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举例

时间:2019-05-14 04:0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例举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例举例》。

第一篇:课例举例

“课例”是什么

一、“课例”是什么?

简而言之,课例就是以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分析,从教学规律上得出一些有教者个性色彩的结论。具体而言,就是写给教师同行看的自己是如何上这节课的,它是以教学设计者为叙述者,把自己上这节课的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平实的加以描绘和反思,让观者一起体验教者的成功和和不足,达到产生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二、“课例”的性质?

课例的撰写属于“叙事研究”的范畴,它是从西方引进的“质的研究”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最流行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不强调一般性的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着力于特殊性的个性的,能给人启发的细节和过程,和我们平时的研究不太相同。

三、“课例”的特点

课例的撰写,关键词是“叙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故事。其特点为典型性、研究性和启发性。它在于对教者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深度挖掘,有教者的思考、有教者的情感、有学生的互动、甚至有听者的反馈或争论。它给观者一种真实的“现场感”,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像电影剧本是写给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多能让同科教师模仿或是借鉴;而课例则像电影作品,是写给所有学科的教师看的一个接近真实的“过程”或“故事”。

四、撰写课例的基本要求

1.拟一个你课后总体感悟的标的性很明确的鲜活的课例题目。如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学生‘设计’了课堂”、“一节没上完的好课”、“一节脱轨的公开课”等等。它是你课 前课后思考的总的概括,是写好课例成功的前提。最好不要用“„„的反思”等题目。

2.简要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状况。教学内容为课题、课程标准、选用的教材、重难点内容,其中包括教材的分析和重难点如何突破的简要介绍,以及你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还可以告诉读者你上这节课的由来和思考等,不一而同。学情状况包括你上这节课的(学生)受众的情况,即学情的特点,它对你这节课的设计有何影响,它是你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考点之一。

3.正式的行文,是把你的思考、反思与教学实况结合起来叙写,以教者的思路为线索进行教学叙事。教学实况可以是教学全程也可以是结果片段的组合,其主线是自己的思考和学生对你教学设计的“突破”,不能是简单的教学过程介绍,也不用全程实录。它需要一些师生之间发生的“事件”作为支撑,必须是真实的场景。

五、课例撰写的过程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是真实的有感而发,即使是事后回忆也要尽量向真实的“课堂场景”靠拢,不能自己编撰细节。真实才能感人、真实才能反思深刻、真实才能让人思考和借鉴。

2.必须有些细节的描述,师生的对话片段尽量少用形容词,多用白描方式,让“对话”贴近真实少些教师的主观色彩。

3.要敢于面对教学设计的不同声音,勇于解剖自己的教学问题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 花”,况且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敢于坚持自己的设计,只要是站得住脚就行。

4.不要把教案+反思等同于课例,这种初级的产品仍是不是叙事研究,还是教案类的,对自己的提高不会有多大的好处,最多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录像机。

附:《一天的食物》教学课例

课例名称:一天的食物

年级学科: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课例背景:

一、本课例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天的食物》是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这也是在向学生表明,食物的丰富体现着人类饮食的特征——“杂食”。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四年级(3)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准备科学课中所需材料,并能积极的思考问题。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三、学习需求分析

怎样记录一天的食物和怎样给食物分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运用多种方法给食物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响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调查、讨论、制定方案、记录和统计的活动中,掌握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科学研究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和统计食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初步调查记录自己一天吃的食物。

2.每人准备一些卡片,供学生记录时用。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刚出生时,我们吃的什么?(妈妈的奶)是妈妈的乳汁哺育我们的身体成长。我们的身体越长越大,活动越来越多了,妈妈的乳汁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营养的需求,所以我们就开始吃什么?(各种各样的食物。)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那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对食物展开研究活动。你想对食物进行哪些研究?(让学生尽量提出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天的食物》(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同学们,昨天一天我们都吃了些什么?

(2)生汇报。

2.拟定记录方案

我们吃了这么多的食物,那怎样才能很好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生小组讨论:怎样把我们昨天一天的食物记录下来?

(2)小组汇报。

(3)总结确定记录方案:按餐别记录一天的食物,也就是按早餐、中餐、晚餐和其他的顺序完整地把我们一天的食物记录下来。

(4)学生记录自己昨天一天的食物。

(5)学生汇报:我们小组昨天一天的食物。

(6)学生统计:我们一天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3.给食物分类

师:有这么多名目繁多的食物,支持着我们的成长,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的食物,能不能想个办法将这些食物整理整理,给它们进行分类?

1.探讨分类方法(同桌讨论)

2.学生各抒己见:我把食物分成哪几类?(师注意引导学生分类中的问题)

3.小组合作给食物进行分类。

4.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5.师小结: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食物按它的来源进行分类。谁知道: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称为什么?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又称为什么?

6.那植物类食物还可以分成哪几种?动物类食物呢?

(三)小结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你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或问题吗?)

板书:

一天的食物

时间:早餐中餐晚餐其他

分类:按时间分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荤、素分类:按味道分类:

按喜好分类: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刚出生时,我们吃的什么?(妈妈的奶)是妈妈的乳汁哺育我们的身体成长。我们的身体越长越大,活动越来越多了,妈妈的乳汁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营养的需求,所以我们就开始吃什么?(各种各样的食物。)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那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对食物展开研究活动。你想对食物进行哪些研究?(让学生尽量提出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天的食物”(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1)统一记录的方法。

师:你还记得今天早上吃了一些什么?

生:包子、豆浆。

生:包子、牛奶、一些菜。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吃了包子,大家想一想,这个包子,我们可以算它是几种食物?

生:2种,1种是肉,1种是面粉。

师:不错,今天早上,老师出去吃了一碗咸菜肉丝面,你说说这咸菜肉丝面可以算是几种食物?

生:3种,咸菜、肉丝和面。

师:看来,一碗咸菜肉丝面,要是仔细算起来,也可以算是3种食物。如果这样记录,仔细想想,你今天早上吃了几种食物?

生:5种。

生:6种。

师:看来,今天的早餐大家都吃得很丰富。昨天一整天吃的食物肯定更加丰富,你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师:那么,怎么交流比较好呢?

生:把它记录下来交流。

师:那怎么来记录呢?

生:先记早餐,再记中餐,再记晚餐。

师:除了这3餐,别的时候你还吃东西吗?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挺不错的,我们就这样来记吧!我们把昨天一天的食物记在小纸片上,注意一张纸片只记一种食物,先记早餐,早餐吃了什么,一种一种记下来,然后记中餐,再记晚餐,除了这一日三餐之外的,另外吃的也记下来,然后按顺序把小纸片放在科学书上,这样记录行不行?

生:行!

师:对这项记录,老师有几点要求。(出示课件)第一,要求真实,科学家最讲究实事求是,我们不是比谁吃得多,再说,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光荣。第二,不要漏下,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师:现在开始!

(2)学生记录一天的食物。

(3)汇报交流。

师:哪个同学先来汇报一下你昨天一共哪些食物?

生:我昨天早餐吃的包子、豆浆。中餐吃的米饭、白菜、胡萝卜、瘦肉、豆腐、蕃茄鸡蛋汤。晚餐吃的米饭、青椒炒肉丝、土豆。其他还吃了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些饼干。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汇报。

生:我昨天早餐吃的面条、鸡蛋。中餐吃的米饭、青菜、胡萝卜炒肉丝、排骨。晚餐吃的米饭、豆腐、猪肝白菜汤。其他还吃了一个桔子,两块西瓜、喝了一杯

牛奶。

师:谁还愿意展示给大家看?

生:......

师:听了这三位同学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你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生:吃的最多的是米饭,白菜。

2. 给食物分类

师:昨天我们吃了这么多种食物,你们为什么这么准确而又迅速的记下来了呢?生:因为是按早、中、晚餐和其他来分类了。

师:也就是按时间来分类的,(板书:时间)那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

师:昨天我们吃了这么多种食物,你们为什么这么准确而又迅速的记下来了呢?生:因为是按早、中、晚餐和其他来分类了。

师:也就是按时间来分类的,(板书:时间)那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

(1)同桌探讨分类方法(课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师:同桌讨论一下你准备怎样分。

学生讨论。

师:谁说说你准备怎样分?

生1:我准备按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分。

生2:我准备按喜爱吃的和不喜爱吃的分。

生3:我准备按味道分。

生4:按荤、素分类。

生5:按生活习惯分类。

¨¨¨¨

(2)小组分类

师:你们能把昨天的食物按你们说的方法分一分吗?

生:能

师:那你们就动手分一分吧。

小组分类,老师巡回指导。

(3)分小组汇报

师:把你们小组分类的情况汇报一下。

生1:我们小组是按生熟分的:生的食物有:苹果、香蕉、桔子、西瓜。熟的食物有:米饭、白菜、胡萝卜、肉、青椒。

生2:我们小组是按荤素分的:荤的食物有:猪肝、瘦肉、鸡蛋、素的食物有:白菜、黄瓜、胡萝卜、青椒、土豆、豆腐。

¨¨¨¨

师:有这么多名目繁多的食物,支持着我们的成长,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把这些食物进行了整理整理,给它们进行了分类。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食物来源于哪里?

生:我知道有的食物来源于动物,有的食物来源于植物。

师:对了,我们把来源于动物的食物叫荤食,把来源于植物的叫素食。

(4)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你学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或问题吗?)生1:我学会了记录一天 食物。

生2:我学会了给食物分类。

生3:我知道了食物的来源。

¨¨¨¨

教学反思

《一天的食物》是小学科学四下《食物》单元的起始课,主要由“记录一天的食物”与“给食物分类”两个主要活动构成。

作为一个单元的起始课,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本节课包括“记录一天的食物”与“给食物分类”这两个活动,这两个活动之间有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后者对前者进行整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一天的食物,并对我们的食物进行分类。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有二:一是如何比较完整的记录一天的食物;二是如何对记录的内容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提出分类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我做了引导如:我今天早餐吃老师出去吃了一碗咸菜肉丝面,你说说这咸菜肉丝面可以算是几种食物? 学生很容易地知道了算三种食物,有咸菜、肉丝和面。我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三餐来记录,按每一个食物的名称来记录等。由于食物的数量很多,如何交流和描述,如何进行整理,并且整理的内容可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利用。

学生分类中遇到的困难。课前估计学生分类的标准和名称更多来源于生活中对食物的分类,学生分类中存在以下几下问题: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后的子项不是并列关系;分类后的子项有重叠现象。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没有指导到位,在学生说出了分类的方法后,没有系统地整理,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后来学生分类以及分类后如何描述出现了问题,这也是这节课中做得不够的地方。

改进措施:

1.记录一天的食物时,把原来的记录纸是分散的,汇报时不能很好的反映一天的食物,用双面胶粘起来,这样汇报时就可以较方便也完整了。

2.在让学生讨论对食物进行分类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超市里是怎样布置食物的,顾客是怎样通过超市里的提示进行购物的。

3.在第一组起来汇报后,原来设计是让其他组根据他们自己的食物进行再次分类,这样由于食物的五花八门,再加上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类,对食物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很难对照提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设想把第一组的食物作为再次分类的原材料,这样通过移动小卡片更便于讨论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也能节省很多时间。

第二篇:说课举例

例1:《香蕉香蕉变变变》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这个活动是 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 “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 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 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 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 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 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 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 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 “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 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 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 特征。

3、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 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 及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 交流,又有亲身体验的部分。目标为: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 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 域、科学领域及社会、健康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 域的想象和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 想象结果; 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交流、感知香蕉从 “整体——> 部分 ——>没有”的渐变过程。对于突破重点所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 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多观察多 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5、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 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1)香蕉若干(多于幼儿人数);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3)幼儿分组 呈半圆形分布做。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 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 活动。

1、直观法 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香 蕉有它独特的外型特征,又好吃,又易剥,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 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给孩子们不断想象的空间;结合教师的变换操 作及幼儿的亲身体验,动静结合,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 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 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 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3、游戏法 游戏 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以一根游戏主线—— “香蕉香蕉变变变” 贯穿始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 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4、操作体验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 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体验活 动:第一次是请幼儿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是让幼儿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征,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 想象结果;第二次是让幼儿吃香蕉,幼儿在剥一剥、尝一尝、看一看,说 一说中获得感知,初步了解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 程。此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启发联想法,赏识激 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 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 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 象)、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引导幼 儿注意倾听,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 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 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 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3、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环节后半部 分我鼓励幼儿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幼儿大胆表现; 在分享活动中,我又充分给予幼儿尝试自己剥香蕉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这一部分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一开始,我就出示一个 方纸盒,用神秘的语气提出问题: “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 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 是什么?”问题中表示香蕉特征的语句,如: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教师在表述时语速要慢,咬字要清晰,这样才能引导幼 儿仔细倾听,并结合以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地猜出老师问题的 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 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我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 作表达想象结果,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 游戏的特点开始提问: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 不信!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很新奇,不管他们信不信,我接着 ” 就已经开始变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你们看!香蕉开 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香蕉往下弯)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以又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也许有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 来,教师可以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 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香蕉在这一环节当中 有三种变化,教师在每种变化后,都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和表达时间。在最后一种变化后(即香蕉竖起来时),教师加入了师生互动: “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 “香蕉除 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孩子们就全都动起来了,他们自己想,自己 做,还可以学别人说,学别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

结束部分 这一环节是一个分享过程。首先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 “让我们 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这里幼儿尝试自己剥开香蕉皮,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然后让幼 儿观察、想象剥开的香蕉像什么?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 “下面请你们一 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 “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 方——废纸篓。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 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

例2:《亲亲长颈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亲亲长颈鹿》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a)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ii.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3、完整讲述故事。

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参加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

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

2、长颈鹿阿姨

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

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阿姨?(大家一起亲亲长颈鹿)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既避免了卫生问题又激发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原来不只是嘴巴才可以亲的。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d)表演歌曲《春天》

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例3:《弹性》 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弹性玩具(皮球、拉力器、蹦蹦床),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弹性”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弹性玩具和用品的一些特性,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系列活动,“有趣的弹性玩具”、“弹力的大小”、“制作弹力小玩具”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弹性的特点,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本教材除了源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产生学习探索欲望外,还有利于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掌握观察、操作、记录等科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按照新《纲要》的教育目标,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通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让幼儿感知弹性这一科学现象,培养

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记录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培养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具有弹性物品的能力。

除了以上情感、认知、技能三方面的目标外,我还将关注幼儿活动发展中的生成性目标。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这一科学现象。本活动的难点是:

如何让幼儿在探索、谈论、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弹性的特点。

三、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情境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设置一个有趣的能够引起孩子探究动机的情境是科学教育活动的关键,因此我在活动中以到“游乐园”去玩,发现玩具中的秘密的情境引入,为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动手操作法:它是幼儿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 的条件”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在玩中主动探索弹性玩具的不同玩法,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现象。第二次操作是对所投放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培养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具有弹性物品的能力。

3、测量、记录法:新《纲要》指出“用多种的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探索、感知弹性的特点的环节我引导幼儿以测量、记录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为下一个环节的交流与分享做准备并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到科学的一条基本法则——说理要有事实依据。

三、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提供多种多样的弹性玩具布置“游乐园”,有弹性和无弹性的日常生活用品若干。

3、幼儿记录卡、笔,塑料袋每人一套

4、尺子、绳子、吸管、筷子等若干种可用于测量的物品。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好玩的弹性玩具”,→了解弹性的特点→找找哪些东西有弹性,三个操作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学习。各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一、创设尝试的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先把幼儿引入由各种弹性玩具布置而成的“游乐园”,告诉幼儿“游乐园”里的玩具都有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试着用多种方法发现它们的秘密,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

二、第一次操作,在玩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弹性玩具,着重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弹性这一科学现象。这是活动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首先,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其次,随机在小组中引导他们讨论:“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发现什么。”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有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最后,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物体的弹性。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弹性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弹性的特点。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三、第二次操作,了解弹性的特点。

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玩具有弹性的现象。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弹力玩具前后的变化规律,从而了解弹性 的特点。这是本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测量、记录法来突破难点。首先设置问题情景:“怎样在玩的过程中比较准确地了解玩具的变化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想办法,鼓励幼儿迁移以往的经验选用最方便、有效的测量法来记录玩具的变化。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记录,最后让孩子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原来这些玩具有弹性:拉一拉,手放开,恢复原来的样子;压一压,手放开,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被推向了高潮。

四、第三次操作,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品有弹性。

要强调,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作用,我安排了第三次操作即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有弹性。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例4:《摇篮》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

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

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

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

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 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

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

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例5:大班散文欣赏《雨中的森林》

一、说教材。

教师先来把散文《雨中的森林》念一遍。见“附”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雨中的森林拟人化,使植物和小动物都充满了人情味,且意境相当优美。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认识,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选取这一教材是因为:

1、散文内容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散文语言优美、简单,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语句。

3、游戏溶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学情: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本班幼儿在以往类似的语言活动中,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文学作品。但是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有点欠缺,在集体中发言时态度还是有点拘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有时表现为用词不太恰当。因此本次活动我注意引导幼儿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在活动中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词可用。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新的进步和突破。

三、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让

幼儿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培养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恰当运用各种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听、说、画,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表演,大胆想象。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知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恰当运用词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利用环境和积极的教具(课件)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表演的过程中来解决这个难点。

五、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知识方面:

1、幼儿对秋雨的了解和认识。

2、幼儿事先找我和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

教具方面:

1、课件„„森林背景图(各种各样的树、芭蕉树),小动物有小青蛙、七星瓢虫、松鼠、小鸟、刺猬、小蛛蛛等

2、动物头饰若干。

3、教室布里添置一些森林背景,如大树等。

六、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

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 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模仿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七、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这我也会在下面的活动的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八、活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导入活动。

二、基本活动。

三、创编活动。

四、游戏活动。

五、延伸活动

在第一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对下雨天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如果遇到下雨天,你又没有带伞,你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对于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在这里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些幼儿说喜欢,一些幼儿说不喜欢,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不做任何的评价,只要幼儿说出原因,教师都要加以表扬和肯定。接着教师再次提问“小动物会到什么地方躲雨呢?”这中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行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因为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在第二环节,基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雨中的森林》。在第一便欣赏目的只要是让幼儿大致了解一下散文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利用课件让幼儿边看别听,视听结合。欣赏过后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散文的题目是什么吗?”让幼儿知道散文的题目是《雨中的森林》。第二便欣赏散文前,教师事先提出问要求“请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要听清楚有哪些小动物到森林里去玩了,他们是怎样躲雨的?有谁帮助了他们?”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散文的内容,欣赏过后,教师借助启发提问“哪些小动物跑到森林里去躲雨了?”“都是谁帮助了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样帮助的?”“你觉得雨中的森林美吗?美在哪里?”“雨中的森林真美,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真开心,他们还做了一些什么开心的事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小动物的形象。这一环节是本次的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让幼儿,自由、分组讲述散文中你觉得最美的语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所有的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幼儿交往的愿望也会得到满足和鼓励,他们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在这些提问中我遵循了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提问难度逐渐增加,在回答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回答。在一些问题中还让幼儿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蕴涵了思想道德教育。最后进行第三便散文欣赏。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提问法、直观法来进行教学。采用直观法是因为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通过演示课件及根据幼儿的回答来出示相应物品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采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谈话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教师演示课件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第三环节,创编部分中,教师通过提问“哎呀!又下雨了,看,又有谁到森林里去躲雨了?”来引出这一环节。教师出示“小鹿、蝴蝶、蜻蜓”引导幼儿自由创编。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法,幼儿运用的是观察法和讨论谈话法。

第四环节,游戏部分中,教师要求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森林里躲雨的情景。通过提问“森林里的小动物玩的真开心,我们小朋友也来扮演小动物到森林里去躲雨好不好?”来引出活动。请幼儿自由选择小动物的角色,带上头饰,边听散文边模仿各种小动物躲雨的情景。这也是幼儿第四次欣赏散文。游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多次进行。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游戏练习法。这里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也游戏能给人以想象、创造的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做和说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着也是对幼儿语言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共同创作以《雨中的森林》为主题的图画,将自己觉得最美的一部分画出来,以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可以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

雨中的森林

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例6:大班数学活动《分一分 合一合》设计

一、说教材

1、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堂课是幼儿在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成和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形成数概念意识。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分解。(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5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5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4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3只鸭子后面走;------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例7:(大班)说课稿 科学活动《顽皮的影子》 山西省临汾市幼儿园 李婷

抽取目标: 知道镜子会反光,感知“影子和光”的关系

一、目标确定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因此,针对本班幼儿科学教育特点,我确定以下目标:

1、萌发

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能力。

二、教材分析

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玩手影为导入,在循序渐进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舞蹈——进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奥秘——到户外寻找影子,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活动中,提供大量的图片等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跳起舞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

重点:如何让影子动起来.难点: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三、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我做了物质方面的准备和知识方面的准备。知识方面准备: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物质方面准备:1、白纸、手电筒、固体胶若干。

2、乌龟、小鸟、风车、风扇等。

3、教师范例一份,应集灯一个。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五、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涉及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首先我设计玩影子的游戏,并教几种手影,如孔雀、小鸟、狐狸、小狗更手影。(用应集灯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灯光中间,射到墙上的各种形态的影子,让幼儿自由操作感受到乐趣。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

向幼儿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通过幼儿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二、)了解影子是怎样的

为由而提供手电筒和一些立体物体,请幼儿用手电筒往物体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关掉手电,观察还有没有影子,并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实验观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产生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并小结初,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产生了影子,让幼儿发现光照方向与投影的关系。(三、)跳舞的影子

1、教师操作游戏材料表演,幼儿观察小鸟飞起来跳舞,但不结实操作过程。

2、为幼儿提供材料:手电、纸、小鸟、固体胶,通过实验操作,启发幼儿想办法上小鸟跳舞。3、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4、幼儿讨论:为什么小鸟会飞起来?

小结:要让小鸟跳舞,翅膀之间必须有距离,同翅膀的角度折的正反合适有关。

四、)进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奥秘

1、提供各种形象,请幼儿人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哪些部分便于活动,然后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2、幼儿探索,根据情况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风车转起来,可启发幼儿思考,风车的角度折叠是否合适,手电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风车的活动有关。3、幼儿讲述方法并交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物体是怎样活动的?

小结;当手电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影子也发生了变化,这样他们就跳起来了。

(五、)活动延伸

1、到户外去寻找各种物体和自己的影

子,并玩踩影子的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课题。这一环节调动幼儿身体各个部分,充分满足幼儿好动的个性,是幼儿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和感受影子带来的有趣现象。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操作,鼓励 说课:故事《会动的房子》 一 说教材分析 :

童话故事《会动的房子》是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上的一个动听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粗心的小松鼠却有这样一端美妙的经历。作品把我们带进了有风、海浪声、马蹄声的大自然交响

曲中,而这只是因为粗心的小松鼠把房子造在了乌龟的背上,故事充满谐趣,却又合情合理,结尾处才解决了一开始便出现的悬念。

小乌龟和小松鼠走过的路,展示了博大美妙的自然界,以及其间无穷的乐趣,充分地让幼儿体味到生活的美。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便于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结构。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续编等方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以下教育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感受作品中清新的画面。

2、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和大胆想像、创造的习惯。

3、要求幼儿掌握象声词并能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故事中的对话并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演故事。二.说教学方法:从幼儿兴趣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为幼儿制作的可操作的教具,形象生动,幼儿可以自己边操作边讲述故事,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积极的说、大胆表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运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多种方法,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三.说学法指导:利用课件,让幼儿通过欣赏、提问、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运用操作教具,进一步提高幼儿兴趣,练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充分调

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说、大胆想像,可以分组进行表演,让每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区域活动里,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各种游戏方法,在轻松的环境里,来表现自己,使幼儿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讲述、讨论、表演、及操作活动,激起幼儿续编故事的愿望,引导

幼儿大胆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导入:提出问题:“房子会动吗”?但是,小松鼠却盖了一间会动的房子,你们想知道是怎么一会事吗?引出故事。

(二)活动展开: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房子为什么会动?他们到过哪些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象声词。幼儿讨论:故事说的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和乌龟?教育幼儿做事情要仔细认真,不能粗心大意,要学习乌龟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质。幼儿利用操作教具,(一只方便面碗做的小乌龟、纸盒做的小房子和乌龟或卡片),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对话,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表演故事。表演时,幼儿可以分组进行,让每个幼儿都有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大胆想像。

(三)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会动的房子又来到哪儿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到哪去,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想像中画面内容。并运用象声词编进自己的故事里,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表演区——表演游戏:会动的房子

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结构区——幼儿利用各种类型的积塑材料动手拼插各种不同的房子。评价活动: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性,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

大班说课稿

科学探索活动: 沉与浮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

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

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

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的秘密。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测活动(指导语: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操作

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3、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4、记录活动(指导语: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用沉与浮的标记记录下来,并出示记录表。)

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5、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沉与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篮子里。)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6、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7、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大班科学:茎输送水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茎输送水”,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主题网络教育“奇妙的植物”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路边有茂密的大树,院子里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的如此茂盛,在进行主题活动“奇妙的植物”时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问,于是,我用“茎输送水”这节活动来为幼儿解开这个谜团,此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活动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输送水和养料的奥秘,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两个目标蕴含了激发

幼儿的人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难点是:“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我通过几组有趣的实验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植物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酷暑天萎蔫的树木,雨后旺盛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两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蓝颜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本次活动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时间完成活动目标。

三、说学法

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来获得知识,活动前我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放在自然角,通过启发性提问“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吗?”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幼儿最喜欢自己动

手,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实验,幼儿做完实验后,隔段时间去观察并作记录,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时间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给幼儿2盆萎蔫的花 问题:1这两盆花为什么萎蔫了? 2你有什么办法让花重新旺盛起来?

这一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并将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幼儿会拭目以待,结果会怎么呢?活动一开始就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二)、一小时后观察结果,并讨论原因

问题:哪盆花最先旺盛起来?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将水浇在花盆里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来,将水浇在叶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来做实验。

(三)、实验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让实验效果跟明显,便于幼儿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将芹菜插在被

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

第二天观察:

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

2、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2、两色花实验

老师将花朵的茎剪开,两个杯子各放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蓝墨水,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观察:

1、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

2、白花怎么样了?(变成红色和蓝色了)

这一环节,给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同时进行两组实验给每个幼儿参验的机会,体现了《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导思想: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四)、讨论试验结果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一环节。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及实验大胆想象、思考,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以扩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五)、讨论植物的茎还有哪些功能?

问题: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几天不用浇水,为什么死不了? 结论:植物的茎还有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这一环节,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说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变态茎的植物,放在自然角为下节活动“变态茎”作准备。活动暂时结束了,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认识兴趣却在延伸,并将更多的关于奇妙的植物的内容渗透在多种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

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说课完毕 谢谢!

大班语言活动:七彩虾(说课稿)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天刚下过雨,出了太阳就出现了彩虹,所以我马上联想到故事,《七彩虾》我因时因地灵活地运用了这天然的教育素材。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该故事所包含的情感。这一内容的选择,遵照新纲要有关条例我认为

(一)即合适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虽然故事中只是说小青鱼帮虾公公实现了一个心愿,其实,已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从小就应该爱父母尊敬老人。

(三)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彩虹幼儿都知道,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彩虹的形成定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该活动之中,我可以适时的引导幼儿区域活动中来画画、做做彩虹,让他们初步地了解色彩是来源于光的作用,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说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有2点

(一)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二)能大胆地运用动作、语言 进行表现故事内容。

幼儿在理解内容之后自然而然地会联系生活现实。小青鱼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得到了快乐。同样,在社会生活中老人是需要更多的关爱的人群,通过该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心灵深处透出象七彩虾一样的美丽,用自己的力量去爱老人、帮助老人。也符合了纲要的《要求》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通过动作、语言地表现形式他们能更大胆地表达情感、理解和想象。新《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让幼儿感受情感是本活动的重点。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则是难点。说准备:

我的准备有图片、配合故事、绘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主要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来理解故事,体验故事所表达的主题,通过涂涂画画感受彩虹的美丽七

彩光的美丽,知道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步骤分四步,第一猜谜语,通过猜谜语这种形式,让幼儿从生活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点。

第二,小青鱼和虾公公主要让幼儿熟悉作品的内容,了解他们的生活,这里我采用

1、、直观的教学法,比如活动一开始当幼儿猜出谜语后我就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彩虹的特点,这是满足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需要。

2、分析欣赏法,首先让幼儿欣赏前半部分后,设置悬念“你猜猜看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会怎么做?”既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又培养幼儿对他人、社会的亲近态度,“如果你是小青鱼的话除了它的办法你会怎样做呢?”

第三,学学小青鱼和虾公公,用大胆地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对他人的作用,知道哪怕是一声体贴的问候,都会给人带去快乐。第四,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涂涂画画彩虹,再一次感受其的美丽。大班语言活动《漂流屋》说课教案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幼 洪培红 教材分析

(一)故事内容分析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诸于行动。故事能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而我选择的《漂流屋》这个故事中一开头就描写了青蛙看到一座神奇的小屋子,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房子是谁的呢”?接着描写青蛙并没有想把它占为己有,而是去寻找屋子的主人,但没有找到主人,他就想到了请螃蟹和自己一起分享这座房子,并邀请了小鸟和乌龟来跟他们一起玩。最后,故事又承前启后地回到了开头的疑问:漂流屋飘到了它的小主人跟前,小兄妹并不想将自己制作的小屋子留着自己玩,而是希望它找到自己的主人。

该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人物对话简洁明了,但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我们不难发现,故事的主题就是-----分享快乐。那故事中又是如何突破这个重点的呢:这则故事中再三描写了青蛙看到房子不占为己有的无私精神,后又描写了青蛙与小动物们一同分享快乐,继而描写了小兄妹乐于帮助别人。步步深入主题,而又在小青蛙与同伴分享住在漂流屋的快乐达到高潮。故事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儿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模仿。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又占优势,因此,他们对文学作品,特别是童话故事较感兴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内容较丰富、表现手法较复杂的故事,并具有一定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上学期,我们以班级主题《童话谷》为切入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班的幼儿也积累了不少的童话故事知识、童话作家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培养了他们活

泼大方、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喜欢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由于幼儿成长环境的影响,幼儿经常出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导致这些行为成为幼儿交往中的障碍。而故事是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选择了故事主题明确、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浅显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漂流屋》。

二、目标确定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知道要点提示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理解故事内容,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或评价别人的发言;

2、感受作品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发展幼儿想象力。

3、通过活动,体验与同伴分享带来的快乐。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

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们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体验与同伴分享带来的快乐”,从第一、第四环节的逐步深入,到最后互换礼物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将重点逐渐攻破。当然,培养幼儿懂得分享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的,因此,本次活动是先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是一个累积良好体验的好机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活动将难点定在“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或评价别人的发言”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觉得他这样做好吗?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2、集体与个别讨论、回答相结合。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地吸收,我们整合了区域活动,在表演区、语言区美工区让幼儿继续探索。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了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以此,我们

在区域中准备了:语言区:投放青蛙、螃蟹、乌龟、小鸟和小男孩、小女孩的图片、各种背景图、房子背景图;美工区:订好的空白纸张;表演区:投放青蛙、螃蟹、乌龟、小鸟和小男孩、小女孩的头饰和背景图、篱笆。

(二)知识准备:

1、幼儿在常识活动中已熟悉青蛙、螃蟹、乌龟、小鸟的生活环境。

2、已认识过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初步了解了拟人和比喻的概念。

(三)物质准备

首先是为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运用情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情景,所以进行了以下准备了:配有故事录音的教学课件,幼儿可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唤起他们的想象力。而创设一个环境,让幼儿在情感体验中将分享迁移到生活中来,我们准备了:幼儿每人自带一份小礼物、磁带、录音机。使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体验。教学方法

本活动综合主要采用了直观形象法、语言讨论法和环境体验法。

1、本活动中有始到终贯穿的是直观形象法:观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于是,我选择了运用电化教育手段。由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故事所蕴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电化教育手段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而且,我有效地将语言与幻灯片的演示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语言讨论法:讨论法是儿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活动中,我以老师首先揭示或引发讨论内容,然后由幼儿进行补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我多次让幼儿讨论自己对故事里人物的看法,以“为什么”让幼儿深入思考问题,并让幼儿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看法,甚至让幼儿反过来向老师来发问。讨论法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3、环境体验法:儿童因为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理解很

们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就很难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如: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体验到什么是分享,分享又能带来什么快乐。于是,活动中采用了环境体验法,提供了一定条件,让幼儿通过自身的礼物交换、分享,从而感受和获得体验。这可以加身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认识水平,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环相扣的环节,整个设计突出了三个点:

1、教具直观:语言与幻灯片的演示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语言引导:以往的语言活动经常会出现是大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才有机会说出他们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儿会因没有机会说而很快地失去兴趣。因此,这次活动,我设计了引导性强的几个问题让幼儿有欲望说、敢说、有机会说。

3、环境体验:让幼儿在行动中感受某些品德的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一)出示漂流房幻灯片,引导幼儿进行初步想象。

引入时,师以直观的幻灯片,让幼儿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幼儿直观地看到了故事中漂亮的漂流屋。极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并融入角色当中思考问题“这是哪里来的”“捡到它以后要怎么办”。该问题把幼儿带进一个思考想象的空间,创设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 语言环境,并让幼儿初步产生拾金不昧、分享的意识,为下面的故事做好铺垫。

(二)听、想结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讨论后,师的引导师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个环节仍然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在刚才的想象

基础上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通过头脑中的想象故事中优美的意境“清清的小溪”、“像宫殿一样的漂流屋”、“热闹而欢乐的争吵”等。

(三)视、听结合,发展形象思维。

此环节结合了语言和幻灯片,再次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以分段讲述故事为主要形式,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找出了故事的重点,引导幼儿不段思考、探索、层层递进,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的目的。而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是本故事的一个亮点,为达到形象逼真的效果,作品中再三将漂流屋比喻成“宫殿“、”大雪糕”、“摇篮”。而对幼儿来说文学中采用的表现手法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我以问题“漂流屋像什么”的提出加深有对比喻手法的理解。

(四)深入故事主题,引出教育意义。

作品中反复提到了“小青蛙问遍所有的人寻找屋子的主人”、“不好意思独占这漂亮的屋子”“小兄妹看到小动物们时高兴的心情”,意在教育幼儿懂得与别人分享,但是,教育一味地讲大道理幼儿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而这个活动环节中以“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什么是好的,该学习、模仿的是谁。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弄明白道理了。而且,提出了“平时还有什么可以分享”的问题,让幼儿将学到的道理延伸到生活中。

(五)分享小礼物,激发幼儿乐于与同伴分享的情感。

《纲要》指出:应以幼儿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首位,本活动结合了第一、第四个环节,让幼儿在宽松、自由 的环境的体验中交换礼物、交朋友,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快乐心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多留意积极和别人分享的幼儿,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能使更多的幼儿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将活动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六)活动延伸。

活动的结束是暂时的,依据教育方式的整合,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地接受

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地吸收,我们整合了区域活动,在表演区、语言区美工区让幼儿继续探索。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了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

说课 蒲公英(散文)

江苏省泰兴市机关幼儿园

薛红霞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文学活动“蒲公英”,作品原文是:青草地上开着黄色的小花朵,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花朵凋谢后,花托上能结出雪白的绒白色的球。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轻盈地降落下来。下面我就说说本次活动的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称来写,使孩子们在欣赏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为学习散文打下了基础。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幼儿欣赏散文,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2、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儿情操,感受身边事物的美丽,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

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散文。

二、说教法:

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散文录音、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欣赏倾听法、谈话交流法、游戏表演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敢说、想说、愿意说,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运用直观视听法、讨论谈话法、情境表演等学习方法,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兴趣。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散文录音带。

3、蒲公英头饰若干。

4、课件及背景乐(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画面二:青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画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谢过程,结出绒白色的球→风一吹,花朵上的绒毛随风飞扬→雪白的绒毛轻盈降落;画面四:第二年绒毛种子生根发芽的过程)

三、说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

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的展示,激起幼儿兴趣。《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课件 的展示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说:“昨天,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我来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你们来猜猜!”孩子们一定会积极的响应我的提问,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猜想我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再告诉孩子们我看到的是草地上开着许多美丽的野花,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我最喜欢什么花?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这时教师再打开课件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让孩子得到答案会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幼儿想去欣赏和学习散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欣赏散文,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这一部分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通过播放散文课件和配乐录音,让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在孩子们对散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我回提问:①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②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③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④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有趣?

(二)帮助幼儿欣赏散文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景表演和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

课件,更加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对蒲公英成长过程的描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里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散文优美的词句,利用课件展示帮助孩子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轻”。让孩子用动作去表现体会“轻盈的降落”。此时,我适时地启发引导孩子了解“蒲公英的种子轻盈的降落是为了什么?”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在示范朗诵时,教师配以情境表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张口习得散文中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活动的重点在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动的难点,理解什么是比喻句。教师采用的是示范举例说明法,让孩子去讨论:①为什么说花托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②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通过孩子们自发的讨论归纳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孩子们理解了的基础上学说比喻句并能

举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脸红得像苹果”、“妹妹长得比花儿还要美”等等。最后帮助孩子归纳主题,总结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优点。“你觉得这篇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优美呢?”

(四)请孩子们戴上蒲公英的头饰,跟着配乐散文,一边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特点,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终注意和孩子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少了点教师机械授教,多了点轻松与自然。在设计提问中,我给予孩子们更多说的空间,不去束缚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孩子们在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后续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

1、绘画——“ΧΧ花”。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孩子在活动后画下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张贴,让孩子们自由评价:花的品种、绘画的布局、色彩的运用等等,使一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2、仿编散文。

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进行仿编。“ΧΧ上开着ΧΧ花,我最喜欢ΧΧ花。ΧΧ花开着Χ色的花,多么ΧΧ的ΧΧ花,春风吹来,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阳光照着,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鸟)飞来,ΧΧ花说ΧΧΧΧΧΧ。”

散文的长短因人而已,允许孩子有更丰富的想象,不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结构仿编。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第三篇:说课举例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的要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的要点

一、什么叫说课

说课,是指说课教师在自己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面对着同行,层 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本节课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要精辟地揭示 为什么这样教。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 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 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说课的内容容量一般为一节课,时间 15 分钟 左右。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 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及说课小结等。整个说课 过程要能展现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要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大纲,教 材,教法,学法,学生等方面的把握。

三、信息技术课说课的一般环节(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 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及教者打算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分析本节课 内容与学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如:“资源管理器是 Windows 98 操作系 统中最常用的工具程序之一,学习这一节,对于帮助学生了解 Windows 环境下资源管理器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方便用户使用和管理计算机 的软,硬件资源都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 能确定教学目标,从而准确地确定该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学生实际,所制定的目标要切 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育 目标。教师要说出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 能力要在本节课上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 怎样培养。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 基础工具课程,不仅要说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教学 方法与措施,而且不能忽略对文明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网络安全,网 络伦理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内容。3.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知识系统中,有些内容是关键性的最 重要的中心内容,对于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内 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 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学习水平来准确地确定难点,以便在教学中巧妙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要说出该课的教学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为什么要采 用这些教法,采用这些教法的依据是什么。这就要求说课教师从学生 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说清楚怎样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

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 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重视的说课内容之一,因为信息 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说课教师要说出教学中如何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说出如何教给学 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如何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举一 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例如大家熟悉的 “复制”操作,方法很多,什么菜单法,命令法等等,教师不可能一个 一个具体介绍,只能根据学生的情况介绍一,二种,其他方法让学生 自己练习中发现,引导学生自学和“复制”相似的一些操作,总结方法。介绍完一种软件,学生能自学其他的软件。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 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三)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 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 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目前,很多学校还将机房的 机器联了局域网,安装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使得我们的教学过程 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在软件方面,很多教师备 课时还精心准备了课件,或将一些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学习软件等 充实到课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接触的面更广。这些在说课 时都要交待清楚,必要时要演示这些软件。(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头戏。平时我们的教学过程一般遵循层次 分明,循序渐进的原则,师生互动的脉络也比较清晰。因此,说课时 应该将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教些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作简 明扼要的交待。

1.复习提问。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因此说课时 教师要说清楚用什么样的办法进行复习提问,提问什么问题,所提问 的问题与引入新课的关系怎样,提问的问题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如何面 向全体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 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如:资源管理器这一节有 老师把资源管理器比作图书馆,学生是图书管理员,那么你作为图书 管理员要做哪些工作呢 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3.探索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具体的讲概念,讲操 作,只要教师说出采用什么方法讲授和为什么这么讲。用什么方法突 破重点,难点。

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 用,在传授新知识时都习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然后由学生来说明,演示,最后再由教师来作补充讲解和示范。那么我们教师在说课时就 应该说清楚如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动手,给学生多长的时间进行操 作尝试,对于学生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 反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如何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进行突破,采用的这种突破方法 是否是最好等等。

4.课堂的巩固练习。

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学生掌握 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说出设计了什么样的练习让学生操练,设计这些练习的依据是什么,它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怎样,它将对 学生巩固知识,迁移知识起到什么作用等等。5.课堂总结。

说课教师要交待清楚采用什么办法进行课堂总结,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更加全 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说时间安排 要把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给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诸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新课的教学,课堂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教学环节。(六)说课小结 说课小结并不是对所说的一节课的内容的总结,而是要说出本节 课说者在设计上的思路,设计中的金点子。

以上是信息技术课说课的一般环节,但是说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说课过程中也不一定按部就班,尽可能说出自己的特色。Ⅱ 说课前的准备

1.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说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 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用听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掌握说课的技巧

对说课的内容要分清主次,教师在说课时对说课的各方面内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只要说清“ 是什么”和“为什么”既可。应把主要力量放在说教学程序上,这里是 重头戏。3.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

说课前要准备好本次说课所用的具体实物,幻灯片,演示文稿,小黑板等教学用具,以及表演和板书需要的饰品。说课时根据需要做 必要的介绍和演示。Ⅲ 说课的要求

1.说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二,科学性原则。

第三,创新性 原则。

2.说课的基本要求 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重点内容应明确具体,说理 透彻。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Ⅳ 四个注意点

在了解了说课的内容以后,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处理好说课和讲课的关系,要突出“说”字,要说思路,说 方法,说过程,说学生,说训练;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说出 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步骤的 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因此,说课教师不能按照自己备好的教案简单的读一下。

第三、要注意你说课的对象,听众,一般听众不会是学生,而是 同行,还可能是领导,因此要注意说课时的语言,表情,称呼;说课 是教师与同行们互相交流学习的教学活动,它侧重于理论的阐述。

第四、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面面俱到,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过程,学法指导等应该详说,而对教学目标,教法,媒体运用,时间安排等都可以略说; 第五、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说课时最好能制作简单的多媒 体说案,灵活,恰当地运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

总之,说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 心设计说“案”,灵活选择说法,准确实施“说程”,就能把课说得有条 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说出新意,说出水平。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鞠躬)(鞠躬)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标题)(板书标题)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上册第 课,属于第 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 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本课内容操作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 生的手和脑,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课文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2、3、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主要采用(选用三个)

1、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 动手。

3、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游戏教学法 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 CAL 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7、竞赛活动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说学法(一三单元)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探究尝试----比赛提高”。在教学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尝试操作,然后通过相互比赛,提高自己的操作 水平。

(二单元 1 课)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思考讨论----探究尝试----合作操练”。在教学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问题,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二单元其他课)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在教学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 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展开: 第 1 步:

第 2 步:

第 3 步: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使学生掌握并巩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下面进入最后一 个环节。

三、评价分析: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 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指出,以有利于学生 进一步提高。纵观全课,我在教学中积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培养学生 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最佳教学 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鞠躬)(鞠躬)

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集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集锦 认识计算机

曲靖市非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 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 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 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 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 1946 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 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 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 到**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组成器件 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 大规模集成电路 时间(1945 年~1955 年)(1955 年~1965 年)(1965 年~1980 年)(1980 年~至今)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 4 人 1 小组,分工协作 1 位组长,2 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 收搜索)位加工整理,1 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1 完成任务。

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 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 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

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 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 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 件”(板书)。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 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 软件。(板书)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 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 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 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 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 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 学。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 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 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 亲人和朋友听。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 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PPT

《信息技术与生活》说课稿 信息技术与生活》 ——涧池风景小学 张芳

一、开场白

二、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 本课为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一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教学编排上,关于《信息技术》第 一章共占6课时的内容。《信息技术与生活》是第一章认识计算 机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对图片、文字编辑及处理由感性认识到理 性操作的第一步。是认识后面《灵巧的小鼠标》 《Windows的 《灵巧的小鼠标》 的 桌面”》《打开精彩的 窗口”世界》《 图标”的妙用》 打开精彩的“ 》《“ “桌面”》《打开精彩的“窗口”世界》《“图标”的妙用》的 的前提。这一课,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解,讲解后达到一个什么 样的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兴趣学习。

(二)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知道信息技术和人类的关系。

(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初步了解和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认识信息及信 息技术概念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及学好 信息技术的动力。? ? ? ? ? ?

(三)重难点 ? 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 难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 ?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学情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 小学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课,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 达的现今,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 术,因此,内容的理念和掌握并不是很难,以具体的实例来理 念抽象的概念将很容易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已经比较频繁和多样。?

(3)学生差异分析 ? 学生差异不大,部分可能会出现对理论的理解稍难,注意以理 解为主,不用深究概念。说教法、四、说教法、学法 ? ? ? ?

1、教师教授、2、任务驱动、3、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

4、实际操作、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简略流程)简略流程)实际生活导入→独立思考任务一“说说生 活中的信息”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任务 一并集体交流→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任务二“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并 交流→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三)板书设计信息技术与生活

1、什么是信息呢?

2、说一说生活中的信息有哪些?

3、“媒体”是什么?

4、什么是信息技术?

六、说效果 ? ? ? ?(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通过举例,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形象的和生 活化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2)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课,也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好奇 感会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很积极,他们都想早一点动一动电脑。但是,本节 课是很理论很抽象的知识,基本上不用接触到电脑,所以,课程在教学过 程中切不可纯理论的堆砌,那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还要在这第一课上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信息技术 课不是简简单单的电脑课,更不是玩电脑的课。本课通过尽量多地结合生活,通过举例,通过学生的讨论,本课通过尽量多地结合生活,通过举例,通过学生的讨论,通过大家的共 同交流,一方面变理论为直观,同交流,一方面变理论为直观,另一方面也没有消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学习的兴趣,在一方面还使得学生很牢固地理解和掌握住了所学的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一方面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在举例的时候只能通过幻灯片展示出 而不能以具体的实物来展示。来,而不能以具体的实物来展示。? ? 说课结束 谢谢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插入艺术字》说课稿

《插入艺术字》信息技术教学说课稿 插入艺术字》 说教材

1. 说教学内容、对象 《插入艺术字》 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的内容,教材对象是 小学五年级学生。

2. 说教学作用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插入剪贴画、图片的方法,并能够使用“图片”工具栏上的按钮 调整图片属性的基础上学习的,也为今后学习表格的装饰、幻灯片的制作等奠定基础。

3. 说教学目标 《插入艺术字》是基础性的知识,也是教材关于“插入图片”知识铺垫的延伸,要让学 生踏踏实实地学好。因此我认为从认知上考虑,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从技能上考虑应 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从思维角度上考虑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的 训练。处于上述考虑,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修改艺术字。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获 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 中陶冶情操。4.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修改艺术字。

难点: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关键: 使学生清晰掌握“艺术字”工具栏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团体协作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过程,从而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说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 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 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 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 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 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 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感知;揭示课题——合作交流;探求方法——实践运 用;提高发展——观摩协作;归纳总结”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 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计算机课件演示“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美术、雕塑、文学、戏剧等),让学生通过“看”、“听”、“想”感知艺术,了解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艺术,我们每天都在 创造艺术。接着演示作品(采用了艺术字的和没有采用的)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体验肯定会 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艺术字的“美”。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创设 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 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本环节以完成两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请同学们看投影上所写的,自己动手操作,看看成功后的礼物是什么?(1)打开 Word,单击“插入”菜单栏的“图片”菜单,单击子菜单中的“艺术字”。

(2)在“‘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择你喜欢的式样,单击“确定”按纽。(3)在弹出的“编辑‘艺术字’文字”栏中,输入你的“座右铭”(课前准备)。(4)选择好字体和字号,单击“确定”按纽。“礼物”沟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再次激发学习兴趣。] 五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已经独立完成了任务,“同学们,这个形状奇特、颜色鲜艳的艺 术字就是你的礼物。”他们在成功地获得礼物之后,都开心地笑了。接着由学生演示过程。在完成问题(1)的操作后,我说:“请你单击‘视图’菜单栏 中的工具栏你有什么发现?”这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这里也有个“艺术字”。我又问: “你 还能找到另外的方法吗?”一些学生很快就找到在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纽,教 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让学生继续演示。

任务二:如果你对自己的艺术字不满意,该怎么修改呢? 小组分工在“艺术字”工具栏中单击你喜欢的按纽,看看他究竟有些什么本领。学生们认真地研究着他们喜欢的按纽的特点和作用,如:单击“编辑文字”按纽,会弹 出“编辑文字”对话框,可以更改当前艺术字的文字、字体和字号。单击“艺术字库”按纽,会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可以重新选择当前艺术字的式样等。教师巡视指导。完成任务后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并修改作品。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个任 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 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时,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请同学们打开已存的 Word 文档——《我的作品》(这是学生在课外搜集到的或自己写 的有关环保的文章),今天我们要把我们自己的作品修饰得更漂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 修饰他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把题目改成艺术字,改变字体、字号,插入图 片,使用“文字效果”使艺术字更漂亮等。接着便在优美悦耳的音乐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在这里如果给学生几个字或者是一篇不认识的文章,学生只能机械地枯燥地学习; 如果 给学生一个有兴趣的作文题目,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及写作的能力,而且还激发学生创 作的积极性,使学

生自觉地愉快地创作。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个环节:观摩协作;

第四个环节:观摩协作;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同学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座位去看看其他同学的作 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如果你觉得谁的作品比自己做得好,也可以虚心想他讨教讨教。

最后,展示作品并交流学习心得: 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 做什么? 在教法上用“观摩--总结理论”方式,让学生学会求知,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脑思 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 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第四篇:高中数学必修4 第二章课例: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回味平面向量的章节导言——课例: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 1 说明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模块和

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要注重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向量与几何、向量与代数的联系;数与形的联系„„”“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深入研究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笔者在上述理念的启导下,在自己所在学校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平面向量应用举例(选自人教社必修4第二章),受到了其他教师的一致好评.现对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录如下,并根据课后大家的点评以及个人的体会和看法做些分析,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2 教学过程简录

2.1导言引入,设置悬念

教师: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因为有了运算,向量的力量无限.(学生笑了笑,并示意的点了点头)

教师: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再一次来回味一下本章内容的章节导言.(“哦!„„”学生发出一阵诧异和期待的声音)

教师:课本73页平面向量的章节导言中有着这么两段话:

(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不再注明)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就可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运算律),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教师:哪句话大家看后有特别深的体会啊?

学生:向量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学生: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师:是的.我们在学习向量的线性运算和坐标表示的时候,就体会到了向量通过坐标运算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今天我们要通过研究几个具体的问题来进一步认识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教师:首先我们先看看向量是怎么沟通代数的,下面大家请看屏幕这道题目.2.1深化导言,层层递进

_______________

1、证明:对于任意的a、b、c、dR,恒有不等式(ac+bd)(a22b)(c22d).2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以一道不等式证明引起学生思考,学生纷纷动手,巡视片刻,绝大部分学生采用作差比较.但从他们都是紧皱着眉头看出证出这道题有困难.)

教师:不等式的右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大家能否看出每个因式“像什么”?比如a2b“像”我们学过的哪个知识点?(片刻,有些学生像领悟到了什2

么)

学生1:向量的模.(有些学生感到困惑)

学生2:(迫不及待地)应该说是一个向量模的平方.22教师:对!如果我们构造个向量m(a,b),则ab就可看作向量m模的平方.(学生都明白过来了,轻声地说那cd

n(c,d)模的平方.)22不就可以看作向量

教师:不错,大家把不等式的右边看作是两个向量模的平方的乘积,那么不等式的左边又是什么呢?或者说像我们学习到的哪种模式?接下来要怎么证明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3:我觉得在构造向量m,n后,不等式的左边就可以看作是向量m,n数



量积的坐标表示.设向量m,n的夹角为,则有:

mnacbd.然

行放缩就可以得到结论了.(听到他的表述,全班同学都发出赞许的声音:“对哦!”)

(板书解题过程,略)

教师:这道题目如果纯粹采用代数的方法去证明可能很困难,但是我们在这里通过构造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知识来处理,显得比较简单和直观,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类似的变式题目.练习

1、求函数f(x)

最小值.(学生在沉思)

教师:能否用向量的方法去思考.(稍微点拨,学生恍然大悟)



学生4:构造向量u(x1,1),v(4x,3),那么函数f(x)就可以看作是向量u,v模的和,然后利用uvuv就可求得f(x)的最小值为5.(听到她如此流畅的表述,全班同学都投以赞许的目光,并发出啧啧的声音表示向量在代数方面的应用的确奇妙.)

教师:以上那两个例题是说明向量在代数中的应用,当然以后我们学了其它知识也可用其它方法来做.接下来我们要来看看可用向量方法来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例

2、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模型.教师: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凡是涉及长度问题常常考虑向量的什么?

学生:向量的数量积.教师:不错!凡是涉及到向量的模,我们考虑它的数量积.那大家发现了什么没有?

学生5:计算

AC22AC与DB22发现 AD22(ABAD)AB2ABAD DB2222(ABAD)ABAD2ABAD

ACDB22(AB22AD)

因此得出结论是: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教师:完全正确!同学们听明白了没有?

学生:摁.(学生们笑了笑)

教师:平面几何经常涉及距离(线段长度)、夹角问题,而平面向量的运算,特别是数量积主要涉及向量的模以及向量之间的交角,因此我们可以用向量方法解决部分几何问题.教师:从这个例题我们看到了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向量表示相应的点、线段夹角等几何元素;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特别是数量积来研究点、线段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得到几何问题的结论.下面我们共同来用向量的方法来解决另一个平面几何中的问题.练

2、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请用向量方法证明ACBD.学生6:只需证出ACDB0即可.教师:那要怎么证明呢? 学生6:因为ACABAD,DBABAD,2所以ACDB(ABAD)(ABAD)AB因为22ABCD是菱形,所以ABAD,所以ABAD0.因此ACDB0,所以ACBD.教师:看来向量在平面几何的简单应用同学们可以掌握了.那同学们,你们说平面向量的哪块知识是沟通平面几何的关键?

学生: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师:不错,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利用它可以容易地证明平面几何的许多命题,从而使几何和向量有较好的联系和沟通.因此我们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还可以用向量知识可以证明或推导许多几何定理和其他性质.学生:这么奇妙,原来向量这么有用.(学生都赞同地点了点头)

教师:是的.那我们又要回到本章导言了,那你们说向量还沟通什么知识我们没给出例子的? 学生:三角函数.教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期待嘛.教师:那接下来我们就高姿态的看看向量是如何

和三角紧密在一起的.例

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

为圆心,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上有两点A(cos,sin),图

3B(cos,sin),试用A、B两点的坐标表示AOB的余弦值.教师:前面我们刚提过涉及到夹角问题我们可用哪些相关知识来解决?

学生:向量的数量积.教师:完全正确!那谁来帮忙解答这题.学生

cos()coscossinsinOAOBcoscossinsin7:cosAOBcos()11OAOB.学生:太神奇了!这个公式能用吗?

教师:当然.这次我们发现了新大陆啊!这个公式可是沟通第二章与第三章的桥梁,把书翻到126页,同学们发现什么?

学生:就是刚才我们证明的这个公式.教师:对,我们把这个公式叫做差角的余弦公式.有了它,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我们利用这个公式来算算cos15.学生8:cos15cos(4530),4.教师:反应很快嘛.教师:例3这个例子,主要是让同学们体会向量在三角中的运用,同时也为后面章节中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学习作准备.比如根据差角的余弦公式可得到和角的余弦公式及差角与和角的正弦公式,同学们自己下去可自行探究.今天我们在这里扯远了先暂时不提.2.3体验过程,完善认知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感受,究竟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5:向量是集数与形于一身,既有代数的抽象性又有几何的直观性.学生3:觉得向量数量积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学生7:我也觉得向量的数量积ab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解决一些涉及距离、夹角等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向量在代数、几何、三角中的应用,明白了“数学是有用的”吧!而且数学是自然的、清楚的.希望同学们能类比地学、联系地学,对数学有个正确的认识.(教室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笑声)教学特色简评

文【1】指出:“数学的发展既有内在的动力,也有外在的动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本节教学就是基于这点,使学生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代数问题以及三角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处理几何问题、代数问题等的工具,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下面就简单地评说一下该课例的特色之处.3.1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的数学课,不再以“重点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完成,技能是否掌握”为单一的知识目标,也不再是以“板书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用时是否合理”等片面的艺术价值观来评价一堂课.它更注重过程性原则,是否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数学”;是否充分体现学生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和创造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为宗旨.这堂课采用了以“回味”的趣味性导入,至始至终引导学生应用向量的意识,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优先地位,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例1与练1,学生很可能用不等式与函数的知识直接去处理,可是经过引导可用向量方法来做,学生的思维马上就可以发散出去.再比如把向量应用在三角方面,得到了差角的余弦公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后来又说“比如根据差角的余弦公式可得到和角的余弦公式及差角与和角的正弦公式,同学们自己下去可自行探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2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学的真正本质.很多学生学了向量只知道向量的外表形式即它可以线性运算、坐标表示,却不知向量的真正内涵与使用价值.因此根本不知道向量可用在哪里,更谈不上对知识的承上启下,因此感觉数学是索然无味的.本节课就克服了这点,用“回味”来吸引学生,一直努力揭示向量是解决几何等其他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以及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例1这个题目通过不等式的证明引出向量的数量积,使学生达到了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从而真正认识了数学的表达形式与本质的统一.文【2】也指出:“平面向量的教学着眼于让学生掌握处理几何问题的代数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向量既是代数的对象,又是几何的对象.作为代数对象,向量可以进行运算;作为几何对象,向量有方向,可以刻画直线、平面、切线等几何对象.运用向量刻画几何对象和几何度量问题都是通过向量的代数运算来实现的.”本节课的例2就做到了数与形的结合,形式与本质的辨证统一.3.3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回味本章内容的章节导言作为开场白,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在慢慢给出向量的应用时,学生才品味出这导言的深刻内涵,知道了向量与几何、向量与代数、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的联系是有血有肉、不容分割的.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本堂课的设计还是具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会学生注重联系,领略思想;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因此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处处是一片愉悦的景象.同时教学语言妙趣横生,让学生更加喜欢参与进来.比如“看来同学们都很期待嘛”“那接下来我们就高姿态的看看向量是如何和三角紧密在一起的”“这次我们发现了新大陆啊!这个公式可是沟通第二章与第三章的桥梁.”等等都让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课后反思

4.1本课例满意之处

在执行新课改中,这一节诚然是对教师的一次严峻挑战,因为在老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这节内容而且很少关注向量的真正应用.以往学生学了向量知识也很少懂得去联系或沟通其它分支的知识.本课例令我最满意之处就是用“回味”章节导言,牢牢抓住“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这根主线,逐一向学生介绍向量的应用领域,让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本课例还令我满意的就是整节课的构思很注重数学各分支的联系,这样有利提高学生对数学整体的认识.特别是例3用向量方法推导出差角的余弦公式及简单应用,使本节课达到了应有的高潮,所以学生也对此评价很高.4.2课后再反思

平面向量及其运算与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紧密联系,与数及其运算也直接相关,在其他学科(特别是物理)中也有广泛应用,而这节课却忽略了这些.比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就来源于物理学中的一些实例,如果课堂上提到向量在物理方面的应用,这样就能使知识“前呼后应”、“融会贯通”.本节课还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发现自己讲得比较多,其实关键应让学生去感悟与自己思考.还有,其实我们更应该教导学生怎么懂得去使用向量,尤其在哪些题目中使用向量的方法能使题目快速得以解答.正如课本的章节导言所说的那样:“向量是沟通与研究解决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的一种有力工具.”因此引导学生如何去使用向量来解决众多的问题才是教本节《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的真正目的!

第五篇:单片机课设题目及报告举例

单片机课程设计

论文正文举例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目前,单片机已广泛应用到图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成为测控技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有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4. 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 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了解开发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a)原理图设计:

1. 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端子要有标号。

2. 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3. 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扩展器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

b)程序调计:

1. 根据要求,将总体项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 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c)程序调试:将设计完的程序输入,汇编,排除语法错误,生成*OBJ文件。

1. 按所设计的原理图,在实验平台上连线,检查无误。

2. 将汇编后生成的*OBJ文件传送到实验装置,执行该程序,检查该程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未达到,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d)设计说明书:

1. 原理图设计说明

简要说明设计目的,原理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功能及在图中的作用,各器件的工作过程及顺序。

2. 程序设计说明

对程序设计总体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较详细的描述。

3. 画出工作原理图,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程序清单。

题目

1.用单片机控制的自动打铃器

利用单片机及定时器设计的一个时钟,在每次秒加1的计时过程中,都与规定的时间作比较,如果相等就进行开关电铃,不等则返回。

2.步进电机的单片机控制

本设计的重点在于对步进电机的控制和驱动,设计中受控电机为四相六线制的步进电机(内阻33欧,步进1.8度,额定电压12V)。通过使用不同的放大电路和不同参数的器件,可以达到不同的放大的要求,放大后能够得到较大的功率。但是由于使用的是四相的步进电机,就需要对四路信号分别进行放大,由于放大电路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当电机的功率较大时运行起来会不稳定,而且电路的制作也比较复杂。L298N芯片可以驱动两个二相电机也可以驱动一个四相电机,输出电压最高可达50V,可以直接通过电源来调节输出电压;可以直接用单片机的IO口提供信号;而且电路简单,使用比较方便。

3.节水洗衣机电脑控制器

设计特点:

a. 采用价廉物美的单片机MC68HC08SR12作为控制核心。

b. 通过片内A/D实现电源电压的保护功能。

c. 通过片内PLL实现锁相环控制。

d. 设计了在线编程的功能。

e. 显示采用流行的LED模块,大面积图案设计,新颖直观,动感力强,操作方便。

f. 具有预约洗衣和剩余时间显示功能。

g. 使用CAPTURE 功能进行水位的监测。

h. 多个程序公用:利用SR12的ROM较大的特点,我们将二个机型相似的程序同时放在SR1上,根据PIN口输入选择运行不同的程序。

i. 多种故障报警功能:设计多种故障状态报警功能,提示用户进行处理,超过1小时不处理,则自动切断电源,保证洗衣机的安全。通过软件、硬件的配合设计,控制器具有较强的EMC性能。

4.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由单片机系统、键盘、LED 显示、交通灯演示系统组成。系统包括人行道、左转、右转、以及基本的交通灯的功能。系统除基本交通灯功能外,还具有倒计时、时间设置、紧急情况处理、分时段调整信号灯的点亮时间以及根据具体情况手动控制等功能。

5.出租车计价器

6.数字电子钟

.采用六位数码管,显示小时、分钟、秒,并且可以任意设定时间。

.可以查看并设定闹钟,闹钟的显示方式采用与时间相同的显示方式。

.系统共有三个按键:

H:按下一次后,小时数加一,时间正常显示。

M:按下一次后,分钟数加一,时间正常显示。

S: 按下一次后,秒钟数加一,时间正常显示。

7.数字温度计

本温度计属于多功能温度计,可以设置上下报警温度,当温度不在设置范围内时,可以报警。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该设计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S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3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能准确达到以上要求。

1)设计要求:

■基本范围-50℃-110℃

■精度误差小于0.5℃

■LED数码直读显示

2)扩展功能

■实现语音报数

■可以任意设定温度的上下限报警功能

8.简单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9.I2C总线在单片机中的应用

10.串口通信设计

11.红外线家电遥控

12.模拟数据采集(八路模拟量)

13.单片机控制的LCD应用

14.能防止多次试探密码的单片机密码锁

15.I2C总线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11及其在单片机系统的应用

16.高精度时钟芯片SD2001E及其应用

17.直流风扇电机转速测量与PWM控制

18.倒计时器的设计

19.使用MAX197实现电力系统负载电流的数据采集

20.使用MAX508实现电力系统负载电流的远端再现

21.设计智能微型打印机(TpμP-40A接口电路设计)

22.温度监控系统设计报告

23.水位检测仪系统.24.水温控制系统

25.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

26.AT89C51单片机在无线数据的应用..27.基于单片机的窄带脉冲宽度检测.28.智能抢答器

29.电子琴.30.基于单片机的自动节水灌溉系统

31.基于单片机电子显示屏

32.基于单片机的DTMF远程通讯.33.语音数字联网火灾报警器设计

34.51单片机大容量数据存储器的系统扩展

35.电动自行车遥控检测装置.36.单片机和计算机的串行通信

37.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38.单片机控制短信收发

39.电话报警器系统设计

40.LCD点阵字符显示屏应用设计

41.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42.多功能便携式仪表设计

43.电话智能远程遥控器

44.智能控制开关的设计

下载课例举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例举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十课 《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课例 西街小学 张红秀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屈辱》中的第十课。本......

    推荐信举例

    尊敬的自招办老师:您好!我叫(噼里啪啦),来自浙江省舟山中学。非常感谢能在百忙之中还能抽空一读我的自荐信。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向往已久的高校。就在我们小小的一个班之中,就有二......

    请示举例

    请示范文: XX学校XXX班关于开展XXX活动的请示 XXX学校: 按照学校老师对加强社会实践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经年月日班会研究,经班主任同意,拟于年月日至......

    应用举例

    工作流应用情况举例 应该说,工作流软件应用的范围还是非常广泛,凡是各种通过表单逐级手工流转完成的任务均可应用工作流软件自动实现,可以考虑在以下一些方面推行工作流程自动......

    主要会计分录举例范文

    附件四:主要会计分录举例 (一)上解单位的核算 1.收到征收组转来某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其税款尚未缴纳。根据申报表中的应纳增值税额记 借:待征税收—××户—增值税贷:应征税......

    比喻句举例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绿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 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

    面试举例

    随着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深入发展,面试已成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公选面试的形式灵活,主观性较强,但应对面试仍然有规律可循。 公选面试中应掌......

    活动举例(大全)

    活动举例 1、 中国传统文化之先秦酒文化——浙大中文系研究生 戴老师 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的研究生,为学生上课。先秦酒文化的讲授内容包括酒器和酒礼两部分,立足古代典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