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
《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和经济结合,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财政部、科技部在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中引入后补助机制,并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更好的贯彻和执行《规定》的各项条款,领会《规定》精神,现做政策解读如下:
一、关于总则
1.为什么在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经费管理中引入后补助机制?后补助和现有科技计划及专项的关系是什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有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先行投入开展研发项目的要求,为进一步创新科技经费投入机制,财政部、科技部在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现有财政支持模式基础上,引入了后补助管理机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后补助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其他科技专项需要实行后补助管理的,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后补助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补贴和支持科技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对现有经费资助方式的补充。后补助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项目中实施,纳入目前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统一管理,不单独设置专项。
2.哪些单位可申请后补助?
后补助是目前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经费支持方式的有益补充,资助单位类型与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一致,均是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但根据后补助实施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开展科技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支撑条件以及相应的技术实力,并能够承担相应风险。
二、关于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3.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规定》提出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中以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任务,具有量化考核指标的研究开发类项目应当实施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即现有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内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必须实施后补助。由于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方式下,单位需先行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因此,这一资助方式主要面向有科研需求并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
4.为何设立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是后补助最典型的资助方式,充分体现了后补助管理“先实施,后拨款”的特点:单位在国家目标指引下,先行投入资金,组织项目研发工作;财政资金“面向结果”进行补助,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即按照约定的金额补助,未完成任务目标,则没有补助,单位需自行承担项目失败的风险。事前立项事后补助资助模式旨在通过后补助经费的引导作用,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需求与国家目标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同时,面向结果的补助,可有效避免科研经费挤占、挪用等现象,有效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5.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在项目设置和组织方面有什么特点?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后补助赋予了项目承担单位充分的自主权。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不设置课题,企业可根据项目任务目标,自主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并确定合作单位。在项目组织方面,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自行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研发工作,科技部不再组织项目过程管理。
6.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在预算申报及预算评估方面与目前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有什么区别?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在发布指南时不设定经费控制数。申报单位根据科技活动的实际需求编制项目预算,应真实反应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不再区分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预算评估也是对项目整体预算进行评估。申请预算时,单位除提供项目总体目标、考核指标、验收方式方法、项目预算等内容外,还需附近三年经审计或主管部门批复的财务报表,以便对单位支撑条件、资金实力进行判断。
7.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为何不组织经费过程管理及财务验收?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在立项环节,科技部与项目承担单位通过签订任务书对项目目标任务、考核指标、拟补助经费额等内容进行了约定。项目实施过程中,考虑到项目实际发生的支出为项目承担单位的自有资金投入,后补助资金仅是对单位投入的补助,且财政资金“面向结果”进行补助,单位需为完成项目目标承担相应风险,为充分发挥项目承担单位的自主管理作用,后补助项目不再组织过程管理和财务验收。项目完成任务目标通过技术验收后,即可按照原备案的预算给予后补助资助。这更有利于激发承担单位创新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鼓励单位在实际投入时厉行节约,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优的成果。
8.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在验收环节与目前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有什么区别?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突出结果导向,项目通过验收才能获得补助经费,故项目验收是实施后补助的关键环节。因项目成果主要面向工程化、产业化,《规定》突出强调了对相关技术指标、性能的定量化考核,并引入用户评价、第三方检测等方法,力求用客观数据验证结果,以保证验收结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9.如何理解“拟补助经费不超过项目预算的50%”?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由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自主申报,体现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紧密融合,项目经费应由企业和国家财政共同投入,财政补助起补充和引导作用。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不可申诉补贴(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的认定条件的有关规定,将后补助的补助额度定义为50%内。具体比例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不超过50%的范围内确定。
10.允许多家单位同时承担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是如何考虑的?
同一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原则上只委托一家单位承担,当出现多家单位竞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各不相同、难以判断优劣时,为鼓励单位积极开展研发,可同时委托多家单位承担,但为避免过度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委托承担单位数量不超过3家,并按照择优资助原则对取得最优成果的单位予以资助,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11.多家单位同时承担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时为什么“不得延期”?
多家单位承担同一项目时,项目任务书将约定统一的项目执行期,项目执行期结束后,统一组织项目验收,并选择最优成果单位进行资助。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如果个别单位延期验收,将导致各单位执行期不一致,无法保证验收的公平性,因此将严格按照任务书约定的时间进行验收,一律不予延期。
三、关于奖励性后补助
12.奖励性后补助与科技成果奖励经费的区别是什么?
奖励性后补助主要为解决国家急需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产业技术问题等发挥关键作用的相关原创成果,如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时,为控制病毒传播,开展的病毒检测试剂和药品征集工作等。科技成果奖励经费主要用于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两者在支持方向、面向的对象上均有所不同。获得奖励性后补助的成果,如在后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等方面较为成功,也可继续申请科技成果奖励经费。
13.为何设立奖励性后补助?
区别于事先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无事先立项程序,实施机制更加灵活;征集的技术成果面向解决国家急需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产业技术问题,目的性强。通过奖励性后补助,能够切实提高国家科技计划或专项解决突发性、应急性重大问题的能力。同时,奖励性后补助对单位原创技术成果进行补助,引导和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14.“研发记录完备”如何界定?
单位在申请奖励性后补助时,为证实该技术成果属于申请单位的原创成果,要求应具备完整的研发记录,做到“痕迹管理”,研发记录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如实验记录、测试记录或内部成果登记等,由于记录形式多样,《规定》对记录的方式不做具体要求,单位可通过内部研发管理制度进行明确。
15.“未得到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如何理解?
为避免财政资金的重复支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对于已经或正在接受中央或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技术成果不再重复予以资助。对于使用财政资金资助建设的生产、研发平台开发出新的技术成果,若该技术成果在研发阶段未获得过财政资金支持,则符合申报条件。
16.奖励性后补助的奖励额度如何确定?
鉴于给予奖励性后补助的技术成果能够解决的问题类型不同,成果贡献也不相同,难以确定统一的奖励额度,因此《规定》提出,由科技部商财政部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确定奖励额度。
17.为什么奖励性后补助强调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
奖励性后补助旨在鼓励对于取得有助于解决国家急需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产业技术问题的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给予经费奖励的必要条件是单位将其技术成果实际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如未实际应用的,将收回奖励经费。收回奖励经费的程序按照科技部现有的经费回缴程序执行。
四、关于共享服务后补助
18.共享服务后补助的支持范围是什么?
共享服务后补助主要是对面向社会开展公共服务取得绩效,并通过科技部、财政部绩效考核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科技部将根据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行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机制。
19.共享服务后补助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为促进科技条件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设立共享服务后补助。符合条件的平台取得服务绩效后,可按规定程序提出申请,经考核符合支持条件的,给予相应补助。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平台提高服务绩效,支撑创新主体实现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的平台发展工作重点在于整合资源,扩大开放,提高服务能力。因此《规定》提出对平台建设实行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对不参加绩效考核或连续两次绩效考核较差的平台,不再纳入共享服务后补助范围。
20.共享服务后补助的经费拨付有哪些要求?
共享服务后补助实行分类分档定额补助,根据申报单位的平台运行服务情况的考核结果,确定拟补助项目及补助档次,公示无异议后按照相关预算管理程序拨付经费。共享服务后补助经费按预算管理相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地方)下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所在单位。
五、其他
21.后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有哪些?
后补助的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单位以国家目标为导向,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或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服务,共享科技资源。因此,《规定》对于后补助经费的使用,赋予单位更大的自主权,除共享服务后补助经费主要用于运行服务外,其他两种方式补助经费可由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
22.后补助资金财务处理和税收问题如何处理?
后补助项目财务、会计处理依据国家有关财经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规定执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后补助资金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符合条件的后补助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同时,作为不征税收入的后补助资金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3.后补助项目申报时应在实施周期哪个阶段?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和奖励性后补助对项目是否在实施周期内的要求有所区别。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任务书将明确规定成果的取得时间,对签订任务书时项目的实施进度不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要求即可;奖励性后补助是对于已实施完成并取得技术成果的项目给予的补助。
《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解读.doc
第二篇: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
附件
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规范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机制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实施后补助机制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后补助,是指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服务活动的单位先行投入资金,取得成果或者服务绩效,通过验收审查或绩效考核后,给予经费补助的财政资助方式。
前款所称的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第三条 后补助包括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及共享服务后补助等方式。
第二章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第四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是指单位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国家科技计划或专项项目指南,结合自身研发需要提出申请,按照规定的程序立项后,单位先行投入资金组织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取得成果并通过验收后给予相应补助。
第五条 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中以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任务,具有量化考核指标的研究开发类项目,应当实施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第六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按照以下程序管理:
(一)发布指南。科技部根据国家科技计划或专项的目标任务和支持重点发布项目指南。对于其中符合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实施条件的项目,应当明确其实施后补助管理,并对项目拟达到的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建立面向结果的考核指标体系。
项目不设置课题,不设定经费控制数。
(二)提交申请。单位根据申报指南的要求,编制并提交项目 2
申请材料。
项目申请材料应当包括项目总体目标、主要任务、考核指标、配套条件、验收方式方法、项目预算等内容,并附近三年经审计或主管部门批复的财务报表。
项目预算由申请单位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和项目实施需要进行编制,应当真实反映与项目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各项研发成本。具体开支范围参照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无法纳入开支范围的其他支出,可单独列示。
(三)立项论证。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申请材料进行论证,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明确项目的考核指标、验收方式方法等重点内容。
(四)预算评估评审。科技部、财政部委托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对项目预算进行评估评审。
(五)预算备案。科技部根据预算评估评审结果提出项目后补助预算方案,并向项目申请单位反馈,达成一致后,报财政部备案。拟补助经费额不超过项目预算的50%。
(六)签订任务书。经科技部批复立项的项目,由科技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当包括项目目标任务、考核指标、验收方式方法、项目预算、拟补助经费额、项目实施期限等。
(七)项目实施。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任务书中的规定自行组织实施和管理,科技部不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项目终止实施的,应当按照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的管理要求履行审批手续。
(八)组织验收。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任务或实施期满后,应当及时向科技部提出验收申请。科技部按照项目任务书约定的程序和方法及时组织验收,不再进行财务验收。
(九)验收结果公示。科技部将项目验收结果及拟补助金额向社会公示。
(十)经费拨付。项目通过验收后,科技部按照事先备案的预算方案,提出项目后补助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预算批复下达后,资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支付至项目承担单 4
位。经核定拨付的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经费,由单位统筹安排使用。
第七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采用公开、竞争、择优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同一项目原则上只委托一家单位承担。当出现多家单位竞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各不相同、难以判断优劣时,可以同时委托多家单位承担研究任务,但委托承担单位的数量不超过3家。
同时委托多家单位承担研究任务的,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择优支持的原则和方法,综合各家单位的预算评估结果,形成统一的后补助经费额,仅对取得最优成果的单位予以资助。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项目验收一律不得延期。
第九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任务书是项目执行、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和经费拨付的依据。科技部和项目承担单位在签订项目任务书时应当协商一致,并详细载明考核指标和验收的方式方法,考核指标应当具体、细化,验收方式方法应当明确、可操作。
第十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的验收可以采取用户评价、第三方检测、专家判定等方法。
第十一条
项目成果有明确用户的,验收应当包括用户评价。科技部和项目承担单位共同选择用户,并在项目任务书中事先明确。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与用户签订协议书,约定双方权责,确保用户出具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
项目成果交付用户后,经过至少一个完整的使用周期后,由用户按照项目任务书以及协议的约定,提供成果使用情况的评价报告。
第十二条
项目验收需要进行第三方检测的,由科技部和项目承担单位协商确定第三方机构,并在项目任务书中事先明确。
第三方机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独立完成项目成果检测,提供相关成果的技术指标、性能等检测报告。
第十三条
项目验收需要进行专家判定的,由科技部组织专家,根据项目任务书明确的项目验收方法,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测试和评价,由专家出具评价报告。
第三章 奖励性后补助
第十四条 奖励性后补助是指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发展需要先行投入资金组织开展研发活动,取得了有助于解决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技术成果,经审查验收通过后,给予相应补助。
第十五条 申请奖励性后补助的技术成果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对解决国家急需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产业技术问题等发挥关键作用;
(二)属于申请单位的原创成果,研发记录完备;
(三)未得到财政专项资金资助。
第十六条 科技部商财政部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技术成果的贡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确定奖励额度。
第十七条 奖励性后补助按照以下程序管理:
(一)发布公告。科技部面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解决重大问题的技术成果,并明确提出技术成果对解决问题应当达到的具体要求和奖励额度建议数。
(二)提交申请。单位根据公告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 7
应当包括完整的技术报告和实施效果等。
(三)审查验收。科技部对技术成果进行审查验收,重点审查其是否符合公告要求,验证其能否解决相关问题,并形成审查验收结论。审查验收按照本规定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条执行。
(四)审查结果公示。科技部将项目审查验收结论向社会公示。
(五)实施奖励。科技部根据审查验收结论,提出奖励性后补助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预算批复下达后,资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支付至获得奖励性后补助的单位。经核定拨付的奖励性后补助经费,由单位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八条 获得奖励性后补助的单位,应当与科技部签订协议,明确将其技术成果实际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未按照协议要求实际应用的,收回补助资金。
第四章 共享服务后补助
第十九条 共享服务后补助是指对面向社会开展公共服务并 8
取得绩效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经科技部、财政部绩效考核通过后,给予相应补助。
第二十条 科技部根据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行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促进科技条件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推动资源的市场化、社会化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一条
共享服务后补助的绩效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服务情况。包括资源服务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数量及范围、资源深度挖掘与集成、提供科技支撑取得的效果、平台服务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二)运行管理情况。包括组织机构运行、平台管理制度落实以及运行机制保障等。
(三)资源整合情况。包括资源增量与质量、资源维护与更新等。
第二十二条
共享服务后补助按照以下程序管理:
(一)发布通知。科技部、财政部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所 9
在单位发布绩效考核通知,单位根据通知要求进行申报。申报材料应当包括平台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等情况,以及反映服务绩效的相关内容和运行服务成本等。
(二)绩效考核。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申报单位的资源共享服务绩效进行考核,形成绩效考核结论。
(三)绩效考核结果公示。科技部将申报单位的共享服务绩效考核结论进行公示。
(四)实施补助。科技部、财政部对共享服务后补助实行分类分档定额补助,根据绩效考核结论,确定共享服务后补助方案。后补助经费按照相关预算和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支付。共享服务后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运行服务。
第二十三条
不参加绩效考核或连续两次绩效考核较差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不再纳入共享服务后补助范围。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后补助经费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 10
查和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应当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单位存在弄虚作假、伪造成果、重复申报立项、以不当方式唆使用户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虚假评价或检测报告,骗取财政资金的,视情节轻重,采取警告、记入不良信用记录等处理措施,并将信用记录作为今后遴选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项目承担单位的依据;已经获得后补助经费的,应当予以追回。
第二十六条
专家、中介机构、第三方机构和用户在后补助管理中存在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视情节轻重,可以采取宣布其出具的相关结果无效、通报批评、降低信用评级等处理措施,并将违规记录作为后补助管理遴选专家、中介机构、第三方机构和用户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科技部应当及时公开后补助经费支持单位、补助情况、违规行为及处理结果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后补助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其他科技专项需要实行后补助管理的,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WHNY.LMMJYK.ZD61-4.9-2015专项资金管理规定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文件编号:WHNY.LMMJ/YK.ZD61-4.9-2015(A/0)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专项资金计划管理规定
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神华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利民公司”)专项资金计划的管理,保证专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维持好各区队、洗煤厂的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2 适用范围
2.1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各区队、洗煤厂的技术改造、安全综合治理、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地面建(构)筑物的建设等方面。2.2本办法适用于利民公司各区队、洗煤厂、科室(以下简称“各单位”)。3 编制依据
Q/SHJ 1000-2014•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 4 术语和定义
本办法所指“专项资金”,是按照国家及神华集团公司有关规定为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满足企业合理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成本中所提取的安全费、维简费和折旧费。5 组织与职责
5.1 生产技术科是利民公司专项资金计划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专项资金计划的编制、审核、上报、统筹管理和考核工作。5.2 生产技术科、经营管理科、供应科、工程办等业务部门负责协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助生产技术科完成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审核和管理工作。5.3各单位必须建立专项资金计划管理机构,并由该单位负责人主管,对该单位专项资金计划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技术要求的编写全面负责。
5.4 各单位专项资金计划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5.4.1负责本单位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申报工作。5.4.2负责已批复项目技术要求的编写。
5.4.3负责协助生产技术科做好专项资金项目的各项检查、验收等相关工作,认真分析总结本单位专项资金项目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6 管理要求
6.1提取及使用管理安
6.1.1全费和维简费的提取和使用
6.1.1.1安全费、维简费的提取和使用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建【2004】119号);•关于煤炭生产企业安全费用和维简费提取规定及相关事项的通知‣(神华财【2004】375号);•关于调整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的通知‣(神华财【2005】356号);•关于印发†神华集团公司煤矿安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神华安【2009】471号)文件规定执行。
6.1.1.2当国家及神华集团公司制定新的调整政策时,执行新政策有关规定。
6.1.2 安全费的使用范围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6.1.2.1安全费使用范围必须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关于印发†神华集团公司煤矿安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神华安【2009】471号)文件规定执行。6.1.2.2安全费用使用范围:
6.1.2.2.1煤与瓦斯突出及高瓦斯矿井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支出,包括瓦斯区域预抽、保护层开采区域防突措施、开展突出区域和局部预测、实施局部补充防突措施、更新改造防突设备和设施、建立突出防治实验室等支出;
6.1.2.2.2煤矿安全生产改造和重大隐患治理支出,包括“一通三防”(通风,防瓦斯、防煤尘、防灭火)、防治水、供电、运输等系统设备改造和灾害治理工程,实施煤矿机械化改造,实施矿压(冲击地压)、热害、露天矿边坡治理、采空区治理等支出;
6.1.2.2.3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支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设施配置和维护保养支出,事故逃生和紧急避难设施设备的配置和应急演练支出;
6.1.2.2.4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6.1.2.2.5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标准化建设支出;
6.1.2.2.6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1.2.2.7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6.1.2.2.8安全生产适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6.1.2.2.9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6.1.2.2.10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6.1.2.3非煤矿企业安全费使用范围必须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文件规定执行。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企业安全费用使用范围:
6.1.2.3.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车间、库房、罐区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支出;
6.1.2.3.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6.1.2.3.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6.1.2.3.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6.1.2.3.5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1.2.3.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6.1.2.3.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6.1.2.3.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6.1.2.3.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6.1.3 煤矿安全改造国债补助资金必须按照国家和神华集团公司规定,专项用于国家有关部委批复的项目,并安排专人负责煤矿安全改造国债项目的管理。6.1.4煤矿维简费使用范围
煤矿维简费主要用于煤矿生产正常接续的开拓延深、矿井技术改造、煤矿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固定资产零星购置、矿区生产补充勘探、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支出、矿井新技术的推广等,以确保矿井持续稳定和安全生产,提高效率。但其使用范围不再包含安全生产方面的用途。
6.1.5折旧费的使用严格按照•关于印发†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神乌发【2012】291号)和财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6.2 申报、审批管理
6.2.1专项资金计划的管理,要本着公平、合理、严谨、有效、“一事一议”的原则,保证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投资使用效益。
6.2.2每年第四季度由生产技术科组织各单位进行下专项资金计划项目申报,申报的项目资金计划额度原则上安全费可以足额安排,维简费和折旧费应按资金来源控制在当年计提标准的80%以内。6.2.3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申报要求:
6.2.3.1各单位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需求情况,有提前性,有预见性,且必须经该单位相关负责人研究确定。6.2.3.2各单位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必须明确资金来源、项目类别,各类资金不得混淆使用。
6.2.3.3申报的建安工程项目计划必须提前编制项目方案、设计及项目预算(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及时与工程管理办公室进行沟通和业务咨询),且项目需经过详细论证;申报的物资采购项目计划需明确规格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及现行市场价格(在申报前应提前与乌海能源公司物资供应中心进行沟通和业务咨询);重大新建或改造项目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且需要通过公司组织审查批准后才能申报。
6.2.3.4不得压缩单位工程项目预算,多报项目而占用资金,影响专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项资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
6.2.3.5各单位申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必须按照生产技术科要求的时间、格式统一上报,防止少数单位推迟,影响全公司计划的上报。6.2.4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将符合申报要求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以电子版形式上报生产技术科,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汇总并组织各相关单位对项目计划进行初审,初审结果由生产技术科呈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
6.2.5生产技术科负责将初审通过后的项目计划进行汇总并上报利民公司,由利民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审定,生产技术科按会议审定意见及时汇总和编制。
6.2.6在专项资金总额计划下达后,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安全、生产、经营需求情况,在不超出专项资金总额计划的前提下,按照“一事一议”原则,以文件形式上报乌海能源公司,逐项申请需要实施的项目。
6.2.7“一事一议”审批流程:
6.2.7.1项目建设单位以文件形式向乌海能源公司申报需要实施的项目计划,在申报文件中必须明确以下内容:
6.2.7.1.1物资采购类项目计划:标准规范的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或主要参数)、需求数量、计划金额、资金来源、需求时间、详细的需求原因;
6.2.7.1.2工程类项目计划:工程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计划工程量、计划金额、资金来源、建设需求时间、详细的需求原因;
6.2.7.1.3其他类项目计划: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内容、计划金额、资金来源、需求时间、详细的需求原因。
6.2.7.2规划发展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调研、核实并提出意见(其中: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费项目计划需通过安全监察局参与审核并提出意见)。6.2.7.3将提出的意见呈报公司各业务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6.2.7.4呈报规划发展部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6.2.7.5呈报乌海能源公司总经理签署意见。6.2.7.6项目立项实施。
以上任一环节提出否定意见,则终止项目实施。
6.2.8原则上按“一事一议”原则申报的项目计划总额不得超出专项资金总额计划。若遇特殊原因需要增加专项资金总额计划时,需由利民公司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后,以文件形式上报乌海能源公司,明确申请增加总额计划的详细事由及计划需求金额。6.2.9每年末由生产技术科部将当通过“一事一议”原则审批立项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汇总后,编制并上报,附项目计划明细。6.3 计划变更管理
6.3.1通过“一事一议”审批立项的专项资金计划项目,原则上必须按照计划内容实施,并严格控制在计划金额内,不准超计划投资。在招标过程中,当项目实际招标金额超出计划金额时,需由利民公司以文件形式及时上报乌海能源公司申请增加计划金额,若乌海能源公司未批准,则项目停止实施。
6.3.1通过“一事一议”审批立项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变更 6.3.1.1对于在实施过程中因变更造成超计划投资的工程项目,需按照•关于印发†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专项资金项目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神乌发„2012‟263号)中的变更申请、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并由利民公司以文件形式上报乌海能源公司申请调整计划金额。
6.3.1.2设备规格型号、数量的变更,由利民公司以文件形式上报乌海能源公司。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6.3.1.3“一通三防”项目计划内容的变更,由利民公司以文件形式上报乌海能源公司。
6.3.1.4人员定位、监测、监控等信息化项目内容的变更,由利民公司以文件形式上报乌海能源公司。
6.3.1.5其他类项目内容的变更,由利民公司以文件形式上报乌海能源公司。
6.3.2通过“一事一议”审批立项的专项资金计划项目,若因特殊原因有当年未能实施或无法完成的项目时,利民公司需提前向乌海能源公司提出调减项目计划申请,并说明具体原因。6.4项目实施管理
6.4.1列入专项资金计划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印发†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神乌发„2014‟141号)文件规定履行招投标程序。
6.4.2专项资金计划项目的设计审查、图纸审查严格按照•关于印发†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神乌发„2013‟279号)文件规定执行。
6.4.3专项资金计划中建安工程的具体实施管理,严格按照•关于印发†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专项资金项目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神乌发„2012‟263号)、•关于印发†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神乌发„2012‟258号)文件规定执行。
6.4.4自营工程的具体实施管理,按照•关于规范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矿建自营工程管理的通知‣(神乌发„2014‟310号)文件规定执行,需要办理开工、竣工验收手续,所有工程资料必须齐全。6.4.5生产技术科部参与各工程项目的开工审批、竣工验收、项目决算等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并配合财务部做好每月度财务资金预算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中专项资金工程项目的资金预算审核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6.4.6列入专项资金计划的设备到货后,生产技术科、设备使用单位、供货单位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设备验收,具体验收办法,按照•关于印发†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设备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神乌发【2012】135号)文件规定执行。经验收合格,由设备接收单位按设备出入库管理的相关规定办理手续,经营管理科对出库单审核签认后,财务部门按程序办理设备结算手续。6.4.7凡是自行采购的专项资金计划外物资,未经利民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在没有办理出入库、结算等手续就入帐的,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实施单位负责,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6.4.8利民公司分管领导、生产技术科、经营管理科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专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7 执行与检查
7.1各单位上报计划时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计划管理的规定,切合实际,保质保量,杜绝设备重复购置和地面重复建设。
7.2各单位应认真编写技术要求及建安工程方案,如技术要求修改两次后仍无法满足项目实施要求,对机电管理人员处以200-500元罚款。
7.3各单位所上报的专项资金项目如存在较大的资金误差,对机电管理人员处以200-500元罚款。
第四篇: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
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
为了加快实施专利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国家科技计划的引导、保障和激励作用,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高起点上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现就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以及监督管理中全面落实专利战略。各类科技计划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确定知识产权目标,把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和运用,作为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单位(包括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内的计划管理机构、受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等)、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以及参与项目实施的个人,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职责和任务,切实做好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编制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时,对于明确提出技术指标要求的重点领域,应委托有关机构对国内外(包括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作为制定发布指南的依据和确定项目研究开发路线的参考,避免研究开发盲目性和重复。知识产权调查和分析报告向项目申请单位公开。
三、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单位应当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知识产权事务,有用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专门经费,并为应用开发类申请项目指定专门的知识产权协调员。
上述规定作为受理项目申请的必要条件,申请单位在申报项目时一并提交相关材料和情况。
四、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项目建议书中写明项目拟达到的知识产权
目标,包括通过研究开发所能获取的知识产权的类型、数量及其获得的阶段,并附知识产权检索分析依据。
五、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把知识产权作为独立指标列入科技计划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合理确定知识产权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科技计划管理单位组织项目评审时,应根据需要聘请知识产权专家参加,或者委托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对同一项目申请者的知识产权目标可行性进行汇总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评审的依据。
对批准立项的项目,应在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明确约定项目的知识产权具体目标、任务。
六、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下达任务书或签订合同时,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应当明确约定国家对研究成果拥有的权利,并指定机构负责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的管理,同时保障研究开发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应当享有的精神权利、奖励和报酬。
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一)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根据需要委托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代理知识产权申请保护事宜。
(二)对项目执行中形成的资料、数据的保管和使用,专利申请、植物新品种登记、软件登记等保护手续的履行等,承担单位应当做出明确规定,使项目实施各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成果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得到保护。对可能形成专利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论文发表的登记审查制度,以保证科研成果能够符合专利审查条件。
(三)对项目的知识产权权属问题做出详细规定,确保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内容包括:在单位已有科技成果基础上执行国家项目,国家项目成果与已有成果的界限;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购入技术的,与技术转让方的权利利益关系;项目实施中与第三方合作或向第三方转委托时,与第三方的权利利益关系等。承担单位为执行项目与第三方签订的技术合同,报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跟踪该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和措施。对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的项目,如发生原定技术目标已被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失去继续研究价值的,应当报请科技计划管理单位及时向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重新调整研究开发方案。
(五)安排项目参与人员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向有关人员说明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并就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资料和数据保管与使用、技术秘密的保密义务等签订协议。
八、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单位应当对项目执行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并作为中期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科技计划管理单位在中期检查中应当依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评价,并向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交情况报告;报告应当包括总体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九、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验收时,应根据需要吸收知识产权专家或者委托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以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知识产权目标为依据,对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情况做出评价。
项目承担单位在验收时应当提交项目形成的成果的知识产权清单,包括论文、数据、非专利技术的技术秘密保护情况,专利、植物新品种、软件的知识产权申请、审查、登记或授权的法律文件;对项目研发中与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关系等做出说明。未能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知识产权目标的,应提交情况说明报告。
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取得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费用、维持费用等知识产权事务费用,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负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可以列支知识产
权事务经费,用于专利申请和维持等费用。
经财政部门批准,在国家有关科研计划经费中可以开支知识产权事务费,用于补助负担上述费用确有困难的项目承担单位,和具有抢占国际专利竞争制高点意义的重大专利的国外专利申请和维持费。
对于在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要积极利用专利优先审查机制,加快审查速度,依法维护国家利益。
十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外,国家授予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作价入股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
十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较高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并在新项目评审中优先安排;建立和完善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统计和公报制度,为公众提供计划项目成果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促进计划项目成果的扩散和应用。
十三、为促进计划项目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引导项目承担单位以计划项目的研究开发为龙头,以向产业领域应用和转移为目的,与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技术)联盟。在研究开发阶段,联盟各单位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和自主创新活动实现合理分工,协同配套,约定知识产权分享原则;在获取知识产权后的应用阶段,各单位通过相互许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完整的技术权利支撑。
各类科技成果产业化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对知识产权联盟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重点支持。
十四、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工作。要制定长期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对象推动知识产权理论、操作实务、战略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对项目实施人员开展基础知识培训和专利说明书撰写等方面的辅导,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系统进行管理方法、手段、方案以及知识产权评估等方面的专业
培训,对计划管理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主要领导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战略观念等,不断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
十五、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单位应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扶持和规范科技查新、分析机构,鼓励有关行业科技信息机构加工采集与本行业有关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信息,形成一批为科技计划项目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点中介机构,使查新、分析、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等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实现有机结合。
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领域和专项知识产权信息库,可以委托科技信息机构、研究机构建设或根据需要新建,跟踪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动态,为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十六、科技部综合计划部门、政策法规部门根据本规定修改和完善相关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检查。
第五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规定
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财务验收工作的通知
国科财便字〔2010〕53号
各有关司局:
为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工作,去年我们下发了《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规范》,对开展财务验收工作的程序、内容和要求等作出了规定。结合去年以来组织开展财务验收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支撑计划财务验收工作补充通知如下:
一、加强支撑计划财务验收组织工作
1.财务验收工作是科技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严格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
2.财务验收工作包括项目财务验收和课题财务验收,课题财务验收是项目财务验收的基础,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是项目(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以下简称条财司)负责财务验收工作总体管理,具体过程管理工作委托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以下简称风险中心)承担。各相关司局、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积极履行相应职责。
二、课题财务验收要求
4.课题财务验收工作根据课题专项经费金额分别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课题由条财司组织财务验收工作,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课题由项目组织单位按规定要求组织财务验收工作。
5.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上课题完成后,课题承担单位应认真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告,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及时提出财务验收申请。条财司在收到申请后一周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课题进行财务验收审计,在此基础上组织财务验收工作。财务验收工作可单独组织,也可与课题技术验收合并进行,具体形式与项目组织单位协商确定。
6.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下课题完成后,课题承担单位应认真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告,选择具有科技部专项经费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课题进行财务验收审计,在此基础上向项目组织单位提出财务验收申请,项目组织单位要按规定及时组织完成财务验收工作。
7.课题财务验收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重点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自筹经费到位情况、结余资金情况等进行评价。如课题专项经费存在净结余,需确认净结余金额。
— 1 — 8.财务验收完成后,应出具独立的财务验收意见。对整改以后通过财务验收的课题,课题承担单位应在半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报送条财司(或项目组织单位)。
三、项目财务验收要求
9.项目财务验收由条财司组织,应在项目所属课题都完成财务验收工作(如存在问题,需完成整改)后开展,原则上与项目验收同时进行。
10.项目组织单位向科技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时,应报送项目财务验收申请相关材料,主要包括各课题财务验收意见、财务审计报告、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整改报告、净结余经费情况等(最好单独成册)。
11.各有关司局应及时将财务验收申请相关材料转条财司,条财司对提交的材料进行提前审核,并在一周内反馈审核意见。
12.项目财务验收是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重点审核项目经费总体使用情况、各课题财务验收工作的规范性、课题财务验收意见的合理性、课题财务整改落实情况以及确认结余资金等。
13.项目验收后,各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财务结账手续。课题经费如有净结余,净结余经费应按有关规定上缴。
14.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建立信用管理机制。财务验收意见将作为审核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负责人今后科技计划经费申请的重要依据。
附件1: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规范
附件2: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
附件3:关于××年立项的××课题(××计划)结题财务验收审计报告
附件4: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材料清单
附件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意见表
附件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专家名单
附件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情况汇总表
附件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意见表
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二0一0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