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生活的升华,精神的寄托

时间:2019-05-14 20:2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生活的升华,精神的寄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生活的升华,精神的寄托》。

第一篇:散文:生活的升华,精神的寄托

散文:生活的升华,精神的寄托

我们一说到散文这个名词的时候,就会想起我们经常所说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在上了一个学期的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研究这一门课之后,对散文,我在心里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一. 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在大的范围内我估计大家都会同意这个观点,这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所有的散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虽然作者在文章的结构上和措辞上看似很零散很零碎,仿佛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想表达什么。但是,纵观全篇,总能找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作者在看似平常的言语中,描写出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或者是生活状态或者是一种说法,其中灌输自己的思想,从而构成整篇散文。

就像是鲁迅的《雪》,全篇都是描绘江南雪景的柔美和北方雪景的壮美,这看似就是在描述南方和北方的雪而已。其实不然。鲁迅的童年是在江南度过的,他写江南的雪必然会引起他童年的回忆。他追忆那“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逸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日的腊梅花”,“冷绿的杂草”。鲁迅在文章中深情地怀念着童年和青春的美丽。但鲁迅也沉重地感到和清醒地懂得:青春虽然美丽多姿,却也有它软弱、短暂的一面,就像那“雪罗汉”,尽管它“明艳”、“洁白”、“闪闪发光”,却经受不住“晴天”,也经受不住“寒夜”。而鲁迅笔下“朔方的雪”,它摈弃任何温情,“决不粘连“;它努力振作抖擞,“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朔方的雪”的“精魂”仍然顽强地存在着,并且光辉夺目,“闪闪地旋转”,“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朔方的雪”也正是当时鲁迅的形象写照。当我们单纯地看待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仿佛只是看到鲁迅在单纯地描写南北两地不同的雪景,但是细细斟酌,你会发现,雪的精神这一主线一直贯穿在整篇文章之中:从南方软弱的雪到北方壮烈的雪。但明显可见,鲁迅是更喜欢朔方的雪的,南方的雪和平恬静,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而这恰恰就是当时的鲁迅所要表达的精神,他想要在散文中体现像北方的雪那种不屈不挠的的精神,但是他却没有明显地说出来,而是通过两种雪景的不同写照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贯穿其中,不经过仔细地品读与欣赏,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我们是很难从散文中理解到作者的真正意图。

所以,散文之所故意让人以叫散文,是因为它的形式和篇章布局很散,但是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却是紧紧地凝结在文章的每一句话中而不让人轻易察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神不散”。二. 散文是生活艺术的升华

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散文都是作者对生活现实的一种描述,他们有时候写写自己游玩所看到的山水,有时候写写家乡他乡的风景,有时候甚至吃饭喝茶也能成为他们笔下的素材。他们总能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察觉到最不易让人察觉的部分,从而让生活成为一门艺术,而使生活本身得到升华。

像是周作人的《喝茶》,全篇文章主要是写周作人自己对喝茶的认识和体会,细致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关于喝茶的地方习俗。首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已经说了:“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随后就开始说他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文中讲了茶的历史,要喝什么茶,茶要怎么喝以及喝茶要配什么茶食,都一一娓娓道来。最后以日本用茶淘饭说到这样的吃法中国也有,但只是因为穷困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因而感到可惜。全文以喝茶开头,以喝茶结束,但是作者对于生活的喜爱与情趣是隐隐可见的。周作人单单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并且把喝茶这件小事一点一点地从各个方面展开,从而把喝茶这种生活的小事提高到精神艺术的层面上来,使喝茶不仅仅是喝茶,而是生活中的一种情调:“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淡泊的言语,勾勒出一种喝茶的境界,一种理想,一种对时间的漠视……瓦屋下,纸窗内,把外面的俗尘屏蔽了,偶尔抿一口清茶,淡淡的苦味在舌尖和齿间停留,隐隐弥漫出幽幽的清香,人生的烦恼,生存的苦痛……都淡忘了。周作人在喝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所以写成文章。

日常的小事只要用心去观察与品味,也是人生的大学问。很多散文喜欢捕捉生活的小细节,把生活的细节提炼升华,从而使生活也成为一门艺术。三. 散文是作者精神的寄托

都说“诗言志”,殊不知现今所有的文章中都可以表达作者的某一些感情,散文也不例外。我觉得散文是很多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在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中,也包含了作者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以及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古代的人写诗写词表达自己的胸襟与报复,宣泄自己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活在当代的我们也同样拿着笔把自己的想法书于笔下,将自己的精神思想寄托于文字之中。

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看似只是在写作者在独处时所看到的荷香月色,其实不然。这是作者朱自清在月夜所作的一次精神隐逸。他写道:“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作者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便暂时离开妻儿,独自出门散步。这荷香月色与现实世界相对,作者需要暂时的精神逃逸来缓解心灵压力。在朱自清的精神漫游中,它成了朱自清暂时的心灵休憩之所,慰藉着朱自清由现实牵扯而产生的精神困顿。在文中对荷花、月光树影的出色描写中,朱自清放开了平时的理性枷锁,尽情地去享受感觉得盛宴。一个个比喻纷至沓来,荷香月色的世界变成了一个轻灵的女性化的世界,既纯洁又感性。它满足了作者暂时摆脱现实牵扯的愿望,又在艺术的世界中满足了作者对女性感性美的欲求。朱自清的这些欲求不敢再现实中表现出来,所以他才想摆脱现实中的压抑,而把自己的欲求隐藏于自己的写景散文中。可以说,作者是把自己想要追求宁静安逸的生活自由,但现实生活却得不到这样的满足,便把这种理想寄托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之中。

散文也正是有因为有追求人生的理想,有作者的精神寄托,才使散文品读起来更加有韵味而不至于嚼之无味。

以上就是我对散文这一文体的认识。

第二篇:寒冬的寄托散文

雪花纷飞,舞女似得妖娆。——题记

“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死寂沉沉。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下雪我总会到院子里去发一阵“疯”。用手去捧雪,去滚雪球,那个时候好像不怕冷、不怕凉,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下雪了?!呀,下雪了!…”清晨一声尖叫声把我从梦里叫回到现实。“姐,你快起来,下雪了。”弟弟语气里有藏不住的喜悦。“哎呀,不起,冷死了。”我把头埋在温暖的被窝里,闷闷的说道。

我仍旧躺在床上,但是已经没有了睡意,院子里传来弟弟一声声的笑声。我不满的起床。“哟,小懒猪起来啦。”妈妈眼睛里含着笑意。“妈,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我边喝牛奶边问道。“下雪了啊。”妈妈跟小孩子一样欢快的说。

中午,雪已经不再下了,从窗户往外面看,白茫茫的一片。好漂亮是我对外面景象的评价,我再也在屋子里呆不住了,跑出屋子,飞奔到大街上。

一切都是白的。屋顶是白的,树枝是白的,街道是白的,雪人是白的,白的有点刺眼,但是让人忍不住去喜欢。

静静的走在大街上,听着脚下雪被踩踏时发出的声音。我忽然又想起小时候下雪的情景。

“呀,妈,下雪了。”刚刚起床,看到外面白茫茫的一片。“恩,是啊,等一下就跟你爸爸去扫雪吧?”“好啊好啊。”我仰着小脸望着外面,压不住等一下就去外面玩的激动的心情。

“爸爸~,走了,你快点。”已经等不及的我,拉着还没有吃早饭的爸爸就往外跑。

“哈哈哈,……”看着落在手心里的雪花,仰起脸对着爸爸笑。“爸爸,为什么雪是白的呢?为什么学会化呢?”我歪着小脑袋问爸爸,爸爸却不告诉我,只是对着我笑。我看着爸爸笑了笑就有低头去玩脚下的雪。

那一次玩得很开心,一整天都是笑着的。现在想起来心里都还是暖暖的。

现在我长大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在下雪的时候仰着脸看雪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跟爸爸一起玩雪了。

现在的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不愿跟父母说的秘密了,现在的我向往自由了,就像现在那飘舞在空中的雪花一样,好像就那样自由自在的飞舞着,不管有没有人观看,不管有么有人鼓掌,就像那样一直一直舞着。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化成水,化成水蒸汽,再回到那片属于我的白云上,过一段时间就再变成雪花飞下来。

雪,即使无香,人会有我伴着她。

雪,纯白无暇,没有瑕疵。

雪,飞舞在空中,冬天的伴侣。

此时,忽然之间就觉得,在北方着寒冷又漫长的冬季,有了新的寄托希望的东西了。

第三篇:失落情感的寄托散文

对于R来说,男一女之间的爱早已被埋葬了,在爱活着的时候,她拥有过、也尽情的享受过,然而爱却在她并不经意的时候悄然枯黄、萎一缩、死去、消失。。。她不知道是自己在幸福中亵渎了爱,还是自己在生活中把爱放错了位置,总之爱就这样离她而去,似乎永不再回来。

初识R时给我的印象是,除了端庄大方外,更重要的是她那份独有的衿持,没有几句话我就知道她是个不凡的女子,谈吐简洁,有章有节,如果是一个没有一定的的社会知识和相当文化底蕴的人是不可能想像的。其实我们招聘的只是一般工作人员,并不需要更高的素质,所以工资报酬并不高。R被顺利地录用了。她很感谢地向我欠了欠腰,我心里突然涌现出一种莫明其妙地遗憾;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便随口对她说了句:其实这份工作并不适应你。她怔了一下,眼睛突然潮一湿了:“我能做好,我需要这份工作!”我知道他误会了,但我没有解释。只是向她摆了摆手。

以后很长时间我才知道R的一些情况,在此之前R有个温暖幸福、经济宽裕、充满悠闲而快乐美满的家。但三年恩爱七年之乱,总之还是路归路桥归桥了,追究夫妻半路分手的原因,众说分纭,无一是终,但单亲儿女是最大的受害者却是无可争辩的。有人说世上的姻缘是有期限的,也有人说男一女恩爱只能是穷长则富短,还有人说痴一男怨女们只能同舟却不能共济,不是男人留恋路边异花忘了回家,就是女人红杏出墙顾不了许多。正如一位名人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日后的时间里,有很多条件优越的追随者如潮如澜来到她的身边。无论周围人怎么劝说和引导,R只有一句话:我心已经死了,不会再爱了。

再次见到R时是在她的工作现场,她脸上挂着疲惫,显的有些力不从心,我对她说:依你目前的经济状况大可不必再来从事这份工作。她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我想让儿子过的更好一点。孩子跟着我很委屈。。。说着眼圈又红了。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自己宁愿背着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也甘心不愧。

据说,女人一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当月亮,靠太陽发光,即便太陽上有黑子,也只能任其自然,为的是光芒永不消失;另一种是自己当太陽,最终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留下的遗憾只有一个字:累。我不知道R会属于那一种,但我从心里为她祝褔、为她祈祷。。。

第四篇:青春肉体,升华灵魂散文

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大多数挂在嘴边,有关青春的问题都是“青春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生命当中需要青春?”然而,青春到底是什么呢?青春的肉体与灵魂又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关系呢?

青春是悠扬歌曲里一段拥有节律的音符,是一首歌曲必不可少的元素;青春是滔滔大海里一滴微不可测的水滴,是所有大海最为基础的组成成分;青春是漫长之路里一段特殊的旅程,是每个人生的必经之路。青春,就是现在的我们所追求的!而只有我们的肉体拥有青春,我们的灵魂才能够得以升华。青春的肉体是升华灵魂的必要条件,青春的肉体是升华灵魂的物质基础,青春的肉体是升华灵魂的关键因素。青春肉体,升华灵魂!

“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一种精神状态。”青春与一个人的年龄无关,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使我们对待任何困难都绝不退缩。处于现实而并非幻想世界的我们理所当然地会觉得青春都是稍纵即逝的,但是,我们的灵魂是可以永远存在的,它绝对没有寿命,也没有时间限制。如果一个人只能全身心去做一件事,那就是青春。纵使青春留不住,但伴随青春生长出来的回忆,划过皮肤的温度,对未来呐喊的分贝,我们曾珍惜彼此的那些感情,都是能用文字、图片和音乐记录下来的。这些美好的回忆,会永远跟着灵魂存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上空。灵魂,使青春的肉体有了存在的价值同时也延长了生命的价值,肉体会逝去,但是灵魂常在,生命的价值也因而常在。

也许我们又会产生疑问,我们的肉体如何才能真正获得青春,从而升华我们的灵魂呢?现实是残酷的,但是人心未必一定要残酷。在花花绿绿的复杂社会当中,充斥着许多不利于我们追寻青春的不良因素。我们冷漠,我们总是觉得好人没好报,只有做坏人才能避免自己受伤害,却不知冷漠正无情地侵蚀着我们内心原有的一丝善良。我们在冷漠的感染下,与青春渐行渐远,渐渐地,我们发现我们无法追寻得到青春了。于是,我们蓦然回首,拾起当时丢掉的最珍贵的善良,开始立志努力做个好人,青春悄然无声地来到我们面前,它跟我们打招呼了,告诉我们这样做才是正确的,我们的灵魂渐渐升华,生命价值之花也璀璨地绽放了。

冷漠是我们在追寻青春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可怕的敌人,而逃避,也是冷漠的共犯。许多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逃避,逃避能避免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实际上,这句话只是给许多爱逃避的人提供了一个逃避的平台。逃避,就一直是输家。唯有面对,才是要赢的第一步。青春需要我们的肉体去挑战许多不可能,最终,将不可能变成现实,青春的胜利便是属于我们的,同时,灵魂的升华也是我们笑着说出来的成功。

不再冷漠,不再逃避,青春的肉体,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青春的肉体,将会升华我们的灵魂,将会延长我们的生命价值,点亮充满光辉的未来之灯。

我们的青春,将不再迷茫;我们的青春,将充满希望;我们的肉体,将拥有青春;我们的肉体,将充满活力;我们的灵魂,将永伴青春;我们的灵魂,将得以升华;生命的价值,将长久延伸;生命的价值,将焕发光芒。青春肉体,升华灵魂!

第五篇:《大学生的精神升华》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读书报告

文章题目:

授课教师:

上课地点: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联系电话:《大学生的精神升华》读后感

完成时间: 2012年4月11日

《大学生的精神升华》读后感

摘要:大学,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与支柱,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于未来,是每一个懵懂孩子学习所向往的最终目标。目前,因为不完善大学的教育体制,加上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本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学仍然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情况,这也说明大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字:自由 大学的理想 精神贵族 考试 大学体制

当初刚看到题目《大学生的精神升华》时,我便决定阅读这篇文章,因为它和我们大学生以及大学生活关系很密切。在读完之后,有那么一点点的想法,结合在网上和书上搜集的一些内容,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

《大学生的精神升华》是雅斯贝尔斯在对大学教育进行思考之后所作的一篇文章,其中涉及大学生活的两大主体,即老师与学生,以及两大主体的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还有就是大学的本质与大学的理想。本文的第一句话“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便说明了大学的本质。既然作为学校,教育与接受教育便是大学第一职能。大学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学,说明它与小学、初中和高中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便是这句话的后半句所表明的意思:大学是特殊的。大学生不仅要在大学学习知识,更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

一自由

雅斯贝尔斯先生非常强调大学自主和学术自由,认为自由是大学之生命的首要原则,这其中便包括大学生的自由和大学教师的自由。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必须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的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我们必须具有学习的自由;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他们的责任是传播科学真理,因此他们必须有教学和研究的自由。我认为雅斯贝尔斯先生所强调的这种自由不仅仅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它是一种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自由,即大学生可以选择去学什么,大学教师可以选择去教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一种去不去做的自由。

二大学的理想

关于“大学的理想”这一方面,雅斯贝尔斯先生并没有给出多明确的解释,我认为大学的理想就是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大学的理念、大学的理想的实现,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依赖于理解这一理想,并将它广为传授的单个个人”,让它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则是次要的。

三精神贵族

作者认为,“精神贵族是从各阶层中产生的,其本质特征是品德高尚、个体精神的永不衰竭和才华横溢,因此精神贵族只能是少数人。”。同时大学的教育观念应当指向这些人,应该让大学生朝着“精神贵族”这一方向发展。

四考试

作者认为,“通过一连串考试,一步一步的抵达目的地,这种方式对不能独立思考的芸芸众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对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考试则意味着自由学习的结束。”。大学生有大学生的自由,我们必须懂得该去学什么,该去做什么。我们应该主动去学习,为自己定下人生的目标,然后去为之拼搏,为之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让别人领着我们走,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

五大学体制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并非是一个教育强国,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是很不完善的,而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世界各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等诸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发展教育是我们的第一任务,而良好的教育体制这是发展教育的第一步。

下面列举一下中国当今大学教育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一(1)采用应试教育,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习;

其实,不要说小学、初中和高中如此,大学生也依然是这样一种状态:试卷考什么,我们学什么。在大学,虽然分数不再是全部,但它依然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奖学金,保研,考研等等。

(2)只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教育;

目前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依然是一种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记笔记,然后课后去做作业这样的状态,我们学到的只是理论,只是知识,我们不知道这些理论,这些知识究竟该去用到何处,究竟该怎样去用。

(3)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的学生不受企业欢迎。

大学的学科设置与市场的存在严重脱节,大学里的很多学科并不是市场所需要的,一旦失去了需要,这些学科便失去了它们所存在的价值。因此,这些学科的继续存在,不但会造成大学资源的浪费,学生毕业后能力不足,不会得到企业的青睐。

(4)大学的扩招制度

始于上个世纪末的大学扩招风席卷了全国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近五年来,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由2000年的107万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再到2011年的660万,预计今年要达到680万。与此同时,大学教育资源随之紧张,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升反降,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普遍降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在人流涌动的就业市场上,大学生们的就业率明显下降。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学教育体制势在必行。当然,要说把中国的推行了几十年的教育体制一下给过来,这是不太可能的。改革步调虽然可能慢一点,但一定要去做。

下面是几个改革方案。

一从实际出发,从已有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出发,充分利用当代网络科技成果,建立全面的面向目标、面向社会需要的教育体系。

二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建立一个全民教育、全程教育的教育体系。

三解放对求学者的不良制度束缚,彻底革除应试制度的弊端,建立起由求学者自由选择,能充分发挥求学者潜能的,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四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资源,建立起教、工、科、研相结合的,具有高社会效益的教育体系。

其实,问题不仅仅出在大学教育体制上,大学生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完全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的事情。就业观念差,总想着毕业后便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而不愿意从底层做起。还有,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不能面对和接纳现实,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真正希望之所在。发展教育毋庸置疑,但我们必须走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天。

[1] 雅斯贝尔斯全名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

日—1969年2月26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

[2]《大学生的精神升华》节选自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 北京,三联书店,1991,178

[3] 纽曼,大学的理想[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 185 页

下载散文:生活的升华,精神的寄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生活的升华,精神的寄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灵的升华 精神的审判

    心灵的升华 精神的审判----评电影《东京审判》《东京审判》作为故事片由导演:高群书 主演:刘松仁 英达 等。用第一人称叙述, 以《波茨坦公告》后日本战败, 胜利国在东京对东条英......

    我的作文——《学会寻找精神的寄托》

    学会寻找精神的寄托生活是一本最全面的立体百科全书,只要认真去读,用心去发现,就会给你许许多多的启示,让我们受益无穷。 昨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有两名在沙漠中与同伴失散的人,他......

    我为什么从佛教找到了精神寄托

    问:我为什么从佛教找到了精神寄托? 答: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简称,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教,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

    企业在我心中演讲稿--我的衣食父母,我的精神寄托

    我的衣食父母,我的精神寄托——企业在我心中演讲稿十九岁参加工作,十二年过去了。从当年不谙世事的学子,到现在为了明天不找工作而努力工作着的我,咋眼见到“企业在我心中”的题......

    生活散文

    愿岁月静好 我从不读别人的故事只过自己的日子因为害怕别离宁愿选择一个人遗世孤独从此只在心中筑起属于自己的柳岸霸桥送别一个个蒙尘的春夏秋冬看过了太多的人情薄凉便......

    露珠在升华,雪花在飘飞散文

    枯黄的野草遍布在小河边,忽然长出了嫩芽,在嫩嫩的芽尖上挂上了一颗亮白亮白的露珠儿,露珠儿的形象很特别,一头粗壮一头尖锐。尖锐的一方像直线,粗壮的一方像圆圈。在圆圈的周围又......

    寄托(初一军训学前教育生活感想)[大全5篇]

    —听“初一入学教育报告”有感 例行一周的军训已经结束,日历簿已经从八月十九日翻到了八月二十七日,然而“一段时间的结束就意味着一段时间的开始”。这可是我们校长说的,军训......

    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 精神升华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精神升华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邵东十中政教副校长 尹学红 本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已近五年,感慨良多。众所周知,我校生源较差,来源复杂,机关子弟、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