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掖市水价管理办法
张掖市水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步伐,实现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发挥价格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实现用水的商品化,规范我市供水价格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各类供水价格行为。包括: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国营农牧场、利用水利工程供水的其它单位以及城市供水企业管网范围内的居民生活、工业、行政事业、经营服务、特种行业等用水。通过水市场进行水交易的水价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
第四条 价格制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兼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遵循保护资源、节约用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适时调整的原则制定。
第五条 各类用水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运用多种价格形式进行调控。各类用水定额标准根据政府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
第六条 城市供水和部分农业用水价格,实行听证会制度和公告制度。
第七条 建立与取水许可制度相配套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各供水单位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按时足额缴纳水资源费。
第八条
建立与排污许可制度相配套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污水处理费按城市供水范围,根据用水户的实际用水量随供水价格一并计量收取。
第二章
水价的制定
第九条
水价实行季节水价、阶梯式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形式。
第十条
水价的制定和调整,按照价格管理权限,由市、县(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市属、跨县(区)及县(区)以下的水利工程农业用水价格,由市物价局、水务局会同财政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全市(含城市自来水及水利工程供城市自来水等的供水价格)由市物价局、水务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农村中除农业用水以外的其它用水价格,由县(区)物价局、水务局会同财政局审核后,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对已实行产权改革的民办、民营中(小)型水利工程中的农业用水和井灌用水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水平由供用水双方在指导价范围内协商确定,也可由县(区)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
第十一条
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定额内用水执行标准水价,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及价梯式水价等形式。对供水水源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可实行丰枯季节水价或季节浮动价格。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用水户的承受能力,水利工程供水实行分类定价。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供水对象分为农业用水价格和非农业用水价格。其分类定价标准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
农业灌溉供水价格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定额水量之内的实行计量水价,超定额用水的实行累进加价,即:超定额30%以内的加价50%,31%以上50%以内的加价100%,51%以上的加价200%。鼓励农户在丰、枯水期合理调剂用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实行季节性水价,即:丰、枯水期在计量水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0%,具体标准和时间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管理权限批准执行。
第十四条
城市居民生活供水价格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可分为三级,级差为1:1.5:2。
阶梯式计量水价计算方法如下:
1、阶梯式计量水价=第一级水价×第一级水量基数×第二级水价×第二级水量基数+第三级水价×第三级水量基数
2、居民生活用水计量水价第一级水量基数=每户平均人口×每人每月计划平均消费量;具体比价关系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回同同级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
居民生活用水计量水价的第一级水量基数,根据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原则制定;第二级水量基数,根据改善和提高居民质量的原则制定;第三级水量基数,根据按市场价格满足特殊需要的原则制定。具体各级水量基数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确定。
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加价为:超50%以内的加价50%;超51%以上100%以内的加价100%,超100%以上的加价200%。
第十六条 合理确定回用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的比价关系,建立鼓励使用回用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价格机制,污水处理费的标准根据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维护及建设费用,由市物价局、建设局会同环保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三章
水价执行与监督
第十七条
供水单位应实行明码标价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各类量水、测水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完善供水计量监测设施,鼓励用户使用先进的用水计量设施。
第十八条
建立健全农业水费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水票制,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做到先购票,后供水,水过帐清,公开透明。
第十九条
规范理顺末级渠系管理,逐步推行终端水价。
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应实行装表到户、抄表到户、计量收费。
第二十一条
水价的执行应充分考虑贫困人口、残障人群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用水水权,具体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由各县(区)物价局、财政局负责制定,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
用水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交付水费。用水户逾期不交付水费的,应当按照规定支付违约金。用水户在合理期限内经催告仍不交付水费和违约金的,供水部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中止供水。
第二十三条
农业用水作为经营性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统一使用税务发票。
第二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供水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价格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查处。
第二十五条
水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各水管单位要自觉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市、县(区)当年水费的收支情况,应由市、县(区)水务局向市、县(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各县(区)物价局、财政局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张掖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张掖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水、用水及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把节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节约用水责任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织、指导和监督社会节约用水工作。
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节约用水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应用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 全。
第七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在河流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要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第二章
计划用水
第八条 全市实行计划用水,对各行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配置各县(区)、各行业的水资源总量按50%或75%频率分配,在实施中要遵循丰增枯减的原则执行。
第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编制各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地表水、地下水要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盘纳入《水资源配置方案》。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水资源配置方案》和《节约用水规划》,结合当年水资源可利用量编制供水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行业用水定额,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用水定额,既要根据全国同行业先进标准、又要结合当地生产力水平,并根据经济发展和水 资源变化情况每隔五年修订一次。
第十一条 用水户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供水计划用水。生产用水:计划内用水执行标准水价,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生态用水、市政公益性用水执行标准水价。
第十二条
从地下、河道、水库直接取用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办理取水许可证,并在取水处安装计量设施。
第十三条
因建筑施工、采暖锅炉、游泳场馆等非生活用水户临时用水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水计划指标,经核定批准后方可用水。
第十四条
除城乡生活用水以外的用水户(以下简称非生活用水户)要根据用水定额和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用水计划指标,经行业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在十日内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直接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十日内对非生活用水户的用水计划指标予以核定批复。
第十五条
灌溉用水应当依据供水计划,综合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诸方面的因素,进行水量平衡,编制用水计划,经灌区委员会审核,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用水计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经原批准机关同意,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改变。
第十六条
水资源紧缺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制定节水应急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按照保障生活、农业、工业和其他用水的先后次序,采取限制性用水措施。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生活用水户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
第三章
农业节水管理
第十七条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以节约用水,高效用水为核心,加大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广高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
第十八条
要结合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开展灌溉试验研究,探讨各种作物的需水规律和最佳灌溉制度,为新时期灌溉用水提供依据。
第十九条
各级水利、农业部门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第二十条
农业灌溉用水必须完善供水计量设施,推广实用的计量装置和设施,加强计量管理。有条件的灌区要搞灌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水资源管理决策信息的可视化。
第二十一条
灌溉用水管理要坚持“统一管理、总量控制、以供定需、统一调配、科学调度、严格审批”制度。
第二十二条
厉行节约用水,强化定额管理。配置给各取水人和用水户的取用水总量指标,节约归己,节约的 水量允许交易。
二十三条
要实行水务公开制度,按照轮次做到“水量、面积、水费”三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水务透明度。
第二十四条
水票是水权、水量和水价的综合体现。
要遵循“统一调度、定额管理、计划供水、公开配水、按方收费”的原则,实行先售后供、凭票供水的水票制度。
第四章
工业节水管理
第二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二十六条
鼓励发展低耗水型产业,逐步淘汰耗水量大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二十七条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安装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器具,产权人要逐步更换为节水型设备和器具。
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用水设备和器具。
第二十九条
用水户在用水过程中,应当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 复利用率。
第三十条
非生活用水户应当建立健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制度。主要用水户应当按规定进行水量平衡测试,经测试发现不符合节水规定的,应当整改。
第三十一条
水生产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制水技术,减少制水水量损耗,制水损耗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供水企业应当加强供水管网维护管理,降低管网漏失率。自来水的产销差率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供水企业应当依据注册水表将纳入考核的用水户的用水量,按季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供水企业、用水单位要加强对供水、用水设施、设备、器具进行维修、养护,减少水的漏损量。
第五章
市政和生活用水管理
第三十三条
新建宾馆、饭店、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办公楼、住宅区,有条件的应当按照有关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规定建设中水设施。
第三十四条
城市园林绿化应当选种耐旱型花草树木。
公园、花园、房屋建筑物的成片绿地应当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进行灌溉,不得大水漫灌。暂时不能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灌溉的,应当限期改造。
第三十五条
取用河道、渠道、水库水、地下水冲洗 车辆的营业性洗车场(点),要逐步建设循环用水设施。
第三十六条
洗浴业、水上娱乐业和游泳场馆的节约用水设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办理取水手续。
第六章
水权交易管理
第三十七条
水权交易要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实行正确引导、经济运行,价格决定机制、公平公开互利、双方自愿、促进节约用水原则。
第三十八条
水权可以交易,但不得倒买倒卖。水权交易不得改变水功能区划。
第三十九条
水权转让必须与其正常和合理用途相适应,即必须是用于首先满足基本生活和生产;水权转让必须是满足自己的正常和合理需求之后的剩余水量,并被用于基本生活和生产。
第四十条
农业水量交易价不得超过标准水价的2倍;工业水量交易价不得超过标准水价的10倍。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在节约用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二条
超计划加价收取的水费、水资源费,应当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实施节水措施、科研培训及节水管理、宣传奖励、优惠水费的补助方面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三条
要层层设立“水银行”,以标准水价1.2倍的价格收购在水市场未交易完的水量。
第四十四条
本市实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结帐制,本节约的水量指标可结转下使用,供水企业按20%的优惠水价供给用水户。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事污染水,有害居民用水的活动,由市环保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七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有关条款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
(二)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证规定条件取水的;
(三)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费、水资源费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00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第三篇:张掖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张掖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热用户和供热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是指城市内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区域锅炉、分散锅炉、太阳能、地源热等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有偿向用户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集中供热,是按照城市供热规划,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特定区域的供热设施,通过热网统一向用户供热的方式。
第四条 城市供热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优先发展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限制并逐步取消分散供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鼓励利用清洁能源、准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热,提高城市供热节能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供热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城市供热政策、发展战略,监督、指导供热工作。
市物价局负责城市供热价格管理工作。
市房产管理局负责供热收费面积计算及鉴定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困难居民采暖费补贴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供热压力容器等设施的检测、检查工作,制定城市供热质量测温办法,并组织实施。
市发改、国土资源、环保、规划、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供热工作。
各县区人民政府指定的供热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供热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区供热监管责任按供热方式划分如下:
市区集中供热监管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其他形式的供热监管由甘州区政府负责。
市区内各有关单位负责做好自建供热房屋的供热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由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发改、建设、环保、房产等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时,应当保证配套建设供热设施用地或预留供热设施建设用地,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第九条 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和分户供热计量规定设计和建设,并积极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第十条 城市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不得新建分散供热设施,现有不符合供热专项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分散燃煤供热锅炉按集中供热实施进度逐步拆并。
城市集中供热尚未覆盖的区域,应当优先采用环保清洁能源和先进技术供热,确需新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的,按规定程序报批,集中供热覆盖后应自行拆除,并入城市集中供热管网。
热电联产供热范围内的燃煤供热锅炉,按规划实施进程逐步拆除。
分散燃煤供热锅炉的具体拆除时间,由供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实施进度确定,并联合下达限期拆除通知。
第十一条 城市供热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锅炉、热交换站、泵站、热电厂、热网等供热工程(含分散锅炉建设)必须符合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并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后,方可进行建设。未经供热、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更新供热锅炉、热网及其他供热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向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相关部门按项目建设程序分别办理审批手续。采暖期内禁止拆除影响供热的锅炉及相关附属设施。非采暖期,供热单位确需拆除的,应当在拆除前5个月向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拆除。
第十四条 城市供热设施建设资金通过多渠道筹集,在统一管网规划、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市场准入、统一价格监管的前提下,放开经营市场,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按照特许经营的要求,参与城市供热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
第十五条 按照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城市供热管线需要穿越道路、建筑物等设施时,须向规划、市政等管理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能组织施工。供热经营单位因施工对产权单位或产权人设施造成损坏的,应当及时修复;无法修复的,予以赔偿。
第三章 设施管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设施,是指城市供热生产、输送、供应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及附属设施。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对供热设施的保修期届满后,供热系统实行分户控制的,热用户室外分户阀及以外的供热设施设备由供热经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和更新,热用户室内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供热系统未实行分户控制的,热用户楼外入户阀门(含阀门井)及以外的供热设施设备由供热经营单位负责维修、养护和更新,入户阀门以内的供热设施设备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建筑区划内的供热设施。擅自拆除、迁移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规划部门审批涉及城市供热设施安全的项目,必须征求供热单位的意见。
工程施工影响城市供热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当与供热经营单位商定保护措施,由供热经营单位监督实施。迁移或改拆供热设施的,应当经供热经营单位同意,报供热和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由供热经营单位安排施工,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九条 城市供热管网及附属设施如涉及到压力管道及压力容器承压部分发生故障需要抢修时,必须由取得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或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情况紧急时,可先施工,后办理维修告知手续,维修后必须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单位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损坏和擅自拆除、移动、改建供热管网、阀门、仪表、地沟、阀门井及其他设施;
(二)在供热管网、阀门井、地沟上进行建筑或堆放物品;
(三)向阀门井、地沟内排放雨水、污水或者倾倒垃圾、残液;
(四)利用供热管道及支架敷设线路或悬挂标牌、物体;
(五)在供热主管网及附属设施外缘1.5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挖掘、钻探、打桩、爆破、植树、埋设线杆等;
(六)其他危害供热管网和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因室内装饰影响供热设施抢修时,热用户应无条件自行拆除;拒不自行拆除造成损失的,由热用户承担。
第二十二条 热源出口处应安装热计量仪表,由供热单位负责维护、管理,用户进口处也应安装热计量仪表,由用户和供热单位共同管理。供用热双方因供热计量数据发生争议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裁定。
第二十三条 供热计量装臵须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供热计量装臵在保修期内,由生产企业负责维修更换;保修期外,由供热单位负责维修更换。
第二十四条 未经供热经营单位同意,禁止将自建的供热设施与供热管网连接。
第四章 供热管理
第二十五条 供热经营单位和用户之间应该订立供用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内容应包括:供热期限、供热时间、供热参数、事故处理、维护责任、热计量方式、收费标准、缴费时限、结算办法、违约责任等。
热用户发生变更的,热用户应当与供热单位办理供用热合同变更手续。热用户未与供热单位签订供用热合同,又未办理停止用热手续而形成事实用热的,热用户应当缴纳采暖费。
第二十六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供热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因天气变化情况,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可提前或延长供热。
各县供热时间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二十七条 在供热期内,用户采暖、保温设施达到规范标准的,除不可抗力原因外,供热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居民用户的室内温度达到18℃(±2℃),不低于16℃,室温合格率不得低于97%。非居民用户的室内温度执行国家规范标准或由供、用热双方在供用热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八条 新热用户或扩大供热面积的热用户,应当向供热经营单位提交有关用热面积、层高、建筑位臵图、平面图、采暖系统图等资料及用热申请书,经审查具备供热条件的,签订供用热合同后方可供热。
第二十九条 供热经营单位的主要供热设施、供热能力、供热面积等发生变化时,应当到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供热经营单位的供热情况加强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设施维护、检修、事故处理等规章制度,健全城市供热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安全运行、稳定供热。实施规范化服务,服务内容、标准、时间等事项须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设施的维修、抢修和监督投诉电话要有专人24小时值班。
第三十一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遵照供热设施、设备维修管理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按期进行大、中、小型检修,使供热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检修工作必须在每个供热期前完成。
第三十二条 供热经营单位的司炉、运行、维修等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三条 供热经营单位的锅炉水质必须进行软化处理,因供热经营单位水质不合格导致用户采暖设施结垢堵塞、锈蚀漏水,由供热经营单位承担责任,并负责维修。
第三十四条 在供热期内,供热经营单位应选择供热区域热力网中间及末端部位有代表性的住宅,分别取顶、中、低层及不同朝向的房间,检测用户室温,并造表记录,热用户签字。每月检测户数(每户按80平方米计算)为:供热面积在5~10万平方米按10%,10~30万平方米按5%,30~60万平方米以上按3%,60万平方米以上按2%进行检测。测温应采用合格的计量器具,标准为:室内距地面0.5—1米,距墙面0.5米,放臵于固定物体上,不得手持。
第三十五条 热用户可以对供热质量等问题进行投诉。集中供热系统的热用户向供热经营单位主管部门投诉;分散热源供热的向热源单位主管部门和物业主管部门投诉。对用户投诉的事项,相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协调处理。第三十六条 供热质量责任根据供热期内测温结果认定,具体测温办法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供热和物业主管部门制定。
因供热经营单位供热质量责任给热用户造成损失的,由供热经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在一个采暖期内,热用户举报的供热质量问题,经具备资质的机构连续10天检测查实,用户室内温度低于16℃时,用户拒绝交纳采暖费,已经交纳采暖费的,由供热企业核算退返。
有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供热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供热经营单位不承担责任:
(一)用热人擅自改变居室结构和室内供热设施的;
(二)因室内装修和节能保温措施不达标影响供热效果的;
(三)停水、停电造成供热中断的;
(四)供热设施正常检修和供热试运行期间;
(五)其他不属于供热单位承担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在供热期间内,除不可抗力外,未经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供热经营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供热。因供热设备故障或不可抗力的因素,不能正常供热时,应在4小时内通知热用户,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供热;停止供热时间超过24小时的,应报告供热经营单位主管部门及物业和供热主管部门,并按天向用户退还热费。
因热用户责任供热单位实施停供的,必须在送达停止供热通知书中明确告知热用户。
第三十八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认真落实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供热保障和有关优惠政策。
第三十九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按供热和物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第五章 用热管理
第四十条 需要用热的用户,应当向供热经营单位申请办理用热手续。
热用户增加、减少用热面积或更名,应当到供热经营单位办理手续。未办理减少用热面积手续的,按原面积收取热费;未办理更名过户手续的,由原房屋产权人或承租人缴纳热费。
用户需要拆改内网管径和供热设施,应当到供热经营单位办理手续后方可施工。未办理手续擅自施工的,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四十一条 热用户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建筑节能规定安装供热计量、分户温度调控装臵,并对房屋采取节能保温措施;
(二)内网系统的改造应当符合供热技术标准;
(三)每年用热前对内网管道和设施进行检修,保证完好;
(四)及时缴纳热费;
(五)不得擅自拆改室内供热设施或启动、关闭供热阀门;
(六)不得擅自增加散热器,安装热水循环预热装臵或放水装臵等。不准取用、排放供热设施循环热水;
(七)不得擅自挪动、改动供热分户控制装臵及其附件;
(八)共用一个供热系统的用户,不能单独提出停热申请;
(九)不得实施影响供热效果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二条 热用户应当对属自身负责维修、养护和更新的供热管网及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修,确保正常供热。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管网设施由供热、物业主管部门和供热经营单位共同向热用户下达限期维修通知。热用户不及时维修,造成停止供热或供热质量不达标的责任由热用户承担,并承担由此造成的热量浪费、设施损坏等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供热期内,符合停暖条件热用户申请停止供热的,应当到供热经营单位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并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室内外设施的安全,因室温过低致使供水、排水管道及其它设施冻裂,造成的一切损失由用户自行承担。
申请停止供暖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用热设施能够分户控制的;
(二)不会对其他热用户的利益和正常供热造成侵害和威胁的;
(三)新建房屋已满规定保修期的。
申请人申请停止供暖的,应在供暖前30日内向供热经营单位提出停暖申请。无正当理由拖欠采暖费的热用户申请人应缴清历年拖欠的采暖费。经供热经营单位审核同意停止供暖的,地暖用户采暖费收缴按一个供热期全额热费的50%,挂片用户采暖费收缴按一个供热期全额热费的30%标准执行。
第四十四条 热用户申请停止用热后,又私自接通供热设施用热的,供热经营单位按全额热费予以追缴。未办理手续自行停止用热的,供热经营单位不予减免热费。
第四十五条 供暖期间,热用户室内用热设施出现故障,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抢修。用户无法修理时,可委托供热经营单位或物业公司有偿代修。
第四十六条 热用户因房屋装修而影响供暖效果的,责任由用户自负,并承担因此给单元楼内其他用户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的责任。第四十七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广泛宣传安全用热知识,及时全面向热用户提供有关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导,定期入户巡检用热设施,确保供用热安全。
供热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入户巡检时,须主动说明事由,并出示供热单位统一制作的工作证件。
热用户应当积极配合供热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对供热设施进行巡查、维修和检修。
第六章 热费收缴
第四十八条 供热价格原则上实行政府定价,具体按照《甘肃省定价目录》的规定执行。供热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应当遵循合理补偿成本、促进节约用热、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调整供热价格必须举行听证。
第四十九条 供热价格要逐步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具体按《张掖市城镇供热计量收费办法(试行)》(张政发〔2010〕135号)执行。
新建建筑应同步安装供热计量和调控装臵。既有建筑具备条件的,应当及时进行改造,达到节能和热计量的要求,按两部制热价计收热费;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改造。过渡期内的热价收取方式,按供热房屋实际建筑面积计收。
第五十条 使用循环预热系统的用户应在预热设施前安装热量计量装臵,供热经营单位按计量数据计收热费。
第五十一条 供热经营单位根据热用户的用热种类和用热性质,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供热价格标准,以供用热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收取热费。
热用户无正当理由或特殊原因不按时缴纳热费的,应当承担合同违约造成的后果和责任。
第五十二条 建立城市供热专项调节资金,用于城市生活困难家庭热费补贴。具体办法由民政等部门制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三条 供热单位收费人员必须佩带由本单位核发的上岗证和持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依法文明收费。
第五十四条 新建建筑空闲期间产生的热费由产权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第五十五条 因供热经营单位责任未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向热用户供热的,供热经营单位应在供热期结束后,按照延误供热时间,折算标准热价减收或者退还热费,同时按合同约定向热用户支付违约金。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从事影响城市供热设施安全行为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因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向供热单位赔偿。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供热主管部门责令当事人或单位立即纠正过错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承担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对供热经营单位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第五十八条 热用户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由供热经营单位督促限期纠正,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五十九条 供热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使用无证人员上岗作业的;
(二)供热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的;
(三)使用不合格城市供热设施的;
(四)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未按规定建立抢修队伍、配备安全设施,未及时抢修供热设施故障的;
(五)擅自停止供热或未履行通知义务而停止供热的。
第六十条 对破坏、盗窃城市供热设施,阻碍、殴打、侮辱依法执行公务工作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二条 城市供热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张掖市人民政府2005年1月16日制定的《张掖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张政发〔2005〕21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张掖市动物检疫员管理办法
张掖市动物检疫员管理办法
(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动物检疫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实现“规范执法、强化监督、提高素质”这一工作目标,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检疫员是指经省兽医局批准的,具有动物检疫员资格,并具体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的产地检疫员和屠宰检疫员。
第三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市动物检疫员的资格审核、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检疫员的资格初审、操作技能培训、日常考核与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格认定
第四条动物检疫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编人员或聘用的专业兽医人员;
(二)具有兽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关专业同等学历水平;
(三)熟悉动物防疫行政法规,掌握法律基本常识;
(四)热爱动物检疫工作,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工作认真负责;
(五)身体健康,无人畜共患病、皮肤病和色盲症;
(六)具有独立从事动物检疫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章职责和义务
第五条动物检疫员承担的职责及义务: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甘肃省畜禽规模养殖防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秉公执法、热情服务。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疫规程的有关规定依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或者加施检疫标志,并对以上检疫结果负责。
(三)检疫中发现病死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应当及时制止其出售、屠宰、加工、运输,责令并监督当事人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重大动物疫病或者疑似重大动物疫病的,应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四)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单位和个人,有权给予批评警告,情节严重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五)按照有关规定填写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相关台账记录,并做好档案管理和信息上报工作。
(六)动物检疫员应积极参加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的会议和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章工作守则
第六条动物检疫员工作守则如下:
(一)严格把关,尽职尽责。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隐瞒疫情和延误报告疫情。
(二)应做到统一着装,佩带标志、衣着整洁、风纪严明,亮证执法、票据齐全。
(三)维护和保管好检疫用具、装备、设施,妥善保管检疫证明、检疫验讫印章、标志等,防止遗失。
(四)对需报检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应及时到岗检疫,不得无故拖延或拒绝检疫。
(五)在规定的地区和范围内实施检疫,不得跨区域检疫。
(六)运载工具消毒时,必须做到消毒器具完备,配药比例正确,方法得当,消毒彻底,不走过场。
(七)报检、检疫、检疫证明领用、上交均有记录。
(八)检疫程序合法、工作到位、判定准确、检疫处理符合要求。
(九)签发检疫证明应符合农业部《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填写及应用规范》要求,并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收取检疫费用。
第五章培训及考核
第七条各县(区)要建立动物检疫员管理档案,实行动物检疫员考试考核及违章、违纪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动物检疫员法律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考试、考核。
(一)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年组织动物检疫员上岗培训考核,并负责组织制定动物检疫员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以理论知识为主,考核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二)各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应按照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求,具体实施辖区内动物检疫员日常培训工作,每年对动物检疫员的专业培训不得少于40学时,培训以实践操作为主。
第八条对无故不参加培训考核的动物检疫员给予通报批评;对两次考试不合格的取消检疫员资格。
第六章奖惩管理
第九条对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政策法规、工作中积极认真、执法严明、成绩显著的动物检疫员,由市、县(区)畜牧兽医局予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可报市、县(区)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条对举报重大违法行为的,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给予举报人200-1000元奖励。
第十一条动物检疫员在执行职务中,因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执法过错的,国家法律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依法执行职务的除外。
第十二条 动物检疫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按规定时间上岗或无故脱岗的;
(二)着装不整洁、未佩戴标志、不携带执法证件、检疫用具和规定的检疫证明的;
(三)动物检疫证填写不规范的;
(四)不能按时准确记录工作日志及填写检疫报表的。
第十三条动物检疫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100-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一)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时,未回收动物免疫证的;
(二)对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只出具检疫证明而未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或不加施规定的检疫标志的;
(三)检疫刀痕不明显或不符合规定的;
(四)未实施消毒开具消毒证明的;
(五)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未及时制止的;
(六)不主动实施检疫的。
第十四条动物检疫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通报批评,并处以200-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动物检疫员资格:
(一)未按法定程序检疫或虽按法定程序检疫,但应检出而未检出的,致使染疫动物或病死动物产品上市销售的;
(二)对检出染疫动物、病死动物产品不认真履行监督处理职责的;
(三)对检疫票据、检疫验讫印章、标志疏于保管造成丢失的;
(四)将票证交给其他人员代开的。
第十五条动物检疫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动物检疫员资格。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一)对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病死或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的;
(二)伪造、买卖检疫证明和法定验讫标志的;
(三)伪造或使用伪造执法证件的;
(四)出具检疫证明上下联不符,弄虚作假的;
(五)只收费不检疫不出证的;
(六)以据代罚、以据代证的;
(七)跨辖区检疫或超越执法权限的;
(八)发现疫情拖延上报、瞒报、谎报的;
(九)故意制造虚假案情或谎报事实,致使审核批准人做出错误决定的;
(十)不作为或故意拖延、推诿,给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失的;
(十一)未按规定填写检疫证明,给管理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
(十二)协助、包庇、参与管理相对人逃避检疫或弄虚作假的;
(十三)对没收、封存和扣压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不按规定处理的,处以500元罚款。私分、变卖上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处以货值的1-2倍罚款。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动物检疫员给予撤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经教育无效,一年内出现三次违章、违纪现象的;
(二)累计两次通报批评的;
(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价值2000元以上的;
(四)失职、渎职情节恶劣,造成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的;
(五)擅自上路检查,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被新闻部门及其它监督部门通报,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被司法单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七条动物检疫员违规违纪责任,由责任人承担,二人以上共同违纪,依其责任大小分别承担。
第十八条 动物检疫员因执法过错,引起行政赔偿的,责任者应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动物检疫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向其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第二十条动物检疫员免职、撤职、复职程序同报批程序,应及时收缴其工作证件及标志,交原发证单位。
第二十一条以上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地方财政。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国家官方兽医管理办法出台时,从其规定,本办法另行修订。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解释。
第五篇:水价实施细则
贵州 省物价 局
文件
贵 州 省水利 电力 厅
黔价工农[2000]188号
——————————————————————————————————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地、州(市),县(市、区、特区)物价局,水电局:
为贯彻实施《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46号),省物价局、省水电厅在对各类有代表性的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的供水成本及价格进行反复调研和测算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施,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的要求。各级物价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确保水利工程供水水价调整与改革的顺利出台。
二、各地在核算和审批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时,要充分依照政策法规认真把握尺度,既要考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多数水管单位难以为继的现状,又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尤其是用水农
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价主管部门要加大水价改革的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向广大用水户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各级物价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审核审批工作。
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供水设施,改善供水条件,扩大供水范围,推广节水灌溉,降低供水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省物价局、省水利电力厅反映。
附:《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二000年六月二十六日
贵 州 省 水 利 工 程
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46号),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由水利部门管理的具有供水功能的蓄水、引水、提水等水利工程的水价核定、水费计收使用和管理。
集体和个体经营管理的水利工程的水价核算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供水成本核算 第三条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供水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的总和。
第四条 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内容和方法按《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水财[1995]226号)执行。
第五条 固定资产核定:1992年底前已成工程按《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财清字[1994]8号)第十二条“物价指数法”规定加1992 年后实际投入数计算;1992年后新建工程按实际投入数计算。
第六条
兼有防洪功能的水库其固定资产采用库容法进行分摊。
第七条
固定资产均提取折旧,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其折旧年限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附录A规定执行。
第八条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包括大修及岁、整修费)取近期3—5年实际发生数的平均值,以制造费科目计入当期成本。
第九条
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94)财农字第397号]规定科目核算,并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标准》(SLJ705—81)确定其人员经费。
第十条 各类用水中各供水对象之间按供水保证率法或其他方法分配供水成本。
第十一条 年供水量采用近期3—5年的平均供水量。
第十二条
水利工程的单位供水成本按下列公式计算: C=(U+D)/W 式中:C——单位供水成本(元/m
3)U——水利工程供水成本(万元)D——供水期间费用(万元)W——年供水量(万m
第三章 供水水价核算
第十三条
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核算
(一)自流灌溉:农业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按各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不含利润和税金;农业灌溉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用水按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加微利、税金核定,税金按国家规定应缴纳的税金计算,其利润按1—2% 的净资产利润率核定。
(二)提水灌溉:国家投资兴建和管理的提灌工程,按提水生产成本、费用核定,不含利润和税金,机电提灌的燃料和电费另计;集体或个体修建和管理的提灌工程并利用水利工程作为提水水源的,其原水水价按前项分别核定。
农业灌溉用水水价在三年内逐步调整到成本价,第一步原则上不低于成本的50%,有条件的可不受此比例限制。
第十四条
工业用水水价按用水性质分为工业消耗水水价、贯流水水价和循环水水价。
工业消耗水水价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税金加6%的净资产利润率核定。
3)工业贯流水水价和循环水水价分别按工业消耗水水价的30—50%和20—40%核定。
第十五条 生活用水水价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税金加60% 的净资产利润率核定。
第十六条 水力发电用水水价,不结合其他用水的按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税金加6%以内的净资产利润率核定;给合其他用水的按水电站每度电售电价的15% 核定。
第十七条 商业、服务行业等其他行业用水水价,按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税金加6—8%的净资产利润率核定; 消耗特大的用水户和特殊行业用水水价按生活用水水价的2—3倍核定。
第四章 水价的审批程序
第十八条 省管水利工程和跨地区水利工程的供水水价由水管单位提出方案,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物价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地、州(市)管水利工程供水水价由各水管单位提出方案,各地、州(市)物价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物价主管部门审批,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县(市)管水利工程及跨乡(镇)水利工程供水水价由各水管单位提出方案,县级物价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地、州(市)物价主管部门审批,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县(市)以下水利工程供水水价由水管单位提出方案,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县级物价主管部门审批。第二十二条 集体管理的水利工程和实行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由集体或个体经营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向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同意,经县级物价主管部门批准后,可由供、用水双方协商定价。
第五章 水费计收、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水费计收是各水管单位的主要职责之一,应依法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水费的足额收取。
第二十四条
农业灌溉水费包括基本水费和计量水费;无论是否用水,受益户均应缴纳基本水费,并于春灌前交清;计量水费(暂不具备计量条件的,可按亩计收)必须在当年的12月15日前结清。基本水费和计量水费分别按应交水费的15%和85%计算。
第二十五条 水费收入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检修大修、更新改造和水管单位维持正常运行管理开支的主要经济来源,应依法计收、加强管理及合理使用。
第二十六条 水管单位收取的水费必须按《办法》规定比例上交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筹用于水管职工培训,水利管理新技术应用和推广。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地、州(市)、县物价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办法》和本实施细则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二○○○年七月一日起施行。由省物价主管部门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