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

时间:2019-05-14 19: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

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6、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7、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玲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8、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的独特的贡献是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描写时代社会生活,《子夜》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和成功。a.《子夜》显示了一种开朗视野,宏大严谨的结构,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各种矛盾,始终围绕一个交点,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以吴逊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命运。b.塑造吴逊甫这样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写人,写物融为一体,合二为一。c.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即人物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细节描写很深的具有时间跨度的东西),吴太太与雷参谋(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一朵枯萎的玫瑰花。场景(环境),交易场所,农村、纱厂等,刻意的场景描写来提示人物本质,赵伯韬用场面显示基本质,心理描写手法,杜竹斋以复杂深刻的内心矛盾,其他从农村来的资本家的内心矛盾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客观,准确,冷静,没有抒情和议论,主要是作家的描写(生活材料,堆积多,艺术消化不够),人物语言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赵伯韬凌驾一切,吴逊甫,多面(恳切,刚腹自用),人物语言,越鲜活,个性化,茅盾的叙述语言越客观,越准冷静。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开拓出哪些崭新的时代意义?对农民命运的描写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赵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这种关注的视角很独特,以《小二黑结婚》为例。首先,赵的小说有高度的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一些人们不以为然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的时代变化了,政权改变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化还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赵的作品告诉我们,以鲁迅开始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和改造,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并不因为政权变化了,农民落后的思想就一扫而光了,《小二黑结婚》是从解放区依然存在的包办婚姻的角度来写的。更沉重的告诉我们,封建意识还是很顽固的,作家从敏锐的政治视角来写。其次,赵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作品中描写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当时的农村里,残存的封建势力在人民政权下不成气候,象二黑、小芹这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还是不多的,在农民中更普遍的是像三仙姑这些农民是绝大多数,还根不上时代的步伐方向,他们也在跟着时代的主潮,只是跟不上,他们已经在转变之中了,而这些是中国发展前途的基础,作者这些人给予热情的期待,是善意的扶持,这个描写体现了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变化,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在赵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的发展变化,并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理解、同情中对农民的命运充满了期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至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追求。10、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

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这段话我没有记全,要听一下录音)。【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11、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12、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1)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3)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3)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5)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

13、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1)思想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

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2)思想的深刻性。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作品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15、《四世同堂》比老舍以往创作的突破: 1)在人物塑造上,《四》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终于完整地、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构成了完整的市民形象的体系。2)在艺术结构上,《四》打破了老舍以往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而是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叉,构成了一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3)在语言特色上,《四》把老舍一以贯之的北京方言口语推向更为纯熟,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准确地境地,该作可以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16、《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1)《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之间的友爱,湘西风俗风景的可爱,以及这些爱中蕴蓄的美,融合在整个故事和人物之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美感。2)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边城》全书21节,每一节都是诗,也都像梦,然而又是现实,是梦与现实的协调一致。3)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这类小说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抒情小说,并将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者。

第二篇: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

基本知识点(选择题)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10,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12,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甲寅派代表人物:张士钊。

14,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

15,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老夫妻》1918年10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1920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16,胡适于1919年3月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步刊载于正是刊物的话剧创作。

17,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创办了最早的话剧刊物《戏剧》月刊。

18,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这是现在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19,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一文,号召新文学作家致力于美文创作,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20,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 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21,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

2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主要发起人:沈雁冰(矛盾),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其机关刊物主要是革新后的《小说月报》。

23,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

24,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25,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

26,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新诗要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27,语丝社的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鱼塘,钱玄同,孙伏元,俞平伯等。28,沉钟社,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代表作家有: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29,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

3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31,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是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还有穆时英和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

32,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代表诗人有: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

33,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4,解放区文艺运动:

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7,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8,街头诗运动:1938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于是认柯仲平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汹涌着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节奏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1、《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在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章法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可以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如‚周南‛《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中间只换六个动词,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和采芣苢的妇女们的欢乐情绪;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最突出的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踟蹰、参差‛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的感情和自然景物,同时也造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比如‚周南‛《螽斯》全诗六句竟用了六个叠字描声状态,绘声绘色地刻画出嗡嗡乱叫,到处毁灭庄稼的蝗虫形象,用以比喻剥削者子孙众多,夺尽人民的粮谷,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与憎恨。

2、《左传》艺术特色:

①精彩细密的叙事。a.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b.具有讽刺意味。c.突出体现在战争方面。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②个性鲜明的人物。a.主要采用随事写人的方法。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成相对完整的形象。b.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便收到形神毕肖,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不顾而唾‛,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③微婉巧妙的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3、《战国策》在人物塑造方面和辞令方面有哪些特点?

1)《战国策》,叙事写人也有很高成就,书中围绕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笔墨叙写一个人的事迹,不但用夸张、渲染、乃至虚构表现人物性格,而且注意揭示其内心世界。《战国策》叙事记言,都以人物为纲,书中所记,多为权谋之士出奇智异策,转危为安,因此,奇异曲折的情节与恢奇卓异的人物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不惜笔墨,加以细致入微的描写。2)游说辞令是《战国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说辞纵横驰骋,辩丽姿肆而又浅显生动,富于形象性。a.很少用道德礼仪去说服人,往往无所顾忌地分析形势,指陈利害,甚至不惜张大其辞,危言耸听。b.在语言方面《战国策》的辞令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句式错综变化,文中常常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及夸张、比喻等手法,造成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其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通俗生动。这些寓言大都是说者根据临时需要而顺手拈来,取材广泛,寓意鲜明,富于现实感。它们虽未独立成篇,但有些故事已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叙事也颇为生动,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

*

4、孟子作品艺术特点:

①在当时孟子有‘好辩’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讲了个故事,引出二问,让齐宣王无法回答。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如他针对其老师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d.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②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③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如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④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

5、庄子艺术特点(每条特点都有可能成为一道题):①哲理与诗意的交融[人生哲学]。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结合哲学道理,注重表现管理科学理想和内心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如《逍遥游》中那个展翅高飞的大鹏,翱翔于天地间,相比之下,受自身条件控制的人类就显得格外渺小了。b.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如‘蝴蝶之梦与周公’的奇想、<秋水>中庄子感受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些饱含着审美感受的故事,把读者带入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c.庄子主张齐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荡着强烈的激情,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的作品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首先,庄子的哲学核心是人生问题。庄子渴望摆脱丑恶的现实,摆脱束缚,达到‚逍遥游‛。他在讲述哲学道理时,注重通过一定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例如《逍遥游》中大鹏和鴳鸟的对比、《养生主》中疱丁解牛的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等艺术境界,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达到了‚逍遥之境‛和‚艺术之境‛的统一。其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去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例如《齐物论》中由庄生梦为蝴蝶,产生了‚不知周之梦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奇想。最后,庄子虽然主张齐物,但并完全泯灭是非、忘怀一切。他的作品中跃荡着强烈的激情。例如《大宗师》通过一则语言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不平。整部《庄子》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②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为什么用寓言创作?]。a.庄子认为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不能用具体的感官和逻辑思绪去把握,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由于强调直觉体悟,庄子在论道的时候很少做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b.与其他战国寓言相比,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表现了对现实的犀利观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在荒唐谲怪的形式下,批判了诸侯间的不义战争。c.庄子的寓言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人们往往在原有的寓意之外,领略到更为丰富的意蕴,如‘庖丁解牛’,原为以技喻道,以说明养生之理,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出办事必须掌握规律和熟能生巧的结论。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d.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③意出尘外的想象。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④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

6、韩非子的写作特点:

韩非子的文章在诸子散文中别具一格。①犀利峻峭,敢于直言。②论证严密。无论是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是外在的结构形式,都严谨周密,具有令人折服的力量和气势。韩非往往在文中先列举事实,提供充分论据,从中引出论点;一个观点说完,再转入下一层分析,如此环环紧扣,直至讲完全部论点。洋洋五千字的《五蠹》就采用了这种层层归纳的论证方法。③文章中有大量的寓言和故事,或是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是根据现实生活加工创造。大都平易朴实,短小凝练,具有幽默冷隽的特点,作者在意以此作为论证的手段,因此总是在故事之外点明寓意。善于鞭挞世态人情。如<内储说下>中一对夫妻的对话,只是短短的几话句,就能生动地揭示夫妻间的利害关系。

7、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①屈原是第一次有意识地把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集中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a.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b.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②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中的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a.他的作品善于凭借‘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把相思的愁苦和秋风,落叶联系起来,更加突出了湘君的悲哀与孤寂。③在描写人物、状摹物态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招魂》中诗人对楚宫美人群像的刻画尤其精彩。④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a.汲取楚地民歌的丰富营养,又吸取散文的章法和句法,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b.屈原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如羌、蹇、凭、些等楚地方言等在诗中的运用,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c.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屈原在抒情中叙事,大大扩展节抒情诗的篇幅和容量。《离骚》《九章》《九歌》的句式多为六言或七言,间或出现四言或五言、八言。屈原作品的这些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成就的取得同屈原创造性地运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是分不开的。

8、汉赋的形式特点:

以司马相如的作品为例,①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流动,多种场面、生活、气氛构成了一种极其广阔复杂而又极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如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中写天子的宛囿的广大富饶,天子诸侯打猎的盛况和壮观及种种排场,场面非常开阔,层次也很分明,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

②讲究绘声绘形,有声有色。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极大,穷形极相,动魄惊心,就其总的气氛来说,又是极其富丽,极其热烈而又庄严的。③它极大程度上利用了是国方块字在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一排列就是几十个山字头,几十个水字边,几十个草字头等等,给人一种迎面扑来的气势感。

9、简述散体大赋的发展过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演说发展起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从武帝开始到东汉中期,是散体大赋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东汉顺帝以后,随着汉帝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和儒家思想统治的崩溃,散体大赋走向衰息。这类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10、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

①《史记》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这些人物形象有许多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感染力最强的又是悲剧英雄人物。1)《史记》的悲剧人物大致可分为:一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为了变革社会而在与反动势力斗争的过程中被杀害的,如商鞅;二是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气节,为忠于自己的国家而英勇献身的,如屈原;三是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英雄豪杰,他们曾显赫一时,最终由于自身的某些错误而结局悲惨,如项羽;四是一些曾为统治阶级建立过丰功伟绩,最后由于受到最高统治者的猜忌而被杀害的文臣武将,如蒙恬、李广;五是为了某种‚道义‛,或是为了维护某种‚原则‛而英勇拼死的,如‚荆轲‛。2)《史记》中的人物能写得如此成功,一是注意刻画细节,极力描摩人物的神情口吻。例如《项羽本纪》在介绍项羽有家世之后,只写了项羽少时学剑和观秦始皇出游两个细节,这位豪放不羁、才力过人,胸怀大志的贵族后裔的形象就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了。二是善于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如《项羽本纪》中最精妙的场面描写是鸿门宴。三是善于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人物,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如《项羽本纪》写到项羽被韩信打败,被困于垓下时是四面楚歌,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竟落到这步田地,这已经够使读者为之感慨嘘唏了。在这样的气氛中,项羽再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左右皆泣‛这就更加构成了一种无限悲凉的气氛,寄寓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惋惜之情。此外,《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这就使《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了。②强烈的抒情色彩。司马迁写的虽然是历史人物,但溶入了他深挚的爱憎感情的。他的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1)《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的有些篇章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让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使语言与其所表达的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谐。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1、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a.生动的故事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b.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c.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句式自由,变化多样,各种杂言的形式。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d.语言朴实凝练,有民歌的特点,善于叙事言情。对整个后世诗歌影响极其巨大,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一直被后代许多杰出的作家们所继承。他的形式与风格,具体表现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直接影响着后代文人的五言诗创作。

1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内容大至可分为四类:①游子思乡,思妇的痛苦;②男女想恋之情;③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④反映了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其艺术特色: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

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语言浅近自然,又异常精炼。如《迢迢牵牛星》中语言的特殊运用,大量使用叠字来表现情感。

13、简述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

文人五言诗是从民间五言诗发展而来的,主要是文人学习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创造的新形式。五言诗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初年,五言诗所包含的词和音节比四言句式多,在艺术表现上更灵活和方便,所以大量出现五言诗。东汉时代的早期作家班固开始写的一首《咏史》五言诗,其后张衡也作五言诗《同声歌》,这些创作表现出文人五言诗技巧的不断提高和成熟。《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新阶段。

14、简述曹操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特点:其重要的市场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时代感。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兼有浓郁的民哥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浑。艺术成就:曹操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的坦率质朴、简约严明的文风,具有现实性和斗争性,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鲁迅称为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5、简述曹植诗歌创作的成就及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创作成就: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也是建安诗人中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作家。他广泛利用乐府诗的形式,却变乐府诗以叙事为主而为以抒情为主,善用比喻,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曹植的诗既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又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风格特色,既不同于其父的古直沉雄,也大别于其兄的清丽哀婉,在建安诗人中独树一帜。把文人五言讲坛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前后期的变化:前期是志得意满,恃才傲物,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报负,《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的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也有些诗是描写宴饮游乐的诗、赠友诗,如《公宴》《名都篇》《赠徐干诗》等。诗人也有少量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如《泰山梁甫吟》。后期因备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抑郁失志,所以,他后期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奸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6、阮籍咏怀诗的内容:

①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刻地揭示了他无限焦虑与忧惧的心态。②讽刺时政及某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③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借游仙之作表达自己追求理想,是诗人为了解脱苦恼,追求遗世高蹈情怀的流露。

三、简答与论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6、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7、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丁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8、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的独特的贡献是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描写时代社会生活,《子夜》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和成功。a.《子夜》显示了一种开朗视野,宏大严谨的结构,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各种矛盾,始终围绕一个交点,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以吴逊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命运。b.塑造吴逊甫这样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写人,写物融为一体,合二为一。c.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即人物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细节描写很深的具有时间跨度的东西),吴太太与雷参谋(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一朵枯萎的玫瑰花。场景(环境),交易场所,农村、纱厂等,刻意的场景描写来提示人物本质,赵伯韬用场面显示基本质,心理描写手法,杜竹斋以复杂深刻的内心矛盾,其他从农村来的资本家的内心矛盾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客观,准确,冷静,没有抒情和议论,主要是作家的描写(生活材料,堆积多,艺术消化不够),人物语言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赵伯韬凌驾一切,吴逊甫,多面(恳切,刚腹自用),人物语言,越鲜活,个性化,茅盾的叙述语言越客观,越准冷静。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开拓出哪些崭新的时代意义?对农民命运的描写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赵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这种关注的视角很独特,以《小二黑结婚》为例。首先,赵的小说有高度的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一些人们不以为然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的时代变化了,政权改变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化还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赵的作品告诉我们,以鲁迅开始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和改造,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并不因为政权变化了,农民落后的思想就一扫而光了,《小二黑结婚》是从解放区依然存在的包办婚姻的角度来写的。更沉重的告诉我们,封建意识还是很顽固的,作家从敏锐的政治视角来写。其次,赵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作品中描写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当时的农村里,残存的封建势力在人民政权下不成气候,象二黑、小芹这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还是不多的,在农民中更普遍的是像三仙姑这些农民是绝大多数,还根不上时代的步伐方向,他们也在跟着时代的主潮,只是跟不上,他们已经在转变之中了,而这些是中国发展前途的基础,作者这些人给予热情的期待,是善意的扶持,这个描写体现了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变化,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在赵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的发展变化,并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理解、同情中对农民的命运充满了期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至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追求。10、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这段话我没有记全,要听一下录音)。【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11、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要再听一次录音,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12、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⑴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再听录音)

(注:⑴+⑵也是一道题‚结合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历程,阐述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所显示出的意义‛。⑴+⑵+⑶+⑷也是一道题‚为什么说艾青是郭沫若等人以来的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3、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1)思想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2)思想的深刻性。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作品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15、《四世同堂》比老舍以往创作的突破:

1)在人物塑造上,《四》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终于完整地、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构成了完整的市民形象的体系。2)在艺术结构上,《四》打破了老舍以往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而是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叉,构成了一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3)在语言特色上,《四》把老舍一以贯之的北京方言口语推向更为纯熟,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准确地境地,该作可以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16、《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1)<边>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之间的友爱,湘西风俗风景的可爱,以及这些爱中蕴蓄的美,融合在整个故事和人物之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美感。2=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边城》全书21节,每一节都是诗,也都像梦,然而又是现实,是梦与现实的协调一致。3=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这类小说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抒情小说,并将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者。

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部分简答论述提纲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略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变态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

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一:

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

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艺术特色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艺术特色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顺序为主,也有倒叙;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

艺术特色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一、批判性(战斗性)。

二、深刻性。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一、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

二、对旧中国社会、文明进行了更广泛的批判,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种种病态心理现象也予以深刻剖析。

三、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表现在: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相结合。

四、后期杂文表现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形象性

二、抒情性。

三、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如 《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复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一、《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

二、《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三、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1、《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又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

2、艺术构思奇特,写梦境的作品有9篇,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告别。

3、《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神秘,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

4、《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贯穿全书的,是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育、道德、顽固派的批判。展示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艺术特色: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磐》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不足之处: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主要艺术特色与风格有: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简素质朴,庄谐并出。含蓄耐读的“简单味”,有一种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倪焕之》是叶圣陶惟一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倪焕之形象的塑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遇。小说展示了倪焕之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倪焕之》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风光习俗,以工笔细描。

23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结构多变,讲究结尾饶有余味。

语言平实、纯正。叶圣陶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浪漫主义倾向和现实的内涵,外表浪漫实质写实。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使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借异域写故土,宗教氛围和爱情线索中常暴露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思想复杂性表现在他作品中的爱国民主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和宗教宿命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复杂性,如《缀网劳蛛》中尚洁,《商人妇》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们既有沉稳坚毅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宿命倾向的消极面。

简析许地山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有三要素: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为缅甸、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南国的自然、人文,风俗等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宗教氛围。既描写了许多宗教习俗和活动,更着重描写了具有宗教信仰的主人公的出世精神。爱情线索。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婚姻的线索。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许地山后期小说改变了早期小说的浪漫倾向,走上了切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代表作为《春桃》《铁鱼的鳃》。

1、《春桃》刻画了一位下层劳动妇女春桃,在命运恶浪的捉弄前稳健地驾驶着人生之舟。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同时出现两个男人,这位朴实坚强的劳动妇女作出了自己勇敢的选择,在“我是我自己的”的信念下,她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劳动者在生活的重压下“相濡以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准则。下层劳动者的真实描写,自尊自强的劳动女性的塑造,显示了作品以现实主义为特色。

2、《铁鱼的鳃》以报国无门的科学家雷教授的不幸遭遇、不幸结局为基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党当局的卖国政策,既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又暗示了“科学救国”纯属幻想。《春桃》《铁鱼的鳃》以切实的现实背景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改变了人们对他初期小说的观感,从浪漫传奇转向客观写实。

26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冰心的思想中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分》将教授与屠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室“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作者思想中开始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尤其是像以至情为特色的《背影》,以诗情画意为特色的《荷塘月色》等,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名篇,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朱自清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证明白话文也能写出漂亮的“美文”,巩固了文学革命的胜利成果。

27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将自己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

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缜密精巧的构思。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

28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思想:《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

风格:自叙传的写法

29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对女性婚恋题材的偏好。她触及了男女情爱中的各个侧面。作者本人坎坷而丰富的感情生活,使她对“爱情”、“婚姻”获得了相当深入透彻的理解。虽然她对人生问题的答案不同于冰心的“爱”,而反复地渲染异性的不可靠、爱情不是医治人生的灵丹。庐隐的这些作品确实能给青年人更多人生的真谛与警悟,在感伤哀怨的基调中投射出力量。

庐隐小说的基调,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低沉郁闷。作者对女性心理大胆、真率、细腻的剖白,与社会心理、道德标准紧紧相连,从而突破了单纯的男女之爱的描写。

30简析《沉沦》的思想

《沉沦》的主人公“我”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尽。小说大胆描写了这个受“五四”思潮的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生的**性心理。追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

作品最后通过主人公之口喊出的“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31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32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自我的写真。

二、感伤的抒情。

三、结构的散文化。

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33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引领了一种以浪漫主义为其风神的小说派别,开创了鲁迅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不同的小说创作路向

34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歌颂祖国、思恋祖国。身在美国,他笔下流泻出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

反帝反种族歧视。、对军阀统治下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信念。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爱国主义诗篇。对新诗格律的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闻一多是继郭沫若之后又一位对新诗成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诗人。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三美。死水为例

37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徐志摩前期诗集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思想。

反映现实社会。

描写爱情体验。

歌咏大自然。

38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徐志摩后期诗集主要有《猛虎集》和《云游》,主要思想有:随着革命的深入和爱情理想的破灭,他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于是苦闷更深。表现了较深厚的消极悲观倾向。对革命的实践和理论的恐惧和敌视。如《西窗》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39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

40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一、再现与表现。

二、现实与象征相结合。

1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茅盾《子夜》的主要思想成就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华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②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③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

42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

一、果敢、自信。

二、动摇、悲观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一、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二、心理描写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主要有两点:

1、成功地塑造了中华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

2、《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标志着矛盾短篇小说成熟期的到来。这些小说融外来形式技巧于现实主义的再现创作方法之中,深刻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和农村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以及农民、小商人的悲剧命运。

分析祥子的形象

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地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

形象的意义:

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48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二、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49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一、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

二、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50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老舍的宏篇巨著《四世同堂》由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惶惑》《偷生》《饥荒》组成。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作品以祁家为中心,广泛地描写了北京市民阶层的各式人等。

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点:

1、是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折磨的痛史。

3、是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奋起抗争的壮史。51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 《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

一、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

二、《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三、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

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

1、自愿的牺牲自己。

2、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

53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54分析《寒夜》的思想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55 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

《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

1、抗战时重庆的典型环境和这环境中产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剧性格和命运,揭示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进;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

3、人物平凡,具有复杂性格和复杂感情。

4、大量的客观生活细节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支撑了小说的框架,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56 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1、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2、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是沈从文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审美思想。57 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

一、《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

二、浓厚的悲剧意识

三、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1、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2、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

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4、《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59 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

一、对湘西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关注、同情,揭露旧社会的黑暗。

二、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三、对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现与思考。

四、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

沈从文的小说里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两个并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现和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一种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纯朴自然的人性。

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

沈从文创造了三种基本文体形态:

1、描述湘西与都市下层人物日常生活与命运的写实故事。运用的温情的现实主义。

2、根据民间、宗教故事创作的浪漫传奇。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3、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运用的批判现实主义。

文体结构:

在文体创造上沈从文追求文体结构的千变万化。

结构上是自然、流畅和千姿百态;文体上则使他的小说打破各种文体间的界限,产生了明显的边缘性:有些运用散文笔致,似抒情散文,有的带有童话色彩,似民间故事。61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63分析《日出》的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

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

1、陈白露是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形象,她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过着出卖色相、自甘堕落的生活。另一方面,她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内心里厌恶张乔治等人,2、夜阑人静,会有一种没有归宿的感觉。

3、有正义感不能自救却想救人,陈白露悲剧的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异化、扭曲,使一个漂亮聪明的年轻女性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

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1、《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

时间集中,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

2、《日出》则是人像展览式的结构,“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让陈白露将一个个人物引出。每个角色都占有相等的轻重,交相陪衬,共同烘托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结构联系的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基本观念,用的是“横断面的描写”。

分析《北京人》的主题

《北京人》通过描写曾家的腐朽、没落来表现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是通过虚实结合手法写现在、过去、未来的“北京人”而得到表现的。67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1、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

2、对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腻刻画,把人物的兴趣、心态等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3、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68 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

殷夫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他的“红色鼓动诗”:

内容: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诗篇抒写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如《别了,哥哥》是一首记实诗作。《血字》是为纪念“五卅”四周年。艺术: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69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70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思想:

1、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

2、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

艺术:

1、作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

2、作品还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3、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7 1简析《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

左翼作家艾芜的《南行记》、《南国之夜》短篇集,是带有若干自传体成分的流浪者手记。

1、小说描写了一群底层人物:农夫、士兵,也包括流浪青年作者自己。描写他们的艰辛,对他们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山峡中》的小黑牛。

2、作品着力表现人物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的生活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信念及斗争勇气,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人生哲学的第一课》中的“我”。

3、缅甸、印度、马来西亚等异域和云南边地风光的描绘,也加强了作品的浪漫气氛。表现方式熔写景、叙事、抒情和刻画人物与一炉。72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

1、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感情深沉;前期的诗带有“忧郁”的感情色彩。

2、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火一般燃烧的热情。

3、鲜明深刻的意象和浓郁的诗情,想象丰富,比喻新颖,有色调,有光彩,诗中有画,革命现实主义融进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

4、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的自由体形式。不注重诗的外在节律,常用排比、反复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73 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夏衍的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标志着作者的剧作题材已从历史转向现实,并自觉地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思想上:

1、《上海屋檐下》描写的是一群立人檐下的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2、作者还把剧情发生的时间精心安排在一个郁闷的黄梅时节。象征着抗战前夕的政治气候,反映出小人物的苦闷、悲哀和失望,更显示了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

艺术上:

1、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活动。

2、剧本结构也很有特点,利用石库门房子结构和上海下层人民居住条件差的特点,将五户人家用一个场景,在同一舞台空间同时展开。依靠各线索穿插交替的手法。线索多,但有主有从,林、杨、匡三人是结构主线,其它是副线,做到繁而不乱。

3、语言洗练简洁,富有个性特征,如赵振宇的乐天安贫,好发议论。74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

艺术特色:

1、作品中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十分熟谙地在说天道地中掺入讽喻的喜趣。

2、作者在小说中妙语连珠,新意迭出,明明在写某件事物,却往往旁逸斜出,多方引喻,使事物的特征愈见鲜明。

3、中外典故、理论学识、生活印象,都一齐奔汇笔下。

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

思想:田间的抒情长诗《给战斗者》是代表田间风格的优秀诗篇。作者以深厚的感情描述了中国人民曾经有过的朴实而安宁的和平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同胞惨无人道的蹂躏,并发出必须为祖国而战的强烈呼喊。

艺术:

1、精短的诗行,急促的旋律,跳跃的节奏,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2、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高昂的时代精神的诗歌,在当时发挥了强有力的鼓动和号召的作用。

76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1、富有现实战斗性,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表达与祖国、民族命运相关的主题。

2、简洁朴素,取材平凡的日常生活,朴素地再现生活本来面目,重在展示形形色色的社会世相。

3、注意人物刻画,以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

4、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平易亲切。77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1、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性的描绘。

2、对农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3、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

4、对解放区社会生活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78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1、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构多数是运用传统手法,即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

2、在人物塑造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大众化、通俗化,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通俗易懂、简洁生动

79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赵树理着力描写农民,创作了他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在艺术上能照顾农民欣赏习惯,把“写农民能看得懂听得懂”奉为创作信条。赵树理在解决作家与群众关系的问题上,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赵树理的创作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推进到新的阶段。80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

1、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的艺术角度和特点。

2、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美。

3、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81分析《白毛女》的主题

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农民追求解放惟一正确道路的思想。82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和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

1、在音乐上,《白毛女》适当地运用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

2、在艺术表演上,《白毛女》借鉴了中国戏曲歌唱、吟诵、道白三者三结合的传统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3、唱词高度诗化,富于感情,有许多歌词,简直就是一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白毛女》在继承民间歌舞剧的同时,也借鉴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的某些表现手段,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富有民族形式的歌剧。

《白毛女》以思想内容的战斗性和艺术上创新与民族风格,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树立起一个里程碑,表现新歌剧已经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新的道路。

第四篇:现代文学史论述复习归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1、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2、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3、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1、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

《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

1、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

2、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3、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

2、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

1、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

2、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

3、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

.从鲁迅到赵树理,对农民的描写有什么变化?这种描写具有什么样的文从鲁迅到赵树理,中国现代作家始终关注农民命运。具体描写农民方面,从鲁迅到赵树理,发生了根本变化。

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

2、孙犁:孙犁与赵树理都抓住了农民的基本时代特征,而孙犁则更多地表达了抒情色彩,体现一种清新和舒展的风格,突出的是揭示中国农民身上的美好品质和美好心灵,比如《荷花淀》中塑造的农村女性形象;

3、赵树理:作家对农民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赵树理与鲁迅都抓住了各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们都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但赵树理给予农民的则更多提同情、期待和赞美,风格质朴、淳厚、诙谐、细密。

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其讽刺幽默的风格。

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张爱玲小说对人性挖掘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尤其是《金锁记》

他女作家(如冰心、萧红、丁玲等人,稍作点评)相比,张爱玲的文学张爱玲独特风格:

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玲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

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街头诗歌运动:

大众的‛诗歌。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象征诗派:

20年代中期,中国诗坛出现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象征主义最主要来源于法国,李金发是第一个把法国象征主义介绍到国内的诗人。他于1925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微雨》,标志着象征诗派由理论倡导走向创作实践,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老舍的创作道路?

即关注市民命运,作品故事性强,语言幽默,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2、中期阶段:成熟阶段,寓言体长篇小说《猫城记》,标志着幽默风格走向成熟的长篇小说《离婚》,短篇小说《月牙儿》,最著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

3、后期阶段:深入发展阶段,构建了完整的‚平民世界‛,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组成)。丁玲的创作道路?

1、初期阶段:20年代,主要表现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2、中期阶段:20年代末30年代,过渡时期,作品内容发生根本变化,面向社会命运,面向时代生活,短篇小说《田家冲》。

3、后期阶段:30年代中后期40年代,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作品成熟的标志,作品的深刻性、艺术的圆熟都达到一个高潮。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色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作家的讽刺艺术有何不同(对比鲁迅、老舍、钱钟书)?

1、鲁迅的讽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容,温文尔雅。

3、钱钟书的讽刺来自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4、张天翼的讽刺来自一种辛辣、尖刻,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很冷峻

钱钟书的《围城》在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为什么说《围城》具有某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和哲学意味? 把知识分子的性格与民族性格联系在一起。

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都看到了知识分子觉醒的重要性,鲁迅笔下的子君、涓生是觉醒过的,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等人也是有觉醒意识的,他们的追求对国家对民族是很重要的。

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又看到,知识分子也具有自身局限和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把自身与社会融为一体,所以不管子君、涓生多么觉醒过,不管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多大的变革热情,他们的结局都将是归于失败,一事无成。

《围城》具有反思意味、哲学意味:

1、对知识分子命运带有反思意味,是民族的,不仅仅是40年代知识分子的,这也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弱点;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

3、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与鲁迅不同的是,更多地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味道,以一种轻松的笔触去接触沉重的主题。

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有何区别? 子的先进作用;在肯定先进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知识分子自身存在重要的思想局限,表现在知识分子不易把个人的解放(个人价值)和社会的解放(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

叶绍钧: 擅长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小知识分子的卑琐形象,丰富了现代小说的人物,作家对这些小知识分子的灰色灵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潘先生在难中》。

钱钟书: 作者以精细、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新儒‛的命运,不仅蕴含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破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样的深刻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这是方鸿渐等形象所凝结着的人生思考。郁达夫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意义? 法。(与孙犁的抒情作比较)

浪漫主义抒情小说很少,注意抒情的,一个是郁达夫,一个是孙犁。但他们的风格却大不相同。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这篇小说典型地体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基本风格:

1、自叙传的写法,大胆自我暴露,坦诚、真诚、透明、亲切;

2、作品人物形象并不具体,重点在于通过人物抒发感情,成功在于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3、结构以情绪变化安排,不以情节为线索;

4、语言非常浓烈、明快,大量感叹词,语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

郁达夫是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开拓者,他的抒情是一种放纵感情的流淌,一任感情的渲泄,小说表现内容是非常自我的,感情是内在的,但他的抒情方式是非常外在的,一点也不含蓄,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的。与郁达夫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孙犁,他讲究一种有分寸的、有节制的,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抒情。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就像一首‚抒情诗‛。孙犁小说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郁达夫、萧红的异同)? 从郁达夫到孙犁,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小说散文化另一特色作家是萧红。

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渲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孙: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萧: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

‚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他无限地张扬自我,充分肯定自我本质,具有超凡的力量,大胆地破坏与创造,热爱祖国,视野开阔,胸怀世界,是一位泛神论者。

《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

2、象征是其精义。

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

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散文化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画美。

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进行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艺术特征:受禅宗影响,重直觉、顿悟,不重语法逻辑,意象跳跃大,形式自由,散文化;诗歌意象往往是由心智生发或以禅理为本的智性化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诗人进行一种禅宗式的体验、顿悟,上下古今,思接千载,诗中那超然物外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审美理想与心理诉求,耐人寻味。这些正是诗人诗学观点的体现,即以‚散文的文字‛表现‚诗的内容‛。

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问题。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左联‛发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见分歧的伏笔。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农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1)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象的艺术特点。

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

(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思考。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

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家》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的治疗。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分析《家》的艺术成就

会的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

《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试析《寒夜》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

(2)《边城》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形象:以翠翠、天保、傩送的爱情悲剧为线,分析翠翠、爷爷、顺顺等的人物性;(3)《边城》独特的生命观与审美意境;(4)小说结构与诗化语言的艺术性。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批语标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首先要在与工农兵的结合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把立场和感情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因为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达,所以评价文艺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对文艺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对后来的文艺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的偏颇。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

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出发,胡风构建起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其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因此,知识分子虽然带有‚游离性‛、‚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通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去改造,但不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胡风的理论是对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缺陷所做的一次反思,虽然还不很成熟,却是有价值的。路翎小说的风格。

受胡风的影响,他着力描写的是下层民众身上的‚原始的强力‛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风格雄放粗犷,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

艾青诗歌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象有那些?(1)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艾青作品中的。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的特别明显。譬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等。(2)土地和旷野: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这些意象。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3)黎明和太阳: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4)生与死: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七月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点?、田间的《给战斗者》、杜谷的《写给故乡》、冀汸的《跃动的夜》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浴血奋战的精神;冀汸的《渡》、朱健的《骆驼和星》、侯唯动的《偷袭》、辛克的《我爱那一幅旗》,表达了诗人与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绿原《终点,又是个起点》、化铁的《解放》、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为民族真正的解放而歌唱。

⑵、抨击丑恶,揭露黑暗。七月诗人与民众的血肉相连,不仅表现为对抗战与解放的讴歌,更表现在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上。七月诗派诗人大多来自生活的底层,因而对人民的同情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悲哀‛、‚灾难‛、‚黑暗‛、‚丑恶‛、‚不平‛、‚愤懑‛等是频繁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词语。

⑶、赞美革命。抗战以来,七月诗人频繁地接触到受伤、流血、牺牲,他们用诗歌表现人们迎着风暴浴血奋战的历程,表现自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⑷、赞美自然,歌颂光明。七月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简述九叶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

。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⑵、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他们从闻一多、卞之琳等前辈那里得到启示,从西方现代派那里获得理论依据,从而发展起各种戏剧化手法: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独白或对白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

闻一多为什么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

夫斯基影响,他的《给战斗者》等诗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艺术上质朴、干脆而真诚,句子短促,情感激越,节奏如鼓点;加之常常运用倒装、设问、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真如战斗的鼓点、进军的号角,所以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简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所谓‚孤岛文学‛,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占租界止。孤岛文学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戏剧两方面。

孤岛时期,杂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孤岛杂文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孤岛杂文的主要流派是‚鲁迅风‛,它是对鲁迅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孤岛时期,戏剧运动特别活跃。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非常盛行,同时,专业话剧演出也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孤岛‛剧坛先后活跃过一百二十多个职业、业余剧团。演剧运动的发展,也刺激了话剧的创作。于伶、阿英、李健吾、许幸之等作家在孤岛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围城》的艺术风格分析 提示:《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简答论述整理010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44、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45、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46、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4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48、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49、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50、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51、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52、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53、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5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55、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56、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57、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58、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59、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60、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61、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62、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63、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64、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65、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66、简述《三都赋》的特点。67、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68、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69、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70、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71、试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72、试述《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73、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74、试论《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75、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76、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77、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78、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79、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80、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81、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82、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83、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84、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85、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86、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87、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88、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88、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89、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90、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91、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92、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93、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94、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95、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96、试比较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97、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98、简述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99、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100、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101、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102、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103、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104、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05、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106、试叙贾岛和姚合的“苦吟”与孟郊有何不同。107、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即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

108、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109、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110、简述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111、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112、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113、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14、简述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

115、试论温庭筠《菩萨蛮》二首的艺术风格。116、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117、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

118、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19、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20、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121、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122、苏轼诗歌的内容:

123、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24、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125、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26、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127、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128、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129、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130、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31、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13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134、试叙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135、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136、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 137、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138、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139、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140、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141、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142、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43、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44、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145、试叙《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146、简述《西厢记》的词章之美

1、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 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雄辩色彩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挾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C.《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

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

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一、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44、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45、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4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48、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57、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

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

四、反映爱情婚姻。艺术: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58、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59、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60、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69、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它的思想内容有:

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报仇血恨;吴王的小女紫玉与书生寒重的恋爱故事。

艺术风格:

二、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70、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71、试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72、试述《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77、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78、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79、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80、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81、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82、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83、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 85、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86、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87、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88、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 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往往

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92、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他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中的感伤情调,带有大历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塞下曲》又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

93、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一、讽喻诗的特点:

1.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2.诗歌的内容: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二、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

三、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94、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5、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中唐诗人,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以文为诗:

一、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 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101、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中唐著名诗人柳宗元,字子厚。

一、他的诗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如《登柳州城楼》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

二、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渔翁》,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102、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谪贬中度过的,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咏史诗,分量不大,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作品: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2.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作者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如《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了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103、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

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关于无题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一、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是有所失的情感,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间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伤。

二、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羡慕不已的回忆而已,非常的失意怅惘。《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了。

104、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 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108、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文从字顺,也杂以骈俪句法。

韩愈古文总的风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109、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一、突出的特点: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二、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其重情节、重细节处,明显地受唐代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如《捕蛇者说》

三、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种树橐驼传》

110、简述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多写于他流放永洲的十年中。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之外单独的发议论和抒情,大量的情况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之美的艺术境界中。以山川之美来反映自己的见弃,发抒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自然美与他的精神切合,而与痛苦的人生和鄙俗的现实相对立。

二、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之中,描绘出反映着自己审美理想的自然,表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如《永洲八记》荒郊野外的平凡山水被写得千娇百媚,经过艺术的升华,显得单纯、宁静、清新呈现出一种幽丽之美。

三、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精微的变化情态,予以生动的再现。如《小石潭记》

四、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相糅合,构成其山水散文乃至其他众多作品的典型风格。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111、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驴》叙述一个无能无德又无自知之明的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当时具有讽刺作用,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二、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有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如《蝜蝂传》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嘲讽追求名位、贪得无厌的丑行的意义。

确立了寓言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112、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113、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主要艺术成就有:

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兼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起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体裁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鉶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117、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相同:

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

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

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的实用要求,他的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酬宾的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相异:

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

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炫人眼目。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如〈更漏子〉〈梦江南〉。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

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自然清新的风格,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写得疏朗、显直。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如〈思帝乡〉写的是常见的情爱题材,但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

三、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的风格。

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以疏淡为美。118、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119、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120、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121、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122、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123、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

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124、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125、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126、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7、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128、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129、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明净雅致的语言。

3、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130、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 13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134、试叙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清真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2、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如《六丑》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结构、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3、“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如《金陵怀古》用笔拗奇,给人以深劲之感,一份深感久蕴的怀古情思借景表达,意境浑厚,气韵雄浑,声调激越。

4、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能雅能俗、也清也丽;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金陵怀古》此词的题旨隐括刘禹锡的《金陵五题》而成;讲究格律。

135、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中叶的秦观善于抒情的哀婉词作,是婉约词的代表。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2、有句皆隽、无字不雅,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136、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

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能化景物为情思,秦词中的情致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描写男女之情:如《淮海词》中写“儿女柔情”之作占绝大多数,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秦词便于女声演唱的那种柔婉缠绵的口吻。秦词善于情景交融来表达感伤的情绪,深具一种袅袅婷婷的情致。秦观的慢词也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常在关键的地方插入含蓄优美的景色,使那本欲畅达的感情有所收敛,极富情致和韵味,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

2、描写身世之感:如《踏莎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悲苦凄怆之情,选择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运用提炼加工的口语来表达,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在写滥了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137、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

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138、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三、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139、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140、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141、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1、白朴《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

2、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142、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1、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2、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

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3、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143、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44、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145、试叙《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1、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

下载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简答与论述

    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功绩制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2、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必须坚......

    简答与论述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简述房地产的法律......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3 人物形象 问答题(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人物形象分析: 俄狄浦斯、美狄亚、阿喀琉斯、堂吉诃德、桑丘•潘沙、 哈姆雷特、夏洛克、达尔丢夫、阿巴公、浮士德、鲁宾逊、朱丽 二、简要回答: 1......

    2011CQC考试简答与论述

    一、简答题 1:检查组组长在检查工作中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制定检查计划,工厂检查各条款检查结果的确认,工厂检查结论的判定,不符合项整改材料的确认,工厂检查异常情况的确认等)......

    爆破工程(简答与论述)

    一、简答题 .............................................................................................................................. 2 1、燃烧与爆炸的主要......

    社会保障简答与论述--完成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

    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总结(作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散文分析 杨朔,擅于以饱满的热情抒写新时代,以真挚的感情,来赞扬普通劳动者。以《雪浪花》为例,赏析杨朔作品特点:1.杨朔擅于于平凡事物中捕捉诗意,通过巧妙的联想,发掘其深刻的思......

    保险学简答与论述-提醒版

    简答与论述第1章 风险和保险 1、风险主要学说 2、风险基本要素及关系 3、风险分类 4、风险成本 5、风险管理目标 6、风险管理作用 7、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8、可保风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