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年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乐至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乐至中学 鄢兴科
人的心理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的。从广义上讲,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老年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的规律与学生心理特征,对老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促进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主要的心理特点: 认识发展的特点:
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急剧转化,辩证思维得到明显发展,发散思维活跃,有新的思维品质,敏捷性和批判性增强,创造能力增强。
情感意志发展特点:
情感发展的特点:其一,情感丰富和高级情感发展。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不仅开始发展了自我情感,如自尊心、自卑感等,而且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社会情感体验也迅速发展,这是青年情感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此外,青年的友谊感,对升学就业的情感体验,对异性的情感体验,均比儿童少年时代丰富和深刻。其二,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高中学生常常将情绪情感埋藏于心,不愿让人知道;有时夸张表现其情绪情感。对于高中生的情绪情感,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才能恰当地进行教育。其三,情绪不稳定。高中学生情绪强烈,但不太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高中学生的情绪并不像儿童那样简单易变。高中生情绪强烈,体验深刻,因而无形之中会使其较长时间地沉浸在已经发生的情绪状态之中,加上青年情感丰富深刻,他们可以较长久地回味已经发生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心境,从而表现为执拗。其四,情感的倾向基本定型。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生观、世界观的逐渐形成,使得高中学生情感倾向基本定型。高中学生的爱与恨受他们的原则所限制。例如,他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对贪污腐化现象的深恶痛绝,是与青年的道德评价准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意志的发展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高中学生的意志行动也表现出明显的自觉性和坚持性。他们能够独立地下决心,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充满自信,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同时,还能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自觉而积极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但是他们有时也表现出轻率的行为。因此,还应当不断地加强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自制能力,使他们在各种情况之下,能够动员自己的经精力和毅力战胜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任务。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高中学生处于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无论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处于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研究和掌握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矛盾,有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1.个人隐蔽封锁与渴望别人理解的矛盾
高中学生由于社会知觉情绪体验增多,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情感、个性与其他人的区别。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方面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显露;另一方面促使他们愿意通过社会交往去寻求别人的了解与同情。特别是他们对于异性的好感是不会轻易地流露,这种心理的闭锁性,年龄越大越明显。这说明高中生能根据客观现实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同时也给教师和家长了解带来了困难。当然高中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闭锁,他们往往和同龄的知心朋友或有所敬仰的老师和长辈谈话时毫无保留。所以针对这种封闭性的方向性,老师和家长要充分地理解,不要轻易地责怪他们,教师应制定特定的方案,要在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启发和引导,找合适的人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保证孩子心理正常健康的发展。
2.求知欲强和鉴别能力低的矛盾
高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对一切的新鲜事物都有兴趣都想了解,但是社会生活领域复杂多变,各种好坏的信息混杂其中,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给他们。然而高中生由于鉴别力低,常常良莠不分,这就使得他们的求知欲强和鉴别力低产生了矛盾。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遇到问题喜欢独立思考,不轻易向别人请教,甚至对别人的意见也不轻信忙从,这样,高中学生就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一方面,要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可选择的学习材料。解决高中生的这个矛盾的根本办法,不是禁锢或是消极地防御,而是正面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培养鉴别能力。
3.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高中学生的理想有以下特点:第一,高中生的理想开始形成到初步确立阶段,当然多数高中生还很难说理想已经完全确立,还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步确立。第二,从外在理想向内在理想逐步发展。第三,从个人理想向社会理想逐步发展。第四,从非现实理想向现实理想发展。第五,从认识水平看,从具体形象理想到综合理想,再到概括理想发展。高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对美好的未来的追求也特别强烈,并力图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但是处于青春初期的高中学生既有其现实的成分,也具有相当地浪漫主义色彩。当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大的矛盾时,容易产生不满或悲观失望的情绪,个别学生甚至完全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失去学习的信心。对此,教师一方面应教育和引导学生着眼于现实,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艰苦奋斗,努力克服困难和障碍,尽量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二、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高中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高中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陈沛霖、陈立华用自制的问卷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高中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高中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高中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高中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高中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高中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高中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高中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高中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3.早恋。高中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高中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高中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高中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四)挫折适应问题
高中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高中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三、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l、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人。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站,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采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心理教育工作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正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日渐成熟的时期,但是并非完全成熟,需要他们今后在生活的道路上进一步加强锻炼。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高中学生的成长,不仅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要注意并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隐患,为学习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案例一:
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
1、上课不认真。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
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
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2、心理疲劳。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做事懒散无力,没有一个青少年应该具有的那种飞扬的神采。
3、消沉。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天浑混噩噩,不关心自己的学业,消极混世,显得异常颓废。把信念、抱负抛在一边,不考虑自己的理想、前途,得过且过。
4、狂热。对新鲜事物特别喜欢,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凡属能出风头的事,不管有没有违反校纪校规,都要去做,不考虑后果,多次经过班主任和政教处的教育都不听规劝,导致最后被学校多次记过。我建议应对方法:
1、劝告。当发现他们学习不认真时,我马上跟他们进行了关于如何学习的谈话,希望他们做到对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认真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并规劝他们还要钻研一些有难度的习题,把知识学得更扎实一些。谈话的结果是他满口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因此谈话算是圆满结束。可是没几天,当再一次发现不认真学习还和老师顶撞,我耐不住性子了,把他们从学校操场上叫到办公室,质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这次谈话除了辅导功课以外还提醒他们不要老是沉迷于体育活动而荒废学业,要认真学习,让家长放心。为了不至于接受太多的劝告而产生逆反心理,我特地为他们制定“六不规范”贴在他们的座位上。记得大概有这么几条:(1)、不准在上课时间内进行体育活动;(2)、上课期间不准睡觉;(3)、不得缺交作业;(4)、不准与同学闲聊;(5)、遵守作息制度不得迟到、早退;(6)、不得撒谎骗老师。
2、关注和关爱。由于他们是班级中行为规范性比较差,因此我对他们特别关注。我时刻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有了进步及时表扬,犯了错误马上指出。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我还很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对我的关心也很感动,但自制能力差的他们,只要他人的一个诱惑,就又把老师的话当作了耳边风。虽然他们事后往往也很后悔,一次次地表示要改正,但是每次都是于事无补。
3、尊重和理解。虽然他们的种种行为为班级荣誉抹了黑,但我从不对他们说一句有损尊严的恶语,真诚地和他们进行交流,对他们所面临的焦虑和痛苦感同身受,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帮他出谋划策。我从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始终相信他们会变好的。但最终他们在2007年的高考中,考出了自己的理想成绩。
后记: 作为一个班主任,也许我的做法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或者还有许多方法没有想到,对学生实施的“怀柔“政策,对学生的一片良苦用心,好象泥牛入海一样毫无作用。我一直在考虑: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学除了批评教育、请家长协助教育,我们老师还能做些什么?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该如何教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我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疼爱,为什么他们会无动于衷?这些孩子怎么了? 这些问题将永远是我们教育者所面临的难题。
案例二:
我们班的张华被查出偷偷吸烟,经过教育,我自以为他不会再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又接二连三的吸烟,而且每当我询问他,他总是信誓旦旦的说绝不再犯,这真让我火冒三丈。到底问题出在哪?我把吸烟的危害说得淋漓尽致,也告诉他盲目模仿他人不可取。怎么他就不能改掉呢?经过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原来吸烟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帮派,在这个圈子里,谁要因为被老师教育而不再吸烟,其他学生就会讥笑他。出于逞能的心理,许志桐就阳奉阴违。明白了关键所在,我就找来了所有和他经常一起吸烟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当时吸烟时的想法,当学生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件事也让我深深意识到错误原来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对立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逆反心理的疏导和克服: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若是一味压制,只能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那种看成“服从”与“被服从者”的观点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严禁使用命令,那种认为命令孩子服从是天经地义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学会辨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由于认识片面、视野狭隘造成自身认识错误。
老师与家长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第二篇:高一学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
高一学生心理状况及其指导
一、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根据专家提出的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为:(1)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2)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3)乐于学习。(4)善与人相处。(5)善于自我调节。(6)情绪愉快而稳定。被测学校高一大多数学生心理状况属于健康水平,他们能客观地对待现实,有稳定的乐观的情绪,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乐于学习,并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获得更大成绩。小刘,高一入学成绩排在班的第49名,但他入学后,并没有灰心,而是热情关心班集体工作,性格开朗、大方,很快就得到班同学的喜爱,他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与同学互帮互学,到高一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已进步为20名,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类似的心态健康,学业进步大的学生也不少。
但是,心理不健康的高一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或孤高自傲、或苦闷、失望,自暴自弃,情绪不稳定,波动大,与周围环境不和谐,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形成威胁,对学校以至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测试的高一学生的异常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高傲心理。在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家境优越的学生中表现突出。往往觉得自己优于别人,自己是周围人的主宰,所以操纵欲、支配欲极强,别人的行为稍不如意,就要横加干涉,自己却我行我素,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小林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中的佼佼者,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但初中升学试成绩考差了,没能考入预定的学校,而是以第三名进入普通中学,入学后,他显示出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自习课常常讲话,不喜欢上的科目就借故不上课,对教师和同学的善意批评不接受,甚至认为老师和同学故意针对他。小蒋,中考被我校录取,虽然成绩仅高于录取控制9分,但因父母是建筑公司老总,千万富翁,常常引以为自豪,目空一切,独往独来,什么都不屑一顾,谁的劝导都听不过去。
2.焦虑心理。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期间大部分为各校的尖子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往往还是班长、团支书等班干部。但进入高中后,尖子云集,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小学或初中时的优势。高一学习科目多,跨度大、难度偏高,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有一部分学生从原来同学眼中的尖子生变成中等生甚至落后生,如果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心理。小王,高一入学成绩排在班的第一名,由于未能顺利适应高中的学习,半期考试只排在班的二十多名,家长觉得不理解,多次找班主任对小王做工作,小王感到压力很大,整天觉得闷闷不乐,在心理测试中显示为异常焦虑型。
3.失落心理。优秀学生一旦丧失优越地位,便会怀疑自己是否“优秀”,而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或不满、抗争、甚至以违反校规或恶作剧行为来出风头以引人注目,达到心理平衡。小王初中时,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一名好学生,他以高于录取分数4分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中学,但这个成绩只排在班的中下水平,加上前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小王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没有地位,为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小何忽然变得“活跃”,有时,课堂上老师刚说
一、两句话,就会大声“插话”,常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无何奈何,不得不批评小王几句,小王却暗暗高兴。
4.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屡见不鲜,表现为竭力摆脱对成人的依附和盲从地位,甚至我行我素,你劝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对教师家长的规劝往往采取抵触情绪,甚至强词夺理,高唱反调,这类学生容易做出越轨行为。小张升学考试的成绩刚达到我校重点班录取分数线,但他反应敏捷,自尊心强,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希望把他培养成优等生,经常找他谈话,帮助他克服贪玩好耍的习惯,并在学业上个别指导,严格要求他。可小张没有真正领会老师的关爱,而认为老师的“过分”关心使他没面子,是苛刻他。于是产生反叛心
理,拒绝老师的教导,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任何事情,使老师和家长十分为难,其成绩与品行不断滑坡,目前已成为学校心理帮扶的重点对象。
5.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主要是缺乏自信、心胸狭隘所致。进入高中后,面对新老师、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班集体等因素所导致的变化,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继续保持优势,甚至越学越好,有些学生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时,缺乏自信、心胸狭隘的学生就会因各种各样的竞争受挫而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故意制造事端,想令别人也不好过!例E:小陈家境贫寒,所以她从小勤奋读书,希望有一天跳出农门,摆脱贫困的生活环境,初中毕业以高分考上了高中重点班,她成了当时本村村民羡慕的对象,不过,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却不断退步,几经努力都没有明显效果,小陈失望了。她看着同室好友小李的进步,内心难以平静,于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凡是到考试前一周,小陈就“犯病”了,有时还“神志不清”,弄得好朋友小李不得不放下书本,把本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用去陪她看病,为她煮药、打饭、洗衣,小李的考试成绩自然大受影响,小陈却高兴了。
6.从众心理。从众是指缺乏主见,缺乏原则性,以别人好恶作为行事准则。高一学生来到新的环境,没有了以往的好朋友为伴,内心渴望结识新朋友,建立新的友谊,特别是住读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长的关心和监督相对减少,难免产生孤独感、恐惧感,心中不踏实,他们更希望尽快溶入新集体,为避免被其他同学排挤,有时明知不对,他们也随大流,人云亦云了。所以,从众心理尤其在住读生中表现突出。小冯来自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经济并不富裕,进入高中后,同班六位同学住在同一宿舍。有一天,小冯的妈妈找到班主任反映情况说,小冯最近常在周末去游戏机室,父母知道后批评他,但小冯解释说,同宿舍的同学都会打游戏机,如果自己不会就很丢面子,同学叫他去不去也不好,并且要求父母给他买一台电脑、增加零用钱。家长劝说无效,便请教师出面做教育工作。
7.松懈心理。初三学年为了升上好的高中,一般都是勤奋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高一后,有一部分学生便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成天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飘飘然,或把升大学的希望建立在高三年级再努力上。学习成绩和品德修养并出现令家长和老师吃惊的下滑。小何在初三学年是班的数学科代表,学习认真、主动,成绩不断进步,升中会考以科科138分的成绩考上一所高中重点班,但升上高一后,他的精力却主要放在打球等娱乐活动上,欠交作业、违纪名单上也有了他的名字,常常被老师批评,成绩从入学时的班第二名退到三十多名,原班主任找他谈心,劝他努力学习保持优异成绩,他很不以为然,认为刚刚辛苦了一年,应该玩一玩,而且高一离高考还远,不用太心急,他到高三时自然就会努力了。
8.早恋心理。高一学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神经系统和各生理器官的发育趋向成熟,其性意识快速增强,异性交往的期望越来越强烈,产生怀春的情爱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父母师长的教育使大多数中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没有过早陷入早恋。但是,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考试和家庭的压力,使一部分自控能力低的学生情感畸变,这一时期如果老师和父母的关心、指导不当,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就促使这类学生寻找新的情感寄托,以获得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从而陷入早恋误区。小赵生长在一个经济富裕的干部家庭,但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她,初三时他同学小何好上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勉强升入高中后,并没有按照父母、教师的正确引导去对待学习生活,经常给在另一所学校的小何通电话、网聊。后来,小何转入同一所高中,两人更是频频相约,迅速成为学校的特辅对象。随着老师较长时间的集中特辅,小何渐渐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有心与小何分手,但小赵无法自拔,还是不断纠缠小何,为不误人误己,小赵的父亲只好让她转到了边远的另一所学校就读。
二、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疏导策略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首先,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一般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速度和完善程度。健康的情绪和意志,本身就是优良品德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其次,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活动总伴随着情感、意志等心理成分,情绪的好坏,意志强弱,既影响到知识的掌握与技能形成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是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导”,二是要注重疏导工作。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尤其是重视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笔者根据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做法和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转变观念。教育者转变德育观念,对心理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心理问题德育化。教师要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也是犯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教师要根据其年龄发展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定。教师要认识到,心理辅导是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义务。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客观评价现实,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和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学校、老师一起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和谐、向上的环境。
3.学法指导。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要求提高尤其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正确对待考试和成绩,科学分解压力,即学会学习。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过大,有效减轻学生焦虑程度,考试也能从容应对了。
4.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集体的关系不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向有心理障碍学生“求教”,借此对其短处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释放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多机会,使之保持愉悦、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5.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大部分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优秀生,因此倍受老师、班主任的钟爱,经常得到的是表扬和奖励,但有时却制造了一些优秀生长处的副产品-------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追逐名利。来到新的学习环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体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所以,在重视做好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的同时,从长远来说,还
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所以教育者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6.心理教育应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提供客观保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又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宽广的胸襟,从而自动地减小或消除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减缓心理压力,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7.设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置专门的心理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培训课,为及时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建设一个阵地。心理学表明,人有了心理负担,只有想办法释放出来才可以减轻或者解脱。为此,我校设有心理健康辅导站,配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档案室,编印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如《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考试焦虑与自助策略》、《与师生和谐相处的策略》、《学会学习》、《我的学习动机》、《如何面对挫折》、《异性交往的原则》等等。学校还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每天下午由专职的教师负责咨询服务,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高一上学期完成全级学生的心理测试和建立心理档案工作,每期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根据心理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历程,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来分析确定学生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
第三篇:新疆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1.群体压力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和受聚居环境的影响,保持着共同举行各种社会活动的风尚,某一成员的婚、丧、嫁、娶等人生礼仪以及解决纠纷等大小事务,都靠亲属来共同办理,“互助合作”不仅是一种风尚,也是一种由习惯和舆论进行约束的社会规范。这种团结的群体,凝聚力非常大,个体对于群体的依赖性非常强,同时,群体对于个体的压力控制作用也非常强。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维吾尔族人、哈萨克族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较为敏感,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及态度。视在亲戚好友中保持体面比生命更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际交往问题的成人化,这种压力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亲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2.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汉族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而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大都有两个或三个子女。家庭结构的差异使维吾尔族学生和哈萨克族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比汉族学生多面临一种冲突,即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由于兄弟姐妹之间争夺父母的关注和爱而导致的。大多数实证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比与朋友和其他同伴之间发生的冲突要更多,兄弟姐妹之间冲突的发生频次仅次于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冲突。⑦对于本身正经历复杂变化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初中学生来说,冲突的增多有可能会对其人际心理健康素质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2)家庭经济压力不同。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相对而言,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其家庭收入、社会地位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重现实消费胜于长远消费(储蓄),求美心1 理胜于求实心理,属于“有财外露”的开放型消费个性,而汉族属于“财不外露”的闭锁型消费个性;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比较优惠,允许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生育两胎或三胎。这些因素导致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尤其是农村的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一般要大于汉族家庭。有关家庭经济压力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显示,家庭经济压力不仅会减少家庭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而且会对父母的精神健康和婚姻关系产生消极作用,使得父母更容易对子女采取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造成家庭成员间更多的冲突和不良的家庭气氛因此,对于处在青春期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青少年来说,家庭经济压力可能会对其人际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作用。
(3)人际期望压力不同。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汉族家庭多为一个孩子,父母的期望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了一个孩子身上,而维吾尔族家庭和哈萨克族家庭的父母将期望分散在了几个孩子身上。另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在其历史上并不存在源远流长的官本位文化,其家长也没有形成望子成龙的历史土壤。因此,相对而言,汉族家庭的父母对其孩子的期望更高、更集中一些。但父母的期望过大、过于集中,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就是人际期望压力,其影响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加重而越来越明显,导致学生没有较充分的时间有意识地体验和增强各类人际交往。人际期望压力可能是汉族学生人际心理健康素质总均分的平均数从初中后期开始下降的原因。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中小学生人际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
新疆维族和哈族中小学生没有像汉族中小学生那样,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维度呈现出城乡差异,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现代化的进程不同 心理问题是文明病, 经济愈发达, 愈文明, 竞争就愈激烈, 社会压力就愈剧大, 人们的心理就要承受内外更强大的压力, 心理疾病率也就愈高。与汉族相比, 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走向现代化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汉族内部, 与城市相比, 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活方式又相对稳定。因此, 对于城市维族和哈族以及农村汉族学生来说, 市场经济、现代传媒与文化的冲击力不像城市汉族那么强烈, 社会竞争相对而言比较缓和,人际交往比较单纯、真诚, 家庭婚姻变故较少, 家庭更稳定。这对于本身正经历复杂变化的维族、哈族以及农村的汉族青少年来说, 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
2.班级结构的差异
汉族人口相对集中, 学校班级结构较大, 尤其是城市学校的班级, 一般都要超过 50 人, 多者达到六七十人。少数民族有很大部分居住在祖国的边远地区, 人口分布分散, 无论是城市的少数民族还是农村的少数民族, 班级结构一般都比较小。班级结构过大会从两方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方面它会导致教师负担加重, 压力加大, 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教师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 按照班杜拉的“榜样学习”观点, 教师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心理的不健康必然会对青少年个性的培养和塑造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会影响到教师与每一位学生的互动频率以及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水平, 而教师的关注与期望又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家古诺特博士(DrHainGGinot)曾经说过“For better or for worse”作为一个教师, 他(她)要么是帮助人, 要么就是伤害人, 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值将对学生产生巨大作用———正向的, 亦或是负向的。3.家庭结构的差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 城镇汉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一个子女, 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汉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 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新疆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城市和乡村的不同要求, 导致新疆汉族城市人口基本上是核心家庭即父母加一个子女, 与维、哈族家庭以及汉族农村家庭的结构都不相同。核心家庭这种家庭结构会从两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方面核心家庭的父母倾向于在生活上更多地关心、照顾独生子女甚至代劳很多事情, 使子女容易形成较强的依赖性, 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这对他们适应学校的群体生活和人际交往必将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核心家庭的父母不能像非核心家庭的父母那样将期望分散在几个孩子身上, 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期望都集中在了那个唯一的孩子身上。父母期望过大、过于集中, 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负向作用, 在学习上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 这种消极影响还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加重而越来越明显。——《新疆汉、维、哈族城乡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适应的比较研究》 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维度呈现出民族差异,除了生理、心理以及学校的因素以外,还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
(1)家庭因素。家庭经济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维吾尔族 和哈萨克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所面临的家庭经济压力要大于汉族学生。这是因为:第 一,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滞后性使少数民族 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从而导致他们的家庭收入、社会地位普遍偏低;第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重现实消费胜于长远消费(储蓄);第三,少数民族的计划 生育优惠政策允许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生育两胎或三胎,过重的经济压力会对 家长的精神健康和婚姻关系产生消极作用,使得父母更易对子女采取不恰当的教 养方式.继而导致子女出现自我发展问题。
(2)学 校教育 因素。影 响 学 生 心理 发展 的学 校教育 因素 主要有 两个 :一个 是新 疆维 吾尔 族、哈 萨克族基 础教 育 的滞 后 性,具 体 表现 为 :教 育 观 念、意 识落后,基础 教育 质量低,教 师素质低(专业 基础 知 识、教育 学、心理学 知识欠 缺)。这种 滞后性 容易 导致 教师采 用不 当的教 育方 式。另一个 因 素就是 语 言 和教材。语 言 是 民族 的特 征 之 一,不 同的 民族 具 有 独 特的语 言文 化思维 模 式。汉 族学生 在 学习过程 中就 不存在语 言适 应 问题,语 言 的准备、感性 经 验 的准备 对教材 的学习是 适应 的。在 汉族 学校 或在 双语 实 验班学习的维 吾尔 族 和 哈 萨克 族 学 生,学习中使 用 的语言与其母 语不一 致,这 种不 一 致 性 所 产 生 的语 言适应 问题将 随着年级 的升高、知识 难度 的增 加 而加 剧。
此外,学 校 中使 用 的教 材 主要 是 以汉 民族 为 主体 的统 编教材或 翻译 本,内容 设 置 主要 是 以 内地 汉 文 化为背 景,教 材表 达 的 内容 对 于 少数 民族 学 生 来 说 是一个 陌生 的世界,与他们 的生 活经 验不 相 符,他们 不能 调动先前 的经验,也 不 会 产 生 预期 的认 识 和情 感来 同化所学 内容。这 些 因 素都 会 使 少 数 民族 学 生更 多地感 受到 学习的挫 折 感,继 而 影 响他 们 自我 的发 展。
——《新疆各民族中小学生自我的调查研究》 《乡镇寄宿制中学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研究》中建议留守儿童选择寄宿制学校,这个主要是针对初中及以上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上出现成人感,希望大家把他们作为成人看待,寄宿制学校恰恰可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发展需求。而且寄宿制学校可以避免祖父母的溺爱以及留守学生的孤独感,对学生坚强独立的性格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直觉得寄宿制的学生都很可怜,其实想想自己上初中时,是满怀着憧憬寄宿的,初一时还不让寄宿,初二时一允许寄宿,我就立马住到了学校,一下子感觉自己已经成大人了,那种感觉很好,而且丝毫没感觉到孤独或者有什么不适。就是小学时住在亲戚家,倒是一心想着回家住,倒不是对父母多么依恋,就是感觉住在亲戚家不自在。如果小学就让我住在学校,我可能也会觉得没什么,不过这可能与父母从小对我们独立性的培养有关系。所以寄宿制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可怜的,而且很多学生可能很适应,只要少数依懒性比较强,独立性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有所不适应,但是寄宿制恰恰会对他们这方面很好的锻炼。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应该主要是寄宿制本身的管理体制的漏斗,健全的寄宿制学校肯定会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以下来自《乌鲁木齐不同民族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3.1 父母教养方式的民族差异 对不同民族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存在显著民族差异;在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方面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上的得分维吾尔族高于汉族。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族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生活环境。这些不同可能更多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所造成。6 维吾尔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倡导公正、行善、宽恕,设立“五功”以完成天道,又设立“五典(五伦)”以完成人道,特别强调,父母应该尽到自己养育子女的责任,以至于从胎教至完婚都要以慈爱之心相待。这可能是维吾尔族父母对子女较少惩罚、拒绝和否认而更多偏爱的原因。笔者认为,区域性、民族性、文化宗教信仰等特点是造成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这与尹文娟等[14]的研究基本一致,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民族性、国民性和地区性。
3.2 心理健康的民族差异 结果表明,小学生在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不同民族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差异显著。从心理健康症状总体水平来看,维吾尔族学生总分高于汉族学生。在各因子得分上维吾尔族学生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显著高于汉族学生,而汉族学生考试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维吾尔族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汉族学生受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汉族传统文化中讲究“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被人们广为接受。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对自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上名牌大学成为汉族中学生的主要生活目标。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加大了汉族学生学习压力,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扰。维吾尔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价值理念、民族气质以及情绪表达方式,培育出维吾尔族小学生独特的人格特质。维吾尔族学生性格粗犷、刚毅、胆大、情绪起伏较大,容易激动、思想自由,不拘泥于现实、固执,性情直率,但有时自控能力较低,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这正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反映。在行动上,维吾尔族学生表现为充满魄力、冒险敢为、遇事果断而少有顾虑、有时做事不考虑后果,甚至行为鲁莽,在学习与人际交往中不掩饰、不畏缩,容易感情用事,这些导致维吾尔族学生在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显著高于汉族学生。
第四篇: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团体活动方案
高一年级学生 心理团体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加深班级同学之间的认识与了解,培养班级同学之间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二、活动场地:体育馆
三、活动材料:小蜜蜂6个、桌子4张、海绵垫8个、乒乓球4个
四、教学时数和对象:二课时(90分钟)、高一年级学生(2016年10月12日第八九节,20班和21班;2016年10月17日第八九节,22班和23班)
五、参与教师及分工:班主任、心理老师、体育老师、信息老师…… 教师分工:班主任——总协调
心理老师——主持
体育老师——设备及协助
信息老师——录像、拍照、无线话筒准备
六、活动前教师会议:2016年10月11日C1一楼心理团辅室
七、活动内容:
开场白(5分钟):
各位同学们,大家上午(下午)好,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这些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开展团体活动,很高兴可以和大家开展一段奇妙的心灵之旅。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通过游戏、交流和分享来体验团队的力量和与人交往的快乐。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和感悟,成为你们高中生活中记忆深刻的一部分。
为了使我们今天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口头约定:
1、在整个活动时间内,听从我们的安排,不做跟团体活动无关的事。
2、全身心地投入每一个活动,认真地体验和分享。
3、当我们或其中一位同学在发言时,要全身心地聆听。
现在请每个班的同学站好,男生一列女生一列,然后按照“
1、2;
1、2;
1、2....”的方式报数,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所报的数字,每个班相同数字的同学为一组,分好后,请先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跟着我的口令,让我们的双手快速亲密接触十下。1、2、3、4……8、9、10,谢谢,我们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和现场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有信心成为全场最优秀的小组吗?
一、找零钱(20分钟)
1、假设男生是1元钱的硬币,女生是5毛钱的硬币。(如女生多男生少,可假设男生为5毛钱,女生为1元钱)
2、每个小组的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圈,集体向右转,双手搭在前面一位同学的肩膀上,伴随着主持人的口令(今天上街去买菜,买了[1/2/3/4]斤XX菜)圆圈逆时针转动,当主持人报出菜名时,全班同学集体问“多少钱一斤?”
3、主持人随意报出一个菜价,所有同学要根据男生和女生的面值迅速抱成一组,小组的面值之和等于这个菜价。没有成功进组的同学可以邀请他先站在一旁:“没有成功进组的同学先在旁边等一下,等这个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让他们体验一个特别的游戏哦。”
4、更换菜名和菜价,重复进行4-5轮,让成员体验进入团队的归属感和无法进入团队的感受,主持人在最后一轮报出的菜价最好是能够使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够顺利进入小组。
分享要点:“当你没有成功加入一个小组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
引导方向:每个人都有归属的需要,希望大家勇敢地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同时也愉快地接纳别人。(这个环节注重同学分享)
三、信任背摔(35分钟)
背摔规则:上一轮游戏中没有成功加入的每一位学员依次从桌子上直身向后倒下,其他学员在背摔台下平伸双臂做保护(老师示范)。
【背摔意义:从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靠理智及对同伴的信任战胜恐惧,切身体验什么是“充分信任、相互依赖”】
背摔材料:海绵垫8张、桌子4张 背摔概述:“信任摔背”源于心理拓展训练,它对学生的心理锻炼有很强烈的作用,尤其对责任感及增强同学间的信任等集体精神的培养非常有效,且此练习具有极限挑战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的欢迎。
每组接受惩罚的同学依次从一张桌子上直身向后倒下,其他学员在背摔台下平伸双臂做保护。从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靠理智及对同伴的信任战胜恐惧,切身体验什么是“充分信任、相互依赖”。
信任背摔注意事项
1.要求大家把危险物品(眼镜、手表、手机、首饰等物品)统一管理,助理负责整理、收集。
2.讲解动作要领:
(1)背摔者:身体直立,双手平举,双臂交叉,内收两肘夹紧并紧靠胸前。
(2)保护者:(织网)同性别人员两两相对,右腿膝盖内侧相扣,抬头直腰,双臂放于对方肩上,掌心向上,一内一外,五指并拢,头往后仰,空出空间,全神凝注,时刻准备。
(3)口令:背摔者:“我是某某,我需要大家帮助”。
(4)保护者:“我们永远支持你”。
(5)背摔者:“我来了”。
(6)保护者:“来吧”。
5.准备完毕,第一位背摔者上台,把背摔者移至背摔台前端,指导老师一手扶住练习者手腕。
6.指导老师帮助背摔者调整心态,做好准备,并随时观察现场情况,安全操作,严格执行。
7.教师助理要协助操作,对台下不规范动作进行纠正,组织对每位成功者进行鼓励。
8.教师宣布完成情况。
注意事项:
1.要求保护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撒手。
2.随时提醒大家注意保护,纠正保护动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中止训练。
3.整个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护人员的动作是否正确,精力是否集中。如发现有人嬉笑打闹或有人还未做好准备好,不可让背摔队员进行操作。
4.不管被摔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向任何方向发生坠落,都要有人能够接住并保护。
5.尤其要注意保护背摔人员的头部和脚部;
6.项目进行中教师随时关注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好队员;7.当背摔人员长时间不敢背摔时,应具体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适措施。如果因为害怕自己倒下的姿势不标准,可以对其进行放松性调适,告诉其训练的主要目的不是倒下的姿势,而是体验被队友接住的感觉;如果是害怕队友无法接住自己,则可以对其进行安慰,并让大家给予鼓励;如果经调试长时间仍无法背摔时,可以带他到一边有海绵垫的地方由低难度至高难度逐渐进行脱敏训练,最终帮助其完成正常训练。
引导分享:
1.谈谈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
2.当你躺在队友的怀抱中时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感觉彼此间的内心距离拉近了)
四、解开千千结(25分钟)
各组同学分别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以最舒适的的方式把手拉在一起,记住自己左手和右手分别拉的是哪只手。
1、记清楚之后,请大家在自己的圆圈范围内随意走动,主持人喊停的时候大家保持不动,并确保自己左右两边的人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同学。
2、请大家站在原地不动半分钟之内迅速找到自己左手拉过的手和右手拉过的手,然后紧紧拉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不能松开,形成一个“千千结”。
3、请大家集中智慧交流沟通,通过钻、跨、转等方法把这个结打开,重新回到最开始站的那个圆圈,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在活动过程中松手。
4、当各组都顺利打开千千结后,可以将全班同学合并成一组,增加“结”的难度,重新进行游戏。因人数较多,此时搅乱结的方法可以是主持人拉着一位同学的手在整个圈中穿、跨、钻等,尽量使得结比较复杂。分享要点:“你们是如何把结打开的?”“你们为什么没有把结打开?”“在打开结的过程中有没有领导者,你起到了什么作用?”“游戏结束后你有什么感悟?”
引导方向:团体合作,有效的沟通,领导与服从……
结束语(5分钟):好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同学们,今天的活动就进行到这里了,感谢大家与我们共同度过难忘的一个小时,这也将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衷心祝福你们的高中生活充满精彩,期待下一期活动中与你们再会!再见!大家离场时注意安全,不要挤压前边的同学!
第五篇: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驻马店卫生学校 刘丹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自从去年担任护理151班班主任之后,随着与学生接触的增多,对中职生的思想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也表明,只要我们理清思路,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一个特殊群体还是完全可以步入“正轨”,将来完全可能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现结合我在工作中的收获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做出如下分析:
一、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时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目标不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重点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认为自己低人一头。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跟我反映说上初中时学习不好,不受重视,经常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对未来没有没明确的规划。在开展活动时,很多同学不愿意展示自己,没有自信。
二.家庭情况复杂,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摸底后发现,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代为照看;很多家庭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采取的方式或简单粗暴,或一味溺爱,正面积极引导的只占到少数;有一部分学生家庭关系紧张,经常出现父母吵架,还有离婚的,我班甚至还有一个是被父母送养的,这些学生经常因为家庭的原因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苦闷的情况。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比如,两个学生产生矛盾后,班主任在询问情况的时后,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不对,第一句话大多都是指出对方的不足,不能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对策:
一.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如海上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如果遇到海浪、台风,将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起他们的信心。设立了目标具体,则方向明确,那么学生有事可做,学习起来就会显得充实;有事可做,也就一定会多少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这样很容易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年级上学期组织的第一次其中考试中,我班不及格学生非常多,80分以上的只占到少数。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我就采取了设置周目标,由学习委员总结出每周学习重点,宿舍长监督背书的学习方案,并亲自抽查背书情况,期末考试时,85名学生不及格的人数下降到10人,并且出现满分的情况。学生考完试跟我分享心得时感叹重来没有考这样好过,对自己越来有信心了。寒假期间,同学们利用假期预习新课,本学期开学上课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中考试时我班出现好几个双百情况,不及格的学生人数继续减少,很多学生都跟我反映有继续升学的打算。
二.细心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主动接近学生,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在自己的心中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这为我们班主任在今后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不至于被动。例如,有的学生“吃硬不吃软”,而有的学生则“吃软不吃硬”,这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心中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否则,工作起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找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使他们有机会得到展现,使他们的表现欲望能够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泄”,让他们有一个平衡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班级建设上来,从而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融情入理,以理服人,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感叹“这些学生真不知道好歹”“这些学生真难教”等;其实,我认为这都是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缘故。学生是人,他们都是有感情的,都有善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受传统的“以分数来划分好差生”等的影响,使我们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失去了“重心”,从而经常性地在“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无意识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本来的“模糊目标”变得更加“模糊”,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无疑是我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最好的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以理服人,强压是达不到最中目的的。
四.及时肯定成绩,形成一种上进的氛围。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班主任对班级的一个学生都应该心理有一本比较清晰的“帐本”,对学生的“闪光点”“火花”,应该及时在班级里加以客观地评价和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外,还应注意班级集体活动的整体收益,并给予客观的肯定,在大家产生共同心理愉悦的基础时,是班级形成上进氛围非常重要的“关卡”,一旦突破这一“关卡”,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感情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复杂性和情感性;尤其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班主任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投入更多感情,把他们作为“一般的人”,而不是“特殊的学生”来对待;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变得有意义,那么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也将是“快乐”,而不是“繁杂”。希望学生在我的探索与引导中,能够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