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时间:2019-05-14 20:3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故事背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故事背景》。

第一篇: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某地、某校、某班进行了一次考试。其中有一试题为:某人一天吃3个苹果,问此人4天吃几个苹果?某生答曰:4×3=12个也。师大怒,曰:汝之不惠!此题应为:3×4=12个也。吾闻此事,乃大惊,即以此事请教数学大师也。

牛顿:如果这张试卷落在我肩上,我一样可以发现万有引力。因为我是站在无数张试卷上才能望的更远。

阿基米德:此老师一定是通过捷径走上讲台的。

祖冲之:此题在《九章算数》的第二章第三节中有述。欧几里德:老师为什么不用几何的方法解这道题目?我所研究的几何可是建立在公理的基础上的。

毕达歌拉斯:3×4?唔,第三边应该是5。

高斯:我不能表扬这位学生,因为表扬他就是表扬我自己。陈景润:我的最好成绩是1+2。

华罗庚:我一生比较满意的事是带出了一帮好学生,此老师好象在向我学习。王元:这道题目的难度可放在以后的全国数学竞赛中。笛卡尔:让我躺到床上去想一想。欧拉:可以用心算吗?

柯西:难道还要用高等数学来求?

韦达:此答案与方程x2-7x+12=0有关,可以考虑用韦达定理来解此题。费马:你问我这个问题是需要用数学方法解决还是用法律方式解决?

希尔伯特:为什么不早一点说这个问题?否则我就把他列入第24个问题了。罗素:好小子,想挑起第四次数学危机吗!

爱因斯坦:这么难的问题来问我?不知道我数学能力不强吗?

第二篇:黄河大合唱故事背景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每个乐章的故事背景: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的《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构成。开始乐队奏出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引子,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题,显示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内心热情的赞美。这里唱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曲折婉转,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幅员辽阔。第二段从“啊、黄河”开始,进入一个热情澎湃的音乐段落,这里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及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接着又来了一个“啊、黄河”。这是一个激情的甩腔,音乐上更加热情昂扬。似乎在说,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与外敌斗争到底。此时音乐到达高潮。跟进来的第三个“啊、黄河”使音乐进入第三乐段,这时音乐变成4/4拍,气息宽广,像黄河一样奔流而下。这个章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但又将黄河形象地比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弦伴奏,后来改为有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的音调素材,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但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在音乐会上很难听到这一乐章了,因为考虑到演出效果,常常被省略!

第四乐章是《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段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绪急转直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段表现日寇入侵中国,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第五乐章是《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 1 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黄河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战的战争态势。最后发出了“战斗的警号”,这一句被多次重复,整个音乐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战!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第三篇:科龙电器背景故事

背景故事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龙电器,原名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21日改现名,其分别在深圳和香港两地上市,所谓A+H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代码000921,香港联合交易所代码0921.HK。

科龙电器案故事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8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上海学术讲坛质疑并揭露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前董事长顾雏军相关财务造假事件开始,其后,科龙电器案一直为投资者、监管机关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热点频仍、纷纷扬汤,新闻连连: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被指造假,上海严律师自荐做公司独立董事,顾雏军被提起公诉而判刑,海信集团入主科龙,维权律师组织声势浩大的“维权团”,诉讼科龙电器的进程一折三波即从中止立案到开庭审理到和解结案。

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进驻科龙电器公司,正式对科龙电器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展开立案调查。2006年7月5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宣布中国证监会因其违反证券法,作出证监罚字(2006)1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国证监会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帐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科龙电器2002年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2003年报告虚增利润11847.05万元,2004年报告虚增利润14875.91万元;认定科龙电器2003年报告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事项,也未披露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购买商品等关联交易事项。据此,对科龙电器处以60万元罚款;对顾雏军处以30万元罚款;对严友松、张宏、刘从梦等各处以20万元、10万元不等的罚款。

由此,根据《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权益受损的科龙电器投资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追回相关的损失。科龙电器案可诉被告包括(不限于此):科龙电器公司;顾雏军、刘从梦等原董事、高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员;存在失职的原监事会成员和独立董事;进行审计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等。

2006年4月9日,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65位律师共同组成了“科龙、德勤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全国律师维权团”,发表了《行动宣言》,为各位权益受损的科龙电器投资者提供法律服务。7月22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科龙、德勤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法律问题研讨会”,通过了《科龙案无锡会议共识》,维权团推选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与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陶雨生律师为召集人。11月25日,在上海市法学会与上海市律师协会共同举办的“2006上海金融法论坛——金融侵权问题研讨会”上,专门专题讨论了 “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中的会计、审计责任问题”。

2006年7月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对科龙电器行政处罚后的第一时间,已有深圳、上海的两位律师代理科龙电器投资者向广州中院起诉。不久,有关案件为该院所受理。但其后不久,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延长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为被告的民商事案件暂缓受理、暂缓审理、暂缓执行期限的通知》,故广州中院宣布因故暂缓受理科龙电器民事赔偿案件。2007年4月4日,广州中院通知有关代理律师,恢复受理科龙电器民事赔偿案件。同日,“科龙、德勤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全国律师维权团”也

向各位权益受损的科龙电器投资者发出了《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恢复受理科龙电器证券民事赔偿案后致科龙电器投资者的声明函》。

同期,科龙电器原董事长顾雏军等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和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被逮捕并被提起刑事诉讼,2006年11月初,顾雏军刑案在佛山中院开庭,顾雏军当庭认为其虚假陈述是因德勤逼迫所致。次日,德勤对顾雏军的表述发表了一个否定性声明。后来,顾雏军之后的科龙电器新任领导班子,也委托毕马威公司对德勤的审计报告进行再审查,结论是存在四大问

题。可是,中国证监会或财政部,对此均未表态,也未公布过对德勤的调查结论。

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的审理,佛山中院于2008年1月30日对顾雏军案作出一审刑事判决,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被判12年执行10年),并处罚款680万元。同案另外8名被告亦均领刑。顾雏军的有期徒刑期限的幅度尚在意料之中,刑事罚金相对讲是比较高的,在我的记忆中,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刑事诉讼案的罚金一般都有限,这次,顾雏军案的刑事罚金可属比较高的。

一审判决后,顾雏军等人不服,向广东高院提出上诉。又经过一年多的审理,2009年4月9日,广东高院对顾雏军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于终审结果,顾雏军旋即向最高院申诉,并表示,无力支付法院判决应交付的罚金。顾雏军,这样一位风云一时的企业家,竟以这种悲剧方式告别企业生涯而落幕。

而在2006-2007年间,海信集团入主科龙电器并成为第一大股东,顾雏军所持科龙电器股权亦转让给海信,科龙电器也由此进入崭新的海信科龙时代。

2007年中,我把我所代理的大部分案件送到了广州中院立了案,鉴于德勤一直没有受到行政处罚,所以,在起诉时我没有德勤列为共同被告,主要想法是等待行政处罚将来出台后再追加,但这一追加一直没有机会产生。立案后,还有过一段小插曲,2007年9月初,我接到广州中院法官来电,称科龙电器向法院提出要求追加顾雏军、刘从梦等四名自然人为该案被告,向我征询意见是否同意,我表示拒绝,我认为,科龙电器要求追加,只是想延缓开庭时间而已。我的考虑是:其一,追加顾雏军、刘从梦等,会降低法院的审判效率,使审理周期更长,其中三名自然人仍被押在佛山看守所,故送达过程会比较繁琐;其二,顾雏军已不持有的科龙电器股权,在这种情况下,追加顾雏军虽无在法律程序上的限制,也是原告在民事诉讼权利,但在今后的执行上缺少实际意义;其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或者应当追加被告的范围是发行人或上市公司,而不是像顾雏军这样的责任人。

2008年10月30日,科龙电器案第一批案件在广州中院开庭审理,为廖照文等4名股东分别诉科龙电器、德勤、顾雏军、严友松、张宏、刘从梦等四案,共计诉请19.36万元,原告律师为广东恒通程律师事务所郑名伟。

在庭审中,科龙电器不同意原告提出的以2005年5月9日为虚假陈述揭露日,认为应以2004年8月11日郎咸平发表《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一文之日,且原告诉请中没有考虑系统风险,夸大了科龙电器方面,主要责任在德勤。科龙电器最后表示:“对上述案件中的诉讼请求表示理解,各项案件已经进入了司法诉讼程序,本公司愿在法律框架内以最大诚意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科龙电器当时的这一立场,为以后的全面和解奠定了基础。

因顾雏军无法出庭,其代理人直接向法庭要求中止审理该案,并认为顾雏军无过错。其他三名科龙电器前董事也同样表示,自己不应责。其中,严友松的代理人认为,虚假陈述揭露日应以2006年7月4日即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电器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布之日。

而德勤则认为,自己已尽职,并大量对科龙电器的审计工作底稿来证明,认为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时,既没有与科龙电器前管理层进行过串通,也不存在故意的行为,并且遵守了职业的守则,不存在过失,认为“科龙电器报表中的虚假成分,为前管理层精心舞弊的结果,德勤未能发现,并非德勤的责任,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而且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中的免责条款,德勤已经尽职,符合免责条款中的规定。”同时,德勤认为,虚假陈述揭露日应为2005年8月3日即媒体公布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电器调查结果之日。

在庭审的大部分时间里,发生了奇特的一幕,作为被告的德勤,始终是原告和其他被告一致攻击的对象。

科龙事件研究

第一部分:事件概述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我们不禁问,科龙到底怎么了?

第二部分:事件过程回放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顾雏军第一次出现在公开的报道中,应该是1989年1月6日。这一天,首都两份大报同时推出一条特大新闻:30岁的能源工程师顾雏军发明了“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目前世界上“所有制冷、空调、热泵及热流体循环中最佳的热力循环系统”。国内制冷学界的大部分专家对此投了反对票,这场辩论一直持续到1996年,最终导致了国内制冷学界与顾氏长达10年之久的对立。

1997年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纯利在2001年中期已达1.5亿港币。

2001年底,格林柯尔击败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6%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2003年,科龙冰箱销量重回国内第一,空调销量稳居三甲,年出口量翻番增长。此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又收购了美菱电器等一系列的白电制造商,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恩、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已近百亿元。

在这之后,顾雏军又开始进军客车制造业。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间,收购了亚星客车以及襄轴股份,以此为基础试图收购英国客车制造商TransBus(五月花)。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干扰,收购最终流产。

2004年8月17日,香港学者郎咸平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话音刚落,顾雏军以个人名义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状,状告郎咸平诽谤。自此,“郎顾之争”愈演愈烈。

此后,便出现了本文开始的一幕。

第三部分:分析失败原因(从公司的角度来分析,突出公司的专业性)

科龙为什么跨了,个中原因众说纷纭。但从风险角度来分析,整个格林柯尔系面对了如下一些风险:

第一,投资的战略失误。

在冰箱大王理想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盲目进军汽车业,显得操之过急。

第二,对国外市场认识不足。

收购五月花的失败体现了公司对于国外的政策和民众的影响估计不足。

第三,处理失败不够果断。

收购五月花失败之后,本应及时从汽车行业抽身,将资金补回科龙,继而完善和巩固他的“白电”霸主地位。

第四,与银行的关系。

科龙与银行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因此当科龙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时候,没有银行愿意给他贷款。

第五,对国内舆论影响考虑不足。

顾雏军似乎从来不去正面面对媒体的质疑,这对于公司的发展并不是件好事情。而郎咸平的文章则将所有人推向了“倒顾”的一方。而也是舆论的压力,资金链即将断裂的科龙找不到任何一个来源来帮助他渡过难关。

第四部分:事件带来的影响或给予国企/行业的经验教训

战略与风险匹配。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要充分分析与其相对应的风险,看起来越宏伟的战略所面临的风险可能越大,因此,战略制定时应更多地考虑到战略失败后可能遭受到的最大的损失是什么,而不是成功后的美景。

公司治理结构。科龙与其他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一样,多数情况下都是大股东及其代言人一人说了算,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几乎形同虚设。科龙20多年的历史中,重要战略和人事决策及其成败、直至发生部分违法行为问题,无论好事坏事大股东及其代言人均是第一责任人,其他人包括多数独立董事、执行董事、高管们都只是挣钱干活的打工者而已。因此建立建全公司治理结构是众多的中国企业面临的课题。

第四篇:驼峰航线背景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令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日夜兼程,途经浩瀚的沙漠时,不幸被匈奴发现,张骞被俘。转眼过去11年,被俘期间,他学习匈奴语言,钻研地形与当地经济情况,终于在一个月高风黑的夜晚逃离了匈奴,回到长安。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等,那里并非传说中的琼瑶仙境,也不是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而是与汉朝一样希望与各地友好通商的国家。经过几年战争,汉军大败匈奴,汉武帝欲建立一条通往西域的交通线,于是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后建立连接中国与中亚、印度的贸易通道,运输丝绸、陶瓷、洋铜、茶叶、玻璃、宝石、葡萄等各类商品。后人将这条通道称为“丝绸之路”,驰名中外。

曹家、渠家、王家、乔家、孔家、常家为丝绸之路上的六大名门家族。为了规范贸易,扩大规模,应对风险,各家族联合组成了“驼帮商会”(简称驼商),会长从模拟真实经商环境的“驼峰航线”商业竞赛的优胜者中选出。新的一届会长选举马上就要开始了,六大家族的优秀代表们正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进行比赛了!

第五篇:论文-背景资料故事化

浅谈背景资料“故事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出示背景资料是语文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常常形式大于效率。如果将出示的背景资料转化成由背景资料改编而成的故事,由学生或教师讲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背景资料;“故事化”;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可是如今教参或网上的背景资料的叙述语言都比较专业,缺乏语言叙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果教师把这样的背景资料原原本本,一股脑地介绍给学生,学生的接受则是生涩的、囫囵吞枣的,甚至可能抹杀课文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年段的孩子来说,出示这样的背景资料,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是最佳的情景工具,人人都喜欢故事,人在一听到到“以前,有个人„„”的前奏就开始聚精会神起来,而往往一听到理论的东西就会昏昏欲睡。究其根本,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使人不自觉地扮演和思考。诸如圣经等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将历史流传千年。

笔者所论将语文课堂中的背景资料“故事化”,就是将出示的背景资料转化成由背景资料改编而成的故事,或将背景资料转化成故事化的语言,由学生或教师讲述,来极大地激发学生课文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习作表达的能力,从而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欲望。

一、教师“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化”故事,就是教师把所需要介绍给学生的背景资料“故事化”,把背景资料改编成故事或以故事化的语言来叙说。在很多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都离不开介绍“背景资料”,如果语文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采用“故事化”这一形式,不但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给课文教学很好地做了铺垫,相信课堂会更流畅又精彩。笔者认为,教师把背景资料“故事化”,继而呈现给学生,应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故事要贴切

语文课本是由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或诗文组成的,且不说有些文章是否需要背景资料(例如科学小品文),有些文章的背景资料也无法将其背景资料“故事化”(例如写景文章)。语文课本的多元化特点需要语文教师们深度钻研教材,不同的课文选取贴切的背景资料,再根据文本特点将其“故事化”,切忌为了“故事化”而“故事化”。内容要贴切,形式不拘泥,“故事化”既是改写成全新的故事,又可以运用故事一般的语言将原本的资料重新述说。以诗歌为例,特别是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较遥远,理解起来有困难。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许多教师都会运用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专业理论式的“诗人简介”在学生眼里就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对于诗歌更加迷惑。若能用“故事化”的方法重新演绎“诗人简介”,则能化繁为简,化单调乏味为精彩有趣。

有一个案例:某老师教授王安石《元日》,进行到理解诗意时出示了这样的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既是诗人,也是政治家。《元日》这首诗是他当上宰相推行新的政策时写的。他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其实这位教师出示资料的时机是很好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元日》中蕴含诗人除旧布新的伟大抱负,但是效果却与预料相差甚远,学生是接受不了或很难理解这样非常专业的结论性的资料的,这时如果教师能根据当时人们的生活,王安石的生活来改编小故事,再声情并茂地讲出来,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二)语气需多变

笔者认为,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揣摩其感情基调的,而教师改编背景故事时,也应该要贴近文章的感情基调,讲时配上相应的语气语调。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显得很融洽,是一个整体;二来,从教师所讲的故事中,学生就能感受到课文的感情基调,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使课文教学事半功倍。

(三)内容必有趣

“故事化”就是将枯燥、理论式的背景资料变化成有趣、吸引人的故事。无论是改写现有的故事,还是根据真实编写故事,都力求符合学生年龄层次,贴近学生生活,击中学生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更考验教师的文字基本功。另一方面就是内容不宜过长,有趣的东西肯定是新奇的、独特的,过多的内容就会显得喧宾夺主而且失去了趣味性,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四)时机须适合

“背景故事”在精不在多,更在时机!时机不同,作用不同。课堂伊始,激发兴趣、引起期待;课堂中途,帮助理解、促进内化;课堂末尾,散发思维、拓展延伸。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拉萨的天空》为例,这一课语言清新优美,用精彩的文字描写了拉萨的天空的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一方面为了学生能加深对拉萨天空的美,能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一方面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让孩子搜集了有关拉萨的资料作为补充。作为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搜集资料容易,但有计划有目的地整理和筛选资料却是不容易的,所以在让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我也积极搜集相关资料。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尽量规避一些晦涩的、学术性太强或专业术语太多的资料,而去选择一些优美的传说或生动的故事。所以在上这一节课时,我不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比如:在课堂伊始环节,我给学生介绍“拉萨”名字的由来;课中讲起文成公主,讲起“惹萨”,简短而生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对学习课文有了极大的兴趣。

二、学生“化”故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学生“化”故事,就是在学生层面,学生把搜集到的背景资料“故事化”,在课堂上通过演讲的形式呈现给其他学生。学生的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在让学生“化”故事时,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必须研读教材,依据学生的年段特点选择合适的文本。

在此附上笔者在实践时的几个案例:

1.上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孩子们讲宋庆龄的故事。一个个小故事,串起了宋庆龄的一生,她那一身正气,奋斗终身的高尚品格也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在理解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之处时就水到渠成。

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是谁才能写出这样好玩有趣的小诗?当然要去了解大诗人白居易啦!“我说白居易”,孩子们口中的白居易,在历史里,在故事里,更跑进了孩子们自己的心中。

3.什么样的人值得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故事可是孩子们的宠儿,一听到“诸葛亮”三个字,男孩子们早就眼睛发光啦!干巴巴的介绍能引起孩子们这样的兴趣吗?拒绝“人物简介”式背景资料,让名人活在有趣的故事中!

图式理论强调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即输入的信息必须与头脑中的图式相吻合),否则人们将无法理解输入的新信息。让学生来把背景资料“故事化”正是一种将新事物与自己“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背景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搜集资料,改编资料,演讲故事,倾听故事等一系列行为,既理解吸收了背景资料,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语文的能力。笔者在实践中的策略是多种形式并存,开火车式(一个背景资料一个同学按顺序进行)、小组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化”)、自告奋勇式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搜集,锻炼筛选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搜集背景资料不仅需要学生动手翻阅书籍、搜寻网络,还要求学生能够辨别信息。一是现在是大信息时代,报刊、书籍、网络,大量的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搜集到资料不难,难就难在选择这些信息,筛选有用信息为我所用;二是选择资料时还需要学生提前阅读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选取与文本相关信息,这就锻炼了学生提前学习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改编,提升习作水平

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改编成可以演说的故事材料,这是再创造的能力。要把现有的材料改写成有趣的故事并不简单,需要学生认真地思考,组织书面语言,还要想象情节细节加以润色,使其变得有趣。但是如此持之以恒,学生却是经历了多次的写作训练。通过故事反馈,学生又能够及时了解改编作品的优缺点,便于修改及下一次的改进。3.演讲,培养说话能力

改编后的故事要通过演讲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学生,这就要求学生改编的故事不仅要有趣,而且在演讲时还能把趣味性表现出来。通过肢体表达、语气的变换,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练大了胆量,锻炼了口才,提升了说话的能力。

4.倾听,养成良好习惯

在一位或小组学生演讲其故事时,其他学生则要求认真倾听,学会“倾听”能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改编故事时的不足;也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触类旁通,优化自己的“故事化”的策略,提升自己的水平;还能养成尊重他人、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反过来,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演讲和比拼的欲望也能促进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生越是认真改编故事,越是会认真倾听,形成良性循环,促性其语文能力的提高。

“故事化”的背景资料可以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局限于把补充资料编成小故事,它也可以是用“故事化”的语言来表述补充资料,也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人或物的传说故事等。而这种“故事化”也不能单单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应该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生生互说、生生互评、生生互改,以学生的故事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在呈现形式方面,不宜以文字图片等媒体为媒介,口头演说会达到更精彩的效果。

“故事化”的背景资料成就了精彩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着学生的能力,但是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这样的“故事化”肯定不适用于所有的课文,课文的选择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钻研;这样的“故事化”量是什么,是否会对某一篇课文造成喧宾夺主的反作用;这样的“故事化”的新鲜感会存在多久,学生会不会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就兴趣索然。这样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在平时的实践中去找答案,并反思修改,找出一条更适用于课文背景资料教学的路径。

下载故事背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事背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背景、教案

    了解故事背景。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的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统治霸权发起......

    长征的背景故事[5篇材料]

    长征的背景故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

    感恩的心背景故事

    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 今天公司培训客户服务意识,印象最深的是结尾时,讲师给我们讲了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听了真是很感动,今天提空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其实故事......

    抗日战争背景及英雄的故事.docx

    抗日战争背景及英雄的故事 简介:八年抗战,无数英烈为中国之完整独立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当我们民族立于关头时时,中华儿女未曾后退一步,誓与中华共存亡。遥岑远望,多想告诉抗战......

    七律长征背景小故事(精选五篇)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红军一方面佯攻龙街,一方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巧妙......

    背景材料

    1.(2008年真题)按承包能力,施工承包企业可划分为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其中专业承包资质按类别又分为( )。 A.特级、一级、二级、三级B.一级、二级C.甲级、乙级、......

    背景

    背景: 某建设项目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的估算额为52180万元,预备费为5000万 元,建设期3年。3年的投资比例是:第1年20%,第2年55%,第3年25%,第4年投产。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为白......

    背景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