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乡镇名

时间:2019-05-14 02:4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掖市乡镇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掖市乡镇名》。

第一篇:张掖市乡镇名

甘州区:

梁家墩镇、上秦镇、大满镇、沙井镇、乌江镇、甘浚镇、新墩镇、党寨镇、碱滩镇、三闸镇、小满镇、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长安乡、靖安乡、明永乡、平山湖蒙古族乡。

临泽县

沙河镇、新华镇、平川镇、板桥镇、蓼泉镇、鸭暖乡、倪家营乡 高台县

城关镇、宣化镇、南华镇、巷道乡、黑泉乡、罗城乡、合黎乡、骆驼城乡、新坝乡。山丹县

清泉镇、位奇镇、霍城镇、东乐乡、陈户乡、老军乡、李桥乡、大马营乡 民乐县

洪水镇、六坝镇、新天镇、南古镇、永固镇、三堡镇、南丰乡、民联乡、顺化乡、丰乐乡 肃南县

红湾寺镇、皇城镇、马蹄藏族乡、康乐乡、白银蒙古族乡、大河乡、明花乡、祁丰藏族乡。

第二篇:张掖市实施

张掖市实施“五项计划”发展高端休闲度假旅游

3月12日,记者从张掖市召开的2013年旅游产业开发工作大会获悉,2013年,张掖市立足发展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精心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暑天休闲度假城、高端户外运动集中区“四大品牌”,着力实施项目招商提速、特色品牌培育、客源市场拓展、服务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五项计划”,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聚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全市旅游业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力争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6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以上,旅游增和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0%以上,旅游产业直接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以上。

张掖市委常委、副市长陈义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掖市实施的“五项计划”是:实施项目招商提速计划。高起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续建36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以上;全力开展招商引资,采取赴外驻点定向招商、责任到人跟踪招商、组织团队专业招商、配送资源让利形式,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完成旅游招商引资20亿元以上。实施特色品牌培育计划。精心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全面启动焉支山——山丹皇家马场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加快中华裕固风情走廊、张掖国家体育沙漠体育公园、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增强全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邀请专家学者和专门团队,深入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重点景区文化内核,加快创作编排一批精品演艺剧目,全面提升旅游整体品位;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等方式,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型、民族风情体验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以乡土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培育文化旅游名村、名镇、名街,开发培育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文化精品;加快培育冬季旅游产品,发展高端旅游;培育中国最美丹霞游、丝路文化体验游等特色鲜明的复合型精品旅游线路。实施客源市场拓展计划。整合市县区旅游宣传资金,在央视一套、旅游卫视、《中国旅游报》、《读者》杂志,以及北京、西安、兰州、西宁、重庆、广州等重点客源地城市电视电台和机场车站刊播张掖旅游宣传节目和信息;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产品交易活动,组织大篷车赴重点客源地城市宣传推介;探索推行“张掖人游张掖旅游景区年票”和“旅游景区一卡通”,承办好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第三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暨中国裕固族民族风情节、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张掖备选赛暨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张掖段赛事等品牌节会和赛事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宣传营销作用,利用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知名网站,开展多种手段、多种方式的宣传推介。实施服务

质量提升计划。在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内需推动力上做文章,分期分批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高校提升培训。实施体质机制创新计划。在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力上抓落实;着力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加快景区经营管理体质改革,搭建旅游发展投资融资平台,培育现代旅游业市场主体。(责任编辑:魏万娇)

第三篇:张掖市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张掖市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张掖市教育局(二〇一二年八月)

尊敬的黄市长:

您好!衷心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我市教育工作从三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教育发展概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959所,在校(园)学生、幼儿213880人,教职工16134人。其中,小学463所,在校学生84724人,教职工6909人;初中56所,在校学生54265人,教职工4195人;普通高中11所,在校学生32559人,教职工2298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9349人,教职工779人;幼儿园415所,在园幼儿31992人,教职工1953人;民办学校27所(其中,幼儿园2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8212人,教职工625人。

2012年,全市参加普通高考考生11936人,有11352名考生被录取,总录取率95.11%,位居全省首位。本科上线3049人,上线率30.67%,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本科录取6606人,录取率达到55.35%,比上年提高10.32个百分点;提前批次录取689 人,比

2总体发展思路)。一个核心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两轮驱动指教育科研引领,教育督导推动;三个统筹指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统筹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统筹发展;五个互动:教育内部外部协调互动,城乡教育协调互动,市县(区)教育协调互动,县区教育协调互动,校际之间协调互动;五个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与效能整体提升,师德与师能整体提升,办学条件与环境优化整体提升,学校品牌创建与文化建设整体提升,教育内涵发展与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学段发展思路:学前教育求突破,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大发展,素质教育见实效。发展思路:坚持把握形势,立足市情,确定主题,重点突破,2012年为教育管理创新年,2013年学校文化提升年,2014年为办学特色展示年,2015年为品牌学校创建年。工作目标:到2015年,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主要办学指标达到“一个领先、一个基本、四个率先”,即全市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迈入“教育强市”行列、率先实现教育事业转型跨越。根据总体目标,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五个阶段明确了具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和保障措施。

三、2012年工作概况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管理创新”这个主题和“八个聚焦”的工作重点,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创新不断涌现、改革不断推进、质量不断提高、形象不断提升、发展不断加快的良好态势,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聚焦优先发展,推进管理创新,落实发展政策。我们把《纲要》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精心谋划下发了《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围绕落实《要点》,按照“突出发展导向、突出重点目标、突出工作质量、突出改革创新”的原则,制定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责任明确、奖惩分明、重点突出、统筹兼顾、评判清晰、操作简便”的考核体系。围绕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启动了13项市级教育改革发展项目。围绕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汇报和争取力度,落实了市级高中新课改经费、教育督导专项经费等教育发展政策。

(二)聚焦统筹发展,注重协调落实,提高教育质量。制定出台了《张掖市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张掖市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出台了标准化学校建设意见,定期开展全市高中的交流提升活动,加强高考备考研究工作,2012年高考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三)聚焦内涵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我们转变教育科研工作方式,确定主题活动,召开2012年高考大纲解析暨高考形势分析会、开展“四新”送教活动、全市幼教优秀活动和小学课改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强化招生宣传、强化技能教学、强化质量检测、强化项目争引。转变教育手段发展方式,率先在全省将“15%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教育技术装备”列入

第四篇: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张掖市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张政办发[2011]1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张掖市“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张掖市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巩固全市“两基”成果,提高全市义务教育水平,做好迎接国家“两基”检查验收的各项工作,特制定《张掖市“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两基”迎“国检”是国家对 “两基”工作情况的整体评估和确认,是对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我市“两基”迎“国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为法律依据,以落实各级政府教育职责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成果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以县上查漏补缺、自我完善提高为主,市级复查,省级抽查和国家检查评估,促进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全面提高我市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国检”的内容和要求

“国检”主要检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管理和扫盲工作等7个方面的内容。

(一)普及程度。小学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净入学率达到95%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子女都能按时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0%以上。

(二)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实施教师资格准入、教师聘任和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全面落实校长公选制度,确保教师数量、结构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省定标准。按照“有情辞退、合理安臵、适当补偿、择优考录”的原则解决代课人员的问题,并严把入口关,不再产生新的代课人员。

(三)办学条件。按照“四个集中”原则,加快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工程,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生均建筑面积、图书、实验仪器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或省级标准。中小学危房比例下降至1%以内,消除D级危房。中小学及校园周边环境无安全隐患。

(四)教育经费。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本级财政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004-2007年分别达到18.50%,19.50%,20.00%,20.50%;2008-2011年达到20.50%以上。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审计和公告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免费教科书和助学金。确保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类教育专项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杜绝截留、挤占和挪用。

(五)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科学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制度,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和制度,全面开展对中小学的督导评估。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学校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的情况。

(七)扫盲工作。重点检查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和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情况。15周岁人口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

三、工作步骤

我市“两基”迎“国检”工作从2011年元月启动,2011年底以前迎接“国检”,全程分六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宣传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1.制定“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2011年1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两基”迎“国检”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工作任务与步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召开“两基”迎“国检”动员会议。市政府在2011年2月召开全市“两基”迎“国检”工作动员大会,部署“两基”迎“国检”工作,并与各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责。各县区政府要在2011年2月召开动员会,与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3.开展宣传工作。各级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内容和要求。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我市“两基”迎“国检”工作举措、发展动态及巩固“两基”成果的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查漏补缺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

1.各县区查漏补缺(2011年2月—2011年4月)。查漏补缺要按照“国检”7个方面的内容逐项排摸核实,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边查边补。尤其是对教育经费、教师数量、中小学危房改造、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县级查漏补缺、自查合格后,向市政府提出复查申请报告。

2.市政府复查(2011年4月—5月)。市政府在县区自查的基础上,对各县区的“两基”工作进行全面复查。成熟一县,复查一县;待复查结束后,市政府将根据各县区自查结果和市级复查情况写出翔实的复查报告,于2011年5月底上报省政府“两基”迎“国检”办公室。

3.做好业务培训。按照“国检”要求,组织市、县区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省上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并分层次对迎“国检”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及档案资料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培训。

(三)省级抽查阶段(2011年6月—7月)

省级抽查。在各县区自查、市上复查的基础上,省上组织政府督学和有关专家对各市州和部分县区“两基”工作进行抽查评估。省“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对各县区和单位的查漏补缺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大市、县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四)申请“国检”阶段(2011年7月— “国检”前)

1.2011年7月,邀请省政府督导办领导和有关专家对我市迎“国检”工作进行预检、指导。

2.2011年8月,市政府向省政府正式呈送“国检”申请报告。3.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高,做好接受“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接受“国检”阶段(具体时间以省定时间为准)

(六)整改完善、表彰奖励阶段(2011年底)

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制定整改方案,扎实做好整改工作,并向省教育督导团提交整改报告。

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后,市政府召开“两基” 迎“国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两基”迎“国检”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部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县区成立 “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两基”迎“国检”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制度和“一票否决”的刚性责任制。同时实行“两基”迎“国检”双线三级负责制,横向上,市、县区与各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纵向上,实行双线三级负责制,即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逐级签订责任书,市、县区、乡镇有关职能部门也要逐级签订责任书。

(二)坚持标准,求真务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中,要坚持标准,求真务实,查漏补缺,全面整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提高水平。“两基”的各项数据和情况要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要以迎“国检”为契机,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宣传,舆论引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宣传“两基”“国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我市“两基”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国家关于“两基”的政策法规、目标、内容、要求,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认真自查,切实整改。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照《义务教育法》和“国检”的有关要求,对“两基”进行全面自查,既要检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又要检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推动全市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五)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建立工作协作制度,各有关部门要细化任务,强化措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深入细致地做好“两基”迎“国检”各项工作。

(六)严格问责,靠实责任。各县区要建立迎“国检”刚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不力、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后果的,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七)落实经费,保障工作。市、县区都要专列“两基”迎“国检”专项经费,确保迎“国检”工作顺利实施。

附件: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职责

附件:

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全市“两基”迎“国检”各项准备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有关材料的审核,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市编办

(一)会同教育等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核定教师编制。

(二)督促各县区认真落实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审批中小学补充录用新教师的计划。

(三)协助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做好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等工作。

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指导教育部门编制和完善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建设规划;协助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三)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加大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会同财政、教育等部门督导检查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的实施,促进农村中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四)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四、市教育局

(一)承担市“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收集、汇总“两基”迎“国检”的各项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

(二)督促各县区落实控辍保学,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有关任务的达标。

(三)负责中小学校管理工作;会同公安、司法、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中小学校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同物价、财政等部门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四)负责教育质量各项指标的监控,督促中小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规范办学行为。调整学校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会同发改、财政、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组织实施并督导检查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的实施情况,促进农村中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争取2011年秋季开学前基本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

(六)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并做好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有关工作。理顺校财局管校用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机制。

(七)会同市编办、财政局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市基础教育发展需求,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市民族宗教委

帮助民族地区巩固“两基”成果,督促特殊扶持政策的落实,争取国家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

六、市公安局

(一)加强户籍管理,协助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对已脱肓人员要及时做好户籍信息的变更工作。

(二)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在校园周边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加强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

(三)会同教育等部门和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中小学生自我防护、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禁毒等方面的教育。

(四)做好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的工作。

七、市监察局

(一)加强对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工作职责及效能情况的监察,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各项建设工程质量、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进行监察。

八、市司法局

(一)把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纳入法制宣传教育规划,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社会、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和未成年人保护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做好有严重不良行为适龄少年的教育工作。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治环境。

九、市财政局

(一)确保市级并督促各县区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逐步增长;按省上规定的用途,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落实到位;按规定将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额拨付教育使用。

(二)负责分级落实省政府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责任书中承诺的2004—2007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缺额资金。

(三)督促各地将教职工国标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由财政按时足额统一发放。保障绩效工资的发放。

(四)会同市教育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规定比例落实本级县区财政应负担的新机制经费;核定并执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督促各地落实好“两免一补”资金;会同物价、教育等部门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

(五)会同市教育局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管理,会同发改、教育等部门落实并管好用好各项教育工程的专项资金。

(六)会同教育部门督促各地做好义务教育债务的清理、剥离及化解工作。

(七)根据“两基”迎“国检”工作所需经费及表彰奖励经费的需求,及时拨付“国检”专项经费,确保全市“两基”迎“国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市人社局

(一)依法落实和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为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开招聘、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创造条件。

(二)认真执行国家和省上关于中小学的工资制度和政策,落实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政策性津补贴。

(三)协助和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公开招聘、职务评聘等相关工作。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配合教育等相关部门维护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

(五)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督促检查各地依法落实教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保待遇的情况。

十一、市国土资源局

(一)中小学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应保障新建或扩建中小学用地。

(二)在土地利用计划上优先保证审批中小学用地,并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确保中小学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三)在用地审批程序上为中小学建设项目依法简化手续,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十二、市建设局

(一)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依法落实城镇住房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的有关规定。

(二)对中小学建设项目优先办理报建手续,并实行优惠政策。

(三)加强对中小学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

(四)会同教育行政等部门做好中小学危房的鉴定和改造工作。

十三、市文化局

(一)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和辅导。

(二)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市场及网吧的管理。优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十四、市卫生局

(一)督促、检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国家关于学校卫生工作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监督、指导学校做好卫生工作。

(二)卫生部门协调承担残疾鉴定的医疗机构,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医学鉴定。

十五、市审计局

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各级各有关部门教育投入“三个增长”、转移支付情况和教育费附加征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各种教育专项资金的拨付及管理使用情况。

十六、市地税局

(一)加大征管力度,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及时上缴国库。

(二)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有关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十七、市工商局

(一)配合劳动等部门清理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

(二)加强对学校周边食品市场的整顿,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行为。

十八、市统计局

(一)配合教育、财政等部门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年报统计工作。

(二)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两基”的数据填报工作,为“两基”迎“国检”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普查等方面的统计资料。

十九、市委农办

(一)落实有关扶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扶贫资金。

(二)引进扶贫资金帮扶贫困地区的“两基”工作。

二十、团市委

(一)实施“希望工程”,协助地方政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二)会同教育等部门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学生团员。

(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学生维权工作。二

十一、市妇联

(一)组织实施“春蕾计划”,配合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和扫除妇女文盲工作。

(二)加强家庭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的劝学工作。

(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女学生及女教师的维权工作。二

十二、各县区人民政府

(一)加强对县区“两基”迎 “国检”工作的领导,全面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所辖乡镇“国检”工作,确保迎检工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有序推进,确保“两基”各项指标达到“国检”要求。

(二)制定所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三)承办市“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篇:张掖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张掖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充满挑战和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的决策部署,努力拓宽“三条路子”,深入推进“十大工程”,抢抓政策机遇扩投资,培育特色产业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增活力,统筹城乡发展惠民生,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82.7 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2亿元,增长2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增长18.7%。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5亿元和6.3亿元,增长18.3%和13.4%;财政支出完成53.1亿元,增长41.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38 元,达到1015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501元,达到5016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项目投资创近年最好水平。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投资,多措并举改善投资环境,通力协作加快建设进度,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63项,比年初计划增加243项,是“十一五”以来开工项目最多、投资增幅最大的一年。打破常规抢抓项目,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417项,落实资金9.1亿元,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领域项目投资创近年最好水平。创新思路谋划项目,军民合用机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城市天然气管网等一批全市人民长期盼望、事关张掖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进入建设施工阶段。立足特色扩张项目,“十大工程”支撑条件、项目储备进一步强化,黑河湿地保护、500万千瓦发电、百万头肉牛、现代农业示范等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突出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银行贷款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净增25亿元。

──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迈上新台阶。采取政策扶持、市场驱动、科技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实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业增加值52.4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总产超过100万吨。特色产业强劲发展,玉米制种、加工型马铃薯、高原夏菜、设施葡萄面积达到160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71.7万头,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32户,带动订单农业面积达到225万亩,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54.8万亩;“金张掖玉米种子”、“金张掖肉牛”商标注册进入评审程序,“金张掖红提”获“中华名果”称号。争取财政支农资金2.3亿元,落实各项惠农补贴2.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劳务经济质量进一步提高,输转劳动力24.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4亿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6万户,建成小康住宅楼233栋、户用沼气3.2万户,农村面貌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回升向好。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出台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加大水泥、铁合金等行业产能整合和技术改造力度,及时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解决原料收购、产品外运等困难和问题,支持优势企业扩张规模,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工业经济回升势头逐步增强。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黑河三道湾电站等30个重点项目建成26项,有效带动了工业增长。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民乐30万吨电石生产线、庆华集团40亿立方米煤制气、华电集团5万千瓦光热发电、国电集团1万千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改造提升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投入2500万元,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张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引导优势产业、新办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提供了有效载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5.6亿元,增长16.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3个县城、11个乡镇、74个村庄修建规划编制工作。采取政策推动、市场运作、项目融资等措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滨河新区和黑河湿地防洪堤坝、水源涵养、绿化灌溉、水系疏浚工程快速推进,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张掖城郊湿地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城区地下水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改拓建城区道路17.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15.7公里。黑河治理剩余项目完成投资2.4亿元,改建衬砌干支渠138公里。建成通乡公路144公里,通村公路719公里。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编制实施祁连山环线旅游规划,大佛寺、马蹄寺、骆驼城遗址3个“申遗”备选点的保护修缮有了新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台红西路军纪念馆建成开放,祁连山冰川、丹霞地貌、山丹马场、肃南草原、黑河湿地等优质资源保护性开发力度加大,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2%。

──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开工建设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122项,完成投资11.2 亿元,投资规模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星火产业带建设和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院地、院企合作取得新的进展,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新扩建城区初中5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初中3所,调整农村小学12所,排除危房6.4万平方米,招考21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高考再创佳绩,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张掖医专新校区建成使用,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教育部评估。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全市210个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配套建设,招考录用450名大学生充实乡镇卫生院,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实现翻番,全市参合农民92.6万人,参合率96.5%,住院费报销比例提高到44.2%。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全面启动,县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推进,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建成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514个“农家书屋”,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全覆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人口计划全面完成。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藏区维稳、国庆安保、严打整治、信访接待处理、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部署周密、措施得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管力度,矿山、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市场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民族宗教、双拥共建、外事侨务、扶贫助残、审计统计、工商物价、防震减灾、老龄妇幼、人防气象、史志档案等工作都有新的进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了省市承诺的21件31项实事。投资5170万元,解决了9.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800多万元,为31个乡镇、66个行政村的近3000户偏远乡村群众解决了用电难题;投资1000多万元,为10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备了标准灶具;

免费为3.3万名女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城镇职工和参保居民住院费报销比例提高10%,分别达到65.7%和55.3%;争取保障补助资金1.1亿元,建设廉租住房12.9万平方米,为1.2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2300多万元;落实优惠政策,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万平方米。投资270多万元,建成市县城区水冲式公厕23座。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000多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累计发放低保金1.6亿元、五保供养金1100多万元、特困家庭冬季取暖补助520万元。全面启动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全市用于办实事的资金达到9亿多元,受益群众60多万人。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执行和落实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与谋划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求突破,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配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对支持张掖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举办全国性的马铃薯、肉牛、设施葡萄产业发展高端研讨,主动加强与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使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变成了现实。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采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季度督查通报、新闻媒体公示、现场观摩评比等措施,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保持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保障政策措施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省市承诺实事的督查考核,促进了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的全面提升。严格执行政府议事规则和相关工作程序,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新闻发布等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有了新进展。

在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环境困难的形势下,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张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属驻张单位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张掖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全市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生产性投资规模偏小,经济增长缺乏强劲的内生动力;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差距在拉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紧迫;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进程缓慢,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够坚实,统筹城乡发展难度较大;税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许多想办、应办的惠民实事难以付诸实施;机关作风建设还不完全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政府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对张掖发展负责、对张掖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决心,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2010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国内经济整体向好,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继续改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民生保障、社会事业、“三农”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信贷投放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倾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10年规划的实施和国务院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提供了新机遇。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确立的“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背景和基本定位,把张掖发展的方向、路径、重点更加紧密地融入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之中,进一步拓宽了“三条路子”,强化了“十大工程”,将使我们的工业强市有基础,现代农业有支撑,城镇化有特色,对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发展活力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家在调结构、促转变的主基调下,强调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将给我们增加项目投资带来一定难度;我市经济增长对国家投入的依赖程度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对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的复杂局面。为此,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总体上看,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随着中央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将好于去年。只要我们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上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重点难题,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不断开创张掖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定位,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个重点,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中抢抓机遇,在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中抢占先机,在走好“三条路子”、推进“十大工程”中再求突破,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和投资增长,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必须更加注重把国家政策机遇、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与张掖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走好张掖特色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把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发展特色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更加注重把加强城乡基础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更加注重把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项目投资,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和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力争在实施“十大工程”、开发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再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开工各类项目47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生产性投资达到50%以上,努力实现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双突破。主动做好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工作,确保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场、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力抓好40亿立方米煤制气一期等17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积极推进云鹏公司10万吨菊芋生产线等10个列入国家支持的重点技改项目,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组织实施投资60亿元的176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山丹马营河、民乐大堵麻两个大型灌区续建,高台新坝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配合750千伏过境段建设,实施高台330千伏、甘州110千伏输变电等24项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国道227线至飞机场、甘州至肃南110公里二级公路,完成上年结转的143公里乡镇公路,建成400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实施张掖火车站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着力抓好投资6.9亿元的88项社会事业及旅游项目,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分层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县区重点抓一批体现特色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确保新开工投资上亿元的工业项目1项、甘州区2项,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发掘项目,积极做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争取工作,推动项目投资再上新台阶。

二、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坚持扩张总量和调整结构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工业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和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借助交通枢纽、经济通道和园区平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工业强市基础,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加快黑河宝瓶、陶莱河三道湾等14个电站建设和火电二期项目审核进度,继续做好黑河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紧紧抓住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机遇,推进风能、太阳能资源勘测评估,加快平山湖风电场、高台八坝滩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1至2个装机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甘州区南滩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加强同华电集团、航天研究院等央企的战略协作,全力以赴促成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制造项目落户张掖。坚持技改、续建、新上并举,改造提升采矿冶炼、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山丹4万吨中低碳锰铁、甘州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民乐30万吨电石、临泽100吨阿维菌素等项目建设;抓好有年集团1万吨淀粉生产线改造等重点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力争在肉牛屠宰和肉食品精深加工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园区功能,重点推进钨钼冶金新材料、煤制气多联产项目,拉长资源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努力把张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成具有较强带动力、体现集聚效应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扶持服务,认真落实土地、财税、信贷、出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成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力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7%。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探索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做大做强制种、肉牛、马铃薯、设施蔬菜、设施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整顿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稳定玉米制种面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促进加工增值;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张基地规模,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强化科技指导服务,提高品质效益,拓展销售市场,新增设施蔬菜、葡萄1万亩。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农技服务网络。围绕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定向培训300名村干部、种养大户,聘请400名“土专家”、“田秀才”,引进100名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为农民群众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服务。落实与中国农科院签订的框架协议,加快编制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高标准配套完善渠、路、林、田等基础设施,打造绿洲农业试验示范新基地;加强与中核五院的联系协作,积极配合建立航天育种基地,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推行农产品技术、质量和卫生安全标准,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农业预警体系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260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40个,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完成“金张掖”玉米种子、肉牛、红提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产销对接,开拓特色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规范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整合黑河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等项目资金,用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加大财政专项投入,重点扶持发展肉牛产业和设施农业。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培训机制,完成6.5万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带动劳务输转26 万人,实现收入22亿元。抓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动员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沿山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四、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城乡规划修编、湿地保护利用、新城区配套建设、老城区改造提升和城市综合管理,全面完成总投资45亿元的133个城镇建设项目,进一步彰显张掖历史文化名城、塞上江南的城市特色。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国家湿地公园、滨河新区、老城区改造、重点小城镇等城乡规划修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按照市区城市建设事权划分原则和工作要求,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开发和湿地保护,完成滨河大道等主干道路和水源涵养工程,加快宁和园三期和滨河小镇一期住宅建设,配套完善供暖、供水、垃圾处理、美化绿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吸引项目投资、聚集生产要素搭建平台。加快推进老城区平房、背街小巷和西、南、北三条大街综合改造,完成西一路、东环路向南延伸段拓建和张火公路设施配套,建设鼓楼四周地下人行通道。完善供排水管网,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提高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公共服务质量。支持五县县城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科学调整城镇空间结构,抓好道路交通、垃圾填埋、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特色街区、文体场馆、物流服务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用足用活国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等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加城镇人口,扩张城市规模。建立健全加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示范街区创建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五、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壮大三产实力

充分发挥张掖在河西地区“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做好发展通道经济大文章,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整合旅游资源和工作力量,建立旅游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大旅游格局;围绕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修编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建设开发规划,加大以大佛寺、马蹄寺、骆驼城遗址为重点的人文景观建设力度,大力开发祁连山冰川、黑河湿地、红色旅游、丹霞地貌、山丹马场、肃南草原等优质资源,着力打造富有魅力的特色旅游区和目的地;强化宣传促销、市场拓展,进一步完善“优秀旅游城市”服务功能,打响金张掖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以建设河西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交易平台。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完成西二环路等重点集贸市场改造任务,新建标准化农家店200家,进一步畅通商流物流渠道,改善城乡消费环境。认真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力争产品销售额比上年提高30%以上。扎实推进便民服务进家庭、便民商业进社区工程,鼓励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物流配送、文化教育、康复健身等新型服务业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效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建商品房6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1.5万户。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竞争环境,保持全市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鼓励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特色产品的市场份额。

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普惠制的原则,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实事。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拓就业渠道,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对退役军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继续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确保全市8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就业(见习);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促进城乡新生劳动力创业就业;增加城镇小额担保贷款投放,鼓励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和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市级统筹专项行动,重点做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着力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地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等遗留问题。落实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2.5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低保、医疗、教育、法律援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老龄妇幼、扶残助残工作,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坚持和完善领导接访、首办责任、信访督办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整治安全生产隐患,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张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用,强化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环境。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危房改造14万平方米,建设4所规模3000人以上的城区初级中学,建成7个乡镇寄宿制中学学生公寓,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二期规划和项目争取工作,支持河西学院和张掖医专健康发展。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甘州区医院住院部等11所医疗保健机构、1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80个村(社区)卫生所改造建设任务;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认真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加快公共文化、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建设,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重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加强丝路“申遗”、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善群众体育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深化国防教育,加大拥军优属、双拥共建力度,积极做好转业退伍军人优抚和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推动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力量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社区工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社区促进就业、化解矛盾、维护治安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继续做好人防、气象、地方志、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档案管理等工作。

八、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动力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培育一批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样板。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全面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完善教育、卫生系统绩效工资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扎实推进“双选双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励人才干事创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高台县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强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改革,巩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继续做好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工作,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面开展税源动态监控和税收信息化管理,确保实现应收尽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逐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市县(区)两级政府土地出让、抵押担保贷款等多渠道融资格局。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实施金融带动战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兰州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服务业务。加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力度,鼓励支持多领域的院地、校地、企地合作,为资金、项目、人才引进开辟广阔通道。规划建设“园中园”,开辟“项目特区”,以优惠的条件、优质的服务,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周边地区建设资源转化加工园区,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九、强化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切实抓好祁连山冰川、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强化张掖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为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腾出用水空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全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民用以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整理和农村宅基地置换复垦,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坚持开发、利用、保护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对祁连山西段重点找矿区的扶持政策,用好市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资源勘查项目,整顿规范开发秩序,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调查研究,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是加快张掖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努力方向。

继续解放思想,强化发展责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发展大势,深化市情认识,破解瓶颈制约,增强创新勇气。紧密结合科学发展实践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冲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注重从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困难交织的环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立足张掖追赶型发展的基本市情,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紧迫的任务,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奋发有为的使命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决策。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继续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合法性审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政府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确保政府决策符合发展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群众愿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完善与市政协的联系和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切实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着力解决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做到权责明确,运转协调,便民高效。牢固树立发展为先、民生为重、实干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进一步完善任务分解、挂项承诺、公开公示、督查督办、定期通报、绩效考核制度,把强化责任变会风、崇尚实干变作风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重视发挥监察、审计、新闻媒体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及时纠正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严肃整治办事拖拉、纪律松懈、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促进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严格制度约束,促进廉洁从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建设勤政为民、务实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高度重视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医药购销、产权交易等领域各项制度的监督落实,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行风政风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严格控制会议、接待、考察、培训、购车等支出,把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业的理念落实到各级政府机关和广大干部的实际行动之中,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张掖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载张掖市乡镇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掖市乡镇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掖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张掖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

    河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大全)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第1~6批) 为弘扬民族传统和中原文化,促进河南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等法规,经申报、评选得出......

    名镇名村东阳城材料

    历史文化名城——东阳城概况 东阳城,位于北纬32.59度,东径118.31度,海拔21米,东南与安徽省天长县接壤,东北与金湖县毗邻。境内有大云山、小云山和青墩山,其中大云山海拔73米,属半丘......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2007年—2010年) 为把马铃薯产业做成我市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

    张掖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张掖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范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根据《中华......

    张掖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汇总

    张掖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目录 一、张掖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二、张掖市中小学仪器室管理制度 三、张掖市中小学实验课教师岗位职责 四、张掖市学校实验员及兼职管理人......

    张掖市水价管理办法5篇

    张掖市水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步伐,实现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发挥价格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实现用水的商品化,规范我市供水价格管理,......

    张掖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张掖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热用户和供热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