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这7点的社会决不是法治社会

时间:2019-05-14 02: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满足这7点的社会决不是法治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满足这7点的社会决不是法治社会》。

第一篇:不满足这7点的社会决不是法治社会

不满足这7点的社会决不是法治社会

不满足这7点的社会决不是法治社会

丛日云

理想的法治社会蓝图是:人民享有民主,权力得到驯化,人权充分保障。三者缺一不可。共识君按: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7期,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丛日云教授,原标题为《现代法治社会的理想模式及其实现次序》。

以下为摘选,小标题为共识君所拟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是有着深厚人治传统的中国社会在法治目标上达成了基本共识。不过,这个共识大体属于政治口号层面上的表象,在法治目标的具体内涵上,仍然存在着深刻的分歧。

十八大承诺的法治改革,使一些原来持悲观态度的学者又燃起了希望。但是,当具体落实法治改革精神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公布后,法学界和政治学界再一次出现了深刻的分裂。

面对这种分歧和对立,我们不得不回到基本的问题上来,也即是说,什么是法治的内涵,法治社会的蓝图应该是什么样?

本文认为,一个理想的法治社会的标准包括以下7点——-1-法律是否属于共同体的公共意志?

从亚里士多德到洛克都确认,法治社会的法律必须是共同体的意志。也就是说,法律必须是共同体意志的表达,为共同体所认同。公民只有遵守自己制定的或自己参与制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的,否则,服从一种外部强加的、异己的权威,就是受奴役。

这样,法治就与民主产生了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著名宪法学家戴雪认为,英国宪法的一大特征即议会主权。这里所谓的议会主权,即议会有权造法废法,一国之内没有其他权力机构能够否定它的立法权威。议会主权意味着,法律必须是共同体的意志。

议会主权是英国法治的特色,但法律是共同体的意志则是现代法治的普遍特征。-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吗?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法治的核心特征之一。但是,如果从历史上考察,在古代希腊、罗马社会,虽然高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旗帜,但这个原则只在特定的群体中是有效的,它并不能覆盖整个社会。

在那种等级身份社会里,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对某些身份的人平等,对另一些身份的人不平等。

中国古代对法律最为推崇的思想家能够提出“一断于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主张,但他们绝不会提出“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要求。

正是最高统治者是否同等受法律约束,成为法治与人治的一个重要分界。而最高统治者与普通人同等地受法律的约束,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才能实现。-3-法律对权力是否实现了有效约束?

这个原则其实已经包含在前一个原则中了,不过前一个原则侧重于人,这个原则不仅包括掌权者个人,更侧重于掌握权力的组织和机构。

法制与法治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法治的重点不是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而是约束权力。

这里的关键是两点:一是最高掌权者和组织机构是否受法律的约束?如果最高掌权者和组织机构不受法律约束,法治就不存在了。因为他们拥有巨大的权力,如果他们不受约束,就留下了一道致命的缺口,整个法治体系都会被破坏。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实现有限的、部分的法治,真正的法治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是这种约束是否刚性?是否有效?也就是说,是否有独立的机构,有权按独立的程序,对掌权者进行监督。如果他们违背法律,这个机构能够具有制度赋予的强制性权力,对其进行惩罚。如果没有这一点,其他的所谓约束都是空话。-4-法律对人权是否有充分保障?

这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即法治要落实到对人权的保障,否定人权的法律本身即违背法治精神,公民没有服从它的义务。

古代希腊罗马城邦时代的法治,其约束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共同体,即防止掌权者侵害共同体的利益。现代法治的目的,是约束权力,保护个人权利。共同体的利益在这里具体化为每个成员的权利。

古代的法治将重心放在保护共同体的利益不受掌权者侵害上,但共同体本身的权力则不受约束,它可以任意侵犯个人,以个人为牺牲品。现代的法治划出群己权界,为个人权利设置了坚硬的屏障,即使共同体(或人民)的权威也不能随意进入。

所以,人权是现代法治的基石。现代人构筑法治大厦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权。而保障人权就必须约束权力,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法律不仅约束掌权者的权力,也约束共同体的权力,即“人民”的权力。-5-宪法对立法行为是否有约束力?

这是法律体系内部的一种制约关系。它意味着,即使人民选举的立法机关,也不能随意立法,其立法权要受到宪法的约束。

之所以宪法有更高的权威,因为宪法是共同体(国家)的基本契约,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基本结构,规定了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界限。

宪法一般是经过特殊的民主程序或民意认同过程制定或形成的,所以,它也是共同体的相对稳定的意志,或者说,反映了“社会共同体对基本规则的广泛共识”(福山)。这使它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6-法律体系中,是否实现了分权制衡?

法治的基本预设是,所有掌握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惟一的办法是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权力趋于败坏,绝对的权力绝对败坏(阿克顿)。

所以,对权力的约束不应是一种道义诉求,而应该具体落实为一种法律制度,也就是说,对权力的约束由法律制度的强制力量来保证。

对于权力的任性,历史上常见两种应对方法:一种是求助于神意、天命的威慑力量,或求助于礼俗的影响、臣民的劝阻或社会舆论的压力等。这种方法是一种柔性的约束,其对掌权者的约束力是非常脆弱的,其产生的作用也是不确定的。它与其说是一种约束,不如说是在制造权力受约束的假象。

另一种应对方法,就是诉诸于制度外的暴力,推翻掌权者。这种做法只能偶尔发生,不可能成为约束和惩罚统治者的常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它会对统治者产生一种威慑力量,使其有所收敛。这种威慑力量的存在有时还起到一种相反的作用,使统治者不惜代价地强化权力,彻底剥夺被统治者的反抗意志、能力和手段。所以,民众暴力反抗的结果,往往是统治的缰索进一步抽紧,权力的压迫更加严酷。

西方人在上述两种方式之间,找到一种制度化的约束权力的方法,那就是将权力进行分割,使其相互平衡,相互制约和监督。特别是使作为社会冲突仲裁者的司法机构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依法进行裁判。

这样,每种权力都受到其他权力的监督,没有哪种权力能够超越于法律之上。当其意欲突破法律的限制时,会遇到难以逾越的制度障碍。

所以,这种以权力约束权力的制度设计,是一种刚性的约束,有效的约束,也是约束权力的理性与和平的方式。-7-社会是否具有发达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比如优良的法治传统;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民族精神;良好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以守法为第二天性);发达的权利意识;法律人的现代职业素养;被驯化的掌权者的教养等。

前述各项制度有利于培育发达的法治文化,制度具有强大的教化和塑造人的力量。而法治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对法治制度的有力支撑,使法治不再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也不再是僵硬的与现实脱节的制度形式,而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

如果说法治制度是一个法治社会的骨骼,那么,法治文化则是它的血肉甚至灵魂。一个法治社会真正的成熟,其标志不仅在于制度的健全,还要形成高度发达的法治文化。

-结语-

法治的核心在于驯化权力:法律相当于给权力套上笼头、拴上缰绳,民主相当于将鞭子和缰绳交到人民的手中。所以,现代法治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支撑,而成熟的法治必须与发达的民主相表里。在特定条件下,法治可以超前于民主,但不可能走得太远。

从历史发展次序上说,法治与民主常常不是齐头并进的;从现实关系来看,两者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相互伴随、相互匹配。但是,在现代社会,没有民主的法治,只能是准法治,不是完善的法治;而准法治,也需要一定程度、范围或形式的民主。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保障人权,而成熟法治的标志,是人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出于反腐败和提高政府效能的目的而启动法治建设,其动力是有限的,它也不一定会走向法治。它可能收到一定的规范权力的功效,但也可能停留在以法治吏、以法治民和强化秩序的层面上。

总而言之,理想的法治社会蓝图是:人民享有民主,权力得到驯化,人权充分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第二篇:城管与法治社会

城管与法治社会

城管在中国社会出现的时间不长,近年来,它频频遭遇各种批评。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对于城管的批评指责已经出现妖魔化的趋势,即,把城管等同于凶神恶煞的暴力机构,而且是专门对付百姓弱势个体的公权力机构。城管形象被妖魔化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动机,暂且不说。我认为,某些城管野蛮执法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就整体来说,各地的城管是否已经完全成为暴力执法、野蛮执法的常设机构?暴力是否已经成为各地城管经常性使用的手段?应该在认真调查后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对于媒体来说,要避免把个案放大为整体,这也是媒体应有的客观态度。

想探讨与城管有关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城管会出现?为什么中国以前没有城管,现在会有?现代社会为什么需要城管?理解这个问题,也许有助于我们对城管现象的理解。每一个社会都需要执法机构,一般来说,警察是最常用的执法机构。但是,近年来,中国各地都普遍出现一种现象,即:警力不足。警察大多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不少警察都因为工作而愧对家庭和孩子。当今中国社会的“警力不足”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做一个比较。

评价警察数量一个常用指标是“万人警察比”,即一万人中警察的数量。以下是欧美国家的“万人警察比”:保加利亚62,意大利55,西班牙、马其顿48,葡萄牙46,土耳其、捷克、克罗地亚45,马耳他、希腊44,斯洛文尼亚39,法国38,比利时37,美国33,奥地利32,卢森堡、爱尔兰31,德国30,英国28,爱沙尼亚24,瑞士、荷兰22,罗马尼亚21,挪威18,芬兰16。一般来说,按照西方社会制定的国际标准,“万人警察比”为30,是一个基本的数字,也可称为国际惯例。

那么,当今中国社会的“万人警察比”是多少?13。当然,13是全国平均数,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万人警察比”较高,但也没有超过30这个国际惯例。由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警察比例较高,造成在其他地区警察的比例更低。例如,在以严厉打黑、成果累累而引人注目的重庆,“万人警察比”只有9,只有国际惯例的三分之一不到。

通过这样一个国内外警察比例的比较,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警力不足的现状有多严重。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何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城管”这样的执法队伍,实际上,城管就是警力不足状态下的补充。换句话说,西方发达国家警察达到30左右,中国达不到,便用城管来弥补。两者的差别在于,警察的成本更高,城管的成本较低。如果中国也按照国际惯例,“万人警察比”普遍达到30左右,就无需再使用城管。但是,那要支出更多的费用,这笔费用最终是由百姓支付。

上述这番符合国际惯例的解释,并不能彻底说明城管的合理性,尤其不能说明城管执法中出现的暴力现象。我们必须搞清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比例这么高?这就要说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西方社会称自己为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简单说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法律条文将人们的每一个行为都规范起来,每一个行为都有法律参照,是否越出,是否该受法律制裁,查查条文就可以遵照执行。其实,中国很早就实行了这种单一的法治社会,例如,从商鞅到秦朝建立,秦朝的法律甚至细化到每一个农民在哪一天播种。秦朝之所以短命,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单纯法治的结果,因为,单纯的法治使得司法和执法的成本很高。西方人到今天还没有汲取秦朝的教训。

西方文化一方面鼓吹自由,竭力倡导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法无禁止即自由”之类的原则很畅行,同时还有一大群律师出于赚钱的动机,想方设法地为当事人掩盖、隐瞒或减刑,成为消耗法制成本的寄生虫。立法机构只好随时制定法律堵漏洞,执法机构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不得不加大各种各样的监督,以保证法律的兑现。从社会价值观的过度自由化到严密的法网,必然要消耗很多社会财富,包括对执法机构的监督,对监督者的监督,对监督监督者的监督等等。单纯的法治社会是昂贵的,只有西方发达社会才消费得起,才能把大量财力消耗在违法与执法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上,这也是很多穷国学习西方法治却难以成功、依旧腐败累累的原因。由于过度强调个人自由,单纯的法治不光是昂贵的,而且是像美国警察那样,武装到牙齿的。

单纯的法治就好比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时候,用法律到处堵漏洞。中国之所以后来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实际上就是针对单纯法治的不良后果。孔子曾经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用儒家思想作为社会的主导,目的就是让人们有合理的社会价值观,自觉地减少违反法律、侵犯他人的念头。如果用大禹治水做比喻,儒家的方式就是用道德来“疏”,而不是用法律来“堵”。当然,疏与堵是相结合的,但是,在疏导为主的方式下,堵的成本要轻得多。因此,鲧即便有永远生长而不消耗的“息壤”,也没能堵住水的泛滥。大禹没有“息壤”,以疏导为主,却成功地治理了水患。这个概念用于社会治理,道理也一样。西方文化过于强调个人自由,就好比不主张疏导,反而有为所欲为的倾向,而单纯的法治就是一旦自由越线,法律就来堵。无穷无尽的法律条文和日益庞大的执法机构,就像是“息壤”,它的结果依然是鲧治水的失败。

因此,当中国的现代化过度地以西方社会为榜样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因自由泛滥失控而导致的治安形势严峻,这是当今中国社会“警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当社会还没有富裕到能够像美国一样消费法律、消耗法治成本时,便不得不采取成本相对较低的城管、保安之类,作为警察执法的辅助手段。前一段时间,网上爆出一个“城管操作实用”手册,类似城管培训用的。其中讲到了城管在执法时,如何使用暴力,引起舆论哗然。事实上,这个“手册”的编写者就是警察。由此我们就能理解,如果把城管都纳入警察队伍,补充“万人警察比”为30的国际惯例,那么,这个手册就应该叫做“警察操作手册”,而警察使用暴力是合法的。此外,编写这一“手册”的警察,有一位号称“中国首席谈判专家”。这是一个向西方学来的警察新职业,即面对绑架、劫持等危机事件时,与犯罪嫌疑人进行谈判。谈判专家与嫌疑人谈判时,一定是用表面的平静掩盖最终制服对手的目的。这对警察来说很正常,但是由这样的警察来编写城管的“手册”,很容易就把警察的合法行使暴力融到城管执法中。

比较而言,警察一般都要经过警察学校的职业培训,管理也相对严格。而保安、城管的职业培训相对稀松得多,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也就容易出现。更为重要的是,警察面对的是犯罪嫌疑人,城管面对的,可能只是一些违规的普通人,因此,城管不该简单照搬警察的执法方式。而这一切背后的关键就在于,膜拜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和引进西方价值观,从源头上说,人们的自律降低了,犯法意愿增强了,违法行为增多了。面对这一现象,单说中国人法治意识薄弱、法律知识不足也没什么道理。如果说生活在法治社会楷模的美国人更懂法、更守法,那么,看看美国有1%的成年人长期呆在监狱里,就知道单纯的法治会是什么结果。

在当今中国社会,城管之类容易出现暴力执法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即暴力抗法。从一般概念上说,暴力抗法的主要原因是法律不合理,但在中国,这并不是唯一的或者说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当今中国社会,暴力抗法的频频出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某些媒体营造的舆论。少数媒体不遗余力地丑化公权力,习惯性地把政府描绘成“永远是坏的”、永远是与民众对立的。这一做法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这些少数媒体照搬某些国外政客、媒体的既定观念,把中国的政权定位成不民主、独裁、专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少数国内媒体时常扮演煽动民众对抗公权力的角色,并且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一切对抗公权力的行为,都描述为正义。这些媒体一方面像西方社会一样鼓励尽情地追求个人自由,甚至反对和丑化一切道德行为,把道德都描绘成是虚伪,从而解除了很多人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又装出同情弱者的姿态,常常歪曲事实地把对抗公权力的行为拔高为伸张正义,由此误导了一部分民众,导致暴力抗法和暴力执法的上升。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和追求的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大多数人都能经由道德培养而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从而减少社会的法律成本。在中国传统中,法律只是在道德失效之后最后采取的暴力手段。不像西方社会,每个人的行为是否妥当,首先是问合不合法。如果合法,便无可奈何。如果这一合法行为引起很多问题,人们最后才问一问道德何在?

所以,城管之类之所以在中国新近出现,实际上就是崇洋媚外地过度提倡个人自由的结果,是不加鉴别地接受西方价值观的结果,是像西方社会一样走向单纯法治的结果,是放弃大禹治水的“疏”、倒退回鲧的“堵”的结果。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趋势下,的确会出现城管、保安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的现象。但是,某些崇洋媚外的媒体有意识地丑化公权力,诱发民众与执法机构的暴力对抗,也是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当这些崇洋媚外的媒体相当程度上把持了舆论的话语权,基于他们“民主与专制”的虚妄判断,更容易把暴力执法的个别案例,夸大为公权力在中国全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也是需要警惕的。对于城管之类的暴力执法,我们应该批评。但是,批评的目的应该是希望通过惩处暴力执法而得到改进,而不是为了丑化公权力。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盲目引入西方价值观,以避免在追求自由的名义下,违法行为大量出现。如果中国也像美国一样把1%的成年人关在牢房里,那也许是一个符合国际先进水平的结果,但它一定是一个可怕的结局。

第三篇: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家庭·社会·法治

第一单元

共建美好和谐校园

第一课时:珍惜师生情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科学的处理与老师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老师沟通,提高师生交往的能力与水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2. 能力目标;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增进师生情感,增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3.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现场采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劳,自学增进师生情谊,养成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习惯。

[教学重点]: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与老师交流与沟通,化解与老师的矛盾与冲突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谈话法: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和理想状态,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达到真诚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2. 课堂作业法:上课之前先准备一份课堂作业表,设置一些与师生关系有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他是谁?

有人说,他们是辛勤的园丁,不辞劳苦,锄草施肥,争得桃李满园,百花吐艳;有人说,他们是无名的小草,不慕虚荣,淡泊名利,换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有人说,他们是燃烧的蜡烛,不惜生命,无怨无悔,献出丝丝暖流,一片光明;有人说,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春风化雨,雕木琢玉,为社会放飞希望,培植栋梁。生:老师 活动一:

师:对,是老师!在人生道路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还有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老师是一个让人充满敬意的称呼。同学们,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天天和老师打交道。那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对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的故事吗? 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的发言,我也觉得,这么多年,老师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与感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课堂作业,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下老师教会我或给予我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通过我们以上的发言,我们发现,老师不仅仅教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他还给了我们智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慧、勇气、力量和信心,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播者,他还是引路人、保健医生、朋友、榜样。(插入幻灯片)

活动三:

散文朗诵:《老师,您一生都站着》

师:这是一篇用心写出来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那听了以后,你跟作者是否产生了共鸣?你怎样理解老师站的行为? 生:自由发言 活动四:

师: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我们的前辈也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故事: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名人名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活动五:

师:看来,老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同学们也非常体谅老师、理解老师,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师生之间仍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个案例

杨兰的信

杨兰今年小学毕业了,因为上了初中,她离开了自己非常喜欢的苏老师。她心里非常难过。一天放学后,她给老师一封信。信中写道: 敬爱的苏老师:

你好!

一直就想给你写信,可我怕你繁忙,怕你笑话我。每天,那些烦恼、问题都缠绕着我,我好痛苦。我觉的,你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可另一方面,你又是一个心理学家,是我们的知心朋友。自从上初中以来,我每天心里都装着一件事,我仍想在你的教导下学习。可是,当新的老师跨进我们教室的一刹那,我的心一阵阵难受,眼泪早已充满了我的眼眶,我茫然不知所措。慢慢地我努力去适应,可是,太难了。苏老师,我该怎么办?你能不能给我指点一下,我不想耽误学习,可我有怕自己会有懈怠的心理 苏老师,对不起,我在伤心之际有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打扰了你,别介意!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学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帮杨兰找一找原因。

2、你怎么看待她排解苦恼的做法?

3、如何解决杨兰的问题呢? 生:小组讨论发言

师:的确,与小学相比,在中学,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我们长大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了。

板书:在学习中,老师更多的要求我们自主自觉的学习,对自己负责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让我们锻炼自我管理,学习做活动的组织者

在思想交流中,老师要求我们自我反省,自我严格要求 活动六:

勾画出你被老师批评、误解和表扬时的表情,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我勾画,自由发言 活动七; 实话实说

分组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现场采访: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让我们走近老师,善于与老师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与老师一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的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二课时:纯真情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科学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同学沟通,提高学生交往的能力与水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2. 能力目标;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增进同学情感,增强正确处理同学间矛盾的能力。3.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现场采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确的异性关系;珍惜同学情谊。[教学重点]:同学见得互相帮助;和异性同学相处;同学间的矛盾。[教学难点]:青春期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谢谢同学的帮助

评一评:你如何评价成成同学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

说一说:你帮助别人或得到别人帮助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获得他人的帮助是一种幸福,它让人收获喜悦与激动,使人内心温暖。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给人温暖与喜悦是最美好的体验。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活动二:我该怎样和异性同学相处

案例一:书上p6 案例二:书上p6 议一议:小华真的有“新毛病”了吗?

想一想:琪琪向小明送礼品祝贺生日的做法恰当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第一,应多了解一些青春期方面的知识;第二,与异性交往不能随便,应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明确划分界限;第三,要避免以异性频繁独处,尽量在公共场合交谈,并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第四,要互相尊重,给他人充分的自由,让他人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活动三:我们和好吧

案例:p8 议一议:遇到同学搞恶作剧应该怎样处理? 想一想:应该怎样化解与同学之间的小矛盾?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冷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前提,它能使人们变得理智,能做到换位思考。用宽容的信去化解矛盾。同学之间做到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行有所获: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二节:在集体中快乐成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学生。

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群体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学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p10 说一说:你愿意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学有所悟p10-11 说一说:你们班是怎样确定班干部的? 议一议:选举班干部坚持什么标准?

活动三:我们的事情协商决定p12 议一议:你觉得应采纳上面哪个方案?

想一想:假如各小组的方案都不完善,你觉得应该怎样确定活动方案呢? 教师总结:民主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四:大家的事情大家做p13 说一说:你赞成XX同学的建议吗?为什么?你们班的黑板报是采用什么办法制作的? 评一评:有的同学认为制作黑板报会耽误学习,不愿意参加。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班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每一个同学都有责任去完成。有许多事需要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做得更好。其实,大家在做好班集体事情的同时,也会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1.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请你喝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

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学生。

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群体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学生。

教学过程:

活动一:集体助我成长

案例:p14 说一说:你们学校有哪些社团?你选择加入社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议一议:有同学认为九年级学生中考压力大,没有必要参加社团活动。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社团活动是课余活动,初中阶段的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兴趣、开阔视野为主要目的,对学习课外延伸知识也有较大帮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除了增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展示个人特长外,还可以培养社交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因此中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活动二:掌声给他的力量

案例:p15 说一说:如果你被别人嘲笑,你会有什么感受?

议一议:对有特长和突出表现的同学,你会由衷地表达你的赞美吗?

教师总结:嘲笑的力量是可怕的,无论是谁,都可能在嘲笑之下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做到多为同学点赞,我们的集体生活就会充满七彩的阳光,我们的校园就能充满欢歌笑语,成为成长的乐园。

活动三:团结就是力量

案例p17 议一议:你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要去的成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团结才有力量。拔河比赛是集体力量的展现和较量,能检验班集体的团队状况。其实,对集体而言,做任何事都需要团结。国家也是这样,只有人民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国家吹不断发展,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课后作业:

.请为你所在的班集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五课时

校园生活守公德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回顾过往生活,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乐于回报社会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唤醒同学们的良知,唤醒对社会 责任感的认识。

[教学难点]: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明白“我是一名小公民,弘扬社会公德是己任”的道理,在校园内形成弘扬社会公德,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巩固我校德育工作的各项成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校园集会讲文明

情景一:P19 议一议:小方和小雨的上述做法是否恰当?说说你的理由。说一说:升国旗时,我们中学生应遵守的基本礼仪规范有哪些? 教师总结:国旗时国家的象征。在我国,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一项严肃、庄重的活动。参加升降国旗仪式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在校园重要的集会中,一般都要演奏或演唱国歌。在奏响、唱起国歌时,应肃立。作为公民,我们中学生应该努力维护国歌的尊严。

情境二:p20 议一议:我们怎样看待小凯同学的行为?

说一说:结合学校的规定,说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文明集会?

教师总结:集会是学校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众多,又是正式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集合时要静、快、齐,不勾肩搭背,不随意谈笑,要提前到达集合地点,以保证集会准时开始。我们中学生应该努力提高个人素养,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一名文明与会者。

活动二:文明观赛观演

情境一:P21 议一议:我们该怎样看待小霄和小炜的上述行为?

说一说:在我们的校园观赛活动中,还有哪些与文明观赛理念相悖的行为? 情境二:P22 议一议:上面哪种观点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说一说:结合学校的规定,说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一名文明观众?

教师总结: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遵守修养观演的规定和要求,从细节做起,做文明观众。

活动三:校园环境靠大家

情境一:依法保护校园环境

议一议:作为校园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如何使法律赋予我们的监督权,督促有关部门解决上述问题?

说一说:为解决上述问题,面对开发商的侵权行为,我们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 7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法利益?

活动四:遵守《校园环保公约》

情境一:P25 想一想:如果你发现了小聪的这一做法,你应该怎么办?

议一议:作为校园小主人,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情境二P26 议一议:我们该怎样看待小炜同学的上述行为?

说一说: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对此,我们该肿么办? 教师总结:爱护校园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活动五:践行《爱护公物公约》

议一议:我们该怎样看待左上图中有关同学的行为?

说一说:看了右上图后,你有何感想?请举1-2个校园生活中爱护公物的典型事例。

教师总结:爱护公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人是否爱护公物,从小处讲反映了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从大处讲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

课后作业:1假如你是班上手抄报的主编,你准备作业做一份精彩的手抄报?

2.假如有一个栏目是“校园风采”,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个栏目的内容? 3.开展这样的比赛活动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六课时

家风传承以德立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学生明确感恩的含义、意义,学会识恩、知恩,善于施恩,明确感恩、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4、激发感恩父母的情感,养成孝顺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了解自己在感恩父母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p31 议一议:你认为当代社会良好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学有所悟

议一议: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章博的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原因。说一说:章博一家的经历给你哪些启示?

教师总结:《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和”的意思是“相安,协调”。现实生活中“家和”表现为家人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亲相爱。所以,古人说“家和万事兴”。

活动三:百善孝为先

情景一:P34 想一想:你怎样看待“孝泉跃鲤”这个故事?

议一议:你读过《二十四孝》吗?其中“孝”都是值得提倡的吗? 情景二:

议一议:陈斌强的孝行,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情景三:

想一想:为什么小张教父母使用微信的手绘图片能在微博上走红? 说一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孝敬父母?

活动四:诚实守信

案例一:以诚立教

议一议: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一说:你还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关于诚信的故事? 案例二:信义兄弟

议一议: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经历生死考验也要坚守诺言,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五:敬老与博爱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议一议:你对廖月娥的事迹给予怎样的评价?

行有所获:收集你家的好家风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在班上交流,分析这个故事有什么启发意义。

教学反思: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二节

以规治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1.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内涵

2.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3.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奋发向上,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P39 说一说: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家规与教养的关系。

活动二:学有所悟:家有家规

情景一:P40 写一写:你知道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规矩? 议一议:家庭生活中的规矩有什么用? 情景二:p41 说一说:曾祖母的几句话为什么能使程董事长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教师总结: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家规对于“礼仪之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好家规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取得的必要条件。

活动三:家规助我成长

情景一:P41 说一说:小川同学的家规,你最喜欢哪一条?说说理由。情景二:P42 说一说:你认为盼盼同学家里的家规有哪些优点,为什么?

写一写:借鉴盼盼同学的家规,请爸爸妈妈为自己的成长制定一个家规。情景三:P44 议一议: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活动四:家规的传承与创新

情景一:P44 议一议:司马家规碑上的哪些内容是当代社会十分需要的? 情景二:P45 谈一谈:有人说夏氏家规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家规,你对家规怎样理解?

学有所悟:你家是否有明确的家规?如果有,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讲他们是怎样执行家规的;如果没有,邀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大家一起制定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家规。

教学后记: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三节 以训传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对家训文化的研究状况、家训文化中部分文献的一些内容及思想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汲取精华,传承文化。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

说一说:你家有家训吗?你了解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家训? 活动二:学有所悟:为学与做人 案例一:诗礼传家

说一说:你受到过哪些重要的家庭教育?获得了哪些良好的教养? 案例二:晴耕雨读

谈一谈:你对“耕读传家”有什么看法? 案例三:管束才俊

议一议:你是否认同《放翁家训》的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纵观古今能成大事者,往往是那些小时候显得不是很聪明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有恒心,有毅力,有顽强的拼搏精神。相反,有些小时候表现得很聪明的孩子,有一点成绩就自满,以致聪明反被聪明误,贻误一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修养自己的德行,防微杜渐,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活动三:利益与道义

案例一:无谋私利,利归天下

议一议:你认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原因有哪些?该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案例二:清廉为官,言传身教

说一说:包拯为后代子孙制定的家训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案例三:仁爱共济,立己达人

谈一谈:从该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活动四:化性起伪.全面育人

案例一:基于人性,培养善行

查一查:朱熹《朱子家训》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 案例二:谆谆教诲,至理至情

说一说:你读过《傅雷家书》吗?谈谈你的阅读体会。教师总结:我国古代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主要由四种:一是编入家谱,代代编修;二是以石刻的形式保留下来,立在宗祠之内警示后人;三是,分门别类采集治家格言,类编成书;四是以“家书”的形式训示后人。我们在阅读传统的家训家规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鉴别能力,力求做到汲取精华,提出糟粕,古为今用,让传统的家训家规与时俱进。

行有所获:

1、小组讨论:《朱子家训》为什么能超越时空,走向世界?

2、给爸爸妈妈讲讲《朱子家训》的内容,请他们评一评《朱子家训》的价值。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与实践: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

教学目的:了解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初步辨析不同家训家规的优劣。

教学准备:

1、全班分成4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队,准备去社区采访。

2、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力求每位同学都有具体的任务,大家分工合作。

教学过程:

1、由小组长带队,区学校周边的社区采访5-8位老人,问问他们的家训家规是什么。

2、回校阅读相关资料,找出资料中的优秀家训家规;将找出的家训家规抄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电脑打印出来。

3、将通过采访和阅读搜集到的家训家规进行分类整理,对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作出基本判断。成果展示

1、强搜集到的家训家规制作成幻灯片或手抄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推荐最好的家训家规在班上展示。

2、对搜集到的家训家规进行简要的文字述评,小组互相交流,看谁的述评最精当。活动延伸

1、议一议:家训家规的传承方式主要由哪些?

2、写一写:传统的家训家规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古为今用? 活动感受: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三章 公平的阳光 第一节 公共经济公平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公平的意义;对金钱的认识;了解知识产权。重难点:让学生知道公平的意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p55 议一议:餐饮业设置“最低消费”合理吗?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活动二:学有所悟:做理性的“经济人” 案例一:信用卡诈骗法不容

议一议:上述案例给经营者什么警示?

说一说:消费者在使用银行卡消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二:如此竞争使不得

议一议:有人说:“网络本无边,竞争任我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谈一谈:企业之间应该怎样开展公平竞争? 案例三:依法诚信纳税 情景一:p57 议一议:商家不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的常用借口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说一说:面对上述情况,作为消费者的小明妈妈应怎样正确解决? 情景二:

议一议:“国家施行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为什么会受到各方的关注? 教师总结:怎样正确看待金钱是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不仅应当通过劳动、合法经营获取金钱,而且还要学会珍惜金钱和合理使用金钱。要学会坦然面对金钱,在物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尊,抛开物质的虚荣,追求心灵的富足,树立追求的金钱观,做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活动三:谁动了我的“奶酪” 案例一:舌尖上的安全

谈一谈:生活消费,安全至上。结合你所知道的消费安全隐患,谈谈你对消费安全的认识。议一议:常见的消费侵权行为有哪些?与同学一起分析这些侵权行为出现的原因。案例二:劳动报酬权不容侵犯

议一议:谈谈你对胡某的行为及法院判决的认识。活动四:知识产权受保护 情景一:

查一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第三十五届成员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 情景二:

议一议:歌厅能随意播放他人的作品吗?请查阅有关法律规定。行有所获:规范经济行为,你认为应该法律先行还是道德先行?

/ 15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九年级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编写:校本课程集体备课组

第二节 共享文化福祉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教育公平;怎样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教学重难点:教育公平对学生的意义;如何认识公共文化。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有所思 行进中的教育公平

案例一:坚强的后盾。

查一查:我国为保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出台了哪些法律和规定? 活动二:公平的机会 情景一:

议一议:近年来,你所在的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情景二:

议一议: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主要责任在政府。与同学交流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做一做:采访当地教育部门,了解教育资助的相关情况。活动三:均衡的教育 情景一:

议一议: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有何意义? 情景二: 做一做:你身边有同学是农民工子女吗?请了解一下他们在教育方面融入城市的基本情况。

说一说:国家或当地政府为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制定了哪些政策?

个人教学心得体会:

/ 15

第四篇:2017法治社会建设工作报告

2017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法制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费发【2017】20号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文件精神及省、市、县有关部署要求,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了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有效提升了法治政府建设能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以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相关规定要求,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全面提升了果业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成效。一是强班子、带队伍。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相关局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二是重学习,强实效。局党组始终将法治建设工作有关内容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办公会、“三会一课”等时机,学习各项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各项政策文件和涉农有关法律法规,由局党组书记带头学习,班子成员分别谈体会,并要求相关科室统一思想认识,认真传

10余次。三是建机制,明责任。为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我们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对涉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和“三重一大”事项中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严格规定其范围和程序。凡涉及公众利益等重大事项的,必须事先征求意见,认真听取相关领域的专家、行政管理人员、果农代表等意见和建议,确保了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明确决策各个环节的责任科室以及需承担的相应责任,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二、履行法定职责,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实效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了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了责任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优化了权力运行流程,强化了行政权力的监督和问责,并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管理当中,突出依法行政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法治政府建设与便民、为民相结合,有效实现了法治建设和日常工作的互通互动。一是转变职能、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改革推向深入。结合单位职能,优化了服务办事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工作透明度。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法律顾问制度。通过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我局依法行政决策水平,增强了我局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三是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与培训。举办各类普法培训班4期,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使受教育果农达1000人次以上。四是坚持将政务公开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真正让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7年,我局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共60余条,通过智慧果业云平台、省市农业网站等网络媒体发送果业信息2000余条。

三、认清问题、找准差距,进一步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

虽然我们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法治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由于长期从事**工作,本单位没有行政执法权利,受传统思维观念束缚,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树立普遍的法治理念。在安排工作、检查指导、协调问题,特别是处理矛盾纠纷时,往往还是凭主观、靠经验、拍脑袋作决策,没有真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去想问题、办事情。二是监督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在具体工作中,监督机制还存在一定不足,机构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县法制办的具体工作安排,扎实深入地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从制度建设、行政决策、依法接受监督、普法工作等多方面全面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努力开创全县果业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关于社会法治的思想汇报

大学生党课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今天晚上学习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党十七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党的十五大在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具有战略号召力的新概念。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法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同时也给新时期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内涵真正地深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内化为个人的心理意识和言论行为,全面落实到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监督、公民行为和党对法治建设领导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从而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统一共产党的领导,统一人民做主,统一依法治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监督社会法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律;依法治国,将社会主义法治同社会生活相结合,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助我国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公平要做到公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学会用法治来维护自己,执法人员要公正,不徇私枉法。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必须确立法律,人民生活准则的观念;必须为辅宪法的权威;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尊严;要提高执法部门的共信力;执法人员必须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法律是神圣的,不容亵渎。

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尺度是自由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依法维护我们的权利,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人人平等等。

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是法律监督。社会是一个团体,社会主义法治需要我们相互监督,相互协调。

立法、执法、司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在法治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治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无论是法律权威的树立、法律情感的培养还是法律能力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法治实践。事实证明,如果一边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要求学法守法,树立法律的权威,一边却在不断发生执法、司法人员执法违法,徇私枉法、假公济私,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必将会大大削弱公民对法律的尊重,助长蔑视法律情结的形成。当前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增多,一方面是因为执法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现象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公民无法通过诉讼等正常途径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导致一部分公民选择了通过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来制造事端,扩大影响,以引起相关领导或部门的重视,从而得以解决。相反,如果执法、司法人员严格、公正地执行法律,切实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公民就会切身体验到法治的价值,从而激发公民对法治产生现实的渴望和需求,促使公民参与意识与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为此,必须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机关的教育和监督。通过教育,使立法、执法、司法机关的人员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真正做到立法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做到服务大局、服务全局,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法机关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通过完善立法程序,增加立法透明度,给人民群众知情权,来提高立法质量。同时,随着形势发展,要及时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将法律法规中个别条款已经不适用或者与上位法冲突,法律法规本身仍需执行的,要及时进行修改;对与上位法完全冲突或者已经不适用的法律法规要及时废止,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方法律体系,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在行政管理中,要明确政府职能、管理规则,保证行政管理权力运作是透明、高效、便民的。能够严格依法行政,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管理好社会事务。坚决杜绝执法违法,徇私枉法、假公济私,侵犯公民合法权 [ 此文转贴于 贵 州 学习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 益的情况发生。司法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要完善司法救助制度,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确保有理有据的当事人能够赢得官司,让打赢官司且具备执行条件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从而维护司法权威、维护国家法律权威。总之,要加强对立法、执法、司法机关的教育和监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通过示范公权力的依法运行,创造法治氛围,营造法治环境。

民是法治建设最广泛的参与者和推进者,在法治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普法教育,培育公民积极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作为一种法律观念体系,其形成必须依赖于系统的理论灌输。普法教育作为理论灌输的重要途径,对于培育、弘扬法治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普法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偏重法律条文的灌输,二是单纯的法制宣传。

现代法治国家、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备,数量也越来越多,总量非常之大,就算是专业的法律人员,也很难将所有的法律法规悉数记住,更别说是老百姓。因此,普“法”普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而要更重视普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和法治文化。其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以确认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确认社会运行主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与调节、培植法律信仰为核心,因此,要把法治精神作为现代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形成“法律至上”的态度和意识,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以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引导公民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相对如何引导公民用法来说难度要大得多,而市政法委自2006年起组织全市政法机关开展的“证据维权”宣传教育活动,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对社会公众宣传证据意识,宣传有关证据搜集、证据固定、证据形式、证据运用、证据证明等证据制度的有关法律知识,宣传程序公正与法律真实的重要意义,使当事人明白如何正确看待证据并运用证据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和改进普法教育工作。一是普法教育要根据当前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等深刻变化的新情况,积极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积极探索和创新普法教育的形式,构建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相结合的法律传播体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在普法教育方面的辐射作用,加大覆盖面和渗透力。二是要从培育公民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为目标,促进公民意识的普遍树立,全体公民崇尚法治权威、依法办事习惯的真正形成,从而为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供良好的土壤。在教育中要更多地强调“权利”、“民主”等观念,最大程度地满足公民对秩序、安全、平等、正义、幸福等法治精神价值的需要,使普法教育贴近公民的生活,融入公民的内在性需要。使普通公民真正感到法律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助与指南,进而塑造公民积极的法治精神。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生力军,我们要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我们的一言一行大家树立榜样。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日期: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七日

下载不满足这7点的社会决不是法治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满足这7点的社会决不是法治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社会法治[大全五篇]

    家 庭 • 社 会 • 法 治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遵循学习之道 第一节 学习应有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了解好品质的相关含义; 2、了解如何培养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如何培养好品质 教......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如何从我做起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如何从我做起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不但是决策者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那么我们普通民众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我做起: 一是不再将出人......

    法治社会手抄报内容素材

    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

    学习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心得体会(合集)

    学习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心得体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法治经济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法治经济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经济与法治关系密切,市场经济是依法治理的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交易有序、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是......

    法治中国应激发社会活力

    法治中国应激发社会活力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

    江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

    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 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为切实做好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广......

    九年级上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 共建美好和谐校园 第一课时:珍惜师生情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