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壶关精神之我见散文
“乌龙山的草,打虎岭的松,给一滴泉水根就生……”当这首气势磅礴的《英雄壶关》响起时,我心中便会萌发一种敬佩、自豪之情。
这时,很多同学会问我,什么是壶关精神?我会骄傲的告诉他们“坚韧、厚道、睿智、奋进。”
坚韧,顾名思义,就是坚强而求有耐性,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在壶关这个县城中生活,必须有铁一般的意志,刚一般的坚贞。在面对挫折时,不能轻易言败。心中要抱着一种不服输的信念继续向着光明奔跑。
厚道,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他要求待人诚恳、宽容。不仅仅是待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发生冲突时要忍让。俗话说“人意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就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社会,容纳他人。
睿智就是聪明、智慧。上古时代的大禹,采用了“疏”的方式成功治理了水灾;现在大峡谷的景秀风光、各式各样奇特的宏伟建筑,无一不反映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智慧,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啊!
奋进,就是奋斗,前进。只有制定好长远的目标,为之奋斗,拼搏,向着那胜利挥洒汗水、泪水,迈开大步跨向前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走出最好的开端!
壶关精神,竹一样的品性,松一般的坚毅,共同的风流傲骨,悠然不群。或坚贞,或勇敢,这不仅是壶关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万千儿女精神之所在。
始终有这么一种凝聚力;始终有这么一种能量,让他们团结向前!请听,英雄壶关的音声响彻天空!请看,中华大地的儿女共同谱写最美的篇章!让我们用勇气作帆,以努力为舵,作一次远航,带着不服输的精神和气慨驶向那胜利的彼岸!
第二篇:散文教学之我见
散文教学之我见
城关区青石小学 时小花
在我重要的学习阶段,散文就像一枚枚撒落在海边的贝壳,小巧而精致,总忍不住拿在手中细细把玩,又像月夜下的一朵雪莲,如此娇美,却总也看不清晰。是的,每每途经荷塘,总忍不住停下脚步,感受心情颇不宁静的叹息;秋风萧瑟,总想说上一句“让我也饱尝一尝这秋的滋味吧!”;当离别的火车驶向远方,脑海总浮现一位父亲的背影;当生活的痛苦让我倍感压抑,心头总能开出朵朵百合,闻着花香,又不知不觉看到了一大片紫藤萝瀑布„„
我是爱散文的。那时,是对散文单纯的喜欢,喜欢那优美的文字,喜欢那悠悠的韵律,喜欢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现在,作为老师,要去教散文,顿时觉得不知从何入手,结合才学的一点知识和微劣的教学经验,就班门弄斧,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吧!
一、何为散文
当发现一些议论文也选入《世界散文精品选》之中时,引起我深长的思考,散文的范围也许远不止我之前的理解。《辞海》说:“散文”,文学的一大样式。为区别于韵文、骈文,曾将中国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及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甚或三者兼有。散文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学词典》也把报告文学和杂文划归一类,但事实是,报告文学和杂文已经突破了散文的一些特点,如杂文的政论性质和社会评论性质,报告文学的纪实性质,已经压倒了散文的“片断性”、“灵动性”及“形散神聚”等特点而居于主要特征的地位。再如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教材,把散文分类为状物、写景、叙事、记人四种;《文学词典》按表现手段把散文分为抒情、叙事、议论三种;《辞海》又分为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等等;全国职业高中“八五” 规划教材中,则把散文(内有《绿》《荷塘月色》)与议论文(内有《拿来主义》)、文言文(内有《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采草药》《雁荡山》)、记叙文(内有《雨中登泰山》《天山景物记》)及说明文并列起来。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散文,界定其概念的外延,就必须自己先理清楚。郭风在《散文浅说——散文的分离.归化.渗透„„》中的见解值得重视。他说,先有诗歌,后出现散文,随着诗歌与散文的混合而出现韵文,也出现戏曲以至散文诗。此即古代的三大文体即诗歌、散文和戏剧。在一定条件和文学气候影响下,散文从本体中产生了小说(在我国如唐传奇)。降至现代,散文又从本体中产生了杂文和报告文学。几乎与此同时,诗歌、小说向散文归化、回流,于是出现了自由诗、散文化的诗、散文化的小说。如此梳说自古至今“散文”概念的演变,是能够解释得通的,对于廓清模糊、混乱的文体观念也有着重要意义。据此,有人把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唐以前为所有的非韵文体统称散文;唐至“五四”,除小说以外的非韵文体为散文;“五四”至今,除小说、报告文学、杂文以外的非韵文体为散文。而此三个时期的“散文”都是“广义”。狭义的散文分类似乎不宜按表现手段划分,而宜按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划分方法去划分,如状物、写景、叙事、记人、游记、历史等。如此,学生会更易接受一些。因而,首先得明白散文的概念和范围,心中有数,才能胸有成竹。
二、“贵在有我”的体悟
散文通过谈天说地、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能给人以强大的思辩力量,能诱导读者去探索宇宙奥秘、追寻历史足迹、思考人生价值,给人一种深邃悠长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教学散文,就要让学生感悟这种哲理,并学会怎样感悟,直至应用到写作中去,这是散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觉得散文就像一位禅师,将深刻的道理放入一个美好的情境里,让你步入美好的同时,也感受体悟着深深地道理。所以说,在教学上只有教会学生感悟哲理,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散文的深层意蕴、奇妙意境,感受到散文的真正魅力,从而激发其审美的强烈愿望,和模仿写作的冲动欲念。
借用名家的话,散文,姓散,名文,叫自我。散文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时时彰显着它鲜明的个性和主观愿望,那是一幅会说话的油画,无时无刻不在向你表达他的想法,即便说得如此朦胧,但是难掩一颗悸动的心。所以,如若能体会作者这般心境,也不枉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立意架构的一片苦心啦!因而,体悟感受,并且培养学生一颗善于感受的心,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散文有不同的类别,体悟的侧重点也是因文而异的。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因而,散文当作为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散文类型做不同的侧重,总体来讲,还是要注重吟诵和朗读,耐人寻味之处,再做一点拨,抓住散文的特征,体悟感知。
三、精妙绝伦的表达
一个好的想法是需要一个精妙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的,这就是散文的表达了,包括构思,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修辞等等。散文,取材范围很广,内容非常丰富,篇幅却不长,形式灵活,语言运用自由,而且非常优美,不想诗词那样严格的韵律要求,骈散结合,更增加了几分灵动。这种种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对于读者,对于教师,对于学生,就要针对其特点有的放矢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现所教散文的特点,启发引导理解,并加以总结。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朗读和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了,以至背诵下来,即使不理解,“无意识记”、“无意渗透、熏陶”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许多背诵诗文多的学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呈现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成长趋势,无论是写作、谈吐,还是气质、风度,明显有长足进步。其次,教师恰当的点拨也是很重要的。譬如朱自清《绿》,除了让学生熟读全文、背诵重点段落之外,教师应归纳修辞,如可重点分析比喻的妙用,但不要太“絮”。而对《荷塘月色》教师宜点拨“叠词”的妙用,然后让学生熟读、背诵,体会汲取。碧野《天山景物记》和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宜重点分析作者绘画渲染般的写景手段——联系地而非孤立地写景,等等。总之,教学散文宜以指导学生熟读、背诵为主,以点拨为辅;如此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则教师太“絮”,就会出现油水分离的无效状态。
四、尝试仿写
我们教学散文,目的不仅仅是鉴赏;只是提高鉴赏能力,还远远不够,目的要教学生会写散文,通过散文这个“入口”为其他文体的写作做好文笔准备,并最终为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雅的风度,及为培养学生创造人格、创新素质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这方面的经验,最起码要懂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无法指导学生写好散文。
在仿写这一块,我就发现很多学生特别钟情模仿优美华丽的语言,堆砌着辞藻,强说着哀愁。也许为赋新词强说愁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散文这种形式又极为适合这种表达,这种迎合是很自然的,一方面,它激发了学生练习散文写作的兴趣,毕竟这也是反应他们现实心境的表达途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纠正这种以辞藻华丽,或过于注重外在形式的模仿,表达朦胧作为散文优劣的评判标准。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因而,作为教师,要正视这一创作规律,多加研究,勤于总结,甚至勇于“下水”,亲身体验,才能找到写作散文的最佳状态,也才能更有效地教学散文。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我在散文的世界里,洋洋洒洒说了些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希冀在我的学习中寻求散文教学的出口。秦牧说,散文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我愿醉心于小小的园林,收获别有洞天的意境。
第三篇:“鹤壁精神”之我见
“鹤壁精神”之我见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这个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城市精神的打造应遵循“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原则,“形神合一、相得益彰”原则,“独树一帜、突出特色”原则,“内外兼顾、双重导向”原则。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对内要能够凝聚人心,对外要能够树立形象。打造出来的城市精神既要能够引导外界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加深对城市的印象,从而提高城市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更要能够引导市民团结奋进、引领城市不断发展。
最近,市新闻媒体在公开征文,定义“鹤壁精神”,依据以上定义和应遵循原则,我认为鹤壁精神可归纳为“和谐、隽美、拼搏、尚德”。
和谐,是鹤壁精神的内在表现,是鹤壁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鹤壁孜孜追求的重要目标。每条大街上每个人脸上透露的笑容是和谐,全市上下团结奋进构建富裕、文明、生态新鹤壁是和谐,安居乐业是和谐,政通人和是和谐,荣膺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城市是和谐,获得“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和谐,幸福指数在全国各城市领先是和谐,公众安全指数在全省居首是和谐。
隽美,是鹤壁精神的外部表现,是鹤壁的客观环境的准确表述,也是鹤壁致力打造的形象标识。鹤壁名字美,山水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有被誉为“史河”、“诗河”、“北方漓江”的淇河;有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云梦山;有文物古迹荟萃、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仙居的大伾山。一个总体面积不大的市有山有水有平原,工业农业旅游业全面发展,乐山乐水,美不胜收。
拼搏,是鹤壁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因煤建市,由一个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省辖城市靠的是拼搏;几易其址,逐渐成为富而美、富而强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靠的是拼搏;由一个小小山城搬迁到交通发达的淇河之滨成为一个滨河美城靠的是拼搏;由一个产业简单嬗变成发展循环经济,一座现代工业城市,并吸引世界百强、全国百强竞相投资的热土靠的是拼搏。
尚德,是鹤壁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实践。勤劳朴实的鹤壁人崇尚追求高尚美德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王禅、箕子、子贡、荆轲、商鞅、孙思邈等先辈留下崇尚道德的光辉事迹,更有用自己双手绿化千亩荒山,一辈子爱心倾注在家乡建设、教育事业和拥军活动上的靳月英;有几十年如一日,一辈子和玉米种子打交道,促进产学研、育繁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的程相文。他们的先进事迹不断引导鹤壁广大干部群众追求美德、崇尚美德、学习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步步提升。
第四篇:英雄精神之我见
英雄精神之我见
------学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有感
有这样一面英雄的旗帜,饱含沧桑,虽历经风雨,却始终鲜艳飘扬;有这样一支具有钢铁意志的队伍,久经磨砺,默默奉献五十余载,却依然斗志昂扬。他们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2009年8月5日,国家测绘局下发了《关于组织收看收听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先进事迹新闻宣传报道的通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于 8月7日 召开了“学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座谈会”,通过学习文件、收看视频、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了国测一大队身上的测绘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听后我深受感动。由此引发了我对测绘精神的重新思考,重新理解“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第一,热爱祖国。
祖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开发,每一项都离不开大地测量这个先行者。国测一大队自建队以来,六闯“生命禁区”,1975年,第一次准确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 8848.13米 ;2005年,第一次精确测定珠峰的岩石面海拔高程为 8844.43米。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动人的英雄之歌。
他们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建立中国大地原点,累计完成国家各等级三角测量1万余点,建造测量觇标10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5000多万组,得出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出色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高精度GPS A、B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蒙、中巴、中尼边界勘测等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他们走赤道下南极,参加科学考察,填补祖国南极测绘的空白,让祖国在南极占有一席之地,为祖国增光添彩。
2006年,国家启动“西部测图工程”。因经济技术能力所限,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一直没有1:5万地形图,占我国陆地版图近四分之一,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进程,也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西部测图工程”承载了几代测绘工作者的梦想。而我们的英雄大队的主测区就在号称“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新疆戈壁,这里是无人区、危机四伏的高山大漠,他们还要接受大自然的考验。
这就是测绘精神,“热爱祖国”的测绘精神。
第二,忠诚事业。从1954年至1989年,已经有四十六位一大队职工牺牲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而这只英雄团队的队员迎着朝阳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来都无怨无悔。他们对事业的态度是“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就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面对社会上的众多诱惑,他们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强意志。如今,职工的思想观念变了,管理体制变了,技术手段变了,作业装备变了,但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野外工作性质还没有变,对事业忠诚的精神没有变,而且,他们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目前全队患有肺气肿、肝炎、关节炎、胃病、心理疾病等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疾病者,占有相当的比例,更有不少人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一些职工英年早逝。在人生的等高线上,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所有的测绘工作者乃至全人类诠释了什么是对事业的忠诚!
这就是测绘精神,“忠诚事业”的测绘精神。
第三,艰苦奋斗。
54年建队时,他们队伍的前身是解放军测绘大队,解放军那种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和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深深扎根在队伍之中。几十年来,尽管大队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测绘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种精神通过传、帮、带,始终保持了下来并得到了发扬光大。
他们24次进驻内蒙荒原,2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7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总计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摄氏70度的火焰山、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区,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身影。他们一次次向自然界和生命的极限发起冲击,为了祖国甘于付出自己的一切。
他们的工作环境无比艰苦。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野兽、山高路险„„再加上测绘工作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等特点,他们要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身体和心理折磨,但他们没有退缩,相反,他们以苦为乐大胆开拓,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队作风,展现不畏艰难,战胜一切的冲天豪气。
这就是测绘精神,“艰苦奋斗”的测绘精神。
第四,无私奉献。
国务院于1991年授予国测一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大队”,他们并没有因为荣誉而停滞不前,相反,他们把荣誉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警钟,把荣誉作为无私奉献的一种责任,多年来,一如既往地谱写着英雄大队感人的续曲,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大,他们完成了大量的大型工程测量任务,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测一大队几代队员,以祖国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把个人利益汇入集体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长河之中。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为描绘祖国山河舍小家顾大业,忘我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这就是测绘精神,“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被国测一大队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们要以他们为旗帜,以他们为楷模,传承和发扬他们优良的测绘传统,学习和吸收他们宝贵的测绘精神,鞭策我们的实际工作,奋勇拼搏,勇于吃苦,履行工作职责,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向祖国60华诞献礼,为建设“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广东精神之我见
1.围绕“广东精神”和城市精神的广泛讨论,对“开展企业精神大讨论和提炼企业精神”活动的建议。
“广东人精神”是“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目前,在“广东精神”征集活动中,“先天下、纳百川、重实干”,“先天下、纳百川、乐善实、重实干”,“先天下、纳百川、讲诚信、重实干”,“先天下、纳百川、讲契约、重实干”四个表述获得了最多公众的认可,虽然表述略有差异,但它们都能代表新的“广东精神”。围绕新的“广东精神”,首先,我们应该认真收集相关资料、文件,深刻理解、消化“广东精神”实质、内涵,编辑“广东精神”学习读本,让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学习领会;其次,以中国移动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为统领,结合“广东精神”和所属城市精神相结合,将“广东精神”融入公司各项企业文化活动中,赋予企业精神新的内涵,比如,在创新文化中,如何体现“先天下”精神,在服务文化、履行社会责任中如何体现“纳百川”精神,在保持网络领先、巩固市场主导地位中如何体现“重实干”精神,等等;第三,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广东精神”和所属城市精神,发动员工按照中国移动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结合“广东精神”和所属城市精神,进行“企业精神”征集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价值观;第四,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广东精神宣贯活动,提振精神,激发活力,营造积极向上浓厚氛围;第五,在市场推广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中,要结合“广东精神”和城市精神进行主师策划,使活动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真,同时,在业务推广中,要介入城市重大工作、介入社会管理需要,融洽政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