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控培训实施方案(精选)
中国石油华东销售公司内控体系项目
推广和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1、为在华东公司推行一套完整、统一、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
2、为迅速提高员工对内控体系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操作流程;
3、为迎接股份公司管理层测试和外部审计师审计。
二、培训对象
1、对领导层的培训。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为在华东公司推行一套完整的控制管理文件奠定基础。
2、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为关键控制的具体实施奠定基础。
3、对测试人员的培训。掌握股份公司的测试标准为股份公司关键控制验收奠定基础。
4、对具体操作人员的培训。为内控体系的迎审和运行奠定基础。
三、培训内容
为了解内部控制建设背景的组织构成情况、操作和文件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内控介绍
对华东公司内部体系建设过程进行介绍。
2、VISIO软件
流程是用VISIO软件绘制的。VISIO软件是一种把流程视觉化,把我们的资料轻易的转换成图,给人更直观的视觉感觉。VISIO软件作为培训内容为了让中层领导、具体操作人员掌握此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3、COSO内控框架
中国石油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是以COSO框架为建设基础。COSO框架提出五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该框架作为培训内容为了让公司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具体操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框架结构,识别及分析相关风险和对公司的监督。
4、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中国石油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是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背景,主要关注该法案中的第404、302条款。该法案作为培训内容是为了让公司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具体操作人员了解内控体系建设的发生背景和重要意义。
5、控制管理文件
主要针对公司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广大员工的培训,熟悉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控制措施。
6、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关键控制验收和测试
以股份公司下发的关键控制管理文件为标准,检查重要流程及关键控制的规范性,并通过抽取样本,对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主要针对审计测试部门和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对公司的业务流程的理解。
四、培训方式
1、培训形式:两级培训
华东公司内控项目组对华东本部和省级分公司培训;省级分公司负 责对所属二级分公司、油库和加油站进行培训。
2、培训方法:集中培训、发放材料、个人自学
集中培训按照时间安排,确定范围,组织培训。个人自学为每人一套培训资料,可自行参照发放的资料自学。
五、培训时间 1、4月8日-4月18日对华东本部和省级分公司培训。2、4月18日-4月底省级分公司负责对所属二级分公司、油库和加油站培训。
六、措施要求
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要提高对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设专人负责对培训的具体实施。
2、做好动员,提高认识
要认真做好内控体系项目的宣传、动员工作,增强全体员工对内控体系项目的意识,提高自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加强监督,提高质量
为加强培训考核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公司领导将组织有关人员,重点对各单位自行组织的培训进行检查和指导,加强对培训实施情况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
第二篇:内控培训材料
内控培训材料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持续变化,商业环境日益复杂,每个企业都面临众多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并且这些风险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单纯依靠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已经很难防范企业所面对的各种内外风险。正是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作为防范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也被提到了空前的管理高度。
2008年6月28日国家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09年7月11日生效。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范》及《配套指引》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行,自2012年1月日起扩大到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
一、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是为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而产生的,它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构成了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企业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需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企业要建立一套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准则制度,要有一套 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会计准则能够被遵守执行。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控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通行证”。
2、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需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包括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在内的,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机制。
3、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伴随贸易与生产的国际化,金融国际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危机向全世界蔓延,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调整与震荡。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企业产生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强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
1、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与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一个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应用指引和评价与审计指引三个类别。依次是核心统领、应用指引和事后鉴定三种类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共7章50条,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内控的原则和实施体系及内控的几大要素,它是内控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总体框架在内控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应用指引》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共计18个,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应用规范。
2、内部控制的定义
《规范》的第3条明确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目标。所谓内部控制就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从定义看,内控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内控受人的影响,涉及到企业各层次人员。
3、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就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概括起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战略目标。是指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长远、重要的愿景和使命描述。它是统领企业发展的方向,内控是组织制度上的保障。
(2)经营目标。是企业管理层根据董事会战略目标制定的经营上的目标,内控体现在资产安全和提高资产经营效率和效果上。
(3)报告目标。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要真实可靠。
(4)合规目标。是指通过内部控制,保障企业运行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
4、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五个原则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遵循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就是强调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是指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4)适应性原则。是强调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也就是说内控体系要有可操作性,在企业的经营中能被有效应用。
(5)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果,以适当的成本有效控制,在满足既定控制的前提下使控制成本最小化。
5、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
《规范》的整体核心内容就是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
(1)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要素总和。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等。
(2)风险评估。风险通常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估就是要求企业考虑潜在的事件影响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着哪些事件将要发生以及这些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每个企业都面临不同的风险,内部控制目的就是要控制风险,对风险加以识别、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应对策略。一要确定风险的承受程度;二要识别内外风险点;三要做风险分析;四要做风险应对。
(3)控制活动。体现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和功能中,包括一系列活动,如批准、授权、检查、协调、运营、绩效评估、资产安全和职责划分等。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交易成本加剧的内在原因,每个企业都会广泛地获取信息,包括内部的、外部的事项以及关于管理组织的活动。信息贯穿组织的所有层次,是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反应以及管理组织、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
作为企业应当注意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核对、整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对于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发现内控缺陷,改善内控体系,促进企业内控的健全性、适宜性、提高有效性。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一般来说,风险水平较高并且重要的控制,对其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频率应 当较高,如果日常监督能够有效起到监督的效果,可以减少专项监督的频率。
三、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风险评估
第二阶段
评估内控设计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
评估内控执行的有效性 第四阶段
建立持续的监督机制
2、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关注要点: 是一种机制的建立; 是一种管理能力的提升; 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 与现有的管理基础紧密联系; 是对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
小结:
内控的核心六个字
目标(企业的内控目标是什么)
风险(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风险是什么)
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防控风险的措施是什么)
第三篇:内控培训
一、新机构筹建期需特别注意事项
(一)注意配备必要的内控合规和反洗钱岗位人员,并按照《关于加强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70号,在筹备期完成反洗钱制度体系、组织机构和系统设置等相关工作
第一,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已成为保监局对机构进行开业验收时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第二,反洗钱外部监管处罚金额较高,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70号)规定的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下限较低,即五十万元以上即可认定,该标准远远低于保监会《关于明确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0‟49号)中对《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规定的重大行政处罚标准,即“保险机构受到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作出的单次罚款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
(二)注意筹备期间筹备组的主体资格问题 作为签约主体的问题?
第一,批筹后一般以筹备组名义签约;
第二,对外签订协议一律须经总公司审核。
(三)筹备期与开业初期公章管理问题
筹备期和开业初期,人少事多,但公章管理等关键环节管控不得有丝毫放松!
2008年某分公司下辖营销服务部开业初期,该营销服务部卢某用为营销服务部办理营业执照的机会,在空白纸上偷盖公司印章,擅自以公司名义向外借款。后经他人举报,公司才察觉此事。截至2010年9月7日已发现盖章借条3张,金额10万元。迄今已有1位出借人向当地法院起诉我公司还款3万元。
(四)分支机构开业初期是不规范问题的高发期
某分公司2010年自查发现的三起严重违规案件的发生时间集中在08、09年,说明该分公司在成立初期,内部管控和监督薄弱,对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任不够严格,给一些合规意识淡薄的经营者留下了可乘之机,2010年上半年,分公司通过自查等方式发现了问题,并以严厉、坚决的态度对问题进行了处理,体现出分公司的合规经营基础有所健全,发现、查处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但前期违规问题的暴露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希望各分公司引以为戒,加强对机构设立初期经营事项的监督核查,防范此类风险的发生。
(五)分支机构开业初期应避免盲目求快,而应注重“稳重有进”、“好中求快”
某分公司2008年开业后本着快速开拓市场的目的,不计成本拓展市场,产生了大量的应收保费。为应付总部应收保费清收工作要求,该分公司多家营销服务部通过以营销服务部名义对外高息借款的方式充抵应收保费,单笔最高借款额达到140万。两年后该营销服务部被起诉,公司对外还款本息合计203万。
(六)分支机构开业初期高度重视劳动用工风险
第一,筹备组应该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要求及时与正式录用的工作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第二,筹备组应该严格按照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等相关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与相关人员分别签署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合同和代理合同;
第三,不能通过签订代理合同并向相关人员支付佣金方式向内勤岗位人员支付工资; 第四,在劳动合同制员工尤其是高管引进过程中,应注意审查拟录用人员与原单位是否签署了有效的“竟业禁止条款”,避免盲目挖角风险被相关同业列为共同被告的风险。
二、新机构应开展的依法合规工作
(一)迅速熟悉公司合规制度体系,完善分公司合规组织架构 第一,省级分公司合规责任人和支公司合规责任人由本级公司总经理担任,对本辖区的合规管理工作负有直接和第一位的责任。
第二,省级分公司和支公司的总经理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公司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审核下公司合规风险管理计划;发现公司有不合规的经营管理行为的,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追究违规责任人的相应责任,并按规定进行报告。
第三,公司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设置合规管理机构。合规管理机构由各级合规管理部门的合规岗和各部门合规联系人组成。
(二)做好合规教育工作
1、合规资料库 充分利用内网资源,在总分公司OA平台上分别建立合规资料库,整理汇总重要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合规资料库。
2、合规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合规培训和专题讲座。
3、合规测试
拟建立合规测试系统,对员工进行定期测试和不定期测试。
(三)贯彻落实合规经营承诺制度和合规问责制度
司将组织员工签署合规承诺书,落实合规责任制。
公司正式员工,均应签署《合规承诺书》。
合规承诺书》是员工承担合规风险责任的重要依据。
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公司每年对《合规承诺书》进行修订更新并组织员工签署。规要求因岗位调整发生变化的,转岗员工须签署与新任职岗位合规要求相对应的《合规承诺书》。内控合规部提示其及时进行新岗位合规知识学习并安排相关的合规测试。司将员工合规测试及遵守合规承诺的情况作为其绩效考核和岗位评估的依据之一。违反合规承诺给公司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员工,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省级分公司负责人应与总公司签订《合规经营承诺书》,承诺本人及所辖机构做到: 1.坚决杜绝交强险违规经营
2.坚决杜绝设立账外账小金库账外经营 3.坚决杜绝撕单埋单阴阳单 4.坚决杜绝制作假赔案 5.坚决杜绝经营数据造假
(四)做好合规经营检查工作
以单证管理、交强险管理、承保理赔品质管理和中介业务管理为重点。
围绕业务质量和合规经营,包括条款使用、渠道管理、单证管理、承保管理、理赔管理、承保业务品质、中介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运营的各环节和各方面。 检查依据:监管规定,公司制度 1.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2.非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 3.检查问题与完善管理相结合
第四篇:内控整改实施方案
深圳市XXX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建设整改实施工作方案
根据深圳证监局《关于做好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深圳市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1年4月制定了并披露了《深圳市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召开了内控建设项目启动大会。在公司董事会与经营班子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公司各部门、各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公司内控工作小组与咨询顾问现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公司内控调研分析,提出了内控缺陷整改建议。为了更好的落实内控基本规范,高效优质地完成内控缺陷整改工作,将实施方案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公司内控现状分析
2011年5月,通过调研与分析,公司确定本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范围是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所有子公司,其中包括重点实施单位8家。业务流程方面,确定对公司治理、业务流程与信息化等三个层次进行重点调研,分析内部控制现状与内控基本规范的差异,找出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
通过对重点子公司及重要业务流程的访谈与抽样测试,对照内控基本规范的要求,并经过与各单位、部门研究分析,达成共识,现确认公司层面内控缺陷为10个,业务流程存在缺陷234个,IT治理层
面为14个,合计258项内控缺陷。所有的缺陷中,一般缺陷占大多数,适用于所有公司的共性缺陷为118个。
二、整改实施方案
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情况以及整改建议,确定按下列计划与要求组织内控缺陷整改工作。
1、整改范围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实施范围是公司本部及所有子公司,其中,重点子公司需要按已经确认的内控缺陷清单开展逐项分析,并进行整改;非重点子公司需要对照业务流程与关键控制,分析缺陷并整改。
2、整改责任人
公司所属各企业总经理是本企业内控缺陷整改工作的总负责人,各企业的业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内控缺陷的整改工作。公司本部职能部门对职能范围内共性缺陷整改工作,承担统一整改规范与检查验收的责任。
3、整改方式
(1)对于公司整体包括各单位都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公司本部各职能部门牵头、主导整改实施工作。公司本部职能部门要组织子公司相关部门明确整改任务,统筹整改办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共性问题整改工作。
(2)对于所属子公司之间存在的共性问题,优先在国际电子器件公司进行整改示范,总结经验,然后向其他子公司推行。各子公司
之间要相互协作,完成整改工作。
(3)对于公司本部存在的个性问题,由本部相关职能部门经理负责,根据业务流程完善建议书中的整改意见,进行缺陷整改。
(4)对于子公司存在的个性问题,由各子公司业务流程相关部门负责,根据业务流程完善建议书中的整改意见,进行缺陷整改。
(5)非重点子公司必须根据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对本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自查,并形成缺陷汇总报告。根据顾问公司提供的整改建议对本公司的控制缺陷进行整改。
(6)为了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与效果,公司本部将在各级子公司统一推广实施协同办公系统。子公司开展内控缺陷整改同时,需要明确协同办公流程实现控制的业务流程清单。确定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实现控制的流程,需要编写流程说明与编制流程图。子公司内控工作负责人需核对内控缺陷清单,审核流程说明与流程图是否设计合理,是否可以有效执行。IT人员依据审核后的流程说明与流程图在系统中实现流程信息化。
4、内控手册建立
为了固化内控建设工作成果,公司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建立《公司内部控制规范手册》,阐述公司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方面的方针、政策,汇总公司的相关制度、规定,并详细定义和规范公司内各相关岗位的工作程序和职责。
公司风控部制定内控手册目录、内容、编码规范等。公司本部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公司所属各单位对口职能部门编写内控手册,风控部
负责汇总编辑成册。内控手册编辑完成后,公司本部风控部、内部审与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内控手册培训,促进内控规范得到有效执行,并解答内控规范执行中的疑问,维护与优化内控手册。
5、整改工作的有效监控
为确保整改实施进度及整改效果,公司本部内审部和风控部将组成内控工作检查小组,每周对各公司、各部门整改工作跟踪和汇总,每周形成内控整改实施情况报告,向公司内控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在整改过程中,顾问公司将持续提供辅导与帮助。
6、整改成果的验收
公司内审部和风控部共同负责分阶段验收整改成果。内审部与风险部每周检查整改进展,并对照内控缺陷清单,确认是否有效整改。有效整改的评价标准是:内控缺陷清单上列示的设计缺陷重新设计并有效执行;内控缺陷清单上列示的执行缺陷在整改后得到有效执行;内控手册结构合理,内容清晰,可以指导公司员工按规范开展业务,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整改成果最终验收时间是2011年11月21日。内审部与风控部需在11月下旬向内控领导小组汇报公司本部及子公司整改工作完成情况。
第五篇:内控培训心得体会
内控与风险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无论多么完美的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一种摆设而已。合规经营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规范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因为合规与信用社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能为信用社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
其次,规范是完善制度体系的需要。企业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所以信用社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再次,规范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信用社的经久不衰。
那么,怎样才能使规范经营深入人心,我认为,惟有做到“五个到位”:
一要道德教育到位。“思考方式决定行为和成就。”必须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重操守、讲合规、促案防”的良好氛围,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一是强化法
纪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用现实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使员工将法纪规范熔铸在自己思想中。
二是强化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心理调控,不盲目与人攀比,防微杜渐,面对各种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正确处理好群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利益得失的矛盾。三是强化自觉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指导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循规蹈矩。四是强化集体意识。引导每个员工珍爱集体荣誉,关心集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誉,增强集体观念。
二要执行能力到位。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引导员工增强利用制度自我保护意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制度制约。二是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践证明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制定合规经营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三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四是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辨 证关系,只有合规经营,业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
四要监督管理到位。完善业务发展与合理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监督机制。一是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建立奖罚并重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
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三是建立沟通制度。制度不是放在案头的装饰品,它需要管理人员经常地向员工宣讲,不厌其烦地沟通、解释、提醒,制度才能得以执行。四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重视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改善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凡是自己提出来且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建议,员工自然会铭记在心,自觉执行。
五要榜样作用到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典型是旗帜,可以启迪心灵,引路导航;反面典型是警钟,可以敲山震虎,以之为鉴。一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给下属员工做出合规操作的良好示范。篇二:内控培训学习心得
内控培训学习心得
经9月12日和9月26两个下午的内控培训,通过培训老师对内控知识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使我对企业内部控制有了全面认识。企业内部控制是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它由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等各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企业内部控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现将本人对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对内部控制内涵的正确认识。在没有接受培训之前,我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和审计部门的工作,内部控制就是为了防止贪污舞弊。直到培训老师开始介绍内部控制时,我才发现之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不当的。所谓内部控制,从静态角度讲,就是企业为了确保会计信息可靠、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经营效率之提高,以及各种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所制定的各种控制措施、程序和方法。从动态角度讲,就是上述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的执行,以及实现其会计信息可靠、企业资产安全、经营效率提高、有关法规得以执行等管理目标的过程。
(二)所谓有效的内部控制包含有四层含义,即:其一,它是无时不控的---贯穿于业务操作的始终;其二,它是无处不控的——与业务的速度和空间同步,甚至有所超前,以体现内控优先的思想,其三,它是无人不控的——上到管理者,下至每位员工,只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才是至高无尚的;其四,它是无事不控的——小业务要控,大事
情更要控,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无不在其控制之下进行,没有例外与“个案”处理。
如何完善内控体系?首先我本人认为:增强自律意识是根本。一切活动离不开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的因素,内部控制不能例外。良好的内部控制既是经营管理者设计构造的产物,也是其遵循维护的结果。如果说设计构造不易,那么有颜色遵循维护则更难。因为,需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一以贯之。从这一意义上说,自律意识牢固树立之日,才是内部控制运行完全到位之时。
增强自律意识,从基本面来看,就是要增强全员的自律意识。即:每位员工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其次,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再者,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增强自律意识,从重点对象看,就是要增强各级经营管理班子的自律意识,真正做到经营与管理两手抓,业务发展与内控建设两手抓,效益与守规两手抓,做自律的表率。不能出“现管理层凌驾 ”现象。
增强自律意识可以从学习教育、剖析典型、调整人员等三方面入手。一线操作人员要做到业务再忙不忘学习规章制度;通过学习,要教育每位员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开展各项业务。要剖析正反两方面典型,使全体员工能够在学习经验上有标杆,吸取教训上有对象。要顶住一切压力,对那些置内控制度于不顾的我行我素者,果敢地进行调整,直到清理出队伍,以儆效尤。
建议:对于公司,由于是贸易型企业向制造型企业转型,没有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下属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建议通过内部审计这一手段,对生产运行提出要求,使得下属企业在生产管理上提高到一定水平。
xxxx部 xxx 2013-10-8篇三:《内控管理》培训心得
《内控管理》培训心得
——二手车平台:徐福进
王老师把内控管理讲得文思泉涌,滔滔不绝;但无论多么完美的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一种摆设而已。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企业内控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规范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需要。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因为成本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核心要素具有一定关系,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内控管理能将不合规的风险消除于无形。
其次,规范是完善内控制度体系的需要。企业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员工。所以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那么,怎样才能使内控管理深入人心,我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执行能力到位。根据自身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引导员工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制度制约。
二是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践证明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制定合理内控程序以及合理内控流程及员工行为准则等合理合规的指南。
三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照内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
四是监督管理到位。完善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监督机制。内控管理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
五是对内控管理工作做得好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内控工作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
六要榜样作用到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典型是旗帜,可以启迪心灵,引路导航;反面典型是警钟,可以敲山震虎,引以为鉴。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给下属员工做好带头作用。篇四:内控与合规建设的心得体会
内控与合规建设的心得体会
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开展“内控与合规建设年”活动,作为一名信合普通信贷员的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合规操作涉及信合各条线、各部门,覆盖信合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必须将合规意识渗透到每一名员工,使其明确合规经营的重大性及紧迫性。通过此次学习活动,结合我平时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诚信,合规操作意识和临督防范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就此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做如下几点总结:
一是:要做好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严于守纪,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做好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人员轮岗,异地交流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
二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合规的贯彻执行,是以金融业务知识为基础。合规制度的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可以从金融业务知识中找到答案,应该说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就是从源头上认识合规文化。所以要自觉学习业务,认真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真正履行信贷业务的职责。
三是:加强各项贷款规章制度及信贷手续的落实。加强“三查”制度的落实,贷前调查,结合本社的具体情况,合理信贷结构,优化信贷产业,以促进信贷行为的规范化及制度化;严格货款审查环节、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给予退回,保证在贷时审查环节不存在隐患和出现漏洞;货后检查重点放在单户担保合理较多的货款户和贷款额较大的用户,关注其生产经营状况,如发现不良事态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总之,通过这次合规教育活动,使我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我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深入学习,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识别和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积极规范了操作行为和消除风险隐患,树立了对农信工作的信心,增强了维护农信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高市信用社 邹军勇 2010年11月03日篇五:企业内部控制学习体会
《企业内部控制》
学习体会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愈演愈烈,在世界范围,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这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及国内以银广夏、郑百文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会计作假事件引起了我国学界对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的重视。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尚处于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在其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经营效率不佳;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等问题。
三、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一)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薄弱
任何实践都需要相应的理论为之指导,然而从现有的研究看,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存在封闭化、理论贫困化的状况,这与内部控制的本质要求以及实践作用很不相称。
1、内部控制理论框架滞后。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理论,指出内部控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内部控制理论。但是我国在会计规范、独立审计准则中尚未接受这一观点。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采用的是传统的三要素观点: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五要素在我国的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制度中都尚未引入。五要素是内部控制理论的新近研究成果,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先进性,许多国家的理论界、各种准则制定机构、大中型企业都已接受这一观点,并按其对准则及内部控制实务进行了修改和改造,这是内部控制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上的滞后性,势必会影响内部控制实务的发展。
2、传统理论限制,目标定位局限。内部控制的定义首先由审计界提出,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也通常在会计和审计领域研究。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论-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要素论-内部控制结构论-内部控制风险论)来看,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理论研究,更多地服从于独立审计实务的需要。如此之弊端就是大大限制了内部控制研究的视野。若要使内部控制真正成为公司的一种基础性制度,内部控制理论必须首先打破局限于会计与审计领域的传统认识,从整个社会与组织运行高度来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原理。
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我国内部控制的定位主要还是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错纠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方面。这种目标定位的相对低调虽然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状况确实相符合,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状况的不断改善,应有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目标定位应有相应的提高。
(二)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不完善
从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政府的推动对内部控制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着广泛的社会性。政府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尤其是具有指导和强制意义的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加快制定我国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上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作为新《会计法》配套措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之后,相继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然而这些文件还未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内部控制,我国目前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由于用于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内部控制内容的认定、操作程序与方法的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企业在实际工作无法准确地进行操作,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内部控制的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定的工作。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的执行,都需要有外力的推动与监督。国际上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大都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企业对外界出具内部控制状态的报告,有些国家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分别由不同部门颁布,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内容范围不统一,导致其评价标准也不一致。由于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造成内部控制评价流于形式。为了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四、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1、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内部控制新框架。目前,由我国内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采用了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理论的内控五要素观点,即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在内部控制发展上的一大进步,准则采用五要素观点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部控制实务的进步。但是我国在会计规范、独立审计准则中尚未接受五要素观点,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采用的是传统的三要素观点。我国应该尽量吸收和借鉴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尽快采用五要素观点,和国际惯例接轨。各个企业也应积极借鉴五要素观点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
2、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要开创新视野,突破会计和审计领域的研究,应该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研究。在经济学中,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紧密相连,只有把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这一广阔空间中去研究才能更具有意义。在管理学中,与会计审计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相比,管理学意义的内部控制包含的范围更广、职能更多、作用更大,几乎是管理控制的同义词。我们不仅需要借鉴国际上有关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同时也需要立足我国的现实,从改善我国企业现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既遵循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又要考虑规范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内部控制研究应该运用丰富的公司治理理论并以管理控制口径来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形成有效指导内部控制实务的理论成果。
(二)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 为了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步伐。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研究委员会。我国应该参照美国的coso委员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联合研究委员会,充分吸纳了各界的观点和建
议。
2、制定包括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目前我国所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还仅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还未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内部控制,以后还要陆续出台实物资产、对外投资、筹资活动、成本费用与公司担保行为等项规范。这些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必将对规范公司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3、相关内部控制规范之间内容衔接要一致。但我国目前颁发的若干内部控制规范相互之间,内容不衔接甚至存在冲突,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设计及其评审,缺乏统一的依据。因此,我国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
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内部控制评价可分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审计人员执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根据这两部分,我国在完善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企业应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可试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控制自我评价,以便经常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运行。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考虑使用经济数量分析方法。结合传统评价方法,进一步对内部控制进行经济数量分析,建立一套能从总体上反映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统一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早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内部控制标准,使内部控制评价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