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上中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孩子上中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3至4岁儿童的科学教育并不在于教授科学原理,而是透过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建立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确态度进而启发其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此时,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运动、游戏正确科学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开启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班与中班幼儿的区别:
1.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这就要求家长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以满足孩子的这一特点。)
2.能动能静。反应快,动作灵活多了活泼好动特点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总是不停的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动动手、伸伸腿或做小动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显得比小班幼儿自由放松,甚至无拘无束。所以本学期在教室里适度安静的活动安排的多,老师要一刻不停地提醒孩子接下去该做什么了,帮助他们养成幼儿园生活、学习的规律。3.中班孩子每天的教学内容要比小班多,而且每节教育活动的时间是20-25分左右。孩子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
为了让您的孩子能顺利升入中班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需要您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一、请您在家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筷子进餐;
二、请教幼儿便后擦屁股的方法(从前向后擦);
三、升入中班后请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名字、知道父母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使我们的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人;
四、委托他人接送须提前告知班中老师,如遇幼儿接送卡丢失,请及时通知班级教师并补办幼儿接送卡,请每天按时接送孩子;
五、幼儿入园请勿带首饰及尖锐物品以确保幼儿安全;
六、幼儿患有先天性疾病及有遗传病史者,请务必如实告知园方,并配合园方做好预防措施,否则造成事故,责任由家长承担;
七、幼儿如需服药,家长自备药包,在药包上详细写好幼儿的班级、姓名、服法、用量、用药时间并带上医院治疗病历卡交于班中老师,方便老师帮助喂药。
谢谢您的配合,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统一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您的孩子我们的宝贝会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中二班的宝贝是最棒的。
第二篇: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 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尽快帮助孩子适应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新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早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愿上幼儿园,想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
除了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个家园衔接的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孩子在入园前能认识老师,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只要引导有方,相信孩子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的。
第三篇:智障孩子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中要遵循如下原则: 训练内容要生活化、趣味性和多样化。我们在家中做的每一件事,要尽可能带着孩子一块做,而且要有爱心和耐心,天天如此、坚持不懈,孩子就会有进步,对孩子不可一味苛责或溺爱,这样对孩子没有好处。
2、训练孩子的量要适当。要有计划,不可一天教很多,否则孩子会记不住、分不清,效果不好,也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有时间就没完没了,明天没时间就扔一边了,这样很难出效果。
3、反复练习。让孩子多练习练习学习的内容,要多多观察几遍,每天要重复一下昨天学的,隔一段时间再把半个月前学习的做一做,看是否记住了。
4、要经常鼓励、少责怪。开始训练时孩子不一定都能掌握,但只要他跟着学就要表扬,做错了也不要批评更不要骂,要鼓励,以使其保持学的兴趣。我们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笨,他们自己也很急,所以学习时很容易灰心,家长如操之过急,效果反而不好。
5、要给孩子应有的空间和活动天地。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笨,不给他们买玩具,要不就买些很高级的,孩子根本不会玩;有些家长不带孩子出去,怕丢人。这样都不好,会使孩子更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细心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爱好和愿望,根据这些买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不要买我们喜欢的硬塞给他们,要经常带他们外出,上街买东西、上公园玩等等,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这也是一种学习。
6、鼓励孩子交朋友。儿童间的交往对孩子发育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应有意识地为孩子物色交往的对象,并最好向对方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让对方明白同孩子交往中应注意什么,并且要指导孩子,知道和人交往的基本常识,比如:如果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与人分享,别人就更喜欢和你玩,告诉他们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玩游戏要遵守规则才好玩,不能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等等。
三、家长的自身建设问题
1、对孩子要有实事求是的期望。
不少家长对智障儿童的期望过低,过低的要求使家长不能下功夫训练儿童,放任自流,从而影响孩子的发育。当然对智障儿童期望也不能过高,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达不到要求,失去学习的兴趣,结果训练达不到效果,最后不了了之。我们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查表明,有智障儿童的家庭中的家长大体粗略可分为以下4种:
(1)有负罪感,觉得对不起孩子,在痛苦中不得解脱,只想让孩子不受苦,别为难他们,要什么给什么,想怎样就怎样。喜欢、爱护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只是家长能跟他们过多久,父母老了孩子怎么办?孤独无助,什么都不会!?我觉得这样既耽误了孩子也是在哄骗自己!这种情况在调查人数中约占55%。
(2)用科学态度、科学办法去影响和指导孩子,有热情,有信心,肯为孩子做贡献,但缺少资料,不知具体怎么去做,有些人还不够耐心,这种情况占被调查人数的30%左右。
(3)怪这怪那,怨天尤人,觉得在同事和邻居面前没面子而不敢认孩子,把孩子封闭在一个小范围里,过一天算一天,这种情况在调查中约占9%。
(4)少数家长出于各种原因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既说不上关心更不用说训练了,高兴了还可以,不高兴了就拿孩子出气。打骂虐待残儿的现象约占4%。
明智的家长既能知晓孩子的缺点,也能看到孩子的优点。顺应优势来发挥其潜能、矫正缺点以弥补不足是可以遵循的训练原则。
2、家庭和睦,共渡难关。
家里有智障的孩子,可能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时这种影响没有表现出来,形成长期的心理压力与焦虑。因此,家长要具备坚强、乐观的心理素质,不必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任何抱怨都是消极的,不可取的,相反,全家人应该团结互助,相亲相爱,以积极的态度共同面对现实,社会上有许多残疾人家庭夫妻相爱、生死与共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生活还是要尽量过得好些,不必为了孩子把生活的乐趣全丢掉,有些家长可能在体力、精神与经济上的压力比较大,因为对孩子的训练和照顾要花许多精力和时间,家庭成员最好分工来做,以免某个人负担过重。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相互不理解、不支持,经济上的压力则是因给孩子看病和买训练用具花费大所致。但事在人为,只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这些难题是可以克服的。
不管社会多么发达、医学多么进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智障人的产生。特殊教育、智障人士的有关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残疾人有关的政策、法规也在日渐完善,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也日渐改善,只要做家长的有信心、有决心、用科学的态度去应对,我们就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初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孩子初上幼儿园,家长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前言:小孩子们初上幼儿园,一定要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个时候做为家长的你就要多注意了啊,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常遇到的几点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吧,这对于宝宝能够尽快的适应幼儿园很有意义的噢!
1.宝宝入园哭闹一两周很正常,父母要正确对待
贝贝刚上幼儿园那几天,每天早晨,只要一到幼儿园门口,就条件反射地开始大哭。妈妈看到贝贝满是眼泪的小脸,也跟着流眼泪。
其实,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哭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家长不用太担心。孩子的哭闹最集中的时间,是早晨进园时。很多孩子都会像贝贝一样大声哭闹。这时,家长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和他说再见,然后快速离开。如果家长跟着哭,或迟迟不走,只能延长孩子哭闹的时间。家长要相信幼儿教师,他们会采取多种办法迅速转移孩子注意力,使他们很快停止哭闹。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入园的两周之内,哭闹都是很正常的。随着对新环境、新老师的逐渐熟悉,孩子就会慢慢喜欢上幼儿园,一个月之后,哭闹的情况会明显改善。入园指导
2.老师可以哄哄睡午觉或者搂着布娃娃一起睡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睡午觉。对于那些提前让孩子养成中午12点午睡习惯的家长来说,这件事情可能显得容易一些。如果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对于哭闹的孩子,老师可以一对一抱起来哄哄入睡;有些孩子在家有特别依恋的物品,比如布娃娃、小枕头之类的,可以带到幼儿园,让他搂着一起睡。有些家长接孩子时,一听老师说今天没有睡午觉,回家就想让他马上补一觉。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如果下午五六点钟睡了一觉,晚上肯定会很晚才睡,这样不利于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果中午没有睡,家长可以让孩子晚上提前一小时睡。同时要提醒家长注意,周末在家依然要让孩子保证中午12点睡午觉,否则下周上幼儿园时,午睡又会成为问题。
3.宝宝晚上回家后不能给零食 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孩子刚上幼儿园,心情难免紧张,一开始会吃不好饭。这时家长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吃了多少。而是应该每天接孩子时,问清楚今天吃了什么。如果吃得不多,回家后再让他跟着家人一起吃顿晚饭。
注意,这时尽量多让孩子喝些鱼汤、骨头汤,或者喝点粥。千万不要给他们吃两样东西,一旦养成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回家等着吃零食的习惯,就很难纠正了;二是大鱼大肉,晚上吃得过分油腻,容易消化不良。另外,孩子早饭也很重要。通常情况下,是到幼儿园吃早饭的,但刚入园的小朋友早上情绪波动大,可能会影响吃早饭。因此,在最初的两周内,家长可以在家做些简单的早餐,让孩子先吃一点再去幼儿园。入园须知
4.家长在忙坚持每天花半个小时陪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奖励
孩子上幼儿园是成长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也在不断成长。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应抽出更多时间陪伴他。特别是每天接他回家后,应该带他到户外充分玩耍,一起放声欢笑,让心情彻底放松。
第五篇: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读书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读书,而且有时候还要像孩子小时候那样读书给孩子听。在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文章的意思读得抑扬顿挫,这样除了可以让阅读不枯燥外,还能帮助孩子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句子的组成、文章的结构等。
在读书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读书给自己听,也可以和孩子采用轮换阅读法。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一种敢于表现自己的自信心理,还能在孩子读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不足。当然,如果孩子阅读出彩,也要适时地给予掌声和赞美。
家长孩子共读时,通过讨论可以让阅读更有趣味,也能让孩子真正汲取书中的营养。比如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问孩子:“你觉得这本书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问他:你猜接下来会怎么样呢?你觉得主人公应该怎么做呢?不能对孩子的理解有所偏差就横加指责,要有意识地引导,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也锻炼了孩子对文章的思维理解能力。
选出一个固定的时间,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的阅读时间,例如“饭后一刻”、“周日半小时”、“睡前有约”等,大家可以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读,也可以一起轮流朗读一本书,看看谁读得好,说谁体会啥的。既陪着孩子游戏一般读书,一举两得。给孩子们念书的时候,可以尽力设法将他们卷入其中。有时念到一句话的中间时,故意遗漏一些字,让孩子们去补充。有时也可以突然提问:“现在你们想想,这个故事往后会怎样发展,结局如何?”等等。
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书,幽默小品、民间故事、长诗、小说散文、古典名著以及侦探故事…..读一本新书之前,可以先让他们了解封面的内容,并让他们去猜想这本书将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等等。读完一本书后,还可以为他们最喜欢其中什么或者希望以后的故事该如何发展?”
即使在孩子能独立阅读以后,仍要坚持同他们一起读书。大部分儿童在12岁以前,其倾听理解能力要比阅读理解能力强,所以,父母和他们一起念书比他们独立阅读收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