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霞-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20: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虹霞-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虹霞-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本站推荐)》。

第一篇:李虹霞-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本站推荐)

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 李虹霞

缘起

通常,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承担班主任工作,要有自己经营的一间教室,也要影响这间教室的一群学生。学生的学校生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室生活。而学生的教室生活怎样,一定跟教室的生态环境和教师息息相关。

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有工厂化的统一样式,有秧田式的座位,有整齐划一的进度,有显示老师权威的讲台讲桌,学生到教室里来,意味着集体合作,也意味着被集体驯化,被规范被比较的生活让很多学生充满的恐惧,对教室很难产生喜爱。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学习生活最多发生的地方——教室,创造一个怎么的学习环境,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研究证明,学习在面临挑战的环境下得以强化、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受到阻挠。安全而丰富的学习环境可以强化学习者在放松状态下的有效学习。教室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需要用爱心和智慧。对小学生来说,能否从他们的视角去建设教室,童心童趣又尤为重要。我们深知,决定一间教室容量大小和幸福多少的,更应该取决于这间教室里教师的视野、教师的智慧和教师的气度。

新课标中“教师即课程”,强调教师要进入课程,去创造出鲜活的课程。能否在尊重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围绕着教室里学生的困惑和需要,为学生设置适合的课程,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对母语教育的重视,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身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愿望,希望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热爱我们的母语、欣赏我们的汉字。可事实却不尽人意。原本最容易亲近,也是最温暖、最诗意的母语,经过我们的教学,为什么早早让学生留下了“无趣”的印象?长期以来,对语文教学的诟病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预期的效果迟迟难以显现。

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最初认识来自于什么?仅仅给学生一本语文课本显然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的胃口。我以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应该取决于我们给予他们怎样的课程资源;学生能否因为喜欢这些课程资源而爱上母语恋上汉字,应该取决于我们怎样来实施课程。

因此,我近几年致力于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法,致力于重建教室,重建课程。

“统合”视野下的“幸福教室”

“统合”教学,试图追求一种整合的理念,沿着“国家课程师本化”的路径,建立起“多元、多面、多维、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时空坐标。对分散在学科内部的内容相近、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重塑教学流程,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和整体、创造性地学习。统合教学,主要从三个纬度进行统合:一是横向统合,包括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的统合和跨学科之间的统合;二是纵向统合,包括一册教材内容本身的统合和跨学段语文教材之间的统合;三是时空统合,包括学生教室生活与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合。

我的“小学语文统合教学”,进行了三年的跨年级语文教学实验,围绕创造语文资源学科教室——“幸福教室”来重整课程,也进行了三年的包班实验。事实证明,随着教室的生态环境、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的改变,随着对儿童兴趣、快乐学习和尊重个性的强调,我们发现,温暖代替了生硬,成长代替了说教,教室变成了“微国家”,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智慧的交换、人格的升腾,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多元课程的开发更加适应学生。唯此,教室才能变成了适合儿童成长的福地。学生浸润其中,素养高积淀厚,走出这间教室,容貌气质发生了巨大改变。真正解决了《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

如果定义“幸福教室”,我期望它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场所,也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充满精神力量、幸福温暖无限延伸的气场;我梦想,我们的“幸福教室”,空间无限广阔,无比深厚,有无穷的引力,是我们师生的精神家园;我梦想,我们的“幸福教室”,是孩子们智慧闪光的源泉,能给孩子打开一片语言的空间,让孩子们精神自由飞翔,情感健康成长;我梦想,我们的“幸福教室”,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溢满了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流泻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琅琅书声!

当然,创建一间“幸福教室”,绝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自己的事,必须有学生的主体、家长的参与和学校的支持,教室建设的重要力量来自——家校资源的整合。

有记者走进我的教室,探求幸福教室的密码,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竟然是这样的“幸福教室”:没有了讲台,只有开放的老师办公桌;没有让孩子们生厌的“作业”,只有主动承担的“工作”;没有让孩子们惧怕的“考试”,只有才能素养的“展示”;没有等级分明的“班干部”制,只有主动担当责任的“核心成员”和“每日班主任”;没有值日生,只有一个个“美容师”、“魔术师”和“专家”“掌门人”。

竟然是这样的“幸福教室”:少了老师的命令和安排,多了“选择”、“民主”和自主“组阁”;少了老师的监管,多了“小记者”的美好抢拍和错误曝光;少了“正课”时间,多了社团活动……

一间教室,到底应该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在我的教室里,讲台、讲桌没有了;作业、练习册没有了;考试、测验没有了;值日生、班干部没有了;业务检查、班级考核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呢?有老师的儿童办公桌;有学生展示的星光舞台;有众多的彩色书柜;有丰富的经典书籍;有最美的“第二张脸”和“素养展示”;有名目繁多的“大师”“大使”“掌门人”“导学”“先行者” ……

在统合视野下,我创设了幸福教室的支柱课程——“起步课程”、“慢板课程”、“快板课程”和“散板课程”,完全围绕着教室里孩子们的困惑和需要展开。

“起步课程”,幸福源自“第一次”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这段话告诉我们,“第一次”至关重要。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让我见证了“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太重要,一旦错过,费再大的劲也会于事无补。作为教师,我们跟学生发生的教与学,有诸多个“第一次”,我们能否抓住“第一次”的教学契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教学的效度,更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大小。

基于对“第一次”的重视,我形成了自己的“起步”师本课程。“起步”课程着眼于兴趣的培养,促进习惯的养成,渗透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让学生和语文一见钟情。

课例如下:

①爱识字从自己的名字开始

开学第一天,一年级教室布臵一新,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黑板上的几十只彩球,每只彩球上面都写上了学生的姓名。

“妈妈,妈妈,快来看,这只彩球里有我的名字!”第一个进教室的小家伙大叫,惊喜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很快,彩球吸引了所有的孩子,寻找到自己名字时的惊喜驱使他们大声喊了起来,还不时缠着家长问另外汽球里的名字。

接下来,汽球里的名字就成了第一节课的活教材。我们师生利用名字相互介绍,我不时渗透识字方法;在结识一个好朋友的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认识了好多小朋友的名字;识字最多的孩子被评为识字大王,接受大家的采访,介绍识字经验;受到启发的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识字愿望……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已经被点燃了!

就这么简单,孩子们有了浓厚的识字兴趣,开始了生活识字。这是不是生动、直观的识字教学呢?这是不是对学生热爱和欣赏语文的最初的培养呢?

②爱上我的新伙伴——语文书

认识名字后,我们的语文课又要怎么上呢?

“同学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她在汽球里,她在在电视里,她在墙壁上……当然,也在老师就要介绍给大家的新朋友那儿。从今天起,有位可爱的朋友要陪伴我们一起学习,她会给我们讲述很多有趣的故事,她会告诉我们很多有用的知识,她会带我们去很多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认识她和她成为好朋友吗?

孩子们一边兴高采烈地回答愿意,一边四处张望,找寻这位神秘的新伙伴。“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到前面来,用你的双手把她捧回去。” 神圣的书本交接仪式开始了,我郑重地双手把语文课本递给每一位新同学。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郑重其事地双手接过课本,一路小心翼翼地捧着,轻手轻脚地走回到座位上。

“打开她,闻闻她,好香啊,里面有最好的营养大餐呢!现在,把你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第一页。”

孩子们沉浸在墨香之中,努力将自己的名字写到最好。

“现在,李老师再送你们一样礼物——书皮,我们来给新伙伴穿上新衣服。” 孩子们用小手轻轻地包上书皮,看他们小心的样子,我暗自高兴:珍惜才会热爱!

③爱拼音从律动开始

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初的感受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尤其是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时间长,效果差。老师的嗓子喊哑了,嘴巴起泡了,可还有很多学生拼不出、读不准,慢慢掉队,成为班级的“小尾巴”。

在学习的开端,我们成功地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艰难”和“无趣”,且坚持“重复过去的故事”。拼音教学,绝对地高耗低效!

怎么办?

我想到了儿歌。儿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最佳方式,儿歌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韵律优美,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我还想到了音乐。音乐能让孩子们在儿歌优美的旋律中,感悟节奏和韵律之美,音乐还能帮助孩子们感受各种情绪或思考各种问题,几乎人人都喜欢反复倾听音乐。

最终,一架钢琴和一台录音机,钢琴教师的手和语文教师的嘴,让“李老师拼音律动”在教室里响起——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 ā—ā—ā;大公鸡,喔喔叫,拢圆嘴巴ō——ō——ō;大白鹅,水里游,水中倒影ē——ē——ē;1加小点还念1,牙齿对齐ī——ī——ī;乌鸦的小窝像个u,突出嘴巴u—u—u,小鱼跃起吐水泡,收起嘴巴ü——ü——ü……孩子们先是一愣,继而笑意浮上脸庞,眼睛开始放光,转而相互对视,咧着嘴笑了……孩子们的嘴巴开始跟着动起来,小手也开始翻动语文书,去寻找这美妙律动背后的故事。

我的拼音教学轻松极了,不必喊得口干舌燥,不必急得声嘶力竭。倒是孩子们,不断要求反复播放儿歌,他们似乎听不够、也读不够。听——小鼓敲,de-de-de;马蹄响,da—da—da; 汽车开,di—di—di;敲门声,du—du—du……是啊,那一个个难拼的音节此刻多容易、多有趣呀!

不到一周,孩子们背熟了儿歌,掌握了节奏,翻熟了课本。无论我怎样变化顺序读“拼音律动”,小家伙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对应的字母或音节。接着,帮孩子们分分类,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朗读和课中休息操结合起来,“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动口动手,寓教于乐。

再一周,教给拼读的办法,水到渠成,孩子们都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工具,随时随处自觉运用。只是,我们“调整”了以往的拼音字母书写和《同步练习册》。

两周,完成拼音教学,且让每个孩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和渴望,我们成功了!

④爱祖国从爱唐诗开始

一年级的学生学完拼音,课本上出现李白的《静夜思》,就该着手背唐诗了。虽然唐诗琅琅上口,学生学前也接触了不少,但作为教学如何迈好第一步很关键。

想起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唱唐诗》: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把它唱好、读好、背好,为什么要学唐诗还用我再多说话吗?

于是组织一年级一班和四年级四班共上一堂课——《祖先的诉说》。动情的吟诵伴着优美的旋律,两个年级的孩子一起陶醉了。四年级四班学生的朗读已经像模像样了,展示给小弟弟妹妹时自信又自豪。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跟着和,因为识字太少,嘴型一看就不对,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惊奇和羡慕就够了!

接下来,就开始了“唐诗背背乐”活动,一首、一首,又一首,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孩子们背下了四十首唐诗。唐诗变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爱祖国,我们选择一个最浪漫的理由,从爱唐诗开始!……

“起步课程”还有很多,诸如《爱上世界上最美丽的汉字》,带领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发现汉字之美,让学生心怀敬意开启自己的中国字书写。

还有第一次师生交流、第一次习作等,不再一一列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他还说:“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来共同设法,使得孩子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吃力,使他们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的矫健的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人。”我不过是苏氏理论的实践者罢了。

如果繁琐,简化如下: “起步”课程,着眼于兴趣的培养,促进习惯的养成,渗透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让学生和语文一见钟情。例如,《爱识字从名字开始》,名字成为第一节课的活教材,师生利用名字相互介绍,在结识好朋友的游戏中,点燃了孩子们识字的欲望!《爱拼音从律动开始》,一架钢琴和一台录音机,钢琴教师的手和语文教师的嘴,让“李老师拼音律动”在教室里响起,两周,完成拼音教学,且让每个孩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和渴望。《爱我中华从唐诗开始》,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唐诗背背乐”活动开始了,一首、一首,又一首,唐诗变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慢板”课程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在一切都进入高速运转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也越来越多的“快,快,快点”,恨不得让孩子不经历坐、爬、站就要会走,甚至直接跑起来,可是,这种行为导致的苦果,也只有我们自己尝了。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这是韩愈在忠告我们。我们能不能让孩子的学习,从容一点,再从容一点呢?

我们的慢板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①心怀敬意的慢书写

例如课程《写好第一笔》,把软笔书法引进语文课内,和硬笔书写同步进行,带一份敬意体味书写汉字的美好;慢慢的,学生在大仿格内,一笔一划地练习,开始了规矩的学习。他们从容观察,慢慢落笔;调整写字教学顺序,把笔画练习时间拉长,把教材同步生字书写有意滞后,犹如射箭之前先练好眼力,磨刀不误砍柴工。

再如课程《长好第二张脸》,先让学生扔掉橡皮,不急不躁,看准再写,慢慢体味直线的耿直、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圆的包容。接下来,用毛笔专门练习自己的名字,渐渐地学习“不可抖” 的慎重、“不可歪”的端正,拥有自己作为自己的“不可取代”的自信……

所以,我们的幸福教室的孩子,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真正做到了提笔即练字。只要有汉字,就要心怀敬意地去书写,就要把书写变成喜悦的流泻。经过这样的调整,班里的学生几乎人人成为“书写高手”。一年级时,有一半的学生参加山东省的书法考级,获得了一、二等级证书。2011年的全国目标教学会议上,我们三年级一班的书写素养展示板,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以极大震撼:要不是亲眼所见,怎会相信一个班的孩子都能写得那么好。

我愿意自己的学生能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②满心责任的慢工作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亲身经历了大作业量批改的痛苦,颈椎酸痛成为大多数教师的职业病。跳出“学校规定”、“教师职责”和“学生守则”,在“统合”的视域下看待学生作业问题,我开始怀疑埋头苦批的效度,也动摇了多少年来兢兢业业批改学生作业的习惯,我追问自己:曾经认真批改的作业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到底起了多大作用?耗费在上面的大量时间到底值不值?

为此,开设慢课程《我工作我负责》,利用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试验。我们变换角度,把“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主动工作”,我们尝试把作业批改变成成果展示。事实证明,学生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常常让我们叫绝。

一天,隆跑到我身边,说:“李老师,我到鸡窝去认字了!”我莫名其妙,以为他说错了,谁知他一遍遍认真地说他真的到鸡窝去认字了,我确定自己没听错,才问他认了什么字,他说:“我实在是没地方认字了,只好跑到我奶奶家的鸡窝去认字,上面写着——禁止入内!”我恍然大悟,抱住他大笑起来。

还有学生瑄,自己主动给自己安排工作,漂亮的书写,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总结出“她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每次的成果展示,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标准评判,一点不亚于我这个老师。我们常常不相信孩子,看低他们,着急替代他们的眼睛和嘴巴。其实,给孩子慢慢成长的机会,让孩子有慢慢说话的权利,他们将还我们无数的惊喜。

当我们发现并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成长的种子,做他们的老师是多么幸福呀!③慢慢读,欣赏啊

开设课程《纯粹地读书》,学生也习惯了我的告白:下周是我们幸福教室的读书周,大家可以尽情读书,慢慢欣赏,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我会随时关注“幸福教室里的宝贝们”,希望你们能在博客里,及时上传你们的读书情况,我愿意分享你们的快乐!

看到这样的博文我也会波澜不惊:李老师走了之后教室“天翻地覆”,虽然早读和午练不成样,但是读起书来却鸦雀无声,根本不像平常调皮的学生。

从不安排学生必须写读后感,也从不布臵必须要摘抄,只要学生悠闲、舒适地读书,慢慢的,学生就有了浸润其中的欢笑和眼泪……

④慢慢写,成长啊

为了让表达成为学生的需要,我把班级博客建设成了“空间教室”,及时捕捉“教室”动态,提取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用文字记录并发布。这些用文字凝固的感动和幸福,学生和家长可以反复咀嚼回味他们纷纷建立博客、发表博文。

我们的两个“幸福教室”以及我们的个人博客,成了师生、家长乃至周围相关人员共同耕耘的田园,资源共用、幸福分享,自由交流、发表思想。自由的表达,让学生的文字真正贴近了生活——

“我的爸爸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尽职尽责,为我们一家四口整日奔波在外。他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是一位好爸爸。我的学校离家很远,但是不管有多远,他每次都来接我回家。

我爸爸不抽烟,不赌博,就是好喝酒。喝酒也没关系,哪个男人不喝酒?再说,爸爸是生意场上的人,做生意就得用酒来拉拢感情。可不管怎么拉拢感情,喝酒要讲个量,可是我爸爸喝酒他却不讲量,还一口一杯地喝酒,大家知道酒可不是好东西,喝多了对身体不好,轻则“三高”,重则死亡。

爸爸,你已经四十岁了,我不希望你在四十这个人称一朵花的年龄阶段就“那个”了。爸爸,真心希望你能把我们这个四口之家维持下去。爸爸,缺一不可呀,更能缺你。

这是一个被说成“孔子来了怕也教不好”的学生大彬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喝酒的担心。后来大彬妈妈开心地告诉我,这篇博文对大彬爸爸震动很大,他把儿子的博文打印出来,随身携带,经常拿出来在酒桌上传阅,成为不喝酒的挡箭牌。

……

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慢,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境界!

如果上马繁琐,可以改动为:

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的课堂也越来越强调“快,快,快点”。而先哲韩愈告诉我们的育人之道,则是: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能不能让孩子的学习,从容一点,再从容一点呢?

首先,满怀敬意慢慢写。创设课程《写好第一笔》,调整写字教学顺序,把笔画练习时间拉长,把教材同步生字书写有意延后,磨刀不误砍柴工。软笔和硬笔书写同步进行,学生带一份敬意,从容观察,慢慢落笔,在大方格内,一笔一画地练习,开始了规矩的学习,体味书写汉字的美好。课程《长好第二张脸》,先让学生扔掉橡皮,不急不躁,看准再写,慢慢体味直线的耿直、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圆的包容。接下来,用毛笔专门练习自己的名字,渐渐地学习“不可抖” 的慎重、“不可歪”的端正,拥有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

其次,慢慢读,欣赏啊。开设课程《纯粹地读书》,从不安排学生必须写读后感,也从不布置必须要摘抄,只要学生悠闲、舒适地读书,慢慢的,学生就有了浸润其中的欢笑和眼泪„„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慢,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境界!

“快板课程”,让学生全方位高效度发展

在解决了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问题后,我开始提速,实施“快板”课程: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整合学习内容,让大量文学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和空间。

“快板”的统合课,主要是用一个“主题”把众多相关教学资源组合起来,通过“左顾右盼”找到教学的统合点,再“瞻前顾后”,把它们勾连成线,最后“内外贯通”,统整一体。

“美读”是统合教学的主要策略。我深信朗读的力量,我们的语文学习从热爱朗读开始,语文由此变得简单而优雅。我用“趣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各种韵律和节奏,点燃学生的朗读欲望;我用“点读”点拨学生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恍然大悟;我用“润读”,唤醒学生内心亲近文学的渴望,从而滋润学生的人生。

“快板课程”让一年级识了2000字。我和学生用一半的时间学完国家统编教材,剩下的时间,我引进主题“学习丛书”,也引进大量儿歌、绕口令、韵文、唐诗和中外优秀童书以及古代蒙学读物等。我与高年级的学生,陆续整理了《童谣识字》《韵文识字》《字经识字》《成语千句》《趣味偏旁》等系列读本,就用“读”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的识字量、背诵量、阅读量激增,一年级结束,人均识字量已达2000字,远远超出课标1000字的保底量。

2010 年7月,我带着我的一年级班学生,进行了《整合识字》的教学汇报。在自主预习的前提下,用一课时多完成二年级上册的8篇集中识字课文和与所识成语相关的课文3篇。通过教学资源、识字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统合,实现了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的高效教学。类似的课例还很多。

“散板”课程 解放空间走向多元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唯有走出教室,才能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游学课程》由此开设。为分担风险,我们特地成立“幸福教室家长会”,选出两名会长,参与我们的活动策划。

我们成立了“幸福银行”,竞选了行长,“幸福银行”正式开张,开始了“幸福之旅”的筹资活动;利用家长会,举办了向爸爸妈妈预支压岁钱的借款协议签订仪式;我们分工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分享……经过充分预热、充足准备,2012年春天,终于成行。

我们把教室搬到了北京玉泉小学,向玉泉小学的全体师生进行了素养展示。舞台上,我们幸福教室的孩子吟诵《诗经》,吹奏《神话》《我和你》,朗诵《春江花月夜》《少年中国说》,合唱《小船》《虫儿飞》,最后,在朗诵《一路走来》中结束展示,孩子们开心又自信地接受北京孩子们的热烈掌声。随行家长更是骄傲自豪地扬起了脸。

和玉泉小学三年级四班的手拉手课程,更是令孩子们难忘,接受的小礼物被摆放在幸福教室的博古架上,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走进北大、清华,孩子们有了一份期许,也有了一份动力;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当然,我们不忘去青少年阅读体验中心,美美地读了一上午书。

游学课程还将继续,满心憧憬……

《星光课程》的开设旨在推动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塑造每个学生的别样风格。今年六月,利用教育部首批县市教研员培训的现场会,我们幸福教室首位“星光学子”推介暨李威辰素养展示如期举办,一周的时间,全班同学都为李威辰开心地忙碌着,没有怨言,只有期待——下一个“星光学子”会是“我”!

经典永远同行

“经典启蒙”微课程学习目标

结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我们将学习部分国学经典内容,初步了解相关的国学知识,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2.我们将诵读部分诗词韵文,让自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消除对文言的隔膜,增加亲近感。结合我们中关村三小的学校定位和育人目标,“北京气质”和“大家风范”是我校定位,培养有“责任心”“进取心”和“同理心”的学生是我校育人目标,我们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3.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等与现代仍有意义的相关内容,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我们将研读孔子、孟子、老子等先贤圣人的智慧思想,细读文天祥等英雄的文字,从中汲取正力量,借助智慧,去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去塑造自己的品性,有对“大家风范”的追求。

“经典启蒙”微课程系列学习内容

1.韵律的盛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的诵读。2.学习《弟子规》和朱子治家的基本法规,营造温暖甜蜜的家庭殿堂——《朱子治家格言》精华内容。

3.聆听“祖先的诉说”——开启唐诗的积累。4.细读正气故事,感受英雄胸襟——《正气歌》。5.走进古代百科全书——《幼学琼林》节选。6.穿越时空,找寻“好的白话的母亲”——文言《小古文一百篇》。7.历史的故事——古代文言神话精选。8.豪迈的呐喊与婉约的歌吟——宋词精选。

9.激活先贤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论语》《孟子》《老子》中最具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精选。

10.先民的歌唱——《诗经》精选三十首。

以上系列课程的开设时间,分布在各个年级,视教师所在学校的课程实施自由度而定,要看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路径

面对博大厚重的民族文化,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什么呢?我想,首要的任务是点燃,点燃一盏盏的文化灯火,在漫漫书海中,照出一条知识的、远航的路,让小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起始步”就一步步走进经典里去。其次是引导,引导最美的认识,最浪漫的旅程,让学生愿意亲近经典,“慢慢走,欣赏啊”,发现美,追求美。

经典的学习路径清晰了,经典课程的实施步骤也明朗了: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和师本化处理——生本化处理——课程结构化。

有兴趣是前提。通过“专业化的设计”,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上,然后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实现“师生共同的成长”。有人问:我自己都没有厚实的经典的底子,怎么师本化和专业化?我以为这并不能成为阻碍经典学习的借口,学生的经典学习不能等待,不容错过的。我们可以和学生一道起步,更可以抢先一步,陪伴,引领,都是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担当。

以终为始很关键。基于课标的经典学习设计,要以结果为导向,也就是从目标来着眼,因为目标是灵魂。倘若我们不清楚目标,可能会越做越远。确定了目标,再来确定学什么,怎么学和怎样评价。所以,要清楚地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期待是什么。

以《经典启蒙》开启课为例,我们这样来实施:

时间:可以平时平时语文课上;可以是晚上周六日;也可以是周一到周五晚上 步骤一:

一个关于讨论经典学习目标的微课程ppt发布在班级群里——

有供学生和家长共同辨析的部分图片,请他们重新归类编辑,标注粗俗和优雅的行为图片; 有多种声音,请家长和孩子辨听,留下优美动听的声音,标注上自己的感受; 有几段文字,请家长和孩子朗读判断,留下高品位的文字。步骤二:

一个个家庭积极参与,编辑后的PPT重新在群里共享。步骤三: 又一个定位经典学习目标的PPT在开课前发布在群里——在悦耳悠扬的雅乐声中,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慢慢闪现:

你愿意拥有不俗的气息,滋生优雅的感觉,显现高雅的品味吗? 你希望拥有更多的智慧,表达更多的见解,有不平庸的眼睛吗?

可以想象,不论什么样的家庭,不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无法拒绝肯定的回答,他们一定希望如此。目标确定啦!有了学习动机,抓住机会启发孩子们,路径就是——亲近经典,走向优雅;只有亲近经典,才能变得优雅。

经典启蒙学习策略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方式,主要是沿用祖先的经验——“诵读、歌吟”,如今的“音画结合”,也是简单有效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教学策略一,是增进亲和力。

如何增进传统文化经典的亲和力?我们小学教师要做的,不是一刀切,让学生必须背诵多少首古诗、多少部原典,而是通过经典课程,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现代开向古典的窗。我的做法之一,是赋予经典课程美好的名字。用现代的语言去烘托经典的精神,来增加学生对它的亲近。让他们能听到历史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让他们愿意走进去,去亲近一本本需要关切的中华文化的原典。至于能走多远,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第一次的经典课程是让他们感受——“韵律的盛宴”。好听的名字首先吸引了孩子,内容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声律启蒙》,也就是古代的蒙学读物。带领学生以不同节奏的韵律诵读歌吟,有节奏地拍拍桌子、跺跺脚,充分感受汉语的韵律感,孩子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课间哼唱的不再是“喜羊羊美羊羊”,而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了。慢慢地,他们对文明的传承开始充满热情,一张嘴就是字正腔圆的诵读:“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璀璨瑰丽。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典章文物,经史子集。文化积淀,书不尽意。厚德载物,通天彻地。薪火相传,百世一系。”“韵律的盛宴”真正帮助学生爱上了母语,爱上了经典。

再如,在一年级的课本里,有《静夜思》一课。我们可以借机开启又一经典课程——“祖先的诉说”,学习内容就是唐诗。接下来,不同的经典课程先后登场亮相,“历史的故事”,是神话的学习;“先民的歌唱”,是《诗经》的学习;“白话的母亲”,是文言学习的开端;“豪迈的呐喊与婉约的歌吟”,开始感受宋词的绮丽;“先贤的智慧”,开始对话“孔孟老庄”,让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著的滋养”,让学生在名著中经历百样的人生„„

教学策略二,是“美读”。我们要深信朗读的力量,而触摸经典最好的办法就是美美的朗读,通过美读来内化语言、丰富情感和激发想象。我常用美读的仪式唤醒学生内心亲近经典的渴望,用美读搭建走进经典的桥梁,开通走向情感深处的绿色通道,用美读带给学生走向优秀的震撼和冲动。这样一来,经典的学习变得简单而优雅。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朗读是语文老师最重要、也是最显才情的基本功,要实打实地练。美读是“趣”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美读是“点”读,点拨示范让学生恍然大悟;美读是“润”读,通过美读这样一个诗意的途径,充分感受并传达母语的温暖,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美读那些意蕴灵秀的句子,徜徉于童趣盎然的经典名著,怎能体会不到那份润泽生命的幸福?

“写一笔汉字方方正正,背一首唐诗字正腔圆”,这是经典诵读课的开启仪式。从此,我们从诗经离骚的源头顺流而下,用心灵的双浆荡起唐诗宋词的重重波澜„„

教学策略三,是跨界统合。

跨界,很流行,我们用于经典学习,实际上就是把语言文字做艺术化的处理,引导学生走进世界上最美丽的汉字、最美丽的母语,认识最浪漫我们的民族。

例如经典课程“祖先的诉说”,我们由谷建芬谱曲的《读唐诗》导入,旋律非常好听,歌词非常诗意——

床前的月光 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 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去读,去唱,她会感觉到唐诗真的是祖先的诉说。学生会懂得,热爱祖国就要爱祖先留下的这张名片,就要选择最浪漫的理由——从爱唐诗开始爱国。我曾经给学生播放日本人吟诵我们的唐诗视频和音频,令他们感动又羞愧,也引发了他们的深思。

不仅文字与音乐跨界,与美术的组合也是常态。诗配画,画配诗,剪纸配快板,都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乐趣。音画与文字的统合运用,更是激发了学生和经典的一见钟情。

“先民的歌唱”是《诗经》的学习。第一次课,我们学习两首爱情诗《关雎》和《蒹葭》。借助大屏幕芳草萋萋的画面,我们从童话中的白马王子谈起,明确了古代的白马王子就是文武双全、相貌堂堂的君子,君子择偶的标准是淑女;也说到了对将来子女的担当,了解基因遗传的重要,约定要为自己的孩子寻找聪慧的妈妈和睿智的爸爸;在《蒹葭》的吟诵声中,我们品味文字的味道,感受祖先对爱情的高雅追求,最终顺理成章地达成共识,不早恋,提升自己的修养,有足够的鉴别力时再去寻找真爱。不要轻视小朋友懵懂,当场就会有小朋友表示,以后的情书要学习诗经的浪漫,还有小朋友着急地发问:“李老师,如果我写这样的情书,她看不懂怎么办?”我回答:好办,没文化,我们不选择这样的朋友!

我们都清楚中学的文言文学习是难点,也是最令学生痛苦的学习。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还是要从小学入手,在最初见面时就让学生对文言一见钟情。不妨这样一试:美的音乐流淌起来,美的应景画面显现出来,简介凝练的小美文诵读起来……哈哈,原来,好的白话的妈妈就是文言。

从小古文微课程起,文言不再难学。久而久之,学生开始自发地文言创作了,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读者意识的觉醒,省了教师多少劲儿啊!作为教师,只需要加油呐喊、煽风点火,就会收获颇丰呢。

教学策略四,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再精巧的师本化处理,再多的教学策略,都是外在的辅助。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最终要基于自身的发展,对所学的方法进行内化。只有教师放手,学生才有机会自己重新建构知识框架。经过四年的经典课程学习,我在第五年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仅仅提出个“话题”。

以微课程“话说君子”为例。

学生们先是利用思维图头脑风暴,进行自我追问;接下来他们明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高度,他们开始到《论语》中去寻求孔子论君子的经典语句,也借鉴众多原典中历代先贤对君子的论述;为了降低难度,学生们利用对比思维图来比较小人和君子的行为,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在有了自己的基本理解后,他们又自编了《话说君子》的课本剧对圣人论说进行演绎;最终,学生们进行自我定位,他们要做坦荡荡的君子,追求有担当、有胸怀、有能力、有骨气的君子风骨。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再合作的经典学习,学生的能力和修养得到了很大提升。摘录他们与圣贤的对话,可见一斑。

“虽然,您离我们很远去。可是,您种下的“仁爱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发芽。” “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的方向。”

“尊敬的孔老师,您可知道——您的美誉早已流传百世,就连外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称赞您,他们说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汲取您的智慧。不要忧愁无继承者,您逝后,战国时期的孟子又继承了您的美名,和您统称“孔孟”。您的弟子们也为您撰写了一本经典——《论语》。这本书成为了文人们的“佳肴”,就连普通老百姓也巴不得读呢。您的弟子多又多,有72贤,能加上我们吗?”

“敬爱的孔老师:您好!刚读完《论语》,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您。本认为您是可望不可及的贤者,现认为您是随处可见的朋友。也许我不配称您为老师,毕竟我和您有“小人”与“至圣”之差。励志成为您的影子,成为“季圣”,是不是有点可笑?不管别人怎么说,走自己的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我愿处芝兰之室,不同于昙花,只求昙花一现,我也愿处一幽谷,做一幽兰,独自散暗香,岂不快哉? 我愿与鲲鹏相伴,虽不致逍遥,做一雄鹰,岂不乐哉?”

重建教室、重整课程的摸索研究,终于成就了我的梦想,在个人的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我欣慰,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教学,一个普通的老师也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二篇:读李虹霞的《我的“幸福教室”》

因为有你,才会有“幸福教室”

——读李虹霞的《我的“幸福教室”》

王爱华

潍坊有个李虹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徒弟。于永正这样评价她的这个徒弟:徒弟虹霞把“老师”做到了极致。教育对她来说,已不只是饭碗,也不只是事业,而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阅读了她的《我的“幸福教室”》,她的一些做法我非常赞赏。然后,又在网上搜集了有关她的资料,她的形象顿时饱满起来。

1.满怀敬意慢慢写

课程《写好第一笔》,把软笔书法引进课内,和硬笔书写同步进行,带一份敬意,体味书写汉字的美好。学生在大方格内,开始了规矩的学习。把笔画练习时间拉长,把教材同步生字书写有意延后,犹如射箭之前先练好眼力,磨刀不误砍柴工。

课程《长好第二张脸》,先让学生扔掉橡皮,不急不躁,看准再写,慢慢体味直线的耿直、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圆的包容。幸福教室的孩子,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真正做到了提笔即练字。

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写字上下功夫也不少,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读了李老师的做法,觉得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先让学生“慢”下来,从写好笔画开始,带着对汉字的敬意写好每一个字。

2.慢慢读,欣赏啊

李老师开设了课程《纯粹地读书》。她经常出差,学生也习惯了她的临别告白:下周是我们幸福教室的读书周,大家可以尽情读书,慢慢欣赏,欣赏阅读带来的快乐。我非常赞同她的这一做法:从不安排学生必须写读后感,也不布置必须要摘抄,只要学生悠闲、舒适地读书,慢慢地,学生就有了浸润其中的欢笑和眼泪„„

正如她所说: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慢,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境界!

在《山东教育》2012年1、2合刊刊登了《她把语文拽回家——李虹霞“统和教学法”述评》。她的“统合”让一年级识了2000字,让教师资源发挥最大效应,成就高效学习,成就学生幸福人生。其中“美读”是统合教学的主要策略。

“幸福教室”里的学生是幸福的,只因有了你——李虹霞。

第三篇:李虹霞“统合教学法”

李虹霞“统合教学法”

述评之一:统合语文教学,给学生必备的营养

是石头愿意开花的时候了 / 因激动而不安分的心跳 / 是那个时刻应该到来的时候了/是时候了,春天来了/树木都飞向她们的鸟。——[德]策兰《是时候了》

潍坊有个李虹霞。

李虹霞发明了个“统合教学法”。

“统合教学法”,她把语文拽回了家。

她把语文拽回家,难道语文教学走丢啦?

其实不说也知道——你懂的„„

语文的重要,地球人都知道,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语文课,据说还是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的“硬菜”,三门“主课”语数英,语文居其首,而且英语本来也是语文,可见语文不是一般的重要。

当然不说也明白,“语言文学”也好,“语言文字”也罢,语文,说白了就是通过教人读书识字,学会用嘴说话、用笔写话,听、说、读、写而已。

但这如何听、说,怎样读、写,却大有深意藏焉,不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咂摸明白的。

● “连体婴儿”要分开,但是各学科、语文科不应该被人为撕裂

有一个长久以来少人关注的现象。就像语数英数理化史地生,学科之间严重不搭界一样,语文教学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该有的分化现象。各个学科,包括语文的听说读写,本来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但却被生生地割裂了。

“连体婴儿”要分开,但是学科不应该被人为撕裂。现在的学科之间,就像摄影师的摄影服一样,语文、数学在上衣胸前的兜里,物理、化学在裤子兜里,有些学科甚至在屁股后的兜里。

语文的听说读写也同样如此,或者像被塞进了封闭严密的抽屉,相互之间不搭界,既没有物理更没有化学反应。学生学了12年语文,听是听,说是说,读是读,写是写。听懂、读懂了说不出来,想说、说清楚了写不明白。

知识不少,能力很差,所谓“两脚书橱”。《南史》中的《陆澄传》云:“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

现象很复杂,原因很简单。有些老师即使读到本科,16年的读书,他们仍然没有真正掌握好一个最浅显朴素的道理:普遍联系。

好在,李虹霞老师开始掌握了。

她的“统合教学法”,把语文教学拽回了家。

这个“家”,就是把被人为地生撕硬扯,割裂得莫名其妙的语文,还原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语文”;

这个“家”,就是把“听说读写”糅合在一起,通过一道道的“什锦八宝饭”、一桌桌的“满汉全席”,引导学生摄食、消化、吸收、同化。

这个“家”,就是给学生以作为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必备的营养:语文-人文-人生。

中文系出身的李虹霞,以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语文是“读”出来的、“学”出来的、“悟”出来的、“写”出来的,而绝不是“讲”出来的。每一个学科,肯定有一个使老师和学生都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

从认识的实践-理论-实践,从作文的“总-分-总”,李虹霞把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统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统合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关于“统合语文教学”的核心概念,李虹霞目前的阐释是:

沿着“国家课程师本化”的路径,统合分散在学科内外、联系密切的内容,改变课堂结构,重塑教学流程,让学生全方位、整体、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而又充满愉悦的过程,促进学生识字写字和听说读写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李虹霞说,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材的次序开展,而教材无非是知识体系的分割。照本宣科的结果,只能给孩子移植一些知识而很难形成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只有直面学生,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就需要从整体的“人”出发,重新考虑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生活等教学要素的整合。

●语文“统合教学”的3条实现路径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诗人惠特曼告诉人们,学生对语文的最初认识,与教师给予他怎样的课程资源紧密相关。

“教师即课程”,教师必须进入课程,才能创造出鲜活的课程。只有充分理解国家课程以主题为单元的编辑意图,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以统合的视野组织协调,引导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有效时空。

按李虹霞的认识,统合语文教学的内容框架,可以表述为:放弃传统的线性教学,建立多元、多面、多维、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时空坐标。主要沿着横向、纵向、时空三个纬度进行统合。

路径之一:横向统合

横向统合1: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的横向统合李虹霞说,首先,要改变一课一课“教”的策略,对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进行统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大量有价值的相关文学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和空间。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李虹霞除国家教材外,引进了大量儿歌、绕口令、韵文、优秀童书、古代蒙学读物、现代集中识字读物、地方文化读本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读本。

她还与“李虹霞工作坊”的老师和她的学生,陆续整理出了《童谣识字》、《韵文识字》、《字经识字》、《成语千句》、《趣味偏旁》等系列读本,使得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她和学生或领读、或齐读、或自由读,就用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阅读空间,识字量、背诵量、阅读量激增,一年级的人均识字量已达2000字,远远超出课标1000字的保底量

她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阅读完小学阶段的所有语文教材,还集体阅读了《史记故事》、《春秋故事》、《希利尔讲世界史》等,学生可以脱离拼音进行无障碍阅读。

横向统合2:语文课与各学科跨学科的横向统合李虹霞一直与美术、音乐、数学、微机等学科教师合作,进行课堂(学科)间的资源“统合”。比如,在美术课、语文课上根据季节变化,给画作起名字、作介绍;在音乐课上欣赏或演唱语文课本中的有关音乐歌曲;语文课教学生吟诵、音乐课美化为吟唱;请数学教师讲语文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把微机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语文课堂的课件制作;请美术教师到班里开书法讲座做专业指导等。教师资源的统合发挥到极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精彩的窗。

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李虹霞的教室里,可以常见数学教师与学生一起配乐朗读,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吟唱唐诗宋词,生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

横向统合3:“书人合一”的师本横向统合李虹霞说,很重要的一点,无论怎样“统合”,都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习惯养成,并且要伴随教学的全过程。

此言甚是。“让我们来共同设法,使得孩子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吃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使他们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矫健的起飞,而

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人。”

由此,基于达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前提,李虹霞用统合的视野,思考并尝试创造了自己的序列师本课程,着眼于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然后才是渗透方法的指导。

除了形成语文教学“第一次”的师本课程(如第一本语文书、第一节语文课、第一次识字、第一次写字、第一次师生交流、第一次习作),还有调整识字、写字、读书顺序,形成“序列化”的师本课程。

例一: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内容的调整统合利用与汉字有关的文章、书法作品,及书法老师的现场展示,熏陶学生对汉字的崇拜和亲近,在第一时间认识汉字之美,对写字产生兴趣;把软笔书法训练引进语文课内,与硬笔书写同步进行,体味对书写的敬意;调整写字教学顺序,笔画练习时间拉长,教材同步生字书写滞后;摒弃一年级的同步练习册、统一作业本和学期中的任何考试,让学生带着对汉字的敬意从容地书写,真正做到提笔即练字;不允许使用橡皮,养成先准确观察再正确书写的习惯,为使用钢笔提前做好准备,也防止日后在抄写纠错上浪费时间。

经过这样的调整,班里的学生几乎人人成为“书写高手”。一年级时,有一半的学生参加山东省的书法考级,获得了一、二等级证书。2011年的全国目标教学会议上,她的学生们的书写素养展示板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以极大震撼:要不是亲眼所见,怎会相信一个班的孩子都能写得那么好。

例二: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内容的调整统合开设识字第一课,利用名字、墙报、广告、电视等学生原有的识字经验,让学生有识字的信心,明白识字就要“两条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识字;

编制韵律十足的配乐儿歌,选择生动形象的动画片、让拼音学习愉快又快速,避免学习热情被长时间的拼音学习消磨殆尽。然后,提供多于教材N倍的材料,练习巩固“拼读”,尽快达到“直拼”;

以积累词汇、发展阅读理解力为目标,开始大量阅读。把优秀的古代蒙学读物、现代集中识字读物、优秀童书等、小学阶段的人教版、苏教版全部教材当做识字教材来用,在低年级完成小学阶段的常用字识字任务。

路径之二:纵向统合

纵向统合1:同一册教材内容本身的纵向统合2010 年7月,在潍坊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李虹霞带着她的一年级一班学生,进行了《整合识字》的教学汇报,赢得了满堂彩。

本课统合后的教学资源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8课集中识字课文,根据要求会认生字重新组合韵文4篇,与所识成语相关的成语故事、神话故事3篇,即人教版二上课文《坐井观天》、苏教版五上课文《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经过教学资源、识字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统合,实现了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的高效教学。包括预习在内总共4课时,88个要求会认的字,无论在语言环境还是单认,学生全部认识,66个要求会写的字已通过自印的字帖练字完成。

按原来至少16课时的教学要求,仅课时量即至少节约12课时。

再如一年级下册七单元内容的统合。仅就时间而言,如果用传统的上法,起码要上8课时,而李虹霞只用1节课的时间,就轻松解决了。她设计的教学活动如下:

活动1:“找找他俩的不同”。把最小巧的王艺莹、最胖大的刘志远两个小朋友拉到前面,学生很开心、很容易、很迅速地就找出了一堆反义词:块头的“大小”、位置的“左右”、身材的“胖瘦”、身体的“高矮、强弱”、性别的“男女”、吃饭的“多少”、跑步的“快慢”、腰围的“粗细”、胳膊的“长短”、皮肤的“黑白”等反义词。

活动2:从两篇课文里读出两组反义词。学生整体阅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惊喜地发现了“送和要”、“勤和懒”。

活动3:找找文章用那些词句表现了反义词。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白,原来一个词可以用这么多具体的动作、语言来描述。

活动4:说说对小兔子和小狮子的看法。学生说得非常踊跃,还因观点不同辩论得不亦乐乎。

又如二年级下册五单元两篇课文的统合。第一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其中的第三小节“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孩子们对此显然是有知识疑惑的。怎么办呢?

李虹霞引出《数星星的孩子》中爷爷说的话: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学生的疑惑自然得到了解决。

最后一小节,有句“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多去想„„”。如何引导学生真正领会“仔细观察,多多去想”这8个字?李虹霞让学生阅读《数星星的孩子》,看张衡是怎样“仔细观察,多多去想”的,最后自己找出意思相近的“刻苦钻研”一词。这样的互文解释,让学生既理解品味了词语,又感受到了人文熏陶。

纵向统合2:跨学段语文教材之间的纵向统合这种统合,李虹霞走了三步,带领学生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自己统合的现成专题资料呈现给学生,如《与春天的幸福约会》专题。

模块1:利用网络、教材、书籍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成语、歌曲、美文若干篇,组织学生美读、歌唱、背诵,进行前瞻积累。

模块2:引导学生留心周围春天的美景,与美术老师联系让学生画下眼中的美景。

模块3:首先通过师生比赛对词、对诗,接背美文,唤醒沉睡在孩子记忆中的积累;然后送给学生意外惊喜——学生的画被老师做成了大图片,点拨他们为自己的画起名字;最后在孩子的心灵充分打开后,让春天来到了孩子们的笔下,学生的睿智因为遇到了春天而精彩闪现。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做统合专题。让学生阅读所有相关教材,分工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排版、校对。如在潍坊市小学语文研讨会上执教的《中国的月亮》专题。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传说、对联、别称、歌词等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归类。对整合后的资源进行阅读、美读和背诵。

课上,从听歌曲、看歌词入手,营造氛围,导入到对月亮的欣赏和联想中;然后在语言文字中品读月亮,从字里行间中去欣赏感受语言之美。引导学生从“物象的月亮”走进“意象的月亮”,从而体会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情感,读出自己眼中的月亮。最后通过朗诵诗歌《中国的月亮》升华主题。

第三阶段,放手让学生做自主专题的统合学习。如《动物那些事儿》的学生自主专题。

李虹霞一直是跨年级教学。自主专题一般由她的高年级教学班承担。先是利用两周的时间,五(4)班的学生通读完人教版、苏教版的一至六年级教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专题重组,通过网络搜集充实有关内容,自己排版印制为读本。

接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同一专题下的相关知识。对其中的精彩词、句、段、篇进行了美读、积累、赏析和仿写,对中外作家对动物的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进行了比较、梳理,研究了怎样过动物的写作关。

最终形成各学习小组的汇报材料,在课上进行了研讨。

课后,同学们欢呼雀跃地捧去了李虹霞对他们的奖励:10本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学生在博文上说,这是学习热情最高涨、最有成就感,收获最大的课。

两年来,李虹霞和她的两个班级,在各种场合展示了多个统合专题:一年级的《整合识字》(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二年级的《云之歌》(李虹霞个人统合教学研讨会),一、四年级合堂的《祖先的诉说》(全国主题学习研讨会),四年级的《串起时间的项链》(教学能手展示课),四年级的《中国的月亮》(潍坊市小语教学观摩会),五年级的《动物那些事儿》(李虹霞个人统合教学研讨会)„„均引起了强烈反响。

路径之三:时空统合

决定教室容量大小的,不是教室的空间和设施,而是教师的视野、智慧和气度。只要统合各种资源,一切围绕孩子的困惑和需要,教室就不仅是接受知识的场所,而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充满精神力量,温暖幸福无限延伸的气场。

时空统合1:用足网络资源,博客成为“空间教室”

在对新知的汲取上,李虹霞很前卫。她把班级博客建设成了“空间教室”,及时捕捉“教室”动态,提取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用文字记录并发布。把瞬间凝固为文字,让幸福永驻教室。学生和家长反复咀嚼回味这些用文字凝固的感动和幸福,纷纷建立博客、发表博文。他们的两个“幸福教室”以及老师和学生的个人博客,成了师生、家长乃至周围相关人员共同耕耘的田园,资源共用、幸福分享,自由交流、发表思想。

时空统合2:让学生呼吸幸福的“语文味道”

在李虹霞看来,“语文味道”就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就是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她一年级就与学生一起练书法、读童书。每个周日学生返校时,她早到教室备好笔墨纸砚,学生在练字音乐中陆续进入教室,踏上“幸福软笔书写之旅”。

家长会上,她和学生一起给家长讲故事、背美文、诵诗词,温暖的故事唤醒了家长内心的柔软,师生的默契让家长感动、激动,随后就有了世界上最和谐的呼吸——“亲子朗读”。

时空统合3:走出教室的语文学习

与校园文化统合,校内的名言警句成为低年级识字教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资源;与社会生活统合,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百年坊茨小镇美术馆,现场口语交际教学、远足回来写见闻;与家庭统合,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编写《生活识字报》、“我给妈妈当老师”、查阅族谱„„丰富的实践活动,让语文走出教室,融入了多彩的生活。

这是《画风》的活动设计: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感受风;组织学生分别采访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老师,了解风的形成和风在音乐、美术中的表现,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利弊等;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与风有关的诗歌;画一张有关风的画,配上自己的小诗;课堂教学指导朗读好课文,扎实进行句式等语言训练,将课文和叶圣陶的小诗融为一体,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述评之二:

统合语文教学,感受课堂的魔力

不是“魅力”,而是“魔力”。李虹霞上课,真的有一种魔力。

1970 年出生的李虹霞,现在是坊子区的潍坊北海双语学校小学语文教师。此前,她曾在中专的职业学校任教多年,然后在小学、中学任教,因为“太喜欢小孩子”,2009年又重回小学。

李虹霞现在教着两个班,不是常见的一套教案的两个平行班,而是跨年级,同时执教低、高两个年级的两个教学班。这种情况不多见,有点儿意思。

2011 年10月,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上,李虹霞执教的《读读笔下的秋》引起强烈反响,荣获全国目标教学特等奖。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执教班级是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三(1)班。

[ 自主分担,任务展示]

一生边打开课件边组织同学:请各小组把承担的任务展示一下。

幻灯片出示:鸿鹄组、白鹭组、海燕组、海鸥组

生1:我们鸿鹄组已经完成任务,并带大家进行了积累。请大家看。点击幻灯片出示。鸿鹄组负责任务:找出本单元多音字并制作幻灯片

生2:我们白鹭组通过查词典和上网搜,解决了全班不懂的词语,并带大家进行了积累。请大家看。点击幻灯片出示。白鹭组负责任务:想办法解决全班不懂的词语。

生3:暑假里,我们全班同学都把生字做成了幻灯片,开学以后我们又听写3次。我们海燕组负责把全班出错的词语做成幻灯片,这是三次的错词。现在,我们已经全部过关,请大家看—— 点击幻灯片出示。海燕组负责任务:负责把全班出错的词语做成幻灯片。

生4:我们海鸥组已经完成任务,请大家跟我背,《秋风引》,一二,开始。点击幻灯片,出示10首关于秋天的古诗:《秋风引》、《秋思》、《秋词》、《七律•登高》、《秋登宣城谢 朓 北楼》、《枫桥夜泊》、《暮江吟》、《赠刘景文》、《山行》、《秋夕》。生齐背。

生5:我们仙鹤组已经完成任务,请大家跟我背诵。点击幻灯片出示:《相见欢》、《一剪梅》、《书博山道中壁》、《醉花阴》、《苏幕遮》。

师:李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承担所有的工作,最好让李老师“下岗”。李老师也做了工作,把大家的书写展板做成了幻灯片,请大家看。幻灯片出示:学生书写展示板。

师评价:李老师认为,这一次写的最好的是天鹅组,他们组的4个成员整体水平高。

[ 读秋想秋,随秋生情]

师:孩子们,我们开始上课。现在大家看大屏幕上的“秋”字,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一棵棵的禾苗在火红太阳的照射下,都成熟了。这就告诉我们,到了什么季节了?

生:秋天!

师:今天我们不是看外面的秋天,我们是到作者的笔下,去读读笔下的秋,读课题。

生:读读笔下的秋

师:拿过一首诗,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把它读准、读顺、读懂。这些工作,咱们班,已经不用李老师操心了,你们自己已经做好了。那么李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领着大家,把作者写下来的文字读出画面。首先,我们进入秋天的第一首古诗《夜书所见》。课前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读给老师听听。《夜书所见》,预备,起。

生朗读,幻灯片出示《夜书所见》。

师:不看着,我们也能把它背出来。一边背一边想,看看这些文字,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大脑,浮现出画面。《夜书所见》,起。

生齐背诵:《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告诉我,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1:我眼前出现了,江上有一艘小船。

师:是一条小船。

生2:我眼前出现了几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嗯,多么有童真、童趣啊!

生3:我看见了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上,还听见了阵阵秋风。

师:噢,你听到了阵阵的秋风和萧萧的秋声,其实是你感觉到了寒意。你看看我们这样一想,是不是这首诗就完全变成了一幅画面。看,这也是一个人想出来的画面,大概和我们不太一样。每个人读这首诗都有自己的想象,现在就让我们看着画面,再还原到诗中去,《夜书所见》,读——

幻灯片出示画面,音乐起,生齐读。

师:夜深了,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诗人不禁吟道

生:萧萧梧叶送寒声。

师:这个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他是怎么说的?

生:江上秋风动客情。

师:此时此刻,可能你已经成为诗人,在这里你最想念谁?

生1:我最想念我的家乡。

生2:我想念我的爸爸妈妈。

师:你一定在挂念,家中的爸爸妈妈可穿上了厚衣服?那么你可曾想到了你儿时的玩伴?

生3:我想到了跟小伙伴一起玩。

师:哦,你想到了和伙伴一起玩的情景,你和诗人一样。这时诗人往远处一看,看见了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是怎么说的?

生: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噢。他料想,一定是有小孩子,像他小时候时那样在捉蟋蟀呢,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生:知有儿童挑促织。

师:刚才我们说的顺序跟书上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中国的诗特别有韵味,它讲究押韵。为了押韵,读起来好听,作者在这儿做了一下调整,把第三句和第四句调了一下,将来你们大了,就知道这就是“倒

装”。同学们,这首诗弄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来,背一遍,边背边想。

生齐背。

师:看,孩子们,就这样一来,我们不仅把诗的画面读出来了,而且我们还把诗的情感读出来了,就像大家刚才一样,走进作者的内心,把自己当成作者,就能读得有感情。现在,谁能告诉我,学习一首古诗,可以用那些办法解决?一二三四,说的要有条理。

生1:一要看图画,二要联系上下文。

生2:三要多读几遍。

师:没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生2:四走进作者的内心,把自己当成作者。

师:对,这样就能读好。谁还有?

生3: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理解词义,这也是好办法。还有吗?

生4:读出画面。

师:对呀,刚才学了,要用上“想象”,读出画面。这样一来,我们学古诗容易了吧?

生:容易了。

师:好,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自学第二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说一下它的意思,弄明白这首诗。

生自学,师巡视。

师:很好,都知道看注释去学习。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我们自己就能学懂。其实,我们早在一年级,就背过70首古诗了。请大家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背。

[ 感受秋天,学习表达]

师:在古人的眼里,秋天往往是悲秋,一进入秋天,一听到秋风的萧萧声,他们就想家了。可是如今,在我们孩子的眼里,秋天可是快乐的季节。接下来,我们用学习古诗的办法,学习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秋天里的故事,《风筝》。刚才我们把文字想象成了画面,现在请迅速默读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用一句话告诉我。

幻灯片出示课文段落

师:谁能告诉我?

生1:做风筝。

师:谁在做风筝啊?

生1:有一群小朋友在做风筝。

师:对,就是一群小朋友在做风筝,并且他还写出来了做风筝的心情。读。

生:憧憬和希望,快活„„

师:再看这一幅画面,上来第一句就告诉我们了,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幻灯片出示课文段落。

生:一群小朋友在放风筝。

师:对!放风筝有一些快乐的动作,你注意到了吗?

生:大声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师:这是不是我们小朋友平常的行为?就是这样的。你看,我们也可以把这么长的一段文字,想象成一个简单的画面。反过来,我们还可以把一个简单的画面,写成长长的文字。

这篇课文你已经读过好多遍了,请你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谁能说?

生2:童年的时候,作者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做风筝,放风筝。

师:谁有补充?

生3:还有找风筝。

师:这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一篇文章。其实,文章的第一段就告诉我们了。你们读第一自然段,是不是我们概括的就是第一段的文字?由此可见,第一段重要吧?

生:重要。

师:第一段特重要,它是开头段。开头段可重要了,开头段告诉我们它的作用了,大家一起说。

生:我领起下文。

幻灯片出示开头段的作用。

师:再大声点告诉我。

生:我领起下文。

师:你可要记住、学来。它领起下文,所以下文都要围绕着它来写。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读读《秋天的雨》,看能否用上。

幻灯片出示文本: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请你从书上找出这两句话,并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划课文。

师:它在哪里?

生1:在每一段的开头

师:是每一段的开头吗?

生2:是开头段的第一句和课文最后的结尾句。

师:好,这样说就确切了。再找这三句话,在文中画出来。

幻灯片出示文字: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师:好告诉我在哪?

生:它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

师:加一个“们”,它们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大家也一定发现了,这5个句子,都是每一自然段的开头。这就是一篇课文的结构,相当于我们盖一个楼,先总的说一下,再具体说一下,然后总的再来说一下。希望这种结构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接下来,我们分别来读一读这几个段落,看还有什么发现。第一段,你来读。

生1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师:真好听,是不是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着第一句来写的?

生:是。

师:再来看这一段,请你注意开头句。请你读。

生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好,你接着往下读

生2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 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说没说颜色?

生:说了,黄色和红色。

师:好,再往下读。

生3读: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这海洋一点也不广阔,听老师读: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生读。

师:看后面的句子,是不是每一句都在写有一盒五彩缤纷的染料啊?是的。看下一段,哪个小朋友能读好?

生读: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师:你读得流口水了吗?

生点头。

师:听老师读。

师范读。

师:口水都流出来了!读到这里,我们发现,每一段后面的句子都是?

生:都是围绕着第一句来写的!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作者就是这样来写的呀!这个开头句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呀,大声说!

生:中心句

师:你们现在都是开头句,现在告诉我。

生:我是中心句,下面的句子都要围绕我来写哦!

幻灯片出示:我是中心句,下面的句子都要围绕我来写哦!

师:这样就能写好吗?还不够。再来看看,这几个句子。

幻灯片出示段落: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师:你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个句子写得这么生动的?这是用了什么呀?

生:这是比喻句。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银杏树比作小扇子,把枫叶比作邮票,把田野比作成金色的海洋。

师:对,打比方使这个句子更生动了。你再看画面上的柿子、桔子,人家作者是怎样说出来的?读。

生读: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幻灯片出示各种水果和菊花的图片

师:你看,柿子、桔子也像你们一样,有了人的生命、也有了人的动作了,这种写法就叫“拟人”。他喜欢菊花了就把菊花称作?

生:菊花仙子。

师:菊花仙子得到的色彩可多了!有?

生: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师:还有吗?

生:有,还有很多很多。

师:所以他用了一个省略号。现在美丽的“菊花”们,请向我频频点头。

生频频点头。

师:菊花都活了!我们又学了一招儿!原来所有的一切,在作者的笔下,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呀!这样就能把一段话说得又清楚又明白,又形象又生动。你学会了吗?咱们来试试,说说秋天的风。

生1:秋天的风真讨厌。你看夏天我们能游泳,吃冰激凌,可是秋天的水凉了,我们不能游泳了,冰激凌也凉了,再吃就会肚子痛。

师:他,围绕“秋天的风真讨厌”这个句子来说的。你眼里的秋风呢?

生2:秋天的风真好。秋天的风掠过桔子,桔子就变黄了,我们就可以吃到好吃的桔子了;它摸过柿子,柿子就笑红了脸蛋。

生3:秋风是一位勇士,他真勇敢,把夏天的炎热赶走了。

生4:秋天的风真神奇,它摸了摸苹果的脸,苹果就笑红了脸颊;它把银杏树的叶子变成小扇子;它把枫树的叶子变成了一枚枚邮票。

师: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掌声送给他,学了就得用,真好。

生鼓掌。

师:写景,我们可以这样去写,写人呢?同样可以,现在你来写一写:以“李老师真什么”为中心句,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具体描写,看能不能把李老师写活?

生写,交流。

生1:李老师很辛苦,因为她又教我们班,又教六(4)班;李老师很辛苦,她除了教我们课本,还给我们上课外的课,所以她每天晚上都要上网查资料,李老师很辛苦。

师:一连三句“很辛苦”,一句就足够了。

生2:李老师像一朵玫瑰花,师:我真高兴。你的中心句是什么呀?

生2:李老师真美。

师:好,这句话我也爱听,继续。

生2:虽然你凋零了。

师:啊,李老师凋零了?

生2:但是,你就算“零落成泥碾作尘”,你依然“香如故”。

掌声,笑声。

师:李老师可不想“永垂不朽”啊。人家陆游写梅花的词,被你用在李老师身上了,不过谢谢你啊,你知道这首词一定写一个高雅的人,才用到李老师身上,李老师很荣幸!

生3:李老师声音真好听,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李老师给我们朗读,不光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就连窗外的山羊都听入了迷。如果世界上有拷贝机的话,我一定把李老师的声音拷贝下来,复制到我的嘴巴上。

师:看来大家对一年级时,山羊趴在咱们班窗户上听朗读,记忆犹新啊!事实上,你们大家现在的朗读,已经超过李老师了啊!

生4:李老师真厉害,如果有谁上课说话,李老师不用看都知道谁在说话。如果谁上课走神了,李老师用眼睛一扫,他就立刻坐好了。

生5:李老师真善良。我们班有一个叫王文芊的小朋友,她学习很好,可是她家里条件不好,已经付不起学费了,李老师因为这件事伤心地哭了。后来,李老师想尽办法,终于把王文芊留在了我们幸福教室。

师:留在幸福教室,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生6:李老师很博学。她像一台电脑,我们提出问题,她就帮我们解决。李老师的脑海里有很多成语,还有很多很多知识呢。

师:大家都学会了围绕着中心句来具体描写。看,这是从大家以前写李老师的博文中摘

取的,李老师把我们班小朋友的话凑成了一段话。你们把李老师写得多美啊!

幻灯片出示小文章:

李老师真美。她平时穿衣服总是很漂亮。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还有大大的眼睛、秀气的鼻子。她那小巧的嘴巴红红的,像樱桃一样。李老师讲课的时候眉飞色舞,那声音真好听!要是我们积极发言,李老师的脸准能笑成一朵花。李老师笑起来很温暖,我很喜欢她。

师:李老师教我们班多幸福啊,在大家的眼里,李老师又善良又美丽,声音好听,还又博学,我愿意永远教你们。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再听听秋的声音。

师生共读《听听,秋的声音》。

师:树叶宝宝在跟大树妈妈告别呢,它会说?

生1:妈妈再见。

师:再见宝宝,明年再回到我的树上来。蟋蟀也和阳台在告别呢,它会说?

生2:阳台再见,明年我再来给你唱歌。

师:真好,明年再来唱歌给我听,大雁追上白云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你想说什么?

生3:秋天到了,千万别着凉!

师:多穿点衣服!你看这首诗经过我们的解读,多么有意思呀。这节课,我们走进作者笔下。领略了秋的色彩,那么我们试着改写一下,《看看,秋的色彩》。

幻灯片展示填空段落:

看看,秋的色彩,大树抖抖手臂,黄叶在()。看看,秋的色彩,枫树伸展腰肢,穿上()。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幅丰收的图画,梨儿(),葡萄(),苹果()。

生:黄叶在翩翩起舞。枫树穿上红色的衣裳。梨儿黄了,葡萄紫了,苹果笑红了脸。

师:我们还能创作!

幻灯片出示仿写:看看,秋的色彩()。大树伸伸手臂,黄叶遍地。看看,秋的色彩()。枫树张开胳臂,()。看看,秋的色彩()。松树挺起腰板,()。

生1:红叶满天。绿树迎风。

生2:绿叶迎风。

生3:绿叶迎客。

师:掌声送给她,迎客松,真好!我们还可以回家接着写,发到自己的博客上。好了,孩子们,整整一节课,我们都在看秋天的色彩,听秋天的声音。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想大声地告诉所有的人——

生:好一个有声有色的秋天!

幻灯片出示结束语。

师:亲爱的孩子们,我愿意和你们创造一个美丽的神话。让我们用葫芦丝吹上一曲《美丽的神话》,作为结束。

生葫芦丝齐奏《神话》。

述评之三:

统合语文教学,李虹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

李虹霞的“统合教学”,“统”的是什么,“合”的是什么,它给语文教学本身带来了什么?

●趣读、点读与润读,聆听“美读”的声音

最终,李虹霞确定用“美读”代替繁琐的条分缕析,以实现了“统合教学”的最大价值,具体的办法就是“手把手、实打实”地教。

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传达课文所蕴含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发展语文阅读能力。李虹霞着力删除课堂上的繁琐分析,统合阅读策略,与学生一起潜心美读。

李虹霞的美读是“趣”读。

一年级的课文从儿歌开始,课本的第一首儿歌是《轻轻地》。“马儿马儿慢慢跑,小兔轻轻跳,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随着李虹霞绘声绘色地读,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嘴角很快上翘,继而裂开小嘴欣喜地跟着读起来,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像小马和小兔一样轻轻地挪动自己的脚步,教室里一群爱护小草的“马儿”、“小兔”,在美美地充满情趣地朗读。

李虹霞的美读是“点”读。

李虹霞执教的一个五年级班,是三年级寒假后从区内各学校转学来的,多数来自农村,不会讲普通话的很多,至于朗读能力就更不必说了,“唱读”就算好的。李虹霞先从抓朗读开始,首先“跟我读”,她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周后,再听听自己原来的朗读录音,孩子们笑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读好标点符号”、“读好停顿”、“读出人物特点”等技巧训练。

李虹霞的美读是“润”读。

李虹霞说,让学生爱朗读的魅力、受经典的熏陶,进而润泽他们的生命,是教师的使命。大量的美文美读唤醒了学生内心的渴望,真诚的呼唤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冲动。那些与祖国灿烂文化息息相关的一首首诗词,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的一篇篇散文,都深深地铭刻在了学生的心田,融汇进孩子的生命中,如春风般滋润着他们今后的人生。

●儿歌、音乐与拼音,拒绝重复“昨天的故事”

李虹霞教过三次一年级。

第一次是刚进入小学,老教师告诉她,拼音教学一般要两个月。她严格按教学计划,根据教科书、参考用书教学。结果俩月下来,还有些学生头使劲晃、手用力摇,小脸憋得通红,就是怎么也找不到调。老教师说:“没办法,慢慢等吧,拼音教学一个学期常见,一学年也不稀罕呢。”

已经做了妈妈的李虹霞想,哪个孩子的第一声“爸爸”“妈妈”,是父母教他怎样发音、在什么位置、用怎样的嘴型而学会的呢?没有一个妈妈是这样教宝宝的。孩子最初的语言能力,都是妈妈每天暖语拂耳熏出来的。孩子有自己的听力,有自己的眼力,有自己学习的本领,这是天性。

可是,我们的拼音教学,为什么非要先去教单韵母、复韵母、唇齿音等等这些孩子无法理解的知识,以及拼音书写的笔画名称、占格等这些枯燥的内容呢?对于左右都分不清的孩子,教师大讲特讲“左下半圆、右下半圆”这些术语,孩子能听懂吗?

甚至“专家”们也常常谆谆教诲:拼音教学是难点,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教学云云。遵循规律没错,但什么是规律?有些“规律”,无非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昨天的故事”一再重演,就成了所谓“规律”。

李虹霞决定“试一试”。两年后,她主动要求再带一年级,尝试改变教学行为,把教拼音知识转换为训练运用能力,因为“拼音知识需要教,但不需要一本正经地教”。

李虹霞想到了儿歌,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琅琅上口的儿歌。她还想到了音乐,可以让孩子感悟节奏和韵律之美的音乐,把儿歌和音乐结合起来运用于拼音教学。最终,钢琴、录音机,钢琴教师的手和语文教师的嘴,合成了节奏明快、韵律清晰的“虹霞拼音律动”。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ā-ā-ā;大公鸡,喔喔叫,拢圆嘴巴ō-ō-ō;大白鹅,水里游,水中倒影ē-ē-ē;1加小点还念1,牙齿对齐ī-ī-ī;乌鸦的小窝像个u,突出嘴巴u-u-u,小鱼跃起吐水泡,收起嘴巴ü-ü-ü„„

“虹霞拼音律动”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先是一愣,然后眼睛开始放光,转而相互对视,咧着嘴儿,笑了,“是李老师”!没有口干舌燥,不必声嘶力竭,孩子们兴奋得要求反复播放:小鼓敲,de-de-de;马蹄响,da-da-da;汽车开,di-di-di;敲门声,du-du-du„„

不到一周,孩子们背熟了儿歌,掌握了节奏,翻熟了课本。无论怎样变化顺序,孩子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对应的字母或音节。

下一周,帮孩子们分分类,告诉他们谁是单韵母、它们怎样组成了复韵母,谁是声母、它怎样和韵母组成音节,孩子恍然大悟。再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朗读,与课中休息操结合起来,“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

再一周,把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字母写写,把遇见的人和物都练习着拼出音节。却原来,一年级老师的嗓子可以不哑,小孩子的眉头也可以不锁。就这么简单,行了。

教了一个循环后,李虹霞第三次教一年级。这次,在使用原来好做法的基础上,她又调整了书写的顺序,不着急书写拼音字母,先开始软笔书法的学习。等到学生能把笔画写得像模像样后,才开始字母和音节的书写,但不多写。然后又“调整”了以往的同步拼音练习册„„

李虹霞说,两周学完汉语拼音很简单,可以帮助孩子提前两个月进入借助拼音阅读。记者采访时,巧遇李虹霞跟同事们交流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她说:学习汉语拼音到底为啥?有无必要在拼音字母的书写和习题上花大量的时间?以前的拼音教学是否剥夺了学生拼读练习的机会?

●博客、博文与亲子,有幸福教室真好

孩子们说,李老师的教室是有味道的,“幸福的味道”。

女生姝含是李虹霞喜欢的学生,她也最喜欢李老师。姝含的父母工作调动到杭州,她要转学。临行前,姝含和妈妈不忍心见面,哭着在电话里跟李虹霞告别。姝含的妈妈最后说,幸亏有“幸福教室”博客。

姝含妈妈在博文《不曾离开》中写道:在心里,我们不曾离开!在幸福教室里,我们一直都在一起。李老师不但有31个潍坊的宝贝,还有一个杭州的孩子。因为网络,更因为“幸福教室”,我和他们的距离好近好近。含没有离开幸福教室,我们的幸福教室又好大好大!

不仅是姝含的一家。子琰妈妈写道:李老师开通了幸福教室,我每天都进去若干次,看到别的家长陆续留言还开通了博客,我觉得也应该开一个。但我是个电脑盲,摸索着尝试,一遍又一遍,我成功了。我自豪地宣布:我被影响了,我很骄傲!李老师在努力,孩子们在努力,我,也在努力!

志远妈妈写道:如果有时间,一定会先到幸福教室看看,再到各家各户串个门,这已成为习惯。有时身边没有电脑,就成了挂念。

凯若妈妈写道:我很惭愧。我在孩子身上付出的还远不如李老师多。我要开博客,为李老师,为五(4)幸福教室。孩子们,我来了,我要和你们一起成长!

溪源家长写道:托李老师的福,开通了博客。以前这是多么遥远的的事情啊!以后它会伴我一生,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李老师的执着不仅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也改变了家长,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喜欢这改变,真的!

钧妈妈在他们娘俩的博客“大手牵小手”中,记了这样一个故事:周末,和钧因一事吵架。钧大急,眼泪和着鼻涕冲我大吼:“我告诉李老师,把你开除幸福教室”。我转怒为笑,他爸也在一旁窃笑。钧又补充一句:“就是告诉李老师,不让坏人进幸福教室”。呵呵,我是不是坏人不说,幸福教室却是孩子心里最神圣的殿堂!

是的,神圣殿堂。在李虹霞的幸福教室里,每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自觉需要。李虹霞外出学习一周,代课老师的感觉是“自己俨然成了课堂的局外人”,因为班里的孩子可以自己组织课堂自觉学习,“当一个老师能让千里之外的孩子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的时候,还有什么教育不能成功呢!”

在由学生、家长和李虹霞共同创作的诗朗诵《有幸福教室真好》里,有这样的句子:

(师)每天,望见孩子们的眼睛/就像望见,满天的星星//每天,看见孩子们的笑脸/就像看见,满园的花朵。

(生)呵!我们笑啦/笑脸全映进,老师的眼睛//老师笑啦,笑脸上闪耀着/最亮的星星……

(生彬)曾经,我是个被认为“孔子也教不好”的学生,同学疏远我、老师嫌弃我,我以为我没希望了。没想到,您把我转到了您的班级,这个改变我一生的决定,让幸运从此与我相随。

(生璞)在那个班里,当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让我“走”的时候,您却领着我去了您的班级,从此不离不弃。我有过四任语文老师,在我的第五任语文老师李老师这里,我竟然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

(家长)曾经迷醉,在你的微笑/妈妈般的笑容,让孩子们亲近温暖//曾经感动,是你的善良/满心的热心肠,胜过孩子们的家长/……/当这段时光成为过往,我们依然会说/孩子们有你,/是上帝赐予的福分/认识了你,真好啊/有你和孩子们的幸福教室,真好啊

●改变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在孩子的什么年龄阶段,完成什么样的教学,对于孩子的幸福人生具有重大的价值。统合语文教学,创造了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了师生、家长的共同发展与成长。

曾被于永正老师感慨“孔子来了也不好办”的学生大彬,两年前留级从外地市转到李虹霞的班里,后来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在作文中写道:

“以前,李老师是我哥哥的语文老师,我哥哥学习一直非常好,而同在一个学校里的我却学习很不好。爸爸妈妈常拿哥哥来说我,我也非常想追上哥哥,但是因为李老师这样的花盆没砸到我的头上,所以一直没有成功。老爸老妈给我报名上补习班,我还是不学,老师也拿我没办法。老师、同学挑剔我,我就跟他们拧着干,后来老师也开始躲我了,我越来越灰心。在那个伤心的学校的最后一个假期,我到了潍坊北海学校。

“让我突飞猛进的是李老师的表扬。我整整活了十年,才被老师真正表扬了一次!我的作文《我和好朋友“书”》,李老师说我写得好,在班上表扬了我,还把我的作文读给大家听。那次真是让人难忘啊!李老师,即使为了你,我也要不懈努力地学习。”

在班里的幸福教室,大彬写了一篇博文《我的老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喝酒的担心。后来大彬妈妈开心地告诉李虹霞,这篇博文对大彬爸爸震动很大,他把儿子的博文打印出来,随身携带,还经常拿出来在酒桌上传阅。

●完全指向国家《课程标准》,学生形成了较为丰厚的语文素养

李虹霞所教班级的学生语文素养,明显高于同龄的学生。

以五(4)班为例,两年前李虹霞接任时,全班仅有4人喜欢语文,占不到10%,一个月后百分百“喜欢”,很多学生还特别标注“非常喜欢”。学生的阅读量显著增大,从过去三年的人均2.6本到一学期人均12本。三个学期共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98篇、古代散文10篇、现代诗歌24首、散文名篇9篇,还背诵了《大学》、《中庸》。

刚接任时,孩子们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朗读。半年后,孩子们在“苏霍姆林斯基纪念大会”上朗诵诗歌《高山仰止》,深深打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和乌克兰客人。李虹霞指导的60名学生,荣获中华诵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小学组冠军。在潍坊市组织的经典诵读演出中,师生合诵《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帷幕。

那个转学到杭州的女生姝含,一年级下学期曾住院两周,同病房的恰巧都是一年级学生,小病友只能读学过的几篇课文,姝含却能把全册课文美读展示,惹得两个小病友的妈妈抗议:

“别读了,给我们孩子留点自尊吧!”姝含转学到杭州后,一直不曾放弃和李老师幸福教室的联系,在李老师的遥控指挥下,姝含和妈妈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亲子诵读”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就在最近,姝含夺得了杭州市上城区的“国学达人”,而她还是用了李老师在一年级教她背诵的《春江花月夜》。

李虹霞的二(1)班学生,识字量是同级部学生平均识字量的两倍,阅读六年级课文已基本无障碍,一年多的阅读量在80万字以上,达到四年级以上阅读量。目前,她所同时执教的两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背诵《古代散文》、《现代诗歌》两本书,速度可以不相上下。大多数学生的字有体有样,近半数超过高年级学生,人人练写毛笔字,有12人参加了书法考级。

李虹霞跨年级语文教学两学年,两个班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一位五年级的家长告诉记者说:“都说年级越高成绩越低,我儿子反过来了,一二年级考六七十分,现在四五年级倒考90多分了!”

受益于学校为开设的绿色通道,李虹霞的二(1)班学期中间从不考试。一年级学年末,孩子们参加全区期末检测,不仅成绩明显高于平行班级,漂亮的书写和极少用拼音代替汉字的卷面,令判卷老师赞叹不已。

2011 年8月30日,李虹霞为坊子区暑期教师培训执教一年级的《风姑娘送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师,现场做了如下点评:

重视字词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李老师的教学抓字音的读准、想办法识记字形、弄懂字义。学习语言最后不是看一个人认多少字,而是要看一个人掌握多少词语,学词要放在重要地位。识字即识词,这节课不忽视词语教学,很好。用拓展的阅读材料来复现和巩固认读生字,用自编自创的生字活动操来复习很多提手旁、足字旁的字,真是寓教于乐,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李老师的统合教学,学生通过识课本的字、幸福读本的字,一年级识字突破两千字,提早一两年进入阅读,很值得肯定,建议研究和推广。

朗读比较充分。学生完整读至少有5遍,每一遍都有明确要求,把读书、思考、圈画结合了起来。

阅读理解提出的要求是合适的。李老师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没有分析课文。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定位上比较合适,主要训练了学生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还让学生去推测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对学生猜测、推断能力的培养。

注意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整节课都重视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例如边读边听边涂画的习惯、正确的读书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来展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说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和”字,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再如仿说环节的句式训练,角色对应的好。

这节课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引入的激发兴趣的诸多元素,如猜谜语、编儿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得不累。

崔峦老师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李虹霞的师傅于永正得知崔老师的评价,特意给弟子打电话说:“这是最高评价了!”

述评之四:

潍坊有个李虹霞,是因为花儿遇到春天

谈起她的“统合教学”,李虹霞首先说的是,潍坊教育环境的活力创新、教育教学科研氛围的宽松浓厚,恩师于永正对她“手把手、实打实地教”的点拨指教,还有她一直心存感激的若干位。她说得最多的一句是:“花儿遇到了春天,没有不开放的道理!”

有道理。潍坊市教科院的语文教研员薛炳群老师,编著了一部《潍坊小学语文名师地图》,记者应邀为该书所作的序就是《花儿遇到春天》。其中说:

日前,潍坊市教科院在坊子区的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举办潍坊市小学语文名师高端论坛暨李虹霞“统合语文教学法”推介会。来自全市包括镇街学校的26位小语名师,精彩纷呈,蔚为大观,可谓“人人操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

近年来,与潍坊教育的整体创新发展相适应,教科研工作也进入了最好的时期,尤其是小学语文界,高手云集,名师辈出,一茬更比一茬强,呈现出令外地同行羡煞的“潍坊小语名师群”现象:毕迎春的“1+X单元授课教学”、赵红的“单元过关教学”、韩兴娥的“海量阅读”、李虹霞的“统合教学法”、王香兰的“作文生活化”、吕映红的“赏评教学法”、赵晓蕾的“自主/对话教学法”、孙爱蓉的“自能学习教学法”……

能“自立门派”成一家之言的潍坊小学语文教师,可达四五十人。他们不仅带动了市内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大部分也在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有些老师还把课讲到了境外、国外。各地前来观摩考察者,有老师自发来的,有学校安排的,有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纷至沓来常年不断。好几次全国研讨会,设计规模二三百人,报名的五六百人,实际到会的往往上千人。与会代表之外的同行们,在会场两侧的走廊上一站就是一天。有些老师甚至宁愿“憋”上半天不去厕所,也不舍得漏过一个环节。

有一组数字意味深长:小学段的潍坊“特级教师”,第二批20位中有9位语文教师、第三批16人中有10位语文教师;2009年第二届“潍坊名师”小学段的11位中有9位语文教师;2009年潍坊的3位“齐鲁名师”全是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潍坊小学段的14位省“特级教师”中有11位是语文教师……各个名师的成长都有各自的原因,很难找出一个固定的模式。但与名师交谈起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花儿遇到了春天,没有不开放的道理。

这自然不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花儿,都能够抓住春天的机遇,灿烂开放。

李虹霞是于永正老师的真“徒弟”,2005年10月举行的拜师仪式。于老师是全国著名小语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2年12月教育部在南京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之所以收她为徒,于老师后来专门写过一篇《愿霞光满天》的文章。其中说:

第一,我看重的是虹霞的人品,山东人的美德,她身上几乎都有;第二,看重的是她的创造性的、具有远见的教育、教学。她是个工作狂,但是,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的拼命三郎。

有谁能经常打电话和我研讨教育、教学,而且一打就是半小时、一小时?有谁能在高速公路出口拦车,为的是要我当面指导朗读课文?有谁能让我把上课板书的字一一写给他看,尔后一丝不苟地临写?有谁能把我的朗读录下来,一字一句模仿到深夜?李虹霞。追求完美若此,追求至善若此,岂能教不好语文?

有谁能把学生带到家中住宿、辅导?有谁能细心到把历年来中考、高考试卷中易读错的字,汇总在一起教学生逐一认读,而且认了之后回家去“考”家长?有谁能不厌其烦地把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单元过不了“关”的字(即不会默写的字),逐个写下来(字写得很大),贴在每个学生的语文课本的扉页上,让该生天天与它们见面,而且再不厌其烦逐一抄送给每位家长,让家长辅导过“关”?李虹霞。以情教书若此,学生焉能不被感动?细到这个程度,实到这个份儿上,什么学生教不好?” 有谁能调到外地,学生竟不顾路途遥远,跟着转到他的班级来?有谁能当家长得知老师不再教他们的孩子,而联名写信强烈要求老师留任的?李虹霞。老师成了学生追捧的偶像,成了家长放心的人,教育能不成功吗?虹霞已经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我还能说什么呢?.......[ 记者感言]

对李虹霞来说,教育已不仅仅是饭碗甚至事业,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选择自强不息,她把语文教学融为生命的渴望;选择孜孜不倦,她把经典诵读锻造成语文素养的阶梯;选择热情似火,她对教育乐此不疲。李虹霞说,将语文教学“统合”之,创设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本文原载于《山东教育》2012年1-2合刊,李虹霞老师为该期封面人物)

本信息来源于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61

第四篇:李虹我们的课程

去曹文轩的《草房子》旅行

——悦读轩文学社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

钱老师让我说说我们的课程建设,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听过几次关于课程建设的讲座,但都如站在地球上用肉眼看星星,只看到其闪光,若没有一点天文常识,我只会说:看,天上有星星。至于什么星,大小、质地、离我们有多远,一切的一切都无从知道。

今天,我坐在这里看课程这颗星星,我认认真真地看,踏踏实实地做,努力做到我觉得准确。

要做一个关于书的课程,是跟我的童年生活有很大的关系。从小父母外出工作,就是现在所谓的留守儿童。和父母在一起度过完整的一天,那是很难得的事。而这时,我找到了它——书。从不会因为太忙而不能陪我,只要我需要,它可以随时陪伴我左右,在书中能找到很多我需要的。而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把这个告诉其他的孩子们。

而选择做一个关于曹文轩的书的课程,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借《草房子》这本代表作,做一个自己认为对的课程。

我们班级将这个活动社团称之为“悦读轩”,意思就是快乐地读曹文轩的作品。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界里,有一个人的名字总轻敲我们的心灵,他就是曹文轩先生。曹文轩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以农村为背景,以农村孩子为写作对象,刻画农村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成长经历,他的作品总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一、欣赏自然美,会爱这一方乡土。

在曹先生的笔下,总有着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水乡景色。

曹先生说:我的作品之所以是我的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风景元素。从写作上来看,离开风景描写对于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然风光的描写,似乎成了曹先生的文学作品的商标。

我们为什么要去欣赏这些关于自然风光的描写,是因为我看到了曹先生写的一段话:风景描写最能体现写作功夫,若把自然风景描写得不落俗套,而且把它

与作品的情调、氛围和人物的情境融为一体,这是很难的。我小时候曾抄写过大量的描写自然风景的片段,这对我今天的写作受益匪浅,从中得到的恩惠无法用语言表达。如果没有当年的这些植入,我今天的作品绝对不会如此有特色。自然世界如此浩瀚,它自身构成的是一本奥义书。自然风光是自然世界,也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让小孩去读那些没有风景的作品是非常糟糕的。

例如这样优美的文字:

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它们分别用做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或活动室、仓库什么的。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中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这里的富庶人家,都攒下钱来去盖这种房子。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每天让学生搜集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诵读,摘抄,仿写,感受自然之美,心中升起美好的对自然的爱恋,利用假日里去看看村里乡里的景,譬如我们学校对面的那一片油菜花,看了自然就会有内心的涌动,不管涌动的是什么,让它化作文字,长可以,短亦可。

二、摸索人性美,善待平淡人生

在这如诗如画的水乡景色中,曹先生融入了苦难、人性、道德、温情、民族气节等元素。处处感受到曹先生对人性美的颂扬,每一个孩子成长经历中的这些人性的美好,正是化解他们苦难的法宝。

杜小康:油麻地最富庶人家的“大少爷”,突然之间却沦为家境一贫如洗的学生。一个14岁的少年面对着人生中的第一次巨大变故,没有表现出软弱和哀伤。杜小康就是在万顷的芦苇荡里,学会了忍受孤独,在暴风雨中突然长大了,坚强了。他充满自信地独立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再依赖大红门的庇护,甚至不依赖于父亲。杜小康并未失学而失去自信,也未因失富而失去自尊,走出校门的杜小康却被校长看做是最有出息的孩子。大自然是杜小康的真正课堂,苦难才是杜小康真正的导师。杜小康在大自然中学会了坚强,并保持着做人的优雅与自尊。

桑桑:本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孩子,也是油麻地小学最宠爱的孩子。在桑桑14岁的年轻生命里,最深刻的体验该是对生命的眷恋。在那段死亡一步步逼近的时间里,桑桑第一次体会到了生命的软弱和孤独。但被无边的爱包围着的桑桑很少感到害怕,因为同学和老师的祝福与安慰。他看着那些努力想为他做着一些事情的人们,桑桑饱含了感激。所以桑桑执著地固守着生命,即使是在最后的日子里,依然那样美好地去看一切,去想明天。桑桑在大自然中,在许许多多爱着他的人中学会了思索,懂得爱与美,体验了生死离别的痛苦与欢欣。

还有秦大奶奶、陆鹤、细马。

他们的生活经历,让我们回味悠长,让我们的孩子谈谈对成长的感受、谈谈成长的内涵,鼓励孩子们去看看电影《草房子》。

让我们这些在温室里成长的孩子坚持用眼睛观察生活,用感觉体验生活,用思想审视生活,用心去在意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美的力量!因为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的对比中,审视着自己,修正并超越着自己,以求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第五篇:李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简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

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设计思路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

人物形象,最后总结文章的发展脉络和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

我们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豪杰侠士。

二、教师简介作者及《红旗谱》的内容及主题

1、作者简介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人。1925年梁斌人蠡县高小,他在共产党员张化鲁、宋卜舟等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接近新思想、新文学、进步刊物,中国大文学家的作品给予其很大影响。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当国民党发动“四?—二”大屠杀之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参加革命,积极投入反割头税斗争。1930年在保定二师读书期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北平加入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在北平被捕,出狱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剧院表演系,1935年协助路一编辑《晨报》副刊。

1937年5月,梁斌在蠡县加人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先后写出《千里堤》等剧本以及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又据此改成中篇小说《父亲》,成为《红旗谱》的雏形。1939年春兼任冀中游击十一大队政委。同年带领剧社全体人员赴华北联大学习。1941年任文艺干校副校长,1949年任湖北襄阳地委宣传部长兼《襄阳日报》社社长,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社长,1955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1980年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后调入天津任文联名誉主席。

20世纪50年代后期,梁斌经过二十余年的酝酿和探索,成功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旗谱》。作品问世,宛如平地一声春雷震动文坛,很快被改成电影。《红旗谱》先后几十次印刷,印数高达500余万册。随后出版的《播火记》、《烽烟图》也达到相当高的印数,是我国建国后创作界与出版界十分罕见的现象。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大贵、运涛等农民运动的骨干和贵他娘、运涛他娘、春兰等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一时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作品影响走向海外,在世界文坛赢得很高的声誉。《红旗谱》等三部作品被人们誉为“折射时代风云的一面镜子”。

2、文章写作背景

梁斌从1935年开始酝酿《红旗谱》。头十年中,他写了大量文章,《红旗谱》中很多人物、情节在这些作品中初具雏形,如《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等。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

1953年6月,梁斌正式开笔《红旗谱》,一年后完成《红旗谱》第一部初稿。梁斌的创作状态异乎寻常,他完全沉醉在《红旗谱》中,每天伏案疾书十多个小时。梁斌曾这样描述:“我的创作欲、灵感升到高潮,欲罢不能。黎明起床,略作洗漱,即开始写作。早餐时间已到,我还没有写完一个节目,当我写完一个段落,饭时已过。午餐晚餐无不如此。有时写着写着,想起我还未吃饭,其实两顿饭已经过去了……”

梁斌夫人散帼英回忆丈夫创作《红旗谱》时的日子说:“他就像傻了一样,送饭就吃,不送就饿着。不跟人说话,别人说话也不听,但谈起《红旗谱》中的人物时,他马上眉飞色舞起来。写作之后,他脑子仍处在亢奋状态静不下来,除了失眠还是失眠。”

那时候,他脑子里除了《红旗谱》,什么都没有。夏天和人聊完天,总忘拿扇子,一个夏天丢了100多把扇子。夏天,武汉燥热,汗滴常会打湿稿纸。为此,梁斌想出了一个“湿被单降温法”。他把被单沾上凉水,挂在屋中,再打一盆冷水,泡上一块毛巾,实在热了,就用冷毛巾擦头、擦洗身上;还热,索性把冷水盆搁到桌下,把两脚放在凉水里。

终于,共计120万字的《红旗谱》三部曲长篇画卷,即《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问鼎文坛。

三、速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卡片出示应掌握的生字,教师领读:

滹沱hūtuó 撅 juē 髭 zī 跳哒da 仄zè 摩挲suō

2.小组讨论,理清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朱老巩、严老祥、虎子、冯兰池、严老尚等。

环境: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故事情节:

1段:序幕2~27段开端 28~78段发展、高潮 79~80段结局 81~86段尾声

四、质疑研讨

方法:分小组研讨,最后老师总结答案。

(一)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文句吗?讨论后总结如下:

1、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他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他把辫子盘在帽盔上……)

2、通过人物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挖苦咱庄稼人……)

3、护钟斗争后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

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为自由斗争的精神。

(二):理清情节,感受朱老巩的英雄壮举

方法:让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强的一位同学来复述故事梗概,其他同学做补充,抓住文章脉络(可在课前布置预习)

第一部分(1)冯兰池要砸古钟。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地点。

第二部分(2~80)朱老巩护钟。其中包括:准备护钟、舍命护钟、护钟失败三个层次。

第三部分(81~86)朱老巩含恨去世。

(三):根据故事情节讨论:

1、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找出反映他人反应的语段,指明朗读。

[讨论后明确]: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却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除了偷偷落泪外,没有人施以援手。

2、锁井镇的古老乡亲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讨论后总结]反映了当时农民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畏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于地主的剥削,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阶级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也正是他们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灰色。

3、朱老巩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讨论后总结]这样的结局告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四)人物形象分析

1、尽管朱老巩护钟失败,但这位“燕赵侠士”的形象却鲜明地铭刻于我们的印象之中,这要归功于小说成功的人物刻画手法,那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呢?给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

[学生讨论后明确]小说主要运用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刻画了朱老巩、严老祥、冯兰池、严老尚等人物。

2、分角色朗读朱老巩与严老祥对话、朱老巩与老祥大娘的对话、朱老巩与朱全富的对话、朱老巩与冯兰池斗争时的对话,小组讨论朱老巩是怎样一个人?教师抽查,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做补充。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性格)

[明确]朱老巩极富有正义感和叛逆精神,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气愤填膺,揭露冯兰池的横行霸道,足显他的正义凛然、嫉恶如仇;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反抗和斗争方式;面对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倔强叛逆;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与冯兰池唇枪舌战的斗争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笔昧心帐;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返顾举刀护钟;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在朱老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

(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分步进行分析,也可综合分析)

3.找出描写严老祥的语句,仔细品读,综合分析严老祥的性格。

(1)当听到朱老巩要和土豪霸道们对抗时,严老祥是什么表现?反映他什么性格?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讨论后明确:严老祥具有怯懦的、委曲求全的性格,即使认识到“砸钟”背后的阴暗实质后,他仍然无法抛除已深入骨髓的软弱、自保意识。这正是他弱的一方面。

(2)当看到朱老巩与冯兰池做着无畏斗争后,严老祥是什么表现?

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讨论后明确:严老祥终于觉醒,勇敢地站在了朱老巩的身旁,与朱老巩并肩抗争。这是他勇的一面。

[总结]由此看来,在严老祥身上表现出的是老一代农民觉醒的过程,他性格里兼具了勇与弱的因素。

4.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冯兰池、严老尚的性格特征。(进行此环节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人物性格的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在这里教师只做些必要的引导和总结即可)

[总结]冯兰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心黑手辣、仗势欺人、贪婪霸道、阴险狡诈。

严老尚则是地主阶级的帮凶,他老奸巨滑、阴险毒辣、狡诈虚伪。

(五)分析文章的主题 学生活动:根据以上学习,综合小说的背景、事件的经过、结果、以及双方矛盾,讨论小说的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清末民初冀中锁井镇丧心病狂的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四十八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四十八亩的凭证古钟,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挺身而出护钟的故事,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丑恶的嘴脸,赞扬了朱老巩、严老尚等老一代农民的觉醒和为了自由敢于抗争的精神。同时告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六)学生活动

情感交流: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形象,谈谈喜欢他的理由。

五、写作借鉴

1.景物描写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那滹沱河、千里堤、高高的白杨树,都充满着诗情画意,那地方风情、民风民俗都洋溢着乡土气息和民族感情,构成富有魅力的冀中风景画和风俗画。

2.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如朱老巩和严老祥关于护钟的对话,及朱老巩舍命护钟等部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活脱脱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

3.作品大量采用精彩的群众语言,通俗简练,自然流畅,雅俗共赏。不但人物对话口语化,叙事写景也简洁明快,洋溢着浓厚的冀中乡土芬芳。

六、布置作业。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下载李虹霞-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虹霞-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李虹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李虹心得体会 李虹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警察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优秀品质,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她凭着对警务事业的无......

    李霞简历

    个人简历姓名: 李霞 性别: 女 民族:汉族 工作经验:12 年 毕业学校: 南京政治学院 出生年月: 1972年9月 联系电话:*** 学历: 本科 专业: 经济管理 住址: 原居住北京市海淀区,目......

    学习李虹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李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法规科近期,我市在党员中开展了向李虹同志学习的活动。我认真学习了市公安局天津派出所天津路社区警务室民警李红同志的事迹报告后,深受感动。李虹同......

    读史金霞《重建师生关系》

    也许培育美好并不遥远 ——读史金霞《重建师生关系》 本书的作者史金霞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从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眼睛写出了最平凡也是最真实的一个个有关她和她学生们的......

    李春霞先进材料

    个 人 总 结-东河区回民街道办事处黄土渠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春霞 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足迹,油然而生的是荡气回肠的颂歌:从屈辱到奋起,从停滞到腾飞,从衰落到鼎盛,从......

    李艳霞先进材料

    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先进个人事迹 开封市龙亭区牛庄学校 2012年11月13日 李艳霞 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先进个人事迹 开封市龙亭区牛庄学校 李艳霞 加强教育法......

    李霞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的乐趣 育英小学李霞 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能让学生体验生活之甘甜 ,能让学生快乐,轻松作文。为此,本人针对语文教学的乐趣作以下浅谈。 一、突显......

    李霞好书推荐词

    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推荐词 李霞 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这是我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本书是陶继新老师教育讲演录的精选,包含了“读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