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规结课论文

时间:2019-05-14 02:5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法规结课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法规结课论文》。

第一篇:建设法规结课论文

谈谈对《合同法》的理解

在当今这个法治的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这关乎到我们每一个认的切身利益。首先我们就要做到的是知法。在我们国家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不知者无罪”,而是否真是这样不知者无罪呢?其实答案是很明显的,因为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判断那就是这个“无知者”是非真的是“无知”,所以为了避免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乘虚而入在法律上对这种“无知者”是要采取一定的制裁的。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就不能真的做一个个“无知者”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知法,只有了解了我们的法律我们的行为才有了准则,只有了解了法律我们才能更好的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谈谈那众多法律之中的《合同法》吧。

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合同法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合同法即合同法典,在我国就是指《合同法》。广义合同法还包括其他各种法律规定之中的合同规范。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原则。

任何自然人都有签订合同的权利,签订的有效合同都会受到《合同法》的保护,不过在签订合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合同主体的资格应满足以下几点第一:当事人应具备合法资格。第二:当事人应在法律核准的经营范围内签订合同。但是在生活中我名可能并没有主动的起草过什么合同,很多的合同只要我们签字就可以了,比如在学校开网我们就要和电信部门签订有关的和同但通常情况下合同都是他们事先已经起草好了的,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有权利选择签和不签任何人和单位不得非法干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就体现了签订合同法的自愿然则。当我们签订完了这份合同之后我们和电信部门就得依照合同上的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与权利。其实《合同法》的制定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我们和别人签订了合同之后我们的权益就受到《合同法》的保护。其实在刚才的例子中就有一个合同订立的程序问题。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如下,第一:要约。第二:承诺。第三: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第四:缔约过失责任。第五:格式条款。另外对于有些合同是无效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第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第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第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对于这种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当我们订立了合同之后而想解除合同有以下几种情况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一: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第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第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第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第五: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其实口头协议也是合同的一种,它也受到合同法的保护。说了这么多对于合同的形式主要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所谓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因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生活中人们总是认为只有白纸黑字的书面形式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由于口头形式也是合同形式的一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口头上的约定也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有第三人在场,以证实确有此事。当合同签订了并产生了效力之后当事人就应当履行合同。合同法赋予了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只有掌握了这些权利才可能利用合同法这个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不同的合同履行的时候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履行的时候都必须遵守共同的原则.这些原则分别分为合同内容空缺的履行规则,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合同的履行规则,合同履行涉及第三人时的规则,当事人一方发生变更时的履行规则,合同提前履行,合同部分履行。在这些规则中有些能更很好的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比如合同提前履行,听着字面意思感觉好像合同提前履行是件好事为什么这里还要制定一条原则呢?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合同的提前履行对债权人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规则规定对于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从这些规则中我们就能体会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另一方面当事人也有权利拒绝和对抗对方的请求。这种权利称为抗辩权。具体的有以下三种同时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对如不安抗辩权在工程上其实是很重要的,例如某建筑公司把一项工程承包给某单位去做,但是由于资金不足,这时这个单位就可以行使自己的不安抗辩权,从而中止履行义务,以避免自己的损失。当我们已经签订了合同之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随意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合同绝对不能变更。所谓合同变更,是指当事人对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内容进行修改。如对标的数量或质量,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等内容进行修改。变更合同需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后才能变更,但另外还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当事人本来存在着有效的合同关系;第二,合同的变更应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第三,必须有合同内容的变化;第四,合同的变更应采取适当的形式;第五,对合同变更的约定应当明确。其中有些规定看似好像是比必要的但其实他们都是很重要的。另外应当注意色是,如果变更要式合同,当事人承办人,法定代表人变动,或转产,合并,分立,迁址,更名等都不是变更合同的理由,当事人不得因此而要求变更合同,否则将应承担违约责任。提到违约,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对于当事人违约那么他必须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合同条款中一般都已经对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了约定。那么对于违约责任在法律上的概念是指当事人由于过错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那么对于违约责任它也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违约责任产生的前提是当事人不履行有效成立的合同的义务,并且当事人有过错;第二,违约责任的大小可以由当事人自由约定;第三,违约责任有补偿性,一般情况下都是为了补偿受害方的损失。所以当我们与别人亲定了合同之后我们就应当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想要更改可以和签订合同的另一方协商千万不要擅自违反合同的规定行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来解除合同。其中解除又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其中约定解除即当事人之间约定好解除合同。对于法定解除就是依照法律规定强制解除,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第二,在履行合同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第三,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第四,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第五,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当合同解除后我们就可以不用再履行合同中的相关义务。

以上我们讲到了关于合同的订立,订立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及合同的违约责任。其实说了这么多主要的还是在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主动的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不公平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大多数人都是抱怨更本就没有想过其实我们是可以走法律途径的,有时候他们可能觉的这样会很麻烦于是他们就只是抱怨一下而不了了之了,他们殊不知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怕麻烦的心态才让那些不公平的事屡见不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法治社会的这条路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那么法治社会将会很快到来。

第二篇:信息政策与法规结课论文

摘要..............................................................2关键字..............................................................2 引言...............................................................2 1我国信息立法的现状.................................................................................................3

1.1 信息立法现状综述.........................................................................................3 1.2信息业相关法律划分......................................................................................3 2我国信息立法中存在的问题.....................................................................................4

2.1 立法失衡.........................................................................................................4 2.2 立法凌乱.........................................................................................................4 2.3 法律法规内容粗泛、陈旧.............................................................................5 2.4各法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映射和支持......................................................5 2.5主体责任法律规定不明确..............................................................................5 3应对策略.....................................................................................................................6

3.1加强信息立法,确保信息业的发展..............................................................6 3.2 加强信息法的执法与监督.............................................................................7 3.3加强信息法制教育..........................................................................................7 3.4 加强信息立法研究.........................................................................................8 3.5 加强技术防范.................................................................................................8 参考文献............................................................8 致谢................................................................9

信息产业法律法规

作者:李瑞元 *** 摘要:在分析我国信息立法中存在着立法失衡,立法零乱,法律法规内容粗泛陈旧,各法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映射和支持等缺失与漏洞的基础上,建议在信息立法、信息法的执法与监督、信息法制教育、信息立法研究、技术防范等方面加大力度,借以强化我国信息立法意识,增强信息立法水平。信息安全不仅指企业或个人的信息网络安全,它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在这种大环境下,信息安全服务产业似乎是国内企业在新IT 时代赶超国外的最后一轮机会。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法规为信息安全服务,但是信息安全服务产业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我国的信息安全服务理应有相应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支撑,而且它们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

关键字:信息立法 缺失与漏洞 应对策略 信息安全 法律 建议

Abstrac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legislation imbalance exists in legislation, legislative messy, outd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tents thick pan, the lack of the necessar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aw, lack of mapping and support, and vulnerabilities, based on the proposed information legislation, information law law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and leg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legisl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intensify preven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legislat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legislation.Information security refers not only to business or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network security, it is more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social stability a top priority, in this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services industry seems to be domestic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ra of IT catch the last foreign round opportunities.Countries have also enacted a number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services, but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services industry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China's information security services should have a corresponding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support, and they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rresponding Keywords: lack of information legislation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legal advice coping strategies 引言: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真正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沿用20世纪对普通工业的方法来解决,要使信息产业走上发展的良性轨道,把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与法律相结合才是根本手段,作者从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与行政、民法、刑事法的关系入手,引出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的行政、民法和刑事法的保护,提出了优化信息产业发展环境的建议。

1我国信息立法的现状 1.1 信息立法现状综述

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信息安全产业,意味着国家在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扶植力度将会加大,意味着虽然我们的信息安全产业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但国内企业具有非常高的胜算机会,而不会像以往的IT业一样,不得不被国际社会几大巨头牵着鼻子走。尤其在近年来整体IT环境下滑的情况下,信息安全无疑是国内企业的突破口,那么我国的信息安全服务应该有相应一系列的法律来支撑,这些法规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1]。1.2信息业相关法律划分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信息法立法工作已然取得一定的进展。纵观近年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及所说部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可将其中与信息业有关的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直接或间接涉及信息业的法律法规

如我国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综合性法律中有关信息业的内容,同时,国家的一些政策或重大决策也对信息业的发展目标等问题作出规定。如国务院关于印发《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的通知(1994年12月)规定:“通信业要以高速、高质、大规模为基点,积极采取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尽快提高国产化比例,有重点、分层次地大力推进信息高速网络建设。”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国民经济个社会各领域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取得很大进展,计算机应用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初步建立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程度显著提高”。此外,《关于国务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则进一步规定组建信息产业部,并在该方案的说明中阐释了信息产业部的主要职责[1]。

第二类是涉及信息业的各项专门性法律法规

广泛涉猎于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工作、部门信息工作、网络信息工作、知识产权、国家安全、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主要有《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规程》、《科学技术情报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全国税务机关档案管理办法》、《政务信息工作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经贸信息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证券期货信息传播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做好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

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让法》、《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等[1]。

此外,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尚有一部分法律、法规,虽未直接涉及信息业,但可参照适用,主要包括《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司法》、《会计法》、《审计法》、《价格法》等,它们对生产经营者的市场行为与从业人员等做出的规定,可供信息服务机构参考。

上述有关信息收集、获取、传播、交流、使用以及信息市场、信息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等法律法规,在调整和控制信息服务业行为与活动方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积极进行国内立法的同时,为了适应知识产权和跨国数据国际保护潮流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于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并成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84年)、《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1989年)、《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92年)、《世界版权公约》(1992年)、《万国邮政联盟组织法第五附加议定书》(1997年)、《国际电信联盟公约》(1997年)等国际公约的签字国,1992 年以来,国务院为争取与世界信息业保持一致,还颁发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等法规[2]。2我国信息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国的信息法律环境迄今已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各界的信息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有关信息政策的出台以及有关信息业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使信息领域结束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信息立法有欠完善,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2.1 立法失衡

一方面,现有信息法律法规主要分布在信息产权、信息市场和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而关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不足;甚至存在诸多空白,比如隐私权的保护、信息犯罪惩治等专项法律法规尚属阙如。另一方面,由于在某些方面缺少法律法规,许多信息机构、信息企业自立规则,自制章程,自定标准,造成了不必要的封闭自锁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1]。2.2 立法凌乱

我国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信息业或与之相关,但至今尚未颁布信息基本法,规范信息行为的条款或内容散见于不同的部门法规中,信息法律规范体系显得支离破碎。信息基本法是信息法体系的统帅和灵魂。信息基本法的缺乏使信息

立法表现出立法失衡与凌乱,政出多门的分散性的行政法规比重大,而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制度相对缺乏。信息立法的零乱使得我们在依赖现有法律贵发信息行为时,必须到不同的部门法规中寻找依据,并根据与信息交流相关的条款行事,这显然不利于信息服务者理解和遵行[1]。2.3 法律法规内容粗泛、陈旧

现有法律法规基本上是针对传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制定的,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全社会信息活动多样化、复杂化的时代需求,因此,在整个法律体系中,与调整信息社会关系有关的法律法规在信息活动领域缺乏适用性,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对于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如信息网络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信息网络犯罪惩治以及网络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致使它们在许多具体的现实问题面前显得粗泛而陈旧[3]。2.4各法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映射和支持

诚如前述,我国现行信息法律法规大部分出自全国人大、国务院办公厅以及相关部委,各部门在制定部门法规时沟通不够,而且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信息”这一重要概念,忽视了信息社会这一特定环境和信息行为、信息技术的相互关联,从而忽略了具体法律制度之间的相互映射和技术支持,使得现行信息法律法规之间及其与其它法律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映射和相互支持[2]。2.5主体责任法律规定不明确

信息安全服务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是安全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一般来说,服务提供商负有保障其客户的信息安全的义务。同时,用户是否也要负有相应义务以维护自身信息安全呢?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未接受一定培训,用户是不懂得该如何尽到注意义务的。如果是用户的疏忽导致信息安全遭到侵害,那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服务提供商还是用户?目前来说我国法律元相关明确规定。两者之间的权利义务也主要由双方签订合同来自行规定,但难免存在一定缺陷。光由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来承担责任固然不公平,因其无法控制用户内部的行为。如果用户也需承担一定的责任,笔者认为应由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时即对其进行相应培训才公平合理。在该培训中,服务提供商应该告诉并使用户明白需要注意的事项,用户按照这些事项进行操作了,仍然发生了安全事故,则应由网络服务商负赔偿责任,反之,责任则应由用户自己承担。这种培训应该是法定的,违背该条款的合同,应该即行无效[4]。

一方面,用户对信息安全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信息安全厂商的规模

和利润做不大。中间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那就是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专家分析,实施信息安全工程就像实施ERP一样,企业首先必须进行流程重组(在信息安全领域是进行组织机构、人员的重组),之后才能利用各种安全工具实施安全策略。很多大型行业用户在考虑信息安全问题时,首先考虑如何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如何在现有网络拓扑的基础上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最后才考虑采用信息安全产品的问题。换言之,信息安全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位置排在最后,并且只是作为实现策略的工具而已。以银行为例,大多数信息安全服务厂商提供的是产品,而银行需要的是适合自己银行网络拓扑结构的安全策略,虽然很多厂商也说能提供策略咨询服务,但那些策略要么是站在产品立场上的咨询服务,要么是纸上谈兵,并不适合银行的网络结构,而由于银行网络的保密性,银行很难将自己的需求直接告诉厂商。于是,不得已,银行只有自己学习,自己制定安全策略,自己选择产品。在信息安全领域,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多数厂商提供的产品依然集中在防火墙、IDS、反病毒、VPN 等主流上,使产业走上了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在这几类主流的产品中,厂商拼杀得“你死我活”而用户需要的一些专业防护安全产品,如审计工具、预防人侵工具等,市场却难觅踪影,这就是业内专家所说的“产业结构失衡”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进入这几类主流产品领域的技术门槛近年来已极大降低,投入点资金就能顺利地开发自己的防火墙、IDS 等产品;另一方面,很多厂商不了解信息安全领域囊括的产品门类多、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致使其他新类别的产品因为厂商缺乏创新性而无人问津,使整个产业缺乏创新意识[4]。3应对策略

3.1加强信息立法,确保信息业的发展

就一定程度而言,信息法是国家为管理信息产业而制定的以一定的信息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的信息立法工作可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其它部门共同进行。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比较完整的信息法律体系应包括以下法规[5]:

信息基本法,这是整个信息法律体系的基准,它规定信息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调整范围与对象、信息法律关系以及信息活动主体的资格、权利义务、法律地位等基本问题。

信息资源管理法,规定政府、公益、商用三方面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及其开发规则,包括信息资源配置法、信息资源保护法、信息资源协作共享条例、信息资源组织协调法等。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法,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规划、建设与评估等事项作

出规定,包括国家信息投资条例、国家信息工程建设资金与设备器材作出规定,包括国家信息投资条例、国家信息工程建设资金与设备器材使用管理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条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投资管理条例、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条例、信息网络建设费用效益评估办法、政府信息机构财政拨款条例等。

信息技术法,包括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法、信息技术评估条例、信息技术标准化条例、计算机技术发展条例、引进信息技术与设备管理办法等。

信息产业法,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法、信息服务业发展法、信息产业投资法、信息产业评估条例、软件开发和销售管理条例、信息服务产业振兴法、数据库产业振兴法、信息网络管理协调与管理办法等。

信息商业法,包括广告法、电信法、新闻法、信息技术转让法、技术合同法、信息市场管理办法、信息商品质量评估办法、信息商品价格管理条例、信息网络收费办法、信息业反不正当竞争法、信息网络开发综合性服务项目收费管理办法、信息贸易税收管理条例等。

信息人才法,包括信息人才教育管理条例、信息处理技术职务条例、信息生产者资格认定条例、信息经营者资格认定条例、信息人才业务兼职条例、信息机构中信息人员聘任条例等。

信息产权法,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统计法、商业秘密保护法、数据库保护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多媒体作品保护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等。

信息安全保密法,包括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信息安全法、隐私法、科学技术保密条例、科技档案管理条例、信息加密与解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条例等。

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包括跨国数据交流宣言、国际信息交流协定、信息出口管理条例、各国合理使用太空资源的国际公约、信息产业利用外资办法等。3.2 加强信息法的执法与监督

一是要建立相应的司法机构,制定相应的执法程序,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借以增强信息执法的合理性、公正性与普适性。随着信息网络在中国不断地深入发展,信息犯罪的专业性程度不断增强,我国必须尽快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司法、执法人员队伍,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网络正常运行。二是要建立信息法律监督机制,法律监督是信息活动及信息法律的保障机制,应广泛包括检察监督、审判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诸方面,从而形成信息法律监督体系[5]。

3.3加强信息法制教育

对信息从业人员和广大信息用户进行信息法律教育,提高信息主体的信息素

质与法律素养,使其认识到提供和维护一个健康的信息法律环境的责任,自觉维护信息法,使每一个信息主体勇于也善于利用信息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4 加强信息立法研究

我国目前信息法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成果也极为有限,这势必严重妨碍信息立法工作。换言之,失去理论的指导,信息立法工作必然是盲目的、不系统的。有鉴于此,法学界和信息学术界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信息立法的综合研究,最终实现对我国的信息立法、司法、执法提供必要的、正确的理论指导。3.5 加强技术防范

结合以上我们进行的理论和数据分析,我们鼓励开发先进的信息安全新技术、新设备,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病毒防止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网络隐患扫描技术、安全检测技术、内容(文本、声音、图片、视频)识别与过滤技术等,通过各种技术防止网络上的黑客攻击、网上著作权侵犯、搭线窃听等非常事件的发生,实现对信息犯罪的有效防范[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当今信息社会才能得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孙强,陈伟,王东红.信息安全管理:全球最佳实务与实施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9

[2] Michael E.Whitman,Herber H Mattord,向宏,傅郦主译.信息安全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17-25

[3] 马明虎,贺晓娜.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保障[1].情报杂志,2005(8):6-10.[4] 黄如花.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法律保障.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8-18 [5] 法律出版社编.法律小全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3-31

致谢: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韩晶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我的设计顺利地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材料的收集直到最后设计的修正整个过程,花费了韩老师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班组建设结课论文

《车间班组建设》课程考核要求

以车间、班组建设管理为主题撰写一篇论文,字数要求3500~5000。形式要求:题目(字体小二)、摘要、关键词、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字体小四,行距22磅。两周内交。参考题目:

1、班组生产管理

2、班组产品质量管理

3、班组安全生产管理

4、班组现场6S管理

5、班组管理模式探讨

6、车间库存管理

7、车间工艺管理

8、车间班组员工团队管理

9、班组TQC活动开展探讨

10、浅议车间班组员工非群体组织的影响

根据自己实际也可以围绕该主题另立题目。每题限4-5位同学写。

范文

工程技术学院

《车间班组管理》

结课论文

2012-2013第1学期

班级:姓名:学号:

企业激励机制探析

胡建勇

[摘要]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成败。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欲望予以适当满足或限制,而实质是人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望程度。激励在鼓舞员工士气、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讨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中的激励还缺乏科学性

在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激励才能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但不科学的激励措施将会带给消极的影响,不恰当的激励会给员工带来误导性的影响,使员工的价值观扭曲,不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因此,在进行激励机制时,应对激励对象进行认真地分析,使其激励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只有科学的激励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此外,加强企业管理层的指导与培训对于激励机制的运用会有较好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员工,领导的一句激励可能就会影响他的行动,因此,对于激励机制的认识要高度重视,使其得到较好的贯彻。

(二)激励形式单一

在许多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主要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对于利益导向和物质激励过分的强度,对于员工最喜欢的事物和最关心的问题不主动的去了解,这就导致员工的内在精神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员工的尊严、成就、动力、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就不能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带来许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例如,企业员工形成一切向钱看的观念等等。

二、建立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永久的激励作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老板个人对企业状况或者个人理想的总结,而是在充分调研员工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工作氛围、工作内涵而提炼出来的,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所有员工都能够切实对照并执行,感恩、创新、回报、诚信、责任成为激励每个人的座右铭。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最后是制定制度要体现科学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联想集团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联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80年代第一代联想人,公司主要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联想人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

这些特点出发,联想制定了根据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联想集团始终认为只激励一条跑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激励多条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联想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等,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四)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孙逸辉.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讨[J].企业研究.2011(24)

[2] 古雪燕.浅谈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J].科技信息.2011(01)

[3]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第四篇:建设法规论文

建设法规论文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改善

姓名:梁天一 学号:A13120629 专业班级:工管1201 指导教师:周延

摘要:《劳动合同法》立足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同时也把“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和“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确立为立法目的,符合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和进步,是一部能够兼顾劳动者和雇主双方权益的法律。

一.内涵

劳动关系是指受劳动法调整的,在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由于我国就业竞争激烈的国情以及《劳动合同法》发展历史,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造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一种法律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劳动关系包括了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两种形态。

二.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单项劳动合同”。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原劳动法规定的长期合同。

三、单项劳动合同,即没有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4]

三.条款

(一)必备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报酬;

5、劳动纪律;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二)可备条款:

1、法定可备条款:

(1)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2)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2、约定可备条款,即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件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四.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劳动合同法》会大大促进就业的稳定性,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首先,《劳动合同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起到从制度上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有助于缩小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和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合同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础性法律之一。其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加大不守法企业的劳动成本,减少企业因为不守法律而获得的超额“利润”,间接保护了守法企业,有利于建立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公平竞争才会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活力。第三,《劳动合同法》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企业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这必然增强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后劲。总的来看,实施《劳动合同法》利大于弊。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对《劳动合同法》的严重误读,迫切需要澄清误解,统一认识。《劳动合同法》已经通过并开始付诸实施,意味着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当务之急是如何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面临的问题非常多。首先,执法力量不足可能难以保证《劳动合同法》得到有效执行,无论多么好的法律条文,如果得不到执行,就等于一张白纸。其次,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争议案件会增多,迫切需要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加快劳动仲裁制度的建设步伐。第三,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不仅体现在用工方,甚至很多劳动者也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认为这样会束缚自己,这显然不利于劳动者自身权益的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守法意识都亟待加强。

当然,一部法律的真实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很多国家在制定和实施类似法律时,也都遇到像我国现在一样的争论,但时间最终都为争论画上了句号。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刚刚开始实施,实际效果同样需要实践来检验和评判。

第五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结课论文

我国自然保护区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其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对策和建议,阐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问题意义对策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法定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兴起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地质遗迹,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在经历了50-80年代的停滞期,80-90年代稳步发展和体制建设,到90年代后期到现在在数量和面积上的突飞猛进几个阶段,现在数量已经达到2530以上,约占国土面积的15.2%。我国绝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体系覆盖了绝大部分的物种。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特点

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

四、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1.物种基因库

自然保护区为人类保存了很多及其珍惜的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现在许多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完整的生态系统相继被发现,就是在自然保护区中调查研究出来的。特别是目前世界上很多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干扰,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将有助于这些生物的保护及其繁衍,所以说自然保护区是物种自然及生态系统的天然贮存库。

2.旅游价值

目前,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可以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地,创造出巨大的经

济价值。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珍贵而稀有的动植物或地址剖面,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有些以保护天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者向往之地。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划出一定的地域,有限制地开展旅游事业。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的潜在价值,将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

3.维持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河流的上游、公路两侧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它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当然,要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仅靠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但它却是自然保护综合措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进行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是向群众进行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自然博物馆和自然讲坛。目前我国一般的自然保护区都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到保护区进行参观游览。我们可以通过在保护区内精心设计导游路线和视听工具,利用自然保护区这一天然的大讲堂,宣传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的知识。

五、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缺乏应有的投入。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行的办法是通过分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省和国家批准后拨款并实施。国家投入大部分经费,地方“配套”小部分,这种投入体制职责不清、权力不明、地方配套很难到位。很多地方级保护区更是还在走“自养”的路子,基础设施薄弱,管理经费短缺,日常管护,科研等工作发展迟缓,无力挖掘自然保护区内更多潜力,严重影响了保护和管理效果。

2.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多为事业机构,但是工作却是集行政事业和企业性质于一体,具有执法、管理、开发、经营等多项职责。本来保护区的工作是以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业务工作为主,但是现在的保护区却是管理与经营混于一体,管理的主要职能偏移,出现了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并且我国现在的行政体制都有“届满选举”,自然保护区主要领导按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都随“届满选举”而换岗,保护区的业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有力保证,很不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保护区类型很多,分布范围很广,形态多种多样,单靠目前的法律法规难以覆盖所有的现实情况。并且相关法律的惩戒力度太小,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者迫于压力,执法不力,导致了很多自然自然保护区的偷猎,盗采现象屡禁不止。并且有的法律法规和现实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些法律条文并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要。

六、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

1.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首先应该将自然保护区的日常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逐年安排资金,中央逐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的补助,保护区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热心于自然保护的团体和人士的资助,积极实施开发各项经济活动,建立起以国家和当地政府

投入为主,自然保护区自筹和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只有切实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和经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区的发展问题。

2.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活动

国家可以考虑下设一个统一的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决策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中央、地方和保护区三个层次。由中央统一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改变现行的“统一协调,多部门管理的”机制。地方则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各个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或地方有关主管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责任不清,建而不管的状态。自然保护区则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定编定额,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实行问责制,切实改变目前少数地方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的局面,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完善法规,加强执法

国家应该参照今年来自然保护区方面的案例,将修改和补充相关法律法规提上议事日程。应该从法律法规成面上对土地权属问题,保护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生态补偿制度,法律惩戒力度等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相关解释。让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管理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应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偷猎盗采等违法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打击。还应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教育活动,严厉禁止相关执法人员对违法违规活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加强公众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用国家力量去保证给自然保护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七、总结

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就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就属于其中的一大范畴,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智,柏成寿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及挑战[J].环境保护.2004.2.李旭辉.关于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李谫博,杨文君等.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下载建设法规结课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法规结课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法结课论文

    经济法学结课论文 学院:经贸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1124130 班级:11241 姓名:贾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相比,由于其具有设立门槛低、组......

    报关结课论文

    浅谈报关员记分考核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07-2班 记分考核是海关对报关员实行岗位考核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措施,对于无法区分责任主体是报关员还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海......

    工程地质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 学号11160271 编写姓名 冉晨路专业班级土木1103 所属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提交日期 2013年4月30日 泥石流成因与防治 姓名:冉晨路 学号:111......

    纳米技术结课论文

    “纳米技术”结课论文 ——纳米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以前提起“纳米”这个词语,只知道是一个长度单位,对其了解甚微,而随着近几年纳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感觉“纳米......

    纳米技术结课论文

    纳米技术 学院 : 姓名 :学号 : 指导教师: 论文特色: 本论文详细的介绍了关于碳纳米管技术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一些新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思路,体现了这种新型材料的优缺点。 摘要: 概......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红楼梦读后感 ——论宝黛的爱情悲剧 红楼一梦醉千年,木石情缘终难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若是只有那阆苑仙葩陪得上美玉无瑕,又如何生的金玉巧弄良缘话。 宝黛的......

    民俗学结课论文

    《博弈论基础》 课程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 张文 学 号: 120203111 班 级: 工业工程121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题目:从《茶馆》看老北京民俗变化 1 清朝末年,由于八旗子弟在无所......

    博弈论结课论文

    博弈论结课论文 在开始上博弈论这门课之前,我几乎对它一点都不了解,连“博弈”这个词都很少听过。我是听同学说这门课不错、很好玩,所以我就选了这门课。第一节课给我留下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