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郑铭铭
内容提要 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南北朝虽然处于大致相同的时代,但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所创作的女子形象也在语言风格,思想情感,内容倾向等方面不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爱情观差异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南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有所法杖,文化也有所提倡,环境优美,百姓生活稳定;而北朝多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经济比不上南朝,环境恶劣,生活较之贫苦。故南朝女子重爱情,北朝女子重婚姻。
关键词 南北朝 乐府民歌 女子爱情观 原因
南北朝民歌继承周民歌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民歌发展史的又一奇峰。而在这一时期所创造的诗歌中,对女性爱情诗歌的描写更是层出不穷。在是个灿烂的天空中,爱情诗歌大放光彩,无论是南朝诗歌中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婉约含羞女子,还是北朝中大胆追求婚姻的女子,无不让我们赞叹。
宋人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中收录,保存了一部分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9年)的民歌。其中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词》中,此外《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少量作品。所谓《横吹曲》是在马上表演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南朝民歌儿女情歌多眼泪,“泪落枕讲将浮,身沉被流女”,“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流许,”北朝民歌则简直找不到一个泪字,北方女子更大胆,更干脆,更泼辣。南朝民歌中女子说:“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北方女子却说:“谁家女子能步行,反著禅后群露。天生男女共一女,愿的两个成翁妪!”南方女子当失恋或婚姻不自由时,往往采取“自经屏风里”的办法,北方女子则不然,“老女不嫁,抢天呼地!”
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子的形象有差异呢?
众所周知,由于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两朝之间的交流十分贫乏,古代的交通事业和通信事业没有很发达,因而两地处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所创造的是个当然独具特色。在政治上,南朝的统治者均设有乐府机关,收集民歌,使得大量的民歌得以保存。然而,南朝郡主苟且度日,纵情于感官享乐,而且对诗歌便顺势而出。(普通末,武帝自算择后宫《吴声》,《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奋勉,因此颇有好声色。《南史。徐勉传》)。此外,南朝大臣大量培养歌儿舞女,全国上下几乎都沉醉于美色之中。(侃性豪移,善音律,自造《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烈侍,穷极奢靡。《南史。羊侃传》),这一时期的女子自然也成为一些文人骚客的重点描写对象。由于歌姬舞女处于被统治的阶段,表面上衣服华美,珠宝满身,但是缺乏自由。正因为如此,南朝的是个大都以心理描写,类似于后来的闺怨诗,即使有深深的不安却还是放在心里。诗歌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惆怅。
北朝的统治者因为没有设有乐府机关采取保存民歌,因此存在的民歌较之南朝少。北朝统治者崇尚武力。连年来的战乱,不安定的社会现实也导致了民歌的创作方向。所以连带着女性在战争年代也成为兵力,北朝的女性不像南朝女性养在深闺之中,她们了解局势,必要时候报效国家。(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比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在历史上考察不到真正的年龄,芳名,也许这只是个虚设的女子形象,但是从民歌中看到这个小妹穿着裙子快马加鞭,那飞扬的裙子上下翻卷着,那飒爽英姿犹如出征的将军。她不但在气势上不输男儿,在技艺方面也有高超的技术,无论是向哪边射她都是一箭双雕,真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好女儿!这样的女子在北朝应当受到无限的赞美,所以像她这样的女子在爱情观上一定是坚强,果断,敢爱敢恨的。
东晋渡江以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得到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交通和城市经济有了相应的发展,作为娱乐的歌舞也随之在贵族官僚和一些平民中空前盛行。江南的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健康,江陵等地更是兴盛,官宦,商贾云集,他们的娱乐需要,促进市民阶级的发达。据《南史。循历列传》记载,宋文帝时,“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应群。”由此可见,歌舞娱乐在当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南方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生产经营方式通常以超出家庭的社会群体为单位,人际关系比较开发,男女交往比较自由,不局限于婚姻制度之内。不得不提的就是为古代商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大行业——妓院。妓院素来被人所不齿,但是不得不说它是古代叫赚钱的行业之一。而它能够立足于社会,在于审时度势。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很多,大多的佳人都处于妓院这个“龌磋”的行业。而作为发达行业的妓院,为了更好的营业率也培养出一批能歌善舞,精通诗画的妓女。因此有才的妓女自己也写一些离别的衰哀诗。(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个子是官人,拿得到头还。《那呵滩》)但大都肤浅,淫秽。另外,于妓女交好的才子也专门为她们写一些情歌来纪念彼此的情谊。正以为如此,“露水爱情”使男女双方不追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在南方的女子心中,爱情是个永远的话题,远比庄严的婚姻吸引人多了。
北朝的经济一直落后南朝,因此,女子在生存的压力下也变成了强有力的劳动力、这就决定了北朝的女子性格坚强,不能轻易被打败的性格。她们没有享乐的权利,只能更加努力的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北朝的是个中看不到风花雪月的描写,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对婚姻的向往。没有惆怅着晴郎变心,没有感叹青春不再的哀愁,更没有闺房中的哀伤,有的只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婚礼观。
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信仰。首先跟南北方的文化传统有关系,南朝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淡化,没有汉朝那么等级鲜明的制度,在道德规范较为宽松,礼乐教化的观念淡薄,“王后将相,歌姬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如恐不及,莫为禁令。”(陈旸《乐书》卷187)南朝皇室和文人耽于享乐,喜好新声艳曲,官吏,商贾,市民竞相效仿,形成了朝野追逐新声的风气。因此女子与汉朝比较有了相对自由。对爱情的追求也多了些勇气。道德上对男女关系的相对放松。所谓的“露水姻缘”就层出不穷了,有些惨遭男子抛弃的有才华女子便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写出诗歌吟唱,吟唱的时候得到其他女子的共鸣,因此诗歌便流传开来。故而南朝的乐府诗歌大都是感叹爱情的不幸,良人不忠。
北方是儒家思想的大本营,重视社会道德和家庭婚姻制度,北方对婚姻看得很重,但是对待爱情却没有很强烈的意识。所以在婚姻的问题上,女子大都有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毫不扭捏,南歌说:感郎千金意,愧无倾城色。北歌说: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在南朝诗歌中经常碰到汪汪的眼泪,但在北歌中却打不到一个泪字。有时情人失约不来,她们也只能说上一句:“欲来不来早语我!”而北朝女子有种“恨嫁”的心理。她们一到适婚年龄便开始催促家人为自己物色人家,(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儿孙抱!(《折杨柳歌》),为了让家人快快为自己找婆家,女子并没有说自己要出嫁,而是先从门前的枣树说起,树在那里几乎看不出它的变化,但是阿婆如果不把自己嫁了,你哪里有小儿孙抱呢?女子没有说嫁人对自己的好处,而是从侧面说了阿婆嫁女的好处,语言朴素自然,丝毫不做作,完全没有南方女子的羞涩。
加上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就成了必然。南朝处于多山水木林,风景优美,气候温暖,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南方民众因地理物质环境的优越,养成了一种柔弱的心情和享乐的人生观。人的性格容易变得温婉细腻,而北方水土粗粝,气候干冷,人的性格容易趋向豪爽简单。由于性格的不同,所以南朝乐府诗歌中的女子大都细腻婉约,北朝的女子则豪迈大气。(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和谐,失在肤浅,其次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浑浊而化钝,得其质直,其语多古语„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买不可具论。(《颜氏家训。音辞》)
综上所述,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而这四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参考书目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
郭英德
过常宝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二》
郭预衡
上海古
第二篇:浅析斯嘉丽的不同性格及形成原因
浅析斯佳丽的不同性格及形成原因
摘要
《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塔拉庄园农场主的女儿斯佳丽在战前战后的生活,并以斯佳丽在不同时期扮演的不同身份角色为线索,成功地塑造了集矛盾、复杂、多面于一体的斯佳丽形象。本文作者先从作者与作品的简介开始展开,接着从《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扮演的不同角色所体现的不同性格进行分析,由此像读者展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最后,作者从外部环境,家庭影响及主人公内心的冲突等方面探究了斯佳丽性格形成的根源,解释了斯嘉丽不同性格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造成女主角不同性格的内在原因是因为斯嘉丽体内”本我”与”超我”,即其内心深处潜藏着物质与精神的两个矛盾对立的观点。
关键词: 斯佳丽,性格,成因
Abstract The novel
4.3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绪论
1937年5月3日,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飘》获诺贝尔文学奖。1939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 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 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 征: 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 面对环境变化,更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 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 骄傲、自大、虚荣、任性。女主人公斯佳丽, 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 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 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她对艾希礼的爱是热烈的、纯洁的、执着的, 但热烈中有虚荣, 执着中又带有强烈的自私;她是聪明的、善良的、勇敢的、能干的, 但同时又是冷酷的、自私的、贪婪的。争强好胜的个性导致了她与瑞德的第三次婚姻的悲剧。作者是狡黠的,她赋予了主人公斯佳丽多重的性格。国内外早已有所研究,经历了从“人妖式”的美人到“复辟狂”、“反英雄” 的自相矛盾的人物,一个具有不可调和的双重性格的人, 但从审美判断来讲,性格复杂的斯佳丽还不能简单地被纳入反面人物的模式。“性格丰富、充满生气”,“身上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那种百折不挠、勇于进取、敢于开拓的美国精神,她是一个善于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建立自己新生活的女英雄!是一个新旧社会交替更迭中的乱世佳人”的过程。本文从主人公斯佳丽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不同性格进行分析,再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剖析斯佳丽这种多重性格形成的根源,进而揭示《飘》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 玛格丽特米歇尔与《飘》 玛格丽特米歇尔的简介
米歇尔(1900~1949)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个律师,曾任亚特兰大历史协会主席。米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其后,她曾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米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巨著。她从1926年开始着力创作《飘》,10 年之后,作品问世,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家庭的熏陶,米歇尔对美国历史,特别是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家乡听闻了大量有关内战和战后重建时期的种种轶事和传闻,接触并阅读了大量有关内战的书籍。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亚特兰大成长,耳濡目染了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米歇尔文思纵横驰骋的背景和创作的源泉。《飘》已译成18种文字,传遍全球,至今畅销不衰。《飘》在1937年获普利策奖。1938年拍成电影,电影曾以《乱世佳人》的译名在我国上映。《飘》的写作背景
美国一国两制的状况维持了60年。到了1850年左右,南部和北部之间为奴隶制的争执开始白热化。但是,争论的焦点不是美国南方是不是应该废除奴隶制,而是新加入的一些州里是不是允许奴隶制,这关系到自由州同奴隶州在联邦政府内的权力分配上的平衡。1850年的协议暂时维持了联邦内自由州与奴隶州数目上的平衡,从而继续了一国两制的局面。然而,这一局面很快就受到冲击。1850年后,美国共和党在北方崛起。共和党希望美国辽阔的西部新边疆能够避免奴隶制,实行自由劳工制度,因此坚决反对奴隶制向西部各州扩张。所以,南北矛盾尖锐化。1861年初,反对并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以此为借口挑起内战.3 《飘》的内容提要
《飘》,英文名为《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作品。《飘》是作者的成名作,也是作者一生惟一的作品。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充满着生命激情的斯佳丽、有着独特处世哲学的瑞特、温柔善良的玫兰妮、优雅颓废的艾希礼。情与理的交融,爱与恨的冲突使作品中的人情世界纷繁复杂。在经历战争磨难后的迷惑,爱的醒悟和爱人的离去后,斯佳丽依然说,明天还是新的一天。这种永不熄灭的生命热情让作品的主题得以升华。
二 《飘》中女主人公的不同角色的性格分析 作为爱人的斯佳丽
1.1 对待艾希礼的深刻、执着。
斯佳丽出生在一个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家庭,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拥有财富、地位,亲人的庇护、美丽的外表,但她并没有以一个乖巧柔弱的女性形象出现。尤其对于爱情,她不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她的父亲杰拉尔德曾经说:“你要是懂点事,早就该同斯图尔特或布伦特结婚了,两家的农场便可以连成一片。”但她不接受父亲硬推给她的男人,最终也没有屈服于父亲的命令。她坚持恋爱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爱情。虽然经历了三次荒唐的婚姻:与查尔斯、弗兰克、瑞德的婚姻,但她对艾希礼的爱是执着和深刻的。许多年来她一直把对艾希礼的爱视为精神动力。比如,为了实现对艾希礼的承诺,她在亚特兰大成为一片火海之时,坚持照顾她的情敌,艾希礼的妻子,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并顺利接生了她的爱子。她原本可以守在母亲身边,寻求呵护,寻求安全,可是她没有那样做。她宁愿面对北方佬的铁蹄,也要实现对爱情的许诺。为了照顾虚弱的玫兰妮,当她历尽艰辛疲惫而顽强的回到被洗劫一空的塔拉时,她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依靠,在备受创伤和打击后,她把千方百计找来的食物给玫兰妮吃,把家里唯一的一双鞋子给玫兰妮穿,而自己则饿着肚子赤着脚下地摘棉花,这决不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女人所能做到的。这充分说明了她拥有对爱情的信仰,只是在守望爱情的征途中搞错了对象。她对爱情是执着的,因为太执着而变得迷茫不清,看不到真相。
1.2 对待瑞德的懵懂,深爱
斯佳丽爱的第二个人,也可以说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斯佳丽对瑞德的感情要比对艾希礼的感情复杂得多,说是爱吧,但瑞德的话总是一针见血,并常常刺到她的痛处;说是恨吧,但瑞德却在她最彷徨、无助时给了她帮助和温暖;又或者说她对他又爱又恨吧。瑞德不是曾说过:“斯佳丽,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爱你,因为我们太相似了,我们都太坏了:自私、狡猾,而且都善于识穿别人的伪装。”也许, 正因为性格相近,所以彼此才更爱对方,这样的爱,是自然之爱、原始之爱、精神之爱、灵魂之爱。瑞德——这个影响斯佳丽半生的男人,在见到斯佳丽第一面时,就爱上了她。婚后和谐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艾希礼的出现,女儿的不幸夭折, 玫兰妮的病逝,再次让俩人的关系紧张。瑞德和斯佳丽开始矛盾不断上升,最后, 伤透了心的瑞德选择了回避斯佳丽。失去了的才是最好的,当斯佳丽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瑞德时,她毫不犹豫地离开艾希礼赶到瑞德身边,表达自己对瑞德的爱。伤透了心的瑞德还是离开了斯佳丽,斯佳丽并没有绝望:“我要想办法找回他, 一定有办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是的我们可以暂时喘息,但我们不能放弃。毕竟,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After all, tomorrow is an other day.”)(“不管怎样,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从以上表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斯佳丽对瑞德的深爱。作为“家长”的斯佳丽 2.1 对待生活勇敢、坚强
斯佳丽是勇敢的、坚强的,命运曾经垂青于她,赋予她美貌,但更多的是给予她磨难。年轻的她历经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出走等一系列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正如艾希礼所说:“亲爱的, 我还从未见你掉过一滴眼泪。你总是那么勇敢,从来不怕面对现实。”相反,艾希礼作为一名南方贵族青年,却整天沉浸在那旧日和谐温馨的梦里,永远也无法面对新的现实。斯佳丽永远那么娇小清丽,但是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她彻底地改变了。从前那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不见了。斯佳丽没有深植的教养与坚贞的信念作支持, 全凭一腔对红土地毫无道理的深情和倔强的个性,完成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她本不敢,本不愿,本连想都没想过会与整个世界为战。这个女人的坚韧让人佩服:为了一句诺言,留在一座围城中为自己心爱人(艾希礼)的妻子接生;母亲死了, 父亲疯了, 往日一呼百应的大小姐赤脚在荒地里为一家老小刨土觅食;生平连袜子掉在地上都不曾自己弯腰捡过,却举枪杀死了闯进家园的北方佬;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她抛掉贵族小姐的殷贵与骄奢,整日像一个黑奴一样劳作。她甚至光着脚丫到处寻找食物,偶尔发现一根萝卜,就像个饿狼一样扑过去咬。当饥饿使她心力憔悴,扑倒在土地上的时候,她依然能够站起来,对着上苍大喊:“上帝为我作证,我是不会屈服的!”此时的她,俨然古希腊的战斗女神,高大坚忍。“不管怎样,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多少个疲倦恐惧却无人可依靠,大家的温饱都指望着她的夜晚,这句话是她惟一的安慰。她不想站在潮头风口,只想躲在一个肩膀里痛快地哭上一场,再把生活的重担都交给他;可是天一亮,她又重新成为指挥若定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
2.2 对待家人的坚持,责任
在战火纷飞的时期,她能够在倍受创伤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活,坚强地站起来,下地摘棉花,不惜让自己娇贵的双手长满老茧,而目的只是为了让住在塔拉的人不再挨饿。是她用自己的双肩担当起全家的重任。她亲自下地干活, 到邻居家借食物,安慰照顾呆傻的父亲,想方设法地带领全家挺过饥饿交加的日子,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当斯佳丽重回塔拉庄园发现田地荒芜家业衰败, 她在紫红色的夕阳照耀下从田地里拔出来一个萝卜,连土都未擦去就狠狠地咬了一口。这个倔强的女人面对夕阳,双手握拳高举双臂用尽全身的力气向苍天呐喊: “我以后绝不挨饿!”她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她是非常有责任感的女性。斯佳丽的性格中最令人欣赏的一面是她不畏困难,对家人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战争爆发,她原本可以守在母亲的身边,寻求呵护、寻求安全,可是她不, 她宁愿面对北方佬的铁蹄,也要实现对爱情的许诺,为了照顾虚弱的玫兰妮,她把千方百计找来的食物给玫兰妮吃,把家里惟一的一双鞋子给玫兰妮穿,而自己则饿着肚子赤着脚下地摘棉花,最后她给玫兰妮接生,冒着危险将她和刚出生的孩子送到塔拉庄园。在遇到北方佬抢劫的时候,她甚至开枪杀人,面对父母过世,家道中落,她擦去眼泪就得挑起大梁。在战后,大家都在为失败的千秋伟业痛哭时, 她只会想到母牛不会被人抢走了,马也可以保住了,从此可以驾车各处去寻找食物了。她在意的只是全家人的生计,这决不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女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斯佳丽是个自私的小女人,可是每每在关键时刻,她想到的绝不是自己。她的性格矛盾复杂,有着人性的许多弱点,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却能够保卫自己的家园,在失去父母的依靠、妹妹只知道哭的时候,她顽强地站了起来,向命运挑战。生活给了她的无数的打击和挑战,她也有着许多的烦心事。可是,这一切对她来说,只是过眼云烟,因为这一切都会过去,明天会是新的一天。作为商人的斯佳丽 3.1 对待私欲的不择手段
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达到艾希礼与自己远走高飞的目的,斯佳丽毫不顾及玫兰妮的存在,无论在他们婚前还是婚后,三番五次劝说艾希礼与自己远走它乡。为了筹集土地税,情绪沮丧的斯佳丽无意中遇见了妹妹苏埃伦的未婚夫弗兰克。他现在已是一家商店的老板,手头有一笔钱,斯佳丽谎称苏埃伦已经嫁人,然后轻而易举地使弗兰克投入了自己的怀抱。而为了重振家园,她出卖了自己的爱情,把婚姻当作交易。斯佳丽与弗兰克自始至终都毫无爱情,只是在弗兰克死了以后想到这个她从她亲妹妹手里抢来的丈夫对她的包容,以及她本人一直以来的“毫无情意”才会稍稍有些悔意和良心上的谴责。但当她一想到她心爱的艾希礼的时候就把这一切丢到脑后了。为了使自己的木材厂获取暴利,她不惜雇佣犯人劳作, 迫使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斯佳丽以上行为, 我们回过头来从她在战争期间回到塔拉庄园时家庭的惨状就不难理解了。母亲病死,父亲痴呆,家里没有任何食物,全家人等着她想办法。面对这一切,她发誓:“上帝是我的见证,他们别想打垮我, 我会度过这一切的。我将永远不再挨饿,也不让家里人挨饿,不管是撒慌、去偷、去骗、去杀人⋯⋯”。为了摆脱饥饿,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斯佳丽的一生里,想要得到什么,就直接从最简捷的途径去拿;她贪幕虚荣,及时行乐,却从灵魂深处折射出了爱与责任的光彩。
3.2 对待金钱的大胆追逐
斯佳丽具有了早期资本家的特性,为重振家业她用尽了一切手段。为了摆脱贫困,她行使骗术同妹妹的未婚夫结婚,购买木材厂,独揽经营权,公开与摧毁她们家园的北方佬合作,毫不客气的打击同行。她用从监狱释放的犯人作为工厂的雇工,她的大胆超越了男人,但她的盘算的是她只需付给他们比普通人少得多的工钱。她放不下不断发展的木材场,即使怀孕,她亦不止一次地跑去查看。她穷困潦倒过,无路可走过,因此她比任何人更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她在追逐金钱,而最终她要做的是驾驭金钱,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金钱才能获得社会的地位,安逸的生活。因此,斯佳丽是一个崇拜金钱又驾驭金钱的女人,动荡的社会没有击垮她,反而某种方面给她提供了独立的舞台,她以现实主义的精神给自己的生活标注了金钱至上的完美诠释。作为时代女性的斯佳丽 4.1 对待世俗反抗、背叛 当斯佳丽的新婚丈夫查尔斯死后,她能够抛弃世俗观念而不顾,顶住压力去参加舞会。在舞会上,斯佳丽又一次见到曾在塔拉庄园与她父亲辩论过的瑞德。舞会开始的募捐仪式上,瑞特出重金邀请斯佳丽作他的舞伴。本来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大厦就是相当脆弱的,丈夫的忽然战死使其轰然倒塌,一切都灰飞烟灭,只留下名义上的片片残骸和联系,与其虚伪地放声大哭,倒不如还原自己本来的面目,将其真实的情感赤裸裸的流露出来。斯佳丽终于忍不住这种诱惑,穿着丧服就步入了舞池。人们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发生的一切,无法接受。战争结束了,斯佳丽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缴纳重税,斯佳丽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瑞德借钱,但得知他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她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而拼命赚钱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骗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把婚姻当作交易,这是良心的背叛,既欺骗了自己的妹妹,又欺骗了她根本不爱的弗兰克。为了扩大经营,斯佳丽便背着弗兰克买下了一个倒闭了的木材加工厂,自己独自经营起来。一个女人经商,而且也像男人一样赚钱,和曾经与南方打仗的北方佬做起生意来了,这在亚特兰大是前所未有的。斯佳丽的所作所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遭到亲友们的指责和谩骂。就在弗兰克死后不久,斯佳丽又一次不顾亲友的劝阻和反对,丧服还未换掉,就接受了瑞德的求婚,并前往新奥尔良度蜜月。这就是斯佳丽,一个超越世俗,我行我素的女子,拥有冒着将会遭到世人唾骂、名声扫地的危险而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
4.2 对待女权的追求、争取
斯佳丽一直反对礼法教条,反抗世俗礼教,她是一位积极向上的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一位不畏男权、努力争取女性权利的勇敢者。故事用女性眼光发言,以女性心态轨迹组合戏剧性情节来突出了斯佳丽极具女性色彩的抗争故事。可是斯佳丽也不完全是个女权主义者, 她所做的一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自发的, 是出于利益的考虑。但正是这种自发的女性意识跟早期英美女权主义者的某些理论不谋而合。斯佳丽敢爱敢恨,勇于冲破礼教的性格和不甘于附属地位、大胆向男性世界挑战的精神,给小说增添无穷的光彩。
三 女主人公的性格形成原因分析 家庭的影响 1.1 优越的生活
自幼生活在一个拥有众多黑奴的富裕的大庄园主家庭中,斯佳丽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像一位骄傲的公主。优越的家庭、安逸自在的生活加上天生的丽质赋予斯佳丽唯我独尊的优越感,造就她骄傲、自大、虚荣、任性和单纯幼稚的性格。这一切集中体现在她对待身边男人的态度上,她总是认为所有男人都爱她,她应该是一切活动的焦点,这点在艾希礼身上尤甚。她第一次看到艾希礼骑着一匹马儿来,她就爱上了他,并凭借自己的美貌武断地认为艾希礼也是爱她的。从小养成的优越感让她认为自己无论哪方面都比玫兰妮要强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说服艾希礼和她一起私奔。当艾希礼拒绝了她,斯佳丽觉得自己被艾希礼”抛弃”了,她气急败坏地打了艾希礼一记耳光。这时的她其实就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因为自小生活在那么优越的一个家庭里,斯佳丽习惯了要什么有什么,一切都如她所愿,在她的观念里没有得不到的东西,所以她绝不能容忍男人拒绝她,穷其一生用尽各种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只为得到艾希礼的爱。
1.2 水与火的交融
斯佳丽身上混杂着两种水火相容的不和谐气质,这是斯佳丽从讲究教养的法国海滨贵族血统的母亲和豪爽仗义、精明凡俗的爱尔兰血统的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遗传因素。这样的家庭给斯佳丽带来一种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这种环境背景下长大的斯佳丽性格中存在着矛盾因素。娇柔贤淑的母亲和张扬朴实的父亲在斯佳丽的性格中植入了矛盾的种子,是她日后性格变迁的内在因素。“父亲” 这一角色对女主人公性格形成以及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优雅和性情的率真让我们看到爱尔兰血统对斯佳丽的性格形成的遗传作用,斯佳丽不喜欢被规则所束缚,唯我独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本性在她一见钟情就喜欢上艾希礼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且在家中,斯佳丽最受到父亲的宠爱,正是这种宠爱让她得意忘形,让她骄傲自满,也养成了她任性、倔强、敢爱敢恨的个性,导致了她一生都对男人挥来斥去,无休止地与其它女性争夺男人的性格。斯佳丽还从父亲身上继承下来对生活坚强的品格,这使她不屈不挠,顽强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 为之战斗, 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在斯佳丽的少女时期,就深受父亲的影响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并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和日月同在。为了捍卫那片红土地,她可以像黑人一样在田间劳作,可以像男人一样在外面抛头露面,吃苦耐劳。虽然如火一般刚烈的爱尔兰个性占据了她性格的主导地位,母亲也是斯佳丽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她实际上是斯佳丽面对的整个道德规范。斯佳丽对母亲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她对母亲既尊重佩服,又潜在抗拒,这种复杂性造成了她性格中的多重性,从而形成叛逆的性格。外部环境的影响 2.1 特殊的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造就人,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主要原因。斯佳丽出生于19 世纪中期,生活在美国南部佐治亚州的一个富裕的庄园主家庭。其生活的佐治亚州是美国南方一个开化较晚、不拘礼仪的地区,那里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这样的环境让斯佳丽的个性得到自由自在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活环境的转变使斯佳丽失去了可以依靠的父母、家园,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处于奴隶制度崩溃,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转变时期里,斯佳丽唯有努力竞争、面对命运一往直前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的性格不可能是单一的,主人公斯佳丽也不例外,在她身上传统与非传统的冲突矛盾清晰地表现出来。她只有不断地去顺应自己的时代和社会,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这里我们看到社会巨变所带给人们的一种改变,正是生活环境的转变才把斯佳丽性格内在的反叛性与坚毅激发了出来,给了她展现内在性格的机会。她的生活历程很大程度上是为其所生存的环境所塑造而成的。她在时代的大变迁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其性格和行事方式。因此,她后来对金钱的强烈渴望和追求,就是源于战后家业衰败,生活贫困和重建时期金钱至上主义的社会环境。
2.2 战争的洗礼
当战争的风云席卷斯佳丽的家园,夺走她所拥有的一切,曾经那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彻底不见了,她从一个天真单纯的孩子转变成一个肩负起一家人生计的女主人,后又变成一个木厂女老板。战争中过多的磨难迫使斯佳丽坚强、勇敢、拼搏、自强,当一个北方佬来抢她母亲的东西时,她居然冷静地开枪杀了人,是战争使斯佳丽变得异常勇敢。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争的爆发促成了斯佳丽成为乱世中的佳人。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以后,斯佳丽对生活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现实的态度也更理智了,变得更加实际,人生观价值观己经转变成为现实的拜金主义,她后来对钱十分渴求,心理学上称为追求安全感,战争之苦让她没有安全感,所以她总会做身处迷雾的梦。对于生活,她不再像当年,她执着但不执拗——经历了感情的挫折和战火的洗礼,她已经知道如何面对生活,在生活与艾希礼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活。战后残酷的现实促使斯佳丽贪婪、倔强、自私、卑鄙,斯佳丽为了生存,只能以牺牲道德为代价。至此,斯佳丽已没有了半点名誉地位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既没有羞耻感,也没有良心和责任感,道德在她面前已经完全崩溃了,她甚至可以抢走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她丧失了道德和廉耻,变得虚伪、贪婪。经历了战争,经历了自主创业与奋斗,斯佳丽成长为一个性格多面且成熟的女人。总之,在斯佳丽的性格形成历程中,战争与社会环境是不可忽视的两大因素
3“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透过斯佳丽的性格表层而窥探其心理世界发现,她的内心深处潜藏着物质与精神的两个充满矛盾对立的追求:一个是物质上的追求;另一个是精神上的追求。这两种追求的一得一失造就了斯佳丽性格中的不平衡性,这也是“灵”与“肉”的冲突,是代表新旧两种文化,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与摩擦,而最终斯佳丽却没能保持二者的平衡,使矛盾对立的性格达到了极致。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斯佳丽内心“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正是形成她复杂矛盾性格的深层原因。“本我”位于最底层,相当于一种动物性的本能冲动,只追求个人快乐和自我满足;而“超我”则代表最高层,象征“良心”和道德规范,压抑本能的冲动。斯佳丽的内心就常常处于这两者的激烈交锋中,所以在她的性格中常有那些互相冲突的特征混合在一起,传统的价值观念其实一直潜藏在斯佳丽的心中,规范着她的一举一动,和她心中的本能冲动激烈交锋,使她的内心常常处于矛盾争斗中。“人物性格丰富的真正源泉,形成性格运动充满生命力的内在脉搏,是性格深层世界的互相对立、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生动活泼的内在联系。”
结束语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斯佳丽这样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斯佳丽的性格主要表现为“水一般的温柔和火一般的热烈”。这两种性格在斯佳丽身上相互交融,相互依赖,成功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的矛盾统一,显示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极高造诣。作品把斯佳丽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斯佳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历经了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出走等一连串巨大的困难和挫折,这些打击不是一般的女性可以承受的,但她却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也从不胆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手里。不管怎样,“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这是她乐观自强人生的最好表白,也是她对命运生生不息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李庆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2]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3]周丽霞.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6期.[4]黄艳.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21期.[5]李美华.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飘》代译序[M].南京:译林出 版社,2000.[6] 李庆雯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年第1 期
[7]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上、下[M].范纯海,夏渂,译.武汉:长江 文艺出版社,2006.[8]邓玉芬.斯佳丽:“飘”不走的梦和人:对《乱世佳人》的女性 主义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9]谢景芝.《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2005(2).[10]杨仁敬.20 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出版社, 2000.致谢
光阴似箭,转瞬之间,大学生涯已近尾声,在论文脱稿之际,我要向曾经关怀和帮助自己的所有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给我授课的各位老师和辅导员,是他们在我学习期间给我传授了宝贵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开拓了我的视野。
感谢我的导师石卫老师:本论文从选题构思、开篇布局、到内容充实、细节修改,直至最后定稿都是在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石老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德师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在即将踏出校园,开始朝气蓬勃的社会征程之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支持与鼓励,督促我顺利的完成了学业。
第三篇:物理学习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
物理学习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
调查发现,物理后进生成绩之所以差,与他们的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等因素有关,也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后进生的特点、采用不适合后进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关。但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注意研究物理后进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就一定能促进这些物理后进生的转化。
一、物理后进生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调查发现,物理后进生除了常见的共同点外,还有一些不同点,现将其分析如下:
1、阶段性困难型:这类学生各方面能力均属中等水平,学物理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兴趣低是他们某阶段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2、能力欠缺型:这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相对都比较低,但优点是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3、动力欠缺型:这类学生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意志等水平明显偏低,学习动力不足是导致成绩跟不上的主要原因。
4、基础困难型:这些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非智力因素都稍有欠缺,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对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二、针对后进生形成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促使转化
尽管后进生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但在教学中如能针对其特点进行帮助教育是能够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阶段性困难型的学生一般占后进生学生的三分之一,这些学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但注意力较差,学习中兴趣波动较大,不能和大多数学生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重点增加对这部分学生的感情投资,并通过实验补差等方式设计一些物理课外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弥补学习上暂时出现的不足,使其赶上全班同学。转化这类学生的出现,甚至要求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出现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补救,这样的转化工作困难不大,如果错失机会,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欠账”积累增多,造成学习困难加重。
2、能力欠缺型学生所占比例较小,他们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有毅力,学习勤奋,对这类学生要适当做些课外辅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知识障碍与技能障碍,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障碍,让他们更具体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解题技巧,对这类学生重在个别辅导,加强学法指导,巩固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这类学生特别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嫌弃学生,责任心强。由于学生能较好配合,所以,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一般不困难。
3、动力欠缺型学生约占后进生的二分之一,且情况复杂。但缺少理想目标是动力欠缺的主要原因。这类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学习条件较好,但意志力差,无成才热情,缺信心、少信念,因而动力不足。另外,一些家长对子女不抱希望、与学校缺少配合,对孩子学习关心少、缺少教育方法等原因也是造成这些学生学习动力差的原因之一。转化这类学生,主要是要充分与家长配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通过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类学生的转化,往往存在反复性,需要教师有持久的工作热情,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4、基础困难型的学生在后进生中所占比例较小,他们能力相对较差,个性特征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些学生大多是由于低年级阶段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技能匮乏和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有可能造成的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丧失学生兴趣和动机从而造成学习困难程度大。因此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其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要长时间个别辅导,从而使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类学生的围绕作难度大、见效慢,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高。
三、面向所有类型的后进生,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教师除了针对不同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外,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针对班组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改变陈旧的、不适合教学规律、特别是不适合后进生学习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便课堂教学生动化、艺术化,使后进生培养起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良好开端。教师可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这一特点来吸引学生,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化、艺术化。通过设计一些高质量的演示实验或介绍物理学新进展等方面的知识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后进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加强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教育。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以及物理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并能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变得越来越爱学。
第三,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还要“授之以渔”。
有位名人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既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调查发现,后进生的共同特点除了知识缺陷多以外,还有学生方法和学习习惯差的共性。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从识记方法、思维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注意让后进生逐渐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后进生由原来的信心不足、习惯不好变为兴致高、习惯好,讲究方法,变得越来越会学。
第四,成功教学可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以此保证后进生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也是十分重要的。用激励的方式,让后进生尝试成功,让他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同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表扬,激励他们奋发学习。
除此以外,教师除进行知识技能传授外,还要重视上述内容以外的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良好品德以及理想信念的形成等情商因素的培养对于其转化也能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此外,教师不仅要搞好物理学科教学,同时还要关心热爱后进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在转化物理后进生的工作中,除了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因素与转化后进生有很大关系外,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对物理教学是否投入、教师对学科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本人能否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因素都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十分重要。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我们时刻把这些后进生放在心中,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就能够实现后进生的有效化,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第四篇:浅析《聊斋志异》中丰富多彩的女鬼形象形成原因
浅析《聊斋志异》中丰富多彩的女鬼形象形成原因
摘要:《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其中谈鬼的就有170篇,其中大部分是女鬼,由她们引发的一个个爱情故事,这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最有吸引力的的部分了。在作者的笔下,她们一个个几乎美得令人眩目,但作者叙述了不仅是她们的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明,或天真无邪,或行侠仗义。如公孙九娘是笑弯秋月,羞晕朝霞。聂小倩是肌肤流露,足翘细笋,娇艳尤绝。
正文:《聊斋志异》中最吸引人的是他们都与民间传说中的鬼不同:她们大多有娇好的容颜、娴静的妍姿、美丽的容貌、善良的性情、高雅的气质,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有才有情,能文善歌,工于诗词,精敏过人,有儒雅的风度,还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因而她们使人感到可爱可亲。本文试从多个方面探讨为何蒲松龄笔下这么多丰富多彩的女鬼形象形成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鬼形象颇多。鬼魂信仰是人类在蒙昧时期对其自身及所生活的世界的解释,中国古代戏剧、小说里也常见女鬼形象。《聊斋志异》百余篇鬼小说就是在这深沃的鬼文化积淀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艺术仙葩, 是鬼魂信仰文化的艺术再现。
中国女鬼具有美丽、贤惠、正直、善良等性格特点,还有敢怒敢言,爱憎分明,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这在女鬼性格中占据很大地位,与男鬼截然不同。如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王魁负桂英》传统戏剧里的敖桂英,爱憎鲜明,决不含糊。为了帮助心上人王魁赴考,即倾囊相助,而一旦负心于我,移情别恋,就是变成鬼也要索取他的性命。……这些女鬼形象的出现,除了简单意义上的劝善教化作用,同时在她们身上折射出了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更高的美学价值。
而《聊斋志异》中所塑造的女鬼形象不仅受到了传统女鬼形象的影响,更为女鬼赋予了很多在当时超前的女性意识,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愿意为爱愿意牺牲一切,精明强干。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神鬼小说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时达到一个高峰,二、一定程度上受男权意识影响。《聊斋志异》中的女鬼,除了如聂小倩、公孙九娘般一见就令人倾心的的妙龄女子外,还有如《画皮》中表面是“二八姝丽”却可以化身为“裂生腹,掬生心,卧嗥如猪”的厉鬼形象。前者善良,内外兼有,多才多艺等众多优点,是当时很多男性心中的理想女性,蒲松龄塑造这些女鬼形象体现了中国文人自古便有的艳遇情结。同时这些女鬼来去自由,在他们需要她时便来安慰男性孤苦寂寞的心,而女鬼又善于变化,在礼教森严的时代不会被其他人发现,书生们便也不需要承担被发现后的伦理指责。甚至像《宦娘》中的赵宦娘在男主人公不需要她后回主动帮男性找到一位容貌秀美的“大家女子”,尽力撮合温如春和葛良工的爱情,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似乎是男性对于两性关系最满意的状态。
这些美丽的女鬼,大多都是顺从的,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处处受男性制约,而《画皮》中有自己欲望的恶鬼则是丑陋的形象。
三、我国古代女性的生存境遇悲苦。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妇女所受的压迫最重,女性的生存地位远在男性之下。汉朝以来,随着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的确立,针对妇女而制定的清规戒律越来越多,使得女性的生存地位日益萎缩,生存状况也变得异常恶劣。及至明清,程朱理学的兴起,更是对女性的控制大大加强了,女性完全沦为生活的奴隶,没有个人的自由选择。生活上,要遵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婚姻上,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有礼,则柔从听待,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所嫁非人与否由不得自己,丝毫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否则便是违背纲常而视为异端。在这样的生活大环境之下,必然会有不知道多少的哀怨情仇、孤独苦恨,乃至因恨而终、含冤而逝。
而这些不可阻挡的社会悲剧在客观上却给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类丰富的题材来源与艺术形象,因此,在《聊斋志异》中我们能看到,十五年华的伍秋月,因其父相信“易数”之说而认为其“不永寿”,终不许人而致使其“夭殁”,遇人不淑的章阿瑞生活不顺,“误适荡子,刚愎不仁,横加折辱,愤悒夭逝”[3],纯真貌美的窦女被地主南三复诱骗玩弄后抛弃,当她带着私生子去找到南家时,因关门不纳而母子双双冻死。这些故事并非现实存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女子生活的悲惨。
四、作者的人生际遇影响。蒲松龄才思过人,他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而声名大震,受到了当时做山东学道的文学家施润章的赏识,然而此后却屡试不中,直到古稀之年才援例取得岁贡生的科名。“十年寒窗苦,一朝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蒲松龄胸有书生功名之志,然而科举道路上的艰难,生活上的艰辛,以及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社会的黑暗,使得蒲松龄有了一种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与愤懑之情。所以,他在落魄中渴望一种才子佳人式的理想状态,渴望得到知己的理解与赏识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然而却事与愿违,蒲松龄始终是落寞于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生活的落寞于是很容易在蒲松龄的创作中得到表现,于是便有了聂小倩在用色相和金钱迷惑书生宁采臣时,发现其堂堂正气而千方百计帮助他脱险,并且甘愿嫁入宁家做妾;龙宫舞女晚霞随阿端来到人间,使阿端一家一夜暴富;落第士子柳生于归途中邂逅洞庭湖主,后者赠他黄金十斤,转眼之间便获得了富贵,又赠他水晶界方一握,又将王妃侍女赠他为妻……
同时,喜欢搜集神鬼传说的雅好。他在《聊斋自志》中说得明白:“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可见,《聊斋志异》的写作,是与他的这种心性密不可分的。蒲松龄之所以喜欢搜集神怪传说又是由于他对现状不满。一方面,他把感到不满的丑恶现实给予尖锐的揭露,无情的鞭挞;另一方面,冷酷的人生并没有使他绝望,也没有使他因此而产生消沉颓废的情绪。他用一种执着的态度, 坚持着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注视着那些在人民群众生活中涌现出来的美好事物,加以热情的歌颂。
蒲松龄的人鬼世界是一个温熙清朗有序的理想国。作者通过对这些女鬼的塑造,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也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引后人深思。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的几点尝试
浅谈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的几点尝试
上饶县碧霞学校 郭慧珍
【摘 要】 :所谓后进生(也有的称差生、学困生)一般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差,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逻辑能力较弱,其综合反应为成绩差的学生。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的,它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学生的素质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个体接受能力不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这就要求老师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摸透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关键词】 :后进生 原因
转化
后进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差生”,后进生的一般特点是:自控能力弱,学习成绩不好,遵守纪律较差。后进生的转化是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多年的班主任经历,特别是在语文专业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及转化这类学习与思想暂时落后的学生群体,通过语文教育,使他们能从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与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他们健康性格的培养及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后进生,就必须对后进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找到学生后进的原因所在,正确认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教育原因分析。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教育的效果。综合分析各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的缺陷与弊端,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也是一些学生学习后进的重要原因,表现为:一是溺爱,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替孩子包办好一切事务,甚至代替完成作业。这就造成孩子在学习中根本不知如何安排学习时间、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家庭矛盾或留守家庭,使得孩子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成长环境,造成性格及学习习惯的不良发展。尤其在农村家庭,基本上为留守家庭,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在家照顾日常生活,虽然也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关心,可是他们大多都没有文化,根本不能对学生的作业及学习提供基本的指导与检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差,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在上饶县碧霞学校里就存在这么一种情况。有位叫唐敏的学生,家里生活比较贫困,为了让小孩
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唐敏的父母就外出打工,留奶奶一人在家照顾她,由于奶奶年龄比较大又没有文化,因而无法监督唐敏完成家庭作业。时间长了,唐敏就养成了不及时做完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坏习惯。最后,致使唐敏基础薄弱,成绩下降,成为后进生的一员。
(二)、学生的内在因素。学生做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其自身的学习习惯与努力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成效。大多数语文学习后进生是自身懒惰思想的影响,平时懒于思考,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基础知识差,对学习语文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这样长期下来便导致越来越后退。具体表现为:
1、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大多数语文学习后进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老师,是老师在逼着他学习,对于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才能学好的语文,便更没有了兴趣;语文学习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也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懒惰,老师布臵的学习任务总是拖拉或者不完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本来就比不上同班级的同学,越来越后进的现状致使他们越来越懒惰,最终学习的任务基本就无法完成。
2、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见到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后进生比比皆是,这些后进
生并不是因为大脑有故障而成为后进生,而是因为缺乏对学习认真对待的一种良好态度,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之中就有这么一例,他是班上的一名后进生,考试成绩经常是在30-50分左右。我仔细观察了他的试卷,发现他能完好地做出一些比较灵活的试题,从而证明这位学生并不存在智障问题,可是他为什么成绩不好呢?细看,原来这位学生的基础部分不够扎实,许多基础题无法完成。可是,基础知识都使最简单的知识,为什么他无法过关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位学生就是缺乏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他比较喜欢玩一些小东西,即使只有一把尺子。在课外,他喜欢借家中的事情来搪塞自己做不完作业的错误。由于他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终导致自己也步入了后进生的行列。在教学上,后进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草草听课,课后马虎作业,甚至都没有耐心将一篇文章完整的读下来。更是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想问题全面、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迁移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3、缺乏战胜困难刻苦钻研的毅力。近年来语文试题主观性、灵活性加强,有些学生,一遇到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电脑、游戏机等的诱惑,就更不
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
4、复杂的心理问题抑制学生学习。有些学生之所以后进,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造成后进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焦虑,这些学生总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忧虑重重,因此影响了学习;二是抑郁,这些学生明显不合群,有时却有暴力行为;三是自卑感强,自暴自弃,这些学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学不好,学习因此不思上进。比如有些后进生本身在作文写作上便不是很强,自卑感强。只要是布臵的作文写作,不论题目是什么,就已产生畏惧心理,总认为自己一定写不好。这种心理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与完成速度,即便考试时也是硬着头皮写完,扣分也很多,便会干脆自暴自弃,最终放弃了把作文写好的信心。这样长期下来便导致后进生对学习新内容及提高学习成绩产生极大的自卑感与畏难情绪。
(三)、不同的教学方法因素。有些语文教师因对后进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与偏见,要么对后进生习惯性的遗忘,在课堂及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不管不顾,不给他们展示与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要么歧视后进生,冷落、辱骂甚至体罚后进生,使他们丧失了自信和自尊,甚至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比如,后进生在面对教师的体罚时,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动作,如把双手紧紧地抱住自己的头,不让老师有丝毫可进之处。长此以往,这根紧绷的弦就酝酿出
越来越多的语文后进生。
二、后进生转化的几点尝试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转化后进生,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一)、积极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能力差、对知识感到乏味,并且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后进生的共同特点。他们绝大部分基础水平很低。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习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充分的和学生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教学以实用为基础,不像数学可以“举一反三”、“举少胜多”,教学中指明语文学习特殊而具体的目标,要求后进生只要掌握、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会说基本的交际口语,会选择能表达真情的话赞赏别人,会写一些常用应用文,如请假条、留言条、通知等就行了,这样降低目标才能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兴趣。课堂上后进生的表现和练习测试的结果等,都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深浅度,对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有针对性地辅导答疑,有效缩小后进生的数量。
(二)、激发潜能,树立学生能好学语文的信心
信心是学生成功的基础。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方面首先要树立起自身的信心。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看到后进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教师只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与他们交朋友,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要树立起转化后进生的信心。虽然这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扬起他们积极向上的风帆。再次,要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往往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想甩掉“后进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赶上去,但常感到力不从心,失败过多更缺乏自信。鉴于他们长期以来心里处于被压抑状态,我们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得进步”“你不比别人差”等信息,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每一个人细微的成功之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利用他们的优点促使其他方面进步发展,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切忌对他们说:你太差了、你真笨之类的话,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起“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奋力拼搏,逐步进步。
(三)、积极鼓励,克服后进生学习自卑情绪
后进生都有自卑感,常轻视自己,较低地评价自己。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寻找他们答问中的合理因素,提炼优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及
时鼓励。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这是人的天性。不用说学生,就是普通的教师,听到领导的表扬、鼓励,也会激发他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对学生来说,物质的鼓励是其次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给予的精神鼓励。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给予其一节课、一学期乃至一生的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的轨迹。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授课、批阅、辅导的过程中,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之词,要多用赞赏和鼓励性的语言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哪怕他失误再多,也有其亮点或创新的地方,都要尽量挖掘出来予以肯定。经常表扬、鼓励他们,就能使之亲近老师;“亲其师”,就能“信其道”,从而达到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转化学业成绩,提升语文学习的信心。
(四)、作业跟进,科学的培养学生爱做作业的习惯 在检查和辅导作业的同时,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做作业的学习习惯。
1、口头作业的检查。教师布臵的口头作业,即课文的朗读、预习及课文重点语段的背诵等。为检查后进生口头作业的完成情况,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或要求他们朗读课文,或要求他们背诵规定的语段。如他们完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从不放弃,而是盯紧盯牢,非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可。只有突破这个难关,他们的学习态度才能逐步改善。
2、书面作业的检查。对后进生的作业要求,不必与学习优异的的学生一样要求;在作业的布臵上,我采取分层分导的策略,特殊问题进行特殊的对待——对后进生减少作业数量,但要求必须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首先是保证作业的卷面清洁度,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楚;其次是保证作业的可信度,要求其作业是经过自己大脑思考以后做出来的,不再是从同学那里抄来的,或从作文参考书上照搬来的;再次是保证作业上交的及时度,防止其惰性的产生。
总之,对待语文学习中的后进生,我们要具体分析后进生学习后进的原因,因材施教。培养语文学习后进生的自信心,多给后进生一些关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转化语文学习后进生的过程中,须细心耐心,持之以恒,严格要求,科学负责。