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
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是为初、高中作文作铺垫,针对农村孩子见识少、知识面窄、家庭教育差的情况,以及在教学中教法单
一、教师注入式的教学,使学生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是得体的,效果是好的,有力量的,通俗易懂的,准确的,鲜明的,如此等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教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教师进行研究的课题方向。我校位于边远山区,全校129名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农村里缺少用普通话说话的环境,即使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其语言也掺杂着大量的方言,极其不规范。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学生的见识面也间接影响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绝大部分农村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
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小学生口头表达教学法的研究,并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下面笔者自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
1、激发兴趣,创造环境,营造氛围,重视实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浓郁的兴趣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的“润滑剂”,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愿望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激发其兴趣,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教师要放下师道的架子,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口头表达的心理自由,无拘束地参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培养学生用口头表达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允许没说好再说,允许说长句子、短句子或字、词。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课文内容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以语言实践活动来代替语言的繁琐理解。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而且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课文语言。比如:在教学《打碗碗花》一文时,学完课文,由老师来演外婆,外婆带“我”再次经过荒地,“我”就亲自尝试摘打碗碗花,把证明打碗碗花不打碗的经过告诉外婆,以对话的形式,用“外婆,你听我说„„”为开头,合适地用上文中的好词,在一个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完成说话练习。又如:在教学《松鼠的尾巴》一文时,教师抓住孩子喜欢动物这一天性,与孩子们绕有兴趣地谈起了动物。当老师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的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时,孩子们高高举起了手,情绪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语言表达欲望随之也高涨起来,这种表演欲在复述课文,积累课文语言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展活动,创设说话机会。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表达。因此,教师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说的机会。
①饶有兴趣的争章活动。
学生对于荣誉和奖励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于是我们开展了争“阅读红五星”的争章活动,学生只要读完了一篇400-500字的短文,并能说说其中一篇的主要内容、读后感就可以争得一枚“阅读红五星”,学年结束时争得多的学生能奖到学习用品。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一枚小小的红五星充分调动起来,再通过开口说,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②竞争激烈的读报活动。
学校双周三晨会安排读报活动,我们就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在阅读童话、寓言等故事外,更要多读报纸,学着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每次读报活动中,我们都会开五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请2-3位学生发布新闻,每月评出“最佳播音员”,许多学生不仅在20分钟的午会课上全神贯注地收集的新闻材料。甚至有的学生几天前在家就开始准备了,学生的活动兴趣高涨,更促进了拓展阅读的开展,为学生运用语言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③丰富多彩的队活动。
少先队的“十分钟队会”和“中队主题会”也成了我们开展活动的主阵地。如:童话故事会、朗读比赛、谚语大集会、诗歌朗诵会等。还有一些主题性活动:“今天我当家”“小小发明家”“如果我是校长”等,主要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考验,又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舞台。
3、因地制宜,挖掘本土资源
我们的学生地处农村,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虽无城镇的繁华,但它独具的乡村特色同样也深深吸引着学生。我们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又为学生搭建了语言交流的舞台。如大型活动“夸夸我家乡”,我们先让学生从祖父辈那儿了解家乡的历史,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家乡的现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积累语言素材,在“夸夸我家乡”的主题活动中,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再如“野炊”活动,我们在学校附近选择一块草地,在教师的带领下挖坑、搭灶、生火烧菜,让学生畅所欲言,描述所见所闻,抒发活动感受,回家后,再把活动过程转述给家长听。在这样一个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都毫无拘束地“侃”起来了!
4、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语言材料
儿童入学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对话能力。入学后便向他们提出了掌握语言的新要求:必须能以正确的发音、丰富而精确的词汇、系统而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孩子头脑中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他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的。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阅读量,因此,拓展阅读是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
自由阅读,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但“自由”并不等于“自流”。学生因年龄阅历等关系,选择读物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避免放任自流。我们主要通过教师推荐的方式、学生自荐来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我们往往推荐一些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如一些名人、英雄的传记、童话寓 4 言故事等;有知识性较强的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科幻读物等;还有,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这就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课后练习”,指导选择读物。
学生拥有一本好书后,我们又加强了阅读的指导,分成读、思、议、读四个环节。
读:让学生自由读,读出声音主要目的是正音,能正确读文,训练语感。
思:“学而不思则罔”这一步的思主要是通过默读,了解大意。带着问题默读,有助于理解课文。
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文章,学生在经过思维之后总有自己的见地。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所提的问题,而全班交流则可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学习了课文我懂得了什么、课文中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从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读:在理解了文章内容和中心之后,则可要求学生感情朗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朗朗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内容,想象情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文辞美。在校中我们利用阅读课、自习课等时间让学生作拓展阅读。另外要求学生每天给自己半小时的阅读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爱看书,语言材料丰富起来。
二、明确整体要求,落实阶段计划。
1、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制定了方案,把训练内容分为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两大部分。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在读中讲、讲中 5 练、练中得,习惯训练是口头表达者的姿态,说话要有礼貌,会说普通话等。其中表达者的姿态,就规定了说话者站、坐的姿势,手脚摆相等。能力训练是指思维内容和语言技巧的训练,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是口头表达训练的重点。
2、各阶段训练目标:
根据研究方案,我们对实验班四个学期的训练要求如下:
第一学期:能够用一句话到几句话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声音清楚,全班人听得清。
第二学期:能说一段话或几段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词句通顺,语速适度。
第三学期:能说几段连贯的话,完整地表达出一件事,并做到中心突出,能在讨论会上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表情,有创见力。
第四学期:能有中心,有条理地口头表达见闻,在讨论会上能抓住中心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的内容、语气、表现互相协调。
每个学期都把上述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之中,经过扎实的训练,苦练出口才,到小学毕业时,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
3、训练形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我们用“看、听、读、演”法进行训练。
看:教师利用直观物体和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想象,再用口头表达出来。
听:教师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学生听,如《小熊做客》等,有一次我目睹一位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老师说,学生听。并且要求对的,学生拍三下手;不对的,学生举手,6 并说出不对的理由。
师:小白兔的耳朵长。
生:(齐拍三下)。
师:小白兔的后腿长。
生:(齐拍三下)
师:小白兔有一双白眼睛。
生:(举手)不对,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这样的训练,学生听得专心,想得积极。)
读:阅读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凭借教材优势,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逐步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指定一些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的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读出美感,进而培养学生准确、流畅说话的能力。
演: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生活就是鲜活的教材。教师模拟生活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演练,能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之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
比如,在教学《萤火虫找妈妈》一文时,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说一说“当萤火虫再次去找朋友,在草丛中遇到了迷了路的小蜜蜂,它会怎么做?”同学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萤火虫是个屡教不改的家伙,还是不愿帮助别人。”有的说:“萤火虫经过了两次的教训,知道了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交到朋友的道理,非常乐意帮助小蜜蜂。”等等。无论是哪种答案,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文中的语句,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做到了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活动,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了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有效地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口语表达能力的教育才能真正活起来。
三、创设成功的机会,树立成功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学习性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生动的学习愿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是让学生体验激励其知识的探索的创新及树立成功的意识。
四、山区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山区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把小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片面理解成为对语言的分析研究。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过简单都会影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可目前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虑,有的课虽然很“热闹”,但仔细一看,仅是一些尖子学生做 8 了一番说话表演,而大部分学生仅充当了观众。试问,这样的教学又怎会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山区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较低,尽管教师对此热忱高,兴趣浓,但由于经验不足,忽视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学习,而我们又是腾冲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网络,科研理论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简单、形式单
一、容易走弯路。
4、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科研认识不足,小学教育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徘徊,分数才是老师、学生、家长追求的最终目标,升学率是社会衡量办学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教育科研只不过是口头上的理论,没能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每个社会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良好的语言修养,恰如其分的表达,优雅的语态,无疑成为“未来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口头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比起书面语言来,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作用。展望明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将带动农村的迅速发展,各企业的崛起需要各种善于交际的人才。因此,提高农村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刻不容缓。
第二篇: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减负
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减负”
稼依小学冯麟雅
继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国各地开始了一次次减负热潮。今年,我省也又一次开始了全省范围内的减负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以前开展的减负工作没有进行到底,.但是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次此的减负工作可谓是打一场硬战,誓必要坚持到底。
以前减负的重点是放在相对较大的城市,但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彻底,减负的浪潮已经向农村地区袭来。作为一名农村地区的教师,我希望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但减负所涉及的问题并不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两者,而是与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要在农村地区落实减负工作,其难度不亚于在大城市里实施。要做好减负工作,必须好好发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作用,以及相关观念的转变。所以我认为要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无论什么事,政府机关部门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所以政府部门作出的硬性方针政策对人们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早在好几年前,国家教育部对减负工作就高度重视,但为何屡屡实施下来都不成功?当然其原因不是一字一句就能明了的。但如果地方上的相关部门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落实上级的各项指示,还能根据地方实际做出适合的政策方针的话,可能对当地的群众、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影响会更深一些层次。就我们农村地区,特别是像我们这些边疆偏远的地区,人民群众往往都很实际,更愿相信住眼前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教育部的政策和北京一样遥远。所以我想,如果地方政府以及
相关部门如果能在上级指示的基础上,在制定一些符合本地实际的硬性政策规定,应该会把减负这件大事更深的扎入当地群众心中。
二、学校明确任务
减负的重要性不是因为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做才重要,而是因为当今形势迫切需要减负,所关系的是千千万万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不让孩子的童年被繁重的作业的阴影所掩盖。学校是落实这项工作的作直接的部门。也就是说,这项工作是否能落实到位,与学校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学校一定要明确所肩负的责任与任务。及时地向教师教师传达上级指示、作具体要求,向家长宣传相关政策方针。减负工作安排具体到人,组织教师学习、了解何谓“减负”?如何减负?鼓励教师思索落实减负的办法,监督教师是否落实减负工作等等,学校都应该制定出一份符合本校实际的计划,具体方案,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三、教师稳步落实
学校是落实减负工作的直接部门,而教师则是落实减负的直接责任人。无论上级怎样规定,落实减负的直接权利还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减负?减负是什么?要怎么减负等这些问题后才能开始着手减负工作。上课、布臵作业是每个教师每天都在做而且必须要做的事情。减负的浪潮一袭来,部分教师就以为不布臵作业、少布臵作业就是减负了。其实他们连以上问题都没搞清楚,那么他们的作为能算是落实减负工作吗?只有知道了为什么做?该做什么?怎么做?做了要有什么转变之后,教师才能开始落实减负工作。然而要真正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目标的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教学质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现在的形势告诉我们,减负是势在必行,为了教学质量而不实施等类的事想也不用想。那么怎样才能在减负的状况下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呢?这个问题是使所有教师头痛和忧心却又不得
不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落实减负工作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思索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好地锻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更希望能早日有一个结果。所以,每一个一线教师务必持端正的态度及决心来对待本次减负工作。
四、观念的转变
以上所述的问题可能在农村合成时间都没有太大差异,但从观念上看,农村人和城市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人们的观念是是阻止减负工作落实的一个巨大障碍。所以,人们的观念一定要转变。可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考试制度已经根深蒂固,以分数来衡量老师、学生的观念不是说变就变的。尽管需要漫长的时间,但顺其自然绝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
为什么要减负?因为学生作业繁重?作业为什么繁重?因为教师要抓好教学质量?为什么要抓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评价。如果对教师的评价只局限在学生的分数上,那么要让教师安安心心落实减负工作实属难事。当然,上级有关部门已经对教师评价提出了改进,但是如果要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且不反弹的话,教师评价问题可以说占有很重的分量。
2、学校的观念
学生每天来学校,教师每天在学校,家长每天心系着学校。所以说,学校就是开始转变观念的一个核心。以学校为中心,把观念慢慢向他所能直接影响的教师、学生及家长传达,扩散。当然,在农村地区,一半以上的家长一个学期可能就来学校那么一两次,也可能班主任是谁也不知道,但是,于他们天天见免得孩子会给他们带去信息,而孩子们所带去的信息,正是他们在学校里所获得的。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不要局限于为了得到高分,考个好学校。而应该从小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为孩子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为教育目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因为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科学家、研究家、航天员,也同样需要普通的农民、工人、清洁员、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商人等等。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就万事大吉了。总而言之,培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
3、教师的观念
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有了转变,那么教师的观念也不难转变。但在具体评价方案出台之前,教师自己也应该先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是在教育?还是只教书?是不是让学生考个好分数就行了,是不是只为了让他们考高分?在我看来,教师既为人师,也为什父母,不仅要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存。但是,能明确这些,并做到位的教师寥寥无几。所以说,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份工作的特殊性,转变观念来搞教育,而不是教死书,死教书。另外,教师必须要知道减负不是减少家庭作业就行了,因为在减负的同时,还要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上好并充分利用每一节课,该如何评价一个学生,课后该给学生留什么样的作业,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些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4、学生的观念
在做惯繁多的作业后,突然给他们减少,学生似乎会有点不适应,但无论如何,作业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有些学生不知道不做作业那么去做什么。所以就一味的放松自己,以至最后变得贪玩、懒惰,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观念的转变,必定会让学生有变化。学生要知道,做作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生活。
5、家长的观念
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出人头地?在好多人看来,只要在学校里成绩优异,那么在社会上也能立足,其实不然。所以家长的支持与否对减负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农村地区,信息等方面相对落后,大部分家长不清楚减负为何物,为何减?为谁减?减了有什么好好处等等。所以如果学生回家做作业做得太快,或者没做。他们就会质疑:使孩子偷懒?还是教师偷懒?如果学生说是老师没布臵,他们就会责怪老师没责任感,担心教师这样做会影响他们孩子的前途,他们随即便给学生布臵更多更为繁重的作业,造成了教师减,家长加的现象,反而让减负越减越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农村地区,很少有家长把孩子送去各类补习班。当然也有家长会反应教师布臵的作业太多,但这毕竟是极少数的。更有甚者,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在乎期末考试试卷上是否得了高分,从而就开始责怪教师,批评孩子。所以说,要让家长们都一致转变观念,可谓是难于上青天。但我认为,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们观念的转换还是指日可待的。
一次次的减负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难度,但减负工作屡败屡试更说明了它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为直接落实减负工作人员中的一名,我相信,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不死搬硬套,本着端正的态度与观念,持一颗坚定的心,就一定攻克减负这座大山,获得胜利。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堂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富县张家湾中心小学 李小刚
【内容摘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课堂上善于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好课堂教学艺术,这样,才会使教学质量循序渐进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主动思考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艺术手段,将教学内容、情感价值融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教师要想让一节课充满生机活力,必须想方设法设计好课堂教学艺术,才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教学中与教师密切配合,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有饱满的学习热情的最好方式。学生如果一旦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就会由此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会对学习产生一种需求,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这种特点,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对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智力上的差异,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主要是因为对事情关注、兴奋的程度。语文学习也是一样。
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我在教学中常用创设情景教学法、讲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式,但是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根据这篇游记的
特点,设计了一种生动的活泼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一开始,我就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金华的双龙洞,需要一位导游,请你们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这一项工作,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四个小组各推选出一名选手各朗读一个部分,再进行评议,最后在热烈而又愉快的气氛中评出一名最佳的导游者,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这样自始至终,使学生处于愉悦兴奋的状态之中,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朗读水平,何乐而不为?教师作为学生最亲密的人,学生始终将教师当做心中的偶像。如果教师能够多和学生接触,多和学生交谈,无形之中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了,他们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性,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启发主动思考,促进主动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中,我发现在讲课过程中,根据课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往往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去思考。例如,教学《匆匆》一文时,文章开头和结尾都用了一个设问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抓住这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目前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方面,很多教师都比较重视设置一些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去研究课文、理解课文。这样做固然会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其中加入德育、美育的意识,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多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热爱祖国的思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考虑到这些因素,就会在不经意间提高教学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疑促思,是古人流传给我们的丰富经验,我们在借鉴这些经验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发问。无论何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例如,我在课堂上坚持多读、多看、多思、多问、多想、多说等理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让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寻找努力的方向。这一教学形式在刚刚开展的时候不太乐观,有些学生无法静下心来自学;有些学生觉得问题很多,不知道如何解决。这时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文,去思考,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我提出的疑问。经过几次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渐渐有了起色,也逐渐习惯了自己看书学习的这种方式。
三、展开联想,理解课文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是这样说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人类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变得五颜六色。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段,他们的脑子里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可是有些想象却是不切实际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又要引导学生朝着合理的方向,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完成学习
任务。如教《跳水》一文中时,问学生:假如你是甲板上其中一名水手,你是怎样救护孩子的?这问题把学生的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的说:孩子的安危牵动着大家的心。一位水手把孩子救上船后,孩子已经昏迷了,他马上蹲着脱掉孩子的衣服,另一位半跪着给孩子做人工呼吸,大约15分钟后,孩子终于睁开双眼。“醒啦!”不知道谁高呼一声。“醒娄、醒娄„„”大家相互传递着这个喜讯,笑容又回到人们的脸上,甲板上又恢复了热闹。有的这样说:“孩子刚跳下水,水手就毫不犹豫地潜入激流,奋力将孩子救起,推到船上。”有的还说:“水手们看到孩子在水中漂流马上抛救生圈„„。”合情合理想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贺知章的诗作《回乡偶书》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外面很多年,回到自己故乡时的场景。在想象时,我提示学生故乡有很多亲人已经不在了,自己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像诗里所写的那样,小孩子都不知道这个老人是谁,来自哪里。学生纷纷在课堂上就此事展开联想,并讨论起来。如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很可怜,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拉着不认识的人说话,人家也不理会自己。有的想象自己见到了小时候的好伙伴,可是伙伴的头发和胡子都白了,还有孙子了。和老朋友见面很激动,自己紧紧拉着朋友的手说不出话来。这些想象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己创造意境,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的感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也让学生在想象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前后桌之间进行探讨学习。小组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学习的快乐,也避免了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攻克,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难题。前后桌由于相邻比较近,而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将几名同学安排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让他们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渗透。尤其是好的学生会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考借鉴。在安排小组学习的时候,我还让学生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的学生成绩提高得快,评选出前三名,并传授给其他小组学习的方法。这样就在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例如,我在教学《匆匆》一课时,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充分。首先,让学生精读课文体会优美语句,感受“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优美的语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加深理解“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深刻体会这篇散文的作者用这些优美句子写出燕子还会再来,杨柳还会再青,桃花还会再开,描绘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五、以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了多样化的情景,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应用,减少他们听课的疲劳状态,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学到知
识。进而培养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语文课,变成非常喜欢语文课。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我在上苏教版《安塞腰鼓》一文时,播放击打安塞腰鼓的壮观场面,让同学们展开想象谈感受,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同学们谈得非常好。下课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法很多。只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语文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小寨中心完小
张福燕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是新时期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在过去包括西藏的阅读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一个假期的思考、阅读、整理,我有几点浅见和大家分享:
一、抓好课堂教学,找到重点,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重点。再引导他们思考、用口头语言表达,因为只有会说才能写。为了让学生能更换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等。
二、教给合适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1、教方法,指导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们就可以把预习带到课堂上,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应该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文,教学法
教学时,要抓住各单元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1、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的资源,组织学生经常去阅读书籍;还可以在班级成立读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班上的孩子都知道一个公用的公式:“1=**(班上有多少学生就是几)”即:你贡献出一本书就可以换读班上每个孩子的书。也就像萧伯纳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造一个世界了。倡导学生多读书,并定期的组织读书交流会,谈体会感受。开展故事会、人物风云、中外名著知多少、我读过的好书、一起来读名著等活动,创建读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班级活起来了,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师帮忙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有的小学生不论什么书,拿到手里就看。由于受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阅读障碍较大,看起来很吃力。如果不对他们阅读的书籍加以选择和引导,会使他们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拿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接触拼音,识字不多,可以先引导他们看些注音的读物、拼音报等,这样既能看得懂,又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有,低年级的小学生富于幻想,引导孩子阅读那些短浅有趣的童话、寓言等故事,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至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随着他们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要引导他们扩大阅读面。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就要像蜜蜂采蜜一样,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可口的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语文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也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介绍有关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发明创造,就介绍他看有关科技等方面的书籍,这样学有所用,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介绍有关的书籍
我们都知道,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一是介绍所学课文的作者写的其他文章。如学生学习了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介绍他们看《水浒传》这部名著,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故事是让他们喜欢的。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二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他们对互联网一点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去找一些关于互联网的书籍阅读一下,互联网的奇妙之处除了课本中介绍之外,还有哪些让我们感到奇妙的。找完以后,在班上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这种方式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独立阅读能读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
4、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让孩子们掌握读书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精读,也可以略读。如何从浩瀚的文字中汲取精华,是有技巧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都要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读书就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发现有优美的词句,感兴趣的东西,就把它摘抄下来。积累是我们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名家名篇,积累自己的体会感悟。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写一写,画一画,贴一贴。是多么有趣和惬意的事情啊。记课内的,记课外的,课内外相结合,你的笔记中有内容,头脑中有思想。哪还会为作文头疼呢?再写起文章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把你读的好故事讲给家长听,讲给小朋友听,做小小故事会的主角,把好的文章推荐给小伙伴,让大家和你一起感受读书的快乐,阐明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是读书值得注意和提倡所在的意义。
此外,同学们读书时,最愿意看也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故事的情节和内容,若读的时候多在头脑中画几个问号,问几个为什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把自己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也是一个好办法。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把书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读与思共进,悟与读同行,手脑并用,边读边想边做批注,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四、自己作为学生的读书榜样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更富有魅力。教学就是一个考验我们知识武装的过程,优美的语言对于课堂来说,无疑是一股润滑剂,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优美的语言从哪里来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你就是孩子身边最有力的榜样。
苏赫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记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是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由此看来,首先教师必须爱好阅读,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老师阅读量大、视野广、有丰富的学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把自身的亮点更好的展示出来,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影响学生喜欢阅读,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只要有一桶水,还应该是一股泉水,教师只有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补充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教学生,适应学生渴求知识的需要。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去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轻松、愉快的领着孩子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快乐,收获成功,相信你会爱上阅读。一切尽在阅读中。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摘要】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所以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具体措施是在这六个方面来进行的: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告知;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告诫;教师与家长要加强联系,协心同力地齐抓共管;教师要善待学生,并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结合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正文】
近年来,我所在观珠镇的小学里连续出现了两起重大的小学生安全事故,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也敲响了我们安全教育责任的警钟。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设立,是为了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决定建立“安全教育日”的制度。
小学生的年龄都偏小,他们的安全意识一般都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更是缺乏父母的安全教育。主要表现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小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到违法事件,没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等。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一、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教师除对班级的全部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教育。教师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全体师生做到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才真正起到效果。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告知。
教师对学生的安全知识的告知,是有针对地把一些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告诉学生。按照平常我上班会课的经验,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
(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
(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
(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教师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告诫。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比如违规骑自行车甚至摩托车的行为、相约到危险区域玩耍、试图自杀、抽烟喝酒等行为。
四、教师与家长要加强联系,协心同力地齐抓共管。
由于班级安全管理靠教师一人是不行的,只有加强同任课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组织和部门的联系,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比如请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情绪,发现学生有反常的情绪或异常行为要及时同教师“会诊”并“对症下药”;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对言行、情绪异常的要找学生了解情况并告之家长,共同“医治” 心理创伤;要求学校组织开展思想道德、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要把班级发现的诸如门窗、水、电路、室内地板、天花板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同校总务处联系,并及时进行排除。
五、教师要善待学生,并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
人们常称教师为“班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要真正做到从细处着手、从长远着眼, 无微不至。对学生的批评要讲究艺术,多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对学生的要求要严宽兼顾,严而有度,宽而有限;跟学生的交往要民主平等,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训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慈爱长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尊敬,才能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依靠学生及时准确地消除隐患。特别是发生矛盾时,要注意恰当处理。对于一些特别麻烦和严重的事情,需要和其他教师商量,甚至及时上报给领导参与解决和化解。
六、结合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小学生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识,自理能力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知道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比较可靠的。
在上课教学生数字或者生字时候,就顺便让学生牢牢记住并能够背诵出来相关的安全小常识。比如,学数字1至10后,就可以教会他们电话号码:“119”----火警“110”----报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学造句和学词组的时候,就要教育学生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等。
对于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常规安全教育呢,就不一定是在课堂内给学生提醒,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你需要给他们一个模范和扮演真实的例子,示范给他们看和学。比如下楼梯,就要演习一次走楼梯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得拥挤,不得推搡,并在上下楼梯时候靠右行走等等。
学校安全无小事。只有学生、教师、家长、社会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才能真正确保小学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