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小组合作策略研究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表面上看好似学生代替了老师,老师轻松了。其实不然,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没有让老师轻松,反而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人员分配。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建构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要敢于打破常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即教师应按照学生的政治课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成员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既可以定期进行组间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进行组内某些角色的对换或轮换。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培养
1、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的见解。在这样的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一生的发展。
2、学会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4、学会组织。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5、学会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采用小组自评、组与组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为保证个人责任的落实,合作学习十分强调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的总和作为组际间评价的标准。小组合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活动方式;活动秩序;组员参与程度;结果汇报水平;对其他组意见补充情况;学习效果;组与组之间交流情况等等。同时,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可以设立如“比比哪组红花多”、“看谁先到摘到快乐果”、“今日之星”等等形式,充分发挥各小组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体现。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绝对权威。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都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教师的角色呈现多元化,核心的作用是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设计好合作学习的目标、过程和方法;需要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需要教师在学生困惑的时候“授人以渔”,指点出迷津;需要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具体的学情,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唯其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反思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参与活动不积极。有时教室气氛很不活跃,组员间没有进行合作的意识。小组成员对接到的学习任务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独立完成,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合作流于形式,只有表面,没有内容。
很多情况下合作学习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合作不深入,学生所讨论的话题都是这节课的新知识点、难知识点。学生对话题了解甚少,不够深入,活动之前没有激活脑海中的相关知识,导致了在讨论时无话可说,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或者小组成员随心所欲,经常跑题,甚至用中文激烈讨论起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达不到预期目的。
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并能帮助学生发挥自主性,但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全面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语言表达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加强势,发言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同学,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时不能预想到学生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给他们留了不切实际的时间,让学生走马观花一样,把他们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学生还没有进行深入合作学习,有时甚至还是一头雾水,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供给别人观看的一个过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教师要当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精心设计组织小组活动,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第二篇:构建高效合作学习小组策略
构建高效合作学习小组策略
重庆市开县高桥镇中心小学尹 志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日益普遍,但产生的问题也很多,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力度不够,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本文试从小组成员搭配、角色创新、文化建设、会议组织、评价模式五方面就构建高效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讨,以期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建立新的学习层级和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团队化、自动化、自律化,能有效克服学生封闭的传统学习方式,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举措。但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否则容易产生诸如纪律失控、相互干扰、潜能生依赖、效率不高、合作探讨流于形式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合作学习小组呢,下面谈谈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五个策略:
一、巧配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切不可盲目随意安排学生。首先是学生自愿,有的学生之间有矛盾、关系不好,如果硬性搭配,势必造成学生相互抵触,互不配合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征求学生的意愿,然后安排小组成员。第二是学习小组人数的选择,要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灵活掌握。但一般每小组以6人为最佳,最好不得超过8人,最少不得低于4人。为便于更好开展“一帮一”学习,人数是偶数为好。第三要注意小组成员男女搭配、性格互补、特长爱好异质、学习成绩好中差兼顾。
二、创新小组角色。合作学习小组有别于传统小组,小组成员的分工相应要进行改造。教师要树立小组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有事干的的思想。首先要安排一名学习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安排,协助教师做好学习等日常工作。第二每小组应根据学科安排相应学科长,如语文学科长、数学学科长、外语学科长、科学学科长、品德学科长等,作为学科领头雁,负责本学科的组织、学习、相 1
关学科日常工作、学习汇报等。三是每小组要推选一名学习监督长,负责监督本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小组运行情况等。当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小组角色进行创新,包括对角色的命名、新角色的确立等都可以创新改变,对于传统性班干部如班长、中队长等班级性学生管理者仍可以在小组中产生或创新角色。
三、创建小组文化。小组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小组学习氛围、密切成员关系,激发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努力打造小组文化。首先是给小组命名。要让学生给自己小组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有一定的寄托意义。如我班学生给自己小组起了很有意义而又喜爱的名字:快乐无限组、勇于争先组、奇思妙想组、学海无涯组等。第二,每小组要组织组员创写小组口号。口号要求语言凝练,朗朗上口,能激励上进,并在一定的场合由小组成员齐声呼号。例如我班学生独创了几条很好的口号:“齐心合力、快乐学习,取长补短,力争第一”;“参与就能行,争争就能赢”;“拥有上进心,上天可摘星”。这些口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积极上进。第三规划小组愿景。合作学习小组愿景是对本小组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奋斗目标所做的理想化的描述。用理想激励组员不停地奋斗,从而形成巨大的主动学习动力。教师要通过小组畅谈理想,画理想树、办理想报、名人理想故事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崇高理想,并将理想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另外,小组文化还可以通过选择小组组歌,创写小组奋斗目标,组织组员合影,制定小组公约、制作小组文化牌等,来丰富小组文化内容。以小组文化凝聚起来的学习小组才具有生命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要在小组文化建设中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把小组文化建设好。
四、召开小组会议:为了保障学习小组高效正常运转,教师要定期召开好两个会议:一是学习长会议,收集关于小组学生合作学习情况信息,如潜能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状况,教师要做好记录,需要教师出面处理的教师要进行处理;教师还要对学习长进行培训,指导学习长如何搞好小组学习、思想管理等。二是召开监督长会议,了解小组学生合作配合状况、自主学习状况、监督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两个会议可以间周召开,班长、中队长等班干部可以周周参加,这样有利于教师对班级的有效控制,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五、展开小组评价。创建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工作中要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管理理念,落实各层级的学习责任,促进团队精神的生长。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处处要体现集体精神、小组意识。首先是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监督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相互制约的团队精神。二是教师适时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如考试成绩、各种比赛、各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比较、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调动团队潜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合作精神、责任担当、公益爱心、平和心态、开放视野。我们要积极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不断创新小组建设办法,夯实小组合作学习基础。参考文献:
[1]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构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2]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不同的教学任务,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1、独立思考
为防止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避免个别优等生口若悬河的“一言堂”,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
2、有序讨论
①选拔一些优秀的小组长
可以当堂课指定、采用轮换制、组员选举等,进行必要的有效培训,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从而实现平等互动的生生关系。
②给予充足的合作时间
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③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④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⑤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⑥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探索如何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发展。
⑴多以鼓励为主,体验成功。
对于小组成员的激励,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对于小组的激励,可开展评比“红星小组”“最佳合作小组”“最默契小组”等活动,以此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内出现学生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⑵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
实践证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
第四篇:以小组合作学习推进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以小组合作学习推进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陇县西大街小学
马书明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2008年以来,全省强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满堂灌”和“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学生能力的高低,已不仅仅取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为此全省市各学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和课余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强健了体魄。但随之而来的是文化课教学时间的压缩,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就成了我们各个老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这就要求在有限的课堂中要把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能够无限的扩张,以过硬的高效性的课堂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如何创新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什么样的课堂才能保证其高效性呢?根据区教研室的课改精神和我校王校长提出的“自主学习为主,合作交流为辅,教师点拨为助。”的指导思想,我校的各科老师结合本科的学科特点,经过两年的摸索,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些许突破,课堂的效率明显有了提升。其中,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即不但要“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人类文明成果,也才有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小组合作是最主要的手段,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处;“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
种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得到推广,乃是在实施新课程以后。基于此近几年受到各地学校的青睐,迅速得到推广,然而纵观小组合作化的实践课堂,我们却发现在“小组合作化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并没有实现课堂的实效性,在课堂中出现了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效果,其主要表现有:
(1)每科老师的课堂中有各自的小组,各科老师的小组合作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
(2)小组编排不科学,小组间在性别、成绩、性格等发面没有做到综合评估。(3)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还没有说完要求,学生已经开始手忙脚乱地动了起来。
(4)小组合作华而不实、流于形式,小组合作时,有的组根本没有进行合作学习,而是放任自流,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或是为了应付教师而象征性地比划两下。
(5)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的自学为前提,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对合作问题有一定认知基础之上的讨论,但是往往是强调合作忽视自学。
(6)合作学习能者独尊,弱者失趣,并没有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合作中,成绩较好的学优生侃侃而谈,甚至包揽了全部合作的内容,忙得不亦乐乎,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完全成了旁观者。
(7)只注重了小组成员间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8)没有有效的能激发小组热情的评价方法。
(9)小组竞争机制不能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有形成统一的整体。(10)合作学习泛化—等同于小组讨论,组织形式单一,活动形式简单,问题缺乏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当某个小组进行汇报时,有的小组还在继续讨论,需要教师强调多次才能安静,有的小组无所事事,根本不听别人在说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其对于推进我市区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目前我市区各个学校都在推广应用的这一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整体提升教学效益,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潜能,改善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市自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将合作学习的理念融入了课堂教学中。自此,我校在教学中开始运用合作学习。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它把“合作学习”列为新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且指出:现今提倡合作学习,旨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分工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中,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刘吉林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合作意识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等。
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新概念学习形式的一种,它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局面。也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的理论学习,使我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家、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也使我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更使我的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些理论去指导研究实践,以减少实践中的盲目性,使实践上升为更高的理论有了保证。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合作学习起源于西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已经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在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起步晚,但现在已形成如火如荼之势,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专门提到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十分重视。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附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我们现阶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学习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到目前小组合作化学习虽然有好多专家专门立项研究,也有比较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支持,但是有很多听起来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在实践落实层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像“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合作学习表热实冷,合作淡然”、“合作学习过程中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等实践层面的问题还很多,有些学校甚至只改变一下教室布局,学生座次等表面上的文章就叫搞“小组合作
化学习”,在小组运用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所以本次着手研究的内容就是重点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使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的更充分,使它能更好的服务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盛群力教授的观点:“单干是自羸、竞争是单羸、合作是双羸”,“学生是最了解同伴需求的,因此同伴的帮助是最有效的”。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唯学习结果,而强调学习过程,改变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一)通过研究和实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构建有一定普遍性的小组化合作学习模式,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解决有效的小组化合作学习问题回答“什么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怎样进行?”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好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弱势群体的学习热情。合作学习是一种尝试探究的过程,更是一种组内展示交流的过程。它的运用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思维,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在合作后的反馈中,即使让一个差生去反馈问题的答案,他也不至于无话可说,因为它可以把讨论时听到的说出来。这时,老师如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会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课外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来。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素养也会提高。
(三)通过学生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培养探究与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精神的能力。
(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交流模式。观察学生的参与面及交流质量。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
(五)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重视探究性评价,重视互助、协作性评价,重视多元化、多样化评价,使学生在鼓励中获得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使学生在交谈、倾听、思考、反思中学会评价。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做出个人努力,对小组内成员的互助合作进行良性制约,从而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
(七)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八)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的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成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能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五、实验对象:
在全校初中各年级各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选取我们课题组所带的班级为重点试验班,在平行班中设两个对照班。
六、实验方法:
本课题围绕小组合作化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教学思维与教学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
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本质是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它的基本过程是“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的循环往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始终要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为研究而行动”。要敏感地发现现实中产生的“问题”,并持续“关注”,进行有干预的“行动”,再通过“反思”形成清晰的教 学思路。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法实实在在地通过实践探索小学数学高效能教学策略,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6.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2.分析我校小组合作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课题组成员内部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4.在各班原有教学设施和学生情况基础上,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了 解他们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文化背景,初步构成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切实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1.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我校实行课题的班级与不实行课题的班级进行对 比。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 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特别注意课堂上小组合作形式和活动策略的研究。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步骤: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9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建立起较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系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了实验的成败与得失。4.课题组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1.做好后测工作,做好对比试验前与试验后的效果对比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八、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1.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试验伊始,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理念。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动手查资料,对合作学习有了清晰的认识。这就为学生以后在课堂内外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在试验中,我将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即把成绩、特长、性别、爱好等各不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四人小组前后排合作效果最佳,在一学期中,每个四人小组的组员固定不变。
3.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为了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尽快尽美的完成任务,我对各六人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分工分别是:合作小组长——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精心管理;记录员(2名)——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查员(2名)——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
4.有效合作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合作,校内外的合作,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实现有效合作。
5.合作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合作小组长的课内调控和课外组织。一个优秀的合作小组长,必定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在合作小组长的培养上,我决定采取以下途径:
A.开学初布置合作小组长写工作计划,学期末布置合作小组长写工作总结。B.每学期考试后,要召开合作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C.每个合作小组长每学期都要写一篇题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合作小组长》的小论文,写的时候可以查资料,对于优秀的论文,要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激励机制,激发合作小组长在管理过程中的创造性。
D.每学期还要召开几次主题为“我为合作小组长献一计”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一途径,使合作小组长在群策群力中提高管理能力。
6.双向、多元评价
在试验期间,我对合作学习的运用成败实行双向评价;对每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每一名组员,实行多元评价。双向评价指: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即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成败进行评价;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成败进行评价。多元评价指: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评价,要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员成绩之和、组间互评、小组自评等方面去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对每个组员的评价,要一改过去的以成绩定论的方式,要从成绩、特长、综合能力、品质、与他人的合作、组长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方面去综合评价。
第五篇: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新坝九年制学校打造高效课堂教研计划
一、目标任务
根据中心教研组的安排,从本学期开始启动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是以导学案教学为抓手,小组合作学习为着眼点,在初中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教研工作。力争在本学期完成在学案教学中合理、高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为后期打造高效课堂的系列研究打下基础。
二、成立课题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三、具体计划1、3月25日――3月31日安排前期各项准备工作。2、4月1日――6月10日具体实验阶段。
3、6月11――7月1日阶段小结汇总。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1、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轮流安排,每周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上研讨课前一周上交下周的教案或学案由课题组进行审定。
2、课题组安排上研讨课时,无课成员必需参加,若重大事项需向课题组长请假。
3、课后的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必需参加,不能缺席。
4、课题组核心成员每月要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
5、每个月组织一次实验科目测试。
6、安排专人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