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劳动”主题统整活动方案(修改)
“热爱劳动我能行”活动方案
——惠州市特殊学校启智部 “我爱劳动”主题统整活动
一、活动宗旨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活动统筹小组 组长:严旭露
副组长:严忠沅、曾家苑、苗红亮、刘思婷
组员:李艳庆、樊水张、陈锦娴、袁雪芬、黄嘉敏、谢义足、余健良、张美珍 协助部门:医务室、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信息中心、办公室
三、活动目的
1展示学生在“我爱劳动”主题教学中的学习成果。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劳动是光荣的,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通过展示自己的劳动才能,品味劳动的愉悦感、自豪感。4促进亲子关系及家长间的交流互动。
5拓宽家校沟通渠道,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工作的机会。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7年5月5日上午 地点:惠州市特殊学校
五、活动参与人员
启智部全体师生、学生家长
六、活动工作人员安排
全场活动统筹:严旭露
安全及后勤统筹:严忠沅
安全工作:启智部全体教师、学校安保人员、志愿者。
医疗保障:校医
活动当天具体分工:
奖品购买及准备:严忠沅(负责人)、谢俊健、朱岸辉 场地准备:林秋明 座位安排:严忠沅 活动摄影:廖奕锐
活动录像:林秋明
主持:音乐科教师(待定)
场内工作人员:职高学生(负责人:胡彩梅)
活动后收拾场地:职高学生、各班师生协助
七、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流程及组织方式。(教研组)
2、统计参与学生人数和家长人数。(负责人:严忠沅
各班主任配合)
3、做好工作人员安排和经费预算。(负责人:严旭露,教研组员配合)
4、联系协助单位及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负责人:严旭露)
5、活动当天的主持设计(负责人:刘思婷
主持人配合)
6、会场布置(负责人:严忠沅
各班级配合)
7、细化全场人员流动方向,避免拥挤、控制全局。(负责人:严忠沅,各班级配合)
8、物品准备: ⑴、奖品购买。(负责人:严忠沅)⑵、活动道具及素材准备。(负责人:教研组)
相片和视频收集(负责人:严旭露)
视频制作(负责人:严旭露)
现场作业卡(负责人:严旭露、苗红亮)现场问题(负责人:严旭露、曾家苑)全场学生的图片(负责人:曾家苑)图文连线(负责人:苗红亮)PPT图片(负责人:苗红亮)
八、活动流程
(一)开场前暖场
1、播放教学相片视频
2、暖场活动:
⑴、一起拍起来:台上学生打非洲鼓,台下学生根据节奏拍掌
⑵、一起动起来:音乐《劳动号子》等
根据主持人的指令,跟着音乐节奏一起跳起来。
3、看视频,引入活动主题
出示学生劳动的视频,提出问题: ⑴、视频中的同学在干什么?
⑵、表杨爱劳动的同学,说明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游戏互动
1、问答环节:
⑴、看PPT展示的图片,说出图片中劳动工具的名称、数量、颜色、功能。(现场根据主持人的提问做出适当的反应,如:“请看屏幕,这是什么劳动工具?请举手回答。”这时只要口答即可;若主持人说“请手上有相同图片的同学把图片举起来。”学生就要把相应的图片举起来了。)⑵、看PPT 展示的图片(班级学生劳动照片),说说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备注:根据主持人出示的图片和指令,台下学生拿出相应的图片,对了的同学发糖果(职高学生为工作人员,班级教师协助)
2、图片与实物配对环节: ⑴、每次请6位学生请根据主持人出示的图片,拿出相应的实物。进行2轮。(可根据上来的学生能力情况增加要求,如:请根据图片拿出相应的劳动工具,然后做个相应的劳动动作。)
⑵、每次请2位学生上台,请根据主持人出示的图片和指令将劳动工具摆放到相应的地方。进行3轮。
3、图文配对环节:
⑴、每次请2位学生上台,将白板上的图片和文字连线。进行2轮。
⑵、每次请2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的图卡下面写出图片的名称。进行2轮。备注:台下学生完成连线题(图文配对、数与量的配对,视情况给予奖励强化,职高学生发放糖果,班级教师监督协助)
(三)班级活动/ 比赛
地点:各班教室
形式:游戏、小竞赛、汇报展示等(各班自定)
惠州市特校学校启智部
2017年4月18日
第二篇:我爱劳动主题活动方案
大班主题活动设计——我爱劳动
活动目的: 1.通过此项活动,让幼儿懂得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道理; 2.培养幼儿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
3.让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初步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活动过程:
活动一:叔叔阿姨真辛苦
1.组织幼儿参观服装厂、田野、医院、食堂等地方。对一些不易或不能实地参观的地方,如建筑工地、炼钢厂、科学实验室等等,就让幼儿观看录相或图片,引导幼儿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工人、农民、医生、科技人员等成人的劳动情况。然后组织幼儿议论,讲讲叔叔阿姨在劳动中是怎样认真负责,不怕困难的。
2.老师与幼儿一道收集各行业人们劳动的照片、图片或画报,布置“叔叔阿姨真辛苦”的专栏,教育幼儿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3.向幼儿进行有关五一劳动节的教育,引导幼儿自制红花献给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劳动人民。
活动二:劳动快乐、光荣
1.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唱《劳动最光荣》、《红公鸡》、《值日生》等歌曲;教跳“采茶”、“织布”等模仿动作。在语言活动中,讲述《小水桶》、《懒惰的熊》等故事;朗诵《悯农》等古诗;看图讲述《兰兰爱劳动》。美工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具等等。使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中接受劳动光荣、快乐的情感陶冶。
2.寓劳动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如组织角色游戏“小小服装厂”、“佳佳理发店”、“娃娃餐厅”、“贝贝商场”等;让幼儿学习、模仿成人的劳动活动。感受为同伴服务的乐趣。
3.发动幼儿收集爸爸、妈妈的照片、奖状、荣誉证书,设立“光荣榜”。组织幼儿参观,让幼儿相互介绍爸爸、妈妈从事的工作及突出成绩。使幼儿知道热爱劳动的人会得到大家的赞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活动三:我们从小爱劳动 1.要求幼儿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乐意为大家服务。同时,每周星期五下午组织集体劳动,打扫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如擦洗桌椅、门窗、地板、毛巾等。让幼儿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2.家园密切配合,坚持一致性教育。并设“家园联系表”,由教师和家长定期填写孩子的劳动情况。要求幼儿在家与在园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剥菜等等。
3.开展“热爱劳动”汇报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劳动情况画下来,并在每周星期六上午抽出的时间里相互交流、汇报。
4.开展劳动竟赛: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叠被子、洗手帕,收拾整理玩具、补图书等等。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
5.总结评比,设立“比一比”专栏。做到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小五星。充分调动幼儿热爱劳动的积极性。
第三篇:主题统整教学活动设计[最终版]
四川省布拖县火烈乡小学二年级主题统整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者:火校XXX 设计构思:生活是以儿童为主题,以生活为中心,统整“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在设计课程之前,仔细审视教材内容,让学生能更贴近学校生活环境,体会大自然的巧妙与美丽,在人文环境方面针对校歌、校景、校树等,设计成又去探索的学习活动。
这种教学活动在使学生由实际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并使学生能进一步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参考课本以及练习册内容外,积极辅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节数:2节
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语文27课《清澈的湖水》
教学准备:访问创校相关资料,校歌的由来等;制作《我们的家:美丽的校园》简报;准备校歌歌词及录音带;搜集校外的小湖泊“火烈湖相关资料”。教学活动流程:
一、带领学生观赏校园一花一木,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
二、带领学生参观火烈湖,引入正题《清澈的湖水》,然后谈谈收获;
三、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画下来;
四、出示《我们的家:美丽的校园》简报,让学生谈谈与自己画的有什么不一样;
五、教师给学生放校歌《觉撒咯》,学生听了说说有什么收获,特别是“火烈湖畔响起朗朗读书声”这句;
六、教师给学生讲解学校最漂亮的花坛的由来,然后顺手捡起花坛里面的一片垃圾,问学生应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从校外参观中学习本篇文章;
二、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比如说画画;
三、能意识到学校是一个“大家庭”;
四、能通过校歌的听,对学校加深认识;
五、通过一连串的探索观察,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
一、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出来;
二、从参观到画,合理地引入正题,激发学生兴趣;
三、从随意的一个动作“捡起垃圾”,引发学生思考,乱丢垃圾是不对的,我们都要把校园当成自己另外一个“美丽的家”;
四、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长了见识,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第四篇:河北黄庄主题统整教学
河北皇庄小学的“主题统整教学”与“321”策略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7月14日 作者:李炳亭 韩世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已经进入学期末的河北省三河市皇庄小学的课堂上,虽然少了学习新内容的激情碰撞,但“小老师”们依然轮番走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引领大家巩固已有的知识。每个学生装订齐整的学案,教室四周布满的大小黑板,还有实施评价的“荣誉舞台”„„所有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景象,都在暗示着这所乡村小学不平庸背后的精彩。
河北省三河市曾经是名噪一时的素质教育强市,如今又成为廊坊市课堂改革的排头兵。其中,该市皇庄镇的皇庄小学实施的“主题统整教学”——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样一所相对偏远的农村小学之所以能走在当地课改的前列,确实有其特殊的精神特质。
●“教育叙事”背后的反思成长
皇庄小学里最引人注目的,就包括那一本本装订整齐的《教育叙事集》——该校从2005年开始每月精选的教师反思“文集”。
几年来,教师的所思所想清楚地记录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前进的轨迹。
在“叙事集”中,皇庄小学副校长米涛记录下自己随当地教育局组织的“教育考察团”赴杜郎口中学考察的所见所思,他借鉴杜郎口的形式,在学校的课改实践中,也让小黑板发挥了大作用;教导主任宗丽光发现“小组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于是在班中分组组建“学习共同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张凤红在借鉴名校经验过程中总结道: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一套适合我们自己学情的教学模式”„„
无论是娓娓道来的教学故事,还是言简意赅的教学反思,皇庄小学的教师们就这样坚持“叙事”,坚持反思,而其个人成长显而易见,作为主编之一的米涛看到这样的成果,“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或许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反思习惯,皇庄小学自2009年3月开始探索,在学习借鉴中不断总结,并很快推出了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课改模式。
●四大层面的“主题统整教学”
传统课堂“高耗时、低效能”,使建立“高效”课堂成为教育的“燃眉之急”。于是,皇庄小学校长段昱宏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为学校制定了“几步走”战略:“一年级搀着走、二年级扶着走、三年级领着走、四年级跟着走、五六年级自己走。”此“战略”使打造高效课堂凝聚成为全校发展的“一盘棋”。
为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皇庄小学的管理者站在全局的高度,在课改中实施“主题统整教学”。“主题统整”包括四个层面:经验的统整,强调知识与经验作有意义的统整,将学习落实于情境中,让文化、背景后设认知与个人经验密切结合;社会的统整,强调课程以个人或社会争论为核心,学校和社区生活结合;知识的统整,强调知识的脉络化,视知识为真实生活中统整的整体,使学习更有意义;课程的统整,强调掌握统整课程的特征来设计课程,顾及学习者个人经验、社会的关注与知识的应用。
在“主题统整教学”的框架下,该校语文学科创立了“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形式: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米涛强调:“单元整组教学”既包含“主题式教学”,又大于“主题式教学”。其层进式的流程包括: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课型可分为:单元导读课、理解内容课、回顾总结课、习作训练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和学习成果展示课六种,此教学方式有效地推动了该校语文教学以及“大阅读”的实施。
●“321”策略下的学案式教学模式
记者在该校课堂上看到,学生所持的各科学案设置均不相同。英语学案包括“课前预习目标、课前检测、巩固提升”等,语文学科分为“预习目标、(课上)预习提纲、资料链接、预习展示”等,数学则又变成了“忆一忆、学一学、用一用、易错点”等板块,充分彰显着学案的课程特色。
据米涛介绍,学校正试行探究性学案式教学模式。学案编写基本格式可总结为“321”,即三个环节:预习环节、展示环节、反馈环节;两个层面:知识层面、操做层面;一项基本要求:实用。编写过程可分为“三段六步”,“三段”即“预习、展示、反馈”,“六步”即“自学——讨论——展示——点拨——检测——提升”。
以学案为基础,皇庄小学还制定了“高效课堂321”的实施策略。首先,“321”以倒计时方式呈现,表达了建立高效课堂的时间紧迫,使教师有紧迫感;其次,“321”即该校高效课堂模式按照三个环节、两个层面、一项基本要求高效推进;最后,课堂时间按照“321”比例分配:自主探究20分钟,合作交流、互补提升15分钟,反馈生成5分钟。
在此模式下,学校建立了名为“荣誉勋章”的荣誉竞争机制,形成了以班级荣誉竞争台为阵地的,荣誉星、荣誉卡、荣誉勋章,逐级晋升的评价机制。班级设置“星光大道”,包括学习星、进步星、孝心星等评价模块。执行中做到:堂堂清、周周评、月月奖。个人、小组、班级整体联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课改的推进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制定了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即通过“一审、二录、三评”,形成对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立体式评价„„
课改实施一年来,教导主任宗丽光发现,班里一位叫李云龙的男孩,以前总不完成作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久之后就变了,时时为小组的荣誉考虑,学习主动性也强了。四年级数学教师周福利发现,曾经“不会说话,不善管理”的韩爽,如今做起卫生委员来,得心应手,课堂上也争抢着展示发言了。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常常令老师惊叹,六年级英语教师刘伟看了学生们表演的惟妙惟肖的英语短剧后,至今津津乐道„„
课改,让课堂焕发了生机,让学生自信地成长,学校更是走上了一条自然“高效”的发展之路!(李炳亭 韩世文)
第五篇:我爱劳动主题班会
我爱劳动主题班会
我爱劳动主题班会 责任教育主题班会---劳动篇
活动目的: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活动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这节主题班会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讲故事
1.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2.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四、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五、竞赛 整理书包比赛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名言名句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古诗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