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正与律师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内容、生效时间、增加的新内容:1.内容:该法对律师性质律师行业管理体制、律师执业条件、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律师协会、法律援助、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反映和落实了律师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2.生效时间为1996年5月15日。3.07年修订增加的新内容::进一步确认和完善了司法行政机关行政管理与律师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消除了立法本身存在的一些技术性瑕疵,在进一步完善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强化对委托人—律师关系的维护、加强对律师执业权利的保护、促进律师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促进法律执业合理流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有关律师协会的性质:根据律师法规定,我国的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这是律师协会的社会属性。律师在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中的业务问题:在刑事案件中,辩护业务是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主要业务,根据法律规定,律师在刑事案件中可以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律师担任刑事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律师参加诉讼活动,依照诉讼法律的规定,可以收集、查阅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会见和通信,出席法庭,参与诉讼,以及享有诉讼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法庭辩论阶段,辩护意见应针对控诉方的指控,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无误、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关于案件定罪量刑的意见和理由。
在民事案件中,律师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与民事和经济案件的代理案件的代理活动,是律师的主要业务之一。1,第一审程序中的律师代理:一,代理起诉或应诉;二,开庭前的准备:调查取证、阅案件材料、求鉴定、勘验;必要时申请诉讼保全、先行给付;争取庭前和解;准备代理意见、代写代理词;三,法庭审理过程中的业务活动: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诉讼调解、评议与宣判阶段的律师代理、阅读庭审笔录。2,第二审程序中的律师代理:接受委托并提起上诉、参与审判;3,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委托授权手续、期间问题的告知与协助、法律文书的送达、申请财产保全。律师业务垄断原则:指律师因其高度的法律专业知识,在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时享有优先权,并在法定范围内排斥非律师人员介入。含义一,律师对当事人的法律事务享有优先权,非律师在处理当事人同等法律事务不比律师拥有更多的法律权利;含义二,对于某些法律专业知识要求高,关系当事人重大权益或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只能允许律师介入,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参与其中进行法律方面的评判。律师独立执业权: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的队法律问题进行评判,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预,国家对律师独立行使评判权利提供各种制度保障。6 律师职业道德、律师制度:律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律师职业的人所应奉行的道德准则,以及在执行律师职务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内容主要包括:一,诚信执业;二,避免利益冲突;三,保守职业机密;四,勤勉职业;五,独立履行职责;六,以正当方式推广律师业务。
律师制度:从学理角度来说,律师制度是指与律师相关的人各种规范。从我们现行立法体制来看,律师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律师制度仅指专门用于规范我国律师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所确认的律师制度。广义上的律师制度不仅包括律师法,还包括国家爱机关、法律授权组织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与律师相关的各种规范的总称。律师制度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公正与律师制度
1公证
是指国家公证机构依法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2公证业务辖区
是指公证机构受理公证业务的地域范围,可以不与行政区域性相一致,一个行政区域可以设几个公证业务辖区,也可以将几个行政区域划定为一个公证业务辖区。3公证的地域管辖
是按一定的地域划分公证处之间办理公证事务的权限,即各公证处在以地域为标准划分公证事务的权限上的分工。4公证管辖
是指公证机构之间办理公证事务的分工和权限。5公证的确定管辖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的直辖市、省辖市公证处与该市所辖区、县公证处之间的管辖权限划分。
6终止公证
是指公证申请受理后,在办证过程中,由于出现法定事由致使公证事项不能继承办理,或继续办理已无意义时,而作出决定停止公证程序。7拒绝公证
是指公证申请受理后,在办证过程中,发现证明事项不真实、不合法,或有其他违反法律的事由,而拒绝办理公证的行为。8公证人的职业责任
是指公证员协会对违反职业道德及其他行为规则的行为,依照协会章程或有关规定而实施的惩戒,是行业自自律的一种表现形式。9拍卖公证
是指公证机构根据拍卖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证明其拍卖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活动。
10遗嘱公证
是指公证机构对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依法证明的活动。11提存公证
是指公证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债务人为债权人利益而交付的债之标的物,进行保管,待法定条件出现时交付给债权人的证明活动。12公证调解
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针对经过公证证明的事实,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的活动。
13公证复议
是指公证处的本级司法行政机关或司法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按照法定的程序,对公证处或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公证活动决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审查,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14公证申诉
是指申请公证的当事人,对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和有关公证的决定不服,向司法行政机关提请复核,并由受理机关做出决定的活动。
15公证民事法律责任
是指公证处及其公证人员在公证活动中或其他与公证有关的活动中,违反公证法律、法规、规章,给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造成直接损失,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16赠与合同公证
是指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签订的赠与合同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予以司法证明的活动。17劳动合同公证
是指国家公证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司法证明的活动。18亲属关系公证
是指公证机构为确认我国公民与其域外的亲属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证明活动。19继承权公证
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他们所享有的继承权是否真实与合法予以确认的活动。20法人资格公证
是指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资格的司法证明活动。
21法人资信公证
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法人资信情况的真实、来源合法予以司法证明的活动。22涉外公证
是指公证机构对含有涉外因素的公证事项,依法证明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活动。23律师
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24律师制度
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有关律师的性质、律师的任务与业务范围、律师的资格与执业、律师的工作机构与内容等的规范体系。25法律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时所应恪守的道德准则。26律师执业纪律
是指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27合作制律师事务所
是指不占国家编制,不要国家经费,由合作人共同集资,自愿组织,共同参与,以该律师事务所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报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律师执业机构。38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是指由合伙律师自愿组合,不占国家编制,不要国家经费,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合伙人对律师事务所承担无限责任和连带责任,由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一种律师执业机构。39律师的权利
是指法律赋予或当事人授予律师在依法执业时具有的一定权能。40律师的义务
是指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应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范围和限度。41律师的民事法律责任
是指律师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因自己的故意或过失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42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
是指律师接受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为被代理人提供法律帮助,以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活动。
43辩护制度
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关于辩护权的行使、种类、方式、范围、辩护人的责任和权利义务等一系列法律规则的总称。44律师的民事诉讼代理
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律师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正当代理权限的范围内,代理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行为。
45律师代理行政诉讼
是指律师接受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在受委托的权限范围内参加行政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活动。46法律顾问
狭义的法律顾问,是指受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聘请,为聘方提供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律师。
47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
是指律师事务所接受政府的聘请,指派律师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依法为政府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的一种业务活动。
48非诉讼法律事务
是指无争议的法律事务,或者是已经发生纠纷,但不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法律事务。49代书
是指律师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事实和证据,以委托人的名义,依据法律代替委托人书写诉讼文书和其他法律事务文书的一项业务活动。
50律师见证
是指律师受当事人的委托,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依法对其亲眼所见的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的具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一种业务活动。50法律授助
通常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予以减免费用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
51法律咨询
是指律师就当事人提出的法律问题,予以解答、作出说明、提出建议以及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业务活动。
1简述公证法律关系P1 公证的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公证机构依据国家赋予的职权,在公证活动中由公证法所确认和调整的与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公证法律关系的要素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组成。公证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国家公证机构和申请办理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公证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证明的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公证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公证主体的权利与义务。2简述公证与认证的关系P2 公证与认证虽在某些方面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严格的区别。公证在本国可以直接发生证明效力,但如果是发往外国的公证,公证使用国要求认证的,就需要经过外交或者领事机关认证属实、可靠后方能发生作用。公证与认证既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又有密切联系。没有公证,便没有认证;没有认证,公证则无法在外国发生法律效力。公证是认证的前提和基础,认证是对公证的证实和鉴别。3试述公证机构的性质P10 ⑴公证机构是法定的国家证明机构,公证制度是法定的国家证明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公证机构是提供法律服务的中介机构。
⑶公证机构是具有保证性和预防性的证明机构,公证制度是具有保证性和预防性的证明制度。
4简述公证处的人员组成P12 公证处由公证员、助理公证员组成,此外还设有一些其他必不可少的辅助人员,如办公室秘书、财会人员、文书档案管理员等。
⑴公证处主任、副主任
主任、副主任是公证处的负责人,他们负责公证处的各项行政事务工作及业务工作。⑵公证员与助理公证员
公证员与助理公证员是公证处的核心人员,是每一公证处的基本构成人员。公证员的概念,是具有公证员资格及公证执业证,被公证处聘任,在公证处专门行使国家证明权的法律专业人员。
⑶其他辅助人员
这些人通常包括会计、出纳、秘书、文书档案管理员等。5简述公证活动的原则
⑴客观真实原则⑵合法原则⑶公证处独立办理公证事务的原则⑷自愿公证与法定公证相结合的原则⑸不得随意拒绝公证的原则⑹公证员亲自办理公证事务的原则⑺回避原则⑻保密原则⑼便民原则⑽使用本国和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原则
6简述公证员协会的性质和宗旨P17 公证员协会,是指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公证行业自律性的群众组织。公证机构一方面是法律服务机构,它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中介机构,另一方面它又是行使国家证明权的机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其受双重管理的特性。一方面它受所属司法行政机关的领导与管理,另一方面它又受自身行业协会的管理。中国公证员协会受司法部管理。7简述公证的合法原则P22 所谓合法性,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公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全部活动都必须遵照法律行事。公证机构在坚持合法原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⑴审查申请公证的当事人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⑵审查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合法。⑶审查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合情合理。8简述不得随意拒绝公证的原则P24 公证机构是国家的司法证明机关,而且是惟一向社会提供公证证明的机构。在许多情况下,取得公证证明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民事和经济活动必备的要件,特别是在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必须公证的情况下,如得不到公证证明,就会直接损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9试论公证的回避原则P25 回避,是指某个或某几个公证人员不参与与自己和亲属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公证,以防止执法不公,而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回避原则具体讲有以下几点:⑴公证员应回避办理本人及其近亲属的公证事项。⑵公证员应回避办理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公证事务。⑶公证员应回避办理本人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的公证事务。
10简述公证指定管辖的情形P34 公证指定管辖是由司法行政机关决定某一公证事项由某一公证处管辖。指定管辖分为以下两种:⑴公证处因管辖权不明或发生争议,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报它的共同的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由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定其中的一个公证处管辖。⑵由于特殊原因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无法行使管辖权,由其同级或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定其他公证处管辖。11试述公证的效力P70 ⑴公证具有使法律行为生效的效力。法律行为必须公证才发生法律效力的情况,基本上有以下三种:①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条例、通知等的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经过公证,非经公证不发生法律效力。②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必须经过公证。③根据国际惯例、国际条约和双边协定,必须经过公证。⑵公证具有作为证据的效力。⑶公证具有赋予强制执行的效力。12简述法律行为公证出证的条件P87 ⑴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实⑶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社会公共利益。
13简述公证机构办理工程承包合同公证应注意的问题P100 ⑴审查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⑵审查双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⑶审查合同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合同条款是否齐全、明确。⑷凡国家和地方法规明文规定必须招标、投标的基建工程,必须经过招标。对未实行招标的合同,要让发包方提供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不需招标的批准文件。⑸我国《合同法》第273条规定: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计划、研究报告等文件订立。据此,公证机构在办理此类合同公证时,要严格审查合同的订立的过程是否符合上述法律的规定,以保证公证的质量。⑹我国法人参加对外建筑工程的投标、承包活动,应当按照有关国家的规定,先向国内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关于“营业证书”、“工程资历”、“授权书”等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公证,以证明承包方的法人资格、经济实力和承包能力;然后,该公证书还需要办理认证手续,从而使之发生域外的法律效力,得到使用国的承认。
14简述公证机构办理委托公证审查的重点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P113 ⑴公证机构应首先审查委托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⑵公证机构应审查当事人提交的委托书原件内容是否明确、具体,条款是否齐全、完整,以及委托人的意思表示是否自愿、真实。
⑶公证机构应当审查当事人申办的委托事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⑷公证机构在办理涉外委托行为公证时,要特别注意管辖问题。15公证机构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应审查的内容P123 对于当事人申办的公证事项,公证机构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⑴当事人的身份和民事行为能力。⑵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⑶协议内容是否合法,条款是否完备,文字是否准确,以及当事人双方的签名、印鉴是否齐全。⑷证明财产权的有关材料是否真实、有效。16试述办理意外事故公证的程序P134 首先,当事人应向意外事故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申办公证的目的和文书使用国,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⑴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和资格证明;⑵因意外事故毁损、灭失的财产清单;
⑶如有条件,还应提交事故发生时的现场记录及其他能够证明事故经过的材料; ⑷其他需要提交的证据和材料。
然后,公证员应当针对当事人申办公证的目的,通过勘查现场、询问证人等,重点审核意外事故发生的真实性,最后据实出实。
17简述申办法人资信公证的手续和程序P153 法人资信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法人资信情况的真实、来源合法予以司法证明的活动。
⑴申办法人资信公证的手续当事人申办法人资信公证,应当向其住所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出以下列材料:
①法人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的资格证明和本人的身份证明。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部门为该法人出具的资金情况证明。③该法人单位的会计报表、资产负责表。④该法人的经营经历和当年主要经济活动的记录。⑤其他有关材料。⑵办理法人资信公证的程序
公证机构对该项公证事务,应重点审查当事人的资金情况、经营情况、经济效益、资产负债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据实出证。
18简述公证机构办理专利文书公证应重点审查的内容P156 公证机构对该项公证事务,应重点审查当事人的资格和行为能力;专利权是否为申请人所拥有;需要公证的文件是否真实合法;文件上的签名、印鉴是否属实;以及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确实、充分等。经过审查,公证机构对既真实又合法的公证事项,应依法出具公证证明书。19简述公证机构办理签名、印鉴公证应重点审查的内容P158 公证机构办理签名、印鉴属实公证,审查的重点在于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是否是当如人所为,以及该行为是否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有无受威胁、受欺骗的情况。如果文件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作的,公证机构还应向颁发文件的单位调查核实签名、印鉴的真实情况,以免发生差错。可见,签名、印鉴属实公证程序的特点,就是公证机构只对文书上的签名、印章是否真实负责,而对文书本身,只要没有违法的内容,一般不作实质性的审查,也不负任何责任。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公证机构即可出具公证书。内容包括:证明签名人于何年何月何日来到公证处,在公证员面前,在何文件上签名;或者证明何文件上的签名及印鉴属实。最后由承办公证员签名,并加盖公证处印章。20试述办理有强制执行力效果的债权文书公证的程序P161 当事人向公证机构申请对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应当填写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⑴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或法人的资格证明。委托他人代办公证的,还应提交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⑵请求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⑶证明债务人未按债权文书履行义务的材料。⑷其他有关材料。
公证机构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后,对该类公证事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⑴当事人的身份和资格;⑵债权文书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属于可赋予强制执行力效力的范围;⑶双方当事人对债权债务关系是否有争议;⑷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债务人是否明确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并愿意接受;⑸债务人没有发行义务的事实和原因,以及债务人是否有清偿能力;等等。经过审查,对于符合公证法规定的债权文书,公证机构即可出具公证书,赋予该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21试述公证机构办理涉外公证时应注意的事项P167 ⑴涉外公证的管辖
根据我国公证法律规范的要求,根据国际惯例,我国公证机构所公证的对象只限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及在国内制作的法律文书,对于在外国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当事人则应当向外国的公证机构申请公证。但如果,在外居住国允许,也可以向我国驻该外国的领、使馆申请公证。
⑵涉外公证文书的法律适用
出具涉外公证文书与国内公证文书不同是,既可以适用我国的法律规定,又可以在我国法律规定与公证文书使用国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用外国的法律规定,出具公证文书。
⑶涉外公证文书使用的文字
我国公证机构制作涉外公证文书,应当使用中文,同时还应当附有外文译文。根据有关规定,公证员不能在公证书的译文上签名。
⑷涉外公证文书的认证
在我国,行使认证权的机关是,外交部领事司和外国驻华领事馆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涉外公证文书一般需要认证后才能使用,但以下几种情况例外:一,国与国之间可依双边协议互免认证的除外;二,公证书使用国不要求认证的除外;三,有许多国家只要求部分公证文书办理认证手续,不要求认证的除外。⑸涉外公证文书专用水印纸及专用印泥
为了防止不法分子伪造涉外公证文书,以免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我国和我国公证机构的声誉,公证机构出具的发往域外使用的公证文书必须使用专用水印纸及专用印泥。22简述我国律师的主要业务P174 ⑴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聘请,担任法律顾问。
⑵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⑶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⑷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⑸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调解和仲裁活动。
⑹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服务。
⑺解答法律咨询,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23简述律师执业的法律限制P182 ⑴律师不得跨所执业⑵律师可以跨地区执业⑶国家机关的现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24简述律师事务所章程的内容P185 ⑴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和执业场所;⑵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宗旨;⑶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⑷律师会议的组成和职责;⑸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职责以及产生和变更程序; ⑺律师的权利和义务;⑻开办资金数额、来源;⑼财务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债务承担方式; ⑽律师事务所变更、终止的条件和程序;⑾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律师事务所章程自律师事务所被批准成立之日起生效。
25简述律师事务所的主要任务P184 根据我国《律师法》第22条规定,律师事务所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两项: ⑴组织律师进行政治学习,保证律师工作的正确方向。⑵组织律师学习业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26简述律师事务所终止的原因P186 律师事务所因下列原因而终止:
⑴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律师执业纪律和律师工作规章制度,情节严重,由省级律师惩戒委员会撤销的;⑵合作制律师事务所申请解散,经过清算程序,并经原批准机关核准的。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决定解散的;⑷其他原因。27试述合作制律师事务所的特征P194 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是指不占国家编制,不要国家经费,由合作人共同集资,自愿组织,共同参与,以该律师事务所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报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律师执业机构。具有以下特征:
⑴性质上属于民办事业法人组织。⑵组织上由律师自愿组合,不占国家编制。⑶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事务所的财产属于合作律师共同所有。⑷分配上实行效益浮动工资制,体现按劳分配原则。⑸管理上实行通过合作人会议民主管理和主任负责制。28简述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原则的内容和意义P211 内容:⑴律师必须依法执业⑵国家法律保护律师依法执业⑶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没有干涉律师依法执业的权利
意义:⑴有利于律师根据事实和法律提高服务质量⑵有得于律师事业的健康发展。29律师执业的原则
⑴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⑵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⑶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的原则⑷保密原则
30律师的权利
律师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或当事人授予的律师在依法执业时所具有一定权能。
⑴执业律师的人身权⑵律师的调查取证权⑶查阅案卷权⑷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员会见和通信的权利⑸适时得到人民法院开庭通知的权利⑹出席法庭、参与诉讼的权利⑺代行上诉权 ⑻拒绝辩护、代理权
31律师的义务
律师义务,是指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依法应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范围和限度。⑴保守秘密的义务⑵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的义务
⑶不得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和财物的义务⑷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员、仲裁员的义务⑸不得向有关人员请客、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义务
⑹不得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事实以及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证的义务⑺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不得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义务⑻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或辩护人的义务 32简述律师查阅案卷权的内容P217 律师查阅案卷权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律师只能查阅所承办案件的卷宗材料;⑵律师对于而要的案卷材料有权进行摘抄、复制; ⑶律师阅卷,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必要的方便,并为律师提供必要的场所。33简述律师行使调查取证权时应注意的问题P217 律师调查取证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律师调查取证最好由两个人进行,并制作调查笔录,让被调查者在调查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⑵从审查起诉阶段开始,律师经证人或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向他们收信与本案有关的材料;⑶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告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⑷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作为被告的代理律师也不得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⑸辩护律师对于收集证据有困难的,还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34试述律师保密义务的内容P213 保密,是指律师保守职务秘密,即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所获悉的秘密事项,无论该秘密事项来源如何,未经委托人许可,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向任何人泄露,包括在一定条件下受调查时律师仍有就保密事项拒绝作证的权利和义务。⑴要保守国家秘密,律师在业务活动台对于所接触到的国家机密,不得以任何借口非法散布及泄露给不应知悉的人,以防止因失密而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⑵要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凡属聘请单位或委托人的商业秘密,律师未经当事人的同意,不得散布、扩散。商业秘密,是指为生产经营者所有的,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用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⑶要为当事人保守个人隐私,凡属个人隐私、家庭关系、个人恩怨方面的有关问题,律师都要注意保密,不能扩散。35试述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P238 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辩护人的一种,属于当事人以外的一般诉讼参与人。由于辩护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重要性,法律赋予他独立的诉讼地位。律师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⑴律师依法进行辩护,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志约束。⑵律师依法进行辩护,不受公诉人的意志约束。⑶律师依法进行辩护,不受审判人员的意志约束。36试述辩护律师的主要职责P239 律师担任刑事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律师进行辩护活动,是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从案件事实和证据方面提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材料;另一方面,从适用法律的角度发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意见。⑵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不得捏造事实、歪曲法律,不得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律师在履行辩护职责中,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编造口供;不得提供虚假证据,不得隐瞒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人他人提供虚假据、伪造证据、毁灭拟请或者威胁、恐吓、利诱证人。⑶律师辩护必须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⑷辨护律师还有一项重要责任,就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权益,即保证刑事程序的公证性、监督公安司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刑事诉讼,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
37简述律师的民事诉讼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异同P217 民事诉讼代理与民事代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民事代理是民事诉讼代理的基础和前提,而民事诉讼代理又是为民事代理服务的。但是,这两者又是两种不同的代理。其主要区别是: ⑴属于两种不同的范畴。民事代理是根据民事上的法律关系产生的,是民法调整的对象,是民法上的代理制度,属于实体法的范畴。民事诉讼代理,是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产生的,是民事诉讼法调整的对象,属于程序法上的范畴。⑵代理的范围不同。按照我国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民事代理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律师的民事诉讼代理仅指民事诉讼活动中的某些代理,其范围大大小于民事代理。⑶两种代理制度的性质、代理权的中止和终结等,都是不同的。
39简述涉外律师实务应遵循的国家主权原则的体现P336 国家主权原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坚持我国的司法管辖权。⑵在我国人民法院进行涉外诉讼,必须按照中国法律规定的诉讼原则、诉讼制度进行。⑶外国法院的判决或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非经我国人民法院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或者按照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进行审查并裁定予以承认的,在我国领域内不发生法律效力。40简述律师见证的特点P320 律师见证,是指律师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依法对其亲眼所见的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一种业务活动。律师见证具有以下特点:⑴律师见证的证明主体是律师。⑵律师见证是一种法律适用,是律师根据现行法律对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确认,不同于民间私证只讲真实性,不讲合法性的情况。⑶律师见证必须是在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发生之时亲眼所见,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严格的限制,区别于公证可以对以前发生的事实行先调查而后出证的做法。⑷律师见证必须基于当事人的委托,见证律师既不是代理人,也不是调解人,而是中证人,具有作证和法律监督的双重性质。⑸见证律师出具的见证书起证明作用,在发生纠纷诉诸司法程序时,见证律师负有出庭作证的义务。
涉外律师实务应遵循的原则P337 ⑴国家主权原则⑵同等和对等原则⑶知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原则⑷使用我国能用的语言、文字原则⑸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的原则
第三篇:律师公正与仲裁问题小集
1、律师执业在执业技术和技能积累以及知识引用方面应该有什么要求?
律师职业本质特质包括:一是熟练掌握承载着法律知识、技术和精神,并使法律人本身获取无穷权力和利益的职业语言;二是熟知包括法规则和复杂理论在内的职业知识;三是娴熟于繁杂而为外人所无法掌握、不可言说程度较高的职业技术;四是在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中思考法律问题,处理法律事务;五是遵循一套使其合乎职业身份,并在大众道德和职业利益之间保持良性张力的职业伦理;六是在多元化的哲学取向和宗教信仰基础上,信奉法治和法律。这六项内在的素养因素——简称之,即为职业语言、职业技术、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伦理和职业信仰,前四项构成也可合称为职业技能——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法律人的职业素养”,后两项为职业理念。
2、如何评价律师职业的执业现状和执业风险?
1)与英美国家相比,我国律师数量还不是很多,地域分布极端不平衡(成千上万的律师大量拥入大城市或发达地区,而有的贫困地区却消失了原有的律师事务所,进而出现了“律师荒”!)。整体律师职业素质有待提高,诸如黑律师(即无职业资格者)、暗箱操作等现象比比皆是;律师服务市场混乱,难成规模,仨律师一群、俩律师一伙,名义上的合伙大所实为“个人单干户”,表面上的统一管理掩盖了“各自为战”的实情。
2)
律师的人身风险 在我国刑事辩护几乎成为律师执业的雷区,主要来自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压力,因为一不小心律师就很可能被触犯法律,扣上犯罪之名;另外律师在代理案件的过程中,由于其代理行为可能或已经给某人造成了利益上的损害或构成了某种威胁,受损害一方或受威胁的一方为了达到报复或者铲除威胁的目的,对律师的人身及生命安全进行攻击、伤害以及设置圈套陷害。
律师的财务风险 律师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律师实际所得的办案收入比其预期的数额、程度有所减少或全部丧失,以及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因其过失行为给客户造成损失而需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比如说,现在有好多当事人往往要求律师在收费上实行风险代理的模式,即在打赢官司、甚至执行回来钱物以后再负律师费,否则就算律师义务劳动了。这样一来,律师的收入就有了很大的不稳定性。其实,影响案件的胜败以及能否执行的因素有很多,而好多因素又是律师无法预见和无法控制的。因此,这就大大加大了律师在经济收入的风险。在个别案件中,律师除了要承担代理费的风险之外,还要负担交通通讯费、文印费等办公支出,甚至是应当由当事人向法院交纳的案件受理费。
律师的法律风险 所谓律师的法律风险,是指律师在办案的过程中,由于其对案件的事实、证据等情况在法律层面上的分析、论证以及应对策略、手法,与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大相径庭,以致造成败诉或无法实现其诉讼的目的。在这一点问题上,好多当时人对律师产生了误解。无论是律师还是检察官、法官,不都是依据同一部法律吗?为什么会在风格上或是在思路上截然相反呢?其实,里面的原因相当复杂。比如有法律规定上的冲突问题,法官和律师业务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的问题,法官和律师各自职业的局限性、外界舆论的干扰、司法制度不健全等。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律师的法律风险确实现实的存在。
3、你认为律师的价值应该是什么?
律师的社会功能:1)“当事人本位/当事人利益中心主义”——本职工作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律师属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律师执业应当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律师辩护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依据客观事实,将已经存在的有利于当事人的事实材料收集并加以分析,并以此说服法官,使得法官能够更为公正而全面的判案。
(律师运用专业技能,将业已存在的事实材料加以有效利用以说服法官,为当事人争取尽量多的利益)律师性质:1)法律关系的创造者;2)一种品质——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3)社会重要的参政议政者。
“真相只有一个”,律师的本职工作不在于胡编乱造,子虚乌有,而是对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材料充分收集分析,将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全面展现,便与法官做出公正平衡的裁判。
4、刑讯逼供为何在我国屡禁不止?如何杜绝?
1)刑事案件中律师在场权短期难以实现;为节约资本和受目前我国侦查技术限制,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有限;侦查人员本身素质有待提高,侦查技术和能力不够;因刑讯逼供而受到的惩罚力度低;证明刑讯逼供的证据难以取得;相关证据排出规则不健全,未将通过刑讯逼供而获得的书证、物证排出。
2)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而言,杜绝刑讯逼供有以下几个入手点:学习英美法系国家,规定不得强迫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全程录像;最为迫切而且也最贴近现实要求的是赋予律师在场权。
5、无罪辩护的类型?
三种:实体辩护、证据辩护、程序性辩护。
实体辩护包括三种情况:一类是实体上的无罪辩护,从犯罪主体、客体、主观、客观方面,论证某一要件不成立;许霆案件,论证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但未提出罪刑法定,与指控没有正面交锋,是个不成功的教训;二类是刑民交叉的无罪辩护,特别是金融诈骗方面,如合同诈骗罪,合同违约和欺诈,刑民交叉。在同一事实前提下,目前大量出现民事胜诉方成为刑事被告人;三类是证据法上的无罪辩护,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犯罪未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疑罪从无。杜崇武案:论证对泥土鉴定、警犬嗅觉试验、刑讯逼供等。安徽芜湖刘明和杀人案,证据法上的无罪辩护。
从程序性违法出发,非法证据应排除。侦查、审查起诉、庭审前提是排除非法证据,如侦查中刑讯逼供而得的口供、侦查机关犯意引诱、审判组织组成违法、庭审中违反公开审判、违反回避制度等。
6、如何避免、减少刑事辩护风险?
1)就律师本身而言,要按照法律法规从事代理诉讼业务,要谨言慎行,同时摆正位置、遵从律师职业道德与操守、端正心态,刑辩律师在法庭不要以攻击对方作为追求目标,而应是以说服法官为主要任务。2)就立法上而言,特别是刑事诉讼法,要强调律师权利的保障,建立刑事辩护律师豁免制度,强化律师调查取证制度,比如在有关人员拒绝配合律师调查取证时,可申请法院强令配合取证,同时建立应有的律师费转付制度,规范律师职业法律服务市场。
7、阅卷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何出现?如何解决?
1)《刑诉法》第36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根据上述规定,辩护律师只有从审查起诉阶段起才能查阅案卷材料。但是,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所能看到的材料仅限于拘留、逮捕、移送起诉意见书等法律手续、诉讼文书和相关的技术性鉴定资料。除此之外,诸如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和辩解、检查勘验笔录、被害人陈述、视听资料等证据,律师则一概不能看到。在法院审理阶段,律师虽然可以查阅公诉机关移送至法院的全部材料,但问题的关键是,公诉机关只移送公诉人认为有罪、罪重的部分证据,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和相当一部分主要和重要的证据,因公诉人“认为”不是“主要证据”而不予提供,致使律师在开庭前无法查阅,而在开庭中公诉人却突然抛出,致使律师措手不及,难以详细审查辩认,不可能提出有效的辩护意见。
2)为何:
1、对律师的功能和作用存在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尽管“依法治国”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但是社会上对律师的功能和作用仍然存在不客观、不全面的认识。官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官本位的体制尚未彻底摧毁,具体到有些公检法人员,他们在思想上还没有彻底摒弃“有罪推定”的观念,犯罪嫌疑人一旦被关押,就认定其不是好人,在主观上对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辩护有排斥倾向。
2、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刑诉法》规定律师义务的却达16条之多(当然,这些义务确实是律师应当承担的),但是律师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也明显反映出了立法部门的某些倾向。
3、现行司法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控辩双方本应是平衡对抗的主体,但是在我国现行司法体制框架下,公诉方既是刑事诉讼中控方主体,同时又是法律实施监督机关,处于弱势地位的律师是难以与公诉机关实现真正的平衡对抗的。
4、对公检法机关中少数违法违纪人员无强制性处罚规定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3)如何:1,在法院内部设立案庭,立案庭设置档案室,书记员具体负责保管案卷材料,根据立案庭法官的命令提供查阅案卷材料的机会。2,侦查权全部交由公安机关行使,公诉机关如果发现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不楚,需要补充侦查的,也应当交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材料直接移送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档案室,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所收集的资料也直接移送人民法院立案庭档案室;辩护方应当在一定期限之前将不在现场的证据、精神不正常的证据送交档案室。3,控辩双方提出的新证据必须在档案室存放一定天数(比如十五天)之后才能在法庭上出示。任何一方要提出新的证据,必须在将该证据送交档案室15天之后。这样规定既防止了证据突袭,又避免了必须建立举证时限和证据失权制度困难。4,公诉机关到立案庭档案室查阅案卷,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辩护方到立案庭档案室查阅案卷,以决定如何辩护。控辩双方都到法院档案室阅卷,既可以保证辩护律师能查阅全案材料,也可以使控辩双方接触案卷的时间相同,保证双方地位大体平等。
8、律师可否将自己掌握的案件事实、证据材料出示给犯罪嫌疑人?
侦查阶段——最好别,也无材料可出示;审查起诉阶段——提出辩护意见,核对事实;有些材料可给犯罪嫌疑人看,但针对性很强的证人证言不要出示;审判阶段——可以看。
律师在开庭前会见犯罪嫌疑人,能够将证据材料出示给其?
1)从现有法律角度分析,律师在会见过程中向当事人出示证据供其阅看的行为并无法律明文规定,就公民个人权利而言,“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
2)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6条,《律师法》第33条、34条规定了辩护人享有会见权及阅卷权,这是律师了解案情、履行辩护职责的基本前提,犯罪嫌疑人有自我辩护的权利,自然也应当有了解案件全部事实证据的权利;
3)民事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在庭审前要证据交换,否则不得在庭上质证,刑事案件的证据规定应当比之更严格,为了程序正义,犯罪嫌疑人处于与公诉机关相对位置的当事人应当获得了解相关案件事实和证据的权利。
9、如何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会见前要有准备,拟定提纲,比如要问那些问题,会见的目的——依法进行,遵守会见场所的规定,比如询问笔录每一页都要有犯罪嫌疑人的签字——会见中充分听取犯罪嫌疑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及其理由——仔细听取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对指控涉嫌罪名的态度与理由——主动充分地提供法律咨询——鼓励犯罪嫌疑人面对现实、树立信心——与当事人就辩护观点方案进行交流沟通——留有余地的预测诉讼结果——耐心、细心、专心——会见过程和内容要做出客观记录——会见前后要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亲属沟通交流——若有侦查人员陪同,需要协调好与之关系
10、律师会见难的现象缘由?表现?如何解决?
1、侦察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对律师会见普遍实行批准制。尽管新的《律师法》规定手持“三证”律师就有权不经批准会见犯罪嫌疑人,但相当多的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对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至今仍普遍实行批准制,没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字盖章同意,律师很难到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即使同意了,也不在规定时间内安排会见。
2、侦查机关、看守所对律师会见普遍实行监视制。尽管新的《律师法》规定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不受坚挺,但现实生活中侦查机关几乎无一例外地“一律”派员在场“监视”律师会见。相当多的看守所也对律师会见进行监视。如律师会见时,看守所派人坐在旁边或守在门口,有的还同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如豫南某市一刚建成的号称是现代化、规范化的看守所甚至把派员监视律师会见同时全程录音录像作为该所现代化规范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加以介绍。
可见,新修改的《律师法》虽然对律师会见问题作了看似更为便利的规定,比如手持三证就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但与《刑事诉讼法》等现有法律和现存办案程序的衔接依然存在很大问题,并且律师行使会见的实体权利,尚无可操作的程序规范保障,办案人员、看守所准予会见,缺乏程序性依据。并且在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也没有相关的救济途径与法律规定,比如行政诉讼等等。缘由:
1、虽然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但是相对公检法,律师在我国往往处于尴尬的地位,在当事人看来为了钱而不折手段,又被公检化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流合污”之辈而被仇视,甚至遭到可以打压或者遭到当事人的报复。
2、律师与侦查机关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很大差距。《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显得步履蹒跚,因为 “这涉及到部门之间权力的再分配”,学者、律师更多的偏重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因为相对于国家强大的公权力,被告人是弱者,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保护。但从公安、检察院的角度来看,侦查的经费不足,手段有限,侦查人员办案能力和侦查技术等都还有待提高,因而无论是在立法和执法上他们都强调对打击手段给予提高。
3、侦查机关官本位思想浓厚,同时人权意识单薄。认为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只会妨碍办案。
完善:1)提高律师自身素质,从我做起,依法履责,律师向办案单位提出会见时,不给想刁难律师的工作人员机会。2)制订法律或通过司法解释,使新《律师法》中规定的律师会见权利得以真正的实施,并得到国家司法和行政机器的有力保障。3)完善刑事诉讼中违法行为追究制度。故意设置障碍刁难律师、曲解法律的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4)完善法律,统一会见权。保证律师的会见权,只要律师认为有必要会见,可以依法保障会见。不要一个公安分局一个规则,一个地方一个规定。5)注重现有法律与新法内容与效力之间的衔接。
11、如何预防和禁止律师不正当竞争现象?
1)原因:
1、案源不足 目前,法律服务市场混乱,既有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又有公职律师,还有企业法律顾问。无论是“有证”或“无证”的机构都 竞相争案源。从本部门,本地方的局部利益出发,搞行业垄断,律师案源得不到保障;从法律经济学角度分析,即法律服务需求小于法律服务供给。
2、利益驱动 律师事务所改制后,律师为了完成任务、保全工资与实现效益提成,也不得不各自为战,广拉关系多方走动,用支付回扣这一常见的手段来笼络有关人员。
3、财务制度不严 支付回扣,用商业竞争的手段来促进律师行业的发展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不严格,给不正当竞争大开方便之门。
4、管理弱化 由于我国律师行业管理主体为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现行的承担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管理机构,由于受政府编制、财力的制约,存在着机构空缺、人员不足、财力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在管理方式上只注重主导性工作,疏于法律服务市场的管理;在管理力度上,只注重管理工作的一般布置,疏于检查、监督;在管理行为上,只注重表面上的被动工作,疏于主动的工作。
5、隐蔽性强 1995年司法部虽然发布了《关于反对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但由于对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不明确导致现实中广泛存在的某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未列入司法部规定的不正当竞争之列。如对律师、律师事务所的广告宣传问题缺乏详细规定,因而律师行业利用各种形式的广告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比比皆是,一些虚假夸大的宣传混淆视听。不仅误导当事人,损害律师的形象,也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
6、社会的整体导向以及当事人的价值取向促使律师将追求胜诉作为办理案件的目标,社会整体导向是能打赢官司的律师才是好律师,当事人也正是基于此种价值取向来选择委托律师。为了胜诉,一些律师及律所不得不动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不正当竞争;因此,律师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与当前的社会风气也有较大关系。
2)如何解决:
1、建立统一、开放的法律服务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的法律服务市场是律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法律服务市场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它一方面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求国内市场国际化,加入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全球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作为专业服务贸易领域一部分的法律服务市场将逐步开放,对外国律师业务的限制将逐步消除,国内外律师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如果我国律师、律师事务所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不注重改善软硬件服务环境,只把精力放在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上,其结果必然被法律服务市场所淘汰。
2、建立律师信用制度 律师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律师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建立律师的资本信用,律师事务所的所力信用、业务水平信用、服务质量信用等内容的信用制度,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按照信用制度标准确定信用等级。
3、逐步改善律师执业环境 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完善律师制度、司法制度;改善经济环境,在律师收费价格、税收政策、各项管理费的收取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律师发展的政策;改善教育环境,增加对律师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律师教育培训工作;改善律师的政治环境,给律师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机会,提升律师的社会地位。
4、建立有效的法律服务市场监管机制 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问题是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问题。要完善对律师不正当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健全律师惩诫组织机构,建立律师惩诫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要强化律师惩诫委员会的功能,严格依法追究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律师及其执业机构的法律责任。
5、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要严格执行律师收费标准,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收费,并保证各项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都能切实落到实处,使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理有章可循,使不正当竞争行为无立足之地。
6、建立律师职业责任赔偿制度 要使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将法律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益,而不是单纯以创收为第一目的。律师提供有偿法律服务,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如果由于律师的过错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由律师承担赔偿责任,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7、制定法律规范来调整 我国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本身没有立法权,其制定的规则不具备普遍性的强制规范作用;仅具有行业目的一般规范和指导作用。因此,只有将其调整的层次上升为立法的层面,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强制性法律规范才能法行禁止。如美国律协享有立法权,其制定的法律法规经各州政府的议会或高等法院通过后具有普遍约束力。
同时,在立法技术上,仅采用单纯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列举示例方法,显然已不是以涵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展,应当采用列举示例法与概括相结合的方法,以利于有关管理部门结合社会的具体情况,对符合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法律又未明确规定的行为予以制裁,而不致无法可依。
12、如何完善我国律师执业中利益冲突规则问题?
提高律师自身执业素养、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操守;律师法对此要细化规定;律师事务所建立利益查证制度和规则;律师协会要完备利益冲突规则;增强委托人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律师、事务所不良行为披露制度。
13、律师和法官是什么关系?实践中律师与检察官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现?两者应该是什么关系? 1)律师与法官应然关系:相互独立、相互监督、互相合作、彼此尊重、互相认同,二者都属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都是从不同角度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私法公正与统一、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下,法官依法独立裁判,律师依法自由辩护与代理。(现实要么相互轻视要么暗中勾结,法官介绍案件)
2)应然:相互监督、相互独立、彼此尊重,互相认同,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都是为了维护法律尊严与公平正义,在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双方应当处于攻守的平衡线,各尽其职,虽然二者看似处于对抗的状态,但这种对抗应当是客观而理性的。
实然:我国律师与检察院在实际审判中,以法院为中心点,呈斜三角位置而处,法院与检察院几乎处于同一高位,而律师及其当事人则处于明显弱势地位,而且检察机关往往将律师视为犯罪嫌疑人的“同伙”而对律师加以仇视,律师也因各方面的原因对检察机关不满,导致二者处于近乎对立的境况。
14、国际民商事仲裁与涉外民商事仲裁的区别?
涉外民商事仲裁arbitration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cases with foreign contact在国际间民事或商业交往中,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和海洋运输方面,当事人各方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端交由一名或数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解决,各方并同意按照仲裁庭作出的裁决予以执行的制度。它以私法方面带有涉外因素的争端为对象,既不同于国家间为某一公法上的争端提请第三方解决的国际仲裁,也不同于一国范围之内企业或私人间争端的国内仲裁。在各国实践中,仲裁的案件绝大多数涉及合同的履行问题。根据最近发展趋势,仲裁的对象将扩大到涉外经济和科技的领域(范围更广,只要涉及外国因素都叫涉外民商事仲裁)国际商事仲裁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又称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仲裁、涉外仲裁等,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当事人均非内国人)
第四篇:浅论公正与公证证据发展
浅论公正与公证证据发展
作为一名公证人员,要将程序以及内心的公正时时刻刻放在第一位的。在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更要求公证人员在办理各种公证事项时要公平、公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办理公证的同时要注重各种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并且充分地运用到公证事项中。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错证的出现,让当事人得到公正的待遇。
一、我国公证证据制度现状
(一)我国公证远未形成证据规则,有的只是少量、零星的关于证据收集、审查的原则性要求
1.我国公证法规、规章有关公证证据规定的内容。我国有关公证证据的规定,分别见于《条例》和《公证程序规则》及司法部制定的具体公证业务程序细则、办法、规定。
司法部已发布的具体公证业务办证程序细则、办法、规定,只是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有关民事法律行为主体、代理和财产所有权的规定,就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代理权和财产处分权的审查和确认,规定当事人应向公证处提交身份、法人资格、委托书、监护权、财产所有权等证件和材料;另加一项“大口袋”规定:“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所有这些,基本上就是我国现有公证法规、规章有关公证证据采信问题的全部规定。
2.我国公证法规、规章有关公证证据规定的缺陷。综上,我国现有公证法规、规章有关公证证据的规定作为证据规则是很不完善的,从公证实践的要求来看,存在严重缺陷:(1)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2)避难就易,无助于公证人员对公证事项真实性的把握。(3)未采用一般证据规则的通例,对可直接采信的证据及其范围作出规定。
(二)我国公证目前实行的是公证员“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自由心证”本是一种诉讼活动中的证据采信制度,是指法官和陪审员在审判活动中不由法律事先规定,而运用自己具有的人类普遍认知能力来自由评断具体案件中各种证据的证明力的制度。这里用 “自由心证”一词来说明我国公证目前证据采信的基本状况,是十分贴切的,这为我们现有的公证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充分体现。
《条例》第十九条“公证处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认为不完备或有疑义时,有权通知当事人作必要的补充或者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索取有关证件和材料。”的规定,是公证证据采信实行公证员“自由心证”的法律依据和具体阐述。
规定写的是公证处,但公证处既无对公证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更无在公证程序规则及公证证据规则方面的建规立章权,而办理公证的主体是公证员,故此处的公证处实为公证员。
二、我国现有公证证据制度的弊端
1.公证工作在证据规则上处于无章可循状态,致使错假证大量滋生。
2.由于没有具体的证据规则可参照,错假公证无法得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3.由于没有证据规则,造成处理采信不实证据问题的主观随意性,使公证员陷于承担无限责任的不公正境地。
三、建构我国公证证据规则的基本设想
(一)根据我国公证的本质属性及地位、作用,我国公证证据规则应采用严格证据制度
在我国,公证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称《民诉法》)和《条例》。
由此可知:(1)我国公证是一种实体公证,它不仅要对公证事项形式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而且还要对公证事项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2)证据效力是我国公证文书的主要效力,但与一般证据不同,在我国,公证文书可不经调查直接作为有效证据予以采用,其证据上的效力勿须置疑。(3)我国公证文书还是一种法律文书,与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一样,对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二)根据我国证据资源的特点和一般证据规则通例,对各种证据按其证据能力或可采信程度实行分类
我们可将各种证明材料分为三类:
1.具有完全证据能力或可直接采信的证明材料。
2.具有较强证据能力的或基本可采信的证明材料。
3.证据能力较弱或可采性不强的证明材料,为居委会和村委会及小型私营企业出具的证明。
分析我国证据资源的特点,对各部门和单位出具的各种证明材料在证据能力或可采信程度上实行分类,有利于公证人员尽可能收集证据能力或可采信程度较高的证明材料,并根据不同类别的证明材料采取不同的审查手段。
(三)根据我国公证制度的意义和公证事项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对公证事项的调查范围
建立公证证据规则,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公证采信证据真实性,这是对制度建设的要求。在公证实践中,要保证公证所采信的证据百分之百的真实是不可能的。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是提高公证事项真实性的有效措施,但一方面依公证调查的方式和手段无法完全排除虚假证明,另一方面如对所有的公证事项一一进行调查核实,且不说对我国证据资源造成的浪费,仅从公证的人力资源看,远不堪承受,即使通过增加公证人员等手段解决人力问题,随之而来的公证成本也决非社会和当事人所能接受。
(四)根据公证的性质和公证人员的职业属性,确定公证人员对公证事项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的手段和方式
根据《条例》规定,公证工作的性质是“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公证员的职业属性当属法律人,这为司法部关于公证员必须从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人员中录取的规定所体现。公证处要证明公证事项的真实性,一定的调查核实是必需的。
在市场经济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建设法治社会已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及公证法即将出台的今天,公证工作对建立和完善国家信用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公证证据规则已刻不容缓。□(编辑/刘佳)
第五篇:社会公正与公民道德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公正 道德 道德建设
[论文摘要]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社会不公正现象严重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实施。应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制度环境、提高公民公正意识等方面来改善社会公正的环境,促进公民道德水准的提高。
“从现代伦理学意义讲,社会公正是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是对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公平分配,它包括社会基本制度和秩序的公平合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成员的普遍公正要求和行为规范。”(李萍:《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4页)可见,社会公正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整体道德状况的重要社会因素。因而,探讨社会公正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于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公正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社会公正是一个复杂概念,它涉及多个领域,就公正类别来看,有政治公正、经济公正、法律公正、道德公正等。但任何一个公正都蕴含着道德的意义,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来探究社会公正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尼布尔认为:“社会将公正而不是无私作为它的最高的道德理想,它的目标是为所有人寻找机会的均等。www.xiexiebang.com”(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把公正看成是社会的第一德性。当代美国公共行政学者库柏认为:“公民的品德的总则是‘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广泛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德不可能仅仅是一种道德境界的倡导,也不是对自我利益的简单超越和否定,而是一种在恰当的机制下达成的公共和个人的‘双赢’。”(王云萍:《库柏对公民品德的研究及启示》,《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而麦金太尔则直接把公正理解为是一种美德。从上述理论路径思考,我们不难得出社会公正乃是人们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社会公正对于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形成和社会美德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公正观念一开始就塑造着人们是非善恶的观念。一个缺乏公正观念的人,也必然缺乏是非善恶观念,没有友谊、情感和信赖,往往唯利是图,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道德人格的基础。公正作为一种社会的力量和道德力量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一种纠正和激励,作为观念的社会公正并不是苍白无力的,相反,它对人们的生存世界常常具有扳道者的功能,它对人们行为动机的形成、价值观念的选择和道德目标的达成是有直接的浸润作用。现实生活诸多事例已经表明,由公正体现的正义感,是道德人格的脊梁。其实,公正不仅是人们道德观念的生长点,同时也是建立社会道德新秩序,即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社会伦理的秩序往往因公正的衰退而式微,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始终与公正观念的确立和公正制度的建立联系在一起。可见,从人们伦理道德观念形成的角度看,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二、社会不公正现象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实施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公正程度以及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可程度与社会成员普遍的道德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如果说社会公正最能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的话,人们的道德水准就是社会公正及其文明程度在人们心灵上的投射和印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公正的物质文化基础大大提高,但社会不公正问题也以更加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刺激和影响下,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评价、道德水准出现不稳定、迷乱、失衡甚至扭曲。许多典型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仇富心理、求官骂官心态、借名人一夜成名的动机、以暴露个人隐私来自我表现的欲念,以及平均主义情结、恋旧于计划经济的心态等,无不是社会不公正现象刺激作用的结果。至于那些因社会不公而报复发泄、因生活压力而抱怨敌视社会、因贫困而堕落等负面道德反映,更是社会不公正现象在道德领域的极端反映。可见,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广泛存在正严重侵袭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领域,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实施。当然,我们不能把消极的或负面道德思想和行为的出现,都归结为社会不公,还必须分析和探究其他因素和根源。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并重视社会不公对人们的道德心理的挫伤和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