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优良作风 夯实强军之基分析
弘扬优良作风 夯实强军之基
勤务中队指导员 朱永生
习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通过前面几个专题的学习,我们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已经有了基本了解。这一课,我们着重围绕“弘扬优良作风、夯实强军之基”进行探讨交流。
“作风”这个词我们平时经常讲,但它到底具有什么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可能有些同志并不十分清楚。《辞海》中对“作风”的解释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它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战斗作风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风是长期养成的、已经趋于稳定的行为习惯,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举动;是五个方面相互融合的综合素质,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一要求。习主席把优良作风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放在一起提出来,并且上升到关系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政治高度来强调,同时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充分说明了优良作风的极端重要性。对这个问题,同志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深理
解。
一、优良作风彰显了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军队跟军队之间,既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也有一些不同的内容。咱们这支人民军队,从成立那天开始,武器装备不占优势,甚至人员的文化程度也不比敌人高,但是为什么能够战胜艰难险阻,打败面对的国内外敌人,经受住各种严酷斗争的考验?除了我军具有党的领导、崇高追求、坚定信仰等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军具有特别严明的纪律、特别优良的作风。习主席鲜明指出,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这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优良作风指明了方向。
(一)优良作风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大家都会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有没有同志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龙去脉呢?(随机抽点一名同志提问)。在我军创建之初,人员的构成十分复杂,既有一心革命的工人农民,也有占山为王的土匪草寇,还有从旧军阀起义过来的人员,可以讲是鱼龙混杂。有的助民劳动时吃拿老乡的红薯,打土豪没收的钱物据为已有,借老百姓家的门板睡觉过后不还,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不大,但是却损害了部队形象。那时候,部队中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作风十分严重,如果不改掉这些坏习气,军队就没有统一组织和领导,在强大敌人面前就不可能打胜仗,也就不可能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来。为整肃军风军
纪,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条纪律、六项注意”。“三条纪律”就是:不拿工人、农民、小商人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一切行动听指挥。“六项注意”就是:上门板、捆禾草、讲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这两项,从而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写进了《红军士兵会章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红军的优良作风也不是讲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从细小方面、一点一滴培养的。正是靠着这些优良作风,红军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在战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创建军队,到1929年12月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党对红军中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摸索出许多建军治军的有益经验,奠定了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根基和雏形。1927年9月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在军队中实行民主政治。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作出了《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样就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正因为党从一开始就抓住红军思想作风建设,着力回答和解决“听谁指挥、为谁服务”这个带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使红军彻底摆脱了一切旧式军队影响,切实从一支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转变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和优良作风的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可见,优良作风伴随人民军
队孕育而生,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
(二)优良作风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历史上的精兵劲旅无不是军容严整、军纪严明,稀稀拉拉、松松垮垮的军队只能是不堪一击,一触就溃。大家知道,岳飞带兵纪律十分严格,打了许多打胜仗,以至于金军发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哀叹。
我军的赫赫威名和良好形象,也是凭浴血奋战打出来的,靠优良作风树起来的。长征中,红军将士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上有飞机炸弹,下有天险深渊的极其恶劣环境中,以拖不垮打不烂、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顽强作风,赢得了最后胜利,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典型战例。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擂响了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战鼓。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以纪律严明、作风顽强而著称,屡屡创造了“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小舢板打败大军舰”的战争奇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浴血奋战、无坚不摧,把我军优良传统和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发挥到了极致,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十年**刚结束,我们以“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恢弘士气,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尊严。我军由“共产党的队伍”、“人民的子弟兵”,到被全社会誉为“最可爱的人”、“共和国卫士”,就是因为保持了“老红军的本色、老八路的作风”。无论是我军由小到大、由
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战斗历程,还是人民群众冠予我军的光荣称号,都可以看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法宝。
(三)优良作风是建军治军的不变法则。习主席指出: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优良传统在战火中得到锤炼,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和平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有效传承。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加强军队作风建设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论述和要求。他针对改革开放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侵蚀影响,强调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倡导发扬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五种革命精神”。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15年,对加强军队作风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江主席始终抓住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不放,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2004年9月20日,胡锦涛刚刚担任军委主席,就强调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军的传家宝”,“我们接班首先要接好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班”,并深刻总结我军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根本规律,把
我军优良传统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来强调,揭示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我军作风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出,无论形势任务怎么变化,时代要求如何发展,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是我军亘古不变的法则,体现了党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的一脉相承,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正确认识弘扬优良作风面临的现实挑战和考验
当前,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兵员成份、官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给部队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产生负面影响,弘扬优良作风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和考验。概括起来,我认为要警惕和防止“四种倾向”:
(一)警惕和防止理想信念动摇的倾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革命军人意志上的“钢”,更是作风建设的总根子。听党指挥、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这支军队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只要坚守这个理想信念,我军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利用攻心为上战争策略瓦解了前苏联,还企图像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和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那样,用颜色革命来瓦解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因为我们这支军队理想信念坚定,他们至今没有得逞。他们又改变策略,通过文化植入等形式,企图利用传播迷信、色情、暴力等文化产品,腐蚀和动摇我们青年一代。美国中情局制定的《十条诫令》,第一条就强调用物质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美国兰德公司认为,要搞垮中国光靠“西化”、“分化”还不够,最少还要加上“四化”:即让中国的老百姓对政治淡化,让中国的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腐化,把中国领袖丑化,让马列主义在多元的意识形态包围和冲击下融化。
前几年,社会上热议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名字都叫《忠诚与背叛》,实质上都是回答理想信念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忠诚与背叛仍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在,个别人像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那样,政治上处于“亚忠诚”状态,看上去忠诚,实际上不忠诚;嘴上讲忠诚,行动上不忠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是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他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主义,却在家里面烧香拜佛,还在办公室里布置了“靠山石”,一些项目的开工竣工都要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落马后,还自以为是拜错了佛。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
念,必然也会被人民所抛弃。刘志军的可悲结局,令人深思。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讲,理想信念就是精神支柱,选择了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我们青年官兵现在正处于人生青春期、事业起步期,更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信真理,走正道,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生发展。并不是讲,穿上军装就是一名真正的革命军人了,加入党组织就是真正从思想入党了,参加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正确了。有些同志乐于欣赏政治笑话,拿小道消息、灰色言论津津乐道,这都是需要注意的现象,它违反了部队纪律,也是政治意识不够强的表现,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偏移动摇。我们支队官兵,天天站岗放哨,经常能见到在押的犯人,他们失去自由的痛苦、铁窗高墙内的忏悔,都在警示着我们,由平头到光头、由警服换囚服、由墙外进墙内,实际上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我们每名同志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廓清政治迷雾,抵制歪理邪说,在扶正祛邪中坚定“三个自信”,切实筑牢理想信念的防火墙。
(二)警惕和防止纪律意识淡化的倾向。习主席之所以把从严治军、依法治军作为强军之基,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从严治军是铁律。“令严方可以肃兵威,命重始足于整纲纪。”大家可能听说过“孙武斩美姬”的故事。吴国宰相伍子胥向吴王推荐好友孙武为将帅。吴王为检验孙武的才华,命令他对180名宫女进
行操练。孙武将宫女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美姬当队长。详细讲解操练要领后,便命令宫女进行操练。可是宫女们嘻嘻哈哈的。孙武严肃地说,刚才可能没讲明白,动作没记住,大家没做好,这是将领的责任。然后,又讲了一遍,再次命令宫女操练,但宫女们仍然嬉笑不止。孙武便下令把两位队长斩首以明军纪。吴王看到这个情况,赶紧派人说情。但孙武毫不通融,依法把两位美姬斩首。再进行操练时,宫女们个个老老实实,执行军令不打折扣,动作做得十分整齐。这个故事有两点很有意思,一个是那两名队长因为执纪不严丢了性命,说明违反纪律早晚会付出代价;另一个是即便是宫女,在严格执纪后也能完成操练,说明每个人都有可塑性。
治军之道,贵在从严;执纪不严,后患无穷。我们武警部队使命任务特殊、领导体制特殊、所处环境特殊,时刻面临着严明纪律作风的考验。有的同志纪律意识有所淡化,对逃避训练、迟到早退、违规使用手机、网上交友等违纪行为不以为然,总想在在落实执勤制度、遵守制度规定等方面打点折扣、搞点变通,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小毛病变成了坏习惯,也会败坏部队纪律,在关键时刻是要吃大亏的。作风纪律对大家既是一种约束,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
(三)警惕和防止吃苦精神弱化的倾向。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军旅就是艰苦的代名词。“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军旅生活的生动写照。正是因为如此,艰苦
奋斗,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才成为革命军人的美德。作为武警战士,我们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不论怀着什么样的入伍动机,都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座的很多战友都以此诗句作为座右铭,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们真的融入警营,把警营内外一比较、入伍前后一对照,少数官兵怕苦怕累思想逐渐有所抬头。有的生活怕艰苦,想往建设水平高的单位分,想往条件好一点的单位调,吃不了苦、受不了罪;有的训练怕吃苦,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缺乏“小老虎”精神;有的工作怕辛苦、拈轻怕重、得过且过、心浮气躁、精力外移;有的学习怕刻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是表面现象,但长此以往,消磨意志,痼癖成性,影响深远。红二连,1958年毛主席曾亲临视察过,在长期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忠诚事业、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崇尚大业的“白湖精神”,激励着一茬茬官兵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把艰苦当美德赞、把部队当家园建、把荣誉当生命看埋头苦干、奋勇争先。2011年被武警部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王司令员对连队艰苦不怕苦、苦中有作为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们要像红二连的官兵那样,把吃苦奉献作为成就事业的磨刀石,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品质,在吃苦奉献中走向成功、收获快乐。
(四)警惕和防止骄奢情趣滋长的倾向。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灭亡,都可以从骄奢淫逸上找到根源。现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流光溢彩,酒绿灯红,也布满了吞噬人灵魂的“陷阱”。受社会上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享乐主义在我们少数同志身上也有所体现,有的甚至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义务兵五、六百元的津贴还要向家里要钱花,士官二、三千元的工资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多少,结果月初是富翁,月底就成了成“负翁”。讲排场比阔气,穿名牌抽好烟,偷着用高档手机撑面子,还有的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为了过得舒服、活得“潇洒”,有事没事就请假外出,出入地方网吧的、进入歌厅和高档洗浴中心的,这样下去,哪有心思学习工作啊,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吹响了改进作风的冲锋号。坚持从政治局自身严起,制定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并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狠刹“四风”、惩治腐败。可以说,此举给全国党政军民作出了表率,发出了号召,践行了承诺。作为武警官兵,我们要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地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分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自觉融入火热的警营生活,在刻苦训练、作风砥砺、争先创优中彰显军人的阳刚之美。
三、立足本职争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传人
我们武警部队诞生于人民军队的摇篮,传承着红军的血脉,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当好时代传人的传家法宝和精神食粮。作为武警官兵,要接好革命事业的班,把部队建设好、把任务完成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自觉传承践行优良作风,让“传家宝”薪火相传。
(一)把令行禁止养成在一言一行中。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积累是这样,培养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也是如此。现在有一些新同志对部队每天集中出早操、晚点名、被子叠成“豆腐块”表示不能理解,认为这一点意义都没有,纯属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恰恰是我们官兵日常作风养成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内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官兵优良作风的重要环节。集中出早操是一天工作新的开始,培养的是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晚点名是对一天工作的总结,有利于第二天更好得工作;被子叠成“豆腐块”,不仅是对大家韧劲和毅力的锤炼,也是对认真态度和工作标准的培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相信只要大家一如继往地做下去,肯定会有一个收获和提高。作为一名武警战士,不论平时还是战时都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作风纪律的严肃性。要做到“四个一样”,即: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做到严格约束、表里如一;营
区内和营区外一个样,做到牢记身份、树好形象;单独执行任务和集体行动一个样,做到自警自律、自我完善;关键时刻和平时一个样,做到作风不稀拉、标准不降低。
(二)把艰苦奋斗体现在一人一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香港巨富李嘉诚,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在一次乘坐汽车的时候,把一枚两分钱的硬币掉在了地上,他很自然地弯腰捡了起来,放进了口袋。李嘉诚的言行举止展现的是一种勤俭精神,这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相反,我们有的同志则认为这些小事微不足惜。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小行为,但却能滋生享乐主义情绪,甚至还可能把人引入歧途。某医院收款员小王一直向往和追求潇洒安逸的生活,常常请吃请喝,购置高档便装、相机、手机等物品,每月近两千元的工资花干用尽后,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捞钱。他利用工作之便,采取伪造单据等手段,贪污公款4万多元,并在8个月里挥霍殆尽。小王被判刑后痛苦流涕地说:“我挥霍公款,醉生梦死地享受了短短的8个月,却要在监狱里度过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真不该图一时之乐,毁一生幸福”。
古往今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没有不吃苦受累的。我们青年官兵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首要的是端正价值追求,去除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有人讲,肯与吃苦的人吃一时之苦,不肯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这句话很有道理。青年时代吃
点苦,实际上是给人生做储蓄,给事业增养料,给青春添华彩。当我们通过艰苦奋斗,使单位发展、个人事业取得更大成功的时候,实际上能够获得更大的幸福感,所以吃苦并不等于吃亏。
(三)把真抓实干落实在一职一位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强军梦”不是说出来的,只有靠苦干、实干才能实现。没有实干,再好的理想都会变成空想,落实也会变成落空。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藩的人,他也曾立志“成大事、扫天下”。可是他却连自己的庭院都没扫过,在他看来,那都是平常小事,结果一事无成,后人嘲笑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相反,有的同志平时不努力,把有关系、路子“广”当做荣耀,把能走“后门”看成有能力,关键时刻首先想到的是走捷径,甚至还有一些人嘲笑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同志“傻”。有的战友并不缺乏宏图伟志,缺的是恒心耐心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一遇到琐碎繁重的工作,就想到退缩和逃避。
总之,抓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践行优良作风也是一个常抓常新的命题。广大官兵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一言一行中贯注、一岗一哨中体现,自觉弘扬光荣传统,践行优良作风,夯实强军之基,当好时代传人,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在强军兴警的伟大实践中作出
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弘扬优良作风 夯实强军之基
弘扬优良作风 夯实强军之基
勤务中队指导员 朱永生
习主席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通过前面几个专题的学习,我们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已经有了基本了解。这一课,我们着重围绕“弘扬优良作风、夯实强军之基”进行探讨交流。
“作风”这个词我们平时经常讲,但它到底具有什么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可能有些同志并不十分清楚。《辞海》中对“作风”的解释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它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战斗作风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风是长期养成的、已经趋于稳定的行为习惯,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举动;是五个方面相互融合的综合素质,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一要求。习主席把优良作风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放在一起提出来,并且上升到关系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政治高度来强调,同时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充分说明了优良作风的极端重要性。对这个问题,同志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
面加深理解。
一、优良作风彰显了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军队跟军队之间,既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也有一些不同的内容。咱们这支人民军队,从成立那天开始,武器装备不占优势,甚至人员的文化程度也不比敌人高,但是为什么能够战胜艰难险阻,打败面对的国内外敌人,经受住各种严酷斗争的考验?除了我军具有党的领导、崇高追求、坚定信仰等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军具有特别严明的纪律、特别优良的作风。习主席鲜明指出,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这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优良作风指明了方向。
(一)优良作风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大家都会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有没有同志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龙去脉呢?(随机抽点一名同志提问)。在我军创建之初,人员的构成十分复杂,既有一心革命的工人农民,也有占山为王的土匪草寇,还有从旧军阀起义过来的人员,可以讲是鱼龙混杂。有的助民劳动时吃拿老乡的红薯,打土豪没收的钱物据为已有,借老百姓家的门板睡觉过后不还,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不大,但是却损害了部队形象。那时候,部队中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作风十分严重,如果不改掉这些坏习气,军队就没有统一组织和领导,在强大敌人面前就不可能打胜仗,也就不可能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来。为整肃军风
军纪,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条纪律、六项注意”。“三条纪律”就是:不拿工人、农民、小商人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一切行动听指挥。“六项注意”就是:上门板、捆禾草、讲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这两项,从而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写进了《红军士兵会章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红军的优良作风也不是讲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从细小方面、一点一滴培养的。正是靠着这些优良作风,红军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在战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创建军队,到1929年12月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党对红军中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摸索出许多建军治军的有益经验,奠定了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根基和雏形。1927年9月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在军队中实行民主政治。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作出了《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样就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正因为党从一开始就抓住红军思想作风建设,着力回答和解决“听谁指挥、为谁服务”这个带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使红军彻底摆脱了一切旧式军队影响,切实从一支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转变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
纪律和优良作风的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可见,优良作风伴随人民军队孕育而生,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
(二)优良作风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历史上的精兵劲旅无不是军容严整、军纪严明,稀稀拉拉、松松垮垮的军队只能是不堪一击,一触就溃。大家知道,岳飞带兵纪律十分严格,打了许多打胜仗,以至于金军发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哀叹。
我军的赫赫威名和良好形象,也是凭浴血奋战打出来的,靠优良作风树起来的。长征中,红军将士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上有飞机炸弹,下有天险深渊的极其恶劣环境中,以拖不垮打不烂、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顽强作风,赢得了最后胜利,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典型战例。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擂响了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战鼓。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以纪律严明、作风顽强而著称,屡屡创造了“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小舢板打败大军舰”的战争奇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浴血奋战、无坚不摧,把我军优良传统和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发挥到了极致,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十年**刚结束,我们以“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恢弘士气,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尊严。我军由“共产党的队伍”、“人民的子弟兵”,到被全社会誉为“最可爱的人”、“共和
国卫士”,就是因为保持了“老红军的本色、老八路的作风”。无论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战斗历程,还是人民群众冠予我军的光荣称号,都可以看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重要法宝。
(三)优良作风是建军治军的不变法则。习主席指出: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优良传统在战火中得到锤炼,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和平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有效传承。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加强军队作风建设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论述和要求。他针对改革开放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侵蚀影响,强调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旗臶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倡导发扬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五种革命精神”。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15年,对加强军队作风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江主席始终抓住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不放,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2004年9月20日,胡锦涛刚刚担任军委主席,就强调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军的传家宝”,“我们接班首先要接好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班”,并深刻总结我军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根本规律,把我军优良传统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旗臶鲜明地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来强调,揭示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我军作风建设的历史可以看出,无论形势任务怎么变化,时代要求如何发展,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是我军亘古不变的法则,体现了党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的一脉相承,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正确认识弘扬优良作风面临的现实挑战和考验
当前,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兵员成份、官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给部队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产生负面影响,弘扬优良作风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和考验。概括起来,我认为要警惕和防止“四种倾向”:
(一)警惕和防止理想信念动摇的倾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革命军人意志上的“钢”,更是作风建设的总根子。听党指挥、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这支军队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只
要坚守这个理想信念,我军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利用攻心为上战争策略瓦解了前苏联,还企图像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和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那样,用颜色革命来瓦解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因为我们这支军队理想信念坚定,他们至今没有得逞。他们又改变策略,通过文化植入等形式,企图利用传播迷信、色情、暴力等文化产品,腐蚀和动摇我们青年一代。美国中情局制定的《十条诫令》,第一条就强调用物质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美国兰德公司认为,要搞垮中国光靠“西化”、“分化”还不够,最少还要加上“四化”:即让中国的老百姓对政治淡化,让中国的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腐化,把中国领袖丑化,让马列主义在多元的意识形态包围和冲击下融化。
前几年,社会上热议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名字都叫《忠诚与背叛》,实质上都是回答理想信念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忠诚与背叛仍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在,个别人像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那样,政治上处于“亚忠诚”状态,看上去忠诚,实际上不忠诚;嘴上讲忠诚,行动上不忠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是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他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主义,却在家里面烧香拜佛,还在办公室
里布臵了“靠山石”,一些项目的开工竣工都要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落马后,还自以为是拜错了佛。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必然也会被人民所抛弃。刘志军的可悲结局,令人深思。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讲,理想信念就是精神支柱,选择了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我们青年官兵现在正处于人生青春期、事业起步期,更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信真理,走正道,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生发展。并不是讲,穿上军装就是一名真正的革命军人了,加入党组织就是真正从思想入党了,参加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正确了。有些同志乐于欣赏政治笑话,拿小道消息、灰色言论津津乐道,这都是需要注意的现象,它违反了部队纪律,也是政治意识不够强的表现,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偏移动摇。我们支队官兵,天天站岗放哨,经常能见到在押的犯人,他们失去自由的痛苦、铁窗高墙内的忏悔,都在警示着我们,由平头到光头、由警服换囚服、由墙外进墙内,实际上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我们每名同志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廓清政治迷雾,抵制歪理邪说,在扶正祛邪中坚定“三个自信”,切实筑牢理想信念的防火墙。
(二)警惕和防止纪律意识淡化的倾向。习主席之所以把从严治军、依法治军作为强军之基,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从严治军是铁律。“令严方可以肃兵威,命重始足于整纲纪。”大家可
能听说过“孙武斩美姬”的故事。吴国宰相伍子胥向吴王推荐好友孙武为将帅。吴王为检验孙武的才华,命令他对180名宫女进行操练。孙武将宫女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美姬当队长。详细讲解操练要领后,便命令宫女进行操练。可是宫女们嘻嘻哈哈的。孙武严肃地说,刚才可能没讲明白,动作没记住,大家没做好,这是将领的责任。然后,又讲了一遍,再次命令宫女操练,但宫女们仍然嬉笑不止。孙武便下令把两位队长斩首以明军纪。吴王看到这个情况,赶紧派人说情。但孙武毫不通融,依法把两位美姬斩首。再进行操练时,宫女们个个老老实实,执行军令不打折扣,动作做得十分整齐。这个故事有两点很有意思,一个是那两名队长因为执纪不严丢了性命,说明违反纪律早晚会付出代价;另一个是即便是宫女,在严格执纪后也能完成操练,说明每个人都有可塑性。治军之道,贵在从严;执纪不严,后患无穷。我们武警部队使命任务特殊、领导体制特殊、所处环境特殊,时刻面临着严明纪律作风的考验。有的同志纪律意识有所淡化,对逃避训练、迟到早退、违规使用手机、网上交友等违纪行为不以为然,总想在在落实执勤制度、遵守制度规定等方面打点折扣、搞点变通,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小毛病变成了坏习惯,也会败坏部队纪律,在关键时刻是要吃大亏的。作风纪律对大家既是一种约束,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
(三)警惕和防止吃苦精神弱化的倾向。当兵不怕苦,怕苦
不当兵。军旅就是艰苦的代名词。“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军旅生活的生动写照。正是因为如此,艰苦奋斗,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才成为革命军人的美德。作为武警战士,我们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不论怀着什么样的入伍动机,都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座的很多战友都以此诗句作为座右铭,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们真的融入警营,把警营内外一比较、入伍前后一对照,少数官兵怕苦怕累思想逐渐有所抬头。有的生活怕艰苦,想往建设水平高的单位分,想往条件好一点的单位调,吃不了苦、受不了罪;有的训练怕吃苦,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缺乏“小老虎”精神;有的工作怕辛苦、拈轻怕重、得过且过、心浮气躁、精力外移;有的学习怕刻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是表面现象,但长此以往,消磨意志,痼癖成性,影响深远。红二连,1958年毛主席曾亲临视察过,在长期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忠诚事业、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崇尚大业的“白湖精神”,激励着一茬茬官兵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把艰苦当美德赞、把部队当家园建、把荣誉当生命看埋头苦干、奋勇争先。2011年被武警部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王司令员对连队艰苦不怕苦、苦中有作为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们要像红二连的官兵那样,把吃苦奉献作为成就事业的磨刀
石,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品质,在吃苦奉献中走向成功、收获快乐。
(四)警惕和防止骄奢情趣滋长的倾向。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的灭亡,都可以从骄奢淫逸上找到根源。现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流光溢彩,酒绿灯红,也布满了吞噬人灵魂的“陷阱”。受社会上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享乐主义在我们少数同志身上也有所体现,有的甚至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义务兵五、六百元的津贴还要向家里要钱花,士官二、三千元的工资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多少,结果月初是富翁,月底就成了成“负翁”。讲排场比阔气,穿名牌抽好烟,偷着用高档手机撑面子,还有的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为了过得舒服、活得“潇洒”,有事没事就请假外出,出入地方网吧的、进入歌厅和高档洗浴中心的,这样下去,哪有心思学习工作啊,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吹响了改进作风的冲锋号。坚持从政治局自身严起,制定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并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狠刹“四风”、惩治腐败。可以说,此举给全国党政军民作出了表率,发出了号召,践行了承诺。作为武警官兵,我们要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地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分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自觉融入火热的警营生活,在刻苦训练、作风砥砺、争先创优中彰显军人的阳刚之美。
三、立足本职争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传人 我们武警部队诞生于人民军队的摇篮,传承着红军的血脉,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当好时代传人的传家法宝和精神食粮。作为武警官兵,要接好革命事业的班,把部队建设好、把任务完成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自觉传承践行优良作风,让“传家宝”薪火相传。
(一)把令行禁止养成在一言一行中。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积累是这样,培养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也是如此。现在有一些新同志对部队每天集中出早操、晚点名、被子叠成“豆腐块”表示不能理解,认为这一点意义都没有,纯属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恰恰是我们官兵日常作风养成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内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官兵优良作风的重要环节。集中出早操是一天工作新的开始,培养的是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晚点名是对一天工作的总结,有利于第二天更好得工作;被子叠成“豆腐块”,不仅是对大家韧劲和毅力的锤炼,也是对认真态度和工作标准的培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相信只要大家一如继往地做下去,肯定会有一个收获和提高。作为一名武警战士,不论平时还是战时都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令
行禁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作风纪律的严肃性。要做到“四个一样”,即: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做到严格约束、表里如一;营区内和营区外一个样,做到牢记身份、树好形象;单独执行任务和集体行动一个样,做到自警自律、自我完善;关键时刻和平时一个样,做到作风不稀拉、标准不降低。
(二)把艰苦奋斗体现在一人一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香港巨富李嘉诚,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在一次乘坐汽车的时候,把一枚两分钱的硬币掉在了地上,他很自然地弯腰捡了起来,放进了口袋。李嘉诚的言行举止展现的是一种勤俭精神,这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相反,我们有的同志则认为这些小事微不足惜。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小行为,但却能滋生享乐主义情绪,甚至还可能把人引入歧途。某医院收款员小王一直向往和追求潇洒安逸的生活,常常请吃请喝,购臵高档便装、相机、手机等物品,每月近两千元的工资花干用尽后,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捞钱。他利用工作之便,采取伪造单据等手段,贪污公款4万多元,并在8个月里挥霍殆尽。小王被判刑后痛苦流涕地说:“我挥霍公款,醉生梦死地享受了短短的8个月,却要在监狱里度过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真不该图一时之乐,毁一生幸福”。
古往今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没有不吃苦受累的。我们青年官兵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首要的是端正价值追求,去除
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有人讲,肯与吃苦的人吃一时之苦,不肯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这句话很有道理。青年时代吃点苦,实际上是给人生做储蓄,给事业增养料,给青春添华彩。当我们通过艰苦奋斗,使单位发展、个人事业取得更大成功的时候,实际上能够获得更大的幸福感,所以吃苦并不等于吃亏。
(三)把真抓实干落实在一职一位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强军梦”不是说出来的,只有靠苦干、实干才能实现。没有实干,再好的理想都会变成空想,落实也会变成落空。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藩的人,他也曾立志“成大事、扫天下”。可是他却连自己的庭院都没扫过,在他看来,那都是平常小事,结果一事无成,后人嘲笑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相反,有的同志平时不努力,把有关系、路子“广”当做荣耀,把能走“后门”看成有能力,关键时刻首先想到的是走捷径,甚至还有一些人嘲笑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同志“傻”。有的战友并不缺乏宏图伟志,缺的是恒心耐心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一遇到琐碎繁重的工作,就想到退缩和逃避。
总之,抓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践行优良作风也是一个常抓常新的命题。广大官兵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一言一行中贯注、一岗一哨中体现,自觉
弘扬光荣传统,践行优良作风,夯实强军之基,当好时代传人,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在强军兴警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夯实和谐之基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和谐之基
近年来,街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为主导,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效果,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曾经这样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可以说,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随着旧村改造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了社区,这就涉及到一个广大干部工作人员工作理念工作能力转型的问题。以前是农业农村,现在是城市社区,以前是开发建设,现在是管理服务,因此,必须转变工作理念,提升工作能力,构筑和谐街道建设新局面。
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整合各类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将治安、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民族、宗教等工作纳入其中,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户,按需服务。在做细做深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随着许多村(居)旧改完成,独生子女享受到宅基地审批或旧村改造建房用地指标审批的优惠待遇之后,许多农民、居民又滋生了再生育的想法,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去年初,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开计划生育网格化责任制,把整个街道划分成10大块37小块,结合联村情况,把每一位街道干部工作员都落实到某
一区块中,又在全市率先与7935例已婚育龄群众重新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违反合同将支付高额违约金,打破了对不合作对象束手无策的工作局面,使工作真正持续、有效、有力地展开。
通过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创建工作,重点抓好消防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四加一”集中整治,继续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和分级监管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做好信访工作,以领导包案责任制的落实来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重点排查旧村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访矛盾,分析矛盾原因。高度重视苗头性信访矛盾,对一些恶势力存在的村子进行重点整治,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要求各村居社区建立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重大信访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做好应急预案,使社会管理不疏漏、不缺失。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
平,探索农村管理社区化、专业化、物业化道路。加强社区(片)干部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服务内容,引导辖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对已完成旧改的村,引导成立农村新社区,在村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补助等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延伸。2010年,共实施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工程40项,投资3582万元,完成了凌云社区、楼宅等村(居)的部分绿化、灯光篮球场、健身器材、治安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分批次完成辖区内农民成人体检9561人,托幼人员2239人,开
展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413人次。刚刚举办市乡镇篮球赛的和村,就是一个旧村改造后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典型代表,这里新房错落有致,健身器材、灯光篮球场、网球场点缀在大片的绿化带里,依托临近物流,新建房房租大幅增值,而且村民还享有一系列医疗、失地养老保险等保障措施。
关注企业生存发展状况,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与水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逐步加深,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一些企业出现了日子难过的现象,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真诚服务企业,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构筑企业健康发展环境。街道工作人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对企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培育优势企业和创新驱动为目标,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第四篇:铸牢强军之魂 扭住强军之要 夯实强军之基
铸牢强军之魂 扭住强军之要 夯实强军之基 来源:《求是》 期号:2013/04 作者:徐粉林 魏 亮
习近平主席视察广州战区时强调,要牢记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认真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三个牢记”相互贯通、有机统一,阐明了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内在规律,融入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政治本色,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殷切期望,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铸牢强军之魂,始终把听党指挥的最高政治要求落到实处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军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要牢牢把握这一最高政治要求,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是保证军队时刻听党话、跟党走的根基,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维护。要更加注重强化军魂意识,持续深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扎实抓好坚定信念、铸牢军魂教育活动,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确保官兵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头脑清醒、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更加注重夯实部队党的组织基础,坚持以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切实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各级党组织成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团结巩固部队和完成各项任务的战斗集体,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更加注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强化政治意识、号令意识、大局意识,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候不含糊。更加注重适应世情党情军情新变化,积极探索贯彻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制度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确保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部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始终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落到实处。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用党的理论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并使之转化为广大官兵的坚定信仰,是听党指挥的本质要求。要始终坚持把首要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不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加大理论贯注力度,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对党的信赖。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部队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地位,按照“四个更加自觉”的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部队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认真学习贯彻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战略全局视野、科学发展要旨、求真务实精神、以人为本理念,使之成为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搞好政策宣讲和思想引导,着力回答解决官兵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高官兵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确保官兵政治立场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
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党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传家宝,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保证和现实要求。新一届党中央、中央军委制定了改进作风的规定措施,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心意图,坚决贯彻、自觉行动,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作风。要坚持抓好党史军史和本部队特有革命精神的学习,深刻感悟其历史渊源、丰富内涵、现实意义,自觉接受传统洗礼、培植红色基因、传承精神血脉。坚持把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入部队建设实践,贯穿于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延伸到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各方面,使之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坚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与履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与创造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坚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立言立行、接受监督、一抓到底,切实以领导干部的清风正气推动部队作风建设实现大的转变。
二、扭住强军之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
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根本目标。要牢牢把握新质战斗力标准,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一切工作都要向打赢聚焦,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威武之师,确保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战斗力标准是检验部队各项工作成效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要针对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我军历史使命和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实际,牢固树立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的思想理念,始终把提高战斗力作为部队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党委领导、机关力量、部队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坚持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认清国际战略格局调整、国家安全形势走向,认清战区战略方向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地位作用,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把握战区方向各种安全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战备观念。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加强根本职能和形势战备教育,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锤炼坚韧不拔、勇猛顽强、科学严谨的战斗作风。
不断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核心军事能力实质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其着眼点是适应国家核心安全需求,赢得军事斗争优势,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着力向形成新质战斗力深化,向自主创新发展跃升,向全面协调发展方向推进,向推动建设成果运用转化拓展,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把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作为突破口,加强一体化联合训练和全系统全要素演练,加强基础训练和使命课题训练,加强实战化训练特别是适应性、检验性、对抗性训练,不断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新的增长点,实施重点指导、重点建设、重点保障,突出抓好主体力量、主战装备、骨干系统建设,努力实现作战要素灵活组合、作战系统有机融合、作战效能高度聚合,以新型作战力量融入作战体系带动部队作战能力整体跃升。
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抓手。要扭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不动摇,坚持从战略高度抓好日常战备工作,搞好针对性战备演练,提高处置突发情况能力;坚持把重大演训活动作为实践平台,深化作战重点问题研究攻关,提高部队实战水平;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战斗力聚焦,突出抓好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储备,深化完善综合保障,为打得赢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系统建设、整体准备,统筹推进主要战略方向与重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三、夯实强军之基,不折不扣地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建军治军的铁律。要着眼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突出纪律建设,推动部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研究把握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在信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特点规律,才能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落到实处。要牢牢把握系统性,坚持全面从严,自觉做到政治要求严、管理教育严、军事训练严、执行纪律严、落实制度严,确保依法从严治军全方位、全员额、全时空落到实处。牢牢把握综合性,坚持预防为主、奖惩并重,善于运用思想教育、行政管理、心理疏导、技术防范等方法手段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牢牢把握层级性,注重按级负责、层次管理,做到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牢牢把握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把严格管理和以情带兵、文明带兵结合起来,团结、信赖和依靠广大官兵,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
增强法规制度执行力。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广泛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强化法规意识,提高法规素养,增强用法自觉。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无论是党委决策、工作筹划、指导落实等宏观层面,还是选人用人、钱物开支、工程建设等具体工作,都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敢于坚持原则,守住法规政策底线,切实克服随意解读、有法不依、明知故犯等问题。强化法规制度落实效果,坚持从党委机关和领导干部严起,从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抓起,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检查、督促、纠错常态化机制,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和建设按法规制度严格、高效运转。严明法规制度执行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奖优罚劣、奖惩分明,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必究的鲜明导向,切实强化依法从严的刚性约束。
坚持抓好基层建设。基层建设是部队建设的基础,《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是基层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依据。要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切实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落到实处。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军区抓建基层五年规划,提升基层建设的起点和标准,夯实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基本原则,把加强训练、提高素质作为有效途径,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各项制度规定,狠抓以防范重大安全问题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以安全发展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作者:徐粉林,广州军区司令员;魏 亮,广州军区政治委员)
第五篇: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
加强党性修养 弘扬优良作风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八
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和正确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这是时代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
“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
加强党性、改进作风,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养、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落实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和措施上,围绕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民主团结、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加强党性、改进作风,重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应该体现在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上,体现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体现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各级党组织要从教育培训、培养锻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作风要求、纪律规定等方面制定科学评价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具体要求,努力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既是对我们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也是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现实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带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曾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一定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高度,认识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在实践中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迎接挑战和把握机遇中将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发挥纪律严明这个优势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七
严明的纪律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纪律,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弘扬优良作风、保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
当前,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自恃地位特殊,放松纪律约束,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和各项规定,不认真贯彻执行,我们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实践证明,对中央三令五申的禁令和规章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我们这个党就会被搞散,我们这个国家就会被搞散,就谈不上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保证政令畅通。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的组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当之风,坚决反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经济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能超越职权插手具体建设项目,更不能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决不允许侵犯群众权益,决不允许欺压群众。一定要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等各项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清正廉洁。
纵览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党的纪律严明,党的战斗力就会增强,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纪律松弛,党的战斗力就会削弱,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尤其需要更加充分发挥我们党纪律严明这个优势,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团结奋斗,就能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六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面对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面对社会上种种腐朽思想的影响,能不能坚持正确利益观,对领导干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
在利益观的考验面前,绝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甚至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
有的个人主义严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有的违规建房、住房超标准、收受礼金购物卡、投资入股谋利。这虽是个别现象,却充分说明,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利益观,才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抵挡住金钱和物欲的诱惑。
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论者,不讳言利益,不否认社会成员有个人利益、个人抱负、个人追求。领导干部也有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正当利益。对于领导干部的正当利益,组织上应该维护。但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能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更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尤其不能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富起来就感到心理失衡,觉得自己吃了亏,总想着攀比仿效,总琢磨给自己找好后路。这样想问题,没有不犯错误的,没有不走到邪路上去的!大量案例警示我们,个人主义逐步发展、恶性膨胀,必然导致以权谋私、走向消极腐败和堕落。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多想想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难的群众,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
正确利益观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不动摇,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不失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人民日报评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五
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政绩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应该是实践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人民日报评论员:责任重于泰山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四
领导就是责任。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责任心强,就会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责任心不强,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在其位不谋其政,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着走,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结果就会问题越积越多,以致酿成大祸。
领导干部负有领导科学发展、管理社会事务、应对突发事件等重要责任。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和工作成效。责任意识强,就会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相反,责任意识不强,工作就很难到位甚至缺位。工作有难易之分,能力有高低之别,但关键的还是责任心。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工作勤勉,兢兢业业,带领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但是,也要看到,确有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享乐主义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了人民群众利益,阻碍了我们事业的发展。
我们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往往与一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直接相关。一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惨剧,后果触目惊心、教训十分惨痛。如果相关领导干部能够负起责任,这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带头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部门、行业、部位、环节,要反复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严防死守,杜绝隐患。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
2009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挑战中,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肩负的重任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落实上,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待。
仲祖文:引才的关键是引心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对人才工作日益重视,纷纷加大引才力度,尤其是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想方设法吸引海外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只注重政策优惠、物质待遇,不重视人文关怀、情感沟通,引才没有去引心。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徐庶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计,是因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用人者必须赢其心,人才方会尽其智。
引才要引心,首先要激发人才的爱国心。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李四光等一批杰出科学家冲破层层阻力毅然回国,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和人民。今天留学海外的人才,同样身在异乡,情系桑梓,满怀爱国之心。我们要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鼓舞他们,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吸引他们,为他们实现报国之志开辟更加畅通的渠道。
引才要引心,关键要激励人才的事业心。海外人才回国,看重的是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坚持以用为本,让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引心聚才。要改变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让引进的人才有机会领衔或参与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要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樊篱,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要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引才要引心,一定要尊重人才的自尊心。大凡人才,自尊心都比较强。要真心实意与人才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差异,使他们感受到信赖和光荣。要保护创新、宽容失误,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和学术氛围。要创新激励机制,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使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新一轮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潮正在形成。我们要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更宽的胸襟广揽四海英才,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服务于大局
2009年的春天,党风政风问题一再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提出,把党的作风问题作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就严禁以各种名义公款出国(境)旅游、严格公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使用等事项提出了八项要求;3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同月,“两会”召开,据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调查,民众对“两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反腐败名列榜首。党风廉政问题又一次位居舆论中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困难之时,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层到普通民众,都对党风廉政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当有重要理由:
一是树立信心、克服经济困难之需要。温家宝曾几次谈到,面对经济发展困难,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然而,信心从何而来?对执政党的各级领导者来说,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等等,都是信心的来源。但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说,能否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唤起民众的信任——信心,共克时艰,带有更大的难度。比如,某些具体政策是否正确,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其贯彻执行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如果民众认为执政党与政府不是特殊利益集团、是真正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就会拥护暂时不能见效的政策;而执政党与政府公信力较低时,其政策即使正确也难以得到民众认同,执行的阻力也相应产生,这就是信心问题。换句话说,民众的信心来源于对党和政府行为表现的认可,而作风作为党性和世界观的一种外在表现,是直接影响人民信心的重要因素。党的作风服务于大局,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
二是增强凝聚力、创造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之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的和谐与执政党、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和谐社会以公平正义为首要特征,腐败现象和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等不良作风则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损害,腐蚀社会主流价值观,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有些问题,比如,日常工作中的官僚主义;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得过且过、没有干事的心态;遇事推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乱子等等,虽不能划入腐败的范畴,但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并且,由于这些问题往往是在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常态性工作中出现的,更直接影响了执政党与政府的公信力,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中,相当一部分与党风政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关。没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是保障党的性质之需要。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向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党的性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与腐败和各种不良作风是相悖的。党的先进性内含着作风层面理应走在时代前列,理应符合人民的需求,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形成适应改革开放的新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中央文件所作的各项规定,就不仅仅是出于扭转经济局面的需要,还是保障党的性质,维护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央文件提到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公款出国旅游等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强调了。这些问题一再出现,说明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提起的话题,只有从经济体制和执政体制改革的源头综合治理,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就必须要在尽责、感恩、敬业、守信、立德、节欲方面下功夫。
要尽责。要把尽责作为首要的任务来认真对待。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好岗位职责内的事,做好群众需要做的事,做好别人不爱做的事,做好别人不会做的事,并且能够甘于寂寞,长期坚持,做得让组织满意,让同事满意,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满意,这样才算是尽到了责任,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多尽责、善尽责、尽到责,这样不但出成绩、出业绩、出政绩,而且在尽责中增长了才干、充实了生活、愉悦了身心。
要感恩。感恩就是要在其位、谋其事、用其智、竭其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感恩就是要将感恩之心外化为具体的行动。强化感恩之心的最好方法是学会比较,往上比,副职可能不如正职,一般岗位可能不如重要岗位;往下比,在人多职位少的情况下,能获得现有的工作、职位、报酬,已经是无比幸运了。大家应该知足,应该用感恩之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不要总是抱怨自己付出太多,提拔太慢,得到太少。
要敬业。敬业是干部必备的素质。敬业,才能乐业;敬业,才能爱业;敬业,才能修业;敬业,才能精业;敬业,才能兴业。敬业,才会将心思、时间、精力用在工作上,以明确的奋斗目标、明确的实施步骤、明确的落实措施一步步向目标靠近。只有有了敬业的精神,才会有敬业的行动。如果有了敬业精神,勤学习,善钻研,就能成为行家里手,形象就会升值,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要守信。经商要讲诚信,为官更要讲诚信。领导干部既要重承诺,更要重践诺,因为假的承诺,必然会带来真的麻烦!老百姓更重视的不是领导干部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作为领导干部,要成为讲诚信、守信用的楷模,要坚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要立德。胡锦涛同志要求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组织选用干部把德才兼备作为重要标准,考核干部要考“德能勤绩廉”,有人说官德也是一种政绩。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建树起来的丰碑。有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做人的尊严,得到人们的信赖,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号召力和凝聚力,领导干部的魅力和威信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来自于美德。领导干部要发挥好道德的力量,用美德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增强干劲,干成事业。
要节欲。人非圣贤,谁能无欲?有欲望没有错,关键是要把握好欲望之“度”,要有底线,必须要将欲望控制在法纪制度、道德良心允许的范围之内。有些人生活得不快乐,不是因为拥有太少,而是贪图太多。要以史为镜、以案为戒,束紧名缰利锁,学会节制欲望,绝不能为欲所困,为欲所害。只要不盲目攀比,主动去非分之想、远不正之风、弃不义之财,就能知足常乐。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它标志着执政党在政治上成熟和理论上自觉的程度。党员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执政意识的有无和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与动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既是一种政治身份意识,就是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执政骨干力量,自觉把自己所从事和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考虑和谋划;也是一种使命意识,就是时刻铭记党的理想信念和党的奋斗目标,自觉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实践表明,不断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对于建设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保持党在整体上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前提。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基本资源。党的创造力离不开党员领导干部创造性工作的态度、智慧及行动效果。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性的思想来源,是对党的事业的认同、参与的自觉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具备了执政意识,才可能在执政大局下思考问题、布置工作和采取行动,使一切工作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才可能进一步自觉履行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发挥领导骨干作用,始终保持创造的积极性。这样,党才有活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先进性的一面旗帜,是党号召和凝聚人民群众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与拥护的强大思想武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继续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被“西化”、“分化”了,必将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坚强的执政意识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解决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党的执政使命不符合、不适应问题的紧迫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与其重任总体上是相适应的。但是,随着党所处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重大变化,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存在着执政意识淡薄、错位的问题。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不坚定;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严重脱离群众;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只存在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但危害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为什么执政、为谁执政,依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
二、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特征与内涵
执政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执政实践的思想基础。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先进思想和观念,但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执政意识,也就是自觉巩固政权、维护政权、运用政权以实现党的利益的意识。
始终清醒的政权观念。我们党执政的权力,本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毛泽东多次说过,共产党人决不争个人的权力,但对人民的权力、无产阶级的权力,是一定要争、一定要掌的。世界上一些国家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放弃党的领导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背离,对党的历史使命的抛弃,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背叛,也就丧失了党的生存权。要增强政权观念,牢固树立确保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我们党手中的信念,明确认识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巩固政权、维护政权这个基本要求和根本前提出发,自觉运用政权实现本阶级利益。
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有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执政后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脱离群众、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行为是以权谋私,搞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以致腐败堕落。增强执政意识,核心是要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执政兴国的发展观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思想上树立了发展观念,一切着眼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有利于发展,党的执政内容、执政价值、执政资格才能得到体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才能得到稳固和提高。要强化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念。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论在何种岗位上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都要以党执政的大局为重。要了解大局、把握大局,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本地沿革、发展趋势中分析、了解、把握大势;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要放在大局中去思考、去衡量、去把握,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对于地方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尤其不能搞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局部的发展必须有利于全局的发展,当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
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大量出现,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带头弘扬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必须强化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新的实践,及时总结新的经验,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
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既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执政活动法制化;又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权力。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必须强化依法用权的法治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强化执政监督,自觉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使党的领导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居安思危的警醒观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缺少警醒观念,就会安于现状,失去进取精神、发展生机和创新活力。警醒观念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缺乏长远的历史眼光与深邃的战略眼光,将导致既无近虑,亦无远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警醒观念,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未雨绸缪,锐意进取,知难而进,艰苦奋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在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探究中养成揭示矛盾、发现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不掩盖矛盾,不粉饰问题,敢于正视并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
为政清廉的自律观念。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为政清廉的自律观念,自觉加强党性和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得住原则,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党纪国法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坚决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的侵蚀,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长期过程。增强执政意识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以及党组织对其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加强理论武装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根本前提。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树立并增强执政意识的政治理论根基。要切实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本领。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党员领导干部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引导和帮助党员领导干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投身执政实践活动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断从群众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及时发现问题,反映群众呼声,使自己成为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进而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建立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到上级领导机关工作的机制,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的内在驱动力。
严格党内生活锻炼是增强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党内生活锻炼,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党的执政使命的要求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使党性不断升华,执政意识不断增强,处理党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要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生活中不讲是非不讲原则、好人主义盛行等庸俗作风。要健全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既讲原则、讲是非,又真诚关心、互相帮助,通过谈心谈话达到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增进团结的目的。
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自执政以来,一直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管理的要求,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有效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进一步规范执政行为,保证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是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刻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的新经验,积极推进选人用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选人用人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应紧密结合实际,着力从以下五方面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一、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
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增强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合理规范的有序竞争,把各类优秀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优秀干部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坚持品行为本、责任为重、务实为要、民意为上、廉洁为贵,真正把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利益,锐意进取、敢闯敢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群众认可、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要坚持面向基层,任人唯贤。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真正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及时发现各方面优秀人才,并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遵循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坚持依法、按章办事,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法律、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真正实现靠制度选人、靠制度用人、靠制度管人。
二、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科学考评办法、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和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办法的干部科学考评体系,并普遍运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对各级干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各级干部从偏重经济建设向强化经济社会全面建设转变,从重GDP、财政收入向重环保、民生转变,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偏重短期效应向突出长期效应转变。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尽快建立“十项制度”。“五个转变”,就是要在考评内容上实现由单方面考评到全面综合考评的转变;在考评形式上实现由静态固定考评模式到动态多样考评形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重点上由重任职前考评到任职考察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转变;在考评方法上实现由封闭神秘方式向民主公开方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环节上实现由偏重考评过程到兼顾结果运用的转变。“十项制度”,就是要抓住当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入手,在巩固完善已有制度成果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干部平时考核制度、民意调查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干部学习考核制度、谈话制度、巡视评价干部制度、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制度、考评结果运用制度、考评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特别是在日常考核制度中,要把干部德的标准列为评价要点,既注重在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个人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又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以小节观其大德,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状况,为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要坚持群众公认,用科学的办法选人用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2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并指导和推动全省各级党委积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健全全委会票决领导干部任用制度,将全委会票决的范围扩大到省直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含省级领导担任正职部门的常务副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全面建立了“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省、市、县三级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都要就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作出专题报告,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部分市还对当年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加大了对纪委、组织、公检法等重要岗位干部的交流力度,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安排部署。一是继续推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需要,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提高科学性。二是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切实增强民意表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把好初始提名关。既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能把推荐票数多少作为决定任用干部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由党委根据考察的情况、岗位的需求、班子的结构和干部的发展潜力,综合分析、集体决定。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破除干部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化,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告诉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和有效监督。四是不断完善差额选拔干部方式,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等方法。五是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满5年、其他岗位满10年的干部进行横向、纵向交流,并加大对新提拔任职的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四、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2008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树立重视基层用人导向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联动考虑,整体运作,一方面精心选拔优秀基层干部到各级党政机关,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了1200名乡镇公务员,公开选拔了30名优秀乡镇(街道)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选拔了一批优秀县委书记到省直厅局领导岗位任职;另一方面,选派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培养锻炼,选派了119名年轻干部到县(市、区)挂职,选聘了1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人才培养选拔链,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我们将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立足于未来10年和更长时间对领导人才的战略需要,切实抓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继续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挂职和任职,从企业、乡镇选派一批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继续选聘1万名大学生村干部。二是进一步选拔基层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机关。认真总结从县、乡两级选拔党委书记到上级机关部门任职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措施和办法。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当年新考录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中村干部的比例不低于50%。市、县两级机关也要拿出一定比例考录基层工作人员。三是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和选拔工作,集中补充调整各级后备干部,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库,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
五、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加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把人选准用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要靠优良作风,坚持公道正派,也要靠科学机制,靠有效监督。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使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买官卖官者受到处罚。近年来,我省着眼于制度规范、群众参与、纪律约束,在强化干部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针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山西实际出发,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干部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工作“四个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办法,使干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积极探索开展了市、县党政正职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委托山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公众形象等三大项目15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民意调查,为全面客观评价识别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严明纪律,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要求,并及时将这些纪律要求在新闻媒体上广为宣传,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处理。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突出“群众满意”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六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建立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开展对市、县以及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评价,切实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标准、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手段、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全面实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和党政机关党组(党委)向机关干部群众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评议的制度。三是着力加强干部初始提名环节的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是按照“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方针,综合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组织函询、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重要事项等手段,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五是建立健全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制度、立项督查制度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特别是建立组织部门内部配合、外部协调的大监督机制,形成以组织部门为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六是继续做好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选人用人行为试点工作,防止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随意性。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中组部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确定为2008年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去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将课题分为1个总课题和5个子课题,与部分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共同开展了调研。
一、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随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出现并在一些地方蔓延,人们开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产生一些疑虑。从调研看,导致选人用人公信度不够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干部工作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用人导向和执行选人用人的标准、条件出现偏差。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不能出于公心。讲关系、凭好恶,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嫡系”和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不论素质如何、能否干事创业、群众是否拥护,都要想尽办法推荐、提拔、重用。二是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原则性不够强。三是不能正确把握选人用人标准和条件。有些地方执行德才兼备标准片面化,或者重用一些品德上有问题的“能人”,或者重用一些能力素质不高的“老好人”,干部群众不认可。有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上重结构轻功能,在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选拔上降格以求。
(二)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和民主质量不够高。一是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工作仍然存在“暗箱操作”。二是搞形式上的民主。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表面上程序一步不少,实际上仍是按主要领导的意图办。有些地方在选举中“陪选”和“软差”现象严重。三是民意失真失实。有些地方和部门不能合理确定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出现随意投票、盲目投票现象。有的参与推荐的人员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投人情票、关系票。有的地方拉票贿选现象严重。四是简单地以票取人。
(三)识人不深不准导致用人失误时有发生。对干部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不完善。目前“不提拔不考察”、“不换届不考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干部的考察评价过于笼统。考察材料格式化,缺乏个性化的分析评价,难以为党委讨论决定干部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干部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化程度不够高。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监督不到位。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不力。对群众反映有问题干部的查处不够,有的查处大事化小、避重就轻。领导干部的调整随意性较大。一些地方任期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干部调整特别是地方一把手的调整过于频繁。
(五)用人上不正之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从调研的情况看,不但一些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如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说情风干扰风等尚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又出现了拉票贿选等新的不正之风。
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坚持和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彰显选人用人公信度
1.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选拔干部。要把事业需要、工作需求、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干部积极性结合起来,大力选拔那些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事业心强、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选拔那些勇于创新、敢有作为、大刀阔斧干事业的干部,尤其是选准用好一把手。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把“德”放在第一位,选拔那些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情趣健康的优秀干部。凡在德上不“达标”者,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能选拔重用;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强调以德为先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才的要求。
3.坚持公道正派的选人作风。一是必须克服一切私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公道地评价干部,公正地选拔干部,对确实优秀的全力举荐,对确有问题的坚决不用,决不让踏实正派的干部吃亏,决不让投机取巧者得利。二是必须坚持原则,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坚持标准不降低,严格程序不变通,严明纪律不放松,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敢讲真话、实话、公道话。三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广纳群贤。四是必须经得起诱惑,顶得住压力,理直气壮地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4.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要把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放在基层,研究制定从基层和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政策规定,畅通从基层和一线选拔干部的渠道,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但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单位、艰苦环境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磨炼,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二)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保障选人用人公信度
1.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一要规范内容。明确提名主体,解决“谁有权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程序,解决“如何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条件,解决“哪些人可以被提名”的问题。二要健全制度。建立署名提名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提名必须署名提交书面材料,介绍被提名人选的有关情况、提名理由,申明与被提名人的关系等。落实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建立干部任用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制度。三要严明纪律。提名主体在提名过程中,不准通过授意和暗示推荐提名人选,不准在提名中弄虚作假,不准搞临时动议提名,不准直接或间接提名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直系亲属等与本人有法定回避关系的人员。
2.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一要合理划定参与范围,既保证覆盖面,又避免不知情、不相干的人参与民主推荐。二要改进推荐方式。尝试结合干部考核非定向预推近期可提拔或交流的预备人选,试行地方党委全委会推荐下一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人选制度。三要正确运用推荐结果。对民主推荐票进行科学定位,既把得票情况作为反映民意的重要依据,从得票较高的人选中确定考察对象,又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建立权重分析制度,准确反映不同层次人员的推荐意见。加强综合评价,把干部的推荐得票与其一贯表现、考核以及周围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行并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分析考核结果,找准个性特点,形成准确评价。
4.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决策机制。要探索加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决策前沟通酝酿的方法。在对拟任人选进行酝酿时,尝试书面预告制度,让参与酝酿人员对拟任人选有充分了解;实行缓议制度,凡对拟任人选意见分歧较大的,不急于提交会议研究。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推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决定任用干部票决制,不断完善票决方法,逐步实行差额票决制。扩大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范围,逐步从下一级地方党政正职扩大到党政工作部门正职,并延伸到重要岗位副职。对全委会闭会期间如何操作进行严格规范。
5.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一要形成制度。新提拔任用的委任制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的,一般应达到三分之一。二要更加科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方法,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强化实绩导向、突出岗位需要、注重能力水平。三要防止片面性。竞争性选拔方式是多渠道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不能不顾岗位特点、岗位需要,搞逢缺必考、逢缺必竞。
(三)通过推进群众的有序参与,赢得选人用人公信度
1.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要坚持“能公开的尽量公开”的原则,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创新公开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专门网站、设立专线电话和电子信箱等形式,定期发布和更新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动态信息,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探索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闻发布制度,掌握舆论主动权。
2.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的意愿。要探索推行民意调查、民情搜集和民意问询等制度,及时掌握干部在社会上的表现。要切实尊重群众的意见,对于群众反映好、民主推荐票集中的干部,要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择优使用。要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提高差额选举的职务层次。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做到组织提名与代表大会代表提名相结合,使代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利。坚决不搞对候选人没有意见不画票的做法。
3.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要科学设置测评指标,量化评价标准,加大重要指标的权重,建立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合理选择测评的实施主体和参评主体,实施主体应为第三方或专门的社会评价机构,参评主体的选择应坚持广泛性、代表性、知情性和认知力并重的原则,将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联的群体列入参评范围,并确保普通干部群众占一定的比重。要完善测评的方式方法,通过随机采集信息、集中听取民意、调查问卷、网络投票、设立专门信箱等方式进行。要把测评结果作为考核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通过严明的纪律,维护选人用人公信度
1.严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尽快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界定不清,权责关系划分不明,问责难、追究难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为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提供依据。
2.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把加强对各级党委用人权的监督,特别是合理规范一把手的用人行为作为重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推行上级组织部门派人参加下级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全委会委员民主测评本级党委新提拔领导干部制度;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廉政申报制度、党委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制度、选人用人社会监督员制度;建立网上举报和网上公示平台,完善干部监督网络。
3.严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要结合巡视工作,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坚持和完善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研究制定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的惩治办法,不仅要使卖官者受到制裁,也要使买官者得到严惩,对为“跑官要官”的人说情、打招呼的要严肃批评,造成用人失误的要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五)通过严格干部管理,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加强干部经常性教育。重点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当前,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同时,加大干部奖惩力度。让那些踏实肯干、业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干部得到肯定和鼓励,让那些作风漂浮、投机钻营、群众不满意的人受到批评,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干事有责、成事有功、误事有过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