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1(答案)

时间:2019-05-14 02: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1(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1(答案)》。

第一篇: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1(答案)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

第一辑 目录

1.成为你自己 ··········································································································· 1 2.做一个终身读者 ···································································································· 2 3.····························································································································· 3 4.记住回家的路 ········································································································ 5 5.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 7 7.独处与思考 ··········································································································· 9 8.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小疵 ·····················································································11 9.低姿态进入 ··········································································································12 10.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赵捷 ················································································14

1.成为你自己

①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②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决不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是因为她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奉行这一法则。

③真的,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④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运的园丁,绮丽多彩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⑤卓而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生动鲜活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⑥心中没有自己的学生,最为可悲;永远重复别人的学生,最为可惜;,最为可敬。喜欢沉默的学生,他将在自卑的风雨中没有开放就迅速地凋零;喜欢说“是”的学生,他将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新意的角色;喜欢说“不”的学生,他将在思索的火花里点亮自己光辉的前程!⑦法国作家辛涅科尔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愿每一个学生都响亮地喊道:“是的,对于整体,我只是一角;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⑧记住吧,“成为你自己!”“它也许如同一切道德格言一样知易行难,但是,绚丽的风景恰恰盛开在险峻的山巅!行动吧,让你的个性飞扬;展翅吧,让你的心灵翱翔!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说说第②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3、第③段中说:“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请你从正面或者反面说说为什么。(不超过40个字)(4分)

4、根据上文的意思在第⑥段中画线处补填恰当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

1.张扬个性,成为你自己。(只答“成为你自己”扣2分)2.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3.要求角度正确,言之有理,语言连贯。4.例:不断塑造自己的学生或只有个性张扬的学生。

2.做一个终身读者

①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②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③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④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⑤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⑥第二。

⑦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遑论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⑧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⑨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⑩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 _。(4分)

2、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嗜好;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2分)

3、阅读第②段画线句,请你用一个事例论据来支持作者这一论断。(4分)

4、第⑦段中加点的“尝其一瓢”是比喻说法,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 作者把图书市场上某些人称为“野蛮人”,这些人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

5、参与读书漫谈。在成长的历程中,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请你向同学们开列你推荐的书目(不少于两个),并用一句话概括出其对提高人们灵魂品质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我们要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道理论证。2.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 3.所写必须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必须是做为终身读者的身份。4.有选择地阅读;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 5.略

3.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便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

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向大海。执着有些时候将导致失败,而放弃则走向了成功。

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鲁迅放弃了医学,成为了文学巨匠,梵高拒绝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的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丢掉爱情,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伤感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得勃勃生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束缚而死。

放弃有痛,宛如壮士断臂,但放弃将给你一个美丽的开端。放弃不再爱你的恋人,你会多一个好朋友,苦苦纠缠,你就会多一个仇人,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阴影,你的眼里满是和平阳光,鸟语花香。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当然,面对暂时的伤痛,放弃需要一种忍辱负重毁誉不悲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豪迈气概,所以敢于放弃的人也是坚强的人。

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的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只有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着。

记住,拿起再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你如何理解第五段中“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得勃勃生机。”的含义?(2分)

4、放弃需要勇气,古往今来许多人也正是因为勇于放弃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根据生活实际补充一个相应的论据。(2分)

5、作者就“放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成功者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了一小步”,你觉得哪种观点更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

2、举例论证,论证了“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

3、略。(提示:能答出“放弃的意义(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即可。)

4、略。(参考: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回国参加国家建设,最终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5、略。

4.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记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2分)

2、“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面对“机会”与“压力”,作者主张什么?不主张什么?(2分)

3、研读③④两段,指出什么是“内心生活”?什么是“外部生活”?如何将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4分)

4、“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你怎样理解文中的这一句话?(2分)

5、文章第③段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论证的?(3分)

6、作者说:“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心灵世界。

2、主张年轻人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防止把自己完全交给机会和压力去支配,以至迷失回家的路途;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3、“内心生活”是指坚实自我的心灵追求;“外部生活”是指闯荡世界的人生阅历;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4、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就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迷失自我。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5、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举出实例,再对这个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只要分析正确,说得有道理即可。

6、赞同,一个人只要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基础上“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就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不赞同,一个人如果全都“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忘却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约束,不仅得不到“牢不可破的家园”,而且还会失去自我和心灵。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前几天看了几幅图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幅画是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现锯齿状,不知何物。

第二幅画上立着一只双目圆睁的大公鸡,金黄色的嘴,绿色的翅膀扑闪着,那片红原来是它得冠。第三幅画原来这只公鸡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紧紧叮着它,做跃跃欲试状。

第四幅画显示这是一个农家的院子,院子里有五只羊、三只鸭,一只小白狗在追着鸭子满院子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两个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五幅画:镜头拉远,原来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小女孩在认真地摆弄着它们。第六幅画:一个老人,花白的头发,在看电视。仔细看,上面所有的画面竟然是电视里的一个镜头。第七幅画:画面显示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老人与电视居然是电车上贴的广告画。原来如此。

别急,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第八幅画:沙漠边上的小镇,邮差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女士。那座繁华的都市,原来是信封右上角邮票上的图案。

看完全程,忽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原来你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已是整个世界,没想到它只是冰山的一角。当你一旦超越了某种境界再来看某些事情,心里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原来世界是这样,颇为自得。而实际上,也许与事物的本质依然有很大差距。

我想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一种大处的壮阔与雄伟,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这境界却永远没有尽头,一山更比一山高。我想说的是,要进入某种境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倒不如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认真地负责地做好它,并从中体味到快乐与精彩。就像那只大公鸡一样,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能看到自己原来只不过是一张邮票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依然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它依然值得尊敬,不是吗?我们成不了张朝阳,成不了比尔·盖茨,但我们可以活好自己。大处有壮阔,细节也很美呀。

我们决策不了这一星球的转动,但我们能决策多种些花,当时间悄悄地转到了它开的季节,它便呈现自己的生命与灿烂,敢与日月争晚刹那光华。再退一步说,我们如果连种什么花也不能决策,那我们不让自己成为一朵散发着幽香的花吧,无论被决策在哪里开放,都不改那份美丽与优雅。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随缘吧。

1、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描绘了八幅图画,请你在探究这八幅图画之间的关系后,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出第九幅图画的内容。(30字左右)(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来看,文章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看到的几幅图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一定对人生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人生境界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分)人生的美丽并不全在于大处的壮阔,平凡的努力和奋斗的细节也很美。(或“大处有壮阔,细节也很美”)(意思对即可)

2、(2分)示例:蔚蓝的天空中有一架飞机,邮差送信只是飞行员从空中抓拍到的一个画面。(符合画面之间的关系,1分;想象合理,1分)

3、(2分)即使自己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小人物,也要坚持高洁的操守,活出自己的精彩(1分),并且竭尽自己的所能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贡献,毫不吝啬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1分)。(意思对即可)

4、(3分)激发了读者的兴趣(1分),引出了所要议论的话题(1分),为下文的深入论述作了必要的铺垫(1分)。

5、(3分)(可同意,也可不同意,1分;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来谈,言之有理,2分)6.拥有爱的源泉

(1)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索取和获得——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困苦时,把手伸向了你。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默默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度过难关。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里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2)感恩重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也许在心灵接受到爱的讯息时只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伸手,都行。感恩于亲人,田世国为母捐肾;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倾力相助;感恩于人民。他们以行动感恩,青史留美名。一万次的空想都不及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质性的帮助。感恩是心头的一张邮票,唯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3)感恩重在 ___________。真诚甘泉淌心间,诚意火把暖两人。帮助的人已伸出真诚的手,受助的人若衷心感应,快乐和幸福会同时飞向两个人。他真心报答,坦然而快乐;我接受回报,幸福而满足。感恩的心是真诚的。感恩就像天上的繁星,彼此真诚地照耀着,温暖着,默默守望,相映成辉。

(4)感恩要善于选择时机和方式。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盲目的感恩也许会在你想为别人遮阳时,却遮住了他的视线。要明白,锦上添花当然好,雪中送炭更重要。雨中送伞,夜行送光,将感恩的心化为柔和的雨丝,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无声地滋润他。将感恩的心化为准确的晴雨表,然后高举那把伞,在炎炎夏日里为他阻隔如火骄阳。

(5)感恩要永远感怀于心。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时兴起的“感恩”只是一种负担,真正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不会因时间而淡忘恩情的。感恩不能像诸葛亮那样“愚忠”,却要像他那样将恩情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记着,曾经有一个人帮我爱我,让我感激涕零。当日子在指尖慢慢滑落时,依然感怀于心。

(6)爱是纯的,心是诚的,感恩是真实的,感动是永恒的,感恩的心便是充实而幸福的。感恩的心是一条悠远的小溪,滋润着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让爱和温情在你我心间流淌。(7)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便拥有了爱的源泉。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根据你的理解,分别在(2)(3)这两段话第一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3、阅读第(2)段,将下列材料补充完整。(2分)感恩于亲人,田世国为母捐肾;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倾力相助;感恩于人民,4、第(4)段中引用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

1.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便拥有了爱的源泉。2.行动 真诚 3.示例:周总理鞠躬尽瘁 邓稼先学成归国 郑九万带民致富 4.论证了“感恩要善于选择时机和方式”这句话。

7.独处与思考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1、作者在本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作者在文中着重阐述了“独处”的作用,请分条概述。(3分)

3、第三自然段画线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①修辞手法:

②表达效果: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述“独处与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3分)

5、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而是残缺的人生。B.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C.只要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就是残疾人,他们也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 业绩。

D.文章多次引用名人诗文,议论有据,主旨明确,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丰富的学识修养。

6、“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7、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3分)

8、“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

1.乐于独处,静心思考,才能拥有一颗独特而自由的心灵。(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2.①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②独处,可以创造属于自己,也可以奉献给社会的心灵财富;③独处,能净化人的灵魂。(本题3分。答对l点得l分,意思对即可。)3.①排比兼比喻:②使语言形象生动,语势充沛,强化“独处”的重要性。

(本题共4分,每一问各2分。意思对即可。第一问必须说出两种修辞方法才能得2分,否则不给分。)4.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只有在独处中静心思考,才能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本题共3分,对相互之间关系揭示不充分的,扣2分。)5.B(2分)6.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意思对即可)7.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8.认同。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不认同。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8.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小疵

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瑕疵,关健看你如何对待。

② 卫国的宁戚怀才不遇,想帮齐担公治国,但没有门径。他帮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子到了齐国,正好遇到了桓公,宁戚心中悲伤,敲着牛角大声唱起歌来。桓公听到歌声,不由得心头一震:“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人不是一般的人。”当即就把宁戚请到朝廷,踢给他衣服帽子,专门召见他。

③ 宁戚见到桓公,便把自己如何治国的主张一股脑儿说给桓公听。桓公非常高兴,准备任用他。大臣们却不同意,劝谏道:“这个人是卫国人。卫国近在咫尺,不如去了解一下,如果他确实是个贤德的人,再任用他也不迟。”桓公说:“不用这样。去了解他,无非是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人家的小毛病而丢掉人家的大优点,岂不会失掉天下杰出的人才?“ ④桓公真是一个开明的国君,开明就开明在他不过分在意别人的小疵,而只看中大德。如此待人用人,自然可以招来豪杰之士。

⑤ 林肯在南北战争初期,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力求选拔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的统帅。然而,事与愿违,他所选拔的这些修养甚好、几乎没有缺点的统帅,在拥有较多的人力物力的条件下,反而一个个被南军的将领打败,有一次连华盛顿都几乎丢掉。

⑥ 林肯深受震动,他分析了对方将领,从杰克逊起几乎没有一个不具有明显的缺点,而同时又都具有个人特长的人。南军统帅李将军有善用其手下将领的长处,所以能打败自己任命的看起来没有什么缺点而又不具备什么特长的北军将领。于是,林肯毅然任命了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司令。委任状发出后,典论大哗。许多人哀叹,北军将完蛋了,因为“昏君”任命了“酒鬼”。有人直接找到林肯,说格兰特好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笑道:“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将送他几捅。”

⑦ 历史证明,林肯任用格兰特完全正确,这一任命,成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⑧ 是啊,一个人有小疵并无大碍,关键就看你是否有特长、有才干。真的,人的小疵有时恰是人的特点,有时甚至会对其特长、才干起着积极的作用。就像张飞,惟其性格暴躁,才成为猛张飞,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驰骋NBA 的超级中锋大置鱼奥尼尔和小巨人姚明,两人最大的差距恐怕就在于,一个在篮下横冲直撞,气势磅礴,具有强大的统治力;一个在篮下温文尔雅,像个谦谦君子。缺点可以成为优点,优点也能转化为缺点。

⑨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别人的小疵还是糊涂点好。

1、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文中“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将送他几桶”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对别人的小疵还是糊涂点好”?(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列举了什么事例,意在阐明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句子是一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悟,但他在表达时漏写了一些重要的词语,相信聪慧的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并把它重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一块美玉,不会被人舍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小疵(或:对别人的小疵还是糊涂点好)。(2 分)

2、我不在乎他好酒贪杯。3、3人的小疵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瑕疵。(1 分)② 一个人有小疵并无大碍。(1 分)○有时恰是人的特点,有时甚至会对其特长、才干起积极的作用。(2 分)

4、林肯任用没有缺点的统帅而打了败仗。过分在意别人的小疵,反而会得不偿失,造成失败。

5、一块美玉,不会因为略有瑕疵被人舍弃。

9.低姿态进入

①你见过打太极拳吗?无论是陈氏还是杨氏,无论是“四十八式”还是“七十二式”,或弓或曲,轻灵沉稳,势断意连,讲究的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天人合一。

②你一定欣赏过不少世界名曲,至少经常听流行歌曲。你是否发现,很少有歌曲是以高音起奏的,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过门都是舒缓的低音。只有用低音切入,才会带来歌曲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③你观摩过中国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吗?当宣纸铺好,构思了然于胸。几乎没有几个画家会先泼重墨。他们大都先施底色,由浅入深,深浅结合。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是韵味,是内涵,是层次。同时他们还不忘“留白”,“留白天地宽”、“留白留余韵”。

④以上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好。

⑤做人也同理。勾践若抱住“越王”身份不放,只想当年风光,全无卧薪尝胆、当牛做马的低姿态,是不会灭夫差、平吴国、成霸业的。三国的刘备若无“三顾茅庐”的求贤之举和平时礼贤下士的谦恭姿态,是不会成鼎足大业的。

⑥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称心如意.不会件件量身定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学会低姿态,该低时就低,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身、正身、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风度。

⑦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①~③段以打太极拳、欣赏歌曲、观摩作画开头,有什么好处?(3分)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4、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第⑥段划曲线的一段话给你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好。(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应当低姿1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充当下文的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3引出中心论点。3.态进入)2.○过渡(承上启下)4.道理论证(引证法),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道理论证、有力地、结合句子内容各1分)5.示例: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当考试失利的时候,不要气馁,要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进而调整心态重新奋起。(启示2分,实例1分)

10.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赵捷

①感动无处不在,仿佛泉水,是滋养生命的。但是,我们却匆匆走过,忍受着干渴。

②每天上班,我都要在北大东门过斑马线,再往东走到单位。多数时候,都是刚到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灯就亮起来,我只有等待。那天也一样,只是我偶然回了一下头。我忽然看到北大校园扩建工地围墙边被留存下来的两棵老柳树,那巨大的绿色树冠在朝阳下闪着熠熠的光泽,随着微风荡漾着,美到极致。

③那一刻,一种感动深深袭击了我。无异于多年以前,在某个路口突然看到我单恋的男孩的身影。整整一天,我都感到莫名喜悦。一个很平常不过的日子,仿佛也被早晨的感动镀上了金边。

④那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道:“本是匆忙上班时一次难耐的红灯,偶然的回头,给我的竟然是一整天的幸福,甚至是一生中任何时候对柳树的回忆重复唤起的幸福感觉。”

⑤自从我家保姆走后,我的生活就是白班加夜班。每个夜晚总要醒来数次给三岁的儿子盖被子、把尿。有一天夜里,他突然挣脱我,在迷迷糊糊中大叫:“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然后,跑到马桶边,吃力地踮着小脚尖,很快小便完了回到自己的被窝里立刻又呼呼大睡了。我却一下子清醒起来,感动于儿子的生命历程又发生了质的飞跃。黑夜里的我,心花怒放。

⑥有一天午餐时候和台湾佛光大学原校长龚鹏程先生在北京的西餐厅聊天,他讲到他在台湾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背着另外一个小小孩在乞讨。他心中悲悯,就给了孩子一张大额的钞票。走了好远,他被人叫住了,回头一看是那两个乞讨的孩子。孩子见他回身,立刻跪到地上给他磕头。龚先生说,那一刻,他眼睛湿润了,一个小孩和他背上的小小孩在他面前磕头的样子令他终身难以忘怀。

⑦听龚先生说着,我的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我想,当我没有孩子的时候,这个世界只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我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但是,当我成为一个母亲,听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心中的感动就像暮色苍茫,无边无际,世界在我心中就变成一个需要我去做一点清扫的房间了。我很感激龚先生传递给我的这份感动让我获得了瞬间的成长。

⑧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心累,有时身累,有时候,人生仿佛就是天涯苦旅。但是,头顶的鸽哨突然掠过,让人顿感一丝惊喜,这就是感动不期然的来临。感动,仿佛纯棉呵护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无论是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一个幼儿长大成人的细枝末节,还是人间辛酸唤起的良知援助,都是感动之花开放的枝丫,都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

⑨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选自《读者》2008第4期)

1.在本文中,感动作者的三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因此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那一刻,一种感动深深袭击了我。..

(2)我却一下子清醒起来,感动于儿子的生命历程又发生了质的飞跃。....

3.结合文段内容,理解⑦段中“世界在我心中就变成一个需要我去做一点清扫的房间了”这个语句的内涵。

4.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5.感动无处不在。你在阅读语文课本“名著推荐与阅读”(或“名著引读”)的有关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时,哪部作品的哪个人物或事件令你感动?为什么让你感动?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幸福?

参考答案: 1.看到柳树的自然之美 感受儿子的成长 听到乞儿感恩的故事 幸福的感觉

2.(1)指内心受到突如其来、深入心灵的触动。(2)指孩子由需要照料到学会简单自理的巨大进步。3.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把社会比喻为需要清扫的房间,表达了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愿望。注意:答案中应包含比喻手法和句子的含义。

4.评分标准:只是摘抄原文语句(”感动,仿佛纯棉呵护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或者”无论是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一个幼儿成长的细枝末节,还是人间辛酸唤起的援助,都是感动这花开放的枝丫,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给1分;阐明”感动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通过对感动的体悟而获得的结果“,给2分;既阐述感动与幸福的关系,又表明”人要关注生活,发现感动的细节“,给3分。

5.示例:《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令我感动,鲁达除暴安良、粗中有细的性情让我敬佩,我从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从而感到幸福。

第二篇:2012中考议论文答案

2012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答案

【朝阳】

22.答案示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应当敬重汉字。(2分)

23.答案:表明目前语言文字的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出下文对文字重要意义的论述。(共2分。“表明”1分,“引出”1分)

24.答案要点:不可调换。第④段列举讲古代诗人妙用汉字营造意境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⑤段中“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的观点;第⑤段列举日本在东北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④段所说的“汉字具有神奇魅力”的观点,所以不能调换。(共4分。若写为“列举古人事例不能证明第⑤段的观点,日本人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扣2分)【大兴】

20.因为包容是一种精神的凝聚,是一种善良的结晶,也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所以包容是修养。因为包容是能够让人钦佩的气概,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是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坚实的基石;所以包容是智慧。因为包容达到的这种境界,是拥有了博大的胸襟,拥有了高贵的品质;所以包容是境界。(共3分。每点1分)

21.示例:作者举项羽的例子证明没有做到有智慧的包容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举韩信的例子证明只有做到有智慧的包容才会有好的结果。(共2分。每点1分)

22.【甲】处应填③【乙】处应填①【丙】处应填②(共3分。每空1分)【房山】

20.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共2分。每点1分)

21.【甲】③【乙】① 【丙】②(共3分。每空1分。第⑤段首句“古今中外”决定了后面三个事实论据的排列顺序。司马迁是古代中国的例子应在前,袁隆平是当代中国的事例排在乙处,比尔·盖茨是现代外国的例子排在最后)

22.因为坐对了“当将军”这把椅子,艾森豪威尔获得了诸多成功;由于选择了他并不擅长的当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所以时间虽长,却毫无建树。通过对比,有力地证明了“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的观点。(共3分。艾森豪威尔当将军获得成功,1分;当校长无建树,1分;对比,1分)【怀柔】

20.(2分)托尔斯泰用亲手制作皮靴的事实证明自己不光会写作;引出下文论证。评分标准:作用1分;引出下文论证1分。

21.(2分)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认可感到自豪。

22.(4分)托尔斯泰很看重自己的体力劳动,并不认为做体力劳动低贱;事例也再次证明了“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这个中心论点。评分标准:两个要点,每点2分。【平谷】

20.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共2分,意思对即可)21.② ③ ①(共3分)

22.首先阐述抽象无形之物难以入画;接着举出齐白石留白的经典之作的例子,阐明留白产生的艺术效果;最后得出结论:运用“半”的智慧,可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境界。(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石景山】

20.①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②我们怎样跳出资讯的泥潭。评分:共2分。每点1分。

21.①引出“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的观点,②同时以(“资讯爆炸使人们感到恐慌和焦虑”的)事实强调跳出资讯的泥潭的必要性。评分:共3分。要点①2分,要点②1分。

22.①将新资讯组合到旧有的经验中去。②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选择资讯。③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资讯进行取舍。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丰台】

20.答案:表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缺陷,交代盘活自己的原因。(2分)21.答案示例:孙膑首先知长察短,发现对手的马匹有相对的绝对优势;然后固长缩短,调整赛马顺序;最后取长补短,帮田忌赢得了赛马。所以只有知长察短、固长缩短、取长补短才能做到扬长避短、盘活自己(共3分,每点1分)

22.答案:【甲】③【乙】①【丙】②(共3空,每空l分)【密云)

21.答案:人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经受住磨练,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

22.答案:【甲】②【乙】③【丙】①(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3.答案:首先指出价值越高,所经受的磨难和所需要的付出就越多;然后举明星和偶像例子,论证成功需要艰辛的付出;接着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说明功成名就是主观努力的结果。(共3分。共3个要点,每点1分)【燕山】

20.引出对青年人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的观点。(2分)(只答出“引出作者的观点”给1分。)

21.甲.C乙.A丙.B(共3分。每空1分)

22.第四段写的是倪萍与明星同台主持,面对压力不气馁。主观上认为自己失败不起,必须成功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于是自己给自己鼓劲,竭尽全力,精益求情,结果主持非常成功。从而被中央电视台选中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事例。这一事例充分证明了青年人要想成功,就要坚守“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为自己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共3分。事例概括分析2分,表述1分。)【延庆】

21.(4分)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B引用卡耐基的话C举例论证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22.(4分)示例:不能。第④段承上启下,第⑥段总结全文。(思路要对)【顺义】

21.①让读者认识到: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如你不坚持正义,不关怀别人,当你处于危难之时,别人也不会关怀你。②引出本文的观点: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评分:共3分,第①点2分,第②点122.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评分:本题2分23.爱人、利人、使众人快乐 / 行事以德评分:本题2分答案:(海淀12)

20.要点:①善言可以给身处困境的人自信和力量;②善言可以让困惑迷失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③善言可以化解矛盾、促进事业的成功。(共3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21.第③句。(2分)22.示例:林肯总统用善意的谎言化解了格兰特将军与韦策尔将军之间的矛盾,使得两人能够配合作战,为结束南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善言助他们化解了矛盾并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所以这个事例可以证明“善言,可以化解矛盾、促进事业的成功”的分论点。

第三篇:议论文专题复习讲学稿答案(范文模版)

4、词句的理解:)天真年少的岁月年老体衰的时光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因为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造成时间的长短不同。当你勤奋工作时,时光流逝很快;当你无所事事时,时光显得漫长。、点评拓展:)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举例分析答案不唯一)示例: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比如我们的学习,无论学习条件如何优越,天资如何高,如果不努力刻苦,珍惜时间,就不会取得成功。反之,无论学习条件如何恶劣,天资如何平凡,如果努力刻苦,珍惜时间,终将会取得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展现美妙绝伦《千手观音》;双目失明的人,可以用写出感人肺腑的巨著。

四、反馈练习:、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示例:一缕阳光吹散人们心头的阴霾、答案不唯一。示例:引用论证引用傅雷的话,有力地论证诚实的重要性、可贵。

比喻论证把人生比喻成舞台,在舞台上只有诚实的人才能成为优

秀的演员,生动形象地论证诚实的重要性、可贵

对比论证两种不同的人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诚实的重要性、可贵。、诚实在人的医生中非常重要,人们应不断地追求诚实,保持诚实的品质。(意思相同即可,表述可不同)、答案不唯一。

示例:北宋晏殊聪明过人。14岁被推荐给朝廷,正赶上真宗皇帝御试进士。真宗皇帝让他把考题做一遍,他看了考题,对真宗皇帝说:“我十天前就做过这个题目,请陛下另外出题吧。”真宗见他这样诚实,很高兴,赐他“同进士身”。.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共 2分,引原文不给分,概括不全面可酌情扣分)

2.比喻论证。(1分)3.证明了 “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财富 ”这一道理。或证明了 “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 ”这一道理。例 1:巴尔扎克废寝忘食著成《人间喜剧》。例 2:爱迪生历尽艰辛发明了电灯。(表述 2分,举例 1分)4.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1分)论述了在困难面前要吸取经验与教训,接受挑战,磨炼意志,从而增强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走向成功。(1分)5.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遭到的困难(1分);写出面对困难的过程(1分);谈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分)。

第四篇:中考议论文知识点复习

中考议论文知识点复习

一、议论文的基本定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某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分析事理,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

议论文以说理为主,针对客观事物,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通过判断、推理等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它重在以理服人,即通过阐述观点使读者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议论文的特点

内容具有理论性,透彻而又充分; 结构具有逻辑性,严谨而又条理; 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而又鲜明。

三、阅读议论文的要点

阅读时,首先要注意整体感知,明确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在议论,提出了什么样的新鲜观点,其依据是什么;还应进一步去揣摩,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证自已的观点的,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证说理的。

1、把握论点,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是统摄全文的纲。

2、要能区分论据,论据是用以证明或反驳论点的依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3、要了解基本的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4、能够识别议论文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以及立论、驳论相结合的议论文。

5、能够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四、议论文的组成要素

(一)论点:

1、论点的定义: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作者总得有一个基本观点,总得对某个问 题持有一定的见解和主张,这就是论点。

2、论点的要求:正确和鲜明。

鲜明就是: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绝不含糊。正确指的是所提出的看法必须客观,实事求是,这些观点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考验。

拿到一篇议论文,第二步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准论点。论点的位置通常在文首,即作者往往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或者先引出一个有关的话题,然后“伺机”(在适合 的地方)提出论点。有的论点也可能在篇末。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准确地把握之非常重要。文章论点。

这是议论文的必考项目。在文中寻找论点时要注意:A 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B 应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C 应具有概括性。

3、如何寻找论点:

(1)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沦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鱼我所欲也》,开头就点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作者的观点就在文章的后面,在经过驳斥话论之后,让读者去认识那些“中国的脊梁”,十分有力地肯定了“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并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隐含在文章中的,比如《大小猫洞》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是从文章最后一句话“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的预设,所谓预设,就是语句所隐含的命题,或者说是人们平常说的言外之意。

(2)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3)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如《大小猫洞》中“牛顿给猫开洞”得出“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第二个故事“晏子使楚”得出“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汉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这两个论据都来证明“故事里有道理”。

(4)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最苦和最乐》,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最苦和最乐”是一个主谓短语,中心词是“----”,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在后者。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论点即“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一般地说,政论、报刊社论、评论,论点都比较明快,直截了当出现作者的观点;而杂文、随笔、小品文、读后感、驳论文等,受散文的影响,写得比较活泼自由,不拘一格,甚至文意曲折委婉,理解起来难度大些,把握作者的观点需要费一些工夫。

(二)论据

1、定义: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要让人们接受你的观点,信服你的主张,就必须用事实说话,以道理服人。这些事实和道理是提出论点的根据,这就是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2、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这些事例或史实可以是高度概括的,但必须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例如:《中国人失去自信力吗》中谈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的人-----”《《鱼我所欲》里的“不食嗟来之食”

(2)道理论据: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格言、民间谚语,以及人们公认的事理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是人们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这些作为论据,也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道理论据比事倒论据的外形式更具有鲜明性,只要是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判断起来一般也不会有困难,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有些名言、谚语、公理、典章、法则等被直接用来充当论点,它往往具有自己证明自己的作用,此时,这个论点同时又具有了论据的作用。如《想和做》中引了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觉则殆”作者借用这句话既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充当文章的论据。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练习:在横线上补写两个与上文类似的句子。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懂得了做人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做人的价值; 每读一本书,我就完成了生命的感悟。

(三)论证

一篇议论性文章仅仅只有观点和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条联系这些观点和材料的纽带,这条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就论证。(幻灯)

1、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2、论证方法

①事实论证(例证法。):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据与论点的逻辑联系是个别与一般的联系,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是正确。作为论据的事实,可用现实生活的事例,也可用历史事实,还可用某些统计数字。

一般来说运用事实论证来证明论点时,必须对事例作一定的分析,分析事实中与论点的关系。(要求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信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经典、古今中外名言、警句来证明。道理论证是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的方法。论据与论点的逻辑联系是一般与个别的联系,(有力地支持和加强文章的立论,有权威性、说明力)。引用名言警句、公理、格言来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也是道理论证。如,《鱼我所欲也》中对于为何会舍生取义的分析就属于道理论证。我们阅读议论文时稍加注意就能辨别判断出来。

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论据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这是种将两种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照的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方法可使两种事物或现象互相映衬,给人们以鲜明的印象,加深对是非的认识(对比论证在比较中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使主题更加鲜明)。

勤奋地学习,勇敢地进击,是一切成功的秘诀;安于现状,畏缩不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会有出息。珠峰的高度有限,而攀登之道无穷,前进,是绝无止境的。但是如果不勤奋努力,不要说攀登,即使是挪动一寸也是不能的。“勤人登山易,懒人伸指难”,我国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谚语吗?

文段不论是论点的揭示,还是举例说理、引用谚语,都用正反对比展开,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得说理更加鲜明深透。

如《鱼我所欲也》中,所欲与生相比,所恶与死相比,过去与现在相比;《想和做》课文中,在论述学生应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特别是要会动脑筋,联系学校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实例,就运用了对比举例的论述方法。有些同学学语文“硬读课文”,只读不想;学数学“硬记公式”只记不想,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另外有些同学则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学习。当然事半功倍了。通过对比举例分析,证明了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特别是学会动脑筋的重要。《纪念白求恩》中毛主度论白求恩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又举了某些人的完全不同的做法与之对比。两种人对比鲜明,更突出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

④比喻论证:用比喻来证明论点。这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比喻论证借助比喻将深奥的道理论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理形象生动。如《论求知》课文中就用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来比喻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以征服我们队伍中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的。我们必须注意预防这种情况。

⑤归谬法:在驳论中,还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茺谬的结论,从而推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注意多种论让方法的套用。在议论文中,作者为了把道理说充分,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练习:

归纳下列文段的论点,并指出论证方法。

书同人一样,有好坏之分。好书如同希腊神话中的美德女神,把人引向光明和坦途;坏书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恶德女神,把人引向灾难的深渊。论点:

论证方法:

五、关于论证结构: 论证结构一般为: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引论)

(本论)

(结论)

在此基本结构下,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逐层深入的递进式论述结构,又可称为“纵式”,如《世界上没有傻问题》,层层深入挖掘,如: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他的一生都是在勤奋中度过的,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和实验上。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是爱迪生用自已的一生给“天才”所作的解释。“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经常用这句话教导莫泊桑。事实证明了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莫泊桑在福楼拜的指导下,勤学苦练,从二十岁就开始勤奋写作,直到三十多岁才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而那时他的习作草稿在书房里已堆积得与书桌一样高了。这一小说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文坛。真是成功得来谈何易,秘诀全在一“勤”字。文段先从爱迪生的事例说起,由“少有的天才”引出“什么是天才”,接着用爱迪生自已的话来诠释,再由福楼拜进行教导莫泊桑的话进一步生发开去,然后用莫泊桑成名事例加以佐证,最后自然得出结论。真可谓“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气势强劲”。

一种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又可称为“横式”。如,《大小猫洞》两个故事,《吴汉何尝杀妻》中,摆出几个例证。议论文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大多可以说是“横式”、“纵式”这两种形式派生出来的。

练习:以“爱-溺爱--害”为行文思路,用层层递进法写一段议论性短文。

六、关于论证的方式

1、立论:在论证中逐步树立自己的论点。

2、驳论: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

俗话说,不破不立。在议论文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立论性的文章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观点,以充分阐述正面观点;驳论性的文章也要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

七、关于驳论文

驳论: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已的观点。

驳论是一个反驳的过程。目的是驳倒对方的观点。

反驳的方法有三种

1、反驳论点。

直接驳论点,确定被驳论点的虚假性。

例如:有一种观点认为,智力早熟会造成早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6岁能作诗、9岁通声律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活了74岁;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 维纳10岁入大学、14岁毕业于哈佛大学,活了70岁;德国诗人歌德8岁能用德、法、意、拉丁、希腊等语言进行读写,他活了83岁。可见,并非智力早熟就会造成早亡。课课练(P37)《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先假定对方论点是真的,再引申,推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这可以叫做“归谬法”。

2、反驳论据。指出对方所用的论据的虚假性,从而使对方论点失去论据,立不住脚。(其价值在于说明对方的论点缺乏支持,其真实性值得怀疑)(老师举例)

3、反驳论证。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 指出对方论证过程的错误,从而使对方的论据和论点之间失去逻辑上的纽带,也就驳倒了对方的论点。举例:《中国人失去自信力吗?》指出对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论点。确定了对方论证的不合逻辑,也不等于确定其论点虚假。因为,推理形式无效时,结论也可能真实。驳论证方法其价值在于说明对方对其论点的论证不能成立,因此对方的论证无效,其论点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总结:综上所述,反驳就是确定对方论点的虚假性或不能成立。驳论点的价值在于确定对方论点的虚假性,驳论据和驳论证方法的价值在于确定对方论点的不能成立。从反驳力度而言,当然是驳论点的反驳力度大。

八、议论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议论文是说理的,以理服人,因此其语言具有严密、逻辑性强,富有说明力等特点。它也会运用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修辞语句,例如,它用比喻,是为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它用排比,是为了增强气势,更有说服力。有时,议论文也会抒情,那是为了使文章富有感召力。有的议论文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人更容易在感情上信服作者的观点。

九、注意结合中考方向,把握议论文阅读要点。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是

1、把握论点。

这是议论文的必考项目。在文中寻找论点时要注意:A 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B 应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C 应具有概括性。

2、分析论据和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3、辩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A、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咱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B、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4、找出文中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并理解其含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5、为文中观点再找一个论据,或联系现实再补充一个恰当的例证等。

6、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所举事例是否合适,如换一个可不可以?例如上下文中有“古今中外”字样,下面举例往往是照应这四个字的,倘把外国的事例换成中国的,就不能照应了。

7、给文章拟一个醒目恰当的标题。要扣住论点来拟题。总结:

虽然考点都是这些,然而考查的方式方法是因文不同,因时而异,多有变通,富有创意的。本着淡化文体的要求,题目不一定直接问论点论据是什么,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考查时首先会关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对精美文句、重点文句的理解,对局部内容的分析品评,关注读考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态度。

第五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说课稿 (精选)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我将从课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评价几个方面对本课复习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课标》对于议论文的教学是这样要求的:7-9年级的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教学内容的地位:议论文是九年级的一个学习重点,占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三分之一;教学内容特点及安排: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论据,理清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根据以上几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解决议论文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2、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做题训练;

3、能从每篇中得到人生的哲理与启示。教学重点:掌握做题的方法和规律。教学难点:把握论证的方法及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很难全面,深刻。特别对议论文的把握还不到位,只是停留在表层一些知识上,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具体的文章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还在进一步的形成当中,虽然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议论文及有关的文体知识,但6个学生中就有3人基础较差,对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还是模糊清,表达能力差,在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复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死记这些术语定义,而是让他们学会区分观点、材料发现内在联系自主思考判断组织表述语言。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所以确定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相结合,实现教学双方良性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意培养学生分问题能力。

三、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化训练法:在弄清知识

要点,掌握阅读方法后,加强练习;归纳总结法:最后归纳总结掌握答题规律和技巧。在学习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辅助以经典阅读查补漏,能力再上一层楼。一共设计三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议论文专题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2、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的要求不高,“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是非常能够检测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文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议论文。

二、复习要点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

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好处。

4.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

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三、复习内容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找论点的方法:一要看文章的标题

二 要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⑴标题揭示; ⑵开头提出;⑶ 议论过程中鲜明

提出 ;⑷结尾归纳 ;⑸ 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的句子。

2、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

(五)、自己归纳

实战演练: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本文的论点是:老实人不吃亏

2、论据:

(1)、论据的种类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实战演练: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1、本文的论点是:勤出智慧 2、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论据①:德摩斯梯尼克服天资差的缺陷,苦练50年终成演说家

论据②:陈正之克服反应迟顿的缺陷,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

3:论证方法

?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格式:用„„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格式: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

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格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

对比论证:

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格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两方面论述使„„的观点更鲜明突出

有人说,现在搞四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雷锋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表率了。(1),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四个现代化。我们努力钻研科学技术,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向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学习,“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的”。马克思又说:“任何人,他只为自己而劳动,那么,当然他也可能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或卓越的诗人,(4)他永不能成为尽善尽美、真正

伟大的人物。”

本文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证方法.

作用: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一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议论文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

1、格式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2、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四)实战演练:

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读完此文,你认为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认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请你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如瓦特留意水开的现象发明蒸汽机

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布歇内尔——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

之类的.①孩提时代读过一则童话:一天,种子很不理解地问稻子:“你把全身都献出去了,得到人类的什么报酬呢?”稻子自豪地回答:“得到人类的珍视。”——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的。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在贡献,在奋斗„„正因为如此,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伟大的。

③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历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表现。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今天,曲啸同志又加了句名言:“爱的本质是给予。”这些是那么地震撼人心,他们的精神实质是何其相似啊!

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忌妒眼红,行动上则争名夺利,乃至蝇营狗苟。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这时个人的得失

又算得了什么!

⑤“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

1.全文的论点是:

2.②段运用了

③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3分)的论证方法,(3分)

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如此”具体指代什么?——在原文中划出。(3分)

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在贡献,在奋斗„„

在这几部分中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掌握答题技巧,在实践应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掌握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板书

六、说评价

评价不仅要分层次评价,更要多元评价。传统的评价仅是教师评价学生,提倡多元评价。这节课的评价中,可采取学生自评(占20%)、小组互评(占40%)、老师评价(占4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平评价更全面合理。

下载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1(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1(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议论文阅读 【教学目标】 一、 能归纳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中心论点。 二、 能辨析四种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三、 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四、 能筛......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九年级中考复习语文议论文阅读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

    中考议论文

    中考议论文(通用15篇) 中考议论文1 (1)引言恒心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

    中考议论文

    中考议论文1 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擦肩而过的荆棘刺痛,有粗砺的山岩的拌脚,但这一切均无损于山的光明磊落,山的坦荡忠诚。人们常常抱怨登山道路的坎坷,登山路途的遥远,害怕山中......

    中考议论文

    谈人生的遗憾 刘斯琪 ①微笑很美妙,泪光中的微笑呢?美丽很动人,遗憾中的美丽呢?我轻轻叩问人生,怀着几分迷茫。 ②人从一个未知来到这个美妙的星球,然后又回归另一个未知;人生的......

    议论文复习

    一、成 功 季羡林 ①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②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