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际沟通与艺术论文
大学生沟通论文
摘要:学会了解与沟通,对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关键字:交往 沟通 艺术 人际关系 尊重 宽容
1、人际沟在人们的习惯意识里,“交谈”几近等同于“语言交流”,人们总觉得“沟通”就是有声的对话。但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古德曼对沟通却作出了一反常规的论断:“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他从心理学角度对沟通的内涵作了独到的补充,这句话,管理学上称之为“古德曼定理”。
也许人们会觉得古德曼定理有些离谱:如果大家都保持沉默,鸦雀无声,沟通还能进行吗?
中国有句成语是“沉默是金”,它与“古德曼定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有些场合,学会沉默内敛,这其实是一种成熟的人生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些矛盾会因为沉默而得以缓解;一些不可言明只可意会的事情也因沉默得以传递,一些内涵复杂的意思同样因了沉默有了深刻领悟的可能„„古人因此用金子来形容沉默的珍贵。沟通,毕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声的会话。七嘴八舌、先声夺人其实最容易使沟通陷入尴尬的困境。那些涉世未深刚走进公司的上班族,他们年轻、天真无邪,充满青春热情,一打开话匣子往往滔滔不绝,甚至不管大家有无聆听,只顾自说自话,其沟通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古德曼定理所说的:“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并不意味着否定说话所具有的重要沟通效果,古德曼教授只是站在心理学独特的角度表述了自己的见解,给沟通的定义打了一个漂亮的补丁,辩证地认知沟通。
聆听,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沉默,沟通在许多时候正需要沉默来完成聆听。你一语他一言,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话,谁来当听众呢。没有沉默的听讲者,发言再响也失去了意义。当开会时,领导在讲台上发言,会场越是鸦雀无声沟通效果往往也就越好,当会下一片嘈杂,会上的发言者就可能要浪费口水了,这也是对发言者的一种漠视、不尊。
思考,也需要沉默,沟通中聆听的一方若没有沉默的时间用以思考,就难以透彻理解发言者的意思。发言者并不能通过大声说话把思想复制给别人,只能通过沉默思考,提高说话的艺术感染力来打动听众,同样,给听众一定时间的沉默去琢磨,对参悟发言者的话语内涵肯定有帮助。
沟通的间歇也是一种沉默,当人们进行过一次满意的沟通之后,都会暂时停歇、沉默下来。吃饱饭之后要消化,听多了发言也需要领悟,沉默、静静地思索是消化别人话语的最好途径。
古德曼定理补充了沟通的外延意义,使之臻于完善,提示沉默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其实,一个人的悟性,一半应该归功于沉默中的思考和感悟。有时候,沉默中的心领神会,甚至可以胜过千言万语。交谈的礼仪
交谈,是表达思想及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在人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在万紫千红、色彩斑斓的礼仪形式中,交谈礼仪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强化语言方面的修养,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交谈的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交谈是人类口头表达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交谈已成为政治、外交、科学、教育、商贸、公关等各个领域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活动。交谈是以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为基本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学习讨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谈心聊天的言语活动。它以对话为基本形态,包括交谈主体、交谈客体、交谈内容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不仅具有固定性,而且具有互换性。交谈要诚恳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要把握自己,与任何人的交谈都应该落落大方.要以自然平等的态度与人交谈.交谈的双方可能身份地位不同,但不论在何人面前,交谈的态度应该是坦然平等的.面对达官贵人不要手足无措,面对比自己低的人时也不要趾高气昂.交谈之前要稍加思索,还没想好之前就不要说或是少说.切不可冒失胡乱议论,甚至不知所云.讲话之前不假思索,讲话必然言不及义,文不对题,会给人以一种浅薄之感.交谈的语言要准确.如果语言不讲究准确性,随意乱说.会给人言不诚、行无信的感觉。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交谈时语言要平等、和谐、坦诚、这样有助于合作的成功。
交谈时用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以交流思想,还可以使谈话的气氛生动活泼,因而善于幽默是一种本事.交谈时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这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修养。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被人尊重。交谈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人类发展史上,交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劳动、生活、交际活动一起发展起来的。交谈的艺术性体现在:尽管人人都会,然而效果却大不一样。所谓“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说明了交谈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交谈的效果。与人进行一次成功的谈话,不仅能获得知识、信息的收益,而且感情上也会得到很多补偿,会感到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而参与一场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交谈,除了是时间上的浪费之外,还会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
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一种动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交谈在交往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个人善于交谈就能广交朋友,给人带来友爱,为社会增添和谐,就能享受到社会特有的友情与温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人因话不得体,伤害了亲友,得罪了同志,甚至有些人因言语失误,结怨结仇,操刀动斧,酿成生活悲剧。
交谈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善于同有思想、有修养的人交谈,就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就是对交谈意义深刻的总结。英国文豪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可见,广泛地交谈可以交流信息、深化思想、增强认识能力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掌握交谈的礼仪要求、提高交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中个人形象的优化
人际沟通中个人形象的优化主要是指个人道德品质的优化。其内容不仅包括遵守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还包括宽容待己,宽容待人。良好的个人形象不仅可能增强个人信心,还可以获得他人信任,稳固人际关系。1.1、悦纳自己克服自卑心理
要想协调好人际关系,让别人接纳和喜欢自己,首先要悦纳自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指出,“只有学会了自己喜欢自己的人才能慷慨和友善地对待别人。”“一旦一个人开始喜欢自己一些,那么人就可能更乐于去对待别人。一旦他克服了对自己痛苦的抱怨情绪他就不会再那样对别人吹毛求疵了,也就更易于容忍别人了。”正所谓:己不爱,焉能爱人,己不尊,何谈尊人。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客观合理时,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自信心强才有可能克服不必要的自卑心理。如果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不符合实际,夸大了自己的缺点短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则只会使自己在别人面前丧失信心,增强自卑感。在沟通中,要有交往成功的信心,不要总是被人际交往会失败的心理所困扰。只有通过多与人沟通,才能增加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机会,也才能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增强自己的信心,克服自卑感。
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交往难以正常进行。主动大胆地与人沟通有利于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因为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才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害羞的心理也会随之而慢慢被消除。1.2、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在认识交往中真诚待人,需要澄清若干错误的认识,需要分清真诚、正直、直率、正言四者间的关系。真诚是指一个人待人的态度,是一个人发自内心而不是虚情假意的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正直是指一个人的品格。是对一个人稳定的、一贯的品质牲的判断和评价。“正”有公正、正义的意思,“直”有刚直不阿的意思。正直的为人,是指一个人主持正义,坚持公理,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光明磊落,不谋私利的意思。有些学生把直率和直言当成了正直和真诚,认为真诚和正直起码直就是要实话实说,就是表在思想一定要直来直去;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委婉一点就是虚伪,就是不真诚。其实,忠言不一定逆耳,良药也不
一定苦口,真诚不等于直率,正直也不等于实知实说。人与交流时,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尤其在表达不满时更是要考虑到交往对象的接受程度,以便于工作能够优化人际关系,减少人际之间不必要的冲突和磨擦。
一般情况下,在表达不满时,我们认为应该遵循如下两条原则:第一,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就是在表达不满的时候,只对事件有本身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攻击对方的人格。第二,对己不对人。对己不对人就是在表达不满的时候,要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要轻易地对对方的行为下结论。一般而言,大学生的领悟性都是很强的,在一个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后,是会有所感悟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人的各种需要之后,将人的需要归为五大类,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已经被东西方众多的心理学家普遍接受。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塔中可以看出,最低层次的需要是人的生物性需要;中间层次的需要属于人的社会以性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的精神需要。要求获得尊重是人的五大基本需要之一,而且是属于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自尊是渴望自己有成就、有名誉,能得到他人的常识信任和重视。前者是建立在自我评价基础之上的尊严,后者是建立在社会以评价基础之上的尊严。
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就要做到:首先,要学会面带微笑。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桥梁。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有沟通了。”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友好、接纳、赞同、理解、宽容和尊重不是皮笑不笑的虚情假意;严肃对人传达的则是封闭、冷漠、拒绝、敌对,仇恨等信息。所以,要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就要学会微笑。其次,要认真倾听。尊重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是认真会倾听。怎样才算是认真人地倾听了呢?就是要诚心、耐心、细心地听,而且要四个“耳朵”听——两个耳朵、眼睛、头脑一起听。用眼睛观察对方讲话的表情,用脑子分析对方讲话的意图,以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即使对方讲的话并不十分令人感兴趣,也应让人家把话讲完。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原则,不损害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1.3.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平等本身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交往中的平等主要是指精神和人格上的平等,主要是指精神和人格上的平等。实际生活中,交往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是很难完全平等的,每个人的相貌、才学等也是有差异的,但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应该是平等的。
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着一条互敬互尊的原则,或者叫做等价原则。马克思说过,“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体力、技能、成熟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地位上也不尽相同。但这是社会以分工造成的,并不意味着人与人生下来就有高有低。《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写道:”人生而平等。因此,平等待人的原则意味着一种对一个人基本人权的尊重。同时平等待人的原则也意味着一个人基本人格的独立,意味着对人与人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否定。
现实生活中,人际之间真正要做到平等交往是很困难的,例如,地位较高的人往往轻视地位较低的人,常常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而地位较低的人以往往会自卑、不敢高攀或不愿高攀的心理,这就容易造成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要把所把握平等交往的原则一方面要一视同仁,平等待人;不以貌取人,以势取人,以才取人,以物取人,以家境取人,以学习成绩取人。另一方面,也要平等待己,克服自卑心理,不要自视低人一等。
1.4、宽诚待人体现大学生的良好品格
大学生们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不允许别人轻易地冒犯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时也要学会忍耐。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亏也不吃,一触即跳,点火就着,本来要维护自己的自尊,但往往会事得其反。
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谈到:“匹夫风辱,拔剑而起,挺身而出,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即勇敢者离不开大志,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够忍辱负重而不致一角即发。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些人之所以小不忍,为了一两句话,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甚至动拳头,乃匹夫之勇也。像大将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不是不勇,也不是不要自己的尊严,而是有大智大勇。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有比古人更为远大的志向和更加广阔的胸怀,应该严以律己,宽限以待人,应该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忍让,学会妥协,学会宽恕别人,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更高水平的人格风范。
大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感觉的“过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沟通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只要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涵养“肚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1.5.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语言艺术
沟通方式的得体与否真接影响到良好人际关系的好坏。人际沟通中,语言是土壤,非语言技巧是雨衣阳光。只有有效将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有机地结全并在现实沟通中最大化地加以运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1.5.1、沟通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
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或激化矛盾。掌握人际沟通的语言艺术的方法有:
第一,称呼得体。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程度。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气氛;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反感,使交往受阻或中断。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及交往的场合、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方的称呼。对长辈的称呼要尊敬,对同辈的称呼要亲切、友好,对关系密切的人可直呼其名,对不熟悉的要用敬词。
第二,说话注意礼貌。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清楚、生动、准确、有感染力、逻缉性强,少用俚语和方言,切忌平平淡淡,滥用词藻,含含糊糊;语音、语调、语速要恰当,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第三,适度地称赞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优点。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对方的优点,进行赞美,对方会很愿意与你多沟通。但是赞美要适度,要有具体的内容,绝不能曲意逢迎。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第四,避免争论。青年大学生喜欢争论,但争论往往是在互不服输、面红耳赤、不愉快甚至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或严重的敌意中结束。这对人际关系的有害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大学生要尽量避免争论,而要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最终要以“求同存异”的方式,既表明了必要的原则性,又不伤害彼此友谊,不强加于人,相互有保留的余地。
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吸引和抓住对方,调动彼此倾谈的激情、兴趣,从内容到形式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知识经验、双方关系及交往场合,使交往关系密切起来。1.5.2、非语言沟通技巧是大学生必备技能
沟通技巧是指除语言沟通之外的各种人际沟通方式,它包括形体语言(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空间距离、衣着打扮等,所以又被称为身体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在人际沟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人们每天的沟通中,语言沟通仅仅占7%,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其中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传递的,38%通过音调。可见,具备良好的非语言沟通能力对于每个想成功的个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正如罗夫•瓦多•爱默生所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够从眼睛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这是它的好处。”所以,非语言沟通的学习在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外界的沟通中,把握形体语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沟通中还可以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但非语言艺术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和夸张,以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的聆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有效的倾听、聆听。在沟通时,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最好不要插话,要等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和恰如其分的肯定和称赞。
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力求在对方的角色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对方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此外,人们在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交往距离也不同。这种差距是由于人们对“自我”的理解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间距离也有差异。同时,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也会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的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合理运用我们和他人的空间,会使取得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鉴于此,当代大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学习把握与人沟通时的恰当距离,并有效运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沟通技巧。
2、正确处理人际间的矛盾
由于社会交往少、沟通面不大且置身于一个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同学间产生矛盾再所难免。一般来说,同学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妒忌、背后议论、误会这三方面。处理不当会对同学的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是同学间沟通的重要环节。2.1、调整心态对待同学的妒忌及背后的议论
妒忌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由于自己不愿或无力改变现状以背后议论的方式对对方表示不满。在现实生活中,当某位同学成绩优异,或获得荣誉,或被委以重任(如当班干部),甚至当他聪明灵活或楚楚动人时,却可能有嫉妒伴随而来。
与妒忌者分享欢乐与荣誉,有助于消除危害人际关系的空气。成绩的取得是与他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取得成绩,获得荣誉时,要注意不要冷落他人,更不要居功自傲。让大家包括妒忌都在内都来分享欢乐及荣誉。
面对不公议论,要以平常心对待。怕人背后议论,实质上是一种恐惧性情绪反应。产生这种情绪反应的原因大多起因于自尊心受到挫折而一时又找不到摆脱这种挫伤的途径,被人议论,实际上是天天都在发生的事,对正确的议论,要虚心听取,对不正确的议论,也可以置之不理。
走自己的路,不为别人的冷嘲热讽所分心,所停步。当一两次考试成绩超过人,别人可能认为是偶然的,嫉妒的只是你的“运气”;然而,当你的成绩稳定在比别人高的水平上时,别人就会心悦诚服的佩服你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此时,你就不再成为他们妒忌的对象了。2.2、及时消除同学间误会
谚云:“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误会总要消除,是非终要定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因此,发生误会后,不防坦然置之,即进行所谓“冷处理”。反之,如果感到自己受了莫大冤屈便急忙气急败坏地到处辩白,则可能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会有可能让大家看笑话。要头脑冷静地分析误会产生的根源,找到症结之所在。如果责任在自己一方,不妨“有则改之”;如果不在,那也不必着急,有谚道:“时间是澄清误会的明矾”。
对于那些错怪自己的人,不要怀有怨恨。因为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不但于事无补,也许还会节外生枝,造成更大的误会。应该看到,在多数情况下,误会的发生总是意味着误会者与你之间已有某种隔阂,只是这种隔阂未为你所注意,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趋于表面化了。这时,就需要我们做一些“修补工作”。历史有名的“将相和”故事,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以启迪。唐人许浑诗云:“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只要我们能像蔺相如正确对待廉颇的误会那样,误会就可能会成为“云尽暮山出”和“雪消春水来”的转机。反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很可能成为彼此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线。
李颖 14020530 卢科米 14020514 张钰宜 14020534 袁永安 14020529 10
第二篇:人际沟通与技巧
人际沟通与技巧
会本 0907
段晓明
1、人际沟通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达到特定的目标,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借助一定的符号载体,在 个人和群体间进行传递,并获得理解的过程。
2、语言沟通是指发送者以语言符号形式实现的沟通。可分为口头语言沟通和文字语言沟通,也称为口头沟 通和书面沟通。
3、按沟通是否具有反馈的情况划分,可将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4、按沟通时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划分,可以将沟通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5、第一位提出沟通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948 年,他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 5 种基本要素,人们 称之为“5W 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6、从内容上划分,演讲大致可分为 7 种类型:政治演讲;生活演讲;学术演讲;法庭演讲;宗教演讲;教 育演讲;礼仪演讲。
7、教育演讲是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讲授知识、交流思想、探讨学问和进行道德和素质教育的演 讲,分为教师演讲和学生演讲两种。
8、从表现风格上划分,演讲可分为 4 种类型:慷慨激昂型;情感深沉型;哲理严谨型;明快活泼型。
9、美国学者 H.拉斯韦尔提出沟通过程模式“5W 模式”,这 5 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 字母,即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10、影响沟通过程中编码和译码的五个条件是:一是编码和译码的技巧;二是态度;三是知识;四是社会文 化背景;五是沟通渠道。
11、有效人际沟通的 6C 原则即清晰(Clear)、简明(Concise)、准确(Correct)、完整(Complete)、有建设 性(Constructive)、礼貌(Courteous)。
12、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在与人沟通时,所产生的影响沟通的心理因素,我们称其为人际沟通的心理障碍。其主要有:自卑、嫉妒、猜忌、羞怯、恐惧等心理障碍。
13、人际沟通中应做到称呼得体,具体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记住对方姓名;二是符合年龄身份;三是 有礼有节有序。
14、介绍他人,也称居中介绍,就是把一个人引见给其他人相识沟通的过程。其先后顺序应坚持受到特别尊 重的一方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的原则。
15、学会赞美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之一,要更好地发挥赞美的效果,需要注意几个要点:第一,实事求是,措辞恰当;第二,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第三,赞美多用于鼓励。
16、人际沟通中,有时也需要拒绝,拒绝的方式主要有:替代式;转移式;模糊式;发问式。
17、演讲,又称演说,讲演。它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向众多人就某问题发表意见或阐明真理的传播活动,其 基本模式为一人讲,众人
听。从本质上看,演讲就是艺术化地发表意见或阐明事理。
18、从功能上划分,演讲可分为 5 种类型: “使人知”演讲; “使人信”演讲; “使人激”演讲; “使人动”演 讲; “使人乐”演讲。
19、演讲与朗诵有区别:演讲以“讲”为主,朗诵以“演”为主。20、从表达形式上划分,演讲可分为 3 种类型: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论辩演讲。
21、演讲的方式主要有:照本宣科;记忆演讲;脱稿演讲;即兴演讲。其中脱稿演讲是最值得推荐的方式。
22、接听电话程序:听到铃声拿起话筒——问候并自报家门——确认对方姓名及单位——商谈并记录有关事 项——复述并确认要点——礼貌道别并放好话筒——整理通话记录
23、拨打电话的程序:准备通话提纲——检查电话号码后拨通电话——问候并自我介绍——确认对方姓名及 单位——商谈有关事项——确认注意事项——礼貌道别并放好话筒
24、表情,是指人们表现在面部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面部器官(包括眼、嘴、舌、鼻、脸等)的动作、姿态 来传递内心的情感体验。
25、在人际沟通中,目光的功能主要有:表达爱憎情感;传递补充的信息;具有威慑作用;显示社会地位。
26、在目光接触中,不同的凝视部位、角度和时间。表明双方的关系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亲密凝 视;公务凝视;社交凝视。
27、人为什么会笑呢?关于笑的理论主要有:释放说、优越说、认知说、欲望满足说。
28、微笑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主要有:缩短心理距离;润滑人际关系;化解矛盾;营造人和氛围。
29、按沟通的组织程度划分,可以将沟通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30、在正式沟通中,按照信息传递的方向,又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31、按沟通时所使用的符号形式划分,可以将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32、恰当的微笑应做到以下几点:微笑要真诚;微笑要适度;微笑要得体。
33、演讲中运用手势,应注意几点要求:精当;自然;简练;和谐。
34、人和人之间总要保持一定的空间和距离,即人际距离。人际距离主要有四种类型:亲密距离;常规距离; 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35、正确使用移动电话应注意的事项:要遵守公共秩序,要注意通话方式,要自觉维护安全秩序。
一、演讲的选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演讲中的。“米” 就是材料。,演讲使用的材料及其结构对演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在演讲中我们应选用一些什么样的材料呢?(1)选择能说明主题的材料 1
人际沟通与技巧
会本 0907
段晓明
选取材料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材料要能体现说明主题。在
选择材料时,一定要从主题出发,既不要滥竽充 数,也不能不忍割爱。有些人在写演讲稿时,从兴趣出发,不管材料能不能说明主题,都用到讲稿中去,结 果不仅不利于说明主题,反而妨碍了主题的表达。还有的人觉得自己手中的材料很好,不用太可惜,硬把它 塞到演讲稿中,结果是牵强附会,也是有害无益的。所以在写演讲稿时,一定要避免上面两种毛病,有用则 用,无用则弃,只有如此,你的演讲稿才会是一篇好的演讲稿,你的演讲才是成功的演讲。(2)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 所谓的典型意义的材料就是指有规律性、普遍性,能说明主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用到 演讲中去,不要选择那些个别的、特殊的材料,那样的材料不起支撑作用,相反会给人偏颇极端的印象。典 型材料不一定非是大事、名人、伟人的事迹,相反,那些细小的普通人的事迹往往更能说服人,也更具有典 型意义。(3)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 写演讲稿不是文学创作,演讲稿中所使用的事迹也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来不得半点杜撰,而且也不允 许利用联想或想象去丰富本来就不存在的细节。因此,演讲的材料不允许虚构,它是真实可信的,是经得起 论证推敲的,是不怕事实和时间检验的,尤其是事迹演讲更是如此。我们要求演讲中的事迹必须确有其事,演讲中的人物必须真有其人,千万不要将一些道听途说东西写进演讲稿中,否则产生的恶劣后果不堪设想。(4)选择新鲜的材料 材料越新,时代感就越强,离听众的现实也就越近,就越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所以在选择演讲材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新鲜的材料。(5)选择符合听众心理的材料 在演讲之前,首先要明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听众?这些听众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他们关心什 么?只有了解听众,我们的演讲才是有的放矢,我们选用材料才能符合听众的心理,听众才是爱听的,喜欢 听的。比如,我们要讲“今天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歌颂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 成果。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工厂的工人,那么,我就可以选用工作环境的变化作材料;如果我们面对的是街头 巷尾的老人、妇女,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我们衣食住行的变化作材料;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党政干部,寻我们不 妨就拿数据作材料……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材料,听众才能喜欢听,否则演讲是不会取得好 的效果的。(6)根据演讲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 演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类型,……一类是以说理为主的说理性演讲,一类是以抒情为主 的抒情性
第三篇: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
《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讲座心得体会
第三组 外国语学院 周苏
今天上午吴旭光教授的讲座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富有传奇的人生,更因为他向我们娓娓道来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重要性,令我获益匪浅。
吴旭光教授小时候因为意外失去了一条手臂,但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变的灰暗。他开始学习用左手写字,刻苦学习,经历了一次失败后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在校期间,他担任班级团支书一职,对我们在座的学生骨干来说他是大前辈。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稳居前三,班级工作更是干得出色,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他身残志坚,兴趣广泛,擅长各种乐器,并在讲座结束之际向我们展示了口琴和口哨,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然而,吴旭光教授传授给我们更多的是如何掌握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加入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你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闹笑话。
对于我们这些辅导员助理来讲,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当着辅导员与同学们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如果我们的沟通有误,就会导致这三位一体交流的失败。只有拥有很强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我们才能更好的协助辅导员助理处理日常工作;才能指导、协助、帮助班委组织各种学生活动;才能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并及时向辅导员汇报;才能充分利用学生身份,深入学生当中,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想动态,真正做好辅导员的助手,提高辅导员老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的来说,这次讲座有利于我们辅导员助理们更好的工作,对我们今后不断改善自身,增强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未来,我们也会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辅导员助理岗位的有效管理机制,做一个负责、称职的学生骨干。
2014.5.18
第四篇: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
关于朋友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少了”。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懂的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或者说是想不明白、不能理解。然后,上了大学,开始有点感触了。
对于选修课,说实话,以前真的只是抱着一种拿学分的心态。然后上学期选课的时候看到了这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很感兴趣。对于我们这些八零九零的大学生来说,真的缺少了太多太多的与人沟通的机会和方法,或者说,我们不懂得怎么与人沟通。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达,上网,电脑,飞快流利的敲打着键盘,表达我们以为的“沟通与了解”。而在现实中,我们忽略了多少身边的朋友。渐渐地,我们开始害怕现实中的交流,面对故友,我们不懂得怎么叙旧,只是形式化的寒暄着。面对陌生的新朋友,我们不懂怎么样去相互了解,只是生硬地询问着彼此。然后我们发现,老朋友疏远了,新朋友还没有深交,于是就验证了那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少了。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还会经常与以前的朋友联系。后来时间久了,有太多的借口纵使我们忘记了联系。也许一个人一生能碰到的知心朋友没有很多个,真正愿意分享一切的朋友更是屈指可数。时间总是很无情地摧残一切,你斩钉截铁地宣誓它的永恒,却还是会在时间的空隙中不经意地流走。
也许他/她被你遗忘在某个角落了,记得曾经你们很要好的,记得曾经你们手拉手一起上学,记得曾经你因为他/她不给你抄作业而很生气,记得曾经你们很单纯地说好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或者好兄弟,记得曾经你们一起骑着单车享受着放学回家的路总有说不完的话,记得曾经你伤心难过的时候总是他/她第一个给你安慰,记得曾经你看到他/她不快乐也会跟着泪流满面,记得曾经你们一起躲在角落默数着分别的距离,记得曾经你们说好不要分开要念同一所高中还有大学,记得曾经你们信誓旦旦说好即使分开也要经常联系,说好不会忘记,说好别离不哭泣,说好要快乐做自己,说好的,我们还记得吗?也许我们的记忆太过隐蔽了,上面长满了爬山虎。
很想念他/她们,就发条短信吧。他/她们会很快乐地记得你还有你们。也许你太忙了也许你早失去了他/她的联系,也许他/她的轮廓也已经很模糊了,也许你有点失落有点懊悔有点心/新的触动了。朋友总是美美的,却在不经意地渐行渐远,彼此凝望…守候。
关于能力
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新泽西的一家分工厂,过去曾因管理混乱,而差点倒闭。后来总公司派去了一位很能干的人物,在他到任后的第三天,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偌大的厂房里,一道道流水线如同一道道屏障隔断了工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机器的轰鸣声,试车线上滚动轴发出的噪音更使人们关于工作的信息交流越发难以实现。由于工厂濒临倒闭,过去的领导一个劲地要生产任务,而将大家一同聚餐、厂外共同娱乐时间压缩到了最低线。所有这些,使得员工们彼此谈心、交往的机会微乎其微,工厂的凄凉景象很快使他们工作的热情大减,人际关系的冷漠也使员工本来很坏的心情雪上加霜。组织内出现了混乱,人们口角不断,不必要的争议也开始增多,有的人还干脆就破罐破摔,工厂的情势每况愈下这才到总部去搬来救兵。这位新任的管理者在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问题的根本之后,果断地决定以后员工的午餐费由厂里负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留下来聚餐,共渡难关。在员工看来,工厂可能到了最后关头,需要大干一番了,所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实这位经理的真实意图就在于给员工们一个互相沟通了解的机会,以建立信任空间,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有所改观。在每天中午大家就餐时,经理还亲自在食堂的一角架起了烤肉架,免费为每位员工烤肉。一番辛苦没有白费,在那段日子,员工们餐桌上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关组织未来的走向的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拿出来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
这位经理冒着成本增加的危险拯救了企业不良的人际关系,使所有的成员又都回到了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去了。尽管机器的噪音还是不止,但已经挡不住人们内心深处的交流了。两个月后,企业业绩回转,5个月后,企业奇迹般的开始赢利了。这个企业至今还保持着这一传统,中午的午餐大家欢聚一堂,由经理亲自派送烤肉。
有人说“成功=30%知识+70%人脉”;更有人说“人际关系与人力技能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因为人永远不孤立,我们和所有的东西都会发生关系,而生命中最主要的,也就是这种人际关系。由此看来,要想成功,就首先应该知道并灵活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传递过程。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有一种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人力技能环境的需求。根据权威组织学家的统计分析,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工作上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或工作动机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人际关系处理和人力技能上的失败。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素质、人格和品德。谁都明白处世之
难,谁都渴望处世圆满,我们常常会因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不和谐而苦恼和惆怅。圆满的人生不仅限于个人的独立,还须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称赞是人的共性。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和培养好人力技能都是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资本。《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靖崎曾说过:“我富有的父亲说:如果你想做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人际关系是你最重要的技巧。他还说:如果你想在生意中成功,你应该不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技巧。”因此,人际关系其实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与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面对这个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更应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成功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指的不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吗?
关于儒家
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是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简言之,就是:仁者,爱仁也;仁者,己所不欲,勿施人也;仁者,欲达人,先达己也。这种“仁”的观念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守信用、要以和为贵。以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这种儒家观念无疑是正确的,它像一剂清凉药,撕去人与人之间的伪善与隔膜,将彼此心灵畅通。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信誉开始贬值,人人自危。倡导儒家文化,给当今社会一种召唤,一种真诚的感动!也许,儒家文化的老古董,根本解决不了什么欺骗,但是若能招回一份人心的真诚,人间便少了一份伪善。我们呼喊诚信,屏弃伪善,那么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为我们相处的更加和谐、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富强服务。传统的儒家文化给现代社会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这句话中涉及到了从家庭到社会的一个人际关系。“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至爱自然的道德价值来源。不是因为你的父母兄弟就是所有人的父母兄弟所以我们要“泛爱众”,而是因为人是天地所生,“四海之内皆兄弟”。
可见,从“入则孝,出则悌”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经历从自然血亲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关系,到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社会人际关系。
第五篇:领导与艺术论文_20140627
从世界杯期间推迟上班时间看领导艺术之企业人性化管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06月
对于广大球迷朋友而言,今年的六月、七月无疑是最幸福的时刻。这边,NBA总决赛热火与马刺打的难解难分,你赢一场,我赢一场,如同坐过山车;那边,4年才举办一次的天下第一体育赛事——足球世界杯也已经由巴西和克罗地亚打响了第一炮,比赛场面异常火爆,拼抢非常激烈。
作为世界上第一运动,足球在世界上有数以亿计的球迷,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正是所有足球迷的盛宴。不乏很多真枪实弹的懂球帝,也有不少盲目跟风的伪球迷,甚至还有很多为xx帅哥而来的花痴,其中,C罗、梅西等大帅哥自然首当其冲。
因而,不用怀疑、不用猜测,这几乎又是人人参与、人人关注的赛事。
但因为时差的原因,中国的球迷只能在深夜或凌晨开看球。我们知道,在这亿万球迷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职人士。这些在职白领,白天要工作,晚上要看球,体力和耐力都将面临着考验。看球?工作?也就成为这部分球迷两难的选择。
同样,在世界杯期间,企业管理业面临着同样考验。员工可能会因为看球而消极工作,或以各种理由请假、外出等手段达到其看世界杯的目的。世界杯期间的公司管理,是个头疼的事情,是防是堵是疏是导,彰显了领导层的管理艺术。
世界杯,对于很多职场球迷是一次难逢的机遇,作为企业,面对员工的世界杯热情和欣赏需求,如何安排大有学问,一味的“不能影响工作”反而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变“不能”为“可以”乃至“支持”是一种人性化的经营智慧,也体现了对员工体育娱乐福利的呵护。
工作和业余爱好失衡,是很多职场人士的苦恼,也是企业管理的苦恼。从员工的角度讲,员工是一个社会人,更是一个有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的人,但是,企业又要求员工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这就产生了矛盾。找到了员工工作和业余爱好的平衡点,就是一种智慧。担负着一定管理之责的管理者,面对下属在世界杯期间看球与工作问题上是管还是不管?如果不管,放任下属在看球与工作之间而自流的话,面对一大堆的工作无人问津的后果,又将如何向boss和客户交待?如果管,又该怎么管?请假不批?还是对下属严加看管?想过没有,不管你怎么做,或许最受伤最痛苦的只能是你——管理者。
然而,世界杯期间工作与看球,能否“熊掌与鱼翅兼得”?对于员工而言要想做到“熊掌与鱼翅兼得”我认为似乎不太可能,毕竟为人之雇员的身份职场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无法掌控了。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忙里偷闲”——要不是利用周末收看重播,要不就只能在网络上关注一下最终结果了。而对于企业抑或是企业管理者而言,在世界杯期间应对员工“看球与工作”要做到“熊掌与鱼翅兼得”,我认为或许有一定可操作空间——毕竟是头顶了一顶“乌纱帽”,拥有抑或是可支配的企业资源似乎要比普通的员工多得多的缘故吧。但是究竟该如何操作呢?
方法论
1、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员工打开看球福利的通道,比如放“世界杯假”,引起员工点赞。
就在不少球迷深陷“如何请假”的苦恼之时,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适时推出“看球”福利,不少公司都认为,与其让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地磨洋工,还不如适当地放假。于是,有公司宣布在开幕式放假;有公司宣布在决赛日放假。近日广州一家科技公司发出《关于世界杯期间看球福利的通知》,允许员工在世界杯期间可以根据自身的观赛需求,在熬夜看球的次日申请休假,最多可休3天。
除了可以申请3次休假,该公司内部还举行相应的世界杯活动。比如每周五晚在公司餐厅举办“世界杯直播夜”活动,现场提供直播大屏、啤酒、饮料、零食、助威器材,并增设穿梭巴士送员工回家。如此人性化的福利,引得众多网友点赞,戏称其为“别人家的公司”。
因为“世界杯假”的实行,掳获了不少员工的心。只要员工的心齐了,队伍就不会涣散了。由此看来,松弛有度,才是世界杯期间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法宝。
方法论
2、可以尝试在世界杯期间给下属一个弹性工作时间——因为深夜看球次日推迟1-3小时上班。世界杯期间,虽说很多人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诱惑实在难挡,许多熬夜看球的职工一定心想:上班时间能推迟一会儿该多好啊。
在这一“强烈呼声”下,北京一家公司的老板就决定给员工临时调整上班时间,从早上9点半改至早上10点半。该企业管理者认为,熬夜看球必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投入度,存在安全生产的隐患。而世界杯足球赛4年一次,强制不让职工看球也不现实。
因此他尝试“变堵为疏”,设立“推迟一小时上班”制。同时,他还在公司的茶水间新添置提神饮料,供员工白天上班时提神解乏。此举既保障了员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也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世界杯期间推迟上班时间是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体现。
方法论
3、根据世界杯赛程,结合“轻重缓急”原则合理安排下属的工作。尽可能地在不违背公司原则与不影响工作本身的前提下“释放”员工。
日前,某咨询公司对阿根廷168家公司进行了“世界杯期间的活动”的问卷调查,其中近九成的公司表示将在办公区安装电视,允许员工在办公期间观看世界杯直播。
另外,近两成的公司称,愿意根据世界杯赛事的时间来调整办公时间。6%的公司选择允许员工上网观看比赛,7%的公司选择员工可在家办公。
从上面种种案例可以看出:能用足球引导员工的都是好老板!作为老板,应该理解这群人,理解球迷的热情、率真、执著。员工的这份热情、率真、执著如果延伸到职场上延伸到工作中,对企业、对员工都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按照绩效四等级考核机制,老板的这些管理行为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D级:极度限制“球迷员工”级。工作甚至比平时还要加码,以免他们在世界杯的一个月里“放纵”自己而影响绩效。结果:有可能造成上下级关系极度紧张,劳资矛盾加剧,甚至某些员工有过激行为或是因此辞职。C级:无视本企业球迷群体的存在,“闭上眼睛就没有悬崖”,一如既往。结果:“球迷员工”不舒服,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可能会指挥他们在某些时候产生某些不利于绩效的行为。B级:理解,一定程度上容忍“球迷员工”。结果:员工工作状态、上下级关系、劳资关系没有因为世界杯而受到太大影响,但恐怕也仅仅是满足了“球迷员工”的基本需求而已。A级:充分理解“球迷员工”,有效引导,但是对他们的工作结果考核不能放松,还要注意兼顾“非球迷员工”。更可以把32支球队的胜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在晨会等场合与员工一起分享。结果会发现:这是一次多好的加强团队建设、融洽上下级及劳资关系、提高整体绩效的机会呀!
长期以来,职业疲劳作为一种劳动现象,不但员工深有体验,企业管理者也想寻找积极的办法克服,毕竟,它已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创新意识。“看球福利”,让员工在观看赛事中获得体育欣赏的愉悦感,从而将这种愉悦感带到工作中,反而能够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企业的忠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适当给员工以自由也可以产生利润的推动力,从而繁衍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烘托世界杯的氛围,让世界杯带动全民健身,企业的体育健身责任和全民健身责任从“边工作边追世界杯”中也体现出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说大很大,说小很小,“边工作边追世界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聪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积极理解践行,让员工积极分享世界杯的精神快感,本身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企业文化渗透教育,企业文化融入竞技体育的欣赏和践行内涵,也拓展了企业文化的更高内涵,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注入了新的动力,值得推崇。
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大公司都非常喜欢采用“弹性工作制”,除核心工作时间以外,员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早上的上班时间和下午的下班时间,以避免地铁、公交的高峰时间,满足员工的个人喜好,这不仅是对员工工作权的尊重,也是对员工身心自由的照顾和安抚,很有人性化色彩。
让员工拥有车子和房子是福利,让员工去旅游是福利,允许员工在家办公,一个礼拜少到单位上一天班是工时性福利,不断拓宽福利的外延和内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今,企业能够将“世界杯进行时”作为体育文化福利郑重提出来,不仅是福利智慧,也是先进的企业文化意识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