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section A&B课文翻译(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2:3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section A&B课文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section A&B课文翻译》。

第一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section A&B课文翻译

UNIT

SECTION

A

美国人认为没有人能停止不前。如果你不求进取,你就会落伍。

这种态度造就了一个投身于研究、实验和探索的民族。时间是美国人注意节约的两个要素之一,另一要素是劳力。

人们一直说:“只有时间才能支配我们。”

人们似乎把时间当作一个差不多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对待。

我们安排时间、节约时间、浪费时间、挤抢时间、消磨时间、缩减时间、对时间的利用作出解释;我们还要因付出时间而收取费用。

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许多人都深感人生的短暂。时光一去不复返。

我们应当让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

外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常常处于压力之下。

城里人看上去总是在匆匆地赶往他们要去的地方,在商店里他们焦躁不安地指望店员能马上来为他们服务,或者为了赶快买完东西,用肘来推搡他人。白天吃饭时人们也都匆匆忙忙,这部分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生活节奏。人们认为工作时间是宝贵的。

在公共用餐场所,人们都等着别人尽快吃完,以便他们也能及时用餐,你还会发现司机开车很鲁莽,人们推搡着在你身边过去。你会怀念微笑、简短的交谈以及与陌生人的随意闲聊。不要觉得这是针对你个人的,这是因为人们都非常珍惜时间,而且也不喜欢他人“浪费”时间到不恰当的地步。

许多刚到美国的人会怀念诸如商务拜访等场合开始时的寒暄。

他们也会怀念那种一边喝茶或喝咖啡一边进行的礼节性交流,这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

他们也许还会怀念在饭店或咖啡馆里谈生意时的那种轻松悠闲的交谈。

一般说来,美国人是不会在如此轻松的环境里通过长时间的闲聊来评价他们的客人的,更不用说会在增进相互间信任的过程中带他们出去吃饭,或带他们去打高尔夫球。既然我们通常是通过工作而不是社交来评估和了解他人,我们就开门见山地谈正事。因此,时间老是在我们心中滴滴答答地响着。

因此,我们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我们发明了一系列节省劳力的装置;

我们通过发传真、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与他人迅速地进行交流,而不是通过直接接触。虽然面对面接触令人愉快,但却要花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在马路上交通拥挤的时候。因此,我们把大多数个人拜访安排在下班以后的时间里或周末的社交聚会上。

就我们而言,电子交流的缺乏人情味与我们手头上事情的重要性之间很少有或完全没有关系。

在有些国家,如果没有目光接触,就做不成大生意,这需要面对面的交谈。

在美国,最后协议通常也需要本人签字。

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电视屏幕上见面,开远程会议不仅能解决本国的问题,而且还能通过卫星解决国际问题。

美国无疑是一个电话王国。

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电话做生意、与朋友聊天、安排或取消社交约会、表达谢意、购物和获得各种信息。

电话不但能免去走路之劳,而且还能节约大量时间。

其部分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电话服务是一流的,而邮政服务的效率则差一些。

有些初来美国的人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其他国家,在他们的国家,人们认为工作太快是一种失礼。

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花一定时间来处理某件事的话,那么这件事就好像是无足轻重的,不值得给予适当的重视。

因此,人们觉得用的时间长会增加所做事情的重要性。

但在美国,能迅速而又成功地解决问题或完成工作则被视为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工作越重要,投入的资金、精力和注意力就越多,其目的是“使工作开展起来”。

UNIT

SECTION B

你认为在异国留学是一件听上去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吗?

你会像许多离家去另一个国家学习的年轻人一样感觉很有趣吗?

这当然是一种崭新的经历,它会给你带来机会,让你发现许多迷人的东西,获得一种自由感。然而,尽管有这些好处,你也会遇到挑战。

因为你的观点可能会与存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信念、准则、价值观念和传统发生冲突。你也许会感到很难去适应一种新的文化以及该文化中你不熟悉的那些部分。这就是“文化冲击”。

人们经历文化冲击的过程至少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叫做“蜜月期”。

在这一阶段,你会感到生活在一个不同国度里很兴奋,而且每一样东西看上去都妙不可言。你什么都喜欢,而且好像每个人都对你很好。

另外,新的文化中的生活乐趣好像是无穷无尽的。

然而,文化冲击的第二阶段终究会出现,这就是“敌对期”。

你开始注意到并不是每样东西都像你原先认为的那样好。你会对新的文化里的许多东西感到厌倦。

此外,人们也不再把你当作一个客人来对待了。

所有最初看上去非常美好的东西现在变得让人讨厌了,而且每一样东西都使你感到苦恼和厌倦。

通常,在你适应一种新文化的这一阶段中,你会想出一些防卫性的办法来帮助你应付难关,保护自己免受文化冲击的影响。

其中一种办法叫做“压抑法”。当你假装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接受,没有什么东西令你感到烦恼的时候,你就是在运用压抑法。另一种防卫性办法称做“倒退法”。

当你的行为举止开始显得比你实际年龄要小的时候,你就是在运用这种办法。这时,你的行为举止像一个小孩。

你把什么都忘掉了,而且有时你会变得粗心大意,不负责任。第三种防卫性办法叫做“孤立法”。

你宁可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想和任何人交流。

你想把自己封闭起来以避免文化冲击的影响,至少你是这样认为的。

孤立法也许是人们用来对付文化冲击的最糟糕的办法之一,因为你把那些能真正帮助你的东西和你隔离开来了。

最后一种防卫性办法叫做“排斥法”。

这一办法让你觉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帮助。

你觉得你可以独自把事情处理好,所以你就不想求助于人。

你在敌意阶段使用的这些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你仅仅是偶尔运用一下其中一个应付办法来帮助你生存下去,这也无妨。但是你必须谨慎。

这些办法可能会真的使你受到伤害,因为它们会阻碍你对新的文化作出必要的调整。

在克服了自己的敌对情绪后,你就会开始认识到文化冲击的短暂性。然后你就会步入被称为“恢复期”的第三阶段。

在这个阶段,你开始变得积极起来,而且你会努力去理解所有你不理解的东西。整个形势开始变得对你有利了,你会从前面两个阶段出现的症状中恢复过来。而且你开始使自己适应新的准则、新的价值观念,乃至这个新的国家的各种信念和传统。你开始明白,虽然这种新的文化的特点和你自己国家的文化特点有所不同,但其中也必定有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东西。

文化冲击的最后一个阶段被称为“适应期”。

在这个阶段,你真正达到了感觉良好的境界,因为你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已经能理解这种新的文化了。

最初使你感到不舒服或陌生的东西,现在已成了你能理解的东西。这种理解会减轻你的许多压力。

现在你感到自在了,你已经适应了新的文化。

文化冲击是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人无法避免的东西。

当你在经历文化冲击的这四个阶段时,它似乎并不是一件有益的事。

然而,当你完全适应了某一种新的文化时,你会更加充分地喜爱这种文化的。

你学会了如何和他人交流,而且还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大量生活情况。

此外,了解其他各种文化,以及懂得当你身处其中时如何去适应所受到的冲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UNIT 2

SECTION A

尼克莱·彼得罗维奇·安尼金一点都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吓人。不,他不可能是我父亲特地送我来见的那位前苏联教练。

可他的确是尼克莱·彼得罗维奇·安尼金本人。

他请我进门,在沙发上坐下,又拍了拍身边的垫子,让我坐在他旁边。在他面前,我真的很紧张。

“你还年轻,”他的英语带着俄语口音:

“如果你愿意试着向奥林匹克运动会进军,我想你能行。

长野奥运会来不及参加了,但你可以准备参加2002年盐湖城奥运会。”

“完全可以,不是吗?”看到我脸上惊愕的表情,他又说道。

我那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业余滑雪运动员,但在国内决不是顶尖选手。“当然,你需要进行很多艰苦的训练,你会哭鼻子,但你一定会进步的。” 的确,后来我经历了无数痛苦的训练,还为此流了不少眼泪。但在后来的五年里,我总能从尼克莱讲的有趣故事和他的幽默感中得到鼓励。

他开始总是说:“我的朋友们常去看电影,去跳舞,去和女孩子约会,”然后他会压低嗓门接着说:“我就在运动场上训练、训练、再训练。

第二年,我的15公里滑雪比赛成绩缩短了1.5分钟。”

“朋友们问我:‘尼克莱,你怎么做到的呢?’我回答:‘你们去看电影、跳舞、和女孩子约会,而我一直在训练、训练、再训练。’”

故事通常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有一次──后来我们知道那天是他结婚25周年纪念日──他穿着一件旧的毛衣,很自豪地站着,微笑着轻声说道:“告诉你们,我可是在26岁那年才第一次亲吻女孩子。她后来就和我结了婚。”

不管他是不是懂得浪漫,尼克莱知道什么是爱。

他以一贯的幽默、默默的感恩、敏锐的感觉和真诚的态度为爱设立了奥林匹克般的标准。即使在我结束了滑雪生涯之后,我仍一直努力去达到那个标准。

但他又从不娇惯我。

二月里的一天,我头很疼,感到十分疲倦。

我在一片空地上遇见了他,在寒风中的雪地里滑了大概十五分钟后,我赶上了他,有点小题大做地说:“嘿,尼克莱,我感觉我要死了。”

“如果活到一百岁,人人都会死的,”他对我的痛苦无动于衷,态度坚决地接着说:“但你现在必须滑、滑、再滑。”

在滑雪板上,我照他说的去做。

但在其他事情上我会反抗他。

在一次经费并不宽裕的滑雪露营活动中,他让我们十个人挤在一个单身汉住的芬兰式屋子里。

第一天我们醒来时发现尼克莱正在做早餐。然后我们坐在临时拼凑起来的椅子上,围着张小小的牌桌,用勺子很快地吃完早饭。吃完后,尼克莱把摞起来的油腻腻的碗向我和我唯一的另一个女队友前一推,武断地说:“女孩子们,现在去洗碗吧!”

我把餐巾往地上一扔,向他骂道:“让该死的男孩子们去洗吧!这不公平!”他没再让我去洗碗,也没对我的大发脾气显得太在意。他只在滑雪时才显露出强烈的情感。

训练的时候,他会岁着我们迈步的节奏大声发出指令:“对,就这样,一二三,一二三。” 我祖父的一个好朋友──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看了尼克莱带我训练的录像带后问道:“他也教舞蹈吗?”

在训练时,我一刻不停地纠正着尼克莱指出的错误。每完成一个动作,我都会问他自己是否有了进步。

“是的,还行。但如果膝盖能屈得更快些就更好了。”

“可我滑得够快了吗?”我坚持问他。

最后他会皱起眉头说:“你得无数次地重复,动作才能达到完美。”他提醒我“必须有耐心”,言语之间流露出“我已经告诉过你无数次了”的意思。

尼克莱的耐心和我的勤奋使我赢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开始为奥运会季前赛做准备。但后来我没能被选拔去参加2002年奥运会。

去年夏天,我回去拜访尼克莱。

他给我沏了茶......还自己洗了碗!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

怀念起前一年的奥林匹克队,我一时沉默,回想起自己曾经获得的一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和这个穿着颇具热带风情衬衫、个子不高的男人之间形成了并不张扬但又牢不可摧的纽带。

尼克莱教会我即使需要无数次的努力,也要凭借勇气、热情和严格的纪律来坚持下去。他还教会我为了能在这世界上生活一辈子而预先心存感激,并每天提醒自己:即便面临许多挑战,“现在心里有的必须是爱、爱、爱。”

UNIT 2

SECTION B

奥林匹克运动会依然是一个为竞争而竞争的最纯粹的例子。

运动员们在事业和身体上作出牺牲,他们冒着受伤、受挫和彻底失败的危险,仅仅为了国家

和自身的荣誉而竞争。

为了获得这样的荣誉,运动员必须发挥在自己的项目上的最佳水平,在世界最大的竞技舞台上发挥模范作用。

虽然必须承认,有的运动员利用兴奋剂来提升自己的表现,从而取得优势,但他们从未获得过奥运会所能给予的唯一真正的奖赏,那就是荣誉。

而且他们也从未体验过通过刻苦训练与决心这些美德而获胜所带来的光荣感。

迄今为止,卡尔·刘易斯是奥运会田径项目最伟大的选手,也是奥运精神的典范。这不仅是因为他屡屡获得金牌──刘易斯在四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得过九枚金牌,在100米短跑和跳远比赛中保持世界记录──而且是因为他天性中所富有的竞争力和从1984年到1996年间在每一届奥运会上所表现出的竞争和获胜的能力。

如果不是美国拒绝出席1980年奥运会,他也会参加那一年的奥运竞赛。

凭着速度、稳定的发挥、诚实,尤其是获胜的渴望,刘易斯的表现非秒表所能计量,甚至使时间也停滞不前。

他要求自己发挥出最佳水平,而且他取得最好成绩靠的不是服用药物,而是无与伦比的自制力和训练时的完全投入。

令人惊讶的是,卡尔·刘易斯的父母在他年幼时鼓励他去上音乐课,而不是去参加田径训练。但是他不愿去,而是把一条胶带粘在地上,以此标出跳远世界记录的距离,然后以非凡的决心开始向着目标练习跳远。他的父亲评价道:“有些孩子今天想着以后当消防员,明天又梦想成为电影明星。卡尔决心练习田径,后来始终没有改变。他说他想成为最好的,就这些。”

他多年的训练和从容的自信为他以后卓越的田径生涯打好了基础。

然而在1985年,卡尔·刘易斯的运动生涯蒙上了一片阴影: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100米短跑中频频击败刘易斯。

虽然1988年刘易斯参加汉城(现称首尔)奥运会时满怀信心,但就算对径赛知之甚少的旁观者们也都认为约翰逊会获胜。

全世界都急切地观望着,等待着,想知道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当选手们在最后一轮比赛中站在起跑线上时,所有照相机的镜头都对准了刘易斯和约翰逊。发令枪“啪”地一声响过之后,运动员从起跑线上冲了出去。

人们习惯于看到刘易斯在赛程的前一半落在后面──他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最后来个大跨步的奋力冲刺。

因此,当他们看到约翰逊凭着起跑时的爆发力领先时都屏住了呼吸,不知道刘易斯最后的冲刺是否能够击败对手。

当他们逼近终点线的时候,刘易斯奋力加速,但是,可惜的是,刘易斯9.92秒的个人最好成绩不敌约翰逊9.79秒的世界记录。约翰逊被称为“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而刘易斯看来在以后的比赛中只能争夺第二名了。但两天以后,约翰逊因赛后的药检结果显示其服用了类固醇而被取消了金牌,并被国际奥委会遣送回国。

金牌被转而授予刘易斯,可很多人并不认为他获得了真正的胜利,而他也被席卷进对田径赛的一片指责声中。

更糟糕的是,刘易斯以前的一个对手指控他也服用了类固醇。

刘易斯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并在法官面前证明杂志刊登这样的消息是毫无根据的行为,以此作为反击。

他一次次地参加药检以证明自身的清白。

刘易斯反对在比赛中服用类固醇。除了在谣言中,他从未和使用药物的丑闻联系在一起过。

凭着对运动的持续奉献和对竞技的热爱,刘易斯消除了人们对径赛项目的一些疑虑,阻止了汉城奥运会后民众对奥运会支持下降的颓势。

他以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对短跑与跳远的诚实参与向世界证明,奥林匹克精神并未消亡。1992年,刘易斯第三次参加奥运会,并在跳远和4×100米接力赛中获得两枚金牌。他在公众中所受到的欢迎不亚于一位国王受到的礼遇。

令人惊叹的卡尔·刘易斯已经证明自己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位运动员。这并不是因为他能获胜,而是因为他能诚实地获胜,他热爱竞争,他能在最长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努力。他对体育竞技的热爱真正为奥林匹克的卓越设立了新的标准。

UNIT

SECTION A

我和盖尔计划举行一个不事张扬的婚礼。

在两年的相处中,我们的关系经历了起伏,这是一对情侣在学着相互了解、理解和尊重时常常出现的。

但在这整整两年间,我们坦诚地面对彼此性格中的弱点和优点。

我们之间的种族及文化差异不但增强了我们的关系,还教会了我们要彼此宽容、谅解和开诚布公。

盖尔有时不明白为何我和其他黑人如此关注种族问题,而我感到吃惊的是,她好像忘记了美国社会中种族仇恨种种微妙的表现形式。

对于成为居住在美国、异族通婚的夫妻,我和盖尔对未来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相互信任和尊重才是我们俩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结果在10年、20年或30年后才发觉他们原来是合不来的。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花时间去互相了解,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覆辙。

事实更说明了这一点:已经结婚35年的盖尔的父母正经历着一场充满怨恨、令人痛苦的婚变,这件事给盖尔带来了很大打击,并一度给我们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当盖尔把我们计划举办婚礼的消息告诉家人时,她遇到了一些阻力。

她的母亲德博拉过去一直赞成我们的关系,甚至还开过玩笑,问我们打算何时结婚,这样她就可以抱外孙了。

但这次听到我们要结婚的消息时,她没有向我们表示祝贺,反而劝盖尔想清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这么说我跟他约会没错,但是如果我跟他结婚,就错了。

妈妈,是不是因为他的肤色?”盖尔后来告诉我她曾这样问她母亲。

“首先我必须承认,刚开始时我对异族通婚是有保留意见的,也许你甚至可以把这称为偏见。但是当我见到马克时,我发现他是一个既讨人喜欢又聪明的年轻人。任何一个母亲都会因为有这样一个女婿而感到脸上有光的。所以,这事跟肤色没有关系。

是的,我的朋友们会说闲话。

有些朋友甚至对你所做的事表示震惊。但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的不同。

因此你要明白,马克的肤色不是问题。

我最大的担心是你也许跟我当初嫁给你爸爸一样,为了错误的原因而嫁给马克。

当年我和你爸爸相遇时,在我眼中,他可爱、聪明、富有魅力又善解人意。

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令人兴奋。而且我们两人都认为,我们的婚姻是理想婚姻,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而且一切迹象都表明我们的婚姻会天长地久。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在我们结婚时,我并不十分理解我所爱的人——你的爸爸。”

“但是我和马克呆在一起已有两年多了,”盖尔抱怨道。“我们俩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我们彼此多次看到对方最糟糕的一面。

我可以肯定时间只能证明我们是彼此深情相爱的。”

“你也许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再等一等没坏处。你才25岁。”

盖尔的父亲戴维——我还未见过他的面——以知事莫若父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决定。他问的问题基本上和盖尔母亲的问题相同:“干吗这么匆忙?这个马克是什么人?他是什么公民身份?”

当他得知我办公民身份遇到了问题时,就怀疑我是因为想留在美国而娶他女儿的。

“不过爸爸,你这话讲得太难听了,”盖尔说。

“那么干吗要这样着急?”他重复地问。

“马克是有公民身份方面的问题,但他总是在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盖尔辩解道。“事实上,当我们在讨论结婚的时候,他清楚地表明了一点:如果我对任何事情有怀疑,我完全可以取消我们的计划。”

她父亲开始引用统计数据说明异族通婚的离婚率比同族结婚的要高,而且还列举了接受过他咨询的、在婚姻上有麻烦的异族通婚夫妇的例子。

他问道:“你考虑过你将来的孩子可能会遭受的苦难吗?”

“爸爸,你是种族主义者吗?”

“不,当然不是。但你必须得现实一点。”

“也许我们的孩子会遇到一些问题。但谁的孩子不会呢? 可是有一样东西他们将会永远拥有,那就是我们的爱。”

“那是理想主义的想法。

人们对异族通婚生下的孩子是会很残酷的。”

“爸爸,到时候我们自己会操心的。

但是假如我们在做什么事之前,就必须把所有的疑难问题全部解决的话,那么我们几乎什么都干不成了。”

“记住,你什么时候改变主意都不晚。”

UNIT 3

SECTION B

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让里奇与我妈妈见面,并把她争取过来。事实上,让我妈妈特地为他掌勺烧饭是我做的安排。

一天,妈妈打电话给我,要我参加爸爸的生日宴。我弟弟文森特将带上他的女友莉萨·卢姆。我也可以带一个朋友去。

我知道妈妈会亲自下厨的,因为烧菜做饭是表达她的爱、她的自豪和她在家中权力的方式,也可用以证明她比其他任何人都懂得多。

“千万记住在饭后告诉我妈妈,说她做的饭菜是你吃过的饭菜中最可口的,”我对里奇说。“相信我的话。”

爸爸生日宴的前夜,我坐在厨房里看着妈妈忙乎,等待合适的时机来告诉她我们的结婚计划。我们已决定在7月结婚,大约还有7个月的时间。

她正在把大蒜切成小方块,把卷心菜切成小片,同时闲聊着有关素媛姨妈的事:“她只会看着烹饪指南烧菜,而我对烹饪了如指掌。我只要用鼻子闻闻就知道该放什么佐料了!”她切得很快,好像一点也不注意她手中那把锋利的切菜刀,我真害怕她的手指尖也会成为紫色蔬菜烧猪肉的佐料。

我希望她会先提起里奇。

我注意到了她开门时的面部表情,她当时勉强地笑了笑,从头到脚地打量着里奇,以验证素媛阿姨对里奇的评价。

我尽力设想她会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里奇不仅不是华人,而且他还比我小几岁。

更糟的是,由于他那头红色的卷发、光洁白晰的皮肤以及鼻子两边一片桔黄色的雀斑,他看上去比我年轻了很多。

他稍微矮了一点,长得很结实。

他身穿深色套装,看上去讨人喜欢,但让人过眼就忘,就像追悼会上遇见的某个人的侄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公司里一起工作的第一年里我没有注意到他的原因。但是我妈妈却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你认为里奇怎么样?”终于,我屏住呼吸问道。

她把大蒜扔进了烧热的油锅里,发出了刺耳的响声。“他脸上那么多斑点,”她说。

我听后感到背上起了鸡皮疙瘩。“那是雀斑,你知道雀斑象征着好运。”

我感到我得为他辩解。我提高嗓门压倒厨房里的噪声,我自己也感到我太激动了点。

“哦,是吗?” 她不经意地说。

“是的,雀斑越多越好。人人都知道这一点。”

她想了一会儿,然后笑了,接着用汉语方言说:“也许是这样。你小时候得过水痘。长了许多小痘痘,你只好在家里呆了10天。可真走运啊,你想想!”

我在厨房里救不了里奇,后来在餐桌上我也救不了他。

他买了瓶法国葡萄酒,并不知道我父母不喜欢这玩意儿,我父母甚至连像样的红酒杯也没有。

接着他又犯了个错误:他喝了不是一杯,而是满满两大毛玻璃杯的葡萄酒,而其他人的杯子里都只有半英寸高的酒,大家只是“尝尝而已”。

最糟糕的是他批评了我妈妈的烹饪手艺,而他竟然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我妈妈总是要对她自己的烹饪发表一些评论,说一些自己的菜烧得不好之类的话,这是中国厨师的习惯。

那晚她原打算说说自己的拿手菜——梅干菜蒸肉,上这个菜时她总是特别得意。

“唉,这个菜不够咸,没味道,”尝了一小口后,她抱怨道。“太难吃了。”

这句话在我们家意味着让大家来尝一点,并且还要说这道菜是妈妈做得最好的一次。但是我们还没能来得及说一些这样圆滑得体的话,里奇就说:“嗯,这菜只需要加一点点酱油。”

接着他无视我母亲惊诧的眼光,把许多咸乎乎、黑溜溜的东西倒进了瓷盘里。

虽然吃饭时,我一直希望我妈妈能从某种角度看到里奇的善良、幽默感和魅力,但是我清楚里奇在她的眼里已经是一败涂地了。

很显然,里奇对那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那晚我们回到家里,安置肖莎娜上床睡觉后,他谦虚地说:“嗯,我觉得我们相处得很不错。”

UNIT 4 SECTION A

大中央车站问询处桌子上方的数字钟显示:差六分六点。

约翰·布兰福德,一个年轻的高个子军官,眼睛盯着大钟,看确切的时间。

六分钟后,他将见到一位在过去13个月里在他生命中占有特殊位置的女人,一位他素未谋面、却通过书信始终给予他力量的女人。

在他自愿参军后不久,他收到了一本这位女子寄来的书。随书而来的还有一封信,祝他勇敢和平安。

他发现自己很多参军的朋友也收到了这位名叫霍利斯·梅内尔的女子寄来的同样的书。他们所有的人都从中获得了勇气,也感激她对他们为之战斗的事业的支持,但只有他给梅内尔女士回了信。

在他启程前往海外战场战斗的那天,他收到了她的回信。

站在即将带他进入敌人领地的货船甲板上,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她的来信。

13个月来,她忠实地给他写信。

即使没有他的回信,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写信给他,从未减少过。在那段艰苦战斗的日子里,她的信鼓励着他,给予他力量。

收到她的信,他就仿佛感到自己能存活下去。

一段时间后,他相信他们彼此相爱,就像是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但当他向她索要照片时,她却婉然拒绝。她解释道:“如果你对我的感情是真实和真诚的,那么我长什么样又有什么关系呢。假如我很漂亮,我会因为觉得你爱的只是我的美貌而时时困扰,那样的爱会让我厌恶。假如我相貌平平,那我又会常常害怕你只是出于寂寞和别无他选才给我写信的。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会阻止自己去爱你。

当你来纽约见我时,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

记住,那时候我们两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停止或继续下去──如果那是我们的选择„„”

差一分六点„„布兰福德的心怦怦乱跳。

一名年轻女子向他走来,他立刻感到自己与她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她身材修长而苗条,漂亮的金色长发卷曲在小巧的耳后。她的眼睛如蓝色的花朵,双唇间有着一种温柔的坚毅。她身穿别致的绿色套装,犹如春天般生气盎然。

他向她迎去,完全忘记了她并没有佩戴玫瑰。看他走来,她的嘴角露出一丝热情的微笑。

“当兵的,跟我同路?”她问道。

他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了一步。然后,他看见了霍利斯·梅内尔。

她就站在那少女的身后,一位四十好几的女人,头发斑斑灰白。在年轻的他的眼里,梅内尔

简直就是一块活脱脱的化石。

她不是一般的胖,粗笨的双腿移动时摇摇晃晃。但她棕色的外衣上戴着一朵红色的玫瑰。

绿衣少女快速地走过,很快消失在了雾中。

布兰福德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被压缩成一个小水泥球,他多想跟着那女孩,但又深深地向往那位以心灵真诚地陪伴他、带给他温暖的女人;而她正站在那里。现在他可以看见,她苍白而肥胖的脸上透着和善与智慧。她灰色的眼中闪烁着温暖和善良。

布兰福德克制住跟随年轻女子而去的冲动,尽管这样做并不容易。

他的手抓着那本在他去战场前她寄给他的书,为的是让霍利斯·梅内尔认出他。

这不会成为爱情,但将成为一样珍贵的东西,一样可能比爱情更不寻常的东西──一份他一直感激、也将继续感激的友情。

他向那个女人举起书。

“我是约翰·布兰福德,你──你就是霍利斯·梅内尔吧。我非常高兴你能来见我。我能请你吃晚餐么?” 那女人微笑着。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她答道:“那位穿绿色套装的年轻女士──刚走过去的那位──请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

她说如果你邀请我和你一起出去,我就告诉你她在公路附近的那家大餐厅等你。她说这是一种考验。”

UNIT 4

SECTION

B

1942年冬季的一天,寒冷刺骨。

但在纳粹集中营中,这与别的日子没有什么差别。

自我从家中被人带走并随着数万犹太人被带到这儿以来,我已濒临死亡,只能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小时算一小时。

我们在纳粹可怕的皮鞭下受尽煎熬。明天我还会活着吗?

今晚我会不会被带到毒气室去?

或是被警卫简简单单地用来复枪射杀?

我在铁丝网边踱来踱去。我并没有留意自己的脚步,只是机械地在这块地上移动,在发现可以用来生火的一小块木头或其他东西时,我偶尔跪下来查看一下。

突然,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从铁丝网那边走来。她的步履轻盈,仿佛不受重力的影响,宛如仙子。她停下来,用忧伤的眼睛看着我。

集中营里的生活已经损害了我的健康。

我想把目光挪开,因为我一副病容、枯瘦如柴,又穿着破烂肮脏的衣服,被一个陌生人这样打量,我感到特别害臊,但我的目光却无法从她的眼睛移开。

这时她把手伸进口袋,掏出一个红苹果。噢,我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的苹果了!

它又是多么地闪闪发亮——比任何水晶都耀眼!

她非常谨慎地左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把它抛过铁栅栏。

我把它捡起来,用我冻僵的手捧着它。

在这充满死亡的世界中,这苹果无疑代表了生命,而她的举动就是爱的果实。我抬头瞥见那女孩在远处渐渐消失。

第二天,就像被磁力吸引一样,我又来到了铁丝网边的那块地方。我希望她再次出现。我是不是疯了?当然是。但在这里,我不放弃任何一丝微小的希望。

她又来了。

她又一次给我带来了苹果,比上次更精确地将它抛过了铁丝网。苹果飞过铁丝网,正好从我的头顶上方落下来。我在空中接住了苹果,高举着让她看。

她的眼中闪着光芒。

接下来的七个月我们就这样相会,而我也习惯了这样的苹果餐,但不久一切都结束了。一天,我听到一个骇人的消息:我将被押往另一个集中营。

第二天,当我再见到她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我几乎无法说话,但我必须说明白:“明天别再给我带苹果了,” 我告诉她说:“我将被押往另一个集中营。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

在我完全失去控制前我转身从铁丝网边跑开了。

我实在不忍心再回头看。

如果我转身,我知道,她会看见我的脸颊上滑落的眼泪。

岁月流逝。转眼到了1957年。

我住在纽约,生活状况与纳粹德国期间的情景相差何止天地。我做铝栅栏安装和回收的生意,并且发了点小财。我一个做保险的朋友劝说我与他的一位女性朋友相亲。

我勉强同意了。她人还不错,叫罗玛,像我一样,她也是移民,因此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共同之处。

“你是在战争期间流亡来到这里的吗?”罗玛用移民相互之间问及那段岁月时所特有的体贴方式柔声细语地问道。

“不是。那时我在德国的集中营里,”我答道。

我没有说明哪个集中营,也没有说其他任何细节。这个故事太乏味了,因为我已经重复过许多次了。

罗玛的双眼透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好像回忆起了某件痛苦而又甜蜜的事情。

“你怎么了?”我问她。

“是这样,我小时候住在集中营附近。

那儿有一个男孩,一个小囚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去看他。我记得我常常带苹果去扔给他。

我把苹果从铁丝网上扔过去,那时他会非常开心。”

我的心猛地一下子剧烈地跳动起来。我凝视着她问:“是不是那个男孩有一天对你说‘明天别给我带苹果了。我将被押往另外一个集中营’?”

“没错,是啊,”罗玛用颤抖的声音应道。“但你怎么会知道的?”

我从桌边站起身来,拥抱着她说:“因为我就是那个小男孩,罗玛。”

UNIT 5

SECTION

A

我女儿抽烟。

她做作业时,脚搁在前面的长凳上,计算器嗒嗒地跳出几何题的答案。我看着那包已抽了一半、她随意扔在手边的“骆驼”牌香烟。我拿起香烟,走到厨房里去仔细察看,那里的光线好一点──谢天谢地,香烟是有过滤嘴的。我心里十分难过。我想哭。

事实上,我确实哭过。我站在炉子旁边,手里捏着一支雪白的香烟,制作得非常精致,但那可是会致我女儿于死地的东西啊。

当她抽“万宝路”及“普雷厄尔”牌香烟时,我硬起心肠,不让自己感到难过。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抽这两种牌子的香烟。

她不知道我父亲、也就是她外公生前抽的就是“骆驼”牌香烟。但是在他开始抽机制卷烟之前──那时他很年轻、也很穷,眼睛炯炯有神──他抽的是用“阿尔伯特亲王牌”烟丝自己手工卷的香烟。

我还记得那鲜红的烟丝盒,上面有一张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照片,他身穿黑色燕尾服,手里拿着一支手杖。

到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的家乡佐治亚州的伊腾顿已没有人再自己手工卷烟了(而且几乎没有女人抽烟)。烟草业,再加上好莱坞电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烟鬼──把像我父亲这样的人完完全全争取了过去,他们无可救药地抽烟抽上了瘾。

然而我父亲从来就没有像阿尔伯特亲王那样时髦过。他还是一个贫穷、过于肥胖、为养活一大家人而拼命干活的男人。他是黑人,嘴里却总叼着一支雪白的香烟。

我记不清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

也许开始时并不明显,只是早晨一下床点燃第一支香烟时才有点微咳。

到我16岁,也就是我女儿现在这般年纪时,他一呼吸就呼哧呼哧的,让人感到不安;他上楼时每走三、四级楼梯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而且,他常常一连咳上一个小时。

肺部的病痛把我父亲折磨得虚弱不堪,一个严冬,他死于被称为“穷人之友” 的疾病──肺炎。

他咳嗽了这么多年,我想他的肺部已没有什么完好的地方了。

去世前几年,他的呼吸已经很虚弱了,他总得倚靠着某个东西。

我记得有一次全家聚会,当时我女儿才两岁,他抱了她一会儿,好让我有时间给他俩拍张照片。但是很明显,他是费了好大劲儿的。

生命行将结束前,他才戒了烟,主要是因为他的肺功能已极度受损。戒烟后他的体重增加了几磅,但当时他太瘦了,所以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我到第三世界国家去旅行时,看到了许多像我父亲和女儿那样的人。

到处都有针对他们这两类人的巨大广告牌:强壮、自信或时髦的成熟男人,以及漂亮、“世故”的年青女子,都在吞云吐雾。

就像在美国的旧城区和印第安人的居留地上一样,在这些贫困的国家里,那些本应该花在食物上的钱却流进了烟草公司。久而久之,人们不但缺少食物,而且还缺少空气,这样不但大大地损害了孩子们的体质,还使他们染上了烟瘾,最终还会致他们于死地。

我在报纸还有我订阅的园艺杂志上看到,烟蒂的毒性很强:一个婴儿如果吞下了一个烟蒂,就很有可能会死去,而沸水加一把烟蒂就成了很有效的杀虫剂。

作为母亲,我深深地感到痛苦。有时我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我记得自己怀孕时,吃东西的时候是多么小心啊!之后在教她如何安全穿过马路时,又是多么耐心啊!

有时我纳闷: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她今后大半辈子有气无力地挣扎着呼吸,然后再像她外公那样自己把自己毒死吗?

我特别喜欢一条写在受虐妇女收容所里的语录:“人间和平,始于家庭。” 我认为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

我还想起了另一条写给那些想戒烟的人们的语录:“每个家庭都应该是禁烟区。”

抽烟是一种自我毁灭,而且也毁灭着那些不得不坐在你身边的人。那些人偶尔也会取笑或抱怨你抽烟,可常常只能无可奈何地坐在一边看。

我现在意识到,从我还是个孩子起,这些年来我实际上是一直坐在旁边,看着我父亲自杀。对那些生意兴隆的烟草公司的巨头们来说,能在我家取得这样一种胜利,肯定是够满意了。

UNIT 5

SECTION B

我四处奔波,应约作各种演讲,常在别人家里过夜,也常被安排在孩子的卧室里。我发现孩子房间里的玩具实在太多,甚至连我小小的梳妆盒也无处可放。壁橱通常也是塞满了衣服,我几乎无法把夹克衫塞进去。

我不是在抱怨,只是在表明一种观点。

我发现父母给孩子们买的玩具和衣服越来越多,这种倾向在美国家庭已是司空见惯。我认为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们都把家长的慷慨大方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这种做法的后果实际上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有害的。

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们那么多的东西,或者要给孩子们他们买不起的东西呢?

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个颇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父母亲们出于内疚而溺爱孩子。

两人都是全职工作者的父母也许会因为不能常常和孩子在一起而感到内疚。他们可能想通过给孩子们大量物质的东西作为对他们的补偿。

还有一些父母给孩子买这买那,是因为他们想让孩子拥有他们自己童年时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以及那些他们过去想得到而未能得到的东西。

还有一些家长不愿拒绝孩子们永无休止的买玩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害怕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他们,或者害怕如果他们得不到和小伙伴们相同的玩具会被人取笑。

当家长无法应付孩子的无理要求时,也会发生溺爱孩子的现象。

这样的父母会在拒绝和让步之间动摇不定──但是好像哪种办法都不能使他们满意。如果他们拒绝孩子的请求,他们会因为对孩子太严格或太不慷慨而立即感到后悔。如果他们让步了,也会因为太容易让步而感到懊悔和自责。

这样的摇摆不定不但削弱了父母管教孩子的能力,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味,从而使家长和子女间失去了存在于健康家庭中的某些幸福和相互尊重。

但是,用物质的东西来溺爱孩子并不能减轻父母的内疚感(因为父母从不会感到他们已经付出了足够多),也不会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的爱(因为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的时间和对他们的注意)。

相反,给孩子们太多的东西可能是有害的。

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们可能会变得贪婪、自私、忘恩负义,对他人的需要和感情变得麻木不仁,而且首先从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开始。

给孩子们的东西太多会逐渐削弱他们对父母的尊敬。

事实上,孩子们已经开始感到父母的无限制的慷慨大方是不对的。这种矛盾的结果可能是这些孩子会反过来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下意识地希望,如果他们逼得更紧一些,他们就能迫使父母对自己设立些限制。

另外,被宠坏的孩子也并不比那些没什么玩具的孩子在做游戏时被激发出更大的创造性。由于有求必应,他们了解金钱价值的机会就比别人少,而且当他们的要求无法即刻得到满足时,他们也不知如何去应付。

我讨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告诉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才适当。确切地讲,我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也许是在宠坏孩子、但又不知道如何纠正这一做法的家长们。

有时你也许会对自己是否要对孩子提出的许多要求作出让步感到没有把握。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改变。

首先,你应该设法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使你让步,或者让你感到内疚。

然后,即使没能找出原因,你也应该开始作出果断的决定,试着对孩子的要求作出迅速明确的反应。

一旦你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你也不能指望马上有效果。

有时你肯定会摇摆不定。

关键是你要对逐渐的进步感到满足,要预见到并接受可能伴随这种改变而来的偶尔失误。还有,即使你以更坚定、更自信的方式实施着你的决定,也不能指望你的孩子会马上作出反应。

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继续对你施加曾经很有效的、老一套的压力。

但一旦他们知道不停的抱怨和争论再也不起作用时,他们最终会尊重你的决定。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和你的孩子都会感到比以前更加开心。

UNIT

SECTION

A

在她人生最初的24年里,人们一直叫她戴比──一个和她的漂亮容貌和优雅举止不相配的名字。

“我的名字总是使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厨子,”她抱怨道,“我真的不想要戴比这个名字。”

一天,在填写一份出版工作职位的申请表时,这位小姐一时冲动,用她的中名林恩替换了她的名字戴比。

“这是我一生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现在她对人这样说,“一旦我不再称自己为戴比,我就感到好多了„„ 而且其他人也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我了。” 顺利地通过那次工作面试两年后,这位昔日的女服务员现在成了一位成功的杂志编辑。朋友和同事们都叫她林恩。

当然,戴比(或林恩)的职业成就并不是改名带来的,但是这肯定给她带来了好处,虽说改名仅使她对自己的才能增加了一点点自信。

社会科学家认为你叫什么名字会影响你的生活。

从古至今,名字不仅被用来识别人,而且也被用来描述人。

《圣经》上说:人如其名。此外,《韦伯斯特大词典》也对名字作了如下的定义:表达某种特点的一个或几个字,这种特点被认为反映了某人或某事的本质,或描述了某人某事,常表示嘉许或不赞成的意思。

请好好注意这几个词:“嘉许或不赞成”。

不管是好是坏,诸如友好或拘谨、相貌平平或漂亮妩媚等特征已经在你的名字中有所暗示,甚至他人在见到你本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你的这些特征了。

名字是与特定形象相关联的,任何一个被称为“相貌平常的简”或“普普通通的乔”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

后面的那个名字特别使我烦恼,因为我也叫乔。有些人认为这个名字使我更适合于做一名棒球运动员而不是别的什么职业,比如说艺术评论家。

然而,尽管有此局限,我确实曾一度设法成为了一名艺术评论家。

即便如此,一家著名杂志一直拒绝把“乔”作为我的文章署名,而是用我名字的首字母 J.S.来代替。

我怀疑,假如我的名字是比较文雅的阿瑟或艾德里安的话,我的名字早已完整地出现在杂志上了。

当然,有积极含义的名字对你是有好处的,甚至能促进你结交新朋友。最新调查表明:美国男士认为苏珊是最有吸引力的女性名字,而女士则认为理查德和戴维是最有吸引力的男性名字。我认识一位女士,她就拒绝了一次与一位叫哈里的男人见面,因为“这人的名字听上去没劲”。可就在几天后的一个晚间聚会上,她走到我身边,催我把她介绍给一位气度不凡的男人;他们俩人整个晚上都在互送秋波。“哦,”我说:“你指的是哈里呀。” 她听了后感到很尴尬。

虽然我们中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多多少少对名字产生过成见。

说实话,你碰到一个名叫奈杰尔的木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或是一个叫伯莎的物理学家?抑或是一个叫梅尔的教皇?正如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照看托儿所里四岁的儿童时所发现的那样,我们常常把由名字引起的固有想法加到他人身上。“在托儿所里,有一次我想让一个很活跃的名叫朱利安的小男孩静静地坐下来看书,而把一个喜欢沉思、名叫罗里的孩子推出去打球。因为他们的名字,我把他们的性格给搞混了!”

很明显,这样的偏见也会影响课堂成绩。在一项由圣迭戈州立大学的赫伯特·哈拉里及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约翰·麦克戴维主持的研究中发现,教师总是给署名为埃尔默和休伯特的作文打较低的分数,但当把这两篇作文的署名改为迈克尔和戴维时,老师给的分数就要高些。但是教师的偏见不是造成课堂成绩差别的唯一原因。

坦普尔大学的托马斯·V·布塞博士和路易莎·瑟拉里达里安发现:那些名叫琳达、黛安、芭芭拉、卡罗尔及辛迪之类的女孩们在评分较客观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测验中的表现比那些名字不太有吸引力的女孩要好。

(一个与之相关的研究表明:女孩受同伴欢迎的程度也与她们的名字受欢迎的程度有关系,虽然对男孩来说这种关系不太明显。)

虽然你父母很可能想让你的名字伴随你一辈子,但记住,他们选这个名字的时候几乎还没有

见到你呢。而且,他们在选名字时所看重的希望和梦想也许并不符合你的希望和梦想。如果你的名字看上去已不再适合你,不要苦恼;你不必一辈子用这个名字。影星们就经常改名,下点决心,你也可以这样做。

UNIT

SECTION

B

人们通常批评说:社会学研究不遗余力去证明的只是一些大多数有常识的人都已经知道的东西。

我并不想明确表示支持或反对此类批评,只是想描述一次社会学考察活动,这次活动似乎也证明了人们的上述说法──但对于我和我的一位同学(也许还有那些看到这篇报道的人)而言,这次活动使一个人人皆知的观点变得真真切切了。

在本地一所大学放春假期间,我和朋友到市中心去购物。

但是我们首先把自己打扮得几乎连朋友甚至家人都认不出来。

我们穿上了与天气稍稍不配的衣服,虽很干净但没有熨过。很明显,大多数到这个地区来的游客都不会穿这种式样的衣服。

我们提着塑料袋,里面装着杂七杂八的物品。我俩都有点衣冠不整。

我的朋友在T恤衫外面套了一件褪了色的全棉衬衣,还在运动裤外面套了一条皱巴巴的裙子。

我戴着一顶羊毛帽子把头发掩盖住,穿着一件老式的外套,并戴一副夹着遮阳镜片的眼镜。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像漂泊街头的人,以观察别人对我们会有何不同反应——贫穷的外表是否会招致别人对我们的歧视。

我们也准备做出一些稍微有点不正常的行为,以表明我们精神上有点问题,但看上去又不是神经很不正常或对他人具有危险性。

结果证明:我们无须夸张做作,人们单凭我们的穿着就叫我们离开或不理睬我们。

我们(把汽车停在铁路附近以后)的第一个停留地点是由一家本地慈善团体经营的廉价商店。在店里我们彬彬有礼地请求使用洗手间,但却被拒绝了。

接着我们走进了一家大旅馆的大堂,打听咖啡厅和洗手间在哪里。

门卫说:“你们得上20楼。”

我们的演技还达不到上高档餐厅一试身手的水平,所以我们在底楼兜了一圈就走了。离开那里后,我们就去了一家旧货商店,在那里我们多多少少和顾客融为一体了。然后我们又到了几家高档商店,吃午饭的时候又去了几家咖啡馆。

这一段时间我们饱受歧视。

我们遇到了一些孩子,他们盯着我们看,对我们指指点点,而且还放声大笑;成年人用充满怀疑的目光看着我们。

商店营业员紧紧地跟着我们,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

在一家快餐店,一个帮工赶紧走到收银员的身边。他们收下了我两美元的支票,连身份证也没看。好像用这个代价把我们赶出门是很合算的。

在一个入口处,一名营业员用身体挡住了大门,显然是想打消我们进去的念头。

我们身上有些钱,可买些小东西,而且除了穿低档衣服外,我们没有在上述任何情况下做过任何吸引他人注意力的事:我们仅仅是以我们习惯的方式静静地购物。

在一个饭店里,我们点了法式小面包,另加两杯特制咖啡,这确实暴露了我们的身份:这也许与女流浪者的身份太不相称。

在所有其他地方,我们受到嘲弄、被人模仿、遭遇怀疑及无礼的目光。

我们了解到什么呢? 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所预料到的、人所共知的东西:人们以貌取人。仅仅是外表寒酸就会招来歧视,同时在很多场合,我们大多数人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交礼仪也不复存在了。

因为我们缺少在文化上可被认同的属于这个环境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成了物品,缺少了做人所固有的尊严。

然而,还有一件让人感到吃惊的事──更准确地讲,是让人感到震惊的事。

在我先前提到过的那家商店门口,就是有位营业员──见到我们就明显地堵住大门的那家商店,这种令人震惊的事表现得最为突出。

那时我刚注意到这个地方,转向我的同伴,对她说:“我从未见过这家商店。咱们进去吧。” 她居然惊慌地看着我说:“你不是真地想进去吧?”

我知道她的意思,我也理解她的感受。这不是我们该去的地方。

没过几小时,我们发觉自己正在接受并适应着那些我们遇到的人所普遍持有的肤浅看法和偏见;我们也对自己进行了归类。

毫无疑问,这是值得学习的一课,对社会学家来说也许更是如此。

UNIT

SECTION

A

如果你常常生气、身心疲乏,好像你生活中的压力正在快速地积聚,将要失去控制,那么你可能是在损害你的心脏了。

假如你不想损害自己的心脏,你就需要努力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控制自己的生活──并且承认有许多东西你是无法控制的。

这是罗伯特·S.埃利奥特博士的观点。他是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临床医学教授,新书《从压力到力量:怎样减轻你的负担,拯救你的生命》的作者。

埃利奥特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他称之为“热核反应堆式的人”(即易怒的人)。对这些人来说,紧张会导致他们血压大幅度迅速上升。

埃利奥特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有压力的人除了其他症状外,胆固醇的含量也较高。“我们已经做了多年研究,证明过分忧虑或紧张所产生的化学物质的确会损伤心肌纤维。

这种情况发生时往往很快,不到5分钟。它会造成许多短路,而且这种短路会引起严重的心律不齐。

心脏跳起来不像一个泵,而像一只装着蠕虫的袋子(杂乱而又绵软无力)。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活不成了。”

现年64岁的埃利奥特,在44岁时曾有过一次心脏病发作,他把那次心脏病发作的部分原因归于压力。

多年来,他一直是一个“热核反应堆式的人”。

表面上,他显得沉着、冷静、泰然自若,但他内心深处的压力使他筋疲力尽。他现在身体状况很好。

他说,压力破坏性程度的主要预测指标是FUD因素──FUD指的是恐惧、犹豫和怀疑──再加上可察觉到的缺乏控制力。

对许多人来说,压力的根源是愤怒,而对付愤怒的诀窍是找出怒从何来。埃利奥特问道:“这种愤怒是否来自这么一种感觉:希望一切事物都必须完美无缺?”

“这在职业女性中是很常见的原因。她们觉得要让人人感到她们无所不能,而且要把样样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

她们认为,‘我应该这样,我必须这样,我不得不这样。’追求完美永无止境。完美主义者事必躬亲。

他们生气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把什么事情都扛在自己肩上,还为之发脾气。随后他们就感到内疚,接着他们就再把整个过程重复一遍。”

“还有的人生气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方向。

他们把交通阻塞看得和家庭纠纷一样重,” 他说: “如果你生气超过5分钟──如果你生闷气,没有安全的发泄渠道的话──你就必须弄清你为何生气。”

“此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人们由于心理压力在生理上变得越发激动,他们的身体就越可能因为某种心脏病而崩溃。”

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做法就是承认你存在这种倾向。

通过改变你的某些看法和消极思想,学会对事物不再抱有那么强烈的敌视态度。

埃利奥特建议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什么能取代压力,那就是控制。

你所需要的不是FUD因素而是NICE因素──NICE是指新的、使人感兴趣的、有挑战性的经历。”

“你必须确定你能控制自己生活中的哪些部分,”他说:“停下你的脚步,对自己说,‘我要把指南针拿出来,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他建议人们写下他们觉得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最想做成的6件事。

本·富兰克林在32岁时就是这样做的。

“他写下了他想要做的事情,诸如要做一个更慈爱的父亲、更体贴的丈夫、经济上独立、思维上活跃,而且还要保持性情平和──这一点他也做得不好。”

埃利奥特说,你可以先列出12件事,然后压缩到6件,要确定轻重缓急。

“别让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做那些会影响你的个性、控制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事情。”

“把它们记在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卡片上,需要的时候看看。既然我们无法让一天有26个小时,我们就得确定先做哪些事情。”

请记住: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先要做的事会有所改变。“孩子会长大,狗会死去,你所优先考虑做的事也会改变。”

根据埃利奥特的观点,控制压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是“要承认你生活中还有一些棘手的、你几乎无法或完全无法控制的东西──比如经济以及政客们。”

你必须认识到,有时候像交通阻塞、最后期限及讨厌的老板这类事情,“你无法抗争,也无法逃避。你必须学会如何与之相容。”

UNIT

SECTION

B

努力工作和工作狂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努力工作是指工作有条有理、精力集中,完成许多工作,知道何时歇手,知道除了工作还有生活。

而工作狂常常是缺乏条理,总在寻找理由想做得更多些,没有工作可做时就感到不知所措,想通过工作来躲避问题。他们不知道怎样或何时放松一下,经常把办公室里的活儿带回家里去做,不善于和同事及家人交流沟通,生活作息不平衡,单调乏味。

工作狂,就像那些老是醉醺醺的人一样,有一种无法摆脱的习惯,这种习惯通常被定义为不顾消极后果的强迫性行为。他们有时是被自己的工作信念、工作狂的行为模范以及一种自动认可工作狂的工作方式所逼而养成了这种习惯的。

大多数雇主尽管口头上说得很漂亮(“生活作息保持平衡的雇员是效率高的雇员”),可他们需要的是忠心耿耿的、愿意加班的雇员,并用高薪和更多的福利来奖励他们。在许多公司里,不愿意开夜车的职工处境岌岌可危。

他们只在正常时间内工作就肯定是在拿自己的饭碗冒险。

美国人往往会陷入一种由商人们所推动的工作然后花钱消费的模式之中,这种模式引诱他们抬高自己的期望值。

根据某些心理顾问的观点,迷恋工作对我们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它可以激发一种自我价值和成就感,而且我们还能因此得到报酬和表扬,这会给我们带来我们不一定能从生活的其他方面获得的良好感觉。

工作狂自石器时代起就成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了──每当有人试图通过工作来逃避他们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时,这个问题就出现了。

我们的父母和祖辈们工作都很努力,但是他们的劳动基本上是体力劳动。而我们的工作则压力更大,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公司规模日趋缩小的时代。由于经济形势暗淡,公司不断裁员,雇员担心失去工作,因此他们工作时间更长。

与过去相比,我们更经常地行驶在快车道上。

心理咨询顾问已经注意到了三种类型的工作狂:

● 精力充沛、需要释放的人。

● 竞争心很强、急需证明自己、并把自我价值和工作联系起来的人。

● 想通过工作来逃避诸如悲伤、沮丧和内疚之类东西的人。

他们让自己处于极度忙碌的状态,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对付他们的现实问题了。

这三类人通常有同样的特点:

他们忍受不了懒懒散散,他们发觉很难抽出时间去度假,与跟家人和朋友们在一起相比,他们觉得和同事们在一起更舒服自在。他们把自我价值和成功与拼命工作等同起来。他们宁可干活,而不愿到别的地方去或做其他事情。

工作狂可能会通过否认和辩护来解释自己的工作习惯。他们否认自己在工作上花了太多的时间,他们自我辩解说他们的工作是为了家庭,同时对升职也至关重要。

他们也往往认为他们本人及他们的工作对公司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超时工作是对公司的一种奉献。

当然他们的奉献、抱负和持久的精力均无可指责,错的是这些东西是以牺牲他们的健康和他们家庭幸福的高昂代价才得以实现的。

因为工作狂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一件事上──他们的工作,因此帮助他们的办法是把他们的希望分散到几件事上去。

例如,心理顾问常常可以通过询问他们过去喜欢的、而现在却丢得一干二净的业余爱好来帮助他们。

此类问题往往能促使他们开始更多地恢复他们生活的平衡。

一些心理学专家概括说,为了做一个生理和心理上都健康的人,我们必须过一种平衡的生活。那些小事情──如阅读推理小说、打排球、花时间和家人及朋友在一起、跟狗一起玩耍、去钓鱼──对实现健康的目的而言,似乎是一些不太起眼的方法,但它们至少可以和工作一样对你有益。

UNIT

SECTION

A

人们常常说:对于青春来说,最令人悲伤的事情莫过于青春在年轻时被浪费掉了。

在读一份对大学一年级新生作的调查报告时,我又想起了这种惋惜之情:“要是当初我就懂得了现在我领悟到的东西该有多好!”

这份调查报告印证了我以前根据在梅肯和罗宾斯住宿中心对学生进行的非正式民意调查所作的推断:学生们认为如果某种东西(不管它是何物)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把它当酒喝、当烟抽、当钱花,那么“它”就基本毫无价值。

基于对188,000多名学生答卷的调查表明,当今的大学新生比这项民意测验开始17年以来的任何时候的大学新生都“更主张消费主义,同时也少了些理想主义”。

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学生们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上的富裕”。

与过去任何时候相比,树立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已不那么重要了。

这一情况并不让人感到惊奇。因此,如今最受欢迎的课程不是文学或历史,而是会计学。

如今人们对当教师、社会服务和人文学科、还有种族和妇女研究的兴趣都处于低潮。而另一方面,攻读商科、工程学及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人数却在迅速增加。

还有一件事也不令人意外。我的一个朋友(一个化工公司的销售代理)在干这份工作的第一年所挣的钱就已是大学教师薪水的两倍了──这甚至还是在她修完两年制的准学士学位课程之前的事。

她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会对他们讲,他们学习音乐、历史、文学等等有什么用!”那还是四年以前呢,我都不敢想象她现在赚多少钱。

坦率地说,我为这位小姐感到骄傲(不是为她的态度,而是为她的成功)。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两全其美呢?我们就不能教会人们既懂得谋生,又懂得人生么?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对我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整个教育制度的否定。

在一个日益专业化的时代,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就是年龄和成熟所能带给人们的启示。

大多数年龄约在30至50岁之间的人都会最终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即他们不应该仅仅是为某个公司、某个政府机构或任何其他单位服务。

我们大多数人最终会认识到,生活质量并不完全是由资产负债表来决定的。

诚然,每个人都想在经济上富裕点。但是我们还希望对自己职业范围以外的世界有所了解;我们希望能为我们的同胞和上帝效劳。

如果说人要到步入中年才能对人生的含义有所领悟的话,那么为这种领悟扫清障碍不正是教育机构的责任吗?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怨恨从他们工资中扣钱交社会保险金,然而好像只是短短几年后,他们就发现自己正焦急地站在信箱旁边(等待养老金支票)了。

虽然我们所有人都确实需要一份工作,最好是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但同样不容争议的事实是,我们的文明已经在我们各自的领域之外积累了巨大的知识财富。

而且正因为我们理解了这些在其他领域的贡献――不管是科学方面的,还是艺术方面的――我们的人生才更完善。

同样地,我们在了解他人的智慧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去思考。

也许更重要的是,教育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眼前的需求,并使我们看到了事物间的联系。

我们每周都在报纸上读到这样的消息:工会在为要求更高的工资而罢工,结果却只是使他们的老板破了产。

没有了公司,也就没有了工作岗位。从长远来看,他们的目光是何等地短浅!

但是赞成全面教育的最重要的理由是,在学习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感。

最近我看了一幅漫画,描述了几个商人坐在会议桌周围,看上去困惑不解的样子。其中的一个正通过内部通话设备讲话:“巴克斯特小姐,”他说,“是否可以请您叫一个能明辨是非的人来?”

从长远观点来看,这确确实实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我认为教育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的一位大学室友──现在是纽约一家大型航运公司的总裁──过去曾主修过商科,这一点并不出人意料。

但是他也曾在大学调频电台上主持过一档古典音乐节目,并且在学习会计学的时候还在欣赏瓦格纳的音乐作品。

这就是教育之道。奥斯卡·王尔德说得好: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才能用于工作,而把我们的天赋投入到生活中去。

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满足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渴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学生能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的那一天做好准备。人生的意义远远不止是工作。

UNIT

SECTION

B

在过去经济平稳发展的美好时光──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人们可以选择某种既新鲜刺激,又有创意的事干,但也可能会说:“那不是我要做的工作,我打算在生活中稳扎稳打。我打算留在家乡,找一个舒适的、拿薪水的好工作。” 现在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上述第二种选择已不复存在。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在以后的10年里我们都得创造和开拓,当然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并不喜欢这样。

看一看民意调查告诉我们些什么吧!

在美国,哈里斯民意测验所调查的四分之三成年人、《学人》杂志所调查的三分之二的高中生都说,他们认为10年以后美国将变成一个比现在更糟糕的地方。难怪年轻人会感到不满意,也难怪他们没有学习动力。

他们认为自己将在其中度过一生的这个世界不会是一个令人感到满意的地方。

特别是年轻小伙子对他们未来的前景感到不满。

当调查人员询问美国女中学生们毕业后打算做什么时,她们列出了各种各样她们所喜欢做的工作,如医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公务员、警察、消防员以及战斗机驾驶员。总之,她们喜欢做所有一直由男人们在做的事情。

此外,只有不到10%的女高中生期望成年后做专职母亲或家庭主妇,而近90%的女生则决心既要有一份职业,又要有一个男女平等的婚姻。

与此相比,几乎有一半男中学生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的、男人主宰的、只有一个人挣钱养家的核心家庭的偏爱,在这种家庭里妻子作为母亲和家庭主妇呆在家里。

还有,当问到他们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时,在公开调查中仅有两类行业尤其受欢迎,那就是“职业运动员”和“媒体名人”。

大多美国男青年──三分之一或更多──干脆说他们不知道成年以后要做什么。

如果这些人不为自己设立某种有建设性的人生目标,他们就很有可能一辈子都是社会上极具破坏性的反抗力量。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最新的一项估计表明,美国所有14至24岁的人当中有六分之一──大多数为男性──现在已“心存不满,与社会格格不入”。

他们不担当任何社会角色,和其他人也没有正常的关系。

这些人正是那些参加老城区流氓帮派以及使乡村武装匪帮队伍扩大起来的人。

他们看不到在信息时代的社会里自己该担当什么角色,因而对前途茫茫而感到愤愤不已。

因此这是个至关重要的时刻,这不仅仅对美国的未来、而且对所有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并且最终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时刻。

这是个变幻莫测的时刻,一个引起恐慌的时刻。

我们不妨用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德的话来加以归纳:在历史上的这种时刻,熟悉的模式在消失,熟悉的解决办法在失效,熟悉的选择也在消失。当然,那些向社会警告工作岗位消失、“工作完蛋了”和工资减少的书刊杂志只不过是起到了增加公众焦虑的作用──这就好像是在播放有人在拥挤的戏院里大叫“着火啦”那种景象 的慢镜头。

这些吓人的预测大体上是在过去20或30年的职场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所作的简单推断。然而,由于对过去15至20年里令人沮丧的经济信息及暗含在那些趋势预测中的更为令人沮丧的前景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工业社会──出于对未来的恐惧──很可能会采取倒退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是为那些经济上处于支配地位的群体服务,这些群体希望保护他们的资产和资源不因变革而遭受损失。

采取这类措施的国家会失去平衡。

社会和经济上的进步会慢慢停滞下来,而且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会因为这种改革的负面作用而消失。

那些不理解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愤怒和失望将成为所有主要工业国家中的一股可怕和危险的力量。

UNIT

SECTION

A

“孩子,起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虽然母亲已经过世,但她的话依然清晰地在我脑海中回响,就如我在孩提时代听到的一样。

她心里也许是为我好,但那时依我看来,她那毫不温柔的为母之道就如同用竹条鞭笞一般严厉。

“天哪!”我叫道:“我已经是个有出息的人了。我有权晚点起床了。”

“要是有什么我不能忍受的东西,那就是逃兵。”

她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回响,让我无法拒绝,于是我从床上爬了起来。

我的父亲在婚后5年就过世了。他死后,我母亲没有钱。

她要抚养三个孩子,还有一身的债务。

当时母亲刚上大学,却不得不辍学去找工作。

几个月后,我们失去了房子,母亲一无所有,只有支离破碎的生活残局等着她去收拾。我那奄奄一息的精神失常的祖母不得不被送往疯人院,而我们也只能寄居于她弟弟艾伦的家中。

最终,母亲找到了一份超市售货员的工作,每周工资10美元。

虽然母亲期望我能成为百万富翁,但她很清楚我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她从不欺骗自己。因此,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她就鼓励我向文字工作的方向发展。

母亲的家庭与文字素有渊源。

最显著的证据就是我母亲最年长的堂兄埃德温。

他是《纽约时报》的执行编辑,因报道古巴导弹危机而声名大噪。

她常用埃德温的例子来告诉我一个有雄心的人能走多远,即使他没什么天赋。

“埃德温·詹姆士虽然打字速度比较快,但他并不比其他人聪明,你看,他现在多么功成名就,”我母亲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说。

她早就认定我有文字天赋,从那时起,她就有了目标,她的整个生命便开始围绕着帮助我开发天赋而运转。

虽然很穷,她还是为我们订了一套适合中高级水平读者阅读的读物。每个月都会有一本书邮寄过来,价值39美分。

然而,我感兴趣的却是报纸。

我贪婪地汲取每一条消息:骇人听闻的罪行、可怕的事故、在遥远地区发生的战争对人们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以及不得不背井离乡的难民的消息。警察贪污以及凶手死于电椅的报道令我着迷。

1947年,我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向《巴尔的摩太阳报》应聘警事记者一职。他们为何选择了我是个谜。工资是一周30美元。

我抱怨薪水太低,这对一个有学问的人来说是侮辱,但母亲却不认同。

“如果你努力做好这份工作,”她说,“说不定能够做出些名堂来。”

不久,我被委派去采访非洲各国驻美大使馆的外交官。工作七年后,《太阳报》派我去白宫采访。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能够从椭圆型办公室发回报道已经是达到职业的顶峰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我期待着从她的脸上看到喜悦。

但要是我能够考虑到她为我设定的不断向前迈进、向上攀升的人生路线,我就不该有这种期待了。

“好,拉斯,” 她说:“要是你努力做好这份白宫的工作,你有可能会有所成就。”

母亲并没有对我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

无论我做什么,我取得的成就在她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这往往会让我心烦。她从不向我道贺,从不承认我做得很棒。即使在我成功的时候,她也是说一些否定的话。

“即使你到达了巅峰,你还得留神。”她总是尖刻地指出,“成就越大,摔下来也越重。”

在我刚刚成为记者的几年中,舅舅埃德温的成就常常萦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我常想,要是《纽约时报》雇用我,该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那样我就可以向母亲一劳永逸地证明我的价值了。

后来,连孩提时代也没想过的是,《纽约时报》竟然自己来敲门了。

可惜的是,当我去《纽约时报》工作时埃德温舅舅已经离开了那里。

最后,我终于被委任了一个记者能够梦想得到的最具荣誉性的工作:《纽约时报》的一个固定专栏的评论员。

这证明了我母亲在我小时候制定的、鼓励我从事笔墨生涯的计划是完全正确的。

1979年,我达到了事业的顶峰,获得了一个重大奖项──普利策奖。

不幸的是,在这前一年,我母亲的神志和健康状况都完全崩溃了,她住进了疗养院,从此与世隔绝。

她从来不知道我的普利策奖。

我大概可以猜到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不错,孩子。看来,要是你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UNIT

SECTION

B

“百说不如一练,”获奖的实业家约翰·TC·叶这样说道。

在过去的40年中,虽然患有先天性耳聋,约翰却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他的实力──作为年轻的移民、大学生、睿智的企业领导、残疾人的雇主和维护者、有爱心的丈夫以及三个孩子的父亲。

约翰出生在台湾,1962年,他和家人一同移民到美国,以便于他和同样耳聋的姐姐能获得最好的教育。

约翰毕业于肯德尔聋人学校,然后进入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加劳德特大学学习。在那里,他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雇主因为他耳聋而不愿雇用他。

约翰回忆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厅里打扫卫生。“我监督自己工作,因此我的耳聋并不影响我的工作。” 他回忆道。

他继续攻读,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但是在数百次的工作应聘后,他再次发现雇主们不愿意雇用他,显然因为他是个残疾人。

20世纪70年代后期,约翰断定,作为一个聋人,只有自己解决问题,开创自己的生意,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由于对聋人缺乏工作机会而感到灰心,他和他的兄弟们贷了一大笔款,在硅谷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集成微机系统有限公司(IMS)。

他们的孤注一掷有了回报,赚了大钱,不仅为正常人也为聋人提供了工作。

同时,因为其对社会杰出的服务、创新性的商业实践和卓越的技术,IMS和约翰也被授予了无数的奖项。

1994年,在IMS成立16年后,约翰和他的兄弟们卖掉了公司,进入“半退休”状态。不到两年,约翰开始资助开发为聋人学生提供负担得起的、实时文本服务的技术。

自从第一家公司开张以来,约翰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多年以来,在证明其商业技能的同时,约翰也在许多领域的非营业机构和教育机构的董事会任职,也证明了他作为维护聋人利益的领导者的能力。

在最近一次采访中,约翰接受了有关雇用残疾人,包括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的提问。

以下摘录了部分采访内容。

问:如今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面临哪些特别的困难?

答:我不会将我所面临的一大堆障碍归结于文化差异。由于耳聋而产生的难题,主要与语言交流有关。

至少要能够清晰无误地交流,才能一起有效地进行工作。

问: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增加他们从事有意义、有竞争力的工作的机会?

答:不管你有多聪明、学历有多高,作为雇主,我最看重的是员工的态度和它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作为一个雇主,我见过许多很能干、很有技术的应聘者,但是工作态度却不好。雇主没有义务一定要雇用你,良好的态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问:你们公司有没有主动地去寻找残疾人雇员?

答:我不能将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化。

雇用你了解、信任的人很正常,而对于我来说,那些人大多数恰好都是残疾人。当然,我不能单单因为他(她)是残疾人就保证雇用他(她)。他们必须有相关的技术、能力以及恰当的态度。

我没有多余的钱来雇佣那些仅能填补空缺的人员;他(她)必须有价值。

问:雇主雇用残疾人,包括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有什么益处?

答:我的经验是,残疾人往往比较积极,更加在意他们的工作,也表现出他们想工作。而且他们在工作职位上呆的时间更长(即他们跳槽的频率比较低)。此外,对于许多美籍亚裔和太平洋岛国的残疾人,家庭和文化很重要。他们懂得工作的意义,知道一份好的工作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好的生活。我相信还有大量的残疾人未被雇用。

我的公司已从这一劳动力资源中获益了。

问:雇主在雇用残疾人时还应该了解什么?

答:雇主需要更好地理解残疾人。

有人认为领取社会福利金可以满足所有需求,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这种想法很反感。失业令人羞耻也十分乏味,而且人生也变得毫无意义。

仅仅因为他(她)存在某些并不影响工作的缺陷就将其拒之门外,就好比招聘过程中的种族歧视一样不道德不合法。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获得好工作的机会,这样才能为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而感到骄傲。

UNIT 10

SECTION

A

1940年的炎夏和早秋,夜复一夜,一个深沉而平稳的声音飞越大西洋,从英国传到美国,讲述着英国在德国轰炸机轮番进攻下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

这个有力而平稳的声音,带一点北卡罗来纳口音的美国音,出自爱德华·R.默罗之口,他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欧人员的负责人。

当炸弹纷纷落下、火焰在全城街道四处蔓延的时候,默罗在播音:“这里是伦敦。” 他的声音里表达了一种为这个古老城市遭受的苦难而感到的悲痛,同时还传递着一种信心──无论要忍受怎样的苦难,伦敦将巍然屹立的信念。伦敦是摧不垮的。

猛烈的空袭是在8月中旬开始的,纳粹的炸弹开始落在英吉利海峡的海岸线上。

德国轰炸机在多佛尔海峡的白色峭壁上投下了黑色的阴影,英国的民防军准备在海滩、悬崖和山区战斗,直到最后一个英国人战死,或者侵略者被赶走为止。

空军元帅戈林手下的轰炸机飞行员们深信,他们会最终战胜英国。

希特勒和戈林相信,当伦敦像华沙或鹿特丹一样被烧成一片焦土的时候,英国就会投降。

但是英国人要比华沙的波兰人和鹿特丹的荷兰人幸运。

他们有英吉利海峡这道抵挡纳粹地面部队的天然屏障,还有皇家空军在空中与纳粹作战。

伦敦的苦难实际上开始于9月的第一个星期,那时希特勒最终确信英国人不打算投降。1940年9月7日,近400架德国轰炸机在大白天用炸弹猛烈轰炸了这座城市。戈林曾吹嘘说:“这是我们空军第一次把炸弹直接投入敌人心脏的历史性时刻。”

大火熊熊燃烧,房屋倒塌,煤气管道爆裂,街道上升起浓浓黑烟。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感到了炸弹的威力。

雷达警报器在尖叫,救护车从一个充满痛苦的地方向另一个充满痛苦的地方飞速行驶,而消防队员则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熊熊火焰。

在遭受如此重创后仍能继续坚持战斗,这对任何城市来说都似乎是不可能的。

炸弹在四周爆炸,飞机从空中向下扫射,市民们似乎不可能照常工作、上班、吃饭、睡觉、处理日常事务。

但是这座城市挺住了。

火车把上班的人们从郊区送到城内。

公共汽车在街上颠簸前进。大火已被控制住。

一瓶瓶牛奶被送到家门口,妇女们把它们取回家,好像战争发生在千里之外似的。报纸一出来,人们就去购买,一边匆匆忙忙地赶去上班,一边阅读伦敦战况的报道。

爱德华·R.默罗用低沉而平稳的声音开始广播:“这里是伦敦。” 他播音时的语气,好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他说出这几个字。他说这几个字的时候,并不刻意显示出一种英雄气概。他只是沉着地告诉人们一个事实:这个城市依然存在。

默罗知道英国的命运取决于这些人的决心:商店里和马路上的人们,酒店里喝酒的男人们,家庭妇女们,那些在屋顶上监视火情的人们,那些面临无数困难和痛苦的人们。

英国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那为数不多的日日夜夜驾机升空、迎击一群群纳粹轰炸机的飞行员们。

这些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已经到了疲劳的极限,却还在超越自身的极限,继续战斗。

伦敦人民也站到了战斗前线,但是他们无法得到直接反击敌人的满足感。他们无法飞上天空去击毁敌机。

他们必须在地下室里飞快地挖掘,以营救埋在残垣断壁下的朋友们; 他们必须扑灭没完没了的大火;

他们必须坚强起来,去承受敌人带给他们的任何灾难。

在1940年10月1日的广播中,默罗宣布:“请记住:这些人既勇敢又有耐心;在炸弹轰炸下人人平等;这场战争是速度和组织性的较量;能最好地保护平民百姓并保持其尊严的政治体制将赢得胜利。”

事实证明,默罗关于普通人民会取得最后胜利的预言是正确的。那些纳粹强国最终还是被同盟国打败了。

UNIT

SECTION

B

1945年夏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田中和子抬头向广岛上空望去,看见了预示她的世界快要结束的前兆。

当年她才18岁。

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白点,像一张纸一样大小、一样地洁白无害。小白点从飞机上落下来,朝着她们飘去。整个过程只用了43秒钟。

天空中爆发出眩目的闪电和色彩,喷射出的一道道光就像孩子画笔下的一道道阳光。和子被

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磕掉了两颗门牙。

她陷入了昏迷。

和子的父亲穿着内衣裤在屋外后院的菜地里除草。当他摇摇晃晃走出菜园时,鼻子和嘴里都流着血。

第二天,他身上裸露的部位变成了巧克力一样的棕色。这幢曾经是城里这个地区的豪宅,如今已轰然倒塌。

他们的生活曾经是很舒适的,什么都不缺──至少在战争爆发前是如此。

和子的父亲出生在广岛一个殷实、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庭,20世纪20年代初移居美国,不是因为贫穷或者逃亡,而是冒险精神使然。但他从来没打算留在那里。40岁时他又把家搬回了广岛。

他作为这个姓氏的唯一男性继承人,家人都盼望他回到广岛。

但是他把在美国出生、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及带有美国情调的生活方式也一起带了回来。

他的房子很宽敞。

屋前有个院子,屋后有两个花园──一个用来种菜,另一个设计得合乎日本传统,供观赏用。两个起居室里有一间是美式摆设,摆放着沙发,而不是垫子或榻榻米。厨房和浴室也是美国风格。

正餐是日式的,全家人按照传统方式坐在地板上用餐。

早餐则是美式的,煎饼或熏猪肉或火腿加鸡蛋,坐在餐桌旁吃。

尽管他家与原子弹爆炸中心相距1英里多,但是他所营造的生活中的一切还是被炸成了碎片。

他干活时正面对着爆炸中心,因此他的前胸和四肢都被灼伤。和子触摸他时, 他身上的肉就像煮过的西红柿一样,软绵绵的。

当和子焦急地等待着家里另一个成员回来时,一个高大的小伙子出现在曾经是大门的地方。她大声叫着:“他回来啦!”她的弟弟身高6英尺,比大多数日本男子都高,她一眼望去就知道是他。

但当她走近他时,由于他伤痕累累,她简直认不出他了。他的学校在他周围倒塌了。

他挣扎着走到一个医疗站。

他们在他的伤口上涂了些药,给伤口扎上绷带,然后就送他上路。他摇摇晃晃地站在已成为一片瓦砾的门口。和子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接着,夜幕降临了,和子和她弟弟往山里走;和子厂里的一个朋友住在市区后面一个小山坡上的村子里,表示愿意收留他们。

他们找到朋友的住处时已是半夜了。

和子往身后望去,只见整个城市都在燃烧。

她感到心神不宁,内心充满恐惧,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她留下弟弟,冲下了山坡,往熊熊火焰奔去。街上到处都是死人和奄奄一息的人,她不停地跑着,只知道自己必须回家。

和子家比起大多数其他家庭来还算要幸运些。

但她父亲因为身上的灼伤而不得不躺在户外的榻榻米上,她弟弟的伤口也不肯愈合。当家里其他人都在康复时,和子却病倒了,辐射病的症状出现了。这种病是原子弹爆炸后引起的可怕后果之一。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对原子弹造成的伤害程度感到吃惊。他们原以为爆炸主要是致人死亡而已。和子感到自己好像马上要死了。她发着烧,感到恶心、头昏,就像喝醉了酒似的。她的牙龈和肠子在出血,看上去就像个鬼似的。“接下来就轮到我死了,”她想得很现实。

她是一个年仅18岁的姑娘,却在等候死亡。

这病无药可治,因为治疗辐射病的唯一办法就是休息。冬去春来,春去夏至,和子的病开始好转起来。

但是她的病没法真正除根,只不过是潜伏起来了而已。历史上这个让人难忘的1945年8月6日给和子的肉体和精神所带来的后遗症将在她的余生一直折磨她。

第二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读写教程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二级读写教程翻译(第一版)

Unit 1 时间观念强的美国人

--------

美国人认为没有人会停止不前。如果你不求进取,就会落伍。这种态度造就了一个决心投身于研究、实验和探索的民族。时间是美国人注意节约的两个要素之一,另一个则是工作。人们一直在说: “只有时间才能支配我们。” 人们似乎是把时间当作一个差不多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对待的。我们安排时间、节约时间、浪费时间、挤抢时间、消磨时间、缩减时间、对时间的使用作出解释;我们还要因时间而收取费用。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许多人都深感人生的短暂。一旦人生的光阴逝去,就不能复返了。我们应当让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

外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就是:每个人都显得匆匆忙忙—常常是处于压力之下。城里人看上去总是在匆匆地赶往他们要去的地方,在商店里他们焦躁不安地指望店员能马上来为他们服务,或者为了想赶快买完东西,用肘来推搡他人。白天人人都急急忙忙地吃饭则部分地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生活节奏。工作时间被认为是宝贵的。在公共用餐场所,人们等着别人吃完,这样可以轮到他们,以按时赶回去工作。你还会发现汽车司机开车很鲁莽, 人们推搡着在你身边过去。你会怀念微笑、简短的交谈及与陌生人的随意闲聊。不要觉得 这是针对你个人的,这是因为人们非常珍惜时间,而且也不喜欢他人不得当地“浪费”时间。

许多刚到美国的人会怀念诸如商务拜访等场合开始时的寒喧。他们也会怀念那种喝着招待客人的茶或咖啡的礼节性交往, 这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他们也许还会想念在饭店或咖啡馆里谈生意时的那种轻松悠闲的交谈。一般说来,美国人是不会在如此轻松的环境里通过长时间的闲聊来评估他们的客人的,更不用说他们会在增进相互间信任的过程中带他们出去吃饭,或带他们去高尔夫球场。既然我们通常是通过工作而不是社交来评估和了解他人的,我们就开门见山地谈生意。因此时间老是在我们的耳朵里嘀嗒嘀嗒地响着。因而我们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我们发明了一系列节省劳力的装置;我们通过发传真、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与他人迅速地进行交流, 而不是通过直接接触。虽然面对面接触令人愉快,但却要化更多的时间, 尤其是在马路上交通拥挤时。因此我们把大多数个人间的拜访放在下班以后的时间里或周末的社交聚会上进行。

就我们而言,电子交流的缺乏人情味与我们手头上事情的重要性之间很少有或完全没有关系。在有些国家里, 没有当面接触就做不成大生意, 需要面对面的交谈。在美国,最后协议通常也需要本人签字。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是在电视屏幕上见面,开电信会议不仅能解决本国的问题,而且还能— 通过卫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问题。美国无疑是一个电话王国。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电话做生意、与朋友聊天、安排或取消社交约会、说声 “谢谢”、购物、或去获得各种信息。电话不但能免去你的走路之劳,而且还能为你节约大量时间。其部分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电话服务是一流的,而邮政服务的效率则差劲多了。有些初来美国的人很可能来自其它的文化背景,在那里人们认为工作太快是一种失礼。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是花一定时间来处理某件事的话,则这件事就好像是无足轻重的,不值得给予适当的重视。因此,人们觉得用的时间长会增加所做事情的重要性。但在美国,能迅速而又成功地解决问题或完成工作,则被视为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标志。通常,工作越重要,投入的资金、精力和注意力就越多,其目的是 “使工作开展起来”。

UNIT2 世界各地的环境保护

--------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存在环保意识。绝大多数国家只顾经济发展,而不顾经济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损害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地已经出现了许多变化的迹象。下面就是几个正在采取环境保护新举措的国家的例子。

加拿大

--------

当欧洲的探险者刚踏上新大陆时,后来成为加拿大东部和新英格兰的沿海渔场盛产鳕鱼及其他鱼类。号称大浅滩的海域是当时世界上产鱼最多的渔场。

500年以后的今天,过度捕捞已使鱼的数量减少到危险的程度。针对这一情况,加拿大关闭了这一捕鳕海域,并对其他鱼类的捕捞量也作出严格限制。

加拿大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采过取类似措施来保护鲱鱼的数量,最终鲱鱼的数量得到了恢复。但是专家们说,由于时下的滥捕,某些鱼类可能永远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数量了。政府也面临着来自加拿大渔民的抗议。因为禁渔和捕鱼数量的减少,现在己有大约4万渔民失业。

哥斯达黎加

--------

这个中美洲国家为保护其热带雨林的生态多样性,已制订出世界上最为雄心勃勃的的规划之一。这个国家许多地区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而且土地流失范围十分广。但是人们制订了一系列新的环境保护法,还新建了占四分之一国土面积的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目的是要保护哥斯达黎加现存的森林。巴西

--------

巴西是全世界最大的热带丛林-亚马逊雨林的生长地。几十年来,巴西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开拓和开发亚马逊雨林,给这个地区及其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灾难。

但在1991年,在世界各地环境保护者的压力下,巴西彻底改弦更张。它取消了原本旨在鼓励砍伐亚马逊雨林的税收优惠,而且还批准了给新的森林保护项目提供资金的计划。

养牛场场主、矿工和移民们反对这个措施,继续破坏森林, 虽然破坏速度比过去已放慢。去年,矿工们为了争夺印第安人的土地而杀死了一群居住在亚马逊雨林里的印第安人后,冲突扩大了。巴西政府承诺,将保护该地区的土著居民,但人们对这个承诺的可信度仍心存疑虑。

东欧

--------

东欧各国,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被认为是世界上工业化国家中污染最严重的。开挖煤矿时逸出的重金属已经污染了这个地区的许多水域。河流、土地及森林的污染是如此严重,以至现在其中的许多在生物学上来讲已经死亡。

通过签订一系列专门性条约,东欧国家已与许多其它国家,包括美国,设立了用来净化环境和改善该地区发电厂的特别基金。此外,德国和捷克共和国已签订了一项条约以保护易北河,使之不再进一步被污染。专家们说该条约可被视为保护该地区其它河流,包括奥德河和多瑙河在内,的典范。

加纳

--------

加纳的人口一直在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这种人口激增已导致了该国许多地方森林的消失及对现存农田过度耕作。森林正在以每年278平方英里的速度被砍伐。

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鼓励当地村庄建立更多的共有农田。为恢复荒地的地力,它资助人们种植诸如木薯、玉米、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和植树造林。观察家们称该计划已成功地巩固了该国的农业基础,而且还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的财源。但是要知道这些措施是否会产生足够的影响来减缓砍伐森林的速度,尚须时日。印度尼西亚

--------

印度尼西亚人传统上偏爱大家庭,他们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不赞成节制生育。但是这个人口达1.88亿的国家正在为了给其人民提供足够的食物、住房和工作机会而苦苦挣扎。印尼政府近几年来已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运动来鼓励节制生育,并提出了鼓励措施,如提供免费去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的诞生地-的机会。

印尼政府已成功地扩大了实行节制生育的范围,节育人口已从20年前的10%增加到今天的49%。其结果是每个妇女从平均生育5.6个孩子下降到平均生育3个。印尼政府希望到2005年的时候,每个妇女的平均生育数可下降到2.1个。但是因为该国的人口基数十分大,要想达到政府的人口目标,印尼还必须再转变几百万人的思想,让他们接受节制生育的观念。

UNIT3 跨国婚姻

--------

我和盖尔计划举行一个不事张扬的婚礼。在一起相处的两年中,我们经历了一对情侣在学着相互了解、理解和尊重时常常出现的磕磕碰碰。但在这整整两年间,我们坦诚地面对了彼此性格中的弱点和长处。

我们之间的种族及文化差异不但增强了我们的关系,还教会了我们彼此间要宽容、谅解和开诚布公。盖尔有时不明白为何我和其他黑人如此热衷于种族问题,她好像忘记了美国社会中种族仇恨更加微妙的表现形式,这一点令我感到惊讶。

作为一对居住在美国、异族通婚的夫妻,我和盖尔对未来不抱丝毫幻想。相互信任和尊重是我们俩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 结果在10年、20年或30年后才发觉他们原来是合不来的,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化时间去了解彼此,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复辙。下列事实强调了这样一点:已经结婚35年的盖尔父母正经历着一场充满怨恨、令人痛苦的婚变,这件事给了盖尔以毁灭性的打击, 并一度给我们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关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当盖尔把我们计划举办婚礼的消息告诉她家人时,她遇到了一些阻力。她的母亲德博拉过去一直赞成我们的关系,甚至还开过玩笑,问我们打算何时结婚,这样她就可以抱外孙了。但这次听到我们的消息时,她没向我们表示祝贺,相反却劝盖尔想想清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这么说我跟他约会没错, 但是如果我跟他结婚,就错了。妈妈,是不是因为他的肤色?” 盖尔后来告诉我她曾这样问她母亲。

“首先我必须承认, 刚开始时我对异族通婚是有保留的,也许你甚至可以把这称为偏见。但是当我见到马克时,我发现他是一个既讨人喜欢又聪明的年轻人。任何一个母亲都会因为有这样一个女婿而感到脸上有光的。所以,这事跟肤色没有关系。是的, 我的朋友们会有闲话。有些朋友甚至对你所做的事表示震惊。但他们是生活在一个和我们不同的世界里的人。因此要明白,马克的肤色不是个问题。我最大的担心的是你也许跟我当初嫁给你爸爸一样,是因为错误的原因而嫁给马克的。当年我和你爸爸相遇时,我也把他看作是个可爱、聪明、讨人喜欢和善解人意的人。一切都是多么新鲜、多么令人兴奋。而且我们俩人都认为-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我们的婚姻是理想婚姻,而且一切迹象都表明是会天长地久的。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在我们结婚时,我并不十分理解我所爱的人-你的爸爸。” “但是我和马克呆在一起已有2年多了,” 盖尔抱怨道。“我们俩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彼此已很多次看到对方最糟糕的一面。我可以肯定时间只会证明我们是彼此深情相爱的。”

“你也许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再等一段时间有好处。你今年才25岁。”

盖尔的父亲戴维-我还未见过他的面-以知女莫若父的态度来对付我们的决定。他问的问题基本上和盖尔母亲的问题相同: “干吗这么匆忙?这个马克是什么人?他是什么公民身份?” 当他得知我在公民身份部门遇到的问题时, 就怀疑我是因为想留在美国而娶他的女儿的。

“不过爸爸,你这话讲得太难听了,” 盖尔说。

“那么干吗要这样着急?拖一段时间再说,拖一段时间再说,” 他重复说着。

“马克以前是有过公民身份方面的问题,但他总是在自己处理这些问题,” 盖尔辩解道。“ 事实上,当我们在讨论结婚的时候,他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如果我对任何事情有怀疑, 我完全可以取消我们的计划。”

她的父亲开始引用统计数据说明异族通婚的夫妻离婚率比同族结婚的夫妻要高,而且还列举了接受过他咨询的、在婚姻上有麻烦的异族通婚夫妇的例子。

他问道:“你考虑过你以后的孩子可能会遭受的苦难吗?”

“爸,你是个种族主义分子吗?”

“不,当然不是。但你必须得现实一点。”

“也许我们的孩子会遇到一些问题。但谁的孩子不会呢? 但是有一样东西他们将会永远拥有:我们的爱和奉献。”

“那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想法。人们对异族通婚生下的孩子是会很残酷的。”

“爸爸,到时候,我们自己会操心的。但是假如我们在做什么事之前,必须把所有的疑难问题全部解决的话,那么我们几乎就什么都干不成了。”

“请记住,回心转意是永远不会太迟的。”

UNIT4 到国外求学

--------

选择去美国完成中学学业的巴西青年所面临的挑战。

830号班机。起飞时间:晚上十时四十五分。

乍一看,这不过是又一架飞往加州洛杉矶市的普通班机。然而对于飞机上的38个年龄在15到18岁之间的年轻乘客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经历的开始: 他们将远离家人去国外留学,度过他们生命中的10个月。美国平均每年要接待78,000名中学学历程度的外国学生,其中3,000个来自巴西。他们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赴美的--学会流利的英语、完成中学学业以及尽可能了解有关美国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只要这些学生能通过期末考试,美国当局就会向他们颁发证书,巴西是承认这种证书的。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至少要经过6个月的精心筹划才能作出到国外学习的决定。“对我来说,” 17岁的格洛里亚·马卡托说: “学会讲英语及体验这种经历比从美国政府那里拿到一张证书更为重要。” 其他人则向往能继续上大学。桑德罗·罗德里戈·德·巴洛斯明确表示: “我想做一名音乐指挥家,而且我已经选择好了美国最好的音乐学院。”

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事情并不总是那么顺利。甚至那些计划在美国完成两个学期中学课程的年轻学生也很难找到接待家庭。很少有学生在到达这个国家时,就把一切细节都安排妥贴了的。格洛里亚·马卡托是其中的一个幸运者。在出国前,她收到了2封信及几张她的新“父母”的照片。格洛里亚说: “我认为一切都取决于你怎样回答巴西这边的海外留学公司寄给你的问卷调查。举个例子说吧, 我是不惜纸墨的。我甚至描写了我的四条狗,还说我每个星期天都去做礼拜。” 她达到了目的。美国人笃信宗教(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是基督教徒), 而且宠物在他们心里占有特殊的地位。虽然可以减免一小部分所得税, 接待海外留学生的美国家庭是不向学生收钱的。

每个孩子的个人用品、娱乐、长途电话及衣服都得自己掏钱。每个月的这些费用加起来就要 200 到 300 美元。怕万一生病,每个学生都得办一张医疗帮助卡。健康保险不包括艾滋病、人工流产和自杀后的治疗,也不支付治疗牙齿和配眼镜的费用。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在离家时,都知道他们将在没有原来所习惯了的父母照顾的情况下自己生活, 学会自己照料自己。然而,他们没有人会独自整理行装。父母们一直在给他们出主意,甚至帮他们装箱打包。这些小青年在做这类事的时候常常显得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带了许多不必要的东西。一个来自巴西南部的学生把2个大箱子塞得满满的,此外,还得考虑她随身携带的行李。结果她无法一个人带着这么多东西踏上旅途。

对许多学生来说,在机场与亲友告别是他们最难受的时候。即使朋友们及家人支持他们出国留学, 但在此时此刻说声再见却是很困难的。帕特里夏·卡格利恩说: “抛下你所爱的人,特别是男朋友, 是很不容易的。我在飞机起飞的时候哭了,到了飞机上还在哭。”

学生们在等待美国国内班机把他们带到在美国的临时家庭时又紧张了一阵。从那以后,每个人都得自己照料自己了。没有人真正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适应这新的环境。虽然大多数外国学生将留在加利福尼亚州,但也有人要被送往德克萨斯、亚利桑那、爱达荷、俄克拉荷马及弗吉尼亚等州去。

几天以后,普遍的抱怨就是食物了。“虽然我的适应能力很强,可我真的很想念米饭和豆类菜肴。这里的食物看上去不太有营养。” 费尔南多·安德雷德哀怨地说。大多数年轻人遇到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他们远在他乡、倍思亲人。

留学计划中有一条与时间有关的重要规定,这是由接待家庭的 “父母” 制定的。根据这条规定,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在周末晚上必须回家。“他们真的很严格吶,” 刚学完第一学期的朱莉安娜·马蒂尼说。“你必须在晚上十点半以前到家。如果做不到,就会受罚。”

刚到美国时, 有些孩子对英语几乎一窍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请私人语言教师。这样就增加了留学的费用,加上飞机票,估计费用大约为3,800 美元。

UNIT5 我为女儿抽烟哭泣

--------

我的女儿会抽烟。她做家庭作业时,脚搁在前面的长凳上,计算机嗒嗒地跳出几何题的答案。我看着那包已抽了一半、她随意扔在紧靠手边处的骆驼牌香烟。我拿起香烟,走到厨房里去仔细察看,那里的光线好一点--谢天谢地,那是有过滤嘴的。可我心里却感到十分难过。我想哭。事实上,站在厨房煤气灶旁边, 我确实哭过。我手里捏着一支雪白雪白的香烟,制作得非常精致。那可是会致我女儿于死地的东西啊。当她抽“万宝路”及“运动员”牌香烟时,我硬起心肠, 不让自己感到难过。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那个抽过这两种牌子的香烟。

她不知道我父亲、也就是她外公生前抽的就是骆驼牌香烟。但是在他开始抽机制卷烟之前--那时他很年轻、也很穷,但眼睛炯炯有神--他抽的是用阿尔伯特亲王牌烟丝自己手工卷制的香烟。我还记得那鲜红的烟丝罐头,上面有一张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身穿黑色燕尾服、手拿一支手杖的图片。

到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的家乡乔治亚州的伊顿镇上已没有人再自己手工制作卷烟了(而且几乎没有女人抽烟)。烟草业,再加上好来坞电影--影 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老烟鬼--把像我父亲那样的人完完全全争取了过去, 他们无可救药地抽烟上了瘾。然而我父亲看上去从来就没有像阿尔伯特亲王那样时髦。他还是一个贫穷、过于肥胖、为养活一大家人而拼命干活的男人。他浑身漆黑,嘴里却总叼着一支雪白的香烟。

我记不清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 也许开始时并不明显, 他早晨一下床点燃第一支香烟时才有点微咳。到我16岁, 也就是我女儿现在这般年龄时,他一呼吸就呼哧呼哧的,让人感到不安;他上楼时每走三、四级楼梯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他常常一连咳上一个来小时。

肺病把我父亲折磨得虚弱不堪, 一个严冬,他死于被叫做“穷人的朋友”的疾病--肺炎。他咳嗽了这么多年,我想他的肺部已没有什么完好的地方了。去世前几年,他的呼吸已经很虚弱了,他总得倚靠着某个东西。我记得有一次全家聚会,当时我女儿才2岁,他抱了她一会儿,好让我有时间给他俩拍张照片。但是很明显,他是费了好大劲的。他生命行将结束前, 主要是因为他的肺功能已极度受损,他才戒了烟。戒烟后他的体重增加了几磅,但当时他太瘦了,所以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我到第三世界国家去旅行时,看到了许多像我父亲和女儿那样的人。到处都有针对他们这两类人的巨大广告牌:强壮、自信或时髦、年龄较大的男人, 以及漂亮、“世故”的年青女人,都在吞云吐雾。就像在美国的市中心区和印第安人的居留地上发生的事一样。在这些贫困的国家里,那些本应该化在食物上的钱却流进了烟草公司。久而久之,人们不但缺少食物,而且还缺少空气,这样不但大大地削弱了孩子们的体质,还使他们染上了烟瘾,最终还会致他们于死地。我在报纸及我订阅的园艺杂志上看到, 烟蒂的毒性是很强的:一个婴儿如果吞下了一个烟蒂,就很有可能会死去; 沸水加一把烟蒂就成了很有效的杀虫剂。

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到深深的痛苦。有时我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我记得自己怀孕时,吃东西的时候是多么当心啊!之后在教她如何安全穿过马路时,又是多么耐心啊!有时我纳闷: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她今后大半辈子有气无力地挣扎着呼吸,然后再像她外公那样自己把自己毒死?

我特别喜欢一条写在受伤害妇女收容所里的语录: “人间平安,始于家庭。” 我认为世上所有东西都是如此。我还想起了另一条写给那些想戒烟的人们的语录: “每个家庭都应该是禁烟区。” 抽烟是一种自我毁灭,而且也毁灭着那些不得不坐在你身边的人。那些人偶尔也会取笑或抱怨抽烟,可常常只能无可奈何地坐在一边看。我现在意识到了,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许多年中我实际上是一直坐在旁边,看着我父亲自杀。对那些生意兴隆的烟草公司的巨头们来说,能在我家取得这样一种胜利,肯定是够满意了。

UNIT6 人如其名

--------

在她人生最初的24年里,人们一直叫她黛比--一个和她漂亮的容貌和优雅的风度不相配的名字。“我的名字老是使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女厨子,” 她抱怨道。“我真的不想要黛比这个名字。”

一天,在填写一张申请一个出版业工作职位的表格时,这位小姐一时冲动,用她的中名林恩替换了她的名字黛比。“这是我一生中干过的最漂亮的事,”现在她对人这样说。“我一停止称自己为黛比,我就对自己感到比较舒坦了……而且其他人也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我了。” 在成功地通过那次工作面试两年后,这位昔日的女服务员现在成了一位成功的杂志编辑。朋友和同事们都叫她林恩。

当然, 黛比(或林恩)的职业成就并不是改名带来的,但是它肯定给她带来了好处,虽说改名仅使她对自己的才能增加了一点点自信。社会科学家认为你叫什么名字会影响你的生活。自古至今,名字不仅被用来识别人,而且也被用来描述人。圣经上说: “……人如其名 ……”,此外韦伯斯特大词典也对名字作了如下的定义: “表达某种特点的一个或几个字, 这种特点被认为反映了某人或某事的本质、或描述了某人某事,常表示嘉许或不喜欢的意思。” 请好好注意这几个词:“嘉许或不喜欢。” 不管是好是歹,诸如友好或拘谨,相貌平常或漂亮妩媚等品质特征已经和你的名字连在了一起,甚至在他人见到你这个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你的这些品质和特征。

名字已成为特定形象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被称为“相貌平常的珍妮”或“普普通通的乔”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后面的那个名字特别使我烦恼,因为我的名字也叫乔。有些人认为这个名字使我更适合于做一个棒球运动员而不是,比如说,艺术评论家。然而,尽管有此不利,我确实曾一度努力想成为一名评论家。即使如此,一家著名杂志一直拒绝把“乔”作为我的文章的作者署名,而是用我名字的首字母 J.S.来代替它。我怀疑假如我的名字是比较文雅的阿瑟、或艾德里安的话,我的名字早已完整地出现在杂志上了。

当然, 有积极含义的名字对你是有好处的,甚至能促进你结交新友。最新调查表明:美国男人认为苏珊是最有吸引力的女性名字,而女人则认为里查德和戴维是男人中最有吸引力的名字。我认识一个女人,她拒绝了一次由第三方安排的、与一个叫哈里的男人的约会,因为“这人听上去没劲”。可就在几天后的一个晚间聚会上,她走到我身边,催逼着我把她介绍给一个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男人;他们俩人整个晚上都在互送秋波。“哦”,我说“你指的是哈里呀。”她听了后感到很尴尬。

虽然我们中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偏见看法,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有对名字产生固定看法的毛病。老老实实地坦白:你碰到一个名叫奈杰儿的木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 或是一个叫伯撒的物理学家呢?抑或是一个叫梅尔的教皇呢? 正如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照看一批托儿所里的四岁儿童时所发现的那样, 我们常常把由名字引起的固定想法加到他人身上。“在托儿所里,有一次我想叫一个名字为朱利安的、活跃的小男孩静静地坐下来看书, 同时把一个喜欢沉思的、名叫罗里的孩子推出去打球。因为他们的名字,我把他们的性格给搞混了!”

很明显,这样的偏见也会影响课堂效果的。在一项由圣迭戈州立大学的赫伯特·哈拉里及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约翰·麦克戴维主持的研究中,与名叫迈克和戴维的作文卷子相比,教师老是给卷上名字为埃尔默和休伯特的男孩写的文章打较低的分数, 实际这是同样的两份卷子。但是教师的偏见不是造成课堂得分差别的唯一原因。坦普尔大学的托马斯·V·巴斯博士和路易莎·塞雷达里恩发现:那些名叫琳达、戴安娜、芭芭拉、卡罗尔及辛迪之类的女孩们在评分客观公正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测验中的成绩比那些名字不太有吸引力的女孩要好。(一个与之配套的研究表明:女孩受同龄人欢迎的程度也与她们的名字受欢迎的程度有关系。虽然对男孩来说这种关系不太明显。)

虽然你父母很可能打算让你的名字一辈子用下去,但记住, 他们选这个名字的时侯,也许还没有见过你呢。而且, 当他们选择这个名字时,他们所重视的希望和梦想也许不符合你的希望和梦想。假如你的名字看上去不再跟你相配时,不要苦恼;你不必一辈子用这个名字。影星们经常改名,而且是怀着某种决心这样做的,你也可以这样做。

--------------------------------

第三篇: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班级:09

级金融二班

学号:0965147227

姓名:梁丽丽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这次的选修课我选了公司法要以这门课,上课时老师为我们放了公司力量10集纪录片,看完以后我的心情很复杂,是激动、是迷茫、是迷惑、总之自己也说不太清楚,我不明白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公司和公司之间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是什么阻止了我们中国公司的发展,是创新、是权力、是欲望、还是文化?从整个公司发转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公司能站在世界舞台的屈指可数,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公司的发展?我百思不得其所。《公司的力量》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集集精彩,发人深省,充分论证了公司作为社会的组织,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力量。说到心得体会,实际上在观看的过程中,时时有感想,处处觉震撼,常常受启发,可谓百感交集、受益匪浅。既然要写成文章,还是拿出影响较深的两点,片面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吧: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创新。

先说文化:片中开幕就说,“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第七集《各领风骚》中,开幕又说,“人们发现,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润的新来源,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在第七集中还说道,“员工喜欢以公司的名字为自己命名,称自己为松下人,丰田人等等,他们将这种强烈的归属称为„忠‟,公司对日本人来说就象是一个更大的家。员工需要这个家,社会文化需要这个家,这是对人类千年传承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延续。经营者则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努力让家庭保持和睦、团结和秩序,让家庭成员分享幸福,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松下公司始创的终身雇佣制的年功序列制被广为使用,几乎成为日本企业的象征。”最后还引用专家的观点说,“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逐渐建立了这样的观念,公司不是股东的,也不是经营者的,而是公司职员的,这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感受与联想:文化,实际上包罗万象,作为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国自古就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那么为什我们就不会把自己的文化和公司的文化相融合呢。良好的企业文化,其目的和作用,简单一点说就是两点,即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在对内提高凝聚力方面,如果一针见血的指明,就是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围绕这个目标,就要全方位的培养、建立并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以人为本”。从人力资源的视角来看,就是,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引进认同公司价值观,能够和公司同舟共济、共同发展的人;引进之后,要注重培养,每个人的兴趣不一致、特长各不同,要将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和成长,最后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培养和发展;这就涉及到怎样使用人,使用好人的同时,还要给予好的待遇,用优厚的待遇来留住人、鼓舞人、激励人。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好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在对外扩大影响力方面,如果直截了当一点,就是要塑造企业文化,加强宣传工作,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形成有自主企业特设的企业文化理念,不仅用这套理念来武装内部员工的头脑,而且要让外界知晓,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当然,公司终究是公司,他要以营利为目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一个公司专门做慈善,不考虑成本,那绝对是假话,或者说那不是公司行为,而是其他方面的行为。因此,作为一个公司,在加强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有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宣传,促进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进而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销售做上去了,再反辅过来,支持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宣传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说到底,作为一个公司,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就是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而公司终究是要营利的,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以市场宣传为目的,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再说创新:片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说,“如果个人没有自由,法律、文化不鼓励人们冒险,不鼓励人们创新,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企业家。”第八集《创新先锋》开幕说,“据统计,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被经济学家认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开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当科技创新日益显示出创造利润的能力后,公司对财富的追逐就直接变成了对技术发明的热爱。19世纪中后期,德国大公司们率先设立工业实验室,并在化学和电气工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生产链:贝尔实验室负责研发,交由西方电气生产,产品由贝尔系统运营商销售,并按一定比例付给贝尔实验室专利使用费,以保证研发经费。如此循环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业务迅猛扩张,„公司以创新为荣,我们有创新的优良传统。不仅追求创新的数量,还追求颠覆性创新。‟”

第十集《地球无疆》说到,“这个世界不再需要通过模仿碰巧成为全球企业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创新!需要那些可以为其他地区带来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无论这样的公司来自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因此,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公司走向国际化要带着他人不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东西。”

还说到,“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要在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公司已经开始上演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记。”

感受与联想:创新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面装。虽然是句调侃话,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立志永葆青春、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创新是必须的,拿国家领导人的话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新中,首先应该是观念创新,只有从思想上追求革新,才可能在行动上表现进步、敢为人先。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一个企业,机制和制度创新是保障,且非常重要,在现实中,有很多国有企业长期停滞不前,搞不好,就是因为机制和制度墨守成规、不能突破。因为有国家养着,所以从思想上总是等、靠、要。有些经过改制,进行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后,经过“鹰之锐变”的改革,就有了生机和活力,形成了较好的发展。

科技创新是关键,片中提到,“当科技创新日益显示出创造利润的能力后,公司对财富的追逐就直接变成了对技术发明的热爱。19世纪中后期,德国大公司们率先设立工业实验室,并在化学和电气工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还包括ABB、西门子、施耐德等电气企业,他们往往在科技领域有很大的投入,也因此给企业带来突飞猛进的收益。为什么在我们投标的过程中,知名品牌有时候最高价也可以中标,而不知名品牌即使是最低价也不一定中标,这就是科技创新的直接功效。正如片中所说,“这个世界不再需要通过模仿碰巧成为全球企业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创新”!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司员工,我的感觉就是,“不要通过廉价的重复劳动和廉价的普通产品去乞求用户的同情,赚取微薄的收入;而要创新工作,通过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品质、精湛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赢得高额的回报”。

市场创新是灵魂,企业不同于研究机构,他必须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将产品和服务卖出去转化为现金收入。这就需要做好市场和销售工作,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先做市场,在市场调研中取得数据和分析结果,反过来指导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因此说,市场创新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管理创新是基础,在一个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人在变、事在变、环境在变;内部员工在变、外部竞争对手在变;客户在变、供应商在变;社会在变,政府在变,有时候甚至国家和政权都在变。难怪片中说,“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要在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公司已经开始上演全球化时代的变形记”。而在所有创新中,管理创新是基础,应贯穿始末、包罗万象。

说到底,作为一个公司,应该重视创新,其中,观念创新是前提,机制和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关键,市场创新是灵魂,管理创新是基础。

通过上面的分析联想到我们中国企业目前的现状,中国企业发展现状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值达1.1亿万元,比2007年增长6.9%,低于当年我国总体对外贸易增速10.9个百分点,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1%。其中,出口6751.86亿美元,增长9.3%,增速回落11.7个百分点;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2.7%,增速回落11.9个百分点。所以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造成这些状况出现的原因如下:

1、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缺乏

在世界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中国大多数企业只处在下游。中国制造业的加工组装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附加值较低。目前可利用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接受的是技术或产品的转移,这决定了我们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即组装和制造。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停留在加工制造的初级阶段的情形下,中国制造业将处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困境中,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核心技术则仍然被发达国家所掌控。

2、品牌观念淡薄

纵观中国整个制造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较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更是屈指可数。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国际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无论是在市场知名度还是品牌价值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际品牌的缺乏不仅会带来表面的国际地位以及直接的经济利润的下降,更会进一步使得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国外企业赚取了丰厚的品牌溢价,而中国制造业仅仅赚到很小部分的加工费。然而缺少自主品牌,主要是由于我国制造企业缺乏树立品牌的观念意识。

3、人才瓶颈问题突出

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以上,中级工占50%以上,初级工占15%,而我国高级工仅占4%,中级工占36%,初级工占60%。劳动保障部门的有关调查发现,某些技能人才、高级技工在一些地区供不应求,缺乏高级技师这样的骨干技术技能人才已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共同问题。进一步说,我们更加缺少创新型、复合型技术人才。这样我们就很难将现有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难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难以推进技术革新,从而削弱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忧虑,然而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就没有中国经济的今天。眼下“中国制造”面临如此大的困境,除了低廉的成本和充沛的劳动力,制造业的出路究竟在哪?

四、中国企业发展出路

中国企业发展的重点是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解决战略转型问题、持续增长问题,就应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

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什么是“中国创造”呢?“创造是人无我有,制造是我有人也有”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表示。作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海尔集团在2002年就已经成功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打进日本市场,在日本本土和日本制造“短兵相接”,并提出“中国创造”才是取胜之道。国家前商务部部长***也曾打过这样的比喻:“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A380。”这一鲜明的比喻,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的核心问题,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没有中国企业发展。“中国制造”已不新鲜,也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更长远、更强劲的动力支持,中国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企业。只有技术才能转变成金钱,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美国的微软,20世纪70年代,比尔·盖茨仅以区区几千美元创业,但到1998年他创下了1000亿美元资产的纪录,也就是说20年他的资产增加了上千万倍。这一切都是技术创新带来的。

那如何走向中国创造?如果简单了解一下近几十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轨迹不难发现,这几个地区存在着相似之处——以前都曾作为全世界成本最低的制造中心,经济活跃、中国企业发展飞速,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其制造业主要以OEM为主,依靠大量的出口拉动经济发展,企业的生命线被拥有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牢牢掌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进行了经济的转型。拿日本来说,60年代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收取低廉的加工费。70年代进入自主开发阶段,实现在主导产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成功转换。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再大力开发尖端科技,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完成了“日本制造”向“日本创造”的成功转型。看到日本等外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我们应该从中归纳学习,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找到自己的道路:从单一生产到品牌塑造。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的企业应该从简单的制造转型到品牌塑造,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成功转换。

首先是依靠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

我国企业要从单纯追求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效益,促使我国制造业转向中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如此既有利于减少贸易抑制,也有利于改变我们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中靠后的位置,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竞争力,争夺在世界产业发展中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在这一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比如“日本制造”同样遇到过类似问题,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不断取得在美国的优势,因此遭遇了美国制造的种种贸易摩擦,日本被逼上另外一条道路,以更高档的技术含量产品进军市场,从而更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当前中国也要转变思路,寻求和打造“中国制造”的技术优势,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在市场上占据主动性。

中国企业发展在依靠技术时,企业该如何获取技术呢?一是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部门,专门针对自己的产品改进技术。二是通过与研究所,高校合作委托技术研发、改进。三是企业可以在社会上广泛获取技术。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可以多关注一些有关于专利技术的网站,比如“中国应用技术网”它所提供的是全国各地的专利应用技术。还有一些期刊杂志之类比如《中国发明与专利》。企业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所需求的技术,把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从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次是依靠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

只有从根源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中国制造”的正面国际形象,促使“中国创造”的出现。所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特别是加强出口产品的质量监控与管理,改进制约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与因素,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采用以品质、品牌为主导的贸易营销策略取代目前某些企业以“拼价格、拼数量”作为代价来占领市场的方法,这才是恢复“中国制造”形象的重要出路。这与关键的技术紧密相连。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生产出来的高品位、精品化、品牌化商品才能开拓更广的国际市场。

再次还要依靠技术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随着中国企业发展,大量初级工的使用使得劳动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不仅出现了劳动力“双低”(低成本与低效率)的现象,而且还表现出成本不低但效果不高的趋势。因此,如果不迅速提高我国劳动力技术素质,势必削弱劳动力成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劳动力技术素质对提升“中国制造”产品竞争力也很重要。高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也就是一批有技术、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依靠先进的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劳动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带动中国企业发展。

公司,作为迄今为止最为广泛高效的经济组织形式,被看作是“人类的成就”。公司如何诞生?如何发展演进?公司的力量源自哪里,公司的力量又如何改变了世界?所有疑问凝聚成了一个关于“公司”的故事。金蝶与央视联合摄制大型电视记录片《公司的力量》一一为我们解答“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这是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说的,也是我看完《公司的力量》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今天,“公司”一词的出现是如此频繁以至于我们有些熟视无睹。公司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的财富来源、创业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托、人际交往,都与公司这个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公司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超越社会控制的权力组织。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各国都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劳资矛盾、贪欲膨胀、欺诈横行等等。这是农业社会向工业时代转型所必须经历的痛苦,它们并非公司之恶、却因公司而被加剧和放大。

公司让人爱恨交织。公司一方面将一切明码标价,是千夫所指的商业化祸首,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器。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自利的本能和道德的底线,让公司自身矛盾纠结。作为有机体的公司,既有长大成人的冲动,也有成长的烦恼。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公司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当人们用贪婪和欺诈来解释灾难的根源时,当人们呼吁政府救市加强监管时,当人们担忧下一次危机是否还会降临时,我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一个对象就是这个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组织,这个已经显示了足以撼动世界的能量的组织:公司。

从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公司一路走来的脚步,从官督商办到全民下海,从国家垄断到自由竞争,从中央计划到市场主导,和所有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一样,中国公司历经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改革开放后,随着个人的创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司开始了真正的成长。公司能扩展一个经济单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资源、分散商业活动的高风险。公司凝聚了生命个体,让它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公司使得血缘、地缘联系之外的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公司实现了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新篇章。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公司已不仅仅一个经济性组织,而已经成为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在各个领域都极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社会性组织:促进自由公平的竞争、建立和完善法治社会、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间关系、改变国与国之间合作与竞争的方式„„公司的力量日益壮大??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各领域正向推进的力量之外,也不乏因公司自身弊病或制度环境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全球化的加速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公司在大力推进的,因为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组成的一个网络。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这是公司梦中的美景。公司就从没有停止过自我更新,那些并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一直并将继续吸引着我们。

看完本片,让我看到的除了是公司对个体公司的影响外,还看到了公司、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从第一节罗马的兴盛与意大利的繁华离不开公司的贡献,凝结个人力量而成就的公司展示了1+1>2的现实能力,各阶级力量水平发生变化矛盾激化,产生了世界史的开端:资产阶级革命。再到第二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全球积累血腥资本。英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全球市场打开。第三节,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在自由市场中蕴含有巨大的生机。许多平民企业家通过技术和管理发家致富,从普通的工人一跃成为资产大亨,聚集了大量资本,公司开始蓬勃发展向上。而拥有这些成就的美国一跃成为强国。第七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打开了市场在东方的大门,日本一度崛起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而今,在第九节讲到中国的体制也开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而改变,从官督商办到全民下海,从国家垄断到自由竞争,从中央计划到市场主导,和所有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一样,中国公司历经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改革开放后,随着公司的不断产生和壮大,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发展。

那么公司在哪里?首先,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离不开公司,其次我们未来将要做的人生规划也要在各种公司中做出选择。我记得在第七集对日本的介绍中京瓷公司的董事长说他劝说了那十一个要辞职的人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原来公司所完成的梦想已经不单单是创业者、管理者的梦想,而是所有员工的价值实现,他们在进入公司前,也是怀揣着梦想的。公司成就了许多人,也正在激励着许多人为之奋斗。我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斗志昂扬的去公司为的也是实现自己理想追求。

我们如何进入公司?公司是一种管理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每个不同的公司都有不同的历史和其价值观念。首先,根据本片我认为要提升自我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以及做事效率,这样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公司中,才能站得住脚。尤其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对公司各项了然于心。其次,在公司中要有准确的定位和努力方向,逐步实现计划,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不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更是公司价值最大化。第三,要融入进公司文化中,以最佳合作制造最大效益。

公司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一边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一边面对经济危机的威胁,选择投入公司在吸引中将更加谨慎。中国的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在《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中,让我们冷静的看着西方经济的成长和发展,不断为中国未来经济壮大注入着力量。汲取营养,取精华去糟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里

第四篇:新视野英语第二册翻译

Unit 1 1.她连水都不愿喝一口,更别提留下来吃饭了。

翻译:She wouldn't take a drink, much less would she stay for dinner.2.他认为我在对他说谎,但实际上我讲的是实话。

翻译:He thought I was lying to him, whereas I was telling the truth.3.这个星期你每天都迟到,对此你怎么解释?

翻译:How do you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you have been late every day this week? 4.他们利润增长的部分原因是采用了新的市场策略。

翻译:The increase in their profits is due partly to their new market strategy.5.这样的措施很可能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

翻译:Such measures are likely to result in the improvement of work efficiency.6.我们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只能继续。

翻译:We have already poured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into the project, so we have to carry on.Unit 2 1.尽管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父母也从不溺爱她。

翻译:Despite the fact that she is the only child in her family, she is never babied by her parents.2.迈克没来参加昨晚的聚会,也没给我打电话作任何解释。

翻译:Mike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nor did he call me to give an explanation.3.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确实发表过一些小说,但决不是什么大作家。

翻译: The person sitting next to him did publish some novels, but he is by no means a great writer.4.他对足球不感兴趣,也从不关心谁输谁赢。

翻译: He has no interest in football and is indifferent to who wins or loses.5.经理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助手,在他外出时,由助手负责处理问题。

翻译: The manager needs an assistant that he can count on to take care of problems in his absence.6.这是他第一次当着那么多观众演讲。

翻译: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he has made a speech in the presence of so large an audience.Unit 3 1.你再怎么有经验,也得学习新技术。

翻译:You are never too experienced to learn new techniques.2.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派谁去带领那里的研究工作。

翻译:There remains one problem, namely, who should be sent to head the research there.3.由于文化的不同,他们的关系在开始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

翻译: Their relationship did meet with some difficulty at the beginning becau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4.虽然他历经沉浮,但我始终相信他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翻译:Though he has had ups and downs, I believed all along that he would succeed someday.5.我对你的说法的真实性有些保留看法。

翻译:I have some reservations about the truth of your claim.6.她长得并不特别高,但是她身材瘦,给人一种个子高的错觉。翻译:She isn't particularly tall, but her slim figure gives an illusion of height.Unit 4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It is a great pleasure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2.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翻译: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the cat is black or white as long as it catches mice.3.你必须明天上午十点之前把那笔钱还给我。

翻译: You must let me have the money back without fail by ten o'clock tomorrow morning.4.请允许我参加这个项目,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

翻译: Allow me to take part in this project: I am more than a little

interested in it.5.人人都知道他比较特殊:他来去随意。

翻译:Everyone knows that he is special: He is free to come and go as he pleases.6.看她脸上不悦的神色,我觉得她似乎有什么话想跟我说。

翻译:Watching the unhappy look on her face, I felt as though she wished to say something to me.Unit 5

1.他说话很自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翻译:He spoke confidently, which impressed me most.2.我父亲太爱忘事,总是在找钥匙。

翻译:My father is so forgetful that he is always looking for his keys.3.我十分感激你给我的帮助。

翻译: I'm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all the help you have given me.4.光线不足,加上地面潮湿,使得驾驶十分困难。

翻译:The bad light, coupled with the wet ground, made driving very difficult.5.由于缺乏资金,他们不得不取消了创业计划。

翻译:Being starved of funds, they had to cancel their plan to start a business.6.每当有了麻烦,他们总是依靠我们。

翻译:They always lean on us whenever they are in trouble.Unit 6

1.就像机器需要经常运转一样,身体也需要经常锻炼。

翻译:(Just)as a machine needs regular running, so does the body need regular exercise.2.在美国学习时,他学会了弹钢琴。

翻译:He learned to play the piano while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3.令我们失望的是,他拒绝了我们的邀请。

翻译:To our disappointment, he turned down our invitation.4.真实情况是,不管是好是坏,随着新科技的进步,世界发生了变化。

翻译:The reality is that, for better or worse, the world has changed with the advance of new technologies.5.我班里的大多数女生在被要求回答问题时都似乎感到不自在。翻译:Most of the female students in my class appear to be ill at ease when(they are)required to answer questions.6.当地政府负责运动会的安全。

翻译:The local government took charge of the security for the sports meeting.Unit 7

1.在会上,除了其他事情,他们还讨论了目前的经济形势。

翻译: At the meeting they discussed, among other things, the present economic situation.2.我对大自然了解得越多,就越痴迷于大自然的奥秘。

翻译: The more I learned about the nature, the more absorbed I became in its mystery.3.医生建议说,有压力的人要学会做一些新鲜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好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有发泄的渠道。

翻译:The doctor recommends that those stressed people should try something new, interesting and challenging in order to give their negative feelings an outlet.4.那个学生的成绩差,但老师给他布置了更多的作业,而不是减少作业量。

翻译: The teacher gives more homework to the student who has bad grades instead of cutting it down.5.相比之下,美国的父母更趋向于把孩子的成功归因于天赋。

翻译: By contrast, American 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ttribute their children's success to natural talent.6.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之一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翻译: One of a teacher's priorities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their creativity.

第五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读写课文所有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读写课文所有翻译。

Unit 1 Text A 一堂难忘的英语课 如果我是唯一一个还在纠正小孩英语的家长,那么我儿子也许是对的。对他而言,我是一个乏味的怪物:一个他不得不听其教诲的父亲,一个还沉湎于语法规则的人,对此我儿子似乎颇为反感。我觉得我是在最近偶遇我以前的一位学生时,才开始对这个问题认真起来的。这个学生刚从欧洲旅游回来。我满怀着诚挚期待问她:“欧洲之行如何?” 她点了三四下头,绞尽脑汁,苦苦寻找恰当的词语,然后惊呼:“真是,哇!” 没了。所有希腊文明和罗马建筑的辉煌居然囊括于一个浓缩的、不完整的语句之中!我的学生以“哇!”来表示她的惊叹,我只能以摇头表达比之更强烈的忧虑。5 关于正确使用英语能力下降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故事。学生的确本应该能够区分诸如their/there/they're之间的不同,或区别complimentary 跟complementary之间显而易见的差异。由于这些知识缺陷,他们承受着大部分不该承受的批评和指责,因为舆论认为他们应该学得更好。学生并不笨,他们只是被周围所看到和听到的语言误导了。举例来说,杂货店的指示牌会把他们引向stationary(静止处),虽然便笺本、相册、和笔记本等真正的stationery(文具用品)并没有被钉在那儿。朋友和亲人常宣称 They've just ate。实际上,他们应该说 They've just eaten。因此,批评学生不合乎情理。对这种缺乏语言功底而引起的负面指责应归咎于我们的学校。学校应对英语熟练程度制定出更高的标准。可相反,学校只教零星的语法,高级词汇更是少之又少。还有就是,学校的年轻教师显然缺乏这些重要的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过去也没接触过。学校有责任教会年轻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可他们并没把语言的基本框架——准确的语法和恰当的词汇——充分地传授给学生。因为语法对大多数年轻学生而言枯燥且乏味,所以我觉得讲授语法得一步一步、注重技巧地进行。有一天机会来了。我跟儿子开车外出。我们出发时,他看到一只小鸟飞得很不稳,就说:“它飞的不稳。”(It's flying so unsteady.)我小心翼翼地问:“儿子,鸟怎么飞?” “有问题吗?我说得不对吗?(Did I say anything incorrectly?)” 他一头雾水。“太好了,你说的是incorrectly而不是incorrect。我们用副词来描述动词。所以,要用unsteadily来描述鸟飞,而不是unsteady。” 他对我的纠正很好奇,就问我什么是副词。我慢慢解释道:“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的词。” 这又导致了他询问我什么是动词。我解释说:“动词是表示行为的词,例如:爸爸开卡车。‘开’是动词,因为它是爸爸在做的事。” 他开始对表示行为的词产生兴趣,所以我们又罗列了几个动词:“飞行”、“游泳”、“跳水”、“跑步”。然后,他又好奇地问我,其他的词有没有说明它们的用法和功能的名称。这就引发了我们对名词、形容词和冠词的讨论。在短短十分钟的驾驶时间内,他从对语法一无所知到学会了句子中主要词语的词性。这是一次毫无痛苦而又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也许,语言应该被看成是一张路线图和一件珍品:我们要常常查看路线图(核对语法)和调整汽车的引擎(调节词汇)。学好语法和掌握大量的词汇就好比拿着路线图在车况良好的车里驾驶。路线图为你的旅行提供所需的基本路线和路途指南,可是它不会告诉你一路上你究竟会看见什么树或什么花,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里,词汇会使你的旅途变得五彩缤纷、栩栩如生。大量的词汇让你享受到开车途中所见的点点滴滴。借助语法和丰富的词汇,你就有了灵活性,掌控自如。路线图会把你带到目的地,而一台好车却能让你完全陶醉于旅途的所有景色、声音及经历之中。13 对学生来说,有效、准确且富有成效的沟通技能取决于语法和词汇这两大有利条件,可是学校并没有教他们这些。就在今天早上,我跟儿子吃早饭时,我想把牛奶加入我的茶里。“爸爸,” 他说,“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不会这样做。牛奶会变酸。(If I were you, I wouldn't do that.It's sour.)” “哦,上帝!” 我满怀着无比的骄傲说道,“这是一句语法完全正确的句子。你用了were而不是was。” “我知道,我知道,”他愉悦地舒了口气,“这是虚拟语气!” 17 这下轮到我“哇!”了。Unit 1 Text B 伟大的学习之旅 马尔科姆·艾克斯是一位非裔美国民权活动家、宗教领袖、作家和演说家。他生于1962年,1925年被神秘地暗杀。在他去世之前,他对自己生平的自述——《马尔科姆·艾克斯自传》已闻名遐迩。他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取名马尔科姆·利特尔。后来,他加入了一个叫“伊斯兰民族”的组织,之后改名为马尔科姆·艾克斯。“伊斯兰民族”是个宗教团体,它改变了美国主流伊斯兰教的一些主要的习俗和信仰,使之更适用于19世纪60年代早期非裔美国人的特定情况。马尔科姆·艾克斯因当时犯有诸如偷窃等罪而入狱。他在监狱里得知了“伊斯兰民族”组织。由于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向别人传授他的新信仰时感到力不从心。作为一名年轻人,他可以用草根语言来概述自己的想法,语言简单、粗浅、语法差劲,且词汇贫乏。可作为一名成年人,当他在大型公众集会上向人们阐述他的新信仰时,他发觉自己缺少了所需的语言交流技能。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甚至没有这个功能”。为了增长知识,提高沟通技能,深陷绝望的马尔科姆·艾克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他决定求助于书籍,相信书会使他受益匪浅。可是当他试图阅读一些严肃的书本时,他不禁倍感苦恼,因为大部分的词他都不认识。他写道:“这些书还不如是用中文写的。” 他跳过了所有不认识的词,可是最终他全然不知这本书里写了什么。马尔科姆·艾克斯在他的自传里谈到他贫乏的语言技能时是这样写的:“我变得沮丧起来。” 4 由于无法阅读和写作所遭受的巨大挫折促使马尔科姆·艾克斯开始探索如何攻克自己的语言缺陷。他说:“我明白我所能做的就是弄到一本词典来学习,学一些单词。” 他也幸运地意识到应该尝试去改进他的书写。他告诉我们:“令人伤心的是我甚至不能把英文书写得整齐。” 这些想法促使他向狱管请求,要了一些纸和铅笔。5 头两天,马尔科姆·艾克斯只是很快地浏览了一下词典,试图在这不熟悉的格式里寻找出他自己的应付方法。他告诉我们,他对这些单词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到诧异。moist怎么会是moisture的词根;advisable跟advisory竟是同根词!“我都不知道哪些单词我需要学,”他说,“最后,为了有所行动,我开始抄写词典。” 马尔科姆·艾克斯用他缓慢、仔细、蹩脚的书写,把词典的第一页全都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他甚至把引号也抄了。这花了他整整一天的时间。在此之后,他高声朗读所有抄写下来的东西。“我一遍又一遍地给自己大声朗读自己抄写的东西。”马尔科姆回忆道。他还把每天发生的重要事情记录下来。重复朗读帮助他从一个仅有一些基础文化知识的人变成真正精通语言的人。6 马尔科姆·艾克斯描述了他第二天醒来时,是如何努力回忆他抄写和朗读过的单词及他苦苦追求所获的知识。这是一种神奇的感觉,他感到无比自豪。他对此如此着迷以至于他又继续抄写词典的下一页。又一次,他醒来时感到骄傲且精力充沛。随着不断抄写和朗读,马尔科姆·艾克斯发现自己在学到东西,也记住了越来越多的单词,他的困惑也逐日减少。8 随着马尔科姆·艾克斯的词汇量不断扩大,他开始能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书了。这种

现象在他的一生中从未发生过。“任何一个阅读广泛的人都能想象那个开启了的新世界。” 从那时起到他离开那个监狱,他一直专注于阅读,被它深深吸引。数月过去了,他竟然没感到自己在坐牢。“事实上,在这之前,我从没如此真正地感受过生活的自由。” “就是在监狱里我意识到阅读永远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马尔科姆·艾克斯写道。他描述了有一天一位作家从伦敦打电话来采访他。那位作家问马尔科姆·艾克斯,他文笔那么流畅,是从什么大学毕业的。马尔科姆告诉那位英国人他的大学是“书本”。马尔科姆·艾克斯的一生成功地创造了一个通过语言学习而深刻改变人生的光辉典范。他出生于贫穷、无知的世界。可是,知识开阔了他的眼界。从他在监狱里踏上伟大的英语学习之旅起,他就离开了青年时代狭窄、无知的世界,加入到有思想、有作为的世界之中。Unit 2 Text A

人文学科:过时了吗? 当形势变得困难时,强者会去选学会计。当就业市场恶化时,许多学生估算着他们不能再主修英语或历史。他们得学一些能改善他们就业前景的东西。数据显示,随着学生肩负的学费不断增加,他们已从学习人文学科转向他们相信有益于将来就业的应用科学和“硬”技能。换言之,大学教育越来越被看成是改善经济而不是提升人类自身的手段。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甚至有加快之势。3 在未来几年内,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不景气,人文学科可能会继续其长期低迷的态势。在上一代大学生中,主修文科的学生数跌幅已近50%。这种趋势会持续、甚至加速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人文学科曾是大学生活的重要支柱,而今在学生们的大学游中却只是一个小点缀。现在,实验室要比图书馆更栩栩如生、受人青睐。在这儿,请允许我为人文学科给人们的生活所增添的真实价值进行支持和宣传。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索人类自身具有什么神奇的内力使一些人变得崇高伟大,而使另一些人走向自我毁灭。几个世纪以来,这股内力被称作很多东西。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称之为“潜意识”,或更为人熟知的“本能”。从一开始,人类这股可以是建设性也可以是毁灭性的内在驱动力,就令我们心驰神往。这些惊人的、充满内心挣扎的故事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基础。历史学家、建筑师、作家、哲学家和艺术家们以故事、音乐、神话、绘画、建筑、雕刻、风景画和传统的形式,捕捉到了这些撞击心灵的文字、形象及内涵。这些男男女女创造出了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这些强烈愿望,并用以教育一代又一代人。从古时起开始的这些充满想象的大量作品,正是文明的底蕴,它奠定了人文研究的基础。学习人文学科会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无论我们这一生中从事什么职业,如果我们能读懂复杂的思想并理解它们的内涵,我们都会受益匪浅。如果我们是在办公室里能对这些思想写出既明确又简洁的分析的人,我们会有光明的职业前景。学习人文学科会让我们熟悉表达情感的语言及进行创造的过程。在信息经济中,很多人都有能力创造出一个如新的MP3播放器那样的有用产品。然而,仅有很少的人具有能力创造出一个如iPod那样的精彩品牌。最重要的是,学习人文学科使我们具有伟大的洞察力和自我意识,从而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来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和才艺。也许,支持人文学科的最好论点是,人文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机会。你知道世界闻名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拿的是人文学科的学位吗? 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女宇航员萨利·赖德拿的也是人文学科的学位。还有电影演员李小龙、格温妮丝·帕特洛、蕾妮·齐薇格及马特·达蒙,也都如此。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哈罗德·瓦慕斯博士也学过人文学科。甚至迪士尼公司的总裁迈克尔·艾斯纳也主修人文学科。学习人文学科的有名人士确实可以列出一长串。显而易见,人文学能为我们从事许多不同的职业做准备,不管

是医学、商务、科学或娱乐。如果我们仅学习数学,我们很可能只能申请数学家之类的工作。如果我们还学了人文学科,那我们就能突破许多障碍,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敢于想象。当然,在当下,如果我们单学人文学科,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尽可能变得技能化、职业化,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事实上,技术知识和内在洞察力的结合越来越被看成是建立职业生涯的理想搭配。如果我是某个医学院的招生部主任,有两个人同时申请我们学校,这两个人都学过基础的科学课程,一个主修哲学,另一个仅是医学院的预科生,我会选择那位哲学专业的申请者。总之,人文学科帮助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些人具有洞察力,并理解全人类共有的激情、希望和理想。人文学科,这个古老、永恒的知识储蓄库,教我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同时也拓宽我们的视野。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学科一如既往地同生活息息相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学习中花一些时间与人文学科——我们杰出、非凡的知识宝藏——相伴,这难道不是明智的吗? 谁知道你将来会变得多有名气呢!Unit 2 Text B

大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受大学教育已毫无疑问被不只一代人接受了。普遍的共识是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应该上大学,因为大学会帮他们找到工作,挣更多钱,成为“更好的”人,并学会如何做一个比那些不上大学的人更负责的公民。可是,看看上大学的昂贵费用和日益萎缩的就业市场,难道我们不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是否应该上大学这个问题吗? 2 现实情况是大学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神奇的作用。由于近一半的高中毕业生都上了大学,那些不适合大学模式的人也变得更多了。过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卖鞋和开出租车。一些富有探索精神的教育家和校园观察者已开始公开建议我们改变看法,改革大学体系。他们觉得大学并不是对每个完成高中学业的年轻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适宜的、甚至现实的地方。批评家暗示,我们可能是凭借自己记忆中那段大学经历的玫瑰色光环,把所有的调查和统计都看颠倒了。很多学生都证实:他们觉得不得不上大学是因为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压力,呆在大学也是因为这似乎是能逃避更糟的命运的唯一选择。他们想到参军或做没前途的工作就不寒而栗,又觉得做任何事都比呆在家强。有潜力的大学毕业生说他们不想“只为赚钱”而工作,他们想做有意义的工作。他们的动机是帮助别人,拯救世界,但形势并不乐观。不但在那些拯救世界的领域里没有足够的工作,而且很显然在当今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那些要求有高等学历的有前途的工作从来就不够,可能永远都不会够。让我们来承认这些事实。《纽约时报》报道近八成的新工作可以由那些没有大学学历的人来做。美国教育部估计在四年制大学的学生中只有62%的人六年以后能拿到学士学位。这种窘境意味着38%的学生都浪费了时间,积累了债务。另外,美国的大学费用在过去的三十年内涨了十倍,这个比例是同期通货膨胀的三倍。从客观上来说已很清楚,更多的学生应该上技校或两年制学院,为他们能找到的工作做准备。6 当然,对许多工作而言,高等教育学历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对一些人来说,拿到学士学位只是终生学习的第一步。对他们而言,大学学位是必不可少的。毫无疑问,上大学能让年轻人接触新思想,建立新关系,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让他们从事实验和探索。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他们在校园所学的东西,与其被称为学术发展,不如说是个人的发展。同样地,他们说大学的真实价值与发展他们的个人特质及社会技能更密切相关,而并非与课程有关。如果你认同这一看法,同意上大学的首要原因是为了给年轻人提供一段纯粹的学习和成长成熟的时间,那么做这个决定会很容易,因为是否上大学仅决定于个人是否有能力承 担大学的费用。无论大学毕业生想从事什么工作,大多数人都不得不进行调整。据美国劳工部报告称,在未来几年里,劳动力市场最大的工作需求并不要求大学学位。对于那些上大学是为今后成为城市规划者、编辑和大学教授的学生来说,会很难找到与他们所学相关的工作。他们可能发现唯一有空缺的工作是销售代理、木工、机械师或电缆安装工。事实上,有大学学位可能会成为找这些工作的绊脚石。在另一方面,从专门领域毕业的学生常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很多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一位已从事过设计和造房的建筑专业的学生沮丧地说:“我不想显得愤世嫉俗。但人们更看重的是你的学位,而不是你在拿学位过程中所学的渊博知识。” 大学对那些凤毛麟角、为学习而学习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地方。真的,他们甚至宁可读书,也不愿费心去吃东西,他们最喜欢做的莫过于撰写科研论文。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即使在那些吸引和招收注重学术研究人才的著名学府也是如此。简言之,高中毕业生需要更仔细审慎地评估上大学的综合因素,要把上大学作为一个消费品来核算,然后决定上大学这个价值主张是不是值得每个学生及家庭进行大手笔投资。Unit 3 Text A 奥德赛岁月之旅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根据不同的年龄和生活阶段,人生可与此平行划分为童年、青春期、成年和老年这四个阶段。我们把这些阶段想象为婴儿在童年之前,中年在老年之前,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系列特有的挑战,如孩子对学习的需要,成人对找到合适的职业生涯和建立一个家庭的需要,以及年长者对得到帮助和良好医疗保健的需要。通过对它们的充分了解,我们就可以战胜这些挑战。2 有趣的是,关于人生阶段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在先前的年代,人们并没有一种固有的把童年和成年分开的想法。一百年前,谁也没有想到过青春期。直到最近,人们还很自然地认为:只要他们一从大学毕业,他们的成人入门阶段就结束了。他们就会找到一份把他们引入职业生涯的合适的工作。然后在此职业生涯期间,他们会成家,三十岁之前成家更为理想。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认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从高中毕业到上大学,然后到成家立业,即所谓的奥德赛岁月。由于年轻人正按照一种不同的模式生活,最近的趋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从学校休学,与朋友同住,也常回去与父母同住。同样,他们恋爱又失恋,辞掉一份工作又去寻找新的,甚至改行。因此,我们需要认识这个新阶段——奥德赛岁月。现在许多人认为这是步入成年之前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阶段。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之前的人们往往会将成年的概念基于是否取得了某些成就:从父母家搬走,经济上独立,找到合适的配偶并组织家庭。但是,对稳定的强调并没能保持不变。今天,年轻人不太可能仿效他们的父母。在奥德赛岁月中,相当比例的年轻人都推迟结婚、生子,甚至推迟就业。奥德赛岁月使年轻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快速往前冲。作为他们父母唯一的继承人和所有期望、希望和梦想的聚焦,有些年轻人以叛逆和桀骜不驯的行为和态度对待父母。他们往往憎恨他们所感到的压力,并同他们的父母保持距离,甚至离家出走。他们的困惑源于很难让家长了解他们,也源于这段需要进行自我探索的、不确定的人生之旅。为了逃避困惑和不安,许多年轻人诉诸电脑游戏,iPod,iPhone或iPad,以帮助分散他们的痛苦和压力。同样,他们的父母更是着急。虽然他们理解从学生到成年需要一个过渡阶段,但看到他们已成年子女的过渡阶段的生活与他们的期望渐行渐远,过渡阶段延至五年,七年,甚

至更长时,他们感到生气。父母甚至不能清楚地觉察到他们孩子未来生活的方向,只能看着他们,看着要做的事被拖延着。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很难预测。新的准则还没有建立,一切似乎都被一个不确定的版本所取代。两性之间地位和权力的平衡也有了转变。取得学位的女性比男性更多。男性的工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停滞不前,而女性的工资却出现激增。别的不说,这对择偶产生了不言而喻的影响。即使未婚,受过教育的妇女仍可以得到很多她们想要的东西,如安全感,成就感,和认同感。不过,不论男女都更难找到合适的伴侣来一同建立他们的生活。在讨论这一切时,有助于让大家知道,即使毕业生离开大学后推迟了做很多事,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仍持有很传统的愿望。例如,当今的一代比以前的几代对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有着更高的要求。10 这一新阶段在未来几年可能更明显。世界各国都目睹了相似的趋势,人们推迟结婚,花更多年的时间徘徊在接受高等教育和建立职业生涯及家庭之间。然而,毕业生不应误认为因情况已变得更困难,他们就可以放弃。大批的人努力角逐相对较少的机会,这会导致强大的竞争压力。所以,从一开始你就要将个人简历写得很专业,并做到随时更新。要强化这一重要信息:顺利度过奥德赛岁月的将是那些不急于即刻实现目标的人——但这些人知道他们必须保持实力、能力、信心去度过这段较长的岁月。如果你的目标起步稍晚了点,不要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意志坚定,态度积极,并集中精力!有一天,你会回头审视,并对奥德赛岁月给你带来的巨大改变感到惊叹。Unit 3 Text B 找寻我的回家之路 “亲爱的爸爸,”我写道,“我想结束我的流放,回家!” 我坐在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旁想了很久,还是把纸撕成了两半,并捏成了一个小球。这封信我已写了好多次开头,但每次都以绝望而告终。我想回家——回到有我父母和姐妹的家,但我总是犹豫不决…… 不知回家之路是否行得通。2 高中毕业后我离家出走了。因为父母坚持要我去上大学,我家的家规要求我这么做,但我厌倦了学校。我憎恨学校,坚决不肯上大学。再说,父亲对我太严厉,给我的零花钱少得可怜。在农场我还得干各种各样的活。我讨厌这样的工作,发现它既没意思又单调乏味!我很痛苦。我和父亲之间曾有过一次激烈的争吵。我突然发怒,犹如火山爆发。我把一些东西塞入一个袋子后,愤然离开了。我父亲在我背后高喊:“要走,就不要回来!” 母亲哭了,多少次不眠之夜,我都看到了她的悲痛和泪水。但这封信还得写。5 亲爱的爸爸: 离家出走一年多了。我从东到西,干过一连串的活儿,主要是体力活儿。我在宴会厅当过服务生,在乳制品厂做过维修,在商业捕鱼船上打过杂。没有一件工作是有价值的。他们总是问同样的问题:“你的学历是什么?” 他们总是想要大学毕业生来干体面一点儿的工作。7 爸爸,我要明确地说,您和妈妈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我现在知道在农场打工对我没有害处。离家出走后,我碰到过很多人,有的有教养,有的很粗俗。离家几个月后我才知道什么是家。我的想法变了,我确信我再也不能离开家了。8 我想回家,想和家人聚在一起。我要上大学,学做一个种植有机作物的农民。然后,如果您同意,也许我可以留在农场跟着您干。9 我现在在回家的路上,所以您不能给我回信。但就在这几天,我会在晚上途经家里 的农场。爸爸,我请求您让我回家,请把门廊的灯打开,表明您已经原谅了我。如果我没看到灯亮,我会遵从您的决定,继续上路。我会理解。请代我问候母亲和姐妹们。11 爱您,12 您的儿子 整整一个晚上,我想要在路边的草地上入睡,但就是睡不着。我想啊想,想小妹妹们在做什么,想我妈妈又在做什么美味佳肴。我再也不能忍受那些焦虑不安的思念了。我振作起来,踏上了回家的漫漫之路。但它仍然是我的家吗? 一辆警车停了下来,车上的那位巡警让我搭了一程。有人说话的感觉真好。他问:“去哪儿,孩子?” 不知为什么,他让我不禁地想起了父亲。沉默好一阵之后,我说:“回家。” 17 “你去哪儿了?” 他好像真的很感兴趣,脸上写满了真诚。19 “四处走了走。”我说。20 “离家很久了吧?” “一年一个月零两天。”我说。他没有看我,但他微笑着,我知道他懂。23 “你是一个好孩子,”他说。然后他告诉我他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情况。“我的大儿子两年前离家出走,已经两年零十五天了。” 他扭过头去,然后又说:“我希望有一天也有人会待他好。” 两天后,我离家不到五十英里了。一个带有货运拖车的大卡车慢慢地开过来并停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上了车,摆脱酷热,吹着空调的感觉真好。不一会儿,开始下起雨来,起先很小,接着便是瓢泼大雨,足以浇透整个大地。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醒来时神清气爽。我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接近我家的农场,我顿时清醒和警觉起来:门廊上会有一盏灯亮着吗? 每看一眼就好似一种折磨,我简直受不了了。刹那间,我们到了。我只能听天由命,任凭命运摆布了!28 卡车司机微笑着说:“快看那,你还不赶快看!就像活生生的童话一样!看那边的那个房子,就是那边的那个!那门廊上放着四把竹藤椅,每把椅子上面都有亮着的灯。有位老人站在外面,丝毫不动,像一尊雕像一样,他正举着手电朝道路方向照呢!重要的是:门廊的灯也亮着!” Unit 4 Text A 大学情侣 我微笑着看着我那两个可爱的女儿,她们似乎比她们的父母还是大学情侣那会儿更为成熟。琳达,21岁,在大学一年级交过一个男友,她曾以为会跟那个男孩结婚,但他们已不再来往了。梅丽莎,19岁,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男友。我的女儿不知何时才能遇到她们的那个“唯一”,她们伟大的爱。她们认为她们的父亲和我有着一段经典的、童话般的浪漫史,从一开始就直奔婚姻的殿堂。也许,她们是正确的,但在那时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在某种程度上,爱神恰恰在你最没准备时来临。谁曾想到,布奇和我最终会结婚呢? 他之所以成为我男友,只是因为当时我那肤浅的打算:我要找一个可爱的男友!我们通过我的大学室友介绍在大学食堂相识。在那个命中注定的夜晚,我只是好奇,但对他而言,我认为是一见钟情。他凝视着我的脸,说:“你有一双美丽的眼睛。” 他整个晚上一直盯着我。我真的对他没那么感兴趣,其原因有二。首先,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野

小子,甚至还有些危险。其次,虽然他很可爱,却似乎有点怪异。3 他骑着自行车经过我的宿舍,装作与我“偶遇”,看到我时还假装惊讶。我喜欢被重视的感觉,但对他的野性和充满活力的个性却小心谨慎。他很会说话,这会迷倒任何女孩。当我开始爱上他时,恐惧向我袭来。他那令人激动的“坏小子形象”简直太诱人了。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 我,一直口碑极好。为了获得优异的成绩,我的注意力只专注在自己的学习上。但又怎么样呢? 大学应该是学习的好时间,可也应该有一些乐趣。我已几乎达成了伟大的教育目标,离毕业只有一学期之遥了。但我却还没有享受过任何乐趣,我的生活乏味,没有一点新鲜感!我需要一个男朋友,当然不是任何男朋友。他必须很可爱。于是我那个学期的目标就成为:雄心勃勃,抓住一个我能找到的最可爱的男友。4 我担心他会怎么看我。不错,我们生活在一个性观念正在发生戏剧性转变的时代,但我是一个传统的女孩,对在校园里似乎常见的新方式还没有心理准备。布奇看上去很出色!我对他的个性毫无免疫力,但我对此很害怕。那天晚上当他向大家宣布我是他女友时,我是同意的。但我随后突然清醒:“噢,我的天哪!我是他女友吗?这是怎么回事?” 紧接着,他在我耳边低声地甜言蜜语:“有一天我要娶你,我会成为一名律师。你会看到这一天的。” 我笑着对自己说:“我绝不会嫁给这个家伙。他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叛逆者。他是我男朋友,只因为我恨枯燥的学生生活。我只想得到乐趣而已。” 6 果然,一个月后,我发现他所有的课程都不及格。因而,他将被大学除名。令我厌恶的是,他似乎屈从了自己的命运。我知道还有希望,所以我让他去学院的秘书那儿进行复议。我告诉他:“你要先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拿到政治学学士学位,然后进入法律学院。”我以他的名义递交了呈请书,结果被批准了。校方同意复议布奇的情况。我们的男女朋友关系一经确定,他就协调了他的学习和社交生活,结果各门课都通过了。他最终学了法律。尽管布奇的性格有点野,但他在骨子里却是一个完美的绅士,这值得高度赞扬。的确,他有时会在我朋友面前亲吻我的嘴,擅自表达他的爱。我的朋友看到了很惊讶,也很不以为然。但事实上,我们在整整七年的恋爱关系中一直是纯洁和负责的。我们坐在棕榈树下,手牵着手,听着浪漫的歌曲,观赏着日落,编织着和我们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的美梦,一直到永远。两年糊里糊涂地过去了。一天,布奇出其不意地手捧着一打红玫瑰跪下向我求婚。我心中充满了深情,也坦诚了对他的爱:“太太太太太浪漫了!” 可我随即从幻想中惊醒。我大喊出来:“天哪。不!我们现在结婚还太早了。我们甚至还没有大学毕业呢!” 我真的很喜欢他,但我对我们感情修成正果的机率却持悲观态度。10 五年后,我们结了婚。11 我们忠实的爱和学习之旅带我们走过艰难崎岖的岩石路,走上平坦易行的公路。它是一个永久、浪漫,有时又疯狂的爱情故事。它诠释了一对仍在疯狂地爱着对方的夫妇如何一起度过了29年之久的蜜月。我们的爱从漫不经心的互相吸引开始,但最终却发展出成熟的爱情和富足的生活。Unit 4 Text B 恋爱预留日 每天我都焦急地等你来上课。我迫不及待地等待我们的互相微笑,互问早安。你在离上课仅几秒前才出现,在那之前,我对任何东西都无动于衷,只会注意你的到来。我不温习功课,却期待着你的脚步声,期待听到你的声音。今天你又来晚了, 但我不介意,因为在想约你出去的冲动被克制了一个月之后,今天我感觉大胆多了。今天,我要采取行动。我知道约会方式近年来有了显著的改变,对许多女性来说,邀请男性出去已不是什么

大胆的举动。但是,因为我所受的传统教育,邀请你出去这一简单的概念似乎非同寻常。从小到大,这一信息很明确:男性必须主动出击,联络女性。他们应该打电话,要求约会,并支付约会的费用。然而,在大学这么些年,我了解到的并非如此。我的许多女性朋友通过主动提出与男性交往,让她们的社交生活迸出了火花。我的女性朋友都认为,女性必须更多地参与约会的过程。“我不能无所事事、一味等待,”我的前室友曾说。“虽然这很难,但如果我想约会,我必须邀请男人出去!” 更多的女性在争取主动,在邀请男性出去。许多男性说他们认同这一新现象。他们都松了一口气,约会不再仅仅取决于男性自己的意愿和勇气来踏出第一步。那么,我为什么还这么紧张? 我告诉自己要放松,因为如今的约会要比以往来得轻松。一个大学的约会可以是两个人一起做任何事,从一起学习到一起共度闲暇时间,如看电影。我的同龄人大多喜欢非正式的约会,因为它花费更少,且舒适。学生邀请人打网球要比他们计划一个正式场合的约会更感轻松。5 非正式约会的额外好处是,它鼓励人们在开始浪漫的关系前,先建立起健康的友谊。这样,年轻人可以更容易放松心情和了解对方。例如,我的室友和她的男友在他们来电之前做了四个月的普通朋友。他们经常与一群共同的朋友出去。他们轮流买单。“他就像任何其他的朋友一样,”我的室友笑着说。另一位朋友认为,非正式约会能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他们周旋于更广泛的社交圈。当她想要让一个男人知道她对他很感兴趣时,她会说:“嘿,我们去喝一杯酸奶吧”或“来一杯茶如何?” 可谁来买单? 这可不如以前那么容易了,因为求爱的传统规则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初步统计的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众多的青年男子说,在约会几次后,女性应该帮着一同买单。几乎相等百分比的女性要求自己买单,哪怕是第一次约会。但巨大的困惑仍然存在,新规则还有待澄清。我自己过去的约会教会了我一些东西。“各付各的” 或是让我的约会对象买单可以说都是绝对的挑战。有一个约会对象在我们第一次约会时,还没等我提出相左的建议,就掏出了钱包。在晚餐后散步时,他告诉我他想跟我谈恋爱。当我解释我对做朋友更感兴趣时,他似乎感到不快。他解释说,因为我接受了他请我吃晚餐,所以他认为我会跟他恋爱。他似乎对请我吃饭一事很生自己的气,而我也很后悔让他这么做。另一个约会对象,在我急忙打开钱包掏出钱,并提出各付各的时,他皱起了眉头。我客气地问道:“我欠你多少钱?” 他说:“嗯,嗯,你真的不欠我什么,但如果你坚持……” 他显得极为尴尬。对他而言,我要付钱的行动已传达了他被拒绝的信息。在试图搞清约会的新规则时,每个人似乎都感到困惑。谁应请谁出去? 谁应付钱?什么时候付? 所以,虽然我认为穿着正式地去一个传统、正式的约会是一种乐趣,但我还是乐意去非正式的约会,因为它给我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有价值的一面。因为是非正式约会,压力较小,且更平等。我可以送别人玫瑰,别人也可以送我!非正式约会值得去做,因为它管用。10 所以,我在这里等待着。没有神奇的方案可以确保他会说“好的”。我得放松,做我自己,并用一种没有废话的方式邀请他出去。他终于到了。在悄悄地溜到他的书桌时,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嗨,早上好啊!” 12 “早上好,”我谨慎地回答。因为紧张,我的心紧揪着,可是我征服了恐惧,问道:“嘿,这个周五下课后一起吃午餐,怎么样?” 13 “你的意思是期中考试后吗?”他用难以掩饰的热情说:“我很愿意和你一起吃午餐。” 14 我很激动,笑得很开心,并跟他确认:“那,我们就定了那天啦!” “好,就那样!”他兴高采烈地回答。Unit 5 Text A

花钱还是存钱,学生进退维谷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对“我应该花钱还是存钱”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且有被操纵的感觉? 我觉得我们从生活的环境里所获得的信息似乎是有违常识、互相矛盾的。政府告诉我们要花钱,否则我们将永远走不出衰退;与此同时,他们又告诉我们,除非我们节省更多的钱,否则我们的国家会处于严重危险之中。银行提供较高的利率以增加储蓄。然后,同样是这些银行又提供信用卡让我们可以花更多的钱。这里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如果我们不按时支付信用卡账单,我们会收到从信用卡公司发来的类似这样的令人讨厌的催缴账单的电子邮件:不还款是不可接受的。请立即缴付,否则后果自负!之后,一旦还款,我们就会收到一封跟进的电子邮件,语气和蔼可亲,说我们是多么宝贵的客户,并鼓励我们继续花钱。到底哪一个描述是正确的?有麻烦的失败消费者还是宝贵的客户? 这两者之间可是天壤之别!3 自相矛盾的情况还有,我们每天都收到彼此相左的两种信息。一种从“纵容”的角度,让我们“买东西,花钱,现在就得到它。你需要这个!” 另外一种,我们可称之为“正直”的信息,它力劝我们:“努力工作,把钱存起来。控制你的欲望,不要买奢侈品,不要垂涎那些你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 这类信息来源甚多,有学校方面的,有家长方面的,甚至还来自提及传统价值观的政治人物。艰苦创业,忠于家庭、能推迟欲望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它使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但相反的信息,即那些纵容人们不断花钱的广告,无所不在。虽然此类信息有时经过了乔装打扮,但仍随处可见,电视、电影、印刷媒介和路牌、商店,及公共汽车、火车和地铁上,比比皆是。广告侵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时时被包围在花钱,花钱,花钱的信息中。最近有人说:“唯一可以逃脱广告的时候是当在床上睡着时!” 据计算,普通的美国人到18岁时,会看过60万则广告;到40岁时,看过的广告总数近百万。每个广告都在尽最大努力影响我们形形色色的购买决定——从我们吃的早餐麦片到我们的假期将使用哪条邮轮线路。决不会缺少怎么花钱和买什么东西的广告!现在,我们当然不能确切地记得广告上的产品,但重要的信息已凝聚在我们的意识里:“要满足你的愿望。你应该拥有你想要的。你应该得到最好的。所以,你应该买下它——现在!” 一个著名的广告诠释得很完美:“我爱自己。我是自己的好朋友。我做让我感觉舒服的事。我从精美的东西里 得到乐趣,并感觉到它们给我的滋养。我过去常想着等一下再买,现在再也不会了。今天,我会购买全新的滑雪装备,看看新型的小巧灵便的轿车,买下那台我一直 想要的相机。我今天就要实现我的梦想,不会等到明天。” 6 当我们接受这些相互矛盾但很明确的信息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这种控制我们花钱习惯的宣传活动会造成什么心理和社会上的影响呢? 一方面,我们希望买更多的东西,来满足我们的物质欲望。我们中的大多数通过善待自己来得到乐趣。与此同时,我们身体里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与那些正直的信息在共鸣:“当心,要掂量掂量自己的生活,不要让注意力分散。推迟欲望。不要陷入债务。要等待!保留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这会让你更坚强。” 总之,一个成功的学生所需要的很多技能可以应用到你的财务中去。把良好的财务状况看成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对金钱的担忧会让人倍感压力,并让人分心。它们会让你感觉很糟糕,并阻止你专注首要目标,即成功完成学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相关知识的消费者呢? 许多学校、社区组织,甚至一些银行都提供金融扫盲班。可以考虑向学校的财务援助办公室咨询,或向父母或其他值得尊敬的成年人请教如何建立一个预算方案。另外一个选择是找一个合作伙伴来帮你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并在管理自己的金融事务中找到乐趣。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发现自己正陷入

财务困境,不要让你的自大妨碍你,在情况变得失控并惹上法律麻烦前,赶紧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这一切都将帮助你成为一个拥有相关知识的消费者和储蓄者。学会了如何平衡支出和储蓄,你就会成为你自己的船长,驾驶着你的生活之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和富有。Unit 5 Text B

价值三千美元的字典 我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是大学的新学期刚开学的日子。人们正在忙着扔球,分发目录,发放免费的东西。我完全被这些活动吸引了。毕竟大学生活的主要特点就是只能利用有限的资金,所以免费的东西就像金子一样,我觉得我理所当然也有份!我走近前去察看详情。当桌子背后的那位学生怂恿我去领一本免费的全新的字典时,我的脑海里仿佛听到了母亲的那句名言:“世上绝没有免费的东西。” 母亲的声音随着我伸手去索要礼物很快就被过滤掉了。然而递给我的不是字典却是一张表格。我被告知,一旦填写信用卡申请表,就会收到一本免费的字典。我确信对我财产状况的调查会暴露我在财务上的不足,所以我填了表格,并把它交了。3 令我十分惊奇的是,信用卡竟在几个星期后寄到了我的邮箱。起初,我感到震惊,这些庞大的信用卡公司竟然信任我这个在经济上苦苦挣扎的学生,我只持有两份拿最低工资的兼职工作,每月还在分期支付之前所买的电脑。但这家信用卡公司似乎比我更了解自己,所以我接受了信用卡,并认为它是让我建立自己的信用的绝佳机会,就如许多人已在我之前就这么做的那样。我最初买的东西平淡无奇:一件T恤衫,一点维生素,或一盘光碟,没有信用卡时我也买这些。然而,很快我就开始买我想要的东西了。有了信用卡给我的那份虚假的安全感,我买了一把吉他,一根钓竿,一支猎枪,给我女朋友的长茎玫瑰,一个全新的衣柜,一个精密的新计算器,和无数其他我觉得“非要不可”但却是毫无价值的东西。我开始累积债务了。更糟的是,我失去了一份兼职工作,这样我能使用的资金就如那些凋零的玫瑰一样,越来越少。我开始为了吃饭而预支现金。我的薪水勉强够维持基本生活费,我无法还信用卡的每月最低支付额。现在,由于信用卡发行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对逾期还款进行了罚款,再加上其他惩处,我所欠余额增加了一倍。通常情况下,我不是一个把什么都太当回事的人。我总会在消极的情况下看到积极的一面,但我严重的信用卡债务危机使我感到绝望。我的父母为我提供了学费,所以我认为照料好我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是我的责任。我欠他们的比我能想象的更多,说得明确些,我辜负了他们盼望一个男孩能成为一个真正有自主能力的男人的期望。现在,我让他们和我本人失望了。每次我妈妈打电话来跟我闲聊,总会问我是否需要钱。我知道如果我说“是”,她的心会碎掉的,所以我装作满不在乎,对她隐瞒了一切。我开始对我以往热衷的很多活动失去兴趣。朋友们打电话来邀请我去吃饭,但我的财务状况使我不能花任何钱,所以我每次都拒绝。我会编造借口来解释为什么我对他们的提议总是说“不”。我那见不得人的小秘密开始扰乱自己的情绪。不久,朋友的电话变少了,也不可能结识新朋友,我妈妈也开始感叹她不知为什么还要费心给我打电话。信用卡债务这一简单的事件让我不得不将我所在乎的一切都从我的生活中驱逐出去。我已精神崩溃,且财务破产!毕业后,我终于向母亲解释了我的财务困境。我那可怕的金钱问题从开始至今已好几年了,所以我以为伤口愈合得相当不错了,但是当我向母亲解释我的信用卡债务时,对自己的厌恶感和所感到的尴尬合并成一种折磨。我哽咽着说出每一个字,并迟疑地扳出具体数字。当我看着她的眼睛时,我感到了身体上的痛苦。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成为父母噩梦的实例更可怕。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在那一刻,我觉得我给生活带来的消极面开始消 散。9 最近我才知道,我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是唯一遭受信用卡之苦的大学生。在学费高昂的时代,很多学生都会受到轻而易举就可获得的信用卡的诱惑。在他们的生活甚至还没真正开始之前,他们已债台高筑。信用卡无罪。然而,令人怀疑的是信用卡公司明知债务有可能断送学生的未来,却为他们提供了债务缠身的通道。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信用审查程序必须变得更加严格,大学校园不准有信用卡营销。如果这个不改变,很多学生就会像我一样,遭受看似免费但却高达3,000美元的字典的假象所带来的后果。Unit 6 Text A

“关门者”,你是吗? 下次你要在两个难于取舍的、主要的和次要的选择之间做决定时,不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项羽会怎么做? 项羽是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古代王朝的一位将军。他带领他的部队横渡漳河,突袭进入了敌方的领地。他下令砸锅烧船,令他的部队大为震惊。他解释道,他强加给他们的是战胜对手的必要举措。他所说的无疑十分鼓舞士气,但当他那许多忠诚的士兵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船只在火焰中被焚毁时,他们并不赞成他的做法。不过项羽将军的这种砸锅焚船的做法所显示出的天赋,在战场上和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将得到肯定。项羽将军是一个罕见的不墨守成规的人,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袖,由于他征战无数并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他深受尊敬。丹· 阿雷利极富启迪性的新书 《可预见的非理性》对项羽作了专题介绍。这本书对看似非理性的人类行为,譬如人类总想留住多项选择机会的倾向,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调查。大多数人都不能整理自己的思路来做痛苦的选择,麻省理工学院上阿雷利博士行为经济学这门课的学生也不例外。在调查作决策的一项实验中,几百名学生都不能忍受眼睁睁看着他们的选择机会消失,即使他们很清楚这样做对他们有利。5 实验是围绕着一个游戏展开的,这个游戏排除了我们通常不肯放手的借口。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总会说:“保留我们的选择机会是对的。” 想要一个好的例子吗? 一个十多岁的女孩被足球、芭蕾舞、钢琴、中文课给累得筋疲力尽,但她的父母不会让她停止任何一项活动,理由是它们有一天可能会派上用场!在这个实验里,学生要玩一个电脑游戏: 在电脑屏幕上会显示三扇门,每扇门后都会提供一些现金。该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都只能点击100次,你点击获取的钱越多,你就玩得越好。学生每点击一次打开一扇门,他们会用掉一个点击数,但却不会得到任何钱。然而,随后接着在那扇门上的每次点击都会挣得数额不等的钱,三扇门显示的钱总有一扇比另外两扇多。这个游戏规则的重点是虽然每次换门没有金钱回报,可还是会用掉一次点击数。所以,制胜战略是要迅速查看所有的门,然后只点击那扇似乎是钱最多的门。在玩游戏时,学生们注意到了一个视觉上的变化:如果有片刻没点击某扇门,那扇门就会慢慢缩小并消失。由于他们已了解了游戏规则,他们本应对要消失的门不予理睬。然而,在它们消失以前,他们却迫不及待地去点击那些变小的门,试图让它们开启着。结果是,他们在匆忙回去点击那些快消失的门时浪费了很多点击数以至于最后输了钱。为什么学生对那些变小的门如此依恋呢? 他们可能会争辩说,他们紧抓住这些门是为将来多留一些机会。但是,据阿雷利博士说,这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他们为将来多留一些机会的借口背后反映出的是所有的学生都不堪目睹眼前的选择机会被剥夺,尽管这种痛苦是临时的。阿雷利博士说:“每闭上一扇选择之门就如同经受了一次损失,人们宁愿付出很大的代价,也要避免情感的失落。” 在实验中,损失很容易用丢失的现金来衡量。在生活中,相应的损失就往往没那么明显,如浪费时间,错过机会。

第12 / 16页 “有时候,这些门是慢慢关闭的,我们没有看到它们在悄然消失,”阿雷利博士写道:“我们可能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上,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子女的童年正在悄悄溜走。” 10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恢复平衡呢? 阿雷利博士说,一个办法是制止更多的超额预约。我们可以自己减少选择,将任务委派给其他人,甚至放弃一些点子,让其他人去做。他用婚姻作为例子:“在婚姻中,我们承诺不保留选择机会,我们就创造了获得最佳选择的有利局面。我们关上可选择的门,并告诉别人我们已作出选择。” 11 阿雷利博士说,自从进行了这个点击门的实验,他已经有意识地努力减轻自己的负担。他敦促我们辞去委员会的工作,删减送节日贺卡的名单,重新思考兴趣爱好,并记住像项羽那样的关门者给我们的启示。12 换言之,他是鼓励我们放弃那些似乎只有表面价值的东西,而去追求那些能真正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我们很自然、很偏执地相信选择越多越好,但阿雷利博士的研究却强有力地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13 我们想在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选择的代价是什么? 我们能从更集中的精力和注意力中获得什么样的喜悦和满足?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试想一下这些重要的问题:怎么做会使我们获得更多,是不断增加选择,还是只保持少数精心挑选的选择? 我们应关闭什么门,以便让机会和幸福之窗打开? Unit 6 Text B 知足常乐 1 不久前,我冲进一家Gap店去买一条牛仔裤。店员问我是否要她帮忙。“我想要一条牛仔裤,32-28码的,”我匆匆地说。“您想要紧身的,合身的,休闲的,宽松的,还是特大宽松的?”她试探地问道。“您想要石磨的还是漂染的?纽扣门襟还是拉链门襟?褪色的还是普通的?” 我停了下来。我在她所问的问题中没得到任何暗示,也对这些问题毫无所知,所以我说:“我只想买一条普通的牛仔裤。你知道的,曾经是唯一的那种。” 她指了指右边。麻烦的是,看着所有摆在我面前的牛仔裤,我不知该选哪一条。于是,为了作出选择,我就一条一条地试穿,足足试了将近两个小时。这并不是一项重大的决定,因这不取决于我的选择,但我确信,有一条牛仔裤必定适合我。我选择的牛仔裤还不错,但这桩简单的买卖却引起了我强烈的反应。买一条新裤子不应该让人感到疲惫不堪的!购买牛仔裤曾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现在它却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现代生活中的选择已大幅增加。1900年的时候,一个商店一般只有几十种类别,每种类别只有一到两种选择。现代的超市在几千种类别里,有50,000至60,000件物品。寻找护发产品吗? 有超过350种的洗发水和护发素。需要止痛药吗? 有近100个选项。有人要牙膏吗? 你有40多种可选择!7 确实,在强行限制的生活中,非常有限的选择或毫无选择让人难以忍受,而有选择无疑可增加我们的自由感和控制感。然而,我购买牛仔裤的经历却突显了一个不同的问题。随着选择失控般地增加,人们常常开始感到他们的生活正在崩溃。他们不堪重负,不知所措,觉得他们的生活在变得空虚而没有意义。我们都靠常识来指导我们,常识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应不断增加幸福感。令人惊讶的是,事实正好相反。科学家证实,过多的选择往往会削弱我们的健康和快乐。在美国, 人们的幸福感已经下滑。认为自己“非常高兴”的人口比例已下降5%,将近一千四百万人。当然,没人相信这可以用单一因素来解释。不过,日益增多的心理学研究证据表明,选择的爆炸性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是主要的原因。

第13 / 16页 不断增加的期望值似乎也是问题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的精辟言论似乎是:“我们越控制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就越希望控制它。我们拥有的越多,我们想要的就更多!” 我们期望我们的生活充实、令人兴奋,有时甚至是自私的!我们把高度期望转移到了我们的财产,我们的住房和我们的家庭——希望他们都出色、漂亮。12 有些人认为,他们决不应该接受只是“足够好”。他们的特征是只要和只接受最好的。研究人员称这一组人为“最大化追求者”。他们的思想被日益膨胀的意愿所支配:希望得到更多和注重最高质量。研究表明,与那些愿意接受少一点的人相比,最大化追求者对他们的生活不那么乐观,也有更多的不满和更多的压抑。我有一个朋友把出去吃晚餐变成了一场噩梦。他会为了决定挑选哪一道菜而冥思苦想,在选项之间不断绕圈子,想找到最佳选择。有些学生在寻找工作时也是一样,因为他们过分地担心该选择哪一份工作,唯恐忽视了那份“完美”的工作!说到组织和规划我们的生活,我们被告知我们是坐在“驾驶座”上。如果我们失败了,这是我们自己的过错,只能指责自己。过多的期望和过多的选择,加上总是把失败归咎于自己,对我们是有害不利的。15 二十一世纪生活的成功变成了一个苦乐参半的争议和悖论。人们有了他们自己说想要的东西。他们正漂浮在一个充满选择和物质产品的汪洋大海里,但他们仍不满足。够了永远都不够。让我们稍作停顿,把过去的一盏明灯转照到我们现代。两千年前,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指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他补充了这个警示:知足者常乐。17 用你的大学四年激活你的心扉,更新你的生活。不要为了追求自己不需要的而去做过多的选择。明确自己真正在意和不在意的是什么。学会知足常乐,这样你的一生都会常乐久安。Unit 7 Text A 女性管理者 当莫妮卡1971年申请一个行政助理的工作时,有人问她想与男律师共事还是与女律师共事。“我马上说想与男律师共事,”她说。“我认为男老板和女雇员的关系更自然,丝毫不需互相调整。” 但20年后,有人问她同样的问题时,她说:“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对员工来说,女上司更容易接近,她们更能理解人,与员工更亲密。” 今天的女上司仍然发现,她们面临着不易察觉的阻力。还是有一部分人——有男性,令人惊讶的是还有女性——说很难忍受为女性工作。女上司的不断涌现,也引出了与工作方式有关的两个主要问题:男人和女人管理风格不同吗?如果有不同,是一件好事吗? 莫妮卡对这两个问题都持肯定的意见。莫妮卡现在40岁,有四个孩子,并且是一位拥有45,000名成员的公共部门工会的主席。“我与员工的关系可能跟在我之前的前任男性主管不同,”她说。“我知道当有人不得不打电话来说孩子得了腮腺炎而不能来上班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的风格更灵活,这不是软弱,只是多了一点理解。” 莫妮卡的男助理表示赞成:“她往往放权更多,并总是寻求共识。大家都很开心,也有成就感,因为他们参与了决策,而不是单纯的旁观者。他们的能量得到了利用。当然从另一方面看,通过协商而达成一致意见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 那么,这种差异是象征性的还是实质性的呢? 可靠的研究指出,男人通常有等级观念,以目标为导向,喜欢有权力的感觉。相反,女人则是灵活变通的,愿意分享权力。这一观点往往受到质疑和争论。有人宣称,有类似的背景、经验和抱负的男女,基本上管理方式相同。那些年轻女性,特别是很少遭受性别歧视的女性,也是这样认为的。妮可尔无疑从中得到了教训。当她的父亲因心脏病去世时,她是一家石油产品出口公司的雇员。她辞了职,接管了她家在圣大卫县160英亩的果园。她第一天出现在果园时,一名工人称她

第14 / 16页

为“亲爱的”。“他是想试探我。我气得发抖,”现年34岁的妮可尔说。“我挺直腰板站在那里跟他说:‘你不会称我父亲亲爱的,所以你也没有权利这样称呼我。如果你再这样做,我会解雇你。’” 当女性为女上司工作时,往往会用一种不同的工作和交流方式。苏珊是多伦多一家拍卖行的收银员,她说,她与一些女上司建立起了友谊,她感到她们更能够依靠。虽然女性可能会觉得与女上司相处时更自然,男性却往往不得不作出改变以适应女上司新的工作方式。海洋生物学家布赖恩说:“我花了几年时间才能在与女经理共事时感到轻松自如。事实上,之前我与她的关系更多只是一种务实的工作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男女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工作方式的冲突。一位女副总裁谈到她在一次会议上忍不住落泪的经历时说:“男人认为女人的眼泪就是常规战争中的核武器。他们对女人的哭泣很不满,认为她们是感觉不愉快或受到了侵犯。” 男人不明白,促使她掉泪的不是因为受到伤害,而是真正的愤怒。“我们哭泣是因为我们所有这一切合理的愤怒没有适当的地方释放,”她说。“女人通过哭来释放情绪,男人通过继续冒犯或掩盖自己的情绪以显示镇定自若来释放情绪。” 德博拉是一家总部在多伦多的公司的总裁,她表示,即使男人明白是怎么回事,有时他们对同样的信息、对她的合作型管理风格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德博拉说,她的权威有时因性别观念作祟而受到损害。“这源于整个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传统角色的界定,”她说。“妈妈会让你做事情,但也许你不会像爸爸让你做事情那样在意。男人也有更强的控制欲。”她说。对女上司来说,一些女员工过高的期望是另一个障碍。职位较低的女员工认为女上司会比男上司更迅速地提拔她们。但是,她们也希望女上司能揽下更多的事。一位资深的女主管说:“她们会问,‘为什么你不能自己扫描文件?’或‘为什么你不能自己整理文件?’” 10 另一方面,几十年前人们工作的地方几乎不可能有女上司,这一点毫无争议。管理顾问尼娜说自己审慎乐观。“我期待某一天,在我临死之前,我们会意识到最好的管理风格是由男女双方带来的最佳组合……” 嗯,她停顿了一下,可能不是在她去世之前,也许在她女儿的有生之年会实现吧。Unit 7 Text B 自豪的家庭主妇 当听到“家庭主妇”这个词时,你想到的是什么? 对许多人而言,“家庭主妇”的形象就是对家务琐事充满抱怨不满。19世纪50年代的家庭主妇毕生的工作就是养孩子,洗盘子,做饭,创建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批评家对这样的生活极其反感。我们是不是因为太害怕倒退而过快地去谴责不同的生活方式呢? 我记得我自己工作的那会儿,那是在我安心当全职家庭主妇以前的事。在我干全职工作的那段期间,我回家很晚,为我的家人加热了包装食品作为晚餐后,就忙于家务,每天晚上直到疲惫不堪才爬上床。我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全心照顾家人或自己的宝贵时间。我生长在一个父母是双职工的家庭,所以我的成长经历了类似的情况。为努力使情况不恶化或失控,我的童年是在紧张忙碌的家庭事务中度过的。我感谢我父母的辛劳,但童年只是人生一个瞬间,一去不复返。扪心自问,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回头看时,后悔当初没有少花点时间折叠打皱的衣服,而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就好了。在我工作的那段时间,我了解到朝九晚五的苦差事是何等劳累和紧张。我很高兴在我的丈夫打着呵欠、疲惫不堪地下班回家时能给他支持。当我知道回到一个干净舒适的家和吃上美味佳肴能舒缓他的压力时,我感到格外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当我之前出差离家时,他帮我做过许多零碎的家务:照料房子、照看孩子、关注一切细枝末节。正因为此,他了解到家庭主妇是一个要每周干7天每天干24小时的艰苦且要求高的工作。这种共同的

第15 / 16页

理解和尊重,使我们目前的生活充满了喜悦,也为我们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当刚开始转换角色成为家庭主妇时,我感到了失业的尴尬。不过,现在我知道那种认为家庭主妇的工作一点都不具挑战性和重要性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我的日常生活包括为我的家人准备早餐、午餐和晚餐,打扫房间,洗衣服,刷碗,照料草坪和花园,并努力提高新闻工作所需的技能。我的生活就像现代版的20世纪50年代保守家庭主妇的生活,但我不觉得有丝毫不满。例如,烹饪是我所热衷的,我可以把业余爱好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我拒绝使用含防腐剂和不健康成分的包装食物,而是做健康的、用炉子烧熟的蔬菜和蛋白质食物。我喜欢烹饪的过程,也享受自己做的菜。我的亲人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心情,在此过程中,我们的体重也有所下降。此外,我早早地完成了我的工作后,就可以在晚上有时间坐在沙发上与我的家人说话或玩棋盘游戏,而不是跳上跳下地做清洁工作。当然,我的辛勤工作没有任何收入,但我和我丈夫是一个团队,我们通过协商决定,我们宁愿少一点钱,但要与家人有多一点在一起的时间享受生活。我们已削减了不必要的开支,学习忍受没有丰富物质的生活。给孩子们解释收入降低和生活方式改变是件特别困难的事。幸运的是,我还保留了一份给医学期刊撰稿的兼职工作,用来贴补我们的收入。一些批评我们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们认为,我享受这种家庭生活只是个个例,但事实并非如此。海外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家工作的同时,还照顾着家庭。欧洲和亚洲的妇女奋发向上,她们有事业,但仍然喜爱当家庭主妇。在世界各地,随着更多的妇女成为职业女性,“家庭主夫”替代“家庭主妇”这一现象变得极其普通。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妇女在为她们的家庭幸福而工作时,一定是受到压制和感到不满的呢? 每个人都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在外面工作很长时间——来获得幸福吗? 有人认为我肯定很压抑或没有成就感,因为我丈夫和我选择了一种更过时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想法让我感到很震惊。我不是在暗示这是经营家庭的唯一的方法,我更不是说这是最好的方式。不过,我发誓,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我日益努力,也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幸福,更有尊严。记住,以后当一个女人回答她是一位家庭主妇时,你不应歧视她,要与她击掌喝彩,而不要显露怜悯之情或以让人厌烦的眼光看她。

下载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section A&B课文翻译(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section A&B课文翻译(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视野英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Unit 6

    Unit 6Text A小提琴盒里的生活 1为了让你了解我的信念,我必须简单地说一说我的个人历史。 2我的人生转折点是我决定放弃前途无量的经商生涯去学习音乐。虽然父母也能理解我,但......

    新视野英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Unit 6-10

    Unit 6 Text A小提琴盒里的生活 1为了让你了解我的信念,我必须简单地说一说我的个人历史。 2我的人生转折点是我决定放弃前途无量的经商生涯去学习音乐。虽然父母也能理解我......

    新视野大学英语2课文翻译

    Unit 1 注重时间的美国人 美国人认为没有人能停止不前。如果你不求进取,你就会落伍。这种态度造就了一个投身于研究、实验和探索的民族。时间是美国人注意节约的两个要素之一......

    新视野大学英语2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2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2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A 美国人认为没有人能停止不前。 如果你不求进取,你就会落伍。 这种态度造就了一个投身于研究、实验和探索的民......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课文翻译

    Unit 1 我哥哥吉米出生时遇上难产,因为缺氧导致大脑受损。两年后,我出生了。从此以后,我的生活便围绕我哥哥转。伴随我成长的,是“到外面去玩,把你哥哥也带上。”不带上他,我是哪......

    新视野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3课文翻译 UNIT1 我哥哥吉米出生时遇上难产,因为缺氧导致大脑受损。两年后,我出生了。从此以后,我的生活便围绕我哥哥转。伴随我成长的,是“到外面去玩,把你哥哥也......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课文翻译 Unit 5-Section A大全

    Unit 5 Section A 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 My daughter smokes. While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her feet on the bench in front of her and her calcul......

    新视野第二册课文翻译(共5篇)

    新视野第二册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 美国人认为没有人能停止不前。 如果你不求进取,你就会落伍。 这种态度造就了一个投身于研究、实验和探索的民族。 时间是美国人注意节约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