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大精神之我见
工大精神之我见
郭雯敏
工大精神,书面表达为“团结、求是、勤奋、创新”。然而,在我看来,工大精神的重量远远超过了这四词的承载力。它的精髓,蕴含在“工”、“大”、“精”、“神”这四字之中。
工:工科学校的特色
我们叫广东工业大学,因此我们必须一所工科大学所应具有的特色。
仅从校园里的景色就可以看出工科学校的特色。没有巧妙的设计,华丽的装潢,只有简洁的钢筋和水泥,但却运用得恰到好处。校园里的建筑体现了工科学子求真务实,拒绝奢华的品质。如果说建筑代表求真务实,那么树木就代表自然纯洁。它们还年青,它们充满生机,他们毫不吝啬自己的绿,点缀校园。工大学子也正如此,他们正直壮年,他们朝气蓬勃,他们竭尽所能,争当称职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工科学校里男多女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令女生感到温暖的校园环境。女生节,一个让女生感动男生激动的节日。女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男生,关爱女性、尊重女性。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它们也有自己的社会地位,拥有自己的半边天。在工大名牌活动女生节中,工大男女生共同演绎了21世纪新人类的精神风貌。
大:理工管文法的大一统
我们叫广东工业大学,我们以工科为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各大领域大放异彩。每一所高校都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工大也不例外。如果认为工科学校里有的只是专业性极高的学术性社团,那就大错特错了。学术性社团必不可少,但同时,我们也有娱乐类文学类和体育类的社团,并且都搞得有声有色。法学社有模拟法庭,舞俱有舞班和舞会,书画社有书画展……这些富有趣味又能提升内涵的活动受到了学子们的青睐。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体现了工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它是“大一统”文化的形象代言。
挑战杯——每一个大学生所追逐的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我校实现工、理、管、文、法的大一统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是工大学子勇于挑战、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他们自己,也为工大,赢得了荣誉,赢得里喝彩,赢得了声望。
精:不可多得的工大之“精”
精益求精,是工大学子最不可缺少的品质。业精于亲荒于嬉,工大学子深明这一点。他们有踏实的作风。一个仪器可能因为0.01mm的微差而作废,一条信息可能因一个编码的区别而完全错误。为了避免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失误,为求精密准确,要花多少心血?几个不眠的夜晚?持续数月的奋斗?还是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们的精益求精,使他们完成了一项项“不可能的任务”,显示了工大学子的实力。不可多得的工大之精,还见诸于经管的精明、文法的精致、外国语的精巧……工大魅力,在“精”中的到彰显。
神:我们是自己的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不是重本高校,但我们不会因此而自卑,相反,我们更自信、自豪地走工大特色的道路。我们也有自己的精彩。工大出了个陈希,她因字主创也一炮而红。她有锐利的目光,看准了商机,取得了成功。她成为了新一代的创业明星,她成为了无数怀着创业梦的大学生心中的神。从她身上我们应该更能看出,我们要自信,自强,终有一天,我们也能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我们也能成为别人心中的神。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就是自己的神。
工大精神之我见,恰恰就是“工”、、“精”、。“大”“神”
第二篇:工大精神之我见_11603
工大精神之我见
吴丹青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学术领航,科技主打,千番景象砥中流。这就是广工大的真实写照。宽阔美丽的大学城校区,温馨柔和的龙洞校区,富有文化底蕴的东风路校区,三大校区组成了我们朴实、纯真、精彩而美丽的广工大。作为广工大的一份子,“汇工大文化于一统,承青年理想于心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承的信念。而在丰富多彩的工大文化中,首推当是长久积累下来的工大精神。工大精神之我见在于广工大的气势,在大学城十大高校中,广工大是占地面积最广,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院校。广阔的广工大,总是给人以自由向往。校园环境优美,绿水环绕,宽阔的校道,绿色的草坪,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最有气势的的当推广工大大学城校区那壮观而别具一格的校门了。高大的校门,白色的瓦墙装扮,映衬着绿色的草坪与题着“广东工业大学”的石头,让人不得为此设计赞叹。工大精神之我见在于广工大的朴素。走进广工大,首先为人们所关注的是这里的建筑,然而,这里没有华南理工大学那古典而华丽的阁楼式建筑,也没有广州大学那繁荣而充满现代感的商业城区,我们看到的是清一色绿色的水泥钢筋教学楼与实验楼建筑,不加任何华丽的修饰但它却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让人们感受到广工大的朴素与真实。
工大精神之我见在于广工大的求真务实。众所周知,广工打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文科管理为辅的高等院校,因此,这里充满浓郁学术科技气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促进德育与美育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
艺术节,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名家讲堂”、“竞赛园区”、“专题纵横”等活动专题;充实而精彩的“挑战杯”广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给广工大的学生们一个崇尚科学,追求真知,不断创新,展现自我的平台,以“品风流人物,探人生真谛”为理念,以“启迪思维,提升素养”为宗旨的学岛讲堂参加了以讲座、论坛、报告为主的人文精品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育人文化气氛,培育工科大学生厚实的人文底蕴……
工大精神之我见在于广工大的和谐与创新。广工大是一个理工类大学院校,因此,这里的大学生男女比例是不平衡的。但是,工大学生却创造了和谐的工大,“女生节”这个体现广工特色,首创于1991年的盛大节日,本着“关爱女生”的宗旨,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们关注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工大男生女生的交流。在女生节期间,校园到处洋溢着温馨、祥和、浪漫的气氛,节日的喜悦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飘在校园每个角落:充满惊喜的爱心传递、精彩纷呈的社团游园会……广工大的“女生节”是历史的积淀,而勇于创新的工大学生创造了更具特色的女生节。“灯火晚会”是近三年发展起来的“女生节”大型活动之一,“灯火晚会”上,工大学生们尽显特色,张扬青春活动。
工大精神之我见在于其气势与内涵,也在于其朴实和谐,更在于其求实创新与奋进。
第三篇:“鹤壁精神”之我见
“鹤壁精神”之我见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这个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城市精神的打造应遵循“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原则,“形神合一、相得益彰”原则,“独树一帜、突出特色”原则,“内外兼顾、双重导向”原则。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对内要能够凝聚人心,对外要能够树立形象。打造出来的城市精神既要能够引导外界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加深对城市的印象,从而提高城市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更要能够引导市民团结奋进、引领城市不断发展。
最近,市新闻媒体在公开征文,定义“鹤壁精神”,依据以上定义和应遵循原则,我认为鹤壁精神可归纳为“和谐、隽美、拼搏、尚德”。
和谐,是鹤壁精神的内在表现,是鹤壁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鹤壁孜孜追求的重要目标。每条大街上每个人脸上透露的笑容是和谐,全市上下团结奋进构建富裕、文明、生态新鹤壁是和谐,安居乐业是和谐,政通人和是和谐,荣膺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城市是和谐,获得“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和谐,幸福指数在全国各城市领先是和谐,公众安全指数在全省居首是和谐。
隽美,是鹤壁精神的外部表现,是鹤壁的客观环境的准确表述,也是鹤壁致力打造的形象标识。鹤壁名字美,山水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有被誉为“史河”、“诗河”、“北方漓江”的淇河;有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云梦山;有文物古迹荟萃、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仙居的大伾山。一个总体面积不大的市有山有水有平原,工业农业旅游业全面发展,乐山乐水,美不胜收。
拼搏,是鹤壁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因煤建市,由一个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省辖城市靠的是拼搏;几易其址,逐渐成为富而美、富而强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靠的是拼搏;由一个小小山城搬迁到交通发达的淇河之滨成为一个滨河美城靠的是拼搏;由一个产业简单嬗变成发展循环经济,一座现代工业城市,并吸引世界百强、全国百强竞相投资的热土靠的是拼搏。
尚德,是鹤壁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实践。勤劳朴实的鹤壁人崇尚追求高尚美德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王禅、箕子、子贡、荆轲、商鞅、孙思邈等先辈留下崇尚道德的光辉事迹,更有用自己双手绿化千亩荒山,一辈子爱心倾注在家乡建设、教育事业和拥军活动上的靳月英;有几十年如一日,一辈子和玉米种子打交道,促进产学研、育繁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的程相文。他们的先进事迹不断引导鹤壁广大干部群众追求美德、崇尚美德、学习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步步提升。
第四篇:英雄精神之我见
英雄精神之我见
------学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有感
有这样一面英雄的旗帜,饱含沧桑,虽历经风雨,却始终鲜艳飘扬;有这样一支具有钢铁意志的队伍,久经磨砺,默默奉献五十余载,却依然斗志昂扬。他们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2009年8月5日,国家测绘局下发了《关于组织收看收听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先进事迹新闻宣传报道的通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于 8月7日 召开了“学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座谈会”,通过学习文件、收看视频、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了国测一大队身上的测绘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听后我深受感动。由此引发了我对测绘精神的重新思考,重新理解“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第一,热爱祖国。
祖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开发,每一项都离不开大地测量这个先行者。国测一大队自建队以来,六闯“生命禁区”,1975年,第一次准确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 8848.13米 ;2005年,第一次精确测定珠峰的岩石面海拔高程为 8844.43米。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动人的英雄之歌。
他们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建立中国大地原点,累计完成国家各等级三角测量1万余点,建造测量觇标10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5000多万组,得出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出色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高精度GPS A、B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蒙、中巴、中尼边界勘测等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他们走赤道下南极,参加科学考察,填补祖国南极测绘的空白,让祖国在南极占有一席之地,为祖国增光添彩。
2006年,国家启动“西部测图工程”。因经济技术能力所限,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一直没有1:5万地形图,占我国陆地版图近四分之一,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进程,也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西部测图工程”承载了几代测绘工作者的梦想。而我们的英雄大队的主测区就在号称“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新疆戈壁,这里是无人区、危机四伏的高山大漠,他们还要接受大自然的考验。
这就是测绘精神,“热爱祖国”的测绘精神。
第二,忠诚事业。从1954年至1989年,已经有四十六位一大队职工牺牲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而这只英雄团队的队员迎着朝阳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来都无怨无悔。他们对事业的态度是“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就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面对社会上的众多诱惑,他们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强意志。如今,职工的思想观念变了,管理体制变了,技术手段变了,作业装备变了,但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野外工作性质还没有变,对事业忠诚的精神没有变,而且,他们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目前全队患有肺气肿、肝炎、关节炎、胃病、心理疾病等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疾病者,占有相当的比例,更有不少人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一些职工英年早逝。在人生的等高线上,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所有的测绘工作者乃至全人类诠释了什么是对事业的忠诚!
这就是测绘精神,“忠诚事业”的测绘精神。
第三,艰苦奋斗。
54年建队时,他们队伍的前身是解放军测绘大队,解放军那种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和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深深扎根在队伍之中。几十年来,尽管大队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测绘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种精神通过传、帮、带,始终保持了下来并得到了发扬光大。
他们24次进驻内蒙荒原,2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7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总计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摄氏70度的火焰山、零下45度的北疆阿勒泰地区,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身影。他们一次次向自然界和生命的极限发起冲击,为了祖国甘于付出自己的一切。
他们的工作环境无比艰苦。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野兽、山高路险„„再加上测绘工作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等特点,他们要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身体和心理折磨,但他们没有退缩,相反,他们以苦为乐大胆开拓,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队作风,展现不畏艰难,战胜一切的冲天豪气。
这就是测绘精神,“艰苦奋斗”的测绘精神。
第四,无私奉献。
国务院于1991年授予国测一大队“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大队”,他们并没有因为荣誉而停滞不前,相反,他们把荣誉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警钟,把荣誉作为无私奉献的一种责任,多年来,一如既往地谱写着英雄大队感人的续曲,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大,他们完成了大量的大型工程测量任务,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测一大队几代队员,以祖国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把个人利益汇入集体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长河之中。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为描绘祖国山河舍小家顾大业,忘我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这就是测绘精神,“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被国测一大队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们要以他们为旗帜,以他们为楷模,传承和发扬他们优良的测绘传统,学习和吸收他们宝贵的测绘精神,鞭策我们的实际工作,奋勇拼搏,勇于吃苦,履行工作职责,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向祖国60华诞献礼,为建设“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广东精神之我见
1.围绕“广东精神”和城市精神的广泛讨论,对“开展企业精神大讨论和提炼企业精神”活动的建议。
“广东人精神”是“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目前,在“广东精神”征集活动中,“先天下、纳百川、重实干”,“先天下、纳百川、乐善实、重实干”,“先天下、纳百川、讲诚信、重实干”,“先天下、纳百川、讲契约、重实干”四个表述获得了最多公众的认可,虽然表述略有差异,但它们都能代表新的“广东精神”。围绕新的“广东精神”,首先,我们应该认真收集相关资料、文件,深刻理解、消化“广东精神”实质、内涵,编辑“广东精神”学习读本,让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学习领会;其次,以中国移动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为统领,结合“广东精神”和所属城市精神相结合,将“广东精神”融入公司各项企业文化活动中,赋予企业精神新的内涵,比如,在创新文化中,如何体现“先天下”精神,在服务文化、履行社会责任中如何体现“纳百川”精神,在保持网络领先、巩固市场主导地位中如何体现“重实干”精神,等等;第三,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广东精神”和所属城市精神,发动员工按照中国移动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结合“广东精神”和所属城市精神,进行“企业精神”征集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价值观;第四,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广东精神宣贯活动,提振精神,激发活力,营造积极向上浓厚氛围;第五,在市场推广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中,要结合“广东精神”和城市精神进行主师策划,使活动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真,同时,在业务推广中,要介入城市重大工作、介入社会管理需要,融洽政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