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士和患者之间语言沟通形式和运用技巧.范文
护士和患者之间语言沟通形式和运用技巧
[ 09-08-05 09:12:00 ]
作者:李又娟,石善江
编辑:studa20 【关键词】
护士和患者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语言交流在护士与患者沟通中对加速疾病的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和患者沟通的语言形式
护士和患者语言沟通形式主要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有声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最常用方法,即利用直接交谈来传递信息,在有声语言中又可分为礼貌性、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健康指令性、保护性语言等[1];无声语言是一种体态性语言,通常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与手势等,它是一种辅助性语言,充分利用好无声语言能增加沟通效果。由于护士面对的是特殊人群,其语言的形式、方法及作用也应有很大的不同。有声语言包括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劝说性语言、鼓励性语言、保护性语言、解释性语言、暗示性语言、指令性语言、引导性语言、趣味性语言、赞美性语言和刺激性语言等语言形式。其中礼貌性语言是一种对患者谦虚恭敬的语言,能使患者人格、尊严得到赞许、尊重,是护士和患者满意沟通的前提。安慰性语言是一种能使患者心情安适的语言,是护士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疑惑、悲观、急躁等心理进行劝慰的语言,在护理工作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劝说性语言是一种对患者劝导宽解的语言,对患者应该做到而一时不愿做的事,往往经医务人员的劝说后而顺从。鼓励性语言是一种能激发勉励患者的语言,对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与疾病作斗争事非常重要的。保护性语言是一种尽力照顾患者不受损害的语言,避免患者受到意外刺激,是实行保护性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所决定的。解释性语言是一种分析阐明的语言,具有说明事实或阐明道理作用,对患者、家属提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进行解释,要注意患者都较敏感,因此讲话要慎重、适度。暗示性语言是一种不直白表达意思的含蓄语言,能起到隐喻启发患者的作用。指令性语言是一种具有命令、指示、强制性的语言,能引起患者的重视作用。引导性语言是一种能诱导引领患者的语言,能启发、引导患者改变思维的作用。趣味性语言是一种风趣、幽默、活泼、滑稽、充满激情、含蓄、诙谐逗乐的语言,适度运用可以减轻患者精神负担、融洽医患关系,便于问诊、治疗、调节患者的情绪,增进医务人员的亲切感、缓解患者的紧张气氛,创造一种心情舒畅的环境,使患者增添愉快欢悦,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但运用时一听要适时、适度、恰当,切忌过度[2]。赞美性语言是一种称赞、颂扬患者的语言,能起到激发患者的潜能和决心的作用。刺激性语言是一种伤害患者的语言,有伤害性、嘲笑性、讽刺性等多种。在护理过程中,刺激性语言也是导致护患矛盾的主要原因,可使患者产生一种对抗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且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坚决禁用。无声语言包括表情语言、眼神语言、手势语言、动作语言、触摸语言等语言形式,其中表情语言是人们通过面部状态或姿势变化来传递信息的语言,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面带微笑,给患者营造一种亲密无间的气氛,会使患者感到欣慰。眼神语言是人们通过眼色、眼睛神态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表达,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和增进与患者感情的交流,同时护士也应当注意患者眼神,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帮助治疗护理。手势语言是通过手的动作、姿态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手势同眼神一样,灵活多变,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动作语言是通过扬眉、撅嘴、挥手、点头、摇头等身体部位活动传递信息的语言,护士在同患者的交往中,诚恳友善地向患者点头打招呼,温暖和安全感油然而生。触摸语言是通过身体某个部位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的语言,它是沟通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既能增进人们的相互关系,也可以增进护患的情感交往。但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风俗和文化背景,应用恰当,以免引起误解。
[ 09-08-05 09:12:00 ]
作者:李又娟,石善江
编辑:studa20 护患沟通的语言技巧
2.1 了解患者的需要
和患者沟通是要了解病情、稳定患者情绪、医治心理疾病、让患者得到安慰、使患者得到健康指导。因此,护士需要熟悉患者病情、治疗进展情况,患者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只有在充分了解患者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开展护理活动。主动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当患者有忧时,要出面劝慰,当患者诉说苦哀时,要给以倾听表示同情,当患者悲痛时,要给以倾听表示同情,要好言安抚,当患者受挫折时,要婉言疏导等。
2.2 学会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基本要求是诚信、尊重、同情、耐心,注意人际距离,保持环境安静安全。首先要熟悉对方的性格、嗜好和品性等,这是沟通的前提。其次是对症说语,以利患者康复,说话时表情要自然,和气亲切,表达得体,使患者愿听、想听,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态度诚恳,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掌握好语调语速,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增强沟通效果,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和受教育程度、对疾病认识的程度,留意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控制[3],护患沟通有以下五个要素:一个技巧,多听,尽量让其倾诉、宣泄以做出准确解释;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三个留意:患者的文化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对沟通的感受,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沟通或交流的期望值,自身的情绪反应,要学会自我控制;四个避免,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压抑对方情绪改变对方观点,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术语和词汇,强求对方接受医生的观点、意见和事实[4];五个注意,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礼貌性、情感性、针对性、灵活性。
【参考文献】
袁耿搞.医学心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5.李文鹏.医学伦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144.陈丽.新型医患关系在医疗实际中的应用.护理研究杂志,2006,20:635-637.朱耀明.浅谈医疗活动中的医患沟通与交流.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634-635.
第二篇:浅谈护士语言修养及沟通技巧.
浅谈护士语言修养及沟通技巧 护士职业语言的重要性
1.1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其中语言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亲切而贴心的语言,对于患者来说犹如一剂良药。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察言观色,通过谈话给患者以启发和解除心理负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护士应重视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重视语言修养无疑能提高护理的艺术性。
1.2 语言贯穿整体护理工作 无论是入院介绍、术前及术后护理,还是为患者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护士都必须用语言与患者沟通,以解除其顾虑及思想负担,配合相关的治疗。如果护士只是单纯地打针、发药,就显现不出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如果护士无语,患者也得不到心理上的需求,就会对自己的疾病及周围的环境感到惶惑不安和心事重重,而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就无法建立。
1.3 护士的语言反映护士的整体形象 护理队伍的整体形象是一个团队,需要全体护士人员的共同努力。而语言恰恰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一名护士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知识层次及不同文化素养的人接触,因此,很多时候,护士的语言既可以起到治病作用,也可以使病情加重。护士的语言修养是护士素质优劣的标志,要提高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形象,要使护理工作得到良好的信息反馈,护士必须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形象。2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2.1 政治思想素质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奉献精神是任何一名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特别是医药卫生相关政策,制止不文明行为。要求护士要自觉克服个人的种种困难,并努力培养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感情,从而树立自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品德。
2.2 职业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素质培养的核心,德才兼备,有德才能谈到才,有才而无德,素质就是一句空话。高尚的医德,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尊重患者是指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平等对待患者,尤其不能歧视“脏”、“丑”、“土”等形象的患者,相反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出言不逊语言可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健康,甚至导致医源性疾病。2.3 良好的形象素质 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在人们心目中护士是美好与爱心的结合。提高护士形象素质是建设护理文化的主体部分。护士的形象素质主要表现在着装、姿态和面部表情等方面。护士应注意自身打扮,衣着应整洁、合体,风度应优雅、真诚。护士的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句亲切的问候,都是一剂良药,让患者感觉到被尊重和关心,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为护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语言修养素质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它能影响人的健康、人的心理及整个机体,从而成为心理、生理的医疗因素,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文明、和蔼、亲切、自然的语言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如能经常询问一声“您哪里不舒服?我可以帮助您”,“你好些了”之类的语言,患者自然会欣然接受护士的服务,并从心理上放松心情,以愉快的心态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应用大众化的通俗性语言向患者解释,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与了解医学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交谈时,可以用医学术语、讲哲理。3 护士语言沟通的技巧 3.1 声音语言
3.1.1 礼貌性语言 对患者要适当的称谓,不能直呼床号。为患者护理时,要用商量的口气,不要训斥和指责患者,让患者从护士的语言中感到关怀与尊重,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放松和振作,产生“在家一样的感觉,有和亲人在一起的感觉”。特别是与患者交谈时,要特注意观察患者,是高兴、快乐还是焦虑、抑郁,对这些细微的观察作出判断以便“对症下药”,安抚患者的心理。交谈时要认真,不要东张西望,耐心地倾听,这样,患者会感到心情舒畅并放松下来积极配合。3.1.2 语气要适当 语气如同表情一样,表达着内心感受。礼貌性语言更需要语气的配合,才能增强语言的效果。护士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在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适当。过高的音调容易让人觉得是噪音,过低的音调会让人觉得有一种压抑感。和善而恰当的语言往往令患者理解和尊重护士的工作,可获得患者发自内心的信任,并能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对患者产生的是积极作用。3.1.3 解释性语言 当为患者使用一种药物或进行一项护理操作时,告知患者该药有何种用途,会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不良反应,往往可以消除患者的疑虑,高高兴兴的接受治疗。
3.1.4 幽默性语言 对于轻患者而言,适当的幽默,可活跃病房生活气氛。调节情绪,有助于沟通。3.2 体态语言
3.2.1 规范的仪表 护理学的奠基人南丁格尔曾经说过: “护理是最精确的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好的仪表常给人以亲切、端庄、纯洁、文明的良好印象,一个自然大方、健康高雅的护士,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蔼、可信。
3.2.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能迅速而真实地反映各种复杂的内心活动。护士发自内心的微笑应表现出真诚、亲切、同情和理解。在微笑中为患者创造一种愉悦的、安全的、可信赖的氛围。适当配合表情、手势,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以显示出护士的温文尔雅和对患者的关心、体贴。
3.2.3 优美的体态 体态可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俗话说:护士要求站直,走得轻稳,不随意乱坐。美丽的护士是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温暖了患者,使医院充满了安慰和温馨。可以说,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小动作都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总之,良好的语言修养塑造了良好护士形象,而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参考文献
[1] 马丽华.浅谈导医护士素质教育与服务内涵的扩展.西南军医,2007,9(2):137.
第三篇:部门之间沟通技巧
部门之间沟通技巧
上下级沟通:上下级沟通时要问清楚一些问题,上级布置任务后,要问清楚一些问题,防止做错事。包括工作的截止时间、有无特殊需求,及时反馈。准备好问题之后再和上级沟通!越级沟通:所谓越级沟通就是本部门下属与其他部门上级沟通,越级沟通时一定要代自己的主管向其他部门主管解释清楚,为什么要代为沟通,并且再解决问题之前要先说清楚这个问题对他有什么意义,这样才能配合好工作。
跨部门沟通:可以让自己的主管先跟需要沟通的主管打好招呼,这样方便问题的解决。并且要对该主管说清楚解决这个问题对他部门的好处及意义。
向上管理:1.及时向上级反馈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进度等;2.因为上司也不可能是全球通,很多问题也许他们也没有想到,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下,不妨把你的一些开创性建议提给你的主管吧。
第四篇:护士沟通技巧
护士沟通技巧
前言
一、良好的护患关系,信息交流和人际关系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二、护理关系你离不开人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护士除了与同事,医生及其他人之间进行沟
通信息外,在按护理程序护理病人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与病人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
能增进护患讲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减少护患矛盾。因此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并合理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是沟通?
一、沟通是两个或俩个以上的人之间的思想交流。
二、沟通是所有的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三、沟通是分享或传递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一种动态的力量,它能深深地影响人际间的亲密程度。
人生的品质是取之于他的沟通能力。
人与人之间误会90%是由于沟通不良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90%是误会造成的。
什么是护患关系?
护患有效沟通是指护患之间确切无误的信息交流,是保证护理程序顺利实施,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全方位护理的首要环节,对顺利完成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一、护患沟通的特征
专业性和工作性的特征;特殊信息内容的沟通;多渠道;范围广的沟通;需要运用多学科进行的沟通;具有一定道德和法律意义的沟通;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
二、沟通的形式
1、语言沟通
2、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的定义:使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沟通。
语言沟通的类型:1书面语言:是以问自己符号符号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即写出的字,如报告,信件,文件,书本,报纸等。书面沟通不受时空限制,具有标准性和权威性,并便于保存,以便查阅或核对。2 口头语言:以语言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即说出的话,包括交谈,演讲,汇报,电话,讨论等。
使用语言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词语 选择合适的语速
选择合适的语调和声调 适时使用幽默
时间的选择和话题的相关性 非语言沟通的定义
定义:伴随着沟通而发生的一些非词语的表达方式和行为的沟通形式。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1)仪表和身体的外观(2)身体的姿势与步态(3)面部表情(4)目光接触(5)手势(6)触摸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1、来自患者方面:患者存在明显的生理障碍;患者被动地把自己摆在波动的位置;角色的行为异常。
2、来自护理人员:业务修养差;护理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知识贫乏。
四、促进护患沟通的对策
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其业务修养
人们常把护士尊为天使,天使即真,善,美的代言词。一个护士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较强的自控能力,宽容豁达的胸怀,才能拥有对病人真诚相助的态度,这是护患有效沟通的基础。
2、注重心理因素在沟通中的作用
抓住一切与患者沟通的机会,掌握沟通技巧,正确运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这是护患有效沟通的关键。(1)与患者谈话时,注意语言的针对性,教育性,通俗性,艺术性,做到不卑不亢,语言温和,吐字清晰,语调适中,交代护理意图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教育指导有理有据生动形象。同时注意安慰性语言,礼貌性用语的应用。(2)学会倾听,全神贯注,面带微笑,表情随和,不随意发笑,点头或打断病人谈话,注视对方眼睛,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能清楚听到对方谈话为宜。
3、注重知识结构的完善,充实
病人由于其家庭环境、文化、修养、经济、地位、职业等的不同,其心理状况,所需获得的信息,内容,量也不同,这就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医学,心理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知识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护患有效沟通。
4、注意患者非语言性信息的流露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体态,姿势,手势。一个人如果出现了生理缺陷,功能障碍如耳聋,失明等,则他的手势,体态语言将成为其传情达意最直接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随时严密观察,从而获得准确信息,实施恰当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5、引导试探性语言的应用
有些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悲观绝望,语言表达困难或拒绝与人交流,采用引诱,引导,试探性语言往往会受到满意的效果。与特殊病人的沟通技巧
1与发怒病人的沟通技巧:倾听,接受,理解,帮助。
2与哭泣病人的沟通技巧:宣泄,独处,陪伴,安抚,鼓励。3与抑郁病人的沟通技巧:观察,注意,关心,重视。4与有缺陷病人的沟通技巧:关心,气氛,方法。5与危重病人的沟通技巧:简洁,身体语言。
6与不合作病人的沟通技巧:请尽量说说你的看法,听你一说确实有问题存在。7与要求过高病人的沟通技巧:不过我有这样的想法。
护患沟通中的“五主动”“六一句”“十个一点”
五主动:主动关心,帮助,体贴患者;主动耐心安慰患者;主动热情接诊患者;主动巡视病房;主动相送出院病人。
六一句:入院时多介绍一句;操作时多说明一句;晨间护理时多问候一句;手术前多解释一句;手术后多安慰一句;出院时多关照一句。
十个一点:微笑多一点,爱心多一点,仪表美一点,照顾全一点,语言甜一点,要求严一点,观察细一点,效益高一点,操作稳一点,服务诚意点。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第一次住院,对陌生的环境有些不安
A护士对他说:您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小田,如果你有什么事请找我,我会尽力帮助你。现在我带你去你的床位,请床位医生来看病,然后带你四处走走,熟悉一下环境。
B护士对病人家属说:病人住12床,你们先过去等好,我等会儿过去给他测量血压,不要走开啊。
启示:护士态度应诚恳,充满关心和同情,从而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
案例二
患者住院期间需要每天静脉输液,有些患者静脉条件不好,对穿刺感到很紧张。
A护士在对患者说了输液的重要性之后,说:我用小针头给你穿刺好吗?你放松些,就不会那么疼了,来,深吸气。趁患者放松,一针见血地完成输液操作。
B护士说:9床某某某,该打针了。扎好止血带后一边拍打患者手背,一边抱怨着,“你的血管长得不好,待会儿我给你打好后不要多动哦,不然又要肿了。
启示:积极的暗示语言常使患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良性刺激,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案例三
夜班护士在发早餐前的口服药,15床病人以为是在发饭后服用的药,冲着护士大喊:我怎么没有药的啊!你是不是发错了?
A护士情绪激动地从病人嚷:在发餐前要呢,你少添乱。
B护士复核了服药本之后,对病人说:哦,你记得很清楚啊,你的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饭后半小时服用,到时间我会送过来的,你先休息一会儿。启示:护患之间始终存在信息不对称,要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案例四
病房晚上9点熄灯,可是20床的家属还是不愿意走,说是病人的情况不太好,想要陪着。A护士对家属说:我们医院是规定9点钟熄灯,你们可以离开了。
B护士在了解家属不肯离开的原因之后对家属说:我理解的想法,但是现在是熄灯时间,病房里还有其他病人需要休息,你们可以留一个家属陪在这里,然后把日光灯换成墙灯,你看这样行吗?
启示:沟通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情境,在不同的情境里,护士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案例五
某护士向病人询问病情。。。
A护士问:你昨天吃饭好还是不好?
B护士问:你昨天胃口怎么样,吃了点什么? A护士问:你现在腹痛还是不痛? B护士问: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启示:沟通时如果需要提问,尽量不要使用封闭式提问,而是尽量使用开放式提问。
案例六
急诊病人询问输液情况。。。
A护士说:早上七点半到下午四点半。
B护士说:晚上没有输液的,下午四点半就不要来输液了。
C护士说:你输得液体是抗生素,请尽量在日间用药,如果有不良反应发生能及时处理。希望你能够理解和配合。
启示:急诊中夜班护士独自当班,希望补液尽量集中在日班,但是没有规定夜见不给输液,所以不能推诿病人,同时要用和蔼的语气对病人解释。
案例七
急诊护士夜班时,一名患者主诉头痛要求看病。A护士说:你头痛啊,头痛要做脑电图的,我们医院晚上没有脑电图,所以你去大医院看吧。B护士说:你好,你是不是感冒啦,先坐在这里,我先给你测个体温,然后请医生来给你看病好吗?
启示:护士指导不明确,是否需要检查应在诊查之后,由医生决定,不能私自推诿病人。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学问中应排在前面,沟通能带来其它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
小结:沟通是成就护理事业的顺风船,沟通从心开始,用心灵守护我们的心灵,用心灵呵护我们的事业。
第五篇:语言沟通技巧
教师公开招聘面试中,应试者和考官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因此语言沟通技巧在面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巧妙展示语言“亮点”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面试者的知识和修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推动面试的顺利进行,协调应试者与考官的沟通,使考官能够全面了解应试者的能力和素质。绝大多数的应试者往往会忽略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很难学习到语言规范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介绍一些面试实战中的语言技巧,来巧妙展示语言的“亮点”。
(一)“我”字使用要巧妙
1.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在教师招录面试中,应试者极力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某某学校等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应试者痛快地使用“我”字的时候,考官可能已经厌烦了。
2.变单指的“我”为泛指的“我们”。
3.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4.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6.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二)发表意见的技巧
教师公开招聘面试中,针对某一教育问题,应试者能否发表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观点,是面试中的一项常规的而且是重要的测评项目。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应试者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以发表真知灼见外,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的技巧,以此来促进考官对自己观点的理解和接受。
1.考官提问时请应试者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
2.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复;考官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自己要主动结束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
3.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
4.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5.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前者指先从考官易接受的但离你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逐步接近你的真实观点——在考官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前提下,以清晰的逻辑去推销你的观点。后者是指用“相反”的方法提出观点,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你真正的观点。人们反对错误的观点往往比接受正确的观点更容易。提供确切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当你提供了确切翔实的论据,而不是仅提自己的主张时,你的观点就容易被接受。
(三)做恰当的解释
在教师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还或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解释的态度应端正。应试者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考官并不是真的不懂或没听清,他们也不是想搞清楚你到底懂多少。考官要求应试者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查的就是应试者会不会解释。应试者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怀疑,需要自己做出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应试者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
2.应适时收尾。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应试者不必着急,“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考官已经做了某个判断,应试者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应试者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非要让考官明白,那样就可能将应试者与考官的关系弄僵。
3.有理有据。解释其实就是阐明应试者的论点和论据。在你确凿的证据和一定的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考官将很容易接受应试者的解释。
4.实事求是。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请应试者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明。应试者若有不便直说的或应试者不愿在考场表露的,可以如实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5.承担责任。当应试者被要求解释自己过去工作学习中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若仅仅说明事情的经过而回避自己的责任,就不明智了。欲通过自己的解释获得考官的信任和谅解,应试者最好勇于承担责任。请放心,对此考官不会只注意“错误是谁造成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解释”。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应试者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不用解释。例如应试者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诚恳地向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四)不断提升面试语言的逻辑性
应试者的发言需简洁、精练,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应试者不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外延。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应试者可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1.避免表达模糊不清和前后歧义。面试回答中如果没有事先交代,不要使用简称或把一些名词进行简化,否则很容易让考官误解或使考官觉得模棱两可。如某应试者叙述大学期间某次青年志愿者活动,他成功地进行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初次体会到大学生创业的感觉。该应试者用“青年志愿者活动”来指“勤工俭学活动”,造成考官们认为他所说的话模棱两可。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歧义用语。
2.前后指代清楚。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后者可以大量使用代词,而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容纳上下文,因此,代词使用得多没关系。而口语速度快,如果代词用得太多,考官难以根据上文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因此应试者在考场上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可以少用人称代词,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
3.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有些应试者回答问题,不紧扣题意,泛泛而谈,例如被问到对过去的某件过失怎样认识时,应试者回答:“有一次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样的回答由于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4.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一些句式也是这样,如:“可能”、“也许”,“如果必须做出结论的话„„”等。
5.不要随意省略主语。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可能很随便,经常在谈话的双方都明白时省略主语,如:“昨天去哪了?”对方不会听不懂。但考场上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最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面试考场上应使用较正式的口语,尤其是必须注意对考官的称呼不能省略。
6.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应试者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考官一个清晰、完整的感觉。
7.增强谈话的逻辑性。应试者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过渡接应,并突出逻辑关系。
(五)借“口”说话
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应试者提的,需要应试者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应试者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应试者如果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应试者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应试者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应试者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
(六)面试用语的“禁忌”
1.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有些应试者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密不透风,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应试者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
2.语言的反复追加。当应试者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烦躁了。
3.确定性的两个极端。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应试者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应试者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另一些应试者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4.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如果应试者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应试者应尽可能
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因此、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有的应试者经常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场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去掉口头禅和伴随动作。一个人的“语言形象”也可能带着一些反复使用的口头禅“那个、然后”等以及诸如扬眉、歪嘴角、搔头发、抹鼻子的伴随动作。这些都是应该去掉的。
二、关注面试中的“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无声胜有声的形体语言。除了讲话以外,无声语言也是重要的沟通手段,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用辞,38%取决于音质,55%取决于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面试中,恰当使用“无声语言”交流,将为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声语言主要有:目光语、面部语、身势语、手势语、服饰语等,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来传递信息,它们在面试交谈中往往起着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效果,是职业形象的更高境界。形体语言对面试成败非常关键,有时一个眼神或者手势都会影响到整体评分。比如面部适当微笑,就显现出应试者的乐观、豁达、自信;服饰的大方得体、不俗不妖,能反映出应试者有知识、有修养等独特魅力,它可以在考官眼中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提高应试者的求职竞争能力。
(一)如钟坐姿显精神
进入面试室后,在没有听到“请坐”之前,不可以坐下,等考官告诉你“请坐”时才可坐下,坐下时应道声“谢谢”。坐姿也有讲究,“站如松,坐如钟”,面试时也应该如此,良好的坐姿是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的关键要素之一。坐椅子时最好坐满三分之二,上身挺直,这样显得精神抖擞;保持轻松自如的姿势,身体要略向前倾。不要弓着腰,也不要把腰挺得很直,这样反倒会给人留下死板的印象,应该很自然地将腰伸直,并拢双膝,把手自然的放在上面。有两种坐姿不可取:一是紧贴着椅背坐,显得太放松;二是只坐在椅边,显得太紧张。这两种坐法,都不利于面试的进行。要表现出精力和热忱,松懈的姿势会让人感到你疲惫不堪或漫不经心。切忌跷二郎腿并不停抖动,两臂不要交叉在胸前,更不能把手放在邻座椅背上,或加些玩笔、摸头、伸舌头等小动作,容易给别人一种轻浮傲慢、有失庄重的印象。
(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面试一开始就要留心自己的身体语言,特别是自己的眼神,对面试官应全神贯注,目光始终聚焦在面试官身上,在不言之中,展现出自信及对对方的尊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恰当的眼神能体现出智慧、自信以及对职业的向往和热情。注意眼神的交流,这不仅是相互尊重的表示,也可以更好地获取一些信息,与面试官的动作达成默契。正确的眼神表达应该是:礼貌地正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最好是考官的鼻眼三角区(社交区);目光平和而有神,专注而不呆板;如果有几个面试官在场,说话的时候要适当用目光扫视一下其他人,以示尊重;回答问题前,可以把视线投在对方背面墙上,约两三秒钟做思考,不宜过长,开口回答问题时,应该把视线收回来。
(三)微笑的表情有亲和力
微笑是自信的第一步,也能为你消除紧张。面试时要面带微笑,亲切和蔼、谦虚虔诚。面带微笑会增进与面试官的沟通,会百分之百地提升你的外部形象,改善你与面试官的关系。不要板着面孔,苦着一张脸,这样不能给人以最佳的印象,不易于争取到工作机会。听对方说话时,要点头,表示自己听明白了,或正在注意听。同时也要不时面带微笑,当然也不宜笑得太僵硬,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表情呆板、大大咧咧、扭扭捏捏、矮揉造作,都是一种美的缺陷,破坏了自然的美。
(四)适度恰当的手势
交谈时做些手势,加大对某个问题的形容力度,是很自然的。可手势太多也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需要适时适度配合表达。另外注意不要用手比划一二三,这样往往会滔滔不绝,令人生厌。交谈很投机时,可适当地配合一些手势讲解,但不要频繁耸肩,手舞足蹈。有些求职者由于紧张,双手不知道该放哪儿,而有些人过于兴奋,在侃侃而谈时舞动双手,这些都不可取。不要有太多小动作,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更切忌抓耳挠腮、用手捂嘴说话,这样显得紧张,交谈不专心。很多中国人都有这一习惯,为表示亲切而拍对方的肩膀,这样对待面试官是很失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