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学案(五)
作文学案
(五)并列式议论文模式化结构
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资深高考专家何永康教授
一、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
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二、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本论(证明论点)
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议论文的展开形式变幻纷纭、复杂多端,但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纵横两种。并列式议论文就属于典型的横向式议论文,即文章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能够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但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往往害怕的就是如何拟写分论点。有的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我们也知道并列式议论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但我就是不知道如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分论点。”
三、思路解说
什么是分论点?
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一)并列式议论文提炼分论点的方法有三种:因果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条件分析法。
1、因果分析法
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
示例1:我想握住你的手
中心论点:我想握住奋斗的手 分论点: ①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战胜生活挫折的法宝;
②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
③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充实自我素质的条件。示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分论点:
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⑶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仿写训练:
请运用因果分析法,给论点“创造是幸福的源泉”提炼若干分论点。
2、概念分析法
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中心论点里关键概念的内涵,提炼分论点。
示例1:话题:理想 分论点:
(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示例2:话题“宽容”
分论点一: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分论点二:宽容是一种高远境界。分论点三:宽容是一种正直的品格。分论点四: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仿写训练:
请运用概念分析法,给论点“幸福是什么”这一概念寻找若干的意象,阐明幸福的含义,提炼为分论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一词的解释有两种:
一种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一种是指(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3、条件分析法:
从“怎么办”的角度,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来设立分论点。
示例1:战胜挫折
⑴ 战胜挫折,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勾践)⑵战胜挫折,我们要有永不言弃的顽强品格。(林肯)⑶战胜挫折,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爱迪生)示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仿写训练:请运用条件分析法,给论点“给幸福上一道保险”提炼若干分论点,阐明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方法。注意事项
第一,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第二,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最好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
第三,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附:2010年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
坚者,守之
我是想做一只坚守本分的猫——题记
关于坚守,此刻想到的,便是多数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总会有人信心百倍的说,保证坚守阵地。那时的人们总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而现在又有多少人为自己坚守? 这是一个物欲纵横的年代,到处充斥的诱惑早已使多数人迷失了自我,而总有一部分人坚守自我,为自己的心坚守阵地!
坚守是一种责任。
07年的贺岁档中,出现了一部并不喜庆的影片,指导此作的冯小刚导演希望借此突破,它便是《集结号》。相信,大家都为主人公谷子地的精神所感动。可又有多少人想过,他的无限奔走,只为那一声永远不会响起的集结号。只是为了在他身边倒下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他一直在坚守,只为了一个外人看似请怪的名分。而这个名分的背后,却是他对责任的坚守!一直坚守的责任!
坚守是一种信仰。
几年前,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让我们认识了一群真男人,这是一部男人的戏,更是男人该看的戏—《士兵突击》。我们或许笑过许三多的愚笨,或许对高成的傲慢感到难以理解,对班长的离去而心痛,对成才的自信而担忧,对所有所有出现在此剧中鲜活角色的深深记忆。最后都幻化成一句“你不抛弃,不放弃”!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成为了所有人坚定的信仰。成为每一个铁血男儿为之骄傲的力量。这是一种坚守,对信仰的坚守。这是一群男人对自己的坚守,他们哭过,笑过,离开过,但是始终不变的,是深深烙印在心底的坚守,一份始终不能磨灭,对信仰的坚守!
坚守是一种理想。
十四世纪,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历史,他便是开创一代大明伟业的朱元璋。而在此之后的万历年间,有这样一个人却鲜有人闻。他出生卑微,为博得功名而拼命苦读,他曾卷入政斗的旋涡,忍辱偷生,他曾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张居正,一个被人忘记的 3 斗士。他一声都在变动中度过,沉浮中未变的是一心求变的理想,一生未改的,是对理想的坚守。他的努力只为心中难以割舍的坚守!
现在,处于十字路口的人们,已快忘记了坚守,唯有坚守,才能让自己看穿诱惑,才能永葆清醒,也只有坚守,才能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责任,不断迈进。既然不甘随波逐流,何不坚守自己!
(二)分论点拟写的五种方法
一、类——是什么 内涵阐释法
1、阐述法(是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以“勇敢”为话题写三个分论点 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以“阅读是一种孤独”为中心论点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以“要善于班门弄斧”为中心论点 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总结:
此类形式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适合阐释类的议论文、散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
基本模式:一般以“话题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话题”的形式来写分论点。可以使用的句式:
1、话题(或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是„„
2、话题是„„,只有„„才„„
3、话题中出现动词:动词+话题,就是+(动词)„„(提示:多用于动宾短语)示例 使用“良知是„„,只有坚守良知才能„„”的句式写三个分论点。良知是法律的底线,只有坚守良知才能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只有坚守良知才能经得起良心的拷问。良知是行为与理智的捍卫者,只有坚守良知才能成就人生的高尚。坚守良知,就是坚守自己的一份理想。
(陈晓兰冒着生命危险揭露医药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心中的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坚守良知,就是敢于承担过错,减轻良心上的重负。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下跪,全世界为之大哗。)
《英雄》
1.英雄,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道义式微时铁肩担当的侠者与义者。2.英雄,是在重压之下挺直腰杆在狂风暴雨中执着前行的强者与勇者。3.英雄,是在社会动荡时上下求索在功成名就后保持自我的知者与智者。4.英雄,是在身处江湖时传播仁爱在身居庙堂时坚守清廉的仁者与廉者。使用 “别让生命等待,是„„”的句式写三个分论点。别让生命等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别让生命等待,是面对困境的自信;别让生命等待,是珍惜时间的严谨。
二、谁——对象 角色分解法
角色分解法(具体有哪些?)
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
角色分解(范围、职业、性别、地域)。
“人需要慎其独”(当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也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谨慎行事,不胡作非为。)
君子若慎其独,则显其德也。商人若慎其独,则益于民也。黎民若慎其独,则享太平也。以“放飞心灵”为题,拟分论点。
李白放飞心灵,在青崖间且歌且行。陶渊明放飞心灵,在南山下悠然自得。瓦特兄弟放飞心灵,载着梦想翱翔于蓝空。以“关注你身边的人”为话题,写三个分论点。
学会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看他们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让他陶冶我们年轻的心。学会关注生活中贫穷的人,看他们为维护尊严而坚挺的傲骨,我们会变得更坚强。学会关注生活中成功的人,看他们为理想而拼搏洒下的汗水,会让我们更有斗志。关爱
贫贱之人的关爱难能可贵。患难之交的关爱更见真情。陌生之人的关爱彰显伟大。
总结: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
以“赏识”为话题,用角色分解法写分论点 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赏识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
三、因——为什么 分析理由法
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也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总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①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②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昭示人们拥抱明天的太阳,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英雄》
1.因为英雄,泛黄的史册闪烁着永恒的光芒.2.因为英雄,危亡的民族焕发出蓬勃的生机.3.因为英雄,式微的道义迎来了新生的黎明.a.因为英雄,照亮了一个时代.b.因为英雄,振奋了一个民族.c.因为英雄,造福了整个人类.四、果——会怎样 揭示结果法
主要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
《勤有三益》
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谈意气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到。珍惜拥有
①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②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③珍惜拥有,人生才能多姿多彩。以“把微笑作为名片”为中心论点
1.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会格外舒畅。2.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3.把微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和谐。总论点:让我们微笑吧
①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我们沐浴爱的芬芳,和谐共生。
②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短暂而不平坦的生命旅途充满幸福的滋味。③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我们挽救趋向邪恶或已走向邪恶的灵魂。总结: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
可运用:„„,才能„„ 会使„„ 能够„„,可以„„等等表示能带来好处或危害的连词。
五、法——怎么做 探寻方法 题目《爱,用心来传递》
1.请露出笑容,把心澄静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2.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3.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谈意气》
①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②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③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怎么样学习崇拜英雄
a.困难面前,坚定前行.b.危险面前,无畏无惧.c.利益面前,先人后己.d.面对自己,勇于解剖,善于完善.以“别让生命等待”为话题,从探寻方法的角度写三个分论点
分秒必争,珍惜时间,别让生命等待;走出迷途,突破困境,别让生命等待;积极上进,努力进取,别让生命等待。分解中心论点时应注意:
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
2、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3、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
4、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更好,不必强求。
5、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7、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
四、深化讲解
并列式是面(横向)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 即在“类、因、果、法、谁”五个角度中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分论点。例:播种希望才能有耐心;
播种希望才能坚忍;
播种希望才能有自信
层进式——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用的是纵向思维,其层与层,有较为严格的顺序。
例:播种希望是奋斗的起点;
播种希望是奋斗的动力;
播种希望是奋斗的目标
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例:如何估价自己
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五、范文赏析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①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总论点)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②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呼应标题)
③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分论点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再次呼应标题)
④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分论点三)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最后再呼应标题)
⑤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重申论题,照应起首)
[点评]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XX的沟通。”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是典型的“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三小”指的第二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乱花渐欲迷人眼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其中的“杂花”一词非但没有给予我们纷乱不堪的感觉,反而,它给我们带来一种万物复苏、一派蓬勃的景致。确实,虎啸深山、鱼游潭渊、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的杂景纷呈,会时时令人感到喜悦和顿悟。
其实,不仅自然如此,在文学的海洋、丹青的园林、音乐的殿堂,“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
鲁迅曾就《红楼梦》说过一番话:“单单命意,就因读者的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便是读者眼光的杂。而对创作者来说,内容的纷杂就更显得重要。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到后来的建安风骨、骈体文等等,这都是形式上的杂。试想,若只有刺秦的荆轲、舞剑的项庄之类的热血男儿,而无出塞的昭君、悲歌的虞姬之类的柔美女子,文学会显得多么枯燥乏味。列夫〃托尔斯泰沉重的道德感,歌德充满睿智的人生诗篇,拜伦呼唤奋斗的热情,以及中国现代林语堂的幽默、梁实秋的潇洒、徐志摩的醉情,这一切的交错,都使得文学的海洋汪洋恣肆。
“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君不见镂金雕彩的工笔画摄人心魄?君不见清新明快的水墨画洁人心灵?画苑的不同画风,时时让人流连忘返。吴道子笔下的仙风道骨,以及如佩玉般娇美的仙女,宛如一阵穿堂而过的风,一阵袅袅氤氲的水汽。而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梵高充满张力的《向日葵》和奇幻神奇的《星夜》,也都给予了我们深深的震撼。至于徐悲鸿奔腾的骏马、齐白石悠然的青虾,也时时给予我们艺术上的奇妙感受。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
古时就有让孔子不知肉味的“韶乐”,嵇康临刑而抚的那首《广陵散》,更是绝唱。“杂”让音乐更生动迷人。杜秋娘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英娘的反弹琵琶,也不时为后人称道。至若“文革”时期,人们天天只能翻来覆去看几个样板戏,这种单一乏味让人难以忍受。如今,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卡拉扬那当头棒喝的惊悚、切利毕达奇拈花一笑的淡泊以及约胡姆醍醐灌顶的敬畏,实在让人欣慰。
“杂”是一种韵、一种美,它如玫瑰色的晨雾,又如蔚蓝色的海洋,在纷呈处给予我们“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美丽,文学、艺术、音乐,离不开“杂”!
美哉,杂!
送欣赏之花,留余香萦绕
或许每人都期待获得别人的欣赏,那你又是否懂得去欣赏他人?——题记
古之成大学问、大事业者,自身本已在常人之上,而犹能去欣赏他人。他们能够去发现他人的美,更能去接受。在提升自我之时,亦能为周遭友人带来一份慰藉,一份欣赏之花,两重余香萦绕。
欣赏似一双包容的眼,发现了他人的美。
诸葛亮隆中妙计笑寰宇,赤壁火中天下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这一切,皆只因当初徐庶曾向先主刘备举荐诸葛亮。倘若不是徐庶懂得去欣赏他人,也许诸葛亮终其一生都只得老于户牖之下,跻身茅庐之中。论计谋,徐庶已属非凡之人,尽管他较之诸葛亮或许相形见绌,但他仍能用自己那双包容的眼,发现了他人的美。而实际上,他在欣赏诸葛亮的同时,即看到了他的长处,并且尽力去向他学习,完善自我。徐庶赠予诸葛亮的欣赏之花,亦给自己带来提升。让我们如徐庶一般,去发现他人的美,学会欣赏,学会包容。
欣赏如一颗真诚的心,接受了他人的美。
王安石虽为宋朝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并精通历史。但他虚怀若谷,曾在别人高谈阔论文史时,自己默坐一旁,洗耳恭听。他便是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欣赏他人,接受他人,用他们的美,来充实自己。如同硬币之两面,剑之两刃,人亦是美满与不美满的结合。正所谓“黄金无足赤,白碧有微瑕”,即使是声名显赫如王安石,亦有他并不完美之处。但懂得去欣赏他人,接受他人的美,便是将自己的不完美也渐渐补足。王安石赠予他人的欣赏之花,亦让自己得到拓展。让我们如王安石一般,去接受他人的美,提升自我。
欣赏若一汪澄澈的泉,滋润了他人的心。
伯牙的高山流水仿佛天籁,但他却苦于无人欣赏,无人理解,直到钟子期的出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让伯牙在企图放弃之时又重新燃起希望的烈火。他对伯牙的知晓,对其琴音的解读,便是建立在欣赏之上。钟子期的欣赏之花,除利己之外,更能抚慰他人,鼓励他人,让自己周遭的人得到一种慰藉,让我们如钟子期一般,去欣赏他人,鼓励他人。
恃才放旷的杨修因其不懂欣赏他人而骄横恣肆,终致杀身之祸;昔日昏庸之君正因不懂欣赏才使那仁人志士遭贬受逐,而处江湖之远,那小人庸才却大权在握,以据庙堂之高,终酿亡国之恨。由此可见,学会欣赏,尤为重要。
于己,它是一种接受他人,完善自我的过程;于人,它又是一种鼓励,一种安慰。为他人奉上一朵欣赏之花,为自己留下两重余香萦绕,学会欣赏,也即是学会做人的至高之境。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个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正如此人所料,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胜负在战前的细节中其实已显露无遗。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者。
细节可现操守。鲁迅先生在参加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杨杏佛追悼会前,曾接到装着子弹的恫吓信,大家都劝先生不要与会了,但先生义无反顾,执意要去。先生临行前并无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顺手把房门银匙扔了。先生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就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了。而明末的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不吃不喝不言不动,好像真地要宁死不屈一样。旧友范文程去看他回来后对多尔衮说:“他肯定不是一个死节之臣,我和他闲聊时,房梁上掉下一点灰絮落在衣服上,他赶忙弹掉了。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他肯舍掉性命吗?”果不其然,找了个美人去劝,洪大人也就顺坡下驴,当了大清朝的“开国元勋”。弹落掉在衣 服上的灰尘,只是很小的细节,但却反映出了深层次的问题,小中也有大。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成长路上的跌倒
雏鹰,在风雨中砺练双翅,总有被树干划破的时候;小海燕,在风浪中如何矫健,也总有被骤雨打湿羽翼的时候;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到坎坷,总会摔在地上,面对家长的期望,学校的焦灼,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学会克服困难,在失败中学会成长。
还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吗?记得他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吗?记得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屑吗?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像李白那样的自信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赢得成功。
还记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行者吗?还记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智者吗?还记得那个在赤壁之上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吗?他豁达,他大度,他用平淡去面对愁苦的人生,让愁苦从他悟性非凡的心中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
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苏东坡一样超然的智慧,要用平常之心去面对,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灵去接受上帝的赠予——苦难。
还记得那个让整个中华为之感动的邰丽华吗?对于她来说,生活是苦的,苦不堪言,但她从容面对,她将痛苦掩埋,掩埋在无声的世界里,然后用微笑去面对苦难,用坚强去追求梦想。
舞台在佛光之中绽放美丽,一个无声的女子,将生命舞到了极致。
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邰丽华一样的从容不迫,让成功之花在困苦的土壤上绽放光彩!
是谁说,苦难是上帝对人类最伟大的赠予。
是的,苦难是把双刃剑,它让坚强的人踏着荆棘走向成功,却让懦弱的人永远跌进失败的深渊。
成长中的我们要珍惜每一次路上的摔倒,从中学会长大,学会从容。
用自信,用平淡,用从容去面对苦难吧!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让人生在苦难中起舞吧!”
大漠残阳,一种辉煌绽放,天涯路,风和着马蹄声响!在成长路上,自信,从容,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六、跟踪检测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避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温暖。“达则兼济天下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但我们可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为这个世界捧出一份爱意,搭建起一方心灵的屋檐。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指导
1、“心灵的屋檐”,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屋檐,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明确地意会出:“屋檐”一词在这个短语中是一种比喻的形象说法,我们应抓住它的比喻义来立意。
2、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意会:“屋檐”的比喻义应为“爱心”的意思。屋可以遮风挡雨,爱护自己和家人,那么“檐”则是对他人的一份爱心,一份帮助,一双援助的手掌,一份温暖的爱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章的写作重心应放在对他人的帮助上,而不能只放在家人、亲人之间的爱护上。出现的问题
1.审题立意出现偏差——如写成付出与回报,通篇写亲情之爱(写“亲情之爱”就不如写“他人之爱”)。
2.缺少精心地设计——写作之前没有认真构思,缺少谋篇布局意识,大体框架还没有构思好便匆匆下笔,行文任意所至,不讲章法。
3.缺少精彩的阐释——只是一味地列举事例,然后写上一两句扣题的话便草草了事,而没有对事例的评论与分析,难见深刻的思想。
4.缺少详略意识——几个例子平均用力,不讲详略。要么点例成堆,要么事例堆积,以至于行文没有起伏,不见高潮,读来波澜不惊。
5.套作、贴卡片现象严重——这一点已非常致命。几个古人一堆积,几个感动人物一列举,加上开头和结尾,便认为大作已成。这种模式已是明日黄花,过时之曲,难奏雅韵。
6.诸如字迹缭乱,卷面不洁,错别字,病句等常见小毛病还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千里之堤,往往溃于蚁穴。
镜中反射的温暖
乘电梯的时候,也许你会注意到,正对电梯的一面总有一面一人多高的大镜子,那么你会问:它是作什么用的呢?
装饰?供乘电梯的人整理仪容?扩大视觉空间?还是让你可以更好地注意到你背后的人的举动?其实都不是。如果你开口问,会有人告诉你:那是供乘坐轮椅的残疾人更清楚地看到楼层的指示灯而安臵的。也许你会哑然,而更大的可能是,你的心底会悄然升起一股温暖。
有时候,为别人着想,给别人方便也是一种幸福。就像古时高大的屋檐,给过路的人遮风避雨,在行人躲在屋檐下没被淋湿的时候,我想房屋主人的心里也是无比欣慰的吧。有一颗爱心,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中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之水,又何尝不是一条爱的江河呢!
北宋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他用“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博大爱心撒播下文明的种子,在极端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得其乐,谈笑风生开馆授徒,异日,皇帝召唤,苏轼扶病北归。两年后苏轼的弟子——贫而好学的黎子云、姜左唐先后登科,这片绝域之地才走出了第一位状元、第一位进士。苏东坡走了,一片文明的盛世已豁然开启。自此海南人文鼎盛,人才辈出,至明代共出了进士74名、举人317名。也许苏轼开馆授徒只是自己的性情使然,但正是这“意外的爱心”开启了海南的文明盛世,以至多年以后,一位海南的省长在东坡像前慨然长叹:“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东坡的身影站立在海南的文明之后向今天的我们昭示着:一点对 于自己来讲微不足道的付出也可以点燃文明的漫天烈火,在黑暗的蛮夷之地传播出铺天盖地的温暖。
古人如此,今人也继承了这代代相传的温暖。
在刚刚过去的雪灾和地震中,在冰雪覆盖、寸步难行的马路上,在断垣残壁、瓦砾遍地的山道上,我们看到了多少颗爱心的传递,我们听到了多少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当我看到那个用自己蜷曲的身躯保护了孩子的妈妈留下的手机短信时,当我听到谭千秋舍身护下四个学生的报道时,当我看到救灾的身影填满了电视画面时,我在为这些博大的爱心而流泪,我在为这个不倒的民族而呐喊。在通向灾区中断的道路上,我们用爱心筑起通天的桥梁;在翻越灾难的山坡上,我们用爱心搭起通天的悬梯。这一颗颗微小而博大的爱心,感天动地!也正是这一颗颗奉献的心灵,化成灾难之后的一道明媚的阳光,驱除了灾区的寒冷和阴暗,把一片人间的地狱变成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收拾起感动的泪水,我再一次静静地观察这电梯中的镜子,我发现:爱心无处不在,爱心如镜反射的是人性的温暖,爱心如宽大的屋檐,走的是行人,留下的是感动。让我们也搭起一片爱心的屋檐吧,献出自己的一份爱意,给自已一份欣慰,给世界一片温暖。
总评与启示:这是一篇较为出色的议论文,文章能详略得当地安排结构,语言是使用或质朴平淡,或精彩纷呈,或慷慨激昂,或精炼深刻,是一大亮点。细细看来,我们并不需要占有多少写作素材,如此文,写了一个苏轼,写了一段抗震救灾的事件,和电梯镜子的生活中的小事,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精读一部经典,研究两个人物,对付一般的考场作文就够了。
觅 爱
时常在想,爱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真爱?
看管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的感人场面,听惯了太多的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最后只能在唇边绽放一个寂寞而淡然的微笑。
总是梦想将那些甜蜜的笑容装进花瓶里,在窗台上迎着阳光,在晨雾中绽开一抹醉人的芳华。踟蹰的记忆的晨风里,让漂泊的思绪,在生命的温馨中升起一缕永恒的阳光。再用灵巧的手指划破黄昏雨后的天空,美妙的足音惊醒气势磅礴的大山,而那些温柔的笑脸则引来五颜六色的蝴蝶绕着时间 的河翩翩起舞,吟唱着一首主题为爱的歌。
梦醒时分,我微笑起来。
因此我想,这世界还是有真爱的。
曾在早上邂逅一个微笑,或一个轻轻的问候“早上好”,如同晨风缀满了花香,又如闻着海风从远方呢喃地吹来,寻觅的心灵便一下子安静透彻了。那一瞬间,感动似千百朵香莲点滴成露,暗香属心,弥久愈醇。我发现,在这样一个轻轻的微笑里,也能隐藏这一片暖暖的爱意。
曾在傍晚携了一身的倦意回家。看着奶奶苍老的身影蹒跚着走来。我上前一个紧紧的拥抱,抱住的虽是瘦骨嶙峋,却收获了满怀的温暖,那一瞬间,爱意自那丝丝白发之间传来直抵我心 灵的柔弱处,不禁令人热泪盈眶,我深切地知道,这是一条流淌着爱意的永恒的亲情之河。曾在陌生的街头停下寻觅的脚步,看着一位瘫痪了的乞丐一点一点地移向捐款箱,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中不一双肮脏的手伸向捐款箱,捐出了自己几天来讨来的一匝整理的整整齐齐的零票,泪眼模糊中,那个矮小的身影一点一点地消失在街道的尽头,那一瞬间,爱感动你我,感动了人群,永存于世间。
曾在电视机前寻觅爱的影子,我看到,解放军战士在紧张地抗震抢险,民兵在风雪弥漫的道路上清理着车道,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撑起一方生存的天空,老师用不倒的身躯护下了四个学生……那一瞬间,空气静止了,眼睛静止了,一片纯净的大爱弥漫全身,弥漫世界。
……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心情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善感之心去理解我们身边的爱,那么,不必寻觅,爱从来没有远离过……
总评与启示:这是一篇记叙性的议论文,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设计,而我们同学往往在写作时忽视了这一重要的步骤。没有精心的设计便没有精彩的创新。写作时要首先谋篇布局,构思好行文脉络,布臵好详略,再动手写作!
废墟上,挑起爱的大旗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了四川绵阳市区临时搭建起来的北川中学,并向受灾学生们深情的说道:“今天,别人拯救了我们,照顾了我们。将来,我们学好了本领也要帮助别人,报答他们。这种互相帮助就是人世间的爱。我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把这次地震作为一堂生动的课,铭刻在心,铭刻一生,永不忘记。”温总理目光注视全场,伸出左手放在胸前。随后,他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的一侧一笔一划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
四个沉甸甸的大字,压在我的胸口上。2008多难的一年啊!二月的新年“雪灾”,三月的藏独“打砸抢烧”,四月的火炬传递海外的“恶意阻扰”,五月,晴天一声霹雳,四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顷刻间,空气凝滞,脑目空白,噩耗啊,泼着污水的“西祸”,狭着要命的“天灾”啊!我多灾多难的祖国,好不容易捱近百年期盼的“奥运”倒计时,为什么命运如此多舛,我情不自禁仰天朝着长空狂呼呐喊:世界不公,老天不公啊!
四川地震了,海内外的流言蜚语也来了,各种猜测加着“臆想”,什么“天谴”之说,“三峡大坝”是祸害之源之说,什么拒绝西方救援,就是拒绝“科学救助”之说,甚至把当地军民最初自发自助的“徒手救援”行为,说成“顽劣愚蠢”、“落后意识”……如此种种。我不知这样一撮人,这样一撮标榜自己“爱心无限”、“人权第一”“精神价值高尚”的人群在发出这些胡言乱语的时候是否抚摸了一下自己一贯标榜的“爱心无限”。
灾难发生以后,西方世界在中国看到了什么?他们不愿看到一幕发生了:一个在他们的眼里,整天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严重缺乏现代“文明”一族的“草根劣民”,正群情沸腾,争先恐后,排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焦急的献血队伍!一支在他们眼里没有人权的“镇暴”武警队伍,正赤手空拳,用他们蓬勃而年轻的生命,慨然不顾地动山摇的“余震”,争分夺秒间,朝着四 面八方的危墙瓦砾堆潮水般冲去!一个在他们眼里绝对“专制集权”的大国总理,在第一时间,第一需要安慰之时,身影居然出现在呼天抢地的受难家人面前,一句现场指令振聋发聩:怎么办?是人民养育了你们,怎么办?你们自己看着办!一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回答震撼了世界所有“人民”的心!
对比之下,我们在优越的西方看到了什么?“卡特里娜”飓风扫荡美国之后,“美国大兵”荷枪实弹地冲到了现场,他们不仅仅是来救灾的,他们首先是来制止骚乱的。灾难发生后,灾民在饥饿中抢劫了近百家商店,抱怨、指责、分赃不均的斗殴……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抢劫暴徒”?我们看到两天之后才姗姗来迟的几乎已经无济于事的空投食品,三天以后悬空游巡的“总统座驾”驾临灾区!几天过后,美国的海滩上是满目的饿殍遍野,浮尸漂流!我不禁睁大着惶恐的眼睛,这难道真的还是“高度文明”的美国吗?
“汶川大地震”是一条泾渭分明的“真相”分界线,西方媒体在“残酷事实”面前变成了“两面乌鸦”。先是一片“噪杂”,后又一致“收声”,这是他们最始料未及的可怕结果。面对井然有序的受灾人群,面对奋不顾身的抢救队伍,面对望不到边际的志愿者,面对灾难中殒身不恤的互相救助,面对废墟下坚强不屈的一个又一个获救的顽强生命,面对中国军民在灭顶的天灾面前所表现出的大勇、大智、大韧、大助、大善、大爱……西方的CNN这只“乌鸦”撮鸟不得不转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没有抢劫,没有抱怨,只有在毁灭性灾难发生之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这是在这里(美国)从未被听说过的!”5月19日,西班牙媒体世界报,经过几天观察后,作出了正面报道:“勿容臵疑,这个民族表现出的精神与力量,将使她在前进的道路上,坚不可摧!”。
在如火如荼的中央电视台夜以继日地报道中,我们的华裔女精英,美国现任劳工部长赵小兰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不仅看到了民族抵抗灾难,深藏的国家力量,而且看到了民间坚强的精神和求生的不屈意志!”。在这样的灾难报道面前又有多少人泪洒当场,他们相互传诵着这不屈的意志,传诵着这无限的大爱!记住吧,爱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它可以让天灾止步,它可以让对手封口,它可以让一个民族无法阻挡地奋起!记住吧,我的华夏的子孙朋友们,记住总理的话——“多难兴邦”,让我们伸出同样的黄色的手掌,在一片满目苍痍的废墟上挑起一面爱的大旗!
总评与启示:这是一篇精彩的时事评论。言语铿锵,义气激昂,激荡的情感炽热铺面,很适合热血爱国青年的口味。设计此文重在引导大家关注一个崭新的写作方向——时评。在文体备出的高考满分作文中,这样一类的文章还是稀有之物,各位学子不妨练习一下!另外时事评论的写作可以循照这样一个思路:摆出文体→分析文体→阐释贬褒→发出号召。
第二篇:作文学案五
高三语文作文学案
(五)——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技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头与结尾的写作技巧。2.培养学生写好开头与结尾的能力。
复习过程 开头的创新技巧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功效,是考场作文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下面介绍几种精彩的开头方式。
1.精彩修辞笔底来
运用修辞设置文章开头,能让读者开篇就体味到飞扬的文采,如美人的眼睛,见之便能摄人魂魄。不同的修辞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
例1
(1)培根曾说过:“无论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明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人生中总会有些放弃。”是的,成功源于放弃,只有懂得适当放弃,才会得到人生中的丰硕之果。(《放弃》)
引用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诗句、名言、警句、歌词、歇后语等作为文章的开篇,能引起读者广泛而丰富的联想,体现作者积累的广博、思想的厚度和文化的底蕴。如:(2)长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选择了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为邻;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太白选择了与豪放乐观的心态为邻;低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选择了与归隐田园的情操为邻。仰天长啸,我该选择与谁为邻?(2010年广东优秀作文《与你为邻》的开头)
点评:本开头引用古人诗句,构成排比,极富气势地阐述对美好高尚情操的向往与追求,自然而然地推出“与谁为邻”这一话题,展示了深厚的文学积累。
例2 有一个他,无论你高兴还是悲伤,都会毫无怨言地陪着你;有一个他,会在你烦恼时听你诉说一切;有一个他,能在你苦难时,帮你解决一切;有一个他,如果你愿意,将会终身陪伴你。这样的他,能不让我爱上吗?
他到底是谁?能有如此魅力把我迷住。书,就是你了,是你让我爱上了你,我要罚你陪伴我一生。(2010年广东优秀作文《与你为邻》的开头)
点评:此开篇接连用了四个由“有一个他”领起的句子描述“他”对于“我”“你”的忠诚,接着又用两个问句激发读者内心“他是谁”的疑问,引发读者阅读下去以探求问题答案的兴趣。
例3 当时代竞相表达对“美少女”的顶礼膜拜,当城市竞相奉献对娘娘腔的崇拜,当软弱成为一种时尚,当苟且成为一种潮流,这个时代的青少年们就变得脆弱了。如何找回青年的激情,青年的霸气,青年的壮志,成了时代的难题。(2010年重庆优秀作文《难题》的开头)
点评:本开头运用排比修辞列举了当今社会“激情不再,霸气难寻”的现实,一针见血地 提出“如何找回青年的激情,青年的霸气,青年的壮志,成了时代的难题”的观点,可谓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例4 时代是一棵树,过去的艰苦奋斗史汲取营养的根,现在的享受则成了地表上那一片丰盛与累累硕果。
我们嘲笑父辈,说他们在有“鱼”吃的年底还“捉老鼠”;在小康社会的今天还捡饭桌上的一粒米;在粮食充裕的时代还舍不得倒掉一碗馊了的菜。在我们的嘲笑中,他们含泪。
(2010年全国卷I优秀作文《我们忘却的„„》的开头)
点评:本开头运用比喻修辞把“艰苦奋斗”在时代中的意义十分生动地表述出来,“根”的作用不言自明。2.巧用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导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例5 花儿秋开秋谢,大雁秋去春来,这是自然的诚信;实事求是,守信守时,这是人类的诚信。自然抛弃了诚信,世界便乱成一团;人类抛弃了诚信,朋友远离,亲戚叛之。抛弃了诚信,你就抛弃了自己。3.开门见山法
开头简洁明了的直接提出论点,对于“不会说”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好办法。例6 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微笑竞争 携手同行》)4.拍案叫绝的数学思维方式
例7 你知道1加1等于几吗?2。对,可也不完全对。我要说1加1大于2。
(《 1+1>2》)例8 如今“教改”提倡综合,综合者,知识大杂烩也。一日语文考试,居然是道证明题。
题目:已知:在漫漫人生路上,勤俭作为一种品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求证:(试联系实际)勤俭不可丢。(《证明题》)5.反弹琵琶法
例9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6.事例引入法
例10 马谡刚愎自用痛失街亭,关羽大意轻敌卒命荆州,历史用三个字简洁严正的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骄必败!(《骄必败》)
结尾的创新技巧 作文的结尾往往在作文最后得分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前后照应式:呼应标题、呼应材料、呼应开头。例1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点评:《勿以好恶论断之》结尾,既点明了论点又紧扣了题目,收束得很有力量。例2 开头:超人脱下他的袍子后也只是个从马背上摔下来导致瘫痪的普通人,然而导演克里斯托弗〃里夫懂得在消沉的黑暗中让思维转弯:“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要你停下,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结尾:须知道,当把金球奖的“最佳导演奖”和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双双揽入怀中之后,“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最庆幸的就是在那场不幸发生之后,让自己的思维转了个弯。
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2010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点评: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可谓煞费苦心,作者把一个论据材料拆开来写,开头交待演员克里夫斯·里夫从马背上摔下来,但并没有消沉,而是“懂得在消沉的黑暗中让思维转个弯”;结尾再回到克里夫斯·里夫的故事上来,告诉读者,正因为克里夫斯·里夫“在那场不幸发生之后,让自己的思维转了个弯”才取得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和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冠军这样的成功。首尾圆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2.总结归纳式
例3 因此,当你正为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绞尽脑汁时,不妨将其放远了品味,这时,你会蓦然发 现,距离并不重要,亲疏并非是牵绊,放远了的事物原来也别有一番天地!点评:《放在远处品味》结尾,在论证完中心论点之后,作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归纳。
3.引文作结式
在结尾处引用现成的话,如名言、警句、歌词、诗文、俗语、谚语等,可以有力的突出论点和概括全文,使文章收束得干脆有力,又能显示出作者的开阔的知识面。
例4 鲁迅先生曾说过:“天才的出现,不仅需要天才的种子,而且更需要适宜天才生长的土壤。”可见环境对塑造人才的重要性。因为人的心智等先天的禀赋是无法改变的,所以环境的改变足以扭转个人成才的方向。(2010年全国卷《成长需要合适的土壤》)点评: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字里行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简明恰当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5 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滥用和误用。”笛卡 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不可靠,不可不靠》)
4.巧用修辞式 例6 学会放弃,让你的道德变得高尚;学会放弃,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学会放弃,让你的价 值得到认可;学会放弃,他不等于失去,他会让你的明天变得更辉煌。(《放弃》)例7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哈哈镜中的我》)
小结:恰当运用比喻、排比、反复、反问等修辞,会增强效果。
5.号召劝诫式 例8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子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材”。
点评:《创新—个性的凸现》的结尾,把写作的意图,对读者的劝诫、要求、希望等,在文章最后表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以感染,并产生共鸣,起到教育和鼓舞读者的作用)
6.余音袅袅式
为了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议论文的结尾我们也可运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含蓄议论,或借助比喻、象征、省略号等方法,使结尾蕴涵丰厚,寓意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留下无穷回味的境地。
例9 诚信与成功是连在一起的。它带给人的或许是万贯家财,即“金钱”;或功成名就,即“才 学”;或许是流芳百世,即“荣誉”……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乃是心灵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所以,朋友们,请背起“诚信”的行囊,哪怕它只与“一毛钱”有关……(《一毛钱与诚信》)
7.议论抒情式
至情出美文,考场作文讲究感情真挚,在文章的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直抒胸臆,给人以极强的情感冲击,或生发议论,给人以富含哲理的启示。例10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②“为了祖辈传给我们的土地能传给我们的后代,请像丹麦人那样拿起尺子,请不要一味地向大地索取,请珍爱土地!”
(2010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请珍爱我们的土地》的结尾)点评:本结尾可谓是满含深情,不论是艾青的诗句,还是“请珍爱土地”的呼吁,均让人读之怦然心动,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
例11 生活的天堂才是真正的天堂。美丽在阶前小河中流淌,真实在中国土地上成长。智慧在屋顶青瓦上乘凉,一只鸟与鸟群在大地之上飞翔。
我们的风景,我们匆忙或从容的眼睛。(《真正的天堂》)
例12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 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花样年华》)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题为“生命的姿态”的文段,为其补上开头和结尾,至少运用一种本学案中讲解的开头或结尾的方法。
生命的姿态
开头:
行走在行云流水间,我生命的姿态应该是从容。文革期间,作家沈从文与侄子黄永玉相逢在田间小道,经历了身体和精神上的苦痛与创伤,沈从文只是缓缓走过,轻轻说了一句:“要从容。”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心中,那是怎样的一种姿态,在人生的路途上孤独行走,不急不慢,不慌不忙。任世界风云变幻,阴晴雨雪,我心中却了无波澜。身后是走过的路,前方是未知的天。只有时间在天幕下静静流淌,只有淡定与厚重在世界中渲染开来。阳光洒落的地方,处处是风景。
奔跑,向那怒放的生命,我生命的姿态应该是热情。热情地投入生活,热情地拥抱世界。在热情中,品读世间百态;在热情中,聆听自然天籁;在热情中,俯察芸芸众生。如那逐日的夸父,只为心中的梦,便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飞翔,以梦想之名,我生命的姿态应该是追寻。“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人生匆匆,莫说苦痛。尽吾志而不能达者,可以无悔矣。在匆匆的人生中,我想用自己的有限生命锻造出无限光芒。
结尾:
附:
一、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传神逼真的场景刻画,可用来渲染、烘托,这样开启文章,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迅速进入阅读的氛围之中。例如:
湛蓝的天空,阳光流泻,向日葵面向着太阳,那柔情的花瓣在风中飘动,那不屈的花盘昂扬向上。光明中,它微笑,回首,忆起那无数阴影中的日子。
当它无比柔弱时,阳光被四周密密的花冠遮挡,阴影是它的归宿;然而,心中有光,精神不屈,它茁壮成长,终于享受到了阳光的爱抚。(山东卷优秀作文《光影中摇曳》)
点评:蓝天下、阳光中,向日葵昂扬向上的身姿,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在美丽的氛围中,通过向日葵与太阳的特定关系,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营造意境,诗情画意。
运用精彩的语言在结尾处描绘出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画面,营造出优美的意境,以达到饱含意蕴、令人回味的艺术效果。例如:
春风拂过,一片碧绿的梧桐叶轻轻飘起,飞舞过狭长的弄堂,飞舞在丛林般的高楼大厦之间,用绿色的丝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绿色生活》)
点评: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引人遐思:碧绿的叶子如同 精灵一般飞舞,所到之处绿意盎然。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结尾含蓄地表达出对“绿色生活”的向往,感染力极强。
参考答案
开头:“一生爱好是天然”是杜丽娘执著地寻找着那片梅香,追寻,是她生命的姿态;“相忘于江湖”是庄子坚定地守护着心灵之树,淡泊,是他生命的姿态;“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东坡旷达地超脱凡尘,豁达,是他生命的姿态。往事随风跨越千年,静静独坐,我思索着我生命的姿态,思索着那片属于我的唯美与精彩。(开篇引用名言,构成排比)
结尾:生命的姿态是一种从容,让我在风雨中淡定自若;生命的姿态是一份热情,让我在奔跑中体味生命的豪迈;生命的姿态是不断地追寻,让我创造出梦想的奇迹。(以排比句结尾,总结全文,强化主旨)
第三篇:五(下)作文导学案(小)
寒假里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记叙文写作的整体设计与局部出彩指导。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相互学习,注重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生活的心理,观察生活的习惯,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解决。教学难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同学们,寒假虽然过去了,但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自己寒假里发生的事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这节课作文课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板书: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每次作文都会给我们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对题材、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内容或中心的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离题。齐读“笔下生辉”的内容,思考:这次的习作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2、指名说要求,师相机板书:(1)、题材:记事
(2)、对象:自己亲身经历(3)、时间:寒假(4)、数量:一件事
(5)、中心:快乐、精彩、感动
三、指导写作
习作要求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即事情必须是体现“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围绕中心,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来写呢?
(生:年夜饭、年夜晚会、放烟花爆竹、放风筝、堆雪人、打雪仗等)
那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请同学们记住,以后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文章,在重点部分你都要抓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多用好词,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比如写放鞭炮,应把怎样放鞭炮,自己当时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详细写出来。如果是写看烟花,应该抓住什么来写呢?(烟花的形状、颜色;观看的人群的动作、神态、语言;自己的内心活动)
大家来看这一段:“我看见烟花五颜六色、金花四溅,有的像雪花,有的像莹火虫„„,观看的人群中不时的发出阵阵的欢呼声,我也高兴地跳起来。”想一想怎么修改。
在小组内交流修改意见。小组汇报。
有了重点内容,缺的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了。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该怎样开头呢?老师这里有几个例子,看哪个更适合这篇文章。
(1)除夕那天,我们一家人早早吃过晚饭, 就去广场了。那里将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除夕烟花晚会。这里的烟花晚会可是最绚丽的、最吸人的!
(2)每个人都有快乐,我也不例外。在寒假里,我最快乐的是在除夕夜欣赏到绚丽多姿的烟花。
现在再来想一想结尾。结尾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来说,结尾就是把事情的结果交代清楚,还要注意照应开头。来试着给这篇文章加个开头吧。
四、自由作文。
通过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你们明白怎样写好这次的作文吗?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重新写好这个单元的作文。
范文:
寒假里的一件事
大年三十儿的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路上张灯结彩的,一盏盏霓虹灯更为把大街装扮得喜气洋洋。一家人团聚在一块儿收看春节联欢会,一起吃年夜饭。最有趣的是放烟火。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全市14个地点,结实住宅区去也放起了焰火。
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焰花,在地上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爆炸声。着这声音,这着色彩源源不断,是使整个鹿城区充满了欢乐,热闹的气氛。小荷作文网,你也可以投稿
瞧!“钻天候”拖着长长的尾巴;“小蜜蜂”“嗡嗡嗡”地打着转:“金龙”呼啸在游向天空;“闪光弹;亮得令人睁不眼睛„„
看着这五颜六色的焰火,我的心头一阵痒痒。于是,我和姐姐、舅舅买了各式各样的焰火和鞭炮,准备在我家楼下燃放。只听“哧——”的一声舅舅用打火机点燃导火线,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我捂住耳朵,等待着焰火绽放的那一刹那。“嗖——”那百花争艳的“魔术弹”从筒中冲向天空,有五层楼高。那颜色可谓是无彩缤纷呀!红通通的,绿莹莹的,银晃晃的金灿灿。交织在一起,如百花盛开,这焰火冲向天空,飘洒下来,如同仙女散花,真是美极了!我高兴得只得拍手叫好,每个人脸上都粘满了笑容。
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焰火灿烂开放!
改写《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改写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品味。
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重点难点:改写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训练。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二、作文指导
1、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
要理解古诗的意境 要把握古诗的原意 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2、片断训练
例如:改写“鸡声茅店月”
薄薄的雾上来了,天空渐渐泛青,发白。
守望了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3、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4、布置作文
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要求]①请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②题目自拟;
③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④可以合理想象,补充相关人物和情景,可以参考并运用其他资料。
5、修改作文
(1)学生自读赏析(2)小组展示,(3)班级交流,想象作文《未来的---》
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谈话: 大家听过《常娥奔月》的故事吧,现在人们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了,教师以便出示课件一边讲解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和我国长征 二号火箭发射神州飞船的情景。揭示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师揭题: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把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出来。让我们乘上宇宙飞船,穿越时空隧道,去未来看一看吧。板书课题《未来的——》
二、认真审题,扩展思维
读一下课题,你觉得可以写什么?进行讨论。
提示:人物、事物、军事、科技、农业、环境、体育等等。
估计可能有的题目:《未来的我》、《未来的生日》、《未来的母校》、《未来的教师》、《未来的祖国》,以及《未来的地球》、《未来的汽车》、《未来的学校》。
明确: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随着科技发展,将来可能实现的设想或可能拥有的事物才可写。
三、确定题材,小组讨论
我们选好了要写的题目,那么怎么来写,具体写些什么呢?
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要求:
1)先交流各自要写的题目,及主要内容。
2)选择一题作重点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3)推选一题来参与班级讨论。
四、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下面以《未来的学校》为例。请介绍一下你们小组讨论后打算怎么来写。把你心目中未来学校的样子说给我们听听。
听后,很有想象力,未来的学校还应该是怎样的,有没有补充,或者你的想象比他们更丰富,想不想进行补充!
学生自由地想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大胆设想以下方面:
真是太棒了,从大家发言中可以看出你们的思路是不是这样?课件5
(1)未来学校将会建在哪儿?
(2)未来学校学习的场所是怎样的?学生在这里怎样学习?
(3)来来学校运动场是怎样的?
(4)未来学校还应该有哪些建筑和配套的设施?与此你们还大胆设想了对—
(5)未来学校的教师有哪些要求
(6)未来学校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这样把原来简单.粗造的设想,补充得十分的完善,这就是我们写作时,每一各学生力求做到的。
以上为例,每组选一题,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下面再以抽到《未来的我》为例。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打算怎么来写。把你心目中未来我的样子说给我们听听。
学生自由地想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大胆设想以下方面:课件6
(1)未来的我将会在哪儿工作?(2)未来的我是怎样工作的?
(3)来来的我有怎样的本领?
(4)来来的我做了那些事收到了那些效果?
(5)你对未来的我有哪些要求?(6)未来的我还会学些什么?
(7)未来的我做了那些事受到别人的尊敬?
五、讨论交流,师生评议
你觉得刚才俩位同学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经过我们补充,介绍得怎么样?学生评说。(板书:介绍.有序.重点突出)
六、学生练写,集体评议
读后感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课文的读后感 教学目标:
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
二、小组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随机板书: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读后感作文教学,读是前题,感是写作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从中受教育和启迪。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4.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三、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四、作文讲评
1、指明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点评,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1)叙述原文过多,无感、少感;
(2)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
(4)蜻蜒点水,面面俱到。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中间:(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指导自己行动,不然写作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4、总结选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人未想之点,写人未写之材
好的开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使人一见钟情。
好的结句:结尾如撞钟,清音有余。
事例真实生动:有说服力,有味道
5、质疑: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收获或疑惑说出来评议。
“文章不厌百遍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都不同,有差别才能相互启发,形成互补,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自我修改作文,补充完善。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曹王之行
教学目标:
1、放手让学生大胆写赴曹王实践基地的体验,从内容入手,说真话,抒真情。
2、引导学生在自改互改的实践中交流思想,领悟习作技巧。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改互改的实践中交流思想,领悟习作技巧。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以约稿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2、交流心情,整理材料
(1)四人小组开展交流,交流活动中的点点滴滴。(2)全班交流,就2、3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谈感受。
3、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1)写作前,我们应该明确要求。大家想一想,我们要按什么顺序写呢?(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2)每一步我们该写什么?
活动前:简单写一写自己要去曹王的心情以及所做的准备工作。活动中:具体写活动的过程,可以重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活动后:可以简单写写自己的收获和心情。(3)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过程写具体呢? 具体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神情等。
(4)你想给自己的作文起什么题目呢? 自由发言
小结:要写好本次作文,就要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写出来,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有个性、有真情、有实感的好文章。
4、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5、修改交流,培养技巧(1)自己修改,读改结合。
(2)小组互改,提出合理化建议,讨论修改方案。(3)根据同学建议,再次修改作文。
6、认真誊写,完成习作。板书设计:
曹王之行
活动前:心情、准备(简洁)活动中:活动过程抓住典型(具体 活动后:收获、心情(简单)
我们的教室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三味书屋》第三自然段,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例文的叙述顺序和重点。
2、按书上的提示,参与对例文的评议,初步懂得写介绍处所的文章一要有顺序,二要抓住重点。
3、明确本次作文要求,观察教室,确定写作顺序,按要求,完成习作《我们的教室》。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顺序,连贯讲述。难点: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课前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二、初读例文。学生自读例文,思考:例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三味书屋的?重点写了哪个方面?2。讨论交流介绍处所可以从大小,位置,陈设,用处等方面写,要注意抓住重点,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三、再读例文,讨论明法
1、过渡:作者着重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
书房的陈设写具体的。
2、(1)(投影映示:“一进门,只见南墙和北墙全被书橱占据了。------椅子一转就行了。”这段话。)谁来说说这句话中,小作者先写书房的哪边,再写哪边,最后写哪边?
(2)小结:例文写书房的陈设先写南墙和北墙,再写北面,最后写西边。这种根据作者观察的先后,按照物体的空间位置去写的顺序叫做方法顺序。介绍处所要注意按照顺序写。写室内陈设就可以按照方位顺序写。
(3)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作者写得一样具体吗?重点写了哪几个方位?
(4)我们先看写南墙和北墙的句子(用红水彩笔在灯片上-------做记号)说说这几句(保留此标记。)话重点写了什么,抓住书橱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要重点写书橱。讨论交流。
(5)我们再来看西墙的句子(用红彩水笔用波浪线做上记号)说说这几句话重点写了什么?抓住书橱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要重点写书橱。讨论交流。
(6)小结:介绍处所要抓住重点。例文重点写了书房的陈设,在写陈设时写了南墙和北墙,西墙而写北墙只用了一句话。除了抓住重点外,还要抓住特点,比如小作者写书橱抓住了书橱多和书多的特点。这样写出来才具体生动。
3.结合书上对例文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介绍处所:(1)可以从大小,陈设,用处等方面写。
(2)要按顺序写。
(3)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四.迁移仿作。1。明确习作要求。
(1)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我们的教室。(2)这次作文起个什么题目呢?(板书:我们的教室)2。指导学生观察教室。
(1)大家来说说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写我们的教室,重点应写哪个方面。学生讨论,点名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先写教室大小,再写陈设,最后写用处,重点写教室和的陈设。(2)分步指导:
1、先写大小:谁来说说我们的教室大约多少平方米?让人觉得怎样?(面积很大,宽敞明亮)
2、起来说一说。
3、同桌互说,指名说。
4、评议。(3)再写“陈设”
1、确定写作顺序。请一个同学到教室前门来,说说一进教室,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哪边,进了教室,接着看到哪边,最后看到哪边,中间的桌椅你准备放在哪部分写。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2、确定写作重点。教室的陈设你准备重点写什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室陈设的重点部分(如黑板报,宣传挂图,标语,图书角等)口
述观察结果。同桌互说,指名说。评议。
3、点名口述省写部分。评议。
4、按方位顺序,有重点地连起来说一说教室的陈设。分组说,指名说。评议。
(4)最后写“用处”。
1。我们在教室里做什么?能够怎么样? 2。自己练说,指名说。3。评议。
(5)刚才我们有顺序,抓住重点地观察了我们的教室,下面请同学们连起来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评议。(6)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7)评议修改
第四篇:五柳先生学案
《五柳先生传》学案
教师寄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学习难点:
1、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回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
2、学生搜集资料: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3、学生结合上述作品,谈谈对陶渊明的认识。
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找出生字并注音.嗜()辄()箪()黔()
汲()俦()觞()欤()
2、学生自主阅读,疏通文义,提出疑问,相互交流。
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因以为号焉()
③不求甚解()
④造饮辄尽()
⑤环堵萧然()
⑥箪瓢屡空,晏如也()
⑦不戚戚于贫贱()
⑧不汲汲于富贵()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他的志趣与性格有什么联系?如何理解他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嗜酒”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五、了解作者,深入文章
1、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评价)
六、拓展迁移
(一)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七、达标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2、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5、阅读文段做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 :达标测试:
5、阅读。(1)A
(2)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3)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4)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5)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第五篇:五花山导学案
五花山导学案
作课教师:唐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五华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欣赏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认识五花山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学案自学
一我会读准下面的词语:
熟透
一簇簇
跳跃
杏黄色
紫绒幕布
松柏
绿油彩
秋霜
染绿
翠绿 二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1课文分别写了---------、----------、---------的五华山的景色。2春天的山是------------色,夏天的山是--色,秋天的山都有--------、-------、-------、-------、--------颜色,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秋天的山的颜色-----------。(可以从文中找)
3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请抄写一句你认为很美妙的句子-----,请再想想这个句子好在哪?能说出好在哪的,尽量说出来。(可以抓住个别词语、读后的感受谈谈)
达评测试:
1请写出一个五颜六色的近义词-------------。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好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这是---------------句。这篇课文是按------------顺序来写的,赞美了五花山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仿照作者写秋天的景色的方式,试写五花山冬天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