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推荐]

时间:2019-05-14 20:4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推荐]》。

第一篇: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推荐]

散文的意境与情趣

关键词:散文意境 意象情趣

摘要:无论诗歌与散文皆有其独特意境,不同的是散文的意境是通过 大量的笔墨描述而出,有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写境,有的可经称之为创 境。同时情趣也是意境的一■个表现方面,或是真情,或是真性,但相 同的是那一份真。

总论

无论是何种文章都有它的灵魂,支撑小说的是情节、人物命运,支持戏剧是唱词,而支撑散文的是它的意境。

何谓意境,袁行霈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意境是作者主观 意志情感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 世界”,简单来说意指的是思想感情,而境指的是文中所呈现的画面,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散文的意意境。意境是一篇散文的魂,只是已与 诗歌的意境不同,诗歌意境是画中小品,一山一水而已,而散文的意 境则是鸿幅巨著,需要全篇构局,否则一处失误,全局皆毁。如《论 语》中《子路曾暂冉公西华待坐》中,去掉公西华的琴声,顿时失色 不少,《我与地坛中》中史铁生离开那个废弃的地坛,当时的心境便 不会那么清晰。

当然有的散文也不是非要营造怎样的意境,它们靠的是文中的那 份情趣,有无奈的洒脱,平淡的处世,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 可以看做是散文中的中的小品,虽少却五脏俱全,也容易打动人,因 为情趣也是散文意境的重要构成部分。所谓情趣,据笔者个人理解指 的是那一份真,那一份对事、对人、对物的真,如柳宗元的名篇《永 州八记》,当代散文家汪曾祺、丰子恺,其文章中吸引人的不是什么 非凡的意境而是文中的那份真,那份情,也就是情趣味。

一创境与写境

散文古已有之,因此本论从古代说起。《论语》无疑是最早的古 代散文,只是大多只是支言片语,难以成就意境,而论语中最为称道 的具有散文特色的还是那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师 徒五人席地而坐,弟子各言其志,公西华一旁鼓瑟自若,直至老师问 及其志才琴声渐稀,而其回答也很有意境,可以说是画中之画。那时 的景那时的情,让今人看来也感叹不已,感叹情的真挚,感叹景的迷 人,一切皆如此的惬意如此的和谐,不刻意为之而天然自成,可以说 是散文意境中难见的一高峰,亦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亦如李白所称赞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

意境构成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意象,优美的散文都着意刻画、抒写 一个主体形象,凭着主体形象,营构意境的轮廓,凭着主体形象倾注 作者内心的激情,显露出抒情的微波洪涛。上例为自然之作,如范云 诗中“昔去花如雪,今来雪如花”,天然之作,不着人力。当然有天然之美,便有人工之妙,庄子是此中高手,其文多先创 一意境,后才阐述一道理。如其文《逍遥游》,前文扬扬洒洒言之许 多,鲲如何化而为鹏,鹏又如何飞于九天,列子如何御风而游于天下,将这些意境营造成的美妙非凡,引人入胜。这便属于成功的意境营造,庄子心中对自然对万物的认识,通过这些意象带出,从而阐述出自己 的观点,“圣人无己,至人无名,神人无功”。

当然擅长借助意象来传达意境的近代也名家也不少,朱自清的 两个名篇《背影》《荷塘月色》即是如此。

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是回忆父亲、抒写父爱的一篇脍灸人 口的散文,作者抓住父亲一个特定的“背影”为意象,作为创造意境的 构图中心,先后四次进行了点染与刻画:第一次在开头,“我和父亲 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写“背影” 的出现,是父亲送“我”上车后,又特意为“我”买一包桔子:“我看见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铁道边……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写“背影”的隐没,“等他的背影混入 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第 四次,则是作品的结尾,手捧父亲“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挺笔,诸多 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来信。深探怀念父亲的“背影”:“在晶 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父亲的背影在此文中是最能打动作者,也能打动诸多读者的心,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

学科代码:

学 号:200904011

贵 州 师 范 大 学(专科)

题 目: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

院:文学院 专 业:语文教育 年 级:2009级 姓

名:陈 梅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15日

浅谈语文教学中散文的意境与情趣

陈梅

摘要:意境是一篇散文的灵魂,只是它与诗歌的意境不同,诗歌意境是画中小品,一山一水而已,而散文的意境则是鸿幅巨著,需要全篇构局,否则一处失误,全局皆毁。情趣是散文中重要的一方面。散文中的情趣是对人、对事、对物的一份真,也正是这一份真,散文得才以长久流传,无论是文中那份情,还是文中那一趣,都没有脱离一个真字。在散文教学中,应先细品,再根据散文的侧重点,是侧重意境还是侧重真情再决定教学方法。

关键词:意境 ; 情趣;

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赏析某一类文章时,总要强调文体自身的特点,如小说我们强它的人物、情节,诗歌强调它的意境、用词,戏剧强调它的矛盾冲突,散文则过多的强调它的语言。只是我们这样做难免有时会顾此失彼,甚至会本末倒置,在散文教学中就存在这们的现象,其实支撑散文的是散文自身的意境,还有它独特的情趣,而语言只是用来构建意境和描写情趣的工具,本文就从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方面论述一下,在散文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东西。

一意境

何谓意境,袁行霈在《中华文化概论》中指出“意境是作者主观意志情感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简单来说意指的是思想感情,而境指的是文章中所呈现的画面,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散文的意境。意境是一篇散文的灵魂,只是它与诗歌的意境不同,诗歌意境是画中小品,一山一水而已,而散文的意境则是鸿幅巨著,需要全篇构局,否则一处失误,全局皆毁。

《论语》无疑是最早的古代散文,只是大多只是支言片语,难以成就意境,而论语中最为称道的具有散文特色的还是那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师徒五人席地而坐,弟子各言其志,公西华一旁鼓瑟自若,直至老师问及其志才琴声渐稀,而其回答也很有意境,可以说是画中之画。那时的景,那时的情,让今人看来也感叹不已,感叹情的真挚,感叹景的迷人,一切皆如此的惬意如此的和谐,不刻意为之而天然自成,可以说是散文意境中难见的一高峰,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亦如李白所称赞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若我们只知道翻译句子,讲解文言现象,讲述孔子的思想,描述各个弟子的志向,这篇文章中最优美的部分反而被舍弃掉了,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吗?

有天然之美,便有人工之妙,庄子便是此中高手,其文多先创一意境,后才阐述一道理。如其文《逍遥游》,前文扬扬洒洒言之许多,鲲如何化而为鹏,鹏又如何飞于九天,列子如何御风而游于天下,将这些意境营造成的美妙非凡,引人入胜。这便属于成功的意境营造,庄子心中对自然对万物的认识,通过这些意象带出,从而阐述出自己的观点,“圣人无己,至人无名,神人无功”。

当然擅长借助意象来传达意境的近代名家也不少,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即是如此。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迪。”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不能不重视对散文意境的赏析,否则,我们不是在欣赏美文而是在破坏,文章原有的美感,在散文赏析的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赏析那些优美散文时,不要只看见那些优美的语言,而把散文真正的灵魂弃之一旁,如果长久如此,学生对散文的欣赏永远只是停留在入门的阶段,难以登堂,就更不要求入室了。在散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有所感悟,而非只记住了某些华美的语段,记住这些语段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因为这些并没有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而只是一个知识储存罢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赏析散文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即从意境出发赏析,而不必过多纠结在字句当中。

二 情趣

意境是散文重要的一面,但不是所有的散文都是以意境取胜,也不是所的的散文都必需都有什么天然浑成的意境,情趣也是散文中重要的一方面。散文中的情趣是对人、对事、对物的一份真,也正是这一份真,才是这一类散文得以长久流传,无论是文中那份情,还是文中那一趣,都没有脱离一个真字。

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其中没有什么非凡的意境,也没有人为的意境再创,有的只是那一份真情。行文看似平淡无奇,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极度悲哀,字字血,声声泪,于呜咽处见悲痛,于萦回中见深挚。此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名符实也。再有李密的《陈情表》,感动当时,亦感动今日。此皆散文中以情取胜的佼佼者。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亦是。

这一类散文不是靠什么华美语句,优美意境,深入的哲思,它们的流传凭借的完全是自身的那一份真,真的如此平凡,真的那么琐碎,又真的那么让人感动。如归有光文章中的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其中包含多少想思,多少泪痕。正如台湾著名文化散文家龙应台所说的“我没见过好的抒情散文是没有洞见的——让读者看见他之前看不见的东西:一阵美的悸动,一个瞬间的顿悟,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一个刹那间的发现。好的抒情散文绝不只是浮面的美文,它以作者感情或思想的深刻为读者带来发现„„”这里龙应台所说的“悸动、顿悟、悲凉、发现”集中概括了散文的情趣内涵的丰富性;而“洞见”其实就是指情趣带给读者的心灵冲击与美的享受。

在教授这类散文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韩愈叔侄之间的亲情,李密与祖母之间的相互依靠,归有光文中家族衰落的凄凉之感,妻子早逝的凄苦之情,这一切都是在教授这一类文章时的重点。不过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在琐碎的日常生活小事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情,这一步骤是老师所不能代劳的,让学生在这些凄凉的描述中去体会那一份温情,让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也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日常琐事去体会自己身边的那一份温暖,对学生时行情感教育,而不仅仅是对文章的分析。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章的分析上,那么就失去了教授这类文章的意义,我们要通过这一类文章告诉学生爱在日常琐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无不如此,这些关爱一直伴随着每一个人,如同那些情感散文中的真情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散文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文字,而偏废了散文的意境与真情,这样说不是说散文的语言不重要,只是想说明在散文教学中何为本何为末,使我们的散文教学因句废篇,那已不是我们散文教学最初的出发点。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先细品,再根据散文的侧重点,是侧重意境还是侧重真情再决定教学,不可再使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参考书目: 《诗品·人间词话》 《谈美·谈文学》 《中华文化概论》 《论语》

《朱自清散文集》 《古文观止》

第三篇: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说课稿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下面我将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不同方式及表现形式的分析探讨,感受不同绘画语言独特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阶段和上学期对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已具有初步的欣赏评述能力。但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于情趣和意境这样较高层次的欣赏还力不从心。所以,通过引导和自主探究,对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进行整体分析,欣赏评述。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的一些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感悟、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增强学生价值观;培养健康积极、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难点是理解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

五、教学过程

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分为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课件,观看几幅有趣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动有趣的照片。引出问题:“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呢?”激发学生兴趣,导出课题。然后进入到发展阶段

2、感受认知:

出示李可染的《春牧图》,对这一作品进行欣赏评述,组织学生分析探讨 “你觉得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 跟学生共同欣赏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等方面分析理解作品——侧坐的牧童转头仰望春柳(不是跨在牛背抬头看春柳)、悠然行走的牛(观察牛的姿态)。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感觉,是这幅画的情趣所在。

然后,让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欣赏评述《蒲公英》、《青蛙》、《散步》三幅作品。《蒲公英》:这幅画里小姑娘吹起蒲公英的花子儿是最有趣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用简单的几笔浓墨勾勒出镰刀和篮筐,即丰富了画面,又能表明小姑娘的现状,与吹花子儿 抒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形成对比。

《青蛙》:被芦草缠住脚的小青蛙是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缠住脚的小青蛙在挣扎求助,和画面左下方的三只大青蛙悠闲的姿态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如果仅画三只青蛙或只是一只缠住脚的青蛙就缺少情趣)

《散步》:最有意思的地方便是画面中被举起的人物像放风筝一样轻松的漂浮在空中以及作者在画面中的面部表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画家喜悦的心情。下一个环节是

3、问题探究:

在诗歌、音乐配合下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独钓寒江雪》和《李白诗意图》感受画中独特的意境。组织学生围绕问题“作品中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妙在何处?”进行分析讨论。

结合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句对《独钓寒江雪》画面的意境进行分析理解,突出一个“独“字,一叶舟,一钓翁,几笔水波,大片的空白显现出江水的辽阔和钓者的悠闲,表现出空濛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已空当实,无声胜有声,增强了空间的表现效果,使画面境界空灵,意趣盎然。

《李白诗意图》根据画面诗句的意境进行讨论。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诗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诗与画的有机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或将诗题在画中,互相衬托,来表达画家的感情。也以大面积空白,表现了大地的空阔与苍茫,表达了思乡之情。

4、展示评述:

学生根据课后单元评价中的选择题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新知识阐述自己选择的理由。、本课小结:

采用两个设问(“你学到了什么”?“你的体会是什么?”)进行回顾总结、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注重生活情趣的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如何营造散文的意境(推荐)

如何营造散文的意境

作为当代包容性最强的文体,散文一直是文化创作的主流。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散文的品性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真正可以称得上精品上午已经为数不多,特别是现在社会的散文,差不多都是吃喝玩乐、情情爱爱之流,其根本原因,我想,在于没有散文里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意境。

散文要立于精品的行列,我个人觉得应该具备浓厚的文化意境。意境,是指文学作品营造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给人一个遐想的空间。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意境,应该与作者的知识面、品质、性情等有关,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浅谈我的愚见:

首先,散文想营造出一种高层次的的文化的文化氛围、文化境界,必须在布局构思上创新,给人一种新颖、清新的感觉。散文与诗歌不同,散文是平面湖化的,诗歌追求的是立体化的,但是有一点是二者都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追求一种情与景、意与象的艺术融合与统一。从这里可以看出,意境是一篇散文成功的关键。

散文的意境要靠物境作为依据表达。物境是一种固定开放的模式,如果想创新、新颖,必须要从构思上下工夫,现代散文一味地追求情爱等其他低级的方面,立意低下,写的差不多是小市民的生活,而且结构千篇一律,很难给予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优秀的散文作品,往往在结构、形式上开创一种新的艺术空间,让人看过之后仍有一种沉浸其中、回味遐想的余韵。

其次,要营造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意境,必须从另一个高度来俯视,找出其独具一格的某一点,溶入作者自我的强烈情感,这就要求在品位、性情等方面进入一个更为高的层面,而不能等同于大城市小市民的庸俗、低级的趣味,要与崇高的的审美、触觉。

散文意境,是一种创造、一种机遇的把握,是景、物、事、人与情、意、志、性的一种和谐融合,其中作者的感情、品味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作和的情感、品味将读者带入作品的世界,使作品的内涵得到提升、升华。清新、深远、独特是一篇散文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将高尚、崇高的情怀灌注入文章,营造一个清新、深远、独特的意境,使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创造这样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是散文创作的最终意图,而不是照旧地把现成的搬过来,立意、情怀都没有改变、“换汤不换药”的立即散文。

再次,要营造一种高层次高品味的文化意境,还要从艺术手法、写作手法来加强、规范。众所周知,散文的边县手法花样百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使画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立体空间,既给人平面化的“零距离”的感触,又给人立体发散的思考空间。散文有寄情于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具体什么题材就应用那种手法。

从艺术表达手法来说,散文可以表达历史沧桑感、文化思考、一己之思、一时之感等。借助它的情意、物境,将自己所感触的内容诗意化、深入化,最后以哲理等方面的升华,是散文最大的艺术成就,个中如何操作、就看作者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的熟悉和熟练程度了。

意境是一篇散文的关键、灵魂,只有抓紧了它,我想,创造出的作品也差不多是优秀的了,心中存与的那份期望才不会飞!

第五篇:情感散文:龙潭觅情趣

清晨,雪飘飘扬扬下了起来。

我对雪有着浓厚的感情,对游山玩水更有极大的兴趣。为了饱尝雪中山水的美景,在强烈的感情诱惑下,约了好友,踏着皑皑白雪,顺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龙潭前进。

龙潭居莲山之西,分黑白二潭,被山脊分开,皆在深谷之中,白龙潭居黑龙潭之上。

“哗哗哗——”流水的响声突然从山涧传来,好陡险的山涧,两侧大石林立,直插云霄。站在崖下,拍拍身上的雪,深深吸几口气,贴着壁,小心翼翼地向前蜗行摸索。哦,瀑布!有一飞瀑呈现在我们面前,瀑布落差虽然不大却铿锵有声。全山几乎皆为黑石。流水击在岩石上溅起朵朵水花,沾着飘飘扬扬的雪花冲上空中,就像串串珍珠,飞溅到两面岩壁上的水珠,慢慢凝结成无数根璀璨的冰柱,重重叠叠,形成一个冷的宫殿,令人叹为观止。

“龟,别让它跑了!”飞瀑一侧有一龟,壳上负一层雪,正向前面那汪汪的水爬去。微翘着小脑袋,袒露四脚,独不见尾巴,或许怕冷藏了起来。它——为龙潭增加神秘色彩的石龟。如果不仔细瞧来,则真误以为是驮着丰富的“山味”在回巢呢!我们几人逐一爬上石龟,乐得手舞足蹈。

石龟前便是黑龙潭了,潭如其名,一潭清清的泉水,望去漆黑一片,许是水深石黑的缘故罢!听说“此潭与东海相连,一砍柴农夫不小心将扁担掉入黑龙潭没寻着,结果十天后听说在东海被渔民捡到。”这只是传说。据到此潭沐浴的人说“却是无法觅底”,真有点神奇色彩呀!飘飘的雪花文静地躺在她的胸脯上,霎时融为一体无处寻觅。

深冬,潭水依旧水波皱皱,清水盈盈,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似一多情的眸子,温柔含蓄,显得更加楚楚动人了!那松松的皱褶,宛如浮动的纱,妩媚婀娜,站在这边望到那边,居然觉得好远,墨墨一色,却看不透她!

去白龙潭的路叫刀刃,又曰阎王鼻子,听其名便知她的险了。两侧沟壑纵横,有些地方仅能容下一只脚。我们弃黑向白,手脚并用攀登。不一会儿,我们简直成了雪鬼,眉毛、鼻子、嘴巴都沾满了雪,个个嬉笑着前后相互拍打身上的雪,偶尔刮一下鼻子,拧一下腮,整个山涧充满了笑声。寒意被浓厚的笑声冲淡了。

山上多四季常青的松树,夹杂许多枝丫光秃的杜鹃荆条。她们伸出一个个巴掌、臂膀,飘洒的雪花落在巴掌上,慢慢垒成一个个雪球儿,四周镶着绿边儿,蓬蓬松松,错落有致,落在光秃秃的枝条上,便成了毛茸茸的银条儿。整个山峦,素衣淡妆,景色是那么神奇迷人,处处闪闪烁烁像是镶满了珍珠。松树不时从雪中透露出缕缕淡绿深绿,向你展示“含翠千山矗玉屏”的意境。微风过处,雪球儿、银条儿争先恐后的投入到母亲的怀里,是何等奇观!此时,你便知道“砌上落梅如雪乱”是如何贴切了。

哦,好险,一块可容四五人的大石探出崖边,上下空空。他就是至心石,唯观白龙潭的去处,伏在上面,探出半个身子方能观到身下的白龙潭。

只见一河蚌状的湖——白龙潭。她可望而不可及,虽然相隔甚远,仍然看她清清楚楚,在周围皑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嫩绿了,那厚积的绿呀,像是镶嵌在雪山之中的一块碧绿的翡翠;那嫩嫩的绿呀,仿佛是一张平铺的荷叶,宛然一块碧玉,光亮透明,是你感到柔润清凉;那醉人的绿呀,仿佛蔚蓝的天一片,不用说是如何的俏丽秀美了。她平平静静地在那儿同我们一起沐浴,如同一个青春少女,温柔可爱!从崖缝渗出的水,击打在岩石上发出“叮咚叮咚”的响声,在静谧的深冬,这歌声显得格外娇嗔脆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不知不觉中,冷冷的雪水一直溜到腋窝,真不好受。赶紧缩回探出已久的身子,拂拂身上的雪,深深吸几口清凉的空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禁不住脱口而出。

雪花飘飘洒洒。

下载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的意境与情趣[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有着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练的语言,缜密真挚的情致。这些,无疑是构成他“文章之美”的因素。但是,主要因素正如郁达夫......

    散文的意境和文眼

    抓住“文眼”,把握“意境”韦锋 发布时间: 2009-7-31 11:57:40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是指以写景、状物、叙事为依托来抒写思想感情的篇幅短小、形式活泼、结构灵活......

    情趣与人生范文

    娱乐身心有卑益赌博上瘾灾难临 情趣与人生 调查资料:近年来,赌博这一-颓废腐朽活动又沉渣泛起,在社会上大有蔓延之势,成为一大公害,严重阻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中考散文写作指导——意境篇

    教案:中考散文写作指导——意境篇 思源周国安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学会散文意境写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指导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释题 散文的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

    唯美意境是散文的生命的散文

    莫名的茫然无措,盲目的敲击键盘,真实的感觉,码文字越来越难了,难,难,难……难在哪了?组织素材的寻找?还是构思的困惑,亦或是遣词造句的劳神?我想都是或者都不是吧,视野的狭隘,情节的缺失......

    七年级下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 进化中心学校朱晓敏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

    《传神与意境》教案

    《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代表画种,其表现手法、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

    诗歌意象与意境

    诗歌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与意境 1.意象: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2.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