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武昌区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化对策研究
推进武昌区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化对策研究
旅游业是当下的朝阳产业之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更能推动当地环保工作的力度和水平,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优良的人文环境也是旅游区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重要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武昌区旅游资源综述
武昌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分布集中,古城内有千古名楼、老宅古巷,有共和首义处、革命缅怀地,地区滨江频湖,坐拥长江东湖之湖光山色,是武汉城市旅游的核心区域。各景区景点均有道路通达,交通优势明显。城市设施完备,产业支撑完好。
但是,武昌区的各类旅游资源分属省、市、区的园林、文化、宗教、科研等多个部门管理,缺乏产业联动机制,旅游管理主体性不突出,对于整个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整体包装促销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主要景点配套设施不足,规模受到限制。黄鹤楼、户部巷等景点处于老城区或主干道附近,停车空间有限,周边环境整治与改造困难。
二、武昌旅游景点的分类
按旅游景区的内容和形式,可将武昌辖区内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分为以下八类:
1、红色旅游文化,包含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故居,农民运动讲习所等;
2、首义旅游文化,包含辛亥革命纪念馆、起义门、首义十八景文化园等;
3、古城旅游文化,包含黄鹤楼、、昙华林省博物馆等;
4、滨水旅游文化,包含东湖风景区、沙湖、江滩等;
5、宗教旅游文化,包含宝通寺、长春观等;
6、高校旅游文化,包含武汉大学、民大、地大、华科等;
7、山脉旅游文化,包含蛇山、洪山、珞珈山、九峰山等;
8、民俗旅游文化,包含户部巷、昙华林、胭脂坊等,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前七种旅游文化融合。三、八种旅游文化在经济角度上的比较
旅游首先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休闲方式,那么首先从经济价值的角度对以上八种旅游文化进行一番简单的对比:
对于红色旅游文化而言,武昌的红色旅游文化主要的特色在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历程和国共合作的历史轨迹。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见证革命历史、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存在的红色旅游景点,一般来讲更多的是起到教育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对于纯粹的旅游和休闲来讲,对游人吸引力有限。对于首义旅游文化而言,武昌首义吹响了封建王朝覆灭的第一声号角,这无疑是中国近代发展历程中由衰败走向复兴、由愚昧走向启蒙的转折点。有着与红色旅游文化相似地具有政治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也是一个海峡两岸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对游人吸引力同样有限。与红色旅游不同的是,“首义”是武昌区重要而有特色的一张名片,代表了一种敢为天下先得勇气和精神。借辛亥革命百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机遇,武昌区的首义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将产生一次飞跃,并带动其他旅游产品的提升。
对于古城旅游文化而言,声名远播的黄鹤楼是其中的代表,体现着楚地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受中心城区交通环境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以黄鹤楼、昙华林为代表的古城文化景点位于空间紧张的中心城区,必要的配套设施缺乏,旅游容量较小,导致产生游客“难进来、散不开、玩不好”的尴尬局面。
对于滨水旅游文化而言,笔者认为有良好的前景。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水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最大城中湖东湖的武昌尤为明显。东沙湖联通工程即将竣工,届时武昌中心城区内的两大湖泊将连成一个整体。东湖景区的配套设施完备,景区规模大,能与高校旅游区衔接;沙湖虽然尚未开发,但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中南商圈、徐东商圈、沙湖文娱区的环抱之中,交通便利,并尚有较多的可利 用空间,这一点在寸土寸金的武汉中心城区中极为罕见。随着东沙湖联通工程作用的发挥,沙湖的水质将逐年得到改善,再营造和保护若干湖边绿地,沙湖将成为武昌区旅游新的增长点。同时中心城区中营造一片良好的水域和绿地,将对净化周边环境、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宗教文化旅游而言,笔者认为对游客吸引力有限。中国是一个有着厚重宗教文化底蕴却没有太多宗教传统的国家,信教人口所占的比重不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宗教持一种功利的态度(即拜了某个神明能给自己带来某些利益),而不是像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那样将宗教的教义作为人生的支撑。故而笔者认为单纯的宗教旅游只有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如春节期间,才会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力,而这一时间段又容易受黄金周的影响力而湮没,故而笔者认为单纯的宗教文化旅游短时间内经济前景有限,只有将宗教旅游置于山水之间交相辉映,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高校旅游而言,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访。受到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过多的开发高校旅游会影响高校自身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应该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比较有影响力高校旅游文化如武汉大学的樱花节,就是典型的例证。
对于山脉旅游而言,由于武汉地处冲积平原地带,不会 有传统山区旅游太高太大的山峰,单独来看吸引力有限。但是,武汉,尤其是武昌的山基本都在水边,山水相依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山丘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森林中含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的负氧离子,不用远行即可亲近自然,以山为依托,建有寺庙、高校等人文景观,并与湖区紧密相连,可将滨湖、山丘、宗教三个方面整合为一体,统筹开发旅游资源。
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民俗的存在。所以笔者认为民俗小吃文化旅游不但能在户部巷、昙华林集中向游客展示,也能融入上述七种旅游文化中,在此不多更多阐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辛亥百年系列纪念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可以将精力转到比较有经济前景的滨湖旅游上,依据地理和人文联系,以滨湖旅游牵头,糅合山脉、宗教旅游,打造全新的武昌旅游新形象。
四、滨水旅游文化发展措施
武昌湖泊旅游的优势在很多调研文章中都有清晰深刻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的旅游从猎奇为目的的观光型旅游转化为休闲型的度假旅游,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有更多的回头客户群,如果我们的旅游产品能像一般的知名品牌一样培养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那么我们的旅游产业将是非常成功的。而高铁带来的客源大多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 京津塘等经济较为发达、购买力较强的人群。这类人群平时的工作压力较大,从而有了经常外出旅游,放松压力的需要。而由于工作的关系又不能花太多的时间、走更远的地方。笔者认为他们需要的,不在于山川的秀丽险峻,而在于内心的平和安闲,林中反思过往、湖畔漫步垂钓、湖中荡舟成了理想的选择,这些构成了我们主要的潜在游客群体。
谈到滨水,尤其是湖泊旅游,杭州的西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竞争者,笔者认为西湖相比东湖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白堤、苏堤、断桥、雷峰塔、岳于两太保等等,这些是东湖无法企及的。而现有的东湖风景区被分割为梨园、磨山、落雁岛等大小不一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景点,产品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开发主题和个性特色不鲜明。已有的三国文化的东湖旅游略有牵强附会之感。但是换个角度看,东湖不应该是单独的一个湖泊,以长江南岸的“大武昌”为自足点,东湖可与周边的沙湖、南湖、严西湖组成湖群为体,并与环抱其中的山丘相接做骨,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平和淡泊的精神为魂,营造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休闲度假胜地。
武昌有众多湖泊,资源丰富。然而众多的资源分属多个部门管辖,分散了人力和资金。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大武昌”的角度,即长江南岸的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联手,以东湖这个最大的城中湖为龙头,沙湖、严西湖、南湖等其 他湖泊为补充,统一筹划,明确分工,各自突出重点和优势,从而满足游客的各类消费需求。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领导
武汉市长江南岸城区分为武昌、青山和洪山三个区,湖泊等景区则分属武昌、青山、洪山、东湖风景区四个单位管理。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重复建设和内耗。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由相关区级领导牵头,组成一个统一的“大东湖群”领导小组,结合武昌区八个“平方公里级”的建设规划,对“大东湖群”作出综合规划,明确分工,减少重复建设。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如位于中心城区的沙湖承担文化生活和都市休闲的功能;最大的东湖承担水上娱乐、节庆活动的功能;远城区的严西湖承担滨水度假、承接会务的功能等等。
2、统一建设,营造自然环境
为了整合“大东湖群”资源,我们需要作出一系列建设、宣传和炒作,充分利用东湖这一最大城中湖的优势,携长江南岸其他湖泊组成湖群,共同构建一个具有武昌特色化的“城中桃园”形象,以此直面其他湖泊水域旅游景区的竞争。将“大武昌”建设为游客心目中不用深入山林就能享受心灵宁静的一片乐土。概括为“水为体,山为骨,庙为魂”。
以水为体,总揽长江南岸的大小湖泊,与长江一起,将 武昌城区环抱于一片碧水之中,构建大东湖基本框架;以山为骨,以蛇山、洪山、珞珈山等山丘为骨架,将长江与湖群联系在一起,将宗教文化和传统民俗融入自然景观,也让黄鹤楼与东湖交相辉映,以此形成核心;以庙为魂,游客在山水之间收获的宁静与传统道家文化、隐士文化契合,达到内心的升华,构建景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通过建设山水相依、寺院点缀的大武昌大东湖。使游客能在山顶观景,山脚湖边休闲养生。通过感受山水之间的平和和放达,从而寻求内心的宁静,反思过往,畅想未来。尽量减少人工建筑,还原自然本色。突出大东湖群博大的特点,展现大东湖群包容的特色,彰显大东湖群包罗万象的特质。将东湖的景点加以整合和重新规划,以一个完整博大的“大东湖湖群”形象迎接游客。
3、加强宣传,塑造人文环境
宣传方面,笔者认为歌曲《黄鹤楼》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利用电视、网络传媒,将为宣传景区创作的歌曲拍摄成MTV,短小精干。使受众在欣赏优秀歌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扩大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潜在游客。但不同于《黄鹤楼》的写实,对于这样一个由湖、山、庙组合而成的综合性景区,为了配合隐逸的主题和心理暗示,应该着重写意。同时充分利用武昌区的高等教育优势,广泛激发高校学生这一具有良好创作潜力和激情的创作群体,使其 为宣传家乡而创作并制成专辑发售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而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此笔者已有尝试,作品附后。(歌词原创,曲谱借用《仙剑奇侠传四》中的背景音乐)
附:《凤歌青天》
歌词:
微风抚芳草,碧水长流。嬉戏荷叶间,小舟荡晃悠悠。纵情相对歌,笑靥轻抖。莲映笑,鹅长鸣,花戴头。
唱日出,颂晚霞,歌遍九天舞不休。伊人笑,似水柔。长流连望不够。
唱逍遥,颂韶华,淹没人间苦与愁。江河美,青山秀。同陶醉共载酒。
第二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二)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二)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
我国旅游开发有两种初始动机,一是进行初级建设,包装后倒卖,拆卖旅游资源;二是想和国家某个民生大项目捆绑,以城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再通过旅游业的繁荣来推进城镇化进程。无所谓较坏或较好的动机,前者相当于由一级开发商去承担探索利益点的咨询兼创投工作,后者则可以借助企业的专业优势,在改变地区面貌的同时,给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宜昌在解放前后多个发展阶段融合上述两种模式,堪称旅游总体规划,文化建设和经济开发的双料样板儿。2400历史旅游圣地开发艰难
宜昌在开发前就是私人旅游的热门线路,它漫长的城市历史,超过400处文化古迹,独占性的自然风光都使之成为,讨厌团体旅游的BoBo族们的一时之选。它的优劣势都特别明显:原住民与人文景观结合,上千年的古迹和生活区不可拆分,旅游团如果想进来就得给村民分成,人家还未必乐意,因为打扰正常生活,这也是当地考古项目拖延那么久,到三峡水电站开建时才集中挖掘,搬迁的症结所在。观赏自然风格有一定风险,所以团队旅游就只是坐船走马观花一番,旅游才愿意,才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去走那些小路,而且蓄水量上升到170米,沿途很多景观也都被淹没了。三峡景区要想进行旅游总体规划,要想有针对性地景区提升,造福宜昌,就必须打破延续白余年的旧格局,如果没有三峡工程,宜昌旅游的系统工程启动,定然和那些一拖再拖的考古挖掘一样遥遥无期。旅游开发的利润来自“消灭不可能”
将生活区改造成旅游区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所有居民纳入新的旅游综合体,同时又不削弱原始经济的内部造血机能,成功案例是西单和涩谷,二者是在文化内涵自发产生后再进行旅游总体规划,与开发者,政府利益均沾,所以它的主要利润来自开发商的眼光,旅游综合体中的原有经济单位不需要旅游业提成,而是会借由旅游人口的涌入提升既有业务的利润。另一种是将新拟建的旅游综合体中全部居民迁出,重新进行景区设计,植入服务人口,围绕原有卖点打造消费性文化场所,成功案例是798和平遥,这种形式必须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而且将削弱或废除原风景区的经济造血机能,因此很难通过审批。
三峡是第一个大规模人口迁徙,整体规划,国家投资,全部推倒重建的旅游
景区,但它有两个项目启动条件别的地方很难满足,一是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清末至今百余年旅游开发和运营的经验,以及人气的储备。二是旅游开发并不是宜昌改造的主要动机,它的核心利益是全部机组建成后每年几百上千亿的发电产值,它能“照亮半个中国”,搞旅游业是宜昌得到的附带利益,它因“两坝一峡”成为三峡工程和自然景观的最大受益者,地方政府投入却很少,旅游开发的系统工程是集合了全国各地的顶级专家义务给它白干的,专家们还要满心欢喜地感激政府能给了这么光荣的参与机会。
宜昌项目给行业的启示是,不要在旅游卖点的设计,组织,改造初期就先计算经济和社会成本,否则小到涩谷,大到三峡都一定是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承担不起的天文数字。开发商必须先找到各方参与进来的利益点,尤其是既得利益群体在开发中获得利益,你才有机会廉价甚至免费实用合同方,政府,第三方的资源。关于宜昌旅游综合体和西单王府井项目的深入研究,如项目选择,利益点挖掘,利益群体的权衡,与原始经济单位的博弈等课题,请参考方圆水木的相关专题文章。
第三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一)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一)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
文化旅游是个近些年被炒得很热,又总被景区规划专家滥用的概念。它想在宏观上达到“人口搬运”以集中刺激消费的作用,且不说这种人为制造的消费波峰在经济层面上有多大意义,单是旅游热点的挖掘和包装,围绕卖点建立产业链的可行性都很让人头疼,在网上也还找不到成熟的专家意见。在旅游总体规划相关专题里,方圆水木也只是提出这个产业的一般规律和面对的困难,并做出破题之尝试。
人口搬运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有待证实
既然一切形式的旅游项目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石之上,则“文化旅游”就只能理解为,它的文化内涵更侧重于人工建设,而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从而使营销与市场学的矛盾伴随项目始终。做市场的人重视收益,营销部门则偏重于卖点渲染,前者本质上是渠道建设,后者更像套利行为,即“让同一款产品在不同市场中拥有差价”,这个差额利润如果主要是营销的,人为塑造,乃至主观想象的成果,它就归于文化旅游的范畴。
文化旅游是否能创造出不同的产品体验是个心理学课题,它的景区设计和文化培育都不易把握。经济学家的讨论重点是,一个景点聚集起来的这些人口,是否真能产生比他们分散于各地更大的消费,这涉及到产业政策的合理性问题。4万亿计划证明,集中投资,集中消费,集中借贷最终只能透支未来需求。理想的想法是,旅游综合体的游客在一个月里消费了三个月的收入,他就要在这一年的其它时间里扩大产值,而不是在另外两个月里过紧巴日子。或者基于全民高储蓄率的假设,游客只是用掉了应花而没花的钱,过剩储蓄就会借助旅游行业转化为投资,进一步产生刺激消费和就业的乘数效应。不过我国80%的劳动者人均储蓄只有7500元,他们似乎不可能在平均三个人养一个退休劳力的条件下拿出这么多钱去集中消费,而且在不健全的投资环境里,中等收入人口也没有很多额外创收渠道,因此以集中消费为目的的人口搬运-文化旅游产业,似乎不能在现有收入和社保结构之下,创造出有效需求,它只造成了消费在不同季度中的重新分配。
凭空创造出文化卖点是否可行?
从已经成功的例子来看,热门文化旅游景区从来没有凭空创造出文化卖点,它是个在文化和产业上都非常复杂的旅游综合体,只能移植,培育,和保留文化,形成规模后再做旅游包装。涩谷和王府井,是两个最走极端的典型案例。涩谷是个系统规划的成熟旅游产品,早在以销售明星照片为旅游卖点的八十年代,它就想做成文化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聘请规划大师安藤忠雄做街道设计,但涩谷的文化内核仍然是自发形成的,它得益于政府和开发商对它的“遗弃”。涩谷文化产业的两大支点是,传统文化产业,如戏剧和电影;以及由潮男潮女领导的对传统文化的有意颠覆。前者是官方的,有组织的,带有景区规划的意图;后者是自发的,非理性的,充斥着对人为设计的不屑,二者和平共存的局面在中国很难形成,它要求有历史传统的景区不在乎先锋势力和边缘文化的渗透。日本人对社区有自治权,政府不敢得罪选民,所以涩谷那种奇装异服的文化景观才能幸存下来,而且涩谷族穿奇装异服也不是为了赚钱,服装多为手工缝制且以低价流通,当地文化拒绝承担带动经济的重任,它全靠进驻此地的特色店铺和科技企业支撑,涩谷典型的科技企业思维也很难被,靠卖票为生的中国旅游开发商们借鉴。
王府井是涩谷的反面,它自发形成的文化底蕴比涩谷厚重,体面得多,但后来被开发商直线做臭。连外文书店这种曾经让人仰视的地方,在创收压力下也开始向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出租摊位,卖假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相邻区域销售的进口CD的信誉。假货和高价真货横行,一瓶可乐,一包糖果可以卖到市场价格三倍以上,与它齐名且功能相似的西单却固守着品牌和平价文化,北京本地人于是给王府井贴上“旅游景区”,“专宰外地人”的标签,所以某些大商场-包括外文书店-才会出现整层零顾客,只有售货员偶然走动的惊悚场面。
方圆水木会在王府井西单专题中,进一步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化经营思路。
第四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四)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四)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 转载请注明
文化旅游开发面临两个矛盾,一个是当地很难挖掘出文化卖点,二是当地居民可能不愿意将之作为旅游卖点进行开发。有别于其它的旅游模式,文化旅游不能强行开发和包装卖点,而且维护高价值文化旅游资源的成本,很可能远远高于它带来的直接收入。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本效率过低
仅在经济层面上,旅游业很像铁路运输和采矿业,在它们刚刚兴起的时候,由于从根本上重塑了工农商的产业结构,数倍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城乡人口交换,它一度贵为资本市场的最热门板块儿。但渐渐地投资者就发现,这个行业的资本流动速度非常低,且固定费用高得吓人。如果一条铁路或一个景区由一家或一组企业作为单独的产业运作,用不了多久它的债务比重就会超过股票,这是指公开发行的企业,但换成私募的也是一样(私募或公募在长期对投资回报率没有影响)。它想活下去有两条路,一是转手或拆卖,二是吸引入股,但除非它能找到击鼓传花的下家,作为整体文化内涵建设和维持的项目,它都不可避免背负长期债务,景区利润的大部分,要在它还清债务之前流向债券持有人,而不是股东。原始股东和后来入伙的,都在中短期无法从该项目中得到回报,它就对投资者产生排斥,而对放债者产生激励作用。
铁路的固定费用占到30%以上,文化旅游区,小的如登封,点军区,大到浦东和北京,固定费用可以超过100%,地方政府由于没有偿还上届政府债务的负担,它们的固定费用可以达到本金数倍,这样的项目完全无利可图,却又往往将机构投资者死死套牢。理性投资者会研究该区域投资回报的历史表现,如此一来就会像世茂集团营销总监蔡雪梅所说的那样,根本不可能有做成功的项目。
我想靠旅游赚钱,但不要出卖我的生活
具有一定文化底蕴,能仅凭这个文化内核吸引到稳定客源的地区,它一般和当地人生活已经不可拆分,你将地方文化,艺术的成就用作旅游资源开发,也就永远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随之就使这资源贬值,或驱逐那些愿意坚守旧有生活方式的人。比如丽江,拉萨,香格里拉,798文化区,人文与自然资源捆绑在一起,或者人文直接构成文化内核,旅游资源只能表达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引入外来者的后果是,要么这个文化内核逐渐弱化,消失了,进而摧毁旅游综合体;要么外来者无法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态系统,而只能初级开发为观光旅游项目,无论哪一种,都不符合十七大定下的“持续开发,经营”的指示精神。
它让我们想到世界遗产名录编纂的初衷,它提醒地方当局和开发单位,有些人拒绝放弃或出卖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些自然地貌没有义务向现代文明妥协。有些已经接触到外部文明的乡下人对我们说,“我不要用我的生活去交换世界遗产的金字招牌” - 以放弃传统文化为代价生产文化卖点,是否得不偿失?
巴菲特说过,“只要有被当地人排斥的风险,我就不去那儿建厂”。一种能保存数百年,上千年的传统文化,一定有着极为强大的排他性,抗渗透性,且不说改造它的固定费用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即便能成功降低费用,任何试图侵入和改造那种生活方式的行为都可能血本无归,这是丢给从事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行业的企业之永久课题。
第五篇: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工作计划
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文旅大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夯实了软实力,壮大了硬实力,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和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载体创新,发挥文旅融合“执行力”,全域旅游格局进一步形成。
一是强规划促引领,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面完成《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20)》《X县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X县全域旅游图解》编制。配合做好《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努力推动X县旅游向全民、全时、全业、全景的全域旅游迈进。一是起草《关于加快推进X县工业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旅游精品线路10条,其中X县工业旅游线路2条。二是将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纳入全县乡村振兴规划。三是制作全域旅游宣传手册,组织召开文化系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动员部署会,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活动。
二是强特色促示范,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引擎。将乡村旅游作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新引擎”,将“民宿+民俗”作为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力点”。培育乡村旅游新活力。乡村旅游的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不断刷新,乡村旅游释放的经济红利迅速攀升。XX被命名为五星级乡村旅游点,XX被命名为四星级乡村旅游点,XX被命名为三星级乡村旅游点。为全域旅游增添了亮点,星级乡村旅游点(农家乐)达到XX家,占全市XX%以上。XX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XX镇通义村列入省项目库。优化乡村旅游新项目。重点推进对接推进XX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XX间创建4A景区及改造提升项目、省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项目正在跟进。创新乡村旅游新载体。结合春节系列活动,开展“民宿+民俗”文旅融合过大年主题活动XX场次,举办2020年“迎新春”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策划开展“XX”、乡村旅旅游宣传片、网络“大咖”带你游等线上活动,承办2020年“X市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及乡村美食大比拼、县长直播带货、田园生活趣味运动会、健身大赛等线下活动,促进全县文化旅游市场人气回升、消费回暖、经济复苏。发挥乡村旅游新效益。开展工业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线路推介X场次,推介工业旅游线路X条,农业旅游线路X条。1-X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乡村旅游经济X万元,贡献近X个百分点。
三是抓转型促示范,着力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工业旅游不断拓展。XX成功创建4A景区,录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录。XX食品文化馆成功创建3A景区,创建X县首家市级研学旅游基地。积极申报指导XX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XX家企业被评为2019年“最受欢迎新工业旅游示范点”。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以乡村旅游带动引领,以XX为代表的休闲观光游、XX为代表的夜间游、XX为代表的工业游、XX为代表的研学游、XX为代表的民俗游、XX为代表的节庆游、XX为代表的精品民宿游、XX为代表的康体养生游、XX为代表的低空飞行游、XX为代表的自驾露营游等十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彰显“旅游+”效益。旅游服务不断提升。XX入选省十佳景区,XX入选十佳文明星级饭店,选树文明旅游人XX余人。
四是强融合促发展,着力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新高度。“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文化进景区”工作,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已完成XX。在“XXX”开展“云旅游”、科普长廊共建、“工业旅游”、摄影大赛等多项活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举办农业嘉年华、农民丰收节等旅游节庆活动XX余场次,评选表彰“十佳文化旅游能人”XX人。“宣传+旅游”不断推进。开展工业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线路推介XX场次,制定X县精品旅游线路XX条。全年,各级区内外宣传媒体关于X县文化旅游活动报道近XX余篇。“项目+旅游”逐步完善。2020年谋划重点项目XX个,其中新建项目XX个,续建项目XX个,截至9月底XX等X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XX%。同时,谋划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项目XX个,概算总投资XX万元,截至目前,XX完成投资额XX万元;“十四五”谋划项目XX个,政府投资,概算总投资XX万元。一是重点对接XX等项目的进展情况,为X县旅游提供产业保障。二是重点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扩展旅游项目多元化,衍生生态旅游产业链条。三是打造XX等乡村旅游示范点,融合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打造XX以及观光休息驿站等旅游全要素内容,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功能。
(二)加强文化服务,发挥成风化人“凝聚力”,文旅融合模式进一步提升。
1.夯实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以来,为全县XX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共配送图书XX册,完成全县XX个阅读岛的建设任务,为XX个阅读岛共配送桌子XX张、椅子XX把、书柜XX个,电脑XX台,配送图书共XX册。开展各项文化惠民活动XX场次,送电影下乡XX场次。开展文化志愿者“乡村行”下基层文化辅导培训共XX天;开展民族民间舞、广场舞培训XX期;开设未成年人寒、暑假短期免费培训班;总计受益群众达XX余人。
2.坚持服务基层,丰富群文活动。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举办多姿多彩的群众活动。今年以来,成功举办了“金鼠迎春 欢乐X”首届乡村春晚,“文化之春”戏曲春晚暨“民宿+民俗”文旅融合过大年文化活动,完成“严打黑恶犯罪·弘扬社会正气”、“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塞上儿女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移风易俗深化年”、“庆七一”慰问演出、“七五”普法、送戏下乡惠民文艺巡演达XX场次。举办2020年“迎新春”、“庆七一”、“迎中秋 庆国庆”“这是个好地方”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
3.强化文化保护,促进传承发展。抓好文化阵地及文化队伍建设,做好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完成十二个门类、XX条非遗项目线索,XX项非遗普查项目,XX盘摄像资料;加大宣传推广,先后在XX举办了刺绣、剪纸、编结、皮艺等多期针对移民村闲散劳动力的培训活动;在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XX镇XX村为XX师傅的手工皮艺搭建“新巢穴”,解决了XX多人的就业问题。现有区市县级传承人XX人,市县级传承点XX个,2018年中旬,在X县文创园为泥塑代表性传承人XX、XX代表性传承人XX设立展厅及工作室。2019年初,在奥特莱斯打造了XX平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4.严格规范执法,维护市场秩序。按照中央和区、市、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文化旅游经营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并印发了《文化和旅游系统经营单位暂停营业的通知》,联系电视台下发了《关于暂停全县文化旅游娱乐活动的公告》,制定了《X县文广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于1月23日起对辖区XX家网吧、XX家歌舞娱乐场所、X家电影院、X家星级饭店、X家A级景区、X家旅行社、X家星级农家乐进行全面暂停营业。4月8日联合新闻出版局对已恢复营业的书店、印刷企业全面开展店内人员情况登记排查工作,建立实名登记台账。5月9日联合疾控中心、公安等部门对拟复工开业的文化娱乐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验收,要求各场所完善员工上班信息、消费者进店信息登记、店内消毒、通风、保洁等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截至目前,文化娱乐场所、景区景点全部复工开业期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XX人次、检查文化旅游经营企业XX家次,对XX家疫情防控期间违规经营的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停业整顿。共计召开行业专题会议XX次,悬挂宣传横幅XX条、制作宣传展板XX块,印发宣传海报XX余份,检查各类出版物经营单位XX余家次,查缴非法出版物XX册、光盘等盗版制品XX张,并已集中运送至吴忠市造纸厂销毁,有力净化了我县音像、出版物市场。
(三)加强党建引领,发挥领导班子“牵引力”,文旅融合基础进一步夯实。
1.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区市县重要会议精神,大力开展“三强九严”工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坚持党组中心组、三会一课和干部学习制度,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二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决策部署,按照开展创建“让党中央放心 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的实施方案,大力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激励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三是按照《X县关于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实现上线率100%、参学率100%;四是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党员思想建设巩固提高;继续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建设稳步推进。
2.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按照县委、政府党风廉政任务要求,制定《X县文广局党组关于2020年落实党风廉政和反腐败主要任务实施方案》;二是召开2020年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会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制定《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与各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三是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制定《在文化系统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文化系统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安排部署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组的工作思路上来;四是抓内部管理,切实转变作风。根据《X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议事规则》及《X县文广局“三重一大”议事制度》,进一步强化党组主体责任,规范党组议事程序。截至目前,共计召开党组会XX次;五是扎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集中整治。深挖细查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六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十条措施》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局《关于切实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切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文化旅游广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县文化事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服务载体不丰富,活动举办缺乏创新。虽然我县文化活动已实现了常态化发展,活动频繁,但依旧处于简单的、传统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社会购买服务条件尚不成熟,戏曲、舞蹈、杂技等多样性的公共服务还做不到,只能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二)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X县交通基础设施较差,特别是通往乡村旅游点的道路,还存在路面狭窄、路基状况不良的现象,且县内道路基本没有旅游标识标牌,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因素。目前,全县还无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点,“有景无服务”现象严重凸显。
(三)全域旅游硬件不达标,创建示范差距明显。X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硬件较弱。按照创建标准,我县缺少国家5A旅游景区1个或4A级旅游景区2个以上等创建硬板,短板明显。对标《X县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2021年目标,“实现全县全年接待游客突破XX万人次,年均增长XX%、旅游收入突破XX亿元以上”等指标,在健全机制、政策引领、全域联动、品牌营销、科学统计等方面存在短板。
(四)旅游产业观念不转变,经济效益难以凸显。文化旅游产业企业以单一的产业为发展模式,忽略了文化、旅游元素,往往是“有产业,没文化”,部分企业管理层认为企业是产品制造的场所,闲杂人等到企业旅游会影响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消耗企业的人务、财力和物力,而又不能很快见到效益,企业开展旅游不切实际,积极性不强。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补齐短板、迎头赶上。一是开展丰富宣传形式,采取多种手段,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深入宣传造势。二是加大文化馆阵地职能,进行网络创作文艺宣传。三是开展好“文化惠民”送文化下乡等精品群众文化活动项目,使文化乐民文化育民这一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四是继续做好文化艺术普及和免费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公益培训班,社区以及乡镇群众提供免费、优质的服务。五是加大推进群众参与文化创作的积极性,繁荣我县文艺创作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同时组织好文艺创作节目的编排演出工作。六是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工作,使我县的群众文化事业更上一层楼。七是继续做好“书香X”全民阅读活动及第五届乡村读书节。计划于4月举办第五届乡村读书节,6月联合X县教育体育局开展书香学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7月开展书香机关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继续做好数字媒体展览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媒体大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强国”、“我们的节日”、“英模事迹”等内容,进行自动宣传播放。
(二)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更好地整体规划、持续发力。2021年,借好“全域旅游”的东风,做好“+旅游”和“旅游+”两大课题,全面启动文旅融合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围绕“一核一带两极六组团”,打造“县景合一、全域推进”为重点的全域化发展新格局。
1.完善产业体系整合发展,创出特色、打造品牌。抓好旅游与农业、文化、工业以及新型城镇化融合等全领域的产业融合体系发展。鼓励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特色民宿,探索“民宿+N”模式。重点推进XX等民宿品质提升。加大XX创新旅游产品,设立旅游特色商品店或专柜,实现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商品。同时,做好旅游数据全面统计,健全现代旅游统计制度与统计体系,搭建旅游共享数据统计平台,与工业、农业、商务等部门建立多体系的数据交换和直采系统,对还未纳入统计范畴的旅游商品装备制造业等,应统尽统,让旅游大数据真正成为我县产业发展的新能源和新动力。
2.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创造便利、深化体验。一是大力开展“文化进景区”工作,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到2021年,建设完成景区“图书岛”6家。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便捷服务的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推进项目建设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导游指南、代售景点门票、办理住宿登记等“一条龙”服务。三是加快推进重点景区5G网络覆盖,优化景区网络环境,打造景区AR/VR虚拟游览体验、视频直播、导游导览、智能解说等服务场景,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体验,推动景区信息化建设。
3.持续完善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统筹谋划、落地实施。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严把进度关、质量关、环境关,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全力推进“十四五”项目建设,确保XX县文化馆维修改造、数字文化馆建设及设备购置项目、旅游标识标牌建设项目、X县融媒体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智慧旅游等项目建设按进度完成。重点对接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X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乡村旅游提升项目、青青游乐园项目建设。实施旅游精品创建工程,提高涉旅企业升级。
4.加强文旅行业规范化管理,加强引导、保障服务。一是把旅游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政府主导、各方支持,全面协调旅游发展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二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同时,更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从整体环境上改变乡村旅游脏乱差的面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规范经营行为,旅游项目必须实行经营者申请、专家论证、领导审批正规手续,防止随意、盲目发展,经营者申请开办旅游项目必须四证齐全,包括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证,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对旅游项目进行分类和评估。一般从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价格标准、游客反映等十多个方面对旅游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不达标准者,停止营业。
(三)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加大力度更好地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继续加强安全检查力度,根据文物管理制度以及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物保护员要加大看护巡查力度,忠于职守,严密排查、防范火灾盗墓等安全隐患;提高实战消防演练技术,做好文物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和处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彻底消除安全漏洞与隐患,防止各类火灾盗墓事故的发生。
(四)进一步推进文化执法如何更好地有效结合、规范有序。一是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加大对违规网吧和歌舞娱乐场所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规行为。继续整顿和规范音像市场,提高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继续加强对电子游戏和歌舞娱乐场所的监管。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定细化文化市场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加强培训,依法行政。三是突出服务效益。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突出服务效益,营造良好的文明旅游环境,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