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8周周末作文审题指导
把心唤醒作文讲评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标题作文,标题“把心唤醒”是动词性短语。中心语是“唤醒”,“唤醒”的对象是“心”。所以此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
1.“唤醒”什么样的“心”?即以“以”为核心,从“心”的外延上进行思考。“心”是很宽泛的概念,所以此文的立意要将“心”落实到具体的对象上。从道德层面上讲,我们可以唤醒的有慈悲之心、是非之心、善恶之心、感恩之心;从人生发展规律上讲,我们唤醒的可以是童稚之心、自然之心、本色之心;从心灵所关注的对象上讲,则有博爱之心、智慧之心、诗意之心、入世之心……这些“心”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所以必得以一定条件作出限制,如“在幸福的生活中应唤起感恩之心”等。
2.为什么要唤醒?即以“唤醒”为中心去思考。需要“唤醒”的必然是我们心灵深处拥有的,但现实中却遮掩了,以至于已经全然忘记了的。所以,为了内心的和谐,为了精神的提升,我们应唤醒美好的心灵以对抗现实的丑陋:因为人们是非不分,以自我价值的工具,所以要唤醒善恶之心……这一角度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怎样唤醒?我们为什么问题不能唤醒内心的美好呢?是因为我们丧失了感悟与思考的能力,所以,应学会倾听、学会感受、学会体验、学会思考,用心倾听世界的声音,用心倾听历史的回声,用心感受人间的冷暖,用心体会人生的美好,用心倾听弱者的悲鸣,用心感受社会的真实,促使人的内心和谐。
例作一:把心唤醒
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把天穹抬升,一季又一季的雨水冲刷着脚底的城,心灵被时光一层层遮去光泽,褶皱在某个深处静静地沉睡,竟想一梦千年。
失去了“心”的陪伴,双眼所看是洪荒、苍凉;耳中所闻是喧嚣、嘈杂。怎能如此?牵衣,顿足,张皇失措,奈它如何?唯有把心唤醒。
听,哪怕是自然界中草虫的碎语,去把心唤醒。当钢筋水泥构成的城架矗立在大地上,土地便忘记了如何去自由呼吸。你听到了吗? 虫儿在夜风里无奈地鸣叫,草儿在晨光中微微地叹息。我们总向它们索取,索取春光,索取清新与自然,却忘记了用心去聆听它们的声音,它们要的只不过是一片洁净的土地,它们只要一个赖以生存的空间。张楚说:“麦子朝太阳愤怒的生长。”麦子为了生长而将愤怒抛给太阳,谁能保证它不会在某个暴雨天为了生长而将愤怒抛给人类?所以,让心苏醒吧,去真正的鸟语,去嗅真正的花香。
听,哪怕是已成时光剪影的回声,去把心唤醒。过去被我们折叠,随手放入了某本书里的某个章节。悄无声息,任光阴荏苒,故事里原本的凹陷被填平,凸起被压缩。然而,有许多东西我们本不该让它淡去,这是屈子千年前在汨罗江畔的慨叹,是太宗铭记的以史为鉴,是半个多世纪前满眼皆是创伤的警示。历史告诉了我们太多,我们怎能忘却?把心唤醒,听“史”,明“史”,以史为鉴,只为更好的生活,当清明、重阳与龙船、花灯不再虽然是形式,心便醒来了。
听,哪怕是恼人不绝于耳的叮咛,去把心唤醒。我们身旁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看着我们,拉着我们,嘴也仿佛是为我们而生。面对他们,我们却总是烦闷,不愿倾听。依然记得多年前周杰伦在颁奖台上说的话;“感谢母亲与老师的唠叨。”是否正因为当年的用心聆听唠叨,才让他有了如此成就?我不能妄下结论,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在那恼人的叮咛到来时,他的心是醒着的。他们那么爱我们,我们本应该用心去回报,不在于多少,即使是微笑,一句简单的言语,也能有非比寻常的美好降临。
把心唤醒,用爱与真诚,用谦逊与回报,那么即使在亘古长夜的黑暗之中,我们了不会惧怕,因为心是醒着的,目光是明亮的,爱早已在空气中弥散了。
【点评】文章从“怎样唤醒”的角度进行立论,从倾听自然、倾听历史、倾听生活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文章纵横捭阖,极其大气。可以看出作者良好的功底。而论据典型突出则使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张楚的呐喊、屈子的慨叹、太宗警句、周杰伦的倾诉,无一不使文章获取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作二:把心唤醒
多久没回来了,妹妹说,樱花都开了。
心中刹那间有嘶嘶然的声音在歌唱。
照片里的她还是那样阳光,身后的樱花开得热烈却也安详。她在北,我在南,我只能把想她的思念深深埋藏。久而久之却成了一种习惯,压抑太久的心情,却每每在欢乐的日子里变成不安的甩手、四下张望的眼神和几声“嘿嘿”的干笑呵呵,我记得的,妹妹。
你第一次来奶奶家时,我嫉妒你成了奶奶另一个小鬼,照片里你笑得一脸腼腆,而我却在不远处一脸恶煞。你是都市里长成的一株嫩芽儿,在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乡间田野里混大的娃儿一个。吃甘蔗时,我娴熟自如,你却吃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我咽不下去。”你听不懂地方话,不懂那些和普通音调相去甚远的音符应该用哪一根神经去思考,可我那时可是一口的地方音啊,你是怎么懂得我的呢?
从此以后我开始盼望每年的开头部分,真希望那三百多个日子就同时钟上的秒针一般转得简捷而又迅速。
时间或是距离也许真是心灵的埋葬者,我相信他们不是扼杀者,有些东西不会消逝,只会被一捧一捧犹如流沙的时间悄然掩盖。心灵由此盖上土壤的棉被,开始讲不定长短的冬眠。
一如我的想念和那份对于年关的欢乐期盼。
成长让我适应了用时间去思考新的东西,接受新的东西,将我的心灵均分到每天。以前留于心底的期盼被越来越多的东西挤占,掩盖。知识,学习,工作,样样都足以让人的头脑分分秒秒不停息,完全运转24小时。
直到爸妈对我说:“妹妹假期回来一块出去玩,好不好?”那份嘶嘶然的欢唱再次鸣响,那些想念,那些期盼终于再一次从我心底破土而出。这份复苏的感动一如这个春天成片成片嫩绿而又生机勃勃的色块,夹杂着风带入我心底那株茁壮成长的小树。
有时候,把心唤醒,打开那份尘封已久的心情,让这份期盼的信心和对生活的憧憬再次回归身旁,原来这个世界的阳光依旧如此绚烂。
不是很久,我说,樱花还在开。
简评:如涓涓细流,述说片刻的细腻心情。妹妹的一个信息,爸妈的 一份许诺,唤醒忙碌生活中尘封已久的儿时心绪,——那一份嘶嘶然的欢唱,那一缕温和灿烂的阳光。
例作三:把心唤醒
这世界熔化在一片迷茫的雾障里,我耳边的声响混沌而压抑,我们疲惫的心灵正混混欲睡,期待那么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劈开这片浑浊的迷雾。
忆起儿时,曾为了街边的乞丐而掏空自己的口袋,心满意足地把那枚仅有的硬币投在那破瓷了的搪瓷碗中,听到硬币清脆的撞击上碗的清响,心里便充盈了欢欣。白驹过隙,儿时那充溢着阳光的记忆早已渐行渐远,现时的心早已失了当初的柔嫩。几次被假乞丐欺骗,或是被其他路人冷漠的眼神所同化,我开始麻木自己,安慰自己道:不过都是些不愿自己努力而用尊严乞讨生活的人,没有什么值得可怜。
正是如此一次一次的劝戒自己,我便渐渐失了对乞丐的同情与信任。从某种难度上,是这社会改变了我。现时代,物欲横流,礼坏乐崩,芸芸众生不过是在各自的轨道里穿行,筑起厚厚的城墙,把别人阻挡在外。有人为名张牙舞爪,有人为利蝇营狗苟,却少有人抽出一份心力去关怀这世间所需要悲悯的人们。
不,不是所有的心都在这冷漠的世界里僵化,总有那么些人如清丽的笛音,带着令人感动的振颤,穿过重重迷雾,冲破我们筑起的围城,抵达心灵最深处。丛飞即使病躯孱弱,亦平息不了他那颗鲜活血红的心脏强而有力的跳动,斯人已逝,而那颗心仍旧在这世界搏动着温暖。
再次经过街头,我试着放了一枚硬币在乞者的碗中,那声轻响带着回忆漫上心头,儿时的纯净,那微微带点羞怯的满足感一时间无比清晰与真实。这不是施舍,世人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予之为取,我们有时一个简单的举动,不仅仅是对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而是我们自己心灵上的救渎,是对这世界的信任。也许你会抱怨这世界太多欺骗,害怕将信任付出。此时也许我们该怀有“掬水月在手”的心境,那份恬淡而知足,心揣美好的境界。
我们只是飘浮在这世间的微尘,渺小而真实,一个小小的呐喊改 变不了这宇宙。但总有那么一天,细小的声响汇成了大流,定能涤荡这世间的污浊。
让我们的心睁开惺忪的睡眼,再次凝视这世间,只要相信,便定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简评:这世界熔化在一片迷茫的雾障里,许多人的心都在这冷漠的世界里僵化,作者以“我”的醒悟和醒悟后的感受,引发“那么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或“清丽的笛音”来唤醒世人的期待,文势沛然,力道也足,但在“丰厚”上似乎欠了一点功力。
例作四:把心唤醒
先生对当时麻木不仁的国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以笔代枪,怒吼着向封建制度开炮,想唤醒国人麻木的心。今天你在为孔乙己的迂腐发笑、为祥林嫂的命运叹息、为一切麻木的心灵扼腕时,是否想过,你的心,是否也有了麻木?
走在路上,你的手里拿着食品包装袋,看见路边堆了垃圾,你是否会报着“多我一个不多”的想法将袋子扔过去?
明明已经打过上课铃了,你却还慢悠悠地在外面溜达,觉着这样是独立特行而且很有个性?
你知道的,垃圾应该丢入垃圾箱,随手乱扔会破坏环境;作为学生,你也很清楚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否则规则就没有意义。
你什么都懂,为什么不去做好?
因为你的心灵已经麻木,你觉得什么都跟你无关。其实不然。既然你在这儿,就要有意识地认知一切,因为这一个和你都有关系。
唤醒你自己的心。“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是大问题。”请用心,而不是单纯地用眼睛,来看这句话。你觉得乱丢一只食品袋无伤大雅,可13亿人都这样想会怎样?相反,你若能自觉地丢入垃圾桶,那么便减小少了一分污染。
唤醒你自己的心。你觉得德国人刻板,不知变通,但若不守规则要其何用?不遵守相应的规则,没人会为你的“勇敢”喝彩,也没人会认为你有个性。你说你要你的自由,可我不认为这样是真正的自由。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了,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你会介意别人的目光:大家都随手扔垃圾,自己不这样做似乎有些“另类”,有些“异类”。这时你需要有一点勇气:你做的是对的,任何一个有素质有良知有修养的人都会赞同你的做法,何必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害羞”?你学过那么多的课文,知道那么多有着傲骨的人们,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你难道不敬佩他们?你难道不想成为他们?在我们现在看来,他们的品格多么高洁,他们的精神多么不屈,在他们的时代不也被斥为“异类”?可历史告诉我们,能名垂青史者,不也是这样的人?既然你这样认为,为何不能坚持正确的想法,却被错误的想法吓倒,也去“随波逐流”?
唤醒你自己的心,其实不难,需要你的意识,以及你的一点点勇气。
例作五:把心唤醒
09届高三(8)蒋波
心是我们判定事情的裁判。我们要时时以心去判断,以心去感受,因此,我们要把心唤醒。
把心唤醒,可以使我们取得进步。世界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在成名之前,已经失去作为一名音乐者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听觉。但是陷入无声世界的他并没就此放弃,反而使他创造出了《月光曲》《英雄进行曲》等无与伦比的著作,原因在于他把不屈之心唤醒,用不屈之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他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影响了无数的读者,可是你可知道,海伦凯勒在小时候就失明、失聪了。开始时,他抱怨一切,但平静下来后,她发现自己还有触觉,还有心,她并不是一无是处,她把坚强之心唤醒,凭借着触觉而创下常人望尘莫及的成绩,故而,渴望进步的人们,请把坚强之心唤醒。
把心唤醒,可以使自己尽快融入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靠吃喝玩乐来维持亲密,靠的是心与心之间的“零距离”。古人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社会集 体中,我们只有对别人真心相待,方能获得别人的真心回报。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将会无法干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你方能尽快融入社会,故而,恐惧孤独的人,请把爱心唤醒。
把心唤醒,能够使国家繁荣昌盛。鲁迅在一本书中写到:“人们个个伸长了脖子像一只只被人捉住了脖子的鸭子„„”深刻揭示了中国人心的麻木。毛泽东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只有把心唤醒,以心感受世界,方能使国家屹立于东方。故而,每一位国人,为了祖国的繁荣,请把爱国之心唤醒。
但是,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没有把心唤醒。例如:上课睡觉,作业不做,晚自习后去泡网吧,这些深深刺痛了亲人和教师的心。作为即将毕业的我们,请为了明天,为了不再让关心你的人心痛,请把上进之心唤醒。
从现在起,请把心唤醒,不要再麻木的虚度光阴了。
第二篇:第8周 作文审题练8
作文审题练8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失败者对成功者抱怨道:“现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大街还是小路,每条路上都挤满了人,谁都想获得成功,可从哪儿去找到成功啊?”
成功者平静地说:“那你不妨离开热闹的人群试试。”
失败者不解地问道:“怎么,难道离开了人群,就能找到成功吗?”
“是的,其实成功就是这么简单。”成功者说:“只要离开了拥挤的道路,找到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那你就算成功了。”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失败者和成功者就“如何寻找成功”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失败者抱怨在人群中难以找到成功,成功者为他指点迷津:“只要离开了拥挤的道路,找到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那你就算成功了。”成功者的这句话正是整个材料的关键句,围绕这句话可以有以下立意:①越过藩篱,另辟蹊径;②走自己的路,开拓进取;③成功就是不走寻常路;④拒绝盲从,走向成功。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就两句话。第一句是在阐释我们——人与传统的关系,强调传统对于人类的价值,“不能脱离”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传统”的意义价值。当然,我们需要思考为何不能脱离传统。在第一句中,“传统”显然是一个关键词。何谓“传统”,需要界定。第二句是一个转折句。“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则表达“要走向创新”这层意思。“为了走向未来”,是目的,也是原因。“未来”,是明天。整个材料在表达“传统与创新”的辩证思考。文学的传统与创新,一味地强调传承,甚至复古,无视时代的变化,无视未来的趋势,不可取。
参考立意:①文化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继承优良的传统;②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③创新需要对传统有所突破;④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⑤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⑥继承不等于盲目守旧;⑦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
“丢书大作战”不是东施效颦
不久前,一场名为“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公共场所上演。据了解,此项活动最早由英国演员艾玛·沃特森(“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赫敏的扮演者)发起,呼吁市民在城市地铁中随机放置书籍,供其他市民取阅,阅读后再次返还到公共场所,以此接力,培养民众热爱阅读的习惯。
2016年11月15日,北京新世相公司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机场航站楼等地“丢书”万余本,在随后的一周,6千余本书被市民“捡”到、阅读、传递,掀起了一股全民阅读潮。25日,此项活动在天津开展。
在知识经济刚开始发展的过程中,跌跌撞撞地成长是必然的,要经过初级进化才能有所作为。然而现在很多人看着别国的高级形态就想一步登天,对于初步的尝试反而嗤之以鼻甚至大肆攻击。但不去尝试又怎么能够达到伦敦一样“读疯了”的程度?新生事物总是伴随一些先天不足的局限性的,但也正是这些局限性推动着它去变得更好。令人欣慰的是,这次活动虽起于北上广,但越来越多的其他城市也参与了进来;虽起于对伦敦BooksOnTheUnderground的学习,但又不仅限于地铁分享。虽然质疑声音又说了,“这是营销的扩大化,是‘大跃进’式地轰动无脑狂欢”,但是你不能一面吃着米饭,一边抱怨米饭难吃。毕竟我们首先得有饭吃,才能继而把它做得更好吃。还不知道结果又何必上纲上线急着去审判。我们希望能使一些人在匆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慰藉,这次大规模的“丢书”则是以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让知识和阅读习惯的分享更光明正大地弥散开来,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
第三篇:8.六年级语文第8周周末试卷
六年级语文第8周周末作业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_________
评价:
本单元的课文的内容引人深思,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文中说。水资源本来是不断再生、长期为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破坏,使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我们不禁想到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必将自食恶果。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dǔ
jùn
mǎ
chán
chán
kuàng
chǎn
jīng
yíng
()
()
()
()
()
二、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振耳欲聋()
留连忘返()
毫无节治()
矿物姿源()
世外桃园()
雄伟状观()
三、用“贵”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再填到句子中。
1.大熊猫是我国的()动物之一。
2.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3.桑娜有着热心助人的()品质。
4.人参是一种()药材。
四、选择恰当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因为…所以…
即使…也…
不但…还…
1.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3.这些设想()能实现,()是遥远的事情。
4.()我们要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伤害发生,学校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
B.今天的数学竞赛中,我大部分题目全都作对了。
C.时间过得真快啊,小学漫长的六年生活一下子就过去了。
D.爸爸在灯光下目不转睛地阅读文件。
六、按要求写句子。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2.浪花拍击着沙滩。(改成拟人句)
七、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写建议书,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书在格式上不讲究太具体的要求。………………()
2.“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比喻目光短浅,只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故事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
3.“(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这句话既运用了作比较手说明方法,又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八、根据句末的提示,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就是拯救未来。
2.“
”意味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好现今的土地。
3.“
”意思是说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4.“
”是说共同行动起来,一起来珍惜、爱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不破坏、不毁坏,共同营造绿色家园。
5.“
”告诉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破坏。
五、阅读文言文《揠苗助长》,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⑦趋:快走。
⑧往——去,到……去。⑨槁(gǎo):草木干枯。
第四篇:作文审题指导
作文审题指导
审题的基本方法:
1、分清文体,确定写作对象
审题,首先要审清写作对象,确认题目是要求写人的,或记事的,或写景状物的,或是写应用文。题目要求写人,就要确认写什么人,选择什么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题目要求写事,就要选定一件事情,反映出事情的教育意义;题目要求写景状物,就要选择一处景或一件物来写,要写出景物的特点;题目要求写应用文,就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和写好内容。比如:
(1)以“成长”为题,把你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中心突出,条理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2)描写你喜爱的一种植物,写出你喜爱的原因,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3)从学过的课文中,选一篇你最喜欢的写一篇读后感。
(4)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人,说说你目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毕业后的打算。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恰当。(5)缩写《小英雄雨来》,把主要内容写清楚。
(6)写一个在你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如老师、同学或在学校里工作的叔叔、阿姨等等。要注意通过事例,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上述5题,其中第1题是写事,第2题是状物,第3题是写读书笔记,第4题是写信,第5题是缩写,第6题是写人。
2、辨清题型,明确写作内容
在平时的作文练习里,作文题型不外乎下列三种:(1)《一件有意义的事》(2)《我和××》
(3)在你的身边有很多人,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写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注意重点突出,用词恰当。
上述第1种是“全命题”,即作文题目是规定的,只需按题目要求去定中心、选材、安排材料即可,绝对不能改变题目中的一字一词。第2题是“半命题”,即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才能作文。比如题目中的“××”,可换作人,定题目为《我和爸爸》;也可以把“××”换作物,定题目为《我和课本》、《我和闹钟》。第3题是“命范围”,即只给作文范围,提出要求,需要自己定题目,然后作文。根据这道题目要求,可写自己熟悉的人,如《我的同桌》;也可以写自己不熟悉的人,如《一个见义勇为的叔叔》。
3、辨明题眼,分清写作重点
题眼即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比如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个人》,那“最难忘”就是题眼,作文中要写的那个人,必须要从多方面去说明他为什么是自己“最难忘”的。又比如以《雨中》为题,这个“中”不但限制了选材的范围,而且是题眼,规定文章的重点,必须是要写在雨中的景物或是雨中发生的事。再看下面一组题目:(1)《我的老师》(2)《我爱老师》(3)《我和老师》
这三道作文题只是一字之差,但写作的重点不一样,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差异。第1道题目的写作对象是“老师”,叙述的重点是刻画老师的形象,表达的中心是老师某一方面的性格品质;第2道题目的写作对象也是老师,叙述的重点不但要刻画老师的形象,还要抒发自己对老师的感情,表现的中心是“我”对老师的爱;第3道题目的写作对象是“我”和“老师”,叙述的重点是反映出我和老师的关系,叙述的事情必须把我和老师联系在一起,表达的中心是揭示我和老师某方面的感情。随堂练习:
根据下面一组文题,按要求填空。(只填序号)
①牡丹花 ②难忘的一节课 ③我的妹妹 ④夏天的田野 ⑤有趣的中队活动 ⑥可爱的小花猫 ⑦我和同桌 ⑧我错了 ⑨爸爸 ⑩我的文具盒 这组作文题中,写人为主的有(),其中写“我”为主的有(),写“他(她)”为主的有(),写“我们”为主的有()。记事为主的有()。写景写物的有()。
作文中的定中心指导
定中心,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确立了中心思想,才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写作的具体材料。
确立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思想健康,观点正确,能够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和真诚美好的心灵,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
②集中:一篇文章要集中表明一个中心思想,讲清一件事情,确立的中心思想要贯通全文的首尾;
③深刻:确立的中心思想能给读者有较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定中心的基本方法:
1、根据写作题目确定中心。
不少作文题目有一个中心词(即题眼),提示了写作的用意。立意时,要以题目的中心词语为依据。如:①写一处你喜爱的景色。②写一节有趣的课。③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三道作文题都有一个中心词提示作文要表达的中心。第①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喜爱什么”的中心思想。第②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上什么课感到有趣”的中心思想。第③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在什么活动中受到什么教育”的中心思想。
2、根据写作要求确定中心。
有些作文题目,并没有直接限定中心,只给了一定的写作要求。我们在定中心时,只要根据要求确定写作内容,进而从中提炼出中心。如《那次,我流泪了》,虽没有限定中心,但我们可写的内容,或是喜悦的、或是教训的……中心就是被赞扬的精神或说明的某个道理。
3、多角度思考确定文章中心。
有时,同一个材料,同一个题目,角度不同,确定的中心也就不同。比如《夏夜》这个题目,既可说明“夏夜发生的事所表达的感情”,也可说明“夏夜景色”。
随堂练习:
如果写《慈母心》这个题目,下面三组材料,哪一组最典型,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思想?
(1)一天中午,妈妈冒着狂风暴雨赶回来给我烧中午饭。烧好饭,她看着我吃得那么香甜,感到欣慰,可她自己却因时间晚了,没来得及吃饭就上班去了。
(2)一天中午,妈妈匆匆赶回来为我烧中午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3)一天中午,妈妈回来了,她气呼呼地说:“单位里买了今天中午的电影票,都是为了你才赶回来,还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去看电影。”我说:“妈,以后要是再碰上这样的事,你就不要回来了吧!”妈妈说:“算了,不要说了,快吃饭吧。”
作文中的选材
选材,就是从与作文题目有关的种种材料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具体的材料(具体事例)来表达的。
凡是与中心有关的就要着重写,而且要写具体;关系不够密切的则少写,一笔带过;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因此,选择文章的材料必须经过筛选、取舍后决定采用,才能突出中心,避免平淡、无味。
选材的基本方法:
1、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决定选材范围。作文题目是选材的主要依据,审清题目是选准选好写作材料的基础。如题目《第一次„„》,就告诉我们写作的对象是“我”,范围可以是“洗衣服、做饭、写毛笔字、学骑车”等。
2、根据已确立的中心思想选材。
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决定了选材范围之后,更主要的是根据已确立的中心思想,对选材范围内的材料进行比较、筛选,把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找出来。
随堂练习:
请看看下面的中心与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在序号边打“√”。题目:我的同桌
中心: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表现我的同桌助人为乐的品质。材料:①我的同桌经常帮助邻居赵大爷做好事。
②我的同桌在学校运动会上表现得很顽强,长跑比赛跌伤了脚,仍然坚持跑到终点。③我的同桌冒着风雨,上山帮助一个小同学寻回丢失的书包。
④我的同桌很讲卫生,天天换洗衣服,不随地丢纸碎笔屑。
3、围绕中心事件,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
某一具体的材料选定之后,还有材料的主次问题。与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思想一般联系的材料是次要材料,要略写。
随堂练习:
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取舍下面的材料,并指出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题目:试卷发下以后
中心思想:诚实比分数更宝贵,表现少年儿童诚实的优秀品质。材料:①大家盼望早点发下语文试卷。②老师发语文试卷。③两个同学不及格。④同学们议论分数。⑤我的分数最高,心里很高兴。⑥同桌的同学问我一道试题。⑦我发现自己的试卷上老师漏改了一个错字。⑧对不对老师说?我心里很矛盾。⑨我决心找老师扣除多给的分数。⑩老师表扬了我。应取的材料是:()应舍的材料是:()应详写的材料是:()应略写的材料是:()
作文中的编提纲指导
编写作文提纲是作文布局谋篇的总设计,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编写作文提纲实际上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和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将作文材料条理化、具体化。也就是说,将作文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把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主次详略、材料的先后顺序作统筹安排,用标题或段意的形式写下来。编提纲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
1、确定题目。
2、确定中心思想。
3、用段落或标题的形式把要写的材料按顺序写下来。
4、确定详写和略写的材料。一般说来,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要详写,要放在前面写,要写得详细具体;对中心思想起辅助、衬托作用的略写材料要放在后面写,简洁地写清楚就可以了。
随堂练习:(1)、下面两份提纲,哪份写得好,为什么?
1、第一次做饭
第一段:我决心学做饭。第二段:我做饭的经过。第三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2、第一次做饭
中心思想:通过第一次做饭这件事,说明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才能做好。第一段:暑假的一天,我决心学做饭。(略写)第二段:我第一次学做饭的经过。①舀米洗米。(略写)
②我拿不定主意往盘里放水的深浅。(详写)③煲饭过程中我的动作、心情和心理活动。(详写)④饭变成了稀粥,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略写)第三段:通过第一次做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略写)
(2)、先把题目《想起这件事我真——————》补充完整,然后编写作提纲。
修改作文
“好文不嫌千遍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些话说明好的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通过修改文章,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同时能够明确自己的薄弱语不足,对我们是有很大帮助的。很多同学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样,就算再多的作文练习也是收效甚微的,切记。
1、修改作文的基本要求。
(1)在内容上,要分析作文观点(即作文中心)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内容是否真实具体。
(2)在结构上,要分析分段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恰当,中心是否突出。(3)在语句上,要检查句与句是否连贯,有无病句,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4)在书写上,要检查字体是否规范,文章格式是否正确。
2、掌握修改作文的六种基本方法。
(1)正。改正错别字、书写不规范的字、病句。
(2)删。删去重复累赘的字词,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句段,使文章里的每一句话的意思通顺、简洁、明白,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
(3)增。加上漏掉的字词,使句子完整;增加一些能突出中心的材料,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翔实,更加具体。
(4)换。换个恰当的词,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合理;换个恰当的句子,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5)调。调整词序、句序、段序,使文章的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清楚。
(6)接。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加上一些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更自然,使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衔接得更紧凑。
3、修改作文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首先要把习作认真看几遍,把握习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这是改通修好作文的基础。
第二步:对照修改作文的四点基本要求,运用改作的“六法”进行修改。第三步:全文修改后,再检查一遍,然后抄写工整。
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①要紧紧围绕要表现的中心去修改,对那些与中心思想无关的内容,要舍得割爱;②要先求通,后求好,在修通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删、增。③要运用“看、读、查、想、问”等方法去发现问题。题好一半文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考试说明:
近几年来,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写好作文题目可以尝试: 技巧
一、巧用修辞
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1)比喻。例:《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例: 某学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3)层递。例:《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例:《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5)对偶。例:《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6)对比。例:《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7)双关。例:《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例:《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9)反问。例:《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10)顶真。例:《读书乐 乐读书》、《活读书 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11)反语。例:《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例:《我是服务的小行家》、《读书就是爱自己》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13)引用。例:《腹有诗书气自华》、《风物长宜放眼量》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14)反复。例:《“我”为我服务》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15)通感。例:《绿色可听》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二、善于引用
1、引用诗词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2、引用歌词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阴天、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
3、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一学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某学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形式(1)转换角度
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决心少回家,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读时令人忍俊不禁,读后发人深思。(2)故设悬念
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者一看题目,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不窘于题而又不失其题”,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同学们若能认真注意到这些方面,必将得到意外的收获。
练习:
例1: 一位小学老师要学生在方格本上写一个“a”字,要求把这个字写满。结果有一个孩子写了一个大大的“a”字。这个字几乎占满了全篇。老师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偷懒、胡闹。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把看法浓缩成论点型标题。思路引导:这是一道拟题训练题。角度很多。
1、你可以就事论事,如:有的同学说:“从小偷懒胡闹,大了怎么得了?”有的同学批评老师布置作业交代不清,标题拟为:“说话要力求准确,无歧义”。有的批评老师教育方法不对,过于严厉,拟题为“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还有的说老师布置作业太烦琐,拟题为“干嘛非写满全篇?”这些标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但都只作了表面文章,十分浅俗,很难给人以启迪。
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二、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三、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一、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二、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具体审题也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图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三、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某年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有两条:①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②字数:600字左右。而相反某考试题目《我所期待的星期天》的要求就多达六条:①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④不要写成诗歌;⑤字迹清楚,书写规范;⑥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50字的要扣5%——10%的分。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意就行了。而且,诸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要求是每篇作文都要做到的,也不是哪篇作文的特殊要求。如前面所提到的题目《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的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这类要求特别注意,因为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作文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在审这些要求时,可采取提炼要点并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与要求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文立意、构思、选材、写作过程中都要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将不合要求的地方加以改正。例: 以“我爱唱的一支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思:应试作文审题是关键,不仅要分析清楚文体的含义和结构,尤其要抓住重点——题眼来做文章。
1、《我爱唱的一支歌》中心语是“歌”,只能是“一支”,而重点落在“爱唱”上。为什么爱唱?这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
2、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歌声。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处处有歌声、时时有歌声,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唱歌,所以说,本题的选材范围还是很广泛的。要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知识要点:
1、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3、中心思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旨。考试说明: 所谓“确定主旨”,就是确立作文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就是语言的运用,也要受主题的约束。可见确立主题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如何确定主旨呢?
确定主旨可以这样:
1、循规蹈矩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必须是正确高雅,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但它又不能超越题目的制约。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令政策。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4、深入开掘
所谓“深入开掘”,就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作者要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这就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问题。
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的生活材料只能提炼出相应的一定的主题。对事物认识不深,主题就肤浅;认识上“拔高”、“牵强附会”,主题就脱离实际。作者的主观认识必须做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达到主题思想与全部生活材料相一致的要求。有时,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可能不止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但开掘得深,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思想意义的主题,是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的。主题思想提炼深化,是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进行反复研究,深入认识的结果。著名歌剧《白毛女》主题的提炼对我们是不无教益的。这一剧作取材于一九四零年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起初有的人认为这个传说不过是一个“神怪的故事”,可以利用来宣传破除迷信;也有人可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结合起来处理。但经过剧作者们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才选择和提炼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恰切的反映了事物本质上的思想意义,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如《我和陈早阳》一文,作者记叙的是同学间的一段交往。她没有把这写成歌颂同学之间的相互友情之类,也没把这写成赞扬同学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美德之类。记叙这段交往,展示的却是两种社会制度下两个少女的不同思想性格,不同精神境界,写出了自己的自强心、祖国情,以及肩上的责任。这样的立意可以说深刻而有意义。
5、咏物意蕴
借助想象的作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描写,去表现生疏的、精神的、抽象的、社会性的东西,书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这便是咏物意蕴的立意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这类“借物寄怀”、“托物言志”的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岗翠竹》。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表层的作为媒介的象征性的形象,在这形象的里层蕴藏着一个高尚美好的“意”,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这类文章中的“意”一般都有社会性的内涵,或是人的某种崇高的品质,或是某种可贵的感情,或是某种人生的哲理,它们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这个“意”附丽于想象而存在。
首先,要选好象征物。这象征物应是大家所熟悉的,形象鲜明的,是美好的。同时,这象征物应与象征义有联系的,而且联系越贴切、越新奇,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越自然、越新颖。其次,要充分显示“意蕴”的审美属性,处理好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意”自然的、巧妙地升华起来。
6、画龙点睛
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即称为“点睛”之笔。显而易见,它是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有了点睛之笔,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题突出,内容深化,思想生辉。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先用大量篇幅写景记事,写文人墨客的“悲”和“喜”,最后笔锋一转,归结到“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与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最后这两句将作者的本意予以点明,成了千古绝唱,至今脍炙人口。这是古人作品中将“画龙点睛”法用得最好的例子之一。运用点睛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哲理,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例: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大事的成就,或小事 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踏实肯干,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
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导思:这道文题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同学们注意:
1.有良好的思想导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背景下,引导考生想一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结果为什么靠不住”,“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到底靠什么”等问题。这实在是有利益考生的心灵净化。考题要求考生把自己的经历体验,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接受写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重体验。
2.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情,干大事,做小事,靠的是什么,每位考生都有经验和教训,都有丰富的素材;一部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者还会想到名人成功“靠”什么的警句,如:“快乐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罗曼·罗兰)“学习知识要靠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如此等等。这 些源于生活的“靠”的秘诀,都会启发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3.有多样的切入角度。将话题化大为小,并找准自己擅长的文体角度切入进来,这是写作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或者从叙述一次依“靠”而成事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如《小痘痘》《自信》;或写成书信,如《给自己的一封信》;或写成日记等。总之,口子开小,内容写实,开掘求深,就一定能够出奇制胜,获得高分。
4.有适当的限制性。文题中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命题者特别在“你的”下面加上横线,这就是从内容、范围上,对考生加以适当的约束。因为话题强调了“你的”,所以也不能空发议论,应联系自己的体验来说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了考生的宿构、仿作、套作。
第五篇:作文审题指导
以下是由
1、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理解、解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从材料中提炼挖掘主题。
2、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在审题时以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为出发点,只有把握材料的本质内涵,我们才能做到与出题者所命的“意”更接近,从而写出更符合要求的文章。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得当是评判给材料作文高下的第一关,若审题错误、角度失当,即平时所说的“跑题”,那么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描述再生动,事例再丰富新颖、语言再优美流畅,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了。所以要想取得好的作文成绩,就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眼看透材料的关 键与实质。
3、审题指导
示例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指津】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示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的文章。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构思指津】
本则材料涉及四个对象:“瓷器”“废纸破布”“店员”“买主”。总体倾向是对“买主”对废纸破布”的轻视持否定态度。据此,可以分别确立下面一些话题:
瓷器:如果没有了保护……
废纸破布: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螺丝钉的精彩,天生我材必有用,累赘真的多余吗?别小看任何事物……
二者综合:普通与高贵,有用与无用,主角与配角……
店员:交流、沟通……
买主:不能凭主观臆断,认识事物的实质,眼前利益与长远眼光,学会放弃……
二者综合:专业与业余,愚与智,细节决定成败……
总体来说,最好的切入角度是从“废纸破布”与“瓷器”两者的关系入手,能够谈到看似没有用的“废纸破布”对“瓷器”的完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最佳的立意。同时,从“废纸破布”和“买主”引申出来的话题也都算符合题意。而从“瓷器”“店员”角度立意,则显然等而下之。
以上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