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班我的改课生涯
毕业班我的改课生涯
毕业快十年了,最初还信心百倍,现在到越来越觉得无从下手了。回顾几年的教学生涯有最喜也有最悲,最喜是毕业第二年便上毕业班,当时觉得这是无比的荣光,同事也非常羡慕我。悲的是几年下来总是上毕业班,真的成了别人嘴中的“毕业班专业户”了,别人很羡慕尤其是没上过毕业班而自己却是饱受折磨,升学的压力不说就只是怎么上课,怎么让学生动起来我早已是黔驴技穷了。况且正赶上2002年新课改开始,看到别人津津有味的上课搞课改,自己心里也不觉痒痒想搞,可看看学生想想领导的谆谆教导真的就勇气全失了。每次暑假课改培训听别人侃侃而谈,心里就难过感觉自己已不再属于这个群体。“课改给学生带来了活力”“课改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等这些感受我从来没有,有的只是困惑和无奈。今天当绿色课堂备课会再次召开时,我不禁想反思几年的教学,说说心中的苦闷。
一、我无奈,我渴望
毕业班的教师也想课改却真的无奈。每次开学我们都要警力大大小小领导,数不清的会议,接二连三的谈话的洗礼,大脑被洗了一遍又一遍如同“娃哈哈矿泉水经历25层净化”,“你们肩负重任,明年的中考就看你们的了”“你们是层层挑选的别让学校失望”“以我的经验看要想考出成绩没别的方法,就是多做题”“我们规定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这样才有好成绩”……一学年中这样的会隔三差五的要开一次,领导就怕咱思想长毛,也许领导也是好心吧,毕竟学期末考核看的是成绩,我们要生存嘛!从此学生便陷入了题海,我们便陷入了纸海(批试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海中挣扎”。有时到其他年级听课自己似乎又年轻了下课了还恋恋不舍,面对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我真的渴望课改,可我也真的无奈。
二、我无力,我尝试
毕业班的大环境甚至说全县毕业班都如此,我真的无力课改。因为天天有做不完的题讲不完的试卷,写不完的字,改不完的作业,应对不完的检查,还有那巨大的心理压力,虽然刚到而立之年,我却顿感身心俱疲,无力应对。一天天的苍白度过,我又觉得不甘心,于是乎某日我便开始了尝试,当然是偷偷的。几乎所有上过毕业班的老师都会说“毕业班学生死气沉沉”,我也有这种感受,但那次的尝试让我改变了这一观点。2003年11月 21日那一天我刻骨铭心,天寒地冻我心也是如此,我坐在办公桌前发愁晚上自习做什么?再讲题?今天已讲了三节了,“杀了我也不愿讲了”心中如是想,可干什么呢?随手拿起一本早上交的日记写得不错,“要不上日记读评课”我悄悄的告诉同办公室的老师,“你疯了,还要不要成绩,领导知道怎么办”一连串的疑问排山倒海而来,顿时我有动摇了。晚上也没备课就到教室去了,推开教室门顿感天冷,心冷,学生冷。“不行今天我一定不讲题,我要看活生生的面孔。” “同学们这一节我们上日记读评”霎时长城后面抬起了一张张本该稚嫩却苍老的脸“日记读评是……苍老的脸开始变红了。班长主持一节我也意想不到的课开始了。
“我的妈妈去世了……是奶奶把我拉大的,上周我回家奶奶病了,这周我的心……” “奶奶会没事的,我们为她祈祷”一个不爱说话的女孩说。
“你放心吧,刚才我给观音打电话了,她答应我的要求了”班内最调皮的孩子说。……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还是班长救了我“同学们不说了,我们请下一位。”
“我今天心情沉重,早*是我迎着朝阳,忽然想到明天后天也许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四年的生活……” “他文章的语言很美如„夕阳如血‟”
“文章用了倒叙,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听完如同回到了过去。” “文章在形式上用了小标题” “他的文章带给了我伤感” ……
班内吵做一团,不,应该是一起走进了往事,那些红红的脸变得稚嫩了。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一节课,我一个题也没讲,却不后悔。“老师以后多上几节这样的课”“那可不行,领导不吃了我呀!”笑声传来。虽这样说以后我又偷偷得上阅读赏析,美文美读等。也许这算不上课改,但我觉得在毕业班我勇敢了一次,尝试了一次足矣。后来这级学生毕业后有5个学生来信时说“老师谢谢你的课,在枯燥的初四中语文是我们唯一能笑的课,当时我们班46个,至少35个喜欢语文课……”收到信时我想即使当时被领导批也值了。我在无奈中尝试体会到了幸福。
三、我无助,我努力
虽然第一次尝试我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我仍然不敢放开胆子上,毕竟那一年我的考核在后面,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可我又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我想努力证实自己。2004年我继续上毕业班,我又开始了偷偷的改课。当然该做得题还是做,尤其是所谓的“密题”。我的改主要在晚自习上做手脚,三节自习,一节自由阅读,一节赏析,一节写作。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我想用一节课来证明。
2005年3月份我校绿色阅读课公开,全县各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到我校听课,我当时上了一节赏析课《那一只灯》《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我的设计如下:
(一)生活导入:春天来了,同学们会发现学校门口这几天多了买风筝的,想必同学们都放过风筝,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吗?(自由发言)
那么鲁迅先生对风筝又有怎样的经历呢?(提示:《风筝》)作者借风筝寄托了自己的情感,想象我们学过的这类文章还有哪些?(《小橘灯》《一株栀子花》等)学生总结这些文章的特点:借物抒情
(二)赏析文章
1、整体感知:自读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对那只冰灯终生难忘?它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
2、再读文章:那只冰灯对作者如此重要,读完后你对它有怎样的印象?是哪一段吸引了你试着读一读。
3、品读文章:那么一只重要的灯是怎样制作出的呢?找出相关的段落进行赏析。复习以前讲的赏析角度(遣词造句重点是动词及修饰限制性词语,修辞方法,与主题的关系,写作手法,与生活的联系等)
4、自赏文章:除制作冰灯的段落外,也许你还有喜欢的地方小组内进行赏析(现有感情的读 再进行赏析交流)
5、质疑: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或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6、对比阅读:速读《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找出两文的异同,体会两作者同样写父爱但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又都把感情寄托在某一物体上的写法。
(三)拓展练习
生活中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也许是一只笔,一件模型,一个本子甚至是一片树叶,都寄托着你的深厚感情,把它写下来好吗?
这是那堂课的大体流程,课堂的主人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活动后的评课中赵方新老师也肯定了这节课,当然缺点必然存在我也作了反思,对于在无奈,无力,无助中去改课还需要一个过程吧。附: 那一只灯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8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的时候,就给大军从遥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这么高级的灯笼。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父亲说,行。
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又将迷迷糊糊地睡去时,我突然被屋子里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吸引住了,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了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面打磨着。我又努力地醒了醒,等我适应了凌晨有些暗的光后,才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是在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捂在脖子上暖和一会儿。我说:爹,你干啥呢?
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我说:爹,你干啥呢?
父亲把脸扭了过来,有点尴尬地说:爹四处找玻璃,哪有合适地呢,后来爹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父亲笑了笑,说完,就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父亲正在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呢。
我看着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
父亲一看我这样,就疾步过来,把我撩起的被子一把按下,又在我的前胸后背把被子使劲掖了掖,并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冻了你……
末了,父亲又说,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我胡乱地应了一声,把头往被子里一扎,一合眼,两颗豌豆大的泪就洇进棉絮里。你知道吗,刚才父亲给我掖被子的时候,他的手真凉啊!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给我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伙伴们说这个冰灯做得有意思。后来,没几天,它就化了,化成了一片水。但灯,还在我心里。
在毕业还有两天时,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擂台赛,出乎领导意料我上了高中的一篇《我的空中楼阁》引来了极大反响,因为领导认为我一定会上节总复习课,毕竟还有两天学生要重考了时间很宝贵,结果我让他们失望了,还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参与的轰轰烈烈。幸好那一年我的成绩不低,不然我真的要吃不了兜着走了。2005我再上毕业班仍然延续了我的偷偷改课活动,今年也许还会。
四、我无怨,我无悔
1997年走出师专踏上讲台,到今天已接近十年,我从未获得过什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九年接了九级学生,新学年开伊始我总会说“我不是优秀教师,也没什么称号,但我的工作会对得起每一位学生。”人们都说现在人情淡漠,老师一年换一次学生已没什么情感了。我对自己教过的学生做了一次统计(仅毕业班的): 毕业时间 人数 来信者人来者 199938 0 0 200146 18 7 200442 26 19200549 23 18200650 高中未开学17看到这样一组数字,我感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幸福,作老师的幸福,尤其是我偷偷改课以后。并且有一学生(2001年毕业)高考落榜后,她的母亲找到我让我开导一下她,只因孩子在家经常提起我及我的课。
毕业班生涯有酸有甜,自己付出了很多,面对学生我无怨无悔。
第二篇:我课改感受
我的课改感受
我小孩今年是四年级了,我们以前上学时,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仅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执行者,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者,这样教法又怎能教出好的学生。
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每个学生都创造了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它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彼此的快乐。在这个课堂上,老师讲问题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可以尽情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上展示课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竭尽全力地为本组加分,无论是质疑也好,展示也好,每个人都会为本组贡献一份力量,尽管竞争力大,也正因为如此,老师让学生讨论的时候,这便是他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能和知识,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天地。
这样的课堂开放了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知识;开放了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司、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了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结论,体会知识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巩固新知,发展新知。
同时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竟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第三篇:我与课改
我与课改
厦门市第四幼儿园 龚欣
厦门市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三年了,这三年也是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三年,因为课改经历的三年是我由一名一线教师→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转变过程,可以说在这三种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我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其间的体会更成了我教学生涯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所以今天想从这三个时期谈谈对课改工作的体会:
教师
三年前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所处的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已经率先在99年就开始尝试建立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模式,作为有幸提早搭乘上了课程改革列车的我而言,对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时却总觉得底气不足“我到底能用什么理论依据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呢?”因此我决定先从加深自身理论根基开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研究,充实理论学习打造自身基础。尽快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而在反思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经常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需要或是写论文、碰到问题时才会去有选择地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这种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只能产生应急效果,不能达到真正有深刻内涵的学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1)从表面的学习深入到有内涵的学习
对《纲要》、《指南》进行更深层次透彻的解读,我不再为自己能随口背出其中的某一段而引以为荣,更多的是将文字表面融入实际工作、当前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中来剖析和理解。对照《纲要》《指南》分析班级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怎样?还可进行怎样的拓展?通过这样理性学习和思考,我对这些法规文件更多了一份感性的理解。同时,经常通过专业杂志、教育网站、外出听课学习等多种渠道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理论经验,除了参加省、市、园内培训之外,定期自学了教育行动研究、多元智能等理论,在这些书籍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扩充自己的眼界,提升理论水平。
(2)从涣散的学习到有针对性的学习
我将学习的目标定位在“主题探究活动主体性作用发挥研究”、“幼儿园英语教学研究”上,以此为目标列出一学习计划,选择相关材料,学习后注意筛选和梳理,并分类成册,短短一年时间就归整了十几册的一手材料,为经验总结奠定积累。
(3)从纯粹的学习到运用的学习
学习的关键是能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之中,我将学习后的反思运用于实践,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先后根据实践经验撰写了论文《主题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的调查报告》、《在主题活动中促幼儿主体性发展》、《让孩子在听说实践中习得英语》、《幼儿园英语教学探究》,分别获市基础教育课改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于《厦门市幼儿园课程改革论文集
(二)》、《福建幼儿教育》、《福建省第二期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教 育科研论文集》中。
这段时期最深的感受是深信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只有以加倍的努力和热情去关注教改信息、洞悉教育理论体系与基本模式,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有根基的新型教师,才能真正适应课改的需要。
管理者
2002年由于幼儿园的工作需要,我成为一名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从教师转变为管理者,角色的转换让我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始终都觉得自己的压力很大。但看到领导、同事、朋友信任鼓励的目光不由化压力为动力,相信自己能迎难而上。
我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为课改服务,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困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我静下心来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在课改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想一想自己作为教师的经历,有许多心得也有许多困惑,因此我深入到老师中间,了解她们在课改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有三怕:一怕开课,二怕发言,三怕写论文。这三个顾虑实际上也体现了课改中教师最需解决的问题:教学组织能力、反思概括总结能力、实践提升到理论的能力,如果这三个问题能解决,那么教师的专业素质自然也就提高了,于是我开始尝试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伙伴者的身份,将帮助、扶持、推进的工作作风渗透入管理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1、说什么?怎么说?
针对如何促进教师们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大胆分享自己的经验我采用的方式是:
1)改全园性的教研研讨为小组式的研讨,根据课改工作重点制订几个研讨的小专题,请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教师选择自己关注的熟悉的专题,更有利于她们大胆、独立、充分地发言,作为管理者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通过研讨记录、与教师事后的沟通了解研讨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提早告知讨研讨内容,在每次研讨的前一星期,我们都会告知老师们下次教研活动要研讨的内容,并在园设立的资源库中投放相关资料,请老师们列出发言提纲,这样有备而来的教师们在活动中既能又条理清晰又能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了。
3)选择教师当前关注问题为议题:要使教师们能愿意发言,必须以教师为本,以课改的难点为出发,如我们结合幼儿园课改特色,进行了“幼儿个案分析”活动,教师们以一个幼儿为例从现象、原因、采取措施、有何效果、目前存在问题、今后思路等几方面分析,在分析交流中互相研讨,解决困惑;经常性地交流各班主题活动进展现状、有何成效,存在问题等等,老师们都愿意抓住这种时机多提、多说,在不断的互动中促进学习。
4)以多样的形式让教师愿意发言,使发言转化为内在动机,如课改知识竞赛、课改辩论会针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分正负两方展开激烈的争辩等形式,教师们十分喜欢这些形式,往往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会自觉收集学习大量课改资料,无形中促进自身教育理念的提高。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教师们从以往的“不愿说”转变为“抢着说”,都希望以此为契机分享一些经验,解决一些问题。新课程对教师要求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提高。
2、写什么?怎么写?
学期后的总结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本阶段工作回顾及对下阶段工作提出新的方向,我认为教师的总结反思能力是急需提高的能力,尝试以每个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解决这一问题。
1)从注重形式的研究到注重实效的研究:
以往在制订课题研究方向时关注的是有无新意,是否新颖,现在关注的是幼儿的发展需要,管理者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从教学一线老师们的所思所想出发制订大课题,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疑惑或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并订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朝着这个方向积累相关资料、针对问题反复“反思----实践”,从反思到实践,从改进到进步的反思这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教育实践得以改进,教育内涵也不断增加,只有这样经过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使自己的经验总结有价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由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突破。
2)变硬性规定为弹性评价
以往总是硬性要求教师每年要写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浸润着我,“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有总结反思能力的标准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我们让教师将经验总结与课题的研究相结合,自己弹性掌握总结的时间。
3、谁来教?教什么?
幼儿园课改中的许多好经验、好做法都是通过观摩的方式来展示经验的,主要采用几个做法:
1)变个体参与为全体参与
在以往的对外公开课活动中幼儿园往往都是选取几个教师作为开课对象,其他教师锻炼的机会比较少,在我园采取的以“主题探究活动”为课程模式的课改后,采取了全面开花式的观摩方式,每位教师在各种省市观摩活动中都承担任务,她们珍惜机会,屡战屡胜,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面对观摩任务,都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成功或失败,当成一次检验自己课改实践的锻炼机会。
2)变指定内容为自选内容
以往的观摩活动内容都是由管理者指定,现转变为自下而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实际发展需要确定公开观摩活动内容。
3)变被动式为主动式设计
以往的每一个观摩活动,管理者都经过反复推敲、设计后再由教师执教,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表演者的角色,现在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设计,管理者在此基础上与教师共同商讨、略微修改。
另外还采用了其他方式对教师进行多种渠道的锻炼。慢慢地,“三怕”现象在教师们身上慢慢地看不到了,她们渐渐地由被动转为主动,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步树立 了“让每位幼儿多元智能得到更大发展”的教育观念,注意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通过环境创设,到实景参观感受,探索研究来开展活动,鼓励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鼓励幼儿多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们学会了学习、学会思考。
作为分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我深深体会到在课改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改实验的直接执行者,课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们的观念。要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借助于富有内涵的帮助和推进,经常与老师进行倾心交流、思维碰撞中不断支持,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4年夏天我幸运地成为一名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到了第四幼儿园,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又一次考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在两年之后顺利地成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如何胜任第四幼儿园副园长的工作成为压在我身上的两副重担,妥善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我提出了一大挑战。
面临压力、对新环境的适应,我重新调整、找准定位,以四幼课改特色“发现每个幼儿的天赋,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同时将自己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研究课题“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与之相融合,把课改工作立足点放在如何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提高,将关注点放在让幼儿真实有效地发展上,并以省课改基地园开放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成长。
我和老师们一同从解读孩子入手,让老师们选择部分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照相与文字等形式,坚持每天对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从活动镜头、活动实录、指导策略、指导设想等方面进行不断分析、反思、发现并及时分析观察对象的点滴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并形成了经验汇编《读懂孩子》,取得了“个体差异”教育的极佳效果,同时还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而我自己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深深感受到“学科带头人”这个称谓不应只是光环,不是成长道路上的句号,而是提供展示自我的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是应该通过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使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理念、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不断发挥自身作用,和教师们共同成长,初见成效: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逐步树立了“发现天赋、张扬个性、活动丰富多彩、家园形成合力”的教育观念,先后迎接了几次省、市、区课改工作检查观摩均取得了专家的较高评价。当面对专家们提出的种种问题,老师们能一一解答,思路清晰,有理论有实例。在课改基地园开放活动的反馈中教师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创设的让幼儿参与的环境、体现教师为多元智能发展获得的潜心研究得到了专家的高度称赞。
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曾经有过的迷茫和困惑,曾经经历的艰辛和曲折,都将敦促着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深入地去思考、坦然 地去面对,作为同时肩负教师、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种角色的我,更深感任重而道远,今后我还将继续凭着追求卓越和优秀的精神动力、不断超越的进取心继续投入到课改之中。朝着学科带头人的方向——校本教研的引领者、学科教学的示范者、课程改革的探索者、青年教师的培养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而努力!
最后我想以一个小故事来结束我的发言。(这个故事也是我在参加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时华南师大刘良华博士给我们举的一个例子)
——有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之职,日日如此,也觉逍遥。有一天庙内住持要换人取代他的位置。小和尚很不服气地说:“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难道不响亮?”
老和尚告诉他:“你敲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感召力。钟声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来的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怎么能担当起神圣的撞钟职责呢?”(刘焕鲁)
我想以这个故事与大家共勉,让我们一起做有心人,心中有钟,心中时时有“孩子、家长、教师”,一起迎接课改的新一轮太阳的升起!
第四篇:我谈课改
我谈课改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在实践中可采用“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1、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采访活动、辩论大赛活动,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3、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第五篇:我的课改体会
我的课改体会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王子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下面我就近一年来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与“四清”相结合的教学法谈谈几点感受:
一、“自主探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共有5个环节: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主要是自己阅读课本,操作实验等),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现代教学模式。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觉得这种
模式下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阅读、理解、概括的能力,自己通过看书,进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学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3)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5)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6)自己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7)通过展示能培养学生足够的自信心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学习。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相帮助和竞争,学习变得愉快轻松不仅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3、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掌握。
4、当堂检测
进行当堂检测就能在课堂上马上暴露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明白自己什么知道什么不知道。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当堂检测能看到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暴露的不足,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体现真实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当堂检测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体现时效性。课堂学习结束时,如果没有对学生当堂学习的情况及时地通过练习进检测,就会使得师生对教与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不明,对问题不
能及时、真实地暴露,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习进行补救与调控。同时,如果没有当堂检测这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使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减弱。
5、自主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却往往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通过自主反思能使学生明白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教师也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相反,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
通过反思能知道学生在该节课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反思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
总之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人不欠账,这就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知识是有连续性、系统性的,记忆也是要遵循一定规律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想形成知识体系,真正把所学的各科知识记得牢、理解运用巩固得好,就必须优化这一过程的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办法与“自主探究”课堂模式相配套。现在实行的“四清”管理,就是与之相配套的一种科学的、过硬的管理办法。
二、“四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四清”就是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所谓“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
所学的知识,当堂能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所谓“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各科知识,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会运用,做错了的都能更正。“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知识,知识点一一过关,学生人人过关。“月月清”就是指月月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四清”的实质就是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重点是后进生。“四清”管理等于给学生的学习建立四道防线。通过这四道防线,让优秀生越学越好,让后进生能逐步赶上来,直至消灭差生。
近一年来我们在堂清、日清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堂清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当堂所学的内容,当堂教、当堂考、当堂评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凡是当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学生,教师要记下这些学生的名字,作为“日日清”的重点对象。
“日日清”的内容是当天所学的知识,日日清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重点是未达到堂堂清的学生。日日清的时间是利用每天的自习和辅导。从现在的学生素质考虑,我们还必须认认真真抓好“四清”,否则,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无从谈起。
日日清到底怎样操作呢?人人清不是日日出试卷考试,主要是口答。教师要求学生把本日所学的知识全弄熟了,会读、会背、会理解、分析和表达。不用考卷,减轻了教师负担,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教师辅导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读课本的习惯,针对性强。
日日清的操作程序一般有五步:
第一步,学生自查。教师要确定本日清内容,同时把这些内容明确给每个学生,学生按教师要求对照课本先进行自查。
第二步,同桌互查。学生自查过关后,接着进行同桌互查(每个教室的座位
都是按一个优秀生和一个后进生排在一起,便于“兵教兵”)。互查时,这个同学拿着那个被查同学的课本,根据清的内容认真对照检查,如有不熟练的地方、出错的地方就随时打上问号,作上标记,然后让被查者继续去背,直到熟练过关为止。
第三步,教师复查。复查的重点是中差生,要求的标准是人人满分,人人过关。
总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以及“四清”管理是符合学生认知、记忆规律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它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我们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