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作者:陈园园 阅读:2842 次 上传时间:2005-01-18 推荐人:enee(已传论文 36 套)
简介: 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打通关节.关键字:结构设计 设计理论
1、刚柔相济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标,但无法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 精确答案。最后,专家们达成难以准确言传的共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道也许都是相通的。
想想看,人应该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呢?思考的哲人们对此各抒已见,力求给出处世的灵丹妙方。总的来讲,做人太刚和太柔都不受推崇。过份刚强者,应变能力差,难以找到共同受力的合作者,便要我行我素,要鹤立鸡群,即使面对任何突然袭来的恶势力,亦敢于硬顶硬撞而不留变通的余地,这种时候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才能立于不败,否则一旦后继乏力,油尽灯枯就会发生脆性破坏,导致伤痕累累、体无完肤的灭顶之灾。在盛赞这种刚气之余,却鲜有人能够或者愿意完全去做到,英雄的眼泪大抵只有英雄自己能体味。人们唯有感叹道:精神可嘉,方法难取!
世人处世多以“柔”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为贵。柔者易于找到共同受力的构件以协同消化和抵抗外力。但过柔亦为人所不耻。因为“柔”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处世极为圆滑者,八面玲珑,见风使舵,整日上窜下跳,左右逢源,活得游刃有余,这种柔得无形,表面上着实不容易受到伤害,骨子里却难免有“似我非我”的疑问,弄不好会个性丧失、面目全非,可能还免不了要背上奴颜婢膝的骂名。
所以古 人在长期的实践后发现了中庸之道最适合生存。用现代的话来讲大意是做人最好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也就是刚柔相济。刚是立足之本,必要刚度不能少,如此方能控制变形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才不会失掉本质的东西;柔为护身之法,血肉之躯刚度毕竟有限,要学会以柔克刚,不断提高消化转换外力的能力,有时候,牺牲一点变形来抵抗突然到来的摧毁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但应以不失去自我为度。
只可惜“道可道,道难行”。不是想刚就能刚,想柔便得柔的,刚柔相济只是理想中的“模糊结构”,每个人的组成材料千差万别,生存的地基也不尽相同,所受的外力更难统一定性。如此的差异下,企望哲人们找到统一的、万无一失的处世良方实在勉为其难。不过,每个人如果都能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下适合于自身的结构体系,想必这世界会有另一番光景。
2、多道防线
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也许我们会自信计算的正确性,但更要牢记绝对安全的防备构件是存在的,还是应该多多考虑:当第一道防线跨了,第二道防线能顶住吗?或者能顶住多少?还有没有第三、第四道防线?
人生也应该是多道设防的吧。毕竟,谁能坚信在一棵树上永远吊不死,或者谁又愿意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再好的汽车,都会有一个备胎在后面。一辈子平平安安、无灾无难的人实在很幸运。而每当看到饱沧桑、历尽苦难的人尽力呵护甚至溺爱他们的子女时,也总有一股暧流涌入我的心中。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不 希望自己的不幸际遇在下一辈去重演的!张开陈旧而温暖的大伞,他们时时设防,企图让子女在暴风雨来临时免受伤害。能有这样的父母作为人生的第一道防线是该知足了。但进一步想想,这第一道防线就已经足够了吗?父母是否也该注意到去督促和帮助子女学会构筑人生的第二、第三道防线呢?因为大多时候,最终陪我们走完一生路程的,可能不会是别人,不会是父母,而只有自己啊。
记得有个同行朋友,在精心做完一个建筑的结构设计之后对我说,他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来抵抗可能出现的地震破坏,真希望来一场地震检验一下他的成果,可接着他又说心底里有点害怕地震真会到来。我对此很有同感:想一想,最好还是没有检验的机会吧,因为安全的储备能够名副其实,永远处于储备状态才是我们设计者的心愿。类似地,培养一个人坚强,当然决不是希望他去遭受磨难的,而是让他具有化解磨难的能力而已,如果能平平安安岂不更好?只是,我们千万千万不能放弃培养一个人变得坚强起来的努力。
偶尔在报上会读到百折不挠者,他们象坚不可摧的建筑,无数次风雨雷电、天崩地裂之后依然立在那里,让人肃然起敬。但我并不赞成“经历磨难越多越伟大”的观点,我以为我们的生命真的不需要用磨难来证明些什么:生命原来可以不伟大的,但应当快乐,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其免遭伤害,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想到的只是,虽然生命历程中最好没有任何灾难,但是抵抗灾难的防线却是越多越好,我们宁愿这些防线一辈子都用不上,可谁又会认为建立这些防线就是多余、是空费时间和精力呢?就象建筑结构的安全储备,用不上可不等于没有用的!
我忽然乱想一通。战争来了人们寒暄:“还活着呢?”饥饿日子人们关心:“吃饱了吗?”混乱之后人们调侃:“捞了多少?”竞争年代人们试探:“何时下岗?”什么时候,人们会笑问:“防线准备好了没有?”是呀是呀,奔跑时常回头看看备胎是否带上,啊喔。
3、抓大放小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问:为什么不是“强柱强梁”“强剪强弯”呢?为什么所有构件都很强的结构体系反而不好,甚至会有安全隐患呢?
这里面首先包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简单地说,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让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平均用力,可能会“玉石俱粉”,损失则更大矣!在建筑结构中,柱倒了,梁会跟着倒;而梁倒了,柱还可以不倒的。可见柱承担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如果梁柱等同看待,企图让他们都“坚不可摧”,则可能会造成同时破坏,后果会更糟糕,损失会更大。
所以关键时刻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取大舍小。有舍才有得,舍是为了得。但取谁舍谁,真是个难题。整个社会缩小了就象建筑结构体系。人们竟不住要自问:在冥冥众生中,我是一根梁还是一根柱?我能做一根梁还是能做一根柱?我愿做一根梁还是愿做一根柱?取舍在所难免时,我是被“取”还是被“舍”?按理说,不管梁还是柱,都属于社会体系的一分子,都不可或缺。但我相信很少有人甘心去做陪衬、做垫脚石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顶梁柱之类的重要角色。只可惜总要有人担任其他次要角色,去成为梁、楼板乃至填充墙等等的。于是这世界充满了竞争,充满了矛盾;于是在这种竞争和矛盾中导演了一出出角色互换的悲喜剧;于是这社会最后必然要论功行赏才显得公平。大概每个人都能在相应的岗位各得其所,社会才会变得有序起来。
身居高位者,承担的责任较大,他(她)的行动会影响到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他不能倒,他只能最后倒;所以在给予相应特权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他,以确保大众的利益。如果高官和平民享受同样的待遇,不知道还能有多少人想去做官想去承担更多责任。但是倘若手握重权而不慎用,享受特种待遇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贡献,最终这样的官是做不长久的。就象一根柱子如果没有发挥柱子的作用,大厦将倾,最后倒掉的还包括它自己。可见柱的选材设计须当谨慎,否则即害了柱,还要殃及整个大厦的。
担任次要角色、身处低位的人,身上的担子当然很轻,只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要求社会,因为自身的存亡对他人影响不大,所以获得的特权保护相对很少,甚至没有什么特权,非常时刻还要“舍车保帅”,但幸亏大多时候还可以拥有活得轻松的心情,因为责任小嘛。不始 寞者要想实现角色由低到高的转换,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承受能力,然后再去努力把能力提高,如此方能担起重任,好高骛远是不明智的。也许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想争取的,其实只是一份发热后轻松的心情。
如果说“大材小用”导致的是浪费,“小材大用”蕴藏的则是危险,所以严守“大”关实在很有必要。道理是简单的,比较起来却很残酷--谁愿意承认自己是“小”呢?
4、打通关节
在结构体系中,所谓关节,是指变化相聚之处,或变化出现的地方。不同类型的构件相接处,同一构件截面改变之处,是关节。广义上,诸如结构错层之处,体量改变之处,转换层亦是关节。关节无处不在,因为结构体系乃是变化的统一。外力突然袭来之时,对于单一的构件,力量的传递简明,因而容易控制。对于复杂的结构体系,关节的复杂性难于预测和控制,即使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组成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因关节的普遍存在,力量的传递往往不能畅通而出现集中甚至中断,破坏由此而发生。历次灾害表明,从节点开始破坏的建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所以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中医上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结构就象一个人,气穴若不能畅通,症结和隐患就会产生。在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是设计概念中的战略问题,但要想得让这些战略思想得以实现,靠的是“打通关节”这个原则作为保证的,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最后全都归到“打通关节”的贯彻和实施上来。
如何打通关节?在设计概念里,要解决的是外力在结构体系内重分配的问题,要确保力量是按照各构件的刚度大小进行分配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集中,最终达致静态的平衡。因结构形本为“静”,灭于“动”中。所有 “动” 的因素对于结构均为不利。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实就是使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当力量不能畅通时,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的组成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静态平衡一旦被破坏,结构变成机动,“动”即是死,即为终结。可见设计者是协调者,其任务是让所有互不相关的静态构件相聚之后依然处于静态(也就是使其保持常态),或者是处在相对的静态之中。
对比由构件与构件组成的静态“结构体系”,来看看由人与人组成的动态的“社会体系”,这一静一动之间,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社会体系既是由动态的人组成,变化乃是其常态。如果把变化亦称为关节的话,这种关节是无形的,或者称为动态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关键在于“动”字,因为其形本为“动”,灭于“静”中,“静”即是死,即为终结。同样的,打通关节的方法是要解决各种各样的,诸如情感、金钱、地位等等的重分配的问题,要确保这种分配是按某种合理、有效的规则来进行的,避免形成集中而不畅,以期达到动态的平衡。任何静态--也许是强制性的静态,出现了对社会都是不利的。打通关节的目的是使社会永远处在动态之中。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行为举止,一旦被限制,一旦处于停滞,出现静态的死角,社会必将有症结和隐患。是以对于任何动态异端,治理者只能以合理之规则加以疏导,不可强其静止,不可逆之堵之,如此方为长治久安。
其实处理和成就世间万物,必须使动为动,静为静,才能平衡;必须动者动之,静者静之,才能持久;必须知其本源,施以规则,顺之导之,才能达至繁荣昌盛。一切的一切,以顺应自然为始,达到平衡为终,诸多规则,只是手段,只为平衡,只为畅通。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结构设计总结[模版]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
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
十年结构设计经验的总结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
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
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
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
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
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
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
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
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
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
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
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
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
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当然,大挑梁外露者除外。外露的大挑
梁,适当变截面感官效果好些。
14.现浇板一般应做成双向板。其一,双向板的支承边多,抗震的稳定性好,垮了两边还有两边。单向板垮一边板就下来了。二,双向板经济。从计算上讲,例如四边简支支承的双向板,其单向跨中弯距系数约1/27,两边简支的单向板跨中弯距系数为1/8,二者比为2*1/27 / 1/8,约为60%。从构造上,双向板的板厚为1/40~50,单向板为1/3~40,双向
板薄,再着,即使是单向板,其非受力边也得放构造筋。
15.梁垫:为了减小支座反力偏心对砖墙体产生的附加弯距,可做成内缺口梁垫。
16.一般认为,板的上筋直径为8以上时,可防止施工时踩弯,而现场经验看,只有螺纹
12以上的才能保证。
17.现浇阳台栏板,从施工条件来讲,当布单排筋时,板厚应大于80,双排筋时,应大于120。因振捣棒最小为30,布单排筋时,板厚如为60,双向钢筋直径如为8+6,则钢筋
两边仅剩23,无法振捣。
18.当某一房间采用双向井字次梁时,板应考虑整体弯距。即,井字次梁分隔成的4个角上的小板块,负筋应考虑按房间开间进深尺寸截断,而不是仅仅按本小板格截断。即次
梁仅认为是大板的加劲肋。
19.当建筑大多数房间较小,而仅一两处房间较大时,如按大房间确定基础板厚会造成浪费,而按小房间确定则造成配筋困难,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大房间中部垫聚苯卸
载,按小房间确定基础板厚。
20.挑梁端部的挠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变形,其支座内垮的影响很可能超过挑梁本身的变形。
TOP
第四篇: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11
指导老师:课 程 设 计韦 雄 丁 土木(4)班 乐 旭 东
三明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6月
20110961447
设计内容
一、工程概况
某总建筑面积为30000m2的商场,地上6层、地下2层(地下1层为商场营业层、地下2层为停车场);基础为东西长72m、南北宽52m混凝土筏板基础,基底标高为-11.0m,地面标高为-1.0m。其基坑底部边沿设置距离基础1.5m的工作面;基坑周围为硬化施工场地,基坑南侧距施工围墙30m,并设大门通往外侧公路,基坑其它三面距离施工围墙均为10m,属于二级基坑。由于基坑周围场地受限,故垂直设置混凝土灌注桩做排桩支护,并在一定深度设置一层锚杆。根据该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的有关资料:
1、地表层有(1.8)m厚杂填土,测得重度19kN/m3,内摩擦角为5°,粘聚力为C=5kPa;
2、地表层土以下则均为粉质粘土,测得其天然重度为19kN/m3,内摩擦角为18°,粘聚力为C=13kPa,塑限含水量为16%,孔隙比为0.75。
3、不考虑地下水,地面考虑18kN/m2均布荷载。
(建筑基坑、地质水文等条件――参见任务书)
二、设计依据: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三、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1、排桩与锚杆的布置与构造
钢筋混凝土排桩(灌注桩):截面直径800mm,混凝土强度等C30,平面轴线位于钻孔灌注桩中心处,桩顶设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宽度为800mm,冠梁高度为500mm,间隔距离800mm;
锚杆:设置位置(支点高度标高-3.8m、倾斜角度20°、锚杆钻孔直径150mm、锚杆类型为钢绞线
灌浆材料指标)。
1×7,d=15.2mm)、锚头节点构造(钢锚梁、锚具)、钢拉杆(自由段隔离、支架、锚固体
5. 基坑排水
地面硬化后工地环境能大大改善,有利于工地安全文明生产,常规地面硬化的过程:场地平整—场地夯实—铺垫碎石垫层—浇筑混凝土地面。
为保证土方开挖和支护结构主体施工期间的安全正常进行,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在基坑顶部设置挡水墙,采用灰砂砖及水泥砂浆砌,挡水墙距离基坑边缘1.5mm;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以及时排出因大气降水造成的积水,排水沟布置在拟建建筑基坑边净距0.5m处,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为0.4m,排水沟底面比挖土面低0.35m,底部采用100厚人工拌制混凝土,两侧为180厚砖砌侧壁,并在内侧及底部采用20厚1:2水泥砂浆抹灰。
6. 基坑监测
⑴.建设单位已委托相关监测单位,进行监测。施工时为保证数据准确及时,施工单位同步进行监测。施工时监测基坑的竖向位移和倾斜。监测频率为1次/2d,但遇突发较大沉降量时,应加密观测。按照设计要求,达到设计报警要求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设计、勘察等相关单位,在出具处理意见之前,不允许施工。
⑵.为保证基坑安全,及时掌握基坑稳定及土方开挖后对周边的影响情况,基坑支护需进行信息化施工,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不、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在基坑南、北边各布置4个监测点,在基坑东、西边各布置3个监测点,通视条件良好。
⑶.基坑监测项目包括,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和基坑边坡顶部竖向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及锚杆内力。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13米。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布置在基坑边坡中心处和代表性的部位,每边设3个监测孔。
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为20个,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设置在锚头附近。
⑷.检测频率
1)根据土方开挖进度,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测得初始值,至少两次以上。
2)基坑开挖过程中<5.0m时,各观测项目每2天监测一次,深度超过5.0m后各观测项目每1天监测一次;基础底板浇筑后7天内每2天监测一次、7~14天每3天监测一次、14~28天每5天监测一次、>28天后每10天监测一次;基坑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一个月检测2~3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基坑回填后中止。
3)特殊天气及施工条件下(如暴雨)加密监测频率,必要时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变形速率异常期间加大监测频率。
⑸.监测报警,在基坑监测过程中,无论监测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通知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
桩锚部分:
1)支护结构顶部垂直水平位移累计值达30mm,基坑支护结构或后面土体的最大沉降位移已大于该段基坑深度h的0.3%,变化速率大于3.0mm/d或沉降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2.0mm/d。
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值达30mm,基坑支护结构或后面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该段基坑深度h的0.3%,变化速率大于3.0mm/d或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2.0mm/d。
⑹.监测结果
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通报监测结果。必要时需向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供全部有关数据。
第五篇:结构设计
[PKPM新天地]杂志咨询台摘编之一般建模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1637&h=1&bpg=1&age=-1 Okok论坛精华贴整理.doc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2413&h=1&bpg=1&age=-1
论坛精华文章大汇总(pkpm)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5390&h=1&bpg=1&age=-1 PKPM的斜杆?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622&h=1&bpg=1&age=-1
初学者入门:PMCAD的输入及相关知识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2833&h=1&bpg=1&age=-1
常用结构计算软件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98196&h=1&bpg=1&age=-1 梁刚度放大系数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1344&h=1&bpg=1&age=-1 本栏“风荷载”话题索引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95094&h=1&bpg=1&age=-1 PMCAD设计参数便览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8144&h=1&bpg=1&age=-1 SATWE设计参数便览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5816&h=1&bpg=1&age=-1 纵论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与软件SATWE的合理应用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8276&h=1&bpg=1&age=-1 PKPM参数设置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3350&h=1&bpg=1&age=-1 PKPM]新天地杂志咨询台摘编之高层篇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2022&h=1&bpg=1&age=-1主次梁问题,图审提出的意见我不理解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9165&h=1&bpg=1&age=-1
关于高层砼结构的含钢量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17444&h=1&bpg=1&age=-1
周期与扭转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1642&h=1&bpg=1&age=-1
拐角阳台的梁怎样处理?用什么理论计算?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599&h=1&bpg=1&age=-1 连梁超筋,刚度折减到0.55,仍不行.咋办?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37&h=1&bpg=1&age=-1
关于调幅与裂缝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080&h=1&bpg=1&age=-1 对剪重比的理解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6100&h=1&bpg=1&age=-1
体积配箍率的计算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9316&h=1&bpg=1&age=-1
有关剪力墙连梁设计的话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7084&h=1&bpg=1&age=-1 有关短肢剪力墙的话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7317&h=1&bpg=1&age=-1
关于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轴超筋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6864&h=1&bpg=1&age=-1
高层若干问题讨论--------兼谈京沪粤三地对高规的理解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36940&h=1&bpg=1&age=-1
自振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6281&h=1&bpg=2&age=-1
求教:关于质量参与系数,急!!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9731&h=1&bpg=2&age=-1
高层结构设计中应控制的”六种比值“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0693&h=1&bpg=2&age=-1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起始位置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7460&h=1&bpg=1&age=-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部分”的箍筋或拉筋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0195&h=1&bpg=1&age=-1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放在暗柱主筋的外面还是里面?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9336&h=1&bpg=1&age=-1
剪力墙暗柱钢筋是否须伸到基础?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4093&h=1&bpg=1&age=-1 再谈连梁超筋(想必大家都遇见过)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38&h=1&bpg=1&age=-1
关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专题讨论!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0026&h=1&bpg=1&age=-1 请教几个剪力墙的问题。新手上路,请多多指教。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93612&h=1&bpg=1&age=-1
再谈扭转不规则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1868&h=1&bpg=1&age=-1
一个建筑的诞生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9092&h=1&bpg=1&age=-1
谁能介绍一下建筑物“剪重比”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757&h=1&bpg=1&age=-1 框架梁最大配筋率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1868&h=1&bpg=1&age=-1 一起来谈谈梁超筋的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4018&h=1&bpg=1&age=-1 请教: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6511&h=1&bpg=1&age=-1
关于抗震设计中梁贯通筋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9558&h=1&bpg=1&age=-1
计算配筋率是用高度还是有效高度?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0385&h=1&bpg=1&age=-1
请教:概念设计与计算哪个更重要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8910&h=1&bpg=1&age=-1
关于偶然偏心 [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0104&h=1&bpg=1&age=-1
梁刚能不能大于柱刚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8136&h=1&bpg=1&age=-1
楼面恒载中的隔墙荷载怎麽算?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942&h=1&bpg=1&age=-1 看看这样做框架下过梁有问题吗?千古奇冤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38966&h=1&bpg=1&age=-1
梁柱混凝土等级差异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616&h=1&bpg=1&age=-1 框架梁超筋就一定会发生脆性破坏吗?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5309&h=1&bpg=1&age=-1 谈谈有关梁受扭破坏的机理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923&h=1&bpg=2&age=-1 请各位谈谈梁的抗扭钢筋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617&h=1&bpg=2&age=-1 请教:梁端锚固长度不够的处理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3745&h=1&bpg=2&age=-1
混凝土构件的刚度考虑配筋率的影响?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8586&h=1&bpg=2&age=-1
柱中一侧钢筋放二排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7810&h=1&bpg=2&age=-1
梁纵向构造筋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0529&h=1&bpg=2&age=-1
什么叫碱活性骨料?及耐久性的相关讨论!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7760&h=1&bpg=2&age=-1学习钢结构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才能由入门成为设计行家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4658&h=1&bpg=1&age=-1 设立“结构概念设计讲座”。讲座一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4694&h=1&bpg=1&age=-1 强柱弱梁?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171&h=1&bpg=1&age=-1 求助:关于刚度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0093&h=1&bpg=1&age=-1 “概念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区别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612&h=1&bpg=1&age=-1 梁的刚度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525&h=1&bpg=1&age=-1 再谈结构概念设计!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32570&h=1&bpg=1&age=0 在设计中强剪弱弯是怎么体现的?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3813&h=1&bpg=1&age=0位,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迷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帖子的意见,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你可以把自己困惑写出来了征求大家的帮忙,也可以把自己从事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说明:在该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将会得到至少3分的奖励,很有见解的帖子将得到5分奖励,灌水或者无实质内容的帖子将不得分)。
在设计院如何学东西?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19540&h=1&bpg=1&age=-1 如何开始结构设计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3638&h=1&bpg=1&age=-1 漫谈结构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7087&h=1&bpg=1&age=-1 结构设计应该包括那几方面的能力?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3677&h=1&bpg=1&age=-1 什么样的钢结构设计才算是优秀的设计?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6538&h=1&bpg=1&age=-1 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什么,献给新手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54205&h=1&bpg=1&age=-1 结构工程师对计算机的滥用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348&h=1&bpg=1&age=-1 有了计算机,我们做什么?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05&h=1&bpg=1&age=-1 结构设计人员如何保护自己?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69781&h=1&bpg=1&age=-1 结构设计中计算机的学习问题?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2591&h=1&bpg=1&age=-1 “ 手算 ” 崇拜的的误区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144474&h=1&bpg=1&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