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材: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时间:2019-05-14 02: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课教材: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课教材: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一篇:党课教材: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党课教材

从“范跑跑”事件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汶川地震后10天,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发了题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 发帖详述自己在地震中弃学生而逃的经历,被众多网友斥责,从此得名范跑跑。“范跑跑”引发了社会舆论对道德伦理的大批判和对教师师德的热烈讨论。所以,今天我们以此为话题,再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首先了解师德的内涵以及师德的内容和特点

1、什么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还有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师德还应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教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做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即传统的育人。第二,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更应注重传授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的隐性知识,并力求做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不管是狭义上的师德,或是广义上的师德,师德都不仅仅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准则本身,而应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2、传统师德的内容和特点。

中国传统师德内容十分丰富,有学者归纳为以下5点:(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4)因材施教,循循善诱;(5)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核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定位。一般来说,教书是指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要求,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目的。这是“业师”。育人是指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的显性或隐性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这是“人师”。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各方面,尤其是人格、道德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师要有知识,为范要有美德,知识和美德在教师身上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3、现代师德的新的内涵。

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目前,我国教师总体收入并不高,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那么原有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二、“范跑跑”事件说明了什么:“范跑跑”事件是传统师德失范的典型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的嬗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部分教师身上出现了为师不廉、厌岗怠业、非人道对待学生等形形色色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而“范跑跑”正是师德失范的典型表现。其实,在地震来临的危急时刻,作为一个普通人,范美忠的逃跑可以理解为本能,理应得到宽容。然而,我们可以宽容范美忠,却无法原谅范美忠老师——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范美忠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位课堂上的老师。任何一个人都是普通人,但在特定场景下可能负担有特别的责任。因此说,每个职业都有它必须“高尚”的时刻。教师有责任保护学生,记者有责任在危险的地方报道新闻,警察有责任保护公民,士兵有责任守住阵地,官员有责任遇险而上,这都是基本的职业准则。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教师有保护学生的责任。这种责任也是法律所明确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当地震突发时,学校、教师无疑承担着优先救护学生的法律责任。

三、“范跑跑”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师德的总体状况是好的,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灾区的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以爱书写了人民教师的伟大师魂。但是面对社会转型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教师师德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范跑跑”就是典型案例。作为教师都应该反思,在新时期,我们应当奉行怎样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守住教师的道德底线呢?

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因此,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升华。在师德教育中,应始终把法制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使教师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

传统师德观把师德看作纯粹是道德的范畴,而并没有给予法律支持。现代师德则要求争取法律支持。师德建设需要法律的支持,这是由道德的特点决定的。道德规范属于一种软调节,其明显特征是非强制性。在当今利益关系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只靠道德来解决师德问题显然是不够的。正如范美忠所言:“老师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但《教育法》并没有规定在地震时,老师一定要救学生,我一个人跑了,没有违法国家法规。”师德建设的法律支持就是把教师最基本的义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将其系统化、具体化、明确化,使之成为教师易于遵循且带有法律权威的行为准则。

1997年国家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加了“依法执教”的内容,并列在首位。依法执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除了作为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外,更要遵守与教育孩子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依法执教作为师德的底线,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只要注意律己,是不难做到的。

作为教师,如何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实现传统师德的现代转换,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的课题。同时,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思考,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面对各种诱惑,自己怎样去做,才能不辱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无比崇高而又光荣的称号!最基本的,我认为,也许正如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所说: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

最后,让我们共同学习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08年9月1日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谈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谈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山东平原师范学校

李好志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蒙昧无知的状态。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繁重任务,他们用知识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奉献精神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既然教师的地位如此重要,我们必须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从教十年来,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老师对学生的爱,才会换回学生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师爱是我们教学上取得成功的前提。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塑造下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独特个性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情境。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对自己的爱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 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前提,也只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提高业务水平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提高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和能力。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无所适从。这使我想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给我们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捕捉新的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德的升华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

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是爱学生,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的感情是最纯洁而无暇的,老师惟有以感情为纽带才能让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我们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只能用智慧、情感、意志、信念去施加影响。只有教师把爱均匀的撒向学生,他们才会以真情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政治课中知、信、行三者用情感的纽带联系起来,即首先让学生知道怎么做,然后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学生,让学生认为应该这样做,从而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一个人如果没有为别人着想的观念,没有对他人的关怀,不具有理解他人的情感就不能产生有道德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培养学生的爱心。从同情、仁慈、善待的基本情感入手,再上升到较高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有爱才有宽容,宽容是沟通人与人情感的桥梁,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许,宽容只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普通的话语,然而就是这点点滴滴,让我们把浓浓的爱意化作涓涓细流,浸入学生的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门应深刻地体会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剧场化”,就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产生毁灭性破坏。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教育教学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斥,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

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更好的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三篇:从体罚谈教师职业道德

从体罚谈教师职业道德

中庄学校 马彦礼

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教育行政部门行规,或是学校制度中,都明确规定: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然而,个别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变相体罚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有人将此归结为这些教师的脾气不好而用心良苦,可实质是这些教师的职业道德出了问题。

固然,许多的体罚,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从此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可是他们漠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甚至促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的敌对情绪,结果会适得其反。可以毫不留情地说:体罚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教师之所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可塑性极强的少年儿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固然是必须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力量更加重要。

教师职业道德对我们的诸多要求中“爱岗敬业”和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内容。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要基于对教育这一关系国运兴衰的伟大事业的热爱;要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获得成功,就要用博大无私的爱心去关心、爱护、理解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爱能溶化师生间交流沟通的一切障碍,只要扫清这种障碍,便能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学生并没有好坏之分,只存在智力、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不应有偏爱和选择。对于某些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如长辈,如朋友,耐心指正;对于他们表现出的哪怕微不足道的优点或进步,我们应给予及时肯定、表扬——一个眼神、一点微笑、一句话语,都可能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花!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大力推行,培养大批具有渊博的知识、健全的体魄、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人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而这一历史使命是无法用陈旧而粗浅的知识、简单而粗暴的方法完成的。我们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师德修养入手,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坚决抛弃体罚陋习,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

(本文获“第三届全县教师论文大赛”三等奖)

第四篇:党课教材②

党课教材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9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纪委委员118人,列席28人。中央纪委常委会主持了会议。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分析研究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全会审议通过了贺国强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报告。

全会认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在应对国际国内重大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会一致拥护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一致拥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全会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全面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理解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扎实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会要求,全国纪检监察系统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文件,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各级纪委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推动十七届四中全会重大部署和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按照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按照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要求,协助党委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按照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要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协助党委加强监督检查,严明党的纪律,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保证和促进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全会指出,党的事业愈发展,党的建设愈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愈要抓得紧而又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

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纠正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认真解决一批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依纪依法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抓紧制定一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扎实推进一批改革措施,坚持不懈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全会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深刻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切实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保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第五篇:党课教材

加强党员自身建设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同志们:

今天,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和在座的同志们共同上党课,感到非常高兴,而且意义重大。借此机会,我把一些个人学习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下面,我就当前基层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础组织如何找准在农村发展工作中的定位这三个方面讲以下意见:

一、挖掘问题,除弊革新提升党性

全镇共有23个党支部,656名党员。目前,农村党员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能够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劳动致富,促进镇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但是,也不能否认,个别农村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有很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具体体现在:

(一)丧失党性原则,不能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些农村党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过程中,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就会讲条件、谈得失、拖后腿。

(二)宗旨观念弱化,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服务。个别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掉了,不能自觉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多为人少。对村里的公益事业不热心,对群众碰到的困难和生活疾苦不管不问,甚至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

(三)致富能力低下,不能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有的农村

党员自身致富能力低下,自己找不到致富途径,安贫乐贫,不思进取,更不可能带领群众致富。

(四)党员意识淡薄,不能按党员标准严格自律。个别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缺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极个别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提高认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找准定位,强化战斗堡垒功能。

下载党课教材:谈教师的职业道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课教材:谈教师的职业道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课教材①

    党课教材①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能够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除了依靠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外,还依靠严格的纪律作保证。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他在......

    党课教材

    学习教育 同志们: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内生活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

    2012新版教材《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复习题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思考题及答案 1、什么是职业和教师职业?(P1、2) 答:职业是在社会生活中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业......

    2012新版教材《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复习题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思考题及答案 1、什么是职业和教师职业?(P1、2) 答:职业是在社会生活中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业......

    研修日志--也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研修日志 也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行为和行为尊则。所谓师德,主要是面对特殊的对象学生而提出的基本......

    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爱岗敬业,以身作则”这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以身作......

    谈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谈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振兴关键在于教育,当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而所有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都可归结为科学技术的竞争,最终还都是人才的竞争,......

    最新党课教材

    2016年最新党课材料:两学一做 导语:“两学一做”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材料,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