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例
课例:《讲诚信VS善意的谎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能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进行辩驳。
3.辩手能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4.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的实况录像片断,另准备奖品。
学生: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
1.课前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或警句。
2.先八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3.教师要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师述: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候需要隐瞒真情,不说出真相。比如《唯一的听众》中的音乐教授说自己耳聋了,显然,她说的不是真话。有人说,“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时需要说“善意的谎言”。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一次辩论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
3.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
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导语: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请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对班级辩论提出要求:
(1)要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
(2)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习抓住别人的漏洞进行反驳。
(3)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4)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三、展开辩论
第一轮为各辩手陈述观点。
第二轮自由辩论,并允许各方其他同学参与发言。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四、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好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另一种思考:
一、复习揭题:
我们先回顾一下《唯一的听众》和《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唯一的听众》中的老妇人真的耳聋吗?《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摊主真的需要马草吗?显然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有人会说,说假话就是说谎,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让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一次辩论。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打开学生话匣子。]
二、自学学习提示,明确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 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辩论的要求:
1.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
2.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正反两个观点以及辩论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三、自由练说或小组交流,按要求进行准备,组内交流。
四、全班分成正方、反方两组,临时调整座位进行辩论: 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
3.运用反问,增强语气;
4.辩论时说话要文明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选定主持人一名,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调整座位。
教师此时应成为辩论会主席,进行调控、指导,指出辩论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辩论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注意进行适当的调控和指导,让学生明白辩论不是争吵,而是要用事实说话,使对方心悦诚服才是。]
五、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诚信是美德, 是做人之本,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因此诚信是必须的。
但是善意的谎言与谎言有本质区别。因为善意的谎言前提是善意的,本意是与人为善,是美好的。因此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和诚信其实是不冲突的。
六、评选三名“辩论小明星
第二篇:课例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十课
《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课例
西街小学 张红秀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屈辱》中的第十课。本课教学内容由“国中之国”“圆明园的厄运”“南京大屠杀”“勿忘国耻”四部分组成。本课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二)教学理念:实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过程体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残暴,从而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3.了解帝国主义在“国中之国”享有的特权,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径,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
(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旧中国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
(五)教具准备:图片,幻灯片,视频媒体。
(七)学具准备: 文中图画等
二、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见证历史——“国中之国” 1.教师解释什么是租界?为什么租界为“国中之国”?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租界在我国创设、发展及危害情况。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乐园,是中国人民的地狱。
4.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为下面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憎恨,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埋下伏笔。)
活动二:“万园之园”-----圆明园
1.阅读教材第61页的内容,了解圆明园被毁坏的经过。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中,有关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片段。(幻灯片链接的视频媒体)3.根据播放内容,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例如: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场面;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你有和感想?(小组提名发言)
4.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5.学生结合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建筑过程。
6.展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充分展示圆明园宏大的园林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7.在展示的基础上,学生介绍圆明园的豪华壮观,再现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昔日的风采。
8.师:看了历史上的圆明园图片,你能用语言描述辉煌的圆明园吗?(生根据图片描述。)
师: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有许许多多的文物呢。师: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9.请看片段《火烧圆明园》【视频媒体】
10.师:同学们,看了电影,你有什么话说?在小组内尽情诉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在小组互相说,然后选代表在班上说)
师:圆明园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今天,它成了懦弱的标志,耻辱的象征。作为历史的见证,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自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影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史实,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活动三:从图片见证“南京大屠杀”
师:1931年的9月18日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1.展示学生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把人当靶子——惨不忍睹)(就地活埋——丧尽天良)(无数头颅——历史见证)
2.将收集到的图片按一定规则分类,为每张图片配上文字说明。3.展示并讲解自己收集的图片,从而了解南京大屠杀。
4.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5.师: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们国家的沉痛打击,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6.学生互相交流,除了可以说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不仅可以再次认识所学课文,也可以将其联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用实际行动反映自己所想。
7.师:同学们,为了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强盛,请大家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懈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明天,人人都可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8.师: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那么,现在你说一说,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么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说,让学生去了解研究日本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从中认识侵略者的残酷本性。并在现实中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遗憾和悲哀,历史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
活动四:课外拓展
1.小调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教师引言,日本帝国主义先后侵略我国达14年之久,对我国人民犯下的罪行难以诉说,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南京大屠杀之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一下,将其记录下来。
2.利用班会召开“勿忘国耻,面向未来”主题队会。
三、板书设计:
《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 国中之国——租 界 万园之园——圆明圆 南京大屠杀
勿忘国耻,面向未来
第三篇:写作课例
《写作---如何拟题》教学课例
-----自己动手
学习写作
临城县鸭鸽营中学
张焕巧
一、课前分析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往往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课文的研究、分析中,却较少研究写作课如何上。我觉得这是一缺憾。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要有写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根据这些理念,我设计了这节适合七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写作课例——《写作----如何拟题》。这节课的思路是采用分组的形势将学生六人一组分成五组,每生一本作文书,首先每人从书中找出3—5个最喜欢的题目,然后小组互评这些题目,并推选出六个题目,接着各组派代表将本组的六个题目展示到黑板上,大家互评这些题目,然后让每组派代表讲解这些题目的特点,最后教师总结常用的拟题方法,第二环节是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拟题练习。在这节课中大部分时间给了学生,教师的引导、点拨、评价总共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和我一起学习这节课的是鸭鸽营中学七年级2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性格活泼、大胆勇敢,学习积极主动、乐于表现、写作基础较好,从这节课的内容看难度不大,学生易于掌握,这节课的形式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热情。通过本课意使学生感到作文很有趣,作文有时也讲究方法、技巧,只要自己认真学、大胆想、勇敢写,就能写
出好题目、好文章。
在新课程指导下,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采取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教学《写作---如何拟题》这节课。
二、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拟题的一般要求,常用的拟题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一些题目的特点;运用所学的拟题方法为一些话题拟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分组合作交流的好处,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是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有了目标,课堂教学就有了方向,而明确简单的目标才能使课堂有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常用的拟题方法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拟题。
设计思路:通过寻找体验去发现好题目的特点,通过练习运用去掌握拟提的技巧方法。这是本课的最终教学目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课件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服务的,要根据内容决定是否用、如何用,不可盲目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分析讨论
归纳总结
练习提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导入“题目是作文的眼睛”引出本课内容“如何拟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讲出“题目的一般要求”结合以前所见的题目,总结出一般题目要“扣题、新颖、简洁、吸引人”。
2、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三个好题目
每个小组充分发挥自主与合作作用,找出富有个性的好题目。(2)每组的代表将本组所选的好题目展示到黑板上,并找学生讨论、评述这些题目的特点。
题目展示到黑板上后,学生能形象直观的看出这些题目的特点。通过教师评,学生互评和自评所选题目的特点,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了解拟题的方法。
学生展示了题目后,对于较新颖、个性的题目。让学生与作文的内容结合,来评议题目的特点。
让表现踊跃、优秀的学生站到讲台上为学生讲一些题目的特点。(3)学生自己总结常见的拟题方法。
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合作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而且,对于自己总结的题目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4)教师出示多媒体,总结拟题的方法。
(5)学生根据教师和自己总结的方法,从作文目录中再找一些实例。
3、练习:
(1)以“爱心”为话题,拟题目。(2)以“诚信”为话题,拟题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为话题拟题目。拟完题目之后,小组再选代表把本组所拟的题目展示到黑板上,大家讨论每个题目的特点。
对于大家一致认为好的题目、让所拟的小组结合作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构思。
活动过程:小组内从目录中选出题目---展示到黑板---自评或互评所拟题目的特点—总结拟题方法—进行拟题练习。
4、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拟题的方法,认识到了题目的重要性,今后在写作中一定要重视题目,精心拟题,另外,要想在拟题时得心应手,就要多读书、多看报、多动脑,这样咱们拟出的题目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一见钟情”
板书设计 写作---如何拟题
一、题目的一般要求:扣题、简洁、新颖、吸引人。
二、常用的拟题方法。(多媒体显示)
三、练习:
(1)以“爱心”为话题,拟题目。(2)以“诚信”为话题,拟题目。
《写作---如何拟题》教学实录
师:(微笑)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察一个人,往往先看他的眼睛,那么一篇文章我们一般先看他的那一部分呢? 生:(齐)题目。
师:是啊。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就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那么,你认为题目一般具有什么特点? 生1:形式上都比较简洁。生2:内容上一般会扣住主题。生3:有时题目就是文中主要人物。生4:有时题目会是文章线索。生5:题目一般追求新颖。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题目的特点。(出示课件内容)题目特点:
扣题,新颖,简洁,引人入胜 师:那么,大家喜欢什么样的题目呢?
生:(七嘴八舌)有趣的,幽默的,优美的,生动的,有个性、有特点的……(气氛异常热烈)。
师:那好,咱们就六人一组,(每组中有好、中、差生)共同探讨今天的学习重点---寻找好题目的特点。(稍顿)我们每人手中有一本作
文书,下面,每人先从你的书中精心筛选出3-5个你最喜欢的题目。(3—5分钟)
(大家兴趣很高,都在抓紧时间积极寻找、记录)
师:(微笑)时间到了,下面小组内六个人互评大家的题目,最后要评出5个最棒的题目。(大家讨论热烈,参与积极)(2分钟)师:每组派一名代表将大家推荐的5个题目展示到黑板上。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其余学生兴奋的望着黑板,边看边读
师:现在黑板上这些题目是大家从将近40本作文书张精心挑选的,可谓百里挑一。请大家认真读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题目,这些题目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2分钟)师:哪一组先来讲?
2组代表:《长大是一把双刃剑》这个题目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吃苦是福》运用对比,新颖夺目。《女孩,你为何盯着我》设置悬念,引人注意。《上帝也困惑》用拟人,很有趣。《质本洁来还洁去》引用名著中名句,很有文采。
师:说的很好,注意到了这些题目的特点及运用的技法。
1组代表:《国在山河破》化用诗句,运用对比,令人触目惊心。《第一次亲密接触》设置悬念,吸引人。《桃花依旧》简洁有诗意。《一棵树的命运》运用拟人,生动有趣。《馨香.心想》运用谐音,意义双关,很有创意。师:讲的也很棒!
三组代表:《大师的小节》运用对比和悬念吸引人。《茶香如故》优美诗意。《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用歌词做题目,耳目一新。《爱心.童心.我所欲》用间隔号连接关键词,拟题巧妙。《不!》简洁,引人。师:这里又提到了一些新技法,大家要注意总结。
五组代表:《点亮心灵的灯》用比喻新颖生动。《1、2、3、4、5、6、7、》用数字做题目,别具一格。《爱的奉献》用歌曲名,亲切,有创意。《心事向谁诉说》用反问,吸引人。《come on 给我感觉》中外结合,风趣幽默。
师:题目越来越多,方法也越来越多了。
四组代表:《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观点鲜明、立意明确。《贫穷也是一种财富》富有哲理。《走近老鼠的幸福生活》幽默诙谐。《挫折着,美丽着》对偶使题目工整,鲜明。
师:刚才大家分析的都特别好,通过我们大家对这些题目的分析我们发现好的题目都有一些特点,谁来总结一下? 生1:会用到对比的手法。
生2:有时会引用歌词、名句做题目。生3:也可能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4:有的题目语言优美、有诗意。生5:有的语言幽默诙谐,吸引人。
师:说的不错,下面是老师总结的常用的拟题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学生边读边想)
(1)套用法
把歌曲名、歌词、电视剧名、影片名、诗文名句、成语、俗语、歇后语、名言、广告词等直接引用或加以变化后用作标题。
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是一只小小鸟》
《一生之计在于“今”》
《阳光总在风雨后》
《衣带渐紧终不悔》
《隐形的翅膀》(2)修辞法
拟题时灵活巧妙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1、比喻
《心是明镜台》《家—爱的港湾》
2、拟人
《把心儿打开》《给交流找个理由》
3、反问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心事与谁诉说》
4、对偶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善待顺境,挑战逆境》
《挫折着,美丽着》《执着追求,永不方弃》
5、呼告
《给生活加点苦吧!》《别了,漫画书》
6、夸张
《千年月色万年情》《花瓶能装下春天》(3)诗情画意法
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那河·那船·那人》《风中飞舞的白手帕》
《白云·夕阳·歌声》《心泉叮咚》
(4)设置悬念法
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愿望。
《我与203室不得不说的故事》
《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一只老鼠的手记》
(5)怪异另类法
避开以上几种命题方式,而采用一些怪异、另类的形式来命题,以便达到更加惹人注目的效果。《网?网!》《1 2 3 4 5 6 7 》《????》
《梳子梳子》《夜夜夜夜》《ABCD——梦开始的地方》
(6)中外结合法
引用或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题目,往往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搞笑课堂one and two》 《 com on,给我感觉》
师:现在我们对拟题的方法有了了解,下面我们运用刚才的方法来进行拟题练习。
练习一:以“爱心”为话题,拟题目。(多媒体显示)学生纷纷动手,开始拟题。(3分钟)师:下面我们来展示成果。
生1:我引用了歌词,拟的是《爱的奉献》 生2:我用了比喻,拟的是《爱是一缕阳光》 生3:我用了对比,题目是《小事.大爱》
生4:我引用了电视节目名《爱情连连看》 生5:我的是谐音《爱心.碍心》(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师:(微笑)通过刚才的表现,老师知道咱们大家都掌握了一些拟题方法,因为时间关系,下课后你们再交流所拟的题目。最后我们布置作业。
练习二:以“诚信”为话题自拟题目。个数不限,要注明所用的方法。(多媒体显示)
自己动手 学写作文
------一堂作文课的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坚持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教师只是起到了点拨、过渡、总结作用,而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自己寻找、发现、评价、总结、练习、运用,完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
2、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更快掌握知识,也能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学习了如何与人合作。
3、课堂上的两大环节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环节筛选题目、总结特点、归纳技巧是寻找理论阶段。后面的拟题练习是运用、实践。这就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提高了教学效果。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小组合作中,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学生不积极,有依赖思想,优秀生发言多,差生发言少,甚至不发言。
2、评价题目、练习拟题时,只是单纯谈论题目,如果能简单联系内容评价、拟题,内容会更丰满。
相关素材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详见66页67页72页)
2、《三年中考 五年模拟》2005年(常用的拟题方法)
第四篇:课例研究(推荐)
一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四川省大竹县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 罗恒
作者简介:罗恒,四川省大竹县教研室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大竹县骨干教师、科技拔尖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县人民政府奖励,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一、案例研究背景
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焕发了生机,它可以大容量、快节奏,声影并茂。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像中国人过年一样,少之又少。没有多媒体的英语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益难道我们就举步维艰吗?只要我们遵循语言的教学规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改革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我们也是可以为的。
本案例来自大竹县自主乐学高效课堂展示的七节研讨课(七节课均为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都没有使用多媒体)。听课的有省市县英语学科专家和县内一百多名英语教师。展示内容是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2 “What should I do?” the content from 1a to 2c。其中一位授课老师是大竹县石河中学杨英老师。杨老师这一节课的整体操作模式是按:“引-学-展-评-理”的程序进行的。授课班级为六十八人,虽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讲授式、灌输式,课堂活跃,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Step1.Lead in
1.Greetings and free talk.2.Let the students check the task each other.分析:教师与学生轻松自由的英语交谈,学生感到很轻松,为课题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检查,不仅会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让学生充当了小评论家。(其实,学生的检查有时候比老师还认真,更能启发被检查的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初步凸显。)Step2.Study(Pre—task)Task 1: Lucy wants to buy a new guitar, but s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What should she do? Task 2: She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 last week.She wants to get on well with her as before.What should she do? Task 3: I was away from my family for two month.I miss my parents very much.What should I do? Task 4: I was late for school.What should I do? Group1、3 finish task 4;Group3、6 finish two tasks;the other groups finish three tasks at least.Ask students to use the letters、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page11、12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s much as possible.The students in group must help with each other.说明: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师把任务写在纸上,分发到每个小组。组内非常热闹,有大声朗读的,有教同学说、读的,还有的在关着书表演的等等。
分析:问题来源于生活,但解决问题的知识来源于教材。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情景带 1
动。让学生带着任务读、带着任务学、带着任务想。学生不仅要学单词、短语,还要会运用句子结构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真可谓一箭三雕。同时为后面的展示环节奠定了基础。Step3.Show(Practice)
Group7: We finished task1.We think she can borrow some.Maybe she should buy a second hand guitar.She can also get a part-time job and have more money.She can’t even buy until she have enough money.Group1: I should say to my teacher or my parents I’m very sorry.I’ll get up early and won’t play on the way to school.I should study hard.……
说明: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基本上把教材中的短语如“call…up、on the phone、surprise sb.、out of style、stay at home、argue with”等都用上了,而且在展示完后,都有学生评价其优点和不足。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远远超过老师对学生的一个“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
分析:展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不仅代表自己的水平,更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所以他不得不认真去看,认真去记。尽管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会出错,如二手“second hand”中间应加短线,“she have enough money”也有语法上的错误。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学生的思维。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很丰富的,放开我们的手,学生或许会飞得更高更远。
Step4.Show(Further Practice)Example: M: What’s wrong with you, Lucy?
W: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I want to buy new clothes.What should I do?
M: Well.I think you should study hard and you’ll get a good job in the future.You can buy them.W: Oh.I don’t like studying.M: Maybe you could borrow some money from your parents.W: That’s a good idea.Thank you.教师建议:围绕你生活中的问题,小组讨论,仿照例子编写对话, 然后小组展示。
说明:教室先静了三四分钟,然后小组就开题讨论了。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小组是这样编写的:
A: Tomorrow is my mother’s birthday.I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thing for her.What should I do?
B: Maybe you should go home early after school.Don’t play outside.Help your mother do more housework.C.That’s a good idea.Thanks for you.分析:学生仿照例子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运用中学知识、强化知识。老师并没有安排学生读教材,记短语和句型,也没有将句子的结构和单词的用法。充分相信学生,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学生经过前面两个步骤的操练运用,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并初步掌握了这节课重点。
Step5.Evaluation(Feedback)
1.Practise listening.(Finish 1a,1b,2a,2b)2.Exercises(Students design some exercises by themselves)3.Students explain the exercises.说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选择题,翻译题,对划线部分提问和对话题,然后学生讲解和评价,教师监督。
分析:从口头操练到笔头练习,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法任务型教学。这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合作使学生对自己的发言更加自信。每一步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导演、监督者和评价者。
Step5.Straighten out students’ thinking(Summarize)1.Which letters、phrases and sentences pattern did you learn in this class? 2.How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some advice? 分析:梳理所学,总结所获。静下心来,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写,这是消化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Step6.Homework..1.Collect your problems in your study or daily life.2.If your mother’s birthday is tomorrow, you don’t have enough money.What should you do? 分析:作业设计新颖,突破了传统的作业形式,不是简单的抄写、背诵,而是要求学 生要用英语思维,根据所学用英语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没有多媒体的条件下,要提高课堂的“精彩度”,即教学效率,杨老师这节课无疑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1.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这句话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引导者,指方向的人;二是知识形成途径,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而不是教师的灌输。案例中,杨教师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的“引和知识的构建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和练习上。
2.《新课标》指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杨老师在step2中就采取了分层要求。可见,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在没有多媒体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能把课上得更精彩。
3.课堂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设置情景,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有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才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案例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贯穿了这些思想,这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一些基本理念。
4.案例中,教学全过程都体现了情景认知理论。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怀特海(White—head,A.N.)指出,呆滞的知识——仅为人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当需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它们往往被证明是没有用的。杨老师这节课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应用性、互动性。
5.教学过程贯穿“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即让学生用语去“做事”。我们注意到,杨老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前结构(已有的知识)以及兴趣等等,所设置任务的难度,角度都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任务的执行是建立在充分的操练和练习的基础上,是有着充分的准备和铺垫的。否则,任务的实施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4.在评价这一环节中,杨老师一是适当的处理了教材,主要通过听力的操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大胆的让学生设计反馈题,充分相信学生;三是让学生来讲解反馈试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充满了自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到底获得了多少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才清楚。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给压力,学生才有动力。如果教师一味的霸占讲台,学生就会离你越来越远,最终你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总之,在实施新一轮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实施教学,恰当地改变课堂结构,针对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巧妙构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使在没有多媒体的条件下,广大农村地区的英语课堂教学同样可以精彩起来!
联系电话:*** 4
第五篇:课例研修
学习课例研修资料的一些体会
通过学习课例研修资料,我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想这也是课例研究所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学习过后,理解了什么是“课例研修”及怎么做,感觉到其实以前自己的工作中也在进行着课例研修的活动,但是做的不够细,学习后我想应深入的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并大胆的在课堂中去实践,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常态教学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学习,给我最深的启示就是深刻的体会到反思在课例研修中的重要。不管教学如何,只有积极地去反思,才能在课例研修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研读我明白了,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课例研究”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一般要有十个活动环节。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二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三是能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摘自《怎样做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有关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领会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
通过昨天的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我对课例研修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明白了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建构者、创造者。课例研究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在参加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在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课例研修是一个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通过昨天几个团队介绍的经验,我知道了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课例研修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结合、交织、融为一体的特性。它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
还记得参加北师大研修班时董琦教授说的一句话:教师什么时候能和医生一样那么专业,就不是随便可找人替代的职业了。我想课例研修就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也在课堂度过,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不会虚度自己的光阴。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之前只是听过课例研修,却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课例研修的启动大会,了解了课例研修,也知道了课例研修和课例研究的区别,受益匪浅。课例研修强调的是团体的互助和合作,增长知识和能力,凝聚集体的精华和智慧,以获得分享的快乐和幸福。以学生中目前欠缺的东西或教学中的重点训练内容等为主题,抓住一个本学段、本学期或细节化的点放在教学内容中来进行训练。通过此次的培训使老师们更加专业化,有理论的支撑也有行动的实践,对于促进老师的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此次“课例研修”启动大会,紧紧围绕课例研究这个主题,详细而清晰地讲解了什么是课例研究,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以及在课例研究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内容十分丰富,为我在今后开展课例研究打开了思路。我想:围绕课例的讨论、研究的进程,可以帮助教师以新的视角来深入了解教材。借助课例,可以引发更多的教师主动分享、谈论及探讨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并且更具健全、更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等等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通过这次学习,对数学课例研究的背景、过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感到,一名教师如果能积极投入到研修中,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查阅大量资料扩充自己,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在教学中一定会自觉地改进方法,不断地提高。而这种提高的速度必将是非常惊人的参加完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感受颇多。我觉得《课例研究手册指南》是基于前经验的实践与新行为发展为新经验的过程,是对他人经验分析、整合、吸收为自己经验的过程,是将外部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这本指南告诉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巧妙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我们指明了课例研究的方向,通过一个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妙招,使我们真是受益匪浅。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使我看到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课例研究中我认为一定要改进教师“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得意、得言、得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要有创新,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真的在读,真的会说,真的会写,真有感悟,真去体验,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