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作用(精)(5篇)

时间:2019-05-14 20:5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在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作用(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在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作用(精)》。

第一篇:学校在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作用(精)

学校在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校方面必须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评价制度,创设理想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可持续发展。

2、努力落实教学改革:以新课程为指导更新教学观,抛开应试的枷锁和束缚,树立敢于创新的思想,逐步建立新的教学观;以课堂为阵地推动新课程。

3、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

4、情感补偿: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

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第二篇: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班级:高二(9)班班主任:周燚郴 开会日期:06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三 人数:34 人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针对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 不过明确,且有部分同学厌学不自信的现象,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分析。增强其责 任感,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 的路要靠自己创造。若想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路, 就在我们脚下,一直通到我们的梦想之颠!班会形式: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分别由学校心理咨询室林主任和高二(9)班心灵 委员林心猷阐述现阶段高二(9)班同学厌学的心理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使同学 明白有厌学心理是普遍现象,但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克服厌学心理,去战胜自己 的惰性才是是重要的。班会主题设计: 以多媒体课件与主持人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凤凰涅槃》 的主题。社会上存在的厌学现象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同学更清晰的记住了班会的主 题,达到预期效果。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班上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以《凤凰涅槃---如何解决厌 学问题》为主题。2:收集资料:围绕《凤凰涅槃---如何解决厌学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厌 学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厌学心理的心理测验题等资料)。3:确定主持人陆长青 4: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室林主任参加演讲;邀请范主任,段长及其学校老师 来(9)班观摩 5:设计多媒体课件 6:利用星期二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附学生心理测试题)教室布置:将桌椅转移位置,使之在讲台的两侧。留出中间的空位,以便行 走。班会过程: 1: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经过了半个学期的 努力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进步。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或多少多的存在着厌学 的现象。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厌学的危害性及其自信 的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2:主持人发言: “每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阶段,高中阶段是一个正值身心 迅猛发展的黄金阶段,高中生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苦楚,有追求的充实,有 友爱的温馨,也有挫折的迷茫。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愉快的体验往往给我们带来 信心与前进的动力,不愉快的体验往往使我们沮丧与烦躁,然而,日积月累就形 成了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心理疾病。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 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

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接下来,我们来 看两个很典型的高中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 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 移到其他爱好上。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 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今年 3 月 11 日晚,林某网吧 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坐在林某 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 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 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 醒: “我是不是杀了人。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 2 周某是个自控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常常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 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家长希望子成龙都希望 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 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 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对其家长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且产生对抗 心理,最后一气之下,选择了向这世上最亲的家人投毒。某日晚上,他用牙签 ” 瓶装了甲胺磷,趁母亲切土豆时,将甲胺磷倒进烧肉的铁锅中。最后导致一死一 重伤。“从上述两例血淋淋的铁证告诉我们,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问题。所以面对社会上普遍的厌学现象,再针对我们(9)班的厌学现象,我们 邀请到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林主任来我们班进行有关于厌学的心理成因的报 告。” 4:林主任发言。林主任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① 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 如何认识读不好书的问题 5:心灵委员林心猷就我们(9)班所存在的一些厌学情况进行分析。① 一学科厌学 典型案例 1 某中学三年级学生,其问题是该生物理学习严重困难,并且曾经在最近一次 物理考试只得了 27 分。而该生却是努力学习的学生,
,并且曾经在班里是学习相 当不错的学生。班级按照成绩排座位,该生曾经排在第三排的好位置。由于某次 考试成绩下降,老师把好的座位向后排了一排,到第四排。该班老师这样做的目 的是激励她:重视物理,别骄傲!但这导致该生的消极情绪,一上物理课或见到物理教师都情绪低落、无精打 采。过一段时间以后该生对这件事似乎确实已经“消气了”,不那么在乎了,可 却出现了一上物理课就心情沉重,容易疲劳的现象。在下一次考试到来时,她的 物理成绩又下降了。于是,老师又把她的座位向后排了一排。她的情绪更低落了,终于有一天,她的座位排到了最后一排;她的考试成绩也降到了班级最低分―― 27 分。

此类厌学学生在思想上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 运等方面的关系,有的甚至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性厌学只对某特定学科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往往是由于某些偶然刺激导致消极情绪反射形成的。如:师生 感情冲突、课堂情绪挫折、考试严重失利等刺激都可能导致其对该学科的课堂学习、作业练习等厌烦反应,严重者连听到这个学科的名称都心情烦躁。② 过敏性厌学 典型案例 2 范某本来是班级的学习尖子生,成绩最好时曾经排在班内第二名,后来该生 语言成绩莫名其妙地大幅下降。于是,班主任老师一再地督促她的语文学习,但 仍无济于事,语文成绩还是一降再降。后来班主任在一次长谈中得知,原来范某 只是因为看不惯语文老师上课爱笑的习惯,就使得她不爱上语言课。后来她过敏 性地厌烦语言老师上课时爱笑的行为,越来越怕这位老师笑,偏偏这位老师越来 越爱笑,在初中毕业考试时,她的语文成绩刚刚及格。范某这种过敏性情绪反应,从表面看,似乎这些学生的厌学情绪障碍形成得有些 过于敏感,事实上,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类学生身上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 的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某些特征,并把这种消极情绪投身到某些不易为别人注意的 小事上,因而就对这些小事产生焦虑情绪反射。过敏性,即一种在学习情境刺激下产生的下意识的较强烈痛苦的情绪反应行 为。有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对上学接触老师、提问、父母唠叨等,常常是过敏的。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在其所厌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一般都能体验到极大的过 敏性痛苦情绪。多发生于上进心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身上,其中又以女生居 多。她们一般是那种积极努力学习、急于取得成效的学生,当其产生厌学行为后,一方面感到很深的恐惧、担忧,另一方面总是逃避对自己厌学的学科的学习。而

恐惧担忧与逃避行为又加深了这种厌学行为的痛苦体验。③ 潜意识条件性厌学 典型案例 3 某初中二年级学生,身高体健、性格开朗、精神饱满并情绪乐观。就这样一 个身心健康得让人羡慕的学生,上课从来不能专心听讲,每到自习做作业时,总 是连十分钟都坐不住,频频地动来动去,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 儿摆弄东西,一会儿打扰别人„„晚上做作业时,只要一看见书桌上的台灯时,便开始感到心慌,感觉两肩沉重,背部酸痛,肩膀总是不停地动来动去。我们从任何一个常规刺激下一形成厌学或恐惧行为的学生,或在整体心理健 康方面,或在早期经验方面,有某种潜在的其他因素的互相配合,才导致了严重 厌学或恐惧学习行为。那些早期情绪挫折经验的人,他们的早期情绪挫折经验更 容易作为原有情绪经验的固定点,来同化新的情绪挫折,形成新的更为严重的心 理障碍。④非过敏性厌学 典型案例 4 李某在小学时就是那种典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第 10 名到第 24 名之间波动。上初中跌到班级第 29 名,最后连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其父母托 人帮忙,又多花了一笔“特殊学费”,才勉强地进入私立高中就读。起初她想要 奋起直追,可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后来成线连连下跌。大大小小几十次考试,都是失败!分数一次比一次低。非过敏性厌学不只是对某个学科表现出轻度的不适反应,多以心烦为主要体

验,但体验不到极端的痛苦。这类学生中有一部分是长期学习落后并比较认同现 状的学生; 另一类是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进步不明显或有所退步,信心不足而情 绪低落者。6:主持人发言: “看到心灵委员总结的几条厌学的种类,似乎让我们觉得似 曾相识。我们都心痛与沉重。而且现在距离高考仅仅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说长 不长,说短不短,我们该以怎么用的状态去迎接高考呢?是继续这样浑浑噩噩的 过去还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经过老师和班委的商讨,我们总结出了几条 缓解厌学情绪的措施。现在与大家分享: ① 何缓解学业焦虑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 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 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②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 效努力。3.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4.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5.增强自

第三篇:如何解决体育课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教育叙事)

解决体育课中学生的厌学问题

案例: 体育课上有的学生争先恐后,有的畏缩不前,有的同学在做游戏,做练习,有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的溜到了大树底下乘凉;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学生想方设法逃避,强调理由如通过肚子痛、腿痛、假装系鞋带来逃避,在他们眼中能少跑一圈就少跑一圈;更有甚者在跑操的时候有的学生为了逃避居然逃到了厕所,这样的情景看了不禁让人担忧。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发现现实中的体育课和他们理想中欢乐的、富有新奇的体育课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多年以来,中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厌学的现象较为严重,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厌学体育学生的存在,不仅造成这一部分学生的健康状况受到影响,而且还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体育课厌学的行为又具有较大传染性,并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的蔓延,严重危害体育课的教学和学校的体育工作,引起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分析:致使学生获取终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必须养成锻炼的习惯,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这种锻炼意识的形成,与人的态度有关。一个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必然会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消极逃避的行为。理解这一点并不难,问题是产生不喜欢体育的症结在哪里?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去分析造成初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原因,寻求喜欢体育并参与其中的对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就如何“变讨厌为喜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应试教育”占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由于以成绩论英雄,许多学校的领导将学习成绩看得无比重要,使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偏向于智育教育。体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被忽视,上级的通知、文件都是应付了事,贵在参与改变了意思,只要不弃权就可以。体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由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被缩课和被占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难以接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形成不了良好的锻炼意识和习惯。这样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培养积极性无疑起到了挫伤的作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校领导、班主任对体育课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好恶行为。如何使校领导、班主任重视体育课,这是作为体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影响到校园各个角落的形势下,如何发挥体育课的优势,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要求往往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父母家人对事物认识成为他们评价事物的依据,而父母家人的兴趣爱好也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极大。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他们不顾一切让子女升学、成才,对子女的文化课学习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重视智力轻视体育的传统观念的错误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体育参与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使许多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甚至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也是带着文化课课本,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教学场地和器材的影响

通过问话的形式得知场地和器材的影响也是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合理设计和使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但由于体育设施太差,器材太少而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缺少场地、器材器具也是造成体育课教材教法选择缺乏多样化的原因。学校的体育设施差,器材器具少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由于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学校仍然缺乏必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在教学中难以传授和开展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促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增加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应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制造一些简易器材器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的内在因素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惰性思想也是造成厌学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的差异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通过锻炼是可以得到改变的。一些学生,因为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在课中就常因抓不住动作的要领而产生错误动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认定自己的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不好,难以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因而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也成为他们提高运动能力的一大障碍。要改变学生这种心态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暗示,减轻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心理因素差是导致初中学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最主要内因。一方面,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发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在体育课中常表现为懒惰,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等。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同。在教学中,内向型和抑制型的学生在学习中,若不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学习体育会产生信心不足,造成自卑和逆反的心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而外向型的学生易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缺乏进取,学习中经受不了失败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挫折,易产生不良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由于心理素质差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过低地低估自己,觉得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差,在课中也常出现胆怯、心情紧张不安,缺乏自信,从而影响他们参加体育课的兴趣,也严重的影响体育课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爱好是学生产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体育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体育只是跑跑跳跳,玩玩而已。轻视体育的学习,他们体育的意识淡薄,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参与的意识不强,学习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的消极情绪。由于体育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中,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能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的情趣。反之,则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起到干扰和抑制的作用。体育无兴趣的学生感到体育课对他们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容易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厌烦心理。

传统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体育课中的项目太单调是导致初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最主要原因,这部分学生因为体育课中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不愿上体育课即使参加了体育活动,也难以体验到运动场带来的乐趣,难以真正认识到体育课锻炼的价值。传统教材内容的安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同小异,比较单调,而且重复较多,水平相似,教学的内容注重单个技术,缺乏实战和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期望和需要差距较大。对学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体育学习的兴趣难以得到维持,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厌倦情绪。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缺乏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对学生的评价只重视其结果,不重视其学习的过程,体育考评使他们屡屡失败,造成一些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差和学习不得法的学生,丧失自尊和兴趣,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情绪。教学中,只顾教不顾学,只求教学的进度,不求教学效果,这种忽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使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厌学的心理。

教师教学成因的影响

由于教师缺乏事业心,工作的责任感不强,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严,课堂管理不善,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纪律松弛,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难以学到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不起较好的体育意识,产生对体育学习的目的认识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单调枯燥或要求过高,以及教师的态度生硬,课堂的气氛紧张,建立不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造成学生的惧怕、自卑和逆反的心理,易引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低落,产生学习体育的厌学心理。

解决方案:

加强体育的目的性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学生上好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积极的因素能加速学生体育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教育,帮助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端正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备课要周密有创新,对教材要精选优化,合理搭配,重点突出。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克服惰性和自卑心理,激发学习兴趣。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惰性心理的产生与家庭娇生惯养和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关。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他们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磨练,用自身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去克服学习中的惰性心理。克服学生自卑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改变许多教师对待体育课无所谓不重视的态度。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经常和学生共同参与练习,建立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消除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

第四篇: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作者:管理员 | 访问:230 | 发布日期:2010-12-

31关注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中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如何培育孩子健康的学习心理,走出厌学困境,已成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此,笔者在寒假中利用QQ、贴吧等渠道,通过在线聊天、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49名在校中学生、56位家长、34位老师进行学生厌学情况调查,力图对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有个深入的了解,以准确地把握厌学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学生的厌学心理及表象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心理和表象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表现在学习的价值观的认识上:6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21%的没有考虑。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其学习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二是表现在学习态度上:62%的学生能主动学习,对学习有热情;21%的是为了家长和老师,对学习处于被动局面;17%的学生害怕学习,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另外92%的学生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实用价值有关,在讨厌的课程中英语居第一,他们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三是表现在学习目的上:67%的学生是为了考大学、找工作,13%的是为了家长的一点点希望来上学,78%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其中11%的不想进学校,不想读书。四是在学校管理和课改方面,46%的不满意,他们认为课程太单调,他们喜欢的音、体、美、信息课经常被其他课挤占,很无聊,15%的学生不关心课程情况和学校的管理;42%的认为学校只注重优秀生,评价学生太片面,包括“入团”也只是看分数,动不动就“请家长”;29%的认为学校设“小班”或“鸿志班”,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不尊重学生的间接体现。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厌学心理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对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对学习极度厌恶反感,情感上消极对待,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第二,他们要求课程教学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第三,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就业的艰难性,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二、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学校是青少年的乐园,学习是青少年最有兴趣、最快乐的事。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学生中,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玩玩混混”、“看看瞧瞧”的态度。教师也越来越感到抱怨,“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厌学成了危害学校教育的瘟疫,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不仅成绩差、学习吃力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就连成绩好的同学有时也把上学读书视为畏途,把学习当做苦役。有少数同学拿起课本就头晕,不上课精神抖擞,一上课就想打瞌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是受“上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新的“知识无用”现象是引起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二是受知识分子就业难、“读大学还不如读技术培训学校”等一些社会现象影响,部分学生不愿好好读书,这无疑加剧了学生厌学情绪。三是受校外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一部分中学生将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影响学习,不愿读书。

(二)教育体制的因素

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初中新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跨进中学的,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抱有莫大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众多的学科课程让他们应接不暇,众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学习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如果再有考试结果带来一次次失望,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就会逐渐感到自身学习的严重不适应性,功课欠账,作业累积。这样一来,学习对他们已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于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降低,学习信心一再受挫,一些学生由此开始厌恶和逃避学习。

(三)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限制

一是少数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但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甚者,歧视 “差生”,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进行讥讽、体罚、赶撵,从而做出一些严重挫伤学生自信自尊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厌倦学校生活。这样一来,有部分学生还会滋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破罐破摔,或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或抽烟赌博、打架斗殴,或捣乱课堂、破坏纪律、早恋等。二是沉重的学习负担。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周末不休息、题海战术,考试大排名等,一些违反教育规律、违反学生心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当中,致使学生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失去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其越发感觉学习的枯燥无味。

(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是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二是家长要求过于苛刻。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下,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严加惩罚,这样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三是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五)自身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增强,一方面有着走向社会、走向独立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却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诸多困惑和迷茫;加之长期以来,他们在家长殷切的期望和学校沉重的学习任务的夹缝中艰难成长,因缺少个人自由而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信和自省的能力,致使其心理健康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少数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等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若受到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便形成病态心理,表现出个性不良倾向。如课上吵闹,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行为随便,性格暴躁,遇事冲动等。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学习责任心的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得到家庭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孩子在家里什么也不用管,导致孩子责任心弱化,抗拒不了风险,不断懒惰,在学习上一有困难,便弃学厌学。三是学习习惯的欠缺。当电脑、游戏机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电视节目充斥我们生活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地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一部分学生难以静下心读书、思考、做作业,他们更多地是想如何去玩,玩什么更有意思、更刺激,导致她们无心学习。

三、消除中学生厌学的途径与方法

要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从教育体制本身入手,彻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为最终教育目标。首先,学校要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平台,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养成健康的人格、要从各方面正确评价学生。其次,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把面前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是能动的,而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厌师”为“喜师”;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俯下身去认真看看学生。再次,家长要加强正确的引导,给予细心的关怀,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帮他们找回失落的自信和自尊,每个同学都是可以成功的。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初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按照正在推进的第三次课程改革精神和“一标多纲”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注重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课程设置应该涵盖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门类不宜过多,但必须有国家最低标准要求;选修课不应过滥,应该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技能的形成。教材内容编排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社会最新成果,要结合各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经济发展现状间的距离。彻底革除课程设置偏多、教材内容偏深、教学要求偏高、练习设计偏难、检测考试频繁的现象,切实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着想,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条件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

家长和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知识是人类聪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佳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优劣和社会进步程度高低的标准。一个国家,国民把握的知识越多,标志着整体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越高。我国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并不是要阻断人才出口,更不是要断绝农村人才的出路,而是为了更加有助于人才的竞争成长,更加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真正的优秀人才是不难找到工作并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熟悉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熟悉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把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进而,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要学会冷静面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善于克服急躁情绪,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执教。在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和自主发展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另一方面,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多从情感上交流与沟通,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体贴,多在学习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努力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方面,要多读书多钻研多汲取多思考,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改进,形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恰到好处地处理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难与学生学习难、作业多与时间少的矛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社会群体关系中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一个关系体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如果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更能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一是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要熟谙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

法,对他们进行认真辅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其他教师面前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热爱读自己的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有研究、了解,做到多观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特点,才具备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二要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性,总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这种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部分教师则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布置了超负荷的作业量,学生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无形中使得部分学生过重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三是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备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教师要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不断以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鼓励他们,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量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渐完善和发展自由个性及健康人格。当初中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学生学习有了极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学习压力得到减轻;当知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财富,吸取知识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当政府在学校教育发展上有了科学的导向机制,学校有了良好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当教师的手脚被彻底解放,教育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时候,那种简单粗暴、单一生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将绝迹,所有学生将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真情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面前将会出现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由上述原因导致的厌学现象必将不复存在。

中学生心理障碍很多,而厌学症则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亟需分析其根源,从实践中寻求解决对策。

有厌学症的学生,主要有什么表现或症状呢?如何去诊断分析呢?行为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症产生一种主要的社会文化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论”是厌学症患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

行为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行为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此外,学习成绩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也是厌学症患者的特点。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外因一:家庭教育背景

家庭教育方式不良。据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表现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外因二:社会文化背景

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外因三:学校教育背景

办学理念误区。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教学水平低劣。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内因:自我心理背景

首先是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自我认识偏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以致形成了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再次,错误的学习观念如“读书无用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会对学习厌学症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症,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还需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学习心态,积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

第五篇:体育课中学生厌学问题解决方案

体育课中学生厌学问题解决方案李晓艳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学校的领导将学习成绩看得无比重要,使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偏向于智育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影响到校园各个角落的形势下,如何发挥体育课的优势,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要求往往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父母家人对事物认识成为他们评价事物的依据,对学生的体育参与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使许多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甚至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也是带着文化课课本,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教学场地和器材的影响

在教学中难以传授和开展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应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制造一些简易器材器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内在因素

个体的差异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通过锻炼是可以得到改变的。要改变学生这种心态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暗示,减轻心理负担。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由于心理素质差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过低地低估自己,觉得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差,严重的影响体育课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解决方案:

加强体育的目的性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优化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

克服惰性和自卑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下载学校在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作用(精)(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在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作用(精)(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在此先感谢你们腾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 我们是“中学生厌学现象调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找出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设计了此问卷,希望大家能......

    中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综述

    中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综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中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部分中学生......

    如何解决厌学教案

    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桦川一中:刘君先 教育目标: 1. 增强其责任感,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 2. 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

    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问卷报告

    中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一、个人信息 1、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男生 65%,女生 35% 2、你所在的年级是( ) A.七年级 B.八年级级 C.九年级 3、作为一名学生你认为厌学是否正常( )A.正常 B.不正......

    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及干预计划[推荐]

    《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及干预》研究计划 王忠发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公民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

    中学生厌学症

    中学生“厌学症”怎么办?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

    中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中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中学阶段是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阶段。可是客观事实却不客乐观,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厌学现象普通存在,学生“坐不住,不想学,学不会的现象日趋严重。......

    中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优秀范文5篇)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 业 论 文题目: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入 学 年 月____2007.3_____ 姓名__房玉楠___ 学号_ 0737233033 _ 专业_教育学(教育管理) 学习中 心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