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民主法治求社会和谐
去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对国际国
内形势的清醒认识,源于对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负责。把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条基本特征的第一条,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当前,我区在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着矛盾纠纷增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公共安全隐患较多等一些不和谐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按照“以民主法治求和谐”的要求,切实用民主法治的手段来排忧患、求和谐。
一、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完全并列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层次,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建设和谐社会的六方面要素,每一方面都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密切相关。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是实现民主法治的基础。公平正义必须以法治手段为基本保障。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诚信友爱。既勇于创新又有序发展,才能充满活力。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才能做到安定有序。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完全可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由于实现民主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和谐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wenmi114.com况。建立在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基础上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现代民主政治既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又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管理,对国家重大事务享有知情权,就各项重大决策和立法建议进行充分表达和交流,就能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
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国家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国家主要以法律手段来治理国政和进行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社会关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办事的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wenmi114.com态,社会调控和管理才能摆脱随意性和特权,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党章。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把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写入我国宪法。这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开始全面走上法治的轨道,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改革和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区民主法治建设的现状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wenmi114.com
作为“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区自××××年开始按照“四民主、一章程、五制度”,开展了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至今已涌现了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个、市级××个、区级××*个;××家区级“民主法治××”;*家区级“民主法治××”,到今年底,全区将有××*个村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个社区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民主法治企业”“民主法治××”“民主法治××”也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去年*月份,司法部、民政部对我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一行在听取了我区汇报、查看基层创建工作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今年*月,区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活动的通知》,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实施了公示制、警戒制、申报制等六项科学管理制度,规范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活动,制定今后发展规划,全力构铸我区“民主法治”品牌工程。通过近几年的创建,全区上下民主选举深入人心、民主决策普遍推行、民主管理逐步规范、民主监督显著加强,呈现出“干部正、关系顺、民风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此外我们还尝试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创建经验,向社区、企业延伸,探索出了一条社区、企业民主法治建设新路子。去年上半年,在社区居委会换届
选举中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实施了海选,并选择××街道××社区作为试点,深化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制订出台了《××社区自治章程》,做到领导有机构,组织有网络、服务有渠道、活动有载体、管理有制度、经费有来源、阵地有保障、队伍有落实的“八有”工作标准,规范社区各项事务。去年*月,我区又在××东方压铸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民主法治××”创
建试点工作。通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wenmi114.com过推行厂务公开、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员工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各项运作行为更加规范,全公司正逐步形成了自觉遵章守纪的好氛围,养成严格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各执法部门坚持把学法与依法行政相结合,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各执法机关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渠道,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精减行政性审批事项,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基层文明站所创建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推进了执法责任制的深入开展。按照上级部署,全区先后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减轻农民负担、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专项治理工作,从各个层面提高依法治理的成效。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主法治提出的新要求
加强民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扎实的政治基础。首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权利,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完善社会稳定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既要积极保护,又要正确引导,防止极端民主,确保社会稳定。再次要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镇务公开,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面落实他们的各项民主权利。
落实依法治国。切实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一要强化法治意识,牢固树立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的观念,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监督制约的观念,自觉而坚定地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领导干部更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二要严格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坚决制止司法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支持政协和各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公正和谐,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制社会氛围,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关键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形成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促进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扬民主、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要进一步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使决策建立在科学程序的基础之上。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要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切实加强对决策的制约和监督。
强化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权为民所用”。一要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努力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二要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要使党内监督与国家专门机关的监督、政协民主党派的监督、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建立健全结构合理、职能明确、运行有序、相互协调、效力明显的监督机制,为从根本上制止权力滥用和腐败探索有效途径。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一是既要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二是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党委对全局工作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以形成各方协调、上下联动、互相配合、高效运转、活力增强的有机整体和工作格局。三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二篇: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如何从我做起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如何从我做起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不但是决策者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那么我们普通民众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我做起:
一是不再将出人头地作为人生的目标。在我们中国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人给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就是出人头地。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认定人是分等级的,希望自己臵于等级中较高的位臵。它也与中国2000多年的金字塔统治结构相一致,是中国这一社会架构下自然形成的。在这种社会结构下,达到出人头地的目标不仅意味着比别人生活得好一点,更意味着对别人的统治力和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既然目标就是凌驾于他人之上,对他人的利益就没有必要顾及太多,因此为达到这一目标而不择手段也具有了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出人头地的观念与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人生而平等是背道而驰的。民主法治社会同样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而且较之金字塔结构的社会更加强调个体的差异,并承认这种差异会使人的收入水平、社会分工产生巨大的差别,但这些差别不影响社会中公民平等的基本权利,同时又不给任何公民凌驾于其他公民之上的特权。人人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但它与出人头地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另一个角度讲,追求出人头地也会让自己永远觉得是一个失败者。我们都知道,组成一个社会绝大多数的成员是普
通民众,而能够出人头地者只能是社会的极少数,何况在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下,最顶端也许只有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目标的只能是凤毛麟角。以此为人生目标的话,绝大多数民众必然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生活于社会之中,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必然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人人平等的公民的心态将追求美好生活作为人生的目标,这种追求不以他人为参照系,不以凌驾于他人之上为成功。既然是人人平等,在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就不应该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是改变望子成龙的观念。意义其实与前者相同,前者是让自己建立公民基本权利人人平等的心态,后者是应该教育我们的子女学会平等待人,同时将自己作为社会的普通一员,以平和的心态溶入社会。
改变了以上两点,一个人就会以自己的本来面目立于社会,真正将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而不是哪一个组织或群体的主人或仆人。既然生命的舞台是社会,就希望得到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承认,就需要自尊、自爱、自强,要达到这一点,自然在工作中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努力工作,而不需要在领导面前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这种自尊、自爱、自强只是与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驱同,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实现,而不需要在哪个领导面前才要表现出来,不会在当领导时对下属趾高气昂、颐指气使,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不会做下属
时迷失自我,一切以领导意志为行为准则。应该说中国目前公务员或国企管理者中贪污犯罪高发与人们的不平等心态关系极大。下属对领导的惟命是从,甚至为虎作伥,促使了在领导岗位上的普通人以为自己了不起,可以有无限的特权,可以无法无天,迷失了自我,最后违法犯罪,走向了人生目标的反面。
三是改变对境遇差于自己的人的歧视和对强于自己的人的羡媚态度。这一点可能许多人嘴上不承认自己是这样的人,但事实上相当多的中国人都存在这样的心态,过去上海人对自己看不起的人常称其为“江北人”,而不论此人是否来自苏北地区。现在许多人在说他人做傻事的时候,张嘴便是“农民”。这些实质都是从心底里将自己放在高于另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岐视。还有中国人做为黄种人对白种人的心态和对黑种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区别,对白种人就准备高看一眼,对黑种人就将其与贫穷、愚昧产生联想。这些心态实质就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是金字塔架构下形成的一种人生观的体现。
四是改变日常的以下行为习惯:写汇报不再写在XX的正确领导下之类的废话;写总结不再将成绩归于领导。我是在我的职责权限范围内做自己的工作,哪个领导来我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因此自己工作的好坏与领导不必有绝对的因果关系。我做的工作就是我做的,凭什么要违心
地归于领导?领导有领导的职责和权限,拥有比下属多得多的资源,他自然会在他的工作中创造出远高于下属的业绩,凭什么一定还要用下属的业绩抬高自己?
自己多年的工作中或者说不懂世事、或者说从心里不情愿,记忆中在自己的汇报总结中已经有多年没用过这一类的语言了,但感觉上自己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刁难和排挤,(也许一直当不成什么官原因就在于此,却不自知,哈哈)照样有自己的工作好做。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就可以改变这样的风气。
简单地说建立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是公民的平等心态,从我做起就是要做我自己,它已经成为许多年青的时髦语言,但要真正在生活和工作中实践,我们要改变的还有很多。
第三篇:民主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互为前提,相互推进,共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成了改革开放大潮中交相辉映的两道主线。在30年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解决了中国要不要搞法治、要搞什么样的法治、如何搞法治这三个重大课题,明确了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社会主义法治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推动和保障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旗帜,将法治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奋力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到新水平和新阶段。
【关键字】依法治国; 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民主法治向着“三者有机统一”的方向迈进;立法成绩显著;法律服务日益增多;法学教育迅猛发展.【前言】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方针政策,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国家法制化进程发展迅速。
【正文】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理论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重视和实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一、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确立。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
1982年宪法突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从1954年宪法第三章改为第二章,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2004年修宪,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成为宪法原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
1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规定县、乡两级人大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一律由差额选举产生。为了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其违法和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人身权是关于人身、人身健康、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等的权利,是享有其他基本人权的前提。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公民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讯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刑事诉讼法明确禁止刑讯逼供,对于拘留、逮捕、搜查、取证等涉及人身自由和安全的强制方法和手段作了严格规定。1996年和1997年我国先后对刑事诉讼法和刑法进行了修改。有关人权保障的两点重要修改,一是刑法总则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二是刑事诉讼法总则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国家还通过修改法律,改革司法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公开审判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辩护制度、法律监督制度、死刑复核制度、诉讼代理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
重视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经济权利方面,宪法规定,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还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在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方面,宪法规定,国家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国家建立健全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依据宪法,国家
制定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以保障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退休、失业职工以及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国家制定了产品质量法、食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沙治沙法等,以保障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权。国家制定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科学教育普及法、体育法等,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知识。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民主法治向着“三者有机统一”的方向迈进。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第三,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先进文化按照人民的期待和要求进行。第四,依法治国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氛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为目标,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三大目标。依法执政是党执政转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是从依法治国出发对党执政转型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依法执政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丰富和发展,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应当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法律,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以党代政、以党代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一环[1]。首先,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要求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全社会形成尊崇法治的氛围;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次,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长期重视政策而轻视法律,依靠政策而不是法律治理国家,依靠人治而不是法治推动社会变迁,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的产生。只有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才可能成为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治国理政方略。再次,依法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氛围,对依法执政提出新的时代要求。依法执政随着依法治国的发展而形成和不断完善。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伴随的是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转型。真正落实依法执政,我们党在执政方式上应当实现三大转变:即从主要依政策执政向主要依法律执政转变;从强调严格遵守法律执政向既严格遵守法律、又主动创制和运用法律执政转变;从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与领导国家法治建设分头实施向两者同步推进,统一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2]。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促进依法执政,促进党的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在“三者有机统一”原则和思想的指导下,从实践中探索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循序渐进的成功模式,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路径、内容、原则更加清晰了。
四、立法成绩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08年2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29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0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7 0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依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法律各部门立法数量的多少来排序,它们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行政法79件,占现行有效法律的34.49%;经济法54件,占现行有效法律的23.58%;宪法及宪法相关法39件,占现行有效法律的17.03%;民商法32件,占现行有效法律的13.97%;社会法17件,占现行有效法律总数的7.42%;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7件,占现行有效法律的3.0%;刑法1件,占现行有效法律的0.43%。
[2]
坚持制定法律与修改法律并重,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关系不断变迁,加之法律观念的转变和立法技术的提高,导致法律修改的任务越来越重,制定法律与修改法律并重,成为60年立法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229件法律中,有71件法律被修改,占现行有效法律总数的31%。按照7个法律部门进行统计,其修改多
寡的排序是:刑法1件,修改1件,修改率100%;民法商法32件,修改15件,修改率46.8%;经济法54件,修改21件,修改率28.8%;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7件,修改2件,修改率28.5%;行政法79件,修改22件,修改率27.8%;宪法及宪法相关法39件,修改7件,修改率17.9%;社会法17件,修改3件,修改率17.6%。从年份来看,现行有效法律的修改情况是:1978—1982年制定法律22件,没有修改法律,制定与修改之比率为0;1983—1992年制定70件,修改1件,制定与修改之比率为1.42%;1993—2002年制定98件,修改33件,制定与修改之比率为33.67%;2003—2008年32件,修改37件,制定与修改之比率为115.62%。
五、法律服务日益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服务的发展,主要体现了三条主线:一是专业化,即对法律服务人员的学历、专业知识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是正规化,即加强了法律服务的制度化建设,在机构设置、职业准入、执业许可、市场监管、纪律惩戒等方面,都加强了规范化建设。三是市场化,法律服务从国家机关逐步转变为社会服务行业,人事管理、经营机制方面逐步实现市场化。我国的律师制度、基层法律服务、公证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均取得了长足进展。[3]
六、是法学教育迅猛发展。
在1977年恢复高考前,全国只有北京大学法律系和吉林大学法律系尚在培养法学专业学生,1978—1987年,中国法学教育进入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招收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院校从1978年的6所迅速增加到1988年的106所,10年间增长了17.67倍;到1998年,法学院系增加到214所,较10年前增长了2.02倍;截止2008年10月,法学院系达634所,较10年前增长了2.96倍,改革开放30年增长了105.67倍。
1978年,全国6所院校录取法学本科专业学生1 299名,1988年,当年本科在校生达28 325人,10年增长了21.80倍;至1998年,当年法学本科在校生达87 977人,10年增长了3.11倍;至2002年,当年法学本科在校生达264 039人,5年增长了3.00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法学本科在校生在30万人左右,改革开放30年均增长了200多倍。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研究所)等院校首批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228人。1988年,在校法学硕士研究生达3 847人。1998年,在校法学硕士研究生达12 180人,较10年前增长了3.17倍。截止目前,106所拥有
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的院校设有387个硕士专业点,在校法学硕士研究生60 000多人,在校法学硕士研究生人数较10年前增长了5倍多,较1978年增长了260多倍。
1984年,中国法学博士研究生开始招生时只录取1人。至1998年,在校法学博士研究生达1 340人;至2002年,在校法学博士研究生达4 157人。2008年,中国法学博士毕业生人数1 700余人,法学博士招生人数2 500余人,法学博士在校学生人数8 500余人。据统计,1990 —2004年,在校法学博士研究生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8.34%,高于同期全国各学科研究生在校生数量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6.82%[4]。近3年,法学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趋于稳定。截止目前,35所拥有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的院校设有111个博士专业点。有13个法学教育机构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结束语】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明确了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将法治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奋力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到新水平和新阶段。
注释:
[1] 李步云: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2007,(9):34.[2] 杨绍华:十六大以来我国依法治国的新发展——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袁曙宏[J].求是,2007,(14):41.[3] 汪永清:坚持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学习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J].求是,2005,(2):30~31.[4] 朱景文:中国法律发展报告数据库和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26.
第四篇:民主和谐
民主和谐 真挚坦诚
——三元中心小学第十五届二次教代会报道
2013年10月24日下午,盐亭县三元小学第十五届二次次教代会正式会议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教代会应到代表23人,实到代表22人(其中一人事假),学校离退休教师代表列席了本次会议。
在召开本次教代会前,为了更好地履行教代会代表职责,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学校工会广泛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全校教师详细填写了提案征集表。
第十五届二次次教代会正式会议由工会主席黄朝雄主持,学校党支部记蒲春雄书记热情洋溢地致了开幕词。蒲书记说,第十五届第二次教代会的开幕,是我校全体教职工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教代会是学校的权力机构,这个形式本身就体现了民主管理学校,人人都做学校的主人翁,通过民主集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会上听取蒲春雄伟校长关于本次教代会的提征集意见或建议的答复,听取并审议了杨周敏老师关于《三小2013春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听取、审议并通过了《三小评优评先实施办法》、《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学校财产管理及财务制度》、《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学生食堂管理意见》《教师住房管理》,在会上的讨论时间里,所有与会代表充分行使代表的权利,履行代表的义务,本着树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为三小的发展献计献策。最后,蒲春雄校长做了热情洋溢、催人奋进的大会发言,他感动于学校教代会由最初的争执到如今的和谐商讨,感动于代表们真挚坦诚,切合实际,讨论的气氛。他回顾了学校创业发展的历程,要求与会代表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抓住机遇,发扬传统,团结协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十五届二次教代会是一次成功的教代会,更是一次民主团结、凝聚人心、和谐奋进的大会,大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经过此次大会,全体教代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识更浓了。我们坚信,有了这样团结的力量、和谐的团队,三小的明天将越走越稳健,越走越灿烂。
三元小学
王永
2013-10-25
第五篇:以民主法治创建为载体 构建和谐家园(省级民主法治创建汇报材料)
以民主法治创建为载体 构建和谐家园
永宁村位于八卦洲街道西北部,占地约4平方公里,东连中桥、西接上坝、北临长江。我村现有村民小组9个,村民2020余人,农户基本都依河而居,生活在小江河的两岸。
创建民主法治村之前,我村不少老百姓在农闲时就打打麻将,因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来村部调解的每年至少二、三十起,村里的小偷小摸现象也不少,老百姓对于村里的资产管理也有不少疑问。创建以来,我村以“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为主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构建“平安永宁、和谐家园”。
一、选举公推直选,民主氛围浓厚
今年,我村进行了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我村党支部选举党员参与率达到98%,充分体现了党内民主。村委会主任及委员由村民直接选择产生,通过公开唱票,当场计票公布结果。我村共有选民1719人,参加投票选民1616人,占本村选民总数的94%,我村村委会选举采取主会场与分会场相结合的方式,早上5:30即有村民到达主会场等待投票,最终有196位村民在主会场进行了投票,我们的选举过程全程接受村民及新闻媒体监督,栖霞电视台还作了新闻报道。我村民主选举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二、民主管理有序、民主决策规范,事务及时落实 我村通过民主推荐选举村民代表27人,其中党员6人,普通群众21人,来自各村民小组,代表全村2170人的利益。2010年,针对我村空余厂房出租、机耕路建设与维修、田间灌溉系统布局、大埂村民安装自来水补贴、村两委换届选举等问题,我村共开村民代表大会7次,各类问题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例如针对老百姓通过“意见箱”提出来的由于道路不便而导致的生活难、生产难的问题,我们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民意,然后确定了修路、建路的方位和长度,之后迅速招投标,每进行一个步骤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同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去年至今,我们新建水利化道路2.2公里,山沟清淤2.8公里,维护机耕路8800米,获得群众好评。正是因为实行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村里的重大事情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我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法制宣传扎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我村大力加强普法教育。我村建设了农家书屋,图书共计800余册,其中法律图书角共有法律类书籍32类,计208本。我们还不定期地向村民发放法制宣传材料,2007年至今,累计举行五十余次法律讲座,同时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利用“南京党员远程服务平台”的“法律服务”为村民答疑解惑。现在,当出现邻里纠纷时,不再是吵吵闹闹,厮厮打打,而是以和为贵,协商解决,或者通过法律途径依法解决。这两年的矛盾纠纷明显下降,邻里
关系显著改善,全村氛围和谐。另外,我们还在村二队修建了休闲广场,配备了十余套健身器材和几副象棋、围棋,现在农闲时,村民就到休闲广场健健身、下下棋,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赌博之风有效缓解。通过一系列的普法教育,我村亦未出现封建迷信活动,亦无赌博、吸毒等现象,常住人口两年内无违反计划生育情况。我村优抚安臵、养老扶幼、最低保障等也得到落实,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
四、治保、民调、卫委会等职能突显,充分发挥作用 2009年至今,我村共发生矛盾纠纷20起,受理矛盾纠纷20起,调解成功19起,另外一起正在积极协调中。矛盾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5%以上,无“民转刑”案件。我村现在有6名安臵帮教的对象,我们积极帮助他们就业,为社会减少不稳定因素,现在我村的安臵帮教对象有的开面包车,有的代理蚊帐做生意,有的先手燃气具,全都顺利回归社会。另外,我村制定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村预防计划,确保未成年人零犯罪,无重新犯罪。在环境保护上,我们村干部带头干,河塘清淤、垃圾处理等方面做的都非常好,在街道名列前茅,老百姓也甚为满意。
在计生工作上,我们营造一种新的和谐机制,对计生对象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计生对象手术后村干部上门看望并送去慰问金和营养补品。农忙时,对没有劳力的计生贫困户,村干部组织劳力去帮忙,逢年过节上门慰问。我们村干 3
部逢年过节时,也都向村里老干部、老党员表示慰问,全村上下,一团和气。
近年来,我村深入开展平安村、无刑事案件村、无邪教村、无毒村、信访四无村创建活动,创建成功率达100%。2007年,我村成为“区级民主法治村”,2009年成为“市级民主法治村”,今年我村在积极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我们永宁村“和谐兴村”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和谐生活,以后我村将再接再厉,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更好地实现依法管理,促进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