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岁其他》教学案例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品味了十六岁花季的芬芳,经受了十七岁雨季的洗礼,十八岁的梦季呈现于眼前。当我们怀揣梦想上路时,父母们总是常常扫我们的兴,惹我们烦恼。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杨子的散文《十八岁和其他》,也许能解除我们的不快。
(二)推进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对父母有很多话,有很多想说,能不能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倾听,集思广益,想想解决的办法。生1:我觉得父母就知道关心我的考试成绩,烦死了。
生2:这几天父母非给我请家教,连玩时间都没了,我们狠狠地吵了一架。
生3.他们成天不在家,难得见面,但一见面就说:要好好学习。然后,扔给些钱就走了,没劲。
生4:我父母老是担心我谈恋爱,有一次还跟踪我呢。我这点自控力还没有?真烦人。
生5:我爱看NBA,可人家就是不让看,星期天也不让。
生6:我更惨呢。有次我在家上网聊天,被老爸瞅见了,好家伙,搬起显示器就怎么地上一砸,粉身碎骨啦。
师:可怜天下“孩子们”的心哪!大家刚才谈的,似乎揭示一个矛盾,矛盾的双方就是父母与孩子。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状态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呢?请大家认真阅读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等会儿我们再结合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生读第二部分)
师:好,读完后请大家畅所欲言。生8:作者作为一位父亲,说“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还说“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我觉得很坦诚。父母是爱我们,是为我们好,不是和我们作对。
师:用原文的语句表述,就是—— 生9:“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
生10: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好像就是说我。不过,有时我也很清楚,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改不了这些臭毛病,就像是“青春疙瘩痘”一样。
师:大家说得多好啊!我用一个词来概括各位的做法:自我反省。也许我们习惯于关注他人,而常常忽视了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具有冰释矛盾的巨大力量。
(板书:自我反省)师:那么,原文中提到如何“化干戈为玉帛”的呢? 生11:“父母与子女间”要“像朋友般地霸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比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生11:“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
●[播放周华健歌曲《亲亲我的宝贝》作朗诵的背景音乐。教师饱含情感朗诵第一部分“十八岁”。]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长大了,然而谁会忘记是父母的爱把自己养大的啊。可是,不少同学平时一听到父母的话就烦了,就急了,甚至就火了。赌气,摔东西,甚至出走。“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板书:父母知己)
● [多媒体课间显示“合肥一女中学生考试不理想自杀身亡”的新闻。合肥晚报讯:昨晚,合肥绿都花园发生一起女中学生自杀事件。这名自杀者14岁。据了解,事发时只有女孩一人在家,其母上夜班去了,其父叶外出有事,等他10钟左右回到家中,发现女儿在家中自缢,慌乱悲痛之下手足无措,后来还是邻居帮忙拨打报警电话。120、110盒双岗派出所民警随即赶到现场。急救人员对女孩实施急救,但是由于发现太晚,女孩已经停止呼吸。警方经过调查了解到,该户平时家教甚严,女孩在刚结束不久的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过重的思想压力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女孩还给父母留下了遗书。] 师:这样惨重的新闻,对我们来说好像已不再是什么新闻。同学们能不能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2:我觉得,他父母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事情,作为年轻人能解决,而有些事情却不能解决,需要父母的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师:对。但如果父母不知道她的心境,她应该怎么办呢? 生13主动告诉父母啊,总不该去死吧。
(板书:主动沟通)
师:不可否认,考试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当然同样不可否认,它拥有很大优势;但是,我们能改变它吗?
师:那么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三部分“读书的苦乐”,然后。再来点评这则新闻。师:哪位同学先拔头筹?
生14:我觉得读书既苦,但同时又是乐的。那位自杀的女孩是被动读书,只受苦了,没享乐。
生15:我觉得读书“苦”和“乐”并不矛盾,苦未尽甘从何来?那位女孩毅力再坚强些,也许就会苦尽甘来了。
生16:我认为“苦”和“乐”是读书的两种高低不同的境界。那个女孩修为不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问,大家又多少认为自己读书是很快乐或是基本快乐的呢? 师:好像不多。是什么原因呢?(师在板书“自我反省”下画线)
生17: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生18: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太强了。
生19:不肯吃苦,怕吃苦。
生20:自制力较差。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生21:不会主动学,主动学才会有“乐”。
(板书:读书最乐)
●[多媒体课件显示雄鹰翱翔图,并配以相应的文字:比喻青春] 师:“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海阔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的雄心和梦。”亲爱的同学们,花季雨季朋友们,你又用什么来比喻自己心目中的青春呢?(众生独自写作,5分钟后同桌交流。)
师:同桌写得如何?请抓住机会向全班推荐同桌的句子。生22:青春像花朵,清新可人,总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纵然没有粉黛的装饰,却更有一种活力,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朝气蓬勃。
生23:青春像只鸟,却切地说应该像只鹰,有着远大的志向,有着顽强的毅力,发誓一定要飞向太阳。
师:写得很美。以花或鹰为喻,虽未脱俗,但已是不易。
生24:青春像幅画,没有油画那繁多而脓浓重的色调,有的只是清新的并且明亮的色彩,正如我们的可爱。
师:精彩,绝妙。递进的句式,又用排比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加上富有诗意的喻体,够味。有创新能力。我们欢欣,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正拥有如此美好的青春。青春万岁!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诵课文第四部分“青春”的前三段,一起赞美这可爱的青春吧。(板书:青春万岁)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众生有感情地朗诵前三段)
(三)课堂小结
青春是美好的,在美好的青春时光里,不要忘了我们身边的知己——我们的父母,不要忘记与父母主动沟通和自我反省,同时更不要忘了,要珍惜时光,刻苦读书,因为读书最乐。师:很好。不过,请大家再想想,除了注意语父母沟通和读书外,十八岁还有什么其他要注意的呢? 生33:我觉得对自己未来要有一个规划。
生34:交友要慎重。
生35:树立自信心很重要。
生36: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搞好人际关系。
生37: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我认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最重要。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青春固然美好,各位还需要珍惜。好,看今天留什么作业。
(四)布置作业
●[多媒体课件显示“课后作业”:请阅读《傅雷家书》摘选和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书》歌词,然后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篇:《十八岁其他》教学案例
第二讲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品味了十六岁花季的芬芳,经受了十七岁雨季的洗礼,十八岁的梦季呈现于眼前。当我们怀揣梦想上路时,父母们总是常常扫我们的兴,惹我们烦恼。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杨子的散文《十八岁和其他》,也许能解除我们的不快。
(二)推进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对父母有很多话,有很多想说,能不能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倾听,集思广益,想想解决的办法。
生1:我觉得父母就知道关心我的考试成绩,烦死了。
生2:这几天父母非给我请家教,连玩时间都没了,我们狠狠地吵了一架。
生3.他们成天不在家,难得见面,但一见面就说:要好好学习。然后,扔给些钱就走了,没劲。
生4:我父母老是担心我谈恋爱,有一次还跟踪我呢。我这点自控力还没有?真烦人。
生5:我爱看NBA,可人家就是不让看,星期天也不让。
生6:我更惨呢。有次我在家上网聊天,被老爸瞅见了,好家伙,搬起显示器就怎么地上一砸,粉身碎骨啦。
师:可怜天下“孩子们”的心哪!大家刚才谈的,似乎揭示一个矛盾,矛盾的双方就是父母与孩子。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状态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1
呢?请大家认真阅读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等会儿我们再结合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第二部分)
师:好,读完后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8:作者作为一位父亲,说“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还说“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我觉得很坦诚。父母是爱我们,是为我们好,不是和我们作对。
师:用原文的语句表述,就是——
生9:“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
生10: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好像就是说我。不过,有时我也很清楚,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改不了这些臭毛病,就像是“青春疙瘩痘”一样。
师:大家说得多好啊!我用一个词来概括各位的做法:自我反省。也许我们习惯于关注他人,而常常忽视了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具有冰释矛盾的巨大力量。
(板书:自我反省)
师:那么,原文中提到如何“化干戈为玉帛”的呢?
生11:“父母与子女间”要“像朋友般地霸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比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生11:“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
●[播放周华健歌曲《亲亲我的宝贝》作朗诵的背景音乐。教师饱含情感朗诵第一部分“十八岁”。]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长大了,然而谁会忘记是父母的爱把自己养大的啊。可是,不少同学平时一听到父母的话就烦了,就急了,甚至就火了。赌气,摔东西,甚至出走。“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
(板书:父母知己)
● [多媒体课间显示“合肥一女中学生考试不理想自杀身亡”的新闻。合肥晚报讯:昨晚,合肥绿都花园发生一起女中学生自杀事件。这名自杀者14岁。据了解,事发时只有女孩一人在家,其母上夜班去了,其父叶外出有事,等他10钟左右回到家中,发现女儿在家中自缢,慌乱悲痛之下手足无措,后来还是邻居帮忙拨打报警电话。120、110盒双岗派出所民警随即赶到现场。急救人员对女孩实施急救,但是由于发现太晚,女孩已经停止呼吸。警方经过调查了解到,该户平时家教甚严,女孩在刚结束不久的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过重的思想压力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女孩还给父母留下了遗书。]
师:这样惨重的新闻,对我们来说好像已不再是什么新闻。同学们能不能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2:我觉得,他父母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事情,作为年轻人能解决,而有些事情却不能解决,需要父母的帮助。
师:对。但如果父母不知道她的心境,她应该怎么办呢?生13主动告诉父母啊,总不该去死吧。
(板书:主动沟通)
师:不可否认,考试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当然同样不可否认,它拥有很大优势;但是,我们能改变它吗?
师:那么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三部分“读书的苦乐”,然后。再来点评这则新闻。
师:哪位同学先拔头筹?
生14:我觉得读书既苦,但同时又是乐的。那位自杀的女孩是被动读书,只受苦了,没享乐。
生15:我觉得读书“苦”和“乐”并不矛盾,苦未尽甘从何来?那位女孩毅力再坚强些,也许就会苦尽甘来了。
生16:我认为“苦”和“乐”是读书的两种高低不同的境界。那个女孩修为不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问,大家又多少认为自己读书是很快乐或是基本快乐的呢?
师:好像不多。是什么原因呢?(师在板书“自我反省”下画线)生17: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生18: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太强了。
生19:不肯吃苦,怕吃苦。
生20:自制力较差。
生21:不会主动学,主动学才会有“乐”。
(板书:读书最乐)
●[多媒体课件显示雄鹰翱翔图,并配以相应的文字:比喻青春]师:“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海阔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的雄心和梦。”亲爱的同学们,花季雨季朋友们,你又用什么来比喻自己心目中的青春呢?
(众生独自写作,5分钟后同桌交流。)
师:同桌写得如何?请抓住机会向全班推荐同桌的句子。
生22:青春像花朵,清新可人,总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纵然没有粉黛的装饰,却更有一种活力,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生23:青春像只鸟,却切地说应该像只鹰,有着远大的志向,有着顽强的毅力,发誓一定要飞向太阳。
师:写得很美。以花或鹰为喻,虽未脱俗,但已是不易。
生24:青春像幅画,没有油画那繁多而脓浓重的色调,有的只是清新的并且明亮的色彩,正如我们的可爱。
师:精彩,绝妙。递进的句式,又用排比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加上富有诗意的喻体,够味。有创新能力。
我们欢欣,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正拥有如此美好的青春。青春万岁!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诵课文第四部分“青春”的前三段,一起赞美这可爱的青春吧。
(板书:青春万岁)
(众生有感情地朗诵前三段)
(三)课堂小结
青春是美好的,在美好的青春时光里,不要忘了我们身边的知己——我们的父母,不要忘记与父母主动沟通和自我反省,同时更不要忘了,要珍惜时光,刻苦读书,因为读书最乐。
师:很好。不过,请大家再想想,除了注意语父母沟通和读书外,十八岁还有什么其他要注意的呢?
生33:我觉得对自己未来要有一个规划。
生34:交友要慎重。
生35:树立自信心很重要。
生36: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搞好人际关系。
生37: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我认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最重要。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青春固然美好,各位还需要珍惜。好,看今天留什么作业。
(四)布置作业
●[多媒体课件显示“课后作业”:请阅读《傅雷家书》摘选和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书》歌词,然后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第三篇:《十八岁其他》教学案例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专题一:现代散文教学 教案示例
(二)《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教案设计
一、从容说课
“体悟人生”是课本第一个模块“向青春举杯”的第二个板块。这个板块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在阅读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并通过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和交流,加深对学习材料中青春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把握“体验”和“对话”这两个教学要点,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是本课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理掌握文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知识。2.能根据表达目的选择恰当的措辞和语气。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设计的活动,形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关系,体验青春的美好和父母的艰辛,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情感储备,在对话交流中,逐渐体悟到青春易逝,体悟到与父母的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青春,把握青春,尊重父母,自我反省,平等对话。
三、教学重点
创设适宜的气氛,促进学生探讨,自主体悟青春及与父母沟通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意义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
入乎课文之内,出乎课文之外,自主体悟课文主旨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周华健歌曲《亲亲我的宝贝》唱片,有关阅读讲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品味了十六岁花季的芬芳,经受了十七岁雨季的洗礼,十八岁的梦季呈现于眼前。当我们怀揣梦想上路时,父母们总是常常扫我们的兴,惹我们烦恼。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杨子的散文《十八岁和其他》,也许能解除我们的不快。
(二)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带有逆反表情的中学生形象图片,同时配以相应的文字:父母,我有话对你说] 师:同学们,我们对父母有很多话,有很多想说,能不能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倾听,集思广益,想想解决的办法。
生1:我觉得父母就知道关心我的考试成绩,烦死了。
生2:这几天父母非给我请家教,连玩时间都没了,我们狠狠地吵了一架。
生3.他们成天不在家,难得见面,但一见面就说:要好好学习。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然后,扔给些钱就走了,没劲。
生4:我父母老是担心我谈恋爱,有一次还跟踪我呢。我这点自控力还没有?真烦人。
生5:我爱看NBA,可人家就是不让看,星期天也不让。
生6:我更惨呢。有次我在家上网聊天,被老爸瞅见了,好家伙,搬起显示器就怎么地上一砸,粉身碎骨啦。
生7:我更惨了。我老爸好施家庭暴力,我考不好,就罚我跪在毛主席画像前。
师:可怜天下“孩子们”的心哪!大家刚才谈的,似乎揭示一个矛盾,矛盾的双方就是父母与孩子。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状态呢?请大家认真阅读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等会儿我们再结合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第二部分)
师:好,读完后请大家畅所欲言。那位同学如鲠在喉,想一吐为快?——好,有请。
生8:作者作为一位父亲,说“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还说“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我觉得很坦诚。父母是爱我们,是为我们好,不是和我们作对。
师:用原文的语句表述,就是——
生9:“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生10:这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好像就是说我。不过,有时我也很清楚,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改不了这些臭毛病,就像是“青春疙瘩痘”一样。
师:大家说得多好啊!我用一个词来概括各位的做法:自我反省。也许我们习惯于关注他人,而常常忽视了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具有冰释矛盾的巨大力量。(板书:自我反省)师:那么,原文中提到如何“化干戈为玉帛”的呢?
生11:“父母与子女间”要“像朋友般地霸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比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师:能否更简洁些呢?
生11:“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
●[播放周华健歌曲《亲亲我的宝贝》作朗诵的背景音乐。教师饱含情感朗诵第一部分“十八岁”。] ●[多媒体课件出示《亲亲我的宝贝》部分歌词:我要越过高山,寻找那已失踪的太阳,寻找那已失踪的月亮;我要越过海洋,寻找那已失踪的彩虹,抓住瞬间失踪的流星;我要飞到无尽的夜空,摘颗星星作你的玩具;我要亲手触摸那月亮,还在上面写你的名字„„]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长大了,然而谁会忘记是父母的爱把自己养大的啊。可是,不少同学平时一听到父母的话就烦了,就急了,甚至就火了。赌气,摔东西,甚至出走。“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以自己的孩子为最。”
(板书:父母知己)
● [多媒体课间显示“合肥一女中学生考试不理想自杀身亡”的新闻。合肥晚报讯:昨晚,合肥绿都花园发生一起女中学生自杀事件。这名自杀者14岁。据了解,事发时只有女孩一人在家,其母上夜班去了,其父叶外出有事,等他10钟左右回到家中,发现女儿在家中自缢,慌乱悲痛之下手足无措,后来还是邻居帮忙拨打报警电话。120、110盒双岗派出所民警随即赶到现场。急救人员对女孩实施急救,但是由于发现太晚,女孩已经停止呼吸。警方经过调查了解到,该户平时家教甚严,女孩在刚结束不久的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过重的思想压力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女孩还给父母留下了遗书。] 师:这样惨重的新闻,对我们来说好像已不再是什么新闻。同学们能不能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2:我觉得,他父母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事情,作为年轻人能解决,而有些事情却不能解决,需要父母的帮助。
师:对。但如果父母不知道她的心境,她应该怎么办呢?
生13主动告诉父母啊,总不该去死吧。(板书:主动沟通)
师:不可否认,考试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当然同样不可否认,它拥有很大优势;但是,我们能改变它吗?
(众生摇头)
师:那么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三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分“读书的苦乐”,然后。再来点评这则新闻。
(众生读第三部分。)
师:哪位同学先拔头筹?
生14:我觉得读书既苦,但同时又是乐的。那位自杀的女孩是被动读书,只受苦了,没享乐。
生15:我觉得读书“苦”和“乐”并不矛盾,苦未尽甘从何来?那位女孩毅力再坚强些,也许就会苦尽甘来了。
生16:我认为“苦”和“乐”是读书的两种高低不同的境界。那个女孩修为不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问,大家又多少认为自己读书是很快乐或是基本快乐的呢?
(举手的学生不多)
师:好像不多。是什么原因呢?(师在板书“自我反省”下画线)
生17: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生18: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太强了。
生19:不肯吃苦,怕吃苦。
生20:自制力较差。
生21:不会主动学,主动学才会有“乐”。
(板书:读书最乐)
●[多媒体课件显示雄鹰翱翔图,并配以相应的文字:比喻青春] 师:“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海阔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孩的雄心和梦。”亲爱的同学们,花季雨季朋友们,你又用什么来比喻自己心目中的青春呢?
(众生独自写作,5分钟后同桌交流。)
师:同桌写得如何?请抓住机会向全班推荐同桌的句子。
生22:青春像花朵,清新可人,总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纵然没有粉黛的装饰,却更有一种活力,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朝气蓬勃。
生23:青春像只鸟,却切地说应该像只鹰,有着远大的志向,有着顽强的毅力,发誓一定要飞向太阳。
师:写得很美。以花或鹰为喻,虽未脱俗,但已是不易。
生24:青春像幅画,没有油画那繁多而脓浓重的色调,有的只是清新的并且明亮的色彩,正如我们的可爱。
生25:青春像风铃,在阵阵清风中,演奏出美丽的乐章。是清脆的、委婉的、悠扬的、自信的,没人能阻止这种曼妙的声音。
师:绘画、音乐,味就足了。你们真是慧眼哪,还有哪位——
生26:青春好像是晨露,但比晨露更加晶莹剔透;青春好像是朝霞,但比朝霞更加鲜艳;青春好像是玫瑰,但玫瑰更加芬芳;青春好像是宝石,但比宝石更加珍贵。
师:精彩,绝妙。“好像是„„但比„„更加„„”,递进的句式,又用排比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加上富有诗意的喻体,够味。
生27:青春不是无休无眠,是需要安慰;青春不是珍贵,是昂贵得消费不起;青春不是寂寞,是找不到同类;青春不是神话,是人们说不出口的比喻。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师:太妙了。由“是„„”转换成“不是„„”,逆向思维,很有创新能力。
我们欢欣,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正拥有如此美好的青春。青春万岁!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诵课文第四部分“青春”的前三段,一起赞美这可爱的青春吧。
(板书:青春万岁)
(众生有感情地朗诵前三段)
●[多媒体显示“对比阅读”栏目:请认真对比阅读,分析下面两段话,体会两者的不同。1.我不想向你说教,只是希望你不要想得太复杂,太现实。青春是可爱的,希望你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生就会满足、快乐。2.你不要想得太复杂,太现实,要保持纯真,有一颗赤子之心。](学生思考、讨论)
生28:我觉得第一句说得委婉,有种亲近感。
生29:我更容易接受第一句。你看,就像是聊天一样,不温不火的。
生30:第一句效果好些,不像第二句那样板着面孔讲话,父母和教师要是都这样和我们讲话多好啊。
生31:第二句有种盛气凌人的训斥的感觉,第一句则没有,而是充分体现了一种平等和民主,能让人体验到一种——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和谐的快乐”。
师:是不是只有这一句话这样呢?从全文来看呢?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生:整篇文章都这样。
师:是啊,整篇文章用谈话般的行文、真挚而朴素的语言,把父母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整篇文章充满了平等对话的氛围。
(三)课堂小结
师:大家请看板书,哪位同学能根据板书来总结一下?注意语句要连贯流畅。
生32:青春是美好的,在美好的青春时光里,不要忘了我们身边的知己——我们的父母,不要忘记与父母主动沟通和自我反省,同时更不要忘了,要珍惜时光,刻苦读书,因为读书最乐。
师:很好。、不过,请大家再想想,除了注意语父母沟通和读书外,十八岁还有什么其他要注意的呢?
生33:我觉得对自己未来要有一个规划。
生34:交友要慎重。
生35:树立自信心很重要。
生36: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搞好人际关系。
生37: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我认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最重要。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青春固然美好,各位还需要珍惜。好,看今天留什么作业。
(四)布置作业
●[多媒体课件显示“课后作业”:请阅读《傅雷家书》摘选和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春波演唱的《一封家书》歌词,然后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附一,板书设计:
父母知己
自 读 我 青春万岁 书
反 最 省 乐
主动沟通
附二,《傅雷家书》摘选(略)。附三,《一封家书》歌词(略)。——选自任志鸿主编:《高中优秀教案·语文》(必修),南方出版社,2005。略有改动。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第四篇:《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案例
课堂上谁更需要话语权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人教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实验本)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教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之旅”,教育定位于取先人感悟人生之经验,助后人设计未来之人生,即为学生开启人生之门,带学生探索人生意义。入选本单元的课文有古代议论性散文、当代小说、古代和现代诗歌等。《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余华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刚满十八年的青年,也就是小说中的“我”离家远行的故事。文中自始至终充满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景,离奇漂浮的感受,令人宛如梦中。叙述上强烈地突出“我”的个人意识,使遥远陌生的前方在读者眼中充满了变幻莫测。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将成年未成熟的人生阶段,这篇小说的题目以及内容,尤其是极其不合常情具有强烈的荒诞性的情节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本人在教学本课时,以情节为阅读的切入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荒诞情节背后隐含的寓意,体会新奇独特的语言。教学中尽量地把阅读赏析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运用原有知识挖掘作品的主题,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认识,渗透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情境描述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独自一人出门远行的想法吗? 生(齐):有!
师:是的,青春年少的我们总会有如此的冲动,我们厌倦了周围熟悉的一切人和事,渴望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够摆脱所有的约束与羁绊,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发挥自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那么,当你真的走出去之后,一切真的会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吗?《十八岁出门远行》将给我们讲述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初次出门远行的故事。其实,外面的世界远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成长过程需要付出代价,只有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这个导入设计没有新颖性,主要目的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来。]
(二)整体把握
学生默读课文。[阅读了解文本内容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师: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什么是十八岁,十八岁是怎样一个年纪呢?
生:成年。
师:成年又意味着什么呢?
生:成熟。
师:课文里写到了吗?
生: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
师:嗯,这代表着什么?
生:生理上的成熟。
师:除了这句,还有写到有关“我”成年的语句吗? 生:有。递烟的动作。
师:为什么写到这个?能看出什么?
生甲:知道怎么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生乙:心理上成熟。
师:课文里的“我”十八岁了,觉得自己成年了,想干什么呢? 生:出门远行。
师:“我”远行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
生(齐):不是。
师:他遭遇了哪些事?请概括地说。
生:“我”开始很高兴,可到了黄昏,“我”开始焦急地寻找旅店,找不到旅店就找汽车。后来找到一辆汽车,可走了一段路程车又坏了。后来有许多农民突然出现抢劫车上的苹果,我去阻止被打伤了,背包也被抢走,司机也走了。最后 “我”在破汽车里过夜。
师:概括得很好。那么“我”在这过程中心情怎么样?发生了哪些变化了吗?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并同桌交流讨论。
生甲:快乐——焦急——愤怒——伤心
生乙:兴奋——担忧——高兴——焦急——困惑——愤怒——伤心
(板书)[鉴于职高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弱,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相互启发,不断完善,以求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
师:大家还有补充的吗?
生:最后应该还有“温暖”。师:为什么?
生:在课文后面。“它的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
师:很细心,好!(补充板书,加上“温暖”)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主人公,在被打伤之后又被抢,你会有温暖的感觉吗?
生(七嘴八舌):不会„„.师:可见这个小主人公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可以全面的概括一下吗?
生甲:乐观。
生乙: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
师:都是褒义词,总之是美好的。(板书)那么司机和那群农民呢?
生:司机善恶不分,还有点莫名其妙。农民们惟利是图、冷漠无情。(板书)[经过学生补充完整,就按照学生的说法板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自信,对职高学生的发展无疑特别重要。]
师:好像用的都是贬义的。司机哪些地方莫名其妙?举例子说说。生:那个司机被抢了苹果却没有反应? 生(七嘴八舌):他们是一伙的。
师:你同意他们是一伙的说法吗? 生甲:同意。
生乙:我觉得不一定是一伙的,因为事情比较奇怪。
生丙:可能他的车也是偷来的。
师:车也是偷来的?有没有道理?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甲:被抢了,司机还笑哈哈的。生乙:他们是一伙的嘛!生丙:我觉得不一定。
师:那么看到人家抢苹果,司机为什么反而笑哈哈的?
生甲:可能他也被抢过。生乙:他见惯不怪了。
师:好,很有见地。还有哪些地方莫名其妙?
生:司机老是笑嘻嘻。师:这不好么?
生甲:我跟他讲道理,他也笑嘻嘻的,对人很不尊重。生乙:他还很狡诈。师:为什么?
生:他只有笑这一种表情,令人难以捉摸。师:还有觉得莫名其妙的地方?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文字很有意思,有点怪。比如用了“屁股”“他妈的”,比较少见。师:确实如此,小说的情节和语言有些似乎违背了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显的有些荒诞。这种打破以现实做基础的叙事方式是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的文学思潮,即所谓的“先锋派小说”。为了更好地解读小说我们先了解小说的作者。
[到这里,了解小说的作者已经成为学生的需要,这样介绍才有效果。]
(三)讨论主题
(出示幻灯片:余华名字和余华照片。)师:知道余华么?请说说。生:不知道。
(出示幻灯片:余华及先锋派小说简介。)师:小说荒诞的描写的目的是说明什么? 生甲:人心难测。
生乙:而且有些人就是不可理喻。师:怎么讲?
生:比如我们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就有不要孩子的妈妈。师:哦?
生:我刚生下来的时候,我妈就跟我爸离婚了,到现在她一直没有来看过我,她就住在 离我不远的城镇。
师:那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呢? 生:有些成人的心不可理解。
师:是说小说中的“司机”和“强盗似的农民”吗? 生:是的。
师:这说明小说中的“司机”和“农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象征什么呢? 生甲:象征唯利是图的成年人。
生乙:象征着我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师:说的真不错。那小说的主人公“我”象征什么呢? 生甲:“我”象征刚成年的单纯孩子。生乙:“我”是有梦想的少年。
师:说的真好,说明“我”与司机等人是对立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还有另外的象征事物吗?
生:旅店。
师:对,还有汽车等。它们象征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当课后作业思考。读了这篇小说,你明白的什么呢?
生甲:不能完全相信别人,要靠自己。生乙: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师: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该怎么办呢?
生甲:不能退缩,要克服困难。生乙:要乐观,要相信自己。
师:对。成长有快乐也有迷惘,但人总要长大,而且成长路上总会有风风雨雨,关键是我们要清醒而且不盲从,保持乐观而年轻、蓬勃的心态。
今天我们很多同学对这篇小说都有自己的观点,也都有道理。阅读作品也是创造过程,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就是创作者。希望大家在读书时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对话引导,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的过程和结果,不强加给学生标准答案,也不对文章的主题作最后权威性的总结,留给学生的思索空间。]
三、教后反思
课后我觉得让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的关键。这堂课以师生对话学生讨论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轻松自由,教学效果不错。在这节课上一些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说明这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学生是喜欢的。
我觉得这节课有两点值得着重提出和认真总结:
一是要把阅读教学中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话语权是学生神圣的天赋之权,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对学生话语权问题的重视,就是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文学作品赏析课中,学生更需要话语权。文学鉴赏的通用法则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任何形式的规范和统一都 是对阅读主体即学生话语权的漠视和剥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正确的鉴赏方法为己任,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审美习惯,认同他们的价值判断,让学生真正行使课堂上的话语权。在这节课中,教师建构了一种轻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氛围,没有出现冷冰冰的约定俗成的既定结论。课堂上学生生动鲜活的话语,表现了生命的丰富色彩和思想的独特内涵。这些自觉自动、富有生命意蕴和个人色彩的观点,是学生自我本真的话语,无论对错都将是个体鲜活生命的有益尝试,是生命成长的真实绽露,意味着自由精神的舒展与勃发。师生共同针对小说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这里体现的教育理念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命形式,即以“人”为中心。教师把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相互支持、尊重、激励、接纳。这样,师生间的交流就可以产生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相融相通, 使学生获得一种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由、信任、尊重,接受激励、鼓舞、指导和建议,将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是开放式教学是让学生拥有阅读话语权的重要方式。阅读教学,不应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应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为此,这节课实施开放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开放式话题的设置,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启发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加大了思考的力度,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一般课堂中,职高学生总是懒于思考,且不善于表达。而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去交流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且可各抒己见,不论对错,学生当然会乐于接受。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因此他们对人生理解也各有不同,不能强求一致。要尊重学生的价值判断,要围绕学生的标准评价作品。更何况,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有特定的思想内涵,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当课文进入阅读鉴赏环节后,要经由读者进行再创造,生发新的意蕴。鉴于此,这节课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意见,不做“狗尾续貂”式的总结,不去聚合学生的思路,没有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和权威的论断,这既是让学生懂得作品涵义的丰富性,也让学生明白自己能生成观点的思考是富有价值的,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本课还有很多遗憾的的地方,有些学生的思维火花还没有充分点燃,有些地方应变不够灵活。尚需继续努力,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篇:十八岁出门远行(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十八岁出门远行 【备课思路】
本文是一篇小说。鉴赏小说的重点是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通过对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的赏析,挖掘作品的主题。而《十八岁出门远行》又不同于传统的小说,特别是小说情节的设置,极其不合常情,具有强烈的荒诞性。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应以情节为阅读的切入点,通过对作品中悖于常情,却又合乎常理的情节的解读,了解作品所传达的主旨。此外,本文新奇独特的语言,也需要在阅读中仔细地体味。【教学目标】
一、通过解读情节,把握小说的主旨。
二、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三、揣摩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
四、讨论小说中有关“旅店”的内涵,明确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一、把握小说的主旨,明确“旅店”的象征意义。
二、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悖于常情而又合乎常理的荒诞意味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型】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独自一人出门远行的想法吗?是的,青春年少的我们总会有如此的冲动,我们厌倦了周围熟悉的一切人和事,渴望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够摆脱所有的约束与羁绊,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发挥自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那么,当你真的走出去之后,一切真的会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吗?《十八岁出门远行》将给我们讲述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初次出门远行的故事。其实,外面的世界远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成长过程需要付出代价,只有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师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余华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概括。应包括以下内容要点:余华,浙江海盐人。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战栗》等。其中《活着》获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余华以其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余华的作品借鉴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以近乎无动于衷的冷漠的叙事态度,对人性中黑暗、丑恶、残忍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暴露。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已经显示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现代特色,是后来余华先锋小说的一个基础。
三、解读小说的情节结构 1概括情节内容
要求: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
明确:十八岁的“我”初次出门远行,面对广阔、陌生的环境,涉世不深的“我”不会考虑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我”总会被眼前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把它们想象成一些“我”有限记忆中已经熟悉的过往,出门对“我”而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虽然“我”在黄昏来临时找旅店并不顺利,但在经过一番周折后“我”搭上了一辆卡车,“我”甚至沾沾自喜于用一支烟就换取了免费搭车的小聪明,而且,“我”感觉与司机“更亲近了”,出门对“我”而言,仍然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