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席慕蓉《燕子》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燕子
席慕蓉
初 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 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 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剀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 啊!
怀中的 剀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地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很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园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 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1)
(2)
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
4.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
5.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答案:
1.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2.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
3.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4.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5.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
第二篇:席慕蓉的《燕子》答案解析
席慕蓉的《燕子》答案解析
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和文章大意的把握。题目问的是“美丽的错误”,抓关键词“错误”,事情都有一个正解,在文章中父亲把歌词记错,我把燕子认错,因此产生了“美丽的错误”。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长城”和“燕子”寄托了父亲和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12..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回答。内容上选取这两件事情,都是为了由“美丽错误”引出浓浓乡愁;结构上,《送别》往事是为了引出第二件我和“燕子”的故事。
13..(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应的语句,作者抱着孩子在南国阡陌,看到了安静的飞翔的黑鸟,想到了故乡的燕子和故乡的人,欢喜的是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忧伤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首先要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反问,明确反问的作用是增强语气,突出强调。然后结合句子中作者流露出的惊喜之情回答。
14.示例: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小时候我的奶奶曾给我一只绿色的手镯,我一直把它当”传家宝”收藏着。而今奶奶已经去世,那只1·2元的绿色手镯,却真的成了我心中的无价之宝。(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此题看似主观表述题,但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及情感的把握。一定紧扣文章中心作答,结合自身实际要切合中学生身份,可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点谈即可。
第三篇:小花种子和燕子阅读题答案
篇一:小花种子和燕子阅读题答案 篇二:小花种子和燕子阅读题答案
不知什么时候,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搭了一个像冰淇淋似的燕子窝。这个燕子窝既温暖,又舒适,里面还住了一家人。这个燕子窝里住的分别是:燕爸爸、燕妈妈,还有四只可爱的燕宝宝。燕子的肚皮是白色的,像是空中飘下来的雪一样。燕子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之外,全身都是黑色的,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周围的黑色羽毛刚好将它那红色的眼睛包裹住,看起来十分美丽。燕妈妈的身体娇小,而燕爸爸的身体却很强壮,从来都是燕爸爸来保护这个家。燕子窝的表面凹凸不平。燕子筑巢时,从田野间或河边啄取湿泥,然后再慢慢地堆砌,并且时不时的加进干草和羽毛等柔软的东西。等巢砌好了以后,燕妈妈不时地坐进窝里,用腹部将窝的内壁磨光滑。最后它用捡来的干草垫在巢内,燕子窝就会很舒适、暖和。燕子的捕食速度十分惊人,张开翅膀在空中一个旋儿,就捉到了一只虫子。燕子一旦捕到食物就去喂小燕子,一点也不自私。燕子有着流线型的身体,飞机就是仿照它制造而成的。人们见燕子一身黑装十分美丽,还仿照它做成了一种礼服——燕尾服。难道你不相信吗?你看,燕尾服的前面,那领结就是燕子脖子前面的那块黑斑。燕子的叫声悦耳动听,长得俊俏伶俐,又能捕捉害虫,是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第四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3元“遗产”
河南省(非实验区)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2007年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参考答案: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5.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第五篇:《为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蜀之鄙有二僧()西蜀之去南海()望桓侯而还走()肉食者鄙()去国怀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吾欲之南海 B.其一贫,其一富 C.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参考答案:
8、(6分,每空1分)回来 掉转(回转)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
9、(2分)C
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11、(4分,每空2分)
蜀鄙二僧(去南海)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意思对即可)
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参考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3.D4.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5.略 《为学》(节选)阅读理解 5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1.解释词语。难:()易:()矣:()2.用“||”将语段分为两个层次。
3.语段中哪句话强调了做学问时主观态度的重要性?
1.解释词语。难:(困难)易:(容易)矣:(用于句末,与“了”相同)2.用“||”将语段分为两个层次。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3.语段中哪句话强调了做学问时主观态度的重要性?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阅读《为学》,后的小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逮:
②西蜀之去南海 去:
③蜀之鄙有二僧
鄙:
④子何恃而往!恃: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① 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
②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
③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④ 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⑤ 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小题1】逮:及,赶得上;去:距离;鄙:边境恃:凭借、依仗。【小题1】(1)我打算到南海去,怎么样?(2)人们立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小题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小题1】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小题1】人贵有志,事在人为。阅读《为学》,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①哉?
蜀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③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④?”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⑥。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⑦。
注:①常:常规,永远不变的。②鄙:边境。③之:往,到。④何恃(sh@)而往:凭着什么去?恃,凭借,倚仗。⑤顾:反而。⑥自败者也:是自己毁了自己。⑦自力者也: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这道题的作用在于巩固文言虚词“之”的知识)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之:________________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之:________________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之:________________ D.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提出的主要的观点是 [ ] 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C.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D.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3.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哪一项?(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之,助词,在这里起凑足音节,读起来好听的作用。这个“之”字不能看成代词。者,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难者”,难的事;不是难的人)
A.像这样去做它,那么难的也容易了。B.做它,那么它也就变得容易了。C.只要做,那么难的也容易了。
D.做难事的人,那么他也就做容易事了。
(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这里的“去”字是“距离”的意思,不是“到”、“离开”的意思)A.从西蜀到南海去,不知道有几千里。B.从西蜀到南海方向,不知道有几千里。C.西蜀离开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D.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4.解释加粗的词语。A.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________________ B.吾材之敏,倍人也。________________ C.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________________ D.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A.这件事,代词。B.的,助词。
C.无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D.到,动词。
2.C
3.(1)C;(2)D
4.A.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有“以此而论”的意味。岂:难道,表示反问。
B.材:才能。
C.限:用作动词,受……限制,受……局限。
D.买:雇,租。
(二)阅读《为学》完成10-14题。(18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迄乎成: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12.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然
则
昏
庸
聪
敏
之
用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B.西蜀之去南海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恃而不可恃也
D.人之立志
花之隐逸者也
14.学了这篇文章,你悟出来什么道理?(3分)答案:
10、①边地、边远地区②及、赶上③难道④到
11、(1)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关键词“之”,“何如”)(2)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关键词“恃”“败”)
12、然
则/ 昏
庸
聪
敏/ 之
用
13、C
14、难和易是相互转化的,难事只要去做也会变得容易,容易的事,不去做,也会变得困难;后天的努力比优越的条件更重要;在困难面前要意志坚定,勇于进取,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沉迷于幻想,最终一事无成,切不可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