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5篇

时间:2019-05-14 20:1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篇:艺术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艺术经济学

选择 20个20分

名词解释 4个 每个5分

简答 3个 每个6-8分

案例 1个 10-15分

200-300字 论述 1个 20分

结合实例

名词解释

1、艺术经济学:指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讨论艺术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流通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2、艺术商品: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其社会劳动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转化到一定的形式或载体的物理化、系统化、典型化的观念产品,是某一具体历史时空内进入艺术交易市场的那部分艺术品。

3、表演艺术产品:是指艺术门类中以舞台或固定的表演场所为载体,以实施者现场创造展示和观众过程消费为基本特征的艺术服务。

4、三度创作:指在剧团的艺术生产过程中,包括了文学的,符号的(曲谱舞谱)剧目,曲目和节目的一度创造,由艺术家与观众共同参与剧场演出的三度创造。

5、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发生在表演艺术市场的管制行为主要有艺术资助、价格管制、消费者补贴、设置行业壁垒等方式。

6、视觉艺术:是指以可观的色彩、线条和形体为载体传达审美意象,是和我们的视觉感受有关的艺术类型,主要包括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

7、数字艺术: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文化艺术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创作者的思想为灵魂,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根本,具有独立文化价值的数字作品。

8、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理论:国家文化创新体系应包括目标系统,执行系统,保障系统和激励系统这四大组织结构,内含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关系的基本理念,内置有内容创新模块,形式创新模块和渠道创新模块三大模块。惠及社会大众,实现文化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简答

一、艺术生产的特殊性(艺术生产过程的特征)

1、艺术创造作用劳动对象的过程更多地体现为脑力劳动过程。

2、艺术创造过程“沉浸”在物化产品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主体性,作为艺术劳动结果的艺术产品物化了主体和主体的劳动过程,成为艺术家的对象化存在和反观艺术家主体的一面镜子。

3、艺术创作的物化过程更多地使用物质的媒介功能而不是物理功能。物质生产更多地依靠物质的物理属性,生产一种实用性产品,物质的物理性能与物质生产的目的是一致的。

4、艺术生产的结果主要体现为一种抽象形式而不是物理形式存在。物质产品主要是以物理方式存在的,但经过了艺术加工后形成的艺术产品却主要依赖于艺术形式。

5、艺术生产作为审美价值生产,生产主体具有特殊性:艺术生产主体要综合运用审美心理的效果,艺术生产主体需要毒热的禀赋条件,艺术生产主体要有沟通主观与客观的特殊能力,能够将外在的自然界转变为与人相关的“属于人的自然界”,使自然存在传达出人的精神和情趣。

二、艺术消费的特殊性是什么?

1.艺术的消费过程,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的转化过程,与一般商品相比艺术商品的消费结果不同,在艺术商品的消费过程中,人们主要是“内容消费”即使选择符合自己偏好的精神内容,借助各种形式存储于人脑,形成一种文化沉淀和精神文化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2.艺术消费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消费者的再创作过程,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其用的指向性是相对稳定的,使用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艺术商品则不然,如果不经过消费者的再创作过程,它的实用价值就无法体现消费也就不能完成。

3.艺术消费被赋予了文化身份的符号性意义,艺术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炫耀性消费的特色。艺术品市场上的一种特殊表现是,艺术品,不仅是一种投资对象,更是一种炫耀工具,越著名的稀有的艺术品,越容易成为炫耀品,越富有的购买能力强的投资者越可能产生炫耀性购买动机。

4.影响因数消费的因素,更为复杂。从微观上看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果是影响艺术消费水平的经济因素,闲暇时间是影响艺术消费水平的时间因素,艺术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是影响艺术消费水平的空间和物质因素。艺术消费水平还取决于消费主体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和审美习惯的。

三、艺术市场的分类

艺术市场按内容可分为古玩文物,工艺美术,演艺,影视,音像制品市场的。按空间可分为国际艺术市场和国内艺术市场。国内艺术市场又可划分为城市和农村。也可划分为一级艺术市场二级艺术市场和三级艺术市场。根据市场结构可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按时间可划分为古代艺术市场,近代艺术市场,现代艺术市场和当代艺术市场。按交换对象可分为艺术商品市场艺术劳务市场等。

四、艺术营销的类型

1,艺术园区,指占据一定空间区域,用于艺术家实现自身价值与理想,展示艺术创作成果的开放式空间。一般来说,艺术园区按功能可分为单一功能型园区和复合功能型园区;按活动主体可划分为以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生活为主体的艺术园区,以及画廊和艺术品流通为主体的艺术园区,或两者兼而有之的第三种类型。

2,艺术基金,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组合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艺术品投资被认为是较佳的投资方式之一。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大小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都组织艺术品投资基金,并为投资者提供了与艺术品相关的投资理财服务。2005年5月起,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悄然试水。

3,艺术赞助与艺术资助,艺术赞助是指第三方为他人艺术品的创作、流通、保管、展示而负担费用成本。赞助由资助发展而来,早在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出现,艺术资助对艺术的影响非常深远,且始终存在。艺术赞助的主体包括私人,企业,政府以及各类社会机构。

4,艺术博览会,艺术博览会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伦敦举行的哥罗维诺古董展。艺术博览会,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作为艺术交易主体和场所的商业集市功能,一是作为艺术传播主体和平台的艺术展示功能。在中国,虽然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拍卖业作为一种最早的艺术市场行为出现,但是引导中国艺术形式的重要力量却是大型的艺术展览。相比于国外的主流艺术博览会,我国的艺术博览会仍然处于一个成长过程中,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的艺术市场仍处于一个初级市场的水平。五、三度创作说

1.一度创作生产过程,艺术的文本实现。一度创作主要是表演艺术产品的文本形成。一度创作是剧作家在一定的立场上,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深入现实生活,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并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提炼,加工,塑造出艺术形象的创造性劳动,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剧目脚本的创作过程。

2.二度创作生产过程,剧本的舞台实现。表演艺术生产过程中的二度创作,是将剧本呈现于舞台的过程,包括导演构思,演员表现以及帮助演员塑造形象的各种辅助手段。这种依据剧本的创作活动,统称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对一度创作的阐释,理解,接受,但是在一度创作基础上的填补修改创造。相比一度创作生产主体的单一性,二度创作生产则是一个集体协作的创作过程。

3.三度创作生产过程,剧目的价值实现。三度创作不只是对剧本文学,舞台艺术提供的审美信息的接纳,而且也是在与二度创作的交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审美心理功能而对前二者进行新的再创造。三度创作生产过程中的特征为,一方面演员在观众的审美中完成自己舞台形象的创造,另一方面是观众在演员的表演中,完成自己欣赏戏剧的审美创造。表演艺术产品的三度创作生产过程是艺术剧目价值的最终实现过程,是对艺术生产成效的检阅。

六、表演艺术产品的成本

创作阶段,主要有剧本创作费,剧本征集费,剧本讨论费,剧本修改费用等围绕剧本创作而产生的费用。排练制作阶段,主要有相关音乐排练录音费用,舞台美术的制作创作费用,如舞台的布景,灯光,道具,音响制作,演出服装和头饰的。演出阶段,主要支出的成本包括演出的广告宣传,剧场租金,舞美和舞台装置,交通运输,演员工资,剧场摄影,录音的费用。

七、影响消费者艺术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从买方的消费者角度来看,对表演艺术的消费属于精神层面的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或者是否够构成这种需要,取决于个体的种种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第二,消费者的艺术素养。第三,有消费的实际需要和支付能力。此外影响个人做出是否消费表演艺术产品的因素,还包括,其职业,年龄,民族,社会阶层等因素。

八、票务营销

1.票务营销的直销体系,表演艺术团体和公司通过组织售票中心直接将门票售卖给消费者。直销模式的特点是实现了表演艺术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省去了一些中间环节,有助于表演艺术公司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直接的信息反馈。2.票务营销的代理营销模式,代理的票务机构是一个专门用于门票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公司。表演艺术公司与票务公司之间通过协议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由票务公司专门负责门票的销售。票务代理销售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省表演艺术公司的营销成本,并且通过票务销售公司的专业化运作达到较高的门票销售量,但同时也会丧失表演艺术公司与消费者沟通的大量机会。3.票务营销的团队购票,表演艺术的门票,往往会作为公司福利或旅游中的一个项目而出现团体消费的情况。团体消费者不仅能够迅速扩大门票的销售量,而且也能带来消费的人气,并拓展演出产品的知名度。4.票务营销的新兴方式,除了电话订票,网络在线订票的方式外,自动门票销售及也开始在国外一些城市出现,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门票购买方式。门票的预售制度也是有效提高门票销售,提高观众忠诚度的一种方式。

九、政府管制的意义

1.政府管制存在的理论,前提是弥补“市场失灵”,以提高市场效率。2.政府管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市场本身的效率,为有效地实现市场配置资源最优化,是市场自身调节机制不足的有效补充。3.在表演艺术经营主体不断追求效率,效益的过程中,维持市场秩序,保护本国演出市场,提供社会保障等,都需要政府管制的介入。

十、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客观性影响因素包括:成本,诸如人力成本,物流成本财力成本等;艺术品内在的文化价值含量;艺术商品流通的供求关系以及稀缺程度等。主观性影响因素包括:基于时代审美趋势之上价值结构;标志性消费;政治及特定社会心理结构等。

十一、艺术品投资的风险有哪些?

1,赝品风险,赝品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极大,投资风险,有时就来源于投资人的知识局限,信息不对称和专业技术难题。赝品的存在使艺术品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2,炒作的风险,过分的人为炒作造成了价格泡沫,是投资人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中国当代艺术品天价神话的背后就是隐藏着一些“谎言共同体”,炒家连同拍卖行,画廊或画家本人,将拍卖会当做炒作市场。“谎言共同体”操控市场价格和市场舆论,或曾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天价作局”。

3,艺术品保存地风险一直不被重视,但保存期间艺术品被盗,被人为损坏的可能性一直存在。4,资金回报率,投资艺术品和投资其他项目不一样,不是所有买入东西,想卖就能卖的出去,必然是有些东西好卖,有些东西暂时不那么好卖,需要等待识货的人。这就是收藏界常说的“缘”。5,投资艺术品清盘变现难,如果把钱存入银行,可以按期提取或者提前支取,如果投资股市,投资黄金,只要不吝盈亏,也可以随时清盘变现,然而由于人们对艺术品兴趣太个性化,每个投资艺术品的人的趣味爱好和眼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哪怕甘心忍痛割爱,却也不见得能找到接盘的人。

十二、数字艺术产品的特征

一,数字艺术产品的物理性特征,1.不可破坏性,数字艺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元素,在经过一定技术的处理后,它一旦生产出来,就能永久保持其存在形态。2.流通的便捷性,该特征是传统艺术产品不能比拟的,是数字艺术产品特有的。3.产品的互补性,通常是指有形的数字艺术产品,也就是数字艺术产品的载体。

二,数字艺术产品的创新性特征,1.生产过程的创新,数字艺术产品作为现代高科技与文化内容的结合体,它的生产过程不仅融入了艺术家,思想家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同时还融入了科学家技术创新的过程。2.生产技术的创新,数字艺术产品技术的创新,可以理解为“开拓技术的新市场”,数字艺术产品要遵循“创新+技术”的发展道路。3.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传统艺术产品相比,数字艺术产品是你任性产品,在处于买方市场的当今社会,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决定数字艺术产品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

三,数字艺术产品的经济学特征,1.消费者不确定性,2.高附加值,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十三、艺术博物馆产品的定义与类型

1.是博物馆环境本身,即内外部的建筑和设计空间。2.有器物,藏品,展览。3.有说明性的材料,如说明标签,文本和目录等。4.有博物馆活动,如讲座,表演和馆外社会活动等。5.有博物馆服务,如接待,定位,餐饮,购物等。

十四、艺术博物馆组织的功能

1.收藏功能,收藏是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功能都建立在此功能之上,一定数量的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藏品是艺术博物馆全部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2.保护功能,保护收藏品的完整价值是艺术博物馆组织收藏功能的延续。3.研究功能,研究功能是前两项功能的内在组成部分。同时研究也为解释教育和展览展示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4.陈列展览功能,陈列展览功能是实现藏品基本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是艺术博物馆服务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手段。5.教育功能,艺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观众在参观欣赏艺术藏品的过程中习得文化艺术知识,受到艺术教育的一个过程。十五,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型

1.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价值目标在于抵御强势文化霸权,提升民族国家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2.就相对明确的执行主体,国家文化创新体系要求政府力量,社会组织和创意群体的广泛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宣传文化部门,财政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既是创新的主体,更是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动员者和组织者。3.具有相对独立的资源保障系统,围绕文化创新的目标,科学配置资源,建立以人才,技术,资金,为核心的保障机制。4.具有高效的激励系统,按政府社会非营利组织,文化单位和个人四级主体各自的需求特征,提供和实施不同的激励制度。5.具有结构的系统性,国家文化创新体系具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功能结构与效率结构,具有多要素融合的“结构化”特征。

案例

一、大型歌舞剧“云南印象”艺术特色和商业运作

艺术特色:《云南映象》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它深入发掘了云南的民族民间文化,原汁原味的真实服装道具,不加雕琢的唱腔,和原始自在的舞技,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美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市场运作:《云南印象》一开始就确立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定位,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营策略。《云南印象》有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就是适应不同市场需求而创作的,其中包括按照国外歌舞剧惯例编排的海外版《云南印象》。《云南印象》还积极适应市场要求,实行品牌战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和关注。

《云南印象》是艺术精品与文化品牌的有机结合,其艺术风格定位,营销理念定位,品牌推广定位,营运管理战略构想,市场营销模式设计以及企业化管理机制等,都在打造文化品牌的道路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二、“长恨歌”艺术创作和商业运作

艺术创作:以唐代华清宫遗址为背景,以盛唐文化为主题,以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改编。以全新理念引入的激光辐射,电脑特技,梦幻特效等表现手法,为观众演绎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感情故事,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震撼。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人间与仙境,传统与时尚有机交融,成就了一个杰出的艺术典范。

商业运作:《长恨歌》投入市场初期进行了很多次推广巡演。

1、实行演出季,剧目在4月~10月间演出,11月~3月进行休整。这样就极大保证了舞剧的质量。休整期间会对舞剧进行新的改版与修订,使每年都有新感觉。

2、不断的推陈出新,《长恨歌》每年都有新的编排,而制胜关键在于,《长恨歌》每年的音乐都重新创作,服装也变换,场景推陈出新,舞步也逐步改进。

3、引入竞争机制,《长恨歌》有二百多名演员,而其中男主演八个,女主演六个,竞争十分激烈,这样可以保证演出质量。

4、成功的宣传,借力于历史,借力于政策,高举“旅游+文化”进行巡演。

论述

一、结合实例,论述艺术品市场上的“价值相悖”。

1、价值的歧义与多元性,由价值的多种起源,价值内涵存在多元化和复杂性。价值是一种以主观评价为主导的客观性存在,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因为价值的客观性必要通过主观评价呈现出来,他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评价的制约,要合乎主体目的性,这就使价值的存在呈现出极大的情感相对性。

2、艺术品市场上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按照劳动价值论所承认的人类社会某一特定历史时段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法则,艺术品的“天价”是一种难以解释的市场非理性行为,是一种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奇怪现象”。而“效用价值”论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自然能够解析任何天价的艺术品交易行为,但无论从个体体验出发仍然难以理解艺术品交易的天价,即某件艺术品的复制品可以乱真,甚至比原件更整齐精美,但两者之间的成千上万倍的价格差异同样使人费解。艺术商品价值与价格的总体一致性,相符性与时段性背离与错位,构成艺术商品价值规律的复杂性,有时甚至是严重的背离与错位。

3、艺术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法测算,与物质商品生产劳动不同,艺术商品的生产主要是依赖于艺术家的精神创造性劳动,因为艺术商品的创制主要不依赖于艺术家的体力劳动,不由体力耗费的多少甚至是劳动时间的多少来决定,所以艺术商品很难用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艺术商品的价值。

4、艺术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共存与冲突,就一般商品而言,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相互依存,总体上是一种对等性和一致性的关系。旦对于艺术品而言,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既相互共存,又存在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非对等性关系,包含着艺术的商业价值之间内在冲突的可能性。造成这种深层次冲突的原因在于,艺术商品价值的多元化,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之间的非协调性。

5、艺术商品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高低难以准确度量,一般来说物质商品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分工程度,工艺水平及管理水平。艺术商品的生产则更依赖于“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依赖于艺术家个体基于经验和天赋之上的个人艺术技巧。一般的情况是艺术大师的生命周期与其价值成长周期相吻合,但却有大量的例证说明艺术家的生命周期与价值成长周期不相吻合。最著名的例子是19世纪荷兰画家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以及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晚年极度穷苦。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与纯粹艺术本身的价值有关,并不代表艺术的价值。纯粹艺术的人文价值是不能被折算成市场价格的,但实际进入流通的艺术作品都不可能以纯艺术的身份出现。因此艺术价值与价格之间本不存在等量关系,就不难理解艺术价值与价格的经常背离。二、结合实例,论述市场效率与政府管制。

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率提高的效用,但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情况领域发生市场失灵的现象。完全由市场来调控会导致垄断和外部性以及对公共品失效的结果。因此引入管制是各个经济领域的普遍做法。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发生在表演艺术市场的管制行为主要有艺术资助,价格管制,消费者补贴,设置行业壁垒等方式。艺术资助是一种国内外表演艺术行业的传统做法,政府的艺术资助可以有效地保证部分院团和艺术门类的基本生存和运营,也可以促进某些表演艺术门类的繁荣,因此艺术资助成为政府直接管制表演艺术行业,辅助表演艺术团体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价格管制是政府队表演艺术市场进行直接管制的一种手段,实施价格管制,控制价格都波动范围,可以保证表演艺术产品在实现一定利润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观众,促进表演艺术经济实现社会效益。在消费者环节政府通常采取补贴消费者或政府采购的方式来达到管制的目的。通过政府补贴或政府支出的方式进行市场管制,是弥补市场自身不能有效解决表演艺术公共产品特性的一种有力手段。表演艺术行业壁垒的设置,是政府管制过程中针对表演艺术生产厂商所做出的行为。政府对表演艺术市场的管制对当前我国表演艺术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管制存在的理论前提是弥补“市场失灵”以提高市场效率,政府管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市场本身的效率。在表演艺术市场中的种种政策规范和政府行为都是为有效地实现市场配置资源最优化出发的,是市场自身调节机制不足的有效补充。在表演艺术经营主体不断追求效率,效益的过程中,维持市场秩序保护本国演出市场提供社会保障等都需要政府管制的介入。

三、公共政策和政府补贴可以为艺术行业带来哪些外部收益

1、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除了部分已经展现出明显的经济价值并获得市场关注的文化艺术品外,很大一部分文化艺术品,并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为了延续和传承这种艺术文化遗产,必须要借助政府的外部力量,通过公共政策和政府补贴的方式,保证文物艺术品价值的传承和发展。

2、有利于吸引经济发展因素汇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艺术活动以两种方式给地方经济带来溢出效应,第一,艺术活动可以吸引外地消费者,他们不仅会购买门票观看地方表演和参观博物馆,同时也会在地方商店和参观过程中进行消费。第二,一个城市拥有文化活动,会吸引新企业到该城市来投资,也就是说公共艺术活动和服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言,不仅可以促进地方人力,资本,资源等要素的聚集,形成交流并提供经济发展机遇,而且能够带动现代化服务业,商贸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本地就业,拉动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建立政府公共供给渠道,保证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主要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享受文化科技进步权,参与文化生活权,接受教育和培训权,文化创意权。这些权利中部分可以通过社会和市场的方式提供,而其中的大部分文化权利,必须有待于政府政策的介入才能得以保障。

4、有利于降低创新的风险,鼓励艺术创造。艺术的创新与创造,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投入成本与收益之间没有函数关系,而只是一种概率关系。这就决定了,如果没有良好的鼓励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艺术行业就会缺乏创新的动力,导致行业发展的停滞。所以政府要一直对这些领域中的实验进行补贴。

第二篇: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就是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公共支出可以确保国家职能的履行,政府经济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以支持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壮大。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所谓节约,指的是在经济以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所谓效益,指的是经济以及其他活动过程中的耗费与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市场经济下也就是以货币计量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是指政府在安排公共支出时,必须对各方面的支出需要和自身的财力可能全面加以考虑和安排,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

目前在体制转型尚未根本结束的背景下,安排公共支出应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比例关系:

(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财政与市场的关系。

(3)财政的投资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二、简答题(考3)

1、比较均衡预算理论,功能预算理论,高度就业预算理论的长处和不足

答:均衡预算理论是主张无赤字收支平衡预算的理论。它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竞争原则,该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律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可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优点:在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之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其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失业和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周期的规律性和非对称性,使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功能预案算理论的核心是相机抉择,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产物。该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光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依靠政府的干预来提高社会消费倾向和加强投资引导。同时,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而在于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优点:认识到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经济的不稳定是不可避免的;缺点:在危机年代出现的赤字是税收下降和支出增加同时作用的结果,赤字本身就是下一次危机的动因。功能财政不仅造成了财政赤字大幅增加,而且决策决定的时滞太长,预测的误差也较严重,这些都使得经济更加不稳定;

高度就业预算论的核心是政府支出应该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收入水平,保持高的就业率,依照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产出来确定政府的财政收入,保持一定的财政盈余以用作公债的还本付息。优点: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有效地抑制了公共支出;其强调的减少政府支出,有利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完善;缺点:由于该预算理论的核心是政府应该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净税收收入水平,因而政府财政预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政府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受限。

2、简述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的区别及影响

答: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等的代价,相当于在私人部门之间充当资源再分配的中介人。具体包括各种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体现着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政府购买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活动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占用社会资源的要求。

两者在社会需求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转移性支付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政府购买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付直接影响产品分配。增加转移性支出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可以引导资源流向有补贴的产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同时也可能降低产业竞争力,破坏市场秩序,引发国际争端等。

政府购买间接影响产品分配。增加政府购买会刺激社会生产,形成经济繁荣局面,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影响经济周期的运行;可以增加私人收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3、简述税收转嫁的含义及基本途径。(P183)

答:税收的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其基本途径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前转,亦称“顺转”,是指在经济交易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产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产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的一种形式,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②后转,亦称“逆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产品或生产要素进价或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③消转,又称“税收的转化”,指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费用,补偿纳税损失,从而使税收负担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不归任何人负担;④税收的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它实际上是税收向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政府如向资本的收益征税,在这项资本出售时,买主会将以后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本价格中一次性预先扣除,从而使资本的价格下降,税收实际上将由资本所有者负担。税收资本化是将累次应纳税款作一次性转嫁。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与价格升降紧密联系;②它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是经济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其结果必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③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即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税负转嫁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旁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方式。

前转

前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前面所举卖酒的例子,就是这一形式的转嫁。前转是卖方将税负转嫁给买方负担,通常通过提高商品售价的办法来实现。在这里,卖方可能是制造商、批发商或零售商,买方也可能是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但税负最终主要转嫁给消费者负担。由于前转是顺着商品流转顺序从生产到零售再到消费的,因而也叫顺转。前转的过程可能是一次,也可能经过多次,例如对棉纱制造商征收的棉纱税,棉纱制造商通过提高棉纱出厂价格将所缴纳的税款转嫁给棉布制造商,棉布制造商又以同样的方式把税负转嫁给批发商,批发商再以同样方式把税负转嫁给零售商,零售商也以同样方式把税负转嫁于消费者身上。前转顺利与否要受到商品供求弹性的制约。税负前转实现的基本前提条件是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当需求弹性大时,转嫁较难进行;供给弹性大时,转嫁容易进行。

后转

后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购进商品价格的办法,向后转移给商品的提供者。例如对某种商品在零售环节征税,零售商将所纳税款通过压低进货价格,把税负逆转给批发商,批发商又以同样的方式把税负逆转给制造商,制造商再以同样方式压低生产要素价格把税负逆转于生产要素供应者负担。税负后转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供给方提供的商品需求弹性较大,而供给弹性较小。在有些情况下,尽管巳实现了税负前转,但也仍会再发生后转的现象。

混转

混转又叫散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混转是在税款不能完全向前顺转,又不能完全向后逆转时采用。例如织布厂将税负一部分用提高布匹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印染厂,一部分用压低棉纱购进价格的办法转嫁给纱厂,一部分则用降低工资的办法转嫁给本厂职工等。严格地说,混转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税负转嫁方式,而是前转与后转等的结合。

旁转

旁转是指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和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例如纳税人用压低运输价格的办法将某课税对象的税负转嫁给运输者负担。

消转

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即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将所缴纳的税款在所增利润中求得补偿。因为它既不是提高价格的前转,也不是压低价格的后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使税负从中得到抵消,所以称之为消转。有合法消转和非法消转两种形式。前者指采用改进技术、节约原材料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求得补偿;后者指采用降低工资、增加工时、增大劳动强度等方法,从而降低成本求得补偿。采用第二种形式一般遭到雇员的反对,所以纳税人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但消转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生产成本能递减、商品销量能扩大、生产技术与方法有发展与改善的余地、物价有上涨趋势以及税负不重等。

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亦称“赋税折入资本”、“赋税资本化”、“税负资本化”。它是税负转嫁的一种特殊方式。即纳税人以压低资本品购买价格的方法将所购资本品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资本品的价格中作一次扣除,从而将未来应纳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资本品出卖者。比如某一工业资本家甲向另一资本家乙购买一幢房屋,该房房价值50万元,使用期限预计为10年,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每年应纳房产税1万元。甲在购买之际将该房屋今后10

年应纳的房产税10万元从房屋购价中作一次扣除,实际支付买价40万元。对甲来说,房房价值50万元,而实际支付40万元,其中的10万元是甲购买乙的房屋从而“购买”了乙的纳税义务,由乙付给甲以后代乙缴纳的税款。实际上,甲在第一年只须缴纳1万元的房产税,其余的9万元就成为甲的创业资本。这就是税收资本化。它一般表现为课税资本品价格的下降。赋税折入资本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课税对象必须是资财,每年均有相同的税负;另有不予课税或轻税的资财可购;课税品必须具有资本价值等。

4、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有市场达不到资源的最有配置。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一下几个方面:

①竞争失效。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产品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通费用等交易成本也阻碍着资源的自由转移。②公共产品问题;③外部性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使得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④市场的不完全。许多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⑤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现实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⑥信息的不完全。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充足,这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由此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⑦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⑧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运行只是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

5简述公共支出的基本原则

答: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公共支出的原则有一下三个方面:

①经济效益原则。是指通过公共支出引导社会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二是由政府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为原则;②公平原则。指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包括两个内容:横向平等,同等地对待同一层次的居民;纵向平等,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③稳定原则。指政府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一般说来,为谋求经济的稳定,在安排公共支出时应有利于达到以下目标:高度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满意的经济增长率;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

6、简述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混合制经济,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无效率、不公平以及宏观经济失衡要求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从而使众多国家的经济成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混合体。在混合经济体制中,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1)资源配置。由于在市场机制中存在着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偏好不合理等方面的市场失灵,从而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政府需要承担资源配置的职能。以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主要可以用到以下政策工具:

a公共支出,包括政府直接提供某些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政府补贴和政府购买支出;b政府税收,通过税收调节产业结构;(2)收入分配。市场机制不能避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因此需要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改善不平等状况而采取的财政措施主要有:税收——转移支付制度;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建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以加重高收入阶层的负担,减轻低收入阶层的负担;(3)稳定经济。由于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执行稳定经济职能。宏观经济稳定有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此外,政府还可通过货币政策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而且只有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结合才更有助于达到满意的效果。

7、比较“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帕累托改进指的是彼此在不损害他人福利的前提条件下增进自己的福利。只要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达到最大,即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要使帕累托改进能够进行必须得满足产品总的净收益非负。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一些人可以生产更多并从中受益,但又不会损害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一项正确的措施可以消减福利损失而使整个社会受益。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指的是一种变革使受益所得足以补偿损失者的损失。福利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理就是所有的市场均衡都是具有帕累托最优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通常的情况是有人有所得就有人有所失,于是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补偿准则”,即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准则“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8、怎样理解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

市场有其客观规律,其运行遵循着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市场的价值规律,不因其他改变。即可以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的有效的组织,从而是每个人最求个人利益,最终给全社会带来共同利益。在市场机制下,每个决策者都面对着一定的价格体系进行选择,以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要存在有个人认为的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他们就会愿意为消费而付款,只要这一价值超过了生产成本,最求利润的企业家们就会生产这种产品或提供劳务。每个人的追求的个人利益的经济总和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9、简述当代政府反垄断的主要策略

实施反托拉斯政策;2

减少不同层次企业的进入壁垒3

行业管制4

政府直接垄断自然垄断性行业,将边际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让国家来垄断5

价格管制6

惩罚性税收7

要求企业定期公布核心技术秘密。

10、“公地悲剧”的启示

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说明的是产权不明,使得企业和个人使用资源的直接成本小于社会所需付出的成本,而使资源被过度使用。应该明确和稳定产权,尽可能地将资源或企业的所有权明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科斯定理证明,一旦产权明确规定,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络、谈判、签约等等的成本足够低,则无论将产权划归给谁,最终总能达到该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同样道理,只有做好企业的产权安排,才能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配合企业制度改革,基于具有公地特性的国有企业往往发生“悲剧”这样的现实,国有企业应退出竞争性领域,保持在非竞争性领域的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企业约束机制的同时,也要建立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实行责、权、利的有效统一。在这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实行的股权奖励制、年薪制等

11、试论政府购买的经济影响

政府购买上升会刺激社会生产,形成经济繁荣局面,物价水平上涨,反之,对私人收益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政府购买性支出是政府以等价交换为原则,通过市场直接获得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而形成的财政支出,它与市场运行具有密切关系,因而对生产、就业和分配都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国民经济总量变动产生直接影响。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因其购买和直接消耗了经济资源,形成了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而它的数量变动会对经济总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政府购买性支出数量的变化,往往是政府调控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2.政府购买性支出对投资国民经济结构变动产生直接影响。在政府购买性支出数量既定的前提下,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动将对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对经济结构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政府增加对A产品的购买时,将引起对该产品需求的增加,导致这类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关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报酬的提高,社会游资也会流入这一领域。而当政府减少对该类产品的购买性支出时,情形就正好相反。这就产生了一个因政府购买性支出方向变动而带来的生产结构、劳务供应结构的调整效应。有鉴于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性支出的结构调整,往往是引导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强有力手段。

3.政府购买性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一般来说,当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时,由于其对生产的刺激、扩展效应,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都会随之增长,资本利润和劳动报酬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此同时,如果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结构有所变动,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和劳务提供者的资本利润和劳动报酬,从而对不同企业和就业群体的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

12、试论政府转移支付的经济影响

转移性支付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围绕该两点进行阐述)

13、简述主张收入再分配的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缪勒认为政府的正确目标应该是社会每一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所谓

每个人的效用总和,即是最大多数人的效用和利益,在强调效用递减的同时,更加强调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为了使总效用最大化,政府不能再收入分配上搞平等,其否定收入的平等化;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代表人物罗尔斯,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处于相似的状态,没有一个人能设计有利于自己特殊情况的规则。所以公正的原则是公正协商或谈判的结果,在尚未知道自己在收入分配上到底处于哪个阶层的时候,往往会不约而同的关注收入分配的最下层,因此他主张最小效用的最大化,政府的目标应该是让这些社会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因此在收入上搞平等的公共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正确的,通过把富人财富收入转移给穷人,使社会增进了最不幸人得到福利;自由意志主义的机会平等理论,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洛齐克,强调自由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他反对罗尔斯的为最底层的改善而向富人征税,而且也反对功利主义的个人效用最大化。他所坚持的在收入分配上最好的选择是自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认为只要分配的过程是公正的,那么所引起的分配结果即使不在公平也是公正的,强调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他认为收入不平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他认为存在政府干预、人口变动和技术进步三种抵消因素,这三种因素抵消了储蓄和城市化的作用,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的方向发生逆转,由上升转向下降,形成了倒U形现象。在三种因素中,政府干预是收入差别由恶化转向改善的主要推动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14、解决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一、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第一,政府应经常地、准确地和及时地向消费者披露有关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使消费者和用户做出合理、科学的消费抉择,以保护消费者和用户的利益,促进市场交易的扩大。

第二,维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一方受损的利益。即使政府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即使消费者自认为做出了最佳的决策,在交易中或交易后,掌握信息较少一方仍然有可能成为信息不足的受害者。这一情况的发生,是由于交易者在事前虽做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信息的广泛性、易变性、复杂性,使信息掌握较少一方仍的非法获得者进行赔偿等等。

第三,减少甚至基本消灭虚假信息的传播。虚假信息使信息失真。这就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政府应制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其方法就是对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给予坚决的打击,并使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

第四,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者给以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因此,对造假者进行打击就成为必要。消费者固然可以参与打假活动,但政府由于其自身的地位,对造假行为打击就更有力度、更显作用。因为单个消费者和用户的力量毕竟有限。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使其能够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生产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

首先,生产者要确立优秀的生产理念和企业理念,树立真诚为客户服务的意识。生产者有了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就不会欺骗和愚弄购买其产品的消费者和用户,而是会真诚为消费者和用户服务。这样,就会赢得消费者和用户的信赖。消费者就不会处处设防,也不会对生产者的产品敬而远之。

其次,生产者要及时、全面、真实地向其用户披露有关自己企业及其产品的情况。在披露信息时,要切忌对自己的产品的功能夸大和溢卖,对自己产品的不足避而不谈。其实,生产者越是能够客观、准确、真实地向其用户披露信息,就越是能够赢得忠诚客户和长久客户。

再次,生产者要狠下工夫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企业产品质量越低劣,就越会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没有必要向用户提供虚假信息。这自然会使交易双方掌握的有关信息量较为接近,信息不对称状况有所改观。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还可观察到,越是劣质企业,与其用户的信息就越是不对称。这说明,优秀企业、优质产品确实对解决信息不对称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生产者要强化防伪意识,并进行防伪创新。在现实生活中,越是优质产品被假冒的可能性就越大。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就严重干扰了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在这类产品面前变得无所适从,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或者上当受骗,或者拒绝购买,抑制自己的需求。因此,优质产品的生产者加强防伪意识,使假冒伪劣产品没有藏身之地,由此而给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了真实信息,进而促进了市场交易。

第五,生产者也应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进行揭露与抵制。防伪创新仅为一种方法,其作用不是万能的。除此之外,生产者还应主动出击,积

三、消费者和用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首先,掌握有关生产者及其产品的大量信息,并提高对生产者及其产品的识别能力。消费者应积极搜寻和占有有关企业和产品更多的信息。只有消费者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生产者在提供虚假信息时,从中就会有所顾忌,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就不会肆无忌惮,假冒伪劣产品也就不易泛滥成灾。

其次,消费者和用户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花钱免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受损后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的气焰,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因此,消费者不论从自身利益计,还是从他人和社会利益计,都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对社会虚假行为和现象进行大胆揭露。

再次,消费者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应积极向致害人提出索赔。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受害之后,往往不向致害人提起诉讼,进行索赔。这是虚假广告泛滥,侵害行为不止的重要原因,也是恶化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因此,消费者的诉讼索赔,实际上不仅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改变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利于约束信息量占有较多一方的行为。

最后,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交易中,向对方提供真实信息。虽然消费者在一般市场交易中常常处于“弱者”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在所有交易中都是如此,在有些交易中,消费者实际上处于信息占有较多一方。因此,消费者不能只是监督对方,消费者也有向对方提供全面、准确信息的责任和义务。如在人寿保险活动中,消费者作为投保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了解,可能多于保险人。这就要求投保人如实向保险人反应自身状况,以便使保险人做出正确抉择。总之,消费者在交易中真实地提供信息,对改决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是有所裨益的。

四、社会中介组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

所谓“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专门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中介服务的社会组织。它对改变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是使社会中介组织保持超然的、独立的地位。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本身就是信息的加工者和传播者,如果这些机构隶属于某一权势集团如大公司,则势必会影响信息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因为大公司为其利益计,有可能强烈地要求中介组织扭曲式地掩盖某些信息,从而使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而超然、独立的中介组织不受社会强势组织的影响和制约,就能够客观地不偏不倚地加工和发布信息。

二是中介组织组建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信息加工更加准确、更加客观。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业协会,是中介组织共同协商建立的机构。该机构的运作,一方面减少政府机构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中介组织能够自我约束,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这对加强信息的管理,提高信息可信度,改变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有极大的作用。

三是社会中介机构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广泛地搜集信息资源,合理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制作,客观地向社会披露信息。为此,社会中介机构要吸引社会优秀人才,添置先进设备,以增强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15.克服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

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

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

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

企业合并

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

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三、论述题

1、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之我见。

答案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的同时,由于分配领域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较低并仍在不断下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这种“结构性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原则的体现,也关系到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出口的现状能否改变。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成果难以体现在百姓的收入上,国民收入财富不断向政府和企业集中。2.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3.不同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偏大。4.私营企业职工收入偏低5.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6二次分配中,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

经济学界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时,通常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功能收入分配理论,另一条是规模收入分配理论。功能收入分配理论(也称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是将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和组织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根据各种要素在社会产品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或贡献份额,将收入在各要素之间进行分配的理论。规模收入分配理论(亦称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或家庭收入分配理论),则是一种研究如何将收入在个人或家庭之间进行分配的理论。由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还是西方各种不同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都将功能分配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始终是以功能收入分配理论为基础的。十七大提出了要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是在我国收入分配理论中首次提到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措施:

(1)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政府应在执行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积极推动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2)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收入分配杠杆对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仍有很多不健全之处,需要改革税收制度。

(3)进一步降低部分政策性垄断企业的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应通过强化税收、上缴红利、薪酬政策等调控手段,平衡垄断国企与一般国企、国企与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4)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5)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在建立以社会救助、全民医疗保障和全民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公共财政也应优先投向民生领域。

总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减少城乡、行业及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与收入分配有关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这样才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答案二: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

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

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

0.48,大大超出

0.4的警戒

线。中国必须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说“不”,社会收入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调结构”,分配制度改革应先行

调整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进程。当前我国

40%的农民(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只创造了

10%的GDP(第一产业增

加值比重),这不可避免地使城乡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现在的结构调整则首先是收

入分配结构调整,由此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从而为转变“投资出口”模式、调整

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奠定基础。

(2)“起点”入手,调整贫富差距

“政府干预贫富差距应从结果转到起点上来,起点的干预比结果的干预更有效”。

那么起点在哪儿?起点是消费。

参与市场经济的游戏就如同体育比赛,起跑线一样,但最终的结果总是有快有慢。而差距取决于参与者能力。所以,在国民能力差距扩

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出现群体性的能力鸿沟的时候,贫富差距是不可能缩小的。

如此,政府应向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消费,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技能培训等决定文化、技能等方面素质的支出。

必须从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出发,既包括受教育年限上的公平,也包括受教育质量上的公平。由此政府对分配的干预

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5

分配的公平应以社会正义为前提。社会正义就是按照公认的游戏规则办事,包括

经济运行规则、社会运行规则。

(3)“与民争利”,政府须避免

按照西方一些学者对社会转型研究的结论看,转型期整个社会将骚动不安,社会

成员对利益的渴望格外强烈,官员也很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腐败等问题。这对掌控

利益分配权力的政府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就目前的情况看,政府在理顺收入分配关

系、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方面,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

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最主要的就是由改革初期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

思想,调整为效率与公平兼顾,并以此来确定未来的收入分配战略。

其次,政府要运用和使用好利益分配的杠杆。一方面加大法律对社会利益、收入

分配的调节作用,比如修订税制,政府减税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公共政策,理顺收

入分配关系。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

第三,政府要严格控制自身的行为,防止与民争利。应该说,目前这方面的问题

很突出。比如,土地征用、政府收费、政府自身的开支以及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中,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

“重民生、促和谐”是此届政府的施政要旨,也是扩内需、保发展的实际需要。

而保障就业,使分配制度更趋公平乃是中国民生之本,也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把“加快调整国民收

入分配结构”放在了首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强调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全

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那么我们期待着

相关措施的尽快出台,社会发展更和谐。

2、克服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服外部效应的途径可以从私人部门和政府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机制。私人经济部门有其自身克服外部效应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2)产权和科斯定理。产权是指某种资源或产品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产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要使用别人的劳动,就必须支付相应的报酬,征得别人的同意。科斯认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这就是科斯定理;(3)社会制裁。社会制裁事实上反映的是道德的作用,比如,吸烟是消费成本外部化的典型表现,但吸烟给不吸烟者的健康带来损害,这是有违社会公德的。通过社会道德规范发挥的作用,吸烟者可能会觉得这时吸烟很不合适,从而自觉地停止这种带来负的外部效应的行为。

在私人市场机制下虽然存在着通过上述途径纠正外部效应的可能性,然而,实际上这些机制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正是私人部门所能指望的纠正这些外部效应的最好的机制。

(二)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有效地克服和纠正外部效应。如政府出资开展环境保护、提供医疗救助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还时常伴以其他手段。较常用的措施有:罚款、补贴、公共管制、法律制裁等。(1)罚款或征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所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可以避免效率损失;(2)补贴。当存在外部收益时,为了扩大实际消费量,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给私人企业提供补贴,降低私人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的价格下扩大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当存在外部成本时,比如企业排污给附近的河流造成污染,政府也可以向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其扩大投入,采取减除污染的措施,该进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向河流排污的量;(3)公共管制。为限制企业排污这类带来外部成本的行为,政府也可以采用公共管制的办法,比如规定一个法定的标准,或对生产程序作出规定,比如规定所使用的原料必须符合某种质量要求等。公共管制可直接地限制企业过量排污,达到与罚款或补贴类似的效果;(4)法律制裁。法律措施是政府纠正外部效应的重要途径。比如,产权不明是外部效应的根源,因此政府明确地界定并有效地保护产权可以极大地减少这类现象的产生。

当然,以上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会对效率和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受到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在不同情况下有效执行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政府在实际决策时,还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从公共产品理论看当代政府的经济职能

从经济学原理的一般分析中得知,政府经济作用的产生源自“市场失灵”,因此,政府满足公共需求就成为一种职能必然。公共需求的满足需要公共部门来实现,即通过政府及与相关的部门,运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实现。于是,在前述的“职能定位”分析前提条件下建立了这样的逻辑推理结果:政府的经济职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职能实现的主体,政府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所以它的作用应体现在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之上;二是职能实现的客体,政府的经济作用应体现在供给公共产品之上。

以公共产品供给作为基本出发点,实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适应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必须强化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公共产品上来,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

4.怎样认识“在西方国家政府失灵从逻辑上是必然的”

他们认为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政府失灵是客观存在的。1

有限信息,市场信息的不足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因素,政府这时就承担起提供信息的职能,但是现实相当复杂而难以预计,政府也很难做到掌握充分的信息,政府“犯错”的情况并不少见;2

有限控制。政府对私人、市场的控制有限,政府采取某些公共政策后,对私人市场可能的反应和对策往往无能为力。如政府采取医疗保险或者公费医疗政策,但是并无法控制医疗费用的急速上升;3

时滞限制。政府从认识某一问题到最后公布某一决策并付诸实施引起私人市场反应会经过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与生效时滞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调节市场的能力;4

有限决策。即使政府拥有充分的信息,通过政治过程在不同方案之间做选择仍会产生困难,在决策过程中,决策的那些少数人会自觉的倾向于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利益的偏好和利益。所以,民选政府的决策是否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是值得怀疑的。5

干预成本过大。6

短缺或过剩7

官僚主义

四、开放题

1.简单描述市场失灵现象,用所有知识内容进行描述,用公共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有市场达不到资源的最有配置。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一下几个方面:

①竞争失效。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产品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通费用等交易成本也阻碍着资源的自由转移。②公共产品问题;③外部性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使得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④市场的不完全。许多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⑤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现实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⑥信息的不完全。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充足,这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由此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⑦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⑧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运行只是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

(2)市场失灵的原因:

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消极作用,其原因是盲目地追求自发的市场经济,造成了“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

1自发性。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滞后性。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见经济变化的功能。

3不稳定性。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市场机制的竞争是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哪个部门获利相对丰厚,生产者就会调动自己的资源要素向哪一部门转移,从而造成供需平衡的不稳定性。从根本上说,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对市场行为的过份依赖与放纵。

(3)

解决方法

1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对反垄断法及其执行的进一步说明。

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这时,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对上述政策的进一步说明。(2分)

2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然后,根据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得出的供给曲线与该需求曲线的均衡,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公共物品供给量也可以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

3.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得厂商以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直接调节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影响,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科斯定理的结论也被用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科斯定理建议: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性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2分)

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是根据不同的原因设计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1分)

2.谈一谈学习公共经济学的过程和体会

3.

第三篇:广告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广告

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主,以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为对象,以付费方式通过传播媒介将企业的观念、形象、商品和劳务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以促进销售的活动。

广告定位

所谓的广告定位是指广告主通过广告活动,使企业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

整合营销传播IMC

是指企业通过传播手段的整合,达到关系利益者的整合,进而实现企业内外关系的整合,最终进入企业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的境界。

产品

是指人们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种需求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主意等。

品牌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竟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广告计划

是对为了广告活动的规划和安排,制定广告计划是广告策划的重要工作之一。广义的广告计划,具体包括广告市场调查、广告目标计划、广告时间计划、广告对象、广告地区、广告媒介策略、广告预算、广告实施、广告效果测定与评估在内的全部广告活动的内容。狭义的广告计划,具体包括广告目标、广告地区、广告时间和广告对象。

广告目标

是指广告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广告目标规定着广告活动的方向,其他广告活动如媒体的选择、表现方式的确定,广告应突出哪些信息内容,都要围绕广告目标来考虑。广告目标也是衡量广告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填空

1、广告的功能主要有 信息传播 功能、经济 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心理 功能和 美学 功能。

2、广告计划的拟定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市场分析与研究阶段;拟定广告计划提纲阶段;拟定具体执行计划阶段。

3、消费行为调查主要 消费需要、购买方式 和购买决策。

4、整合营销传播方法:建立消费者资料库、研究消费者、接触管理、发展传播沟通策略、营销工具的创新、传播手段的组合。

5、广告媒体整合是指企业在同一时期内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类型发布主题相对集中的广告。

6、广告传播理论的特点与基本原理有哪些?

特点:广告传播的目的性、重复性、复合性、筛选性。

基本原理:广告传播的诱导性、二次创造性、文化同一性。

7、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

8、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文化因素:价值观、亚文化、地域文化、流行文化等。

9、广告调查的特点:目标明确、操作性强、注意保密和具有累积性。

广告调查内容:广告产品情况调查、消费行为调查、广告客户经营情况调查、社会基本情况调查、广告媒体调查。

10、广告策划的工作流程大致包括哪些环节(撰写广告策划书的步骤主要是):

分析研究、拟订策划书纲要和拟订具体执行计划。

11、广告按直接到达的目的不同可分为非商业广告 广告和商业广告广告。

12、按广告的诉求方式不同可分为感知 广告、情感 广告和理性 广告。

13、结合实际谈谈广告的功能和作用:广告的功能是指广告的基本作用与效能。其功能:

信息传播、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美学等功能。

14、你是如何理解广告学的性质及研究内容的?

广告学的性质特征和学科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门独立的学科、规范的学科、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理论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应用广告学三个广告学研究的分支,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研究内容。

15、当前我国广告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和问题?

法制化、道德化、艺术化、科学化、专业化。

16、当代国际广告发展有哪些新特点、新趋势?

广告活动全球化、广告服务全方位化、广告行业产业化、广告传媒的多样化、广告管理日趋严格化。

17、广告理论是关于广告信息传播规律和广告运作机制的理论性概括。

18、广告定位主要有实体定位和观念定位策略两大类。

19、实体定位包括市场定位、品名定位、品质定位、价格定位和功效定位。

20、观念定位包括改变观念定位、反类别定位、逆向定位和对抗竞争定位。

21、广告传播功能主要有:促进功能、劝服功能、增强功能和提示功能。

22、创意特征:抽象性、独创性、关联性、广泛性

23、广告创意基本要求:以广告主题为核心、以广告目标对象为基准、以新颖独特为生命、以情趣生动为手段、以形象化为表现

24、创造性思维基本方法:创造性思维基本方法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有机结合。

25、广告创意的过程:调查阶段、分析阶段、酝酿阶段、开发阶段、评价决定阶段。

26、广告创意技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垂直法、水平思考法、检核表法、联想法、组合法和想象法。

27、广告创意的方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

28、影响广告目标制定的因素 :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市场供求状况变化、商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市场状态。

三、简答题

1、谈谈你对USP理论的理解,试举例分析其在广告运作中的作用。

又称为“独特的销售主张” 核心内容有三:其一,每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说一个主张”;其二,所强调的主张必须独一无二的;其三,所强调的主张必须是聚集在一个点上。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2、广告定位理论与BI理论、BC理论的主要区别何在?

BI理论。也称之为“品牌形象论”。重要论点:广告最主要的目标是为塑造品牌形象服务;任何一个广告都是对品牌的长期投资;描绘品牌形象比强调产品的具体功能特征重要得多。BC理论。又称之为“品牌个性”论。它强调“品牌个性”比“品牌形象”更重要。个性可以造成崇拜,品牌应该人格化,如人格化的语言、行为、特征,以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应该寻找和选择能代表品牌个性的象征物,使用核心图案和特殊文字造型表现出品牌的特殊个性。

3、整合营销传播广告策略的步骤有哪些?

主要是10个步骤:仔细研究产品,锁定目标消费者,比较竞争品牌,树立自己品牌的个性,明确消费者的购买诱因,强化说服力,旗帜鲜明的广告口号,对各种形式的广告进行整合,确定投放方式,广告效果进行评估。

4、什么是广告定位理论?其基本策略及意义有哪些?

含义:所谓的广告定位就是指广告主通过广告活动,使企业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就是使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一个位置。

内容:广告定位主要有实体定位和观念定位策略两大类。

意义:广告宣传的基准;说服消费者的关键;有利于商品识别;广告表现和广告评价的基础;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

5、试分析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层次及方法。

含义: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企业通过传播手段的整合,达到关系利益者的整合,进而实现企业内外关系的整合,最终进入企业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的境界。

其内涵: IMC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消费者;IMC的目的是要建立与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种持久的亲密关系;IMC的基本要求是“用一个声音说话”;IMC应当采取一种双向沟通策略;IMC认为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

层次:认知的整合、形象的整合、功能的整合、协调的整合、基于消费者的整合、基于风险共担者的整合、关系管理的整合。

方法:建立消费者资料库、研究消费者、接触管理、发展传播沟通策略、营销工具的创新、传播手段的组合。

6、什么是广告环境?影响广告活动的宏观环境有哪些?

广告营销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广告活动策略、计划的诸种因素,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影响广告活动产生、发展的宏观环境,如自然科技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等;一是指影响广告传播活动实施的微观环境,如行业竞争环境、人才环境、业务运作环境等。广告的微观环境,与广告行业自身经营有关。

影响广告活动的宏观环境有: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规环境等。

7、如何理解广告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经济环境的好坏,对广告决策影响最大。广告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广告与经济环境的关系。经济环境对市场营销和广告活动的影响,主要是指购买力的影响。所谓购买力,是指社会各方面在一定时期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货币支付能力,是构成市场和影响市场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支出、储蓄和信贷等。

8、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对其分析有什么意义?

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

意义:企业必须确立一定的目标市场,针对一定的目标消费者开展经营活动广告传播也不可能以全体消费者为对象,而要依据企业的目标市场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广告主题和诉求方式。这对于广告传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广告传播,同样需要以深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依据。

9、产品生命周期导入期的广告策略有哪些?

开拓性广告策略、快速掠取策略、缓慢掠取策略、快速渗透策略、缓慢渗透策略。

10、广告调查有哪些特点?广告调查内容主要有哪些?

广告调查的特点:目标明确、操作性强、注意保密和具有累积性。

广告调查的内容:广告产品情况调查、消费行为调查、广告客户经营情况调查、社会基本情况调查、广告媒体调查。

策划的三个特征:预见性、周密性、目的性。

策划包括:环境分析、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规划蓝图、设计和优化执行方案,最后形成决策方案等一系列活动。

广告策划:

是广告策划人根据营销战略和目标,通过必要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按照科学的策划程序谋划和策动的广告要素的过程。

广告策划的要素:广告策划者、策划内容、策划程式、策划结果。

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USP:独特销售主张

4C:消费者需要与欲求、消费者要满足自身需要与欲求所需付出的成本、消费者方便、沟通。广告整合传播

以品牌为载体,以数据库为工具,通过对消费者价值判断,进行品牌接触点的整合传播管理,以提升广告整合传播的有效性,并最终提升品牌资产。

品牌接触点的四个层次:大众媒体接触、情景接触、个人接触、体验接触。

广告整合传播策划的主要内容:

环境分析、竞争分析、消费者分析与价值评估、战略决策(定位与品牌价值主张)、执行策略(诉求策略、媒介策略、活动策略)、投资回报评估(3C:客户贡献、客户承诺、客户拥护)。

第3章广告整合传播中的数据库的应用

数据库的分类:

顾客数据库(消费者的基本信息)、产品营销数据库(媒体管道数据库、营销渠道数据库)、消费数据库(消费者自身建立)。

消费数据库的建立方式:

根据个人购买和消费行为、根据参照媒体的购买和消费反馈、根据品牌的广告吸引作用、根据对品牌的认可。

顾客数据库的建立方法(重要):

通过直接交易获得数据库(会员卡、信用卡或借记卡、网络注册会员);

营销传播活动获得数据(各种促销活动,手机网络互动、售后服务卡或意见回馈卡、会员俱乐部、免费杂志或免费DM广告、市场调查)。

媒介管道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固定样本调查、受众抽样调查。

营销渠道数据库的建立:企业自身产品的流向记录、营销商提供的消费者多次的购买行为记录。

广告整合传播数据库建立的流程:调查资料的预处理、接收与核对问卷、对问题问卷的处理、对合格问卷中问题进行编码和录入。

常用的数据库分析方法:

(1)描述性研究(品牌接触分析、品牌忠诚消费者特点分析、增减顾客特点分析、顾客盈利性分析、营销成本和收益分析、购买模式分析、区域销售分析、渠道分析、传播媒介分析);

(2)推断性研究(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生命周期分析等)。

应用数据库应注意的问题:

实用性、保持不断更新、数据库类型要全面、要开发与数据库库相应的附加产品与服务、保证数据库真实可靠、对顾客要认可和鼓励、隐私与安全问题。

第4章广告整合传播的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的内容:

技术环境、政治产业政策和法律环境、人口统计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环境分析要素:

经济环境(经济收入、储蓄与借贷的比例、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技术环境(技术变革);政治、产业政策和法律环境;

人口统计环境(人口规模和增长率、年龄分布和种族组合、教育水平、家庭类型、地区特征、人口流动);

文化环境(核心文化、亚文化);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保护)。

第5章广告整合传播中的消费者分析与价值评估

消费者识别的两条基本进路:

传统的市场细分策略(STP策略: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形成定位策略);

从个人进入的消费者细分(分析消费者数据库,将类似行为个体归为某一行为群体)。消费者决策过程:需求意识与动机、信息搜索、选择评估、购买、购买后的使用与评估 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个人因素(消费者动机、消费者态度与态度的转变、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分析);

人际因素(家庭与消费行为分析、参照群体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文化价值观与消费行为); 客户资产的分类: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维系资产。

第6章广告整合传播的竞争分析

产品分析的基本要素:

产品特性分析(自身的与同类/竞争的产品,三个层面:核心利益、产品特点、附加利益);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产品组合分析(市场占有率/增长率矩阵);

产品与消费者生活的融合(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产品的形象与特质)。

市场竞争状况分析:历史背景(企业沿革)、市场现状(市场的成长状况、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结构、通路结构等)、市场发展趋势。

竞争对手分析:搜集关于竞争对手的主要情报、确定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企业竞争力的分析:企业沿革、组织、规模;企业的业务范涛和产品线;企业生产状况;企业销售体系;企业竞争位置;企业形象及广告分析;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

广告传播竞争分析: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广告整合传播总额和分配方式、以往的品牌价值主张和执行策略(诉求策略和媒介策略)、广告整合传报投入在产业中所占的份额。

第7章广告整合传播的战略决策

定位的多种维度:

利益性定位(功能性、情感的或自我表现的利益)、用户性定位(目标用户的特定形象和生活形态或形态等)、竞争性定位(阶梯性定位、树立对立面)、重新定位。

定位的基本因素:实质性的支持、内在的统一性、前后连贯、单纯与独特性。

品牌价值主张的提炼:

了解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感受;将品牌价值人格化;创造品牌体验;确定广告主题。

第8章广告整合传播中的诉求策略

诉求策略的类型:告知型(创造品牌意识)、改变型、行为型(激发行为)、关系型。

告知型策略包括:固有刺激法(寻找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独特销售主张;重复品牌名

称、口号与歌谣。

改变型策略包括:比较式广告、证言式广告、演示式广告、评论式广告、信息式广告、推理式广告、品牌形发、生活方式法。

行为型策略包括:硬销售式广告(高压和催逼)、恐惧诉求广告、焦虑式广告。

关系型策略包括:增强消费体验、赋予品牌社会意义。

第9章广告整合传播中的媒介策略

大众传播的媒介:四大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辅助性媒体(户外广告、交通广告和叫卖点广告)。

分众传播的媒介:直邮信函、楼宇电视、手机短信/彩信。

网络媒介:置入式广告、邀请消费者参与广告之中、主题网路游戏或影片。

第10章广告整合中的活动策略

活动的类型:特大活动、特点活动、重要活动。

事件营销的类型:借助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展开活动,活动本身就是事件。促销活动的战术:降价型、娱乐型、试用型。

第11章广告整合传播的组织实施与评估

传统广告策划的程序:

针对广告活动的市场调查、针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广告策略、确定广告目标、制定广告实施计划书、广告创意与制作、媒介广告实施与监测、广告效果调查、总结报告、提出新的广告目标。

传统广告策划书的编写:前言、市场分析、广告战略、广告对象、广告地区、广告战术、广告预算及分配、广告效果预测。

广告总结报告的主体结构:概述、广告实施简述、主要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措施与建议。广告整合传播有效性评估的标准:品牌符号的灌输与记忆、消费者态度的形成、消费者的品牌感觉和情感附着、品牌的价值评估。

整合传播的短期效果评估:单源跟踪评估、综合评估(媒体曝光、品牌印象、个人接触)。品牌长期价值整合评估——3C模型(客户拥护度):

客户贡献(客户为企业带来的长期收入流);

客户承诺(客户的需求或消费占有率);

客户拥护(客户支持和推荐品牌的程度)。

论证20分:

结合实际制订一份广告策划书。

要点:完整的广告策划书,一般由前言、市场分析、广告战略和策略、广告受众、广告地区、广告预算及分配、配套措施和策略、广告效果预测等要素构成。

第四篇: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构造主义:铁钦纳,研究人们的意识;内省法;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的功能;观察、测验以及问卷调查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影响;心理学只研究课观察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采用精神分析的临床技术认知心理学:西蒙;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口语报告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需要的三个特征:1对象性2动力性3社会性权利动机可分为:个体化权利动机和社会化权利动机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海德将归因分为:环境归因、个人归因韦纳的三维度与六因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的表现:1动机降低2认知出现障碍3情绪失调班杜拉看人的行为是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所决定。班杜拉将期待分:(结果期待、效能期待)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个体成败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构成行为动力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需要和动机)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感觉产生的基本条件:(刺激物、感觉器官)颜色的三种属性:(明度、色调、饱和度)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情绪表现:(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机动度)情绪状态分:(心静、激情、应激)黄希庭将情绪分为:(情调、激情、心静、应激、情操)情绪智力:(了解自我情绪的能力、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激励自我情绪的能力、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三元智力组成:(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耶正式提出情感智商情商三种能力组成的结构:(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国内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韦氏量表包含了:(语言和操作)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发散思维的质量衡量:(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力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在定义性、洞察性)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人格的五因素:(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心理和行为特征:(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人格的测验分为(自陈式测验、投射式)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动机冲突: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强化: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均可称为强化。斯金纳的强化: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条件。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意愿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习得性无助感:(塞利格曼)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信息加工观点: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殊的感觉。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阔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阔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高)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特意现象。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过度学习:就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下的作用下,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心理学研究的程序: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2确定研究对象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4选择研究方法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心理学主要问题研究:1心理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2心理结构,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3心里的脑机制,揭示心理与脑现象关系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揭示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内容(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与生俱来的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前四为基本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为成长需要})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课概括为两种水品)评价(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如何应用需要层次理论?1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时都要关注2激发高层需要,先满足底层需要3了解不同人的不同需要4了解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人的兴趣具有的品质:1兴趣的倾向性2兴趣的广度3兴趣的稳定性4兴趣的效能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感觉、知觉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感觉、知觉的联系:1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有很大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影响。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戴斯的智力PASS模型:三元智力理论是对传统智力观的超越,而戴斯的PASS模型是建立在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研究的新方法,以及智力研究的传统方法即因素分析法基础上的,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提出自己的智力理论,力图取代传统的智力理论。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2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4创造力开发的法则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含义:1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2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3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4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5人格即使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遗传的作用: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5发展的关键期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4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规则游戏两类。

6.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

一、填空题

1.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智、体、美等方

次。

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 身心和谐发展。

7.对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时可以从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3.第一反抗期(或教育危机期)是指3岁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

4.儿童的柔弱无能,恰恰是他具有适应复杂环境的 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表现,这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

5.心理学家 格塞尔根据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6.家庭访问一般分幼儿入园(所)前家访和入园(所)后家访两种。入园(所)

后家访又分为常规性家访和重点家访两种。

7.1903年,在张之洞的倡导下创办了湖北幼稚园。这是我国第一所由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8.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笼罩之中,教学---训导教学模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界几十年不变的一贯模

式。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

教育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学前教育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

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

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保育环境和教育环

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

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综合称

为环境。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异端时间内的活动是

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

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学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

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1.在学前教育学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化完

备化和理论化。

2.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

自我教育实践的品德教育法是练习。

3.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对幼

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4.教学计划有学期计划和活动教案两种。

5.活动室的空间设计有两种:开放式和区隔式。

6.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教师培养沟通能力的基础,在表达上起到了准确传递信息:

意和传情的作用。

7.福禄培尔把儿童的教育场所称之为“Kindergarten”,意为“儿童的花

园”。

8.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综合教学

与分科教学。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情绪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是情绪调控能力。

1.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将16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孕育阶段。2.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制约作用的主要表现方面为制约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制约儿

童的发展方向。3.教学活动室最主要的两个功用是教学和游戏。

4.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5.在我国幼儿园中,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一般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

两个方面来进行。

8.在我国,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9.从幼儿园特点的纬度划分,可以将幼儿园环境分为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10.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是;不稳定性、模仿性、外露性。

1、出生到3岁的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

2、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由福禄倍尔创办的。

3、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

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出发点。

5、发展适宜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6、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

7、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8、约翰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

脱阶段。

9、家长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希求期,忽略期期,需求期。

二、选择题

1.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主要作用有(D)

A 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管理作用

B 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制约作用

C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管理作用

D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制约作用

2.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特征的是(C)

A单一性B 停滞性C 发展性 D 狭隘性

3.学前教育学是从教育家(C)开始创立的。以他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

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福禄倍尔D、夸美纽斯

4.幼儿园要重视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每天应保证儿童至少有

(B)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A、一小时B、两小时C、三小时D、四小时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

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

为(D)。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C)。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D)

A.家长会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小班进行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A.欧文B.杜威

C.福禄倍尔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C)A.过度教育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C)

A.目光直视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

A.保育和教育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

1.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社区学前教育最优化的研究,该研究率先开展的省市有上海和(C)

A.湖南B.广州 C.河北D.安徽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D)A.小学化B.突击化 C.单向性D.整体化

3.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A)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过度期的存在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

4、发泄角内布置的画具主要意图是让儿童(A)A、进行任意的涂鸦。B、画表演头饰。4.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5.不属于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划分的游戏类别的是(B)A.实践练习的游戏B.创造性游戏 C.角色游戏D.有规则游戏 6.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原则的是(C)A.娱乐性原则B.科幻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D.抽象性原则

1.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A)

A.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2.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A)

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B.指导、范例、练习、评价 C.说服、规范、练习、评价 D.说服、范例、练习、批评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C.《理想国》。D.《林哈德与葛笃德》 4.属于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特征的是(B)A、社会交际能力B、观察能力C、控制情绪能力D、运动能力

5、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

A.单一性B.停滞性C.发展性D.狭隘性

6.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纬度划分,幼儿园环境设计可以分为(B)

A.教学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B.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C.教学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D.生存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1、“生态系统学理论”是(B)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A、布卢姆B、布兰纳C、斯金纳D、布鲁纳

2、整个教学法是(C)的教育方法。A、陶行知B、张雪门C、陈鹤琴D、魏书生

3、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ABCD)。A、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B、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C、促进儿童情绪的发展。

D、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C、完成自己未画好的作品。D、进行绘画练习。

5、家庭教育的特点有(ABCD)

A、率先性B、密切性C、控制方式的多样性D、终身性

5.属于表演游戏的种类的有(ABCD)

A、幼儿表演B、桌面表演C、影子戏D、木偶戏 6.属于陈鹤琴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有的(ABD)A、大众性B、儿童性C、娱乐性D、言语性。7.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包括的要素有(ABD)A、有准备的环境B、教师C、学生D、教具 8.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CD)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

A、探究模式B、游戏模式C、目标模式D、过程模式 9.家庭教育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ABCD)

A、强烈的感染性B、特殊的渗透性C、天然的连续性D、特殊的继承性

10.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某一领域里事物的本质,探索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具有(BCD)等特点。

A、理论性B、客观性C、系统性D、创造性

三、名词解释题

1.教育功能: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个体社会化: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3.同伴互助: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4.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问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1.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幼儿园生活活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动。

3.反思日记:教师通过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4.主观能动性: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1.教育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能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3.幼儿园心理环境——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4.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1、有规则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有规则编制的游戏包括四个基本因素:游戏的任务、玩法、规则、结果。

2、组织教育活动能力:广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是指教师开展学前教育活动需要的综合能力,主要有生活指导能力、把握学前儿童心理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

3、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幼儿园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

4、幼儿园环境:广义是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饿精神要素的综合。狭义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1、敏感期: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发现,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即敏感期。

2、发展适宜性: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

3、行动操练法:它通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4、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四、简答题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2.如何理解幼儿园所担负的保育和教育学前儿童的“双重”任务?

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概括地说,我国的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这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理解与贯彻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必须把握:①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

园质量;②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③建立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运行机制。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办托幼机构;为学前教育立法。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进行专门的体格锻炼;做好全面的保健工作。

方法:讲解演示;实际练习;情境表演;感知体验;榜样范例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幼儿园良好环境的七条标准:安全和健康、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志愿者,幼儿园每年都会在某些活动中邀请一些家长做志愿者,负责部分教育活动,具体职责视当时的教育活动而定;家长俱乐部,幼儿园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以及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

作,幼儿园可根据教学计划,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以便更好的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1)领先性(2)广泛性(3)对象性(4)发展性(5)延后性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1)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2)以园长为中心,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温暖、相互信任的环境。(4)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3.简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1)社会要求的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3)师生关系的不同。(4)生活环境的变更。(5)教育内容的加深。(6)教学方法的改变。4.简述幼儿园工作的任务。

(1)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2)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3)建立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机制 1.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主动性原则;教育的渗透性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教养结合原则;实践性原则。

途径:日常生活;专门的德育活动;游戏活动。方法:说服、范例、练习、评价。3.简述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1)学前教育现象。(2)学前教育规律。(3)学前教育理论

4.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1.简述家庭对学前教育儿童发展的影响。从家庭教养方面阐述:溺爱、专制、民主、放任。2.简述幼儿园工作的原则。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2)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3)保教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6)以游戏为基本或顶的原则;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3.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

(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2)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3)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4)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5)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4.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

1、简述发展适宜性课题的特征。(1)是综合的。

(2)是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4)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相关联。

2、列举移情法的常用训练技术。(1)认知提示。(2)情绪追忆。(3)情感换位。(4)巩固深化。(5)情境表演。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和意义。

①解释“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②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

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③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④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⑤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2.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①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各级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后天教养环境。②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或外界刺激,个体不断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如此循环不已,使认识结构不断创新,儿童心理的发展使由较低水平的图式达到较高水平的图式。因此说,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3.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1.论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1)孕育阶段;(2)萌芽阶段;(3)初创阶段;(4)发展阶段。

2.接见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提出改变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1)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介绍

(2)联系实际,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措施以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1)设立社区学前教育基地。(2)成立社区学前早期教育中心。(3)借助社区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家庭。

(2)幼儿园。(3)社区。

1.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2.请根据有关原理,结合实际教学环境,设计一个幼儿园户内环境。

(一)空间设计。

(二)教学设备。

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活动性原则。要点:

提供儿童机会和环境。

鼓励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动的多样性。

活动不应被当作装饰品。

六、实例分析

(一)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 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 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 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 就是在点你的名字, 你看到我, 也对我笑一笑好吗? ”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 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 上课还主动举手了, 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请用学过的相关原理分析、评价该教师的行为,并分析幼儿园教师应具

备的素质。

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熟记儿童的名字

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2.选用适当的语言

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不要用生疏的字、词、句与儿童交流,应选择儿童容易听懂的字、词、句作为与儿童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儿童通过教师的眼神能明白老师要说什么。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儿童包围其中。在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

4.语调语速要适当

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而言,教师语言的抑扬顿

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儿童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与儿童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教师与儿童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会使儿童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6.善于倾听

在与儿童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

(二),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幼小衔接的相关原则: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小衔接的有关途径: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三)“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孙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之间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叫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断定在孩子的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打一个大叉子。

答案要点: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理的工程师。(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4)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四)佩里计划是美国

High/Scope教育研究基金会组织的实验研究项目。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两组孩子各方面情况,包括进行智力、语言等方面测试,查看在校学习成绩和教师评语,与家长谈话,后来还查阅警察局与社会服务部门的档案材料,在掌握与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陆续写出一些阶段性实验报告。1984年发表了克莱门特等人题为“变化着的生命”的综合性研究报告,详尽的介绍了被试从日后的发展上许多方面胜过对比组,主要体现在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精神发展、中学毕业13岁起直至19岁时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系统地

总结了佩里计划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孩子在毕业率、文化水平、入大学率、职业情况、经济情况、少女怀孕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等方面。请你用学前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答案要点:

学前教育与人内在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的发展;学前教育与个体个性的发展;学前教育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学前教育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外在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学习成就;学前教育与中学毕业率;学前教育与文化水平;学前教育与职业发展;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学前教育与犯罪率。

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六)设计一个发展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专门活动。要求:

活动目的明确;

活动过程安排清楚、合理;

能达到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下载艺术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远程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1、LMS:学习管理系统LMS,别名:在线学习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网上注册报名;课程管理;课程分配;整合多种格式的知识、信息资源;学习评估;学习活动及结果跟踪;生成学习报告;具备一整套的......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资料

    单选 C 1、采用社会保障管理集中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 英国)。 2、采用社会保障分散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 德国 )。 3、除对义务兵、士官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优待外,国家还对( 一级......

    秘书学期末复习资料

    1.简述秘书工作基本特征是什么。 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和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形成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矛盾,构成了其特点。 (一)被动性和主动性的对立统一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对立统一......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财政理论(第一章) 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一)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

    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行政在西方是指国家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利,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通知阶级的利益,对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 A、马斯洛 B、巴甫罗夫C、桑德克 D、冯特 2.学生只......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2’X10 多选2’x10 填空4’x5(书本第一章、需要动机与价值理论、生活形态营销、消费者信息处理与决策理论、终端购物决策理论)判断1.5’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