课件加以展示,交差了事。这样就严重妨碍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体验以及热情。因此在具体实施阶段,学校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开头和结尾,一方面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教师允许学生走弯 路、犯错误,但是为了保证研究性课程实施的质量,对整个实施必须进行过程监控,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课程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无形的问题可能是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成果。因此在展示成果时,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学习过程,这也是其他学生得到启示的最好途径。
二.注重个别发展,忽视群体参与
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具备积极合作的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往往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性学习正是顺应了这一教育潮流。研究性学习的一大功能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际能力、团队精神的目的,而这种互动的载体就是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一般有3~8人组成,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能力的强弱,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个体参与的情况差别较大.活动能力强,兴趣广泛的学生,对课题研究较为热心,他们积极查找资料,钻研深入,广泛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在个人钻研和讨论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他们承担了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任务,甚至包揽了全部研究任务,自然而然的成为课题的中坚力量.他们各方面能力在课题研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一部分性格内向、学习成绩比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他们对课题研究大多兴趣不浓,参与不够.如果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同学做好协调、指导、激励等工作,他们往往游离于课题研究之外,成为整个课题研究的配角或旁观者,他们自然很少享受到研究性学习中的各种乐趣,能力也很难提高.
三.注重课外题材,忽视教材研究价值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从而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分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传统。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其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生们个性特长和才能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见课题来源途径很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与自身生 2 活密切相关的,也可以是来自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个或几个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大概是受传统接受式学习的影响,学生往往较少从课内、从教材中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多的是对学生课题进行论证,也很少关注教材中的一些极富研究价值的课题.虽然一些来自社会生活的课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但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课题研究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而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特别是教师的辅导,具备了继续研究教材中某些问题的条件,研究常常能深入地开展.因此教材的研究价值不能忽视.
四.注重研究形式,忽视学科阵地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局限于只注重沿袭获得科学结论需要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将被封杀,研究性学习中如思辨、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的探索之路被成人社会“想当然的重要性”所代替,教育回归青少年本性的价值被大大削弱。改变这一现实,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全面实现其课程价值,必须摆脱“维科学主义”的狭隘领域,抛弃研究性学习就是科学研究的错误认识。时下有少数学校,少数人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做课题、搞活动、写论文,要求学生人人有课题,个个写论文,认为没有课题,就不是研究性学习,就不符教改的趋势.这是把研究性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完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极片面的、错误的.做课题、写论文固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决不是全部.研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且更多的是渗透在平时学习中.尤其是自然学科,在课堂上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在应试教育尚未完全退出教育舞台,考试仍然作为选拔人才最重要的途径这一特定背景下,我们应把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注重单一成果.忽视全面评价
研究性学习着眼于人的培养,与一般意义的科学研究大相径庭,它不在乎成果的大小,并不看重科研上的突破,而在乎学生一点一滴,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在不同阶段,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各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具体表现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的情况;在研究性学习中期表现为学生围绕课题,搜集、处理信息,开展探究以及相互协作等内容;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汇报,也可以是一本探究日记、一项活动设计方案.应该说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在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组织评价时,不能忽视这一特点.一些教师在考核学生研究性学习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然而,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相比,有过程性的特点。与科学研究重视研究结果不同,研究性学习更重视研究的过程,更关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它强调从“实践过程”中学习,力图通过学生“实践”的主动探索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考核时要注意结果,更要关注研究的过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小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懂得更多,做得更好”,尽快走出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加大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施力度,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长点,成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摇篮。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过程
关于《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
一,研究目的
1、让中学生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
2、给感染者以良好的照顾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
3、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发生。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资料
2、去县疾病控制中心听艾滋病工作人员的讲座,观看艾滋病检查室,实验室
3、进行艾滋病知识竞赛
4、学生写心得体会
三、研究主体
高三(6)班和高三(8)的学生
四、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1~2天
确定主
每个班学生分成6~7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个7个小题目,给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 高三(6)班每个小组的题目: 第一组:艾滋病是什么 第二组:艾滋病的潜伏期 第三组:艾滋病的症状 第四组:艾滋病的预防
第五组:近年来世界及我区艾滋病患者的数量统计 第六组: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 高三(8)班每个小组的题目: 第一组:艾滋病是什么 第二组:艾滋病的潜伏期 第三组:艾滋病的症状 第四组:艾滋病的预防
第五组:近年来世界及我区艾滋病患者的数量统计 第六组:怎眼对待艾滋病患者 第3~4~5天
设计预习报告
让每个组准备有关内容的预习报告;
第6~7天
查阅资料
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微机室,学生网上查阅有关自己的小组的小课题的内容及观看有关照片,视频等,从而提高学生对此题目的兴趣,增多有关知识
第8~9天
实践活动
去县疾病控制中心听艾滋病工作人员的讲座,观看艾滋病检查室,实验室
第10~11天
进行竞赛
在班里组织艾滋病知识竞赛,各组进行排名
第12~13天
总结结题报告(写心得体会)组织每个小组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一般分四个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进入问也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叫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1.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1)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
学生选择和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准备,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地肯定,并引导学生讨论并完善研究性学习的项目或主题。
(2)制定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并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3.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中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4.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与其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研究性学习与其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一、正确的认识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1、弄清概念: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指向: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而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分清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异同(1)传统教学中的探索性学习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之内,并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某个环节,而研究性学习则远远超出了课堂,并且探究的因素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始终。
(2)传统教学中的探索性学习多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索去发现已存在书本或教材中的预知结论,而研究性学习要探寻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未知的。
(3)传统教学中的探索性学习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是已知的、清楚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刚开始时并不十分清楚,问题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被暴露。(4)传统教学中的探索性学习所要研究的问题多为学科内部的问题,而研究性学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人们所遇到的、所关注的问题。
3、理清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教育实践中,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二是通过学生亲身的探索,让学习者“体验”知识的学习和使用的过程。如果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的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研究性学习”。过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
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今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确立“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二、课题的选择是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关键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数学新教材中虽然提供了“课题”,但切不可简单地将新教材中提供的课题作为全体学生的研究课题,或者在一些资料中找几道或编几道“应用题”,让学生做做就算完成了任务,错误地将“研究性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在教室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几道“实际应用题”。按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文件精神,学生在高中的前五个学期里取得10个学分为该课程的合格成绩,而完成一个课题给2个学分,也就是每位学生每学期完成一个课题就可以取得合格的成绩,因此,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采用“长课题”和“短课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长课题”每学期安排2到3个为宜(视备课组教师的人数而定),课题研究的时间长度为一个学期,主要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进行,课题尽可能在数学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交汇点上产生。如我县中学的高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等都是比较好的课题,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紧紧围绕着数学学习这一主题,深受学生的欢迎。
又如,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按揭贷款购房问题,通常我们比较热衷于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计算每次应付的款项、总共应付的款项等等,这个问题过于局限,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非常有限,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研究:按揭贷款中银行方面究竟可以取得哪些效益。这个课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广泛收集数据,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浓、积极性高,也是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课题。还有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课题,如:从数学美的角度研究学校小花园的布局,等等。
而“短课题”可理解为专题研究活动课题,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单元或每一阶段都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如:
1、学习数列这一章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从函数的角度去研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特征。
2、学习不等式一章时,可以让学生去探究这样一个问题:不等式的应用知多少?
3、进行阶段性测验后,可以让学生去探究:解填空题的常见病因及对策。
4、学校开田径运动会前,让学生去测量,去研究,进行200米、400米、800米跑竞赛时,各跑道的起跑位置如何确定。
5、学习立体几何时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为什么油桶、热水瓶、易拉罐等装液体的容器都是圆柱形的?这些圆柱形容器如易垃罐的底半径和高之间的比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商家是如何选择易拉罐的形状、大小的?等等。
“短课题”研究的时间长度一般较短,比较适合个人独立研究。
采用“长课题”和“短课题”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但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课程本身,而且运用于教材内容的学习中,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与数学课程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交互作用、相辅相成,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科的应用功能的发挥。
三、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使学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因此,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感悟、体验,发挥自身的潜能。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加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成为学生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设者,给学生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科学的调控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通过制订一些量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研究组的每一位同学填写好活动情况记录表、活动体会等等,也就是通过一些量表,使每项工作落实到位,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合作的作用等等外,还应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结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评价应该围绕学生是否将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运用于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也就是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数学学科的学习进行整合。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个案
《中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1、有关预习的方法和技巧方面:
数学预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的8:00到9:00这一段时间,这时人的记忆力,智力,精力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段时间预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比较理想的两种预习方法是:
第一种(适合大多数中学生)先看书,然后再做练习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再带着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来听课。
第二种(适合一些能力较高的同学):先做习题,在一些从未接触的新知识中,看是否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2、有关上课的方法与技巧方面: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呢?课题组的同学通过研究,总结出现以下的技巧:
1、上课前散散步,洗洗脸,以最佳的状态上课。
2、积极思考,当老师在讲例题时,就要做到,在脑海中跟着老师—起做,每一步都得自己想通。
3、做好课堂笔记。
3、有关课后复习、小结的方法与技巧方面:课题组的同学通过抽样调查,广州中学生的复习情况为:55%的同学当天没有复习数学,45%的同学当天有复习数学,同时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新学知识,在没有及时复习的情况下,一天之后就只能回忆起80%,而第二天就只剩下50%,按这样比例下去,人脑的记忆大概只能保存5—6天。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复习、小结的技巧:
(1)利用课间“趋势打铁”。
1、整理笔记。
2、回忆上课时老师所提的问题,看自己能否准确回答。
3、将上课的东西浏览一遍,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帮忙,不要积累,立即解决。
(2)放学后的“复习巩固”。
1、每天坚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
2、做相应的练习题以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
3、对所学知识系统地小结,具体操作如下:
a、小结的频率:最好就是每周一次,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b、小结的内容:可以把识记知识(如概念、公式等)系统化,也可以对题型作归纳,并附上自己的解题心得和注意事项等。
c、小结的形式:图表为宜。
第五篇: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
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应防止五种倾向
邻封镇三化村书记助理 黄明辉
农村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必须防止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是凑比例。农村基层党支部必须制定该基层组织发展计划,认真考察该支部中那些人具备了入党条件,符合党员标准。积极把这些农村中优秀人才培养成党预备力量。不能仅看申请者文凭、性别。为了保证某个比例达标,硬把一些条件不成熟的积极分子纳入发展计划。
二是赶速度。农村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平时要特别重视对党基层组织接班人的考察培养,不能等到基层班子成员年龄出现断层时候,需要充实新鲜年轻的党基层力量时,硬赶速度,匆匆忙忙发展农村基层人员入党。
三是图省事。发展新党员有着严格的规定程序,每个程序都需要完整的文字材料。农村基层党支部负责人不能或因工作忙,或因文化水平的制约,对发展工作的规定程序简化、省略甚至是违规操作。农村党支部必须开展的积极分子培训、群众座谈会、政治审查等全面发展工作,不能省也不能托。
四是徇私情。发展农村党员必须杜绝徇私情,端正党的纪律。对个别基层组织负责人无视党的纪律,把发展工作当作手中徇私的筹码,或拉亲信,或排异己,或看背景,拿原则作交易,严重损害党组织的形象的事情,上级党组织要认真查处。
五是不作为。农村党支部要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年轻农村党员,加强培养、联系、教育,不能因为农村基层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少,而忽略他们的培养。造成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跟不上,导致新党员的素质不高。
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把严关口,防微杜渐。坚持农村党支部党员发展以科学的、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把发展党员作为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党员的新路子、新办法,新党员质量进一步提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