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材料:审题[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2:4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指导材料:审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指导材料:审题》。

第一篇:作文指导材料: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个重要题型,命题作文能否写好,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败。

一、命题作文应对策略:

1、审清题目前面的引导词:

命题作文前的引导词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引导词?其实,引导词是对命题作文题目的进一步说明,是为了降低命题的难度或者规定命题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启发学生习作思路的方式,因此,审清引导词,然后和自己所审题所发现的信息互相印证,就能知道,命题作文该写些什么。

◆例1:在成长的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性得到了升华。勇敢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

“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显然是告诉了我们写作选材,“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性得到了升华”显然是告诉写作的中心,这样看来,与我们在第一项审题时是一致的。▲练习(2011•天津市)

同学们,回首你的初中生活,一定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如同闪亮的星子(星星),将你记忆的夜空点燃得璀璨而美丽,那星子,或许是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或许是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或许是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那星子虽然已经在夜空滑过,但它所闪耀的光辉却会永远与你相伴。请选取其中最明亮的,来铭记你的初中时代吧!题目:如星子滑过夜空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 1

(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

◆例1 “在尝试中成长”

分析:

(1)中心的暗示: “成长”是本文着力表现的中心。“成长”一词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是否偏离。即精神、能力、智慧等的积极地变化;

(2)选材的暗示:“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可以说,选材上是特别广泛的(3)基本内容的暗示:尝试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谁在尝试?这些在文题中都有暗示。必须是自己的、积极地尝试,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4)重点的暗示:“在尝试中”规定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尝试,事件应当具体,“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顿悟,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

◆例2“因你而精彩”

分析:

(1)中心的暗示:对“你”的赞颂;

(2)选材的暗示:“你”是突破口,古今中外、人事物情、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均可入围;

(3)基本内容的暗示:你是谁或什么,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感悟。

(4)重点的暗示: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这才是文章中写作的重点,这一点写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

▲练习

【2011陕西】想看见你的美

试着从四个暗示的角度分析,看写作的重点在哪里。(谁?想看见?你?笑?)

3、审清文题中的修饰语

题目中有一些修饰语,对作文有具体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加以注意 ◆例“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 “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既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此文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练习

(2011•上海市)命题作文:悄悄地提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2011•浙江台州*)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4、审清题目的限定词

在一些中考命题作文中,会出现一些限定词,但是在写作中很多人不注意,往往会导致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例1“那是一首诗”“每天都是一首诗”

分析:“一首”点明文章中应该是一个事件或者说是一个彼此有联系,能够和在一起的事件,决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写成几个片段,只照应主题,缺乏联系,导致变成那是“几首诗”。

◆例2“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分析:

“一切”很容易被忽略掉,那么什么是 “一切”呢?怎样表现“一切”呢?至少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才能被称为“一切”,比如学习和生活,比如学校、家庭、社会,比如物质和精神„„

▲练习(2011•江苏南通)

题目: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二、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去尽情描绘,用心抒写。

题目:那是一首诗

审题:

①“诗”是让人感受温馨的显示卡,由文题中的“诗”字,我们可以确定,要写的内容一定是给我们以欣喜、感动、美好之类的东西,留在我们心底的一定是最深刻、最感人,且愈久愈香的记忆。引导词中“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也暗示了这一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那”具体化。

②题目前的引导语既印证了我们的想法,又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它具体而又明确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岁月”“生活”,可以是某个时间,也可以是某一类生活,还可以是我们人生路上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感人至深的诗篇”)。

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在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 “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指代时间。如“童年”“初三”“春天”“夏夜”等等

②指代地点。如“故乡”“349宿舍”“清晨的校园”“晚自习时的教室”等等

③指代人物。如“父爱”“奶奶的唠叨”“师恩”“友情”等等

④指代景物。如“那片草地”“那微黄的灯光”“那孤独的树”等等

⑤指代其他事物、事件等。如“名著”“活动”“精神”等等

„„

巧妙组织结构:

①用小标题结构全文。如写“大自然是一首诗”时,就可以用四季的色彩来拟小标题:绿色序曲、红色乐章、黄色乐章、白色乐章,从而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②用课本剧结构全文。如写“349宿舍是一首诗”时,就可以运用剧本的形式组织结构,幕启、寝室成员陆续登场、落幕,还可以设计话外音等,从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③用诗的结构组织全文。如写“初三是一首诗”时,就可以如此组合镜头:序——酸,第一节——苦,第二节——辣,尾声——甜。以此表现“我”对初三生活的感悟:刚进入初三,感到生活异样,接着尝到紧张之苦,临近中考感到竞争的火辣,中考揭晓感到收获的甜蜜。

„„

其实,组织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写出美文佳作来。确定写作手法和写作详略:

写作手法有很多种,但是一个总的原则是:内容单调了,“我”就变。比如,如果写“那片草地”,景物单一,但我可以变化时间、变化心情、变化视角去观察去描写。比如,事件如果太平常了,就变化自己的叙述方式,变顺叙为倒叙,运用其他一些写作上的技法去让平地起波澜。这样,作文才会真正做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让文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感染力。

至于详略的安排,那就是看审题中题目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了。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篇:作文审题指导

作文审题指导

审题的基本方法:

1、分清文体,确定写作对象

审题,首先要审清写作对象,确认题目是要求写人的,或记事的,或写景状物的,或是写应用文。题目要求写人,就要确认写什么人,选择什么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题目要求写事,就要选定一件事情,反映出事情的教育意义;题目要求写景状物,就要选择一处景或一件物来写,要写出景物的特点;题目要求写应用文,就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和写好内容。比如:

(1)以“成长”为题,把你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求中心突出,条理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2)描写你喜爱的一种植物,写出你喜爱的原因,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3)从学过的课文中,选一篇你最喜欢的写一篇读后感。

(4)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人,说说你目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毕业后的打算。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恰当。(5)缩写《小英雄雨来》,把主要内容写清楚。

(6)写一个在你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如老师、同学或在学校里工作的叔叔、阿姨等等。要注意通过事例,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上述5题,其中第1题是写事,第2题是状物,第3题是写读书笔记,第4题是写信,第5题是缩写,第6题是写人。

2、辨清题型,明确写作内容

在平时的作文练习里,作文题型不外乎下列三种:(1)《一件有意义的事》(2)《我和××》

(3)在你的身边有很多人,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写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注意重点突出,用词恰当。

上述第1种是“全命题”,即作文题目是规定的,只需按题目要求去定中心、选材、安排材料即可,绝对不能改变题目中的一字一词。第2题是“半命题”,即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才能作文。比如题目中的“××”,可换作人,定题目为《我和爸爸》;也可以把“××”换作物,定题目为《我和课本》、《我和闹钟》。第3题是“命范围”,即只给作文范围,提出要求,需要自己定题目,然后作文。根据这道题目要求,可写自己熟悉的人,如《我的同桌》;也可以写自己不熟悉的人,如《一个见义勇为的叔叔》。

3、辨明题眼,分清写作重点

题眼即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比如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个人》,那“最难忘”就是题眼,作文中要写的那个人,必须要从多方面去说明他为什么是自己“最难忘”的。又比如以《雨中》为题,这个“中”不但限制了选材的范围,而且是题眼,规定文章的重点,必须是要写在雨中的景物或是雨中发生的事。再看下面一组题目:(1)《我的老师》(2)《我爱老师》(3)《我和老师》

这三道作文题只是一字之差,但写作的重点不一样,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差异。第1道题目的写作对象是“老师”,叙述的重点是刻画老师的形象,表达的中心是老师某一方面的性格品质;第2道题目的写作对象也是老师,叙述的重点不但要刻画老师的形象,还要抒发自己对老师的感情,表现的中心是“我”对老师的爱;第3道题目的写作对象是“我”和“老师”,叙述的重点是反映出我和老师的关系,叙述的事情必须把我和老师联系在一起,表达的中心是揭示我和老师某方面的感情。随堂练习:

根据下面一组文题,按要求填空。(只填序号)

①牡丹花 ②难忘的一节课 ③我的妹妹 ④夏天的田野 ⑤有趣的中队活动 ⑥可爱的小花猫 ⑦我和同桌 ⑧我错了 ⑨爸爸 ⑩我的文具盒 这组作文题中,写人为主的有(),其中写“我”为主的有(),写“他(她)”为主的有(),写“我们”为主的有()。记事为主的有()。写景写物的有()。

作文中的定中心指导

定中心,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确立了中心思想,才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写作的具体材料。

确立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思想健康,观点正确,能够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和真诚美好的心灵,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

②集中:一篇文章要集中表明一个中心思想,讲清一件事情,确立的中心思想要贯通全文的首尾;

③深刻:确立的中心思想能给读者有较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定中心的基本方法:

1、根据写作题目确定中心。

不少作文题目有一个中心词(即题眼),提示了写作的用意。立意时,要以题目的中心词语为依据。如:①写一处你喜爱的景色。②写一节有趣的课。③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三道作文题都有一个中心词提示作文要表达的中心。第①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喜爱什么”的中心思想。第②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上什么课感到有趣”的中心思想。第③道题目要求确立表达自己“在什么活动中受到什么教育”的中心思想。

2、根据写作要求确定中心。

有些作文题目,并没有直接限定中心,只给了一定的写作要求。我们在定中心时,只要根据要求确定写作内容,进而从中提炼出中心。如《那次,我流泪了》,虽没有限定中心,但我们可写的内容,或是喜悦的、或是教训的……中心就是被赞扬的精神或说明的某个道理。

3、多角度思考确定文章中心。

有时,同一个材料,同一个题目,角度不同,确定的中心也就不同。比如《夏夜》这个题目,既可说明“夏夜发生的事所表达的感情”,也可说明“夏夜景色”。

随堂练习:

如果写《慈母心》这个题目,下面三组材料,哪一组最典型,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思想?

(1)一天中午,妈妈冒着狂风暴雨赶回来给我烧中午饭。烧好饭,她看着我吃得那么香甜,感到欣慰,可她自己却因时间晚了,没来得及吃饭就上班去了。

(2)一天中午,妈妈匆匆赶回来为我烧中午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3)一天中午,妈妈回来了,她气呼呼地说:“单位里买了今天中午的电影票,都是为了你才赶回来,还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去看电影。”我说:“妈,以后要是再碰上这样的事,你就不要回来了吧!”妈妈说:“算了,不要说了,快吃饭吧。”

作文中的选材

选材,就是从与作文题目有关的种种材料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具体的材料(具体事例)来表达的。

凡是与中心有关的就要着重写,而且要写具体;关系不够密切的则少写,一笔带过;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因此,选择文章的材料必须经过筛选、取舍后决定采用,才能突出中心,避免平淡、无味。

选材的基本方法:

1、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决定选材范围。作文题目是选材的主要依据,审清题目是选准选好写作材料的基础。如题目《第一次„„》,就告诉我们写作的对象是“我”,范围可以是“洗衣服、做饭、写毛笔字、学骑车”等。

2、根据已确立的中心思想选材。

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决定了选材范围之后,更主要的是根据已确立的中心思想,对选材范围内的材料进行比较、筛选,把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找出来。

随堂练习:

请看看下面的中心与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在序号边打“√”。题目:我的同桌

中心: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表现我的同桌助人为乐的品质。材料:①我的同桌经常帮助邻居赵大爷做好事。

②我的同桌在学校运动会上表现得很顽强,长跑比赛跌伤了脚,仍然坚持跑到终点。③我的同桌冒着风雨,上山帮助一个小同学寻回丢失的书包。

④我的同桌很讲卫生,天天换洗衣服,不随地丢纸碎笔屑。

3、围绕中心事件,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

某一具体的材料选定之后,还有材料的主次问题。与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思想一般联系的材料是次要材料,要略写。

随堂练习:

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取舍下面的材料,并指出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题目:试卷发下以后

中心思想:诚实比分数更宝贵,表现少年儿童诚实的优秀品质。材料:①大家盼望早点发下语文试卷。②老师发语文试卷。③两个同学不及格。④同学们议论分数。⑤我的分数最高,心里很高兴。⑥同桌的同学问我一道试题。⑦我发现自己的试卷上老师漏改了一个错字。⑧对不对老师说?我心里很矛盾。⑨我决心找老师扣除多给的分数。⑩老师表扬了我。应取的材料是:()应舍的材料是:()应详写的材料是:()应略写的材料是:()

作文中的编提纲指导

编写作文提纲是作文布局谋篇的总设计,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编写作文提纲实际上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和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将作文材料条理化、具体化。也就是说,将作文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把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主次详略、材料的先后顺序作统筹安排,用标题或段意的形式写下来。编提纲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

1、确定题目。

2、确定中心思想。

3、用段落或标题的形式把要写的材料按顺序写下来。

4、确定详写和略写的材料。一般说来,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要详写,要放在前面写,要写得详细具体;对中心思想起辅助、衬托作用的略写材料要放在后面写,简洁地写清楚就可以了。

随堂练习:(1)、下面两份提纲,哪份写得好,为什么?

1、第一次做饭

第一段:我决心学做饭。第二段:我做饭的经过。第三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2、第一次做饭

中心思想:通过第一次做饭这件事,说明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才能做好。第一段:暑假的一天,我决心学做饭。(略写)第二段:我第一次学做饭的经过。①舀米洗米。(略写)

②我拿不定主意往盘里放水的深浅。(详写)③煲饭过程中我的动作、心情和心理活动。(详写)④饭变成了稀粥,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略写)第三段:通过第一次做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略写)

(2)、先把题目《想起这件事我真——————》补充完整,然后编写作提纲。

修改作文

“好文不嫌千遍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些话说明好的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通过修改文章,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同时能够明确自己的薄弱语不足,对我们是有很大帮助的。很多同学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这样,就算再多的作文练习也是收效甚微的,切记。

1、修改作文的基本要求。

(1)在内容上,要分析作文观点(即作文中心)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内容是否真实具体。

(2)在结构上,要分析分段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恰当,中心是否突出。(3)在语句上,要检查句与句是否连贯,有无病句,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4)在书写上,要检查字体是否规范,文章格式是否正确。

2、掌握修改作文的六种基本方法。

(1)正。改正错别字、书写不规范的字、病句。

(2)删。删去重复累赘的字词,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句段,使文章里的每一句话的意思通顺、简洁、明白,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

(3)增。加上漏掉的字词,使句子完整;增加一些能突出中心的材料,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翔实,更加具体。

(4)换。换个恰当的词,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合理;换个恰当的句子,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5)调。调整词序、句序、段序,使文章的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清楚。

(6)接。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加上一些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更自然,使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衔接得更紧凑。

3、修改作文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首先要把习作认真看几遍,把握习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这是改通修好作文的基础。

第二步:对照修改作文的四点基本要求,运用改作的“六法”进行修改。第三步:全文修改后,再检查一遍,然后抄写工整。

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①要紧紧围绕要表现的中心去修改,对那些与中心思想无关的内容,要舍得割爱;②要先求通,后求好,在修通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删、增。③要运用“看、读、查、想、问”等方法去发现问题。题好一半文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考试说明:

近几年来,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写好作文题目可以尝试: 技巧

一、巧用修辞

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1)比喻。例:《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例: 某学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3)层递。例:《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例:《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5)对偶。例:《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6)对比。例:《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7)双关。例:《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例:《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9)反问。例:《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10)顶真。例:《读书乐 乐读书》、《活读书 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11)反语。例:《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例:《我是服务的小行家》、《读书就是爱自己》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13)引用。例:《腹有诗书气自华》、《风物长宜放眼量》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14)反复。例:《“我”为我服务》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15)通感。例:《绿色可听》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二、善于引用

1、引用诗词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2、引用歌词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阴天、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

3、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一学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某学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形式(1)转换角度

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决心少回家,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读时令人忍俊不禁,读后发人深思。(2)故设悬念

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者一看题目,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不窘于题而又不失其题”,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同学们若能认真注意到这些方面,必将得到意外的收获。

练习:

例1: 一位小学老师要学生在方格本上写一个“a”字,要求把这个字写满。结果有一个孩子写了一个大大的“a”字。这个字几乎占满了全篇。老师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偷懒、胡闹。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把看法浓缩成论点型标题。思路引导:这是一道拟题训练题。角度很多。

1、你可以就事论事,如:有的同学说:“从小偷懒胡闹,大了怎么得了?”有的同学批评老师布置作业交代不清,标题拟为:“说话要力求准确,无歧义”。有的批评老师教育方法不对,过于严厉,拟题为“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还有的说老师布置作业太烦琐,拟题为“干嘛非写满全篇?”这些标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但都只作了表面文章,十分浅俗,很难给人以启迪。

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二、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三、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有两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一、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二、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这类题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得重要。具体审题也可分两步走:首先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展开联想:与社会上的类似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还要将他们联系起来思考,理清楚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将图画寓意与现实生活及自己的看法联系起来作文。

三、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审清作文“要求”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还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作文字数等等作了一定的要求。例:某年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目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有两条:①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②字数:600字左右。而相反某考试题目《我所期待的星期天》的要求就多达六条:①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④不要写成诗歌;⑤字迹清楚,书写规范;⑥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或者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还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50字的要扣5%——10%的分。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加以注意就行了。而且,诸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等要求是每篇作文都要做到的,也不是哪篇作文的特殊要求。如前面所提到的题目《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的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这类要求特别注意,因为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了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作文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在审这些要求时,可采取提炼要点并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与要求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文立意、构思、选材、写作过程中都要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将不合要求的地方加以改正。例: 以“我爱唱的一支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思:应试作文审题是关键,不仅要分析清楚文体的含义和结构,尤其要抓住重点——题眼来做文章。

1、《我爱唱的一支歌》中心语是“歌”,只能是“一支”,而重点落在“爱唱”上。为什么爱唱?这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

2、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歌声。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处处有歌声、时时有歌声,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唱歌,所以说,本题的选材范围还是很广泛的。要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知识要点:

1、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3、中心思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旨。考试说明: 所谓“确定主旨”,就是确立作文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就是语言的运用,也要受主题的约束。可见确立主题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如何确定主旨呢?

确定主旨可以这样:

1、循规蹈矩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必须是正确高雅,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但它又不能超越题目的制约。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令政策。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4、深入开掘

所谓“深入开掘”,就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作者要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这就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问题。

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的生活材料只能提炼出相应的一定的主题。对事物认识不深,主题就肤浅;认识上“拔高”、“牵强附会”,主题就脱离实际。作者的主观认识必须做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达到主题思想与全部生活材料相一致的要求。有时,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可能不止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但开掘得深,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思想意义的主题,是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的。主题思想提炼深化,是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进行反复研究,深入认识的结果。著名歌剧《白毛女》主题的提炼对我们是不无教益的。这一剧作取材于一九四零年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起初有的人认为这个传说不过是一个“神怪的故事”,可以利用来宣传破除迷信;也有人可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结合起来处理。但经过剧作者们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才选择和提炼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恰切的反映了事物本质上的思想意义,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如《我和陈早阳》一文,作者记叙的是同学间的一段交往。她没有把这写成歌颂同学之间的相互友情之类,也没把这写成赞扬同学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美德之类。记叙这段交往,展示的却是两种社会制度下两个少女的不同思想性格,不同精神境界,写出了自己的自强心、祖国情,以及肩上的责任。这样的立意可以说深刻而有意义。

5、咏物意蕴

借助想象的作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描写,去表现生疏的、精神的、抽象的、社会性的东西,书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这便是咏物意蕴的立意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这类“借物寄怀”、“托物言志”的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岗翠竹》。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表层的作为媒介的象征性的形象,在这形象的里层蕴藏着一个高尚美好的“意”,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这类文章中的“意”一般都有社会性的内涵,或是人的某种崇高的品质,或是某种可贵的感情,或是某种人生的哲理,它们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这个“意”附丽于想象而存在。

首先,要选好象征物。这象征物应是大家所熟悉的,形象鲜明的,是美好的。同时,这象征物应与象征义有联系的,而且联系越贴切、越新奇,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越自然、越新颖。其次,要充分显示“意蕴”的审美属性,处理好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意”自然的、巧妙地升华起来。

6、画龙点睛

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即称为“点睛”之笔。显而易见,它是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有了点睛之笔,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题突出,内容深化,思想生辉。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先用大量篇幅写景记事,写文人墨客的“悲”和“喜”,最后笔锋一转,归结到“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与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最后这两句将作者的本意予以点明,成了千古绝唱,至今脍炙人口。这是古人作品中将“画龙点睛”法用得最好的例子之一。运用点睛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哲理,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例: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大事的成就,或小事 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踏实肯干,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

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导思:这道文题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同学们注意:

1.有良好的思想导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背景下,引导考生想一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结果为什么靠不住”,“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到底靠什么”等问题。这实在是有利益考生的心灵净化。考题要求考生把自己的经历体验,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接受写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重体验。

2.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情,干大事,做小事,靠的是什么,每位考生都有经验和教训,都有丰富的素材;一部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者还会想到名人成功“靠”什么的警句,如:“快乐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罗曼·罗兰)“学习知识要靠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如此等等。这 些源于生活的“靠”的秘诀,都会启发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3.有多样的切入角度。将话题化大为小,并找准自己擅长的文体角度切入进来,这是写作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或者从叙述一次依“靠”而成事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如《小痘痘》《自信》;或写成书信,如《给自己的一封信》;或写成日记等。总之,口子开小,内容写实,开掘求深,就一定能够出奇制胜,获得高分。

4.有适当的限制性。文题中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命题者特别在“你的”下面加上横线,这就是从内容、范围上,对考生加以适当的约束。因为话题强调了“你的”,所以也不能空发议论,应联系自己的体验来说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了考生的宿构、仿作、套作。

第三篇:作文审题指导

以下是由

1、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理解、解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从材料中提炼挖掘主题。

2、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在审题时以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为出发点,只有把握材料的本质内涵,我们才能做到与出题者所命的“意”更接近,从而写出更符合要求的文章。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得当是评判给材料作文高下的第一关,若审题错误、角度失当,即平时所说的“跑题”,那么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描述再生动,事例再丰富新颖、语言再优美流畅,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了。所以要想取得好的作文成绩,就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眼看透材料的关 键与实质。

3、审题指导

示例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指津】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示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的文章。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构思指津】

本则材料涉及四个对象:“瓷器”“废纸破布”“店员”“买主”。总体倾向是对“买主”对废纸破布”的轻视持否定态度。据此,可以分别确立下面一些话题:

瓷器:如果没有了保护……

废纸破布: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螺丝钉的精彩,天生我材必有用,累赘真的多余吗?别小看任何事物……

二者综合:普通与高贵,有用与无用,主角与配角……

店员:交流、沟通……

买主:不能凭主观臆断,认识事物的实质,眼前利益与长远眼光,学会放弃……

二者综合:专业与业余,愚与智,细节决定成败……

总体来说,最好的切入角度是从“废纸破布”与“瓷器”两者的关系入手,能够谈到看似没有用的“废纸破布”对“瓷器”的完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最佳的立意。同时,从“废纸破布”和“买主”引申出来的话题也都算符合题意。而从“瓷器”“店员”角度立意,则显然等而下之。

以上由

第四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例3: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3.防。

就是防失误。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 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 第四: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注意: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 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再围绕观点来阐述。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因此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1、读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5、拟题目

一、读材料

1、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批判角度:

1、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

2、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

3、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反面立论:(人褒我贬,人批我赞„„)

卖马人角度:推销也要讲技巧。(酒香也怕巷子深)

2、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

3、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清 袁枚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善吃——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4、反面列举型,例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5、寓言故事型的材料。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材料字面上的含义是:大家都揭别人的短处。———七种鸟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优点,不是采取充分肯定、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采取污蔑攻击的态度。这种态度,于己于国都是有害的。因此从材料中可提炼的观点、角度不外乎“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以一眚掩大德”、“嫉妒心”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出此之外就属跑题。要扣材料来展开论述

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呢?这样写,即使 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没有再扣材料来写。3.写到文章的最后,才点一下材料,开头和中心部分,完全没有点材料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评:作者采用非论点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常用“从„„谈起”、“从„„想到的”一类扣材料的方式命题。它的好处是快捷稳妥,包容性广,易于统辖文章内容,能节省应试时构思题目的时间。若改用论点式命题,则除了要注意题目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外,还要注意推敲题目能否统领文章全部内容。如本文改用“ 嫉妒是前进的绊脚石”或“发展要博采众长”为题,则不能统领该文的两层内容,前者管不好第二层,后者管不好第一层。只有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为题,才能管领全文两层内容。以论点为题的好处是题目观点鲜明,突出中心】

例子: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评:本段仅两句,句(1)点材料引入。方法是简练转述材料内容。材料议论文开篇的弊端常见者有三:其 一,照抄全部材料。其二,根本不触及材料。其三,先空发一段议论,才绕回来引材料。该文开篇,没有这样的败笔。句(2)点出全文中心论点:“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材料作 文开篇段第二句的位置,是文眼位置,该位置的句子,应视为文眼句。应特别注意锤炼好。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水”和“木”就是材料的内容和立意。它又是全文的统领句,统领全文的论述。仅用两句话,足 以达到开篇咬材料入题。】

二、从“四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主要可从四个角度审视: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以下面的材料为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三、联实际。中考作文虽注重一事一议,也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在这方面,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热点。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想 到结果等等。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选材论证所必需的。

四、立论点

1、扣材

2、准确

3、稳妥

4、鲜明

5、简洁

五、拟题目应为本文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可以这样说: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

题目的类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比喻型、关系型、问题型等。如:《对<鸟的评说>的评说》、《我的评说》(范围型)•;《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如此“评说”要不得》、《嫉妒是进步的大敌》、《要正确对待别人》(论点型);《由•<鸟的评说>•想到的》、《读<鸟的评说>有感》(感想型);《我们不能做这样的“鸟”》(比喻型);《评鸟与评人》(关系型);《如此“评说”恰当吗》(问题型)。一篇文章拟什么的样题目好,这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例作: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的确,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不能承受;总有某种情感或感悟,让人无法抑制而难以自持。但是,“禁得住”往往才是人生常态。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五篇:中考作文审题指导

作文专项复习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审题常见失误:

1、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例如:《那天,阳光真暖》 •

2、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3、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敢当绿叶”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例:《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

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审题的重要性

清人薛雪《一飘诗话》云:“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说的就是审题的重要性。

那怎样审题昵?下面我们以命题作文为例归纳说说审题的技巧。

一、抓住题眼,明确题意

二、挖掘深意

三、审清限制

(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抓住题眼,明确题意

我们常说: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我们要“据题辨眼”,意思就是说从题目中找出写作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题眼”。所谓抓题眼就是在审题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写作时,也要以这一关键词语为统帅,为重点,为灵魂。如何找到题眼呢?——看标题结构,据题辨眼

词语式标题

《寻 》《好奇》 短语式标题

《敢当绿叶》

句子式标题

《今天真好》《我做主》

《倾注》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初夏坚持的味道》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

《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3、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谓语部分即是“题眼”。

不同结构方式的命题,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心灵的选择》

1、偏正结构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2、动宾结构的“题眼”——往往是谓语。

3、主谓结构的“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

…… 《 触摸都巿》《感受乡村》,文章重心应是什么?

——“都市”“乡村”是中心词吗?不是,它们只是地域概念,只是你论述的对象。而 “触摸”“感受”才是中心词,你需要在文中体现这个动作的过程。究竟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触摸都市的,触摸到了都市的什么?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感受乡村的,感受到了它的什么?

实字题眼:

1、动词:

《他(她)教我怎样做人》、《这件事启迪了我》

2、形容词:

《童年趣事》

3、名词:

《我的一个秘密》《日记本**》

4、代词:

《我做主》《我的好朋友们》

5、数词:

《初中生活二三事》 《日记一则》

虚字做题眼的,往往起着实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有副词的,如《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最”为题眼,要能通过比较,显示出喜爱的程度。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

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再如《下雨天,真好》,“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

……

虚字做题眼的还有介词,如《为了××》,“为了”是表目的的介词,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写出做出某件事的目的;有连词的,如《我和班集体》。要写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词的,如《变了》,侧重于写变后的情况,可有的考生,写了变化的过程,把它当作《变化》或《改变》之题来写,当然偏题较远了。有叹词的,如《哦,这就是生活》,表达惊叹和明了之情,如果写不出这层意味就难获得高分。

整体把握审题法

抓住了题眼,只能说抓住了写作的重心。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有全局意识,即对作文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仔细认真地揣摩、体悟、辩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例:《我终于笑了》

题目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了的。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意,就难获取高分。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

——挖掘深意

我们知道,在应试作文中有很多题目,看似题目清楚、简单,审题的难度看似不大,实际上,即使是由简短的几个字构成的作文题.里面也会蕴蓄着丰富的含义,它同样需要我们细致揣摩、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从而为文章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

比如这个题目“我眼中的色彩”,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深层含义,从而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一、挖掘引申义。如文题《我长大了》,它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说“我”长胖了,长高了,更主要的是说“我”懂事了。写作时明确了这一点,就会选择让“我”懂事的一件事或一段过程,写出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又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二、挖掘比喻义。

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如: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我心中的太阳”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心中有盏红绿灯”

“收藏阳光”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如文题《我心中的太阳》。题中的“太阳”一词蕴含着比喻义,我们可以采用揭示比喻义的方法来挖掘“太阳”的比喻义,或似阳光般的温暖,美丽;或万丈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而这又在我心中深深地铭记着。抓住了比喻义,思路被打开了,取材领域也被拓宽了,立意也被挖深了。

三、挖掘象征义。如文题《扬帆》,并不是指驾船出海之类的,这道题目,要求写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文章。生气勃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是扬帆形象上的特征。在写作时,就要抓住这一特征,联系实际,抒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一定的主题。

引申法、添补法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面对有深层含义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引申法将题目意思加以引申,化虚为实,用添补法进行扩展,化大为小,开拓思路,依据自己的擅长,决定信息取舍,决定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当我们看到《脸》这个题目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实(本义)

虚(抽象义)

• 可以想到本义的“人的脸面”。• 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

可以想到延伸义的“表情或一种情感”等。用添补法的方法把这个词语具体,可以写“微笑的脸”、“害羞的脸”、“丑陋的脸”、“可爱的脸”……

同时也可以想到其比喻义,如“表面的”、“一种面貌”,用添补法把这个词语具体化——“虚伪的脸”、“城市的脸”

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和添补法不仅适合于这些意兼双关的,如象征词(如“**”)、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它还适合于词语式标题的审题。

例如《寻》: • 先明确什么是“寻”,然后延伸扩展:

一个民族的寻找

一个家庭的寻找

一个人的寻找

在此基础上用“添补法”,使“寻”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1、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坚持不懈地寻、成功(失败)的寻找、一次有意义的寻找、一次难忘的追寻、……

2、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寻信仰、寻文化、寻亲情、寻被忽略的美、……

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审清限制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在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细心地研读作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审清它的限制,捕捉其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审题中明白了这一点,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

例:

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通过研读审查这部分内容,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1.点示立意角度,2.开拓写作思路。题目为《笑声》,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阂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此而联想到的某个方面。文题的“导语”用“友情在加深”这组排比句,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隐含的内容相当丰富。

可以说,应试作文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搞清楚究竟有哪些限制,按指令操作,是作文成功的前提。审清字数限制和保密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在审清范围和体裁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注意的问题。

《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 《我家的钟点工》 《初中生活二三事》 《我们是初生的太阳》 《美,在我们身边 》 《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

从这组文题中,大家有没有看出题目对行文提出的明确的写作范围?题目中有没有限制语?

试题分析

海淀区

题目:初夏

的味道

繁花已谢,绿树成荫,这个初夏对于初三的我们而言,别有一番味道。奋斗、关爱、离别......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最真切的意义。请在“初夏的味道”的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初夏,幸福的味道

初夏,细雨迷蒙,斜斜地落到我的脸上。

万家灯火,很温暖地亮着,只有一个窗口不协调地暗着,犹如这夜色。“爸妈又去探望外婆了吧!”我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

没精打采地拿出钥匙,推门,开灯。突至的光刺痛了我的双眼。闭上眼,再睁开,渐渐地适应。家,空无一人,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也许,我在期待着一个惊喜。

屋外,雨声渐渐打了起来,窗户上发出“滴答”的声音,听得让人心惊。我暗笑自己的愚笨,多么无望的期待!

正在郁闷时,门外却传来了那熟悉的脚步声,沉稳而又略显仓促。我怀疑自己听错了,但父亲已经进了门,真真实实地站在我的面前。他几乎全身湿透,头发上还滴着水滴。

“爸,你今晚不是要和妈妈一起去探望外婆吗?怎么回来了?”我疑惑地看着他,声音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惊喜。

“傻孩子,我不回来,谁给你做饭吃?我跟你妈说了,让她先去,等我帮你做好饭,搭最后班车去。”爸爸一边答着话,一边忙向厨房走去。“真是的,何必又要回家跑一趟?我也不小了嘛,可以泡面吃啊!”“你不要老是吃泡面,那对身体不好。在家吃多好,美味又营养!”爸带着有点严肃的态度说。

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我突然觉得好感动。

一会儿,爸端来了一碗东西给我:“下雨了,天气有点冷,别吃冷东西,要尽量吃热的。你最近总咳嗽,我给你蒸了只梨子,里面放着几颗冰糖呢!你吃吃看,应该蛮好吃的。”爸爸微笑着看着我,脸上写满了只有我才能读懂的关爱。

我想,也只有爱,才能让一个男人如此细心体贴吧!我觉得很幸福,有一个深爱自己的爸爸,那是一种潜在平凡的爱,我无时无刻不被它包围,也因为它的永恒我饿不曾珍惜。可他又在爸爸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一次又一次被感动。

吃着冰糖梨,觉得很甜,很甜,然而又绝对不会腻味,我知道那是幸福的味道。

下载作文指导材料:审题[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指导材料:审题[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指导及

    2012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

    比喻型作文审题指导

    升格作文指导 班级: 姓名: 一、“必须跨过这道坎”审题立意指导: “必须跨过这道坎”,是一道全命题式作文题。这道作文题内涵深刻,外延广。构思立意时,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首先要......

    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指导

    课题: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指导及《这就是我》作文训练 备课时间:2009年9月11日 备课人:杨水莲【学习目标】 1、掌握作文审题技巧,学会准确把握命题者意图,写出符合文意的文章。 2......

    作文指导一: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作文指导一: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

    2018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

    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 四、写作(60分)(广州一模)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前,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的宣传栏上出现了这样一组标语: “我们不是 我们要做 !”“高......

    作文时如何指导学生审题

    作文时如何指导学生审题(湖北教育征稿) 作文时,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见文题就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有的学生看到文题后左思右想,却无从下笔,即使勉强成......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汇总

    悟画中蕴含之意,道画中未尽之言 ——材料作文之漫画类作文导写 【风向导析】 漫画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命题形式之一。 早在1983年,高考全......

    第一单元作文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怎样写一篇高分议论文? 见课件 新材料作文审题 典型例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